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素养;学生主体;实践活动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目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打破教学无效和低效的瓶颈。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追求的永恒主题。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简而言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注重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一)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承担着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阳光。”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例如,教师讲诚实守信,自己却经常失信于人;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或早退;讲努力奉献,自己却对工作敷衍塞责、不求上进,只讲回报不愿付出。这样的教育教学没有任何的真理性可言,不能使学生信服,这样的课堂也是在“演戏”。可见,政治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所传导的社会要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黄宗羲曾说过:“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教师这个职业是靠知识背景和文化底蕴说话的职业。丰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是一名优秀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必备条件。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专业知识素养薄弱,仅凭课本和教参“照本宣科”,造成了对教材驾驭不好,出现“不会教书”“教得很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现象,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无效性。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常言道:“名师出高徒。”一般来讲,学生知识的获得与教师的专业知识情况有关,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合理地组织、设计课堂活动,才能在教学中更善于把真实世界与课程中的相关主题联系起来,同时也更善于把准确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教给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的主体性认识,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内在依据和基础。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一位教师是否具备主体性教育观念、终身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观念,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政治课教师必须不断更新原来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了解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新课程理念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人人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犯错误”,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题,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心理学研究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一堂课甚至一个教学阶段只采用一种方法,那么学生就会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空洞的现状,使之寓教于乐,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就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课堂提问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就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离不开学习,尤其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让学生自由、自在、自主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在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思想的宝库,里面有很多丰富而睿智的思想火花,老师要做启蒙者和激发者,而不是简单的说教者。好奇是学生的天性,追求探索是学生的本能,这些决定了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好奇心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好奇的学生就是一个个小问号,什么现象和知识在他们眼里都很奇妙,什么东西都要问为什么,这时老师只要给他们一个不经意的点拨或引导,就会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用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他们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进步。只要让学生按自己的喜欢的轨迹去发展,学习也会变成一种乐趣。
二、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里,教师和学生是分离的,甚至是对立的,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以老师的损失为代价。老师牺牲了时间和精力来教学生,而学生的反应是并不领情。这其实就是陷入了误区,一定要把教师和学生分为主客体,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主体支配着客体,客体要做的是服从和接受信息。这并不是真正的教学,而是被异化了的教学。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外在的教转化为内在的学,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学生无穷无尽的潜能被释放出来,当思想与思想产生碰撞,迸发出灵感时,在知识和思想的磁场里,学生不一定就是学生,老师也不一定就是老师,老师的的角色已经发生的变化。当一位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学生组成的“智囊团”时,除了感慨还有担心,要是还没有进步成长,会被自己的学生远远的抛在后面,因此,在学生的学习的同时,老师也在学习,从学生中间学到知识,从学生中间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成长,从而,更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
三、创新和丰富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满足新时代下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诉求。
实现课堂的开放性。改变以往封闭式,静态的课堂,创建开放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将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和对应,收集丰富的生活素材,把抽象的书本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将教学置于生动的生活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生活,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的兴趣。
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新媒体,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拓展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等方式展示给学生,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使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富有感情、生动有趣,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将抽象的问题和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中学到知识。
建立合作、讨论和思辨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使政治课教学体现启发式和研究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意识,鼓励知识共享,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和思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发掘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让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中学生的知识架构、经验积累、观念的形成多来自于他们的社会生活。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注重将书本的知识与学生实际的生活相联系,结合他们的实践活动和现实体悟,使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重视学生体悟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的能动学习,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学习。这种自然状态来源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探求结果。而一般教师教给学生“有意义”的知识,是老师认为有意义的,学生并不这样的认为。如果把这种要求强加给学生,结果只能是学生对学习的越来越厌倦,甚至自我放弃。
【关键词】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从理论教育的实效性角度分析,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普遍存在着“低效”现象,与普通高中相比,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面临的压力更大,问题更多,挑战更强。所以,开展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分析,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教书育人――在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1.1、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办得怎样,首先要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合格,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合格。因此,学校各级党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兼职人员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为目标,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2、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课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对促进他们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具有显著的实践教学性特点,要增大实践教学课时,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引导高职高专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中去开展调查研究,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能力,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效果,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增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亲和力
政治课一般都是抽象、深奥的理论课,显得枯燥,但它却是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导师,所以要找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将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巧妙地结合起来,会使教学效果倍增。
在讲授《诚实守信》这一职业道德课时,要将这一职业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我采用了讲故事《狼来了》这一从小就听、人人会讲的故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采用广告语:狼来了并不可怕,怕的是失去诚信。然后把学生放入商业活动中,扮演不法商人,这些商人缺斤短量、不信守合同,产生不良后果。通过亲身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变远距离的知识为近距离的体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实践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需要教师这个“导演”设计好场景,让学生来演。
首先,突出本学科的育人特点,注重通过美育加强学生美好情感的培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等来创设情境,创设审美意境。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易于引起心灵的共鸣。如采取表情朗诵的方式,构建富于感彩的语义情境。
其次,活动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纽带,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朗诵、讨论、演示、表演、对话、演讲、角色模拟、辩论等等。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通过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也调动学生多种心理因素(思维、情感)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体验感悟,通过多样化的主体探究活动,使学生感悟职业生涯规划的丰富内涵,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励学生的求实精神,进而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崇高志向。
再次,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合作探究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活动方式,开展解难释疑的尝试性活动。一方面,是为了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趋于合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挖掘、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如与人协作、交流,团队意识,自主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等。
4、继续深化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使其更加符合现代职业技术人才的素养要求。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28
高中政治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一门理论性强、较抽象的学科,而新教材、新要求、新课改的实施又对高中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教学成绩检验方式的变化。那么,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呢?就这个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师德建设,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关研究实践证实,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气氛。若师生关系融洽,教课教师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在课堂上学生也会表现得非常积极与活跃,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那些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或者是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比较容易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快速融入到学习气氛中,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提升。
二、营造良好的W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应从正面对教学进行积极的引导,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耐心地指导和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面带微笑,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学生尽量做到少批评、少冷漠、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时刻感受教师的真诚关爱,挖掘每位学生身上的潜能,这样学生才会形成学习的动力,努力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人施教,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三、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政治课中的一些知识点,是要求学生必须背诵的,而这种单纯的记忆,会让学生觉得无比枯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例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拉近现实生活和课本知识的距离,让教科书上的内容更加形象和生动。通过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本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课堂导入应有趣和新颖,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
四、采用模拟教学法,增加课堂趣味性
如果将一些模拟活动穿插在政治课教学中,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模拟和表演生活中的实例,真实地再现各种生活场景,这样学生通过主动分析和自我体验,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教学实践。既使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又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可采用游戏、讨论、实验、辩论、对话等多种多样的模拟形式。实践证明,在政治课堂中,采用这种具有极强趣味性的模拟活动,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
五、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激“活”政治课堂
1. 情境教学法能极大地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早已进行了此教学实践。孔子私人办学,带领学生周游列国,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出现情境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并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不断被运用发展的。经长期的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2. 让“歌声”飞进课堂
优美的旋律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根据课堂的需要,适当地穿插一些相关歌曲,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歌声中得到彻悟。在讲“市场交易原则”时,笔者选用歌曲《雾里看花》导入新课,同时给学生设疑思考:市场交易中消费者为什么会雾里看花?怎样才能在市场交易中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导入既紧扣教材,又激活了学生的兴趣。
3. 让“辩论”进入课堂
高中是学生思想最活跃、兴趣最广泛的时期,但他们对问题的辨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成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捉摸不透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笔者不提倡对他们进行笼统的回答,而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鼓励。让他们各抒已见,然后集中起来进行交流,对于争议特别大的问题笔者有时会采用辩论会的方式。
4. 让政治课“注入时代活水”
高中生思想活跃,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极为关注。因此,政治课教学应该从丰富、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出发,把课本知识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政治课焕发勃勃生机。在讲“综合国力的竞争”时,笔者采用神州六号航天飞船举例,针对“神六”成功发射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要学生分析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是什么?学生回答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笔者趁机问为什么各国把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引导学生从长远的角度认识这样做的目的。
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引入音乐和多媒体等。这样,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和直观,在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出来。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效率 兴趣 多媒体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86
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理论性与抽象性较强、记忆量较大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升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既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教学的客观需要。但无论是教师方面、学生方面还是教学方法方面,都存在阻碍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因此,如何消除这些阻碍因素,提升教学效率,成为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探索的问题。
一、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获得学习效率的提升。
第一,采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式。由于高中生对社会的了解程度较低,因此,将抽象的高中政治理论具体化,将晦涩的道理浅显化,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课堂导入上,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例如,如果政治课安排在下午第一节,教师可以采用音乐导入的方式,通过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乐曲,调整学生状态与情绪,驱散学生的倦意。在进行抽象理论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如进行生活与哲学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导入教学内容,包括“笨人吃饼”“按图索骥”等,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新闻导入、游戏导入、表演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巧妙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对于具有较高独立思考能力的高中生而言,往往对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十分看重,因此,高中政治教学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政治学科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教材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与现实存在距离,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弥补这个不足。例如,在讲授“多变的价格”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模拟市场交易,邀请一名学生扮演养猪场的老板,五名学生扮演卖猪肉的商贩,五名学生扮演猪肉购买者。在模拟过程中,“养猪场老板”需要依据市场的供求变化以及猪肉的价格波动做出合理决策,是扩大养猪规模还是缩小养猪规模。其他的学生应当依据所学知识,对“老板”的决策做出评价。这引起了学生激烈争论,但学生在争论中,能够自觉运用知识,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二、丰富方法,巧用多媒体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开展探究式教学,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准确记忆。例如,在教授完“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中的基本知识后,可以设计一个辩论赛,让学生围绕“鲁人徙于越,是必穷还是必富”展开辩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出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于生产具有反作用的中心思想。学生在互相驳斥、互相辩论的过程中,挖掘出知识的深刻内涵,巩固了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增加教学容量,让教学更具直观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当适度,教师不应当过分依赖多媒体,将学生的关注点从课本知识全部转向华丽的课件,最终喧宾夺主。
三、客观评价,树立信心
所谓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一直以来,它都是我们教学活动中相对薄弱的部分,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国家对于高校中的实践教学内容越来越重视,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大学生们的实践活动能力。然而,不能忽视的是,由于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采用“应试”的教育方式,短时间内很难完全改变过来,因此,在当下的高校实践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
一、当前高等院校思政课堂授课的现状
1.理论授课仍占据主流地位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课都是作为高校中的公共课而存在的,在大多数校园中,上百人集中在报告厅中上课的情形已经成为了高校中的一道风景线,而大多数的思政课上,较为常见的还是理论授课。教师们根据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在结合自身情况的前提下,制作出不同主题的课件对学生进行授课。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实践授课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课堂上,理论授课的形式依然占据着主流的地位。
2.教师依然是课堂中的主角
在实践授课的方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之理论授课要多得多,既可以增强课程趣味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授课的效果,使得学生获得与理论授课不一样的体验。然而在当下,大多数情况下的思政课还是采取了理论授课的方式,教师依旧是课堂上的绝对主角,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大多仍由教师决定,而本应是课堂主角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授课内容。
3.授课形式多以讲授为主
虽然近年来社会上一直在呼吁要加大大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所限,如今的思政课依然是以授课形式为主,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来进行课程安排,在既有的大纲内选取所要讲授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整个课堂上,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鲜有参与到课堂教学钟来,相比之下,互动性比较强的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中的比例并不算大。
二、当前高等院校思政课堂实践授课的困境
1.实践授课形式匮乏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于高校思政课堂的实践教学内容做了更多的规定,但是推进起来,却仍有不少困难。大部分高校中,思政课仍然采用公共课的方式进行,听课人数动辄上百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授课,更多的思政课教师们依然采用了理论教学的老方法。即便是在有条件、有实力的高校中,思政课的实践授课形式也并不丰富,可供学生选择的实践授课内容依然不多。
2.实践授课内容缺乏吸引力
当前大学课堂面对的受众,普遍成长于数字时代,对于信息的接收有着前辈们难以比拟的优势,这些使得他们具备着比较广阔的视野和较为独立的思考能力,对于外部事物,往往具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敏锐眼光。相对的,由于种种原因所限,思政课的实践授课内容往往比较呆板,难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自然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效和效果。
3.部分授课教师的思路比较保守
不同于理论授课,实践授课的课堂秩序相对比较热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多,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只有具备更高的控场能力才能把实践课程做得精彩。面对这些新挑战,部分教师秉持比较保守的思路和立场,不愿意去开拓实践,不敢接受即将到来的挑战,更不会主动地尝试新事物、采用新方法,以致于思政课仍然延续着老路子,上得不温不火。
三、推动思政课实践授课效果的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对于思政课的实践授课情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1.调整思政课的排课方式
受限于公共课的上课方式,各个高校的思政课很难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授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人数过多,实践课程难以有效地进行,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校方可以考虑调整思政课的排课方式,在结合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配合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课程,通过分流上课人数、增开课目、配备更多专业老师的方式来配合思政课程的调整。
2.提供各项支持和保障
为了加快实践课程的推进,除了在排课方式上做出调整之外,还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为此,学校应该划拨出更多的经费对实践课堂的开设予以财政支持,进而购置在实践课堂中所需的各种道具;此外,更多的活动场地也是上好实践课程的必须条件之一,校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实践课堂予以尽可能多的支持和帮助。
一、坚持永恒性,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人
永恒性是指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进行的那些永不过时永远“年轻”的德育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德育思想的永恒性。这在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已得到充分体现,教材自始至终贯彻了“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教育”内容;二是与此有关的高尚的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的永恒性。它的坚持与否取决于政治教师下功夫钻研课本的程度。
在教学中,我通常注重充实与课本有关的高尚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并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人。例如:在讲授第三课“热爱人民的传统美德陶冶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时提到岳飞这个名字,我就想:岳飞在抗金前线写成的《满江红》一词不就是千百年来陶冶一代又一代人们心灵的好教材吗?于是,我将该词全文抄给学生们,并让他们齐声朗诵。激昂的情绪、高尚的内容、优美的诗句,加上铿锵有力的朗诵节奏,使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了岳飞在为国为民作出奉献乃至牺牲时表现出来的冲天豪气,也使他们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劝诫下,更加珍惜光阴,更加增添努力学习的紧迫意识。在讲授第十课“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时,我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一文,撷其片段抄给学生们。照样是学生们充满激情和豪迈的朗诵,尤其是那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使祖国的未来与青少年休戚相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为祖国勤奋学习”的思想,在初一学生们纯净的心田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渗透”。
初一《思想政治》(上册)第138页讲“集体主义是高尚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时,引用了雷锋同志1958年6月7日日记的前半部分。四个“如果”,排比跟进,对于增强集体主义思想的文学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意义重大。但雷锋同志在日记的后半部分又是怎样讲的,教材没有引用,可同学们想知道。于是,我就“满足”他们这种求知欲望,将雷锋日记全文抄写在黑板上。和前两次一样,当学生们以其深含感情齐声朗诵时,对集体主义这一高尚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可见,此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们在倍受鼓舞、情绪饱满中受到一次次神圣而壮严的德育熏陶和德育洗礼。这需要两方面的积极性,即“教师”课下有益的“实”和“学生”课上激昂的“诵”的高度统一。
二、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人
趣味性是指在教学中为使受教育者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动机,教师运用的为其喜闻乐见、可知可感的基本德育手段。实践证明,它是对过去那种单纯的灌输式、训导式、说教式德育教学模式的摒弃,是一种适应时展、符合初一学生思想实际的迫切需要和战略选择。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人。例如:在讲授第六课“爱护公物要落实在行动上,就要从爱护桌椅这样的小事做起”时,我举反例:“前几天,在初二(1)班教室举行1996年度国家会计资格考试。我是监考老师。考试前,一名考生告诉我:‘老师,我的桌面上有个大洞,不好在上面答题。’我一看(伸长脖子,向某张桌子张望,同时,用手围成一个圆圈状),情况属实,不得已,只好给她调换了一张桌子。当时我就想(作眉头紧锁、满脸愤慨样):那位凿洞之人,为了便于偷看而留下的‘杰作’,真是后患无穷啊!”同学们听了看了,就能心领神会:看来,爱护桌椅事情虽小,意义却重大!讲到勤劳、俭朴与幸福的关系时,我非常形象地举起左手:“勤劳是幸福的左手”;又举起右手:“俭朴是幸福的右手”。这样一来,直观感增强了,同学们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懂得了幸福来自于“双手”——勤劳和俭朴的深刻内涵。
在讲授第一课最后一节“小小年纪也可以与犯罪作斗争”时,我把同学们带入这样的模拟情境中:假如,我们的教室是一辆行驶在荒山野岭中的长途客车。这时,冷不丁冲进来一名手持凶器欲行劫持的犯罪分子(我站在教室门口,装出一脸凶像,大喝一声:“交钱!”)。此情此景,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一学生当然没有见过,我就因势利导,结合课本内容,字正腔圆、正气凛然地宣布:团结起来,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令人感动的是,不久发生在该年级的一次被劫持事件中,唯独这个班的学生,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齐心协力,勇于斗争,硬是用桌椅将门死死抵住,把三名学生模样的犯罪分子挡在门外,从而避免了一场劫难。
可见,此教学方法的积极意义在于:使学生们在愉快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引导,其结果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材有关德育思想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三、坚持图解式,以真实感人的事迹教育人
图解式是指为增强一定的基本德育思想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借助于一些相关的能产生极具德育效果的图片来解释、说明的一种方式方法。图解式德育方法在社会上被广泛地运用。人们常见的报刊、杂志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专栏上的图片及其说明,就是进行基本德育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正因为此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能见度高的“活材料”,又由一定的权威部门,因而它产生的德育效果就很有说服力,也很能扣人心弦。
我尝试着将此法引入到教学中。例如:在讲授第一课“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时,我出示了一张从《半月谈》(1995年第14期)上裁剪的图片。先将它在学生间互相传阅,然后我讲解:图片上,一个巴掌大的岛礁孤零零且顽强地耸立于大海之上。有两名年轻的背上挂着救生衣的战士,手握钢枪,神色庄重地分别站在半米来高的中国碑两侧。看着学生们惊奇、似懂非懂的样子,我加以说明:“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两位年轻的战士做到了……”;又加以引导:“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们齐声响亮地回答:“向他们学习!”在讲授第七课“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时,我指着一张图片(《人民日报》,1995年8月30日)介绍说:图片上,四个农民正用三根长长的竹竿,支撑濒临倒塌的土房子。房子的外壁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再穷不能穷学校,再苦不能苦教育”14个大字。学生们对此理解比较肤浅,我则进一步启发他们:“别的地方教育现状‘如此’,难道我们不应该……”还没等我说完,学生们异口同声地接上:“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在讲授第三课“为人民服务,就要维护人民利益,同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时,我选取一张带有说明文章的图片,文题为“青春化作永恒”(《半月谈》,1995年第16期),介绍了年仅25岁的邵述衡同志,为避免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损失,毫不犹豫地抱走被犯罪分子扔在本厂车间里正滋滋冒烟的炸药包而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这回不是由我来讲解,而是请班上一位普通话讲的好的同学来念此图片上的说明文章。那位念文章的同学音调低沉、伤感,俨然是一曲悲壮的英雄赞歌,使全班同学为之动容,为之心颤。
可见,教师借助于这些富有德育效果的图片及其说明文章,经过适当的讲解,从而使《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基本德育思想与现实生活中活灵活现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初一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德育说服力,有着很大的补益。
四、坚持示范性,以自身的德育经历影响人示范性是指在教学中为使一定的德育思想积极能动地影响、启发和引导受教育者,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显示出与之相关的榜样的一种德育特点。它分为无声和有声两种。前者,注重身教,以“润物细无声”的静止形态,体现在教师上课时的情态、言行及衣着等上;后者,则注重言传,将课本中的德育思想人格化。我的做法是:以自身的德育经历影响人。
例如:在讲授第六课“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毅力,是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培养和锻炼起来的”这一内容时,我就将自己去年五月份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南京一日游”活动的经历讲给学生们听。令他们佩服的是,我此行随身只带了10元钱。中午吃饭、门票等项开支花得仅剩下2元钱。但在教师自由活动期间,我还是坚持去参观了中华门和南京长江大桥。最后,余下0.3元,连乘返回的公交车费都不够。这时,我断然决定:走!从南京长江大桥桥南开始,东问问、西问问,硬是穿“城”而过,把脚都走麻了。终于提前一小时赶到了我校指定的候车地点——汉府街。学生们听得入迷,我乘机“解惑”,用了八个字:“不要依赖,磨练意志”,并将此经历命题为:意志的胜利。事后,据一名叫丁维维的同学反馈回来的信息,他的父母非常支持我的这种教育方法。新晨
在讲第四课“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时,我结合课本上有关“良好的集体能够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向学生们讲述了我在上大学期间于本班(1991年全国先进集体)开展的一次打雪仗活动中的“光荣史”。我们班总人数100人,为开展此项活动,分成两方。由于某种原因,我方在活动中被打得“一蹶不振”。可我不服,就径自采用了偷袭战法,将对方两名同学打个措手不及。还没等我高兴起来,对方立刻集合了三四十名同学呈半月形向我猛冲猛打过来,一如战场气势,我吓得撒腿就跑。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瞪大眼睛、专心致志、唯恐漏听的样子,我故意停顿一会儿。待学生们的心思从故事情节中回到课堂上来,我才若有所思,惋惜地说:“当时,我是多么盼望着我方其他成员能给予我有力的支援啊!”然后再把马克思那句“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的名言往黑板上一抄,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就会在学生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教育界近年来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有效教学主要强调的是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是,一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从而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因此,要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结合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就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理解和认识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内涵
要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内涵,就要先对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正确的认识。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和学生个体成长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优的教学效果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这里所指的教学效果不单指课堂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力乃至学习方法的诸多层面。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尽可能用少的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投入,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有所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随着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变化及学生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而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是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符合学生个体成长的规律,结合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特点,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投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发展的教学活动。只有正确理解和认识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的内涵,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和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只要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高中的思想政治知识是由一定的概念和原理构成的,具有较强的概括性、理论性和抽象性。如果教师只是就教材本身的知识点讲解,就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更加不愿意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要贴近社会和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教师要把社会热点问题融入课堂教学,充实教学内容,摆脱枯燥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适时引入生活实例、影视作品、名人轶事、小品笑话等,增添内容的趣味性。创设教学情境使师生之间有效沟通和互动,学生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体会到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进而主动参与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向探究性、合作性学习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转变学习方式,由机械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启发者。教师要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通过对课程相关知识的自主探究,增强实践体验和感悟,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特别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强化合作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合作性学习是一种以合作互动性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重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并以课堂讨论的形式作为合作学习的有效载体。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通过不同的形式在课堂上讨论,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合作讨论的机会,在合作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在讨论中分享收获,促进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群体“因材施教”
学校教育应该以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为基础而展开,教师对每位同学应当做到“因材施教”,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亦当如此。在小班教学或者个别化教学中,因材施教不但重要而且必要,最关键的是具有可操作性。但是,随着班级授课制的开展,教师同时面对四五十名甚至更多的学生,虽然“因材施教”仍然是重要的,但因为不具有可操作性而显得不再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一种独特的学习风格,并期待得到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当我们面对几十位学生的时候,学生的组织性和群体性会慢慢展现出来。虽然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个性,但在特定群体中有着相近与相似的学习个性。因此,我们可以将学生学习潜力、认知风格、学习策略等分为不同的层次,这样教师课堂的“因材施教”就从适应个别学生转向适应特定层次的学生群体,而我们所希望的“因材施教”就会因为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被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当然,在对不同学生群体“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要尊重个体差异,尽可能地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有效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而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吸纳新知识,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发展新的职业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思想政治课教师还要成为具有“反思性的实践者”,课堂教学之后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再认识和再思考,并以此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如:反思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否符合班级学生整体情况?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等等,才能不断开发和生成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要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上文提到的几个方面之外,还要明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和评价功能。有效教学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能否理解与把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和目标性,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只有注重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进一步推动有效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培君.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有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2010,(12):52-56.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N].2001年6月8日教基(2001)17号
[3]江万平.“研究型学习”与思想政治课的关系探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9):1-2.
[4]李焕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与行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6):109-111.
[5]王彩华.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J].法制与社会,2010,(5):232-233.
一、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主体性应该不断凸显出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求知欲,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率。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指导、培养、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学生思考的驱动力。有趣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思考和辨别的能力,但是乏味生硬的问题则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对政治教学失去兴趣。因此我们要着重思想政治教材体系的重构,通过设立有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新的知识。教师适时地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会瞬间引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这些有趣问题的激励下会不断地思考和辨别,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景中,借助老师和同学提供的信息帮助,利用教材、时事等必要的学习资料,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最终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得出问题结论,获取新知识。总之,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欣赏学生的创新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被学生抱怨为枯燥、无味、没有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现代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以前沉闷的教学氛围,将教学形式多样化。用比较生活化的语言或是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例子来做比较、打比喻,就会使知识更容易理解,这样平易近人的教学也会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产生好感。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情入手,找到生活实例和课本知识有机统一的契合点,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主动实践的能力。
3、利用时事热评
新课程理念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的统一,时政教育不仅与政治课互相补充,而且也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加强时政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每节政治课开始的前五分钟我都进行“时事热评”,让同学们对近段发生的时事进行简要评述,要求大家对这些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简评。通过时事热评,大大激发了学生关心时事,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高效的保证
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重要。教师永远是课堂的主导、课堂的领导者,这是教学本身的规律决定的。“主导”者,主要在“导”。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导以目标,导以兴趣,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规律,导以能力,导以创新等。
1、教师要当好 “向导”
要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所获,需要老师这个“向导”。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内容、学有所获。首先,确定每一章节的政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要发挥主导地位,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来制定明确、全面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始终围绕确定的目标来学习,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的费时低效现象。其次,确定重点难点,解答疑难问题。教师需要对教材熟悉在心,对学生充分了解,这样才能恰当地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注意理解和掌握,并给学生以准确精练的解答。再次,设计教学结构,调控教学节奏。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调控好教学节奏,是优化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2、教师要正确“疏导”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发现”“再发现”新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产生迷惑,这时候教师要进行恰当疏导。通过交流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现状,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症下药”。避免学生的思维误入歧途,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能指向一定的目的,使教师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
3、 教师要恰当“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