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实践风险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地质勘探 安全生产 管理
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P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62401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头等大事。它既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职工身体健康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同时又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于地质勘探的自身工作特点,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存在诸多困难。本文从以下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
1、认真作好项目的二次踏勘
对于单位来讲,在项目投标前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踏勘,以编制投标计划书。但由于野外生产区域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使得对作业区域的了解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吃透,尤其是有些地下设施、障碍和潜在的风险。因此二次踏勘,可以在一次踏勘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深化、细化,对于正确认识项目风险,进行安全生产方案制定十分必要。内容上应包含地理、地貌;交通能源天气水文疫情医疗条件、风俗、政策与法律规定、工区建筑、环境敏感点和当地人的安全意识等。
2、严格风险评估和相应的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
安全管理是动态的,可能有些风险是随着施工进行各类因素发生变化后而产生的,因此风险的评估和相应的预案,甚至计划都得进行及时的变更。因此建议单独列此项内容,有助于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操作。另外应急预案的演练从目前国内勘探生产来看,一般一个项目的风险达四五十种,因此预案演练是不可能一一进行,但可针对项目安全特点的关键因素进行演练,其它的都必须在项目工前教育中全部宣贯到位。
3、着力工前培训
一方面除了企业与员工参与国家及相关部门的强制取证、认证培训外,厂处级机构每一项目结束都要对员工实行为期1个月的专门整训。作为基层队站,每一个项目开工前都必须作好项目施工任务、形势与安全交底,要员工了解新项目、新工艺、新环境、新制度、新目标,知道什么该做,什么可以做。同时要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同质量要求、施工计划、设备管理与操作相结合。另外对于培训结果要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参与项目作业。对于培训要有档案记录,有可追溯性。对于过程培训,除定期要求的项目外,应因时、因情况而进行,将培训工作贯穿于项目的始终。
4、地质勘探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
地质勘探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包括一般性生产技术培训、一般性安全技术培训和地质勘探专业安全技术培训。一般性生产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勘探生产单位的概况,野外生产作业的基本情况,各种野外勘探生产设备、仪器的性能以及勘探工人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一般性安全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勘探生产单位野外作业的基本安全技术知识,有关地质勘探生产设备的安全生产和安全防护技术知识,高空作业安全知识,有关电器、动力设备、起吊设备的基本安全知识,道路交通运输的一般安全知识,防火防爆的一般安全知识及一般消防制度和规章,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发生伤亡事故的报告程序及处理办法等。地质勘探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的专业知识和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技术,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以及地质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知识等。
5、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地质勘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就是将安全生产要达到的目标,用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值规定下来,然后实施与考评。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具体为:①无重大事故即重大事故“0”目标,是指无重伤、无死亡事故,无一次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的机械设备和交通事故;②千万元产值轻伤率小于1.5;③事故损失工作日不超过所有参加地质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总数目;④其他各项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如安全教育、安全检查评比、事故隐患整改、三违情况等也提出相应的目标;目标设立后,及时进行分解,形成目标管理体系,同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的考核。目标考核是一种奖罚相结合的激励措施,对于安全生产目标完成得好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没有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罚。通过安全生产目标的考核可以了解和发现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实施措施是否有力得当,从而可以为今后安全生产目标的修改提供依据,有利于改进以后的安全生产管理。
6、地质勘探的野外作业安全管理
地质勘探的野外作业安全管理是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在具体进行地质勘探野外作业前必须结合勘探区域、勘探季节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勘探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出队前应对全体地质勘探生产作业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定其健康状况能否适应野外生产;检查野外生活用具和必要的医疗急救、保健药品的准备情况,如需野外宿营时,还应检查宿营装备的准备情况;组织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人员学习野外作业安全知识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了解勘探区域的地质、地貌特点及地理概况,必要时还应模拟野外环境进行业务训练;出发前检查交通工具、通信联络工具的性能,确保它们性能良好,能可靠运转;根据勘探区域是否在山区、林区、平原、草原、高原、沙漠、沼泽、水上、放射性区域等不同作业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区域性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和劳动保护措施;根据勘探季节是否在高温、寒冷、降雨、降雪、雷电、风暴等不同季节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季节性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和劳动保护措施;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从事特殊作业工种的人员,还应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上岗证。
7、地质勘探的伤亡事故管理
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地质勘探伤亡事故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事故报告。地质勘探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地质勘探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勘探单位负责人。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时,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应根据发生伤亡事故的程度组织相应的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要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事故处理。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以及对事故责任者提出的处理意见,由发生事故的勘探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伤亡事故的处理应分清责任,按章处罚。伤亡事故档案管理。伤亡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将各种相关资料归档,建立伤亡事故档案。伤亡事故档案应做到完整、有序、查找方便,有条件的还应存入计算机中。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烟农种烟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由于农业大环境变化,传统烟叶生产方式已不能充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农民对烟叶种植既渴望又担忧,因此,深入研究烤烟生产全过程的风险因素,探索烤烟生产全过程风验防范措施和分摊机制,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中都亟待解决的问题。
1贵州烟草农业风险分析
近年来贵州省烤烟生产总成本上涨明显。2007年全省烤烟平均生产总成本13887元/hm2,比2006年上升369.75元/hm2,总成本增幅达2.74%。2008年烤烟平均生产总成本17925元/hm2,与2007年相比,增幅达29%。导致烤烟总成本上升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烟苗种子费增加。2008年贵州省部分烟草部门采取了先统一育苗,再将育好的烟苗出售给烟农移植的方法,与2007年由烟农购买种子自行育苗相比,秧苗存活率和抗病能力等都有很大提高,但培育成本上升,推动种子(烟苗)费用增加;二是燃料动力费用增加,煤炭价格上涨推动了燃料动力费增加;三是租赁作业费增加。受贵州山地地形限制,加之机械作业价格不断增高,大部分烟农仍普遍使用牲畜耕地等,致使畜力费也不同程度增加,从而导致租赁作业费上涨;四是固定资产折旧费增加;五是人工成本上升。近年来,贵州省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务农劳动力资源偏紧,种烟劳动力普遍缺乏,特别是懂得烤烟种植、烘烤技术的劳动力减少,加上消费物价上涨,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收入提高,造成种烟雇工价格上升。由于烤烟生产总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了烤烟种植比较效益下降。贵州省烤烟种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其中家庭劳动力为2人的占56.88%;家庭劳动力3~5人的占38.3%;5人以上的占4.82%。每户平均种植面积为0.84hm2,种植规模普遍较小,平均劳动力2.84人/户。小型分散的烤烟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业风险的抵御力较差。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贵州省烤烟种植面临着自然、政策、经济等多方面的风险:
(1)自然风险。由于上述原因导致贵州省烤烟种植面临着自然、政策、经济等多方面的风险:由于受到多种自然环境的影响,来自自然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灾害性因素,如气候、病虫等自然灾害对贵州省烤烟种植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具有波及范围广、农业受灾面积大的特点。
(2)农业经济风险。由于市场供求失衡、烟叶价格波动、经济贸易条件、资本市场态势变化等方面因素的变化,或者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信息不对称、市场前景预测偏差等导致种烟农户经济上遭受损失的风险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的机会成本不断提高,导致农民种植烤烟的积极性下降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出现了烤烟生产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3)政策风险。烟草作为一种很特殊的产品,随着我国公民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烟草很有可能受到国家政策的抑制,将承受到由政策不稳定性和政策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
(4)技术风险。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工业化脚步的加快,大量新设备和新技术正不断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但技术服务队伍和组织机构缺位,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未完全形成,农业经营者的技术风险日益加大。由于历史原因和基本省情的局限,贵州省烟农目前仍然普遍依靠过去小农式的自给自足生产方式,靠“干中学”的经验来控制风险,对推广使用新技术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考虑,或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在其推广、应用过程中同时存在着风险。
2贵州烟草农业风险防范现状
尽管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三农”保险,不断加强对农业保险工作的指导和政策支持,2003~2008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农业保险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正处于商业保险公司基本退出农业保险、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尚未有效运行的时期,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险业务积极性不高,农民的有效需求不能足够支持一个完全商业化的农业保险市场,农业保险业务量逐年负增长,使农业保险呈现出市场“失灵”状况。受到国家宏观农业保险状况的影响,贵州省烤烟种植风险防范呈现以下两方面问题:
(1)烤烟生产风险防范政策缺失。以遵义市为例,该市在烤烟生产风险防范上具有较强的主动性,每年用于烤烟生产风险防范的资金在800万元左右。但受相关配套政策缺失影响,在风险防范资金支出时多采取受灾补贴、抗旱救灾经费等变通形式,以及通过与气象等部门合作转换支出渠道。这既不符合行业内部审计监督的原则和要求,也不利于接受行业外的审计检查和财税检查,总体上还存在很大的政策性风险。
(2)烤烟生产风险防范随意性大。经过近5年的探索,贵州省烟草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对烟叶生产进行救助后,基本上确保了近几年烟叶生产的平稳发展,但由于政策缺失而产生政策导向的缺位,没有建立起政府、行业、烟农三方互动的共同抗御烟叶种植风险的机制,以致烤烟种植近几年出现较大波动。同时,受没有政策依据的影响,烟叶生产风险防范政策措施没有连续性,基本都是采取临时动议的办法来处理,补贴标准随意性较大。2003~2005年基本上没有事先预算;2005年后又存在预算不足和超额支付的问题,如2006年受严重旱灾影响,遵义全市使用救灾经费达3000余万元,大大超出了年初800万元的预算额度。
3完善贵州烟草农业风险防范对策与分担机制的措施
根据“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建立全面、动态的烤烟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防范与分担机制,充分依靠政府,联合社会力量,提升保险金的总额,并制定烟叶生产风险保障预案。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理赔审核方面依据简便、快捷、及时到位的方针,使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具体建立机制措施如下:
(1)由烟草公司、政府、烟农组成的合作社,三个主体分别按照在烤烟生产经营价值链中的价值分享比例出资,根据各种风险的最大预期损失额确定出资总额,建立烤烟生产经营风险基金,并且逐年累积该基金。
(2)烤烟生产经营风险基金账户由出资者委托第三方管理,由烟农和烟草公司共同决定其资金的使用,政府只负责资金使用的监管,不参与资金的使用决策。必须坚持国家要求农业保险“低保额、低保费、实行基本保障”的原则,得到财政和税收支持;同时,应该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能在承保、签单、定损、理赔等保险业务活动中更优质、快捷和低成本地为烟农服务,从制度和操作2个层面解决烟叶种植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问题。该基金的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只能用于烤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和对受损者的补贴。补贴标准以烟农的收益不低于其外出打工的收益、烟草公司的利润不为零为准。
(3)未雨绸缪,建好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向生产多样化方向发展,以备将来政府对烤烟产业的政策变化时可以顺利转型。
关键词:项目经理部 法律风险 主合同违约 内部管理 防范举措
中图分类号:D922.29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建筑市场挂靠、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现象层出不穷,无序竞争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建设工程案件标的额大,案件复杂,社会影响也较大。项目经理部是施工单位为工程建设设立的临时性机构,也是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第一道关口,项目部的风险,就是施工单位的风险。
1 基于主合同违约的风险及防范举措
项目经理部会遇到业主罚款及工程款被扣的情况,主要是项目未完全履行主合同的合同要求导致违约造成的。
1.1施工方案未批准就进行施工
没有方案或方案未经审批就施工,一是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没有方案施工е路律责任重大;二是没有方案就施工的工程,将面临着不被认可或者拆除返工、甚至业主罚款的风险。所以,即便是工期紧、业主催促,项目部仍应编制施工方案,按照审批流程进行审批。
1.2未经批准更换包括项目经理在内的项目备案人员
主合同中会对项目备案人员进行具体约定,如不在岗的构成违约、私自更换的构成违约、不按程序更换的违约,后果就是面临业主的罚款,有的项目更换项目经理罚款额度将近百万。法律中严格规定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应持有注册建造师证,否则是不能当项目经理的。但很多企业往往投标的项目经理不在这个项目上,中标后想要更换的话就构成违约,所以在企业投标时候应尽可能将备案人员安排的问题考虑进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3 不规范的工程违法分包现象存在
工程违法分包是不规范的建筑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违法分包会给项目经理部带来风险,也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法律责任及行政处罚风险。不仅对业主构成违约,严重的还会受到行政处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也会构成追究事故责任的情形之一。所以施工企业一是要杜绝把工程分包给个人,二是专业分包要满足合法分包要件。实践中,采取劳务分包是规避违法分包风险的有效途径,只要是劳务公司有建筑工程劳务资质,现在可以分包任何种类的劳务作业。
2 基于主合同条款缺陷的风险及防范
合同条款一般主要由合同协议书、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组成,施工企业在审核主合同时,对合同专业条款等一些关系工程重要环节的内容未加以重视,以致给合同履行和工程后期带来诸多不便。如对进度付款周期、付款时间不明确;履约保证金返还时间节点不明确;质量保证金返还时间节点不明确,例如合同约定“质保金在颁发竣工验收证书后两年退还”,但是什么时间颁发竣工验收证书却约定得很模糊,有的项目交工两三年才颁发竣工验收证书,这样就导致质保金甚至一直被占用达四、五年之久;约定以财政评审、政府审计结论作为最终结算付款依据,但未明确审计时间和审计范围等等。
所以,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在招投标环节应多注意,把招标文件的条款、合同内容研究透彻,而且一定要看关键条款的时间节点是否具有连续性、可操作性、可控性。对于合同条款的缺陷,在招标、补遗环节提出来,与业主交涉,尽量确定下来。
3 与分包商相关的法律风险及防范举措
3.1分包商管理风险
对于分包商的管理而言,对主体的资质审查是第一步,要求其出示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等,而且要审核资质证书与承包工程是否相对应,不对应就可能存在违法分包的风险。没签合同就进场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是存在的,不签合同对企业的风险极大,单价高了施工企业不同意,单价低了分包商即施工队伍不同意,很容易发生扯皮与纠纷,项目经理部想要将分包队伍清理退场,经济成本和代价更高,分包商甚至组织人员聚集或妨碍项目经理部正常办公,甚至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所以即使情况再紧急,也应先签合同,后进场施工。
此外,项目经理部对工程量要及时进行签认,及时签订结算协议,避免时间长了产生争议或对异议拿不出有效证据。工程结算人若没有授权,结算的结果对方很可能不承认、不认可,所以项目经理部在签订合同、结算、补充协议等时必须要求对方加盖公章;多页的合同资料等需加盖骑缝章;如需签字的,签字人不是法定代表人的,一定要有其公司出具的书面授权委托书。
3.2 分包商用工风险及防范
首要的风险是施工队伍不与其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实践中施工队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往往以为自己是直接为项目提供劳动服务的,所以当向施工队伍要不到工资的时候,就直接向项目经理部索要,或者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向项目部索要双倍工资及经济补偿。所以凡是进场施工的工人,无论工作天数长短,都必须与施工队伍签订劳动合同并交项目经理部备案。
此外,还要注意防范施工队伍欠薪的法律风险。农民工工资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问题,项目经理部在支付施工队伍款项时,应优先解决农民工工资,并严格要求施工队伍按时发放农民工工资。项目可以选择监督发放,监督发放应监督到位,避免走形式;施工队伍为项目出具完善的委托付款手续的前提下也可以选择放。
3.3 工伤赔偿风险
工伤的情形包括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患职业病、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的等等,都属于工伤。在工伤的赔偿问题上,施工队伍有用工主体资格、签了劳动合同并缴纳工伤保险,那么工伤发生的赔偿风险是可以从项目经理部全部转嫁出去的。如果施工队伍没有用工主体资格、没签劳动合同,或是没有缴纳相应保险,就会让项目经理部承担一定的风险。所以,选择分包商要选择有用工主体资格,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工伤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遇到安全事故或人员伤亡时有实力、有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的。
4 材料与设备管理风险及防范举措
物资采购合同关系比较单一,与分包合同比较风险较小,项目经理部基本上能控制风险,但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的风险一是未经检验使用质量不合格材料,材料进场一定要严格检验程序,一旦将未经检验的材料用在工程上,会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等项目部后来发现是材料质量不合格了,材料费用早已付了,就是找供应商追责,供应商会推诿,为此又会官司缠身,所以严格检验是必需的。二是项目部不能及时支付导致外欠款纠纷,这种纠纷较常见,所以项目经理部要做好资金安排与筹划,避免类似欠款纠纷。
设备管理方面主要是特种设备的管理,只要是进场的特种设备就应注意以下几点风险:进场有无检验登记;有无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注意是否在有效期;需要安装的特种设备安装是否由有资质的队伍来安装的;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是否有操作员证等等,这些工作需要项目经理部人T逐项检验,落实到位。
5 项目经理部内部管理的风险及防范举措
5.1印章管理
私刻印章是犯罪行为,印章刻制一定要在国家相关部门指定的地点或场所刻制,采取正规的印章刻制途径,保证印章的真实性和不可替代性。这样可以避免别有用心的人私刻印章给公司及项目经理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项目经理部的印章必须由专人保管,保管人不在的时候,以书面交接的形式交由他人保管,明确管理职责,这样才能避免盗用、滥用印章的事情发生。同时对印章的使用应加强内部管理,每次使用时需办理用印审批手续,尤其不能在不明用途的纸张上加盖印章。
5.2 员工管理
项目员工在入职前应该进行体检,对于有严重疾病、不适合安排工作岗位的人员,不应安排劳动岗位。譬如某员工在入职前未进行体检,在入职后不久就因为突发疾病死亡,这时,企业可能还没来得及为其缴纳工伤医疗等保险,所以工伤的赔偿责任就会由项目经理部或企业承担。其次,员工入职应看其与原单位是否解除劳动关系,如果没有解除劳动关系,应待其解除劳动关系后再入职,如若因此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将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项目经理部若存在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已经到期但未续签的情况下法律风险是很大的。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不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双倍工资,超过一年不签劳动合同,视为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不按程序进行,造成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将支付两倍经济补偿金。同时,劳动合同的一些必备条款如工资数额、工作内容、岗位等内容也需约定清楚,防止后期相关纠纷的产生。员工的劳动合同、每月的考勤表等要专门妥善保管,这些资料至少需要保留两年以上。
5.3 质量、安全风险
质量风险通常包括:工程质量控制流程不合理;设计缺陷,技术方案不合理,施工方案应经专家论证的未论证,施工工艺不符合技术要求;使用的原材料、设备不合格;质量检验不严格等。
安全风险通常包括:专项方案未经审批;未做安全技术交底,交底人员不符合规定,无交底记录等;安全费未足额投入;施工过程中安全警示工作及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自检、带班生产制度执行不到位、人员无证上岗等。
偶然发生的事故背后反映的是企业或项目经理部管理存在的短板或漏洞,受损失的不只是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对企业的社会形象及市场信誉也是极大的损害。
当然,项目经理部还有其他诸多法律及管理上的风险需要注意,如场地选择的风险,项目经理部驻地不能选择在河道、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生的地段;随意对外担保的风险,有可能会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原始资料保存不力导致工程无法顺利按期竣工交付或后期举证不力;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构成侵权或被侵权等等风险。本文只是作者的一些拙见,希望对项目经理部法律风险防范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火电项目 EPC 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管理在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施工管理作为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过程中后期的一个环节,意味着本项目进入了执行阶段,此前所完成的设计图纸、设备采购以及管理策划和方案编制等工作均将进入实施阶段,这注定了施工管理将承担前期设计、采购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只能在实施解决才能充分暴露和发现,因此施工管理更多的要承担设计、采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管理尽快给予协调解决,确保项目顺利向前发展,因此施工管理在项目管理中更多的处于“攻坚克难”的位置。在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中起着“兜底”的作用。
二、施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1、施工分包模式
火电工程EPC项目常用的两种施工分包计价模式:概算价下浮(总价包干)和综合单价法。概述价下浮后的总价包干是在合同范围内的工程量及价格不予调整,而合同外发生的工程量可以通过过程签证进行确认和结算,但此种模式由于受初步设计的准确度、概算指标、下浮百分比、材料到货及工期等因素影响,合同双方均存在利润损失风险;综合单价法对所产生的工程量按照合同约定的单价据实结算,但由于火电工程特点,土方工程量、混凝土及钢筋量较大,同时大型设备、结构等施工工期较长、工序复杂、交叉作业严重,工程量很难准确计算,合同双方容易产生分歧,且过程中需要增设较多管理人员用于统计实际发生的工程量,且工程款可能存在超概、超付或迟付等风险。同时,两种分包计价模式的施工管理重点和难点各有侧重,施工管理人员需具备的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亦有较大差别。
另外,由于国内火电行业的逐渐萎缩,人员流动较频繁,导致大量优秀技师和高水平工人流失,也迫使施工企业不得不进行专业再分包。处于“食物链”下端的的施工企业由于利润微薄,迫使其不得不聘用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同时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器具等方面的投入也严重不足,直接导致EPC项目施工管理难度加大。
2 图纸
图纸是施工的必要条件之一。图纸能否按时到达现场,将对施工计划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打乱了施工部署,从而造成窝工等现象出现。因此部分施工单位经常以图纸未到或图纸到场顺序问题为由,不愿调整或改变施工计划安排,或迟迟不安排人员、机械进场,导致工程进度一拖再拖。而总承包方为加快工程进度,则经常以电子版图纸或未校核的白图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准备甚至进行部分施工。但往往白图错漏较多,导致已施工的部位需要返工,从而导致施工单位意见很大,造成施工管理协调困难。
另外设计变更也是困扰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一些大中型项目施工中后期,由于业主提出的特殊要求、设计人员发现的疏忽和错漏、因可施工性差的修改等设计变更单少则几百份,多则上千份,而且许多是在施工完成后下发的。这些变更既耽误了项目工期,又增加了施工成本,同时也加剧了施工管理难度。设计变更固然不可避免,但有些相同的变更在先后不同的项目上屡次出现,给设计图纸的权威性打上一定的折扣,同时也对EPC承包商的项目管理能力提出了质疑,这也成了施工单位不太服从总承包商的施工管理和安排的理由之一。
3设备材料
设备材料是施工的又一必要条件。设备材料能否按计划到货是保证施工能否按计划开工的必要条件之一。设备材料到货顺序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所谓“急用先到”既可以满足施工工序的逻辑关系,又能减少现场二次搬运。例如钢结构、受热面等设备,恰当的到货时机,可以直接卸车至设备基础之上或旁边,从而大大减少倒运和大型吊装运输设备使用。同时合理的到货顺序也可以加快现场组装和吊装速度。设备材料到场也需与图纸到场相对应。但在实践中,由于采买周期、供货厂家、运输条件等不确定因素,加之设计、采购、施工间存在的统一组织、协调问题,这种“无缝对接”还相当困难。如此导致现场常见一些管件、配件堆于仓库,几个月无人认领;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却急等用料。设备材料到货问题,不仅与施工管理有关,同时与设计、采购、仓储管理等有关。四方的沟通缺失是最大的管理障碍。
4 施工风险
施工风险包括施工HSE、质量、进度、费用等风险。在火电行项目建设施工中,除已对HSE进行了风险辨识、分析、评价、控制,质量、进度、费用等还未能真正实施风险管理程序。然而,这些风险对施工管理的影响不亚于HSE风险,尤其是海外项目。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亏损原因,不难看出:施工管理先进性、预见性不足,无足够的质量、进度、费用等风险管理意识,无法应对这些风险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施工质量、进度、费用风险具有二重性,即消极风险(威胁)和积极风险(机会),如能成功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最大限度地回避、转嫁与减轻消极风险,开拓、分析与提高积极风险,可使施工管理水平达到质的飞跃。风险应对的有效手段就是事前对已识别的风险编制应急预案、准备应急措施;对尚未识别、在实施过程中的新生风险,实施监测机制,及早发现,补充完善应急预案和措施。当风险来临时,即可按照事前规划从容应对。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应在透彻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分别由质量、进度、费用风险管理专家编制,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应急资源、应对程序、监测事项、启动机制、保障措施、善后处理、应急评价、持续改进等内容,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适应性教育培训,确保应急管理行之有效。
三、施工管理方法
1超前策划
施工准备阶段,EPC承包商应组织施工管理专业人员研究合同的特殊要求、施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潜在施工分包商的技术能力和水平,辨识施工HSE、质量、进度、费用风险,编制相关应急预案,施工相关管理规定和程序文件,选派适合于本项目的施工经理和施工管理人员,避免由于施工管理团队水平有限而出现管理漏洞。
2以服务的意识开展施工管理
在依据合同加强过程管控的同时,施工管理人员应更多的站在EPC总承包的高度,以“为施工单位服务”的意识开展施工管理,真正为施工单位协调好施工所需的内外部条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施工顺利向前发展;才能取得施工单位信服;并在过程中适当的“抓大放小”,营造良好施工环境,从而确保整个项目顺利实现合同目标,完成移交。
3加强培训和多项目经验交流
针对EPC施工管理团队和施工分包商管理人员的知识缺口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培训材料,定期对相应岗位进行培训;同时有侧重点的进行项目管理经验交流,学习经验、弥补不足。打造一个高水平的施工管理团队。
4设计人员参与施工管理
设计人员不但需进行设计交底,还应直接参与施工管理,协调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图纸问题,现场发现设计问题能及时给予解答和处理,可大大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
5数字化、模板化的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会出现大量数据、报表和报告,定期收集并准确统计、分析、对比后可形成项目的过程资产,既可作为对本项目管理水平评价的必要依据,又可作为制定下个项目HSE、质量、进度、费用基准的重要参考,对实施精细化施工管理可起到支撑性作用。
(6)软件应用:
在火电行业建设过程中,由于国内的火电建设周期越来越短,导致很多有用的软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无法真正得到应用,例如P3E/C进度、费用管控软件,而国外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可充分利用该软件进行进度和费用计划编制和过程检测、预警,实现“赢得值”管理,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操作规程的越发完善,地质勘探安全措施建设的程度也越来越提高。但是,由于地质勘探工作本身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其作业的环境特点,造成其在日常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而稍有不慎,便会造成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
一、地质勘探工作安全的现状
1.1、自然因素是目前最大的安全隐患
地质勘探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对地质地貌进行探测。因此,在勘探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一些有毒气体,常常会让人感觉身体不适,甚至会患上职业病。这些无疑都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1.2地质勘探单位不重视安全生产
当前,许多地质勘探单位只重视生产的效益,缺乏对地质勘探安全的认识。所有的安全问题都只停留在会议室或者是领导的口头承诺上,并没有切切实实地落在实处。还有许多企业存在许多侥幸心理和麻木思想,因此,许多地勘单位管理者都会忽视企业的安全问题,对安全问题麻痹大意,不以为然,或者是不愿支出资金去解决单位中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问题。
1.3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分工不明确
地质勘探行业虽然是非重点的监管行业,但在现实实际的运行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例如:当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安全事故的时候,就可以相对应一步步审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加大力度严惩不负责任的职工,要求每位职工都肩负起地质勘探工作生产的安全问题。为单位谋取更大的效益。
1.4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不正确
许多地质勘探工作单位出现安全问题之后,往往会出现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出现互相推卸个人责任的情况。这也是近几年来地质勘探行业的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有些地质单位为了重视经济效益,当出现安全事故问题之时,常常会选择内部解决,甚至会置之不理,不注重小问题,小事故,也会使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酿成悲剧。
二、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2.1加强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水平
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安全监督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体制和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安全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和工作职责,各级政府应加大安全监督机构的经费投入,解决急需的人员编制问题,制定安全管理和执法监督人员的培训教育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监督执法队伍。针对地质勘探行业的特殊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将地质勘探行业纳入日常监管体系,对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对地质勘探安全设施进行定期质量效能抽检,及时督促保养和更新,对地勘单位的安全管理行为定期进行评估和论证。
2.2、认真作好项目的二次踏勘
对于单位来讲,在项目投标前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踏勘,以编制投标计划书。但由于野外生产区域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使得对作业区域的了解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吃透,尤其是有些地下设施、障碍和潜在的风险。因此二次踏勘,可以在一次踏勘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深化、细化,对于正确认识项目风险,进行安全生产方案制定十分必要。内容上应包含地理、地貌;交通能源天气水文疫情医疗条件、风俗、政策与法律规定、工区建筑、环境敏感点和当地人的安全意识等。
2.3、建立健全地质勘探行业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
以国家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和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为契机,制订或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地质勘探行业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并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原地矿部为加强队伍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曾建立有一整套的安全卫生标准和法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修改、完善和补充。起草标准和法规的工作是地质勘探安全分会或相关院校、研究所的责任,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体系,才能规范、保障市场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正常运行,在市场中进行有序竞争。
2.4、严格风险评估和相应的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
安全管理是动态的,可能有些风险是随着施工进行各类因素发生变化后而产生的,因此风险的评估和相应的预案,甚至计划都得进行及时的变更。因此建议单独列此项内容,有助于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操作。另外应急预案的演练从目前国内勘探生产来看,一般一个项目的风险达四五十种,因此预案演练是不可能一一进行,但可针对项目安全特点的关键因素进行演练,其它的都必须在项目工前教育中全部宣贯到位。
2.5、加强安全生产理论知识,推广经验和交流技术
要在全行业内,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理论知识培训和先进技术交流、成功经验推广工作。企业单位定期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举办各专题培训班,编写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知识图书,编宣传地质勘查安全科普知识,倡导地质勘探行业安全文化建设,逐步推广和实行单位安全生产网上协同管理、协同办公远程网络工程(系统)。规范地质勘探行业每个人的行为,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对全体员工进行有关的安全防护技能的训练,针对地质勘探行业事故频发的某些项目查找原因,对相关人员经过安全操作技能强化训练,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6、地质勘探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
地质勘探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包括一般性生产技术培训、一般性安全技术培训和地质勘探专业安全技术培训。一般性生产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勘探生产单位的概况,野外生产作业的基本情况,各种野外勘探生产设备、仪器的性能以及勘探工人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一般性安全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勘探生产单位野外作业的基本安全技术知识,有关地质勘探生产设备的安全生产和安全防护技术知识,高空作业安全知识,有关电器、动力设备、起吊设备的基本安全知识,道路交通运输的一般安全知识,防火防爆的一般安全知识及一般消防制度和规章,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发生伤亡事故的报告程序及处理办法等。
2.7、加强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及时调查处理安全生产事故,分析事故原因,划分事故责任,调查事故损失,采取处罚措施是为了总结事故教训,加强和改进工作,排查事故隐患,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地质勘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要求,按分级负责的原则,及时组织调查和善后处理,较大安全事故应及时报告。参与调查人员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工作要有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实事求是、严谨细致作风,扎扎实实搞好事故调查。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金融风险
0引言
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我国开始施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美元持续贬值,造成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于2006年5月15日首次破“8”,2008年4月10日破“7”,而且还有继续升值的空间。那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1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1.1可以有条件的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在进口产品价格的涨幅小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进口的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进口产品的价格将大大降低;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如果产品价格以人民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如造纸、汽车等行业,其生产成本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企业利润。
1.2可以减轻外债负担,不论内债还是外债,从借到还都要经过一定的期限,而在此期限里,由于受汇率、利率的影响,债权人和债务人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对于我国的外债而言,作为债务人,随着人民币升值,到期需要偿还的外债本息所需的本币数量将相应减少,因此可以减轻国家和负外债企业的债务负担。
1.3国内居民出国旅游和留学的成本将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人民币升值,可以使人们花费比以前更少的人民币就可以到欧美等地区留学、旅游。
2人民币升值的消极影响
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它给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我国现行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2.1不利于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同时增加失业压力。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其盈利水平与汇率变化密切相关。在产品国际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相对于某一外币升值的话,则意味着企业与以前相比出口换回的本币数量减少,企业利润下降,严重影响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提高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例如某服装公司每年出口额约1000万美元,2006年3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7.45:1,2010年3月为6.82:1,中间差价高达0.63元,那么因汇率变化公司直接收益便减少了630万人民币。与此同时,这些出口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由于公司利润减少,一般会采取裁员措施,社会失业压力会逐步显现并加大。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再加上国内通货膨胀引起的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甚至会面临生存危机。
2.2金融风险会逐步加大。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美元不断贬值,增加了债权人的损失。对于外债,作为债权人的国家和企业,随着本币的不断升值,其损失也在不断增加。我国是世界上持有美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同时是美国最大债权人,在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过程中,损失最大。与此同时国际游资和热钱会以各种方式和手段进入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造成金融市场动荡。
2.3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增加。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的进入,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保持社会稳定,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流动性过剩逐步显现;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外资涌入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其产生的“财富效应”将引起国内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这样使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3对策及建议
3.1尽可能的改变结算用外币,学会灵活使用各种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在对外贸易中,要根据变化了或即将变化的经济环境来选择相对比较有利的结算用外币。既然国际上美元、日元相对于人民币持续贬值,那么可尽可能的选择其他的结算用外币如欧元(到目前人民币相对于欧元还是贬值的)或外币组合,来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
3.2充分借鉴他国经验。例如:日元大幅度升值后,迫使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本田)把企业搬到北美,这些企业在规避风险损失的同时,也造就了今天在北美市场上日本汽车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国内企业可充分借鉴他国企业成功的经验,提高应变能力。
3.3坚定不移促进国内消费,为增加就业创造条件。我国GDP虽然连续多年高增长,但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在GDP的比重是最小的,通过促进国内消费,可以明显改善并解决就业问题,这种现况在2009年汽车、家电产品下乡、国家税收补贴等政策中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
3.4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宏观经济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实践证明,在抑制通货膨胀的问题上,单一的手段是不可取的,其结果只能导致价格上涨的速度更快,易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应适时采取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同时放开产品价格,让市场来调节价格的走势,指导资源合理配置。
关键词:污水处理;安全;事故隐患;风险防控
污水处理厂存在较多运转机械和电气设备,且多数构筑物和容器设备都属于有限空间,涉及中毒窒息、火灾爆炸、坍塌、淹溺、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诸多安全风险,国内外同行业每年都会发生多起生产安全事故。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和环境污染控制政策愈加严格,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数量和规模在逐年迅速增加。污水处理作为城市运营重要组成部分,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规范安全操作行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格外重要。
1污水处理行业事故统计分析
通过官方网站、新闻报道等渠道,笔者收集了自2016—2021年污水处理行业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对事故类型进行分析。
1.1事故统计
本文收集了6年间发生的76起污水处理行业事故案例,共造成197人死亡、63人受伤。按年度进行统计,历年事故量和死亡、受伤人数见表1。
1.2事故类型分析
对收集的76起案例事故类型进行分析,其中,中毒窒息事故55起,占72.5%;火灾爆炸事故9起,占11.8%;坍塌事故4起,占5.3%;高处坠落事故3起,占3.9%;淹溺事故3起,占3.9%;机械伤害事故2起,占2.6%。
1.3事故发生月份统计
对2016—2021年污水处理行业安全事故案例发生月份进行分类统计,见图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污水处理行业事故频发,其中,中毒窒息事故数量占居首位,每年5~9月是高发期。这些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后果极其严重,充分暴露出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存在重大缺失,主要原因有4点:一是行业普遍安全意识不高,认为污水处理不是高危行业,不用在安全方面投入过多精力;二是安全投入不足,只追求经济利益;三是安全技能欠缺,操作工人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高中以下文化,安全培训流于形式,且缺乏针对性;四是人员配备不足,有的厂站因规模小,配备人员少,缺少作业监护。
2污水处理厂常见的安全事故隐患
通过事故案例统计分析和现场经验,对常见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归纳,主要突出在以下7个方面。
2.1有限空间事故隐患
据统计,国内各行业从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共发生有限空间较大事故66起,造成248人死亡[1],其中,污水行业中毒窒息事故发生了55起,造成168人死亡、43人受伤,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是污水处理厂安全管理重中之重[2],必须重点管控。应急管理部和各地区均相继出台了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未辨识有限空间风险,无警示标志;未配备通风设备、气体检测仪器、空气呼吸器等器材;未进行通风、气体检测,未办理作业许可证,这些隐患都有可能导致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如在前期没有对员工进行有效培训和应急演练,还会导致事故发生后进行盲目施救,造成事故伤亡扩大。近年来,为解决臭气污染问题,各污水处理厂选择将预处理段、厌氧池、调节池、污泥脱水间等作业场所进行全封闭,特别是老厂改造困难,除臭间的通风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仪设计不匹配,增加了中毒窒息风险,应引起重视。
2.2火灾爆炸隐患
主要体现在:在易燃易爆场所盲目动火;易燃易爆物品未按规范存放;氧气、乙炔瓶间距不足,气管破损,乙炔瓶倒用,无阻火器;压力容器、安全阀、压力表存在缺陷;电瓶车充电不当;消防器材不足等方面,都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2.3坍塌隐患
主要体现在:顶管未按规范施工、透水、基坑开挖和支护不当等。
2.4淹溺隐患
主要体现在:防护栏和盖板缺失,未配救生圈、穿救生衣等。
2.5用电隐患
主要体现在:常见电气线路破损、老化,用电设备未接地,无漏电保护、电气检修未断电挂牌,以及无绝缘工具。
2.6高处坠落隐患
主要体现在:高处平台无防护栏,孔洞盖板缺失,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未戴安全帽;水池上盖板不牢固,上水池不穿救生衣、未配救生圈等都易导致高处坠落和溺水事故发生。
2.7机械伤害隐患
主要体现在:机械旋转部位无防护罩,常见有风机皮带轮、机泵联轴器、污泥脱水机等;设备检修未断电挂牌;女工长发未盘起等,都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3安全体系建设
3.1安全标准化建设
企业应按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管理网络[3]。由企业安全管理专业人员对照标准规范自主创建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标准化体系,企业负责人要充分给予人、财、物的支持,保证制度规定的落实。
3.2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适用的涵盖所有部门、所有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明确各岗位安全履职内容和日常安全工作清单。组织生产、工艺、机械、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人员制定符合实际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应涵盖所有岗位、所有设备,一经定稿应印发到操作现场每人手中,开展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培训,并采用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检验培训效果。
3.3应急能力建设
根据企业风险特征,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应急预案要符合企业实际,力求简单明了,由企业自行编制为佳。
3.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的有效抓手,“双重预防体系”建立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别是要发挥好一线岗位员工排查治理隐患的积极性。凡检查出的隐患应开具“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建立安全隐患台账,按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定质量的原则限期解决,整改完成后上报整改报告,形成管理闭环。
3.5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对各级人员开展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培训计划要涵盖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作业人员,要学习事故案例增强安全意识,更要重点学习岗位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险防控措施
4.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保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一要摸清底数,全面辨识,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二要严控作业流程,作业前编制作业方案,充分辨识安全风险,制定防范措施,明确人员职责,进行安全交底,做好现场隔离并安放警示牌,严禁擅入作业区域。三要落实人员保护措施,作业人员要穿戴呼吸器、安全绳、安全帽,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要求,实行作业审批,加强现场监护。四要加强教育培训和演练。对作业人员、监护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五要定期开展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特别强调,有些水下设备检修和管道封堵会涉及蛙人水下作业,属于“危大工程”,应编制适用的专项施工方案,蛙人要经专门培训合格,潜水装备和供气设备必须做到一用一备,如果只有一套设备,如发生故障,将无法对水下人员进行救援。
4.2设备设施安全
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实施设备日常保养、定期维护和大修。设备运行前应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各机械部件安装要牢固,防止飞出伤人;操作人员不得靠近、接触转动部位;运转设备在维修前必须可靠断电并悬挂“禁止合闸”的警示牌,检修时设专人监护;清理机电设备时,严禁擦拭设备运转部位,冲洗水不得溅到电机。特种设备应办理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按照检验结论确定的参数使用;压力容器的安全阀、压力表应定期送检;按照产品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4.3电气安全应使用符合标准的电气设备、元件、材料等合格产品;电工应取得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严格执行电气安全规程;定期对电气设备、线路进行全面检查、维修、测试,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必须良好安全可靠,电气设备的安全外壳、金属构架采取保护性接地(零)措施[4]。变/配电室配备绝缘垫、绝缘手套、绝缘靴、高压验电器、警示标志牌、灭火器等安全工器具,安全用具必须在检验有效期内;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
4.4防溺水及高处坠落
构(建)筑物的防护栏应牢固可靠,高度不低于1.2m,配备救生圈、安全绳等救生用品。在没有栏杆的污水池上工作时,员工必须穿救生衣;池上走道应平整、防滑,铁栅、池盖、井盖如有腐蚀损坏,需及时调换。高处作业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做好防滑措施。
4.5防火防爆
在易燃易爆区域动火前必须检测,易燃易爆物品必须限量、专库储存,专人保管、专车运输、轻拿轻放,且与氧化剂分储,储存场所进行强制通风。易燃易爆区域消防设施应按规定配置,并定期检查、更新,保持完好有效。经常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掌握各类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安全救护技能和应急预案。
4.6劳动保护
为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培训员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方法,防护用品不得超过使用期限。
5结论
虽然污水处理不属于高危行业,但各类安全事故仍层出不穷,特别是中毒窒息事故,发生频次高、危害大,为及时消除隐患,减少事故发生,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保障安全投入。企业要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安全隐患整改落实到位。2)配备足够的气体检测仪、隔离式呼吸器、通风机、三脚架等安全器材和设备设施,在作业前、作业中和应急救援时才能避免和减少伤亡。3)强化培训和演练,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4)加强检查,强化责任。发现违章行为及时制止和纠正,并落实责任考核。
参考文献
[1]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部公布一批工贸行业有限空间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EB/OL].(2021-8-11)[2022-03-07].
[2]高琼,吴春江,彭昕.污水处理厂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水务管理,2009(4):1-4.
[3]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3-14.
根据支部安排,我在这里回顾一年来自己所走过的历程,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始终能够按党员的要求,兢兢业业,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下面就政治思想、廉洁自律、工作情况等方面情况报告如下,请予批评指正。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坚持树立起自己的政治理想信念。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自己的立场,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爱岗敬业,按照党员要求,始终坚持不放松学习,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努力掌握和深刻理解它的科学内涵、内在联系。
二、在廉洁自律方面,认真执行和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做到在生活上廉洁俭朴,在经济上公私分明,在工作上秉公办事,严格约束自己,不占用公物,不计较个人得失。严格执行工作纪律,热心服务企业,没有借服务企业之名搞“吃拿卡要”。一年来,没有接受过服务对象的娱乐、宴请等,没有收受过服务对象的红包礼金、有价证券等。
三、在工作实践方面,任劳任怨,扎实工作。一年来,自己根据本职工作的要求,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按照市工信委的工作布置,根据全区企业现状,积极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每月按时按要求报送“地条钢”监管情况,每月按时按要求报送“纺织服装产业”调度情况,对全区“生物医药企业”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2)在为企业的服务上,能够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踏踏实实地为企业办实事。2018年为中电投江西电力有限公司新昌发电分公司等17家企业的改建(扩建、技改)项目进行了备案;为江西汪氏蜜蜂园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申报了省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企业;为南昌市龙然实业有限公司入库了2018年省级新经济培育工程新材料产业项目;为江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申报了2018年度全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推荐了龚本华同志参加评选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了江西龙宇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参加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工作;组织了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江西省“天工杯”工业设计大赛和首届中国工业设计展览会。
(3)积极做好电力执法工作,保证电力正常运行。2018年在迎峰度夏期间,配合电力部门做好电力调度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用电要求和重点企业的用电需求,2017年5月向区政府申请下发《新建区电网2018年有序用电工作实施预案》和《新建区电网西山变电站2018年有序用电工作实施预案》。
(4)开展了危险化学品风险摸排,督促了化工企业建立危险
[关键词]浙江 外向型 纺织业 风险
金融危机以后,浙江经济受纺织服装等产业外贸总量迅速下滑的拖累,增速明显下滑。是浙江经济缺乏持续成长能力,还是浙江浙江经济结构存在问题?一时间,理论界和实践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笔者认为,造成浙江经济短时间滑坡的主要问题是在于从企业到政府层面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所以当发生不可抗力侵袭时便显得毫无招架之功。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正确的对风险进行感知和测评,并建立一整套风险应急预案,对于减少风险损失和在风险事件发生后转危为机,将至关重要。
一、浙江纺织业对外贸易现状
所谓外向型纺织业,是指主要以出口为销售方式的纺织企业的集合,该行业的特征是对国外市场依赖强,当面临不可抗力造成的外需疲软时往往会陷入衰退。浙江经济在改革开放后能够迅速崛起,与本省以纺织业为龙头的轻工业的迅速发展不无关系。虽然近年来,随着浙江经济层次的逐渐提高,纺织产业在浙江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是纺织业作为劳动力吸纳的重要产业,其重要性在短期内还是难以被其他产业所替代。
由表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纺织品出口数额较大,出口增长态势依旧
数据显示,2003-2008年浙江纺织业对外出口持续增长。2003年浙江纺织品对外贸易货值为4159499万美元,到2008年达到15426700万美元,短短六年时间,纺织品出口值增长了3.7倍还多。近年来,由于纺织业本身存在加工环节少,附加值低,对低价劳动力依赖等缺陷,在浙江自身产业结构优化的大背景下,纺织业的出口增幅也在逐年缩小,但纺织品出口依然是在逐年增加的。
2.纺织品是促进出口增加的重要一极
表1显示,虽然从2003年开始,纺织品出口货值在浙江总出口值中所占比重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纺织品出口值所占份额一直都在13%以上,而且近几年有逐渐稳定的状况。纺织品对外出口,对于促进浙江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还是很显著的。
3.纺织产业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纺织业出口占比在逐渐下降,但是纺织行业所消化的劳动力却在逐年增加。2003年纺织行业为浙江解决了12.37万人的就业问题,到2005年这一数据已经翻了一倍。到2008年,纺织产业为浙江解决了40.3万人的就业问题,是2003年的3倍还多。
综上所述,纺织产业在浙江经济中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对于促进浙江经济增长,外贸扩张,以及解决就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浙江纺织品对外出口的增加,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西方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外我国特别是浙江的纺织品出口采取了种种非关税贸易壁垒。这些政治风险对浙江的纺织品外贸造成了极大地冲击。
二、风险的阐释
风险无处不在,正如花旗集团的前总裁Walter Wriston所言,生活的全部内容在于管理风险,而不是消灭风险,各类组织都应该重视他们所面临的风险,识别企业多面临的风险对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十分重要。大量风险的存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损失甚至会使企业面临倒闭破产。但是,风险并非全然洪水猛兽,如果能正确的对风险进行预测,并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风险防预案,那么,风险将会为企业带来足额的收益。
1.纺织业外贸风险的界定
从人类诞生之日起,风险便是时刻伴随在人类周围。现代意义的风险概念是起源与意大利,在17世纪从法国传到了英国,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在19世纪时传至美国,并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美国的威雷特博士是最早对风险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学者,他认为,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时间发生的不确定不确定性质客观体现。而在风险的后续研究中,各学派则根据自身不同的需要,赐予了风险不同的定义。
保险学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虽然多数保险学者都倾向于认定风险与损失之间的关联,但是也有学者认为风险不仅要包括损失,还应包括收益。吴百福在其《国际货运风险与保险》一书中就认为,风险是“人们在生产、生活或对某一事项作出决策的过程中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包括正面的效应和负面的不确定性。从经济上讲,前者为收益,后者为损失。”
最先从经济学对风险进行界定的是美国学者海斯,他认为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而奈特则认为,真正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有本质的区别。不确定性是指经济行为中人面临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经济的活动的、无法充分准确预测的加以分析、预测的各种因素,而风险不仅取决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与收益函数的性质。所以,风险是从是事后角度看得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而造成的损失。
通过对前人的分析,我们认为,风险的定义是指由于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而且这种损失也具有不确定性。
2.风险的特征。
风险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性,这就使得对风险的性质和特征的准确把握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管理风险。风险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风险的最主要的特征,另外风险还存在不确定性、可测性、损害性、与收益的对称性、发展性、潜在性和行为相关性等特征。
三、外贸风险的感知
虽然学术界对风险的研究门类繁多,但是根据风险是否依赖人的主观心理,可以将风险分为主管风险和客观风险。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事件的发生也会为主题带来损失,但是如果行为主体能够正确的对风险进行感知,则会大大降低风险时间发生时对行为主体造成的损失。
外向型纺织业,其目标市场是国际市场。由于空间距离大,使得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很难得到及时的处置,若处理不得往往会对相关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造成巨大的伤害。根据理论和实证资料的查阅,我们主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外向型纺织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感知。
1.宏观环境风险
(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战争、革命、或政治骚乱所导致的国外市场政治不稳定性,从而使企业在过改过销售减少的一种风险。
(2)政府政策风险。是指影响商业环境的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包括无法预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价格控制、贸易壁垒水平的变化、国有化的威胁、政府规章制度变化和收入汇回国内的限制等法律法规的变动。
(3)宏观经济风险。通常包括经济总水平和价格水平的波动。经济总水平的变动的具体表现是汇率水平的变化和利率水平的变化。而价格是平的变动通常变现为通货的紧缩或膨胀。
(4)社会文化风险。这主要是由于信仰、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导致的社会危机。社会危机有可能演化为政治或者政策的变动。当年西班牙消费者焚烧温州鞋便是一个血的案例。
(5)自然灾害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指影响经济产出的自然现象。通常由于地震、台风、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会导致物资供应不足。
2.中观环境风险
中观环境风险主要是从行业视角分析纺织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与同业企业的竞合风险。
(1)投入品获取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获取足质足量的投入品,投入到生产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原料供应者处于垄断位置,可以随意调整供应原料的数量和价格。当前我国钢铁产业所面临的澳大利亚和巴西铁矿石厂商供应所产生的原料获取风险,以及石化企业在获取中东和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方面的风险便是例证。作为纺织企业,若原料供应商减少丝线供应,或提高供应价格,都会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2)消费市场风险。由于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所以行业产出品的销售便存在一定风险。一旦消费者品味发生改变,抑或出现了优质的替代品,则产品的销售就面临减价或者增加企业库存的风险。由于纺织品生产企业消费市场远在他乡,如果消费市场偏好发生转变,而生产商没有及时调整生产策略,那必然会面临产品的销售风险。
(3)竞争风险。是指纺织品生产企业竞争者的价格、经营战略与其选择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对本国和外国新进入者的威胁。
(4)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的风险。如果纺织企业产品销售过出现了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则纺织企业在该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就会丧失,从而纺织企业的销售收入会下降。
3.企业生产经营风险
企业生产经营风险主要从企业的内在环境分析企业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1)生产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的产出的变化,例如机器失灵、员工罢工抑或是企业管理混乱所造成的。
(2)责任风险。指企业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由于担负连带责任、产品质量、环境破坏、员工身财产安全、消费者人生安全等责任而带来的风险。由于企业是社会的企业,往往在获取最大化利润的同时要关注社会的各种问题,为灾难提供援助、,从而造成企业盈利减少的风险。
(3)科研行为导致的风险。对于跨国企业而言,为了在国际市场上保持有力的竞争力,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用于研发工作,而研发自身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研发的结果具有不可确定性,一旦研发失败,企业可能面临大量损失。
(4)人力资源风险。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特别是对于外贸企业而言,由于趋理性的存在,企业的员工很可能为了获取更过的收益而跳槽。这些员工找我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知识,若为竞争对手所用,必然会对企业的后续经营造成影响。
(5)交易风险。由于国际贸易往往以美元计价,这就使得纺织出口企业的销售所得可能会因为汇率的频繁变动而减少。另外,外贸企业与国外客商交易,很可能发生国外客商由于种种原因不按期付款或者拒付货款的风险。
四、风险防范建议
前文从整体的角度对外向型纺织产业所面临的各方面风险进行了梳理,设计方方面面的风险因素。但是,一般而言,由于企业起源有限,往往只能对有限的风险进行有限的防范,所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有选择的建立适应自身发展的风险防范系统。
由于浙江纺织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多通过商或者自营出口,进入国际市场,这种国际市场进入方式被学者们称为贸易型进入方式。此种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具有资源承诺少、对东道国市场控制能力弱,但较少受到东道国政治、自然灾害等风险因素的直接影响,相反,当东道国发生风险事件时,企业有很难有能力抗衡,因此,需要得到行业协会和政府的支持。
1.政府层面
政府或国家应该在维护贸易公平、创造宽松贸易环境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另外还要进一步转变只能,采取有效地促使促进出口。但对于浙江省政府来说,由于权利有限了,只能通过制定相关的地方法规和设立相关的贸易基金促进纺织企业的对外贸易。
(1)建立健全相关贸易促进法规。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了保护我国外贸企业的利益,我国在国家层面制定了一些贸易政策。如2001年对外经贸合作部颁布的《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规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外经贸部门《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扩大出口的意见》等等,都为我国外贸企业开展国际贸易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浙江省政府应当根据浙江纺织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保护纺织企业对外贸易。
(2)设立外贸基金。由于风险的不可避免性,所以企业对外贸易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损失,所以政府应当组建相应的基金,为在对外贸易中发生损失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补偿。
2.行业协会层面
(1)发挥质量监督作用,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经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所以一些不自觉的企业往往会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生产一些劣质产品,虽然这些产品在短期内可以为相关企业带来收益,但是长此以往,会为地区整个行业带来致命性风险。国外消费者将不再信任该地区的产品,最终使得该地区的厂商失去出口市场。因此,行业协会应当切担当监督作用,督促企业合法合规经营,营造地区整体产业的外在形象,从而提高地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应对国际贸易争端。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以时常出现,这给中国的出口企业造成了极大地创伤。为了减少反倾销、反补贴等风险对浙江出口纺织企业造成的损失,浙江纺织业行业协会应当充当市场主体地位,组织涉案企业积极地筹备、应对来自国外的反补贴、反倾销。
3.企业层面
(1)加强出口市场调查,充分掌握市场信息。外贸企业在进入出口市场前,应当充分分析来自该市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政治的稳定性,东道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政治稳定性等方面,做到胸有成竹。
(2)开展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进入世贸组织以来,由于浙江企业太看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市场份额,大规模集中化的进入,对这些国家的纺织产业造成了极大地冲击,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这些国家纷纷对中国的纺织品采取了制裁措施,所以浙江企业应当将目标市场向多个国家和地区分散,减少因为依赖单一市场所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马媛.对外贸易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统计与决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