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培训考核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业生涯;培训计划;职业晋升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职业生涯,根据美国组织行为专家道格拉斯?霍尔(Douglas T. Hall)的观念,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那么,究竟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究竟应该如何进行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呢?职业生涯和培训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原则
任何企业关键岗位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主要遵循以下几点,每一点和培训计划都息息相关:
1 发展战略导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前提要和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我司关键岗位人才引进和培养恰巧与公司五年发展规划相呼应,公司要基于发展规划来确定关键岗位人才引进和培养需求,员工要基于公司发展规划来设计自己在公司的中长期发展。
2 适度超前储备:面对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动态性,关键岗位人才引进和培养要适度超前并进行必要的人才储备,避免在人才使用上出现临时抱佛脚和以次充好的情况。公司前几年实习以岗定人,人员设置极其有限,当部分员工离职时发现不了替代的人员,于是在每年应届生招聘中,加大了储备,为其定置合理有效的见习计划。
3 内部培养为主:基于行业的特点和公司的现状,关键岗位人才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即使外部引进的人才也要继续进行内部培养,使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针对各个车间员工工种的不同,定置了各工种培训计划。培训科目从意识到技能,从一周内到长期计划,然后每个岗位评级进行测评,合格者进行加薪或升职。入厂后对于各工种特殊性进行了长期的培养计划从学徒期-成长期-成熟期-教练期都有了统计的计划,这样我们对于各类人群各类工种都有了一个合适的发展规划。
4 领导问责培养:各级部门负责人对下属部门的关键岗位人才培养工作负直接责任,人员培养的成效将纳入年度考核。各部门领导平衡计分卡中都涉及人才培养达标率,对于培养对象年底都有一系列考评体系,直接影响到各部门领导的年终收入。
5 优胜劣汰培养:对关键岗位人才不论资排辈,实行“赛马制”滚动培养,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在实际工作中证明自己的能力。我们对于各个关键岗位都设计了任职模型(表1),关键岗位采用一年一聘原则,对于年终考核较差的员工立即淘汰,结合关键岗位任职模型聘用更加适合的人员,对新人的成长有了激励的作用,对老员工无形中也加大了他们的压力。
关键岗位任职模型基本结构(表1)
岗位名称: 岗位编号:
核心能力
必备经验
其他要求
岗位关系 可升迁至此的岗位
可相互转换的岗位
二、 建立适合的人才发展通道
多通道个性化,可能处在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感触,也有着不同的想法。有些人突然间发现对自己的前途比较茫然,不知道将来要去干什么。有些人则想走出国门镀镀金,提高一下自身素质,为以后获得晋升,得到高薪打个基础。公司培养关键岗位人才,应该坚持专业培养与综合培养同步进行,不搞一刀切。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为人才选择和设计针对性的发展通道和培养方法。一般企业对新进学生设计三个通道:
6.1技工类人才成长路径
技工类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通常经历下列过程:新进大中专毕业生经过1年到初级技工,经过1年到中级技工,经过2年到高级技工,经过3年到I级技师,经过2年到II级技师,经过2年到III级技师,经过3年到I级高级技师,经过2年到II级高级技师,经过2年到III级高级技师。
高级技师III级---------------
2年
高级技师II级----------------------
2年
高级技师I级-----------------------------
3年
技师III级---------------------------------------
2年
技师II级----------------------------------------------
2年
技师I级-----------------------------------------------------
3年
高级技工-----------------------------------------------------------
2年
中级技工-----------------------------------------------------------------
1年
初级技工-------------------------------------------------------------------------
1年
新进毕业生----------------------------------------------------------------------------
6.2
管理通道人才成长路径
通过管理通道成长的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通常经历下列过程:新进大学毕业生经过2-3年到主管助理,经过1年到副主管,经过2年到主管,经过3年到经理助理,经过1年到副经理,经过2年到经理,经过3年到总监助理,经过1年到副总监,经过2年总监。
总监---------------------------
2年
副总监------------------------------
1年
总监助理---------------------------------
3年
经理---------------------------------------------
2年
副经理------------------------------------------------
1年
经理助理---------------------------------------------------
3年
主管---------------------------------------------------------------
2年
副主管------------------------------------------------------------------
1年
主管助理------------------------------------------------------------------------
2-3年
新进大学生--------------------------------------------------------------------------
6.3技术通道人才成长路径
通过技术通道成长的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通常经历下列过程:新进大学毕业生经过1年到助理工程师I级,经过1年到助理工程师II级,经过1年到工程师I级,经过2年到工程师II级,经过2年到工程师III级,经过3年到高级工程师I级,经过2年到高级工程师II级。
高级工程师II级--------------------
2年
高级工程师I级---------------------------
3年
工程师III级-------------------------------------
2年
工程师II级--------------------------------------------
2年
工程师I级---------------------------------------------------
1年
助理工程师II级--------------------------------------------------
1年
助理工程师I级---------------------------------------------------------
1年
新进毕业生--------------------------------------------------------------------
从以上三种渠道对新进大学生,或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进入公司后很清晰自己做在的位子以及在公司将往哪个方向发展。但是管理或技术人员互转的时候,在人员定位及分析上把握不够。
7 ABC梯队培养:在国内,真正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有所建树的还比较少。许多企业还没有人力资源部存在,在名称上还保持了“人事部”的叫法,更不用说部门制定人才梯队建设的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考核指标了。部分企业也将人才梯队培养提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但真正在人才梯队培养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却少之又少。许多公司的中层(部门经理或者主管)没有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责任,公司也没有把梯队培养作为中层的年终绩效考核和未来晋升的重要考察因素。
随着公司的发展,发现企业的人才梯队培养上十分欠缺,一旦公司某重要人物跳槽或有其他状况,受影响极大。部门关键员工经常外派支持各个分公司,突然间出现人才危机。经过研讨,依据公司组织结构和岗位等级,每个关键岗位均建立ABC人才梯队(表2),保证每个关键岗位都有取之不竭的后备人员。表中,“梯队定员”由人力资源部门提出建议,公司高层审核批准。梯队成员可以是内部培养对象,也可以是外部引进人才。B类梯队成员和C类梯队成员都可以是1人或多人。人才梯队的构成我们实习保密方式,除了高层领导和人力资源部,不对任何部门公开。实施中发现对于此话题在公司比较敏感,稍有不甚会带来些副作用,但对于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还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岗位梯队成员构成表(表2)
岗位
名称 岗位现职
人员(A) 梯队
定员 梯队成员 备
注
B C
人力资源部门还根据公司确定的年度人才培养目标,编制《关键岗位人才培养年度目标计划表》(表3)。表中要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项目。培养目标反映在何时达到目标岗位的任职要求,有能力继任目标岗位。培养重点项目依据“现职人员岗位能力评估分析表”中的问题点来设计。
关键岗位人才培养年度目标计划表(表3)
公司年度人才培养目标:
姓名 当前岗位 目标岗位 培养目标 培养重点项目 时间安排 负责人 备注
当然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华鹏公司在职业生涯发展上刚起步,初有成效,在员工自身规划和企业对员工规划的统一上还有矛盾点,需要我们不停的去探索,去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企业也要从战略的层面上,对员工制定长期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三、培训工作探讨
1、新员工岗前培训
新员工入职前需经过公司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安全培训、质量培训等常规培训方式,并对重要规则细则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部门培训;通过公司、部门、班组三级培训可以使员工从各层面了解岗位应知应会,更加的融合到公司的文化中。新员工培训的意义主要如下:
(1)让员工进一步了解一个团队,为融入团队提供保证。
(2) 让企业在培训中进一步了解员工,发现特长,便于安排合适的岗位上。
(3)从创建学习型团队来讲,新员工培训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开始。
(4)从行政管理及组织内部沟通来将,新员工培训可以进行垂直面和水平面的有效沟通
2、专业技能培训
在加工制造业企业,员工技能是企业产品质量保障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如何提升员工专业技能是各个企业HR追求的永恒主题。我们针对每个岗种都进行了岗位培训大纲。每个员工入职后三个月、半个月、一年等各阶段都有培训的主题。一年后根据岗位发展的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良好的专业技能培训结合后续的导师制和员工晋升计划可以打造出专业化的技能团队。
3、导师指导培训
七八十年代,很多企业都使用过师徒结对培训,这其实是很好的技能培训方法,可以帮助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根据员工的培养方向,选取合适的师傅,培养前签订导师培养协议,明确培养时间、培养的阶段要求、培养后的奖励措施,以提高员工积极性。通过阶段的培训,不仅员工从导师处学到先进的技术技能,同时可以从为人处世,工作沟通协调等技能上有所进步提升,还能提升员工的稳定性。
作为人力资源部门,这要尽量细化制度规则,技能测定有理有据,每个阶段进行跟踪,制定跟踪办法,培养期结束后可举行述职答辩排名等方式,以加强员工的竞争,起到比学赶帮超的作用。
4、一点课培训
一点课来源自丰田先进的制造管理理念,是一种在现场进行培训的教育方式。进行OPL训练时,员工集中在现场不脱产进行训练。单点课程OPL的培训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的规定。所以,它还有一个名称,那就是叫10分钟教育。OPL鼓励员工编写教材并作为辅导员进行培训,所以有一些企业把全员参与OPL活动称为“我来讲一课”。一点课通过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把一个某个小方面的技能通过一页纸图片的方式表现出,一对一的进行培训并在公司宣传栏中公示,可以使很多系统的知识通过小小的积累让员工了解全面。
四、总结
通过多年的人力资源实践,深深感受到企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员工源源不断付出的智慧,而智慧的持续不断的积累需要企业管理层通过文化、制度各方面规范,才能得到保障。
员工素质文化的提升,不仅仅可以提升产品质量的保障,更可以提升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从而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通过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对公司的使命感。通过管理层重视,管理意识的加强和员工的共同努力,定能达到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作者:姚裕群
[关键词] 新型职业 农民培训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98-01
1 存在问题探
1.1 农民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当前许多农民对“要我培训与我要培训”观念模糊,参培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民在生产中还严重依赖传统和经验,接受现代农业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等方面缺乏主动性。“我要培训”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或者说农民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尤其对理论学习兴趣不大,有的地方还存在被动培训现象。
1.2 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从调查情况看,农村大多数青壮年都在外打工,留地农民基本上是老人和妇女,文化水平较为低下,这些人参加过培训的仅占35%,对农业专业知识学不会、听看不懂,培训效果不佳。
1.3 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薄弱。随着农业生产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其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和前景也需不断更新,但农村的培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仅为300个农户1名教师;另外,部分培训教师知识不更新,授课不生动,农民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
1.4 各地政策支持力度不一。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成效的大小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如:广元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得到市政府大力支持,并拿出资金用于农民教育培训,同时还出台相应激励政策,使该市农民培训工作取得出色成效。而一些地方则忽略农民教育培训工,没有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使这些农广校工作开展相当困难。
1.5 培训机构办学条件不适应新形势需要。办学资金和实力严重不足是困扰部门办学机构多年的难题,许多培训机构依然使用的是相当简陋的培训教室和设施,办学条件非常艰苦,人员也不够稳定。尤其是事业单位改革机构分类未定期间,办学人员流失不少。
1.6 农民教肓培训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地域因素的制约,农户居住较为分散,农民对外界新知识、新技术知之甚少。而农民教育培训宣传却跟不上,宣传途径狭窄,地方的主流媒体宣传就更少。
1.7 非技术性培训成为城乡统筹下农民教育新的课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电商知识、文化艺术、农村政策、社会保险及旅游、节能、生态等方面的培训成为农民新的需求,城乡统筹下的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已呈多样化趋势。
2 应对措施思考
2.1 加强领导,成立农民教育培训领导机构
农民教育培调是“三农”加工作的重要内容,应由政府成立农民教育领导机构,领导和协调农业、教育、财政、人事、就业、扶贫等部门,共同抓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使各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参与,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考评、有奖惩、有措施,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提供领导和组织保障。
2.2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牵头实施农民教育培训
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对外联络和对内协调,各级农业部门的涉农培训应由农氏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牵头,制定规划、提出措施、划定职责、落实责任。科教、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种子、植保、合经、农药、质量安全、农机等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搭建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形成资源统筹、共享,专家教师相互交流、市场信息相互沟通、技术技能相互切磋、教师学员积极互动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格局。
2.3 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职能机构
涉农教育培训基本上有四大体系:一农业院校教育培训体系;二农技推广教育培训体系;三农业科研教育培训体系;四民间教育培训体系。但是。当前这四个体系仍未形成合力,客观上造成了农民教育培训在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合理,教育功能不协调,技术转化到位等,与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要求,以及农民对科技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合力,推动其健康发展。
2.4 顺应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农民培训方式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分别选择在稻麦主产区、畜禽养殖区、蔬菜种植区、农机合作社等,建设不同类型的田间课堂或流动课堂,以提升农民培训实效。同时,整合农业系统农技人贯,以农广校为主体,充分调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力量,以田间课堂(学校)为载体,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专家和教师人员服务基层,扩大农民培训效果。另外,采取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方式,完善教学实习条件和课程体系设计,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多样化和规范化水平。
2.5 研究制定《全国农民教育科技服务平台》
按照“一主多元”的思路,将体系现有教育培训资源集中起来,建立省、市、县联办集合体,构建全省农民教育系统服务平台,统一调配资源,统一目标任务,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同时,建立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将系统的专家、教师信息纳入教育培训服务平台,根据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开展政策法规、农技推广、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与之配套的技术:技能、教材等服务,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农村经济活力,让农民在网上就能获得教育、培训、就业、认证、社会保障等信息。
2.6 健全机制,增加投入
进一步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组织,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强化职能,并由责任部门牵头,加强统筹协调,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做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在政府主导下,增加农民教育培训专项投入,保障农民教育培训健康稳定发展。
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按照《北京市特种作业人员劳动安全管理办法》,经审验,同意你单位对下列工种的特种作业人员开展培训、考核工作。
一、焊工类:普通电、气焊、气割
二、起重类:客、货运电梯驾驶,电梯运行维修,桥式起重机驾驶
请你单位到预防中心办理资格证书手续。
一、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重要意义
近年来,由于道路运输市场的放开,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和驾驶员不断增加。一方面他们为运输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素质不同,导致经常出现偷拉私运、野蛮服务、偷漏税费、事故频发等现象。因此,为了加强对营运驾驶员的管理,国家交通运输部出台了《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作为专门规范营运驾驶员管理的第一部行政规章,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将进一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也必将促使道路运输业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1、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道路运输业发展的需要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交通事故每年都在增长,属于驾驶员为主要因素的事故约占70%以上,近几年重大的客、货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重大事故也时有发生。营运车辆的重大事故造成的人身和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重大事故往往在经济损失之外,还会酿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引发更为严重的生态环保问题。同时,因运输服务质量差,宰客、甩客、超载现象屡禁不止,不按安全行车操作要求驾驶车辆、疲劳驾驶等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交通运输事故频发,旅客、货主的生命财产安全缺乏应有的保障,社会反响十分强烈。
分析这些事故和问题的具体原因,可以看出,有的属于职业道德问题、有的属于驾驶技术问题、有的属于业务知识问题,但是归纳起来,应该看到营运驾驶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是酿成重大道路运输车辆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是保障道路运输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
2、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保证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手段
营运汽车驾驶员不仅关系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直接关系着驾驶员个人的生命和家庭幸福的安危。营运驾驶员是运输生产一线直接服务社会、服务旅客和货主的主要工种,肩负着比为单位内部、个人服务的普通驾驶员更重大的社会和经济责任。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营运驾驶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运输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了解道路运输法规业务规范,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车辆维修、故障处理知识和娴熟的驾驶技能。
我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直认为,持有《驾驶证》的正式驾驶员在没有经过后续培训和再教育的情况下,不断涌入营运驾驶员队伍,由于其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营运驾驶员职业化要求,致使营运驾驶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降,是造成运输秩序的混乱,运输成本升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服务质量下降,运输服务纠纷、客户投诉增加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极不适应。所以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就是要在我国建立起统一、规范、科学的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将会提高营运驾驶员队伍素质,改善道路运输服务质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促进道路运输业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3、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与世界通行的管理模式接轨的需要
发达国家普遍将驾驶员分为私家车驾驶员和商用车驾驶员两类分别进行管理,相应地把驾驶员培训也分为私家车驾驶员培训和商用车驾驶员培训。私家车驾驶员培训是汽车驾驶技能的普及培训,是为人们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和新的生活进行的特殊能力补充。但在这些国家如果准备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成为职业驾驶员,除需具有一定的私家车驾龄要求外(如美国规定为3年),还必须参加商用车驾驶员的职业培训,以保证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水平。而我国在这些管理模式方面仍是很大的空白。随着加入世贸与世界通行的管理模式相比,我们明显不够规范。因此,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将会加快与世界通行的管理模式接轨。
二、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发展的根本途径
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的管理部门,应做到统一认识、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监督;在实施过程中做到宣传到位、培训到位、技术到位、考核到位。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教员教练员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培训,整体教练水平不高,将影响培训质量。因此要把教员教练员的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定期举办教员教练员培训班,使所有的受训人员系统地学习驾驶理论,实际操作技能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等,经考试合格后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营运驾驶员准教证”。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2、设立机构,建立考核组织,加强职业培训工作
要做好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和考试工作,就要依照合理布局,择优选择的原则设立培训机构。作为职业培训的管理部门应每年对这些职业培训机构进行综合考评,合格的将继续从事职业培训工作,不合格的将取消其职业培训资格。只有推行这样的竞争机制,才能推动职业培训机构的前进步伐,才能促进营运驾驶员职业化的健康发展。同时,为了严格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应在全省范围内,设立统一的考核小组。并制定考核的规范标准,明确考核员的条件,申报程序,考核员的职责及监督管理等。考核员应参加统一的培训,持证上岗。
3、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规范从业资格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培训;课程开发;校企融合
作者简介:李兴国(1980-),男,广东高腰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讲师;赵明霞(1979-),女,河北秦皇岛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讲师。(河北 保定 07105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137-02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重要属性,是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校内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校企文化深层次融合与渗透的主要载体。借鉴企业职业培训先进理念,探索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融合发展机制,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力培养满足企业工作岗位需求,促进校企合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计算机绘图”实训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基于职业培训课程开发理论,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方式,对“计算机绘图”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切实规范实训教学与管理工作,提高实训教学效率和质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一、职业培训课程开发理论基础
1.职业培训课程的特点
课程目标对社会市场需求的直接性;课程设计中的技能训练有一定比例界定;理论知识服从技能要求,具有不系统性;注重经济性与时效性;岗位工作要求对课程内容设计影响较大。
2.职业培训课程与学科性课程的区别
(1)课程目标不同。学科性课程目标拟培养理论性、研究开发性较强的人才,建立起就业者的理论体系,提升其发展能力,因此,学科课程的目标大多是综合性、比较宏观的。而培训课程开展的宗旨更为具体,其目标范围比较直观,或就业,或岗位需求。培训课程在课程设计上强调对学员操作能力提升的训练。
(2)课程内容、编排形式不同。学科课程的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体,多按学科自身的体系和顺序来编排,课程重点也是根据学科体系的重点来确定,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培训课程的内容是以技能训练目标为主体,它的安排多以技能结构的逻辑为序,课程重点是根据具体的培训目标来确定的,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技能系统。
(3)课程实行模式不同。学科性课程一般是以讲为主、以课本为主、以实验练习为主进行安排。培训课程以练为主、以现场实训为主、以操作训练为主进行安排,培训课程的开发和运行比学科课程更为复杂,成本更高。
(4)课程评价方式不同。学科性课程重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面,在知识点的安排上利于学科发展和考核,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把握。职业性的培训课程重在技能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技能点的安排上利于技能发展和职业技能鉴定,利于学员对技能的学习和把握。
3.职业培训课程开发的特征
(1)以能力教学为核心。职业培训的最大特点是突出能力训练,知识、理论是能力训练的基础和补充。课程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确保各项能力目标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
(2)以操作目标体系为框架。能力教学必须通过训练过程,必须符合职业资格标准以及市场和企业需求。要按照这些特点和要求,强化操作,淡化概念和推理,体现终身职业培训的思想。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都要体现以操作为主的原则。
(3)以满足共性与个性同步发展为主体。课程设置能否与培训目标、层次相适应,符合能力(技能)发展规律,为受训者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关键是在满足共性需要的同时必须重视个性化的课程开发,培训尤其如此。
4.职业培训课程开发的原则
(1)一致性和系统性原则。开发培训课程,其课程目标应在符合企业培训课程体系总目标的前提下,与该培训目标一致,必须全面体现培训项目对培训课程的实际需要,把应当具备的课程门类或科目全部开发出来,并保证其要素的完备性。
(2)技能性和操作性原则。培训课程必须体现以职业技能为主,突出技能操作的特点,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科目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技能训练需要。要在计划好的时间内达到培训的能力目标要求,必须科学安排课程的实操训练或动手能力训练。将每一个训练科目细化后分解到培训课程体系中。
(3)针对性和灵活性原则。课程开发要在内容上切合企业实际需要,不仅要开发具有共性特点的通用性课程,更要开发符合某一特点岗位工作需要的、个性化突出的课程内容,从而真正起到通过课程学习解决岗位工作实际问题的作用。在专业知识、技能操作、结构比重组合上,要从实际出发,突出客观实际需要。没有个性化就没有灵活性。灵活性重在与时俱进,动态的开发和实施。
二、“计算机绘图”课程介绍
“计算机绘图”是面向动力类专业和电力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技能,学习AutoCAD软件的使用,能够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以及各类专业图样,为后续岗位技能操作奠定基础。
三、“计算机绘图”课程开发指导思想
1.实训环境现场化
实训基地与生产现场具有相同的设备(或领先于现场)、相同的环境、相同的工作条件;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仿真系统,进行仿真教学,以保证教学与生产在目标、内容、过程、效果等方面的一致性。
2.实训内容项目化
将企业岗位标准、技能要求、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及时融入实训教学中,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典型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工程来序化知识,将工作任务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以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开展教学,教学资源丰富。
3.实训过程规程化
实训操作步骤完全依据现场生产规程来进行。将实训教学程序贯穿一定的标准、要求和规定。
4.实训结果成果化
实训的最终结果以成果的方式呈现,如一个产品、软件、设计、技术报告及实训过程资料。
5.实训目标能力化
以企业岗位(群)对职业素质、工作能力、操作技能的要求为导向,不仅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而且重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即核心能力的培养,强调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工作计划能力、工作协调能力、汇报沟通能力的培养。
6.实训管理6S化
实训基地实施了6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原则。6S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的文化,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
四、“计算机绘图”课程实施方案
1.实训环境现场化
本课程在CAD实训室进行,实训室配备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样板专区,学生专用计算机(学生人手一机)、教师专用计算机,所有计算机组成局域网,均安装有网络课堂软件、AutoCAD2008软件。
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实训场地的建设与管理、课程讲授与指导工作,充分发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优势。
2.实训内容项目化,见表1。
表1 实训项目
项目 任务内容 学时 进度 积分
项目一
绘制平面图形 任务1 绘图界面与基本操作 24 1~4 30
任务2 图层设置与捕捉工具
任务3 基本绘图命令
任务5 尺寸标注
项目二
绘制视图 任务1 绘制三视图 6 5 10
任务2 绘制剖视图
项目三
绘制轴测图 任务1 绘制轴测图 6 6 10
任务2 轴测图标注
项目四
绘制零件图 任务1 绘制零件视图 12 7~8 25
任务2 标注零件尺寸
任务3 填写零件技术要求
任务4 绘制图框与标题栏
项目五
绘制装配图 任务1 拼画装配图 6 9 15
任务2 装配图尺寸标注与填写技术要求
任务3 编写零件序号
任务4 绘制明细栏
项目六
绘制专业图样 任务1 绘制专业图样 4 10 10
合计 58 10 100
3.实训过程规程化
(1)原则:优化教学流程,规范过程管理,加强过程引导,注重过程考核。
(2)教学环节设计: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实例精讲;学生练习操作(建立学习小组,互助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巡视辅导;学生交流演示(引入激励机制);教师总结点评;项目任务提交。
(3)规范配套教学资料:制订课程标准;制订授课计划;设计教案;开发自编教材;开发试题库;建立网络课程学习网站;制订CAD实训室6S管理考核办法;制订实训过程考核方案,加强过程引导,过程考核采取项目积分制,每个实训项目根据学时、重要性都设有相应积分,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根据其完成质量获得一定积分(见表2),制订课程考核方案(见表3)。
表2 “计算机绘图”实训项目考核方案
考核等级 考核说明 积分
优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熟练准确完成所有项目任务 91~100
良 能够基本独立完成所有项目任务 81~90
可 能够在指导教师或同学帮助下完成大部分项目任务 60~80
差 抄袭或拷贝其他同学项目任务 0
表3 “计算机绘图”课程考核方案
考核单元 比重 考核内容与形式
综合能力测试 60% 从试题库抽取试卷,最后一次课限时(2学时)课堂完成
项目积分 20% 考查掌握熟练程度、课堂完成,详见项目考核方案
6S 20% 考查学习态度、素养、考勤等,详见6S管理考核办法
课程总评=综合能力测试成绩×60%+项目积分成绩×20%+6S考核成绩×20%
4.实训结果成果化
教研室统一规范任务单格式,任务图样精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难度梯度合理,结合项目学时分配确定任务量。学生实训过程和结果一律以任务单形式提交项目,根据任务完成数量和质量作为项目考核成绩依据。选拔优秀学生作品作为样板进行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造性。
5.实训目标能力化
在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搭建平台营造气氛,提供学生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表达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请作图优秀的学生把成功成熟的绘图经验、技能技巧分享给其他同学,传递正能量,带动全体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的大胆尝试并帮助其实现。
6.实训管理6S化
“1S”整理:要与不要留弃果断;“2S”整顿:科学布局,取用快捷;“3S”清扫:清除垃圾,美化环境;“4S”清洁:洁净环境,贯彻到底;“5S”素养:形成制度,养成习惯;“6S”安全:确保安全,以人为本。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113-03
1 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对接移动通信产业,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确立基站建设与维护、移动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客户服务三大核心就业岗位群;引入S.M.A.R.T人才培养模式,依据核心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岗位认证,分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人才培养的差异,确立课程内涵,构建“职业岗位与技能认证融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交织”的双衔接式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实施MIMPS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一系列真实的工作项目为任务,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推动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完成任务;以世界大学城为平台,建立网络化、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结合S.M.A.R.T评估系统有效利用课程考核评价结果。
2 S.M.A.R.T高职教育模式内涵
有别于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S.M.A.R.T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前移,根据职业目标科学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为在校学生创造出与企业相似的模拟职业环境,职业指导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职业学习。
S.M.A.R.T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流程图如图1所示。
第一步,职业定向,在学生入学时基于兴趣、职业倾向等自我评估测评因素与通信行业岗位资源信息进行匹配,明确自己初步的职业定向。
第二步,自我教育设计,包括学习系统的专业课程和岗前培训。自我教育设计阶段是S.M.A.R.T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重点,在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引入企业课程,借助企业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知识技能,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第三步,职业决策,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情况及S.M.A.R.T评估系统的职业评估报告,明确自己最终的职业定位。
第四步,顶岗实习。根据职业决策结果,学生到企业中去进行顶岗实习,零距离体验真实的工作。
3 “职业岗位―技能认证融合,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交织”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依据S.M.A.R.T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以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例,构建“职业岗位―技能认证融合,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交织”的双衔接式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伴随着移动通信产业更新升级,结合移动通信产业“全程全网”的特点,移动通信产业职业岗位群主要有移动核心网建设与维护、基站建设与维护、移动核心网规划与优化、移动无线网规划与优化、移动客户服务、手机软件开发等。依托校企合作共同体,结合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和专业调研结果,校企双方对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深入剖析,确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核心职业岗位群为基站建设与维护、移动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客户服务。根据三个核心就业岗位群的职业目标构建“职业岗位―技能认证融合,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交织”的双衔接式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岗位―技能认证融合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共同参与下,对接移动通信产业战略转型和4G技术的发展需求,基于岗位职业目标分析每一个核心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专业技能,并按入职岗位、晋升岗位、高级岗位进行归类合并,利用校企合作共同体,融合与该职业岗位对应的初级、中级和高级的通信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和企业岗位认证,构建“职业岗位―技能认证融合”的模块化、层次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融合移动通信工程师(NC技能认证)、GSM/3G/4G网络优化工程师(NC技能认证)的初级、中级和高级技能认证点,构建移动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岗位的层次化专业课程模块,包含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GSM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3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4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融合移动通信工程师(NC技能认证)、电力机务员(行业技能认证)的初级、中级和高级技能认证点,构建基站建设与维护岗位的层次化专业课程模块,包含基站建设工程、GSM/3G/4G基站运行与维护、通信动力设备操作与维护、电信工程项目实施;融合电信营业员(行业技能认证)、电信业务员(行业技能认证)、移动终端维修员(行业认证)的初级、中级和高级技能认证点,构建移动客户服务岗位的层次化专业课程模块,包含电信业务应用与客户服务、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电信渠道营销、移动终端维修。
“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交织”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不仅要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是为社会提供职业培训的主要场所。学历教育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提升,而职业培训又为学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职业培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都要以学历教育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基于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联系与差异,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高职学历教育专业课程不仅要体现职业性、应用性,还要体现高等性。借助于校企一体合作优势,将高职学历教育专业课程与企业职业培训课程内容交织,实现优势互补,构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交织”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将移动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客户服务两个职业岗位群的学历教育专业课程与职业培训课程进行“拆分交织”,将基站建设与维护职业岗位群的学历教育专业课程与职业培训课程进行“一对一交织”。
MIMPS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对于“职业岗位―技能认证融合,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交织”的双衔接式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嵌入企业的MIMPS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根据MIMPS教学法的六大步骤开展教学:课前评估教学方法选择研究型实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习心得。在“教学方法的选择”环节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和特征,采取形式多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GSM/3G/4G基站运行与维护等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GSM/3G/4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终端维修等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电信渠道营销、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等课程采用现场教学法;在“研究型实训”环节以一系列真实的工作项目为实训任务,实施职业模拟教学。
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注重过程性考核,将考核的重点向实践技能掌握的整体性和专业能力的创新性等方面倾斜。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项目驱动安排考核评价的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利用世界大学城收集并保存“任务单”,学生用“任务单”来申报自己的学习成绩(即学生自评),结合学生互评和教师考核点评,给出最终的课程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录入S.M.A.R.T评估系统,学生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学习反思,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调整学习计划,同时对职业定位进行适当纠正,合理选择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宋燕辉,陈霖.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模块组合、双轨联动”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
[2]童伟.MIMPS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和培养就业能力的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本市保安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2010年*世博会安保工作需要,着力体现针对性、实用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的保安工作要求,积极构建*保安职业培训体系,实现保安职业培训工作的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全面提升保安工作水平。
二、培训范围和周期
经市局批准的本市保安服务机构的在职保安员和新保安员作为培训对象,每3年轮训一次,其中,新保安员、骨干保安和直接参与世博展区安保工作的保安员从2009年5月1日起至2010年4月底前,完成培训工作。
年满45周岁的女性在职保安员、年满55周岁的男性在职保安员免于轮训。取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五级《保卫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新保安员3年内免于轮训。取得五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五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在职保安员3年内免于轮训。取得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保安员免于轮训。
三、培训形式和目标
保安员职业培训工作采取脱产、半脱产、全业余以及走读或住读等形式,由保安培训机构根据需要选用。可通过集中面授、到实习基地参加实习、参加国家保卫职业资格(模拟)鉴定、自学统考、以会代训、专题集训、实地操练讲评、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在达到培训目标的同时,努力缓解工学矛盾。
通过组织开展各等级、类别的培训,全面提升保安员的职业素质,规范保安职业行为,提升2010年*世博会安保工作水平。其中,新保安员必须通过国家初级保卫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得五级鉴定证书;在职保安员3年内必须经过100课时的各类职业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学分或证书,逐步实现持证上岗。
四、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保安员职业培训工作由市局治安总队统一组织领导,各级治安部门负责监管、指导和检查,经市局批准、主管部门注册的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关培训计划(大纲)、考试要求、教材题库、结业证书、收费标准等由培训机构负责制定,经市局治安总队审批、相关政府部门核准或备案后施行(国家已有规定的,按规定施行)。
保安员职业资格培训、考试,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要求执行,各保安公司培训计划要报主管公安机关和市局治安总队备案。各相关单位的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一)市局治安总队:设立培训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和检查本市保安员的职业培训工作。具体任务:一是联系和协调市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落实相关工作;二是负责审定统一的在职培训教材、大纲,指导检查在职保安员全员轮训工作,并指导教学管理,组织教官承担部分业务课程教学;三是指导检查本市保安服务机构、保安培训机构组织开展的培训工作,监管考核、发证,并每年对培训机构组织开展一次培训质量评估。
(二)分、县局和其他具有监管职能的公安机关:负责组织、指导和检查本辖区新保安员的职业培训工作。具体任务:一是传达、部署和落实市局的培训工作要求;二是监督、检查和考核本辖区保安服务机构制定保安员职业培训计划,按时组织保安员开展职业培训;三是向市局治安总队推荐培训教员。
(三)各保安服务公司:一是确定一名公司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制定保安员的年度培训计划和培训规划,并认真有效地组织全员培训;二是做好新保安员的体检、政审和集体报名工作;三是建设实习基地,提供学员实习岗位,指派带教保安员,并对学员的实习情况作出记录和评价,督促学员完成作业。
(四)保安培训机构:一是取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市公安局批准的具有保卫职业资格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应按照国家保卫职业资格的培训要求,做好各等级的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质量;二是*市保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浦东保安培训中心负责在职保安员轮训工作,按照材、大纲组织好各项教学教务工作,并制定三年轮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报治安总队批准后实施;三是建立保安员培训信息库,施行IC卡管理;四是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主要业务课程教官的选拔和培训,努力提高师资质量;五是加快教学设施和设备建设,购置必要的训练器材设备,安排好训练设施和场地。
五、推进要求
(一)实行集体报名的方式。保安员培训原则上实行由保安服务机构集体报名的方式,并在送训前做好新保安员的体检、政审、签约和交保等工作。在职保安员轮训每人每课时(面授)按不超过10元标准收费。新保安员培训,凡本市户籍的新保安员经考核合格的,免培训费;非本市户籍的新保安员经考核合格的,培训费减半支付;在职保安员参加四级以上(含四级)职业资格培训经考核合格的,培训费减半支付。
(二)制定分批培训计划。各保安服务公司应尽快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3年培训规划。特别是从2009年5月1日起至2010年4月底,要完成新保安员、骨干保安员和直接参与世博展区安保工作保安员的培训任务。在职保安员的培训方案,由各保安服务公司和保安培训机构研究确定(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保安员除外),并报市局治安总队备案。各培训机构要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三)制定教学计划。新保安员职业培训的教学计划,要依据国家保卫职业资格培训的基本要求,结合市局贯彻落实市政府《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安保工作的具体要求,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后,进行必要的调整。同时,*市保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浦东保安培训中心要在各保安服务公司的配合下,于7月底前制定第一轮在职保安员轮训的各类教学计划,报市局治安总队批准后实施。
(四)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市局治安总队,各分、县局和其他具有监管职能的公安机关,各保安服务公司,各保安培训机构要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加强沟通协调,务求取得工作实效。*市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市局各单位,各分、县局和相关公安处(局)要积极支持新保安员职业资格培训和在职保安员的轮训工作,切实为建立*市保安员职业培训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六、工作要求
(一)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保安员职业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把保安员培训工作情况作为考核保安服务公司质量管理的重要指标,并纳入工作绩效考核范畴。要对保安员培训工作开展经常性检查,从2010年1月1日起,对发现新保安员未取得五级《保卫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的,要立即督促整改;至2010年4月30日未完成规定培训任务的保安服务公司,要追究公司领导责任。
(二)直接参与世博区域安保工作的保安公司,要根据世博安保工作要求,按节点在2010年4月底前完成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受训的保安员,保安服务公司、保安培训机构要建立一人一档的培训记录,并逐步实现全市联网。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的规定,建立以职业培训为主导,以相应的组织管理为基础的劳动预备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把加强新生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工作同对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调节结合起来。
二、目标任务。
本市实施劳动预备制度的总目标:对本市八个区(县级市除外)城乡新生的劳动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追加1至3年的职业培训和相关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其实现就业准备条件。同时,通过职业培训延迟这部分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缓解就业的压力。
本市实施劳动预备制度的主要任务:将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的人员(指初中、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并有就业愿望的本市青年劳动力;初中、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并准备向非农产业就业转移或进城务工的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上述人员统称为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人员)组织起来,要求他们在就业前,参加1至3年职业培训和相关教育,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为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上岗作好准备,并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社会帮助下实现就业。
三、实施步骤。
实施劳动预备制度是深化劳动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涉及培训和就业管理、服务的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1998年试点的基础上,本市拟分两个阶段施行。
第一阶段,从1999年开始,本市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人员,在技术工种中就业,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阶段,从2000年开始,全市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培训,不论是技术工种,还是非技术工种,都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方可就业。
四、组织实施。
(一)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和采取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劳动预备制度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参加的方法,使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都能理解和支持,特别要动员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和相关教育。
(二)做好调查摸底和预测工作。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掌握本市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人员的情况,重点是本市城镇应届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的人员情况。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建立用工预测工作,在对职业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指导培训单位开设适当的专业工种培训班。
(三)培训期限。初中毕业生参加初级技能培训者为1至2年,参加中级技能培训者为3年,参加非技术工种培训者为1年左右;高中毕业生参加初级技能培训者为半年至1年,参加中级技能培训者为1至2年,参加非技术工种培训者为半年左右。特殊工种(专业)的培训期限,由劳动行政部门核准后另行规定。
(四)培训资质。凡有条件的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均可向市劳动行政部门申报,发给劳动预备制度职业培训办学许可资格。培训单位要做好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制度,特别要结合学员特点,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和培训保障制度,保证培训质量。
(五)培训内容和形式。主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理论学习,并进行必要的文化知识和创业能力培训,同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公民意识、国情意识、职业意识,增强劳动观念、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培训可采用全日制、非全日制以及学分制与学时制相结合等形式。
(六)考核鉴定与就业。参加培训人员培训期满后,由培训机构组织对其思想品德、劳动态度等进行综合评定,同时由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有关职业考核机构按照国家标准统一考核鉴定,合格者由劳动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由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统一登记,纳入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并根据国家就业方针和市场需求,组织双向选择,优先推荐就业,或指导其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劳动预备制度的顺利实行。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实行劳动预备制度的领导,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日程。劳动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实行劳动预备制度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教育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劳动预备制度工作的开展。
(二)多渠道筹措劳动预备制度业务经费。一是按分级负担的原则,由各级财政视其经费预算情况和财力可能作适当补助。二是从市再就业资金中划拨一部分,用于实施劳动预备制度。三是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人员,按标准缴纳学费。学费标准,由劳动部门提出,报物价部门审批。四是征得用人单位同意,向用人单位收取一定的用人培训费。
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凡事业性质培训机构的培训费收入,按照《广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规定,纳入同级财政管理,接受财政监督。职业培训机构要合理使用资金,严禁乱支滥用。
(三)政策扶持。
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的人员,原则上免试入学,实行推介和本人自愿选择培训单位相结合的办法到培训单位报名入学。确属生活困难者以及残疾人士参加培训,可申报缓交或减免学费。获得优异成绩者,培训单位可给予适当的奖励。
对取得中级技术等级证书者,经过相应的资格考试,可取得技工学校学历,并可报考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必须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择优录用;经过职业培训,被用人单位录用的人员,应按其达到的技术等级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
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各职业介绍机构应提供相应的就业服务,优先推荐就业,为他们办理就业有关手续。并为他们办理档案存放、就业登记和社会保险等方面提供帮助。
六、监督检查。
(一)对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但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应要求其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待其取得相应证书后,方能办理就业或开业手续。
(二)市劳动行政部门应经常性地对参与劳动预备制度的培训单位的教学、管理进行全面督导,凡未按有关规定和标准规范办学的培训单位,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培训资格。
【关键词】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扶持;社会参与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责任感
据调查,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万人,就业年龄段内 (男16-59岁,女16-54岁)约3200万人,其中城镇约800万人,农村约2400万人。他们中大多数人职业技能水平低,在国家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残疾人就业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着更大差距。只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残疾人享有教育培训的机会,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全面提高残疾人的整体素质,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如何才能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各级政府和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的要求,将主要任务指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民生工程及部门规划;将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纳入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加强监督考核和绩效评估。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者要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抓实抓好培训工作,为早日实现残疾人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可行性
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以职业培训带动残疾人就业,必须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科学规划、严格按照残疾人职业培训体系进行实施,并有相应的机制政策加以扶持、予以保障。只要残疾人职业培训形成一个体系,有一个良好的机制保障,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一定可以蓬勃发展起来,残疾人摆脱经济困境的现状就能得到改善。各级残联作为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大残疾人培训工作力度。要统筹使用职业技能培训经费,提高效率和效益,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面落实职业培训费、书本费、职业技能鉴定费、住宿费全免和生活费补贴的政策。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各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显著成果。让更多的社会人士、残疾人及亲属知晓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社会各界都来关注、支持、参与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营造舆论氛围。
3.双向选择,有的放矢,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
残疾人职业培训是指对有一定的就业条件而未就业,需转换职业和已就业需要提高技术水平的残疾人所进行的职业技能训练。它包括就业前培训、岗前训练、转岗训练和在职训练等。而市场是把双刃剑,调节着各种技能岗位需求量。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首先要了解市场对各种技能岗位的需求;同时对残疾人工作意愿进行摸底调查,弄清他们对职业技能的需求情况。这种调查工作量大,时间跨度大,必须依托各级残联职能部门、所在社区和服务部门建档统一管理。对本地具备接受培训条件的残疾人定期调查统计,动态管理,跟踪掌握各类残疾人对培训的不同需求状况,制定技能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找到更能发挥其优势特长的市场要求岗位,进行有目的培训。并切实解决因配套经费少而应付培训、随意培训等问题。这样有的放矢,开设培训班,技能培训有更好的效果,更能增加残疾人的岗位竞争力,达到双赢。
4.精心组织,优质高效,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竞争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对残疾人培训也要高标准、高水平,杜绝出现走过场,流于形式,只求完成数量不求培训质量,只顾培训过程不管培训效果等问题;避免培训年年抓,但残疾人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现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流于形式的情况。由于残疾学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接受力不强,必须聘请优质老师,通过各种讲解方法让学员接纳吸收,融会贯通,富有成效。组织学员参加各类残疾人技能比武和技能大赛,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生活上互帮互助,技术上精益求精。对通过培训达到一定技能水平的残疾人,要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统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考评,合格者颁发技能等级证书。要把“培训一人,真正掌握技能一人,考核办证一人,实现就业一人”这“四个一”作为衡量集中培训和强化训练的检验标准。
5.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