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教师管理制度范文

初中教师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教师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教师管理制度

第1篇:初中教师管理制度范文

一、目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1.从教师层面上分析

(1)分数至上。在绩效、考评等因素引导下,教师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许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满堂灌”“满堂问”,教师主宰整个课堂,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开发,一味追求分数。

(2)教师权威论的影响。教师采用压迫式的教学,训斥、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3)教师教学手段落后。许多教师不积极进行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教学理念跟不上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2.从学生层面上分析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地理学习的情趣。原因很多,如:对地理课程的认识不够,地理知识的应用较少等。

(2)地理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参考,学生有一定的压力,面对枯燥的知识点和习题,学生容易产生对地理的疲惫感。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可以感觉到,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驱动下,学生对教学充满热情,积极参与。而消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对教学活动缺乏热情,勉强参与,显得被动,自信不足。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以下几个方面

论述。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地理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学生原有的兴趣、学习动机挂钩,充分挖掘地理素材,让学生喜欢上地理。利用地理学科可探索性较强的特征,将猎奇求异的心理转化为渴求知识,积极探索的学习兴趣。利用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特征,将分散、低级的学习兴趣转化为综合、高级的学习动机。如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利用地理学科实用性强的特征,让学生体验、运用地理,增强实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初中地理课程的两个基本理念。

兴趣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要把握课堂45分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地理教学的方式方法。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挖掘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可以从自豪感、危机感、责任感三方面进行渗透。

增强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自豪感。如在讲述家乡和祖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河流湖泊、自然风光、经济发展的要素时,探讨有利的方面,有哪些优势因地制宜地促进家乡和祖国的发展。也要和其他的区域进行对比,进一步体现出其优

越性。在存在的问题中学生要有危机意识。例如,在讲述中国的土地资源时,针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结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学生要有危机意识。在讲述家乡的环境与发展时,看看有哪些制约家乡环境与发展的不利因素,使所学内容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思考和反思。

在自豪感、危机感的基础上树立责任感的意识。发展是家乡和祖国的永恒主题,在分析家乡与祖国环境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后,如何因势利导,克服不足,又快又好的发展,让学生出谋划策,争当小主人,树立责任感。在教学情境中可设置如果你是当地行政官员的话,你认为应当怎样促进当地的发展,通过这样的话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又能满足子孙后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财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在讲述相关内容时,要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还要使所学内容对学生现有的生活和学习有用,促进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对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渗透到学生的行为和意识中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会使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关注,学生会全面发展,从而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需求。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篇:初中教师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初中教学;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实施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193

0 引言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的提出是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的必然结果,是和谐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体现,是人们对人性化的追求的体现,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观的要求,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化地发挥学校管理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必须加以重视。在进行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必须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优化学校管理模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制度,营造和谐的学校氛围,以此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和谐发展,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

1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起源于人本主义思想,是当前人们基本价值追求的在现代教育中的体现,符合素质教育观的要求,对新时期初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核心开展学校管理活动,学校管理者要充分重视学生和教师的作用,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创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校园氛围,激发出教师和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以此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校的发展。

2 初中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作为核心开展学校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针对教学目标的变化而产生的新的学校管理理念,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首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学校管理者应该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其为核心开展学校管理工作,将其贯穿在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学评价机制,监督教师以人为本进行教学,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理解尊重每一位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计划,实施因材施教,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3 初中学校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策略

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时,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教W工作,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进行学校管理,不断优化管理模式,以此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促进其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此外还需要不断壮大学校的师资力量,聘用高素质的的教师,并监督教师积极进行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提供自身的教学能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以此来促进学校以及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人是管理的实施者,是理念的最终落实者。只有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接受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教学观念,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保障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管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其次,改进用人制度和评价制度,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在学校管理工作的作用不容忽视。学校管理者应该合理设置教师的岗位,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结合教师特点进行教学评价,尊重教师作为教学执行者和学校管理者的权利,以此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的发展,最大化地发挥教师在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者进行具体管理的依据,影响着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必须切实可行。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在其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学校管理者应该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心态和学生的学习心态,进行动态化、人性化的管理。此外,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应过于严苛,应考虑的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管理制度过于规范化会引起教师和学生的不满,使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质量下降,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降低。

4 小结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当前的价值追求在学校管理中的体现,满足人性化管理的要求,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管理者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开展学校管理工作,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改进学校管理制度,营造和谐的学校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初中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以及教师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教师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中学校园管理 存在的问题 解决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对初中学校管理进行不断的加强,进一步对初中教学环境进行不断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对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步伐进行不断的加快,进一步保证初中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创新。所以,我们应该对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并且研究有效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在实际中的需求,进一步为学生营造出相对来说比较良好的学习环境。

1现阶段初中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学校在管理过程中的制度存在着比较差的落实性

现阶段,大多数初中学校都制定出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以及合理的管理体制,同时也会结合时代以及学校教育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完善。现阶段,对实际管理制度进行执行时,还存在管理制度落实性差的问题。相关管理机制没有对其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大多数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都会把一些个性情感参与到管理工作执行中,进一步导致管理不能对执行管理理念以及执行手段进行客观准确的实施,对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开展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管理机制只对教育部门的检查进行应对,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效果。

1.2教师以及校园在文化管理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

在对教师管理的过程中,大多数学校一般注重的就是教师的控制以及约束,只是一味的要求教师应该对学校所安排的一切计划进行服从,往往会对教师的个人意愿进行忽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得不到相应重视。对教师工作时的自由度进行局限,同时也为教师在备课以及教学创新等相关方面带来不良影响,不仅对教师优势带来影响,同时也影响教学潜力的发挥。另外,大部分学校由于资金投入过程中存在不足,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的设备以及基础设施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教师的薪资待遇不是很高。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到收入差距以及物质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薪资待遇不是很高。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差距以及物质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多数教师都很难安心教学。

1.3教育评估工作存在不科学现象

现阶段,由于初中学校在进行教育评估的过程中存在不足,一是,教育评估工作比较重视结果,轻过程,这种评估理念,会进一步导致相关的评估人员不能对评估的整个过程和环节进行正确的把握,长期就会让学校管理的理念开始对教育规律进行违背;二是,对评估材料过于注重,对教育相关工作没有进行实际考查,导致存在弄虚作假的风气;三是,一般状况下都会将学生成绩当成评估标准的一种,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察和评估。

2现阶段初中学校在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措施分析

2.1对管理观念进行不断的更新,有效落实学校管理制度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积极的引导管理人员对管理理念进行不断的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首先,管理者应该深刻的认识教育思想对领导的重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树立起比较正确的教育思想领导意识,进一步向全校师生和相关的管理人员传达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积极的引导管理人员对学校教育改革进行深入的分析,促进创新,对教育教学发展过程重点的规律进行有效的总结;其次,对各种不同的管理手段进行充分的利用,对统一的教师教育理念进行转变。学校管理者应该向教师积极传递现代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师的育人观以及价值观等进行优化。作为学校管理者,应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教育改革以及实践中,让教师相关教育理念在改革以及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更新,保证教师能够对自身的优势进行有效的发挥。

2.2学校管理人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制度

对于师资力量而言,它是学校管理的主要重点内容,不仅是学校改革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创新的主要力量,要想让初中教师在管理的过程中取得显著效果,应该建立高素质师资队伍,要求学校对教师进行不断的培训以及考评。对投入到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应该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规范性进行重点培养,中年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案以及计划定制的创新性进行注重,只有这样才能探究出更多新颖的教学理念以及手段,对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进行加强。管理人员应该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的渗透到培训以及教育的相关环节,对民主参与沟通渠道进行积极的开展,以师资文本,对民主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实施,这样做的目的能保证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相关培训活动中,对培训效果进行不断的提高。另外,还要对教师的薪资待遇进行提高,加强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水平以及质量进行加强。

2.3学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

要结合初中教育的实际状况,建立一套相对来说比较合理的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对评估方法进行改革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制定对素质教育相符合的要求,满足学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评估方案,把评估结果作为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学校应该制定教师工作考核评估方案。现阶段,大多数学校都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制定比较详细的评估方案,但是在考核过程中的重点一般都会局限在教学方面,重结果轻过程。学校在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性质以及任务给予充分的考虑,在道德品质上以及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对传统只凭考试成绩去评估教师工作的这种手段进行摆脱,保证评估工作具有可观性以及公平性。

3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初中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影响的同时,也会对学校教育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所以,要对初中教育水平进行不断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环境,制定符合时展的管理模式,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朱朕红.教师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研究[D].西南大学,2014,12(08):123-124.

第4篇:初中教师管理制度范文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其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而且还在于学习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为此学校的管理者应对教师课堂教学加强管理。让每一位教师做到“六个”为主,“四个”主动。“六个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本为主干、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主要目的、以有效提问为流。就是把理解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四个主动’,。即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主动思考,老师的指点下让学生主动观察、经过思考观察后让学生主动表述其所思所想,能够让学生得出的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得出答案,让学生自己讨论答案是否正确,然后教师最后作出最后的判定。例如:在课堂上及时提出相关的学习内容的问题,列在黑板上,由浅入深的提出,老师只是引导学生沿着怎样的思路去思考。

2、加强育人管理

对于教师来说,教书固然重要,但在教书的同时不可忽略育人的细节,老师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时刻不忘对孩子品德行为的教导,不论是哪一科的任课老师,不要只顾自己讲课,传授知识,我认为,作为老师,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细心的观察每个孩子的言行,教师对孩子品德行为的及时指正,是孩子们终身受益的,要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因为孩子在学校是一天的时间,当然许多现象的出现在上学前就己经存在了,但是,作为人民教师是有责任帮助孩子改正的。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诊责任呢:大学老师责备高中老师没把学生教好,高中老师责备初中老师,没把学生带好,初中老师埋怨小学老师没有给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老师说在幼儿园就己经养成坏毛病了,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家庭就没有给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话说回来,如果每个家庭都能教育好孩子,那还要我们学校和教师做什么?诚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身上的有些毛病的确是家长熏染的,但当孩子走进学校,来到课堂,当他的“学校妈妈”一一与他朝夕相处的老师发现了那些不足之处时,给他及时的指正,对于孩子来说将是多么的受益。

3、加强常规管理,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第5篇:初中教师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安全问题;对策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由于体育本身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危险性,所以,为了让体育的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学校和教师应当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很少有学校会针对体育教学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这就会导致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生安全问题的几率大大提高。

2.资金投入不充足

由于许多学校在对体育器材进行购买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资金,导致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无法保证按需分配,这样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会大大降低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教师管理能力较差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及时进行的引导和监督,很容易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例如,在进行球类运动时,学生会由于过于投入而发生身体碰撞、摔倒等情况。

4.师生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体育属于相对来说不重要的学科,所以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就会缺乏对相应保护措施的了解,导致课堂上出现安全问题的几率有所增加。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对策

1.健全管理制度

想要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安全系数,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校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学生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家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降低体育教学中发生安全问题的几率,通过责任机制让教师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由于各个学校存在差异性,所以国家的政策无法与每一所学校的实际情况达到完美的契合,这就需要学校在遵守相关政策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使学校对体育教学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

2.增加资金投入

学校在购买体育器材时,应该将器材的质量放在首位,并且定期对需要使用的体育器材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器材存在损坏或安全隐患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同时,学校还应当对体育安全防范的设施进行完善,不仅要购买学生所使用的护具,还要通过设置安全护栏,并且对危险区域进行划定等方式,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系数。

3.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

体育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教师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应的体育规则,同时对学生例如穿牛仔裤、高跟鞋等违规情况进行严肃处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在课程开始前对需要使用的体育器材以及体育场地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其安全性,杜绝由于器材受到损坏或场地存在危险而发生安全问题的情况出现。最后,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详细了解体育器材的使用规则,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体育器材,所以对其使用方法没有清晰的认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体育教学,很容易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

4.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想要从根本上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增加师生的安全意识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因此,学校应当定期给师生安排体育安全的培训和讲座,在强调安全意识重要性的同时,通过实践的方法让教师和学生掌握必备的安全技能,以确保当出现危险状况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除此之外,学校应当在招聘体育教师的时候,对教师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增加学生对安全技能的储备量。

5.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是降低在体育教学中发生安全问题的重要条件之一,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所以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系数,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会由于自身的身体原因而受到伤害。

综上所述,学生的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只有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学校和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对体育教学中所存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且采取与之相关的对策,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教师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初中;教学;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新一轮初中新课程改革也在启动和运行当中,初中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这个阶段教育的成败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要不完完善初中教学管理方式,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不断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笔者就初中教学管理谈几点看法。

一、“理性管理”“人性管理”相结合

“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倡导的理念和精神实质,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应该将“理性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起来,刚柔并济,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谓“刚性管理”,指学校管理中的规章制度要“刚”,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而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师生,要坚决按照规章制度处理,以树立制度的权威性;所谓“柔性管理”,指学校管理者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对人要柔和,要从细节上体谅师生、关心师生,如教师管理中,学校管理者要设身处地为教师考虑,用集体力量为教师排忧解难,让教师真切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而在这样的人性化管理环境下,教师必然会用积极工作回报学校善意。与此同时,学校还要树立“人人是管理者”的观念。

在新型初中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形成每一位教师都是管理人员的氛围。教师不但肩负着“授业解惑”,还要参与到教学管理全过程。在日常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校园中,还要对校园设施进行有效的管理,让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能融入到初中教学管理中去,每个实践活动都能成为科学的教学管理。

二、转变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

传统教学管理理念中,“分数管理”、权力至上、形式主义等不良倾向充斥在管理模式之中,而在新课改理念下,学校管理者应努力转变管理模式,以科学民主教学管理机制规范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健全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初中学校管理者应该主动探索分层式管理模式,即第一层是由校长组织成立的教学管理决策层,具体制定学年、学期、专项性的教学规划,组织部署教学常规活动开展与落实,指导、协调、检查、考核教学和教研工作;第二层是由教研组长组织成立的基层管理系统,该管理层主要负责安排落实学校的教学计划,利用集体备课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这样层层把关、分层落实的管理模式对落实目标,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抓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活动规范化运行。一个学校是否有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师是否具有备课、上课、考试、教研、科研的能力,学生是否具有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进行课外活动的自觉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是否具备有效的常规教学管理,因此,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初中教学管理者一方面要从“教”和“学”两个方面狠抓、严抓教学常规,鞭策师生在教法和学法上下工夫,以改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切忌形式主义,不断提高教学常规管理的可操作性,让校领导在管理中感受到教学常规方便抓、方便管,让教师在执行中体会到具体实在的管理效果。

三、创设良好环境,完善教学设施

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是追求奢华的教职工宿舍和教学道具,而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学特色,创造出愉快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环境,可以让教职工全身心投入到初中教学中去,避免外界的干扰。要积极营造初中校园教书育人的氛围,美化学校环境,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让学校成为教师教书育人、学生认真学习的乐园。在初中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不断改善教学的器材和教学工具,增添的器材要符合初中学生的爱好特长,完善初中学生的学习条件。比如,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用到很多实验器材,体育教学中运用很多体育器材等等,这些都要重视,进而提高教学管理的效果。

四、建立评价标准,强化培训机制

传统的教师评价只是为了满足教育的需求,也是为了突出教师的主体价值。传统的评价带有奖惩性,主要是为了给教师施加压力,让他们达标,但是没有起到鼓励他们的效果。在初中教学管理中,要积极转变价值观念,把教师评价能够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可以采用发展性教师评价,注重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一个比较持久的动力,也是教师自身所需要的。教师希望通过评价来发展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论文不断发挥自身的教学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对教师评价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评价标准,注重教师未来的发展。在初中教学管理中,要强化初中教师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参与培训,让教师能够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可以创造机会让教师走出学校,开拓教学视野,吸收先进教学方法。通过培训能让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第7篇:初中教师管理制度范文

“七彩星文化”宣传片,分享了全区十一所“创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展示汇报,特别是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组织开展的学校文化建设专题研讨,将活动推向了。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学校文化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一所学校精神底蕴的积淀,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没有科学办学理念的办学行为是盲目的,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如果办学理念被师生认同,内化为全体师生理想和行动的共同愿景,就会焕发出学校发展的巨大潜能。因此,任何一所学校,要想获得教育的成功,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黄花初中以“走好每一步,为一生作准备”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有了理念的指引,学校的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等便有了牢固根基。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外显形式。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养的载体,“一草一木皆关情”,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润物无声的精神魅力,能够在无形中陶冶全体师生的心灵。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提高全体师生的素养,校园环境所蕴含的精神对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生活习惯、生活态度等诸多方面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精细化的管理制度能够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如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安全管理、后勤管理等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一个整体的构思,从而形成精细的教学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和后勤管理制度,三类制度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努力使学校工作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清除管理上的盲点,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1、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精细化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精细化必须要讲究精度,突出细节。学校必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并充分发挥学校职代会作用,建立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一整套精细、科学、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可以明确学校各项工作规范,约束工作行为,引领工作方向,并保障政令畅通。

2、以科学计划为主线,保证精细化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到未雨绸缪,计划先行。大到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年度目标、小到学校的学期计划、月度安排再到每周工作,平时干什么、假期干什么,哪个急、哪个缓,哪个轻、哪个重,都要事先预设好。每项工作都必须要有一个精细的实施方案,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学校的文化建设的衡量标准,最终应该落实在学校师生的行为文化上。学校行为的外延涵盖学校活动的整个过程,大到学校领导的决策,小到学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学校的全部日常活动,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

1、学生必须习惯优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于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没有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效率与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从而直接影响教育效能的发挥。

第8篇:初中教师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群体。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初中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从本班的实际出发,确定班级管理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班内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对此,笔者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行为特征,探讨了初中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集体,让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学生才能更用心地去维护好这个大家庭。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威严治班的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策略中融入爱心,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中学习。另外,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每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还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倾诉,经常和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困惑,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教育工作。当学生在班级中出现问题和困惑时,教师要及时和学生沟通,加以引导和帮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信任教师,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在这样的情感基调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得以开展。

二、为人师表,发挥榜样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想让学生遵守班级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为学生遵守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提供学习的榜样。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经常听到学生对制度的各种抱怨:教师都不能遵守制度,凭什么这么要求学生。这种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教师对管理制度的不重视、不遵守,导致学生对教师有意见。只有教师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监督和督促,还能增加制度的威严性,给学生做出榜样,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章程来进行班级活动。因此,在班级管理制度确定执行以后,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共同执行,为学生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做出表率。如在要求学生按时上、下课方面,教师要在上课前到达教室,在下课铃响后才能离开教室,用行动来告诉学生规章制度同样对教师有威慑力。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执行班级管理制度,为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使班级管理活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发挥好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复杂而琐碎,只依靠班主任的管理远远不够,教师要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依靠班干部的集体力量加强管理班级各项工作。学生之间相处较多,就能更深入地了解班级的各种情况,以及每位学生的具体特点。让班干部来参与班级管理活动,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不仅能使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还能促进学生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因此,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班级管理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来管理班级工作。另外,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班干部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做好家访,开好家长会,及时反馈

及时做好家访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班级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及时、客观地反映给家长,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家长会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适当组织家长会,增加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教师要及时开好家长会,与家长讨论学生的在校表现,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促进家长对教师的信任,让学生能够在家校共管中不断成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班级环境中实现管理和自我管理,使班级更好地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赵新光 单位:滨州市滨城区滨北办事处北城中学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教师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创新

随着教育市场的形成和逐步成熟,特别是新课程的变革、新理念的倡导,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制度建设,尤其是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成为当今社会、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近几年来,我校从全面提升学校组织的核心能力为着眼点,创新学校管理,在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建立效率型的学校组织机构,提升学校的核心能力

一个组织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是管理。质量是生命线,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而质量来源于管理,管理出质量,出效益,管理落后制约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性思考,我们提出了从提升学校核心能力入手,创新学校管理的工作思路。

(一)学校组织重心向基层组织倾斜,实行“扁平式”管理。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大量的问题直接产生于基层的组织,如年级组、教研组,乃至班级、课堂。在过去的管理中,学校管理的重心在于学校的领导和上级行政组织上,一切工作围绕上级的批示来开展,学校的上述基层组织的工作也要由学校的管理层来决定和安排,这显然和新课程理念不相符,也不能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因此,我们在实践中立足于新课程下的学校组织机构的改革,一方面减少层级领导,突出年级组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年级组在学校管理结构中的层级,各处室配合学校和年级组,更好地发挥协调作用,真正实现学校工作从以行政为中心转向以教学为中心,还学校教育教学的本质。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坚持学校管理者坚持长期深入教学工作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和准确地掌握理解新课程中教师碰到的各种困难,以提供各种服务性、保障性工作,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切实实现管理重心向基层组织倾斜。

(二)强化教职工参与管理进行监督,实行透明式管理。

新课程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最终要落实到教职工是否参与学校的管理,是否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组织是否民主,表现在行政人员、教师、学生能否在不同程度上有参与学校管理与决策的机会。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建立民主参与型的学校领导制度。学校实行教代会制度,推行校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并发挥工会的桥梁作用,保障教职工的民利,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逐步形成了“民主与制度融合”的学校管理模式。

如何实现“融合”呢?我们的做法是:一是用民主产生制度,二是用制度保障民主,三是制度要人性化。我们相应建立了校长办公会议、行政校务会议、班主任例会、教师代表会议等会议制度,每年召开教代会,重要制度的出台和调整,重点建设项目及重要决策的形成,均通过教代会审议,增强了全校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加大了教师管理学校的参与度,提高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集中众人智慧,努力办好学校。

(三)建立竞争型的学校内部人事制度。

我校实行“教师课职组合制”和“教师课职组阁制”的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其中最富创新性的是“教师课职组合制”,它实现了用人制度由“相马”到“赛马”的转变。这种“组合制”规定,教师的任课自由组合,激发了教师“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进取意识。

(四)建立可持续发展型的师资培训制度。

我校对新教师实行“带教制”,使新教师尽快成为合格的初中教师,并建立“教坛新秀制度”;对中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培养教学拔尖人才,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对中老年教师鼓励成名成家,建立“名师制度”。同时,我校实行相当彻底的教学大循环制,尤其是大胆让新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任课从一年级直升到六年级,使每一个年龄段的每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都有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机会,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机制

我们把管理的切入点放在办学目标的设计上,提出了构建以全面目标系统为指导,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以全员考评为保证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学校目标体系的全面实施,我们着力强化两个操作环节。

(一)建立全面、全程、全员质量管理系统。

一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教研、行政、后勤工作全面进行质量设计并全部进行质量控制,紧扣教育教学这一学校的中心工作,将凡是影响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强化管理的范畴,基本实现了“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以此为前提,将质量管理的重点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质量以及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的质量管理倾斜。二是把学校各级、各类人都作为“服务网”、“质量链”的一环,强调全员参与和团队配合。同时强化教育与培训,使学校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抓好过程管理。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以目标的达成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注意对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接口”进行设计和质量控制,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和谐、高效地开展。

(二)建立全员业绩考评系统。

全员业绩考评体系包括三个有机统一的环节。

(1)建立考评体系结构。从对象上分为团队考核和个人考核两类。团队考核:通过对各条线、各部门的考核,促进部门职责的全面履行和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通过班级、年级、教研组、年级组的考核,促进教师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凝聚整体发展意识。

个人考核:通过对学校干部、教师的过程质量、业绩、职业责任和道德,工作态度等综合考核,促进教职工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事业价值的增值,并形成个人、团队、学校的利益共同体。

考核要素包括过程、质量、业绩、职业责任和道德以及工作态度等综合因素。目的是促进教职工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事业价值的增值,并形成个人、团队、学校的利益共同体。

(2)建立全员业绩考评的方法体系。主要体现三个原则。-是公开与开放原则。用开放考核资讯的办法,创造公开、公平的考核环境。考核的结果强调证据,考核的结论与被考核人见面。二是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用量化体现准确。在定量的基础上定性让每个职工在考核面前人人平等。三是反馈与修改原则。考核结果实行公示,允许申诉和复议。

(3)建立激励体系。一方面建立全员全程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努力使考核的资源最大化共享,实现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使考核的结果成为评奖、晋级、评职、聘任、进修、评优、福利分配和聘任的基本依据。

三、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几点认识

(一)学校管理要树立“教育是服务”的管理思想。

现代学校制度理论将学校的核心功能定位于“为学生发展服务”,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人为本,视生为亲,服务优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经不是过去“师道尊严”的关系了,而是一种消费者与服务人员的关系。教育被视为一种服务,学生是学校的第一类消费者,学校教育的“产品”,是学校生存、信誉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的多元需求成为学校工作的聚焦点,受到全面的关注。

因此,我们认为,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用制度来确保“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个性化的学校文化的确立与延续。

(二)学校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现代管理制度区别于传统管理制度,它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人文性”,其功能就是:公平、竞争、激励、参与和发展,最终达到“发展人”的目的。

新课程也对教师提出了:“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赋予管理制度人性化。因此,我们认为,在学校管理制度与目标的重建与设置上,其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赋予管理制度以“人情味”。校长要将教师在环境压力下所产生的需求转化成教师自身发展的动力,就要改变以往将外在的要求强加给教师的做法,帮助教师把专业活动过程看作是学习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学校管理更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全体教师和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创造教育的最大效益。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学校管理所追求的效益成本观念也就体现在此。

(三)校长应勇于担起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职责。

人们常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有一所好学校。新课程的实施是否成功,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能否变成现实,学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创建中,我们作校长的不能让渡我们的能力、也不能让渡我们的责任。我们应勇于承担起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更新观念,富于创新,改变传统的管理行为,树立适应时展要求的管理思想,努力成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推动者,成为学校制度和学校文化的领导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管理者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所追求的目标境界,在从传统迈向现代的进程中,也许要付出的很多,但我们相信:只要管理者突破传统制度清规戒律式的规范功能,让制度的“人文性”替代传统制度仅有的“规范性”,让各种管理制度运行的渠道畅通无阻,最终达到“发展人”的目的,让师生成为教学的主人,我们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继星.现代学校制度初论[J].教育研究,2003.12.

[2] 尹后庆,余利惠,朱世锋,朱怡华.继往开来,深化发展-关于深化上海民办中小学管理改革的几点意见[J].教育发展研究,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