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

儿科主要理论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科主要理论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科主要理论知识

第1篇:儿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法;病例导入式;儿科学教学

随着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儿科教学获得了较大的进步[1],但是教学模式陈旧使得其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为了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儿科学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以及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使本科临床专业的学生可以真正地掌握儿科学的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的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60名临床医学本科带教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名,男14名,女16名;年龄20~25岁,平均(22.17±1.24)岁。对照组30名,男15名,女15名;年龄20~25岁,平均(22.39±1.04)岁。两组学生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观看我院真实拍摄的儿科病例视频,构建一个真实的病例场景:例如,一位母亲把其气促、高热以及呼吸困难的孩子抱进医院进行抢救的场景;2)介绍该儿科病例的摘要:概括患儿病史的主要特点,采取照片和视频对患儿的阳性体征、影像学结果和化验结果进行展示;3)讲解患儿病情的改变情况:继续采取微电影的形式对儿科病例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加重的场景进行展示。设置问题如下:患儿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为了明确患儿的病原学诊断,需要进行哪一项的检查?进而得出病原学方面的诊断:属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4)围绕儿科病例进一步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有关的授课式教学:该病好发于婴幼儿,感染的途径主要是血行播散入肺以及呼吸道直接蔓延入肺;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诊断和治疗要点进行总结;6)最终得出儿科病例的诊断。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提高儿科常见病诊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自主性、提高查阅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有效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提高提出和解决儿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儿科理论知识的应用及理解能力。比较两组的理论成绩和儿科学操作技能考试成绩。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科学教学效果比较

观察组学生提高儿科常见病诊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自主性、提高查阅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有效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提高提出和解决儿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儿科理论知识的应用及理解能力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的理论成绩和儿科学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和儿科学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第2篇:儿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 阶梯式教学 儿科 临床实习 护生

儿科是个较为特殊的科室,要求临床带教老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技术本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护理教师是护生最直观的最有益的模范与榜样[1]。通过阶梯式教学方法在儿科实习带教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3月儿科实习中专护生80人(在其他科室实习3个月以上),均为女性,年龄17~19岁。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需求,学习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教学方法: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带教,主要由1位老师带班,根据教学大纲从始至终完成教学任务。

实验组教学方法:采用阶梯式教学方法围绕教学大纲,带教老师根据护生实习的不同时期及个人的心理特点,分阶段因人施教[2]。⑴入科培训:由总带教老师向护生介绍病房环境结构、科室的特点,护理文件的书写,整体护理的概念、用药的特点。使她们尽快熟悉环境、增加自信心,为实习工作打好基础。⑵入病房后:①首先岗位前教育:强调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必须严格“三查、七对”;②思想教育;热爱护理事业,树立高尚的情操,以病人为中心,将人性化护理服务落到实处。③制定各阶段的教学指南并付诸实施。④注意临床教学评价,视个体差异调整带教方法,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使学生们乐于学习,敢于操作。⑶进入实习期:因为儿科工作的特殊性,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医护人员的要求特别高,不愿意让实习生做各种护理操作,且态度生硬,从而造成实习生的胆怯心理,致儿科护理技术难于掌握。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她们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一定的技术能力,如何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据调查,临床上80%的护患纠纷都是由护患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所引起的[3]。因此,儿科护士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护生作为护士,保持平和心态,充分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情,以取得信任。

教学评价方法:于出科前1天对两组学习进行统一笔试理论和操作考试,并在学生出科后2天内采用自制的“患儿家长对实习护生认可程序调查表”对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解答及处理问题的表现。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均以百分制记分,考试评判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运用知识能力、交流技巧。

观察指导:两组带教方法护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运用知识能力、交流技巧、家长认可程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不同带教方法的护生在素质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情况见表1。

讨 论

临床传统的师徒带教方法由于教学来源的单一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科学地制订实习计划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基础,合理的带教计划,使护生巩固了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使她们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培养护生职业素质,提高护生综合能力是确保实习质量的关键。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本科室工作特点、性质及教学环境,确定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专业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以确保实习质量。

教与学双重效果评价是实习质量提高的客观依据,对护生的评价除了理论和操作成绩,还包括职业素质及综合能力的考核。

阶梯式教学方法,加强了带教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在临床带教中,让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尽快适应角色,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她们的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她们顺利走向临床第一线,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秋华,张涌静.高职护理专业教师行为与护理护士行为相关性的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7,7(2):35-38.

第3篇:儿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

高职教育中《儿科护理学》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其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调动一切因素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情境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设置生动、形象的相应情景,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高职《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应该要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

1情境教学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入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而教学情境一定要是能够促进学生情绪发展的,并且是生动形象的学习场景。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临床护理中,是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疾病护理情境,在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促进了学生对护理知识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具体的学习情境能够拓展学生思考的空间,在优化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由于《儿科护理学》课程本身就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难以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而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就能够增加课堂容量同,也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丰富起来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情境教学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2.1教学情境的课堂设计。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儿科护理学中比较典型的临床病例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例如学生比较少见的病症,如夏秋小儿乙型脑炎,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类病例来导入教学内容,通过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一些比较常见的儿科病症来设置教学情境,如小儿低血糖症、儿童精神性厌食症等,通过这些病例让学生们共同总结出学习的方法,从而有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2.2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设置教学情境。多媒体设备能够将图片、声音以及文字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的一种现代化教学工具,如今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所以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学生在学习那些重点、难点知识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关于儿科临床护理的图片或是相关视频展示在学生面前,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比如儿童护理的临床表现或具体的护理操作等内容,可以通过反复播放,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2.3通过设置应用性的问题来进行情境设计。高职《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所以教师的教学思维应该进行创新,不能只是教授理论知识,而是要将所教学的内容运用于实践中。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思维活动也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设置教学情景的设计应该要从激发学生思维出发,通过设置运用理论知识能够运用于实践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在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时,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会对知识归纳、总结以及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4通过角色扮演来设计教学情境。在高职《儿科护理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程实践中,所以要实践教学中也要应用情境教学。在实训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来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对实际临床护理进行模仿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来扮演对患儿的诊断和护理,教师可以扮演患儿的家长,学生可能扮演护理人员和患儿,学生来根据教师对病情的讲诉来进行诊断,并提出实施方案。在这样具体的情境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护理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有效提高了学生护理能力。

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中理解护理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对实际情景的设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工具,通过设置合理、有效问题情境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对护理知识的深刻理解中,也能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作者:尹杰 单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儿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儿科学;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素质教育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典型案例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体现。临床医学是建立在解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之上的,属于自然科学,但它的实践对象是人,人最大的特性是社会性,又属于社会科学,这就决定了现代医学不仅仅是技术的载体,还是一组范畴构成的精神张力的生命感,它是科学与人文的交织与冲突。医学生的教育有着其特殊性,需要理论结合实际,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改变,教学评价体系也较之以往不断进行着改革。临床医学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去优化临床教学方法,才能使临床教学不枯燥,一直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探索、发现、总结一种生动活泼、科学合理、浅显易懂的教学模式,从而赋予传统教学模式以新的内涵,典型案例教学法是这种探索、发现的总结,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儿科学的学习以基础课、专业课、见习及实习后毕业的形式进行[1]。随着社会发展,在传统的 “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幻灯片制作,通过多媒体,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使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但其专业理论教学仍采取以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容易脱节,学生自我思考的机会极少,只能被动地、填鸭式地跟从教师的思路去理解,使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很大的欠缺。但现实中医生最为重要的技能恰恰就是独立自主的分析病因,从而采取对应的治疗手段。随着儿童患者及其监护人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医学生在儿科见习、实习期间个人或者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发减少,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学院校的教学形式比较灵活、科学,典型案例教学法就是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学校纷纷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采用和推广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和丰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归纳和总结。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预选一些本专业的典型案例,在理论课结束后即给予学生,并开出相关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仔细地分析研究这些典型案例,结合理论教学和相关的参考书目,重点解决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等问题,自我归纳、总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将更多时间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教师不再完全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分析病例。最后对讨论案例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学生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更为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消化书本知识。

儿科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案例为先导。模拟现实场景,化无形为有形,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紧地联系起来,重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典型的临床案例充满探索趣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日后良好的临床工作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典型案例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由配角转为课堂的主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显加强,扩展了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对此,国内部分学者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试验,通过采用传统教学法与典型案例教学法对照试验。在学期末,采用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数据,结果显示:无论是理论考试成绩还是病案分析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2][3]。发现典型案例教学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迪临床思维、锻炼分析能力、理论与临床联系和对重点及难点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等方面很有帮助,对于广大的医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应用典型案例教学法在儿科的教学中,应注意:①典型案例教学法一般需要较多的时间,对教师和学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案例选择中,应有较为完善的总体规划,精心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在保持案例的真实性、针对性、趣味性的同时,能准确地表达课程的理论知识,满足教学的需要,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②讨论题要准确,富有启发性[4]。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引导,起到一种“导演”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病案复杂的材料中,运用儿科学中相关理论知识、原理和方法对病案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获得疾病的处理知识,使得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及掌握儿科学书本的理论知识。

而在案例的选择上尤其要注意:①要将儿科学的医学科学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医生是一个有着广泛兴趣和真实感受的具有社会属性的人,他不是一架医疗机器,只有这样,他才能不把坐在他面前的病人当做有生理上或心理上疾病的人,而是一个完整的人。②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儿科学的任务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内容复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很多,治疗对象情况也比较复杂,所以,教师必须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精心挑选、整理出代表性较强的儿科教学临床案例。这样将儿科学理论与临床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使同学们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③选取的案例要有典型性。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和高科技辅助工具的医学广泛应用,加之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科疾病从病种和诊疗方式上较之过去也有了不小的变化。因此案例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典型案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多方面、不同角度地去分析判断,选取不同的诊疗手段,再加以教师的分析。这样,通过案例教学,就能从典型案例中,抓住相关疾病诊疗的要点。④针对性要强。典型案例应有意识地选取具体生动和形象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去调查研究病史和分析评价病因,这样也更有利于对选取案例中的重点、难点环节的认识和掌握。⑤选取的案例需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中国医改和现实经济情况,国外的一些典型案例未必适合中国的国情,国外的处理病情的手段也未必适合在国内采用。因此,在选取相关典型案例的同时,要适当地对案例进行修改,同时,要多选取国内发生的典型案例。

第5篇:儿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情景模拟 儿科护理 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23-02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我校从2009年分别在普通专科儿科护理的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主要使用角色扮演等方法,从“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现将我校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教师要经常深入临床,收集资料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作为一名护理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在医学和护理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发展,而护理教材更新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更要求护理学教师在熟练掌握相应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实践熟悉临床护理新技术,收集一些典型临床病例,为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生动的临床资料,便于进行情景设计,试想如果教师对于临床不熟悉,如何进行情景设计?从2008年开始我校要求专任教师都要进行临床实践,为进行情景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能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要善于鼓励学生表达自我等等。

2 学生要学会主动学习

情境教学法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提出各种假想。学生不管提出什么样的假想,教师都要鼓励学生讲下去,不要做任何暗示。在观察了实验结果后,可以有针对性地讨论几个同学最初的假想。情境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动起来,这就使学生在课后要查阅一些资料,学会主动学习。我校在刚开始实施情景教学时,学生也有反感情绪,他们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最省力的,也最不用动脑子的,我们就在情景设计上创新,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慢慢的适应。

3 儿科护理情景模拟教学的具体方法

儿科护理情景模拟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种。理论教学时,老师首先介绍疾病的基础知识,讲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时由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以启发式和协商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互动,最后各小组总结,教师对总结发言进行分析补充。比如讲授小儿腹泻的护理时,先介绍腹泻的定义、病因、分类以及临床表现等基础理论知识,布置学生下课后分析其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下次上课时各个小组讨论,并选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可根据书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一步知识的拓展,如询问小儿腹泻脱水后的表现及如何处理等,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实验教学时,先由教师介绍基本理论知识并进行操作示教,然后根据操作内容设置临床情景,由学生扮演护士、病人等角色,周围学生观看同学表演,担任角色的同学在表演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也可以向周围同学求助,最后同学们发表感想,教师进行总结。如以婴儿腹泻的处理为临床情景,包括治疗室、模拟病房,物品包括护士服,治疗车,治疗用品。教师扮演儿科医生,两名同学扮演护士,突然接到6个月大腹泻患儿,要求两名护士进行准备工作、迎接病人、病人到来后的护理工作等,这其中就包括了与患者家属的沟通,病人的护理评价,相应的儿科检查项目如生长发育的测量,脱水程度的确定,护理措施的制定。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操作,并学会与人的沟通,模拟者可以自身总结,其他同学也可提问,并指出模拟同学在操作过程中的不当之处。使学生在学习后对于疾病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也使临床技能得到提高。

传统教学方式大多数以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难体现,而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师生互动也增加了。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而情景模拟教学刚好能弥补这一不足。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面对将来可能会遇到的临床问题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学会与病人的沟通技巧,尊重病人的隐私,从而取得其信任等。这都为其将来走向实际的工作岗位提供了很好的锻炼,使得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了提前的认知,培养了一些临床思维方式,锻炼了突发问题的临床处理能力,减轻了护生进入临床的紧张、依赖等心理应激,增强了护生的自信心。实习带教的老师也普遍反映这类学生在临床工作适应快,也容易得到病人的信任。

参考文献

第6篇:儿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

儿科学论文2600字(一):基于疫情下的TBL教学模式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网络媒体教育被广泛应用和推广,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网络教学的应用,尚处在以网络为载体的阶段,缺少教学平台和师生互动平台的使用。尤其在疫情影响的当下,单纯网络教学进行内容阐述,缺乏良好的教学管理和师生互动,很难让学习者产生继续学习的意愿,影响互动网络教学模式的发挥,因此建立互动式基于团队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网络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儿科学;TBL;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R-4;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0227-01

儿科学教学对临床儿科医学生能否顺利转换角色成为优秀的医生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提高儿科学教学水平,培养医学生的科学临床思维,是儿科学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的问题。儿科小患者病情变化快、不能表述病情、家属要求高,是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很多医学生离开校园后面对临床时对儿科敬而远之,故在进入临床学习和临床工作前提高医学生对儿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至关重要。

1基于网络环境的团队学习教学方法模式概述

基于团队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由美国Oklahoma大学的LarryMichaelsen等(2002年)正式提出,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是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发挥学习者团队协作来完成学习目的方法[1]。TBL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讨论、协作式的拓展性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碰撞,让学生自主地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2]。德国的Brich教授在神经病学教学中也采用了TBL教学法,结果显示学生更乐于接受TBL教学法,同时学生认为TBL教学法提高了他们对神经病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团队意识[2]。等[3]将TBL教学法运用到麻醉学实习中,结果发现经过TBL教学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明显优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ing,LBL)教学。尽管TBL教学在国内近几年才逐渐开展,但是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在儿科教学中建立TBL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2.1构建网络多媒体课程体系

儿科学是综合性临床学科,需要学生掌握常见的发病机理、病症体征、诊断治疗等多方面的知识,学习内容复杂知识繁多,在网络教学资源创建之前,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内容设计上包括学习计划、问题讨论、病例分析、学生自我考核和总结等几个关键的教学环节。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借助互联网将上述相关内容的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传送到网络上,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课程体系。网络互动学习模式采用的主要网络技术包括直播、点播、PPT动态浏览、教学资源上传和下载,答疑,视频会议等。在网络互动当中教师对教学资源要进行合理的整合和设计,做好学生信息资源索的方式,以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网络互动式教学还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2.2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互动策略

2.2.1课前

2.2.1.1分组:对每个班级学生,按学号进行分组,8~10人为1组,由组内成员选出1名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组内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确定后长期保持不变。

2.2.1.2个人测试:每堂课结束后进行个人课后测试,目的是让学生容易进入自主学习的氛围,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

2.2.1.3小组讨论:小组内成员可分工协作,互相讨论,小组内部意见分歧较大时,协调人(组长)要适当介入。各小组之间相互独立,当各小组将测试内容形成结果(临床病例分析)后,提交评判人(为儿科学教学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各组存在问题。

2.1.2课中

运用“职教云”平合“腾讯课堂”直播,实时更新最新教学方式,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运用“问卷调查”、“弹幕”等互动方式时刻询问“难点”或表达“困惑”,腾讯课堂“答题卡”功能让学生线上答题,实时掌握学生达标情况。教师作为网上讨论的主持者,而学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参与作用,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思想交流问题解决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之间就儿科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并且在辩论过程中解决疑惑,提高能力。同时交流辩论,还可以让学生获得集体的认可,感受到存在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儿科热情。

2.1.3课后

创建QQ“儿科学答疑解惑互动群”和进行每月一次的“儿科学答疑解惑网络视频会议”。课后练习题作业,巩固知识点,统计高频错题,下次课前再次巩固和梳理。附件作业形式和收集“儿科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后再次调整教学方案。

2讨论和展望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从胎儿到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的一门医学类科学。儿童身体结构特殊,抵抗力低,一旦患病起病急,进展快。此外,受成人临床特点的影响,儿科学的许多特点变得很抽象,形成贯穿始终的知识网络系统比较困难,从而很难把握知识并做到灵活应用[4]。单纯进行传统的临床教学,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TBL教学中,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参考资料自主学习,并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想法的能力,从而形成创新思维。TBL教学模式的创建,对儿科学教学有重要的作用,既能够有效的落实教学内容,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虽然TBL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第一,要求学生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以及自学能力。第二、对学生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同时网络系统只能够进行客观题的处理和分析,不能有效评价和判断主观题。第三、互动式网络[5]教学受到网络环境和各种网络技术的限制。目前很多课程资源以视频和文件的形式存在于网盘,云盘,视频网站等多个免费网络资源上,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儿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病案教学法是顺应教学改革的新型教学手段,其围绕典型的病例,从临床资料收集入手,教师指引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鉴别诊断,从中掌握相应的知识,病案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对此,本文就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病案教学法儿科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231-02

前言

在21世纪培养全面、合格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最重要的任务。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对此,在今后的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取病案教学法,借助病案来引导学生分析、探索知识,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1.病案教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在儿科学采取病案教学法的优势主要在于:(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病案教学法应用在儿科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不断的分析案例,学生的大脑时刻处于兴奋状态,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便于学生综合发展,在病案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还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研讨,帮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3)病案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加上其本身具备的真实性,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儿科学知识。另外在病案教学模式下,教师不需要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究,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再是急于做笔记,是主动思考,这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借助病案教学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病案教学方式提倡在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中进行。学生在病案讨论中,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同时学生有更加宽广的时间、空间进行知识探索,促进了学生充分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病案教学法还可以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主要是学生将学到的儿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在临床实践的能力,对具体的临床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做出科学的判断,临床思维能力是一个临床医生必备的能力。在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病案教学,让学生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病例进行探讨,并自主查找资料、文献,结合病例进行深入思考,实现了儿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良好结合,深化了学生对疾病的认知,同时学生还可以在此过程中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2.2借助病案教学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是病案教学法十分重要的一项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疾病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可以灵活的应用学到的知识进行问题处理,并在讨论中理清疾病临床症状,然后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给出正确的诊断。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极大提升。在病案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要根据病案提出关键问题,通过问题指引学生可以逐步思考、解决。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有效整理、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的对问题展开思考。

2.3借助病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大多是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理论知识灌输,让学生记忆、背诵,而在临床实习环节,则是单纯的讲解实践操作方面内容,很少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不高。病案教学法可以明显改善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大纲,精心挑选病例,然后结合病例设计具有探讨性的问题,进入课堂后教师将病案资料发给学生,包括主诉、既往病史、临床症状、检查结果、诊断、用药等,让学生根据病案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学生在分析病案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手头资料,还需要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认真研读,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的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案例结合起来,教师在学生案例分析结束后,为学生着重讲解重难点知识,强化学生理解。

总结

第7篇:儿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

PBL 教 学 法 (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教学方法,在多个领域与学科中都得到了深入的应用与发展,在临床教学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而今,在我的《儿科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充分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与实践,本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仍然对PBL教学法情有独钟。本文就当前儿科学教学现状进行探讨,简述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儿科学的教学现状

当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儿童疾病谱的改变,对《儿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加之儿童的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发生率高(当然,在患病后,只要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护理和治疗,其病情好转比成人快,容易恢复健康,预后也好),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主诉不清,这给临床医生的诊断与治疗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相比之下《儿科学》的学习和其它临床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较高,所以,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还应该培养他们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以便进入临床后,在积累临床经验的过程中,也能更快地提升临床思维能力,通过经验指导知识的运用。这才是我们临床教学一线的教师当务之急的事。

目前,《儿科学》的教学设置主要分为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把两部分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是疾病理论知识,而在临床实践课上,学生能见识到一些临床病例,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临床实践中通过向带教老师的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与“病人”接触,也使学生能够学会沟通技巧及养成关爱病人、以人为本、与人协作的良好品德。能深刻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这样能增加自身的判断能力,或者能学到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那么要解决好这个大难题,有效教学是必不可少的[3]。PBL教学法就是能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如何在儿科学教学中开展PBL教学

2.1 教学内容 从我多年来开展PBL教学法的情况进行分析,从教学内容上,本人在进行《儿科学》四大儿科疾病:支气管肺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儿腹泻病教学时,按照每次课2学时的方法教学,PBL教学法实践过程中,需要进行抽签选择一名组长,且每次随机选择一人进行教学资料记录和整理。

2.2 PBL教学实施方法 PBL教学的实施方法包括教案病案编写、问题设置、病案讨论、结果综述等内容。教案病案由临床经验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编写,并在课堂上对病案内容进行小组分析与讨论,每个病案设置四个或以上的PBL问题,在进行病案讨论期间,学生能够得到患者临床资料的图片,通过明确病案病历与学习目标,对病案中的疾病范围进行系统、科学的学习[4]。

2.3 课后总结 PBL教学法的另一项基本任务,是在整个课时完成后,教师对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分组讨论的表现、讨论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在知识的应用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课后总结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和纠正。学生反馈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讨论部分结束后,学生对本次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课堂交流中的问题进行反馈,并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PBL教学病案的书写。

三、PBL教学法的应用措施

3.1 适当调节PBL教学过程中的难度

许多临床病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医生在进行临床治疗时,不单单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治疗,还要根据临床经验进行判断。为此,在作为PBL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时,教师应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病案进行适当的简化与迂回,放缓学生的思考进度。

3.2 启发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在进行PBL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许多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或问题,都会使学生学习出现困难,造成课堂的被动。为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师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将突发事件或问题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授一例小儿腹泻的误诊病例时,先让同学们根据病例中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的依据进行阐述,然后教师对该病例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先前的诊断思路与依据进行自我反思,最后确定该病例的误诊原因,以此减少未来临床上的误诊几率。

3.3 科学掌握课堂节奏

在进行PBL教学时,教师需要对课堂氛围与节奏进行有效掌控,如果课堂氛围过于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而过于喧哗的课堂氛围,则会使学生情绪过于激动,不利于学生思考。为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程设置更加科学与具体化,如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进行具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的问题设置。

3.4 及时调节学生的思考方向

学生在进行问题的提出与讨论时,需要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判断与及时解答,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具有教学意义或与课程无关的问题时,及时的进行制止与回避,保证学生不会受到太多的思维影响,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所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混淆性、或是问题的提出依据不够明确时,则要及时的反诘和反问,保证课堂的秩序以及学生思考形式与范围的正确性。

第8篇:儿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PBL教学法 儿科护理学 临床见习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147-02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临床见习课是医学教育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让在校学习的学生通过到医院对典型病例的护理工作过程进行观摩,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弥补在课堂中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初步学习和培养临床思维,了解和熟悉临床上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为第三年的临床实习及实现由学生向护士的转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临床见习课与理论课教学不同,与临床实习也有一定的区别。教学对象是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学生,她们虽然已经学习一定的临床护理理论知识,但缺乏临床实践。临床见习是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是在校学生临床实践开始的第一步,是学生走进医院,接触病人的重要一步,也是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的联系桥梁,其见习效果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水平起重要指导作用。在以往的儿科护理学临床见习课中,由于见习时间短,课时有限,因此,在传统的儿科护理的临床见习课中多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先讲解、后示范、再总结,很少让学生动手练习,学生则做一名倾听者,习惯于被动地学,在见习课中参与度不够,依赖思想严重,缺乏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养成思维惰性,学生普遍反映在临床见习中得不到收获,效果较差。为此,我们在儿科护理学的临床见习课进行了PBL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理论基础

PBL全称是“Problem - Based Learning”,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它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 Based Learning,LBL)”相比,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评估体系、实际效果等方面均有着根本区别。这种教学法是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教师将情境或问题作为学习背景,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以增强学生获得和运用知识的学习动力。它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解决问题并不是PBL的目的,而是作为一个载体,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和推理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南宁市卫生学校2011级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4、5、6班共154人为对照组,6、7、8班共158人为实验组,2组均为初中毕业起点的学生,将两组的性别、年龄及入学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儿科护理学在第二学年开设。2组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的中专教材《儿科护理》(第二版)的实践指导作为教材,内容包括: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腹泻患儿的护理、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贫血患儿的护理、急性肾炎患儿的护理等五个见习内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即见习前教师先布置学生复习相关理论课的内容,见习课时由教师带学生进入病房对相关的疾病完成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并提出护理诊断及制定护理措施,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实验组将采用PBL教学法完成临床见习课。现以“实践6腹泻患儿的护理”为例,介绍PBL教学法在实验组的实施过程。具体实施如下:

将实验组中的6、7、8班进行分组,每组10~12人,各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在见习课上的任务布置及对学生的考勤。见习课上采用PBL教学法,即按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组织讨论、教师总结提高这四个步骤进行,具体实施如下:

1.提出问题:见习前教师选择一个腹泻患儿,并将该患儿的相关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以病例内容的形式下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小儿腹泻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相关的临床资料,记录检查内容并总结本病例特点;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如:患儿目前初步诊断为什么疾病?该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还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以确诊?患儿目前的护理诊断有哪些?请制订出护理措施。

2.收集资料:在上述问题基础上,鼓励每位学生先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文献,收集相关病例资料。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享收集到的资料并加以探讨。

3.课堂讨论:各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阐述对教师所提问题的看法和认识,其他组内成员加以补充发言并讨论。

4.归纳总结: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完善、总结,对其中有分歧和疑难的问题加以解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点拨、启发、引导的辅助作用。

(三)评价指标

1.客观评估:2组学生期末完成本学科的临床见习课后进行的一次测试,内容分为两部分,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及综合能力(如护士礼仪、护理伦理、人际沟通、抗压能力、护士职业风险防范等)测评,理论知识考试分数占100分,综合能力测评占100分。

2.主观评估: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法是否对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自身综合素质等五个方面。发放问卷158份,回收问卷158份,回收率100%。

3.数据处理。所得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四)结果

1.客观评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及综合能力考核比较见表1。表1显示: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在理论考试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综合能力测评中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2.主观评估结果:实验组学生对PBL教学法的主观评价详见表2。表2显示:实验组学生对采用PBL教学法进行临床见习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临床思维及综合素质等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讨论

本研究通过观察实验组学生采用PBL教学法完成儿科护理临床见习课的教学效果,并与采用传统带教法的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PBL教学模式完成临床见习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与传统教学组的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综合能力考核明显优于对照组(P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好奇心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正是有了这种心理需要,学生才萌发学习动机并产生学习活动。在临床见习课中,PBL教学法把传统的以教为重心转变为以学为重心,通过设置情境或问题作为学生学习背景,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能有效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结果显示87.34%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及团结协作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社会所需求的护理人员已由注重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全方位素质型人才,护士在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更注重与病人的沟通及与同事之间的协作,而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的。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独立的学习个体,同学们之间交流很少。采用在PBL教学进行临床见习,学生作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工作中学会合作学习,并通过寻求出解决实际问题而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而且在进行收集病史、组织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病人、临床护士、学生之间的沟通,学会如何与本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采用PBL教学法进行临床见习时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及协作。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用PBL教学法完成临床见习课,通过教师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使他们加深对临床护理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PBL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学生在做这些准备过程中需要查阅课外资料,使学生的目光第一次离开了书本,并初步学会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这对一直接受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获取知识并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不断增强,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哪些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使教师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补充、完善。

(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PBL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把讲解、讨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训练,在临床见习中变被动为积极主动,教师通过提出引导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见习过程中通过收集资料、讨论、归纳及总结,让学生对临床病例能勤观察、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脑,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81.65%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熊真真,袁丽.PBL教学法在内科护理见习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1)

[2]周英华.PBL与传统教学模式并轨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17)

[3]杨东平.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实习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

第9篇:儿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预习主题案例;儿科;带教

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能够使护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融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体现[1]。儿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理配合具有不确定性,护理压力较大,对护士的技术操作和护理能力要求较高[2]。为提高带教效果,本文采取预习主题案例教学法,观察其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到我院进行实习护生76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其中,观察组中,女性30例,男性8例,平均年龄为(22.18±2.31)岁,其中,本科21例,大专17例;对照组中,女性31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为(22.33±2.45)岁,其中,本科22例,大专16例。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儿科临床护理带教方法,根据大纲要求,详细讲解儿科护理规范,包括护理理论、操作技术、护理流程、科室特点、常见病种及护理方法等,带教时间2个月,实习结束后,进行一次教学查房。观察组以此为基础,进行预习主题案例教学,具体包括:(1)明确主题,根据以往带教经验、临床护理需求等,确定7个带教主题,包括人际沟通、基本礼仪等儿科的基本知识、病情评估、药物使用、保管及注意事项、头皮静脉穿刺、股静脉及颈外静脉采血、心肺复苏等急救抢救技术、呼吸机等常用仪器使用等;(2)做好预习,使用微信、QQ等,提前1周将确定的主题和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在实践中,深化主题,使护生对儿科常见的疾病、处理方法、护理技巧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3)组织案例查房,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查房,强化主题,围绕护理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见解,分享经验;带教老师应做好总结和评价工作。

1.3评价标准

对护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包括理论知识、基础操作、专科护理、沟通技巧、教学查房、患者病情观察和分析能力等,满分100分;由带教老师对护生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包括工作态度、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纪律、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等,满分100分;由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活动进行满意度评价,包括教学活动、教学能力及态度、专业素质等,满分100分[3]。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综合能力评分为(95.37±2.54)分,实习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6.28±3.11)分,带教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7.32±2.09)分;对照组综合能力评分为(86.78±4.52)分,实习工作满意度评分(87.82±4.12)分,带教工作满意度评分为(88.98±5.83)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患者由于年龄较低,护理配合度较差,增加了护理难度,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护理人员应进行上岗培训,包括专科知识培训、特殊训练等,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4]。尤其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和实习护生,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理论知识掌握较差,护理操作不熟练,对新器械和新设备缺乏了解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适应护理工作,缺乏主动性,甚至嫌儿科工作艰苦,不愿意深入病房进行生活护理。在与患儿沟通时,由于缺乏沟通技巧,无法应对哭闹的患儿,影响患儿正常治疗,增加了与患儿家属的矛盾。部分护生心理压力过大,在进行给养、洗胃、输液等操作时,容易过于紧张和慌乱,影响护理工作[5]。有调查显示[6],带教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带教方式影响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其中,技术操作带教不满意12%,授课质量不满意14%,操作指导不满意19%。为提高儿科临床护理的带教质量和满意度,应变革带教方式,以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在带教中加入新教学法等。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了预习主题案例教学法,通过明确教学主题,并提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准备,能够有效的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挥护生的主导地位;设计学习内容,激发护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深入病房,观察患者病情,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利用微信、QQ等,鼓励护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提高护生的创新和循证能力。案例教学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加深护生对主题的理解,形成完整的儿科临床护理体系。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综合能力评分、实习工作满意度评分、带教工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护生进行综合能力考核以及护生和带教老师的双向评价,充分显示了预习主题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有效性。预习主题案例教学法极大的提高了护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护生护理操作的熟练程度,帮助护生树立独立操作工作的信息,增加成就感。同时,在这种带教模式下,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强化了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真正实现因人施教和启发式教育,注重护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带教质量[7]。在带教中,应格外注意护生职业态度、安全意识的教育,以身作则,对护生进行护理价值教育,使护生端正职业态度,热爱护理行业;强调医院规章制度、专科护理流程,要求护生掌握儿科护理特点,提高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避免护理失误[8]。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预习主题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护生的护理能力,更受护生欢迎,是帮助护生顺利完成向护士过渡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秋蓉,杜琴.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多种教学法的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5):285,286.

[2]罗玲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5):88,127.

[3]余淑芳.儿科临床护理带教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4):165-166.

[4]耿秋菊.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6):31-33.

[5]李少棉,梁剑凌,陈玉琴.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2):165-166.

[6]谢静波.人文关怀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4):145-146.

[7]庄清霞,魏丽玲.儿科临床护理带教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