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范文

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

第1篇: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范文

一、小语种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老师为主体,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并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是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替代的。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的教学内容上,能够随着老师讲解的思路进一步理解教学知识,同时,还可以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对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及时进行请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效率与效果是很高的。而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根据讲课的内容以及学生对于问题的反应等情况进行有针对的辅导教育,把握教学重点,控制教学速度,能够全面的照顾学生的综合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二)劣势:虽说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优越性,但是不可否认的这种教学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总的来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手段还是比较单一,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过于枯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同时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书写板书,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较小进程,缩减了学生们的知识量。而且传统教学大多是靠老师讲述,并没有实体,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往往会比较困难,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东盟小语种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

1.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现在的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就出现了一些针对学校学生设计的手机学习软件,有效的吸引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一些越南语学习软件,不仅具有系统的学习模块,还有越南语对话视频或者是记越语单词解锁等等,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的同时就能够有效的学习越语单词,在越南语对话中就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在这些学习软件APP的应用当中,很多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2.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多媒体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共享的资源实现知识的多元化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例如,学生如果在做泰语练习时,想要充分了解泰国的传统节日,就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通过网络上的视频或者是图文解说,能够使学生融入到这一环境中,增强学生的观察以及想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人机对话,能够有效的实现课堂交流与探讨,并且可以及时的对每堂课学到的知识与问题进行反馈,提高学习效率。

3.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新的关系模式。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老师与学生之间传统的教学与学习的关系也要重新进行定义,在网络教学模式中,老师更多的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进行有效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学习道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劣势:

1.降低了学生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也更适应在网络上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主要的还是需要与同学、老师等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才能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但是由于网络对于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也就出现了学生不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也就导致学生缺乏实际生活交流的真实体验,时间一长,学生可能就会失去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

2.多媒体网络教学降低了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行为举止、人格魅力、教学模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但是,随着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于发展,老师与学生的交流相对减少,这也就意味着,老师对于学生的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削弱了,没办法发挥老师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

三、小语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

(一)综合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优点

就如上文描述的,无论是传统模式教学还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都存在一定的优势与劣势,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进行综合,有效的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还是要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其便利的资源与老师的细心辅导,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还要将学生与老师同时作为教学的主体,相互尊重,平等教学。另外,还要求老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主导地位中走出来,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能够充分起到一个引导与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小语种学习意识与习惯,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老师的教学指导进行有效的结合

网络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而老师则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控制,系统的进行知识的传授。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就要使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还能够实现远程教学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第2篇: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范文

蒙氏教育法于1994年引进中国并开始了大规模流行,然而在我国的蒙氏教育法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异化现象。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专家卢乐山先生曾说过:“要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蒙台梭利思想,要使蒙台梭利中国化、本土化。”[2] 只有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思想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具体实践特点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蒙氏教育法与传统教育的共生以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蒙氏教育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异化

1.在实践过程中形式主义倾向严重

任何好的教育理念都是根植于其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上的。在我国儿童长期以来被当作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明天,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看作是“小大人”,过早地被推进了成人的世界,家长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让儿童不得不迅速地成长。蒙氏教育法的引进让不少家长感受到了福音:原来孩子能在幼儿教育阶段跑得更快一点。家长趋之若鹜使得蒙氏教育法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壮大。有的幼儿园为了能收取高额的蒙氏学费而不加任何改造地全盘照搬蒙氏教育法,比如说蒙氏教育法的实质在于观察了解儿童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以确定对儿童的个别化教学,其核心是儿童。但是有的幼儿园在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时,单纯地把蒙氏教具堆满了教室便说自己做的是蒙氏教育法。这种不得要领重形式不重实质的做法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以及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幼儿教师对蒙氏教育法理念的曲解

教师是蒙氏教育法的践行者,教师对蒙氏教育法的理解直接关系着蒙氏教育法实施的成败。现今很多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蒙氏教育法的培训,对蒙氏教育法的理解十分浅显,盲目地夸大蒙氏教育法的优越性而忽视其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有的教师忽视了“自由是在有纪律的前提下进行的”,放任儿童自由活动而不加以引导或示范,这对于儿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对幼儿的干预方面,存在着干预不当的现象,在儿童专心地操作教具时,教师认为其有错误便上前干预指正,当幼儿遇到困难犹豫不决时,教师便“迫不及待”地上前帮助解答。而这些情况都是对儿童自由的一种侵犯。幼儿教师对蒙氏教育法理念的曲解是影响蒙氏教育法“中国化”的重要原因。

3.蒙氏教育法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蒙台梭利本人说:“我发明蒙台梭利教学法是错误的,我只是对儿童加以研究而已。”[3] 蒙氏教育法最初是以生活在1907年意大利罗马圣罗伦贫民区的儿童为对象,她的教育方法建立在低能儿童教育的基础之上的进行形式训练为主的教训活动。蒙氏教育法十分重视儿童的自我学习、自我修正、自我教育方面的培养,促进了儿童个性特征的发展。但其要求儿童按照教具所特定的步骤方法不断地进行反复练习,让儿童处在被动的地位,儿童有选择教具但是没有选择如何进行操作的自由,这样容易使儿童形成呆板、机械的个性,不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同时,蒙氏教育法重视儿童自主的学习较少地让其参与团队的合作也有碍于儿童社会化的过程。

二、蒙氏教育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共生

1.抓住本质,在实践上由形式到实质

蒙氏教育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儿童身心协调使其能更好地发展。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通过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儿童依据自己内心的需要自主发展,进而培养健全之人格。同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天生的“内在生命力”,这种内在的生命力是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为了使其能按照自身的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蒙氏教育者需要在了解儿童具有独特的胚胎期、心理具有吸收力、发展具有敏感期、发展具有阶段性等特点的前提下进行感官教育,读、写、算的练习,进行实际生活的练习。正确理解蒙氏教育法的内涵而不是把蒙氏教育法简单地理解为对蒙氏教具的操作。应从单纯地照搬蒙氏教具到自主开发设计出符合中华民族传统并能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习惯、良好的语言系统、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等“中国化”的蒙氏教材。

2.重视教师的多重角色的转化

在蒙氏教育法中教师是环境的提供者、观察者、示范者。观察是与儿童打交道的方法。[4] 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儿童的兴趣变化和儿童身上出现的发展特征。在儿童有需要的时候教师要在儿童身边进行正确的示范和指导,当儿童开始有意识地参与到自己正在从事的活动中去之后,教师就应该明智地退出,让位于儿童与教具相互作用的活动,让儿童通过对教具的操作使大脑、机体协调运动,促进儿童的自我发展。合格的蒙氏教师还需要根据儿童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兴趣爱好,依据蒙氏教育法的精神不断延伸教具,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儿童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儿童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儿童自由选择的往往能反映出他的倾向和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在对作业的选择上要遵循让儿童自由选择的原则。儿童在进行他自由选择的工作时会更加的专心,进而能增加他的自信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3.给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5]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机体与“有准备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校是儿童日常生活的场所,儿童在这里“不仅可以享有内在发育方面潜在的、精神上的自由,而且可以使儿童从生理、生长到机体活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成长与发育最好的条件’”。[6] 这就要求为儿童创造美丽、适宜的环境。一个精心设计的环境能让儿童产生学习兴趣,能让儿童自主地、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明白自己的需要并获得自己的想法,使儿童得到积极的发展。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儿童一方面获取来自蒙台梭利教具、各种教材等物质环境中的知识,一方面汲取来自人类精神文化遗产等文化环境中的养分。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还要在环境中指导儿童,积极与儿童进行互动,促进儿童身心的协调发展。

4.重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诚如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所讲:“我们不能随便漫步于世界教育制度之林,犹如一个小孩逛花园一样,不时地从一堆灌木丛中摘下一朵花,从一棵树上采一些枝丫,期望我们将这些移植到本国的国土上,就能拥有一棵茂盛的大树。”对于从国外移植过来的蒙氏教育法来说我们更应该注重其在中国的本土化。 蒙氏教育法最初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不免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的特点。中国的文化历来就具有“中庸之道”“以和为贵”“谦顺”等特点,相比之下西方的文化则主要以“个性张扬”“思想自由”“个人发展”等特点为主。如果不考虑东西文化的差异盲目照搬蒙氏教育法,在东方文化的大背景下可能会造成儿童的文化冲突。因此当我们在实施蒙氏教育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借鉴传统教育,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对蒙氏教育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加适合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参考文献:

[1][意]玛利娅・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方法[M].1964年纽约英文版.

[2]皮军功.辛勤耕耘六十载 献身幼教半世情――访卢乐山教授[J].学前教育研究,2003(2).

[3]李永连.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和教育思想[J].外国教育,1982(2).

[4][意]玛利娅・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M].万信琼,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第3篇: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范文

从事蒙台梭利教育近十年,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及体会谈一些个人对蒙台梭利教育的认识。

一、创设自由的精神环境

蒙台梭利博士强调儿童的内在力量、也就是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认为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为了使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通过活动得到表现、满足和发展,就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而且要求环境(刺激)要适合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兴趣。

蒙台梭利环境创设的理念——自由,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还不能够完全做到这一点,但自己一直努力从教养态度和行为入手,改变压制孩子天性的做法,从而使孩子最大限度享受蒙台梭利环境创设下的自由。作为一名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师必须要给孩子创设更加适合孩子心理需求和信赖的精神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精神环境的重要性甚至大于物质环境。创设一个好的精神环境,对一名教师来说要求是很高的,首先教师要有不可缺少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亲和力和对幼儿的理解能力。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与幼儿交流,同时又要站在成人的角度分析幼儿的想法与行为,并在下一步教育工作中予以实施,使幼儿获得改变与发展。因此,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的创设是要教师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发现的目光、分析的精神、鼓励的笑容凝聚出来的,同时这些也是一个孩子获得发展最需要的。

二、抓住幼儿的敏感期

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来看,蒙台梭利强调通过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发展呈现一种节律(阶段):童年是个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帮助”了。而在童年期,儿童的各种心理机能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例如,2~6岁是对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敏感期,2~4岁是对色、声、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某种感觉能力在相应时期内出现、消失,当它们出现时,能最有效地学习;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敏感期的理论在实践中我们一直有所应用。例如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2~4岁),也就是小班年龄段,要培养孩子的常规;要让孩子正确了解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在书写敏感期(3.5~4.5岁),也就是中班年龄段开始,培养孩子的前书写和书写能力;设计适合孩子使用书写的游戏,比如《制作数字小书》《触摸砂纸触摸板》《拓印触摸板》等等。在孩子的阅读敏感期(4.5~5.5岁),大班年龄段,开始以大量文字阅读为主,使孩子接触各类不同的读物。

三、主张个别教学

蒙台梭利教育还认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这一理念从上学期开始在笔者所在幼儿园实施,通过与同行们学习、交流、探索,自己做了一些观念上的积累。比如在感官区和数学区以个别教学为主较好,语言区的发音教学也适合个别教学。但是由于进度的限制,可以不拘泥于硬性要求,对于能力极强和极弱的孩子,可以继续实行个别教学,但是对于能力差不多的孩子可以实行小集体教学,人数不宜过多。在个别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内在需求和个性特征,从而对孩子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台梭利教育的最大目的就是协助儿童走向正常化,使儿童一步步建构独立、尊重、惜物、感恩、关怀、自信等完善的人格。这也是儿童正常化的重要表现。但让这些品质形成一是要通过儿童的工作来完成,二是通过班级或教师的引导和氛围影响。儿童在教师的设计与安排中工作,而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兴趣来设计工作,因此幼儿人格的培养要建立在教师创设的环境(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中,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借助和利用环境来实现这一教育目的。

尊重孩子是最起码的,平时我会尽量蹲下来和孩子交流。孩子如果今天情绪不好,特别不想进行学习,我会暂时调整他的教学计划;对于掌握慢的孩子来说,更不会总拿他和别人作比较;在一些节日,如母亲节,我会给孩子们渗透母亲的伟大,鼓励他们送给妈妈礼物,可以是一张贺卡,可以是一个拥抱或亲吻,也可以是帮妈妈洗袜子;平时也会告诉孩子们老师的辛苦。总之,从细节上抓住每个机会,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

五、混龄编班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混龄编班是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一个很大的区别,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年龄较大的儿童自发地去帮助较小的儿童,并激发其表现能力和组织能力;而年龄较小的儿童则从年龄较大的幼儿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及模仿的榜样。在混龄班中,儿童在平行班里有可能产生的学习压力和挫折感大为减少。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有利于建立关心、理解、分享、轮流、合作、包容等社会。

笔者所在幼儿园做的是小混龄,这种亲社会行为有一定的表现,今后有机会自己还希望尝试大混龄,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

六、奖惩无用论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儿童的内在需要得以满足就会产生宁静,并会产生新的愿望。应该引导儿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选择、自我约束。而奖惩是利用外在控制的方式抑制孩子的行为,对孩子而言,奖惩不但无用,反倒摧残孩子正在萌芽的自尊心,不但无法协助孩子改善自己的行为,还会误导孩子的价值观。因此蒙氏教育提倡教师要鼓励、引导、支持儿童,而不是单纯运用奖惩的方式。

对此,我深有感触。奖惩确实在一定情况下能够约束孩子的行为,但是这种行为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没有内化的行为,表现在无人监督或约束时儿童不会做出教师所要求的行为。所以,奖惩对于儿童内心价值感的形成并不会产生太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还没有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方法来促进幼儿健康价值观形成,所以这也会是我以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七、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作为导师的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解惑、传道之人,而是引导人,通过环境引导孩子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