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职思政教学反思范文

中职思政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职思政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职思政教学反思

第1篇:中职思政教学反思范文

1.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由于我们对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实施层面上往往出现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如: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现象。教学中常常顾此失彼。所以在每节课后,我都要进行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反思,如:教学目标设置合理吗?完成得怎样?本框知识目标重点突出吗?难点化解了吗?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程度如何?课堂上有多少学生参与?体验怎样?有没有把学科最重要的东西给他们?等等。例如,在学习必修模块《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可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逐一说明什么是“从众消费、求异消费、可攀比消费、求实消费”的含义及影响。这样,新课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就难以达到。如果我们做如下改进: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思考不同行为的表现,并分别举例说明。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分组讨论:“每一种消费行为都存在支持和反对的态度,你赞成哪种观点呢?为什么?”相互补充……如此教学,不仅重视“知识和技能”,而且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过程中领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得以提升。

2.反思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

新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意识的确立还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求发生变化。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要求教师由“跟着感觉走”到真正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在教学中自觉形成以教材为平台、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的教学行为。教学中不再以“本”为本,而是重视对教材的补充、拓展、延伸,同时鼓励学生质疑和赶超教材及教师。如:在教学必修模块《生活与哲学》“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知识时,课堂进行了“为什么要重测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辩论。一位同学说:“我觉得讨论这问题意义不大,珠穆朗玛峰高度与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一插曲使课堂转入静寂。难道让“花自飘落水自流”吗?教师急中生智,转而问道:“没有一定的综合实力我们能测量出来吗?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不能迈出这步呢?”继而带着学生融入思想政治课,体会中国人民认识、改造自然的巨大勇气和能力,并进一步回归哲学抽象知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认识。在课堂预设和生成这一矛盾不能统一时,利用教学智慧有效处理,让生成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

新课程还突破了“教室是学习的惟一场所”的传统观念,学生的活动空间延伸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到大自然中学,到社会生活中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对象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到社会及自然这部“活”的无字书。新教材的编写就充分重视这—点,在每单元的“综合探究”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如模块《生活与哲学》中的“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的探究活动就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思考其中包含的哲学故事”。所以,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上,我常进行反思:教材资源利用好了吗?是否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是否只是穿上了美丽的“外衣”而成了一种装饰?在搜集信息的同时是否有效地加工和处理并得以充分利用?

3.反思学生主体性发挥,关注学生自主与教师引领的统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实践中教师“一统”课堂的现象少了,出现了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的繁荣景象。但冷静审视这“繁荣”景象,不难发现这背后往往存在: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出现脱离文本主旨,游离文本的天马行空式的“个人体验”的现象;由于教师不明白“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真正含义,不明白自己在其中要扮演的角色,出现惟(学生)自主化的倾向,教师没有能力或不愿去组织、引导、调控,最后学生的认知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如在探究必修模块《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后的“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活动时,面对青少年热衷于西方的圣诞节等节日,而对中国传统节日却漠视的价值选择,教师作出“你对热衷于西方节日现象的说明很有道理,我支持你的观点”的随意肯定。在这里,教师不仅脱离文本主旨过分强调学生感受,而且没能进行价值引导和积极挖掘活动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反思:学生主体性发挥得怎样?教师角色扮演得怎样?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是否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第2篇:中职思政教学反思范文

1.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由于我们对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实施层面上往往出现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如: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现象。教学中常常顾此失彼。所以在每节课后,我都要进行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反思,如:教学目标设置合理吗?完成得怎样?本框知识目标重点突出吗?难点化解了吗?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程度如何?课堂上有多少学生参与?体验怎样?有没有把学科最重要的东西给他们?等等。例如,在学习必修模块《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可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逐一说明什么是“从众消费、求异消费、可攀比消费、求实消费”的含义及影响。这样,新课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就难以达到。如果我们做如下改进: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思考不同行为的表现,并分别举例说明。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分组讨论:“每一种消费行为都存在支持和反对的态度,你赞成哪种观点呢?为什么?”相互补充……如此教学,不仅重视“知识和技能”,而且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过程中领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得以提升。

2.反思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

新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意识的确立还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求发生变化。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要求教师由“跟着感觉走”到真正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在教学中自觉形成以教材为平台、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的教学行为。教学中不再以“本”为本,而是重视对教材的补充、拓展、延伸,同时鼓励学生质疑和赶超教材及教师。如:在教学必修模块《生活与哲学》“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知识时,课堂进行了“为什么要重测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辩论。一位同学说:“我觉得讨论这问题意义不大,珠穆朗玛峰高度与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一插曲使课堂转入静寂。难道让“花自飘落水自流”吗?教师急中生智,转而问道:“没有一定的综合实力我们能测量出来吗?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不能迈出这步呢?”继而带着学生融入思想政治课,体会中国人民认识、改造自然的巨大勇气和能力,并进一步回归哲学抽象知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认识。在课堂预设和生成这一矛盾不能统一时,利用教学智慧有效处理,让生成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

新课程还突破了“教室是学习的惟一场所”的传统观念,学生的活动空间延伸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到大自然中学,到社会生活中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对象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到社会及自然这部“活”的无字书。新教材的编写就充分重视这—点,在每单元的“综合探究”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如模块《生活与哲学》中的“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的探究活动就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思考其中包含的哲学故事”。所以,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上,我常进行反思:教材资源利用好了吗?是否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是否只是穿上了美丽的“外衣”而成了一种装饰?在搜集信息的同时是否有效地加工和处理并得以充分利用?

3.反思学生主体性发挥,关注学生自主与教师引领的统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实践中教师“一统”课堂的现象少了,出现了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的繁荣景象。但冷静审视这“繁荣”景象,不难发现这背后往往存在: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出现脱离文本主旨,游离文本的天马行空式的“个人体验”的现象;由于教师不明白“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真正含义,不明白自己在其中要扮演的角色,出现惟(学生)自主化的倾向,教师没有能力或不愿去组织、引导、调控,最后学生的认知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如在探究必修模块《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后的“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活动时,面对青少年热衷于西方的圣诞节等节日,而对中国传统节日却漠视的价值选择,教师作出“你对热衷于西方节日现象的说明很有道理,我支持你的观点”的随意肯定。在这里,教师不仅脱离文本主旨过分强调学生感受,而且没能进行价值引导和积极挖掘活动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反思:学生主体性发挥得怎样?教师角色扮演得怎样?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是否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第3篇:中职思政教学反思范文

一、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政治课堂教学的前提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任课教师,自然也就会喜欢上该教师所教授的科目。因此,可以从培养师生感情,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入手,让学生信任并且喜欢政治教师,逐步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的课程上来,从而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1)尊重、关心、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树立平等的观念,要用言行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每个人在教师的心中都是平等的、优秀的。不管学生的成绩好或差,成绩只能代表他们的过去,并不代表现在,更不能代表未来,只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都是好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而使每个学生从内心深处都愿意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他们争取做得更好的斗志。

(2)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面对升学的压力,学生对教师的喜欢甚至是崇拜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教师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教师一定要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课上或课下遇到的难题和疑惑。此外,教师还要多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钻研新课标,掌握先进的教学设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教师要内外兼修,做到优美的外在形象和崇高的人格魅力的有机统一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和他人已经有了一定的评判能力。教师优美的仪表、幽默的语言、自然而富有亲和力的教态无不影响着学生,决定着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喜欢和崇拜教师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信任、宽容以及高尚的品德修养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二、政治课教学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的开放性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础,我们要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条件下学习、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努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过程、主动探究。

(1)课程资源开放。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科书是教师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不是仅供教师进行知识讲授的。教师使用教材应有创造性,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教学变得有针对性、实效性。这些参考资料、优秀课件,也应该向学生开放。

(2)教学形式开放。思想政治新课程强调的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主要教学形式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形式应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选择各种不同的类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感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与素养。

(3)教学时空开放。新课程教学活动可根据主题、内容,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或用几个课时完成。在课堂上完成或者安排其他的课外活动完成,这样既给学生的创造性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也给教师的教授留下了丰富的形态。

(4)课程评价开放。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它重视的是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因此学生在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及探索、思考、创意等都应该得到充分重视。评价的方法、评价的主体、评价的角度、评价的尺度都会随着评价功能的转变而慢慢转变。新课程的评价应该更加开放、丰富、灵活。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取。

三、运用知识,升华参与意识

运用新知识巩固提高,是最简洁的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手段。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梳理知识,从更高层次上领会、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能力为核心的目标,这是升华参与意识的一个好方法。而要提高运用的效果,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兴趣,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用兴趣调动积极性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一般只是单纯的讲解,即唱“独角戏”,看上去不乏精彩之处但它不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参与教学,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题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第4篇:中职思政教学反思范文

一、加强中学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中学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1、教学反思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政治课程的新课改要求改变过去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观念,注重素质教育。实现新的课程目标,从知识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着手,重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改变过去的传统应试教育,进而实现素质教育,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所以需要政治教师从新课改出发,培养学生的知、情、意、信、行。政治课程是一门紧跟时展的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我们更多培养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时期,心理和生理的成长朦胧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在某种程度上比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政治课程更注重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度和理解度,进而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基本成熟,这就需要对于知识的掌握度更加清楚[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有学识的、善于思考的、有经验的教师,他并不花很长时间去准备明天的课,他直接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很少的。但他确实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的精神生活就是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总之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学生,作为政治教师,我们不仅仅要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适应时代的要求,也就是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说,做一个对自己对社会有用的人[2]。

2、教学反思是适应政治课程特性及改善政治教学现状的内在需要

政治课程本身带有明显的时代性。政治知识的更新速度快,尤其是时事政治,需要教师及时关注时事,要精、要准,这是教师基本的素质,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了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来。从对几所中学的调查来看,政治课程在初中属于同学们心目中的副科,政治老师也只是运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政治教学,课后几乎没有作业。在高中文科政治作为一门主课,而理科的同学们更是对政治课程不重视,这就造成了只有文科学生学政治,而在所有的几所学校里,理科班的学生远远多于文科班的学生,因此,政治课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可学可不学的一门课,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受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做人,而政治课堂就在教学生怎样做人这一点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3]。基于此,政治课程呈现出的现状就需要所有的政治老师反思自己,应该面对不同年级,不同科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施展教学,这样才能够完成新大纲、新课改对政治课的要求,也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真正的受教育目的。

(二)中学政治课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教学反思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一节好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都体现出教师专业水平。如果一直处于一个重复的状态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兴趣降低,觉得老师的知识更新速度太慢,学习效果将会不理想;如果一个老师不断反思教学的问题,知识的新颖度,以及学生的需要等等,这样就会将学生和课堂融为一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尤其是政治课堂,本身知识的枯燥性,如果政治老师没有根据课程的设置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那么一节课堂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节失败的课堂,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失去学习政治课的动力。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观念,知识观念,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反思,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过程。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通过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分析,不断思考创新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不断适应课堂和学生的需要,使教师领悟实践发展的原理,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思维灵活性,同时对于问题的解决更加具有灵活性,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发展。政治课本身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同时也需要教师具有发展性的眼光和创新性的思维。一节好的政治课堂不仅是学生的收获,更是政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问题的把握和教学的把握以及经验积累的良方[4]。

二、加强中学政治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的对策

(一)强化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向导。有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对于教学和自身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作用,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的薄弱,对于教学效果和自身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制约。因此,必须重视提高教师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强化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

一是学校应加强教学反思意识的宣传。政治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他体现了的与时俱进性。学校可以适时进行教学反思意识培养的专题讲座,摒弃教师一节课重复几届学生讲的这种习惯,要求教学反思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是学校应注重培养教师自我提高的内在动机,激发教师的反思活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不仅要适应时代要求,提高专业技能成长,还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政治教师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对外界事物要善于发现,积极探索,不断发展。同时政治教师还应坚持否定之否定原理的批判怀疑精神,对于任何事物都要产生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这样才能得到自我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中学政治教师教学反思氛围

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之一。中学政治教师缺乏浓厚的反思氛围,这对于反思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限制。作为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轻松自由的教学反思环境。一是学校可以每天给教师提供几个小时在一起工作的时间,教师对于教学预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等等问题相互交流,一起来探讨课堂教学,以此来促进教学过程的改进和提高,帮助有疑问的老师解决问题。二是学校可以开展政治教学研讨会,教师可以提出自己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大家一起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最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共同成长。三是基于学科特点可以组织教师利用集体空余时间进行时事政治的评析,通过大家共同对于热点问题的自我认识,将其引入到课堂,共同思考,以培养教师的学科思维[5]。

(三)优化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方法

很多教师没有好的教学反思方法,对于问题只是停留在记忆在脑海里。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对于产生的问题教师应该实实在在的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够有助于教学反思水平的提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是写教学日志。写教学日志是反思的一种基本方法。教师课后写教学日志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对于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教学的成功之处等等进行记录,课后进行对问题的剖析,自我回顾,以实现自己的成长。

二是写博客。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对于教师来说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教师可以课后将其课堂的讲授情况写成博客,在网上,让更多的专家同行进行评析,对于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大家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对于政治老师来说是一种教学反思及其简单有效的方法。

三是档案袋反思。对于教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产生的问题,教学的成功之处,失败之处等进行记录,做好个人教师职业生涯成长的记录簿,并作出思考,不断对其中所产生的问题,经验进行分析总结,这对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四是集体小组的讨论学习交流。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师在教学中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学小组的讨论研究,提出小组意见,教师并通过思考将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才能得出精确的答案。这对于教师教学的重建和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6]。

(四)理清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维度

政治教师有了教学反思的目标,才能够成长。一般而言,教学反思的具体维度可以从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从自身反思。教师作为传授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知识的讲授必须正确,因此教师在教学完后可以对于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是否完整、正确进行回顾思考。还要反思自己的专业理念是否新颖,专业能力是否提高、师德修养是否体现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的。

二是从学生反思。教师上完一节课,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存在的问题,例如课上学生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正确错误原因,学生组织能力的状况,学生的课堂气氛等等关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学生的行为变化来对自己的处理方式进行思考,这样教师对于问题的解决也会上升一个层次。

三是从同事角度反思。对于同样的课堂,其他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自己的不同,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的优缺点,老师的教学风格等等都是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反思的问题。同时在跟同事的交流过程中,他们对问题解决的思路与自己的不同,这些都是教师反思的内容。

四是从理论文献的角度。例如对于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相关的专家如何作一解释,与自己的想法相比较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思想与专家的思想相碰撞,产生新的思维火花,这样才能够使问题的答案富有创新性[7]。

第5篇:中职思政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反思重要性;反思内容;反思实践

做为政治教师,不管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在新课程中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都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本人根据在政治教学上的摸索,结合学生心理特点,略谈对政治教学反思的认识,以达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名言充分揭示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一方面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得予以肯定,另一方面更能找出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失,给自己“挑刺”,进行自我剖析并及时纠正。只有在不断的教学探讨中进行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吸百家之长,克服自身之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适应时展的要求,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所得之处。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后,课堂中所出现的情况越来越难以预料。这就需要教师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善于捕捉教学中的因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灵感。如:课堂教学中临时得当的措施有哪些,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亮点等,这时如果课后能及时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反思教学中的所失之处。课堂教学总会留下遗憾,课前精心的准备,周密的思考,在实际的教学中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反思,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水平,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消费及其类型》这节内容时,我的教学设计是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明确本框题主要包括三个问题:即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类型和消费结构,从而初步建构知识体系。再以组为单位采取多种形式搜集相关资料,如当前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贷款消费的发展状况等。最后提出课上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如收入差距扩大为什么会导致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降低,当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热点有哪些……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热情很高,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体现新课改精神。但是在这样的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教材中的概念、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不是很透彻,对贷款消费问题的分析还不够,课后作业和复习时的问题也出来了,实质上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进行了教学反思,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将教材的知识给学生系统的呈现出来,并强调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的头脑中有教材的知识框架体系,复习起来容易些,作业的效果也好些。

2、学生学习情况反思

(1)反思课堂中学生的反应。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学效果如何,往往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来体现。教师教学得体、方法有效,学生就会聚精会神,积极回答。反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面无表情或交头接耳。作为优秀的政治教师应针对课堂情况,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反思作业或试卷中存在的问题。课堂质量如何,往往要通过课后的作业与测试来检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良好,测试较为理想,可能说明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反之,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反思原因并改进方法。如作业或试卷是否存在问题?是否以学生为主题,是否适合学生?自己的课堂预设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等。

比如:本学期教学内容为思想政治必修一模块—《经济生活》,由于时间较为充裕,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从考试情况分析发现以下问题:答题不够规范,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班与班差异很明显。针对以上问题,必须要进行反思。我的反思是:学生在观念上存在这样的误区:其一:认为政治是记忆性科目,比较容易,只要肯花时间背背就行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政治要记忆的内容是多些,但如果没有转变初中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同样学不好政治。其二:当前面临严峻就业形势,大多数学生都准备选择理科。这样高考没考政治,政治只要通过会考就可以,而会考又是开卷考,认为很容易通过。针对于平均分差异大的问题,我认为这与班主任有关,班主任管理理念是影响学生思想最重要的力量,班主任认为高一学生的侧重点在语文,数学,英语方面,对于政治课,只要上课认真听讲,期中期末好好复习,能达到及格水平就可以,任课教师受此影响也无心向上,从而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

三、如何进行反思实践

1、培养勇于反思的精神

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是受过较高教育的人,教师完全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调整、改进。反思特别是找出自己问题的过程,是难堪的,所以反思是需要勇气的,反思者需要勇于直面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勇于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挑战。这也只有具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政治老师,才会有这种反思精神。

2、自觉建构反思的标准

作为反思实践者,仅仅具有反思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还应构建起自己的经验标准和评价体系。这样,反思实践才会比对的标杆和参照的依据,而这种反思的经验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可以学习得到的,也是可以积累的。构建的过程包括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领会,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对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学习等。

3、找准反思实践的着力点

有了反思的精神与反思的标准,能否实现反思实践的突破就看能否找准反思实践的着力点——教学反思的突破口,比如:新课程要求教师备课要更多的备学生,是否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是否较好的考虑到。

4、采用有效的反思实践形式

反思实践的形式很多,结合本人教学实践略举以下几种:

(1)二次备。尽管教师对教案、课件都认真修改过多次才拿上台讲,但上完课教师还是会发现自己在备课中的不足,很多时候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理想与现实还具有较大的反差。教师在课后,应根据教学实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不断优化教学效果,认真做到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一般来说包括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学的所得,所失之处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认真反思,就会将丰富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新一轮的教学过程,对教师形成敏锐的眼光和高强的反思力也大有裨益。

(3)观摩优质课。教师应积极主动创造机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如“示范课”以及各类评比课等。有助于教师在比较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并主动去探讨,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4)网络论坛交流。这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反思交流形式,教师在网络论坛中,可以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思想、做法和困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小结

教学反思就是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在新课改中我们必须用新课程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应发自内心乐于反思,善于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政治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使自己真正的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教育研究》2001年第12期

第6篇:中职思政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反思;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036-01

要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关注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亮点”与“遗憾”。只有对自己的教学状况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而对自己的教学状况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把握,教师就必须学会教学反思。

一、要明确课堂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1、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亮点”。每一节课都有许多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如果不及时加以强化,很有可能就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及时对这些闪光点加以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如对课堂教学中对一些偶发事件的及时、合理的处理;对有些问题没有事前考虑周全,学生或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机智、巧妙地解决等。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时总会有一些觉得很得意之举,把它记录下来,对以后的教学大有裨益的。

2、要反思自己的教学“遗憾”。所谓教学“遗憾”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如教学节奏没有把握准,学生没有对所学新知识得以认识就转入下一个环节,是否太快?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不是很合理,以至于在实际教学中显得比较混乱或解释不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等。对这些教学“遗憾”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对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有利于提高教教学实效性。

3、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里指的教学行为,主要是针对课前准备、课堂施教、课后巩固、辅导和测试等方面。课前准备主要涉及到备课环节中对教材内容的安排和处理、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估计等。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如果对上课准备不足或存在缺陷,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课后教学反思,对备课的得与失及时纠正,可以避免教学中一些不必要的消耗,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4、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们在反思教学效果的时候,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教学是否实现了“三维目标”,发展了学生,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你所取得的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学投入的多少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学效果比较好,但学生和教师都是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的,也就是死打硬拼出来的,这种教学是低效的,不值得提倡;我们提倡让学生以较低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学习回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对一节课知识的把握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的质量和阶段测试情况等了解教学实效。只有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5.要反思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教学中百战不殆。而且,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是一对矛盾体,其中,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对学生这一主要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那么,我们要反思学生的什么呢?我们要对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基础、兴趣爱好、生活状况、社会心理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反思是否面对全体学生,是否做到因材施教,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等。

当然,反思的教学内容还很多,除此之外,还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困惑;反思自己的知识系统、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等。只要对教学有直接和间接联系的因素,我们都要认真反思,及时总结,以资借鉴。

二、把握课堂教学反思的基本途径

1、通过学生进行教学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学生的课堂言行反馈教学情况。如通过对某一知识点的讲解,提问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反馈自己的讲解的效果;如果学生上课反映出不积极的状况,则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等进行反思。总之,学生的反应,就是我们教学的晴雨表,我们要准确把握,认真分析,及时总结,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第7篇:中职思政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反思;改进意见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初中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不够重视,老师也认为政治课难上,因此,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的双重功能。我觉得作为实践政治教师,实施新课程中,无论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应该深刻反思,找出应对之策。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政治教学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一、教师上课必须有课标意识

课标是国家的法律性文件,学生学习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和要求、考试应该考什么、评价一个老师的课以什么为依据等,都离不开课程标准。可以说,谁遵守了课程标准,谁就是依法执教,不遵守,就是违法行为。因此,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师也好,其它课教师也好,都必须有强烈的课标意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非常必要,只有严格对照课程标准的内容来备课,才不会出现教学工作的随意性。教材的编写是根据课程标准而进行的,严格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力求上完课,学生能达到课标规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若不达标,就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二、循序渐进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强调自己所教授的知识,这样很容易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教材的内容。但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按自己成人化的思维对课程进行解读,而对于有些学生并不容易理解的难点和疑点,则很容易忽视掉,觉得有些内容“理所当然”,不需要过多解释。学生只能去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从而陷入越听不懂越难、越难越听不懂的恶性循环,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如同嚼蜡。

要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必须要教师进行换位思考。考虑如果自己是在下面听课的学生的话,应该会如何理解自己所讲授的内容。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传授知识,而不是按自己的思路,照本宣科地念完课本内容,这样做的结果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要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得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并及时进行解答。

三、形象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成年人觉得非常基础、理所当然能懂的词语,对于知识不够丰富的初中学生来说,也可能是很难理解的。比如权利、义务和涉及法律专用的词语等,对于首次接触到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较为抽象的,需要教师事先要仔细思考,以浅显的、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去仔细解释。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尽量多运用比喻、举例说明等手段,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权利和义务等,可以就学生的生活范围,比如在学校和家庭中结合实例来进行解释说明,以便后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形成感性认识。

四、因材施教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旧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提出“听其言,观其行”。比如他两个学生子路和冉由去问孔子,听到别人鼓励要不要去做的问题。孔子就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子路生性鲁莽,孔子就劝说他三思而后行,而对于生性懦弱的冉由,则鼓励其大胆去做。这一点在现代教学中更是得到充分强调。曾有教育家说,“每个学生都是天才,只是他的老师不一定知道”。对于学生,应该根据他的特点和能力来进行教育,而以往那种“流水线式教育”、“模式化教育”应该摒弃。

五、谨防功利性教学

不能否认,目前对于教学的考核,考试成绩仍然是最重要的指标。“以考为纲”来很功利地进行教学并不可取。抱有这样态度去教学,很容易抛掉有营养的内容,而只教所谓的“考点”、“热点”,将本来充实的书本课程割裂成一条条枯燥的词条,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显然学生不可能从这种“饲养式”的教学中得到什么学习的乐趣。其实这大可不必,考试与学习的关系并非是完全对立的,相反,两者相辅相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考试是对于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总结,而无论是考试还是学习,培养能力和掌握知识都是其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这样一种观点,即分数仅仅是能力的体现,而不是学习的目的,避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哪里是重点、哪里是必考之类的暗示。

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根据笔者的考察,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延续几千年来“老师在讲台上读,学生在下面记”的旧模式。而在现代教学中,则反过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独立去搜索和查阅相关资料,对事件进行调查和研究讨论,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从中得到更多的乐趣,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思考。

七、新教学工具的运用

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本来就活泼、好学,求知欲强,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而CAI课件和视频图片等的运用,会让他们觉得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充满趣味,乐在其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新的教学手段还大大丰富了所能讲授的内容,笔者的同事曾说过一句话,比划一小时还不如一幅画形象。而不仅仅是图画,音乐等多种元素都能够应用到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效果。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新手段的运用并不是要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是作为有益的补充,可以与后者很好的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八、新形势下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第8篇:中职思政教学反思范文

一、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开放性原则。教师反思在内容上和方式上是开放的,不应把教师反思的内容和方式局限在某些方面,只要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就应该提倡。

2.自主性原则。强调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主要靠教师自身的主观努力,发挥主动性思维。

3.实践性原则。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根源于教学实践,通过对专业自我、教学过程的反思,积累好的经验,促进自己专业化的发展,而不能机械套用、照搬他人的理论和方法。

二、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策略

对国家来讲,要专门有教师教学实践反思能力的培养规划,制定出教师教学实践反思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和课程标准,并设置相关的内容或课程,尤其是要建立新的教师评价体系。我国现有的教师评价体系比较单一,强调横向的社会比较。如教师职称的评定,多是教师和教师之间相互比较评出来的,大部分学校用学生成绩的好坏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的进步多来自外部的压力,而非源于自身的动力,教师并不能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为此,国家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要建立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学生成绩不再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评价要以自评为主,这必将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对学校来讲,要创设教师教学反思的情境。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所以我们应积极为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提供平台。例如,可创设微型教学情境――帮助教师录制课堂实录。因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捕捉到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带,可更清醒地认识真实的自我和隐性的自我,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此外,学校平时应多鼓励教师举行公开课,并认真组织听、评课活动;学习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反思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活动,等等。总之,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专业水平的发展,学校应做一个积极的引导者。

对教师本人来讲,要转变教育观念,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反思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理论提升。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主动探究教学的奥秘,寻找教育的真谛是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关键。然而,目前一些中学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很令人担忧。为此,教师可以下两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水平。一方面,经常自觉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家的名著,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等,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方法及最新成果,广泛涉猎前沿的教改信息、动态及进展等,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学科需要,或从教学体验出发,有针对性地重点研读一些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借鉴指导作用的专著、论文,如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走进新课程――和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课程标准解读》,等等。通过广泛涉猎和重点研读,日积月累,其兴趣、动力、愿望就会逐渐培养起来,反思性教学也就有了实践的基础和动力。

2.增强课后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反思日记是教师提高课后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反思日记就是教师将自己的课堂实践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笔端而实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新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教师的反思日记的内容涉猎应十分广泛,可涉及专业自我方面,如个人的生活经历、与他人的对话等;有关教学方面的,如记录自己在课堂上的成功之举,及时捕捉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瞬间灵感,或对课堂上的疏漏失误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以后教学提供可吸取的教训;有关学生方面的,可记录学生的思想、见解,等等。作为独立的个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的营养和宝贵的教学资源。总之,写反思日记贵在坚持,贵在执著,一有所得,及时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日积月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3.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拓宽反思渠道。现代教学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是教师的“教”应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及内容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知的思维规律。实施学生反馈是教师常用的一种重要的反思策略。为此,每学期开始,我都先在学生中做一个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政治课的希望。连续五年,都给学生开设课前三分钟的“新闻会”,深爱学生的喜爱。

第9篇:中职思政教学反思范文

[P键词]高中政治;翻转课堂;时间设定;适切性;信息素养

与传统教学模式先教师课堂传授知识后学生课外内化知识相反,在翻转课堂里,知识的传授主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外由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内化则主要在课堂中由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成、生生合作探究完成,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决定权,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显而易见,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波折,在实践中实施翻转课堂模式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翻转课堂的时间设定问题

首先,实施思想政治翻转课堂模式需要学生在课外花大量的时间观看教学视频并搜索相关资源,进行“预”学习。而在现阶段,限于升学压力,很多学校仍侧重于应试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课外时间被各科教师“瓜分殆尽”,根本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翻转课堂无疑是天方夜谭。

其次,在思想政治翻转课堂中,需要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互动合作”,那么教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时间呢?翻转课堂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这种“教与学”的翻转必定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特别是时下由于选修课程的开设,大部分学校的课时缩短,这势必导致课堂教学时间捉襟见肘,往往课堂探究互动刚开展、师生互动刚形成一节课就结束了,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翻转课堂无疑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翻转课堂的适切性问题

首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并非所有的模块和知识都适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像《企业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等章节由于知识点明确集中且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紧密,翻转课堂更容易实施。而像《人民民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章节,由于知识点分散浅显,学生的探究欲不强,因此开展翻转课堂的意义不大。

其次,翻转课堂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由于认知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翻转课堂存在适应性问题。考虑到一部分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和人格等方面存在缺失,他们难以进行有效的主动探索活动,那么实施翻转课堂反而可能会加重他们的学习困难。

三、翻转课堂的信息技术支持问题

翻转课堂的最大亮点是无论教师制作教学视频还是学生在线观看视频、搜索信息资源都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特别是教学视频制作的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现阶段大多数政治教师对于教学视频的拍摄、剪辑都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往往空有一身“抱负”,奈何“有心无力”。

四、翻转课堂的广度和深度问题

翻转课堂的开放性、互动性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的探索活动以足够的“自由度”,如果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时自己暗暗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并要学生达到它,那么这样的探索活动就会妨碍学生自主个性地学习。而如果教师为了片面追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设定学生探索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则又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和课堂教学目标的背离。如何实现这二者的平衡是摆在教师面前一道亟须思考的问题。

五、翻转课堂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