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二、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我校的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1、了解自我
目前普遍存在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标准的情况,导致不少学生自我形象偏低,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着学生的素质成长。针对这一现象,心育工作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对自我的形象进行整体认识,让学生从学业自我形象、社会自我形象、情绪自我形象、体能自我形象等方面进行整体认识,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态;帮助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树立自信心。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2、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
当前由于学习适应性不强,而沦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日渐增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就显得日趋重要。心育工作应致力于开展协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寻求适合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的学习品质以及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工作,以达到促进其有效学习的目的。
3、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
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不可或缺的条件,人际交往的适应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也影响着其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可导致亲子、师生和同伴间的冲突不断增加。所以协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是重要的。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做到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事情。
4、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目前的教育比较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会严重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心育工作应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各方面的谐调发展,使个体在认识、情意和行为三方面达到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得以发挥,日后成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对社会能作出积极贡献的人。三、工作安排
领导小组:武连平
组长:霍星
成员:各年级班主任
实施方案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5、面对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6、预防和矫治相结合;
7、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8、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9、心理辅导过程对学生所作的“自我暴露”,辅导员应严守秘密,不宜对外公开当事人的姓名和事件。四、实现途径
根据我校的实际,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进行:
(一)心理健康教育
这项教育工作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课程辅导形式。偏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具体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
2、专题讲座形式。目的在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进行的心理咨询、心理训练活动,它面向少数学生,立足于矫治。主要方式:
1、个别咨询。它着眼于少数问题学生、侧重运用行为矫治和心理治疗方法达到辅导疏通心结的作用。个别咨询的程序包括学生自诉、诊断分析、调适矫治和效果反馈四个环节。方式有面谈、电话、通信等途径进行。在我校要成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配备心理咨询教师。
2、电话咨询。是指利用通话方式给予学生忠告,劝慰和指导。由于通话具有隐秘性,咨询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3、书信咨询。其优点在于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随时通过信件诉说自己的苦恼或愿望。那些不善言辞,或较为拘谨的学生常常选择这种形式。五、评价效果
以学校工作规划为指导,以儿童立场为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深入落实“绿色德育”为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绿色”教育研究,强化德育队伍建设;狠抓以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内容的养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身心健康;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力争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一)发挥学校德育的主体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创设“自主管理、全员育人”的氛围。
(二)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安全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四)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打造有特色的“绿色”学校和“绿色”班级。
(五)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校德育品牌。
(六)继续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建设,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加强育人队伍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
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和人格形成当作教育之本,真正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做到务实、求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
(二)规范学校德育工作的治理。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继续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通过交流、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树立班主任的服务意识,着力打造一支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
(三)抓好常规管理。
1、抓好班级文件建设。继续推行“完美教室”建设,树立班训、班规,推选小小朗读员,规范“教室三表”,争创班级特色。各班成立“自管小组”,指派专人对班级纪律、环境卫生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2、加强少先队的培训与管理。继续规范加强红领巾监督岗的检查,加强对学生的仪表仪容、文明礼仪、卫生习惯、教室清洁区、餐厅卫生、集会站队等情况的检查。继续进行班级常规管理评比,每月表彰公布五星班级评比情况。
3、规范升旗仪式纪律,保证国旗下讲话质量,进行有成效的国旗下教育活动。
4、落实班主任常规工作的检查,早晨到班、晨检、早中餐、阳光体育、夕会、班队活动等常规工作的落实。每月开展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交流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利用夕会时间交流一天来班集体中的闪光点,对好的人和事提出表扬;同时找出集体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班级正气。
(四)抓好行为习惯教育、文明礼仪教育
1、抓好开学初的礼训工作,主要学习《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各班成立“自管小组”,挂牌上岗,对本班各项工作进行自主管理。
2、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本学期继续认真落实
《小学学生一日常规》,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夕会、班会时间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3、规范行为,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上下楼梯秩序,用餐纪律和放学路队纪律等是我校本学期行为规范教育工作的重点。
4、弘扬中华美德,评选“孝心少年”进行表彰。
(五)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
1、关爱留守学生,开展“彩虹桥”活动;
2、管理好家校通,切实服务好学生;
3、建立班级qq群,加强家校联系;继续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
4、除了做好常规性的家校联系工作以外,还要把学校的很多新的做法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都告知家长,同时让家长了解学生的一些学习生活情况,共同探讨和制定对学生的教育措施。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增加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实际工作水平和能力。
2、加强法制、安全教育,通过讲座、思品课、班队课、国旗下讲话等形式进行法制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等,加强防范意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包括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的中小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差,在评比时拖了班级的后腿就放弃对于差生的引导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我们的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小学教育中差生被教师放弃的现象比较严重,从我们对小学差生的观察和对于教师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认为差生在学校班级评比当中给班级抹黑,不管如何努力都难以帮助他们转化,教师们没有信心,因此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只要这些差生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就可以了。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笔者决定利用接触小学教育的优势展开对于小学教育中差生转化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教师提供一些方法借鉴,也帮助这些小学差生,贯彻新课改的理念。
1."差生"界定
对于"差生"的概念通常指的是那些考试成绩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又叫做"学困生"、"后进生"等,当然这几个称呼所包含的范畴并不一致,本文对此不做详细阐述。总体来看差生在小学中主要指考试成绩差,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学困生是教育当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可见对于差生的教育是一个比较艰巨的工作。
2.差生形成原因
小学教育中的差生形成的原因很多,我们将差生形成原因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原因,一类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包括学生自身的智力、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客观原因包括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成长环境等。
2.1 主观原因
2.1.1 学生智力因素导致成为差生。小学生因为智力发展程度的差异以及一些先天性的智力发展障碍导致一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考试分数在班级垫底,从而成为教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这类学生在行为表现和个人思想品德方面是没有问题的,智力缺陷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跟不上教学进度,加上没有适当的辅导,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后面。
2.1.1 学生的习惯较差导致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差。另外一种学生其智力发展和普通同学没什么区别,甚至智力发展更好,但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不努力,听课不认真,导致学习成绩较差。在差生中,这类学生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小学生在课上没有认真听讲,课后没有将心思放在学习上,成绩自然上不去,变成差生。
2.2 客观原因
2.2.1 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小学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基本能力训练,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多注意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比如在课堂采取一些游戏教学,在课后布置一些有趣的课后活动等。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均处于起步阶段,学生没有自制力和分辨力能力,教师如果一直在课堂采取传统的讲授法,有些学生自然是难以接受,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成绩下降成为差生。
2.2.2 学生的成长环境导致学生厌学。教育的两大影响因素:遗传和环境。环境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当中,父母经常吵架或者发生肢体冲突对于小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小学生很容易变得沉默寡言,内向,学生的内向性格形成后在学校就不喜欢与人接触,对同学和教师心理抵触,自然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一旦成绩下降,这类学生可能因为承受不了打击从此堕落下去变成差生。
3.对策建议
通过对差生形成原因的主客观分析,我们针对性的提出小学教育差生的转化建议以供小学教师和家长参考。
3.1 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这是小学教育中差生转化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小学教师不能够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理念,那么差生的转化就是空谈。只有我们的小学教师坚持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发展潜力,才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因为差生拖班级后腿而放弃学生的教育。这位差生转化奠定了基础。
3.2 小学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差生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比较糟糕导致学生的成绩较差而成为差生,因此对于差生的转化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和引导。小学生是出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初步,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也是处于培养阶段,因此小学教育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非常关键的。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在学校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有些学生因为沉迷于电视剧或动画片,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在课后把作业放在第一位,先完成学习任务再做其他事情。
3.3 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发展特点。小学生个性特征比较明显,有些学生活泼开朗,有些学生则比较内向,有些学生喜欢科普,有些学生喜欢文字,这些都是学生的兴趣点,如何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兴趣点,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差生转化而言,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将兴趣和学习结合起来,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高涨起来,学习成绩也就比较容易提升。
3.4 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但是目前我们一些教师过于注重自身的物质利益,强迫学生学习,并不关心学生是否喜欢,并不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李镇西老师曾经说到他在每一天都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经常到学生家里做家访,和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关爱更应该多一些,小学生缺乏判断力,可塑性比较强,学生所处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学习小组 德育功能 调适策略
一
有人认为德育工作的任务就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培养学生政治觉悟、高尚情操、良好习惯。事实上德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克服困难的意志、毅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拓宽知识面,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等都是德育的功能。但德育的这些重要功能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中常常被弱化,甚至被忽略,这些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以文化成绩为中心,小组建构标准单一。
建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一般来说,小组建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但在小组实际建构中,往往只根据学生文化成绩组建学习小组,只考虑文化成绩提升上的互助和帮扶,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只是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维纪员等小组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必备要素安排。有的虽然考虑了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个性特长等因素,但这些只是从有利于提高文化成绩角度考量,所以从合作学习小组的成立开始德育功能就被弱化和忽视。
(二)以文化成绩为依据,小组评价标准单一。
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在对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中,许多学校和老师评价的标准是唯一的,他们只从小组成员文化成绩的进退方面考核,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把每个小组的所有成员的考试成绩相加,看哪个组的总分高,进步快,哪个组就是优秀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坦诚互助,学习共进步,品德共成长的评价全被忽略。
(三)以文化学习为核心,小组活动内容单一。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内容常常是单一的,小组的所有活动都围绕文化学习展开,其他活动都被剔除在活动之外。事实上,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互相支持,是学生在品德和做人上的相互唤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研讨明确学习目标,坦诚沟通交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这些都是合作学习小组在活动中应该彰显的德育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经历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个性的发展及团队的共同成长。
(四)以优生帮助为主体,合作互助方向单一。
因为合作学习小组成立的标准就是以文化成绩优劣为唯一标准,所以学生之间的互助也只能是文化学习上的帮助。因为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文化学习上不能起较大作用,所以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有的话也只是文化学优生对文化后进生的单向“救助”。
二
针对上述问题,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特别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德育功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适。
(一)转变观念,德育为首,科学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国家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大力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所以在合作学习小组的建构中必须有清晰的目标指向,坚持德育为首,彰显德育功能。
(二)关注生活,联系实际,科学确定小组合作的德育主题。
对合作学习小组德育主题的选择,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目标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实际,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恰当选择合作学习的德育主题。
1.整合教材,挖掘主题。思想品德课教材是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在需要重新整合,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德育主题。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具体概念、观点、原理、规律等引导学生研讨探究,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开展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及坦诚互助的合作精神。
2.关注生活,开发主题。“生活即教育”,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德育主题。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时,可以结合学生在教材、报刊、网络媒体和生活中亲身经历或感受的正反事例开展一系列小组专题活动或社会实践。教学中可以创设各种生活情境,提供各种体验,引导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产生兴趣和疑问,并从中迸发思想的火花,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3.激活教材,拓展主题。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在对教材有效挖掘的基础上,找寻促进学生发展的亮点,拓展合作学习的德育主题。例如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话题:“有人认为音乐是贝多芬的财富;色彩是达・芬奇的财富;齐白石的财富是虾,徐悲鸿的财富是马。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富,甚至某种痛苦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的财富是什么呢?你是如何看待金钱的呢?”对这个来自学生生活,具有开放特点和鲜活情境的探究话题,学生如入芳洲深处。
(三)统筹调控,科学指导,正确发挥师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德育功能。
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在平等的师生交流中,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更是与之共同学习的伙伴。
1.营造合作氛围,创造安全交流的心理环境。思想品德教育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中单向灌输的说教方式,积极创造一种生动活泼、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尊重、平等、宽容、赏识的人际关系,而且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中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成长的快乐。
2.点拨引导,把控方向,正确发挥教师的德育引领作用。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各种有趣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多给学生创设主动求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活动为载体,多为学生搭建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平台。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讨论问题的设计要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要真正反映新课改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教师重点突出对讨论节奏的调节和德育方向的把控。
3.以生为本,突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德育自主唤醒作用。当然,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思想品德教师不能独霸课堂,唱独角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变成自己表演的舞台。在课堂上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更多地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探究、合作讨论和互动交流。思想品德教育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符合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规律。
(四)建章立制,多元评价,建立健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德育评价机制。
1、
本职位在分管局长的直接领导下,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主持本科全面工作,协调各方关系,处理科室重要事务。
2.负责拟定和审核本科各项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安排工作任务,做好工作总结。
3.审批签发文件,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4.综合中小学情况,审定学位、招生范围、学校规模和招生计划,指导初中、小学招生工作和学籍管理工作。
5.组织中小学校长学习政治和业务理论,提高校长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指导、监督、检查各校的管理工作和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的情况;规范其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各项工作;
6.组织、协调完成科室重大调研课题,为领导的决策出谋献策;解决中小学办学难题,处理重要的投诉。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
本职位在科长的直接领导下,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负责全区中学的教育管理工作,拟定教育常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各中学贯彻执行。对中学中层干部进行指导培训,总结推广学校办学经验。
2.对全区中学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常规等情况进行视导检查,及时纠正学校的违规现象和行为,处理与中学有关的来信来访和投诉。
3.具体组织协调中学招生工作,初拟中学招生计划、划分招生范围,协同学籍管理员做好中学学籍管理工作。
4.组织协调中学的考试考务和初、高中毕业生的升学报名工作。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3、
本职位人员在科长的直接领导下,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负责全区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拟定教育常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各小学贯彻执行。对小学中层干部进行指导培训,总结推广学校办学经验。
2.负责对全区小学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常规等情况进行视导检查,及时纠正学校的违规现象和行为,处理与小学有关的来信来访和投诉。
3.负责初拟小学招生计划、划分招生范围,具体组织协调小学招生工作,协同学籍管理员做好小学学籍管理工作。
4.负责指导全区中小学少先队工作。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4、
本职位人员在科长的直接领导下,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负责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综合管理,总结推广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处理有关德育工作的投诉。
2、做好中学德育考核工作,审批对全区中小学学生的重大奖惩决定。
3.协调、联系全区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全区公办学校的安全管理,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处理有关安全工作的投诉和事故,协调、配合有关部门的其他安全工作。
4.协助做好中小学招生、考试考务工作。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5、
本职位人员在科长的直接领导下,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负责全区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根据学籍管理的政策、法规,结合我区具体情况,拟定学籍管理的实施细则,并组织落实。负责办理日常转学、插班、休学等手续及初中毕业证验印,定期下校考核指导学籍管理工作。
2.负责本科室内务管理工作。包括科室印章的管理和使用、科室工作资料的整理和归档,科室文稿的打印等。
关键词:工作过程 典型工作任务 教学设计 职业能力
近年来,中职院校都在积极进行课程开发的探索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已逐步被接受。同时,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案的实施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外条件,如实训场地配置、师资条件等,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结合校情进行课程开发,探索出适合本校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近几年来,笔者学校对电工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以电工与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方案为例,试图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施在中职院校课程开发中的可操作性。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内涵为“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过程),通过工作(过程)实现学习”。这里的“工作”是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体现的工作对象、内容及要求;“学习”的课程内容是该专业典型岗位对应的重要“典型工作任务”的综合性职业能力要求。主要设计思路如下。
1.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企业实践专家及专业学科专家共同提炼专业的核心岗位及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2.确定学习课程领域
整合典型工作任务中的职业能力要求,将职业能力目标转换成学习课程领域。
3.构建课程体系,开发专业课程
开发并编制课程标准、教学指导书、工作手册及教材。
4.课程实施及验证
按照工作和教学规律进行相应的课程实施,并针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设计
电工与电子技术及应用是电工(电气)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室讲授知识点,再到实训室做实操训练,因电类理论知识点抽象,学习效果较差。笔者学校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将专业课程转变到实训室来讲授,老师讲完知识点,学生即操作,学习效果有了改善。但试行后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实操技能掌握不好。通过深入研究,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及教学效率有了显著提高。
1.整合教学内容
在课程开发改革过程中,关键环节是调整教学内容。顺序化的传统教学内容便于开展系统性的课程式教学,但对于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并无优势。针对这一情况,对电工与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为:安全用电、认识电路、照明电路、电动机及其控制线路、稳压电源、放大电路和数字电子技术。
2.学习任务的设计
(1)任务编写。编写的任务要经过精心设计,要包含具体的内容、明确的目标和完备的知识链接;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任务的难度,做到层层递进,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2)工作页编写。工作页是源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任务,通过系统化的引导问题,指导学生在完整的行动中进行理实一体化学习,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学习工作过程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及综合素质。
3.教学方法的应用
授课中应采用教师引导下的合作学习模式,交叉使用多媒体演示法、实物投影法、阅读法、讨论法、讲授法、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
4.教W设计
为突出职业教育“实践性”特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原则,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设计包含七个环节:教学组织(工作准备);情境设计(做什么?);方案制定(怎么做?);方案验证(试一试,效果怎么样?);效果评价(方案能否再完善?完成如何?);拓展学习(能力再提高);结束总结(工位整理)。
以安装白炽灯照明电路为例,建议5学时。
(1)教学准备。包括:元器件准备、仪器仪表检查;学生分组;复习回顾,复习相关电路图及控制电路。
(2)情境设计,任务驱动。首先,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家居照明的视频,要求仔细观察其运行控制情况。提出任务:家用电器接在哪里?如何设计带有插座的“一开关控制一盏灯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其次,任务分析。利用课件,讲解家居照明电路的控制原理、电路图设计的规范、电路安装步骤。
(3)制定方案,实施方案。首先,制定方案。小组讨论学习,以工作页为指导方向,初步制订实施方案。其次,方案检查修改。各组确定方案后,交由教师检查,根据反馈的建议及意见,修改完善方案。
(4)方案实施验证。首先,电路的安装。依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安装工艺及步骤,进行照明电路的安装。其次,检测电路,通电试验。如电路不能实现任务所提出的功能,小组组织讨论,修改方案,再次实施,同时完成工作页的填写。再次,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照明电路安装及故障的排除方法,提高专业能力。
(5)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包括以下方面:教师对各组的电路通电试验,并给予评价;各组展示本组的最佳方案,其他组提出点评意见;由师生共同评出本次任务实施较好的几个小组,给予表扬鼓励;教师提出优化方案供学生参考,指出小组方案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注意照明电路典型控制方法及安装工艺规范,同时引申出多控制电路的家居照明电路设计;各组对方案进行再完善,填写考核评价表。
(6)拓展学习及作业布置。包括:其他家居照明控制电路的设计思路及方法;照明电路安装的行业规范及要求;作业布置,布置任务4“安装荧光灯照明电路”的相关准备工作。
(7)结束总结。组织学生整理工位、清扫教学场地。
5。实施效果分析
实施发现,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使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快速适应企业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各级各部门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师待遇和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区中小学相比,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仍然比较落后,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上淡化德育,德育工作难上常规。在农村部分中小学校,虽然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挂在墙上,德育工作计划写在纸上,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虚多实少,德育工作难上常规。突出表现在:
(1)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不能正常进行。(2)团队活动的开展有名无实。除农村学校资料少、教育基地少等客观因素外,学校怕耽误学生学习、怕外出发生安全事故担责任等也是制约团队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因。(3)家长会不正常。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互动不够,没有调动发挥家长的作用。学生家长一看到孩子成绩落后,就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家长会。(4)校外辅导员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严格实行校外辅导员定期辅导制度,往往只停留在纸面而没有实施。
2.一心抓应试教育,德育教育被忽视。自教育部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理论学得不少,具体实施不够,具体表现在:(1)没有按规定课程开课。有些学校,课程表的内容与国家规定的课程表相同,但实际上课只上主要学科,音乐、体育、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很少开展。(2)班会、晨会经常被改为自习课,或被老师占用。(3)学生作业负担重,压力大,课余活动少。(4)教师因循守旧,只重视应试学科,忽视德育教育。
3.市场经济转型期,特殊家庭的孩子难管理。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令人颇感头疼的问题。(1)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傲气十足,在学校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同学之间不能友好相处。(2)富裕家庭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3)部分贫困家庭的孩子有自卑感,容易形成孤僻自闭的性格,影响身心健康发展。(4)“留守儿童”管不住或无人管。
二、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共同解决。
(一)家庭方面。
1、提高家长对家庭德育教育的认识。家庭德育是指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如果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即使学校再努力,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2、让家长明确家庭德育的内容。家庭德育的内容与学校德育基本一致。但从家庭的特点及目前家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
(1)家长要充分利用和创造有利于教育孩子的客观条件,如提供书报刊物、广播、电视等,引导孩子认识学习更多积极向上的知识。同时,要从小培养孩子关心别人、爱护别人的优秀品质,进而关心和热爱学校、家乡、祖国和人民。
(2)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家庭德育的重点,也是我国家庭德育的优良传统。
(3)家务劳动教育。家务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和手段。必要的家务劳动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至厌恶劳动,怕脏、怕累、贪图享受的腐朽生活作风。
(二)学校方面
1、提高思想认识。从思想的高度认识农村中小学德育的现状,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深入细致开展工作,持之以恒、狠抓落实,将存于学生意识中偏离了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扶回正道。
2、加强审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美育使人的心灵达到和谐,使人愉悦的接受、主动的追求和善的境界。许多农村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学生缺乏亲情交流,心理脆弱,对教师的说教因缺少交流而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心理教育,丰富学生情感。
3、热爱关心学生,营造融洽和谐的集体环境。要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增强师生情感,和学生打成一片,消除对抗,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以自己挚热的爱温暖学生,营造温暖快乐的集体环境。
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座谈、讨论、故事、榜样、格言等具体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理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5、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少先队和共青团是青少年中的先进组织,从学生中来,最熟悉了解学生,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因而共青团和少先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好帮手。
(三)社会方面
首先,应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次,应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尽量减少社会阴暗面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一、常规教研培训
(一)继续抓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德育主任学校德育工作及自身素质提高的培训。
1、班主任专业化培训
从本学期开始启动新一轮的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在原有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德育工作的现状,精心选择贴近班主任教师实际工作需要的培训内容,改变传统的集中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使班主任培训工作更具有实效性,时代性和前瞻性。并充分发掘我区名优班主任的优质教育经验和资源,为名优教师搭建自我展示和自我提升的平台,本学期将安排XX年香坊区优秀班主任东北师大高级研修班的优秀学员及参加省级培训培训者培训的优秀教师为全区班主任进行学习汇报,把专家的思想和观念与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班主任教师提供自身专业发展的具有实效性的资源,并激发教师的思维,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本学期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按要求安排8次,培训内容重点放在班主任教师日常教育行为生命化效能。
2、心理健康教师培训
(1)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研工作的实效性,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优质、可借鉴性资源。
本学期,继续以"心理教师专业社群"为依托,开展常规教研活动。为避免中小学全体心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教研内容与教师所教学段脱离,针对性有偏差,实效性不够强等情况,本学期,以心理社群为依托,分小学组、中学组二个层级,计划组织6次教研活动。分层级、有针对性的为教师创设教研活动新形式,使同一学段的教师群体产生积极的、及时的良性互动效应,把可借鉴性的教育资源发挥到最大化,使教师自主参与和自我成长需求相结合,并分组进行研讨、展示、交流,以提高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
(2)加大力度普及学科专业知识,使心理教师辅导咨询能力、学科授课能力得以提升。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已成为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学期,立足常规教研,依托心理专业社群,搭建平台继续夯实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技能。心理学科教师掌握必要的学科专业知识是开展工作的有力前提和保障,将心理学科专业知识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对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发挥学科作用,做到有的放矢,为教师创设专业化成长环境。
县禁毒办: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青少年预防教育规划(2016-2018年)》,扎实推进青少年预防教育“6.27”工程各项措施落实落地,我局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县禁毒办《关于开展青少年预防教育“6.27”工程自查活动的通知》(古禁毒办〔2018〕10号)精神,认真开展自查整改工作,现将自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确保预防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为了加强对预防教育工作的领导,县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局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和各学校校长任成员的&&&教育系统禁毒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站校也成立宣传教育工作小组,有力有效的加强了青少年预防教育“6.27”工程的实施。
为了加强预防教育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局按照市县文件要求和相关会议精神,结合我县教育工作实际,制定了《&&&教育局2018年实施青少年预防教育“6.27” 工程工作计划》,并将工作计划下发到全县各中小学校。将预防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将学生德育工作目标化,我县积极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将爱国、理想、文明、习惯、生态、责任、诚信、安全、健康、法治、感恩等德育主题落实到每个学年,其中6月、11月主要的德育工作是预防教育。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确保预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预防教育工作中,教育局实行禁毒工作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明确规定学校校长是禁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师生禁毒工作负首要责任,班主任、教职员工对学生禁毒工作负直接责任。通过严格管理,明确职责,杜绝吸毒事件的发生。每学年,教育局派出检查组,深入全县80多所学校、幼儿园,重点对各单位预防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重视程度、制度建设、监督措施是否到位等进行了督查,确保了全县各学校“学生不服毒、校园无”。
三、开展培训,加强师资,有力提升预防教育工作水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预防专题教育大纲》,努力提升学校预防教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县中小学预防教育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教育局积极开展预防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春秋季开学教育工作会上,教育局分管领导就禁毒教育工作作了专门的安排布置,并对与会的校长、机关联系人进行培训。今年,教育局组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会”,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预防教育培训。
为了进一步加强禁毒师资队伍建设,在司法局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和大力支持下,为全县中小学各配备一名校外法治副校长。
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全面开展禁毒教育工作
1.从2016年春季学期起,全县各学校将预防教育纳入常规课程,分学期制定预防教育计划。小学五年级至高中每学年至少安排2课时的预防教育专题课程,中小学校结合《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并依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教育,同时将预防教育有机融入语文、历史、化学、生物、思想品德等相关课程,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预防教育进课堂有效落实教学计划、大纲、师资、课时、教材等要求。全县中小学校预防教育进课堂达到100%。
2、抓好青少年学生预防教育第二课堂。各中小学校聘请法治副校长、司法机关联系人和校外禁毒辅导员到学校开展安全、法治、禁毒等内容的法治教育讲座。
3、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班会课、集会组织学校全体师生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中小学生预防专题教育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的知识和危害,学生对禁毒知识的知晓率达100%。
4、各中小学校通过张贴标语、校园广播、黑板报、学校法治宣传栏等途径,进行禁毒等预防教育。利用网络教室,组织学生登录“中国法治网”、“中国禁毒网”等网站,开展知识学习、了解的危害,观看预防教育专题教育片。
5、集中开展中小学预防教育宣传月活动。一是组织教育局机关职工和全县教师扫描禁毒二维码,订阅禁毒微信公众号。二是围绕“6.3”纪念日、“6.26”国际禁毒日创办预防教育宣传专栏。三是开展校内预防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广播、校讯通、班班通、手机微信等校园媒体,宣传防毒知识和禁毒法规,创办禁毒宣传专栏。四是积极参加国际禁毒日集中宣传,6月26日教育局通知全县中小学在国际禁毒日开展宣传活动,活动中同学们进行了禁毒宣誓、现场观看样品、拒绝签名并向广大人民群众发放禁毒宣传资料。
6.组织开展预防教育主题活动。各学校以“不让进校园”、“不让进我家”、“青少年远离”等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禁毒教育专题报告、主题班会和团队会,对学生进行预防教育。
7、上一堂预防教育法治课。春秋两季开学初和“全民禁毒集中宣传月”期间,各校积极邀请禁毒民警、法治副校长、校外禁毒辅导员走进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开展预防教育等法治宣传教育课活动。
8、开展预防教育知识竞赛。我县组织全县在校初中生、高中生、职业高中学生参加2018年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活动。
9、组织征文活动。每学年,我局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开展“珍爱生命,远离”的征文比赛。
五、积极探索构建学校、社会、家庭预防教育机制
1.教育局进一步加强与县公安局、法院、县妇联、团县委在禁毒教育工作上的配合协作,积极开展预防教育师资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协调县公安局、工商局等部门,开展校园环境周边治理,净化校园环境。
2.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议途径向家长开展禁毒教育宣传。向家长发放拒绝倡议书,充分发挥“小手牵大手”作用,在校园内外形成强大的禁毒教育声势。学期结束时,部分学校结合实际编制了《暑期告学生家长书》,内容涵盖了品德、安全、法治、禁毒、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3、积极开展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古浪五中创建了预防教育基地。
六、探索建立禁毒教育工作考评督查机制
从2016年起,教育局把预防教育纳入对校长和学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日常工作督导检查,实施预防教育工作约谈和问责制度,基本建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预防教育责任制。目前,我县中小学校已充分认识预防教育重要性,预防教育工作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重要议程,并制定各阶段工作计划,切实把预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预防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也碰到诸多的困难,同时我们也在进行着预防教育新途径、新方式的思考和探索,以求得更大、更好的预防教育成效。如:个别学校领导思想重视不够,预防教育意识不强;学校预防教育不能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预防教育材料收集不全等。
八、今后工作的打算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并实践更多形式的预防教育活动,扎扎实实做好青少年预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师生的防毒、拒毒意识,确保学校这片“无毒”净土不受污染。
(一)完善预防教育机制建设。建立由学校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教科室及工会等为主要成员的预防教育工作小组,制订工作机制,落实预防教育工作职责。
(二)突出预防教育重点。要以宣传普及合成危害和强化青少年预防教育为重点,把预防和药物成瘾知识与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其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完善生理卫生、生物、历史等相关课程的预防教育,逐步建立全面系统的预防教育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