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险营销解决方案范文

保险营销解决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营销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险营销解决方案

第1篇:保险营销解决方案范文

    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全面业务合作协议》于2004年5月24日在京签署。双方负责人在签约仪式现场宣布,二者从此建立全面、深层次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出长期投资储蓄一体化解决方案和相关服务,开创全新的专业合作营销模式。瑞泰人寿推出的个人长期投资储蓄的旗舰产品——[财富工程]将进入工行北京分行的理财中心与广大消费者见面。

    据介绍,长期投资储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开发及推广只是双方合作的第一步,瑞泰人寿将为工行北京分行理财中心的客户经理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支持。今后,双方还将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合作。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最早开办个人理财业务的专业金融机构之一,工行北京分行具有良好的业务基础和客户资源,理财中心配备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客户经理,可以全面搜集客户信息和需求,帮助客户了解分析自己的投资情况。瑞泰人寿与工行北京分行的合作,使瑞泰可以进一步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工行北京分行提供更适合市场的长期投资储蓄理财解决方案。而理财中心的客户经理通过瑞泰提供的培训和服务支持,能够更多的了解金融市场和长期投资理财产品,帮助客户建立中长期的理财观念和个人理财计划,提供理财咨询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做专业的长期投资储蓄一体化方案,最终达到与客户、工行北京分行和瑞泰人寿共赢的良好结果。双方的合作堪称是强强联手。

    瑞泰人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曾冬漉女士指出:“瑞泰人寿并没有采用保险业所通用的个人营销模式,而是通过与专业金融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合作销售产品,这在国内是第一家。而工行北京分行良好的专业素质是我们选择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要依据。”

    瑞泰人寿是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专业金融保险服务公司。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是专门从事国有资本营运的国有独资公司,非常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政策和中国消费者消费心理;外方股东瑞典斯堪的亚,在向个人及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长期投资储蓄理财解决方案以及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提供培训和服务支持方面,是一家拥有150多年历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具有领先地位的全球性公司。

第2篇:保险营销解决方案范文

1、公司在技术创新和营销服务、客户推广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2、所处行业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公司有望高速成长;

3、募投项目将增强解决方案产品化能力。

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之联”)作为IT系统集成商,主要围绕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数据中心提供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服务。在当前云计算的热潮中,公司不断根据市场环境审时度势,以提供云计算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为主。通过提供服务方案的创新以及市场实际需求的双导向撬动云数据市场,逐步确立了在新一代数据中心和云计算领域的重要地位。

先发优势较为明显

荣之联专注于数据中心领域,在大中型数据中心建设及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列化的解决方案。公司的解决方案能够系统性地解决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应用整合、节能降耗等实际问题,提高数据中心的整体可靠性,减少客户的IT总投资,可以在不同行业中快速推广。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09年度我国数据中心IT市场总量为712.00亿元(IT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服务没有单独的数据统计),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为0.60%。

公司目前已获得3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软件产品登记证书、13项核心技术,在“高性能计算”、“大容量高性能存储”、“统一身份认证与访问管理”等领域形成了成熟的解决方案。

公司的客户基础十分广泛,不仅在能源、电信、制造、政府、金融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重点行业拥有众多的长年客户,还在生物等新兴行业拥有标杆客户,形成了明显的先发优势。公司获得太平洋保险、中国电信重庆分公司、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广汽丰田汽车等一系列客户授予的“最佳解决方案提供商”、“最佳服务供应商”、“IT优秀合作伙伴”等称号。

公司自创立以来高度重视技术服务业务的发展,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形成了以北京为总部、拥有4个区域中心和13个地区办事处的全国性营销服务网络,能够为客户提供7×24小时连续不间断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稳步增长。2008-2010年、2011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44亿元、4.26亿元、5.7亿元和2.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38.98万元、2838.08万元、5108.51万元和3075.54万元。

募投提升盈利能力

第3篇:保险营销解决方案范文

本届峰会的主题是“创新无边界”,与会嘉宾就保险业的科技发展趋势、后援中心暨呼叫中心坐席外包服务、新一代财险核心业务、保险商务智能解决方案、智慧商务及移动应用产品进行了探讨。

后援中心暨呼叫中心成新趋势

作为国内最专业的保险呼叫中心外包服务商之一,软通动力公司在行业经验、管理团队等诸多领域保持先进地位,管理团队从业经验平均超过12年,管理经验超过10年。

呼叫中心的核心平台组成包括PBX核心语音平台、CTI路由、录音系统、IVR自动语音组成。目前,由Genesys推出的SIP 整体解决方案在市场上较受欢迎,该方案技术领先,并有较多的大型呼叫中心成功案例;其对多媒体的强大处理能力(语音、IM、视频)和路由功能,为险企提高了业务效率。该系统还可支持最多的第三方SIP设备,便于与其他产品CC互通。

专家指出,未来呼叫中心服务的发展模式,将以客户驱动为理念,提供客制化的外包服务,帮助客户摆脱繁重的管理维护工作,从而专注于核心业务。为企业用户提供平台外包,所有的基础设施外包服务均可与业务流程外包捆绑,以达到最佳效果。有多种招聘渠道和合作关系。并有着具备业内领先的呼叫中心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

新技术推动保险业资金管理

由于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众多,每天资金量流量和存量也非常大,因此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决定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和业务发展速度。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原有资金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管理账户,由于各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规范分支机构资金的汇划,效率非常低,资金风险很大。在IT系统方面,保险公司现在的资金管理一般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进行管理。由于各行网上银行相对独立各分支机构的账户信息、资金信息被局限在各行的独立数据区间处理,通常需要人工进行数据的汇总,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限制了集团对保险资金运用和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实效性,无法实现各管理系统间的协同管理。未来保险行业资金管理信息化发展方向是:“构建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针对保险行业特点设计风险控制和投资管理、资产配置、资产托管管理等功能系统,加强偿付能力指标体系的应用,推进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整合,努力做到业务、财务、资金的协同,实现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有机整合。”

软通动力新一代保险资金管理解决方案结合我国保险行业资金管理特点和保险企业集团化管理、系统协同管理的整体需求和资金管理未来发展的需要,为保险公司提供的一套完整的、具有前瞻性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资金管理系统的标准业务功能主要包括跨行的账户管理、交易结算管理和整体资金流动性管理;同时,可以根据寿险、财险不同特点的保险资金投资配置管理、投资运营风险管理、保险资金托管管理、资金报表管理,支持保险行业的全面资金管理。

通过资金管理平台建设,可以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水平,可以建立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动态监管体系,将资金运用的监管融入资金管理系统中,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提高保险投资的盈利能力,控制投资风险。同时,可以强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保险资金存量,扩大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第三,通过系统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责权,对资金运用的各个环节实施严密的审批流程和规范的管理?,全方位强化内控机制和监督机制,防范资金风险。

财险核心业务系统面临的挑战

国内财险核心业务系统发展伴随保险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保险行业复苏起步时期,业务处理以手工管理为主,到上世纪90年代初,基本没有成型的业务系统支持;第二阶段,保险行业实行产寿分业,到上世纪90年代末,核心系统以满足出单为主,系统小而分散,技术多为两层架构,同时分支公司可独立开发和维护系统;第三阶段,保险行业对外开放,实现集中管理,在2000年――2005年,核心系统逐步实现三层架构,逐渐实现集中管理,两核管理,全险种全流程;第四阶段,保险行业快速发展,保险主体日益增多,竞争加剧,2005年――2010年,核心业务系统处于全面整合阶段,实现了业再财一体化、多渠道支持、内外部多系统的整合;到目前,核心系统已向面向服务、组件化发展为主,未来5年,随着新技术应用,新一代系统在客户体验,支持快速变化,以及引导销售服务创新方面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发展。

在当前保险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财险核心业务系统还面临着四大方面的挑战:1.价值链支持:对保险价值链上包括行业监管、合作伙伴及直接客户等服务支持还比较被动和不足。2.业务运营:对灵活应对保险公司业务变化,风险管控及精细化管理,快速推出新产品等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3.IT管控:大部分保险公司需求管理机制,质量保证体系还是较欠缺。同时在与供应商合作方面不能做到双赢,导致服务品质得不到保障。4.数据管理方面:保险公司数据的标准化、数据的完整性以及业务数据的价值利用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

业务系统发展面临的这些挑战,需要一段时间来逐渐解决,软通动力新一代财险核心业务系统以“强适应性”为宗旨,充分应用新技术适应和支持业务变化,快速满足业务及监管要求。通过工作流引擎与规则引擎,支持业务灵变化,通过接口统一化、组件配置化、报文模板化,支持动态调整。针对国内的车险平台,通过组件库和模板库支持快速调整,通过建立独立、高扩展性的影像系统,支持业务处理无纸化。完善的组件库和模板库,可以减少系统开发的工作量,缩短系统上线时间,降低维护成本。

保险智慧商务及移动应用受关注

近年来,保险业的销售和服务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摆在保险公司管理层面前最大的难题是:一方面,市场主体增加带来的竞争压力加剧;另一方面,行业的监管却越来越严格。而新兴商业逻辑和传统商业逻辑对渠道和运营带来的挑战同样艰巨,保险公司的新科技应用的推广,造成用户需求不断变化,行业领导者对销售和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则为后来者设置了较高的竞争壁垒,不少险企因为没有可信的数据分析帮助决策,难以实现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化经营的转变,等等。要想解决这些难题,必须依靠智慧商务模式,而注重多渠道整合的智慧商务模式已成为趋势。

在现有的技术厂商实践中,由IBM推出的智慧商务平台备受关注。该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客户视图数据,建立完整、合理的客户数据,定义“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于未来智慧商务平台的扩展需求。其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360度视角的数据视图,从中便可以准确地知道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客户同保险公司之间发生的所有行为,获得客户的个人爱好、理财习惯、不同阶段的需求长期积累的高质量客户数据,对保险公司各方面工作的提升提供有力帮助。

软通动力智慧商务平台的服务对象,是所有智慧商务平台的服务者和使用者,主要分为:个人客户、企业客户、中介机构用户、内部用户、坐席。平台可分为网络平台、呼叫中心和后台管理中心三部分。为实现完整的网上业务,该平台还需要利用一些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务,最主要的服务包括:实现交易完整:需要第三方证书管理机构;提供证书及密钥管理服务实现网上结算:需要第三方支付平台或银行提供网上支付服务;实现短信随动的信息跟踪,需要短信服务;实现呼叫中心标准坐席功能;合作伙伴渠道接入功能等。与之对应的,智慧商务平台还需要完成呼叫中心平台、移动应用系统等进行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的交换。

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迅速,保险行业也一样,在客户服务及移动展业方面的应用备受各保险公司的关注。软通动力移动应用产品包括寿险行销支持系统、产险经理人系统、车友服务平台、车险移动查勘系统及移动办公系统,这些系统构建在软通动力移动云服务平台上,使各种应用具有强健的后台支撑。

一体化的融合BI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导致保险行业在BI(商务智能)领域投入严重不足。与会专家介绍,目前有超过1/3的保险公司没有建立BI数据平台,只有简单的基于业务系统的报表系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需要。业务、财务、再保、投资分析应用割裂,大量的业务分析报表,很少涉及财务,几乎不涉及再保和投资,难以形成统一企业信息视图。商务智能系统、业务系统分离建设,缺乏沟通。一方面业务流程得不到足够的数据智能支持,另一方面商务智能系统的分析结果更多地停留在报告上,商务智能更多地体现为报表,商务智能系统的发展体现为报表越来越多,没有融入企业的运营流程,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以上就会直接导致,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应用不广,对管理支持不够,与业务融合不足,重复的报表与报告,难以真正实现数据的价值。

第4篇:保险营销解决方案范文

2003年2月24日,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内部整肃会上直言不讳地告诉员工,“平安正在走下坡路!”那时国内保险业大局基本被几家大型保险公司所把持,也是在这时,保险业中正酝酿着一个新兴群体――介于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中介公司(也被称为保险经纪公司)悄然成型,并从2000年的44家发展到当时的1258家,截至2007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国内大大小小的保险经纪公司数字总和为2278家。

事实上,从保险经纪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明亚并不属于最早的那一批,甚至,它正式对外挂牌运营也是2004年的事。到目前为止,明亚与中英人寿等19家保险公司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并形成447种保险产品的阵营。明亚用了三年时间,实现了在个人寿险业务上占到市场第一的份额,在很多第三方研究咨询机构的数据报告中,明亚部被直接纳人与保险公司进行对比。

然而,作为保险公司的渠道分销商,直接与保险公司的拉锯并不是明亚的初衷,按照公司创立班子的设想,明亚给自己的定位是,站在客户角度,给出客观与最优保险的解决方案。而这一目标从公司创立之初就与后台的IT系统――专家咨询系统紧紧捆绑在起,明亚也逐渐从保险业传统以卖产品为主的运营模式,转为以保险咨询服务为重点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变革投保

事实上在2004年,国内已经有大大小小一千多家保险经纪公司,但其在营销方面仍摆脱不了保险公司产品先导的模式。加之许多保险经纪的咨询人员也大多出自保险公司,使得在业务与人才方面,保险公司与下游经纪公司难免竞争对立,许多保险公司并不愿意放弃多年的老传统转而与保险经纪合作;而另一方面,业务人员的素质普遍良莠不齐。

能否将保险经纪公司客观化与专业化,这是中国保险业面临的一个问题,同时也给明亚的创始人带来了营销运营模式上的创新灵感。

就是在这一年,在经过反复论证分析后,明亚的创业团队形成了“保险购买五步曲”的设想和规划。打破向客户单刀直入介绍产品的传统禁锢,转而对客户的保险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并由此了解到客户家庭组成、对保险的认知程度、投保状况、对保险公司的偏好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保险公司分析与产品分析,综合分析结果形成方案推荐,最后由此生成额度测算。

而明亚将通过三方面力量来支撑这“五步曲”的最终构思。包括明亚的研究发展部门、IT技术部门以及直接面向客户的业务咨询部门。

据曾经参与过这套系统架构设计的明亚资深讲师孟繁锦介绍,通常人们习以为常的保险咨询方式是,一个客户告诉咨询师,想为孩子买教育方面的保险产品,预算花费为3000元,咨询师就从自己熟知的产品库里查找出相关价位的产品。而按照明亚设计的“五步曲”,首先是分析客户真正的需求,根据给客户一问一答的咨询填表资料中,明亚后台的IT系统对其需求进行迅速响应,并在后台海量数据库中提取最符合客户需求的保险公司信息与产品信息,在经过系统自动运算,综合分析得出单个产品的推荐方案以及几个各选方案,同时对这些方案给出相应的预算额度。

在明亚内部,将这种海量数据运算称为RBI分析模式,这也被其看作能为客户提供客观专业咨询的最为核心的数据分析算法。

用了一年的时间准备,明亚将这套系统自行建模开发,并顺利上线,在这样的准备之下公司才正式挂牌运营。

升级“五步曲”

就在明亚起家的这一两年,保险经纪公司的发展渐入佳境。中国保监会今年2月1日的《2006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首次实现全行业盈利,尤其是保险经纪机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

另一方面,与起步更早的欧美国家相比,国内的保险经纪渠道尚显稚嫩。仅以个人寿险市场为例,2006年,在欧洲经由经纪渠道的个人寿险市场份额占总体市场的54%,北美占到37%,而在中国,这个数字仅为2%。

麦肯锡公司对此进行预测,到200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四大寿险市场。一些新进入的保险公司根据国外的经验,在经纪渠道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基于非核心业务流程外包的“天平模式”;放弃传统人、全部依托专业经纪人来销售的“瑞泰模式”;培养经代渠道开展业务的“中英模式”等相继涌现,为保险经纪公司的成长提供了更多实战空间。

与此同时,从明亚正式运营以来,也不断收到客户对系统的反馈,“其实明亚自开始使用这套系统时就已在考虑升级,”2005年进入明亚的孟繁锦表示。

按照客户提出的改进意见,明亚仍然通过研发、IT技术与咨询讲师三方力量下对系统进行重新建模、计算、开发与测试。而这次的升级在明亚的高层看来是稳定公司业务运营模式的基础,“如果以后有改动的话也只是细枝末节的修改”,这次的系统升级被孟繁锦称为是定型犬的流程框架。

在原有的“五步曲”基础上,升级后的系统将额度测算从最后一步提到了第二步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保险公司分析与产品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得出方案推荐。与第一期系统不同的是,在升级版本中,该系统不仅能对单一产品进行分析,还能形成多个产品组合,满足客户购买不同保险产品的需要。目前,第二版本的系统已经完全替代第一版本在明亚运行。

这种通过系统建模,海量数据存储分析与挖掘的方式,使明亚后台的系统就如咨询师的一个知识库,能为客户提供明晰的方案比较曲线,以及数字图表等直观易懂的方式。但这种工具是为人所用,孟繁锦强调,咨询师本身的素质能力才是最为关键的。

专家式咨询

目前,保险经纪公司的普遍做法是,从保险公司A、B、C等各家分别吸纳人才,当客户对保险公司A的产品认知度高时,来自A公司的人会跟客户推荐A的产品,如果客户对B公司产品认知度高,来自A公司的顾问也会顺手将B公司的产品推荐给客户。这种做法仍然是以产品为导向,向客户给出了一笔模糊帐。

明亚在起初的系统设计中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理想化的模式,要做到真正地客观与权威。例如在对保险公司的分析时,系统中有一栏是对保险公司的偏好,“系统默认的对保险公司偏好是分别给出权重,平安保险40%,人寿35%,其他25%,”孟繁锦介绍,这是数字系统通过市场调研后得出的比重,但也会给客户留有回答的余地。

“比如你这次买的是医疗方面的保险,那我就会建议选择服务水平高的,因为这会跟保险公司打交道多一些,网点、及时性就比较重要,如果买的是养老保险,这公司的财务稳健度、投资收益能力就非常重要。这就能解决在市场上没有任何公司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凡是进入明亚的做咨询顾问的员工都会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培训才能正式上岗。

第5篇:保险营销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物流;货物运输保险;物流化背景;发展创新

[DOI]10.13939/ki.zgsc.2016.32.023

1 基于现代物流的货运业是货物运输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是一个物品从供给起点到需求终点的集成管理式位移过程,主要涵盖了原材料运输与储存、中间过程、产品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等环节。现代物流是运输企业挖掘利润潜力,降低运营成本背景下诞生的经济全球化产物,同时作为重要服务业反馈作用于经济全球化。

货物运输是货物转移式的位置移动,需要借助多种工具与设备来完成,是一系列操作的物流活动,通过运输改变货物的位置来创造出空间与时间效用。随着互联网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广泛推广与应用,基于现代物流的货物运输即货运物流化已经成为运输市场的必然发展趋势。

2 物流货运险的产生及发展现状

2.1 物流货运险的产生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物品损坏、错误与延时配送甚至被盗抢的风险,因此货物运输险是在以规避上述责任风险为目的的背景下产生的。相比传统货运业货运物流化由于服务多样化与个性化,因此在运行过程中面临更多潜在的责任和赔偿风险。物流货运险是在货物运输物流化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2.2 物流货运险与现代物流业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现代物流业的产生带动了包括物流货运险在内的物流保险业的发展,物流货运险在发挥保驾护航作用的同时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相互影响与促进的物流货运险与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典型的相互依存型关系。一方面,现代物流业的多样化发展方式促进物流货运险自身的适应性和变革式的发展;另一方面,物流货运险通过其降低运营成本、规避转移运营风险、经营补偿和辅助企业管理等功能实现对现代物流业的促进作用。

2.3 物流货运险的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现阶段学术界主要从风险水平、覆盖范围和赔付程度三个层面来进行物流货运险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确定。其中反映物流货运险风险控制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保险金额,保险金额直接体现了物流货运险的发展规模与水平;作为保险业重要收入渠道的保费收入是体现物流货运险覆盖范围与程度的最主要指标,保费收入可以直观反映物流货运险的发展规模和现代物流业对其的需求程度;赔付是按照合同规定向投保人赔款的支出行为,对现代物流业有经济补偿功能和发展促进作用,也是衡量物流货运险执行效率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4 物流货运险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在我国,物流货运险主要服务于运输型的传统物流,物流货运险对基于信息化技术与大数据分析的现代物流的服务与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现行的物流货运险已经不适应信息化和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业对物流货运险的要求,主要体现在:①物流货运险适用范围的不确定性,即现代化的物流运输囊括了传统运输所有要素的同时,增加了包括信息服务甚至技术支持等新型要素,因此企业存在更多操作风险的同时由于现有物流货运险的局限性而无法实现其护航物流运输的功能;②缺乏科学合理的保费计收制度,信息化的虚拟经济在现代物流业中的比重日益加大的同时,现有物流货运险主要针对于实体经济,因此,在货物运输保费计收上由于缺乏合理的计收制度,现有的物流货运险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③物流行业现行管理制度的缺陷、行政管理的重叠与交叉现象增大了物流货运险的执行和操作使用难度。

3 物流货运险的主动反馈式创新及发展趋势

3.1 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物流货运险业务上的创新,即在货运物流化背景下,物流货运险根据新的风险特征进行针对现代物流业的主动反馈式调整。进行物流货运险的产品创新要在打破传统货运险定式思维的前提下,通过风险细化和科学的风险评估与归类,为客户量身打造一套个性化物流货运风险评估与解决方案。通过搭建自有网络平台或加入第三方网络平台的方式,将物流货运险的险种类别和应用范围等属性进行模块式在线细分,从而开发出实现客户个性化匹配和自主选择式的线上化险种;针对一体化的静态与动态风险进行承保风险扩展,货物在物流线路上是一个物流过程动态与物流节点静态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可通过对货物动态过程风险通过多种险种的组合来进行动态风险规避和解决,对于节点静态风险,需要通过提供包括一定时段的仓储责任险、财产险等在内的静态风险解决方案;货运物流化使以往按照运输工具进行划分的各种货运运输风险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因此需要对包括传统和新兴货运方式在内的现有运输方式进行风险评估后,提供货运险种组合式风险解决方案;针对一体化的主观与客观风险,对货运物流中涉及的承运人、收货人和托运人等关系方,按照法律规定参照运输合同进行关系方的责任区分,以此为依据设计承运人责任险、收货人责任险和物流责任险等物流货运险的附加险种,最终提供面向客户的个性化物流货运风险评估与解决方案。

3.2 服务与销售渠道创新

货运物流化背景下应当采取定制营销的方式来解决物流货运中存在的风险,即通过现代物流企业自身建立的物流风险评估体系对不同行业和产品等服务对象进行风险评估后,建立差异化和个性化的风险解决方案来开辟新的渠道并创新营销模式。以Business To Business(B2B)为代表的企业间营销模式以互联网和商务网络平台为纽带,通过垂直、自建、综合和关联模式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现阶段随着B2B自身体系的完善和成功的推广应用,其在互联网市场占有率增幅迅猛。Online To Offline(O2O)是线上到线下的商业运行模式,客户通过在线支付的方式购买线下商品,再到线下是提取去享受商品和服务。阿里巴巴和京东商城等电商巨头已经完成了B2B和O2O平台的构建,以B2B和O2O为代表的新型营销模式对物流货运险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货运险必须通过建立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覆盖型网络化服务体系来高效便捷服务于新型营销模式。

首先,销售渠道创新除了保持对大型商贸、物流、制造业等实行定制营销之外,针对个人电子商务的普及还应对小微企业、个人等实行个性化营销。其次,采用直销与网络营销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上门直销方式挖掘潜在保源,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营销建立不间断和可追溯的服务体系,提高物流货运险承保与理赔等环节的时效性,从而创新服务流程和提高服务水平。针对B2B和O2O等新型营销模式,采取主动创新、深度融合的方式,根据新型销售模式特点对自身产品和服务网络平台等进行适应性主动调整和创新之后,通过建立专业化和高效的产品营销与服务团队进行深度融合,率先抢占B2B和O2O等新型营销模式的物流货运险市场。

4 结 论

本文对货运物流化背景下物流货运险与现代物流业的互相作用关系和物流货运险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针对现代物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互联网+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平台和B2B、O2O等新型营销模式对现行物流货运险的影响,提出了物流货运险自身反馈式创新的建议和举措。

参考文献:

第6篇:保险营销解决方案范文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2012年上半年共发生保险欺诈案件超过一百起,涉案金额超过3000万元。为此,2012年8月,保监会《关于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的指导意见》,系统规划和部署了保险业加强反欺诈的各项工作,强调防范化解保险欺诈风险,要求严厉打击保险欺诈犯罪行为。

除了建设反保险欺诈工作体系,更重要的是从业务角度,以及技术手段上出发,遏制欺诈发生。日前,韩国现代海上火灾保险公司(下称现代海上火灾)保险调查部总经理李喆佑向记者介绍说:“在韩国,随着保险欺诈现象日趋严重,政府、社会群众对保险欺诈的呼声越来越高。保险公司除了在内部成立专门防范保险欺诈的部门,还通过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从技术层面上防范保险诈骗问题。2010年10月,我们公司就引进了SAS公司的欺诈防范系统(FDS)。”

据了解,整个系统将现代海上火灾的业务规则和从各种系统中抽取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产生相应的模型规则。这些模型规则可以实时向索赔调查人员提供相应的数据,从而来帮着他们判断欺诈活动的可能性,从而提前对申请索赔进行损失评估。李喆佑表示,在使用FDS后,现代海上火灾保险对于保险欺诈行为的发现率提高了20%。

第7篇:保险营销解决方案范文

营销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核心,需求分析是市场营销的基础。精准的需求分析能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和客户,更有针对性地展开产品研发,更有效地实施营销策划和传播!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人们就意识到了需求分析和市场研究的重要性。企业常根据造成大众需求差异的因素来划分消费群体,从地理、人口、心理、行为、收入、环境等变量入手去细分市场(Market Segmentation),并根据客户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营销。

然而,我们还是常听到企业有这样的抱怨:“现在市场呆滞、营销效果不好”、“消费者不舍得花钱、生意不好做”等等。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企业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真实目的缺乏了解,从而使得营销策划抓不住要点、没有针对性、促销效果不佳。而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则是以往的需求分析方法不够具体。

以往较为流行的是“6W”分析方法,即从“6W”出发,解决困扰企业营销实践的“4W”问题。这种方法仅仅是从原则上给出了问题分析的几大方向,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细节。这就导致在执行过程中,问题分析的思路和对操作尺度的把握会因人而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6W”分析方法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多是站在产品和促销的角度,这与当代商品市场极大丰富以及强势买方市场的商业环境明显不符。因而基于6W策划出来的方案就很难被市场所接受。

实现自我价值是人们消费追求的最终目标,购买过程是辅助实现目标的手段。需求分析方法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从顾客的需求动机和人性特点入手展开分析。只有真正了解了顾客,制定的方案才能受到市场的欢迎。

为此,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在总结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人性化特征的营销和需求分析方法――W*CASE(Who,Characteristics,Attention,Solution,Effect)。

在W*CASE模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目标客户的作用分析和角色定位问题(WHO),即:谁需要这类产品?谁会使用这类产品?谁会购买或谁有权决定购买这类产品?

其次是分析这些人分别具有什么特点(CHARACTERSTICS)。(社会属性)

第三步是分析他们真正关心什么(ATTENTION)。是产品、品牌、质量、技术、功能、价格?外观?还是面子、利益、健康、实用性、价值、娱乐等?(心理属性)

第四步是围绕客户特点和所关心的内容,制定营销解决方案(SOLUTION),即:用什么手段、什么形式、什么媒体、怎么讲(主打什么诉求),才能满足需求并抓住他们?(策划和实施策略)

最后是效果(EFFECT)评估和反馈,即:评估营销策划是否达到了期望的效果?对销售促进和对市场拉动的贡献率?顾客和市场对产品/品牌价值的认同度等。如果效果不理想,立刻进行反馈和修正(如图1中虚线所示)。

挖掘消费的本源:6W的局限与W*CASE的优势比较

营销策划成败的关键在于对客户特征和需求动机的分析,同时这也是困扰企业实践的难点。70多年前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研究中发现:就人类的自然认知能力而言,“在规范与描述、认知与客观存在、断言某物是什么与某物实际是什么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要跨越这道鸿沟、尽可能地缩小认知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没有其它的办法,只能依靠规范化的科学方法论和严格界定的操作过程。以往的需求分析方法没有严格规范和明确限定操作者的思路、操作过程、行为规范和具体做法,是造成这些方法在实践中难以把握、营销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以最常见的6W方法为例。它以事件(产品促销)为核心,围绕事件可能的发生情景展开。这样的分析方法在认知方法体系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如下问题:

以任务(产品促销)为核心,整个分析过程都是围绕销售目的展开;

在对具体环节的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交叉和不确定性(如What与Why);

对需求产生的认知容易滞留在产品使用的情景上(如Where,When,What);

因果分析(Why)围绕事件发生的场景(Who、When、Where)展开,容易把问题分析的思路引向事件产生的表象以及导致表象存在的客观(外在)原因,而淡化了对人心理因素的分析和需求目的的挖掘;

从分析结果到解决方案(从Why到How)需要人从主观上作进一步的提炼和转换,而且这种转换对操作者自身的经验和能力有很大的依赖性,往往会因人而异,结论很难被他人重复并形成共识。

以上几点也是导致6W作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市场分析方法很早就获得了广泛认同,但至今应用并不十分充分的关键所在。由于在方法论上的缺失,6W方法作为一种知识和技能很难传承。

与以往的需求分析方法相比,W*CASE在认知方法体系和问题分析的着力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首先,W*CASE方法以人(顾客/消费者)为中心,从人性特点和人本主义的角度去挖掘需求产生的本质。其次,在途径上更缜密、逻辑性更强,在方式上更系统、更规范、更强调具体的方法、手段和过程。这种严格限定问题分析范围和操作规范的做法,使得W*CASE相对而言更易于掌握、可操作性更强。

W*CASE方法的特点可归纳如下:

以人为核心,以需求产生的动机为线索,按因果关系层层展开;

基于人性特点和心理需求展开,由表及里,更易于发掘出需求产生的真实动机和顾客购买的真实目的;

分析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明确地予以界定,迫使操作者在一个相对规范化的框架下展开团队合作;

针对目标客户真正关心的内容直接导出营销策划解决方案,更容易从内心上抓住顾客、满足受众需求;

操作过程有很强的逻辑性、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易于把握并形成共识。

一般来讲,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功能非常重要,是营销成功的基础。但在现代消费中,需求产生的动机更多是源自于人们心理上的需要。所以在营销传播方案中抓住人和满足心理需求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W*CASE方法分析的焦点是人,强调需求产生的动机(心理因素),而并非产品的实用功能和使用环境。

营销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现代消费更多是体现了人们的一种价值认同,而这种价值认同又多是源自于人们心理上的追求。所以,营销和需求分析就是要去挖掘人们内心的动因,制定营销方案,启发消费者的想象空间,引发共鸣(创造出一种价值认同的过程),让人们通过消费过程实现自我的理想。

特别是在当今商品供给充足、质量稳定、产品趋同、物质极大丰富的情况下,人们的购买行为更多地是在寻求商品(或品牌)背后所承载的价值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需求分析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挖掘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并通过营销传播策划营造出一种情境(隐喻、想象、超现实等),诱导人们企图通过购买行为来拉近现实与想象之间的距离。形成一股发自内心的自我实现过程(即所谓的“跟风”、“攀比”、追随“社会流行潮”或“时尚潮”等)。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从人性特征或价值观上去分析和挖掘需求,弄清楚(你的产品)谁会用?为什么要用?谁有权决定购买?他们有什么特点?他们真正关心什么?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W*CASE方法将W写在前面并以“*”区隔,以示强调的主要原因。

以人性为本:W*CASE的应用分析

W*CASE方法从人性特征和需求动机出发,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分析需求产生的真实目的,并用规范化的方法提炼出营销主题,抓住客户。

在此我们以某种中老年人心脑血管保健商品为例,用W*CASE方法来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营销方案。

首先要解决的是who的问题。心脑血管保健品主要用于心脑血管保护,最终的用户是中老年人,但与购买相关的客户群除了中老年人(出于自身保健需要)外,还包括年轻人(出于社交送礼需要)和经销商(出于盈利需要)。

接下来需要对购买者的特点进行分析。中老年人身体机能减弱,注重保健,他们生活小康但是花钱节俭,讲究实用;年轻人有多方面的社交需求,比较看重的是社会价值(面子和尊重),他们购买能力强、消费意识超前;经销商追求利益、唯利是图、追求经销利益的最大化。

之后要分析的是购买者真正关心的是什么。中老年人更关心健康、功效、价格、是否能走医疗保险等;年轻人更注重社会价值,希望体现出对社交关系的尊重等;经销商更关心该商品的销路、利益、渠道政策、商业模式等。

了解了购买者的特点和他们关注的要点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制订营销解决方案了。对中老年人,需要强调知识性、健康观念的引导,突出使用价值和性价比(功能、疗效、价格)等;对年轻人,要在产品包装、社会认同感、价值观上狠下功夫;对经销商,则要设计出公平、合理并有利可图的渠道销售政策和利益分配模式。

最后,还需要进行效果评估和反馈。通过小范围的测试,从是否达到了期望的效果、对销售的促进和对市场的拉动、顾客对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观的认同等几个方面对营销策划进行评估。如果效果不理想,则立刻反馈修正。

有了以上几步分析,很快就能确定出营销策划方案:

营销主题:健康、保健。

策划和传播诉求:健康体现人生价值。

实施方法:

对中老年人:用服务来捆绑营销、通过知识的传播和观念的引导来体现价值,同时要注重价格、疗效、能否走医保报销等;

对年轻人:通过社会认同感来体现价值,塑造高品质和高端保健品的品牌形象,同时注重产品外包装等;

对经销商:通过市场前景来体现价值,设计出有利可图的价格策略和公平、合理的渠道政策以及利益分配模式等。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W*CASE方法在提炼营销主题和传播诉求定位上更为系统、规范、明确,避免了许多人为的歧见、干扰和纷争。正确使用W*CASE方法,可很好地解决长期困扰营销策划“对谁说”“说什么”“怎样说”等难题。

W*CASE方法提倡在一种科学、规范的方法下,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提炼出企业“独特销售主张”,这有助于企业在营销方案中给客户一个“充分”的理由去说服自己购买该种商品。W*CASE从客户和需求动机出发,结合企业自身品牌和产品特点展开分析,为企业提炼独特的销售主张和营销诉求提供了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同样的例子如果用6W方法分析,得到的结果容易滞留于表象且不连贯,其中会夹杂许多人为因素(主观经验)。例如,What:心脑血管保健用品;Who:中老年人;When:常年服用;Where:相对富裕地区/人群;Why: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减弱、需要调剂内分泌、软化血管;How:只是提出了问题,并不能导出必然的结果。What、Who、When到Why的分析过程是从事件存在的情景寻找情景产生的原因,分析思路容易停留在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外部环境上,因而也就很难产生出有针对性的结论、进而得出诱人的策划和可操作性很强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较之以往的营销分析方法,W*CASE的优势如下:

以人性特征和需求动机为主线,按行为、动机、诱因等因果关系深入展开,更符合当代营销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因此策划的方案“理由”更充分、主题更明确、市场和消费者更乐于接受;

对操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给予明确的界定,迫使从业者在一个相对科学、规范化的框架内展开分析,结论产生的通道更加顺畅、歧异性大为降低;

强调个人价值是消费追求的最终目标,购买过程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心底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追求。从需求产生的源头入手、层层深入,进而导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其结果更容易抓住客户;

由于采用了规范化的方法,分析过程和结论的正确性可以被他人重复(或证实),易于形成共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传播策划方案。

第8篇:保险营销解决方案范文

目前,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基本都是由个人人组成,以人营销制为主的保险营销体制早已经在全国推广多年。该制度运行过程中,由于招募门槛较低,保险人在数量激增的同时,素质和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保险人完全依赖业务提成的薪资结构,导致一些人唯“保单”是图,误导甚至有时会欺骗消费者。同时人的流动性很大,可能使售后和续保服务无法保证。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国内的消费者对保险人缺乏信任感。

改革方向――专业高效

寿险营销模式的改革是一个战略问题,我们把美国大都会人寿在韩国的组织重组的办法带到了中国,希望能够建立一个非常专业、非常高效的寿险营销团队,成为行业的表率。

专业双轨制

有些公司采取的寿险营销模式是多层次的、大进大出的方式,这个体系在亚洲,特别是在保险市场还处于初期的时候,被证明是成功的。但中美大都会人寿在中国市场没有按这种体系运作,选择的是专业“双轨”制: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营销人员,即销售和销售管理分离。而管理队伍是全力支持营销队伍的。

西点计划

第一步从我们提出的“西点计划”开始,之所以取名“西点”,在于西点军校是一个培育将官、军官的很好的学校,我们也希望培养未来的将才。在人才筛选上,我们设的起点比较高,比如对营业处经理的要求是:没有寿险从业经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5岁以上、10年以上工作经验(其中7年以上的业务管理经验)并且往年收入达12万以上。这是一个培训寿险管理将才的特别计划,这些完全没有寿险经验的人经过专业的培训后,其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明显高于其他人。

第9篇:保险营销解决方案范文

小企业金融运营模式

产品提供商的“专卖店模式”

现阶段小企业金融的运营模式大部分是商业银行类似于一个产品供应商,对应的模式是“专卖店模式”。专卖店,是以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某一主要品牌商品为主,通过固定门店经营,实现商品集中展示、品牌提升、便利消费、售后服务等主要功能。对应小企业金融的运营模式,可以把现阶段开展的微小企业贷款和小企业贷款看作是一种专卖店式的产品。

现阶段银行所做的小企业金融大部分是这种模式,银行只设计一种信贷产品,用一种产品来对应一个固有的市场,这个市场没有进行细化,而且整个信贷员队伍都是为这个业务所招收,整个信贷流程也是为这个业务所设计,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其实对应的是市场营销中的单一营销模式和成本控制论,这是一种传统的运营模式:以较低的成本去生产一种产品,以此来达到控制成本和提高销售量的目的。

以上分析中提到了小企业金融运营模式的两个重要元素分别是价值体现和消费目标群体。价值体现是指通过其产品和服务向消费者提供价值。通过这个重要元素可以确认公司对消费者的实用意义。消费目标群体即公司所瞄准的客户群体,这些群体具有某些共性,从而使公司能够(针对这些共性)创造价值,定义消费者目标群体的过程也被称为市场划分。从运营模式的两个重要组成元素定义中可以发现这种运营模式的不足,就是不能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也没有对市场进行细分,只是用产品去销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营销。当然这种运营模式也有优点,就是以最低的成本去发掘单一产品最大的市场潜力,从而获取较高的利润。

金融服务提供商的“超市模式”

由于现阶段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制约,这种产品供应商式的运营模式在小企业金融中还是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但是按照市场营销专家舒尔茨的观点,现代营销发展经历了三个类型的市场形态和企业组织形态――产品驱动性市场和组织、分销驱动性市场和组织、以及消费者驱动性市场和组织。当今,全球营销的大趋势已经从早期的产品驱动形态向消费者驱动的现代形态进行转变。与之相对应,小企业金融的运营模式也要从以基于产品为驱动的产品提供商向以基于客户为驱动的产品服务商的转变。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第二种小企业金融运营模式,做全面金融服务的提供商: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产品,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比喻为“超市模式”。所谓超市模式就是指消费者可以在此买到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这里的多样性并不是单指一种产品和服务的多种型号,而是指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多种类型,在金融行业中这种模式则称之为金融超市。

所谓金融超市就是指银行对其经营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整合,并通过与同业机构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房地产公司等业务的合作,向顾客提供的一种涵盖多种金融产品与增殖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方式。金融超市在发达国家已不罕见,当消费者进入多功能的“金融超市”后,就如同进入一个超级商场:从信用卡、外汇、汽车、房屋贷款到保险、债券甚至纳税等各种金融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银行业有必要对金融超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首先金融超市作为银行的经营方式,与一般的储蓄网点不一样,储蓄网点的业务比较单一,客户就是来排队存取款,金融超市则是把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组合在一起,是一种服务方式的改变,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开放式服务和分区式服务。

具体对于小企业金融来说,金融超市的内涵就是为低端客户提供有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的前提都是基于充分了解客户的情况之下,大体都是为客户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应该是较为人性化。

可以说这种运营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第一种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能够为客户制定一个更为协调合理的综合解决方案,并为目标客户制定更为适当的价格,这样更易于被更多的客户所接受。从银行的角度考虑,即使某个细分市场的利润下降,也不会有较大的风险,因为有其他市场作为其支撑。但是这种运营模式也有其缺陷:要求寻找更多的资源和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发展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其作为价值体现的基本目标,也就是商业运营模式的第一个主要构成要素;在金融服务这个概念上,现阶段银行业还缺乏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不是简单地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应当是根据每个客户的情况模拟出各种组合,这个需要建立一支优秀的信贷队伍,所以在我国做金融服务的提供商――“金融超市”,应该会有非常好的前景,但它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银行业必须对客户市场进行有效的细分,必须清楚哪些才是银行可以服务的对象,要设立一个小企业金融服务边界,只有在这个边界之内的客户才是银行服务的对象;对金融服务边界之内的客户进行细化,主要依据是他们所具备的特征,包括财务信息和个人基本信息。这些分类必须是建立在大量的信贷数据分析下对市场的准确有效预估。反之则会导致细化的金融产品服务与细分的市场不能一一对应,致使整个经营策略失效。

金融服务集成商的宜家模式

在对第二种运营模式进行有益的完善后,现提出小企业金融的第三种运营模式――金融服务集成商。在分析这个运营模式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集成商的概念,集成商是指为客户提品和服务的专业机构,集成商概念的提出来源于IT行业。举个IT行业实例,由于客户的IT需求千差万别,所以IT集成服务业务一般提供定制化服务,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为此搭建了锐行服务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支撑、服务交付及服务质量保证等四大服务体系,从前端业务规划到后端服务质量都进行了详细规范。依据客户需求的不同,神州数码对客户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并利用派工系统对所辖人力资源进行最为有效地调配。工程师的类型要和业务的需求相匹配,这样既能准确找到IT系统问题所在,又能快速地解决问题。另外一个实例就是宜家,客户在宜家可以获得从购买家具到装修方案的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商业模式运用到银行业,就是做“金融服务方案的集成商”,为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可以说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运营模式,能够为客户解决融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因此这种运营模式才是真正意义上完全从客户的角度考虑,是一种客户驱动型的运营模式。

小企业金融运营模式的结论

纵观小企业金融的三种运营模式(如图4所示),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即从初级到高级发展的三个阶段,只有达到最高形态金融服务集成商,才有可能使银行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同时也为银行带来更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