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

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

第1篇: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

为贯彻全国校安办《关于认真做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后期有关工作的通知》(全国校安办函〔2012〕9号文件精神和进一步落实云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转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关于再次明确禁止使用D级危房的通知》(云校安发〔2011〕1号)的要求,防患于未然,杜绝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事故,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各地要进一步加快D级危房的拆除力度。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

自2009年全国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消除了大量的中小学D级危房。但是由于我省中小学不安全校舍数量大,目前D级校舍仍严重威胁着广大师生的安全,校舍安全形势还十分严峻。各地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立即停止使用中小学D级危房、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实施,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二、加大拆建力度,集中力量做好D级危房消除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可行方案。D级危房一日不拆除,师生安全就一日得不到保障。消除中小学除D级危房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责任大。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结合实际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消除D危房的要求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校安工作机构建设,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减,确保校安工程的组织领导保障到位。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拆除步伐。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切实加大财政投入,积极筹措工程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快消除D级危房的工作进度和建设的步伐,努力把学校建成师生最安全、最放心的场所。

(三)全面梳理情况,严格落实责任。中小学D级危房的拆除实行以县为单位的“属地管理”原则,各地要对辖区内现存的D级危房再一次进行全面梳理,严格落实校舍安全主体责任,加大拆建力度,必须在2012年年底前彻底消除。对已经封存停止使用的,不得继续保留,坚决拆除,不能不用又放在学校作为钓鱼项目;对仍在使用的,要立即停止使用,及时转移、妥善安置好广大师生,尽快拆除;对产权不属于教育部门的,要及时移交给产权所有者;对新增的D级危房,要科学制定拆除重建计划,尽快组织实施。对因D级危房拆除影响到教学的,要根据轻重缓急,优先安排资金,优先实施。对实施过程中完好校舍不能及时满足需要的,当地政府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租借房屋、搭建临时校舍等措施组织教学,确保师生安全,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四)建立健全制度,确保师生安全。严格执行《云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转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关于再次明确禁止使用D级危房的通知》(云校安发〔2011〕1号)中的五项制度,即:值班制度、事故报告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安全巡查制度、安全预案制度,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五)及时更新数据,做到动态监控。各地要尽快完成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中D级危房的照片、视频等有关信息的录入和审核工作,并实时更新数据,已经拆除或已按调整布局规划异地重建的校舍,要及时从系统中删除,及时反映校舍实际情况,努力实现对校舍安全的动态监管。

(六)实行D级危房拆除情况月报制度。从2012年5月起开始实行D级危房月报制度,填报《云南省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拆除情况月报表》反映各地当月拆除或封存停止使用的到建筑物单体的D级危房情况,与在线月报和补充月报一起于次月3日前上报当月数据。

三、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追究制

第2篇: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

以学校计划为指导思想,以“486”德育活动为抓手,继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从“小事”做起、据“实际”而行、务“有效”之为,抓紧、抓实行为养成教育,纪律法制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通过落实《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我校少先队的品位和特色。

二、工作重点:

(一)注重行为习惯,开展养成教育,促进队员快乐成长。

第3篇: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

1、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的。

半年来,全镇各校都掀起了“打造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立足于学校实践,积极构建开放、民主、人文、和谐的学校氛围,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成为各中小学本年度最突出的工作。各校努力构建民主科学的管理文化,学校管理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时时处处发挥表率引领作用;突出人文关怀,提高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实现从刚性管理到人性化管理的转变,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依法民主治校,完善教代会制度,培养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全面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不断创建了丰富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各校继续加强美化、绿化、文化校园“三化”建设,让学校的花草树木、建筑设施都富有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使整个校园充斥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不断完善了以人为本的学校制度文化,学校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建立起了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特别是科学的师生评价制度和教育质量监督、调控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凝聚了奋发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各校结合自身发展历史,提炼出了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精神,加强了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三风”建设,使之成为师生发展的共同追求,建设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各校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创建书香校园,建立健全教师学习考评制度,深入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校园,争做智慧型教师”活动,全镇教育战线兴起了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创新学习的浓厚氛围。

2、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品行习惯。

我们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今年以来,我们创新德育思路和制度,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重做好了新的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的学习与落实,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等德育工作的创新。实行了德育首问制,家校联系制、学科渗透制;树立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思想,充分发挥政教处、团队组织、班主任等德育资源的作用,召开了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现场会,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全镇各校能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尤其关注潜能生、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开始,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健全人格,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做到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时展环境。各校开展了“礼仪教育”“孝敬教育”系列主题的班会竞赛活动,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实际,从点滴抓起,从学生言谈举止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及时充实和调整了德育内容。学校以“新三好”评选、“晨会五步曲”、“道德银行”、“德育套餐”、“每周一主题”、“每班一特色”“学生自主管理”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道德是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感,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各校均开展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切实加强了学生的日常常规管理,培养了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3、大力内化教育观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各中小学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使素质教育思想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得到了广大教师、家长的认同。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改革学生评价机制,实行“等级+特长+鼓励性评语”的评价制度。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已自觉内化为教师的行为准则,通过推广新的中小学广播操、举办全镇中小学生书画大赛、安全知识赛、计算机比赛、“三小”制作等大型活动,促进学生向多方面发展。一年来,我们狠抓教育教学质量这根生命线,科学构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小学数学奥赛有 人获国家级二等奖,有 人获国家级三等奖,获奖人数居全县第 名。在全县组织的调考中,罗店镇小荣获总分第4名,马店小学获得第11名。

4、大力创建满意教育,努力实现和谐教育目标

努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开创和谐稳定的教育新局面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和探索。上半年,我们严格按照《京山县人大常委会关于XX年年度评议政府部门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加强领导、层层动员,精心组织实施,推动了我镇教育行风建设的根本好转。具体表现在五个到位:一是维稳工作开展到位,去年是教育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年,我镇教育改革层多面广,任务艰巨,首先我们耐心做好代课老师的思想工作,积极筹措资金兑现辞退金,在规定的时间辞退了104位代课老师;解决民办教师遗留工作启动后,面对巨大的压力和阻力,我们按照要求成立了罗店镇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维稳工作方案和预案,与全镇中小学校长签订了维稳工作责任状和包保责任状,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一次性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对全镇118名民转公对象进行了考核,对已入围的优秀民办教师的档案材料进行了收集,整理,核实。对不安定因素的人和事,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做耐心细致的帮教和转化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确保了稳定的好局面。二是优质服务开展到位,我们在全镇各中小学认真做好食堂建设,宿舍管理,热水供应,生活护理等工作,建立健全学生菜谱公示制,建立学校食堂成本核算制和学校食堂管理社会监督制,保证了饭菜质量。三是师德建设强化到位。进一步完善了竞争机制,严格了教师效绩考核,开展了《教育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十不准”》自查活动,特别是利用教师暑期集训,重点整顿了违反校规校纪、体罚学生、有偿家教、赌博抹牌等8个方面的问题。四是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到位,努力创造平安校园,会同相关部门对网吧、游戏机等经营场所进行了专项整治。五是关爱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活动到位。集中解决了住宿学生洗澡难,入厕难,进餐难,住宿难等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大力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努力掀起新课改教研热潮。

为不断推进新课改工作顺利实施,我镇围绕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倡导教师学习,学会教学反思,进行课例分析,撰写教育随笔,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了“塑师工程”,以名师效应带动和影响广大教师勤练内功,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抓好骨干教师培训,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幅射作用;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全校着力抓好校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构建立体多位的校本教研网络,完善了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备课组的建设与评价。倡导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真正把校本研究的过程变为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创造教学成果的过程,变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促进更多的教师成为学习型、科研型、反思型的教师。通过全员竞课、教研日活动等许多富有实效的校本举措,丰富了教研活动的载体。尤其是声势规模浩大的全镇各科教师“四项全能”比赛,更新了教师理念,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同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探索。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方式的多样;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更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通过“成长袋”等形式对学生学习全过程实行积极评价,低年级实行模糊评价,中高年级实行“分项考核,综合评价”,提倡从“潜能生”的角度去评价“后进生、差生”的表现。全镇各学校都掀起了以校为本、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新热潮。

第4篇: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

    八载风雨多沧桑,奋斗之士育德忙。

    探索之路历艰险,苦中寻乐志高昂。

    三白之室辟蹊径,三德构建觅琼浆。

    今朝耕耘结硕果,它日果香遍全疆。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平谷区教育培训中心的副主任丁晓辉。

    丁主任今年37岁,从教18年,从事德育工作12年,其中有8年的时间专门致力于德育课题的研究。我曾经问他:丁主任,课题研究这么枯燥,您一干就是8年,是啥让您产生那么大的动力?他先是甜甜地一笑,然后严肃而深沉地向我讲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在他初中的时候,有一位与他同班的同学,虽说学习成绩很一般,但是相当乐于助人。不幸的是,同学的父亲过早离世,母亲改嫁他村,结果他成了不受欢迎的“第三者”。家庭的变故使他心灵严重扭曲,他开始疯狂的抢劫,以此发泄内心的苦闷。最后,他成了平谷区年纪最小的死刑犯。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丁主任的心。他觉得:知识和能力决定一个人未来“生活”的质量,而德育的影响决定一个人未来“生命”的质量。从此,他把做好德育工作作为自己用心追求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丁主任从96年开始走上了德育研究的艰难之路。开始,他凭着一腔热情,不懈奋斗,使学校德育工作有了初步的成效。但他发现,要想使德育工作取得更显着的效果,光凭热情加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科研理论的引领。于是,从97年开始,他又微笑着上路了:在这一年里,他几乎每个双休日都在奔忙——中央教科所、北京市教科院、经验丰富的远郊单位,都有他拜师求艺的身影。98年,他承担的“校园文化环境德育研究”课题被批准为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笑了——我们的丁主任充满幸福地笑了。

    然而,微笑之后,丁主任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课题被批准,是机遇更是挑战。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满怀信心地投入了研究工作:别人休息,他在加班加点;别人陪爱人逛商场,他在班主任中走访;别人在辅导孩子学习,他在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别人进入了梦乡,他还在书写着自己的探究思想……就在这忙忙碌碌中,他默默地感受着幸福的甘甜。由于学校工作成绩突出,科研成果丰硕,2002年,他被破格提拔为平谷区教育科研中心德育室主任,负责全区中小学的德育科研工作。也正是从那时起,我们的丁主任,又带着更大的责任,微笑着上路了——他开始由普通德育者向德育科研专家的台阶挺进!

    自此,丁主任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走进这不足10平米的工作室,他激动不已。他深知这小屋饱含着领导的重托、肩负着探究的责任。可谁知道,28岁的他要面对的是“三白”的艰难——教科室的墙是白的,德育档案资料是空白的,来自四个单位教师的“德育思维”更是空白的。干什么?怎么干?谁都不清楚。这是新成立的德育研究室,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无任何前车可鉴。面对这般困境,丁主任没有失落,没有彷徨。他笑着对自己说:不管前行之路多么艰难,都要带领科员们走下去。

    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他专心投入德育研究的时候,却发现,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早已深入师心。“你的德育能迅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吗?能迅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吗?真是麻烦、添乱。”他没有想到,自己的满腔热情换来的竟是这些批评、指责。德育工作到底该怎样发展?怎样才能让德育工作见到成效呢?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几天的昼夜难寐让他得出一个答案:让人信服的唯一办法就是“实效”,他必须用效果证明一切。于是,他埋下头,潜心研究区本课程——“班主任社会生活指导课”的思路与模式。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子,他对照我区德育现状,确定工作方案;也记不清有多少个双休日,他都在研究区本课程中渡过;记不清有多少个早晨,他深入学校,亲自进入课堂辅导;更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为构建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的整体框架,他挑灯奋战……

    正是他的用心与执着,“科研促德、学科育德、心理辅德”的大德育观在教师们心中生根发芽;班主任社会生活指导课在全区各中小学全面铺开并得到了广泛认可;我区的德育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央教科所的詹万生、关鸿宇、闵乐夫、王宝祥等专家的称赞。看到德育工作取得成效,丁主任笑了,发自内心地笑了——甜蜜的幸福感挂在了他那绯红的面颊上。

    对工作投入得多了,自然对家庭的关爱就少了。说到这里,丁主任觉得很愧对女儿:多少个清晨,女儿还没有睡醒,他就满怀激情地赶往单位;多少个夜晚,女儿早已酣睡,他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里。记得那个星期天正好是女儿的生日,女儿央求爸爸说:“爸爸今天陪我玩玩好吗?”他无奈地笑了:“好好,爸爸一会就陪你玩!”说着,他继续对照录像分析班主任社会生活指导课的每一个细节。不知什么时候,女儿自己下楼去了。忽然,传来了女儿的哭叫声。他急忙跑下楼去,只见女儿倒在楼梯口,满脸鲜血,下颚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他一把抱起女儿。女儿痛哭着,他的心里也在流泪啊!“宝贝儿,对不起,爸爸太忙了——太忙啦!你别怨爸爸啊!”然而,只有四岁的女儿又怎能理解爸爸对工作的钟爱?又怎能明白爸爸如此执着的动力?这般钟爱,这样执着,只有这位爸爸自己心里最清楚。

    耕耘自有花开时,硕果累累春满园。8年的苦苦追求,8年的不懈付出,他终于迎来了德育科研工作累累硕果的春天。在他的带领下,平谷区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德育科研实验优秀区”。他撰写的实验报告《情意并举,知行统一,提高环境育人实效》、《整体构建小学德育体系的探索与思考》、《小学生触网现状调查报告》等均获得全国德育年会优秀成果一等奖,他主编的《德育成长》被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他个人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德育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2006年,他又荣获全国百名“德育科研专家”的称号。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成果,多么让人自豪的荣誉啊!

第5篇: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

xx年度,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本人积极大胆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协作,廉洁奉公,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履行职责及廉洁自律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立足一个“实”字,狠抓了常规教学管理

1、一丝不苟抓常规,常规不失落

认真贯彻《荆门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教学过程管理的五种制度,即集体备课制度、课堂巡查制度、备批周查制,教情学情调查反馈制、质量奖惩结帐制。狠抓考试管理,建设优良的考风和积极进取的学风。科学、规范地组织各种考试,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调控、激励作用。

2、持之以恒抓教研,教研不虚浮

一是坚持间周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必须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四课”(说课、议课、听课、评课)、“六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习题)、“五统一”(学目标、学进度、统一重点难点、学手段、统一练习测试)。切实解决好四个问题:即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练什么,怎么练;思什么,怎样改。

二是立足教学行动研究,开展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通过达标课、研究课、示范课和各类教学竞赛等形式,拓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理直气壮抓质量,质量步步高

牢固树立“质量强校”的思想,狠抓中考相关工作。一是成立中考备考领导小组,实施专班负责制,打造优异的团队。二是优化备考机制,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三是加强备考研究,科学备考。每月召开中考研究会,落实备考细节,积累典型经验。四是认真进行月考并做好质量分析。明确得失,找准差距,拟定对策。

付出总会有回报,一年来,一是学生中考成绩突出。录取龙泉中学五人,其中陈立智同学以584分的文化成绩名列东宝区农村学校中考状元。中考综合评估再一次荣获东宝区先进学校。二是教师教科研成果喜人。全体教师撰写论文获区以上奖达70多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4人次。学生获区级以上奖200多人次。继我校李安学老师被评为荆门市名师之后,今年赵成丽老师又获得东宝区首届名师称号。

二、着眼一个“新”字,狠抓了学生德育工作

第6篇: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

市委工作会开幕后的第二天,我们就组织市直各中小学、幼儿园,各乡镇中心校,局直各科室负责人,对李书记的报告和张市长的讲话,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讨论。通过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是市委、市政府大办教育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必须抓住教育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迎接挑战;二是打造##教育品牌,创建与全国百强县市相匹配的教育是一项历史性、政治性的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创##教育品牌的紧迫感、为创建全国百强县市作贡献的责任感,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

“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创建与全国百强县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这一中心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有效实施“四化、三改、两提高”战略,使我市的义务教育在农村达到标准化,基础教育在城区迈向现代化,不断推进我市教育体育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所谓“四化”是指:义务教育标准化、城乡教育均衡化、基础教育一体化、学科教育科学化;所谓“三改”是指:深化中小学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深化办学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深化教育教学课程的改革;所谓“两提高”是指:全面提高校长和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06年我们要围绕四个目标,抓好八项主要工作:

四个目标:

一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要有大的突破。二是教育教学质量要有新的提高,高考达线总人数要突破800人,创历史最高水平。三是职业教育的规模、质量要有新的扩大和提高。四是学前教育要进一步完善发展的基本格局。

八项主要工作:

第一、切实抓好保安全、保稳定工程,引深“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一是要抓好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二是要抓好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三是要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第二、继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提高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水平。一是要保持我市“两基”水平在全省的领先位置;二是要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村幼儿学前教育年限和水平;三是要完成建东幼儿园验收省示范幼儿园工作;四是要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的管理。

第三、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我市中高考成绩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新的较大的提高。一是继续强化学校管理,特别是教学五环节的管理,加大质量监控力度,严格执行市局制定的办学水平考核方案和“三进三退,两头奖罚”制度;二是要深化内部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中考改革,集中力量备战06年高考。

第四、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扩大城区办学规模,不断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一是进一步制定我市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长远规划目标,并付诸实施,确保不盲目撤并,不重复建设,做到科学健康发展;二是要在寄宿制学校的安全、教学、食宿等方面的管理上下功夫、做文章;三是要积极配合市政府实施:完善##中学、新建永安路小学、扩建府西街小学,续建第七中学四大工程。

第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我市创建全国百强县市多出、快出实用、技能型人才。一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下,采取“多渠道投入,多元化办学”,积极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二是要进一步巩固、加强、完善职教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更好地发挥职教中心在职业教育领域里的龙头示范作用。

第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分配制度和办学体制改革。一是今年要选择部分市直学校和乡镇中心校搞好分配制度改革的试点。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打破铁饭碗,取消大锅饭,把广大教师的内在积极性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起来;二是要积极探索民办公助、民建公办、公办民助等多元办学的管理办法,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是要紧紧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两个核心狠抓德育工作;四是要继续探索校本研训、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配套改革,推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教学常规”,启动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五是要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考试和招生政策。

第七、围绕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着力提高中小学的装备水平。争取各方面支持,特别是乡镇、村委两级的支持,加强实验、图书、信息技术等教育装备建设,完成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启动##教育局域网建设工程。

第7篇: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为宗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市、区《关于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化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公平,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水平,全面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

二、总体目标

围绕“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坚持育人为本,积极探索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和方法途径,全面促进区域教育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争取经过五年的改革实践,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有效机制,形成有利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浓厚环境氛围;树立起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不断创新,城乡学校特色办学水平及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新的飞跃;争创成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

三、工作任务

(一)整体优化办学条件,奠定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坚实基础。建设标准化学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今后的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根据城市化建设、人口变动等新情况,制定全区中小学校“十二五”布局调整方案,计划投资3亿元新、改、扩建8处学校,新增校舍13万平方米、教学班280个。到年,小学、初中平均班额分别控制在40人、45人以内,有条件的学校推行小班化教学,生均教育资源占有量稳步增加。流动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办学校接收比例达到97.5%。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教学仪器设备更新工程及“两热一暖一改”工程为基础,切实加强中小学校舍、体育运动场地和教学装备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全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三是进一步提升规范化学校建设水平。新建迁建学校一律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力争到年,全区省级规范化学校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农村学校全部创建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全区中小学校达到规模总量充足、结构布局合理、资源配置均衡的理想状态,办学条件、育人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和整体优化,为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打造优质教育团队,抓住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建设高素质的优质教育团队,是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今后的工作重点:一是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严把教师入口,从源头上优化城乡教师队伍结构和素质;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年城乡中小学教职工执行同一编制标准,落实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合同制管理方式,逐步实行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人才管理制度,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动态管理机制。二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将教师培训工作与“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建设相结合,与“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试验区项目建设中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明确目标任务,以加强机构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创新培训形式、完善激励机制等配套措施,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狠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课程团队培养工程,逐步完善骨干教师、名师的选拔、培养、管理及任用机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到年,重点培养200名“四名工程”人选。小学、初中分别建立5-8个名师工作室,各学科均培养3-5名在省内外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名师。区直学校骨干教师比例达到50%,农村骨干教师比例达到30%。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名师的帮带作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今后的工作重点:一是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强化学生思想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继续深入探索生活化、课程化和活动化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模式,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提高以班主任为骨干的教师队伍的整体育人能力,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育人环境。坚持以学校教育引领家庭教育,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完善家长委员会建设,评选优秀家长学校,确保家长受教育率城区学校达95%以上,乡镇学校达80%以上。二是以课程改革为载体,继续深化学科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首先,强化科研成果的普及与推广。全面梳理、总结和提升我区学科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做法,丰富和完善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操作体系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对优秀教学成果的普及与推广,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第二,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关注学生主动发展为目标,以建构生本化课堂为载体,以教育科研为引领,分学段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和方法,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体系,真正实现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的根本性转变,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真正落到实处。第三,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加大艺体教育、综合实践、实验教学等领域的课改力度,全面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加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建设,中小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科学设计学校课程与实施方案,开发特色化、序列化的校本课程,积极挖掘各类特色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适合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学的机会,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

(四)强化管理机制创新,构建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保障条件。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是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保障条件。今后的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从区域和学校层面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不断完善课程规范、教学常规、师生评价等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建立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个性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完善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完善“区、学区、学校”三级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全面构建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机制。二是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一方面,继续深化学区建设。贯彻《依托学区平台落实城乡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以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学区内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的一体化,切实推进城乡教育教学均衡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城乡学校资源共享力度。科学配置区域内各种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加强城乡学校间校长、中层干部及教师的流动,最大程度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确保素质教育整体推进落到实处。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抢占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区域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引领作用,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今后的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全区中小学都能达到或高于省规标准,基本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的现代化。“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5000余万元,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信息化升级改造任务。年每所学校建成一个全自动录播教室;全面完成多媒体教室的升级改造任务;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无线网络环境下数字化校园建设,年建成覆盖全区的信息化、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每年动态更新和优化配置师生用机,保证教师人手一机,小学、初中学校计算机生机比达到8:1。二是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与应用。继续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提炼和推广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继续加强教育资源库建设,建成覆盖所有课程和主要知识点、具有视频和课件点播功能的学生自主学习资源中心。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和网络课堂建设,积极创设支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无边界”学习环境、多样化的学习终端”和学习条件,切实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继续深入探索网络环境下城乡学校间教、研、训、管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全面形成支撑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信息化环境和条件。

四、实施步骤

改革试点工作从年开始,到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学习启动阶段。深入学习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关于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改革试点方案,并成立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出台相关配套文件,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和全面规划部署。

第二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落实重点发展战略目标与实施规划,从体制机制、学校布局、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等方面逐一落实;开展阶段自我评估,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明确思路,制定新的举措,争取项目实施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阶段为评估验收阶段。对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全方位的自我评估,查漏补缺,整改提高,总结成果,撰写报告,收集、整理各种档案资料,向省教育厅报送改革试点申验报告,做好试验区评估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保障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区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区教育局成立项目执行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重点抓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资金投入。财政部门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依法落实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到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0%以上,并保持连续增长;稳步提高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照不低于省教育工作示范县的标准安排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税务部门要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按上述三税2%足额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专项资金投入,五年内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中小学校按照不低于公用经费5%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第8篇: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

2010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定位,全面落实部、省、市共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以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为主线,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深入推进试验区建设为重点,深化“市域统筹”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让全体市民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进程中,共创共建共享高品质教育。

一、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1、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研究制定我市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改革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目标任务。

2、认真落实《深化全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稳妥有序推进名校集团、城乡互助联盟建设、百校结对和师徒牵手工作,强化干部、教师交流互动机制的落实,规范管理和考核。

3、优化学校校点布局。从制度设计和工作步骤上,制定落实“小学相对就近、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规划措施,全面完成村小的撤并与提升工作,按要求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4、推进农村乡镇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建设。促进乡镇中心幼儿园优质发展,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和质量。

5、促进一大批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完善“市域统筹”的学校特色化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架构,力争使一大批学校通过特色发展,提升质量和水平。

6、加强教育督导。健全督导程序,坚持评估检查工作公告制度。全面展开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监测工作。开展教育现代化督政调研试点工作。完成对区(市)县教育现代化达标的评估验收工作。

二、推进试验区建设,深化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7、建立试验区“先行先试”机制。在试验区建设框架下,鼓励和推动区(市)县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利用“先行先试”政策,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创造可资借鉴的典型经验和模式。

8、探索城乡教育内涵发展机制。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和谐校园;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9、完善干部教师培养成长机制。深化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建立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奖励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教师城乡交流互动共享的制度建设。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化干部教师的统筹培养和培训,落实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加强过程督查和工作考核。

10、建立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评估机制。研究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核心量化指标,定期检测全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程度,以及各区(市)县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程度。针对实际问题,“一区一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11、建立“全球视野”的教育合作机制。建立灾后重建的长效合作机制与区域教育合作机制,与国内国际发达城市开展战略合作,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12、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第七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课程、进课堂、进生活,举办全市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推动校园读书活动。开展中职学生“十项德育工程”和“文明风采大赛”。积极开展学生社会实践,促进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1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做好高中课改准备工作,确保高中课程改革平稳推进。巩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改革学业评价制度,建立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测试体系,加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生比例。

14、严格学籍管理,控制中小学班额。规范转学准入制度,严格学籍变动手续。实行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探索采用新生入学电脑随机分班并公示的新机制,确保学校新生入学的公正公开,有效遏制城市义务教育择校行为。消除大班额,继续推进中小学小班教学试点,建立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教师班级配备标准。

15、抓好学校科技艺体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开足开齐艺体类课程。提升学校卫生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指导督查,全力以赴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加大力度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

16、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规范中小学招生、办班、教学、收费、教师、教材管理等行为,制定和完善本地区中小学校管理基本规范,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学业水平考试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的中小学管理随机督导检查,落实规范办学的各项要求。

17、继续开展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达标活动。推进郊区(市)县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和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语言文字工作目标。精心组织第十二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继续开展国家、省级、市级“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18、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研究制定全市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继续开展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和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创建活动。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四、注重内涵发展,着力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19、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关注课堂教学效益,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视导,引导学校、教师营造教师有效教学、学校有效课堂、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教育教学环境。

20、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发展0-3岁婴幼儿教育,计划建成早教中心(基地)18个。指导六个优质学前教育集团按照工作方案、帮扶计划开展工作。充分发挥龙头园的示范、辐射及指导作用,不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

21、促进灾后重建学校内涵发展。启动灾后重建学校校长培训,以多种方式大力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22、提升普通高中质量。不断增加优质高中学位,高质量、高水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打造学校品牌,办出特色、形成风格。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23、切实提高城乡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在全市教师中开展“十万教师大比武”活动,继续完成4500名市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全市首批遴选10名左右教育教学技艺精湛,学术研究深厚,师德高尚的特级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实施“教育家培养行动”。加强教师发展基地学校、教师发展导师团队及名师工作室建设。

24、加大教师学历提升工作力度。继续推进免费师范生培养,鼓励农村义务教育段教师攻读本科学历,与高等院校合作以“双导师制”等方式支持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的工作。同时积极参与教育部“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等项目,并通过招聘、引进等方式,增加全市高学历教师的比重。

2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向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聘请一线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兼任教师,鼓励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兼职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加强骨干专业教师培训,坚持教师到一线企业和教育部重点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提高。指导各区(市)县和学校加强师资培训工作。继续做好“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

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全面推进职教攻坚

26、实施职业教育走出去发展战略。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将国际知名培训机构引入*,采用联合或加盟的形式举办学历职业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组建“*职业教育产教战略联盟”,通过政府搭台,联盟每年召开1-2次洽谈会,为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无缝对接创造条件。

27、推进产学研结合。实施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一体化、理实一体化、教师师傅一体化和学生员工一体化。培育品牌专业,打造标志示范学校,建设县级职教中心,推进职业教育专业集团发展。积极推荐具备条件的实训基地,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项目支持。

28、进一步加大中职与自考衔接工作。构建学生成才立交桥,实现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城乡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应学尽学。

29、扎实稳妥推进“9+3”工作。坚持21所学校校长联席会议,定期研究交流学校管理工作,抓好常规管理。大力推进因材施教,细化分层教育方案,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

30、深化市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市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在市属高校建设一批高质量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有影响的专项实训基地。

31、充分利用在蓉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资源。进一步拓宽、加深与在蓉部省属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提高高中毕业生升入高等学校的比例,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

八、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32、全面推进社区教育。依托*社区大学,完善各区(市)县社区学院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实现社区教育工作站“满覆盖”。开展“送教进社区”活动。建设*市终身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编写社区教学课程指导大纲,自主开发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课程资源。按照终身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制定《*市学校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使用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区开放。

33、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民技能培训,特别要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广泛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的成人继续教育,提高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水平与素质。

九、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

34、全面完成《*市义务教育阶段20*—2010年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设施设备建设、管理、应用工作意见》和《*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设施设备建设满覆盖工作实施意见》所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装备、管理及应用三年目标和主要措施。

35、全面完成《*市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20*—2010年)》和《*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所提出的“教育信息网络满覆盖、教育教学资源满覆盖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满覆盖”的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目标,实现学生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4:1,学校教师计算机师机比达到3.7:1,教室多媒体系统达到4个班拥有一套。

36、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实现信息技术使用的现代化。通过远程学习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实现“校校网、班班通、人人会”,做好应用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

37、整合教育信息技术装备资源,积极探索考试远程监控指挥平台建设,提高招考工作现代化水平。21写作秘书网

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努力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38、加强国际项目合作。充分利用友城资源,通过“师生互换、学者互访、学分互认、合作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教育资源互补”等项目形式积极推进我市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全面启动和蒙彼利埃市的合作项目,加快和德国波恩市、日本甲府市的项目协商进程,继续拓展和英领馆教育处、悉尼教育局的深入合作。办好*乐盟国际学校和爱思瑟国际学校。

第9篇: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

一、对教育系统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在座谈会中,大家认为,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决执行“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区教育主管部门工作得力、管理科学,全区教育水平飞速提高并提前两年实现创建全省教育强区,成绩显著。表现在:

1、能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不断完善和规范全区教学管理工作,管理科学、收费规范,教风学风、师德师表大大改变。

2、积极创建等级学校,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几年来,共有22所中小学通过区一级以上学校的督导评估,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3、全面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全面改造了20多所农村“薄弱学校”,兴建了3所按省一级学校硬件标准建设的现代化的学校,扩建、改建了*中学、*沙三中、平*一中等5所中小学。改造薄弱学校任务的全面完成,使全区基础教育基本实现了均衡发展。

4、不断完善教学软件,通过公开招聘骨干教师和年轻优秀大学生补充教师队伍、通过公派外出学习和组织各学科学术交流等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教育主管部门能科学管理,教育局领能经常深入学校开展听课和调研工作,能抓住牛鼻子指导教学,教师和学生反映强烈。

6、中考、高考上线率年年创新高,教育强区彰显成效。

7、经问卷调查统计,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89%以上。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50张,回收*张,满意,占*%;基本满意,占*%;不满意,占*%;空白(弃权),*%。

二、在座谈和问卷中,主要反映了如下意见

1、师德师风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老师责任心差,很少家访;个别老师师德师风较差,甚至有赌博行为。个别学校学位紧缺,学校领导收礼送位,出现不正当的竞争之风,导致小孩上学不公平。对年纪只差几天就不能报名上小学的政策是否能灵活对待,不然会耽误学生的正常成长成才。

2、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某些学校的同一年级、同一学科、不同老师,教出来的班级,在中考、期末考平均成绩竟相差约20分,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教育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经费分配上欠平衡,不要总把经费放在重点中小学校,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多数还没得到彻底解决。学生校服质量差,与市区校服同价格不同质量,小林实验小学每学期收取每个学生6元作业本费,只发一本作业本。小林实验小学饭堂伙食差。

4、进一步加强学风、教风建设。小林中学校风、学风差,个别学生有留长发、钻耳环、染发、抽烟、上课当着老师的面乱跑的现象,老师视而不见,没人管,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和监督。有些老师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有歧视现象,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应制止。

5、进一步加德育工作。多数学校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上个学期,学校要求家长、学生在电视上看专题片、写心得、写日记等,通过不正当途径向学生及家长推荐非正版学习资料,影响极坏。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序号内容备注

1科学评价教学效果,狠抓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水平。

2均衡分配教育资源,建议上级多支持帮助农村薄弱学校。

3在教育规范上,能否考虑在边远村居降低新建园标准,布局小型幼儿园,以方便村民居民生产生活。

4取缔学校周围的小食档和露天小赌摊。对帮扶资助方面情况,应倾向本户籍学生。学校门口的交通措施应加强,还应加强学生的交通意识。

5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继续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习惯。强化心理辅导,现阶段独生子女较多,家长过分迁就,养成养尊处优的习惯,心理较脆弱,难以承受打击。多家访。

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禁赌博。

四、问卷统计:

问题好中差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1.领导班子的政治责任感、事业心情况25074%7121%175%

2.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教育方针、政策情况27080%5516.2%133.8%

3.依法行政、履行职责情况28785%329.5%195.5%

4.依法办学情况29086%3911.4%92.6%

5.推进规范教育收费工作情况30490%185.3%164.7%

6.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情况29788%247%175%

7.解决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情况28785%3811.2%133.8%

8.是否存在乱办班、乱补课、乱发复习资料情况29086%3811.2%102.8%

9.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情况29487%278%175%

10.干部教师廉洁奉公情况30490%154.5%195.5%

11.师德师风、教书育人情况29487%3410%103%

12.对群众来信、来访的态度及处理情况29186%3410%134%

13.建立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情况28785%3911.5%123.5%

总计374585.2%46410.6%1854.2%

五、*区20*年行风评议问卷调查表(教育系统)

总体评价(总人数:338人)

满意252人74.6%

基本满意48人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