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区建设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校区设计;建筑设计;生态环境;校园空间组织
1 项目概况
本新校区的整个校区教学用地约3.9h㎡,另有与该市体育中心共用体育场,室外球场面积约3.8h㎡。该新校区建设内容有一期的5 层教学楼,其建筑面积为5 500㎡;6 层学生宿舍,其建筑面积为5 600㎡;2 层食堂,其建筑面积为2 400㎡;二期的综合楼,实训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3 000㎡;此外,还为今后扩建学生宿舍及教师公寓预留了空地。目前本校区在校师生约1 200 人。
2 校区建筑规划方案比较分析
一名设计师的目标就是要把自己设计的方案能够顺利通过并能付诸于实践。在实际的建筑方案确定过程中,会因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需要修改设计,最终的修改方案会与原先最早的方案,也就是中标时的方案肯定有所不同。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业主的因素、施工方的因素、勘察设计的因素,有些不是设计师能够决定的,需要与业主、施工方、监理等一起协商,而有些是设计师未能领会建设单位的意图而造成方案修改,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在投标的过程的方案是根据招标书里面的任务而设计的,在中标后进入实际施工阶段,会发现和原先的想法有所不同,就会修改方案。经过几次方案的对比,以及通过结合该校区的地形与当地的人文环境因素,最终本新校区的规划设计选择了以下的风貌方案(见图1)。
图1 学生宿舍透视图
2.1 建筑方案的设计理念
鉴于本校区坐落于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县城,能够用来作为建设用地的平整场地较少,用地资源较为紧张。如何将较高容量的建筑组群合理的布置在有限的地形内,这就需要我们将建筑与环境放在一起就行比较、互相对话,将其充分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必须将建筑、山地、人之间的关系充分的理解,结合校园规划设计可以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当成是“学校”与“求学之路”,将建筑与人的关系看成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就是人在通过道路等交通组织中产生的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2 校区规划布局设计
结合以上所分析的建筑规划考虑,本校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如下:
1)整个新校园规划由教学区、生活后勤区、运动区组成。校区规划将操场设置于用地东侧,将校区学生体育用地与某山下规划中的体育中心通过过街天桥连为一体,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投资节约用地。学校的后勤与宿舍区位于校区的中部,学生无论是去上课还是去锻炼都能通过便捷的流线很方便的到达;并且能够通过后勤区来隔开体育活动区的噪音,为教学区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教学区位于校区东侧,靠近河边,环境优美静谧,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校区内车辆流线充分考虑了在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在校园入口设有停车场,食堂后勤也开有专用出入口和停车位,做到了人车分流;校区内其他各个建筑在设计上考虑了火灾时消防车的通行。
2)充分考虑到资金投入的原因,学校建设不大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设计中将整体规划与分期建设相结合是比较接近实际工程的。其中,一期建设教学楼(建筑面积5 500㎡,5层),学生宿舍(建筑面积5 600㎡,6 层),食堂(建筑面积2 400㎡,2 层);一期建设完成可以投入使用以后,再进行二期的综合楼,实训楼建造,并为今后扩建学生宿舍及教师公寓预留了空地。在规划设计的考虑上,仅一期完工就可满足了学校教学及使用的基本功能,并且能够有形成一个鲜明的学校形象,给人完整和整体的感觉。这样,校园建设扩张有序,自然生长,使校园空间上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衍生关系。
3)整个校区规划用地分区明确,交通便捷,功能完善并在立面风貌上结合当地特色,对提升城市面貌,提高教学客观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3 校区空间组织设计
在本校区的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校园在泗水河旁,同时考虑了该校区所处山的位置以及走势之后,才确定校园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以山水、树林结合的空间形态,充分利用了自然要素,将校园空间塑造成绿色花园,创造具有自然美的校园环境。
关于现代校园建筑,教学功能是其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功能,在此功能外,交流空间、自然风格应重要考虑。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形体的虚实结合,利用多层次多形式的连廊关系,形成开敞贯通的空间结构,通透的建筑形式与当地地域气候相适应,充分营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现代学校建筑空间。如在校内单体建筑的设计上,在校区入口留有一个前广场,并以一期教学楼作为校区入口广场正对的主楼,使学校能在一期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形象面貌;二期实训楼两两相对形成教学区后部的一个小的中心,并连成景观轴线于宿舍大门相对,提升了校区的环境品质。整个校区规划用地分区明确,交通便捷,功能完善,并在立面风貌上结合凌云当地特色,对提升城市面貌,提高教学客观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其中过街天桥的连接,形成了水平与垂直交通系统。建筑体群以五六层体量为主,立面造型采用了传统坡顶与现代元素结合的设计手法。
4 校区环境景观设计
生活在优良的校园环境的学生,有着心旷神怡、陶冶情操的感觉,同时可以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舒适的空间和场所,本工程新校区的绿地率达到了35%,不仅可以为师生观赏,也可为其提供舒适学习、生活环境,使其感受到校园环境的舒适。
本校区的景观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即与城市大景观的呼应和校园内部空间序列的营造。新校区紧靠河道,北临城市干道,建筑群处在商品开发区的包围中,拥有开阔的运动场和绿地,相对于密集的开发区的楼群开敞,形成了空间上的过渡。处在校园正门,通过东西走向且布满绿地的道路可以方便的通过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形成了高效而又现代的空间组合,可以自由交往。
金地格林小镇是全国首批健康住宅试点项目。针对居住健康问题和满足未来高品质的居住需求等课题,思考如何去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居住的质量、如何去营造住区环境和生活方式等问题。规划设计组成员结合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与开发商,对住宅及社区发展问题提出不同方法,还完成了技术与组织系统的开发。金地格林小镇健康住宅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探索,是积极推动并实践居住健康理念的结果。
规划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1.健康住区的规划设计与方法
健康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从规划布局、绿化配置、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施工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促进居民全面健康的设计理念,对问题全面研究、系统分析,并综合性地加以解决。金地格林小镇的规划设计从居民的健康需求及其问题出发,结合建筑环境的关系等营造层面,来制定规划设计基本原则以指导规划建设。
金地格林小镇的的居住健康强调前期的研究流程,针对该地区特点,研究出相应的基本目标。前期操作步骤是:
①趋势预测:
②进行地区环境资料搜集与调查:
③资料的系统分析与开发前期的评估与研究,并提出问题方面、潜力方面与限制方面的框图:
④问题发掘与目标主题确立;
⑤基本构想的提出与发展预测及规划设计手法的建立;
⑥方案比较研究模拟与方案选定。
健康主题的规划设计包含4个内容(见表1和表2):
表1一览表
表2一览表
①健康主题的规划设计;
②健康主题的环境设计;
③健康主题的住宅设计;
④健康主题的产品与技术。(见表1、表2)
2.健康住区的规划设计理念
力求建设新郊区主义的、强调“人性互动”、邻里人情味的空间低密度社区,达到自然、休憩、简洁的居住环境氛围的高品质社区、以实现舒适健康的居住生活。金地格林小镇定位于北京品质超前的低密度住宅开发项目,为追求高品位近郊居住环境的居民提供一个满足其生活方式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居住家园。项目主要的设计理念是:
①小镇人文风情的氛围营造。结合地域特色、借鉴欧洲北部的小镇整体人文居住基调:现代简洁的建筑格调、宜人的道路与庭院尺度,强调讲究步行生活空间,其基础是尊重和结合北京人生活方式的地域特色:
②居住街区的多重景观整合。建立在景观规划的基础之上,具有独特丰富而有机的景观内涵,并着力为住户提供各具特色的近宅景观,强调密度比较高的社区建筑环境、并为街区景观做贡献:
③基于居住意象的“生活空间”的建构。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的融合,强调社区空间为居住环境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邻里关系,以实现持续长久的居住生活。
3.健康住区的特色
本项目规划设计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特色鲜明的自然、休憩、简洁的整体结构。以用地自然条件为资源;围合型结构与空间层次内涵;居住区域与生活空间有机联系;对城市空间和整体景观结构的呼应与氛围塑造。
②高品质,具有活力的室外活动空间和公建设施。社区外向的广场中心区;精细的院落空间与场地;铺地、雕塑、水景、小品等丰富的室外活动空间;内与外的配套公建区分对待。
③步行为主导的多样性景观空间。步行健身主轴和线性绿化设施;沿路景观和内部街景设计;内部道路采用弯曲的步移景异的景观与空间;围合型对城市景观的贡献;整体空间结构与风格基调。
④具有鲜明风格的健康与舒适性住宅。强调主题风格和品味感;适应性住宅;满足多样性和多元选择的经济性住宅;加强住宅与自然的联系住宅设计。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具有北欧风情的住宅;吸取北欧文化精髓、强调温馨和谐,典雅尺度,营造温暖的宜居氛围。住宅考虑与自然高接触性、尽可能方便住户与室外环境绿化的沟通。健康型的居住环境,应保证其居住性能的舒适性,满足居住生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加强住宅的可变性和灵活性,并且为住户提供多种户型,可选择性强。
构建舒适健康的社区环境空间
创造支持性的健康空间与环境,是规划设计的关键。规划设计应推动支持性健康环境的相关方案,并制定系统的架构,在此基础上落实社区健康环境与空间建构的措施。在金地格林小镇的规划设计中,注重交往场所的营造,通过交往空间设置和交往活动组织,为居民提供交流、对话、共处的机会和场所,为儿童提供游戏和捉迷藏的空间,为老人提供休闲和交谈的场所,营造亲切和谐的人文氛围。
1.空间结构与领域空间
以多层住宅、小高层住宅以及联排别墅和叠拼别墅多类型混合布局.空间结构组织分为5个层次;住户―住栋―院落街区―居住社区。将多层小高层街区沿布置,低层于中心布置。各街区采用围合型的手法,围合型街区与院落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为居民创造了高品质的环境。院落围绕绿地布局,空间序列清晰,既有可识别性强的特点,又有便于管理和居民使用的好处。住栋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天际线。组团通过不同的主题意向,结合建筑和室外环境来表明其特征和区域界定,创造了特点鲜明的空间环境。
2.社区空间的组织及户外空间
社区内户外空间的总体脉络和层次。整个住宅小区中各个户外空间组成部份,展现一种连贯的协调风格。当中的主要空间组成部分为:主入口广场、带状居民公园、水景花园、弧形步道花园、住宅区庭院及花园、环形道路及居民用车道。社区的中部设置了会所,在两侧入口广场及南部入口处结合住宅底层设置商业店面街。“人车分行”为居民提供了安全、宁静的高品质室外活动空间,形成了良好的步行网络。体现了以步行者安全为出发点的方式。设线形绿地、院落绿地二级绿化系统,线形绿地有3条,分别为东西、南北向及弧线绿地。线形绿地内设置小区入口主题景观广场,喷泉、浅水、浮桥以及各种景观元素等,结合主轴步行道及健康步道构成丰富生动的景观效果。住栋间绿地空间为就近使用的专用空间,通过精心的坐凳、石桌的设计,有着亲切宜人的生活氛围。
(1)主入口广场。
主入口广场是一个开阔的户外空间,沿广场的建筑物首层作店铺之用。广场的空间布局着重与建筑设计相互呼应。突出广场北沿较开阔的特性,同时在东面则以树木配合园椅,提供有树为荫的户外咖啡座式的空间环境。长条形水道式特色水景位于广场的南面。商店街根据性质分为休闲性及功能性商业两类。功能性商业包括超市、小型商务中心等,休闲性商业包括
咖啡厅、专卖店、鲜花店等。商业设施结合住宅底层设置,包含购物、金融、邮电等内容。
(2)居民公园
居民公园由沿着中央轴线上大小不同的半公共空间组成,连接小区内各部分。沿居民公园有水景围绕,提供不同性质的户外休憩空间及行人漫步走廊。各个休憩空间都经过细心设计和处理,适合不同年龄层的需要。行人漫步有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如儿童游乐场,户外运动场及较幽静的休息处。中部设置了休闲会所,会所内设置游泳池、健身房、阅览室、多功能厅、咖啡厅、老年人及社区医疗服务设施等。
(3)水景花园
水景花园乃从小区北面贯通小区中心,并延伸至小区南面的水体,一连串景点包括蜿蜒的清溪、串连水景花园、中央水景及喷泉。水景花园除了提供住户一个自然绿化的居住环境外,还加强了空间的层次感,并起到了区分不同部分的居住空间的作用。
(4)弧形花园
这是位于小区东面的主要居民休憩区。设计成弧形的花园,建筑辅以弧线形态而种的小树林,无论在视觉上和地形空间上都连接起了邻近的小社区。在弧形花园内划分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小广场和小公园,为不同需要的居民提供各具特色的休憩、活动和游戏空间。
⑤住区庭院
住栋间之庭院及花园都经过细心设计,每个庭院及花园都各有特色,展现出统一的空间层次感。每个次分区都由半公共空间再引到私家花园的格局层次。设计上强调不同空间在功能及视觉轴线上的联系,使建筑空间能更有效地融汇于景观中.并强调现代生活中户外空间明快及简洁的感觉。而在此统一的基调上,则以布局和装置手法各异的庭院设施,如:草坪、花卉绿化、遮阳架、水景和园椅等,来展现出别具风格的分区住宅庭院和花园。住户的私家花园作个别处理以提供空间上的私密感和显示其独特的个性。
⑥步行空间及车行路
车行以外沿的环型道为主,可更有效地利用景观用地,又可增加步行道系统。区内贯通西南面和北面的辅助车道,通往各联排和双拼别墅。地面铺装采用较粗糙的表面处理,既可减低行走于住宅区内车辆的速度,又可使小区更添怡人、闲息的居住环境。在带状住宅公园与车行道的交接点上,使用方格地砖作为缓冲区。
健康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和实施
健康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工作是金地格林小镇的健康社区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施落实健康社区性能指标,针对我国居住健康的相关问题,北京金地公司与国家住宅工程中心签订《健康住宅试点项目协议书》,确定了金地格林小镇的健康社区的重点研究课题为:
①楼板隔声专项科研课题;
②景观环境专项科研课题;
③厨房排烟道应用及实测效果和改进措施;
④雨水收集和回用技术;
⑤住区原有植被的保留专项科研课题;
⑥住区健康心理环境和文化养育体系建设。
上述6个课题的实施性研究,把观念创新、规划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引导健康住区的理性发展。
从住宅的基本性能看,我国住宅的室内声环境等普遍较差。住宅的隔音性能非常突出,室内“隔墙有耳”的现象普遍存在。规划设计的缺陷、施工建设、技术与规范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基本性能不佳,直接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建筑室内噪声来自电视、音响等家庭影音设备,室内谈话及给排水卫生设备,这些噪声都会对附近住户产生影响,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楼板的撞击声,楼板撞击声隔绝不好也是住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楼上住户的动静影响楼下的住户,严重降低了室内的居住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室内居住的舒适度,经过反复地试验和研究,在格林小镇住区中采用了国外集合住宅中普遍采用的“浮筑楼面”做法。完工后经清华大学建筑物理环境检测中心检测,未做隔声处理房间数据为76dB,楼板隔声自理后,数据为57dB;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住宅性能实验室检测,未做隔声处理房间数据为74dB,楼板隔声处理后.数据为55dB。在没有装修的情况下,楼板的撞击声压级从未铺玻璃棉的74dB降低到55dB,对撞击声的隔声性能大幅度提高,优于3A级商品住宅性能标准的相关要求。
为了给健康住宅试点项目的验收提供更有效、可靠的数据,北京金地公司还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住宅性能实验室对空气声隔声(分户墙、分室墙、外墙、楼板、户门)、楼板撞击声隔声、小区环境噪声、住宅气密性能、住宅采光、墙体和屋面保温隔热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住宅排气道性能等方面性能及其配套产品性能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其住宅性能均优于当前的同类项目。
促进交流的社区环境
居住区不是简单提供居民居住的一个物质空间,而是具有复杂社会功能的空间,住区应同时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互助,提供感情上和思想上的交流,提供行为上的约束,提供闲暇的消遣和健身、保健等设施。住区健康心理环境的形成离不开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营造适合交往的空间场所这个硬件设施,属于住区规划设计的工作,而培育良好的交往模式和人文环境这个软件设施的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开发商和住户长期共同的建设。
居住健康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物质建设,必须与非物质因素结合起来,融空间、社会、环境等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规划设计。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
1.社区交往与活动组织
金地格林小镇的社区发展非常活跃而且富于成效,基层社区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不同年龄、不同道德规范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有助于建立社区精神和社区归属感。基层社区和居民积极参与活动,为提高大多数人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公众的积极参与对自身利益的争取必然会推动社区更好的发展,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如在圣诞节前的平安夜,圣诞老人在格林小镇逐户“送圣诞礼物”,给小朋友们带去了温馨的祝福和惊喜。举办元宵游园会.居民参加了猜谜等传统游乐活动,整个活动充满了热烈而又祥和的气氛。在植树节格林小镇组织居民在小区种树,植树活动受到业主们的极大欢迎,这一系列的社区活动,既促进了居民交往,又加强了金地格林小镇的社区文化建设。
2.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金地格林小镇建立了制度化的开发商、物业部门和居民交流沟通的体系。为了与客户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物业公司完善了每月的住户例会制度,每个月负责人都会与居民代表面对面地坐在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获得共识。为了更好地监督和保证格林小镇的建筑质量,金地公司支持居民自发组织的业主工程监理会全程介入格林小镇的工程监理。
通过焦点房地产网在销售之前就建立了“金地・格林小镇论坛”,由小镇居民自任版主,广泛听取客户的意见,并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内刊《新空间》,与广大消费者达成文化认同和精神交流,加强金地地产与居民的交流和联络,使住户享受到专业的置业服务。物业公司与住户的沟通交流形成了制度化、多手段、全方位的构架。
通过努力,金地和小镇业主共同缔造的社区文化而形成了亲和、自然的风貌。据调查统计,格林小镇比传统社区在人与人的交往方面有着显著的改善,居民在互相串门、家中小聚、周末出游、酒吧聚会、相约观看影剧及演唱会5个方面的交往明显增多。通过居民上述活动的广泛开展,格林小镇的社区文化有了一致的家园认同。家园认同不是一幢楼,不是信件投递的地址,而是人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的不灭记忆,先是通过外在的,如建筑、景观.再加上社区文化的凝结,化成一种情感的自觉.在邻居、环境、伙伴……中投射出永远的亲情。
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24 56ha
总建筑面积:30万m2
总套数:1 755套
建筑密度:22 6%
容积率1.21
绿地率:46 7%
主要规划设计人员:刘东卫 何鹏 曹东东 许彦淳 师亚新 蒋莹吴超
作者:刘东卫,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副总建筑师
关键词:现代化小区;建筑规划设计;设计要求;问题和不足;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19-0104-02
1 现代化小区
现代化小区一般是指居住人口规模在8000~16000人,区内各种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公共服务完备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住区。现代化小区以住宅小区为主。现代化小区因采用了多种现代化技术,如现代信息技术、建筑技术、其他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等,具有多样化的现代化综合功能,可以满足住居民多样的生活需求,是人们居住、休闲娱乐的场所。现代化小区内除了一般建筑外,还有娱乐设施、运动场所、银行、超市、医院、住区公园等,具有多样的适用性、功能性、观赏性,小区是功能齐全、生活方便、风景优美的小区。
2 现代化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要求
2.1 节能环保,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现代化小区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长远健康有序的运行,规划设计要求小区注重节能减排,实行绿色建筑,强调新兴科技手段和运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破坏,节约成本,获得较大的综合经济利益。
2.2 功能齐全,采用现代化设备,操作性强
现代化小区规模较大,所以规划设计时,要充分满足居民的各种生活、休闲、娱乐、运动等多样需求,所以规划设计时要尽量做到全面,基础设施建设要十分完备、服务要多样化,适用性强。现代化小区主要是面向市场的,所以要从经济性角度出发,使用先进的建筑设计技术、先进的电子信息手段、先进技术设备,为现代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现代化小区的所有规划设计都要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进行,要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杜绝资源浪费或是规划设计影响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
2.3 注重实用性,也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现代化小区功能多元,综合性强,观赏性也是一大要求。所以,现代化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要十分讲究小区的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充分研究当地的地形环境,利用当地自然景观,建造小区与原先自然环境和谐的宜居环境。小区内要建造适当的绿化带、小区园林、自然湖泊等,建筑规划布局要讲究空间层次、色彩搭配等视觉变化,要将小区打造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的美好家园。
3 现代化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化小区诞生的速度和规模都在不断上升,为我国的居民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我国现代化小区的发展历史不算久,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作为小区规划设计的核心建筑规划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1)现代化小区建筑规划设计不合理。现代化小区建筑规划设计要满足多样化、多功能居民需求,但是有的现代化住宅小区没有充分研究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小区内建筑的功能、用途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造成设计上的很多不合理,不但不方便居民生活,造成Y源浪费,严重的甚至还会存在安全隐患等。(2)现代化小区内建筑规划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水平有待提高。整体上,我国是比较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建筑规划设计师的,现有的建筑设计人员,总体上还不能满足现代化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要么设计者年纪较大经验丰富,但却新兴技术把握不够,不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技术设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缺乏节能环保理念;要么较年轻的接受过高学历的教育的设计师虽然充满热情,具有较良好环保理念和新兴技术手段运用能力,但缺乏建筑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和统筹规划能力,或者过于追求形式新颖而忽略了建筑的实用性,在建筑观赏性和适用性上很难做到平衡等,制约了现代化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整体水平。(3)材料质量问题。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崛起,这也造成了很多市场监管的困难,有的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有法不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影响了现代化小区的建筑质量。另外,现代化小区高度要求节能减排,使用安全、绿色、环保材料,但这些材料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
4 提高现代化小区建筑规划设计水平的有效策略
现代化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建筑规划设计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应积极寻找有效策略提高及规划设计水平。
4.1 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建筑规划设计人员
我国应加强建筑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加强新型建筑规划设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为年轻建筑规划设计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积累实践经验,加强现有现代化小区设计人员的进修、培训,提高其新科技、新技术的运用、规划设计水平,提高其环保意识等,促进老一代和新一代建筑设计人才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弥补鸿沟,减少人才断层,为我国现代小区建筑规划设计保障充足的高质量人才。
4.2 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建筑布局
现代化小区选址时,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根据小区的规模、功能、用途等选择合适的建设用地,认真研究当地地形、地貌、水文、自然景观、风向、光照、地质条件等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科学地选择小区建设地址。选定小区的地质以后,要充进行合理的建筑规划布局,根据建筑的功能、用途制定合理的占地面积、建筑数量、每栋建筑的楼层数、地址、每栋建筑内的相应的房间、楼道、电梯、消防系统、供水系统、供暖系统、监控系统等的布局和设置。不同功能的建筑要科学布置在相应位置,比如银行、超市要布置在视野开阔、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公园要布局在本身可利用的自然条件较好,绿化景观较好,土地利用成本相对低的地方,建筑的整体布局应具有一定的空间层次感,色彩和谐,采光良好,通风条件佳,生活便利。建筑内各个部分的布局要科学、客观,以方便居民生活。
4.3 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小区
现代化小区是一种生态小区,所以小区的建筑设计要坚持绿色环保理念,注重节能环保。比如,小区内的建筑要尽量采用环保材料,进行绿色安全施工,尽量利用条件,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进行采光、通风。大量利用太阳能加热、照明,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水循环利用系统,节能节水节电,提高资源利用率。另外,小区建筑周边要规划一定的绿化面积,植树种草,调节小区气候,净化空气,除尘降噪,提高小区的整体生态环境。
4.4 保障建筑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现代化小区建筑规划设计,要在保障建筑的功能、安全、舒适的基础之上加强建筑规划设计的创新,利用色彩、空间布局、线条、照明条件、自然景观等多种有效元素,提高建筑的美感,使居民在获得丰富的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美的体验,提高小区的满意度。
良好的现代化住在小区需要根据小区内的各方面要求多方并举,每个环节每个部分都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规划设计效果,文章只选取了其中最核心的建筑规划设计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具体策略应根据具体小区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提高规划设计质量。
5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小区发展迅速,为居民提供了很多便利。文章分析了现代化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要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从选址布局、节能减排、观赏性设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现代化小区建筑规划设计质量的有效策略,对促进我国现代化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牟永春.浅析现代化小区中的建筑规划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04).
[2]林秀瑛.现代化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探析[J].江西建材,2015(01).
[3]鲁春华.现代化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分析[J].门窗,2014(10).
关键词:小区;住宅;建筑规划;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2文献标识码:A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人能更好的实现他们的各种个人与社会活动。因此,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不同时期的变化,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始终按照以人文本、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打造,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能源为代价进行开发,因此,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居住功能多元化
当前的建筑设计发展中,由过去满足人们的生存功能向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度,现在住宅设计中除了满足人们的居住条件之外,还要设计孩子、老人的生存空间,满足孩子和老人的各种娱乐和锻炼,配备各种住户享受、娱乐的设施。
2)住宅建筑设计要精品化
要摒弃以前各种旧的设计手段和方法,运用新科技、新手段设计出价值更高、更精致的居住环境。
3)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对住宅的设计在套型、功能及配套设施方面要有超前性,根据住户家庭成员及需要的变化对室内布局进行灵活设计,争取做到几十年不落后。
4)住宅设计多样化
建筑设计应该由平面向立体设计发展,根据市场形势,适当设计成复式、跃式、错层等设计模式,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5)住宅设计的科技化、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建筑设计应该由单一向集成化发展,适应经济发展的浪潮,利用高科技、新手段设计出不同价值的住宅,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2.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内容
2.1建筑设计主要包括建筑层高、阳台、平台、过道、跃层住宅、走廊、地下室等的设计。为保障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提高住宅的功能质量,建筑设计应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的要求。建筑设计应符合相关的规定,遵循环保节能的原则,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创造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空间。
2.2建筑设计原则
建筑设计应按照招标要求,其设计应符合现代化的建筑特色。建筑设计的功能使用是设计中最基本的因素,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使用要求,主体建筑要具有突出性和代表性,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要符合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提高生活居住质量和生活品味。
2.3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主要是对户型的设计、配套设施及地下停车场的设计。建筑设计中户型的设计是最主要的设计因素,房间设计的尺寸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和心理学,从功能上,保证交通路线流畅,减少户户之间的视线干扰,确保每个房间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控制好客厅、厨房及卧室的面积,确保建筑有良好的朝向和视觉。
公共配套设施包括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金融等设施。居住区的配套设施必须符合人口规模,并根据居住区的结构类型,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的布局,以充分发挥设施使用功能,更便于管理。地下停车场的设计应采用两侧布置使用的方式,以提高使用空间。为了安全起见,地下停车场应安装自动报警器和灭火系统。
2.4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
建筑设计中,应全面考虑建筑的本身特点及周边的建筑元素,将建筑的美感有机的融入到整个环境中,充分体现建筑的独特性,并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整个建筑的活泼、轻盈的现代风貌。
住宅建筑设计的立面设计是通过装饰和材料的结合要素组合起来,呈现出一种新的建筑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给人们带来亲切的美感。
2.5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住宅室内环境设计应满足日照、采光及通风的相关条件,每套住宅中应满足获得日照的条件,卧室或起居室应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风。住宅建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保证室内保温、隔热,冬季保温取暖,夏季隔热凉爽。住宅的卧室、起居室是用来休息的场所,因此,其设计必须满足隔音的效果。电梯等有噪音的设备不应与休息室紧邻,如果受条件限制必须紧邻的,要采取隔音、减振措施。
总之,随着社会不同时期的变化,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始终按照以人文本、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打造。因此,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应满足居住功能多元化,住宅建筑设计精品化,住宅设计规划要有超前性和弹性,并应满足多样化的设计方式。
3.小区住宅的整体规划
3.1对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的要求
住宅小区的规划要满足使用要求。对住宅小区各项用地规划要合理,要配备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系统及公共绿地,合理布置小区的户外休息场所,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环境。对住宅设计要合理,尽量满足人们对住宅舒适美观的要求。在规划重要合理确定小区的的道路走向及道路断面形式,做到人与车互不干扰,并根据居民需求,合理规划地上、地下停车位置及数量。
住宅小区的规划要满足居民的卫生要求。为人们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和日照环境。居住小区的给排水系统布置要合理,保证无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对住宅小区规划要满足经济要求。住宅小区的规划要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与人们的生活水平相适应,在满足居住使用的前提下,降低及节约用地,并充分利用各种能源,降低小区能源消耗。
3.2住宅小区的空间规划要求
公共空间规划应与空间环境中的水面、小桥、树木花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一种舒适、优雅的环境空间。
3.3住宅小区要做好社会服务环境规划
住宅小区的规划要注重服务环境,文化娱乐设施尽量满足服务半径,方便人们出行活动。商业服务设施尽量设在人流交通的必经之路,方便人们购买和消费。
3.4体现人性化住宅特征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要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建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重点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减少巷道改造对人们的影响,保障小区有一个安静优雅的居住环境,面对住宅小区的建设,建筑群体要与整体环境进行综合考虑。
3.5创建绿色生态小区
建筑设计要提倡以人为本,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打造理念,为人们提供舒适优雅的居住环境。完善绿化体系,在小区绿化方面,要多种植树木,并且多树种搭配,以乔灌木、花卉等绿色植被做点缀,形成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
3.6增建中小户型和老年人住宅
在满足建筑使用的情况下,限制大面积豪华住宅,并结合老年人的需要,在建筑设计上应按照一定的比例为老年人建设他们所需要的住宅户型。
结语 总之,住宅建筑需求从空间向生活质量需求转变,高品质、高质量是当前住宅发展的主题,综合考虑设计因素,提高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改变人们的生活理念,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关耀东.浅析当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发展趋势.中华民居.2014-01-25
[2]宋光辉.论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策略与实践.建材与装饰.2008-05-21
[3]孙丽丽;杨丙策.浅谈住宅建筑中的节能设计.科技致富向导.2013-08-25
关键字: 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迅速提升,城市化进程也出现了加速的发展的状况,建筑能源需求也随之持续增高,目前,建筑能耗在我国总能耗中占25%左右。
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与设计作为住宅小区建筑全过程的起始阶段,其合理性与否将直接决定住宅建筑节能效果的好坏,并决定了是否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的节能居住环境。我国的住宅建筑的节能与设计工作的开展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与节能的标准制定、既有建筑改造、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以及节能住宅建筑认证的情况等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的住宅建筑节能与设计工作和能源发展目前正处于关键的历史阶段,所以正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式。因此,做好住宅小区的建筑节能规划与设计工作,对于推动住宅建筑节能的开展有着十分钟要的意义。
1.住宅小区建筑节能规划概述
就住宅小区建筑节能规划的总体框架思想而言,住宅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之内(特别是在其试用运行期间),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稀缺性常规能源的总体消耗量。从建筑物的耗能角度上考虑,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对于常规能源的消耗主要是指:空调与采暖设备的能耗、炊事与饮食的能耗、生活热水供应的能耗、生活家电的能耗及生活照明的能耗等各个方面(各部分的大体能耗对比如表1所示);其所耗能源的资源来源主要包括:化石类燃料(比如煤、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等)、热能与电能(如热气、热水)。从国际的角度上讲,建筑能耗是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能耗并列,均属民生能耗,其能耗量一般占全到国总能耗量的约30~40%。另外,由于住宅建筑用能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而且量大面广,所以降低住宅建筑能耗,也关系到国家的全局,对过加发展影响深远。在对住宅小区进行节能建筑规划和设计时,还应了解其现实意义。
表1 住宅建筑各部分大体能耗对比
1.1 住宅小区建筑节能的意义
人口急剧膨胀、能源严重短缺和环境严重污染是目前以及未来世界所面临的三大难题,同时也是人类为了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寻求正常途径所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我国,因为历史与近现展中出现了诸多影响发展的不正常因素,所以这三大问题也显得更为突出,并且已成为影响甚至阻碍我国的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顺利开展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住宅建筑耗能数量庞大,加上其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住宅小区建筑节能事业也会逐渐的在全球建筑领域蓬勃兴起,并最终成为大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1.2住宅小区建筑规划与设计对节能的意义
住宅小区的建筑节能作为一个具有系统性质工程,因此,在对其实施的过程中应从住宅小区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以及建筑材料的应用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另外,从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的角度来讲,首先需要对住宅小区建筑的环境进行规划与设计,然后则是相关的材料、节能技术等方面的选用。住宅小区建筑规划与设计作为住宅建筑全过程的起始阶段,其规划与设计的合理性将直接决定住宅建筑节能效果的好坏,也决定了是否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节能环境;重视住宅小区建筑室内外的自然通风环境与热环境对建筑节能的影响作用。在住宅建筑物的基础建设过程的3个阶段(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建筑施工阶段及建筑的运行与维护阶段)中,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是整个基础建设的源头,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对于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而言,仅需要极少的资源,却能够决定住宅建筑整个生命过程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的特性。因此,如果从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开始推进绿色节能建筑,就抓住了建筑节能的关键所在,很好的把握住了源头,要比建筑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任一阶段都重要,组建其对于住宅建筑节能事半功倍的意义。
2.复式住宅建筑与建筑节能的关系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由于部分人群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居住要求的大幅度提升,复式建筑也从初始的高端别墅向着平民化方向逐渐靠拢,在花园洋房、小高层乃至高层住宅建筑之中,复式建筑的身影随处可见。但这种住宅建筑在形式上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生活追求的同时,也对住宅建筑能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又因为复式建筑一般对体型系数的影响较小或者没有影响,所以本文将只对复式住宅建筑进行简单的描述,使其产生于上文中对普通住宅建筑的对比,而不做更为深入的探讨。
3.影响住宅小区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的因素
在对住宅小区建筑的意义进行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就需要应用各种手段来探讨影响住宅小区建筑的规划与合计的节能的各种因为,以其为设计住宅节能建筑提供参考,促进建筑节能设计与规划的发展。
3.1住宅建筑的朝向对建筑节能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东西向板式的多层住宅小区建筑的总体耗能量较南北向的高约5%,因此,朝向对住宅小区建筑的节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其朝向应该根据住宅建筑内房间的应用要求、建筑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住在地的太阳辐射、建筑的周围环境及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因素等,再通过调查、分析、研究评价而确定。
3.2建筑围护结构与建筑节能
建筑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主要是指是指通过选用墙体保温(内保温、外保温、夹芯保温、自保温等技术)、屋面节能、门窗节能等措施,尽量减少住宅建筑的使用能耗。比如,现代的住宅建筑节能多数就是通过不同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达到较传统住宅建筑节约能耗 约25%的目标,并在结合了设备节能设计之后,达到了使住宅建筑总体能耗降低了将近50%的目标。
4.住宅小区建筑能耗的计算方法
住宅小区建筑物耗能量指标计算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其依据的数学模型不同,分为两类:一是,在稳定传热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简易估算法;一是,在非稳定传热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动态模拟计算法。
(1)简易估算方法(稳态法)
简易估算方法也叫稳态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易,将供暖期或者供暖期内的各旬、各月所消耗的热量依据稳定传热加以计算,在计算中不考虑不同部分的围护结构蓄热的影响,因为采暖周期一般较长,日际的温度波动周期也长,因此,围护结构的蓄热对采暖期总体的耗热量影响也很小;且对于一般的工程设计来讲,只需得到整个建筑或者单位建筑在单个采暖期间的总耗热量,也不用详细的知道热耗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具体情况。因此在业内,稳态法被广泛应用。稳态法有:BIN方法、度日法、有效传热系数法以及温度湿频法等。
(2)动态法
动态模拟的计算方法对各种影响因素的考虑较细,因此得到的计算结果也较为精确。在应用动态模拟算法进行热耗量计算时,也必须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计算。动态法包括:传递函数法/反应系数法、有限元或有限差分等数值方法。
5.总结
本文主要对住宅小区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分析,考虑其对于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可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相应数据的获取,然后运用各种科学的计算方法,结合实例对其进行定量的分析,可以更加促进住宅小区建筑节能的实现,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林芳.浅谈中式住宅设计[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05)
[2] 杜晓辉,高辉.天津高层住宅小区风环境探析[J].建筑学报.2008,(04).
[关键词]河涌类;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探析;广东萝岗
萝岗区位于广州市东部,与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增城市和从化市五个行政区交界,与东莞市和广州市的番禺区隔江相望,是广州城市发展“东进”战略,发挥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项目区域。项目区地处广州市萝岗区境内,北面是开萝大道,南面是开创大道,西面是萝平路,临近狮子山、科学城中学、香雪小学、科技馆等,东面是香雪八路,临近麒麟山、玉岩中学、科技人员公寓等。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14.4hm2,其中湿地面积3.6hm2。
1湿地资源概况
1.1湿地面积通过实地调查,萝岗湿地公园总面积14.4hm2,湿地面积3.6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25%,全部为河流湿地,其中永久性河流即南岗河3.3hm2,洪泛平原湿地0.3hm2,包括河漫滩、河心洲等。1.2湿地景观资源湿地公园所在区段位于萝岗文化教育园区(简称文教园),文教园位于萝岗中心区东部,西以北二环高速公路为界,东至香雪公园,西北至狮子山、麒麟山山脚,东北至香雪路;西南至开塑大道,东南至荔红路(启学路)。规划范围呈一东西走向的狭长带状区域,东西向长约4.1km,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2.25km2。
2湿地公园场地基础设施现状
湿地公园位于南岗河文教园区段河道景观带,大部分区域地势较为平缓,临南岗河两侧高差较大,原设计已采用台阶、平台等进行过渡,形成了或登高远眺,或凭栏近观,或临水而依的各个景观空间。根据人流分布和使用功能,园区设置了四个主要人行入口广场,同时,还分布了香雪台、朗朗林、知鱼台等景点,以及亲水木栈道、临水平台等游览设施,通过3m的主园路和2m的次园路将各个景观空间串联起来。园区内有公厕两座,管理房一座,总体设施基本满足场地需求。场地现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地处南岗河附近,较为潮湿,绝大部分木平台和临水栏杆已破损严重,亟需维护或更换;园区内部分灯具、排水沟盖板、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破损严重,也需增补该部分设施;建筑、构架等外墙和木桁架等部分破损,也需重新修补上漆。园区内大部分植物生长良好,绿化率高,然而部分临水区域地被和水生植物由于日常疏于维护,生长过于旺盛,遮蔽了临水岸边的观赏视线。同时,由于河道淤塞严重,部分位置已与岸边绿道标高齐平,亟需进行河道清淤处理。
3总体规划与布局
3.1定位
根据萝岗湿地公园的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性质是以保护和恢复萝岗区南岗河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以适度开展湿地体验展示和科普宣教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别具文化教育特色、生态型、公益性”为主题定位的小型城区湿地公园。
3.2功能分区
根据萝岗湿地公园资源条件和建设目标,将湿地公园区划为4个功能区。
3.2.1湿地保育区
该区位于公园北侧,面积3.7hm2,占总面积的25.7%。河道两侧护坡为2005年对广州市南岗河整治时,由广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修建,现状为自然草皮护坡,坡脚种植合果芋、芦苇等水生植物自然过渡,两岸总长度为710m。该区域植物生长茂密,植物群落自然分布,人为干扰性小,具有相对明显的湿地生态特征,适合作为湿地生物的栖息场所和迁徙通道,并通过湿地植物和动物生境的营造,适当进行湿地生态恢复。
3.2.2科普宣教区
该区位于湿地公园中部,西面是科学城中学和香雪小学,北边接湿地保育区,面积1.7hm2,占总面积的11.8%。包括勤径阶梯、墨趣广场、曲桥跌水等景点,具有湿地绿化、亲水平台、跌级水阶、景观水车、生态蓄水池、大型跌水假山石等各种类型的亲水景观,可作为展示湿地生态特征、水质净化等景观展示的区域。通过营造乡土水生和沼生湿地植物,建立不同种类的湿地植物展示区,通过湿地宣教长廊和科普宣称牌,向大众展示典型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景观及湿地文化,宣传湿地的有关知识,形成集湿地植物认知、湿地文化展示和生态文明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湿地科普宣教区[1]。
3.2.3管理服务区
该区位于湿地公园的中下部,紧临香雪大道,毗邻合理利用区,面积0.6hm2,占总面积的4.2%。区内具有两个场地宽阔的入口广场、停车场、厕所、休闲廊架、活动小卖部等服务设施,可供市民和游客进行休憩、餐饮、停车、集散等活动;同时,还有一处管理用房可作为管理机构开展行政管理的场所。在湿地公园现有管理服务设施的基础上,针对场地性质,对满足管理服务条件的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湿地公园所要求具备的公园入口标识、平面布置图等内容,建立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2]。根据需要配置相应的管理人员,以维持管理机构的日常运营,同时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良好的管理服务功能。
3.2.4合理利用区
该区位于湿地公园的南部,连接其他三个区域,面积8.4hm2,占总面积的58.3%。包括读书平台、竹篮翠影、镜桥、木栈道、临水平台等景点,由于环境较为潮湿,日久失修,绝大部分木平台和临水栏杆已破损严重,部分灯具、排水沟盖板、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破损严重,建筑、构架等外墙和木桁架等部分破损;部分临水区域地被和水生植物由于日常疏于维护,生长过于旺盛,遮蔽了临水岸边的观赏视线。在现有良好的景观条件下,通过对已有基础设施进行修葺和维护,对满足湿地建设条件的园区内河道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游览标识系统,以现有的湿地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为基础,以市场和游客需求为导向,以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丰富整个湿地公园的旅游产品,从而提升整个湿地公园的游览品味。
4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
4.1资源保护规划
4.1.1南岗河污染源管控
第一,对于人口密集的村落,建设厌氧稳定塘和用以脱磷脱氮的人工湿地系统,经集中处理后排入河涌。第二,在小村落采用竖流式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之后经天然河漫滩型湿地流入入河涌道。第三,将萝岗湿地公园内生活、工业等污水截流纳入污水截污收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从源头上阻断湿地水环境的污染问题。进行结构性减排,调整产业结构,把污染负荷降下来,并完善湿地周边污水管网及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入河涌边缘污染控制带建设与污染削减。第五,针对河涌两岸路面产生的农业、雨水径流等面源污染问题,设置植被缓冲带、生态护岸、湖滨缓冲地带等措施促进雨水下,阻截污染物,净化水体,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
4.1.2河涌水质改善
第一,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安排或调控水闸,科学配水,增加水网水文循环的连通性,加速水体置换周期[3]。第二,组织专门的队伍定期对南岗河水域及其周边区域的废弃物进行清理和集中处理,并对部分水域进行清淤处理,减少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保持良好的水体景观和良好的水质。第三,为减少外源固体污染物直接进入南岗河水域,规划在南岗河汇水口处设置截污网拦截污染物,并组织专门人员对这些固体废弃物进行定期清理,运出湿地公园外进行集中处理。
4.2生境恢复规划
4.2.1恢复河涌水陆边界自然属性
逐步恢复河涌水陆边界的自然生态属性。水陆的交付作用使河涌水陆边界成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最为活跃的区域,具备了净化水质、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因此,规划对河涌水陆边界自然属性进行恢复。第一,恢复河涌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间水分、营养元素、能量的运行与交流[4]。第二,恢复或重建微地形,将河涌驳岸由刚性驳岸恢复为自然驳岸,进而恢复其水文情势。第三,河道清淤改造。南岗河(萝岗区范围)总长度约17.2km,原河道淤塞十分严重,堤岸防洪标准很低,已不能满足萝岗区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在确保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需对河涌进行定期机械底泥疏浚,恢复自然水系和湿地植被。其次,可以探索采用生物酶技术进行原位生态清淤,确保清淤后的水质改善恢复。
4.2.2湿地生境构建
南岗河为人工构建的湿地河流,同时也是规划区重要的城市河流湿地景观,兼有科教、游憩等重要功能。因此,应通过湿地生境构建,完善其生态服务功能。首先,根据南岗河水文和空间结构特征,构建浅水滩涂等各种生境,并为鸟类、两栖爬行类提供栖息生境;其次,根据南岗河沿线的河流地形走势,可在河流广阔地带构建人工水生植物浮岛,如种植花叶香蒲、花叶芦苇、菖蒲、水葱、美人蕉、莼菜、纸莎草、千屈菜、再力花、灯心草等,利用丛植、片植和散置方式招引鸟类栖息;通过湿地生境构建和关键物种招引,逐步形成结构完整、功能发挥正常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
5主要建设内容
5.1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5.1.1河道清淤疏浚改造
湿地公园内南岗河河道淤积较严重,部分位置已与岸边绿道标高齐平,因此需对整段河道进行清淤,清淤前须做好导流防洪措施。因受客观因素限制淤泥量无法准确计算,经现场踏勘目测预估,需要清理河道原有水坝以北平均淤泥厚度为1m,河道原有水坝以南平均淤泥厚度为0.5m,淤泥开挖采用1.5m3抓斗式挖泥船挖泥。同时由于本地段公路路面与河道间高差较大,需将挖泥船上淤泥进行机械二次转运,集中由运泥车运往集中倾倒区域。
5.1.2沿岸植被升级改造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的设计,必须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遵循湿地植物的生态特性及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模拟相同地带湿地植物群落,形成多样化的小生境,为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衍场所,招引各种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动物前来栖息,形成完善的食物链,以保障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持续稳定发展、最终实现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对湿地公园中水深为0.9~2.5m的深水区水域,植物配置要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主要考虑湿地净化污水作用和自净能力。植物配置以沉水植物+部分漂浮植物为主,如金鱼藻、浮萍、凤眼莲等;水深为0.3~0.9m的浅水区水域,植物配置时以叶形宽大的睡莲科、泽泻科、天南星科的挺水和浮水植物为主,一般采用睡莲群落、荇菜群落、千屈菜群落或多种水生植物群落组合式。为了形成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给湿地生物提供多样的栖息环境,多数选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的配置模式,可选用荷花、睡莲、慈姑、泽泻、芡实等。在水深0.3m水域和陆地或沼泽地过渡地带,可配置以线性叶为主的禾本科、莎草科和灯心草科等湿生高草丛和部分挺水植物,如香蒲、菖蒲、水葱、美人蕉、莼菜、纸莎草、千屈菜、再力花等,利用丛植、片植和散置方式,点缀于水边,具有倒影入水、疏落有致的景象[5]。
5.2科普宣教基地建设工程
第一,利用公园现有管理房以及休闲廊架等作为湿地科普教育宣传场所,设置室内科普展览室和室外科普教育长廊。在室内科普展览室内,采用现代信息化媒体为平台演示,传播湿地科普知识。在室外科普教育长廊中,以湿地恢复现场、现场讲座、宣讲、图片展览等进行湿地植物、动物、鱼类、鸟类等形式多样的宣讲介绍形式面对大众。第二,在植物种植方面,设置种植试验区、植物生长观测区、水生动植物观察区,一方面能为湿地生态研究机构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也让参观者实地感受到湿地景观,通过切身参与,增长相关湿地生态知识。第三,结合园区标识系统设置户外科普宣传栏,湿地各类标识牌等,通过标识牌进行湿地解说和植物科普标牌,大大提升了公园湿地科普宣教解说系统功能。同时利用现代网络二维码的宣传速度快、普及范围广、成本低的优势,在园区标识牌上设计制作“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接收湿地公园简介、植物、动物、鸟类等生物多样性的科普知识,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教育活动。第四,通过不定期制作和印发宣传册,组建湿地环境教育管理、讲解员、志愿者等队伍普及湿地生态知识。
6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萝岗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分析[6],希望可以对今后河涌类小型城区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希望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可成为城区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建设的一块试验田,以及推广和展示湿地生态旅游文化的一张名片,为城区未来湿地生态系统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作者:陈楚民 陈斐 单位: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
参考文献
[1]王英,刘海燕,汪建文,邹天才.城市化发展中湿地公园功能与规划建设的研究[J].贵州科学,2013,(06):85-87+96.
[2]于全英,万美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特点研究[J].农学学报,2013,(11):34-36+78.
[3]张金生,盛江,郭立伟,付燕,曹宇.大庆市龙凤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规划师,2012,(05):68-75.
[4]尹勇,范俊芳,林继华.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初探[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44-45.
关键词:住宅小区;节能设计;环境规划;建筑节能;原则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建筑物保温隔热性能很差,再加上供能系统的低效率,致使建筑物要达到规定的舒适度,单位面积所需的能耗比同纬度发达国家高出3到5倍。因此住宅小区进行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节能设计的原则
在整个建设活动中,通过综合衡量住宅小区各个方面,在不破坏原有环境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自然资源耗费,将环境、气候等综合因素转化为高品质的空间、高舒适度的环境和完美的建筑形式;同时小区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和利用,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新污染,尽可能多地利用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达到高舒适度的环境要求。居民住宅小区建筑节能规划设计的原则,给住宅小区环境规划和住宅的各个组成部分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二、小区建筑整体规划与节能设计
小区规划中,小区的选址、住宅建筑的朝向、间距、高低、体型以及小区路网结构、环境绿化等都会影响到小区的日照、通风和小气候环境,从而影响住宅建筑的能耗。因此,小区规划应注重对节能问题的研究,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气候和地理条件,从项目选址、交通组织、环境绿化、空气质量、噪声、采光与日照、小气候等方面提出要求,合理选择住宅建设用地,避免有害环境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要与建筑节能设计互相配合,统筹考虑建筑朝向、日照间距、通风、景观绿化,合理应用雨水回收系统,透水地面砖等节能、环保技术以及配套设备(能源供应、小高层给水、公共照明、电梯等),采取节能措施,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等先进技术,以形成住宅建筑节能体系,营造能耗低、环境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建筑设计中,原则上应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适当控制建筑体型系数,即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减少建筑面宽,加大进深或增加组合体,建筑平面宜选用如“一”字型等较为简洁规整、能够获得较多日照和较少东西晒的平面型式,以减少夏季热辐射和冬季冷风渗透量,体型复杂、凹凸面过多的点式低、多层及塔式高层住宅,建筑的外表面积和体型系数大,对节能不利。
坡屋面建筑与平屋面建筑相比,其坡屋顶增大了屋顶的热交换面积,加大了能耗,因此不利于房屋的节能。结合建筑形体空间的处理,可以在建筑物中设通风口,加强气流组织,改善小区内部的通风条件。从建筑外观形态上来谈,影响能耗大小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建筑绝对的大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量,另一个就是平面的紧凑度。一般来说,平面、立面凹凸变化较大的建筑就属于平面非紧凑型建筑。特别是背阴面北侧墙体的凹凸变化。外墙面积的增大势必增加形成“冷桥”的可能性,增大建筑能耗。在德国建筑中“方盒子”运用非常普遍,究其原因,并非建筑师们因循守旧,而是“方盒子”确实有利于节能。
三、小区住宅太阳能资源的合理使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中城市居民对家庭卫生热水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新购住宅,无一例外要安装生活热水设施。房地产开发商为提升小区的品位和档次,也努力让自己的住宅产品附带热水设备。但真正做到冷热双水却不是容易的事情。锅炉会产生污染、占地、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而且高昂的燃料费用带来的热水价格很难让业主接受;配备常规能源的单户热水器,不论用电费用还是用气安全问题,用户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太阳能热水器免费热能,又具备无污染、安全的特点,因而受到业主的欢迎。
系统方案设计:多层住宅和跃层住宅采用每个单元为一个独立的工程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每个单元的屋顶布置集热器,每个系统分别独立给每个单元的住户提供生活热水,每个住户的热水用卡式热水表计量,各子系统与电脑主站之间通过低压电力线载波或无线载波的方式进行通信,整个小区采用一台电脑主站进行监控,由物业公司进行统一管理。而联体别墅采用单户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由每个住户自行管理。在补热配置方面,系统采用电加热方式,除单户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外,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同时保证全天候供热水,可以为每个系统配备两个蓄水箱,其中较大的作为太阳能集热储水箱,另一个作为供水箱。并由电能定温补热。这种补热模式的优点是:当日照充足时,太阳能集热储水箱温度高于设定温度,热水只通过供水箱供给用户而无需电补热;太阳能集热储水箱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热水通过供水箱由电加热补足所差热量,保证用户使用的热水温度不变。太阳能不仅可提供生活热水,如采用光伏电池,还可为建筑的照明系统提供电源,现已在各种建筑中广泛使用。
四、建筑物节能设计
(一)外墙保温隔热节能设计
冬季通过外墙散发的热量,约为建筑物总散热量的20%,夏季通过外墙壁吸收的热量约为建筑物总吸热量的30%,因此,外墙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非常重要。外墙应采用传热系数小、蓄热能力及强度较低的砌块墙体,如加气混凝土砌块;或采用新型节能复合墙体材料,使建筑物外墙热工性能满足规定的节能标准。如外保温、内保温、夹心保温和内、外混合保温。推荐采用外保温技术,因为无论从保温效果还是从外墙饰面安装牢固度和安全性考虑,外保温都是最好的外墙保温方式。据有关资料,采用该技术,可使外墙传热系数降低到0.5W/m2.℃。
(二)阻断热桥节能设计
热桥是热量传递的捷径,不但造成相当大的冷热量损失,而且会有局部结露现象。因此在设计施工时,应当对嵌入墙体混凝土梁柱,预制板接缝、外墙角、檐口、勒脚、外门窗、阳台板、突出圈梁及构造柱等位置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将其热桥阻断,达到较好的保温节能效果。
(三)屋面保温隔热设计
屋面能耗在围护结构总能耗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应当重视其保温隔热效果。屋顶应采用高效保温隔热屋面,一般而言,屋面的传热系数小于外墙的传热系数,可根据屋面的形式,选用不同的保温材料,其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应满足当地规定标准;也可采用架空形保温屋面或倒置式屋面等方法达到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性能的目的。与此同时,有条件的可采取屋顶绿化屋面、蓄水屋面、浅色坡屋面等措施来降低夏季太阳辐射热,以达到节能效果。
(四)外门窗系统节能设计
外门窗是建筑物热交换、热传导最活跃、最敏感的部位,其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能对采暖能耗有重大影响,是墙体失热损失的5倍~6倍,因此应该是节能的关键部位,是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和提高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为了减少外门窗能耗,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可以通过提高门窗的气密性、采用适当的窗墙面积比、加窗玻璃层数、采用百叶窗等措施来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
(五)遮阳设施节能设计
遮阳设施设计,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建筑遮阳是传统的节能技术,通过降低太阳辐射过热和眩光改善室内环境气候,提高室内热舒适性和视觉舒适性,最终达到节能目的。遮阳设施分类方法很多,从安装位置分为外遮阳和内遮阳。
另外,要严格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建筑物体形系数为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体形系数越大,外表面积越多,热损失也越大。
住宅小区建筑规划与节能设计,应注重以人为本和以可持续发展为设计原则,应强调人与自然协调,使其与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关系,尽量采用自然生态型的方式节能。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生态节能建筑不能简单复制,要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如果不加分析的生搬硬套,非但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仲伟权.浅析节能住宅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住宅科技,2005(12):32―34.
【关键词】规划构思;生态环境;尊重自然;居住空间
1 规划条件
根据规划要求,该项目是集交通、居住、商业为一体的中型综合居住区。用地面积39 513 m2,总建筑面积162 198.1 m2,容积率3.7,建筑密度35%,由1 栋32 层(底部3 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2 栋28 层(底部3 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1 栋25 层住宅、1 栋18 层住宅及1 栋3 层幼儿园组成,其建筑形式以单身公寓和住宅为主,并配以高档的商业形成情景式商业内街,高低错落,形成城市道路的新制高点,完善城市形象。
2 规划构思
高层住宅和低层商业沿某大道形成梯状布局、塑造城市形象、空间处理充分发挥立体交通的潜力,营造丰富的空间感受,形体处理以简洁的空间体量、明确的材质、多层次的景观渗透,来勾勒小区的时尚地标。
建筑房型设置定位———以20~90 m2 的小房型住宅为主力房型,面积占住宅总面积70%以上,其他如100 m2 以上的大户型住宅占少数。
基于用地自身特定的区位和环境资源条件,以设计现代化、园林化,创造充满时代感、富有高品质、体现了城市新风貌的新型城市居住空间及商业空间为目标,协调住宅区内外部的环境与景观形象,合理确定住宅的布局与开发强度,建设富有特色和文化韵味的现代化、人性化、生态型城市住区。
2.1 规划理念
2.1.1 “自然”的概念
树立“都市化、生态化”的整体环境形象。
本住宅小区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作为开发建设的现代城市居住社区,基地内部及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在此基础之上规划形成的、充满生态自然异趣的居住氛围是区域内重要的城市景观资源之一。
充分利用现有基地条件,并进行适度改造与重整,使居民环境的营建尽可能地贴近自然,将原本有可能对开发建设不利的因素转变成引人注目的亮点,树立城市居住社区“生态、雅居”的整体环境形象,这便使在房产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自然”的概念,即一种经过人工处理了的优化的、与居住紧密结合的自然环境。
2.1.2 环境景观均好性理念
环境的均好性是中高档商品化住区的典型特征,强调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规划中绿地和公共设施安排尽量做到比较均衡,尽可能使各个组团、每户居民都能获得良好的居住环境,每个住户都能方便的使用。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做出弥补措施,创造必要的景观环境。
强调居住物理环境的均好,要使每个家庭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音和朝向,在规划设计时就要保证有效的日照间距,引导夏季主导风向的流通,隔绝外来噪音的干扰以及创造具有温馨、朴素和亲切的视觉环境。
2.1 规划设计原则
2.2.1 生态化原则
在保持并适度调整优化原有景观格局的基础之上,在具体居住空间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强调对自然景观、生态要素的引入。
在局部地带,如景观轴线,有机结合地形重整,创建生态景观与绿地的有机结合,形成住区整体的景观轴线,调节优化整个居住社区的局部小气候,成为该居住环境优势与亮点。
贯彻“尊重自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建设绿色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活家园。
2.2.2 可操作性原则
面对规划基地内的现状景观资源,在充分调查、分析现状地形条件的基础之上,合理有效地、适度地对地形重整,从而创造出既宜于人们居住生活,又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的居住社区。
2.2.3 科技化原则
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居住生活模式有机结合,提升住宅功能质量与环境水平,在确保生活模式宜人的前提之下,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化居住空间。
2.2.5 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处理上注重整体性与融合性,形成中心围合、空间交融的景观形态。在核心位置设置景观步道以增强小区空间景观的层次感;在住宅的规划设计中,为了避免建筑形象的单调和围合空间的压抑感,将部分住宅组群做了分段处理和微小的错落变化,以加强整体的节奏感和空间的变化,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受,并与绿化相融合。
2.2.6 道路系统设计
小区于基地东侧规划道路设主要出入口,于西侧规划道路设次要出入口,区内主要道路宽6~7 m,沿用地布置成环状,线型流畅与城市道路连接,便于区内交通组织,避免外部交通的穿越,同时形成区内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结合区内景观空间及相应的规划住宅院落、公共设施的设置,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
2.3 规划手法
2.3.1 整体统一
强调小区建设的整体性,包括:住宅群体布局、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
(1)公共空间优先。
在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今天,高居住密度、高建筑容积率的开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如何将这一现实的难点转化为规划设计本身的优势是本方案力图达到的目标。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都市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停车、社区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的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元需求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公共空间、自然生态空间与绿化环境场所成为居住社区的主题。
(2)绿化渗透。
围绕小区的中心绿地,有机组织住宅的院落空间,使其与中心绿化与景观环境充分联系与融合,形成整体、统一的住区生态环境。
(3)空间轴线与自由布局相结合。
整个方案的空间构图采用空间轴线控制与自由布局相结合的手法,在强调空间景观轴线的同时,在这个整体空间布局与形态上,又通过道路与建筑的有机布局来强调其自然个性,并通过步行线的组织在人行活动与视觉上将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
2.5.2 空间形态
整个小区以东侧住宅入口和西北侧商业内街入口贯穿的轴线为空间中轴,形成整个住宅区的环境识别特征;住宅的布局组成的围合形成向中央绿地开放的院落空间,从而构成一个整体。
群体轮廓:整个小区的总体建筑轮廓,采用18、25、28、32 层的高层住宅及底层商业内街相结合的建筑布局形式。在景观界面的道路系统,穿行于各规划住宅院落之间,创造步移景异的宜人生活环境与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并与各公共设施有效的联系。
商业区部分设置完整的步行商业内街和外街,形成内部商业的对话,完善了本区域的商业配套设施。
3 建筑设计
3.1 平面设计
户型设计上均考虑自然通风,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以20~90 m2 单身公寓为主力房型,配以110~150 m2 的大户型,户型多样正满足了如今市场的需求。
3.2 立面造型设计
住宅建筑造型以古典简约,精致为主要格调,且明快富于变化,立面设计以灰色、白色涂料和面砖为主要饰面材料,表达典雅,温馨的基调。各部分结合处利用简洁大方的线脚处理,竖向线条,精致细腻的光影变化,彰显出高尚小区特质。
商业建筑造型体现热闹、活跃的建筑特征,采用现代式的建筑风格,有不同颜色和材质的变化,对比效果强烈而醒目,符合商业建筑特征。
【关键词】住宅小区;人性化;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1、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
高水平规划设计,是提高小区品位和受消费者欢迎的前提。很多在市场畅销的优秀小区,都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项目调研,准确定位,然后特色高水平的规划师进行招标式规划设计,从多个方案中择优,从几个方案中优选其中的精华,集众优于一身,再反复研讨修改,最后才拍板定案。
在规划指导思想上,不能一切从畅销、从高利润出发,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适合人居住的达到以下目标的住区:
(1)生态环境优秀的住区;
(2)山水景观优美的住区;
(3)功能质量优良的住区;
(4)人居文化上乘的住区;
(5)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
为建设这类高品位住宅区,在规划上要做到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居住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居住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除解困型、安置型居住和廉租居住的套型面积较小、房室较少之外,舒适型居住应是面积较大,房室较多,部分还可设书房、健身室等,使居住及住区能满足人的不同需求。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三是居住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居住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有的住区设计了三面连体居住楼,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露天绿化、活动平台(首层架空),也颇受居民欢迎。
2、居住小区的建筑设计
2.1 居住功能多元化
当前,住宅从过去主要强调生存功能向同时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渡。住宅不但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空间、享受空间。居住除了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之外,还要设计供住户及其子女读书学习、艺术培养、作画写书、健身锻炼、文化娱乐……等空间以及能使住户得到舒适享受、视觉享受、感觉享受的条件和设施。
2.2 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
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2.3 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普通住宅应参照国家小康型示范小区设计导则进行设计,并在套型、功能、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适当超前,预留可以调整、改造的余地,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四五十年可改造。住宅由于居住者年龄、家庭成员的变化,或由于变换居住者,应在必要时可对室内布局、分隔灵活调整;也可以两套合一套,三套变两套。
2.4 住宅空间设计多样化
从平面空间设计向三维空间设计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设计复式、跃式、错层以至跃复式合体、三层错层式等住宅模式,使居住空间更活,适合不同消费对象的爱好。
2.5 住宅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
新科技的发展、推广应用已由单一性逐步向集成化发展,住宅设计也应适应这趋势。
2.6 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
应适应知识经济浪潮的发展,多掌握技术信息,包括设计理论、市场信息、设计科技、政策导向,不断更新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住宅。
3、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
3.1 创造个性化的居住空间,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小区氛围,从而为人们提供创造丰富精神生活的优越生活空间,为人实现自身发展及人和自然的亲和提供良好的前景。
3.2 切实注重环境设计,提供自然化的宜人的环境空间。仅仅种点树,铺上草的传统绿化理念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居住方式的更高要求,“环境有价”;认真规划设计小区景观环境,追求环境空间的人文品味,使小区环境景观与小区空间、小区建筑有机结合,使居住生存、发展、享受和陶冶的四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3 认真研究市场定位,搞好小区住宅建筑房型设计,努力创造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使用舒适的室内空间,小区住宅设计的好坏,其单体平面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决定了小区楼盘未来的市场前景。在相对有限的面积中应力求做到使用功能最合理化,为人们提供既经济合用,又灵活丰富的户型空间。
3.4 不断优化设计,力求在满足经济实用而又美观新颖的原则下,尽可能节省投资,降低成本,形成发展商与购房者双赢的局面,使小区住宅既物有所值,更能物超所值。目前,建设部对今后住宅设计提出了“精密设计”的要求,这比精品设计又要更进了一步,也更切合住宅设计的特点和需求,因为居住本身是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应充分规划设计好每一平方米,从建筑布局到设备管线,从结构布置到家具摆设,一点一滴都要精心考虑,认真研究,使住宅设计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出更高的舒适度。
3.5 加强小区物业管理,为小区形象和小区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物业管理是一项全面复杂的工作,应尽早介入、参与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这既有助于小区整体形象的确定和延续,也有助于小区综合质量的提高。“回家的感觉真好”,物业管理的全程服务才使小区泛发出其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才使建筑空间环境展示出其独特的生命力。万科物业管理提出物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无人管理”, “无人管理”的含义是住户处处都感受到物业管理提供的服务,都又看不见物业管理在提供服务,这种境界将使整个居住小区沐浴在人性化的和谐安宁的氛围中,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人居环境也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升。
4、展望
从事住宅建设的人员应精心耕耘,积极创建未来世纪的美好家园,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4.1 未来住宅建设应以人为本。住宅使用主体是人,住宅建设应创造方便、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并能培育个性,展示才华,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4.2 未来住宅建设应能可持续发展。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要着重强调经济与资源节能型消费。住宅建设要提倡节能、节地、节材,并建立起使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再利用的住宅体系。
4.3 未来住宅建设应充分注意环境保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良好的室内外居住环境是我们未来的唯一选择。
4.4 未来住宅建设应充分反映科技进步。21世纪将是高科技的社会,智能化系统的设施将成为未来住宅不可缺少的装备;智能化住宅通讯与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化住宅综合管理系统等等,使新世纪住宅与高科技和信息化社会相协调和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