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政教学体系范文

思政教学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政教学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政教学体系

第1篇:思政教学体系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引,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体系建设,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1]。通过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提升工作层次和工作水平,减小思想政治教育阻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路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体系缺失

(一)缺乏长效教育机制

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在高校教育体系内,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冲击和影响,各种言论在网络上不断传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极大挑战。从高校教育体系内部来看,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没有形成相应的长效机制。

(二)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

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缺乏教育针对性的问题。很多思想政治教师知识陈旧,不注重社会新变化,对社会新形势认识不足,所讲解的知识老旧,无法适应现代网络社会需求[2]。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不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对象,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缺乏有针对的心理疏导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心理日趋复杂化。很多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关注学生的内心,课程讲授方式过于僵硬和枯燥,所提供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讲解的内容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想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档升级。

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的路径探索

(一)强化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体系性思维

从内容和性质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建设强调思想政治教学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强调对于个体的关注。将体系性建设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强调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与个性差异,而采取普适性的教育方式,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关注[3]。而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引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解放与个性发展,重在提升学生的自由与活力,进而实现思想道德水平的总体提升。

(二)让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回归“人本理念”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践行“人本理念”通过开展心理疏导,可以及时化解大学生内心困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对大学生内心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面对外部世界纷纷扰扰,大学生很难保持内心的平静,通过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提升综合心理健康水平,养成健康的人格。从教学模式和内容来看,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满足现代教育目标。

(三)采取“学教结合”模式,减小教学阻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构建教学体系,可以采取“学教结合”的模式,减小学生的阻力。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一味对学生进行教育,而要通过率先垂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向自己学习,减小教学阻力,提升教学实际效果[4]。充分引导大学生提升自身积极提升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帮助大学生早日成为一名思想品德合格的优秀公民。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环节,针对大学生切实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解决大学生切实存在的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被广泛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提升教学丰富性,在课下,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破解内心困惑,提升教学实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行体系性建设,抓住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关键点,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寻求有效的教育策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全柱.高校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粤西六所高校在校生的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15(10):121-124.

[2]张琰.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本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2):35-37,45.

[3]卢进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法治化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8):45-46,50.

第2篇:思政教学体系范文

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质量,提高高校整体办学实力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构建的重点。而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重点。本文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对高校理论教学质量体系进行了构建。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校思政;教学质量;全面质量管理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高校教学方式也面临新一轮的改变,高校教学质量成为凸显新形势下高校教学实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而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化条件,为高校教学质量服务,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1 构建思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作为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与理论两门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大学践行党的教育机构的宗旨。而信息化条件下,各种不同思潮的冲击,在不断的侵蚀着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因此,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成为在信息化条件下必须面对的问题。

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直接对当前我国政治理论教学的效果有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在信息化条件下,很多高校缺乏利用信息化条件下对高校政治理论思想的认识;其次很多的高校对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认识不足;再次从教育者的角度,存在着利用信息化的惰性;最后当的思想理论的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要求,通过上述的分析总结,从而使得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信息化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构建的原则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源于质量管理的理念,通过监督,实现对活动的全方位的监控,从而从各个方面保障产品的质量。而思政教学质量体系的构建,是建立有组织、规范化的监督体系,从而使得将整个教学活动都纳入到监控的范围内,并通过相关的机制及时转变和提升我国高校思政教学课程。因此,在信息化条件下其必须遵循以下的构建原则:

第一,科学化原则。结合高校思政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制定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政教学体系的时候,其必须与教学大纲的要求一致,同时在对各个不同指标进行测定时,必须注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软件和硬件相结合,从而使得保障体系的科学性。

第二,系统性原则。作为高校思政质量保障体系,其属于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需要学校各个不同的部门联动,从而形成配合。而构建信息化的思政教学体系,其将不可避免的调动各方面的资源。

第三,全过程动态原则。如何将教学构成纳入到信息化条件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是该体系构建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原则。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在以往的评估考察中,其往往都是在考试终结后才进行考察,而网络技术的运用,可及时有效的对教学进行评价,从而使得对思政教学的监督成为可能。

3 思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针对高校思政保障体系,在本文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对保障体系进行构建。而全面质量管理是由美国著名的菲根堡姆在上世纪60年代的初期多提出的。而其基本的思想则是通过以质量作为中心,以全民参与的方式,从而使得顾客或者是组织成员收益的管理途径。而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在新形势下在高校思政采用质量管理,就是将教学看成为一个系统,以提高思政教学质量为中心,并在思政教学有关的所有联系者作为参与者,实现对思政教学活动从事前再到事后的全过程的控制,从而达到对教学质量监督的过程。其具体的框架构建如图1所示。

通过对其构建可看出,该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组织管理、思政教研、教学质量督导、教学质量信息、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整改等不同的子系统。而每个不同的子系统又包含着不同的功能,以此构成了对高校思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机整体。而这些功能又在学校各个不同部门的配合下实现运作。总体形成以学生和老师作为基础,以高校二级学院、院系教学督导、思政职能部门构成的第二层级监督体系,最终由高校的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实现对其整个高校思政教学质量的监督。

其中,教学质量组织管理是以负责教学质量的副书记、分管校长、教务处领导等构成委员会,该委员会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从而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同时机构领导定期开展思政教学的会议,从而解决在思政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督导二级学院加强对思政教学的工作和质量监督。

思政教研子系统则主要包括各个不同的二级学院和专门的与思政有关的职能机构。通过该系统,承担全校思政教学的任务,并对思政老师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培养,同时以马克思学科点作为对马克思理论研究的依托,不断拓展和深化对马克思教育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同时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教学督导系统则主要包括校级和院内针对思政教学的督查监督系统。而该系统则主要由教务管理人员和退休教授组成,并直接向校委会报告的制度,从而形成对青年教师、新聘教师的常规课程检查。其次动态的对相关的教学信息进行收集和监督。

教学评估系统主要功能则是通过制定不同的方式,如调查问卷、网上调查、微信调查、听课、专家打分、座谈等方式,并通过同行的评价等,实现对思政教师教学从外在因素到内在因素的评价。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则主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实现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收集和整理,并对教师进行综合的评比,以此为下一步整改奠定数据的基础。

整改系统则是通过上述分析,对教师在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如需要教师进行整改的,则必须立即进行整改,而其运作则将反馈意见反馈到学校,并通过各部门的奖惩、监督机制实现。

通过上述的构建,使得思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通通过各个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对高校思政教学的科学监督,并提高了思政教学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林,徐少杰.完善我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8):151-153.

[2]王润孝,支希哲.注重发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作用确保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6):74-78.

[3]杨光;全面高质量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访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9):11.

第3篇:思政教学体系范文

高等职业院校在近些年的国家示范校建设进程当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当前,优秀的高职院校都已经深入开始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会接触企业文化、学习企业工作流程,部分院校也在尝试按照企业的人才管理规范进行学生管理工作。

思政课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到正确指引的作用。在新时期校园文化悄然发生变化,融入了企业元素之后,作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体育又应该做哪些改进是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

作为思政课的教师必须首要敏感的发现这些问题,然后要将其在思政课的课内课外弘扬企业文化的优势核心观念,同时也要解决校企文化融合下的弊端问题。这就需要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1 构建校企文化对接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1.1 是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等职业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它是面向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在高职院校里必须融入企业元素,才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企业的文化,以使其工作后能够适应企业的文化。而思政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时期要与时俱进,主动接纳企业文化,为企业文化向校园文化的传播起到很好的辅助、过滤作用。那么构建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是必然选择。

1.2 是校企文化对接中扬长避短的重要方式

校园是学生读书学习、增进知识的地方,由学生、教师、教辅人员组成,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可以说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体环境,校园文化纯净、简单,以学习知识文化为主要目的,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它以精神文化为核心,校园中以和谐向上为主旋律。

企业文化是以生产、经营、服务为主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元素,它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断发展变化。随着企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一种长期存在的、员工认可的企业风格。具体包括整体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特色、道德规范、信仰追求、管理风格的总和。企业文化也是由企业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这四个层次所构成的复合体,四者之间的关系可比喻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在层,其最终结果是融合了社会文化以及其自身组织管理实践活动的产物。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是由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面向企业进行人才输出的,所以校企融合是必然趋势,是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的一种方法。在校企融合的过程当中,企业文化必然要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打破原有的简单、纯净的校园文化。将更多的制度、规范、考核方式、竞争方式带入校园,也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带来一定的冲击。

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20岁上下的年纪,是一个思想多变的年纪,如果任企业文化肆意的冲击校园文化,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学生过分关注企业文化层面的如利益驱动等问题,而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或在校园内参与企业项目实践后,接触到真实企业的管理规范、淘汰机制、绩效考核标准等以后,一方面是欣喜的看到学生在自我管理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起色,同时,也能看到一部分学生对学校里的文化活动兴趣不足,只关注于“赚钱”,甚至与同学“沟心斗角”。有人开始对思政课采用漠视态度,部分人还把社会上那些拜金主义的不良思想带到校园当中,影响到学生思想层面的健康成长。

2 高职院校构建校企文化对接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策略研究

2.1 增加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政教学

当前,各院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并且已经开始起步,但是,部分院校的社会实践教学仍浮在表面,没能深入的去研究实施方法。只是要求学生填写社会实践报告等文档,并不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也就是说社会实践并没有落到实处。而学生的顶岗实习却是学生社会实践的最重要环节,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学必须要抓住社会实践的这一主要阵地展开教学。在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把社会实践教学纳入其中。以企业为基点,与学生专业对口,让合作企业的先进代表或者往界优秀毕业生来到校园为学生作激励。另外,在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也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当学生进行企业或校园实训环境中进行顶岗实习等活动时,思政课教师也要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及时地对学生做思政教育,将思政课开展到企业一线。

2.2 构建企业思政实践教学基地

每一个优秀的企业都会孕育出优秀的企业文化,而每一企业的文化又会有其特色,我们要认真研究合作企业的文化,将企业中优秀的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校园文化的重要性,要将思想政治教学深入到企业当中,在企业构建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基地,一方面将企业文化中的典型性的、可传递的文化通过文化基地传输给相应专业的学生。另一方面,也将思想政治教学带到企业,深入企业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为企业的思政教育服务。

2.3 建立建全校企融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在开展中需要校方在政策、制度各方面给予激极配合,因为其涉及到学生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还有使用经费等问题。因此,要想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开展,必须要与各部门沟通协调,敦促相关部站出台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以辅助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4 构建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对于校园文化来说教学评价永远是一个风向标,它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航灯。因此在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同时构建其评价体系。思政教育是一个在外在环境中不断学习与积累,最终形成内化与升华的过程。因此,评价的过程也应当考虑全程式评价,多角度评价。将学生日常的各方面表现都纳入到考核范围内,将学生在企业实习中的表现由企业人员在思政方面给予评价并记入实践教学成绩当中。

在评价体系构建时,要注意灵活性、通用性、适用性。一方面要明确各项考虑的内容、分值,并且要求其是可行的、适用的;另一方面评价标准要各专业通用,同时也要考虑到灵活性,可能在实践教学中,某专业增加或减少了哪个环节,那么评价也要有配合变通的机制。

3 基于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应用的保障研究

3.1 构建保障体系

思想政治实际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各方面的保障体系配套建设。具体涉及到相关政策的配套、资金的配套、教师的配套,在各方面足够重的前提下,将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切实的推进。

例如: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期间的工作安排,大多由实习单位确定,在具体对接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指导教师难免出现断档。企业安排的时间和地点,不一定适合教师的实践教学,这就需要思政教师、学生所在院系与企业多协调、沟通。学院思政教学部门也要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实现教学管理的灵活与规范兼备。

同时,在改革初期也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对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师给予奖励,大力支持教师开展相关科研工作。

3.2 构建企业基地,使其发挥且实有效的作用

要充分调动学校多方力量,主动发现发掘对思政课教学有益的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议。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双赢,保证实践基地的稳定性和实践教学的持续性。

避免出现形式主义,去挂个牌,走个仪式,设个办公室,然后长期没有实质性工作开展。不要觉得是给企业添麻烦。对于企业来说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基本是没有的,或者也是有限的,所以对员工以及实习员工的思政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带进企业,构建基地,对企业来说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新员工入职后随时可接受到校方的思想政治跟踪教育,必将会使员工们焕发的青春与热情,工作中必然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一方面给公司带来直接利益,同时也会对老员工起到带动作用,潜移默化的为企业文化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动。

3.3 培养师资力量

校企合作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一批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扎实、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另外辅导员尤其是企业人员也应参与对学生实践教学中来。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站,将合部的辅导员都吸收到工作站当中,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其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能力,将其培养成学生身边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毕竟,辅导员是最了解学生情况的人,当其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工具,就可以随时随地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更好。

第4篇:思政教学体系范文

关键词: 人本主义理念; 大学生;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4-0045-02

一、人本主义理念

人本主义理念来源于西方现代化强调工具化和个人主义的反思,在后现代背景下对“以人为本”的理论的探索。理论基础主要从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出发,衍生出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张人性向善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最核心的观点就是主张人性向善,将人的价值充分重视起来,发挥人的潜能进行教育,人类的天赋是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学习过程中,人的学习动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动机就像一颗种子,在长成大树前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内在发展潜力。人的学习动机也是成长与发展的原动力,所以在现代教育中必须要发掘人的潜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人的不断进步。

(二)强调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教学目标,从人性观出发,发展人的创造力形成人的个性实现。人本主义中强调人性是有建设性的,传统教学中的“灌输”思想和“控制”思想显然是不合理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追求自由的、自主的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就是要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创造力,并主动实现自我。自我实现要对经验逐步开放,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时刻保持充实的状态,相信自己,自由而自主的发展和创造。

(三)情感是主要的教学动力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认为情感因素是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情感不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在构筑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时,更培养了人在自我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形成了以情感协调活动为核心,把情感作为各项教育活动基本动力的教学体系模式。

(四)更加重视有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认为学习的意义,就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获取的知识或获取的过程产生个体的影响,也就是说学习的意义要将知识等全面的渗入个性发展和个体行动中去。因此,人本主义教学理念更加重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选择,教学内容也都按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尽量少的干预学生的自由发展。

(五)学生为中心的无结构教学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相比较于结构教学,更关注教学中人际关系的价值。师生关系上,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将教师主要归为班级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单纯的“教授”者,既然作为班级活动的参与者,也就突出了“促进者”的作用,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解决学生的疑问等,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了更好的突出教育活动中学生发展重要性,教师对学生应当更加真诚,对学生的问题和学习情况给予更多的理解,对学生的思想要采取包容和接受的态度,让学生在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实现自我的发展。无结构的教学关系,就是让学生决定自己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从根本上讲就是让学生实现自我教学。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本主义理念的借鉴与体现

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相伴而生,教育落实以人为本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我国教育事业在落实以人为本的过程中不能偏离理论的指导,科学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与教学实践的关系。人本主义教学理念是顺应时展的产物,是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的积极探索。

(一)关于人性观的体现

上文说到人本主义主张人性向善,在教育中也总是应当相信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方式处理自身的学习。人具有一定的自我实现能力,这种自我实现需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中,忽视学生自我发展和潜能价值的观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从主观层面发挥创造性,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实现对人性观点的回归。所以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诸多内容对于学生学习起来觉得脱离现实,学生很容易因为课程内容枯燥难懂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这些知识,从人性观点出发必须要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5篇:思政教学体系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民办高校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靠教育,我国为提高国民素质,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全面开展的趋势,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也飞速发展,已日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新兴事物,在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事业主体的一部分,与公办院校并存,如何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取得长期的发展?关键取决于其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极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

一、制约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原因

(一)民办高校学生生源思想政治素质所存在的局限性

民办高等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低于本一、本二类院校,总体来说,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这些学生在中学时代的学习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有效的学习方法,自律意识不强,组织纪律散漫,对自身的要求不严格,思想政治觉悟薄弱,自卑心理严重。他们不会将思想意识提高到一定高度,即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体相联系,缺乏爱国主义意识以及奉献精神,这些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品性,很难在步入大学后的短时期内改变。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队伍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与公办院校相同,在民办院校中,辅导员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居于主体地位。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高校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肩负着重大社会使命。但是在实践工作中,他们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首先,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所引发的就业压力大这一社会现象,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同时本着吸收优秀人才的初衷,许多民办高校所招聘的辅导员多为高校本科或硕士优秀毕业生,从他们的自身知识结构分析,这些优秀毕业生并没有接受过一系列系统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他们的才华大多表现为自身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在校期间在担任学生干部中表现突出等,但是,仍然缺乏对学生进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工作经验。其次,每个辅导员所面对的学生数较多,他们既是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者,同时也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方面的管理者。因此,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过于繁杂,这些日常性事务使得辅导员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思想政治动态,同时,辅导员不能系统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这极大制约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甚至削弱了辅导员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成效。

(三)民办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局限性

民办高校学生虽然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是不能否认,民办高校的学生仍有自身的优点,他们思维活跃,敢于打破常规,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对于新事物,他们仍然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交能力的锻炼。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民办高校的学生更是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情感世界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要对民办高校学生进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则需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是,当前一些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仍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停留在传统的纯理论灌输方法,没有很好地将理论结合实际,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面临的一些实际思想问题,这极大降低了教学效果。此外,在民办高校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进度受到学时限制,使得任课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采取单一的讲授教学法,很多理论难点无法一一详细讲解,学生也难以接受,这就导致了原本就已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程更加抵触,这也违背了开设思政课程的初衷。

二、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对策探析

结合民办高校及其学生的实际,针对上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当前要提高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予以解决。

(一)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学生辅导员工作队伍。

辅导员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居于主体地位,民办高校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起一支业务素质高的,有责任心的辅导员队伍。就他们自身而言,不仅要具有较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还要掌握科学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因此民办高校要落实对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改进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此外,要强化辅导员的工作责任意识,加强他们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

(二)积极探索有效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过程中,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长远深刻的。因此,要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效果,真正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首先,要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独特性,应当意识到,开设思政教育课程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明中,要注重师生互动,丰富教学内容,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及自身的知识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善于将当前的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寓教于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三)注重实践,寓教于乐,在学生活动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民办高校学生有着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要充分调动他们在这方面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民办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社团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创建文明宿、先进班集体等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在举办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逐渐使学生意识到良好思想素质的重要性,把活动规范内化为自身素质修养的一部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6篇:思政教学体系范文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从而引起了新一轮教学改革浪潮。而树立新课程理念,如何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1.转变教育概念和教学角色,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

首先,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建立起民主平等、真诚和谐的新师生关系。只有民主平等,才能促进学生参与交往;只有学生参与交往,才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其次,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要舍得放手,学生才可能拥有真正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选择、设计、策划、组织、操作、展示、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第三、要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教师要由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向以学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上,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第四、要以宽容的情感分析评价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许,学生开始尝试某项活动时是生疏的、笨拙的,如语言表达是不流畅的、组织和表现是稚嫩的、思想政治观点是不成熟的,甚至还可能会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一些过失。这些都需要教师以宽容的心态、极大的耐心包容学生的不足,并给予适时的点拨、鼓励和纠偏,将它们看作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将它们转化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宽容的情感会使学生的自由之树生长得更加健壮。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探求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中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参与者。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授的、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从活动中学习和提供结构化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以及在创设的情景活动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转变,实行"多样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的能力。

3.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创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课堂是中学政治教师实现新课程改革任务的必由之路。在新课改的课堂下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3.1模拟教学,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模拟法,创设课堂"小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应用。

3.2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比如设计一份社会调查的作业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这一调查任务,然后学生间自主做出评价,看能否实事求是地分析调查活动的数据,是否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存在问题的忧患意识,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过程中去,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3走出课堂,进行体验性教学。教师不仅要增加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像等活动成分,而且应打开校门,突破校园四角天空的束缚,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课堂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学生的主动参与,这样的教学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既让学生关注了社会生活焦点,又掌握了书本知识,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的兴趣,被迫的进行学习,会扼杀学习掌握知识的意愿。"铃木在《让你的孩子更聪明》中也指出:"启发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精心安排,在学生当中展开广泛的调查,捕捉他们关注的"兴奋点",收集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辩论赛、社会调查、小论文或设计开放性试题等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结合教学实践与教学内容为学生确定了"能走多远"、"中学生应不应该远离网吧"、"春运火车、汽车票能否涨价"等热点、现实问题,学生纷纷参与其中,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使学生产生了对学习的内在需要,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从而实现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

5.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第7篇:思政教学体系范文

【关键词】中职 思想政治课 教学效果 措施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职业性”。中职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目标应是通过教学促使中职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培养健全的人格。

一、当前思政课出现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难、教学内容教条化等现象。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讲课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充满着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单调呆板、枯燥无味的元素,它阻碍了学生能力发展,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缺少互动,使政治教学远离学生实际,从而导致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甚至讨厌政治课。

(二)在教育理念方面,教师普遍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没有做到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中职生的整体素质不高,致使教师没有做到公平教育,极大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有的教师不注意加强业务学习,教学效率低下。

二、提高思政课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政治课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研究型教学法、自学型教学、合作型教学法、问答型教学法等等。在这些方法中,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新的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共同点是:在目的上,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合作性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在课堂的结构上,减少教师讲课时间,加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比例。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使用自编自演的小品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价值规律”时,课前先由同学们调查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的经济现象,然后自编出“卖水果”“买电视”两个小品从不同角度反映在市场上,商品价格和价值不一致,主要是由供求不平衡引起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社会调查,班级集体讨论,然后编成小品,互相合作、互相启发,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功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政治教学中,恰当适时的运用录像、课件等手段把学生带进一种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借助文学、图片等手段,既理解了内容,学会了表达,又有合理想象,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效果比老师干讲要强许多。

(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这是由政治课本身的特点、任务和内容决定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最佳途径。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自觉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知识、能力、觉悟和行为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动活泼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与方法的目的与归宿,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联系学生现有的知识实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深奥的理论,这易于使学生融会贯通,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事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所学观点。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突出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原则,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针对职业教育和中职生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这个中心,突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培养社会合格劳动者的目标。通过教学创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见解、问题、困惑、创意引进教学内容,把教材同生活实际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但在教学活动中应明确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熟悉活动和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落实。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应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正确熟悉自己在学习中的功能,即只有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摘要:成功的教学依靠于一种和谐、平安的课堂氛围。要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教师只有走近学生,真心实意地爱学生,善于触摸学生的心灵,才能和学生心心相通,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的学生才会乐学、善学。在我看来,和谐融会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走向成功、学生走向成才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杨化.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 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6(2).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8篇:思政教学体系范文

论文关键词: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以学校的发展为保障的对象,经常性地诊断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持续地关心学校发展的过程,以保障学校的稳步发展。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质量得到持续的改进,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系统化管理。

一、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概述

1、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含义。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就是在现代质量管理和现代教育评价思想指导下,根据教学质量保证对象和质量保证活动的需要,所建立的组织机构、职责、标准、制度和程序规范等构成的有机整体,是由组织系统和工作系统等组成的综合体系。现代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是通过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开展教学质量保证活动来实现的。

2、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功能。

(1)目标导向功能。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确定教学质量的目标(标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标导向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办学思想上,既要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又要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在教学思想上,既要有统一的培养目标要求,又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三是在管理思想上,应在教学活动中把以教师为主体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上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学习。

(2)条件保障功能。

条件保障越有力,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就会越大。教学条件方面包括人、财、物的投入,其中最重要的是师资力量与水平。保障功能的另一方面要求是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各项改革,都要紧紧围绕培养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

(3)激励约束功能。

激励功能的建立,在于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把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并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内在的动力。

(4)监督控制功能。

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学校要处理好内部监控与外部监控的关系,主动、自觉地加强自我监控,并重视外部监控的意见,认真改进教学工作。

二、构成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

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的完整体系,必须以现代质量管理和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为依据,积极探索教学质量保证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各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实际,来具体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教学质量保证活动。在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过程中,应注重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应采取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考察教学质量保证活动的各个要素和要素关系,使质量体系能包括对影响教学质量各因素、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的各质量保证成分,并确保这些成分是紧密联系的,形成有机整体。

2、目标性原则。学校在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时,要紧紧围绕进行质量控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组织协调各种保证力量,以形成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3、规范性原则。学校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质量保证活动,要以国家法规、条令条例为依据,通过建立规章制度体系,依法实施管理,克服主观随意性,使教学质量各项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4、持续性原则。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要从持续提高质量的发展管理观出发,把握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持续发展的本质,建立能及时了解教学质量需求和质量过程的发展变化,并进行持续的管理和改进的质量体系,从组织制度上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三、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组成

根据现代教学质量管理的特点,结合国内外质量保证实践经验,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基本组成部分应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目标系统。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确定教学质量的目标。这一目标具体应包括学校的质量方针、各层次的质量目标、各项质量标准等,形成科学的质量目标体系。

二是动力系统。一个活力强、效率高、作用大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应具有完善的动力激发机制。动力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管理者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执行系统。执行系统是教学质量目标得以实施的基本保证,包括制定教学质量计划、健全教学质量组织机构、完善教学质量制度、进行教学质量过程控制等组成部分。

四是评价系统。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为教学决策、指挥、协调和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是教学质量保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是反馈控制系统。能否保证教学质量工作切实按照教学质量计划要求实施并达到教学质量目标,一个关键的环节是要对教学质量过程进行有效的反馈控制。

四、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思考

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以不断追求发展、追求进步的质量文化为价值基础,主要是为提高教学质量、配合外部保障活动而建立的组织管理系统。具体思路如下:

1、明确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功能目标。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目标,是保证教育满足国家的基本要求,增强学校自身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促进学校合理、高效地运用内外资源,尤其是学校的人力资源,不断改进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效果。

2、正确把握教学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教学评估的基本依据,正确把握教学质量标准是一个重要且非常复杂的问题。教育质量的相对性可以理解为教学效果与本校定位目标的关系,衡量的标准应该是判断教学活动是否适合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3、优化教学质量保证组织体系。教学质量保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由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学校所有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履行保证教学质量的职责。

4、优化日常和周期性保证教学质量的管理方法。(1)日常教学质量管理方法:开学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机制;学生评教机制;教师评学机制;校、院两级督导员机制;学风检查机制;毕业生社会调查机制;教学管理事故的认定和处理机制。(2)周期性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培养计划评价机制;院(系、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价机制;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机制;毕业生质量评价机制;优秀课、精品课评估机制;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机制;优秀教育技术成果奖评审机制等。

5、强化教学质量过程控制。学校教学质量是通过教学工作各环节、教学全过程的质量来实现的。实施教学质量保证,要通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来最终实现,学校教学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应当包括培养计划过程、招生工作过程、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辅助过程等基本环节的质量管理控制。

6、积极开发教学质量监控网络系统。现代网络技术逐步完善、成熟,常规功能更加稳定、可靠,将网络技术引入教学质量控制环节,为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提供保障,可以及时获得教学质量信息,便于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邦奇.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2 ]周作斌.坚持教育创新,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2).

[3 ]曹大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2,(9).

第9篇:思政教学体系范文

一、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素质本位,能力核心”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认为知识、能力、素质是人才培养的三要素,具有不可分割性,它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来完善教学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协调地发展,培养出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的应用型人才。

2.强调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个环节共同努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本位,能力核心”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把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整合为三大环节:一是理论教学环节,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具备一定的政治鉴别能力;二是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解决矛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学能力、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无私奉献、团结合作、科学严谨、吃苦耐劳的精神等。两大途径共同作用于人才培养,把所有教育环节都指向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强调素质教育与就业导向内在统一,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特色。

“素质本位,能力核心”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从人的生存和发展目标出发,以提升高职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为主线,注重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强调“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并重,培养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实现素质教育与就业导向的统一。

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有效性

针对课程理论性强和高职大专学生通识基础薄弱的特点,我们通过搞好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互动和交替使用,做到深入浅出和理论联系实际。

1.为突出课程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实效性,针对课程理论性强和高职大专学生通识基础薄弱的特点,我们注意搞好听(专题报告)、读(原著)、看(录像)、讲(系统讲授)、谈(讨论交流)、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学术论文)、走(社会实践)等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互动和交替使用来做到深入浅出和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打破“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创新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紧扣教材,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表达方式多样,组织了大量音频、视频资料,且操作简单适宜于课堂教学,既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在短时间内给学生大量知识信息,拓宽学生视野。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构建适应高职高专办学特色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个体与团体实践相结合“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1.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育德氛围。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协会活动,如青年志愿者、阳光活动、健美操、乒乓球等协会活动,一方面丰富了校园学生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学院每年举办“文化艺术节”、“公寓文化节”、学生风采大赛、嘉言懿行、拓展训练、运动会、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学生创业就业等与教学改革结合,与众多优秀企业、乡镇、社区、部队等建立联系,组织学生参观,开展各种活动,提高自我道德风范和人格标准。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内实践场所统筹规划与合理定位,为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