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细化工工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精细化工工艺学;学生产品专题介绍问答式教学;开放设计性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267-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三个特点[1]: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不仅在于其专业知识丰富,也在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更在于其综合素质高。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理念的倡导下,全国各高校掀起众多工科专业进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改革的热潮[2-6]。《精细化工工艺学》是化学与工程工艺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涉及的精细化工产品门类繁多,日新月异,与实践联系相当密切。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理念的倡导下,从事该门教学必须做到结合学科前沿的最新进展和基本理论;其次结合生产实际中的主要技术问题、最新技术方法、过程和结果,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改革。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和理论知识,正确地认识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生产的工艺条件和瓶颈技术,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多年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工作,在借鉴其他院校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参考各高校同仁对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采用的方法[7-9],同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对精细化工工艺学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下主要从精细化工及精细化学品的特点、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及教学采用的方法和措施等方面阐述精细化工工艺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精细化工及精细化学品的特点
精细化工有别于基础化工,它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这在绪论课一定要给学生讲授好,让学生充分了解精细化工及精细化学品的特点,从而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精细化工及精细化学品的主要特点有生产特性、经济特性、商业特性及产品特性[10]。其生产特性表现为:小批量、多品种、复配型居多、技术密集、多用间歇或多功能生产装置、生产流程多样化。它们的经济特性表现在投资效率高、附加值高及利润高等,在这里可以列举一些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产品实例,比如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笔者在授课时就给学生讲了广西蔗糖深加工产品的实例(由蔗糖制备葡聚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精细化学品的高利润,促使学生对精细化学品和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感兴趣。精细化学品的商品性强,表现在用户对商品选择性很高,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开发应用技术和开展技术服务是组织精细化学品生产的两个重要环节。国外精细化工企业非常重视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和技术服务这些环节的协调,他们在技术人员配备的比例上是比较高的。另外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精细化工发展的现状、重点和热点相比有什么优势或不足,直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及意义。
二、《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1986年,我国化学工业部对精细化工产品的分类作了暂行规定,把精细化工产品分为11大类[10],分别是:(1)农药,(2)染料,(3)涂料(包括油漆和油墨),(4)颜料,(5)试剂和高纯物,(6)信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能接受电磁波的化学品),(7)食品和饲料添加剂,(8)黏合剂,(9)催化剂和各种助剂,(10)化学药品(原料药)和日用化学品,(11)功能高分子材料(包括功能膜、偏光材料等)。不是每一本教材都能把以上精细化学品11大类的内容全包括,因此根据专业培养特点、地区资源及精细化工产业特色、教学课时来选定教学内容显得十分重要。《精细化工工艺学》是我校化学与工程工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总课时64时数。近几年来我们一直采用以马榴强主编的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主,补充专题讲座为辅的课程内容构建体系。主要教材的内容主要涉及高分子加工助剂、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胶粘剂、涂料、香料及提取工艺、化妆品及新领域精细化学品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还给学生增加了《饲料添加剂》、《淀粉深加工》、《汽车专用洗涤剂》、《精细陶瓷》及《人工晶体》等专题内容,这样一来,使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既有重点,又能使学生在精细化工领域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并能了解本领域内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发展动态和精细化工产品在新领域的应用及配方确定,同时对广西地区的精细化工特色有一定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把在文献检索中发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理论充实到教材中,以丰富讲授内容,并适时补充精细化工行业的最新资讯、国内知名精细化工企业的最新发展动向等。
三、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措施
(一)要求学生采用PPT形式介绍与生活相关联的精细化工产品专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授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被动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开学第一周就把学生分组(3~5个学生一组),自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精细化工产品进行PPT课件介绍,内容包括产品的结构组成和用途、生产方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三废处理问题等。可以适当提供一些备选专题,例如我提供的复配技术在液体洗涤济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问题、汽车美容用化妆品的品种及研究进展、八角油的提取工艺及方法等专题,由组长负责组织组员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资料查阅:(1)利用学校图书馆精细化工馆藏书目;(2)利用现有精细化工类学术期刊及数据库查阅精细化工产品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3)利用精细化工综合网站,如化学化工论坛(.cn)、中国精细化工网(.cn)、世界精细化工网()、21世纪精细化工网()、中国精细化工技术网()、中国专利信息网(.cn)等。然后进行课件制作,再交由老师审核,再推选一到两人上台主讲,讲完后所有组员同时上台对同学的提问进行答辩,每组选出一个记录员,记录提问同学的姓名及问题内容,不能回答的问题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或是与老师讨论后再回答并做成电子版课件,在上课前展示给大家。提问的同学都可以在平时成绩加分,如此要求后,在下面听的同学也会提高注意力。比赛评委由各组长组成,和组长讨论并制定评分细则,对表现优秀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以PPT演示的得分评定分数。经过试行教学效果良好。比如食品添加剂专题就例举了大量的反面事例如苏丹红事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谈自己对苏丹红及苏丹红事件的认识,经过交流讨论,不仅使学生增加了对苏丹红这类物质的性质、用途等的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对食品安全维护的意识。通过学生PPT演示答辩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精细化工产品知识的主动性;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知识不仅是听,自己也有上讲台展示的机会。教师为了给同学们更好地介绍所选定的精细化工产品,不被问倒,着实需要下一翻苦功精心准备。
(二)组织学生到精细化工厂参观,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为了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并更好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在课程学习期间,组织带领学生到南宁市天亮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南宁市涂料厂、南宁市胶粘剂厂和南宁市化妆品厂等精细化工企业进行课程见习。使学生现场了解到洗涤剂、三醛胶、内外墙涂料及化妆品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和主要生产设备。在参观现场请工厂的工程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加深企业生产印象与感受,启发学生在学习涂料、化妆品、洗涤剂及胶粘剂生产工艺中思考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为了响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所提倡的“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在见习时请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所选取的生产工艺的优点,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企业的创业史、企业文化及企业急需人才培养要求等多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所见习精细化工企业的概况,同时明确今后在校学习的方向。参观见习后都会要求学生写不低于5000字的见习报告,包括各个厂家产品的生产流程、产品用途、现有工艺的优点与不足、心得体会等。通过参观实习,总体感觉到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所用的设备和所建的厂房一次性投资不高,点燃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后自主创业的激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开设出设计性实验
教师们的科研课题有部分不仅是结合地方资源特色而立项,且与精细化工产品合成与应用研究紧密相关,同时教师科研项目具有持续深入研究的特点。因此可以借助这个教师科研项目资源优势,与他们一起研讨开设出相关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精细化工课程知识点,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工艺去合成获得目标产品,确定反应的条件、实验所需要的基本仪器及相应的检测手段,部分学生在今后毕业论文环节也会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的子课题中,这类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不仅锻炼了学生资料查阅、实验操作、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他们的毕业论文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快地溶入教师的研究课题中,达到双赢的效果。以下是我院教师多年来研究的部分相关课题: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新型催化剂对汽车泡沫材料发泡-凝胶反应动态平衡研究、以蔗糖为原料双菌协同发酵合成中低分子量萄聚糖、萃取与膜分离集成从菠萝加工废弃物中提取菠萝蛋白酶、基于构效关系的磷酸盐防锈涂料设计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木薯淀粉磁性微球分子链态及构效。可见这些课题均属于精细化工研究范畴。通过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开设设计性精细化工实验,有效提高了精细化工工艺学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在精细化工工艺方面知识的运用与创新能力,从而体现出“卓越工程师”所倡导的培养理念。
(四)增加课程实践环节的占分比例,完善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
大部分的课程考核方式都是采用闭卷方式,而且期末分数占总评成绩的权重比较高(通常为70%)。而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与别的课程不一样,由于该门课程与现实生活结合非常紧密,除了指定教材上的内容外,还有老师补充的专题和学生PPT介绍的专题,为了提高学生在平时的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认真程度,该门课考试的内容有70%是教材知识,30%是课外补充及实践知识,因内容多而广,所以闭卷考试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记忆压力,结合该门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了解目前的精细化工产品市场供求及产品配方研究现状和进展,因此期考采用开卷进行。在试题中可以把实践环节的内容有机组合在考试题中。按下面的公式算期评成绩。期评成绩=平时综合表现(含作业等)*15%+课程论文*7%+课程见习10%+PPT演示8%+期考*60%,通过这样的评分方式,可以有效推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这一环节的表现,更好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结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个教学环节的参与和保证。为适应该培养计划的要求,必须不断对《精细化工工艺学》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精细化工工艺学在培养“卓越工程师”型人才中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教育》编辑部.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地质、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的学校与学科专业名单[J].中国地质教育,2012,(1):179-180.
[2]高丽娟,方志刚,李秋菊,张丽华.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物理化学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02-20.
[3]王桂荣,刘元林,刘春生,赵汗青.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机电本科毕业设计改革[J].教学研究,2014,37(1):89-91.
[4]冷雪松,王艳东,姜丽娜,徐崇.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大学物理实验创新培养模式[J].大学物理实验,2013,26(6):127-130.
[5]袁文华,万振刚.“卓越工程师计划”与《电机及拖动基础》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2,(33):254.
[6]高有华,翟慧萍,邵岳,龚淑秋,刘晓明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工学”课程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增刊):74-76.
[7]黄良芳,张辉,张莉艳,徐金明.以产学研为基础的《精细化工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44-45.
[8]曹云丽,王莉,冯云晓,徐伏,李松田.“教育梦”背景下浅谈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J].化工高等教育,2014,(3):37-38.
关键词:精细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设计
中图分类号: P6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由于我国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具有毒、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等特点,很容易造成企业的财产损失与人员的生命危险,而通过应用化工自动化仪表,使化工生产采用先进手段,不仅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消耗,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促进企业可以持续、稳定、顺利进行生产,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方式,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文化技术水平,从而推动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的综合效益的提高。
一、化工企业中自动化仪表的概念
目前,自动化技术已经逐渐的应用在各个行业之中,成为各个行业工作的重点。石油化工企业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其工作过程中自动化仪表被广泛应用,成为石油化工企业中的一项重要的工程项目。石油化工企业应用自动化仪表是提高工作效益和工作效率的关键方式,其中主要的应用方式和工作流程包括自动化仪表的设计、自动化仪表的施工及其自动化仪表的调试三个阶段。在石油化工企业的工作中,自动化仪表工作要求很高,其不但要求要具有合理的专业性,更是要具有超强的副属性。在化工企业工作中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工作是根据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合随时变动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综合分析,力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将仪表设计方式和各个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系统化的设计模式和设计方式。化工企业工作中,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和施工是一项系统化而又复杂的工程项目措施。
二、我国化工自动化仪表的性能优势与技术突破
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逐步强大,我国化工自动化仪表采用先进的微电脑芯片与综合技术,使其减小空间的同时提高了仪表运行的可靠性与抗干扰能力,有利于实现事半功倍的分析、控制效果。
仪表的主要性能优势与技术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引人可编程功能,增强了计算功能,提高了精确度。使计算机软件进人仪表可以代替大量的硬件逻辑电路,尤其是在控制电路中应用一些接口芯片的位控特性进行一个复杂功能的控制,不仅简化了硬件结构,而且使产设计创新与合理。此外可以进行多项复杂计算的同时可以实现重复测量,且误差很小,精确度很高;2)拥有丰富的记忆功能。自动化仪表内装有随时存储器,只要保持通电不仅可以对前一状态的信息进行记忆,而且可以对多种信息状态进行记忆保存并可进行重现与处理,从而利于仪表的记忆性不受断电的影响,优于过去采用组合逻辑性与时序性电路的仪表;3)数据处理功能增强。自动化仪表能快速处理在测量过程中常出现的线性化处理、自检自校、测量值与工程值的转换以及抗干扰等高技术性、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降低硬件负担、减少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可以达到检索与优化提高的效果;4)修正误差能力提高,控制功能增强。鉴于我国化工自动化仪表中配备了微型计算机,可以实时地进行测量误差的修正,有效地减少了误差,并通过加强限制干扰以提高精确度。且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与应用,自动化仪表可以实现一般仪表不能实现的自动化控制功能,从而使生产过程更加简便与精确。
三、精细化工企业中自动化仪表的设计
1、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目前,有些化工企业的自动化仪表设计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缺陷,这些问题和缺陷的存在是影响化工企业合理完善工作的关键,更是决定着着石油化工企业工作效益和工作效率高低的主要衡量和制约因素。因此在自动化仪表的设计中,任何问题的存在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中不管是那个细节,都要针对其进行严格的分析,因为细节决定着设计的成败,更是影响着设计效益和设计效率的关键。
化工企业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各种仪表的应用分析是不容忽视的。在其工作中是通过对用户负责,将用户的利益放在工作中的首位作为主要的依据来对自动化仪表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化工企业中自动化仪表设计工作人员在设计中是结合自动化仪表为基础,通过智能化和用户需求的方式进行选择和分析。一些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制造单位并不能从用户角度出发对于自动化仪表选型进行合理的选择,这就要求这些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单位在进行自动化仪表设计工作时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出发,设计仪表满足化工企业的工艺要求,有些自动化仪表用户在进行自动化仪表应用时要考虑到化工企业自身所使用的工艺要求,因此,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设计工作单位应该根据用户端的工艺参数以及工艺介质的性质、化工企此工艺环境状况等等方面进行自动化仪表的设计。
2、设计选型
设计者在自动化仪表选型时必须要本着为用户服务和对用户负责的态度,从实际应用合理性的角度对自动化仪表的选型进行合理的选择。化工企业中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工作应该考虑自动化仪表设计选型环节的科学性、经济性以及先进性。
(1)满足自动化仪表的科学性
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工作应考虑自动化仪表设计选型过程中所需费用,要以控制系统以及检测点在化工企业中自动化仪表的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为根据,并始终坚持化工企业中自动化仪表设计工作的经济性与先进性的统一这一基本原则,以此来确定自动化仪表选型。
(2)满足自动化仪表的工艺标准
自动化仪表是服务于工艺的,对于现场安装的自动化仪表,要根据用户端的工艺参数以及其工艺介质的性质、管路的管径及其材质、化工企业工艺环境状况等因素来确定自动化仪表的选型。
(3)满足选型的统一
对于较大的工程项目,其子项目很可能是不同的工作人员甚至是不同的单位共同完成的。这就可能导致同一类型的自动化仪表是不同厂家的产品,给后续工程及其管理造成本可避免的麻烦。因此,应该在设计初期就统一要求。当然针对检测点的重要程度不同,可以将同一类型的自动化仪表分成多档次,但应该保证同一档次的自动化仪表选用同一厂家的产品。这种选型方式和选型措施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改善自动化仪表应用的功能和效益,提高化工企业工作效率。
3、化工企业中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工作注意事项
化工企业中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工作应该考虑自动化仪表设计选择环节的科学性,自动化仪表的选型具有科学性、经济性以及先进性,在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工作中应该考虑自动化工仪表设计选型环节的运行费用,要求在进行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工作时要根据控制系统以及检测点在化工企业中自动化仪表的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要坚持化工企业中自动化仪表设计工作的经济性与先进性的统一这一基本原则,来要确定自动化仪表选型。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不断进步与化工自动化应用的逐步加强, 化工自动化仪表的发展得到很大进步, 其性能越来越丰富、适应性越来越强、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并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的管控作用。我国近年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仪表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其中各种问题不断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精细化工企业中的自动仪表设计工作,使得自动化仪表在化工企业中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董锐,李涛,郜小晶.浅谈自动化仪表工程安装材料的选择[J].河南建材,2010(01).
[2]张东升.自动化仪表技术在引进水处理装置上的应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0(01).
关键词:优化 资源 经济效益
一、前言
资源消耗费用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成本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石油化工企业极力想降低其耗费率进而提高效益的地方。国内这些企业在资源消耗方面普遍偏高,原因主要有:
(一)企业没有做好充分规划,单元装置的布局不够完善,导致企业增加了许多永久性的资源消耗。
(二)相关部门过度重视固定资产的一次性投资,并且不断压缩投资,造成可用余热资源的浪费,使再优化空间被压缩。
(三)设计单位没有足够重视工厂优化是导致装置资源消耗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企业对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缺陷。
二、 优化资源综合利用
(一)换热流程的优化
优化换热流程有利于降低石油化工工厂装置的能源消耗,也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采用“窄点”技术与“三环节”能量综合技术有利于换热流程的优化。这两种技术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应对它们加以综合利用。
Tmin,opt有利于收益和投资比实现最大化,在使用过程中与热源及热阱相互合作,降低有效能的损失。“窄点技术”被广泛使用于换热流程中,有比较强的全局性也可用于优化其他资源。
(二)对低温热综合利用的优化
换热流程的优化是进行低温热综合利用优化的基础,查清低温热源和低温热阱及它们之间的匹配利用是其进行的关键。低温热综合利用优化方案为:首先把在液塔塔顶的油气转变成蒸汽,确保蒸汽处于低压状态,把蒸汽往重沸器进行输送让蒸汽的温度降低到115℃,把所有的低压蒸汽全面取代,另外不能将第二催化成分中回收能力的馏塔改变,能够促进金额得到有效节约。其次,低温热的换热流程设计中应该把芳烃装置与液态烃分馏装置等互相结合,结合得到的装置对于油气与泵的输送能够有效的节省,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缩减管线,促进利用热能的概率得到明显提高,并且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用能结构的优化
降低装置成本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优化用能结构,但这也是最容易被业主和设计单位忽视的因素,因此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而装置一旦建成,业主很难下决心对其实施改造。用能结构主要的优化方案为:首先采用3.5MPa凝汽机代替1.0MPa凝汽机,两种类型的凝汽机有着相似的蒸汽做工,通常情况下,管道在输送油气时的损失均按照6%来进行计算。
(四)充分利用资源,完善装置布局
对加工流程的改善以及对热能的综合利用是大多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工厂规划布局的主要方向,对于那些耗费氢较大的工厂需要有相应措施进行氢资源的回收利用。
1、充分利用资源,转移装置生产中心
目前,产品生产装置的生产更受国内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的重视,而能量转换装置的工厂则多布局在企业的边远地区。原因主要有:①能量转换装置对企业的直接利润没有影响,因而企业没有对它引起重视,使得在能量转换装置岗位上的员工工资系数要比产品生产装置岗的低。②通常煤、石油焦是能量转换装置的使用的燃料,对工厂的形象容易造成不利的影响。③石油化工装置的生产区域都是甲类防火区域,能量转换装置锅炉为明火,所以远离产品生产区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
以产品生产装置为中心使有效能在输送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损失,也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投资。
2、对装置规划布局进行完善
工厂装置布局的中心是能源转换设施,同时对其它资源也进行优化,按长远规划对生产装置消耗的能源,进行从大到小的秩序依次排列,消耗能源最大的在里层,逐层递减。该模型的优点为:①优化了装置布局,使其层次更分明,布局更规范,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②蒸汽主管网的管径逐渐递减,有效能输送过程中的损失也有所降低,主管网投资费用也得到了降低;③有比较高的竞争起点,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五)优化能源工质输送
通常,设计单位会按照3.5MPa蒸汽流速V=40m/s(1.0MPa 蒸汽流速V=30m/s)来设计过热蒸汽主管网。采用额定设计负荷的方法,蒸汽的压力损失≤100Pa/m。蒸汽在输送过程中会造成部分能量的损失,如散热损失及动能损失,每千米输送能量将会有1.5%的损失。
要区别对待蒸汽管线保温,因为蒸汽管线分为驱动型和热源型。以热损失价值按90%的有效能来进行驱动型蒸汽管线保温层经济厚度的计算;热源型则按常规供热进行计算。对于管线的设计,应该遵循输送有效能损失最小的原则。
三、结束语
工厂优化也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优化得当,将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进行项目规划和项目设计时,要对它加以重视。在优化过程中,要敢于创新,探索出更多合理的布局优化方法。同时要以业主为主,设计单位为辅,互相沟通配合进行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对流程优化及资源优化要高度重视,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静.全球能源变局下的石油石化业发展动向[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2,6(06):13-14
[2]曹湘洪.我国炼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中外能源,2010,7(07):25-26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职工文化工作
坚持鲜明主题,深化价值认同。我们始终坚持将“中国梦•劳动创造幸福”这一主题贯穿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职工通过参加活动形成清晰记忆并固化为一致的价值认同,初步形成了依托文化活动实现价值引领的首都职工文化工作模式,实现了文化服务工作与职工宣传思想工作的深度融合,增强了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激发了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抓好整体设计,拓展工作思路。我们适时推出“在职职工文化体育发展助推计划”,在对职工文化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结合首都职工队伍实际对职工文化体育发展工作进行总体设计和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体制和机制,并通过典型示范、资金助推、人才支持,引导和带动全市各级工会为职工提供“订单式”服务,将全市职工文化工作黏合成“一盘棋”。
二、紧贴职工需求开展文化服务
开展“订单式”服务,实现服务“零距离”。我们推出“订单”式文化服务,把选择权交给基层、交给职工,让职工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参加活动。在职工书屋图书配送、培训课程制定、慰问演出活动等方面,由基层工会组织和职工根据自身需求提出申请,市总工会依据基层需求,制定服务计划。在“五一”假日文化活动中,市总工会通过12351职工服务平台项目,职工凭京卡•互助服务卡自主选择参与项目、参与时间,几乎所有项目上线不到3天,门票就被一抢而空。丰富多样的个性化服务,实现了文化活动的“私人订制”。融入时尚元素,增强文化感召力。我们不断探索主流价值观教育与时尚元素有机融合的途径,依托新媒体平台吸引年轻职工积极参与。精心策划漫画涂鸦、随手拍、微电影、微故事比赛,话剧、舞台剧展演等备受年轻职工群体喜爱的项目;用“快闪”等形式赞美劳动、赞美劳动者。我们设计推出的“幸福在哪里”网络视频吸引了近千万人次观看。我们还用最新潮的H5移动端页面制作技术推介资治通鉴大型展览,介绍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吸引了大批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增强了文化活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打造文化品牌,扩大影响力。市总工会每年推出30余项职工文化活动,其中“五一”假日文化活动、职工文化艺术节、太庙国学讲坛等项目,吸引职工超过100万人次。2014年举办的4期太庙国学讲坛,通过现场及电视聆听讲座的职工达到33.6万人次;开设文化艺术培训课程20余种,直接受益职工上万人;职工艺术团坚持送文化到基层、送快乐到一线、送服务到身边,演出300余场,“零距离”服务职工10多万人次,受到全市职工的广泛欢迎。
三、激发基层活力形成多级联动
[关键词]化工工艺;分离精制方法;选择
中图分类号:TQ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038-01
1 前言
化工生产中,分离工程一方面为化学反应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料,另一方面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提纯,得到合格的产品,并且使未反应的物料循环利用,对生成的三废进行末端治理。因此,分离工程在提高化工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化工分离过程的重要性
化工分离技术是通过采用化工设备的专有作用,对相应的化合物质利用其表现出来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对整体化合物就行有效分离的一个技术,是化工研究整体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所有的化工生产中,化工分离这一技术都贯穿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从化工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化工分离技术逐渐原来的单一理论研究逐渐转变为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并在能源、生物、环境等领域进行切实有效的化工分离技术实践,利用到现实生活中,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而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新的分离方式,可以运用于更多的领域。
3 化工分离技术新技术开发现状
3.1 结晶分离
对于结晶分离,传统的化工分离都是采用冷冻、浓缩等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由于效率低、需求大,所以能耗效率显得非常不客观。而根据目前最新的化工结晶分离技术,萃取、高压和融合的方式都能有效的代替原有的冷冻、浓缩等传统方式。
在萃取分离下,利用沸点等物理性质相近的混合物,把要提取的物质用萃取的方式提取出来。对于萃取这个分离技术来说,不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在高压分离下,因为压力的上升,物质本身的熔点就会下降,结晶就会不断形成,而在此过程中,由于液相杂质的浓度上升,相变压力也会不断上升,在共晶压力下,排出母液减压蒸发,就能得到分离的结晶物质。
3.2 膜分离
膜分离技术主要是根据特定膜的渗透作用,利用外界的压力,对气相或液相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对于膜分离技术来说,其所需的成本较小,相应的污染排放也较小,适合大面积的开发利用。而膜分离技术具体细分,又可以分为离子膜技术、气体分离膜技术、膜萃取技术、膜蒸馏技术、微滤膜技术等。比如,在离子膜技术中,因为节能效果显著,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取代传统的隔膜法生产烧碱。这种技术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医疗和食品工业及海水淡化工程。
3.3 变压吸附分离
变压吸附主要用于气体的分离,在混合气体中用特定的吸附剂对特定的气体细分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离。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泛,操作流程相对简单,在对气体的分离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从天然气中净化甲烷或者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制取一氧化碳等,变压吸附分离的方法都能很好的对目标气体进行分离,这种利用特定吸附剂的相对便捷的方法使得其展现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
3.4 化工分离新技术与现实冲突
化工方法的创新发展给这个技术领域的人们都带来了领域的前景,但是一项技术是否成熟,其最终标志不是它有多优秀、多高端,而是是否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进行市场的普及应用。新兴的化工分离技术的确在很多化工分离实例方面都展现了他们的优越,但是有的新技术所需要的高成本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承受的,相对应企业的高成本,产品流通到消费者手上的时候,其中的高价格顾客是否能接受也是一存在的风险。
4 化工工艺分离精制方法的选择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化工分离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每中方法都有利有弊。分离工序的第一步就是进行方法的可行性研究,对方法进行合理选择,既要在技术上先进还要更加经济节能。以下的集中方法仅提供些准则,供大家参考。
4.1 分离方法选择可行性
在对分离的方法进行选择的时候,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这个分离方法能否可行。通过对分离方法的严格筛选,选出最好的方法。
如果一个方法在原理上完全可行,能够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也要看看进行这个反应所需要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我们是否具备。比如丙酮和乙醚的分离操作,单单从两种物质的凝固点来看的话,我们运用升华干燥、浸取和逐区熔融的方法都可以进行两种物质的分离,达到我们的目的。但是他们的凝固点温度很低,如果选择这个方法的话,就得看看我们有没有低温制冷设备进行此次试验,如果没有设备还是不能选择这个方法。如果我们有了低温制冷设备,也要考虑一下成本是否较大,成本很高的话也是得考虑别的方法。所以,如果有多个分离方法可以选择的话,我们还是得多多比较,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方法。
4.2 分离过程类别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传质分离分成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控制分离过程;也可以根据添加剂的不同成分,分成添加物质型分离过程和添加能量型分离过程两种。这几种过程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可以进行合理选择。
如果考虑能量消耗的量大与量小,在进行多级分离过程时,我们应当优先选择平衡分离过程,其次考虑速率控制过程。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多级速率控制分离的每一级试验中需要消耗的添加剂量大,而在平衡分离的试验中添加剂只需要加入一次。平衡分离过程中我们先运用能量添加型分离过程。因为物质添加型分离过程中添加的溶剂在试验的过程中可以再次利用。所以,在丙二烯一丙烯-丙烷分离时,我们先运用蒸馏,其次萃取蒸馏,最后选择萃取。当然,个别的分离试验操作只能够让我们选择多级分离过程。分离过程中有固态的分离,就会在生产中的连续性造成困难,只能用复杂的设备来处理。
4.3 物性与分子性质
利用萃取和吸收操作进行分离的原理就是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分子的偶极矩或分子间的化学反应平衡和极化强度的大小,从结晶的过程看,在大的方面表现出来的是溶解度的大小不同,其实是因为各个分子聚集能力的不同,跟分子的大小、形状和所带的电荷有很大关系。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化工广泛的应用,环境的需要都说明化工分离过程在国计民生中所占有的地位和作用,现代社会离不开分离技术,分离技术发展于现代社会。
参考文献
[关键词]精细化工;控制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M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80-01
1 前言
精细化工制造环节大都以高新技术为基石,以市场需求种类、系列化为特征的化工加工环节。在之前的20多年时间内,化学工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其趋势大致展示为:由商品化学品加工向功能型化学品发展;由大规模环节向小规模化方向发展等。
2 精细化工概述
精细化工,是制造精细化学品行业的总称。具备种类较多,更新速度较多;产量小,大都以间歇性的形式加工;具备功能性又或是最终运用性;大部分都是复配型的产品,配方等相关的技术明确了产品的性能;产品品质需求就高;较强的商品性,大部分以商品名进行销售;技术密集程度较高,需要逐渐实施全新产品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的开发,强调技术服务;设施费用低等其它特征。
3 精细化工过程的控制技术
3.1 集成技术
伴随现代化自动化技术的日益发展,及当代社会对于精细化工自动化需求的逐渐增强,智能化的操作系统,依托本身的丰富资源、后经济性以及运用便利等特点,在现代化的精细化工环节的数据采集与监控领域均获得了大量的运用。伴随数据通信手段的不断发展,及编程控制技术与触摸屏显示操纵的趋于成熟,以此当作基础控制器的智能操作体系被大量运用至精细化工环节的控制层面之中。计算机调控体系的逐渐进步以及本身性能的日益拓展,为了能够达到精细化工环节的集成控制奠定了较好的技术基础。集成控制所代表的是以综合经济技术标准当作最终的预期目标,对加工环节实施集成化的管理,同时涵盖了批量加工、过程改善、加工管理、安全维护以及加工调度等其它拓展功能,从根本上达到真正意义层面的一体化加工、管理、监控。
3.2 自动批量生产控制
批量生产具备较为显著的单向性与周期性特征,在完成一个批量生产过程之后,便代表了此次生产环节的完结,其次由材料购买过程始,迈入下一轮的加工,同时再次明确相应的制造规划与流程指标等等,直至产品的形成,完成第二次的制造过程。在开始实施批量加工以前,往往需要完成好所有步骤的预备工作。因此,在传统形式的精细化批量化加工控制体系里面,以流程具体指标设计为主要参考的顺序控制体系以及以机械设施与产品相关工艺数据为借鉴的程序型控制体系,获得了大力宣扬与大量运用。当前,批量小与种类繁多已经发展成现代化精细化工加工不断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对于产品加工环节的柔性需求有着更加强的需求,其同样更加深入的推动了全球间歇环节控制指标的引进,大都涵盖了国际指标。从控制系统层面而言,需要充分融合产品的特征,明确科学的控制规划,同时按照具体的加工进程与现实的进度来便利的调节控制规划达到全面的自动批量加工控制,从根本层面实现满足现代化精细化工发展对于柔性的需求。
3.3 优化控制
运用迭代学习实施优化控制,能够处理精细化工环节工艺数据运转轨迹的优化追踪控制等相关问题,避免操作人员完全不一样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特征改善所造成的影响,获得最佳的控制律,和其它的反馈控制方式相互融合,达到精细化工环节的优化控制。其已经在苯乙烯间歇聚合反应终点品质调控、PVC树脂间歇发酵环节的补料调控与间歇反应釜温度调控等非常多精细化工环节的控制环节获得验证。迭代学习控制所具备的自学习优化特征,使得其在精细化工环节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趋势。
3.4 综合性统计过程控制
当前的精细化工加工环节的产品品质调控,大多存在与加工的开始、关键中间点以及终点等有限数量的点实施工艺材料的化验研究,操作偏差又或是过程影响往往会使得工艺环节的运转远离准确的工况,此依托自身进行经验操纵的形式往往无法对加工品质实施科学合理的控制。统计过程控制,又被叫做统计质量控制,其所指的是运用数理统计方式的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具。其对于加工环节实施分析与评判,按照所反馈的信息即时发觉问题,同时运用有关措施将其排除,使其始终维持在受控的状态。因为SPC技术的重要功能,在最近几年时间内精细化工行业SPC方式的分析与运用范畴转向以数据驱动为基础的工况监管、繁琐物性数据的软测量、加工环节与终点评判、产品品质预估与控制等其它方向不断发展。
4 精细化工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1)过程控制逐渐向着计算机化的方向扩展,增强过程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在传统形式的过程控制环节,由于节约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其调控大都运用仪表的形式来完成,导致过程控制的自动化水平相对偏低。当前,伴随自动化与计算机等相关技术的完善,再加上市场对过程控制需求的增强,过程控制的自动化是其发展的必然。
(2)控制的形式逐渐向批量的方向扩展。因为精细化工所具有的间歇性加工特征,所以在传统形式的加工环节里面大都运用一次性投料的形式,运用批量的加工形式,在所有环节的制造完成之后才可以实施后续的加工,如此循环往复即可。
(3)智能化控制是当前精细化工在制造环节大多会采取事先设置的调控策略实施,其生产速度、加工温度以及压力等相关参数均是预先设定的,此调控方式能够确保所有批次的制造环节均是一样的。但是,在显示的制造环节里面,因为遭受外部环境及内部因素的改变,精细化工会遭受完全不一样程度的影响,然而传统的形式是经过操作者针对其实施干预,显示的效果完全是由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所明确的,进而造成所有批次产品的品质并不完全一样。
5 结语
精细化工的过程控制便是为了能够更加好的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展示出了复杂化与间歇性的特征,进而使得整个加工环节变得非常繁琐。为了能够保证产品的品质,需要增强自动化水平,经过引入较为先进的技术来增强加工环节的调控能力,尽可能达到加工环节的问题控制,确保精细化工的加工品质。
参考文献
[1] 黄一龙.浅论精细化工过程中的关键性控制技术[J].化工管理,2013,03.
[2] 李小强,李留钢,关民普.中国精细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展望[J].科技信息,2011,23.
[3] 杨靖.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发展绿色精细化工[J].化工管理,2014,15.
作者简介
甄世钰(1997―),男,汉族,籍贯:甘肃金昌,学历学位:本科在读,职称:无,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化学工程;
关键词:丛书 绿色精细化工 研究 应用 现状
1.前言
随着全球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化学工业发展的历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结果导致绿色化学及其带来的产业革命在全世界迅速崛起。绿色化学是20 世纪90 年代出现的具有明确的社会需求和科学目标的新兴交叉学科,成为当今国际化学化工研究的前沿领域,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科学和新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科技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1]。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于2005年推出《绿色精细化工――天然产品制造法》(以后简称为“丛书” )第1集,现已出版至第4集。丛书面市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反映良好。
2.丛书简介
丛书由长沙化工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詹益兴任主编,由他带领的作者队伍对国内外近十年的天然产物制品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加工。作者坚实的研究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娴熟的写作技巧以及合理的结构配置,使得丛书从结构、语言表达到内容,都堪称上佳。丛书以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方式书写,章节体例简洁明了,达到了一种专业性和通俗性的平衡,使其具有广泛的可读性。
丛书“旨在发展绿色化工技术,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开发绿色精细化工产品,服务于发展经济,造福于人类社会”[2]。
丛书系统地介绍了入编的天然产物制品的物化性能和主要用途,详细叙述了制造每种产品的绿色技术、生产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原料配方、控制参数、操作过程和产品质量指标等。为天然产物制品的研究、开发、生产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全新技术资料。丛书为绿色精细化工领域做了开拓性、总结性的工作。
作为丛书的责任编辑,有感于丛书的可贵、可赞之处,并从中看到了绿色精细化工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愿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3.绿色精细化工研究现状
丛书遴选、收集、整理了当今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最具实用价值的二百余种天然产物制品,这些产品都是医药、保健、美容不可或缺的有效物质,具有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极具开发价值。其中糖类产品77种,油类产品33种,甙类产品23种,黄酮类产品13种,生物碱产品10种,色素产品15种,其他类产品61种。还有新产品尚待整理收集中。从中可以看出,国内绿色精细化工的研究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已经形成了如下的研究特点:
3.1 充分利用各种天然资源制取高附加值的产品
天然资源包括:药用植物、农副产品以及芳香植物等。我国天然资源丰富,为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3.1.1 药用植物资源
在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时,可从中提取、分离、制备单一有效成分,如从银杏中提取银杏黄酮,从麻黄中提取麻黄碱等。或者提取具有一定有效成分含量的提取物,如白藓皮提取物,用于治疗湿疹、风症等症;五味子提取物,用于治疗各种肝炎疾病,疗效显著。美国和欧共体的处方药中约有25%来源于药用植物[3]。
3.1.2 农副产品资源
利用农副产品时,有利用红薯茎叶为原料提取多糖,或以玉米芯为原料制取木糖等,既可以变废为宝、提高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又能为人们提供安全无毒、健体强身的天然新产品。
3.1.3 芳香植物资源
从芳香植物的根、茎、枝、干或花经水蒸气蒸馏或有机溶剂萃取后所得的天然精油,是很好的天然香料和香原料,如丁香油、缬草精油等。有些精油香气好,可以直接用于调配香精,大多数精油的一些主要成分可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分离、提纯,制成单一香料,也可进一步合成价值更高的精细化工产品。
3.2 普遍采用全新的绿色技术
制取天然产品所用的绿色精细化工工艺有:膜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生物催化技术,这些技术优点是:生产条件温和,产生的“三废”少,并且易于治理。
综上,可以看到我国精细化工的科研人员紧跟国际形势,开展绿色精细化工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的不足。比如研究产品的不均衡性,多集中在糖类产品;大多的研发产品处于初级阶段,进一步精制工艺还有待开发。
4.绿色精细化工应用现状及应对的方法
4.1 应用现状
丛书面市以来,不少读者来电、来信询问其中有关问题。有农民朋友询问如何利用猪血;有工程师朋友经过初步实验后来索要相关资料;更有民营企业家愿利用家乡丰富的绿色资源,欲投资开发绿色项目……看见我社出版的丛书能产生如此的社会效益,作为责任编辑,本人感到非常荣幸。在解答读者疑问过程中,我同时也有一些遗憾: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技术应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这主要是人们接受新事物的意识不够,创新意识不够――当属对绿色化工的宣传不够;再者就是资金匮乏,技术人员短缺,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专业部门不清楚本地的天然资源和绿色化工发展方向。
4.2 应对的方法
其实,从一项科研成果到成为实实在在的技术应用,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以一个关心科技发展人士的身份愿对此提出一些设想,仅供大家参考。
4.2.1 广泛宣传
行业协会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与媒体联合全方位宣传当前世界潮流――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经济,使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充分认识到发展绿色精细化工,对我国社会经济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并在资源丰富或资金雄厚的地区进行重点宣传和推广。
4.2.2 争取资金支持
各地相关企业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利用丛书中的工艺技术,结合科研、开发、创新,争取当地政府科技、经济部门的支持,使绿色项目列入地方年度或中长期新产品开发计划、或科技创新、技术创新计划、规划,得到政策扶持、贷款优惠、税收优惠等,解决资金难问题,使绿色工程畅通无阻。
4.2.3 培训相关技术人员
绿色精细化工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需要一批懂技术、能操作的专业技术工人。但就国内的现状,这样的人员极度匮乏,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国家提倡产学研结合已多年,要求地方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广泛结合,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人员。行业协会亦可与出版媒介合作,出版相关培训材料,举办培训班,为化工行业提供人才。
总之,只要各级政府、行业协会、相关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业媒体共同努力,付诸实践,形成合力,就能将绿色精细化工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贡长生.加快发展我国绿色精细化工.现代化工,2003,23(12):5.
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积极为客户服务,想客户之所想,以开发新客户和维持老客户的忠诚度是当今企业最重要的工作。所谓客户关系管理,指的是企业对客户关系进行维护管理,致力于扩大企业市场占有份额和企业竞争力。客户关系管理要求企业运用现有的市场营销手段,对企业级企业产品进行销售,招徕新客户、保留旧客户、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强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客户关系管理要求以客户为核心,将客户视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建立客户关怀,其目的是与所选客户建立长期和有效的业务关系,尽可能接近和了解客户,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利润。客户关系管理在于进行客户价值管理,它将客户价值分为既成价值、潜在价值和模型价值,通过一对一营销原则,满足不同价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二、精细化工产品公司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客户关系管理不重视。我国企业中,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对客户关系管理重视不足,精细化工产品公司也不例外。由于精细化工产品公司的高层人员任期有限,为了在有限的任期内取得更多的成果,以便获得较好回报,常会制定那些短期内比较容易取得较好业绩的计划,而不顾该计划在长期内对公司利或不利或者的影响。知识水平的积累不够,使得一些部门的管理人员往往理解不到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和找到处理客户关系的好办法。
2.客户分类和差异化管理问题。客户关系管理要求针对企业客户的不同特点,能够客观地意识到客户的不同需求及其所存在的质的区别,并且分别对其实施差别化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在人员促销策略方面,精细化工产品公司的专业性市场调研人才不足,导致公司不能及时的对市场行情和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给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指导。在售后方面,公司的维修网点设置缺少合理的规划,一旦这些产品出现问题,由于公司售后服务网点的不合理,公司的售后服务承诺就会难以及时兑现,影响客户的满意度。
3.客户关系信息管理不足。客户信息管理工作存在于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精细化工产品公司在客户信息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客户信息收集的规划不合理;二是客户信息管理的效率底下。前者主要指客户信息的收集缺乏科学的规划,从而难以提高客户信息搜集的效率和保证客户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引发客户信息的失真问题。后者指的是客户信息管理的水平不高,客户信息更新不及时,有可能导致公司失去很多商机。
4.客户服务不到位。从市场整体来看,精细化工产品公司的客户服务水平还是可以的,但是在客户服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公司客服人员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客服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对公司的服务宗旨不了解,缺乏服务客户的技巧,没有真正将公司对客户的服务承诺应用到实际当中。精细化工产品公司对售后服务不够重视。通常情况下,客户在购买产品时,产品的售后服务水平是决定其是否下决心购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考因素。
三、精细化工产品公司客户关系管理对策
1.培育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精细化工产品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与之配套的企业文化的支持,通过在精细化工产品公司内部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能团结全体员工,凝聚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向心力,为顺利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实现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强化公司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公司各部门和员工之间保持和谐、积极向上和热心奉献的精神,将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深入到各项业务流程中,使员工认可并最终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2.企业领导层重视客户关系管理。精细化工产品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是关系到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地位十分重要。而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是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部门,为了确保企业所有职工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客户,公司管理层面必须首先予以重视,从人财物等各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动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具体落实。对企业岗位职责作出明确规定,并行鼓励和约束机制,要求员工主动承担起自身岗位职责,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企业事务,正确处理和维护与客户的关系。
3.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发展和客户具体需求的改变,要求精细化工产品公司必须做出实时调整,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改变。对客户需求作出积极回应,完善客户服务,力争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扩大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公司业绩。根据“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把握客户需求变化。将客户信息进行归档,分类整理客户信息资料、积极获取客户喜好、客户信用、客户工作情况,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跟踪其需求变化。对公司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深入开发客户价值,根据客户需求调整营销策略,从而在市场上形成良好的口碑,扩大公司的影响力。
关键词:信息化;资源共享;移动办公;REST;MIA
中图分类号:TD82
为提高生产效率,安全高效大型煤矿已经建立了以生产系统为代表的皮带运输系统、井下主排水系统、自动通风系统等工业控制自动化子系统,建立了以业务管理为主的企业门户网站、协同办公系统、三维可视化系统、综合ERP系统等十几个信息化系统。但这些系统都是基于PC机的WINDOWS系统开发的,如何高效的将这些异构系统的功能移植到移动终端手机和PDA上,如何在不影响系统性能的前提下结合终端的特点丰富信息化办公应用,这些问题都是移动化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关键技术、无缝对接、系统架构等方面提出移动办公的可行方法,最后结合张家峁移动办公平台的成功实施显示该方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复用性。
1 关键技术
1.1 3G网络,是指使用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设备和线路铺设成功的通信网络。其特征是提高高速数据业务。
1.2 XML技术,是可扩展标记语言的简称,是Internet环境中跨平台的,依赖于内容的技术,是当前处理结构化信息文档的有效工具。
1.3 SOA技术,是面向服务架构的简称,是一种以业务为中心的架构方法,可以将已有的业务彼此连接的、可重复的业务服务和任务来进行整合,主要包括XML、WSDL、SOAP、UDDI等技术。
1.4 RESTful Web 服务,是一种基于HTTP协议的面向服务的技术规范,并遵循REST原则的Web服务。典型的应用包括GET、PUT、POST和DELETE四种对资源的操作。
2 如何实现无缝连接
一方面使用智能手机,通过电信运营商的3G网络,与煤炭企业服联网的服务端的WEB服务进行数据交互和业务办理,另一方面基于RESTful Web Service架构,采用移动信息助理(MIA)中间件来实现和现有系统的集成和无缝连接。由于RESTful Web Service只提供GET、PUT、POST和DELETE四种对资源的操作,这样就简化了系统接口复杂度。
3 移动办公平台的系统架构
要实现企业的移动化办公,就要和企业内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做到无缝的集成,依托于RESTful Web Service架构可以轻松的实现移动办公平台的搭建,步骤如下:
3.1 根据企业的情况确定需要在移动端展示的功能;
3.2 对相应的功能进行整合,对每一个资源通过唯一的URI进行内部标识;
3.3 对移动端外网能够访问的服务器和内网(内部标识)进行对接;
3.4 为每一个资源设计表现形式,要求表现形式能够传达资源当前状态,并能链接到可能的下个应用状态或资源状态;
3.5 通过无线网络将资源进行有效连接。
4 网络部署设计
5 实例展示
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公司目前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整个信息化系统包括集成门户Portal平台、矿井安全生产管理平台、OA办公系统平台、综合自动化平台,MES系统平台、三维可视化系统平台、矿井其他协同办公平台等19个子系统。考虑到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将子系统中的部分功能(如:OA上的公文、流程、通讯录、日程、文件管理、通知公告,生产销售报表查询,安全监测系统中瓦斯测点及煤矿瓦斯、通风、抽排监测点的实时值列表等)扩展到手机移动终端来实现,提高企业信息利用率与数据共享率。提高业务响应速度,为企业领导及相关业务人员提供快速可靠的信息依据,丰富企业信息化手段。移动端界面如下图所示:
6 总结与展望
移动办公平台在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公司投入使用,该系统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3G网络合作,依托于REST架构和面向资源架构的思想,构建了一个能和多个异构系统通信的移动办公平台;同时通过MIA中间件构建了张家峁移动办公系统,实例表明该平台和方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对加快煤炭企业信息化进程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万民.利用XML与SOAP技术实现电子系统在线研制开发[J].信息电脑,2009.
[2]李一帆.数字矿山信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
[3]柴晓路,梁宇奇.WebServices技术、架构和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薛惠忠.WEB信息的抽取与集成[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U.5.Federal Geographie Data Cotnmittee,Bullding A Geospatial Data Clearinghouse For Data Diseovery And Aeeess[J].Statistical Journal of the Uni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2000,17(2):149-156.
[6]Battle R,Benson E.Bridging the semantic Web and Web 2.0 with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REST)[J].Web Semantics:Science,Services and Agents on the World Wide Web,2008,6(1):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