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妇产科疾病防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产科病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产科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86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0例,对照组在病区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及护理质量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抑郁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
【关键词】产科病区;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自 “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以来,为力争做到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服务上追求尽善尽美,信誉上追求真诚可靠,我院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1]。产科是高风险的科室之一,在产科病区实施优质服务,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患者营造安全、亲切、便利的就医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对产科430例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60例均为我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产妇,设为对照组。该组产妇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如骨盆、胎位等;均无明显的高危因素、无明显剖宫产指征,有阴道试产条件,无伴发疾病。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 (25.4±3.2)岁。孕34~41周。文化层次:大专及以上85例,初高中605例,小学170例。职业:农民205例,工人290例,干部80例,教师135例,无业150例。将该组产妇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胎位、孕周、孕次、文化层次、职业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1.2.1 创造温馨舒适的病区环境:温馨、舒适的环境是体现人性的关怀的反应,产科病区要舒适、整洁、干净、温馨、空气通畅。在产妇房间还可放婴儿床,让产妇有一种在家的感觉,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不失时机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说话语气和蔼,关爱。在病房外安排导诊,指导患者就诊路线,节约时间。
1.2.2 积极的遇见风险:根据产科护理的特点,帮助新入院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将医院的规章制度详尽的传达给患者,介绍其意义所在,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积极的遇见风险。建立护理质量督导管理机构,量化考核细则,加强督促和检查,注重对产科能力较强、专业素质较硬的护士的选拔,让其参与到优质服务工作中来,通过对产妇进行连续动态观察和整体护理,减少护士交接的次数,减少护理薄弱环节,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2]。
1.2.3 加强护患交流: 护理人员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这样会使整个医疗环境充满安全感,增加亲和力,拉近医患间的距离。多于产妇沟通,护患关系和谐了,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患者对护士宣教和管理的依从性,也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心理障碍,缓解产妇的产前的焦虑的情绪,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防止意外的发生。在能够很好灵活协调的基础上提供优质服务,当发生医疗纠纷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解释性语言能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的妊娠结局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其中妊娠结局包括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产后抑郁率。护理质量的满意率有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调查量表评价,包括主动服务、态度热情、心理支持、关爱患者、健康教育五个方面。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抑郁率分别为17.9%(77/430)、6.7%(29/430)、5.1%(22/430)、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2.6%(140/430)、13.0%(56/430)、15.6%(67/430),P
2.2 两组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比较:观察组在主动服务、态度热情、心理支持、关爱患者、健康教育方面的满意率分别为97.4%(419/430)、98.6%(424/430)、97.2%(418/430)、97.7%(420/430)、97.2%(418/430)、97.4%(419/43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344/430)、82.1%(353/430)、79.5%(342/430)、80.2%(345/430)、82.1%(353/430)、79.5%(342/430),P
3 讨论
从患者入院至出院的整个过程中,护理因素始终贯穿其中,提高护理质量对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3]。随着现代医学服务模式,护理的理念也在转变。近年来,“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活动得到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医院完善的软件之一,它直接关系着患者是否能够顺利的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重建健康。对产科住院的妇女这一弱势群体的护理质量问题更应该引起医护工作者的重视。我院对产科病区的产妇实施的优质护理服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创造温馨舒适的病区环境、积极的遇见风险和加强护患交流,注重人文关怀的体现,关注人的价值权利和尊严。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认识结局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徐靖,朱倩,田春梅.创建优质服务示范病区提升护理管理质量[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4):65.
[2] 单伟颖,任忠敏,桑瑞兰.高等护理教育促进临床人文关怀回归的策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58.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超说明书 妇产科
中图分类号:R971.1; R96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3-0066-05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off-label use of aspirin in outpatients in tertiary specialized hospit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UN Hui, YANG Zhenyu *
(Department of Pharmacy,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spirin in outpatients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and its medication analysis of off-label use. Methods: The data of 38-month prescription about aspirin from 2013 to 2016 were extracted and the situation of its clinical use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drug instruction,relevant guidelines,expert consensus, and literature. Results: In our hospital, the most off-label use of aspirin was in gynecological clinic (n=1 751, 56.32%) and in the female patients aged 30~39 (n=1 691, 54.39%) . The most common off-label indication for aspirin was female infertility (n=945, 26.10%), then menstrual disorders (n=480, 13.26%) and spontaneous abortion (n=456, 12.59%). The highest dosage was twice a day at 25 mg each time (43.84%) specifically to deal with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onditions. Conclusion: Off-label use of aspirin in this study is all based on scientific evidences but its off-label use in pregnancy patients is still at an exploratory stage. More large-scale 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trials and the confirmation of its safety by long-term follow-up would be necessary in the future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aspirin; off-labe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阿司匹林作为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已超过百年之久[1],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适应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关节炎,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病和儿科用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但现今它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减少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等肿瘤发生的风险等[2-5]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药的超说明书应用亦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妇产科疾病防治方面。对于育龄期妇女患者,国内外研究资料提出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子痫前期、改善复发性流产等疾病[6],曾有文献报道国内阿司匹林超说明书应用中,在妇产科门诊中处方率最高,且阿司匹林在妇产科和生殖中心的超说明书用药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科室[7]。有研究在对比国内外各版阿司匹林说明书后,发现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用情况描述不一,特别国内说明书在妊娠期女性用药方面未予明确用药建议[8],因此,本文旨在针对相关指南关于阿司匹林在妇产科疾病的防治中推荐的用法不一以及对特殊人群临床应用研究空缺的现状,探讨和分析我院阿司匹林在妇产科医院专科门诊的具体使用情况,以期为阿司匹林在妇产科疾病方面的超说明书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所有含阿司匹林的处方,共计3 109张,分别对患者年龄,疾病诊断,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本次研究涉及的阿司匹林肠溶片规格均为25 mg(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2 统计方法
使用电子表格软件 Office Excel 2007,对上述处方数据进行汇总及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数值或百分率表示。本文阿司匹林超说明书用药的依据参考Micromedex数据库收载信息和采用Thomson证据评级[7-9]。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信息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2月门诊阿司匹林处方3 109张,其中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为(32.10±6.50)岁。年龄在30~39岁之间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人数最多(n=1 691人)占54.39%;其次为20~29岁(n=1 145人),占36.83%和40~49岁(n=218人),占7.01%。年龄在20岁以下和80岁以上的应用人数相对较少,均占0.1%。
2.2 就诊科室分布
开具阿司匹林处方最多的科室是妇科门诊(占56.32%),其次为产科门诊(占20.88%)和生殖免疫门诊(占13.73%),结果见表1。
2.3 临床诊断
对处方开具的临床诊断分析得出,根据现有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说明书,所有处方均存在超适应证用药情况,结果见表2。
2.4 用法用量情况
有89.84%处方用药的剂量≤50 mg/d,其中每日2次,每次25 mg的用法用量最常见,占43.84%,其次为每日1次,每次25 mg,占39.24%,结果见表3。
2.5 联合用药情况
阿司匹林单一用药处方1 691张(占54.39%),联合用药处方为1 418张,多以两药联合用药为主,两药联合中联合西药的主要为阿司匹林联合雌孕激素制剂或促排卵药物;联合中成药的主要为阿司匹林联合活血化瘀剂或滋阴剂,该用药方案常与女性不育症、月经失调以及习惯性流产等临床诊断相关。
3 讨论
3.1 判断超说明书用药的参考依据
本文判断阿司匹林超说明书用药的依据主要参考 Micromedex数据库收载的信息[10],其有效性以及是否推荐使用通常都有临床试验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中依据等级包括有效性、是否推荐和证据等级3个方面信息。采用Thomson证据评级,其中有效性等级包括治疗有效、证据支持有效、有效性具有争议和治疗无效4个等级,有效性等级依次减弱。推荐等级包括推荐使用、大多数情况下推荐使用、在某些情况下推荐使用、不推荐使用和不明确这5个等级,推荐等级依次减弱。证据等级包括A类(证据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多个、设计良好、大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B类(证据基于:结论冲突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小规模或研究方法有显著缺陷的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研究)、C类(证据基于:专家意见或共识;个案报道或系列案例)和没有证据这4类,证据等级依次减弱[11]。
3.2 应用阿司匹林的情况分析
妇产科门诊阿司匹林的超适应证用药情况较为普遍,抽取的3 109张处方均存在超适应证用药情况:①阿司匹林在我院超说明书用药主要为女性不育症,本次研究发现此为该药最主要的适应证,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提高种植率和成功妊娠率。根据Micromedex数据库收载的信息,美国FDA尚未批准阿司匹林超适应证用于女性不育症的辅助治疗。Thomson有效性、推荐等级和证据强度:有效等级Class IIb,有效性具有争议;推荐等级Class IIb,在某些情况下推荐使用,证据强度B类。②超说明书用药较多的为月经失调。根据中国专家共识月经失调治疗原则是出血期止血并纠正贫血,在无排卵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肌层合成前列环素明显增加引起的月经过多,建议先行药物治疗,推荐的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可用于不愿或不能使用性激素治疗或想尽快妊娠者[12]。③本次研究中妊娠状态或妊娠状态(早孕、中孕)常合并其他诊断如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对于合并有既往有妊娠期高血压、子痫病史、本次妊娠辅助生殖技术(IVF)、多胎妊娠、合并糖尿病、高龄等高危因素时多项指南推荐使用阿司匹林预防。根据Micromedex数据库收载的信息,美国FDA未批准阿司匹林超适应证用于IVF妊娠相关性高血压。Thomson有效性、推荐等级和证据强度:有效等级Class IIa,证据支持有效;推荐等级Class IIb,在某些情况下推荐使用,证据强度B类。美国FDA未批准阿司匹林超适应证用于子痫的治疗。Thomson有效性、推荐等级和证据强度:有效等级Class IIa,证据支持有效;推荐等级Class IIa,大多数情况下推荐,证据强度A类。④习惯性流产根据其病因可分为非免疫因素和免疫因素,而免疫因素常有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组织非特异性抗体、组织特异性抗体等异常的免疫因素的复发性流产,抗磷脂抗体形成是导致获得性血栓前状态的主要原因,引起胎盘微循环血栓的形成,对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复发性流产,专家共识均推荐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13]。对于既往有复发性流产史的妇女,如怀孕前出现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应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有一项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或不联合肝素的大型随机试验发现,对于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女性,单用阿司匹林或者阿司匹林联合肝素治疗都不能提高其活产率[14]。根据Micromedex数据库收载的信息,美国FDA未批准阿司匹林用于成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Thomson有效性、推荐等级和证据强度:有效等级Class IIb,有效性具有争议;推荐等级Class IIb,在某些情况下推荐使用,证据强度B类。
在用法用量方面,妇产科应用阿司匹林以小剂量应用为主,主要以每日2次,每次25 mg口服和每日1次,每次25 mg口服为主,有研究针对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预防剂量为每日50~150 mg不等[15]。因此,针对中国人种的超说明用药的剂量范围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对于产科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预防多采用单一阿司匹林治疗方案,而对于妇科疾病因发病原因和机制复杂,且存在月经周期,很多妇产科疾病存在联合激素周期治疗,如不育症等妇科疾病等多以阿司匹林联合1~2种西药的治疗方案常见,主要为阿司匹林联合雌孕激素制剂和(或)促排卵药物的方案,如阿司匹林联合戊酸雌二醇和(或)氯米芬。
在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面,有研究报道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防治过程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占8.4%,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另有文献报道阿司匹林可引起过敏性表现如哮喘,神经源性水肿等症状[16]。回顾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2010年至今未收到关于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上报。而在阿司匹林妊娠期应用对胎儿安全性方面,有综述报道,多项研究关于妊娠期服用阿司匹林对胎儿发育影响的结果报道不一,用药的利弊尚存在争议[17]。因此,在今后的应用中可加强患者以及其子代的长期随访以最大程度地收集女性患者特别是妊娠期女性患者阿司匹林超说明书使用的远期安全性数据。
4 结语
本研究显示,妇产科门诊阿司匹林应用以年龄在30~39岁之间的患者人数最多。主要由于相关指南与资料推荐阿司匹林防治的疾病如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复发性流产等疾病为育龄期相关疾病,在该年龄段特别是高龄产妇(>35岁)多见[18]。在我院以妇科门诊应用最多,产科和生殖免疫门诊次之。基于目前关于阿司匹林在妇产科领域的临床应用有国内外文献研究数据和证据,我院阿司匹林超说明书应用具有科学依据,但阿司匹林在妇产科领域的超说明书应用仍在探索阶段,特别是对妊娠期阿司匹林的应用,由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巴黎联合工作组(PARIS)、母胎医学的健康与人类发展协作网(MFMU)、美国胸科医师协会、以及Cochrane等机构的指南给出的建议或组织研究的结果间差异较大,对目标患者予以抗凝药物预防尚无明确统一的评估标准和给药建议[18-21],而国内的妇产科超说明书使用阿司匹林研究更为少见,因此有必要在基于临床的实际应用下开展女性患者应用的数据研究。本次由于处方信息内容有限,无法追踪到妊娠状态患者的具体孕周,无法详尽地体现妊娠期女性应用的实际孕周和治疗疗程,因此,未来还需要大样本的研究和荟萃分析,来评估阿司匹林在中国女性人群中应用的远期风险和并发症,从而为育龄期女性特别是妊娠期女性超说明书应用阿司匹林提供更为详尽的参考数据和保障其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Jack DB. One hundred years of aspirin[J]. Lancet, 1997, 350(9075): 437-439.
[2] Patrono C, Rocca B. Aspirin: promise and resistance in the new millennium[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8, 28(3): s25-s32.
[3] Thun MJ, Henley SJ, Patrono C.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s anticancer agents: mechanistic, pharmacologic, and clinical issues[J]. J Natl Cancer Inst, 2002, 94(4): 252-266.
[4] Rothwell PM, Wilson M, Elwin CE, et al. Long-term effect of aspirin o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20-year follow-up of 5 randomised trials[J]. Lancet, 2010, 376(9754): 1741-1750.
[5] Cuzick J, Otto F, Baron JA, et al. Aspirin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for cancer prevention: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J]. Lancet Oncol, 2009, 10(5): 501-507.
[6] Caitis S, Sibai B, Hauth J, et al. Low-dose aspirin to prevent preeclampsia in women at high risk[J]. N Engl J Med, 1998, 338(11): 701-705.
[7] 何志超, 李幼平, 伍俊妍, 等.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3年阿司匹林门诊超说明书用药回顾性调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5, 15(12): 1365-1371.
[8] 曾静, 卓琳, 詹思延. 国内外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的分析与比较[J]. 中国药物警戒, 2015, 12(5):271-274.
[9] Harold J. DeMonaco HJ, Ali A, et al. The major role of clinicians in the discovery of off-label drug therapies[J]. Pharmacotherapy, 2006, 26(3): 323-332.
[10] Czaja AS, Valuck R. Off-label antidepressant us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ompared with young adults: extent and level of evidence[J]. 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 2012, 21(9): 997-1004.
[11] 张波, 郑志华, 李大魁. 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参考[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9-14.
[1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49(11): 801-806.
[13] 林其德. 复发性流产免疫学诊断和治疗共识[J]. 生殖医学杂志, 2008, 17(1): 4-5.
[14] Kaandorp SP, Goddijn M, van der Post JA, et al. Aspirin plus heparin or aspirin alone in women with recurrent miscarriage[J]. N Engl J Med, 2010, 362(17): 1586-1596.
[15] Bujold E, Roberge S, Lacasse Y, et al. Prevention of preeclampsia and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with aspirin started in early pregnancy: a meta-analysis[J]. Obstet Gynecol, 2010, 116(2): 402-414.
[16] Stevens W, Buchheit K, Cahill KN. Aspirin-exacerbated diseases: advances in asthma with nasal polyposis, urticaria, angioedema, and anaphylaxis[J]. Curr Allergy Asthma Rep, 2015, 15(12): 1-10.
[17] 郑艳彬, 印杰, 钱莉敏.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新进展[J]. 上海医药, 2004, 25(6): 273-274.
[18]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503-508.
[19] Askie LM, Duley L, Henderson-Smart DJ, et al. On behalf of the PARIS collaborative group. antiplatelet agents for prevention of pre-eclampsia: 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J]. Lancet, 2007, 369(9575): 1791-1798.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宫颈疾病诊疗情况,为制定区域宫颈疾病干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2009年-2010年全区已婚育龄妇女120122例宫颈疾病普查情况。结果:干预组宫颈疾病检出率42.8%,宫颈刮片率87.6%,宫颈细胞刮片阳性率0.628%。干预组宫颈疾病检出率、宫颈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规范的宫颈疾病检查方法,完善的高危人群随访制度,有效的健康宣教,能切实提高宫颈癌早期检出率,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宫颈疾病; 患病率;普查
【中图分类号】R71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86-01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子宫颈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值得引起重视,且其五年存活率低,为危害妇女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1]。为了解本地区宫颈疾病诊疗情况,我院于2009年3月制定全区妇女病查治工作规范,并对辖区部分街道进行宫颈疾病诊疗规范管理,提高妇女保健工作质量,保障海珠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09-2010年在海珠区辖内接受妇女病普查普治的120122例已婚育龄妇女宫颈疾病诊疗及随访情况。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辖区街道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然后按已婚育龄妇女居住地所在街道分组,接受由相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免费妇女病查治服务。
1.2.2方法: 第一步,先对负责干预组宫颈疾病诊疗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强化指导,规范宫颈刮片手法、部位,明确管理办法。第二步,所有已婚育龄妇女常规先做宫颈刮片脱落细胞检查[2]。第三步,干预组合理应用HPV检测、严格按三阶梯技术,结合宫颈刮片脱落细胞检查结果对高危人群进一步做宫颈癌筛查和随访。第四步,对实施干预的辖区街道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2009年、2010年全区已婚育龄妇女宫颈疾病筛查情况。干预组宫颈疾病检出率42.8%,是对照组的3.6倍;宫颈刮片率87.6%,是对照组1.11倍;宫颈细胞刮片阳性率0.64%,是对照组的8.42倍。P值均小于0.001。见表1。
表1 2009-2010年宫颈疾病筛查情况
患病数:x215166,P
宫颈炎数x27821, P
表2宫颈刮片异常随访情况
2.3对研究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教育宣教,随机抽取500名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宫颈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知识需求方式等。结果:平均知识知晓率仅为39%,主要健康教育知识来源为电视及书报,需要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
3 讨论
3.1规范的宫颈疾病检查方法,完善的高危人群随访制度,能切实提高宫颈癌早期检出率,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从子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子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所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减少宫颈癌发病率的重要措施。本文结果提示,干预组采用较为规范的宫颈疾病检查方法,建立高危人群随访制度,能有效提高宫颈疾病检出率。根据海珠区现状,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其中包括宫颈疾病初筛主要由辖区社区医疗机构承担。目前社区医疗机构妇女保健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是妇女病查治率低,宫颈癌漏诊率高的主要原因。在本次研究中,由区妇幼保健院对干预组负责已婚育龄妇女妇女病查治医院机构从业人员进行了多次宫颈疾病查治技术规范化培训,建立随访制度,干预组宫颈疾病检出率、宫颈刮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做法包括:举办“海珠区妇女病查治工作培训班”,邀请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宫颈癌防治中心专家进行授课,统一了宫颈疾病的诊断及处理规范;以妇女保健例会形式再次对妇女病查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日常由区妇幼保健院组织技术小组下到干预组医疗机构对宫颈疾病查治技术进行指导、质控;利用科研经费,对干预组宫颈疾病高危对象转诊到区妇幼保健院确诊及治疗。作为区级妇幼保健技术指导中心一是应继续做好宫颈疾病查治、宫颈癌筛查技术培训,二是做好技术指导及扶持,建立区域性宫颈癌筛查技术服务网络。
3.2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病人宫颈癌防治意识,提高宫颈癌筛查率,对早发现、早治疗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3]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干预组妇女中随机抽取50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宫颈疾病平均知晓率仅为39%,可见已婚育龄妇女对宫颈疾病健康知识了解是不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较弱,对健康教育服务需求非常迫切。之后,我们与干预组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健康宣教。一是编写“已婚育龄妇女宫颈疾病防治”、“如何筛查早期宫颈癌”等宣传小册子或单张近万份并免费发放;二是定期组织新婚育龄妇女人群或社区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保健及宫颈疾病防治知识讲座;三是对接受普查的已婚育龄妇女人群进行宫颈疾病防治知识讲座及指导;四是干预组覆盖社区医疗机构定期举办以“关爱海珠妇女,关注妇女生殖健康”为主题的咨询、义诊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干预组宫颈疾病知晓率明显提高,能主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进一步检查与治疗,随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 张惜阴,戴钟英,于传鑫等,实用妇产科学(第二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3.
关键词 妇女疾病 普查 生殖道 乳腺 保健
农村妇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她们的健康状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农村妇女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妇科病发病率较高,妇科疾病严重危害着她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普查主要是为了掌握本地区农村已婚妇女的妇科病发病情况及疾病的变化规律,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增强了农村妇女的保健意识,提高了农村已婚妇女的健康素质。2011年对陇西县6000例农村妇女妇科病普查情况进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全县6000例60岁以下农村已婚妇女。
方法:采用常规的妇女疾病普查方法,内容包括经过专业培训的妇产科主治医师,负责妇科检查,各医技科室协调配合,按照全国高等院校《妇产科学》疾病诊断标准进行疾病诊断及普查表。对6000例对象采用询问病史,月经婚育史,双合诊检查,盆腔及乳腺彩超检查,白带检查,宫颈脱落细胞进行DNA倍体分析,触诊,X线钼钯等检查,全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全县随机抽6000例60岁以下农村已婚妇女,结果患病4313例,患病率高达71.88%,发病年龄30~45岁,根据病变类型统计,外阴炎174例(2.90%),宫颈炎3851例(50.60%),外阴白斑29例(0.48%),宫颈糜烂2437例(40.62%),尿道肉阜7例(0.12%),宫颈息肉571例(9.51%),前庭大腺囊肿21例(0.35%),宫颈肥大2244例(37.40%),阴道炎176例(29.45%),纳氏囊肿2150例(35.83%),霉菌性241例(4.01%),宫颈癌23例(0.38%),滴虫性297例(4.95%),附件囊肿136例(2.27%),细菌性197例(3.28%),子宫肌瘤260例(3.43%),老年性189例(3.15%),子宫脱垂9例(0.15%),阴道壁膨出17例(0.28%),宫体炎576例(9.6%),乳腺增生症2836例(28.37%),附件炎613例(10.22%),乳腺癌7例(0.12%),盆腔炎1570例(26.1%)。
结果表明在宫颈疾病中,尤其是宫颈糜烂、肥大、阴道炎、乳腺疾病发病率高,其次是盆腔炎、附件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癌、乳腺癌。
讨 论
阴道疾患、宫颈疾患、乳腺疾患发病率高,说明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低,自我保健意识淡薄,更缺乏卫生保健知识,不洁的两性生活,及当地经济发达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慢性宫颈疾病,尤其是宫颈糜烂,长期以来一直是妇科病之首,临床表现不明显,引不起患者重视,且不重视普查工作,而延误。如腺疾病可能与妇女精神过度紧张,母乳喂养下降有关。
在普查的6000例中,患妇科疾病4313例,患病率为71.88%,高发年龄30~45岁,提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应根据妇女疾病的变化,制定相应的防治规划,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宫颈糜烂是发生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所以要重视普查后的普治工作,尤其是对宫颈糜烂及可疑者行阴道镜检查,和DNA倍体分析,以防宫颈癌的漏诊。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在服务技能上和技术上要有新突破,以保建为中心,加强健康教育,提供咨询信息,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妇女的保健意识。对恶性肿瘤及可疑恶性肿瘤患者应建立个案登记,定期随诊。
农村妇女疾病普查普治,最终的目的为了预防和治疗妇女疾病,真正达到保护妇女身体健康的目的。各级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防止过度治疗和不规范治疗。同时,我们要关爱贫困患病农村妇女,她们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在进一步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村妇女安康保险活动。要加大宣传教育,增强保健意识,推动妇女疾病普查工作。要积极开展普查实事工程的宣传工作,动员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加妇女疾病普查工作。要认真开展普查摸底统计工作,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各乡镇要积极整合卫生、妇联、计生的工作资源,对所辖地区已婚农村妇女的进行情况摸底统计,为普查普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广泛开展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卫生部门和计生部门要结合普查普治工作,积极宣传妇女卫生保健知识。整合卫生资源,提高参检率,确保妇女疾病普查质量,加强普治工作,关心贫困妇女,减轻患病妇女压力。
妇幼保健以保健为中心,而妇女疾病普查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普查工作,1~2年普查1次,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制定预防措施,我院进行了30年的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工作目标和服务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要动员多部门参与,多部门协作,提高领导对妇女疾病普查工作的认识,并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使更多的农村妇女享受生殖健康的保健服务。普查过程中,给予受检者宣教的自检方法,提高妇女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建立正确的健康行为。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2.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129-0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也随之不断革新,护理服务水平已逐渐成为当今医疗行业竞争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当今医疗工作的复杂化以及多元化[2],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法律观念与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此满足患者的不同护理需求。现笔者针对我国护理服务中常见的几类问题作出总结与分析,并制定相关解决对策,将结果报告如下:
1目前临床上护理服务中的几类常见问题
1.1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感
部分护理人员因缺乏对患者的责任感而出现护患纠纷的发生,常表现在不能及时回答患者所提问题;解答患者疑虑时未能采用温暖和善的语言,而表现出语言及表情的生硬;对患者的服务不细心,不尊重;对待患者家属不耐烦,情绪化等。
1.2护理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院内护理人员的编排常包含不同学历的护理工作者,导致护理服务的综合素质较低,配合度较低等。主要表现如下:⑴部分护理人员对整体护理观念以及以人为本的护理核心内容理解较差。⑵护理知识以及技能水平较差,不能很好的处紧急情况的发生[3]。⑶对院内新进设备及仪器操作不当,临床经验不足等。⑷部分护理工作人员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易带有烦躁,焦虑等抵触情绪,且无法进行自我排解延误护理工作的进行。
1.3护患之间缺少沟通
据统计,多数护患纠纷的发生常因护理人员与患者缺乏沟通所引起。由于妇科疾病的特殊性,多数患者的疾病多为自身的隐私,但部分护理人员不能根据患者的需求以及心理情况进行疏导,常因误会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4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医院的护理人员安排制度存在合理现象,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夜班时间过程,工作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紧张情绪,导致护理工作配合度较低等问题的发生从而引起护患纠纷。另外,目前医院内对护理人员的赏罚制度伤未明确,对于同等学历以及同等职称的护理人员给予同样对待[4],这样不但降低了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服务的热情,还给其带来侥幸心理。
2针对护理服务中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2.1增加护理服务人员的责任感
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要求护理人员能够转变传统的护理观念,提升护理服务意识,能够做到以下几点:⑴针对患者某些特殊疾病类型的患者给予特殊关怀,尊重以及保护其隐私问题。⑵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治疗过程以及预防措施,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所提问题。⑶开展健康知识的宣教工作,呼吁及号召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加,也可参与疾病防治的讨论会[5]。⑷当患者及其家属因担心疾病进展而表现出抵触情绪时,给以宽容与理解,避免发生语言及肢体冲突。
2.2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
院内护理服务质量的信誉与口碑多体现在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上,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可做到以下几点:⑴要求护理人员可定时定期的去参加护理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了解新进设备及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⑵开展护理工作研讨会,学会吸收与借鉴国外优秀的护理技术,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⑶给予在职的护理人员考取更高学历的机会,或定期举办护理知识及技能大赛,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响应及参与。
2.3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护患沟通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当今护理服务业的需求,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做到以下几点:⑴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所提问题,所用语言要求准确,清晰。⑵主动关心患者病情,随时询问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疏导。⑶认真听取患者所提意见并积极改正,以取得患者信任,帮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⑷向患者讲解治疗过程及目的,询问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并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主治医师提出可行方案。
2.4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护理服务质量的监管同时应得到医院重视,常用的方法如下:⑴在院内建立好完善的护理服务体系,要求院内护理管理人员可以做到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⑵要求护理长以及护理人员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并且进行严格划分。⑶护理管理人员可对分配的护理人员进行随时抽查,以确保其护理工作是否顺利进行,酌情采用赏罚制度。⑷安排护理人员调度工作方面,注意一视同仁,保证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均等,避免护理人员因长时间工作引起的焦虑紧张心理。
3小结
针对以上护理常见问题的总结,发现在我国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分别为:⑴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感;⑵护理人员素质不高;⑶护患之间缺少沟通;⑷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所采取的相对的解决措施包括:⑴增加护理服务人员的责任感;⑵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⑶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⑷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总之,在护理服务工作中需注意护理人员可真正的能够做到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从而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以此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甚至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而此类方面可在临床实践当中做出进一步改革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黎明.《走出整体护理工作中的误区》[J].中华护理杂志,2000,(3):79-81.
[2]宝洁.《妇产科常见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7):145-146.
[3]张蕙.《对妇产科护理职业紧张因素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8):290-291.
[中图分类号]R71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a)-175-02
女性泌尿生殖道的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均属性传播疾病范畴,是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的疾病,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性观念的改变,女性泌尿生殖道的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逐年增多,已成为当前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具体表现为发病率的上升和发病年龄的下降,成为我国仅次于淋病的第二大性传播疾病,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已超过淋病而居性传播疾病首位[1]。
1衣原体、支原体的生物特性及流行病学
1.1衣原体
过去曾归属为病毒,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将其称为衣原体,是在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广泛寄生于人和动物,少数致病,引起人类疾病的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与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的是沙眼衣原体,有资料表明,健康妇女普查发病率1%~2%,妇产科门诊就诊者3%~9%,性病门诊就诊者18%~27%,性乱妇女发病率高达33%[2]。
1.2支原体
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能独立生存,不需要寄生于细胞的最小微生物。目前自人体分离出的支原体有20多种,其中至少5种已被证实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分别为肺炎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和隐匿支原体,在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中,以人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最为常见。人型支原体感染可引起阴道炎,宫颈炎和输卵管炎,而解脲支原体感染则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目前研究表明,解脲支原体在居民中的携带率为10%~40%,存在无症状携带者[3],其致病性与血清型有关,可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会性感染,且常与其他致病菌共同致病[4]。
2传播途径的特点
成年患者几乎都是通过性生活接触传播,少数也可通过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物、床单、毛巾、浴盆、公共浴具等间接传播,另外,还有医源性传播,即通过消毒不彻底的检查器械传播,新生儿则可在分娩过程中受感染[5]。
3临床表现
女性泌尿生殖道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有共同特点,即症状轻微,病程迁延,主要临床表现为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严重者可有输卵管炎及盆腔炎,易引起女性不孕不育及异位妊娠。孕妇感染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可引起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发热、子宫内膜炎等不良妊娠结局,并可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受限、新生儿肺炎、结膜炎、脑炎等围生儿并发症。
3.1非淋菌性尿道炎
40%~50%由沙眼衣原体引起,20%~30%由解脲支原体引起,10%~20%由阴道滴虫、白色假丝酵母菌、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及类杆菌等微生物引起[6],典型症状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尿道口红肿、有白色稀薄液体流出、沿尿道口可有压痛等。
3.2盆腔炎
多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输卵管炎,亦可有子宫内膜炎,患者可出现下腹部疼痛,恶寒高热,下腹部可有压痛、肌紧张,盆腔可触及包快。
3.3宫颈炎与阴道炎
有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及宫颈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宫颈管有脓性分泌物等。值得注意的是,沙眼衣原体感染只发生于宫颈柱状上皮,不感染鳞状上皮,故不致阴道炎,只形成宫颈炎[7],其症状轻微,可有白带增多,不正常出血及下腹痛或完全无症状。
4衣原体支原体的实验室诊断
4.1衣原体的诊断
细胞培养法是诊断衣原体感染最重要的确诊方法,但方法繁杂,时间长,要求严格,需一定的试验室检查设备,而且敏感性不高,直接镜检法取患者分泌物涂片后行吉姆萨或碘染色,在显微镜下检查上皮细胞内有无衣原体包涵体,方法简单,迅速,但直接镜检阳性率不高。
抗原抗体检测法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①微量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法。特异性强,被公认为衣原体感染血清学诊断的金标准[8],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衣原体抗原,特异性强、且快速、方便,缺点为可能与细菌有交叉反应。
核酸检测法:①核酸杂交技术。检测衣原体的特异性强,但敏感性不高,主要用于聚合酶链反应结果的检测、判定,尚未直接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②聚合酶链反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果与血清学检测有很高的一致性,在细胞培养阴性时亦能检出衣原体DNA,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试验方法。
4.2支原体的诊断
分离培养法是目前诊断及鉴别支原体感染唯一可靠的方法,特异性好,10 d左右可获阳性结果,但结果解释应根据临床情况,正常无菌部位,如从血液、输卵管或子宫内膜采集到的标本,一旦培养结果阳性就应治疗,而阴道子宫颈可能为其共生菌存在的部位,只有当阴道子宫颈每个采样拭子菌量≥104时,才有单独感染的意义,如<104,可能为无症状携带者,也可能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需要进一步检查[9]。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分子杂交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具有简单、快捷、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临床早期病原学诊断的依据。
5治疗时机及药物选择
女性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感染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然而,支原体可寄生于健康人群,是条件致病菌,且存在分型致病的可能,因此,对临床上有症状的支原体感染,实验室检出支原体或血清抗体滴定度在4倍以上增长时,才予以治疗[10]。
目前,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均可作为治疗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我国颁布的具有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了性传播疾病的病原治疗抗菌药物,沙眼衣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宫颈炎及沙眼衣原体或支原体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首选药物为多西环素或大环内酯类,次选药物为氟喹诺酮类[11]。
四环素类:孕妇及儿童禁用。多西环素100 mg,每日2次,连服10 d,该药系土霉素衍生而得,其抗菌谱与四环素相似,但抗菌作用比四环素强2~10倍[12]。米诺环素100 mg,每日2次,连服10 d,其抗菌作用比四环素稍强。
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1 g,单剂顿服,本药有极好的趋炎症组织能力,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是血浓度的数十倍至上百倍,且本药半衰期长达40~60 h,单次用药可维持有效浓度5 d[13]。红霉素250~500 mg,每日4次,连服5~7 d。罗红霉素300 mg,每日1次,连服7 d。
氟喹诺酮类: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及儿童禁用。环丙沙星500 mg,每日2次,连服7 d。氧氟沙星200 mg,每日2次,连服7~14 d。
妊娠期或儿童患者禁用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可选用阿奇霉素1 g,单剂顿服。红霉素500 mg,每日4次,连服7 d,或红霉素250 mg,每日4次,连服14 d。
患者的必须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方能避免再感染,同时应予隔离,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参考文献]
[1]苏应宽,徐增祥,江森.新编实用妇产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38.
[2]乐杰.重视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1):641.
[3]曹玉璞,叶元康.支原体和支原体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4.
[4]张帝开,杨冬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与女性生殖道感染[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3):140.
[5]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6-257.
[6]王光超.皮肤病及性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67-371,386-391.
[7]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36-1246.
[8]王爱霞.临床医护人员传染性疾病防治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4-57
[9]王敬云,刘杰.支原体感染与妊娠[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2):713-714.
[10]顾美皎.临床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04-826.
[11]山东省卫生厅.抗菌药物和品合理应用[A].继续医学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培训资料,2005.171-173.
[12]陆风翔,杨玉.临床实用药物手册[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0.
关键词:围生期儿;围生期儿死亡率;死亡原因
对我院近六年期间(2008年1月――2013年12月)围生期儿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降低围生期儿死亡比率提供帮助。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对我院近6年期间(2008年1月――2013年12月)死亡的围生期儿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统计方法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围生期标准,自怀孕第28周起的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开始,至出生后7天整天的新生儿。围生儿死亡率等于(胎儿死亡数和早期新手生儿死亡数)/出生总数。
死胎是指妊娠满28周及以上的胎儿在宫内死亡。死产:指妊娠满28周及以上的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死亡的。胎儿出生时具有生命现象如呼吸、心跳、脐动脉搏动、随意肌缩动等任何一项均为活产,活产儿从出生至产后7天内死亡称为新生儿死亡。
2 结果
2.1 3年中围生儿死亡率见表1 3年中我院出生总人数为76788例,其中死亡1049例,围生儿死亡率为13.66‰,其中死胎975例,死产3例,新生儿死亡71例。
表1 围生儿死亡率
年份
死胎数
死产数
新生儿死亡数
围生儿死亡数
出生人数
围生儿死亡率(‰)
2008年
123
16
139
10910
12.74
2009年
80
10
90
11395
7.90
2010年
97
1
11
109
11903
9.16
2011年
89
10
99
12645
7.83
2012年
240
2
7
249
14998
16.60
2013年
346
17
363
14937
24.30
2008年至2009年围生儿死亡率有明显下降,而从2011年至2013年则成直线上升的趋势。
2.2将6年分为2个3年段,后一个3年段比前一个3年段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上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两年段死胎、死产并无显著差异(P>0.05),新生儿死亡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见表2.
年段
n
死胎
死产
新生儿死亡
2008~2010
34208
300(8.77)
1(0.03)
37(1.08)
2011~2013
42580
675(15.85)
2(0.05)
34(0.80)
2.3 围生期儿死亡与孕周关系1049例病历中,小于37孕周的围生期儿死亡818例(77.98%),其中死胎752例,死产3例,早期新生儿死亡63例。37周至42周的围生期儿死亡231例(22.02%),其中死胎223例,早期新生儿死亡8例。
2.4 围生期儿死亡原因 确定围生儿死亡的原因,对改进产科处理,提高产科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围生期儿死亡原因以主要病理诊断为依据(见表3)。
表3 围生期儿死亡原因
死亡原因
死胎
死产 早期新生儿死亡
百分比%
胎儿畸形
439
41.85
母体因素
278
2
26.69
染色体异常
5
1
0.57
脐带异常
71
6.77
胎盘因素
93
8.87
新生儿窒息
36
3.43
呼吸窘迫综合症
32
3.05
缺氧缺血性脑病
3
0.29
其他不明原因
89
8.48
2.4.1 胎儿畸形占第一位。包括肢体畸形,心脏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消化等。其次是母体因素,包括过期妊娠,妊娠合并高血压等。第三位是胎盘因素。包括胎盘功能异常,胎盘结构异常。脐带异常也是导致死胎的因素之一。脐带先露,脐带脱垂,脐带缠绕、打结等。[1]
2.4.2 早期新生儿死亡以新生儿窒息和呼吸窘迫综合症占主要因素,分别占早期新生儿死亡比率的50.70%和45.07%。
围生儿死亡还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母亲年龄及胎次:围生儿死亡率随母亲年龄增加而降低,第二产次及第三产次的死亡率最低。②社会阶层:贫穷阶层的妇女围生儿死亡率明显较高。③吸烟及饮酒:有烟酒恶习的孕妇围生儿死亡率较高。④婚姻情况:非合法婚姻所生子女的围生儿死亡率一般都高于合法婚姻组。⑤生育间隔:间隔2年围生儿死亡率最低,小于6个月死亡率明显提高。⑥医疗保健服务。
3 讨论
3.1 围生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卫生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围生儿保健比较先进的国家如瑞典于1987年围生儿死亡率即达7‰左右,1997年日本围生儿死亡率为5‰[2]。我国发达地区围生儿死亡率已降到10‰左右,但大部分地区仍在15‰-20‰,贫困地区可高达30-40‰。我院2008年至2013年围生儿死亡率为13.66‰。
3.2 针对育龄妇女的生存环境特点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使他们懂得孕前孕期如何避免不良因素,孕期定期产检。对医护人员进行窒息复苏技术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窒息复苏水平,进一步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对母婴保健服务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与考核,提高胎儿宫内窒息监护水平,提高早期新生儿疾病防治水平。[3]
呼吁社会做好优生优育和环境保护工作,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不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开展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对有缺陷的胎儿,尽早终止妊娠,避免缺陷儿出生。改变封建陈旧观念,对不明原因死亡的围生儿进行尸体解剖,发现死因,为预防以后围生儿死亡提供帮助。
产科医生服务的对象是孕妇、产妇及产褥期妇女,她们绝大多数并未患病,属于育龄有性生活妇女的特殊生理状态。妊娠病理(流产、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急性病毒性肝炎、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等)占少数;异常分娩、分娩期并发症(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以及异常产褥(产褥感染等)也占少数。产科医生的临床思维活动必须重视孕产妇明显的动态性,表现在胎先露及胎位的多变性,(部分臀先露于28周左右自然转为头位,枕横位或枕后位于临产后多转为枕前位等)、胎头的可塑性(胎头颅缝与囟门有软组织遮盖,使骨板有活动余地,临产时胎头颅缝轻度重叠使头颅变形,缩小头颅体积,有利于胎头娩出等)、胎心率可变性(宫缩时胎心率变慢、宫缩间歇期胎心率恢复正常等)导致临产后其诊断的易变性。
产科医生必须懂得,异常蕴藏着正常,正常包含着异常。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并不总是分明的。一位产妇初诊可能是正常产,产程进展有可能转化为难产。对胎位正常、胎儿不大、骨盆不小的孕妇,分娩结局不能认定准是正常分娩。在分娩尚未结束之前思想上不能放松。一定要按有可能出现异常分娩对待。因为分娩过程顺利与否,取决于孕妇和胎儿两个方面和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精神心理因素四要素。若两个方面及四要素均正常,且能相互适应,这就是顺产。若其中一项异常,就可以发生难产。顺产和难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产科医生应果断采取措施,分娩过程中时刻提高警惕,避免母婴发生损伤。
强调孕产妇明显的动态性,不仅适用于产科分娩过程,也适用于产科危、急、重症患者。
孕妇孕前、孕期可能并发各种内、外科疾病,妊娠及分娩过程中病情随时可能加重,有的孕妇可能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这对产科医生提出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产科医生,除了要有为患者服务的热情,还要具备全科医生的基本素质,对有合并症的患者,孕前要为之做好孕前宣教和积极指导治疗,如已经妊娠,尽量保证母胎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治疗并做好孕期管理,使其尽可能安全度过孕期及分娩期。分娩过程中随时准备参加孕妇及新生儿的抢救。产科处理一定要兼顾产妇及胎儿两个方面。同样道理,对孕期用药,应持慎重态度,强调产科合理用药,必须考虑孕产妇和胎儿及新生儿两方面因素,认真权衡利弊,作到合理用药,确保母婴安全。
还应该强调的是,产科医生不仅要重视有合并症的患者孕前宣教、孕期管理,更应该重视产后的近远期随访。
目前国内、国际上对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孕妇合并症的研究发现,两种妊娠期疾病分别为患者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及慢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孕期如未得到适当的治疗,会导致后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育龄期女性中出现了更多的营养过剩现象,营养摄入过度是GDM的危险因素之一[1],最近有研究显示GDM母亲的后代,同样会存在远期的健康问题,可能表现为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可以出现的肥胖和糖耐量减低。在一项研究中对母亲患糖尿病发病前和发病后所生的孩子的分析研究发现,只有母亲发病后所生的孩子患糖尿病的危险增加(OR值3.7);而且在没有患糖尿病的子代中,母亲患病后所生的孩子的BMI增加( P =0.003)[2],然而如果是父亲患2型糖尿病则对子代的影响无差异。所以宫内暴露于高血糖环境,更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因此,GDM的影响,如同一种恶性循环,对子代的影响深远,而且不仅限于新生儿期。患有糖尿病的母亲所生的女儿,可能在生育年龄发生糖尿病,进而影响到下一代,因而会使这一循环延续[3]。GDM患者的女儿孕期可能发生GDM,进而影响下一代。陈晓霞等[4]研究发现GDM可造成子代脑成熟障碍。
杨慧霞教授非常重视GDM患者的孕期及产后管理[5],因为尽管大多数GDM产妇产后血糖恢复正常,但2002年Kim等对全球1965年至2001年发表的关于GDM的产后随访文献的荟萃分析发现:产后6周~28年,约有2.6%~70%GDM发展为2型糖尿病。对GDM患者加强孕期及产后的管理及治疗,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这对改善我国女性健康状况具有深远意义。
妊娠期孕妇营养缺乏会导致胎儿生长受限,Barker等的系列研究提示胎儿低出生体质量会导致一系列成年疾病的发生。包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心性肥胖和子代谢异常,这些统称为脂代谢异常综合征。而孕期营养过剩导致孕妇体质量增加,会导致更多高出生体质量儿,同样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6]。
Wilson等[7]对妊娠期高血压病与日后发生高血压及脑卒中危险的关系的对列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病与日后发生高血压相关疾病有关。加强患者孕期及产后的治疗,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由于这种疾病所导致的致残和死亡的比例。
产科医生也要重视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的治疗。胎儿甲状腺形成以前,胎儿甲状腺激素完全依赖母体供应,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如妊娠期未得到恰当的治疗,将会导致分娩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如重视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的孕期药物治疗,及时增加左旋甲状腺素用量,对改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妊娠结局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8]。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很高。Anna等[9]报道分别为子痫、子痫前期及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分别为22%、15%和7.6%。我们总结了10年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发现该组患者中糖代谢异常发病率高达16.1%,明显超过近10年孕妇糖代谢异常发生率7.3%[8],这也提醒产科临床医生要高度重视糖代谢异常孕妇甲状腺功能的筛查,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糖代谢异常孕妇甲状腺功能方面的研究,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妊娠对母儿危害极大,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加强糖代谢异常孕妇甲状腺功能方面的检查,以期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并给予有效治疗,以减少其发病率及母儿并发症。
文献报道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病率高达12.6%[10],慢性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共存,明显增加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控制孕期血糖水平对减少子痫前期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产科理论学习,不但可以开拓视野,更能充分了解国内、外产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在临床实践中,重视临床思维的培养,有益于产科医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用自然辩证法武装头脑,更能提高医生对产科动态变化的临床特点的掌握。加强社交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产科医生与孕妇及家属间的沟通能力,对产科诊疗中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的处理,不仅需要医疗技术能力,组织抢救、沟通与协调能力也非常重要。对于产科医生,不仅仅要考虑孕妇孕期的管理,更要重视产妇产后的管理,尤其对有内科合并症患者,一定要与内科医生密切合作,坚持治疗,以减少近远期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重视孕妇孕期营养的指导,为其分娩健康的下一代打下良好基础,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产科医生富有更重要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劳子僖.妊娠期糖尿病-中国人的危险因素和远期影响.中国围产医学杂志,2005,8:321-323.
[2] Dabelea D,Hanson RL,Wilson PWF.Parental transmission of type 2 diabetes.The Framingham Offspring Studay.Diabetes,2000,49:2201-2207.
[3] Dabelea D,Knowler WC,Pettitt DJ.Effect of diabetes in pregnancy on offspring:follow-up research in the pima Indians.J Matern Fetal Med,2000,9:83-88.
[4] 陈晓霞,周丛乐,杨慧霞,等.糖尿病母亲婴儿脑发育状况的研究.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300-303.
[5] 杨慧霞.进一步提高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研究水平.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289-291.
[6] 范子田,杨慧霞.妊娠期营养不良对后代懂得远期影响.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278-281.
[7] Wilson BJ,Watson MS,Prescott GJ,et al.Hypertensive diseases of pregnancy and risk of hypertension and stroke in later life:results from cohort study.BMJ,2003,326:845-849.
[8] 王允锋,杨慧霞.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低减患者的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3:157-160.
小梅知道了盆底肌锻炼的重要性,并且她十分确定自己是急需锻炼恢复的。那如何科学有效锻炼盆底肌呢?小梅向专家请教了如下的问题。
Q:盆底功能锻炼的方法都有哪些?
A:最常见、简单的是Kegel运动,又称为Kegel锻炼或凯格尔运动,是一套加强骨盆底耻骨尾骨肌锻炼以加强盆底肌支撑力,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练习。通过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从而加强控制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恢复骨盆肌肉的紧张力,而且可以刺激生殖器区,增加生殖器区的血流量,从而改善。
其次有阴道哑铃。
再次是膀胱训练。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写排尿日记,有控制地排尿,逐渐延长排尿时间,达到2小时~3小时排尿一次。
另外,还有电刺激、生物反馈、场景生物反馈等方式加强盆底肌功能。
Q:在家锻炼盆底肌的关键是什么?
在家锻炼盆底肌就是要学会识别并有意识地控制盆底肌。找到盆底肌的位置是最关键的,怎么确定盆底肌的准确位置呢?
尿中喾ㄊ亲畛S玫姆椒ǎ在小便时突然憋住,以中断排尿, 这种紧缩是通过收缩盆底肌完成的,是凯格尔运动的基本动作。重复数次, 直至熟悉如何正确收缩盆底肌肉, 但切记不要收缩腹部、大腿和臀部肌肉。
还有手指指示法。将手指放入阴道, 围绕手指收缩盆底肌肉。你会感觉到肌肉紧缩和骨盆上移,放松,骨盆会回落,从而找到盆底肌肉。
锻炼时,要先排空膀胱,否则运动时会感觉到疼痛或有尿液漏出。
凯格尔练习过程中要保持正常呼气和吸气,不要屏住呼吸,保持臀部和腹部肌肉放松。
Q:在家也能进行盆底肌锻炼吗?具体怎样做?频次怎么掌握?
掌握正确的收缩方法――收缩会阴、,避免腹部、、臀部肌肉收缩。应根据盆底肌损伤情况(肌纤维受损的程度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第一个动作:尽力收紧,提起、会阴,尿道夹紧,保持5秒钟。如果5秒对你来说仍然很长,可尝试从3秒开始。放松肌肉,5秒钟。
第二个动作:紧缩阴道周围的肌肉,以爆发力收1秒,放松2秒。这样做5次为一组。
重复练习10次。这是一组凯格尔运动,每日应该做这组动作3次到4次,但不需再多了。练习的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或晚饭后2小时,因为盆底肌损伤的患者,肌肉越疲劳,盆底负担越重,越容易加重脱垂,所以白天站立时间久的情况下做盆底肌锻炼,可以有效控制住脱垂。
Q:进行凯格尔运动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你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缓慢或快速的凯格尔运动,而没有人知道你在做什么。有的妇女已经将凯格尔运动容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如驾驶、看书、排队或坐在电脑前,甚至孕妇也可以进行凯格尔练习。但要注意的是,做凯格尔运动时务必保持膀胱空虚。膀胱充盈时做凯格尔运动会减弱盆底肌肉,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不要将憋住小便作为常规的凯格尔运动,在排尿时做凯格尔运动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削弱盆底肌肉功能。
注意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并注意盆腹肌肉的协调性。
Q:阴道哑铃是什么?怎么用?
A:将阴道哑铃放入阴道内,利用康复器本身重量的下坠作用,迫使阴道肌肉收缩,达到会阴肌肉锻炼的目的。
有5个不同重量的阴道哑铃,重量分别为20g、32g、45g、57g、68g。可以从重量最轻的20g的1号哑铃开始。将哑铃洗净,置于距离阴道口一横指处,绳子留在阴道外。要尽力收紧、提起、会阴及尿道夹紧,收缩1秒,放松2秒,并按照卧、立、走、蹲、跳五种姿势进行锻炼,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当训练的程度达到跳跃都不会改变位置时,换下一个重量的哑铃,五个姿势。以此类推。
使用阴道哑铃有以下的注意事项。
不能使用臀部和腹部力量,不能长时间将哑铃放置阴道内,使用前后注意清洁卫生。
不建议用液将哑铃放入阴道,此方法会导致阻力过小,哑铃顺势滑出。建议用清水阴道口后再将阴道哑铃放入阴道内。
要注意阴道哑铃的清洗,并置于干燥环境保存。
阴道哑铃有任何破损不建议继续使用,以免划伤阴道。
Q:盆底肌康复的周期是怎样的?是否需要每年维护?
A:妊娠及分娩都会造成盆底肌损伤,若不及时治疗,子宫、直肠、膀胱等盆底器官就难以恢复正常解剖位置。所以盆底肌康复应从产后42天做起,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敏感性及依从性等制定治疗方案,进行1~2个疗程治疗,最多20次。治疗期间及疗程后均应自行进行家庭锻炼盆底肌三个月,三个月后再次复查盆底肌肌力,张力。指标不合格应继续治疗。一般患者经两个疗程后有明显症状改善,电生理指标有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