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训考核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培训期限 一般为三年,因疾病等特殊原因可延长至四年;其后可根据本人意愿及用人单位要求可进一步参加亚专科培训,亚专科培训年限根据各专科要求决定。
二、培训方法 1、上岗前需参加岗前培训一周。在医院培训期间,由管理办公室统一布置培训工作。 2、在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公室和指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做到专科理论、临床诊治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相结合,基础培训和专科培训相结合。 3、培训人员培训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指导老师负责制和学分制。 4、按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细则,实行二级专科轮转。
三、培训内容 1、参见卫生部各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 2、相关学科临床理论进展和新技术;相关学科临床操作技能及常见病、疑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了解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处理措施;在科室统一安排下参加临床教学工作。 3、临床科研方法,科研论文、临床研究课题申报写作方法,文献检索方法,卫生统计学。 4、专业英语:相关学科外文专著和文献、专业杂志,英语论文写作。 四、综合素质要求 1、严谨、求实、规范、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2、高尚的医德医风和救死扶伤的敬业精神。 3、医患沟通艺术和能力。 4、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四、理论课程:按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细则》要求的本专业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巩固大学理论知识,阅读本学科经典著作。
五、考试、考核:
1、出勤考核:培训人员实行24小时负责制。病、事假三天以内(含两天)由本人书面申请,指导老师和科室主任签字后生效,并在考核表上记录;三天以上者,需由专科医师管理办公室签字后生效。请假情况如实记录于培训手册。
2、轮科考核:按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进行。由该科培养指导小组负责进行,并将考核结果记录与培训手册,科室主任和指导老师签字。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a)-0126-04
Applied research of OSCE-based teaching methods in surgical residents training
LIU Diangang1 CAO Zhanyu2 CHU Changbiao3 LI Fei1
1.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3, China; 2.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3.Department of Neurology,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of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teaching method in surgical resident training program (the first phase). Methods Eighty surgical training residents (accessed September, 2014) from Xuan Wu Hospital and Beijing Tian Tan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ll resid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 with 40 residents in each group. All the residents were trained by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moreover the resid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ained by OSCE teaching method. Then at the end of three-year-training program, the skills in clinical theory, clinical practice an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observation group. Results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the skills of clinical practic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 0.01), whereas their clinical theory skills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Specifically, th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 was improved after the training program within each group (P < 0.01), and the impr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more significantly (P < 0.01). Conclusion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ethod, the OSCE teaching method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practice an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the trained residents.
[Key words]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Surgical residents training clinical practice; Clinical practice skill;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临床人才,提高临床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和措施,是医学生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必经之路[1-2]。如何能更好地提高外科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目前仍在探索中。医学教育培养的目的更强调能力的培养而不单纯是知识获取[3],客观结构化临床测试评价(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中承担中心作用,常用来评估各种技能,如病史、体检和技术能力,以及其他对医生要求的能力,如沟通和职业精神[4-5]。OSCE作为基于能力的评估模式已成为医疗卫生教育的中流砥柱,OSCE不单单是教育评价工具,还是很重要的具有可靠性、有效性或可行性的教学工具[6-7]。结合OSCE评估方式,本研究在住院医师培训实践中着重加入了与OSCE相关操作技能、医患沟通等培训课程,以提高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及北京天坛医院2012年9月入职的住院医师共80名,其中男72名,女8名,年龄为23~2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选的住院医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对照组采用三年住院医师培训加讲述式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三年住院医培训加入与OSCE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训前,两组性别比例、学历背景、年龄、入院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三年住院医师轮转培训加讲述式教学方法,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具有临床丰富经验、人文教学经验的外科主任医师担任,定期授课,授课内容主要结合轮转过程中外科疾病的诊治及医患沟通技巧,把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关系学等多方面内容融入到临床,以单纯讲述式教学为主。
1.2.2 观察组 采用传统三年住院医师培训加入与OSCE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OSCE考试内容和形式包括:?俗蓟?口试(采集信息、信息综合和管理能力)、体格检查(腹部专科查体)、沟通(如告知坏消息、恶性肿瘤、术后并发症)、操作(如切开缝合、腹腔镜模拟训练)、资料分析(如X线片、CT、心电图)和对应的培训课程。每年设计的培训课程根据住院医师轮转内容设定,3年住院医师培训周期中没有重复病例(如普外科阑尾炎、胆囊结石,泌尿科前列腺增生,骨科椎管狭窄等)。案例内容由常年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的资深普外科专家编写并通过专门知识主考官审查。在沟通培训中建立临床情景病例来模拟临床实践,将观察组中每5名住院医师分为1组,每组医师根据实际临床角色扮演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各组先进行小组内讨论,包括分工,医生要告知的患者的具体内容等;在模拟病房中,住院医师按事先讨论过的案例进行现场模拟,分析病例资料,制订手术方案,与家属沟通病情,模拟操作,术后并发症处理及再次与家属沟通等。教师在一旁全程监督,随时指导,及时指出住院医生在诊治及沟通中的缺陷与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住院医师当时的情况设置潜在问题、突况等,然后指导住院医师分析解答。
1.3 观察指标
1.3.1 理论考核 从首都医科大学住院医师外科题库中随机抽出100道选择题。
1.3.2 临床技能考核 应用的OSCE模式考核方法(采用5站式考核):①标准化口试。包括采集信息、信息综合和管理能力。②体格检查。如腹部专科查体。③沟通。如告知坏消息,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充当标准化患者及标准化患者家属,标准化患者、家属和2名观察员(副高以上医师)根据住院医师表现评分。考核方法:考核时间为20 min,所有住院医师被要求结合事先准备好的经典案例进行相关病情告知谈话,在规定时间内将计划沟通内容全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完毕,帮助其决定治疗策略,并获得支持与理解。④技能操作。如切开缝合、肠吻合。在操作性考站设置主考人,使用预先设计的测试表格对考生操作进行打分。⑤资料分析。如X线片、CT、心电图。
1.3.3 沟通能力考核 医生沟通能力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医生评价:利用利物浦医生沟通能力评价量表(liverpool communicationskills assessment scale,LCSAS)中文修订版[8]进行评估。各个组成部分不同权重,由专题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决定。总得分根据每个案例受试者的打分表和等级量表分数决定。每站成绩权重相等,总分得出的分数满分100。
1.3.4 问卷调查 对观察组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评价OSCE培训模式。问卷内容包括认可OSCE培训、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医患沟通技巧及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增加技能操作能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7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同意、不确定、不同意3个选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医师考核成绩比较
培训后,两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技能考核成绩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 0.01)。两组LCSAS量表考核成绩培训后较培训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P < 0.01),且观察组培训后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2 观察组问卷调查结果
对观察组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住院医师对培训过程中应用与OSCE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表示认可,并认为可以提高临床技能和医患沟通技巧;95%的住院医师认为该培训方法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大部分住院医师认为可以促进理论知识掌握、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
3 讨论
OSCE在全球医学教育领域是一个新理念,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兼顾知识、人文和技能的评估方法,能客观评价医学生和低年住院医生综合能力[7,9-10]。通过模拟病房、手术室等,设计多站考核,结合标准化病人,通过病史采集、查体、病情沟通谈话,在模拟器材上进行消毒、换药、切开、缝合、拆线、清创等技能测验,来考察医学生的临床能力以及沟通与职业素养[4,7]。OSCE突破了医学教育传统的书面考试方式,是一种较全面的评价体系[11-12]。OSCE具有统一的考核标准;采用与临床实际情景结合非常密切的测试手段,对考生临床技能的评价有广泛连续性[13-14]。OSCE不单单具有可靠性、有效性或可行性教育评价工具,还是很重要的教学工具,是医学生新的思考和学习方式[6]。
住院医师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师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成为合格医生必经的基础训练阶段,也是住院医师训练扎实的临床技能,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的重要阶段[15]。由于外科的独特性,临床技能是每位住院医师必备的专业素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临床技能培训流于形式,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性,而目前对医师的临床技能的考核也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住院医师培训中对临床疾病的讲解,主要通过带教教师以幻灯形式讲解示范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传统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利于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和实践技能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如何提高外科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提高其临床思维、实践技能、人际沟通能力等,是目前住院医师培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本研究在住院医师培训中加入与OSCE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指导老师通过基于OSCE的培训课程,能够以考促学,能更好地训练住院医师的临床思辨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能提高住院医师的医患沟通技巧及职业素养等临床综合能力。尽管书面考试已经使用了几十年,这些只能提供学员医学知识的信息,不能满足评价综合临床能力的需求,比如有效沟通的能力[16-17],因此在住院医师培训结束后本研究采用OSCE?M行临床技能和沟通能力的考核。研究发现在加入与OSCE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后,发现观察组临床技能成绩及沟通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关键词:培训评价系统;成本;分析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工程建设规模持续保持着20%左右的增长速度,工程项目规模不断创造历史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各季度的全国建筑业总产值成倍增长,各季度的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大比例增加,特别是新开工面积数值更是呈直线上升。但是,随着建筑市场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技术工艺复杂化、建筑材料新型化和建设规模大型化等特点,建设工程所面临的质量风险越来越大,对建安工程质量政府监督部门的监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监督部门监管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监管能力的高低,这不仅决定着工程的质量等级,而且是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影响方面。
目前我国政府监督部门质量监督队伍良莠不齐,部分还存在专业知识不强、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和监督规定不熟悉等,严重影响监督队伍的战斗力。监督人员的现有考核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状,一是书面的业务考试不能很好的反映其现场实际能力,现场实务考核存在着成本较大,考试项目固定,不能任意选取,不能随时进行等缺点。二是主观因素影响大,每个监督人员之间考核结果差异性很小,不能反映个人自身存在的缺陷;非定量考核占比过大,其结果一般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种;绝大多数监督人员之间考核结果相同,不能反映个体间的区别,系统缺乏合理性。
为加强工程质量队伍建设,科学评价监督人员监管能力,开发建立一套高效、易用的基于BIM技术的工程质量监督能力培训评价系统(以下简称评价系统),不断提升质量监督人员业务水平和监督效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二、评价系统简介
(一)评价系统框架图
工程质量监督能力培训评价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系统学习、系统考评、系统管理。具体框架如下图1。
(二)评价系统实现功能
1. 实现自助学习培训功能
评价系统建立了建安工程质量相关的规范、文件、通病库等储备资料库,可供监督人员随时进行资料查询学习,也可在非学习时间模拟考试,反复训练,强化理论知识,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查找薄弱环节,针对性学习达到提升目的。系统中设置BIM模型知识点学习,可供监督人员在一个绝对安全的虚拟场景中进行过渡性培训,使学习变得更方便、更直观。
2. 实现考核及培训网上考评功能
评价系统实现考核及培训网上考评功能包括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
(1)理论考评方面。实现网上考核及培训理论考评功能,可以随时自定义考核及培训考试范围,及时更新内容,可以将传统考核培训信息通过网络准确传达到每个考生,提高了培训的时效性,延长培训的时间覆盖,还可以将考试过程中的试卷组织、审定印制、传送收集、登记发放、评判归档各个环节缩小到一至两个环节,几乎屏蔽了所有人工直接干预考试活动的可能性,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考试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实务考评方面。实现 BIM模型实务考评功能,BIM模型的利用,突破了传统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监管能力评价与提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在虚拟模型的任意位置设立考核点,有效的解决了现场搭设场地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可以将项目施工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在同一模型上展现给学员学习考试;丰富了实务考试的内容,确保考生考试安全。
三、评价系统成本构成
评价系统成本分为开发成本和运行成本。
(一)评价系统开发成本
1. 开发成本内容
评价系统开发成本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人工成本,主要有系统分析、系统建模、系统开发、系统集成、测试上线、系统完善、系统资料完善、试题处理共8部分人工费用。二是其他成本,主要有提供系统使用以及试题定义的培训费、软件及硬件设备费用、其他管理费。
2. 评价系统开发成本测算
根据软件公司关于评价系统成本测算,评价系统开发成本合计113.52万元 ,其中人工成本89.76万元(详见表1),其他成本23.76万元(详见表2)。
(二)评价系统运行成本
1. 评价系统运行成本内容
评价系统运行成本内容主要分为三方面:运行环境成本,运行维护成本,运行管理成本。
运行环境成本,目前市场的系统运行一般采用2种运行方式,即云服务器方式和传统IDC方式。云服务器方式是指每年购买云服务器的成本;传统IDC方式主要是指一次性投入服务器成本及每年支付的网络宽带服务费。系统运行环境选择的方式不一样,运行成本也不同。本文将两种方式的运行成本按当前市场价测算。
运行维护成本是指外包给相关软件公司的系统维护工作费用,一般每年按软件成本的10%收取。系统维护工作费用是指软件公司负责提供国家规定正常工作日工作时间内的技术支持,以及提供系统各模块现有功能优化或改进的开发服务等费用。
运行管理成本是指系统运行实施管理费用,如每年支付系统管理人员工资等成本,当前财政预算标准每年每人5万元。
2. 评价系统运行成本测算
评价系统运行的使用范围不同,运行成本也不同。根据推广使用范围的大小,选择2种使用范围,分别对系统运行成本进行测算:一是选择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新系统。二是选择一个省份试运行,考虑到系统的实践活动是在江苏省试点,试运行省份选择江苏省。
(1)运行环境成本测算。选择在全国或江苏范围推广使用新系统,由于使用人数不同,在线人数的多少决定使用流量的多少,流量不同,服务器的选择将不同。如果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新系统,云服务器方式下,运行环境成本合计每年17.04万元;传统IDC方式下,运行环境成本合计每年25万元;在江苏范围推广使用新系统,云服务器方式下,运行环境成本合计每年2.67万元;传统IDC方式下,运行环境成本合计每年8万元。
(2)运行维护成本测算。运行维护成本每年按软件成本的10%计算,软件成本合计113.52万元,运行维护成本为每年11.35万元。
(3)运行管理成本测算。运行管理成本预计按2人用工的全部费用,当前财政预算标准每年每人5万元,运行管理成本预计每年10万元。
(4)评价系统运行成本合计。选择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新系统,云服务器方式下,评价系统运行成本合计每年38.39万元;传统IDC方式下,评价系统运行成本合计每年46.35万元;选择在江苏省范围推广使用新系统,云服务器方式下,评价系统运行成本合计每年24.02万元;传统IDC方式下,评价系统运行成本合计每年25.35万元。
评价系统运行成本明细表见表3。
四、评价系统成本分析
评价系统成本分析分为新系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考核及培训成本分析和现行(旧)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考核及培训成本分析。
(一)新系统考核及培训成本分析
根据表1、2可知,设定系统及服务器使用寿命均按5年计算,系统分摊投入开发成本每年22.7万元。根据表3可知,如果在全国推广质量监督人员培训评价系统,使用人数32754人,采用云服务器方式,运行成本每年38.39万元,总成本每年61.09万元,人均总成本每年每人18.65元;采用传统IDC方式,运行成本每年46.35万元,总成本每年 69.05万元,人均总成本 每年每人21.08 元。如果在江苏省推广质量监督人员培训评价系统,截止2014年底,使用人数1696人,采用云服务器方式,运行成本每年24.02万元,总成本每年46.72万元,人均总成本每年每人 275.47元;采用传统IDC方式,运行成本每年25.35万元,总成本每年48.05万元,人均总成本每年每人283.31元。
综上所述,采用云服务器方式比采用传统IDC方式计算的年总成本都少。另外,采用云服务器方式运行的优点远大于传统IDC方式。云服务器是一种处理能力可弹性伸缩的计算服务,其管理方式比物理服务器更简单高效,具有天然防ARP攻击和MAC欺骗,快照备份,数据永久不丢失,安全性高;传统IDC采用的服务器是具有独立的CPU、内存条、硬盘,存储的数据安全性不高,硬盘的浪费率比较高,在应用方面有局限性。因此,建议选择云服务器模式运行成本。
(二)现行(旧)考核及培训成本分析
现行(旧)考核及培训成本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书面业务考核成本,一般指考试等考核费用;二是现场考核成本,主要包括现场搭建模型成本、交通费等;三是管理费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工资等费用。现行培训成本主要指老师的讲课费、外出培训费、资料费等。
现行(旧)考核及培训成本,根据对2011~2014年全国部分市级质监站发出建安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人均考核及培训成本书面调研统计计算,获得现行考核体制下质量监督人员年平均考核成本每人831元、培训成本每人1606元, 考核及培训总成本每年每人2437元。
(三)新旧系统成本分析
根据以上成本测算,如果在全国推广质量监督人员培训评价系统,采用云服务器方式的质量监督人员考核培训总成本每年每人18.65元,现行体制质量监督人员考核培训总成本每年每人2437元,全国监督人员32754人,新旧体制运行总成本降低金额每年7921.06万元。如果在江苏省推广质量监督人员培训评价系统, 采用云服务器方式的质量监督人员考核培训总成本每年每人275.47元,现行体制质量监督人员考核培训总成本每年每人2437元,江苏省监督人员1696人,新旧体制运行总成本降低金额每年366.59万元。
可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培训评价系统如果在全国质监系统推广,监督人员培训考核及培训总成本降低金额每年7921.06万元,即获得经济效益每年7921.06万元;如果在江苏省质监系统推广,监督人员培训考核及培训总成本降低金额每年366.59万元,即获得经济效益每年366.59万元。
关键词:医院感染;培训;效果分析
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目前没有几个医学院校将其作为教学大纲的必考课程系统学习,所以医院医务人员普遍医院感染知识缺乏[1]。2014年,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改变以往单一集中授课,无考核培训方式,改为集中授课、下科室培训、发放图文资料等多途径授课方式;并对技能操作采用先培训后现场演示,理论、操作培训后考核的方法进行培训,保证了培训效果,取得了好的效果,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控制医院感染涉及医院的各个部门、多种学科,因此,必须把教育与培训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2]。培训对象包括医务人员、实习生、新上岗医务人员、保洁工人、行政后勤人员等,针对不同的人员,培训不同的内容。
1.2方法 理论采用集中授课、下科室培训、发放图文资料等多途径方式;技能操作培训采用先培训后现场演示,理论、操作培训后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
1.2.1培训前评估
1.2.1.1评估各科室特点,如外科病区收住普外、肛肠手术患者,内科病区大都收住呼吸系统、心血管、内分泌疾病患者,根据收住患者特点不同,选择针对性的院感知识培训。
1.2.1.2评估科室人员情况,如有的科室工作人员少,培训时都在工作,不能参加培训,不能采用集中授课一种方式,应考虑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
1.2.2培训前计划 每年年初制定年培训计划,包括内容、月安排、参加人员、授课方式、讲课人等,提前做好规划。内容包括《消毒技术规范》、《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常用物品清洁与消毒方法等,培训一般2~3个月培训1次,参加人员包含院所有人员,医护技人员参加的次数多一些,讲课人一般为院感科人员,也可请外面的专家、医院科室负责人,如检验科讲标本采集、医教科讲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
2 考核
采取全员集中考核与检查提问、现场操作相结合,理论考试每6个月举行1次,以100分制,>80分为合格,操作按基本技能操作评分打分,>80分为合格。
3 结果
2014年医务人员培训后理论、手卫生考核合格率较高,见表1。
4 讨论
4.1培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和基本技能实训相结合这一有效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方法[3],培训时间尽量安排在中午休息时进行,以便不影响工作有更多的人员参加听课。操作采用先培训后现场演示互动的方法[4],如洗手六步骤、防护用品穿着培训,培训时可播放一些视频,理论培训后现场演示,演示后再请听课人员演示一遍,并纠正错误之处,使听课人加深印象。另外开展下科室培训的方式,利用病区早晨晨会的时间,培训人员事前与科主任沟通,参加病区晨会,晨会结束后进行培训,且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如内外病区进行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手术部位预防与控制措施等。再者还可以通过巡视时进行,如巡视发现科室不忙时,培训人员与科室人员讲解与科室相关医院感染知识,如科室物品的消毒、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等。另外还可以利用医院网络平台,将培训内容发放到医院群里面,供医务人员下载学习。
4.2发放医院感染三基训练指南,人手一册,并每年举办2次考试。举办理论、操作知识竞赛,参加人员由医、护、技人员组成,提前划定理论考试范围和操作考核项目,促使参赛人员自觉、主动学习,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考核奖罚严明,理论每年考试2次,严格考场纪律;操作考核采用培训后下科室考核、操作比赛等方式考核,并有奖惩制度,考的好的奖励,未参加培训考核的人员予以处罚,保证培训效果。
4.4临时出现新情况,及时增加培训,如发生禽流感、登革热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时,及时进行医务人员防护培训。
4.5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自身也应加强学习,参加省市举办的医院感染管理学习班,不断更新知识,提升院感知识水平,才能担任培训执教,参与组织考核工作。
医院感染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医院感染管理也是当前医院标准化管理和医院等级评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工作是提高全员感染控制意识、防范能力,增强无菌观念及操作技能的重要保证。开展多途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核,并保证培训效果,强化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规范操作,减少了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大钺,刘建明,杨永洁,等.《临床医院感染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
杂志,2014,24(3):757-758.
[2]车莹,王卫.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0):4296-4298.
[3]张杰,张金萍.教育干预对护士手卫生的研究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3):365-367.
[4]胡秀琼,陆晓华.持续质量改进在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9(21):4097-4099.
关键词:创新 企业 员工 培训 选拨
当前企业文化不断提高,各企业都十分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其培训费用也日趋增长。尤其是央企甚至规定,企业领导有培养下级的责任,并将领导者是否有能力培训下级作为考察领导者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此可见,企业员工培训已成为各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在新形势下,企业员工培训如何走出俗套,创造出积极明显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在培训理念及方式上不断进行创新。
一、员工培训理念创新
很多企业将员工培训作为一项日常例行工作来看,甚至觉得培训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与其让员工参加培训,还不如加强管理,让员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来得更好。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员工培训是一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观念,而必须树立一种企业员工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是可以使企业获得长期综合收益的行为。
的确,对员工进行培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结精神。同时通过不断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认知力和办事能力。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必须从思想上将员工培训视为企业的一种软投资,其重要性比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厂房投资、设备投资更为重要。它和企业其他投资一样,必将会给企业带来丰硕的成果。
二、员工培训方式的创新
目前,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你说我听,课后考试的培训模式。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对于提高被培训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水平帮助不是很明显。在员工培训方式的创新上,应根据被培训者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例如,对于基层员工,其培训方式应更多注重培训的互动性、实用性及连贯性,应让其在接受培训过程中,不断有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以增强其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中高层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则应注重培训方式的灵活性与挑战新,从而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概念形成能力的培养。
培训方式的老化是导致参加培训的员工对培训缺乏兴趣、亦是培训较难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在注重企业内部培训方式不断创新改进的同时,应适当聘请外部专家以及派员工参加专门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一来可以开拓员工的视野,二来亦可以提高本企业培训的质量与水平。
三、员工培训考核的创新
对员工进行培训,其主要目的一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二是提升员工技术、能力水准,为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由于员工接受培训到其产出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增加了对员工绩效考核的难度。
大多数企业对员工培训的考核方式较为简单,多采用考试的形式。这种考核形式对于被培训者来说,会认为考核只不过是走过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往往会忽视培训的重要性。由于考核方式较为松懈,必然导致被培训者在接受培训时经常人在心不在,或忙于其它事情。
因此,在培训考核的创新上,必须注重短期考核与长期考核相结合、个人绩效考核与企业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这要求培训主管部门必须将员工培训记录和绩效考核记录分别归档,并定期例如每半年进行一次审核,查看其在接受培训后,绩效有没有得到提高。将企业绩效纳入此处考核,其意在审视培训课目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培训有没有切实起到相应的效果,从而增强全员对培训及考核的重视程度。
四、培训师培养及选拔的创新
培训师的培养及选拔是作好企业员工培训的前提,一个好的培训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相当多的企业来说,培训师基本上由各部门主管兼任,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培训师对被培训者的优缺点及需加强的知识点了解较为透彻,易做到对症下药,但容易受自身知识面及结构的限制,很难进行技能及知识等方面的全面革新和大的进步。
因此,企业一方面在采用一线主管给员工进行培训的同时,亦应加强专职培训师的培养和选拔。专职培训师应从企业内部选拔优秀员工担任,同时亦应考虑其学历、知识结构等方面,以衡量其能否胜任这一角色。对培训师亦应不断培训,可让其参加高校学习,或参加专职培训公司组织的培训课程,让其在丰富视野、增强技能的同时,亦可将所学新知识传授给本企业员工。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选人机制;提高用工效率;创新培训体系;建立考核机制
[作者简介]覃曾心,中国铁通广西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广西柳州545007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2―0086―03
中国铁通自2000年成立以来,特别是2004年移交国资委管理以后,通过加快内部机制改革,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从铁路专业通信组织向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电信市场独立经营实体转换。经营体制的根本变革给铁通带来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提供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条件,同时也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人力资源部门着力于推进用人、用工、分配机制改革,以适应铁通体制改革和经营发展的需要。但粗放的人事管理方式仍在人力资源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真正从人力资源经营与开发的需要去研究人才的供求、培养与利用,以及建立有效的选人用人和绩效考核体系。如何实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一、改变粗放式人力资源投入方式。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一)增强人力资源的前瞻性和规划性。铁通作为新的电信运营商,要在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求得生存发展,不仅要在体制上创新,更重要的是实现科技创新,依靠强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铁通跨越式的发展。由于铁通是从铁路运输主业分离出来的,现有人才绝大部分是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的管理人才和铁路专用通信人才,文化层次较低,年龄结构老化,而铁通成立后设备大量增加,科技含量高,业务发展快,急需大量管理、技术、维护、市场人员,人才问题成为了困扰铁通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尽管采取了加强原有员工培训、学历送培和招聘大学毕业生等方式来改善员工队伍结构,但在短期内很难实现员工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必须根据公司经营战略要求认真做好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供给现状分析,制定科学务实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制定有效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员工素质,逐步塑造全业务、高技能的员工队伍。
(二)优化经营组织结构。以提高经营组织整体效率为目的,重新组织审定经营组织架构及定员编制,对于管理层次简单叠加、工作职责不清、管理关系交叉的机构要坚决调整,对无效益、低效益的基层营销组织要进行撤并。铁通从半军事化企业中剥离出来,机构设置受“大而全”的影响,加上铁通大发展给组织机构带来的冲击,机构设置臃肿的现象较为严重。2005年,铁通广西分公司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重新组织审定了区分公司和所属单位经营组织架构及定员编制。大力压缩区、地市二级分公司职能管理部门机构,撤销职能管理部门的附属机构,并对经营规模小、效益差的经营机构进行撤并,职能部门总人数减幅为33.9%。基层经营生产组织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三)加强用工的计划管理。根据市场经营及发展需要,以“有序、高效”为目标,制定年度用工计划及分步实施措施,从严控制用工人数的增长。铁通成立初期,市场经营用工粗放,其他用工增长过快,致使劳动效率过低,人工成本严重失控。为规范其他用工管理,尽快遏制粗放用工现象,铁通广西分公司开展了劳动用工大检查和整改工作,首先加强计划管理,以讲求人工成本和用工效率、注重人力资源投资回报为原则,制定用工计划,避免用工的盲目性;其次,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减员提效,大力压缩其他用工,有效杜绝了“铺摊子”、“把劳力不足简单归咎于用工数量”、“增事必增人”等粗放的用工方式,促使人力资源投入向精细管理、效益经营转变。
(四)强化用工结构与效益分析。人力资源使用效益的意识淡薄、用工管理粗放,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事劳资管理的弊病。针对这一问题,铁通广西分公司从2004年开始,以“从粗放式人力资源投入向人力资源效益经营转变”为主题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一是对现有人力资源的知识层次、业务技能、岗位胜任能力进行入岗匹配情况分析,盘活现有人力资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二是按岗位、单项经营业务、人员构成等做好细致的劳效分析,探索提高劳效的渠道,通过加强劳效管理逐步减少或消灭低效益或无效益人力资源投入;三是加强人力资源投资效益管理。通过对人力资源投资效益和岗薪匹配度的精细分析,调整绩效考核及工资分配办法,降低低效益、低技能、低风险而报酬较高的岗位的工资发放标准,加大对企业核心人才和关键岗位的激励,从而提高工资分配的使用效益和激励效应。经过两年多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善于从加强经营管理和机制改革的角度积极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效益的研究。如:通过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明确工作责任、优化工作流程和规范操作规程等来减少劳动力的重复投入;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来提高员工的使用效率;运用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和淘汰机制,调动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业绩的积极性,实现员工队伍的优胜劣汰。
二、加大选人用人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健康快速成长
(一)建立和完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考核聘任体系和人才交流制度。加大中高层管理人员考核和岗位竞聘上岗的力度,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加快管理人员的纵向交流、交叉任职和地区、部门、单位、专业之间的人才交流,实行人才动态管理,逐步形成人才使用的良性循环。铁通广西分公司在推进选人用人机制改革过程中,加大了下属单位领导班子之间、区地中层干部与下属单位领导班子之间的交流,促使领导班子结构更趋合理。并对地市分公司副总经理岗位及区、地两级机关职能管理岗位引入竞聘上岗机制,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促进管理人员结构更趋优化。
(二)加快后备人才培养。从人才成长必须经历的选拔、培养、使用等关键环节入手,进行职业发展设计,纳入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锻炼,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加强考核、严格管理,促使快速成长。由于铁通在工资分配、用人机制上仍带着较深的计划经济烙印,因而造成人才流失较多,再加上市场的快速发展,各类人才严重短缺。因此,铁通在推进机制改革的同时,应注重对青年大学生的培养,
按照“总体规划、系统培训、个性培养、交流使用”的思路,通过制定规划、建立培训体系、实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坚持定期跟踪考核和分析制度、推崇适才适岗及完善内部晋升机制等措施,对青年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快速培养,形成人才梯队,尽快缓解人才短缺的现状。
三、创新员工培训和效果考核体系。促使员工整体素质快速提高
(一)探索培训新模式,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工作重点,认真细致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切实做好培训工作的规划。围绕核心岗位,针对不同人才对培训内容、形式及考核方式的不同要求,确定培训目标,创新专业培训模型,采取多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职业培训。对于高、中、基层管理者,主要通过采取系统组织学习MBA课程或MBA核心课程、外送培训、外聘或内请讲师培训等方式,加强经营管理培训;对于技术维护类人才,主要采取厂家送培、网络远程教育、交流协作培训等方式,加强技术维护技能培训;对于市场营销类人才,主要通过建立专项业务培训体系、组织实施服务优势训练、专业化销售技能训练等方式,加强营销能力培训,有效提升一线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营销能力。
(二)通过加强培训效果考核,逐步提高培训质量。在实施过程中,要以“少投入、高回报培训效果”为考核目标,建立四级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从员工培训的一般反应、接受培训的课堂效果、培训后的工作行为以及带来的工作绩效实施全面评估。同时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的培训与业务部门共同确定适当的培训效果评估考核方案,配合业务管理部门抓实培训后考核的过程控制和考核结果评价,通过加强业务管理提高培训内容的实施效果。
四、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绩效考核办法的有效实施,必须以经营效益为导向、以基础数据为依据、以整体推进为依托、以过程管理为保证。铁通的绩效考核办法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复合、从简单到深化,经过多年实践,应从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的高度,重新审视当前的绩效考核工作,从考核导向、指标核定、办法制定、组织推进及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不断完善,逐步形成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绩效考核激励体系。
(一)建立下属单位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强化经营效益考核,通过制定年度经营结果考核与季度经营业绩动态考核相结合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实现下属单位负责人薪酬直接与本单位经营效益挂钩的激励机制,引导地市分公司从规模粗放经营向规模效益经营转变。
(二)制定职能管理人员工作业绩考核与经营业绩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通过业绩考核和绩效沟通了解职能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情况,为奖惩、调配、晋升和培训提供依据。同时加强职能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工作绩效;通过实行工资分配与下属单位经营状况和总体经营效益挂钩,引导职能管理人员树立效益观念,通过主动服务基层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企业培训;目标;计划;考核;评估
21世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多方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必须依赖于优质精干的人才队伍,培训作为人力资源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企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企业培训通过提高员工知识技能,强化企业归属感,优化人才储备,从而全面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态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培训是一项同时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科学化的工作,明确的培训目标、周密的培训计划、严格的考核制度、及时的效果评估才能确保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明确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有利于培训管理过程中诸环节的联结,也是整个培训管理活动力争达到的未来状态。企业培训目标的设立必须依据企业文化、发展现状、内部结构等诸多因素。企业可以在年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合理地制定年度培训目标,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成为企业稳步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制定培训计划
周密详尽的培训计划能为企业的培训工作提供宏观指导和微观支持,它必须内容详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目标量化。从调研着手,联系实际,合理安排,取得多方支持与配合,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1、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通过各种调查方式得到受训者的态度和意见,利用统计数据分析得出员工培训需求。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调研,向各部门传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以多种形式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分析整理,做到按需施教,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就是将培训目标转化为培训课程的过程,是为实现培训目标寻找可行的课程框架。培训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既要考虑到全局又要考虑到局部,既要有广泛性也要有针对性。通过培训模块的方式实现,涵盖到企业文化、基础理论、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同时满足管理人员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
3、时间安排
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满足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需要。培训的时间安排必须是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否则就违背了培训工作的初衷。培训时间应该集中化与分散化相结合,长短期相结合,同时辅以办公网、企业简报等形式,巧妙规避工作时间差带来的难题。
4、师资力量
优质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企业可以与各大知名高校、业界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外聘高校教授、业界专家作为讲师,实施专题讲座,以其专业的思维、独特的见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可以启动内训师机制,挖掘、培养内训师本身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效地降低了培训成本,丰富培训实用性,带动学习氛围。
5、教学模式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无论讲师授课,还是学员学习,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先进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研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自主式教学”相结合,既“送出去”,也“请进来”。外请专家学者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研讨交流等形式给企业员工灌输新理念、新动态;选派业务骨干、行业精英外出参加脱产培训,通过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丰富专业知识;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演讲比赛,技术评比等活动,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以“传、帮、带”的内训模式,带动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强化培训考核
强化培训考核工作,既是企业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培训效果,实现培训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训考核不仅仅要健全考核制度,更要创新考核方式、强化培训结果应用。
1、健全考核制度
严格规范的考核制度有助于培训工作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企业内部需成立专业培训考核工作小组,设置部门培训考核管理人员,层层控管、各尽其责。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使培训考核指标量化,利于操作,便于分析。
2、创新考核方式
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考核方式过于重理论轻实践、重业务轻能力、重书面轻实操,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才能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现代化培训考核方式应该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首先,通过笔试考核培训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其次,通过抽查出勤、课堂笔记等考核学员学习态度;通过研讨交流、论文答辩、调研报告、案例分析、论文撰写等考核学员灵活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实训、岗位实践等考核学员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能力。真正从多角度、多方位对学员开展全面、综合意义上的培训考核。
3、强化培训结果应用
培训结果的合理应用是推动和改进培训工作发展的源源动力。要把学员培训考核的结果和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纳入人事考核范畴,作为奖金发放、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专业考核工作小组应该与人事部门密切联系,沟通信息,确保培训考核结果真正意义上得到应用,落到实处。积极参加企业各项培训,按时完成培训任务,达到规范学时数,成绩优异且成长为企业内训师的学员应予以奖励并通报表扬,并在年度评先评优过程中适度倾斜,还可以作为领导干部提拔的一个衡量依据。反之亦然,在培训过程中持松散、懈怠态度,把培训作为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有利时机,完不成基本培训指标,浪费企业培训资源的学员不仅要通报批评,更要在薪酬、评优、晋升中予以惩戒。
四、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指针对特定的培训活动,全面搜集资料进行合理分析,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以作为再次制定新的培训计划的决策依据。培训效果评估是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的最后环节,同时又是一个新培训计划的开始。其目的是便于企业在选择、调整各种培训活动以及判断其价值的时候作出更明智的决策。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案,包括分析培训需求,确定评估目的,选定评估对象,分析评估可行性等;其次,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估数据库,培训数据收集的关键是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和直线部门人员良好的配合,由企业培训考核工作小组牵头,部门培训考核管理人员负责数据收集,结合测试、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再次,准确有效地设定评估层次,根据具体培训项目的特点和预期目标的不同来分级确定评估层次,基本掌握为一级评估,灵活应用为二级评估,创新优化为三级评估;最后,形成评估结果及反馈,通过对评估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鉴定,形成完整的评估报告,提出建议和措施,从而改进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降低培训成本。
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基础,是实现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创建持续发展的学习型、技术型企业的关键。加强职工在职培训工作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长期化、系统化的工程,它必须在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通过提升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和养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能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士春.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与着重点.《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2,(2).
[2]王艳波 邓小兵.浅议如何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3).
[3]张忠义 南婕.培训项目中的课程研制方法.《继续教育》,2011,(1).
讷河市第七小学是一所省级示范小学、省一类学校。近几年来,学校把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放在首要位置,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指导和示范作用,在一套与教师继续教育相配套的制度的保障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效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时间长远,将培训工作贯穿于骨干教师任期的始终
每一期骨干教师在认定后,学校的培训、考核领导小组都及时召开骨干教师动员会。从最大程度上调动骨干教师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为骨干教师培训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是落在一个或几个点上,而是贯穿于骨干教师任期的全过程中,即每一位骨干教师任期三年,从被认定为骨干教师起,就要接受为期三年的系统的培训与考核,正是这种全程的培训与考核保证了骨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目标高新,以提高整体素质为关键
每启动一轮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学校培训领导小组都和骨干教师共同研究,制定出培训的目标。目标的定位要体现出“高、新、实”,也就是说对于骨干教师的培训要求要远远高出对于普通教师的要求,但又要符合实际。例如,对于2003年认定的一批骨干教师,鉴于他们经过新课程的有关培训,有一定的基础,又考虑到新课程的新任务,所以,把他们的培训目标定位在主要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认识,不断总结、提升完善已有的经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工作,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审视自己已有的成绩,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二是打造新课程理念。使骨干教师进一步认识课改的重要意义,了解掌握课改的任务、目标以及实施策略,进而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以及学生观。
三是拉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骨干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不断探究学科改革的切入点,快速提升骨干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使教师积极投身新课改,自觉转变教学行为,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开展教学创新,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是开发骨干教师的创造潜能。增强骨干教师新课程实施中的责任意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正确发挥他们在课改实施和校本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探究作用和创造作用,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寻求新突破。用骨干教师的智慧引领学校新课程实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明确的培训目标,既是学校培训工作的指南,又为教师指明了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可以说,高标准的培训要求是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三、内容全面,以新课程实施能力为主线
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的宗旨是:立足于学校实际,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教师成长和终身发展服务,为课程服务。从这一宗旨出发,每次培训之前,学校都精心安排培训内容,保证培训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培训内容主要分为四大模块。
第一模块:通识培训,主要解决理论层面的问题。在通识培训中,突出新思想、新理念。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学习、教师论坛,提倡教师自学。包括对《纲要》的解读、新课程理念、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角色转换、学习方式、校本资源开发、教学评价等。
第二模块:教研培训,主要解决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问题。侧重进行学科教材体系研究,了解新编教材的思路、内容、结构及目标定位,目的是提高教师使用教材、开发教材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模块:校本培训,主要解决实践层面的具体问题。这一过程结合学校所有教师特点,根据本校实际,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特色培训。
第四模块:远程培训,开展网上对话。将实践中的问题与专家进行网上交流,以求得专业引领。教师的困惑与问题、思考与情感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与探索,实现互动。
四、实效操作,以带动其他教师共同发展为目标
几年来,在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当中,学校采用了参加上级培训、请专家指导、教师自主学习、参与式的研讨等方式,鼓励教师进行网上交流、课题带动、骨干教师上挂牌课、教师结对子、一帮一等多种形式,力争做到培训形式多元化,最大限度地激活受培训者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培训工作收到最佳效果。
五、精确考核,以促进教师再发展为准则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校时刻注意将对骨干教师的考核贯穿于始终,制定了骨干教师考核细则,通过分数量化考核、学年末公开成绩的方法,奖优罚劣,考核不合格取消骨干教师资格,考核的内容包括教师师德情况、教学工作完成情况、业务水平和能力以及参与教研情况,考核方式为自评、他评、考核小组评和学生及家长评相结合,每年度给出综合评价等级。科学的考核方式使骨干教师端正了态度,改进了作风,在培训当中表现出全新的精神风貌。
六、细化管理,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发展方向
(1)明确工作职责。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骨干教师培训考核领导小组,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把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校领导每学年召开专门会议,讨论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教导处有专人负责教师出外学习、培训的跟踪管理、协调学科职务培训、新课程培训和参加市级教研活动,同时负责校本培训、课题培训的登记验证。后勤部门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各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从而形成学校行政为骨干教师培训保驾护航的良好机制。
一、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计划制定不合理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计划非常不合理,基本上都是为了满足当时的需要,进行短期培训,没有考虑到员工的长期发展,不会为员工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他们自身需要为他们提供培训,或者是从事某一个岗位的员工只进行该岗位的一个简单上岗培训,导致员工的综合素质都比较弱,一旦工作中出现复杂一点的情况就有点手足无措,不能独立解决。
2.员工培训方式太单一
基本上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培训都是一种形式,包括有的大企业培训方式也大同小异,无外乎就是开个全员动员会,办个培训讲座,组织出去学习一周等,这些方式达到的目的无疑就是给员工洗一下脑,鼓励员工拼命工作。而外出学习就相当于是公费旅游,根本毫无作用,很少考虑员工自身工作需要,也缺少与员工的交流沟通,而仅仅是走一下过场,再拍点照片对自己的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宣传,实际达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3.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员工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员工之间的竞争压力小,很多员工在自身的岗位上都只是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既没有来自对手的竞争压力,又没有想过要达到更高的职位,所以导致员工不会被培训给自己带来的竞争力所吸引,只是为了应付而参加培训。其次就是中小企业制定的培训计划效果不明显,对员工起到的帮助作用不是很大。最后就是有的企业为了节约经费,会安排员工在休息时间来进行培训,进而导致了员工都不愿意参加,甚至是厌恶培训。
4.培训考核机制不健全
现有的培训考核机制一般是对员工在培训期间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书面考核或者让员工自我总结,有的培训甚至不会考核员工。没有根据员工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工作态度等的转变来进行全面的考核,导致无法根据具体情况来改进和完善培训计划,现有的情况是有的企业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使用的一套培训课程,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的策略
1.根据员工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制定培训计划
从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是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的前提。同时有利于让员工积极的参加到培训中来,提升自身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提高培训的效率。
2.采取科学的培训方式
科学的培训方式有很多种,在制定培训方式时,我们不能生拉硬拽的采取某一种培训方式,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一种或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培训,这样培训的效果就很好很多。同时多种培训方式结合的做法也能取长补短,将多种培训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让参加培训的人员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培训的知识,提升培训的效率。
3.调动员工自身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