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教师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情感;方法;意义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明显增强。但高中历史教学仍然以传授基础知识、教导答题方法和提升答题能力为主要目的,历史教学仍未走出其功利性的框架。新课程理念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仍然严重缺失。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陶冶学生情感
在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为中心,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为动因,以解决问题为手段。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打开学习思路,活跃学生思维,丰富课程想象。
(2)创设争论式问题情境。在争论式的问题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通过辩论得以升华思维,深化认识和理解。
(3)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分析和理解问题,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开放性和独创性。
(4)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形式地引入问题,使学生的形象思维更具体化、直观化。
2.发掘情感素材,进行情感渗透
高中学生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批判意识,他们反感各种枯燥的情感说教。历史学科有着极为丰富的情感素材,这些素材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整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充分发掘情感素材,对学生进行感性的情感渗透。
3.关注社会生活,贴近教学实际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价值。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结合社会和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去了解和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意义
1.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品格
中学历史教育特有的美育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人文素质,而且有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健康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品质、高雅的审美情趣、真诚的情感,并学会宽容和尊重别人。
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寓教于乐能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观察、记忆和思维能力,并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开放的情感教育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而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更和谐。随着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的学习环境也会更加轻松快乐,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基础知识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发掘情感素材、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融入情感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高尚的品格。
参考文献:
[1]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强调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保证教育质量关乎国计民生。《纲要》中又指出:“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1]因此,教学管理中的督导体系,对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教育部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也强调教育评价和督导的重要性。“建立课程管理和质量评估制度。”[2]这个文件把培养质量作为了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准,可见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教学质量是各学校办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各学校不断探索的研究课题,学校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督导体系,保障教学质量并稳步提升。
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在过去的几年中对教师备课、授课、学生出勤管理、课堂纪律、教师教学文件填写、归档等各环节的管理做了一些有效地建设,现在基本形成制度,形成一个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体系的构建
体系的构建需要一个平台,师范学院的平台是“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每学期都对教师的教学材料、课堂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起到了督导的作用。
师范学院教学质量督导体系主要包含着三个环节。督教,督学、督管,“实现以督教为指导,以督管为保障,督学为目的的一体化功能是今后高校督导工作运行的新走向。”[3]而这一体系的构建,首先要保证管理理念的科学化。教学管理过程是客观存在的过程,是有规律可以利用的过程,他不是某个人可以左右的过程,因此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理念之上。这种科学的理念就是制度化,各环节都要靠制度来管理,制定各种制度的组织机构是学院领导聘任的教学工作管理委员会。执行则是负责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和教务管理办公室,监督是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督导组。其次是确立各教学环节的制度:教案检查制度、教学进程管理制度等。在质量监控体系中,按照文件标准进行督导,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培训活动,使青年教师尤其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高学历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再次,教学院长与同教务办公室干事根据这些制度及时检查、收取材料,并做必要的处理。对教学文件的检查,师范学院出台了各种标准,按照标准检查教师工作的完成情况。教案、试卷批阅、教学日历撰写采用学校的检查标准;而试题质量、细目表、参考答案等学院自己制定。每学期都按照比较固定的时间来检查。开学第一周,主要检查教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经过几轮的检查反馈,教案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多;第一周的另一项内容是自查、互查上学期期末的考试试卷和教学日历的编写情况。第二周至十六周,主要针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督导。采用多渠道,全方位的方法:即专家听课(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分组听课,每位成员负责几个部门,定期轮换)、教师互相听课,一直坚持教师间互相听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2节,与学校要求一致。学生监督,采用学生反馈卡制度,每周由学习委员交学生反馈卡,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监督。期末召开学生座谈会,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第十四周,期末考试命题,严格把关,按照学校的要求制定命题及与命题相关的文件标准,分工明确,要求严格。第二十周,成绩录入,材料归档。在这一周里,教师批阅试卷,整理成绩并按照学校教务处要求的时间里,登录成绩。学院教务办公室考务干事接收试卷等材料并归档,教务干事接收教师手册、听课记录等材料并归档。对检查结果及时公布,并做好记录,以便为考核教师做参考。完成了一个环形的督导制度。
三、质量督导的价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构建教学督导体系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育质量,确保各教学环节始终处于被监督的状态。《纲要》明确指出了高等院校办学应该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目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督导的价值也正是针对教师和学生的。
1.开发教师潜能 使教师发挥最高水平
教学质量督导的价值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保证过程的规范性,又能在方法技巧上有所创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评价和督导,《纲要》中对完善督导制度也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制定教育督导条例,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我们的教学督导体系就是在国家大的背景下进行的。我们以师范学院的教学管理为核心,以实践为依托,在实践中实施督导,探索师范学院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手段、方法的实效性。我们采取的督导方法是:专家、学院学术委员会、教师之间互相评价等多层次的评价方法,督导教师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定。采用平时正常教学与优秀课程评比,结合学校达标课程活动,对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学生的听课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督导,从而完善了我学院的教学质量督导体系。考核的目标是作为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在实践中,能实施量化管理,尽量做到量化管理,时时记录,认真核查,综合评价。对最难量化的课堂教学,采用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即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有机结合,使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管理监督之下,以确保教学质量。专家评价主要是评价教学手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同行评价主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而学生的评价主要看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课堂氛围。通过一个时期的建设,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
2.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学生有最大化的收获
目前,学风建设中,最难的工作是保证学生出勤。为此,师范学院制定了学生出勤情况奖惩办法。从教师的角度讲,要严格考勤,教师记录在手册上的数据,期末由专人统计,作为与学生办公室掌握的数据对照的依据:学生请假,必须有学办的请假条,否则按旷课处理;旷课6次(含6次)以上,必须取消考试资格,旷课6次以下,教师课根据学生的态度自行决定是否取消考试资格。从学生的角度讲,出勤情况,要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手册,作为评优、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新课改;学校制度建设;以人为本;因校制宜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2010-2012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点击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高中新课程实验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它包括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确立,基础教育保障体系、结构、内容的改革与调整,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评价体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全面开发各种教育资源,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创新和重建,是确保新课程实验改革全面、积极、稳健实施并取得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所以具有鲜明特色、充满活力,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彰显学校特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将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高中新课程实验改革虽然不是对传统高中课程的全盘否定,它依然要继承传统高中课程的优秀和积极成分,但其改革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它是与当今国际教育改革趋势相一致的,是与我国为实现大国崛起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相一致的,是与我国教育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状态且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已到不改革不行的程度相一致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次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高度且不可逆转的巨大变革,也是通过无数专家学者和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探讨和实践操作,并经历许多风雨,许多反复,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与重建因应高中课程实验改革的实施已成为必然。
根据自己在教育战线36年的工作经历,深知我县大部分学校管理严重滞后,尤其是学校人事制度管理方面,基本上还停留在“吃大锅饭”的年代,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区别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学校没有人事自,学校实行的聘任制是一种走过场;人事管理制度老化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影响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用人机制急需改建,如:学校解聘的教师得不到相应的制约,经人为的调配到舒适而轻松的岗位上,造成学校聘任制度走过场,失去了应有的效能;普通高中实行全寄宿制管理模式与原有的管理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经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是名族地区办学的有效途径,所以各项制度建设也要按照新的管理模式而改建、创新,特别是滞后的学校人事制度必须创新和改建,以适应时展,学校发展的需要,并为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依法治校,推进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已跨入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学校,肩负着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任务,因此学校管理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对于学校管理制度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需要的,要采取对现行学校管理制度进行梳理,而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轻重缓急对各项管理制度分别进行修改、创新、重建,其中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学习评价管理制度、教师考核评价管理制度必须要做好改建或重建。学校管理制度的改建、创新、重建工作不能随心所欲,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继承创新的原则。对于遵循教育规律,贴近学校实际,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其他管理工作有指导和规范作用,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的规章制度,应予以保留,以保证学校管理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学校管理制度要调整、要改造、要创新,但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第二、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诸多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要素。制定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要把他们的利益、感受、意图、发展摆在第一位,要以人性化的理念来构建新的学校管理制度。
第三、规范发展的原则。改建与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规范制度为目的,就是要让制度有激励性、促进性、导向性。使广大师生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所以,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造与重建,必须把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作为核心。
第四、与法一致的原则。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改造必须与国家宪法、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我们有不少学校对学生迟到、早退、旷勤、乱扔纸屑、违纪等行为予以罚款,这些制度必须剔除重建。
第五、因校制宜的原则。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必须要结合学校实际,不同的办学档次、办学水平的学校,其管理制度也应有所不同。特别是我县普通高中实行全寄宿制管理模式刚刚起步,所有的管理制度都要符合学校发展、符合师生实际,因此,改造和重建学校管理制度,一定要充分考虑本校的办学实际。
关键词:文化建设;班级管理;活动;措施;风格;效率
班级文化是影响学生个体发展最主要的文化环境之一,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改善甚至改变学生的个性及行为,有利于创建平安校园,有利于完善学生管理体制。
一、教师应加深对班级学生的了解
教师加深对班级学生的了解,不仅有助于和谐班级的构建,而且有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传统的教学中,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这不利用他们的全面发展。由于班级学生的家庭环境、性格、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够了解的话,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无法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极大地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不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因此,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是十分重要的。近些年来,我国的心理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越来越多具有科学依据的心理测试被开发出来。这些测试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对人心智发育水平的测试,又包括心理健康问题的测试。如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适当引入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班级建设工作的有效性。比如,在学生选择所学科目时,就可以应用一些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测试,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意愿,帮助学生科学选择学科,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一些心理测试,以便于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与智力发育的同步提高,为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二、注重举办班级活动的有效性
举办班级活动的目的,旨在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为以后班级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建设班级文化时,一定要注重举办班级活动的有效性。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参加班级活动的机会也会随之减少,所以每一次班级活动的举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独立的人格意识和价值观,对事物的好坏也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相应的,也对班主任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教师必须要重视班级活动的举办,并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班级活动的形式多样,其中班会、教学是最常见的两种组织形式。比如,班主任在举行第一次班会时,一定要注重对自身形象的树立,让学生能够多方位了解自己,既不能让他们感觉到压抑,又不能让他们感觉到太过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时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把控好课堂节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爱上”老师,更“爱上”老师所教的这门课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对班级的情感,有助于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三、建设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论是对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来说,还是对班级建设工作的开展而言,学生的参与性都影响着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进度。建设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工作中来。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有了问题,总是先问同学,尽量不与老师交流,深怕被老师批评,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班级管理制度的民主化,教师在进行班级建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确定学生在班级建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应适当采取一些放权政策,如可以采取“学生管理,教师监督”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第二,合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要实现民主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就必须要合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既不能采取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又不能采用“放养式”的管理措施。可以说,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适当指导,既能够保证班级管理制度民主化的高效实施,又能够保证班级建设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四、结束语
总之,保证班级活动的高效开展,是实现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保障;推行民主型的班级管理制度,是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教师只有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保证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有效改善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小勇.“以人为本”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06).
关键词:人本管理;管理理念;高中学校;管理探讨
高中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进行现代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的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与学校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教育部门对高中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人本管理理念融入学校管理,体现人文观念,使学校的管理发展与时俱进。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合理运用人本管理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改进管理措施,促进学校健康、稳定发展。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人本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强调以人为本,在管理中充分发挥出被管理者的个体性能。人本管理理念结合了行为科学理论与科学管理理论,这一理念的内容会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丰富与充实。从概念的角度上理解,人本管理就是把人作为核心与基本要素进行管理,其主要体现在关注个体发展的全面性,不断满足个体自我提升的需求,从而达到激发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的目的。在学校管理中,学生是管理的主要对象,因此,在进行管理时都要围绕学生展开,采取一定的方法与措施,把学生作为管理活动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二、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探讨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与专业知识的普及,只有培养出具有实际工作能力与创新意识的综合性人才,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高中学校在发展教育过程中,要适应社会各种媒体与渠道对学生的影响,要采用多元化、开放式教学方法,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正确面对道德冲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判断与选择,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现在社会的发展处在彰显个性与尊重个性发展的阶段,学校要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总结出适合学校教育发展的管理经验,提升学校自身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对学生进行现代化的高中教育管理。
(二)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管理制度
高中学校管理的基本管理任务是不断探索与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以适应学生的发展。确定工作重点,丰富学生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在未来面向社会的时候才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学校在管理时,除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传统的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为主,而在现代教育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条件,而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围绕学生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管理制度。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是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中心,实现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具体表现在:施行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组织,比如教学班、行政班等。由学校班主任作为主导,选课指导教师配合,大力支持学生会、团组织、学生社团的活动,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与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三)教师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落实人本管理理念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建立具有人文特色的管理体制,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人文关怀精神。首先要协调好管理层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确定正确的服务理念,与教师之间要平等相处,与教师多沟通、多交流;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教师是学校教育中的主要教导者,所表现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学校要给教师提供展示教育能力的平台与空间;最后,对教师提出的合理要求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学校管理者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建立德育管理制度,关心教师的工作与生活,遇到困难时提供相应的帮助,满足教师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需求,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与质量。
(四)营造人本校园文化氛围
高中学校在管理工作中要营造人本校园文化氛围,加大宣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校管理者、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中对人本管理理念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打造人本管理理念下的教学管理体系,设立人本校园文化。在人本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管理者之间能够更好地和谐相处,在信任、体谅的前提下形成协作关系,不断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实现学校人本教育管理。人作为人本管理理念的核心因素,学校在制定与实施管理制度时要以人为基础。高中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改变落后的行政管理模式,教育管理理念要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以人为本,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姜英柱 单位:辽宁省庄河市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教师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高中教师的绩效管理问题日益引起管理者及学者的重视。然而,目前各高级中学的教师绩效管理制度仍不完善,教师绩效考核的标准也比较单一,且大多采用主观评价的方式,绩效管理的整个流程都不是很清晰,绩效考核的结果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大多数普通高中都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师绩效管理体系。因此,认清当前普通高中教师绩效管理的现状,剖析教师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对普通高中的持续发展,提升中学教育的水平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普通高中教师绩效管理的现状
为了了解目前高中教师绩效管理的现状,笔者对石河子市普通高中的教师做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23份,有效回收率82%。其中,男、女教师各为65人、58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52.85%、47.15%。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占总调查人数的83.74%。本科学历教师120人,占调查人数的97.56%。调查的老师从教年限集中在6-10年,人数为9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3.98%。具体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
1. 31.71%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教师绩效管理与学校的战略目标实现相关性不高,8.13%的教师对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清楚,50.41%的教师对绩效管理流程不是很清楚。可见,教师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
2. 30.39%的教师认为学校对他们的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做了粗略说明或偶尔说明,同时仅有21.14%的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有文本说明。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并没有对所有教师的工作进行详细说明,这必然会影响教师绩效任务的完成情况。
3. 26.02%的教师认为他们在执行工作任务时,学校管理者很少或偶尔给他们提供帮助。由此可以看出,学校管理者没有对绝大多数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教师缺乏必要的协助,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绩效任务的完成。
4. 32.52%的教师仅仅知道一点或完全不知道绩效考核的指标,73.98%的教师认为绩效考核指标能够反映一部分自己的真实工作效率。结果表明,学校的绩效考核指标设置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工作情况,但仍有较大改进的空间,而且考核指标需在再广大教师中传播,让每位老师都知道自己需要怎么做。
5. 46.34%的教师认为管理者经常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他们,17.07%的教师通过道听途说来知道自己的绩效考核结果,而17.89%的教师不知道自己的绩效考核结果。由此可以看出,学校没能及时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教师。
6. 60.98%的教师认为绩效考核的结果还是比较准确的,大多数教师认为绩效考核结果不公平时会通过诉讼、发脾气或者仲裁的方式来寻求解决,而绝大多数人很少或几乎没有与自己的上级就工作业绩进行过沟通。
7. 44.72%的教师对绩效结果的应用(如:奖励、升职等)感觉不满意,而且绝大多数教师认为他们的上级很少与他们一起商讨绩效改进的建议。
8. 另外,针对当前学校的教师绩效管理体系,部分教师的意见如下:希望管理者多关注一线教师,把一些无聊应付的事情删除掉,感觉有些部门总是弄很多无聊的事情走形式,根本不重视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把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公示,让他们知道可以对哪个地方进行改进;希望绩效考核标准更加科学化、透明化。
二、普通高中教师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方面的问题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现有的绩效考核指标中,大部分属于评价性的描述,真正的量化指标很少,考核时大多依赖考核者的主观感觉,考核者凭经验进行评价,缺乏客观性,很容易受到个人各种偏见的影响。
(二)绩效管理过程方面的问题与分析
1.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
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首先,在考核形式方面,所谓的绩效考核被大多数教师认为是一种形式主义,只需要将相关内容填写在内容方面几乎没有变化的年度考核表中。很明显,考核形式并没有真正有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发展战略没有保持一致。其次,在关于考核结果的运用制度方面,制度只是一种摆设,考核与其结果的运用完全不挂钩。最后,在考核的实际操作方面,操作不规范,考核过程流于形式。
2.绩效考核方法不完善
在实际考核工作中,考核方法主要有学生评教、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应用多种考核方法对教师绩效进行考核,其结果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但因为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考核缺乏一定的公正性。
3.缺乏有效的绩效沟通与绩效反馈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6.02%的教师认为他们在执行工作任务时,学校管理者很少或偶尔给他们提供帮助。在教师执行工作任务过程中,管理者不能有效的和教师保持持续沟通,无法及时了解教师遇到的问题,缺少支持和帮助,耽误了问题的解决,还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绩效。
同时,调查发现,考核结果是不透明的,只是公示考核结果为优秀的教师名单,从来没有相关领导分别与考核结果不同的教师进行沟通。在对教师进行考核前,没有明确指出考核的内容,即使在考核之后,也只是知道一个简单的考核结果,并没有相关人员对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也没有通过考核结果来帮助教师在绩效、能力、责任等方面得到切实的提高。
(三)相关制度方面的问题与分析
调查显示,当对考核结果有异议时,教师会向诉讼机构诉讼的比例为21.14%,与管理者评理的有13.82%,发脾气的有16.26%,采取激烈行为的有1.63%,仲裁的有22.76%。由此可见,学校并没有建立对考核结果有异议时的申诉机制。当教师的不满总是无法得到适当的发泄,并且管理者不给予一定的关注和解决时,必然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高中教师绩效管理的对策
针对当前普通高中教师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中教育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目标。绩效管理是一个科学的循环过程,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的设定必须与学校发展战略与实践情况结合。学校对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战略是教师绩效行为产生的前提,也是普通高中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所在。学校对自身的定位、短期发展目标、长远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等方面必须清晰的传达给每位教师,使得教师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给自己合理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绩效评价的基础。
二,健全绩效管理制度。教师绩效管理的有效运行必须依托一个科学高效的制度环境。绩效管理制度必须规定学校的各级管理者与一线教师的绩效职责。健全的绩效管理制度还必须包括绩效计划和绩效目标、绩效管理流程、绩效考核的方法、绩效的反馈、绩效结果的应用等方面。只有建立了健全的教师绩效管理制度,才能对学校的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使得整个绩效管理流程顺畅,最终有助于促进学校整体绩效的提升。
三,建立和谐共存、有效沟通的绩效管理互动平台。教师绩效管理的有效进行离不开广泛的沟通,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促进形成和谐共存、融洽的学校文化,增强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并能够提升学校内部的凝聚力。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绩效管理的进行。管理者应该而且有义务与教师就工作任务、绩效目标、考核标准和改进计划等问题进行沟通。这种沟通不仅包括信息的交流,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的交流。管理者通过交往和联系,可以了解教师心理动态和工作状况,以及他们之间的和谐与协调情况。人本意识的直接结果是情感管理,注重教师的内心世界,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教师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形成和谐、奋进、具有亲和力的人际环境和家庭式的氛围。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236-0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树立了以发展学生为根本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为根本任务、以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的教学理念。以此理念为指导思想,加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研究,完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理论,建立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系统性教学体制,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成效。在此过程中,课堂是重点,教师是关键,只有树立正确的课堂定位意识,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准和专业素质,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成效。笔者在对以上论述观点做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实施措施。
一、加强学校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学校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阵地,其基础建设的加强是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的必要前提,而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则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提供了重要保障。其中,学校建设又分为“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两个方面。一是“软件”建设方面。“软件”建设是指以教师团队为主体的人员建设。(1)对于教师自身。应做到认真研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定位,树立正确的教学理论思想。与此同时,加强新教学理念和新教学方法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2)对于学校管理职能部门。首先,总结、分析教师教学活动,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编辑并颁发管理文件白皮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教学督导活动,坚决落实教师“凭资上岗”要求,避免随意停课、调课等现象发生,规范教师行为,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切实做好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基础工作。其次,应确立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地位,并依据学校资源和相关管理制度适当提高教师的待遇,以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存在感,提高教师的教育积极性。最后,组织开展区域性的教研活动,例如教师研讨会、教育专家座谈会、企业实用报告会等,通过扩大交流,及时地更新教师的理论知识体系,完成教师的再教育培训,缩小行业差距。二是“硬件”建设方面。“硬件”包括教室、计算机、多媒体等学校具体实用资源配置,其建设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校方应认真评估学校生源数量、资金状况等,并制订合理的发展计划,全面加强学校建设。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学校“硬件”建设标准,加强监管力度,以指导并促进学校形成完善的“硬件”环境。
二、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理念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教学理念则是指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同教育主体对教育问题所形成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体现教育主体的价值追求。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理念,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
1.内容趣味性。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研究表明,学生只对感兴趣的内容,才能集中思想,活化思维,延伸思想,做到准确、快速把握,持久记忆。兴趣的形成与教师教学、环境影响和自我意识培养有关。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关注社会时事,了解学生的热点话题,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兴趣取向,做好课程编排,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将兴趣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在欢乐中掌握所学,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成效。
2.作品精致性。作品制作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精致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保证作品的精致性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注意作品的完整性。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提前完成教学作品制作,注意保证制作作品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的完整性,使学生在多角度欣赏到完整的作品。另一方面,注意制作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严格执行操作标准,规范操作行为,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操作范例,并对学生予以指导和错误纠正。作品完成后,与学生分享、总结作品的制作要领。
3.活动参与性。目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已然成为新课标下衡量高中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新型教育体系的建立以“人本教育”为指导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尊敬人、理解人、发展人的要求,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平台,是现阶段广大教师团体所面临的核心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例如学生自制作品展示、计算机技术竞赛、作品品鉴与探讨等,以培养学生操作、反思、审美等各方面的能力,形成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同时,在完善相关准备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方面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建立教学体系
随着社会发展趋势的转变,高中教学进入了深层次的改革,教学方法也不断创新。满足新课改教学需求,建立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教学体系,加强新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改进,并尝试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成效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实验教学 管理 保障
陕西省实施高中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实验教学管理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广大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实验教学管理是指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对学校实验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和改进,包括实验教学计划、质量、项目、过程管理和行政管理。根据教育部教基二[2009]11号文件精神,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建设一支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健全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使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一、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是实验教学管理的关键
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配备了达标的实验室、实验仪器和设备,如果没有规范的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最终将流于形式。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是实验教学管理的关键。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会管理、会准备实验、会协助任课教师辅导实验、会维修、保养仪器设备和会自制教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具备专业知识,热爱实验教学工作,能够全心全意为实验教学服务,熟悉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实验内容,身心健康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实验教学管理人员除了应具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全部实验操作技能,应熟悉各类仪器、试剂的规格、性能、用途、保管和维修等知识。了解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内容,及时提供各种实验的器材和药品,了解实验仪器的性能,规范操作实验仪器,努力做到仪器存放系列化,仪器保管科学化,实验仪器做到分类存放,贴有标签,注明名称编号,记好进出帐,同时做好实验室仪器标本的防腐、防潮、防尘,防蛀工作。学校要加强对实验教师的管理,狠抓实验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高工作,真正把每一位实验教师培养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管理行家,教师学生的得力助手。学校只有选配懂业务和工作责任感强的教师做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选配专业对口的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有序和稳定开展。组织实验教师认真逐条学习新课标和实验教学有关规定,明确各册教科书的实验内容及分组、演示实验项目和要求。认真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做到应开实验必做,努力完成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师必须按照新课标要求,认真做好实验,发挥仪器作用,使实验教学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实验教学管理就是人的管理、物的管理和制度的管理,有了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和管理人员,实验教学就一定能落到实处,实验教学的最终任务落实在实验教师和管理员身上,贯彻新课标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健全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管理的保障
健全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学校要使现有的实验室和教学仪器充分发挥其教学效益,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来保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领导、实验教师、学生和实验员明确职责和应遵守的条例。用《学生实验规则》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自觉遵守实验教学的规章制度。用《教师实验守则》规范教师的实验教学行为,按实验守则办事,按实验规程和相应的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必须全程监督、巡回指导,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用《实验员岗位职责》使实验人员按照新课标要求,发挥仪器作用,认真做好实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用《实验安全管理制度》使师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注重实验安全,确保实验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特别是在化学实验中,对危化药品的使用,更要慎之又慎。如玻璃导管的连接,要按要求操作,防止导管断裂而划伤,对实验后的废水必须按要求处理,不可随便乱倒,防止污染环境等。用《教学仪器(药品)管理制度》管理好实验室的财产,使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按管理制度和规则行事。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的设置和室内布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中的普通高中部分的要求。用《仪器损坏赔偿制度》来保证在仪器发生损坏时,照价赔偿。用《实验仪器定期增补制度》确保对实验室的仪器和药品定期进行剔旧和补充,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坚持实验教学考核制度,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全部实验报告,期中和期末考试应包括实验教学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只有严格按制度办事,使各项制度落实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自觉遵守制度的良好习惯,才能行之有效的搞好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始终处于有序的常规管理之中。
三、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是实验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 班主任 班级管理
高中的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它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而且是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高中班集体建设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校风、学风的建设,影响着学生三年高中学生活的质量高低。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一个班级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班主任工作的出色与否。下面通过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做好高中的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长大未成人”是高中学生心理发展总体特点。高中生处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处于从幼稚的儿童期走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方面,都还未真正成熟。相比于初中生,高中生在思维、情感、价值观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有思想、有个性,希望得到他人尊重和理解。但相比于成年人,又显得自主意识还不成熟,知识水平还有限,观察分析事象还不够深刻,看待问题往往有所偏颇,易冲动,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不强。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传统的强制性管理,已不能适应新的情境。因此,班主任首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但对他们的行为要给予引导,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最终实现管理的最高境界,也即管是为了不管。
二、树立良好形象,做到言传身教
班主任工作经常和学生打交道,是做人的工作,而做人的工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用言语说教人,要靠自身的表率作用吸引人,影响人。也就是说,对学生,班主任要靠言教,更要靠身体力行。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负责教育教学重任的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做到言传身教。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要注意一些小事、细节,不要自己觉得没什么、无所谓,其实学生的眼睛一直盯着呢。他们在心中评价你,在背后议论着你。如果老师言不雅、行不正,学生就不佩服,老师就容易失去威信,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利。所以,班主任工作者一定要特别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为人师表,让自己的良好风范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要有儒雅的举止和浩然之气,让自己的神韵、风采使学生折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情感上接纳你,会给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为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
三、制订管理制度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可见,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之一,压力无处不在,因此,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一个好班级一定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要加大力度学习、执行学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可以通过借助主题班会的形式,来规范每一个学生。可以在班级中找出值得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树立典型,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一系列制度正式施行前,班主任要手把手的教会学生如何做事,责任到每个人,渐渐地在班级中会形成一种习惯。时间久了,制度不变,要突出重点抓弱点,逐步完善班级的管理。下一步就是确立良好的班风,创建班级特色等工作了。
四、加强班干部的培养
一个班集体里不可缺少班干部,而班干部的培养就成为班主任的又一个新课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班干部就像班主任的左右手,不可忽视。在班集体中班干部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班干部会为其他同学起到表率作用,并能及时帮助班主任发现和反映班级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生个人学习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可以说班干部是班主任的一双眼睛。而班干部的培养过程又是艰辛而漫长的,在培养班干部的过程中要相信他们具备管理其他同学和办事的能力,同时也不断地帮助他们,为他们出谋划策,在班务会上为班干部打气,树立班干部威信,同时,也让其他同学监督班干部的一言一行,使班干部通过同学监督完善自己。同时在班内定期开班会,让同学们为班干部的工作提意见,从而拉近同学和班干部、班干部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地。
五、协调教育力量,做好双管双教
教育教学是教师学校集体的工作,因此班主任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协调学校教育力量,紧密联系学生家长,做好“枢纽工作”。在学校中,班主任对各任课教师的工作要给予支持,配合,为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创造安静,活跃的氛围。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邀请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改进和完善班级管理,做到全员管理。另一方面,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与家庭和社会诸方面对他们施加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家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课余时间,班主任要重视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同时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总之,班主任管理艺术是一项科学的、精细的管理艺术,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在工作当中不断总结,它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中班主任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多想办法,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善于研究,永于探索,一定会摸索出科学而简捷的教育管理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谭琳小,冯小刚.严字当头责任在心——浅谈高中班主任工作心得[J].教育论坛,2012,(26).
[2]陈武林.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管理的理念创新[J].教学与管理,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