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范文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

第1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学期项目 课程设计 学生评价

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实训项目为核心,重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过程。但在实施课程项目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项目课程会受到专业与课程的限制、项目课程开发困难而且费时、实施项目课程还会受到学时外部条件的制约等。对此,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运营方向)的课改中提出了学期项目课程的概念。

一、学期项目的特征

学期项目立足于岗位人才需求分析,通过选择典型工作任务,从学生入学开始实施项目教学,在现有教学条件下营造企业实践环境,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形象地了解与认识专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期项目并非对所有的课程都实施“项目化”,而是从现有课程中结合工作任务提炼“学习项目”(见图1)。“项目”的设计由浅入深,从第一学期由项目老师开始引导,逐年增加学生的主导成分。

图1 课程设置

学期项目课程具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

学期项目课程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与技能,也要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平行性

在学期项目课程中各学习项目的设置总是紧密结合学期的专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进度相匹配,以强化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与应用。

3.形式多样性

各学习项目来源于岗位工作任务或岗位所面对的问题,可以是开展一项调查、进行一项决策、提供一种服务、提出一个策划、生产一件产品等。

4.项目的限制性与可选性

为保证整个项目课程的可控性及培养目标的实现,由项目导师设计出各学习项目;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在允许的范围内自选项目或设计子项目。

5.递进性

学期项目课程在学习项目设计上由浅入深,由易至难,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6.项目实施方式分为个人和小组项目

个人项目由个人独立完成,小组项目则由项目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

7.评价的多方参与性

在项目完成时,由师生共同评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引入社会人员进行评价。

二、学期项目设计

学期项目的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于市场调研及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其设计过程经过四个环节,见图2。

社会需求分析 输出 培养目标及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分析 输出 工作任务分析表、典型工作任务及核心专业能力

课程内容开发 输出 课标及学习项目

教学实施分析 输出

学期项目教学实施方案

图2 学期项目设计的环节

1.社会需求分析

这一环节是对某一职业岗位(群)所对应的人才市场调研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取舍的过程,是专业设置和建设的基础。其开发成果是专业培养目标(包括工作岗位)。

2.工作任务分析

这一环节是对某一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进行陈述、整理和分类的过程。其开发成果是工作任务分析表,并寻找出典型工作任务及核心专业能力。

3.课程内容开发

这一环节是立足工作任务分析表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明确学期项目的教学目标,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核心专业能力和每个学期的专业课程构建“学习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项目

第一学期

主要课程 学期项目1 第三学期

主要课程 学期项目2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地铁×线路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 -×地铁站设施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 -×地铁服务礼仪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 -×地铁站设计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 -×地铁线路周边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地铁站客流组织方案

学期项目1 …… 学期项目3 ……

心理学 -创意项目 英语 -创意项目

第二学期

主要课程 学期项目2 第四学期

主要课程 学期项目2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 -文明搭乘地铁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 -×地铁常见投诉及应对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 -×线路自动售检票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地铁站大客流组织方案

学期项目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地铁事故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 …… 学期项目4 ……

-创意项目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营销 -创意项目

4.教学实施分析

这一环节主要任务是按照学期项目的特点,在明确现有教学条件(师资和教学场所等)的情况下,合理组织教学和制定评价办法。其开发成果是学期项目教学实施方案。

三、学期项目评价

学期项目的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学期间进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分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项目的质量,包括项目构思的创意性,可实施性及成品的完整性等等。二是学生做项目的表现,包括对项目的理解、做项目过程中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以及展示技巧等。

学期项目的评价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分别为: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40%、教师(或专家)评价占50%。学生自评是指由学生对自己表现的评价,这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与反思;小组互评则是指各项目小组之间互相评价,这有助于学生去发现别人的优缺点,取长补短;教师(或专家)评价则是指专家或教师立足于客观、全面的角度,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学生参与项目过程中的表现予以评价。

表2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运营方向)关于学习项目的一个评价标准,由于它融入了岗位的服务特性,因此服务礼仪在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应加大。

表2 学期项目评价标准

考评项目 内容 评分

仪容仪表10% 微笑 2.5

着装:整洁、不缺扣、不立领、不挽袖、不挽裤,衬衫必须束入腰带 2.5

发型:从简,刘海不遮眉;头发长度超过肩膀的女生须将头发扎起;男生不准留长发、大包头、大鬓角和胡须 2.5

首饰:从简,不能佩戴夸张饰物 2.5

项目呈现技巧40% 呈现格式:流程、相关性、全面性 10

呈现内容:相关性、项目学识深度 10

呈现技巧:身体语言、自信心、语言能力、条理清晰 15

时间控制 5

项目成果35% 对科目知识与技能的应用、项目构思、创意性、成品的完整性 35

第2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范文

一、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服务行业,关系到人民生活、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各行业的运转。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家间的区域交流、贸易往来与日俱增,更加凸显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地位。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建设和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城镇化进展迅速,人口集中度提高,车辆猛增,道路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城市拥堵日趋严重,地铁和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成为重要的解决途径。在如此背景下,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轨道交通在西安市发展规划

 

城市化进程增速和日益拥堵的交通现状必然给轨道交通创造黄金发展期。陕西省政府日前出台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10个中心城市、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和83个县城(市)及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为重点,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质量,创建生态、绿色、宜居城市。意见提出,要推进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西安地铁1号线延伸段,3、4、5、6号线以及临潼市轨道交通建设。到2015年,西安市建成90公里的地铁运营线路。到2017年,西安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126公里,日均客流量超过150万人次。推进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建设,加快西安北客站-咸阳机场、西安-富平-铜川等关中城际铁路建设,形成覆盖西安、咸阳、铜川以及西咸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

 

(二)西北地区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开设情况

 

目前全国多家本科院校均开设有交通运输类专业,其中西北地区共有5所本科开设交通运输专业,分别为陕西省: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甘肃省:兰州交通大学;新疆自治区:新疆农业大学。以上院校交通运输专业专业主要培养:公路交通相关部门高层次的运输管理人才、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方面的科研、规划、设计、管理型人才、空中交通管制、飞行签派、航行情报及机场管理等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综上所述,目前西北地区虽然有部分本科院校开设了交通运输专业,但都集中在道路交通运输、设计和航空交通方向,并没有本科院校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方向,结合目前西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很有必要。

二、轨道交通在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建设情况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也紧跟时代步伐,在专业建设上与时俱进,适时新增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专业。

 

目前,已经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三个专业鼎立的特色。

 

(一)专业建设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是本院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突出计算机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的应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地铁系统控制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在地铁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调度指挥,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实际操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行车、客运组织、行车调度、票务管理等一线工作中具备列车接发、车站调度、旅客运输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型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养护技术等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强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建设的大背景下,学院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学院对青年教师定期进行培训,组织讲课大赛,并鼓励青年教师学习深造,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教师队伍质量和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学院教师队伍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约占50%。在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三)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为了贯彻职业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学院利用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学院自筹的资金,加大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完善了各专业校内实训条件,满足了实训要求,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沙盘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塞拉门实训室、地铁售检票系统实训基地、地铁机车模拟驾驶实训基地、地铁机车驾驶技术模拟训练基地、地铁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实训基地、地铁车辆维修控制实训基地8个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现有的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轨道交通教学、实训奠定了设备基础。

 

(四)校企合作建设

 

学院成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校企合作办公室”,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采取“全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三全就业体系,切实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目前,学院的校企合作方式:一是实行“订单式”教育,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二是与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用人关系,保证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主要合作企业有:上海地铁、北京地铁、广州地铁、西安地铁等。

 

具体到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全部实现了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操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企业的骨干,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凭着“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协作精神好、适应速度快”而赢得企业一致好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学院

 

三、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在学院的建设展望

 

我校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为抓手,建立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一)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校企合作

 

(1)优化现有的校企合作项目。继续做好地铁订单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互换双通,建设强大双师队伍。让校内教师(包括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的能工巧匠互换身份、互换工作环境,通过企业和学校对他们的培训及锻炼,使其在校企间可以双向通用,建立一支既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根据企业需求动态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有用性”。在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中,以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为根本,同时根据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调整教学内容,以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为目标,使学生与企业之间针对性更强、适用性更好,从而缩短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以期毕业后能立即上岗。

 

(3)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在开发项目、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地铁LOW操作上岗证、职业技能考证培训等方面进行校企合作。

 

(二)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按照紧贴岗位、能力为先的育人思路,以轨道交通对应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研究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本校教院理念和教学现状,明确专业学习领域,完善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建立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为前提,外语、计算机等为工具,学科基础知识为根本、专业技能培训为导向的多层次的教学体系,组织建设符合专业技能发展客观规律的课程体系。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轨道交通行业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迅速发展,在交通运输行业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方向显得很有必要。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有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有优越的区域环境;有现成的基本建设用地和用房;经过整合,能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及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产学研配套的运行机制。综上所述,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达到了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

第3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实践

中国分类号:G64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21-03

社会的需求是衡量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合理与否的标准,也是该专业生存的最终目的,而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是培养模式的出发点。基于全国行业分析、天津市的战略地位和产业发展状况研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结合交通运输天津市品牌专业的建设,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出颇具特色的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思考,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对我国广大的应用型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一、教学改革背景

在逐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交通事业的内涵及外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居民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交通运输行业事关国家命脉,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交通运输的高速化、智能化和环保化研究已成为研究的主题,实现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越来越需要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加盟。

1.交通运输专业的提出。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新专业目录对原来过细过窄的专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目前,与交通行业相关的本科专业涉及3个学科门类(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的23个专业,其中交通运输类就占有8个专业。截至2008年,全国有80余所高校开办交通运输专业,其中,除一些铁路、水运与航空类高校开设“交通运输”专业外,更多的高校是面向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其中有62所高校开设的交通运输专业是从原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演变而来的,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基本上是以原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为主体进行专业口径拓宽而形成的,并各具特色。

2.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情况。我校交通运输专业于2001年经天津市教委批准设置,并于2002年开始招生。本专业以汽车运用为载体,电子技术为导向,道路交通安全为目标,为社会培养全方位的职教师资和企业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并在2011年被批准成为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点。

3.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汽车工业及汽车技术的发展,要求现代汽车运用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汽车专业知识,而且要对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外语等各项知识都有较系统的掌握。知识的密集性和技能的综合性,是现代社会汽车运用职业的重要特征,同时也对汽车运用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天津作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港口城市及“京、津、唐”地区的工业中心,有着雄厚的汽车工业基础。2011年,天津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达310家,整车产量77.4万辆,产值达1580亿元,构建了从外资、国资到民资,从国际品牌到自主品牌,从整车到零部件,从制造到研发、销售的完整汽车产业集群。特别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也是天津汽车工业的主要载体,聚集了一汽丰田、长城汽车等整车企业,大众、艾达、大陆汽车、富士通天等核心零部件生产商,成为我国重要的轿车生产基地。据相关部门统计,到2015年,天津将形成年产200万辆汽车整车、260万台(套)配套零部件、10万辆新能源汽车和40万台(套)电动汽车车用电池配套能力。

4.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面对现代交通运输概念的扩大,以及人们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具有准点、快速、环保、安全、舒适特点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大规模高速发展时期。当前国内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大城市已进入网络化建设阶段,天津、沈阳、哈尔滨等33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中。实践证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对拉动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天津市正面临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2013年内,在建总里程达到115.3公里。根据规划,到2020年,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将形成由市域与城区两部分线路组成的网络,总规模将达到1036公里。

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本研究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专业定位与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增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交通运输专业与学科的综合实力。对于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采用以下思路,借助问卷调查、座谈研讨、案例研究、对比分析等系统的方式方法,深入开展“调研―分析―研究―评价总结―结论推广”各环节工作,较好地实现了研究目标,具体研究思路见图1所示。

在各环节研究基础之上,确定了“新老”结合、特色鲜明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

1.根据发展情况,明确培养目标。本专业建设目标是立足于我国和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汽车产业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快速发展需要,稳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加强学生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同时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新方向,培养一流应用型职教师资和技能人才。

2.适应社会需求,创新培养方案。专业原有培养方向为汽车运用方向,方向较为单一,为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以轨道交通为骨干,道路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形成,在原有专业方向基础上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交通运输专业在大类招生原则上采取“2+2”的培养模式,即前两年按专业大类培养,后两年按专业方向分流培养――汽车运用工程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大类招生专业的学生修完基础平台的课程后按所选择方向从第五学期进入专业学习。

3.突出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总体要求,体现“师范性、应用性、职业性”融合;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认知实习―课程设计―企业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作岗位”,构建校企合作“四年不断线”的实践体系;通过对共建企业与职业学校的深入调研,深入分析本专业对应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与师范能力,按照品牌专业建设要求和行业制定的专业规范,与共建单位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工科与管理交叉、工科硬技术与管理软技术结合的专业性质特色。①按照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自主发展和专业拓展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基础平台+学科平台+专业平台”的培养模式,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双证书制等措施。按交通运输大类统一设置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平台课,设置多个专业方向模块,学生在第三至第四学年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以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如汽车运用技术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并设置不同的自主发展课程(高本)/职教师资课程(技本)和素质拓展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②注重培养学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以利于职业学校师资岗位、汽车运用行业基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高素质应用型运营管理人才的稳定和发展。③坚持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制度,鼓励学生大力开展创新型、综合型、研究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④结合行业用人要求和行业组织的专业认证需要,组织专业技能训练和考证培训。⑤确保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课程,扩大选修课程和讲座课程;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时;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及第二课堂作用,积极开展本田节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智能交通、运营模拟项目等科技创新活动。⑥注重核心能力,强化品牌优势。依据市场需求及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教学以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师范技能的培养与考核,开展汽车维修工及车站值班员的实践教学和职业资格鉴定。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2010年6月,学校批准在交通运输专业增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交通运输类专业改革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专业建设三年来,目前已有2008~2013级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学生。其中,2008级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已经毕业,2010级即将步入大四。现已逐步构建出有利于优秀人才培养、有利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师资队伍建设。以优惠条件吸引教授、博士来学院工作,有计划地分批安排教师继续深造,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并且聘请汽车以及地铁企业专家来校兼职,聘请相关外校教授来校授课。加强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着力打造一支以学科带头人及专业带头人引领、学术骨干为主体、具有“双师”素质的、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师队伍;优化专业结构调整,提高队伍素质和水平。

2.培养方案修订。在广泛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多次组织了由校内外的专家、教授和企业高工参加的有关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方面的讨论会,为培养有专业针对性的“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以理论教学体系为重要支撑,构建更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相互融合支撑。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分成基本模块、专业模块、综合模块三个环节,开展汽车维修工及车站值班员的实践教学和职业资格鉴定。

3.课程及教材建设。以核心专业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其他课程(含实践课程)建设。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建设标准、管理考核办法。重点建设“智能交通”、“汽车电子安全技术”、“车载网络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等核心专业课程。加强校级、市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与管理工作,目前已有1门课程成为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市、校级精品课程。力争在5年之内完成2~3项市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建设,建设1~2门双语教学课程。充分发挥产学研基地的作用,根据行业发展及企业需要,建设一批特色选修、讲座课程。编写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以及实践教学大纲,确定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建立课程试题库。

4.实验室建设。学校乃至天津市对我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建设极为重视,尤其是轨道交通方向的建立和发展,现已利用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资金和中央地方共建项目资金在“十二五”期间投入1000万元购置轨道交通方面的实验实训设备,并有专项资金进行汽车实验实训实验室建设。今后,还将利用各类综合投入项目继续增加投入。

5.校企合作。2010年以来,我校先后与天汽集团、松正科技、天津圣威科技等多家汽车企业以及天津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产学研基地,合作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实验实训教学基地,共建交通运输特色专业,共享教学和研究资源,促进双方的全面合作。各类企业陆续招聘毕业学生百余人。

四、人才培养特色

以交通运输行业与人才需求特点分析为基础,研究确定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进一步凸显交通运输品牌专业特色。进行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建设与优化研究,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综合技能的一体化教学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1.实行专业分层培养,体现综合通才教育与精英教育培养理念的融合。

2.探索专业方向二元化,开设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新方向。

3.依托天津滨海新区汽车产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4.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肖国平,等.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交通高教研究,2003,(3).

[3]夏新海,罗振林.交通运输类专业综合交叉与人才培养[J].航海教育研究,2007,(1):18-20.

[4]苏杰.天津一汽丰田产能从每年3万辆跃升至50万辆――第300万辆汽车今下线[N].渤海早报,2013-03-28(第20版).

[5]刘玉海.大众80亿变速器工厂入驻泰达构建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基地[N].21世纪网数字报,2012-09-04.

[6]刘利芝,等.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7]王玉珑,刘艳新,等.长沙理工大学轻化工程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1,(02).

第4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范文

根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飞速发展,它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契机,但是由于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投资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我国政府加大吸引外资、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到轨道交通建设的领域来。到目前为止,外资只在设备供应和技术支持上有较大介入。其主要原因是源于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技术力量不足,各项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建设需求较大。在城市轨道交通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建设的初期,以保障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建设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为中心大量的引进国外可靠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支持。

社会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稳定发展,城市化进程节奏的加快使得城市向周边城镇扩展急剧加速,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城市交通已经不能靠人工合理规划来实现提高交通运输的速度和合理性,尤其是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交通拥堵是阻碍城市发展的一大因素。城市轨道交通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和逐步完善具有良好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地铁、轻轨和磁悬浮列车均是未来高级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AMS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各行各业尤其是服务行业更是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它使得城市化进程发展也同样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城市轨道交通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以及方便人们出行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使用AMS系统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是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通过中央处理器能够连接大型数据库系统对车票数量、时间等信息资源进行迅速整合利用,合理的布置城市轨道交通,不但能显著提高运输的效率,还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对带动城市客运的飞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立城市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改善目前各地客运系统部门相对独立使得资源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实现车辆的统一调度,车票价格的统一管理,运营资源的共享和客运信息的全面现代化管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稳定、合理发展。

(2)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能够逐步的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从售票到制票、检票整个过程的全自动运营体系,淘汰以往排队购票、人工检票的笨拙方式。不仅可以对售票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也方便了交通部门的科学管理和有效规划。

(3)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客流量及车辆信息能够掌握第一手交通数据,能够正确规划客运服务,解决客流量增大所带来的困扰。例如其中的自助售票机等设备解决了排队购票的烦恼和客流量的拥堵,更是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的及时传递,帮助交通部门掌握客流量数据以及客流走向,大大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效率。

第5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范文

一、运营成本分析

运营成本是运输总成本的一部分。运输总成本是指运输企业为提供某种运输劳务所耗费的成本总额,一般由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资金费用三大部分构成:

运营成本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在日常运营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与运营生产直接有关的所有费用支出。

主要内容包括:

企业直接从事运营生产活动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运输设备所消耗的材料、燃料、电力费用和其他费用;运输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对固定资产进行周期性大修理的费用;合理化建议及技术改进奖奖金;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事故净损失;可以在成本中列支的其他费用,如:生产部门的办公差旅费、劳动保护支出等等。

另外,城市轨道交通从保证运营角度,主要可分为三部分支出:基本运营支出、设备更新支出和车辆购置支出。

1.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运营支出(不含财务费用和折旧)包括:人工费、电费、维修费、营运费及管理费,其中电费和人工费所占比例较大(占运营成本的一半以上)。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普遍偏高(一条线路年运营成本约为2~3亿元),但上海和广州已经通过经营包干的模式将运营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一条线路年运营成本不超过2亿元)。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到一定时期,有部分设施需要重新投入资金进行更新。

一般地铁项目隧道部分和高架轨道的桥梁部分可沿用50年以上,这两部分设备的更新在短期内不需要新增投入;但轨道、机电设备、车体、车站以及通信设备应在15年内逐步进行更新。预计国内一条线路平均每年用于设备更新的费用支出将可控制在5000万元以内。

3.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数量的增加,运营者需要对车辆编组及行车组织进行调整,以满足运量的需求。因此,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除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购入一定数量的车辆外,在运营中也需要根据客流的增长,添置车辆。

在运输总成本中,运营成本占一定比例,在基本折旧率和利率一定的条件下,基本折旧费和资金费用总额基本固定,因此需要进行运营成本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将运营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1.变动成本是指运营成本中直接随运量变化而变化的费用支出。包括车辆的运营和维修费用,与列车运行距离有关,几乎与运量成比例变化。

2.固定成本是指运营成本中短期内不随运量变化而相对固定的费用支出,包括固定设备的维修费用和管理费,它与运量部分有关,但不随运量线性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可视为固定。

下面以某公司运营成本实例进行分析:

某运营公司1~4月财务部门按月编制成本分析表,表格如下。

对以上明细表进行分析可知:

1.人工费用约占总成本的44%,养护费用约占总成本的11%,电费约占总成本的8%,其他费用约占总成本的37%。

2.人工费用本月和累计分别占同期预算的97%和97.3%,是去年同期的100.7%和98.4%,实际预算合计占全年预算的99%,可以看出该项费用是按预期进度支付,并比预算和去年同期略有节约;养护费用本月和累计分别占同期预算的84.6%和86.5%,是去年同期的98.2%和91.8%,实际预算合计占全年预算的96.7%,可以看出该项费用是按预期进度支付,并比预算和去年同期有所节约;电费本月和累计分别超出同期预算的14%和5%,但比去年又有所降低,分别是去年同期的94.1%和90.3%,实际预算合计也超全年预算6%,可以看出该项费用基本按预期进度支付,超出预算,但比上年同期略有节约。

二、 改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状况的措施

(一)运营成本控制因素分析

通常观察一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经济性,一般只将重点放在其初始投资费用方面,而忽视其运营成本,但当观察城市轨道交通的寿命周期时,就会发现运营维修成本和二次投资费用要比初始投资费用高出许多倍。

根据美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统计资料,1999年,每人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为1.47美元,其中人员工资占运营成本的46.3 %,附加费用占24.6 %,能耗及运营设备、设施等费用占24 %。广州地铁近年的统计结果为人员工资占运营成本的36.56 %,附加费用占22.26 %,能耗及运营设备、设施等费用占41.18 %,与之基本相符,但在系统指标上与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设计时,应尤其注重对系统定员的设置、系统节能设计以及车辆选型和维修模式设计等控制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的控制,从根本上寻求经济合理的运营成本。

(二)改善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运营状况措施

改善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运营状况,应对现有体制进行改革,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

1.组建城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下设建设和运营两个公司。

2.委托多家咨询机构对其投融资及经营模式提供专业意见。

3.改革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的模式,在建设过程中与多方合作并实行项目公司制,吸引更多的资金介入。

4.进行票制及票价改革,在项目经营中引入竞争机制。

5.努力吸引客流,增加运量和运营收入。确保安全,提高服务水平。缩小行车间隔,提高运输能力。

6.努力降低运营成本。加快车辆设备更新和改造步伐,提高装备水平,降低维修和人工成本。

7.努力解决政策性问题。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价格政策。比如,实施AFC项目后,应允许企业面对市场,在一定范围内作价格浮动,逐步解决月票问题等。

8.开展多角化经营,增加运营主业以外的经营收入。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经济的整体提升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有必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始不久,对城市轨道交通影响城市经济的理解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应注重采取客观和发展的态度开展对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影响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毛保华、李夏苗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毛保华、姜凡等.城市轨道交通[M].科学出版社.2001.

第6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范文

【摘要】当前,我国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交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实现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在交通运输方面起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列举了传统铁路列车停站模式的弊病,针对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体系的枢纽布设、基本模式选择和构建原则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经验参考。

【关键词】轨道运输体系 一体化 构建模式

引言

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传统的模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运输需求,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提出也被日益关注。另一方面,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能够综合利用轨道资源,减轻城市交通运输压力,方便人们的出行。

1.传统铁路列车停站模式弊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有了更多的出行需求,迫切地需要更便利和舒适的出行方式。而我国目前铁路换乘方式主要在一个车站节点上进行,这种传统的铁路列车停站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特大城市的客运需求了。对于特大城市而言,这种设站方式会对城市交通带来极大的压力,尤其是铁路客运站的周边区域,在列车运行的高峰期,会明显地增大铁路客运站的人流量,造成了周围公共交通的拥挤,使市区道路的时空拥堵范围不断扩大,打乱城市正常活动节奏,还给旅客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2.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提出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交通供需失衡,城市地面交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城市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今后主要发展的一种公共交通模式,具有便捷快速、客运量大、节能减排、准时等优点。合理布置城市交通路线,建设城市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不仅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能发挥良好的经济性能,满足居民出行要求。

3.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模式

3.1注重枢纽布设

在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构建中,首要考虑的是站点枢纽布设。合理的综合交通枢能提高客运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城市客运交通能力,改善整个城市公共交通面貌,达到良好的客运运行效果。城市客运枢纽的设计应根据人口密度,人流量等不同情况,结合市分区和地区公共活动的中心的规划进行布局设计,建设不同规模与功能的枢纽。这样才能保证枢纽布设合理。建设是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的环境位置,要充分利用地下、地上以及高架空间的资源,尽量减少对城市土地的占用。同时尽可能的采用同台换乘的方式,或者在上下层之间使用自动扶梯,从而建立起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的交通枢纽,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旅客出行服务系统,能使居民在换乘过程中减少体力消耗和避免急躁心态,增加其舒适度。

3.2注重基本模式选择

(1)替代兼用模式

替代兼用模式指的是让铁路列车进入城市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毫Γ目前有以下两种模式可以采用:一是利用城市中现有的而且不繁忙的铁路路线,通过对其站点的重新规划和建设,使其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线。另一种方式是在没有铁路路线(包括规划后未实施)的城市区域中,有条件的引入、穿越或外包城市区域。为使铁路列车行入城市,需在站点的修建和规划上进行统一。同时要尽可能的选择铁路线末端的特大城市,且不宜设太多的站点,以减少列车的运行时间。另外,列车的车型最好采用动力分散、便于起停的动车组列车。

(2)共轨运输模式

共轨运输模式是指铁路和轨道建设标准相同,既能满足城市内轻轨使用要求,又能使列车进入城市的使用要求,从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一种模式。根据国内外经验来看,可以在城市轨道不繁忙时,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改造已有铁路延线上的轨道交通或在已有轨道交通的线路方向上新建铁路,使其满足共轨运输模式,从而进行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

(3)枢纽换乘模式

枢纽换乘模式是为了方便人们的换乘,实现城市内铁路和轨道交通站点的有效衔接。一体化的布局和设计交通站点能使枢纽站分布更为合理,其不同于兼用替代和共轨运输模式,这种模式不受轨道交通类型的限制,即使铁路和城市轨道不在同一方向上也能使用,因此该模式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该模式设计规划应布局合理,尽量满足运输要求的同时减少乘客换乘的次数,从而使乘客出行更为方便。

在选择以上三种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模式时,要综合考虑城市格局、交通需求、人口分布及城市未来规划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适合的模式。

3.3构建的基本原则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越来越多的出行需求,时间价值观念越来越强,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出行和最佳路线的选择是规划设计者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因此要坚持人为本的理念,满足旅客对多点乘降的要求,减少旅客的换乘次数和时间,为旅客创造一个快速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条件。其次,一体化交通体系比较复杂,因此在构建过程中必须保证铁路和轨道运输的合理分工和有效衔接;要对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实现资源整合、统筹安排,打破其长期存在的体制障碍,统一规划、设计、兴建、和运营。通过高效的枢纽换乘衔接,合理安排列车运行时刻,减少旅客出行和换乘的时间,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轨道运输的整体效益。最后,要立足于城市发展的大局。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布设对城市格局、人口分布、资源聚集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必须坚持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协调与城市的发展的原则,这样才能改善交通,方便居民出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结语:不可否认,轨道交通作为一种主要的公共交通模式,其便捷舒适、可靠安全、客运量大的优点得到广泛的认可。由于我国的城市人口众多,因此未来城市需大力推进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得构建,从而提高大众的生活品质,满足其出行需求。

参考文献:

[1]贺东,朱健梅.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模式[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02):279-284.

[2]刘铭智.城市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J].企业技术开发,2013,(23):21-22.

第7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程认证;实践教学体系;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一、实践教育与工程教育的内涵

随着对于实践教育重视的提升,2000年MIT和瑞典三所大学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了把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到运行乃至终结废弃的全生命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包括个人的工程科学和技术知识,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大系统调控等方面的能力。并于2004年成立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2006年MIT以CDIO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基于项目的学习”――面向产业需求重新设计课程体系。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程教育开展

在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背景下,我国高教司2007年成立“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2007年底成立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学校组,实施“求职导向、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育主要存在问题,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践环节中行车模块为例:该模块包含行车调度实验、行车组织方案课程设计、行车岗位实习三个层次,在实施过程中,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实效性差,由于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密集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条件约束,如行车岗位实习:学员在车站基本上不能动手操作行车设备,且车站工作人员带教积极性不高,存在学生夜班睡觉现象,学生参与度不高;实验室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软硬件设施及课程建设相对滞后,行车调度实验是以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的操作系统为实验平台,教学平台功能单一,教学实验难以直观模拟现场运营状态。

三、基于“工程教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践体系的探索

1.通过学院专业实验室和企业的实践基地,实现的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综合训练、生产现场应用实践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有效保障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企业工作零对接。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特点,充分考虑目前国内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对人才的强烈需求,本专业始终坚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考虑,坚持大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强化专业实习、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2.通过上海申通地铁培训中心的龙阳路基地和张江“三站两区间”的组合,建立了一个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体系。

在龙阳路基地至2号线原张江车站建有实训线,线路总长1.6公里,采用了国产化的CBTC信号设备,并安装了自主研发的新型道岔和转辙机,并由原2号线张江站、龙阳路基地以及一个模拟车站构成了“三站两区间的”线路形态,为列车驾驶员、行车值班员及行车调度员进行各类联动操作演练提供了硬件基础。

实训基地开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拟仿真系统”,该系统结合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实际运行特点,采用仿真与实物相结合的交互式方法,系统、完整地模拟再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环境。该系统有效克服以往现场培训只能看不能动,以及纯软件仿真缺乏真实感的缺陷,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的行车实习、调度实习、行车课程设计等提供了崭新手段和可靠保障。

3.建立上海乃至全国地铁首条“大学生自管线”,实现集“地铁志愿服务”、“专业实习实践”、“线路运营管理”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新模式。

1)从单个“自管站”到多个“自管站”,形成大学生“自管线”,覆盖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四个年级本专科在校学生,从基础实习、专业实习、岗位实习,给学生提供了持续、系统的学习机会,能够始终保持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环节的紧密衔接。

2)学生在自管线各车站担任站务员、值班员、值班站长、区域站长助理,使城市轨道运营企业对学生的认知了解提前到学习阶段,有利于选拔优秀毕业生进入关键岗位工作,同时可极大缩短学生入职培训时间,及早使学生进入预“就业”状态。

【参考文献】

第8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范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成本控制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而轨道交通建设质量及其水平对整个轨道交通网安全运营意义重大。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成本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可确保轨道交通建设有序开展,亦可更好地缓解交通需求量逐渐增大和城市交通问题,且发展公共交通是处理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途径。现代化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早已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但其间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探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成本控制,对轨道交通建设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大推动作用。

1 城市轨道交通特点

轨道交通属于公共交通的一种,西方国家的交通运输业发展飞速,且诸多成功经验表明,大客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有效缓解城市公共交通的状况,城市轨道交通具备其固定的线路和敷设的固定轨道,且具备相对应的运输车辆及其服务设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于城市中以车辆于固定导轨上运行,且多用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我国相关标准是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以电能作为动力,再以轮轨方式快速运输的公共交通的总称,通常是地铁及轻轨和有轨电车。国际上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主要是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城市铁路、磁悬浮系统、线性电车系统、新交通系统,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则是地铁、轻轨交通、市郊铁路。轨道交通运营速度及其客运量和乘车时间,再是能耗与营运成本等方面优势较大,且其服务水平高,比如其正点率高、舒适性好、安全性高、占地面积小、环境污染小。

2 层次分析法基本形式

层次分析法应用时,可设其判断矩阵是A,同层次中的指标数量则是m,这时的A=(aij)nxn,aij表示同层次中的指标i、j的重要性。其间重要性均是以1-9转序排列表示的,1则表明两者是一样重要的,3则表示其前指标比后指标略重要,5则是表示前指标比后指标明显重要,7则是表示前指标比后指标重要的多,9是表示前指标比后指标极为重要,而2、4、6、8均为其临近判断中间值。具体而言,展开层次分析时,应对其设定矩阵进行检验,这里主要是计算其一致性指标IC,计算其一致性指标评估,最终获得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也就是IR。根据以上两个指标可获得一致性比例,如果此比例小于0.1,则表示判断矩阵具备一致性,可用于实际工作中,不过若是其结果大于0.1,这时就说明矩阵需要修改与完善。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成本控制措施

3.1 指标选择适当化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体系构建应选择适当的指标,着眼于层次分析法,则表明其最重要的是构建层次分析结构模型,也就是其相应的指标体系。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包括行车管理、站务管理、票务管理、车站设备管理这四个方面,其属于一个有机系统,此类管理系统构建完成之后,再全面分析运营系统各个相关因素,比如运营指挥、运营控制、维修控制、车厂控制、车厂信号控制、人员秩序管理、站台秩序管理、卫生环境保持、广告招商服务、向导标识完备、车务部票务管理、票务稽查、财务管理等相关因素均作为方案层,其间行车管理与站务管理和票务管理、车站设备管理为准则层,从而深层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中各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图。

3.2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合理化

这里强调的是要依据AHP原理及其程度进行,且聘请专业进行各层要素重要程度的判断与比较。之后于1-9之间对各个元素进行打分,最终得到相应的元素重要性判断矩阵;再是把某层的元素与各层元素进行重要性单排序,这时就可得到某层元素相对于各层元素的重要性判断矩阵;还要采用yaahp0.4.0软件计算其各个层次的指标权重,再基于此进行严格的一致性检验。

3.3 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科学化

单排序一致性比例均小于0.1,这也说明其各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均可接受。同个层次中的层次单排序结果十分重要,其可计算出某层元素相较于另一层的重要性全权值,或者是获得与更多层的重要性权重,之后再对其进行总排序。而总排序强调的是同层次中的元素对目标层的重要性。

3.4 结构模型计算结果准确化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层次分析结构模型计算获得的大量数据与结果,可快速判定运营成本运行因素,更能获得基准层中的因素于轨道交通运营体系的重要性排序,比如行车管理、车站设备管理、站务管理、票务管理。而轨道交通运营系统方案层排序是应急处理设备、运营指挥、运营控制、维修控制、配套设施建设、车厂控制、财务管理、自动售检票设备、卫生环境保持、车厂信号控制、站台秩序管理、向导标识管理、人员秩序管理、票务设备及其维修、车务部票务管理、票务稽查、广告招商服务、物资采购及其印刷,而这些排序均可体现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控制情况。

3.5 行车管理成本控制科学化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控制工作十分重要,行车管理及车站设备管理成本控制非常关键,且其站务管理工作亦不可马虎,票务管理更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不过具体而言,控制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时,应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作效率及其业绩,且不断提高行车管理成本控制水平。相关部门应积极引进新型管理方法,促使其控制工作模式化。再是要加强培训,以便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培训制度,以科学的管理机制有效控制行车管理成本。

4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为城市公共交通必要的主干线,客流运输量大,更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生命线工程,最终的建成运营与居民的日常出行、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此类交通方式低能耗、低污染,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其属于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可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亦可带动城市交通轨道周边区域的发展,从而推动城市繁荣,以便更好地缓解城市中心人口密集和住房紧张等方面问题,可有效改善城市绿化面积小、空气污染严重的问题,推动整座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尽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快速,但其间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也说明探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成本控制,对轨道交通建设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大推动作用,文章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特点,简述了层次分析法基本形式,探讨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成本控制措施,为轨道交通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周春燕.上海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控制刍议[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7).

第9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范文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拓展;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45-02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新兴行业,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技术发展快,对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也较高。由于全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项目建设规模大、速度快,致使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运营管理、驾驶、检修等岗位人才短缺尤为突出。轨道交通需要大量能从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行车调度、客运值班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此类人才应具备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运输指挥、设备操作与管理等技能和经验,同时掌握系统工程、运输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知识。

1 行业形势与现状

深圳市自开通地铁以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深圳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1],未来深圳市的轨道交通将由16条线路组成,总长585.3公里。按照深圳市规划方案,2030年前将建成深港、深莞、深惠、深江4条珠三角城际轨道线[2]。

应深圳市及珠三角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契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校”)于2005年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下称“城轨运营”)专业,2012年获批广东省重点专业,主要面向深圳及珠三角地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综合素养,掌握轨道交通运营行车、客运、突发事件处理、沟通与服务等核心技能,适应轨道交通行业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的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票务员、厅巡员、相关企业文员、服务人员等职业岗位。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逐步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与优势――创建了“双向互利、订单培养、优质就业”的校企合作平台,为深圳轨道交通行业累计输送了300余名无缝对接的优质准员工,树立了专业品牌。

然而,当前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均高速发展,在这一典型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作为信息类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之一,城轨运营专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转型期[3]。一方面,蓬勃建设和发展的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给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而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更新对本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4],同时也为专业的发展方向带来新的思考[5]。

2 面临的主要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以地铁为例,一般而言主要包括地铁车辆、地铁信号、地铁通信、地铁供电、地铁环境控制与车站设备、轨道线路和车辆段几大部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设备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通信、定位、自动控制与安全等技术。随着上述各种信息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广泛应用,单纯的站务、票务、客运等基本技能已无法满足轨道交通行业日益成熟的运营要求[6],从业人员对信息化、智能化设备与系统的使用、维护等技能已逐渐成为轨道交通行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必备素质。

基于上述现状,本专业向信息化方向的全面转型已迫在眉睫,其必要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专业主要培养地铁站务员。受地铁建设与运营的本质性周期波动影响(俗称“大小年”),每年的站务员需求量不等。相对较窄的就业面让处于“小年”阶段毕业的学生无所适从。

2)地铁公司等轨道交通企业对站务员的技能要求逐年增长,抑或会出现站务员整体外包的趋势,如不尽快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未来的就业形势将不容乐观。

3)目前就业大户主要依赖于地铁公司等寥寥可数的几家单位,市场形势的瞬息万变和国有企业的体制约束使得本专业在实训、顶岗、考证、就业等环节处于被动,正在逐渐失去话语权。

鉴于此,若本专业增设“信息工程”方向,学生通过增强综合竞争力,可在地铁公司内部胜任信息化设备的日常维护等工作,也可在交通运输行业内地铁公司以外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口就业,扩大就业面的同时也可保证对口率。此外,本专业教师也可依托信息工程,实现多方面的资源共享,如拓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探讨订单培养等。

3 解决问题的办法

城轨运营特色专业建设的信息化拓展,本质是增设信息工程方向,继而建立起该方向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为:通过密切联系行企,从企业需求细化就业岗位,逐层反推课程体系建设、实训项目规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实现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

实践基础 在基本思路的指引下,我校城轨运营专业信息化拓展的实践基础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1)依托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本专业在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等环节均已逐渐成熟[7],可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作为本专业信息化方向拓展的坚实基础;2)通过已开设了三轮的智能交通系统等信息化特色较强的专业拓展课,教师已初步掌握学生的兴趣点与专业知识难点,可合理把握新方向的突破口;3)深圳市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方向有大量可利用的企业资源,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内部均汇聚了上百家优秀的企业,可作为本专业的企业资源库;4)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通过与国内城轨运营专业信息化方向直接对口的企业频繁接触,更新了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思路。且本专业已与其逐步建立起长效的良性合作机制。

主要内容 基于上述思路和实践基础,城轨运营专业信息化拓展应解决的问题可细化为:1)城轨运营专业信息工程方向学生就业的主要企业和岗位群;2)由就业企业和岗位群要求的基本技能所决定的课程体系;3)与课程体系对应的实训项目及其具体实现和运作方式;4)目标就业企业群对该方向毕业生的考核要求与聘用模式。

在这四个问题的驱动下,信息化拓展的具体实施可着眼于下列五大方面的主要内容:1)搭建总体框架,制订培养方案;2)优化行企资源,关注需求动向;3)推进校企合作,完善课程体系;4)探索实训规划,明确发展思路;5)找准就业出口,力争订单培养。

技术手段 为保障上述主要内容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可采取的技术路线与手段有:1)加入深圳市轨道交通行业联盟、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等专业性团体组织,紧密联系行业内信息化企业,及时掌握市场最新需求;2)充分利用本专业现有资源,积极开拓行业内优质企业资源,不定期走访用人单位与潜在就业企业群,校企合作共同搭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3)充分进行企业调研,不断完善现有院内实训室建设。同时根据就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力争与部分重点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无缝对接。

4 结论

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的信息化拓展从本专业衍生出信息工程方向,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从地铁集团一枝独秀到行业内多家企业百花齐放,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与岗位群;从行业协会的高度制订培养方案,完善政校行企合作模式;从就业企业与岗位群中直接探索校外实训基地,促进订单培养稳步实现。预期将会在教学、实训、就业、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体现其应用价值。总之,城轨运营专业的信息化拓展势在必行,这一举措必将在未来的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简炼.地铁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赵时.轨道交通信息工程案例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年鉴(2010)[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仇海兵.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5]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色报告[R].深圳,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