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政教学意见范文

思政教学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政教学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政教学意见

第1篇:思政教学意见范文

关键词 “多维一体” 高职大学生 思政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2.056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ion"

ZHANG Xiaohuang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 Nanning, Guangxi 530003)

Abstract Propos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s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al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t helps to promote the core values of educating people in the role and influence,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of vocational students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chieve educational function,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tea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pabilities. It's core values as a guide to students' subject, from different angles latitude, using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of cooperation,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 so that the bo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content becomes vivid, lively, rich; full participation not only students, but also a high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teachers, so that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targeted, effective.

Key words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ion"; vocationa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mode

1 高职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多维一体”的内涵

根据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指示精神,为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一成不变的现状,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展开多维一体的教学模式,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

1.1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是指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内容,有模式方法、有监控评价体系,创造性地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与形式,重视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中,自觉理解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此时,学生不是被动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学习者,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智力开发、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要把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既不能把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泛化,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社会实践,淡化其本质,使实践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与效果。”

1.2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多维一体”

“多维”指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高职大学生为主体,根据培养目标,把核心价值观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从不同的维度、角度,采用多种不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使高职大学生在专业学习、顶岗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促进道德的提升,思想的进步。

“一体”指坚持“以人为本”,创新育人理念。“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强调重视人文关怀,在做人的思想工作中关注人的情感、思想状况,注重人的利益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寓教育、管理于为高职大学生服务之中,彻底改变陈旧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人性化和谐化的教育管理模式,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就要针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实际,充分发挥他们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价值选择、人格尊严、自主意识,精神诉求,而且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采用“教育、引导、暗示、激励”等非强制性的方法,把大学生最为关心,最想了解的现实问题作为主要的方面,为他们排除忧患,解答疑问;既要体现人格平等和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怀,又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管理、社会服务管理及学生生涯规划设计中,充分在新生入学之时,开展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利用毕业教育等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涯辅导、心理辅导、挖掘其潜能,促进人格完善。在管理模式上坚持“以人为本”,即以柔性管理替代刚性管理,重视充分调动高职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把组织意志、管理目标转化为高职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注重内在的驱动性、影响的持久性、激励的有效性,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有助于彻底改变“制度化”与“家长式”的管理方式,改变那种行政命令式、千人一律式、无条件式的管理方式为激励式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人本化”与“和谐化”促使“以工作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与自我超越”,不仅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也有助于实现教育管理的功能。

1.3 模式也可称作模型或范式

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其各要素间的逻辑结构及教学活动的逻辑流程的运行进行的整体设计而形成的一种操作模式,也可称为操作样式。多个固定流程与教学方法组成教学模式,每个教学模式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指导思想,这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实践教学都有很大的影响。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建构应该是不拘一格的,“多维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有政策、资金等相应的保障机制。

2 高职大学生思政课“多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

思政课教学是在课内外,校内外,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在能预计的基础上,达到的一种教学效果。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由大学生在在参与中亲身体验,主动探究遇到的问题,验证课堂总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大学生综合素质。

2.1 有助于推动核心价值观在育人中的作用与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的理论成果与理论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的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保证党的路线坚定走下去,是未来接班人的坚定信仰。在大学时代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价值观培养过程中能够接收到社会主义化的最新成果,逐步培养社会主义爱国情怀,在共同的社会主义理想下为国家的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大学时代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实现入脑入心,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为高职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现实的理论依据和生长点。高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社会服务、勤工俭学、择业就业创业、专业教育等各方面相结合,不仅有助于高职大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之更加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1)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做到知行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单单是书面上的教育,还需要到社会上去实践。通过参与国情调查、企业调研、田野考察、民情考察等使高职大学生融入火热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深了理解,而且增强了高职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由被动参与转化为主动融入的自觉行动,实现知行统一。

(2)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各个环节去体验,让他们感受人民的疾苦、感受关注民生,在社会实践中熏陶思想、充实精神、增长才干。使他们充分认识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国情、社情、民情、乡情,深刻体验改革开放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与翻天覆地的变化。

(3)有利于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高职大学生只有勇于实践、敢于实践、乐于实践,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修正自己的本身错误,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进而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在高职大学生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三下乡”的具体内容中,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有效地进行宣传弘扬,扩大受众的范围,增强感染力,使高职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者和自觉践行者。

2.2 有助于改变高职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并实现教育功能

目前,高职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着效果欠佳、缺乏计划性、保障机制不健全、面临各种挑战等薄弱环节。为此,构建高职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多维一体”的立体的实践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实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目。根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中,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加深对党的热爱,达到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感、吸引力,实现教育功能。

2.3 有利于提升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教师的教研能力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以大学生为主角,上他们登上讲台进行讲说,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组织合作能力。进而让他们对理论知识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能够获取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社会责任。实践使他们有机会接触本专业的前沿的研究领域,对未来的就业岗位实现零距离的接触,明确自己职业定向。深化并培养了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利于提升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在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求思政课教师,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了解实践教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教师在讲授和参与的同时,不仅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提高了理论创新的能力。

2.4 高职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具有理论与应用价值

高职大学生思政课“多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以高职大学生为核心,先后创新与实施了:网络虚拟的实践教学模式、立体合作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小分队式的实践教学模式、现场实践的教学模式、关爱弱势群体的实践模式、全员参与合力育人的实践模式、项目引导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人人参与教学模式等。实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管理长效机制、考评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的创新。突破了原有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与弊端,取得了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效果。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对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起到一种范式的作用。

3 高职思政课“多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运行与验证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点,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使之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的特点。通过笔者主持的课题调查显示:认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占31.6%;认为简单枯燥的大学生占24.7%;认为缺乏创新的学生占27.2%。95%的学生认为应“更改教学内容”或“改变教学方式”。50.3%的大学生认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必要。在长期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了“多维一体”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 网络虚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网络化、价值观念的多样化,高校的思政课在当前这种新式下不得不创新跟得上步伐。虚拟平台的利用对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经费能够有效缓解,受广学生的范围也由小部分转为大群体。而且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最新成果,课题资料进行搜集、存储、上传,与学生交流。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单板的文字表述,结合了生动的画面,穿插讲解,使得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思政课教学更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实现了网络多媒体课堂与思政教育的互动。索然无味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也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课程教学更有重难点,更有了效率。网络多媒体教学构建了双向自由交流的平台,通过开设网络课程,博客、在线交流、QQ、微信等形式,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实践教学日趋完善与人性化。我校的“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网络课程先后已经被评为广西高校思政理论课精品课程,提高了思政课教育资源的运用效率,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3.2 立体合作研究型的实践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的要求来执行。每个成员根据自己所在小组或得成绩和认可。作者曾根据本学校的“十大文明”与“十大不文明”等为题,让学生围绕上述情况展开调研。学生们按照老师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各司其职,共同合作,每个小组的作品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以PPT、视频以及论文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以供交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参与评分,来得出小组成绩,得出最后成绩之后,每个组的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的表现给组员打分。而组长的成绩则是由教师根据每组的活动情况以及完成作品的质量来衡量。

这种每个成员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逐级把关的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

鉴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特色与专业岗位的各项要求(核心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素养),面对高职大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但是擅长实践操作的现象,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激发发学生的潜能与创造性。例如,“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教学时间,组织学生自修相关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要求,实行组长负责制。如以《做遵纪守法的大学生》为题,由学生来做课件,《交通法规十大违规现象》、《治安管理处罚法十大违规现象》、《网络安全的十大违法现象》等,这些课件(具体表现、危害、教训、感言等,通过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说明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由组长安排学生拍摄、采集图片资料、文字说明、音乐配置等,教师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最后达到全体参加,共同提高的目标。

这种教学实践模式,由于不用找固定的实践场地,大大节约了教学成本和教学时间,同时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也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在作品演示的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其音频效果生动形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更为深刻。

3.4 思政课堂与专业实习地点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适应工学结合的需要,教学活动场所的安排不再局限在普通教室,而将教学场所延伸和扩大到实训现场。改革授课的形式、时间、地点,使思政课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紧扣工学结合特点,围绕学生工作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使学生从课堂和虚拟场景中所获取的知识技能与将来工作的技能需要相结合,将职业道德教育和技术习得密切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直观性。此外还有现场教学模式等十几种,各种实践教学模式的适时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5 高职思政课“多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运行的反馈验证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经过若干年的探索与实践,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并实施了“多维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使高职大学生走进了社区、企业、家庭等,对高职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使他们明确了在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与历史使命。

(1)学生参与度高。据2010级-2013级,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500多学生的调查与信息反馈表明:“多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运行与实施,学生的参与度高,100%的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且重视、积极,体验、体会深刻。

(2)学生价值观改变。“多维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与实施,提升了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意识、爱国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挫折意识、爱心与服务意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个性的发展。在我校每年有不少于二千学生参加献血活动、东盟博览会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在校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不断增加,据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我院的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社会反响好。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勤奋、敬业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有的学生成为行业的标兵和技术能手。我校毕业生农向华曾被选为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得到社会与企业的认可。

(3)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高。“多维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与肯定。笔者任教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12级工商2班的谢淄В骸袄鲜Φ慕萄Х绞绞俏乙郧岸济挥屑模晕依此凳呛苄掠钡模徊唬ㄏ伦?37页)(上接第122页)仅能够学到教材的知识,也增长了我的知识面,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老师所布置的实践作业按小组的形式去完成,不仅增强了我们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提高了教学质量。我非常喜欢老师的教学方式,也非常喜欢上老师的课,因为对我来说上老师的课很享受。”

杨祝骸袄鲜λ枷肽昵帷⒛苡胙枷胪剑贾玫氖导疃饕刀远帜芰Α⑺嘉芰Α⒋丛炷芰Φ确矫娴恼攵孕院芮俊U且陨系闹种痔氐悖箍菰锓ξ兜乃颊伪涑闪宋颐恐芩诖目纬獭!?

陈祝骸袄鲜Φ乃夹蘅危渎思で橛攵Γ鲜ο昃《亟步饪伪局叮实PPT课件展示,倾心的案例分析,耐心的课后指导,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响起掌声。”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西部地区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多维一体”的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编号:15xJA710003

参考文献

[1] 颜加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导刊,2011(2).

第2篇:思政教学意见范文

关键词: 思政理论课教学 多媒体技术 建议

近些年来,高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而且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实践表明,思政理论课教师若能正确、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会给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促进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就思政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相关问题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一、思政理论课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的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媒体,在现代教学实践和未来教育发展中具有革命性和创造性的作用。自从幻灯、电影、电视机发明以来,特别是20世纪后期计算机的问世和迅速发展,并在教学领域推广应用,直接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现代化教学系统应运而生,如:多媒体体语言教学系统、多媒体投影系统、多媒体教学平台、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在空间、时间、信息上为人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空中大学”、“网络大学”已广泛出现,远程教育系统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蓬勃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最大的特点是每天都有大量新的知识出现,而利用计算机网络是了解这些新知识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因此,采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思政课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党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教育、弘扬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主旋律、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要渠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却显得单一和陈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和接受。从以往的教学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来看,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满意度不高,甚至有不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颇有微词。具体而言,在整体教学效果方面,在如何引起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方面,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方面,学生对教学的评价都不令人乐观。这其中当然有教师自身的素质、思政课的内容特点等原因,但也不可忽视长期存在的单调、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影响。换句话说,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和变革时代、信息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求知特点相适应;要充分认识大学生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迫切性,满足广大师生热切要求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思政课教学的愿望。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动力所在。

目前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提倡互动,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融入,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构建一种“逼真”的教学环境。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教学,有利于在教学中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积极主动的,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知识、资料、信息的海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和思考,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突出作用在于:(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因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有极强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可以使抽象的理论观点形象化,并且适应具有不同思维特点学生的需要,达到集中精力学习,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文字、图形、影像、动画等,具有清晰、动感等特点,学生能充分获得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使教师原本冗长、单调的教学活动变得引人入胜和充满魅力。应当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使师生在比较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思政课教与学的任务。

二、多媒体技术在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近些年来,特别是思政课实施“05”改革方案以来,广东海洋大学的思政课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兼职教师,在学校教务部门和思政部领导的支持下,针对思政课的特点,结合学校精品课建设工作,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逐步实现思政课教学多媒体化。普遍实施思政课多媒体教学,不仅要有大批成套的、较高档次的多媒体“硬件”教学平台,而且要有适合教学需要的课件及其它配套的“软件”材料。为此,思政课教师在思政部的领导下,组成了若干个教学团队,并要求大家在精心备课、制作课件、社会实践环节等方面狠下工夫。譬如由我负责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我们结合校级精品课、省级优质课的建设,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在“软件”方面采取了分工合作、集体备课的做法,即在任课教师充分熟悉、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由参与精品课建设的任课老师分工承担各章任务(基本上是每人一章),负责教案的编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备用资料的搜集等,然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或专门会议,由分担任务的诸位老师对该章内容进行“说课”,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和反复修改。尤其是对教学课件的制作,教研室要求老师结合课程特点、学校“三能”办学特色的实际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等,有的放矢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不仅实现了老师个人知识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有利于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有利于保证应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

教学手段的更新,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教学质量。从近两年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与问卷调查来看,目前我校学生愿意上、乐于学思政课的比例明显提高。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以往枯燥的理论讲解变成了直观形象的思想艺术演义,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对于他们深入学习和理解思政课的思想内涵、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很有帮助。而且从学生的实际表现来看,也令人满意和欣慰。大学生在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形势时,能够冷静理智,明辨是非,表现出崇高的政治责任感;在我国重大自然灾难面前,他们更是能够充分表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踊跃捐款捐物,形成了关心他人、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

三、思政课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体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善于把握好事物的度,避免走极端,以利于充分发挥应有的功效。在思政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里择其要者加以讨论,希望引起相关领导和诸位同仁的注意。

1.课件内容要遵循教学大纲,不要游离教材太远。教学常识告诉我们,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备课与课堂讲授的基本依据,遵循教学大纲和注重教材依据是近现代教育和教学法对老师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的条件下,我们还要不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基本依据进行课件制作、备课和讲授呢?我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不顾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体系,由各个任课老师自由操作,各行其是,教学工作就很难管理,教学秩序就无法控制,教学目标就难以达到。尤其是思政理论课,还有政治教育目标和政治纪律的问题,假如众多的思政课老师都不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按照个人的想法和喜好编制教案、课件,那么,大学的政治课堂上很可能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局面。如此一来,可能显得很自由,很生动活泼,可是,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却难以在社会主义大学讲堂上得到体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就会落空。其实,有些老师在自己的课件中夹杂大量的所谓“新鲜材料”,用其它学科的东西对思政课实施过多的“包装”,看似独具匠心,但由于教学内容严重游离于大纲教材,使学生听起来摸不着头脑,学不到应有的东西,并不被学生认可。此种情况已在最新的学生座谈会上反映出来,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课件内容要“精”而“实”,不可盲目追求多样和好看。制作思想政治理论课件,其出发点和归宿在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以利于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政治素质。因此,老师在制作一个课件之前,应认真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形,力求做到有的放矢,不可把每一项教学内容都固化为课件,在课堂上大量演示庞杂的内容,由“人灌”变成“机灌”。目前,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素材库尚未建成,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往往要费时费力地搜集图片、动画、音像资料,甚至将一些与教材不大沾边的素材勉强拿来使用。然而,过多地、不加甄别地使用多媒体素材图解或演示教学内容,学生不仅会感到视觉疲劳,而且会产生堆砌、杂乱、肤浅的感觉。因此,一定要结合课程实际、围绕教学内容精选素材,即使有些素材是非常精彩的也要忍痛割爱,否则可能会冲淡主题,影响学生听课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确有一些老师片面追求所谓的现代感和时尚性,将课件做得花里胡哨,在课堂上尽情展示华而不实的东西,明显忽略思政课的严谨性和严肃性。这些做法既没有注重发挥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又没有切实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功能。所以,课件内容的制作一定要做到精而实,注重实效。要知道,课件制作时髦、复杂并不一定效果就好,事实上有时会适得其反。制作课件要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与学生身边发生的问题及时引入课件,提高学生的思维、判断和认知能力。换言之,既要充分把老师的思路和意图表达出来,又要恰到好处,使课件真正符合思政课教学要求,体现思政课教学目的。

第3篇:思政教学意见范文

1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表现

医学院校的教育在安排课程时,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体有以下表现:首先,就教育体制而言,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都在实施文理分科的专长教育,从而形成了片面的教育意识,导致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长期对立的局面。在当前的医学院校教育中,影响更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缺陷上。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医学院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进而使大多数学生仅仅崇尚科学文化知识,而轻视人文知识及精神。其次,医学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尚未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在实施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同时,却使道德教育被不断弱化。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两课”教育。老师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却忽视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学生、社会、医学教育的实际)。教师往往使用枯燥乏味、教条地教学方法去传授理论知识,而很少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教授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这使得学生讨厌上课,厌烦上学,从而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再次,在医学院校中,相对其他科室教研组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较弱。在我国各大高校中,由于大部分院校如:综合性院校、文科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具备较深的文科教学科研气氛,以及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使得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实力比较强大。另外,一部分院校如:医学类院校、理工类院校等相对实力较弱。对医学院校来说,一般都是以医学为主的整体办学,在这种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在客观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提高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此同时,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这种比较苦的客观条件下,缺乏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的动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懒于思考如何提高思想教育的质量。这就导致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处于实力较弱的环境中。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2.1本着“育人为本”的基础,更新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的,将“育人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宗旨相对于其他教育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与众不同的,它的直接目的就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熟知并掌握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我国社会以及国情的客观要求下,学生要适应社会,遵照自我发展和教育理论要求,明白只有将任何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工作者要发挥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寻找新颖的教学方法,转变大学生的思想:从“我该做什么”转变为“我要做什么”,让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在实现了教学目的的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2本着“网络环境”的基础,完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吸引性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特点,即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结合网络环境。因为网络已是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思政教育要积极研发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模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性。就必须改变以前“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现实教学经验表明,网络为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例如它将使教学过程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共享性,最佳的组织形式,从而优化了教学效果,将教学活动更加直观,生动和简洁的呈现出来。

第4篇:思政教学意见范文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思想。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闷、呆滞的课堂气氛,导致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为了增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是必要性。这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解决实际教学中所存在问题,并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一、构建高职思政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做到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选择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对于高职人才培养十分必要。

1.高职思政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适合学生现状。当代高职生都是“90后”,高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他们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片面性,部分高职生在思想意识方面消极懈怠。另外,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思政课,教学效果较差。“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高职思政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提高实效性。传统的思政教学基本上是理论教学而很少有实践,即使有实践往往理论完成很长时间,才进行实践教学,甚至跨学期,这样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对以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记忆所剩很少,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这方面显示了其合理性,因为教学信息的传递具有同步性,知识传授要与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了有机组合,同步进行。不同教育专题要通过“实践探究”、“行动体验”、“走进企业”、“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等教育活动形式,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品德养成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真正做到思政教学突出社会实践教育。

3.高职思政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黑板为中心”,“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了师生互动性,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让学生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真正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高职思政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途径

高职思政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借鉴高职其它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高职思政课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构建课堂内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堂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两种具体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之间搭建了一个教与学的平台,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保证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

1.课堂内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堂内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思政课课堂内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改变了以枯燥的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

高职思政课课堂内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引导学生将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走向成熟。

2.课堂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思政课课堂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思政课延伸到校园和社会。通过“行动体验”、“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等教育活动形式,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品德养成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体现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情感、贴近高职学生思想实际、贴近职业教育原则。

首先是高职思政课校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校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校风学风建设、校际交流进行思政教学。另外高职院校内学风校风的建设也很重要,应该加强学校班级之间的有效沟通,优化校风学风,形成优良的校园环境。思政教学还要进行校际交流、资源共享、加强合作,借鉴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宝贵经验,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方面取得新进展,共同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带动各高职院校思政课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协力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5篇:思政教学意见范文

关键词:综合类艺术院校 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 教学建议

一、综合类艺术院校古筝教学的现状

在众多的民族乐器中,古筝凭借其优美动听、清脆明亮的音色,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成为最受社会喜爱的民族乐器。

(一)学生的学习情况

如果说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具有“高、深、专”的特点,那么综合类艺术院校的学生具有“全、正、质”的特点。学生的学琴情况普遍存在着一些共同点:第一,基础演奏技能较薄弱,大部分学生高考演奏的曲目都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围。造成这些普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学生对于学琴的目的动机,从小开始学琴的学生,更多的是将学习一样乐曲作为兴趣爱好,并未计划将其作为今后的专业方向,所以对于各种演奏方法并没有严格细致的进行学习再加上小升初,初升高等升学压力的因素导致中途间断;而从高中开始学琴的学生更多的是抱着应试的目的,通过短时间集训进行速成,这违背了学习乐器循序渐进的规律,自然很多基础的内容就忽略了。2.学生入学前的弹奏方法参差不齐,存在许多不规范业余的方法,曲目量单一,部分学生只会弹考级的曲目其它风格的曲目从没学过,这与教师的知识体系以及教学经验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学生基本音乐素养知识如音准、节奏等知识不够扎实。往往很多学生直到高中才学习视唱练耳和乐理这些重要的理论知识,在试谱演奏与理解乐谱上存在许多错误。第三,学习缺乏耐心,好高骛远。笔者在教学过程发现存在个别基础略好的学生会由于个人的目光短浅而好高骛远,希望能弹一些高难度的曲目,不认真完成教学计划设定的曲目,殊不知那些曲目已远远超出其演奏能力,如果一味的要弹奏超越自身能力的曲目就如同给自己埋下一个定时炸弹,不断加深错误的演奏方法,当发现自己无力完成这首曲目时又得绕回原路,浪费学习时间做了许多无用功。

但是,虽然综合类艺术院校的学生不及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专业那样根基扎实,但是这类学生具有相对更综合的知识结构体系,社会实践与策划能力会更强,能将所学专业更广泛的与相关领域进行联结。所以,对于这样类型的学生在教学中决不能套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更加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全、正、质”的能力特点。

(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从综合类的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难看出,学校的培养方向定位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演奏技能与实践能力的人才,面对当下如此紧张的就业环境,培养一名具有专业正规演奏方法并且具有相当演奏能力的教师,远比培养一名演奏家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所以,在教学中对于教学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应该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第一,综合类艺术院校的的古筝教育相对专业音乐学院的起步要晚,所以切忌照搬音乐学院“高、深、专”的教学模式,掩盖了综合类艺术院校所具有的“全、正、质”的特点。第二,教学内容上重视现代筝曲忽视传统筝曲的学习,致使演奏风格单一,曲目量不大,有时一个学期下来只会弹两到三首曲子,使学生的综合演奏能力无法提升。第三,小组课排课不够灵活,实践课比重不够大。由于器乐课堂的特殊性,属于专业授课。我们的上课模式主要以一对二的教学模式为主,主要根据学生的程度进行排课,这样的教学优势在于课堂人数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更加的深入,一些建议与想法也能够及时得以反馈解决。不过固定学生的排课教学不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状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四,缺乏对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对综合类艺术院校古筝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综合类的艺术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将会有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到中小学的教师行业,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仅限于教学生如何弹琴更为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与之相关联的专业理论知识例如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以及音乐史等理论知识也要同样重视,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社会古筝教学工作,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强调基础演奏技法的重要性,重视加强基本功慢速练习

基础演奏技法是古筝演奏的根基,正如建房时的地基一样,地基不牢固房子越往上建就有倒塌的可能,古筝学习的基础没打牢,越往难学越会弹得吃力,感觉力不从心。笔者接触过不少高中才学古筝的学生,为了高考得高分就弹一些超越自身能力的乐曲,例如:《云裳诉》《溟山》《西域随想》这类具有高难度的乐曲,由于他们不具备相应的手指技术,每当弹到快板是总是错音百出,越弹越慌,草率地弹完,自然就谈不上任何音乐表现力与音乐内涵。而在课后练习中没有进行慢练,而是一遍一遍机械化的练习直到乐曲弹完,对于手指触弦的方法根本无暇顾及。这样的练习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是不断的加深错误的演奏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大一阶段应当将基础慢速练习放在重要位置,及时纠正学生的演奏方法并定期组织学生们进行观摩互相学习,及时检验练习结果。

(三)设置相对灵活的上课方式,增加器乐实践课在教学模式中的比重

前文讲到一对二的小组课模式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灵活调动上课人数与人员,例如可将演奏同一乐曲的学生划分到一组上课,这样不仅节省教学时间也能够让学生之间进行更直观且有效的借鉴与学习。同时增加器乐实践课,通过排练课的上课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器乐排练的方法与形式,将学习到的演奏与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

(四)教师自身示范的重要性

教师的自身示范在课堂教学中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器乐教学自古沿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由此看出教师示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示范可以让学生迅速得到视觉上的刺激并进行相应的模仿,特别是一些例如《箜篌引》难度较大的乐曲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才能准确的表达,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其次,教师的示范可以给学生树立演奏的正确风格与榜样,学生都会向榜样学习,通过对老师演奏的模仿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奏想法与风格。

在这些教学工作与研究过程中,笔者不断反思每个阶段的工作学习,适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也逐渐在实践教学经验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收获。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学习以及兴趣学习是值得老师终身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相信除了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有着对教师这份工作强烈的责任感。笔者也将坚守“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哲理,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时代的新信息与新需求传递给学生们,努力在教师岗位上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6篇:思政教学意见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 思政课 实践教学 现状调查

沈阳市“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及沈阳医学院“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组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效果,对驻沈高校医学生进行了关于“医学生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关问题的认知与态度”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驻沈高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大一、大二、大三1200名医学生。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0份,有效率为96.6%。

一、调查分析

(一)对认知度的调查

对于思政课的认知情况调查表明:7.3%的医学生选择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很了解,37.2%的医学生选择有所了解,28.4%的医学生选择比较了解;15.1%的医学生选择仅仅听说过;12%的医学生选择从未听说过。在回答“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必要吗”这个问题时,13.1%的医学生选择很有必要;37.2%的医学生选择有必要;20.4%的医学生选择不清楚;29.3%的医学生选择无所谓。以上两个问题的调查数据表明,医学生的认知程度并不理想,暴露出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走过场,对大多数医学生来讲,并没有从中受益。这就要求我们今后要将每个环节落实到位,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对其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的一门课程。

(二)对教学形式的调查

在回答“哪种实践教学形式是你所认同的”问题时,32.3%的医学生选择到教学实践基地进行考察;26.2%的医学生选择开展社会调查;15.1%的医学生选择自主授课;5.1%的医学生选择参加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16.1%的医学生选择参观、观看教育片;5.2%的医学生选择读书等。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医学生更愿意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关于曾经参加过实践教学活动的调查,37.2%的医学生选择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占19.1%的医学生选择社会热点调查,36.4%的医学生选择志愿者服务,7.3%的医学生选择“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上数据显示,选择社会热点问题调查、革命传统教育的学生较多,说明这两项工作在各医学院校开展的比较好;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医学生不多,今后应加强宣传、推广的力度。关于实践教学形式的调查,11.6%的医学生认为形式丰富多样,23.1%的医学生认为形式较好,34.2%的医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内容上有脱节现象,26.3%的医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形式不够新颖,5%的医学生认为形式单一、枯燥。关于是否愿意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调查,41.1%的医学生选择愿意,28.1%的医学生选择听从安排;14.3%的医学生选择无所谓;16.3%的医学生选择不愿意。以上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们开展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并没有达到医学生十分认可的程度。

(三)对实践教学评价的调查

在回答“对你所在学校开展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这个问题时,3.1%的医学生选择很满意,25.3%选择比较满意,23.1%的医学生选择很不满意,36.3%的医学生选择说不清楚,12.2%的医学生选择无所谓。以上数据表明,我们开展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医学生的认可。在回答“你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持何种意见”的问题时,5.1%的医学生选择很喜欢,34.3%的医学生选择喜欢,30.2%的医学生选择不喜欢,28.2%的医学生选择说不清楚,2.2%的医学生选择无所谓。在回答“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时,33.1%的医学生选择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29.0%选择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如场地、设备、实践基地、经费等)不足,18.2%的医学生选择医学生素质不高,12.1%的医学生选择教师素质不高,7.6%的医学生选择不清楚。关于实践教学成绩是否计入总成绩的调查中,28.3%的医学生选择愿意,38.1%的医学生选择不愿意,25.3%的医学生选择无所谓,8.3%的医学生选择不清楚。以上数据表明,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大多数医学生的心目中没有排到重要的位置上。在选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如何”这一问题时,10.2%的医学生选择教师责任心很强、经常对全体学生进行指导,33.1%的医学生选择教师责任心较好、给予一定的指导,35.4%的医学生选择教师责任心一般、只是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指导,13.2%的医学生选择教师责任心很差、完全没有指导,8.1%的医学生选择不清楚。在回答“你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情况如何”这个问题时,11.3%的医学生选择学校有管理制度和具体规定,48.5%的医学生选择学校有管理制度但执行情况不理想,管理效果一般化,26.1%的医学生选择学校管理不到位、随意性大,10.1%的医学生选择根本没人管理、完全无人过问,4%的医学生选择不清楚。这些数据表明,学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二、建议

(一)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定位不应该只是为了完成实践教学而进行实践教学,而应当充分认识到,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职业能力的合格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总的目标和要求[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医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该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认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医学生学习并掌握全方位观察社会、客观分析社会现象的方法,树立坚定的信念,在复兴国家的宏伟事业中大展宏图。

(二)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尽可能将校内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关的诸多资源进行整合,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即通过资源共享使高校内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且能够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所用的资源与“学校现有的各类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把实践教学与军政训练、生产劳动、勤工助学、党团建设、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的有效形式[2]”。其次,在利益共享、任务共担的前提下,各高校应该加强合作,建立资源交流平台。第三,各高校还可以利用往届校友的影响力,在不同领域开发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形成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共享机制。第四,高校所在地的党政部门应该为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开设绿色通道,发动相关企事业单位、机构接纳高校师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第五,各高校应该尽力挖掘本地区各界成功人士及具有正面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将他们请进来或者将学生带到他们工作的地方去,通过近距离接触这些人物,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思想观念。

(三)建立专项基金

“当前不少高校对思政课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都十分有限,与专业教学存在明显差距。这也是目前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羁绊之一[3]。”因此,我们应该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去做――“本科院校按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专科院校按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考察等”,为思政课实践教学配备专项基金,使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扩大医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范围、人数,进而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彦秋.关于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9):124-125.

第7篇:思政教学意见范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刑事案件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刑事案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引发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思考。这些大学生刑事案件反映了部分大学生思想品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应当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问题、深化大学生个别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一、大学生刑事案件引发的思考及警示

自震惊全国的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大学生刑事案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近几年,不断地有大学生刑事案件见诸报端,引发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2008年10月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内,23岁的男生付成励手持菜刀向正准备上课的教师程春明的脖子砍去,当场将其砍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引起全社会的震惊;付成励随后掏出手机向警方报案,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2009年11月,吉林农业大学学生郭力维用事先准备好的尖刀扎同寝室同学赵研数刀后报警,经120急救人员诊断确认赵研已死亡,郭力维自己供述:买刀就是准备用这把刀杀赵研,原因是郭曾用手机录下同学赵研打呼噜的声音,照下他睡觉的照片,上传到学校的校园网上,只想开个玩笑,但从此二人关系就不好了,赵研开始借机骂郭力维,郭觉得人格受到了侮辱,自尊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所以打算杀死他。[2]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于2010年10月20日晚,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随后,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 498.5元。[3]后二审法院维持原判,药家鑫现已被执行死刑。

大学生刑事案件发在这些现象背后,隐藏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且数量极少,但其仍能折射出这些犯了刑事案件的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有的问题。

一是道德缺损。大学生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上的道德缺失现象、消极腐败行为对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道德实践上,部分大学生表现出道德认知的矛盾、道德标准的模糊、道德意识的缺乏、道德修养的薄弱。二是责任感淡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太多的关爱导致部分大学生思考问题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习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三是心理较封闭。大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习惯于遨游网络世界,而独生子女又缺乏同辈交流,因而从小多数时间心理世界只有自己一个人,如果有苦闷、沮丧、嫉妒、自负、失落、压抑、自卑等情绪只靠自我排解而又难以自我排解,容易造成人际交往困难,容易走极端。四是外来思想冲击较大。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借助网络等现代媒体蜂拥而至,并与国内多元思想相互激荡,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诚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绝大多数大学生不可能做出药家鑫等那样的事情,大学生要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药家鑫等为鉴,反思自己成长的历程和缺失,无疑有利于大学生的顺利成长。

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思考:如果我遇到药家鑫等那样的事情会怎么办?在法律、是非、道德、情感问题上我是否都能处理好?自身存在的弱点是否会导致自己做出过激的且事后又马上后悔的事?这样的思考无疑比仅仅是简单斥责(当然,简单斥责也比辩护强得多)药家鑫等、仅仅是以为自己绝不可能做出药家鑫等那样的事更有意义。思考的结果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但都会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能够使自己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更加努力地提高优势、克服弱点,更加努力地按照党的希望、学校的要求、老师的教诲,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断进步,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对策

1.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加强

艺术院校是造就艺术家的摇篮,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德艺双馨是对艺术人才最重要、最基本、最全面的要求。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其今后的艺术道路、艺术成就和艺术品德,更关系其今后艺术活动的社会影响。药家鑫事件的出现不能否定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成就,但也确实引起了人们对艺术院校大学生培养的关注和议论。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

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队伍。艺术院校相比其他高校有极大的特殊性,教师构成和工作规律更有其独特性,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没有特殊性。艺术院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和工作队伍,完善管理和制度。特别是应当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专家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这支队伍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做到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热爱艺术、善于管理、肯于奉献。相比其他高校,应该给艺术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以更大的关怀、更强的支持、更多的激励。

敢于对学生严格要求。艺术院校大学生个性强是特点、优点,是艺术成长的需要,但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只能比其他学生要求更高,这是艺术院校学生将来的职业特点决定的。因此必须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内容方面应更加体现针对性,在教育的方法上要敢于严格要求和严格管理,尤其对是非问题、原则问题、纪律问题不放松、不手软。要让每一个学生懂得,无论是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还是普通的文艺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艺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质,也是其赢得人们尊重的基本素质。要让每一个学生懂得,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学习贯彻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深入生活是他们成长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的张扬个性、展示才华、体现价值乃是艺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把握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成长规律。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从小受艺术的熏陶,其成长经历与其他大学生不同,思想成长也有其特殊性,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把握学生思想成长规律。艺术院校的学生普遍有着思想活跃、情感细腻等特点,其思想和行为的形成和变化多受到感性而非理性控制,也即形象思维发达、逻辑思维欠佳,而在其大学学习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表现。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深入研究学生思想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学生思想成长规律实施教育,坚持因势利导、宽严结合,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在为学生艺术成长创造最好环境的同时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思想成长。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成为学生喜欢的良师益友。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但仍有生师比过高、教育资源紧张、教育质量不高、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存在漏洞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问题是指学校的各种思想教育活动是否覆盖了每一个学生,大学生刑事案件警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部分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的偏差和扭曲归根结底是理想信念出现了问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必须坚持大张旗鼓、正面灌输,任何时候不动摇、不放松,要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渗透于每一个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学校理想信念方面的各种教育活动必须在总体上覆盖到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叠加于每一个学生。 转贴于

加强法制教育。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社会准则,是对大学生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当前,高校学生法制教育尚显薄弱,尤其缺乏对学生系统的法制教育、缺乏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系统解读,部分学生法制意识淡漠、对有关法律一知半解。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法律教学、普法讲座、法律文化活动等各种层次和形式的教育,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有效的形式和载体。火热、美好的校园文化生活,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参与,解决学生的性格弱点,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各种科技类、文体类、服务类、娱乐类校园活动,在活动的组织上实现多元化,在活动的内容上实现层次化,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需求,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教育的全覆盖。

3.大学生个别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亟待深化

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校普遍重视对学生思想的深度辅导,出台了配套措施。但是,学生的思想千差万别,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的复杂程度不一样、需要得到的关注度不一样、解决的难度不一样。大学生刑事案件虽然具有偶然性,但责任人所在学校对其思想情况不能说之前已了解,否则悲剧也许能够避免。做好学生个别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还需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深化:

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更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基础。大学时期,学生思想还不稳定,易受学校、朋辈、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有些具体问题能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绪,大学的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也很不一样。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学校特别是辅导员

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深入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信息并及时加以分析,随时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变化,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喜怒哀乐及其缘由,如此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

深度辅导要触及思想。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进行深度辅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细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的深度辅导,应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锲而不舍,先交流情感、后触及思想。深入,就是要触及学生的精神世界,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辅导,就是要解答学生的困惑、解除学生的苦闷、解决学生的问题。深入辅导,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辅导员与学生两个人的交谈,旁人无从知晓,辅导效果的判定也较复杂,也即辅导的深度如何完全取决于辅导员个人的思想水平、工作经验和谈话技巧。应采取各种措施使所有辅导员对每一个学生的深入辅导都能取得较好效果。

对遭受挫折的学生应及时予以帮助。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易发、多发期,各种思潮、观念冲击着大学校园,个人生活中的意外、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别人看来是或不是的“打击”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面对挫折,有的学生会走向悲观、抑郁、叛逆、报复的歧途。对于遭受挫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及时给予关怀、帮助、开导,不嫌弃他们、不耻笑他们、不厌烦他们,以热情、平等、耐心的态度帮助受挫折的学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调节心态,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教育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勇敢面对生活,培养学生忍耐挫折的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随时关注大学生中心理比较脆弱和易受挫折的群体,以及因各种突发事件受到影响和打击的学生,主动、细致地开展工作,标本兼治,保证每一个受到挫折的大学生不会走向迷途。

参考文献

[1] 专家点评09年十大刑事案件 中国刑事司法趋向成熟 [EB/OL]. chinanews.com/gn/news/2010/01-05/2053925.shtm,2010-01-05/2011-03-11.

第8篇:思政教学意见范文

关键词:三坚持 思想政治课教学 三维过程 最优化

新课程改革紧跟时代的要求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提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环节的实现过程中将知、情、意、行的内化有机统一,使学生学有所用、学能为用。这从客观上也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仅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革新,更要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付诸实践,按照“三坚持”的要求有利于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渐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转变成动态、从而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维过程。

一、 坚持将学生塑造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素质的人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并以此构建对等匹配的教育过程与结果。

沐浴先进教学理念的春风,将“优起点,实过程,乐结果,师生共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 ”作为教学设计指导。以教学目标为标杆,以优化教学设计为起点,把夯实教学过程作为落实,最终使学生取得以学为乐的情感体验并以此为切合点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落实于实际生活之中。使学生在持续的以学为乐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和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身人格。

(一) 围绕教学目标做好教学准备,做到教学起点优化,为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对等匹配奠定基础。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是环环相扣的三维过程,而教学准备是教学目标的初步实现,做好教学准备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从备课着手,以学情为基本依据做到贴近学生、以校本资源为依据做到贴近当地生活实际、以国家、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依据以思想性强、价值取向鲜明的时事材料为载体,始终将满足学生的思想性发展,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作为教学准备的准线。

(二) 在授课环节分层次实践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各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势利导善于变通“以小促大,以大哺小,大小结合”最终实现“将学生塑造成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素质的人”的目标。将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满足学校特色办学需要、满足国家发展需要三者有机结合。个体是构成社会的基础,无论是学校的特色办学需要、还是国家的发展需要都建立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同时学校的特色办学需要、国家的发展需要的满足又将为学生自身全面发展,思想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完善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和可能。因此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既是基础又是归宿点。

(三)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最终的落实需要在教学效果上体现。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的实质不在于采用某种新的教学方法、方式和形式,而在于能为它们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一个最恰当、最合理的位置。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在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加强讲解的效度,对学生的学法进行间歇性指导同时要从学生自身情感体验的效度、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增长等多个维度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检验应力求与教学保持方向上的连贯性,不得教一套测一套,应避免只重视后期的简单背诵、机械记忆测试和复习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与结构错位的现象。

二、 坚持既尊重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全面高效的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方面,优化师生关系。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自己作为知识的分享者而不是灌输者进行角色定位,适时的给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空间;尊重并给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效率的学习方法的权利;走近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对于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应多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构建民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等于放纵学生;给学生参与教学的自,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帆给船舟以矫正,才会有航速”,学生有过错的行为时,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明确指出错误的行为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不可任其发展,否则积重难返。学生出现非常严重的过失行为,如在校出现违纪行为,在社会上出现不文明行为等,一定要进行惩戒,否则学生就有可能走向错误之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也将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可以用较为严厉的言词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指出错误的性质,责令其改正错误,但决不可动手伤害学生,要有理智,控制自己清绪上的冲动,避免产生对立的情绪。矫正时还要注意场合,语言要平缓,态度要温和、不急不躁,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三、 坚持以雏形的社会型课堂的建构为契机,锻造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能力,如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成员之间合作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与整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形成多与后天的培养机制有密切关系属于晶体能力。“雏形社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有助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可持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堂构建模式,有利于真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通向成功的“独木桥”变成“立交桥”。

首先,树立雏形社会型课堂新理念,告别“平时讲课本、考时背时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时政和现实生活的接触课堂话,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认知社会、体验社会、参与社会、享用社会资源的情感倾向和能力。

其次,将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社会化。结合教材,以教材中的雏形社会资源为基础,挖掘家庭、学校、社会中可用的社会化教学资源,尤其是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社会生活资源。将这些资源按照雏形社会的知、情、意、行相互统一的要求进行构建并转化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分析、思考、理解、感悟、情景模拟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际生活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必须是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素质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培养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三坚持”的培养方式有利于将思想政治课教学这一最终教学实现;无论是构建对等匹配的教育过程与结果、坚持既尊重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的教育方式还是坚持以雏形的社会型课堂的建构为契机,锻造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都需要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系统性的结合,并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夏平平. 学案导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 罗义炫.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传承.2007(06)

[3] 李娴.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体会[J].贵州教育.2006(07)

第9篇:思政教学意见范文

关键词: 建构主义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是一个在学习观和认识观上有自己独到见解的理论流派,它起源于西方哲学和心理学。其发展至今已对世界各国的各种学习和教学理念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毋庸置疑,目前在我国教育改革各个方面的实践中,建构主义理论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在建构主义下,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构建的结果。[1]而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那么在建构主义的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应该是动态的、意义建构的活动。

1.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

1.1教学目的。

建构主义关注人的主体价值。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只关注教学优劣和教学效益,把学生视为被动者,只是帮助学生认识到一些政治理论和事实。而建构主义下的教学目的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注重学生的创新。

1.2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者认为,通过经验或背景知识检索可建构个人的认知结构图式。[2]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来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新旧知识联系的提示者,是新知识生长的促进者。高校思想政治课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学科,它具有教学目标的方向性和全面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教育机构的权威性等特点。学习是心理的积极动作,不是对教学的被动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把握教学契机至关重要。把握教学契机,要求在教学观念上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促进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集中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思维,处于探讨、研究的问题情境中。

1.3教学方法。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创设符合政治特色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此情境下愉快学习,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另外,协作还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团结协作精神相对较差,要通过研究性学习,让他们知道协作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协作才能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任务,所以我认为这比掌握一门知识要重要得多。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交流既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又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最后,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1.4教学评价。

以知识建构过程为核心的评价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是知识获得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3]那么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应重视评价学生知识建构过程,包括如何寻找知识、认知策略与自我监控、认知卷入及知识建构中的探究与创新能力等,这些都应包括在教学评价内容中;主张从多维度、多层次的角度评价学习结果,评价要立足反映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水平差异,如在知识框架、策略水平、反思与批判思维水平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强调教学评价内容设计要注意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

2.建构主义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

2.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很多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而许多政治课教师也都是完全依托教材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向学生灌输教材概念性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学习显得非常乏味。怎样才能立足于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使思想政治课成为教而有方、学而有趣、用而有信的课,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在思想政治课堂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掌握好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求知的热情和欲望。不仅仅是对课堂气氛的渲染,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积极而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投入学习,这样对促进他们的思想政治的认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指导道德行为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创设活动情境,可激发学习兴趣,唤醒生活经验,引感体验。巧设有效活动,可强化情感体验。

2.2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创新。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即使中间穿插一些提问,也主要是对一些事实现象的再现,没有多大的思考余地。建构主义以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和学,主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4]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要善于挖掘政治素材,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问题,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启迪学生智慧,帮助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享受到探索问题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也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从而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很多时候,学生有学习的欲望,有动机,有上进心,却不知道如何去学,或学习的效率低下。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求知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2.3开展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5]随着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逐渐成熟,大学生对许多时事政治现象有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那么,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探究学习活动。在学习的活动中,学生通过积极建构生成新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或照搬从教师或课本获得的信息。相反,他们通过理解学习主题并与自己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的方式积极思考,自主建构新知识。学生建构的新知识有的可能是正确的,有的却是不正确的,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建构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2.4建立合作学习。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是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策略,教学是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6]这一理念非常鲜明地告诉我们,现在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向的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应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各种信息的反馈中,循序渐进地锻炼和提高洞察力和分析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共享的、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

在建构主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像传统教学观认为的那样,是一种比较“孤立”的个人竞争行为,而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逐渐完成的。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从这种相互作用中主动开发自己的思维品质,并完成知识意义上的建构。建构主义教学过程观已经超越了传统教学观的狭隘,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动态因素的作用。既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又充分强调教师的指导帮助作用;既注重智力因素的发展,又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与开发。这种教学过程观更具有合理性和说服力。

合作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政治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生生的活动和交往基础之上,并依赖于个体间的相互尊重、民主和平等关系而实现的。只有个体间相互宽容、加强理解、互相帮助,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合作。班级或小组是一个小社会,在生生的合作过程中体现出许多群体间和个体间,以及群体和个体间的人际关系、集体意识、道德规范。为了实现有效的合作,学生必须学会处理这些人际关系和遵守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很久以来,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理想成分居多,忽略了居于基础地位的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合作学习的实施,将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文明的道德行为规范,而且有利于合作意识、开放精神和民主意识等现代思想政治规范和价值的培养。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促进思维和学习;合作学习还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增强平等意识,促进相互了解,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处理分歧意见,学会分享学习成果。

建构主义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建构主义教学要求的条件更为苛刻,其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有高超的教学艺术,需要开放的、文本化的教材及网络化的学习环境。所以建构主义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会遇到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克服种种困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使得建构主义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袁维新.从接受到建构―论知识观的转变与科学教学范式的重建[J].全球教育展望,2005,(2).

[2]章伟民.建构主义及其教学设计原则[J].外语电化教学,2000,(3).

[3]孔宪遂.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

[4]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