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颖的教学模式正改变着我们接受教育的方式,影响力和传播速度在不断的加快。视频的演示,APP,非面授教学,视频直播等成为学习者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利弊问题,钢琴传统教学是无法被网络教育方式所替代。
【关键词】
网络教育;传统钢琴教学;不可替代性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应用网络教育为学生学习创造了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全新的教学体验这对于改变钢琴的教学有重要作用。
一、网络的发展引起音乐教育的变革与特点
(一)学习自主性和交互性
创新的网络教育模式为学生者更好的提供了学习信息资源坏境,学习者可以从网络中获得多视野大数量自己需要的资料。网络教育引入教学模式中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学习空间,学生可以不定时的改变学习进度。以自己能接受的学习速度去安排和选择学习范围,如果问题出现在题目上,可以直接咨询网络教育平台,同时网络教育平台随时会为学生们解决出现问题的题目。网络在线教学学习中学生主体是学生,当代网络教育客观的能够满足学生教学的需要,这样的教学过程更能培养学生独自的学习能力。发达互联网让全球孩子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孩子们进行跨文化交流这也符合教育核心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提升学习效果从而更加重视互动。
(二)学习非线性化和手段现代化
在线学习,一对一教学,非面授教学,及视频直播成为了网络教学的特色,学习者可以随意点击,也不需要固定的地点,随时学习随时随地想怎么学就怎么学的个性化。学生和老师之间以网络交流学习提供了方便。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非线性教学。当代教育的网络化学习给音乐教学一个多钟多样的平台,能多样性的把音乐,声音呈现给学生。改变了音乐教学的观念,能更好的满足音乐学习者的需要。对于学习音乐也发挥了网络在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网络教育钢琴教学与传统钢琴教学的特点
(一)网络教育的特点
第一,网络教育解决面授学习。移动化学习通过电子产品互动在线授课系统既可以面对面在线见面授课,也可以屏幕演示互动教学授课。第二,网络教育成本小。利用网络教学节省教育培训费、教室设备费,也节省时间和实体相应的其他费用。第三,网络教育学习的及时性。学生自身可利用手机资源下载等现代化的技术,提供丰富的在线资料库,学习更全面,更方便,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第四,网络教育克服地域性限制。网络教育可以形成跨区域,跨学校,跨国界的教育手段。
(二)传统钢琴教学的特点
第一,实践性与经验性的传承性。钢琴的实践性就是教师教会学生由不会到会,由生疏到熟悉实践、经验、理论结合。钢琴教学的传承性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模仿性,经典型与经验性的结合来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第二,接受者个体差异的特点。由于学生先天条件的不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及其对音乐的了解等等方面的条件也是不同的,在钢琴教学中对于学习钢琴起点高的同学和起点低的同学要不同的去对待。
三、传统钢琴教学的不可替代性
体验式的过程是让知道学生自己的感知特点,让学生全面的去练习,并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体验,才能让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一)直观教学的不可替代性
讲述法、示范法就是学生掌握老师口述知识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技巧。学生在老师讲之前必须先要掌握钢琴的理论。对于学习者来说示范法、讲解法、是教学手段具体化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使学习者比较有效的在记忆中提取和保持相关的信息,使知识技能深化掌握。老师及时的反馈,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教给学生怎样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以及最后在演奏过程中根据作品所处的时代特点和个人风格,结合演奏者的个人音乐审美,并选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做出示范,进行讲解。演示法是必须的。
(二)模仿法
教与学是钢琴教学的手段。老师的在课堂上的行为都可能被学生模仿,之后学生自己加以强化修饰,变成自己的行为。所以在钢琴教学在,呈现出某种行为相似行为就是通过教师的一些示范行为与学生模仿共同练习,最后达到结果。而这些是视频无法替代的。
(三)乐感的培养
好的音乐成为表达情感的辅助。所以,钢琴的教学就要有耐心的多引导学生听音乐。如中西方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特点、以及作品的风格将全身心投入到音乐表现与声音塑造当中去,很好的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钢琴教学中教师会实际讲解乐曲的主题,旋律,和声等。
(四)传统钢琴教学亲身体验的重要性
体验式教学是传统钢琴教学方法的一种。传统钢琴教学认为;课堂的教学就是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训练课堂的讲解的音乐知识和专业钢琴知识。以及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传递交流,及技巧能力的水平提升,这种实践教学才能出真理的教育理念。传统钢琴教学更多的注重差异性和亲身体验性,更加注重实践性和经验性的结合。在网络在线教学中学生和老师不能见面,所交流的都是信息交流,所以导致学生和老师见面相对脱离。网络在线学习是自主的。传统教育以课堂为固定的地方,老师和学生在一起交流学习。这也从根本上导致了网络视频在钢琴教学中的艰难,弊端也是难以避免的。网络在教育中它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高度的学习灵活性,但是教师过分的依赖,容易失去教学的重点,这样的网络教学会使老师缺乏了与学生之间的眼神交流和感情交流,不利于教师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不利于组织整个课堂进程。
四、结语
网络教育给教学带来了方便但网络教育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育,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室和教师,也不能取代直观教学。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钢琴注重的是学与练的结合,是反复训练的技能技巧的学习。这种既实际又直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弹奏技术技巧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关键性作用。
作者:王倩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柳青峰.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M].四川音乐出版社,2014(2):139-139.
[2]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08-01.
[关键词]网络教育;高校;教育资源
网络教育是一种师生利用网络环境,通过面授或非面授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网络教育具有开放性、资源共享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其中开放性是指学生源的开放性和教育资源的开放性。网络教育中尤以高校网络教育发展最为迅速,对其进行研究的学者也较多。因此,本文就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提出些许建议,希望能在实践中起到辅助作用。
一、国内外高校网络教育研究现状
美国高校网络教育开展得比较活跃,斯隆联盟的报告中提到美国约有三分之二的高校涉足网络教育的开展,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高校学生有过参加网络教育的切身体会。[1]樊文强从组织创新技术采纳的视角分析了美国不同高校在网络教育方面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学生规模、开展类型、组织模式和院校开展率上,并从组织目的、文化、结构、组织环境和技术手段五个方面分析了不同高校存在差异的原因。[2]樊文强、刘晓镜通过抽样调查分析了美国高校网络教育组织模式多样性,发现基于扩展教育部门、服务管理部门、依托网络教育同盟组织和以网络教育为主的新型大学是其网络教育的四种组织模式,并对这四种模式的具体特征进行了概括。[3]马亮对中美两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差异进行研究,他认为中美两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软硬件标准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方面。[4]国内有关高校网络教育的研究主要围绕教育资源、学科建设、政策监管等方面展开。刘浩、师方媛从传播学的角度提出为加强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应对信息严格把关,优化师资队伍,注重提高信息源的可靠性,并扩大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5]汪为春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资源优化进行分析,为网络教育的资源优化提出具体策略。[6]黄琼珍、黄颖、谢海波分别针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和如何评价教育资源进行了探讨。[7][8]周小岩、杨普习概述了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成就和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了解决措施。[9]陈丰认为应通过科学的学科规划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加强高校网络教育的学科建设。[10]刘永辉认为应通过保证生源质量、建设优质师资队伍、制定科学的学习监测系统和评估考试系统等方式提升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11]洪晓青用方法—目的链理论研究了个人价值对高校网络教育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并提出了提升学生满意度的具体策略。[12]
二、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现状
网络教育的开放性使学习者拥有了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安排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习者。1998年9月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和浙江大学成为教育部首次正式批准的远程教育试点学校,之后不断有高校开发网络课程,实施网络教育。自网络教育实行以来,虽大大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一)高校网络教育专业设置过于集中
我国开展网络教育至今已有60多所高校涉足网络教育,设置专业高达上百个,但却主要集中在经济学、会计、法学、计算机技术、英语等学科上,专业设置过于集中,某些高校并不擅长或在传统教学中未设置该类专业,却在该校的网络教育上设置相关专业,这不仅未能充分利用校内的教学资源,还使本校的优势未能得以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网络教育重理论型专业轻实践类课程,导致学习者在实际操作上经验欠缺。
(二)高校网络教育定位不明确
目前我国网络教育的范围包括普通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第二学位、非学历培训等,涉及范围广,但对文化程度要求较高,且一般都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不能满足他们对学习的需求。此外,学习者不能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三)高校网络教育平台不规范
作为网络教育的交流平台,应与传统教育有所区别。网络教育平台应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优势,但我国目前的网络教育平台与传统教育无异,授课方式仍以“填鸭式”灌输为主,阻碍了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易调动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此外,有些网络教育机构不够专业,教师对课程的网络操作生疏,不懂教育理论,教学设计不到位。
(四)高校网络教育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与传统教育不同,网络教育评价应在重视教师评价的同时开展学生自评项目,在每节课过后针对课程内容组织小测试或实际操作,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目前的网络教育只通过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一般也只有教师。
三、提升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建议
(一)优化网络资源配置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专业设置集中,阻碍了各高校资源优势的发挥。高校应组织起来,整合各校的网络教育资源,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数据库,促进高校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对教师而言,除了具备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外,还应注重培养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条件进行知识的开发与利用。高校应开设本校的优势专业,充分利用校内的人力优势和技术优势提高其网络教育的竞争力。
(二)构建多样化的专业体系
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几个专业,还应扩大专业范围,满足社会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学习者来自各行各业,因此高校网络教育不应只提学历教育,还要能服务于社会学习者,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建设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可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基础课重在满足学习者在进行网络学习时需要的网络信息需求,专业课程重在传授学习者专业知识和技能,选修课程可让自学者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三)降低网络教育门槛
现如今的网络教育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将大多数对知识有需求的在职人员拒之门外,违背了“接受教育人人平等”的初衷。因此,在今后的网络教育中应降低对学习者的学历要求,增加与社会实践或具体工作相关的专业课程,使每个有学习欲望的人都能在网络上平等地接受教育,收获需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满足其对学习的真正需求,以更好地为今后的工作服务。
(四)加强政府部门监管力度
目前,高校网络教育平台不规范、多而杂现象的出现就是缺乏教育部门的有效监管造成的。因此,高校网络教育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此外,教育部门还应对教学过程与资源进行监管,定期评价高校网络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
(五)专家评价与学习者自我评价并存
高校应建立相应的网络教育评估体系,设定评估指标,同时开设专家评估和学习者自我评估两大体系。专家评估主要是教师针对学习者接受网络教育期间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学习者自我评估需要对这段期间内的日常表现和学习收获进行评价,结课时再进行总结性评价。两种评价过程均需高校设置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督促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Allen,E.,Seaman,J.GoingtheDistanceOnline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EB/OL].http:/sloanconsortium.org/publications/survey/going_distance,2011.
[2]樊文强.美国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开展缘何存在差异[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16-120.
[3]樊文强,刘晓镜.美国高校网络教育组织模式的多样性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2):105-112.
[4]马亮.中美高校网络教育差异比较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26):5935-5937.
[5]刘浩,师方媛.传播学视域下高校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8):164-165.
[6]汪为春.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资源优化策略[J].社会科学家,2013(2):115-118.
[7]黄琼珍,黄颖.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究[J].高教探究,2010(3):60-63.
[8]谢海波.高校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的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11(4):60-64.
[9]周小岩,杨普习.高校网络教育课程建设:成就与挑战[J].品牌,2014(5):78.
[10]陈丰.高校网络教育学科建设的内涵、意义与路径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0(6):105-106.
[11]刘永辉.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0):68-69.
关键词:网络 多媒体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教学领域,为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的教学任务而服务,网络技术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可控性、信息空间主体化和非线性等特点。与使用黑板、粉笔、教具等传统意义的教学有本质上的区别,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教学信息传播的自动化,最大化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课程资源,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的过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变得非常普及,并且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学校以教育教学为改革出发,狠抓多媒体教学建设,以为学生创造先进高效的学习环境和优化学校教学资源配置为最终目标,努力探索和完善自身发展需要的多媒体教育教学体系。
1、网络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而教育学是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开始,它把现代教育理论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实现了不同学科领域的综合性的学科,这样的整合有利于促进教育知识的全面传播,同时也有利于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网络技术对教学应用提供了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个性化以及协作学习等特点,将教育学、网络技术、网络教育、网络教学平台等领域和环节的基本理论和课程实践的结合,在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实践、反馈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在教学设备资源的使用和维护、远程教育网络系统的研发和实现、教育多媒体的制作和设计、教育辅助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能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传统教学模式到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转化和比较
我们分别对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做对比区分,从教学手段、教学形态、组织形式 三个方面来分析比较。(1)教学手段方面:传统教学是用黑板、粉笔、书本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以学科为导向,强调对学生知识的传播和掌握,对学科走向专门化,学生上课枯燥乏味,对知识的吸收有限。是一种固化模式的教学。多媒体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体化,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智能的发展,使学科多丰富多元化,强调知识的全面性。是一种多元化趣味性的教学。(2)教学形态方面:传统教学以课本为主线,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是单向传授,学生和老师不能有效互动,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自我参与进来,形成互动,自发形成学习的过程。(3)组织形式方面:传统教学是一种控制式,死板僵硬。多媒体教学是讲究灵活互动,环境的一种教学模式。
环境、互助、会话、是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先进技术的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丰富、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将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了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到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是实现对某个问题或者是某项任务的解决通过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重组实现对问题解决、知识建构的全过程。
3、网络技术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化
网络技术为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个性化以及协作功能等特点 所谓交互性指的是:由于网络具有丰富、形象的信息资源和强大的交互能力,使学生可以迅速获得所需的信息,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得到充分的机会来进行交流 ;而开放性指的是通过网络模式学习,学生对相关专业的知识面的掌握可以扩大化,会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而且学习时间、地点、内容以及进度可以不受限制,体现了因人施教的个别化教育;共享性是指网络教学带来的实现软件资源、硬件资源、数据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个性化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差异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自主选择所需的专业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使个性化的教学能够成为可能;协作学习是一种群体的组织结构,能起到群体合作的关系和积极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方式比较单一,由于是被动式地接受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往往会受到很大限制。而网络技术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对现行教育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式”学习为“交互式”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习趣味性大大提升,这些都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以及角色是关键而又重要的,相应地教师的承担责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为了准备好课程教育就要对现行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就涉及到实验设备、仪器、场地和资源的管理。而网络教育教学突破了以上资源的范围,借助网络教育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教师可以专注于对授课内容和技巧的应用,使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同时通过视频、图像、声音、文字等资源的灵活运用,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老师和学生之间,课堂内容因此也变得更加丰富。
4、新型网络多媒体教学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传统教育教学的活动主体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容易受到知识水平、授课技巧、道德素质等影响,进而对教育质量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影响;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教育资源存在分配不公平,各地区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随着新型网络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应用,可以打破这种不利局面,借助于其自身在教育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等方面占有的巨大优势,已经对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改革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力量。我们在前面已经对比过传统教育模式下和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方式,网络技术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学生能够主动式地接受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全面提升对现行教育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网络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对传统教学水平和模式的革新和升华进步和文明的标志,网络技术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有别于传统教学,它赋予了教学教育新的生命,开创了新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和知识面,突破了教学活动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瓶颈,促使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达到了学习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学习要与实践结合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沈军,李彦希.加强教师对网络教学的监控管理[J].中国电化教 2001.11
关键词: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096-02
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普及程度的不断提升,其在教育方面所具有的先天优势,例如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以及方便等特点日渐凸显,会计行业的管理者逐渐认识到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的重要性,并已经开始了网络化教育的相关尝试。当然由于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在中国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继续教育的实践层面都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选择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化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对于促进中国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模式的现状
研究发现近些年来中国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的进展速度虽然很快,但仍存在诸多制约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的因素,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必然会导致继续教育网络化的步伐放缓,同时也会带来效果的大打折扣。
1.教学流程。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客观上需要有与网络相匹配的教学内容,但是相反的目前中国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的教学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很多进行会计继续教育的工作人员仅仅是将一些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进行录像并将其教学材料原封不动的挪到了网络上,其效果也就很难如人意。
2.收费标准。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学习自主性的激发又依赖于教学价格的高低。目前中国会计继续教育上课收费标准时100元/人,而在网络上学习价格是50元/人,这就在价格上吸引了不少的学生,有的学生本身就觉得网络化的会计教育学习既方便又快捷,现在在价格方面也是很合理的。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网上教育。
3.考试方式。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考试在某些地区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中华会计网校里提到的北京市,就无须通过考试就可以拿到证,只要上满课就可以毕业。而在邯郸财政网上采用的上海会计教育网里,是需要通过上完课在进行考试合格后方可拿到毕业证。这就说明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现在的情况也不是统一的,是根据各地的要求标准而采取的不同流程的网络化会计继续教育。
4.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模式与传统面授模式的比较。与传统的面授模式相比,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模式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与传统的集中培训相比,网络化的条件下,知识的丰富程度是传统继续教育难以达到的,某种程度上讲互联网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网络这一环境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从而大大强化了继续教育知识的针对性。主动地去学习在传统模式下一直追求的,而在网络教育上我们可以对受训者一对一进行讲解与分析,以免让不同层次的人受到同一层次的教育。(2)教学方式更具灵活性。网络教学有很多边边框框、花花的不同类别和种类的图形,更多的是视频跟音频。使受训者对网络教育产生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因为网络,不同地区网络化的继续教育模式其灵活性是传统教育模式所难以比拟的。(3)教学高度更具参与性。网络化的继续教育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一对多的,单向灌输教学机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并与施教者进行一对一的双向互动。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来进行整个学习活动的安排,老师仅仅是在必要的时刻加以指导即可,而受教育者则利用丰富的网络知识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被发挥的淋漓尽致。(4)教学时间更具有弹性。网络化教学的可以使员工的时间化零为整,通过随时随地的学习将零散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从而实现再教育在时间上的保证。继续教育的网络化突破了传统教育所受时空的限制,为继续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开放性,因此使得继续教育可以在任何的空间以及时间来进行。(5)教学成本低。传统的继续教育集中面授形式的开展成本较高,一方面是教育的直接成本,例如一个继续教育培训活动的开展需要请老师、需要场地、需要教学设备、需要各个接受培训的人员花费交通费用等等,而这些都只是直接成本;另一方面是机会成本,传统集中授课导致的机会成本同样巨大,大批的学员因为要来参加继续教育活动而损失了大量的工作时间。而网络化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大大降低继续教育的直接成本,一个网络课件制作完成以后,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任何人都可以实现远程教育资源的贡献,而在机会成本层面,网络化的继续教育模式可以使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员仅仅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就可以实现,而不必专门脱离工作岗位去进行学习,这就大大降低了会计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成本。
二、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模式存在的问题
1.对网络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对网络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是目前中国会计继续教育的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重视程度的不足直接就导致网络化的继续教育发展的缓慢。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种观念也对网络化的教育模式推进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即认为网络继续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全盘否定,因此不顾传统教育模式的优点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的追求网络化的继续教育,这种理念的盛行导致网络化的继续教育目标被置于一边,仅仅是为了网络化而网络化,这种观念的流行都不利于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
2.网络平台建设落后。网络平台建设的滞后直接导致了中国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的步伐迟缓,教育网络化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网络设施建设的水平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在宽带速度、资费以及服务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网络平台涉及到软件以及硬件两个层面的建设,目前中国在此两个方面都存在巨大的不足,尤其是在软件层面,中国不仅仅是在会计继续教育领域,而且整个网络教育都还存在发展的瓶颈
3.网络教育内容以及环境不足。网络教育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远程教育模式要求学员必须在网络上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有电脑硬件的同时必须要链接互联网。否则,就无法学习。还有,学员学习是否认真谁都不知道。
三、进一步完善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模式的相关建议
1.重视网络化教学。鉴于网络化的继续教育模式所具有的种种优点,相关机构应高度重视网络化教学,通过对网络化教学的宣传,使整个会计继续教育行业从业人员不断地重视跟加强在网络化教育上的学习。具体来说应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有关政府机关部门应重视宣传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的重要性。二是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论坛或者报刊杂志的效应来进行宣传,从而使得整个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对于继续教育的网络化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和认可。
2.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平台建设是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的前提条件之一,没有平台的支持网络化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平台建设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硬件层面,二是软件层面,目前中国无论是在硬件层面还是在软件层面实施都还远远无法满足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的发展要求。鉴于此,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提高网速、降低资费、完善服务等措施来为继续教育网络化创造有利条件。在软件方面,国家应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人力以及资本进入这一领域进行继续教育网络化的软件开发。
3.实现教学内容与网络的匹配。教学内容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面授式的继续教育模式相比,网络化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更高一些。在网络化的终端学员完全掌控继续教育进程,一旦发现教学内容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学员极有可能中止学习的过程,选择用脚投票,继续教育也就难免流于形式了。鉴于这样,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的实施过程中就一定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编排,通过制作出内容翔实、有趣的教学课件来保持网络终端的学员能够被吸引到电脑面前,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4.强化教学效果的考核。教学考核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鉴于网络教育学习生要依赖干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学效果的考核就显得尤其重要。目前网络化教育教学效果考核的普遍形式就是利用在线考试,然而考虑到在线考试先天的不足,例如无人监督、网络终端等突发事件难以处理等等,同时加上在线考试的技术条件还存在尚未成熟与普及,因此目前会计继续教育在线考试的教学考核模式很容易导致信度以及效度的不如人意。针对此种情况,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应在初期阶段采用卷面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来深入了解学员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以及能力。
四、结论
应该看到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的推进是一个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在此过程中需要会计行业管理者综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并取得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保证继续教育网络化的推进。与此同时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推进过程中,应注意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集合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会计继续教育做了一个详细的概况述说,其次在网上搜集了资料对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的现状进行了了解跟概括,接着在对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的进一步分析中发现了一些与传统面授方式的不同,紧接着在这些数据跟分析里找出了几点不足之处,最后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斌.财务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5-28.
[2] 杜刚.会计继续教育网络运行平台的建设和思考[J].时代经贸,2010,(26):53-59.
[3] 任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网络化浅议[J].新财经,2011,(3):295.
关键词:远程教育;网络教育;问题分析;有效对策
1 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参与者认识问题
很多的参与者加入网络远程教育处于被动的状态,虽然说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发展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和理论的实际定位有着很大的距离,很多高校通过网络远程教育的目标尚未真正到达,参与者处于被动的状态,无法真正投入其中。参与者通过网络教育来获得文凭,但是很多的参与者网络科学技术不过关,尤其是一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学员,在网络技术应用方面缺乏必要的学习,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程度会更高一些。
1.2 教育资源应用问题
网络的形式开展远程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教学资源的分配和应用,但是如何真正根据需要来切实分配。一方面,全国性教学资源会、教学资源建设专题会、两年一次的多媒体课件大赛等网络课程评比等从理论和实践上创新者远程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但是另一方面,现实大环境发展。新增了一些专业和学生,教育资源的更新无法跟上其脚步,大众普通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无法满足现实学生的需求。同时,随着供小于求的现状出现,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无法根本上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也偏低。
1.3 教学机制的创新管理问题
远程网络教学有着现实的生命力,因为它能够在充分挖掘网络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让参与者更加灵活地参与其中,但是因为现实情况的复杂性,整一个远程网络教育的问题诸多。比如在各大高校对于本校远程网络教育的总结报告中可以知道,各种管理上的缺失存在较多,如教育论坛管理无人,各种问题无人解答,部分内容的展示缺乏有效的组织等,究其原为,学校在这一方面投入的师资力量和实际需要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学校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宣传,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政府层面缺乏必要的管理,每一个学校对于这一方面的认识都是统一化的经验,但是政府无法发挥主动优势在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上发挥积极作用,也无法在主动机制上有所创新。
2 现代远程网络教育问题解决分析
2.1 把握参与者的认识
一方面,要让学员充分认识到网络教育的优势,我们知道它能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好地培养学员参与其中的愉悦感,求知欲是求学的开始,真正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需要和动机,网络远程教育不单纯是为了一个文凭,更要把其当做一个平台,所以加入一些更加实用的知识,让理论目标和现实需要充分结合。另一方面,打破原有的传统教育求学方式,改变被动接受的姿态,在这一点上老师要发挥出主体的作用,不断地创新教学的知识,同时给学生切实有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建议,给其有效的学习计划。
2.2 教学资源应用创新
创新是第一性的问题,首先要立足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一方面,在开展的各种教学资源的建设会议上更加注重根据实际需求、实际问题来分析问题,另一方面,各种网络课程的竞赛成果应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同时,各大高校在开展远程网络教育的时候,应该控制数量,优化质量。立足各大高校网络学员日益扩招,社会可信度降低的现状,把握生源质量,将其控制在可承载范围之内,对所需学生做一个合理定位,做到数量上的精简同时确保能够做到每一个学生说选择的专业都是自己擅长以及感兴趣的,这样可以再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资源的质量上,我们应该对于网上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做到整体统一的规划。一方面,教学老师应该立足网络生源的实际情况在传授的知识上对于现实的课堂教育知识有一定区别,更加讲究实际应用性,优化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让更多的名校名师参与其中,来提高其质量,同时促进远程网络教育的发展。总的来说,在网络教学队伍中,要更加根据现实情况来进行特色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每一个专业实现名校名师资源的共享化。
2.3 教学机制的优化创新
政府首先在网络教育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上发挥充分的作用,增加其关注度,同时通过必要的法律制度来规范整一个过程,同时学习外国在这一个方面的发展经验,取长补短,更好地推动其发展。每一个高校在开展远程网络教育的时候,需要实际问题实际出发,统一化的经验无法满足现实变化的情况,而学生现实差异化的情况更是需要因材施教。在机制管理上,学校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来进行建设,比如投入更多的专业化人才资源,不仅仅是教学的老师更向名校名师方向靠近,在管理层面更需要电脑网络技术过硬的人才对于这一个远程网络教育过程进行合理的协调管理。同时,很多学员对于网络教育的认识局限于通过视频来上课,其实应该把网络教育当做一个平台,学生应该发挥自主性跟积极地参与其中,而学校应该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其更好的参与其中,促进教育过程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甄浩.《虚拟教学提示・网上授课教师注意教学策略》[N].北京晚报,2003-5-20.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E-learning;网络教育;开放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2-0023-04
引言
教学信息化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其核心目的在于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促使高校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从实践层面来看,E-learning(也称数字化学习)、网络教育和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是当前高校教学信息化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和热点――作为开放教育资源的网络视频公开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高等教育层次的网络教育规模保持逐年增长,E-learning系统在高校的引入或更替也是屡见不鲜。顶尖高校在高校信息化方面往往起着引领和带头作用,比如,清华大学是我国网络教育和数字化学习开展的最早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课件项目OCW(OpenCourseWare)带动下,世界上很多高校加入了OER提供者行列。本文试从高校应对时展挑战的视角,对中美顶尖高校E-learning、网络教育及OER开展概况进行调查,分析各自特征和存在的差异,以期为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 E-learning、网络教育和OER:高校应对时展挑战的不同形态
1 时展对高校教学提出的挑战
首先是人才能力结构和培养质量方面的挑战。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的周期明显缩短,世界范围的人才竞争不断加剧,社会对高校教学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培养具备“21世纪能力素质”的学生成为高校教学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所谓21世纪能力素质,是包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在内的多种高层次能力和素养。为此,高校必须改变其传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寻找有助于促进学生高层次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案和手段。其二是教育规模方面的挑战。随着教育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发展趋势,以及继续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校需要能够应对教育规模增长带来的挑战。其三是学习型社会建设带来的挑战。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世界多国的重要发展愿景,高校应能够提供灵活、开放的教育机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以促进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2 E-learning、网络教育和OER对时展挑战的应对
以E-learning、网络教育和OER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高校教学信息化有助于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高校应对时展挑战的重要措施。三者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为便于讨论,本文取其狭义理解。
E-learning在狭义上指基于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LMS)或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的形式。何克抗指出,网络和信息技术是其条件,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其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是其目标。E-learning主要用于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补充及扩展,其开展涉及广大在校师生,旨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消除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促进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从而满足新时代的人才需求。
网络教育在狭义上指基于网络技术和环境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活动。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与传统远程教育相比,网络教育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交互性,能够实现教学时空的进一步解放,是扩大教育规模的一种重要手段。网络教育主要面向非传统学生,旨在为成人学生、在职人员等群体提供灵活、便捷的学历或非学历继续教育,扩展教育规模,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各类教育需求。
OER是指通过网络“免费、开放地提供给教师、学生和自学者,供他们在教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使用和重用的数字化资源”。OER包含各种各样的内容资源、工具资源和实施资源,其中教育内容资源最为核心,也是狭义上的OER。OER面向的群体最为广泛,包括各类学习者和教育者,校园学生、远程学生以及社会各类学习人员均可受益于OER:教师可参与OER的提供,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也可将他人提供的OER应用于自己的教学。OER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开放式共享和社会教育成本的降低,在提升教学质量、扩大教育受众和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讲,OER运动带来的知识共享促进了全人类和国际社会的进步,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E-learning、网络教育和OER看作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表现和高校应对时展挑战的重要举措,但三者属于不同形态,且彼此具有不可替代性。E-learning、网络教育和OER取狭义理解时,三者的主要区别可概括如表1所示。但从广义上讲,三者也具有很大关联性。广义E-learning不仅包括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整合,也包括技术与远程教学、组织培训及自学的整合。广义网络教育不仅包括网络远程教育,也包括网络技术在传统教育中的各种应用。OER的内涵和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其本身可能就是E-learning和网络教育开展中的资源,也可以用来促进E-learning和网络教育的开展。
二 中美顶尖高校E-learning、网络教育及OER开展状况调查
本文参照U.S.News(http:///)的2011年度美国大学排名和《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的2011年度中国大学排名,选取中美顶尖高校各10所。其中,美国的10所顶尖高校为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杜克大学,中国的10所顶尖高校为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通过分析这些高校官方网站中的相关内容及相关的OER网站,了解她们E-learning、网络教育及OER开展的大致状况。受研究方法所限,本文仅考察了这些高校的开展概况,具有一定局限性。
1 中美顶尖高校E-learning开展状况
在E-learning开展方面,重点考察E-learning系统的采纳。调查发现,美国顶尖高校的E-learning系统以基于开源系统再开发和采用商业系统两种为主,少数高校为自主研发系统。其中,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和杜克大学均基于开源系统Sakai,加州理工学院则基于开源系统Moodle,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目前均采用Blackboard这一商业系统。我国顶尖高校以采用商业系统(平台)或自主研发系统为主,个别高校基于开源系统进行再开发。其中,复旦大学的“E-learning”基于Sakai系统;北京大学的“教学网”和中山大学的“数字化学习平台”采用了Blackboard系统:清华大学的“网络学堂”为自主研发的系统;其他几所高校采用的则是商业平台“课程中心”或自主建设的类似系统。总体来看,美国顶尖高校基本都采纳了较成熟的、教学交互功能较强的E-learning系统,我国部分高校的E-learning系统对教学交互的支持还比较有限,甚至不能称其为网络教学平台。
从开展时间角度来看,美国顶尖高校引入E-learning系统的历史相对较长,已形成比较成熟的运作体系;我国一些顶尖高校引入E-learning系统的时间比较短,使用者稀少,甚至运行还不够稳定。
2 中美顶尖高校网络教育开展状况
首先,在涉足院校数量上,我国10所顶尖高校均涉足网络教育,而美国有4所顶尖高校(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在调查时未找到相关信息。其二,在教育层次和类型上,我国顶尖高校网络教育集中在本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美国顶尖高校则集中在研究生教育层次,且部分高校仅提供网络课程。除清华大学外,我国其他9所顶尖高校均开展有本专科层次网络学历教育;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还开展有非学历教育,其中部分高校提供研究生课程进修项目。在开展网络教育的6所美国顶尖高校中,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斯坦福大学提供研究生层次的学历(degree)和证书(certificate)教育项目,前两者还提供博士项目:哈佛大学提供有研究生及以下层次的网络课程及非学历教育项目,但未提供网络学历项目;麻省理工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提供有部分网络课程。其三,在网络教育组织模式上,我国高校统一为基于扩展教育部门模式,即由网络(远程、继续)教育学院组织运行,美国顶尖高校主要为基于普通院系和基于扩展教育部门两种模式。普通院系部分,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杜克大学护理学院和环境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人文和专业教育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开展有网络教育;扩展教育部门部分,斯坦福大学专业发展中心(Center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哈佛大学扩展学院(Extension School)开展有网络教育。
3 中美顶尖高校OER开展状况
所有中美顶尖高校都或多或少参与OER提供,即将一些数字化资源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美国顶尖高校的OER项目主要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MIT Open Course Ware、耶鲁大学的Open Yale Courses、斯坦福大学的Stanford Engineering Everywhere(SEE)、宾夕法尼亚大学的Penn's Neuroethics OER、哈佛大学的Harvard Open Courses等。美国顶尖高校倾向于依托社会网络媒体将资源向公众开放,10所高校均通过iTunes U提供资源,大部分高校在YouTube上设置有栏目。
我国顶尖高校的OER主要表现为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两种形式。我国从2003年开始推进国家精品课程项目,时至今日,已积累了大量各层次(国家级、省市级、校级)、各类型(本科教育、网络教育、高职教育)精品课程。从“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http:///)查询可知,10所顶尖高校的本科教学类国家精品课程在30~90门之间,大部分高校还有少量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从2011年开始,我国又推出了“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工程,截止第六批共了105门视频公开课,10所顶尖高校均有课程入选,共计30门。此外,在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基础上,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在其网站中推出了“开放课程”、“数字化学习开放资源”、“开放教育资源”等栏目。
三 差异及分析
1 美国顶尖高校E-learning开展的成熟度优于我国顶尖高校
E-learning涉及广大师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带来教学结构的变革,开展起来具有较大难度,也会遇到较多较大的阻力。我国一些顶尖高校的E-learning系统尚不成熟,存在过于重视课程资源展示的倾向,对日常教学交互支持的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引入E-learning系统的时间还比较短,有些系统缺乏维护和更新。美国顶尖高校引入E-learning系统的历史相对较长,运作比较成熟,重视对日常教学交互的支持。总体来说,相比我国顶尖高校,美国顶尖高校的E-learning开展更为先进、成熟,这与美国顶尖高校整体信息化水平较高、学校层面上对E-learning开展有较多投入等因素不无关系。
2 我国顶尖高校网络教育开展的广泛性明显高于美国顶尖高校
相对而言,我国顶尖高校的网络教育参与率较高,在教育规模上也很突出。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高等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需求都很大,顶尖高校网络教育的开展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意愿、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具有重要意义。美国顶尖高校网络教育参与率相对较低,且主要集中于研究生教育层次。美国高等教育比较发达,存在众多社区学院和公立高校,可以较好地满足大众一般层次的高等教育需求,相对而言社会对高层次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需求较大,顶尖高校提供研究生层次网络教育正是对此类需求的很好回应。
3 中美顶尖高校在OER开展模式上差异较大
在OER开展方面,两国顶尖高校均有较广泛参与,但两国在OER推动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政府部门引导下,我国高校OER开展表现为统一的集体行为,在较短时间内集中优势力量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这些经过内外部评审的OER供广大师生和社会群体开放使用,产生了很好的教育和社会效益。美国顶尖高校OER开展主要靠社会基金的资助,更多表现为高校自发行为。同时,凭借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和影响力,美国顶尖高校的OER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中美高校OER推动模式上的差异也是两国不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反映。美国10所顶尖高校为清一色的私立非营利高校,在OER开展中具有较大自发性和自主性;我国顶尖高校则全部为公办高校,政府推动在OER开展中起更为重要的作用。
四 总结与启示
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社会发展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中美顶尖高校在E-learning、网络教育和OER的开展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来看,中美顶尖高校对时展提出的挑战做出了较好回应,即通过E-learning、网络教育和OER的开展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扩展教育规模,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以及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等。美国顶尖高校在面向校内师生的E-learning开展方面比较成熟和系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其OER项目积极利用和吸收社会资源,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其网络教育也很好地适应了社会的高层次继续教育需求。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积极推动下,我国顶尖高校网络教育开展和OER提供力量集中、行动统一,很好地促进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也有助于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各高校在E-learning开展方面正不断进行积极实践和探索。在中美顶尖高校比较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我国高校参考。
第一,加大对E-learning开展的支持和投入,积极推进高校教学改革。E-learning是在校师生教与学活动的有效辅助手段,我国政府和高校应认识到E-learning开展在提升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引入具有较强交互功能的学习管理系统或网络教学平台,促进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从中美顶尖高校的实践来看,除了商业系统,基于开源系统构建E-learning平台也是很好的一种解决方案。高校E-learning系统应与课程展示系统有所区别,应能够对师生教学交互提供有力支持。在E-learning开展中可组建跨部门的教学信息化建设机构,以协调不同教学管理部门和不同服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第二,积极开展高层次网络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我国顶尖高校网络教育参与率很高,但网络教育项目的层次偏低,在提供高水平的继续教育方面与美国高校相比有一定差距。美国顶尖高校的一些普通教学院系积极开展网络教育,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需求,这一点对我国高校具有借鉴价值。普通院系可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社会需求开设更具特色和水平的网络教育项目,普通院系也可以仅推出部分网络课程,为校内外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选择。
【关键词】MOOC 高等教育 开放课程 影响
一、MOOC的概念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首字母缩写形式,意思是大规模网络开放在线课程,中文习惯音译为“慕课”或者“幕课”,有人把它们理解为慕名前来学习的课程或通过屏幕学习的课程。该术语的首创者被认为是由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之后该词被运用在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和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合作开设的网络课程“关联学习理论和连接的知识中”。MOOC作为网络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形式,不仅具有网络教育的相关特征,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因此,维基百科上对于MOOC的定义一直在不断的更新。MOOC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它是一种通过开放教育资源形式而发展来的。
二、MOOC对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影响
1.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式”教学模式到联通主义提出非正式学习方法。教学从传统的教室中走出,依靠网络平台的支撑,变得多样化。而MOOC作为网络教育发展的一种形式,具有网络教育的特点。依靠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不需要面对面的进行,具有跨时间、空间、地域、非连续性的交互式教与学的特点。因此,MOOC教学模式的转换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是起到组织在、指导者、帮助者、协调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动性和主导性。整个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在一种非正式的、虚拟的学习情境下进行学习。MOOCS的课程是由一段十分钟的小视频构成,每一个视频都穿插着教师设定的思考、练习和作业。不同于精品课程、网络视频,MOOC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要学习者看,不需要学习者动手。MOOC更多强调学习者在教学过参与在线讨论和测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能够为MOOC提供更多的可操作的技术平台,将来MOOC的教学模式会出现更多的改变。
2.教育对象的拓展。从时空发展的维度来看,MOOC延长了人们接受教育的时限。受教育群体从学生拓展为各类需要不断充实智慧的人群。因为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十几年的学校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知识更新的需要,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延长人们接受教育的时间成为了更多群体的选择。MOOC的开放性决定了学习者只要具备上网学习的条件,即可申请学习MOOC的相关课程,使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地点和学习的方式。
从地域发展的角度看,MOOC扩大了教育对象的地域性。MOOC依靠互联网技术平台,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接受世界最先进的教育资源的可能。MOOC课程资源从高等学校的围墙中走出,为更多的学校以外的群体所接受。据统计,一门MOOC课程的学习者可以遍布世界的162个国家,而MOOC课程是世界顶尖学府推出的优质教育资源,深受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喜爱。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享用一直是多数人渴望而难以实现的梦想,MOOC课程让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有了自主掌握世界先进知识的可能,为促进人类的文21明、世界的和平、发展、降低贫富差距,实现人类财富的共享提供了便捷的条件。MOOC作为一种开放的资源,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变为现实,从而保障了人人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
3.教学内容的丰富。MOOC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来自于高校教师经过精心准备的优质教育课程。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教学内容突破学校的限制,相似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授进行讲授,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教师进行学习。MOOC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总量增加。传统的学校要增加一门新的课程,意味着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而MOOC网络平台都是由几所甚至是几十所大学联盟组成,每所大学增加一门内容,MOOC的课程总量就会增加几倍。
(2)教学内容的更新频率更快,与时代的契合度更为紧密。由于MOOC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够随时增加新的知识和内容,从而保证了其教学内容能够反映当前发展的最新状态。MOOC课程计划的时数与传统的课程计划是时数相比,大大少于传统课程。几乎每一门MOOC的课程都不长于14周,甚至更少。而MOOC的课程内容大都是被教师划分为8到10分钟一个小节,每个小节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以模块、板块为主,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作为串联的依据。在相对短暂的时间里,教师以突出课程的精华为主。参与MOOC学习的学生都是对这课程感兴趣的,因此,学习者每个小节都能够保持足够的热情,整个课时的紧凑使学习者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力学习完相关的课程。
(3)教学内容的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当前MOOC课程都是来自欧美等国家世界名校中的顶级课程,高校教师要想把自己的教学内容放到MOOC网络平台,譬如edX、Coursera、Udacity等平台还必须经过蹄选,符合条件才开设相关的课程,这从根本上保证了 MOOC课程的质量。最后,MOOC课程具有生成性的特点,教师在课程初始阶段只需准备相关的教材内容,更多的知识点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区讨论、博客浏览等方式自我建构的。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会把部分优秀的博客、有价值的讨论统合平台,供学生参考。因此,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4.教学手段的多样。传统教育中注重教师与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注重以教师为中心。MOOC课程是依靠网络平台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课程,具有网络教育中交互性、多元性、开放性、民主性、自主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导致教学手段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1)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MOOC课程没有教师、纪律的约束,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校进程完成课业。
(2)教学方法以视频、动画、Flash等为主,视觉效果突出。传统教学更多的是以教师的讲授,辅之以相关的视频,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进行自我建构,很快就会被遗忘。
(3)MOOC课程区别于传统的网络课程,学习者的参与程度更高。MOOC的网络平台edX、Coursera、Udacity、Udemy、P2Pu等都有相应的在线讨论小组、Wiki协作、论坛讨论、学习社区等平台供学习者进行在线讨论、提问。而Cousera、P2Pu等还可以学生相互评论、同伴学习等措施,让学习者相互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4)MOOC课程教学促进了教育者学习的时间、空间的扩大。传统课堂教学局限于狭隘的教室,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师的课堂施展更多的是依赖于现有的资源。而MOOC课程的教学环境不局限于教室,可以是教室、咖啡厅、草地、实验室、书房等,教师以一种最为放松的态度进行课程的录制,教师自我发挥更为随意。
(5)MOOC可以让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多种学习交流平台。传统课程的交流方式受限于有限的空间、时间和地点,师生之间的交流几乎是在相对短暂的几十分钟里。而一般的网络课程难以提供多样的交流平台,甚至整个视频阶段都是只有教师的讲授,学生没办法参与到视频的讨论中来。而MOOC课程提供了多样的交流平台,比如:Wiki、blog、Moodle、Ellumi-nate、Skype、Web Ex、FaceBook 等,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习惯和偏好选择适用的交流工具,具有一定的学习环境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
5.教学环境的转变。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教学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社会制度、科学技术水平、家庭条件、亲朋邻里等都属于教学环境,因为这些因素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成效;从狭义的角度,即从学校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等。因此,教学环境囊括的因素多种多样,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体。MOOC课程教学环境的转变也包括广义和狭义。首先,MOOC教学环境的转变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虚拟的场景,MOOC的教学更多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科技水平越高,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的虚拟场景就越接近真实的生活场景。而在MOOC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未知的学生,不知道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生的领域能力、学生的年龄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等。因此,课程初始阶段,教师仅仅是提供少量预先准备的学习材料供学习者参考,学生学习的大部分内容是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交流动态汇集而成的。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探讨相应的板块、提出问题。因此,MOOC的整个教学环境都是在一个苑判缘摹⑿槟獾摹⑸成性的环境中。
6.教师角色的转换。在网络教育中,教师需要从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来适应网络教育的开放性、多元性、交流和空间的多维性的转变的特点。教师角色由传统的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
(1)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中的指导者。传统高等教育中,教师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特点。教师与师生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传授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在网络教育,尤其是MOOC课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体现为协助、引导学生构建自我知识体系。
(2)网络教育中,教师难以对学生的纪律进行监督和执行。学生更多的是依靠自我约束肀Vね络学习环境的干净和安静。
(3)MOOC课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和指导者。因为,能够开设MOOC课程的教师通常是本领域内的专家或者某些行业的专业人士,他们都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专业领域知识和提升学生对该领域的认识。
(4)MOOC课程教师每周要完成的工作包括:维护课程网站,汇集、精选参与者的博客、讨论帖等;编制课程每日通讯;更新课程内容到课程站点和每日通讯;阅读、参与并引导论坛中的讨论;主持每周通过虚拟教室进行的专家讲座;每周通过虚拟教室回顾本周学习情况和与学习者实时互动等。因此,教师的角色相比较传统教师的角色转变更为多样。
三、MOOC环境下优化教师资源,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在MOOC异军突起的情况下,大学发展的最好出路就是要不断的强化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大学生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谋得一席生存和发展之地。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走出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学生面前自如的讲授,探索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等创新性教学模式。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力,并善于发现知识,能够总结和归纳并利用互联网出现的新知识和新观点。再次,教师要探索出对网络学生评价和考核办法。比如,Coursera通过推出的“签名追踪”体系来保证学术的诚信问题。MOOC所具有的共享精神使得大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将由一个人的独角戏变逐渐演变为教学团队。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教学团队的建设更适合培养教师的默契与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晓明.M00C理念打开了一扇创新的大门[J].中国教育网络,2013(4):1.
[2]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2013(6):11-28.
[3]袁莉,斯蒂芬.鲍威尔,马红亮.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6):56-62.
一、学习及学习环境
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是:学习是指个体因经验而引起的认识、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许多年来,学习普遍被认为是有系统、有计划、有指导的学习文化知识,熟练掌握学习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网络科技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教育观念、推进了教育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更加深入的发展。因此,提高交流能力、培养分析能力、加强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价值判断的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互动能力、培养对个人和环境的理解能力、改善个人对当今世界的了解能力、增长艺术和人文学科的知识应该成为学习的目标。新技术频频出现,学习不仅是青少年时期的行为而且是终生的,人类社会的进步要求人人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一)传统教育中的学习环境
学习时代的到来,学习环境也会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教学的物质环境都是大同小异的,校舍的建筑造型、植物的绿化、各种设施的布局、教室设备的配置各个学校都十分相似。传统教学的人文环境主要是在学校,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构成了学习知识的主要人文环境。传统的教学环境有固定的教学地点和一定数量的学生,由教师根据教材安排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通过课本、黑板、幻灯、电视、录音机等媒体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多遍机械复习,再按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习环境只作为间接的、潜在的媒介对学习过程发生着作用。传统的学习环境具有统一性、封闭性、目标单一性等特点。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与学
传统意义上的"教"概括的说,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可以解释为"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别人。"什么是"解惑"呢?就是"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和问题。教本来的意思就是点到为止,因为许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也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解角度上的差异性,比如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等,不同的欣赏者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和艺术角度,因此会对作品持有不同的观点。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有的知识只要传达给学生就达到目的了,有时候学生对教师传授的内容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而训练的意义就大不相同了,训练不仅使被训练者掌握一定的技能或具有某些特长而且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强迫性,不管受训者想不想接受都得接受。许多年来,传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机器,忽视了教与训练这两个概念之间微妙且重要的区别。这样使学生自觉不自觉的按照别人预先设计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他人设计的目标。这种来自教师和学校无形的外部影响力侵占了本属于学生自由发挥和思考的空间。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统一的课本、统一的试卷、统一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演者,指导、组织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处于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不能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意志制定。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充分发挥
(三)网络时代的学习环境
网络教学环境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习者方便快捷的传播知识信息,学习者可以享受一流教师的授课、教师可以看到一流的教案。网络环境下这些先进开放的教学资源供全球的学习者浏览,同时它具有以下特点:教材多媒体化,学习过程交互性,面向多层面学习者的教学资源。网络环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富有创造性的个别化学习的环境,而且是展开教师、同学之间讨论和交流的有效途径。知识的获取是通过分析周围的世界的信息获得的,只有让学习者积极的介入学习环境才能实现智力发展的目标,计算机网络为学习者创造自主建构知识的环境。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灵活多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主题搜索、分析、处理信息,并与老师同学展开讨论交流,从而达到个性化探索学习的目的。个体与群体的融合也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近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CSCL(ComputerSupport edCooperativeLearning)实现计算机支持的协同教育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式,它兼有交互性和视听性,提高了教学、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在网页中应用"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它能够生成实时的、具有三维效果的人工虚拟环境,让用户产生逼真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兴趣,使人可以象在真实世界中一样在环境中进行实时的操作和交流。有些大学的网站已经有了虚拟现实的实例,如浙江大学。在虚拟现实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灵境教育环境也将逐渐成为网络教育的一种方式。
(四)网络时代的教与学
全球的教育现在已经进入到创新教育的历史阶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是越来越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志,创新能力不是靠教出来的,它是逐渐培养出来的,而网络教育环境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和条件。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提倡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在新型的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作用、功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讲台上的表演者变成了幕后的指导者,担当着准备、网上资源设计、参与等协助者的角色,通过为学生创造发挥自我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1)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全球知识大爆炸,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了许多,某一学科的任课教师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量和知识面都是有限的,然而学生受到各种传播途径的信息的影响很大,他们会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教师不一定能解答学生的所有问题。学生们可以通过在网上搜索和浏览丰富的信息资源,或者与他们在网上的学习伙伴、网上教师交流讨论,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此种情况下教师的概念不是个人,而是一个智慧的集合体。(2)素质教育把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从单学科向综合学科转变,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学习,有些课题例如:如何使西湖恢复自身净化功能,地球温度效应的成因、对人类和自然的危害、如何治理等综合性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这些问题自己必需具有广博的知识,例如西湖水由死变成活水的问题,涉及到生物学、生态学、环境保护、地理方面的知识。只有教师对这些方面了解,才能指导学生进行这样主题的学习,他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含有相关内容的网址或者提供关键字,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上网搜索、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和数据,并结合课程内容来全面认识问题、解决问题。(3)教师作为学习伙伴协助学习。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心理上受到师生关系和长幼关系的制约,认为教师是权威,学生的思维受到很限制。新型教学环境下,学生和教师在平等民主的轻松气氛下共同学习,这样学生心情放松,信心增强,有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
转贴于 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学习者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学习信息的提供者。网络学习的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学习策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上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需求,有选择、有目的的进行学习。网上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测试完全由学习者自己掌握。学习者应该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尽量避免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多种媒体形式的资源、强大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大规模的信息库,学生通过网络根据自己的问题或者兴趣,在网上与学习伙伴或教师展开讨论进行交流,达到个性化、探索式、研究型学习的目的。面对网络这个信息量巨大、信息种类复杂的超大信息库里探求知识的过程是不断遇到新事物、新问题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充满动态变化的学习环境里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逐渐培养对信息的搜索、选择、分析、加工的能力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多种可能的结果。
二、谁是学习者
(1)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首先是当今的在校学生。网络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字资料、视频、音频资源,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既可以运用网络灵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在无限的链接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网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的能力、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能力、决策能力、自学能力等。(2)中国已经加入WTO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加入WTO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入世后面临的挑战,是世界经济对中国某些企业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管理体制、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中国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挑战。说得直接一些,这一切都是对中国培养人才的适应能力的挑战,加快培养一大批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以适应入世后的迫切需要。因此,由传统的补偿教育的观念向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观念转变势在必行。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年龄21-35岁、中等收入、大中型城市的在职人员,他们的业余学习不可能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来进行,而网络教育的学习时间、地点灵活,学历承认等优势决定了它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经济全球化要求企业保持很高的生产力和很强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员工岗位培训对于企业的存亡至关重要。传统的面对面的培训方式使企业成本加大,浪费时间和人力资源,而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具有不受时空的限制、培训人员数目不受限、成本低廉等优点。所以,远程教育越来越被企业看成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培训途径之一。可以通过远程视频点播、虚拟现实模拟培训、多媒体演示等多种便捷的形式来进行员工培训,网络教育的优势对于拥有许多分支机构的大规模跨国企业而言更加明显。(3)信息代时代,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周期缩短、产业转型加速。在这个瞬息变化的社会里,一个人在一个行业从事一生工作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曾经的"从一而终"的职业观念已经不再存在。"据统计,62%的上海职工把双休日作为学习充电日,50%的职工每年花在学习培训上的费用达300-1000元,82%的职工每月至少读完一本书,一轮新的读书热潮正在上海涌动。"1个人为了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胜,为适应不同行业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学习,需要不断发展新技能和更新个人的知识结构。网络教育通过对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创造性的学习条件,有效的拓宽了接受知识的途径。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发展的标志,每一次新的生产工具的发明意味着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样,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对教育变革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约公元前350万年左右2,口语技术的出现引发第一次教育革命,虽然口语传播的技术含量低、信息量比较小、传播范围小,但是它是通过人们面对面传播的,使用方便、交互性强,具有人性化。约公元前3500年3文字技术的出现引发了第二次教育革命,文字交流是传播媒体首次作用于视觉,但它传播的信息量和传播的范围还是有限的,而且使用不方便。约7世纪初,印刷技术的发明,信息可以较大量的复制并传播到较远的范围,首次为班级教学条件提供了条件。约20世纪初,第四次教育技术革命发生了,视听技术的出现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大一步,同时以语言、动作、音响和图像符号的形态直观而形象的呈现给学习者,传播的范围扩大了,适用于全社会。第五次教育革命出现在约20世纪90年代,多媒体多网络交互技术的出现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是有史以来对人类社会影响最深远的一项技术。它使教育的发展同样产生了质的飞跃,教育信息全球传播,教育资源全球共享。这一切使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将来,网络教学模式会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顾君忠《现代远程教育和CSSL》,全国CBE年会论文集,2000年11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张成华《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上海电教2001年第1期
[3]刘成新《网络课程开发和DDE模型》,全国CBE年会论文集,2000年11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洪明《英国终身学习的变革--"产业大学"的理念与实践》,比较教育研究2001.4
[5]AnnFloyd《网络时代的课程,学与教》,开放教育研究2001.3
[6]王基一《论远程教育中的交互》,中国远程教育2001.4
[7]夏巍峰《他们为什么选择网络教育》中国远程教育2001.5
[8]熊梅《试论21世纪基础学校学习环境改善的新观点--从教的学习向学的学习观念的转变》,教育发展研究2001.1
[9]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2.1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网络给院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不愿思考调研,导致“结合不紧”。面对网络丰富多彩的“高密度”、全方位信息,许多教育组织者一下子感到轻松了,认为搞教育不必再为找资料犯愁,备课方便多了。不少人不愿动笔动脑,不愿调查研究,平时不准备,只愿简单地从网上生搬硬套网上的思想和观点,不结合社会发展和院校工作的实际,局限于别人讲什么、自己用什么,教育没有针对性,“拿来主义”现象比较突出,没有达到“吃透别人的、形成自己的、联系实际的”目的。
二是不愿读书看报,导致“知识零碎”。信息网络为思想教育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于是许多人放弃了看书看报的好习惯,只愿浏览和下载网上资料,认为只要用好网上的“快餐”、“零食”,就能更新知识、搞好教育,而对具有丰富营养的“书报大餐”不能有效利用。
三是手段方法单一,导致“以偏概全”。一些老师认为,运用网络多媒体搞教育,可以解决以往教育中存在的形式呆板、时代性和感染力不强的问题。有了“新武器”,忘记“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网络手段的“一统天下”,“键对键”代替了“面对面”,多媒体画面取代了深入学生中间、当面交心的场面,许多行之有效的传统教育方式被弃之不用。
以上问题的存在,应引起高校思想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要迎接网络挑战,充分发挥好网络功能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效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既要“下载资料”更要“有效利用”,谋求“网上共享”和“实际情况”的有效结合
要树立用“网”不能代替用“脑”的观念,防止和克服培养单一“网络教育”现象发生。在上网浏览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去分析研究问题,注重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别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别人研究问题的思路。在融会贯通别人劳动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个人经历和本单位实际,努力研究摸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路子,不断提高思维层次。同时,应针对不同时期社会上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学校网上开辟“理论园地”、“思想论坛”、“答疑解难”、“文化广角”等主流版块,有侧重有选择地组织学生上网共研共创,做到是非大家谈、热点大家论、问题大家摆、道理大家讲、扣子大家解,使网络真正成为院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创新的“桥梁”。
二、既要“浏览网页”又要“翻阅书页”,谋求“快捷效应”和“长期积累”的有效结合
网络具有大容量的信息优势。在知识积累中,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学习增长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读书。要明白,尽管网上的知识非常丰富,但不够系统,而书本中的知识更具完整性、系统性和权威性,阅读思考空间也更为广阔深远。还要认识到,政治教育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只有将网上信息与日常读书看报中获取的知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同时,要学会将上网浏览与读书看报相结合,针对网上的一些偏激言论,可以采取读书看报的方法,从书本上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发展的方向,以便在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做好释疑解惑;备课时,认为书中讲解不全面或资料不够新鲜时,可以通过网络去寻找答案,加深理解,巩固成果。以此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三、既要“面对网络”更要“面对学生”,谋求“网上交流”和“情感互动”的有效结合
要使网络的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就必须帮助大家充分认清“面对网络”与“面对学生”的区别和联系。网络信息来源渠道非常广,这些信息都是经过他人收集、整理、加工的,是现成的“二手资料”。把这些资料运用到工作中去时,如果不经过我们自己的亲知、思考和进一步筛选、加工,就不一定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还要看到,网络“虚拟世界”具有其机械、冷漠的一面,面对网络有时难以获得真情实感,大学生心中的一些疑惑和困惑,也难以一下子得到解决。因此,要防止造成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比邻”若“天涯”的局面。可以建立网上“谈心室”,发挥网络快捷、方便,让同学们有心里话可以尽情倾诉的优势,同时,要深入同学中间,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表情、眼神、语言等情感和思想上的双向交流互动,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信号”,并将其作为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牵引,这样,就会紧扣形势的发展要求,紧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就能够直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工作做到前头,使工作具有针对性和鲜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