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采购方式范文

企业采购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采购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采购方式

第1篇:企业采购方式范文

一、建立和完善采购制度

(一)建立采购制度

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采购制度应规定材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许可权、材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比如,可在采购制度中规定采购的材料要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议价,然后选择供应商,并把所选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购单上;还可规定超过一定数额的采购须附三个以上的书面报价及上级领导审批等,以供财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核查。

(二)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备案制度

企业的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要有有关合法证件外,还要有联系方式、地址、银行账户、供应商评价,另外注明付款条件、交货条件、交货日期等。供应商档案不断更新,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评估,不合格的清理出供应商队伍。供应商档案有专人管理,不断完善。

(三)建立内部市场价格体系

采购部门在采购材料价格的基础上建立内部材料价格体系,在采购过程中,原则上不能超过内部价格各水平,如果超过内部价格水平,要对此进行书面说明并记录在案。对重要的采集要成立价格分析制度,不断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更新、分析、预测。

(四)采购人员的管理

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成绩进行必要的奖惩。对按照采购价格完成任务,不予奖励;对于低于采购价格的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没有完成采购任务的视情节给予处罚。

二、采取措施低采购材料的成本

(一)充分使用金融工具

根据目前的情况,加强和金融企业的合作,使用承兑汇票。在大宗材料采购中,我们不即可给予现金支付,而是采取银行信用开具的承兑汇票,它作为远期兑现的票据,可有效降低材料采购的成本。

(二)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目前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是商品砼、钢筋、砂浆、门窗、保温、涂料等工程。我们选择有实力和信用好的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利益我们之间的信用,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在进行货款支付,从而到底节约的目的

(三)以竞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

对于大宗材料的采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公开竞标,在材料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方法、企业信用、垫资能力等方面能够最大限度满足要求,作为供应商的候选队伍,这样能够选择价格比较低的供应商。

三、降低采购材料成本的方法

(一)科学分工

施工企业消耗的物资品质繁多,消耗量差别很大。采取科学的分工,根据物资消耗的规模数量和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科学划分采购分工。把材料采购分解到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实施分级采购,严格执行采购程序,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流程清晰、规范有序

(二)批量采购

集中批量采购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是实现降低采购价格的重要方法。实行批量采购,企业内部和流通环节减少,生产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降低单位成本,为需求单位提供更优惠的价格。

(三)加强渠道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加强渠道管理非常重要。从众多的渠道中选出主渠道,形成以主要渠道为主,多渠道为辅费采购方式,以形成渠道间的竞争为格局,保证物资采购低价格的实现。

(四)全寿命成本分析

在采购时、要充分考虑储存、运输、维修、养护、自然消耗等成本。进行全寿命成本分析,是采购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实现材料价格降低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

四、材料供应商的管理

(一)作为建筑材料的供应商,每个地市都要具体的规定

处理一个企业具备的基本条件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组织代码证;还有的必须有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备案证等。

(二)对供应商在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企业实力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选出能够按时交货、质量稳定可靠、价格合理、有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满足采购方的一些微调要求的。

(三)地理位置在供应商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

虽然他可能价格偏高,但是考虑到建筑材料的运输成本和对供应商的全面考察方面,有些时候还是要使用本地供应商。使用本地供应商可以方便双方的沟通,交货方便快捷,当有紧急情况时,也能够很快的处理和解决。

(四)供应商的评价

第2篇:企业采购方式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物资;招标采购;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时展与社会进步,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速度相当迅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物资招标采购作为煤炭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宽企业采购渠道、节约成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加强对煤炭企业物资招标采购方法研究,有助于加强对采购的监督,严惩腐败与浪费行为。

一、关于招标采购的概述

所谓招标采购,就是采购方作为招标方,事先提出采购的条件和要求,邀请众多企业参加投标,然后由采购方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标准一次性地从中择优选择交易对象,并与中标方签订协议等过程。

二、当前煤炭企业物资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

1.问题之一:物资招标采购的程序复杂,手续繁多

物资在招标采购方面的程序复杂,手续繁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当前很多煤炭企业对招标物资所需资料手续繁多,参与竞标的企业需要提品的质量合格证与经营证、银行开户证明、产品说明书、生产工艺等方面的资料,使很多企业不愿浪费时间在招标资料的准备上,而且每次参加招标,都需要准备相当多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投标成本与作业量;二是招标时一次性面对多家企业竞标,需要审查的资料多达几十万页,这无形中增加了招标部门的工作量,致使很多评审人员与招标人员不能仔细查看资料中的信息,很难起到真正的审查作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浪费人力、物力;三是招标耗费时间较长,对煤炭企业关乎安全生产的重要急需物资采购难以适应。

2.问题之二:“无标底招标”助长了物资的虚高价格

出现“无标底招标”助长了物资虚高价格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煤炭企业在物资购买的渠道与价格方面所接收的信息量较低,其无法知晓每一家企业所提品的质量和价格,而且不同厂家原料来源、产品工艺和质量差异性较大,致使价格相差很大,也很难设置标底价。在这种状况下,煤炭企业选择不设置标底的价格,而是通过产品品牌淘汰机制给产品供应商施以压力,迫使其降低价格。同时,市场没有完全发挥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市场在运行过程中没有实施标底招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销售商手中产品的价格稳升不降。

3.问题之三:招标评标专家的水平影响着评标的公平与公正

招标评标专家的水平影响着评标的公平与公正,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物资招标的评标工作是在一些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专家的专业素质与责任心对评标工作的结果有着客观地影响力;二是缺乏科学有效的评标制度;三是领导意志现象较为突出,直接影响着评标专家的水平发挥。

三、煤炭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的有效措施

1.措施之一:加强对投标人资质的审查力度

要加强对投标人资质的审查力度,就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明确审查内容:物资结构、相关企业的生产规模与资质、设备配置情况、产品售后服务情况、资产的运营状况以及人员的结构等;二是要严格地审查供应商的相关证明文件,这包括:物资生产许可证或3C认证、安全标志证书、税务登记证书、银行信用证书、产品质量证书、营业执照等证书的复印件或原件;三是审查方法,这包括两种方法,其一是后审,就是在物资招标开始时对投标人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其二是先审,就是在选择物资供应商之前,对相关投标人或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或者资料审查,最后这些通过资质审查或实地考察的企业会被选定为物资供应商。

2.措施之二:明确物资招标采购的原则

要明确物资招标采购的原则,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1)在招标过程中坚持“采购执行、采购决策、采购监督”等三权分立的原则,其中采购执行就是指企业的业务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中标结果来执行合同。采购决策就是指明确物资招标的品种与范围,评标方式,投标人的选定以及评标工作人员的聘请。

(2)在物资招标的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以及诚实守信”的原则,其中公正就是指在不徇私枉法、的基础上,对所有拥有投标资格的投标人一视同仁,在最大程度上引发同业间竞争,从而形成买方市场。公平就是指统一衡量投标人的标准,使得投标人之间可以公平地竞争。公开就是指物资招标的全过程应该都是透明的,让所有参加竞标的工作人员都可以了解物资招标的程序、内容、招标方式、评标原则以及中标的最终结果。诚实守信就是指煤炭企业对任何投标人所提供的资料都必须是真实的,其内容不容私自随意改变,对在物资招标函中所承诺的内容一定要兑现。

(3)在物资招标的过程中要坚持比质比价的原则,首先要了解清楚同类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与产品质量高低;其次是要对同类产品进行横向的比较,在产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要优先选择价格低的产品,在价格相同的状况下,要优先选择质量较好的产品;三是严禁不同类物资产品之间进行质量与价格方面的比较。

3.措施之三:明确物资招标采购的规则

要明确物资招标采购的规则,就要做到以下四点:

(1)要明确物资招标的方式,这主要有两种方式,前者是邀请招标,即招标单位用投标邀请函的方式邀请一些特定的单位来参加投标,后者是公开招标,即招标单位用公告的形式来邀请一些特定的投标单位。

(2)要编制合理的投标邀请函,即由招标人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需求设置招标文件以及标底,在经过上级人员的肯定之后,向投标人发送投标邀请函。

(3)选择优质的供应商,招标人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或者方式广泛地收集物资供应商的信息,经过认真地筛选与研究,制定出选择物资供应商的标准或者制度,并根据煤炭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层次适中、数量适中的供应商,并从中挑选业务往来稳定、产品质量可靠、专业技能强、信誉较高、售后服务有保障的供应商,同时也要不断地吸引新物资供应商的加入。

(4)明确招标采购内容及目标:首先是投标,投标人要按照招标函中所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投标,而且投标人要在投标截止之前将密封投标文件送到指定地点,在投标截止日到达之前,投标人可以对自身的标书进行修改或者撤回;其次是开标,其内容包括开标地点,开标主持单位,开标检查,宣读标书内容;第三是评标,其中所用到的方法是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性价比法以及综合评估法等;第四是定标,评标结果经由上级部门核准后,立即公布定标结果,并以书面的形式发出,最后由中标单位签字确认。

4.措施之四:明确物资招标采购的人员

要明确物资招标采购的人员,就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招标工作人员必须是了解煤炭企业生产流程运作情况、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员;二是要成立专门的物质招标采购委员会,要选择对所投标项目具有五年的工作经验, 并十分熟悉招标流程和法规,同时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五位以上的人员组成评标委员会,但与参加竞标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人员不得进入评标委员会。

5.措施之五:明确物资招标采购标书的评定规则

要明确物资招标采购标书的评定规则,就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制定科学合理并有效的评标方法,提高招标效率;二是不以价格作为定标的唯一依据;三是要采取措施遏制投标人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为使用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与价格低廉、质量上乘的产品。

参考文献:

[1]马彦坤:强化招标采购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中国集体经济,2011(10).

[2]苑 茹:煤炭企业物资招标采购工作的探讨[J].江西煤炭科技,2009(1).

第3篇:企业采购方式范文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防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企业并购行为越来越频繁,特别是最近几年上市公司并购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A股上市公司公告的交易案例数量超过4450起,披露交易规模1.56万亿元,涉及上市公司超过1783家。较2013年同期的1189起,5023亿元,分别增长274%和210% 。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的条件下,企业面临着激烈竞争。企业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规模扩张,保持企业稳定增长,并购是一条捷径,也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式。然而企业并购作为企业的一项重大投资、融资活动,财务风险不可避免的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即并购定价、融资、支付和财务整合等财务决策以及其他因素,引起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与困境。因此,企业并购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财务风险,并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

一、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概述

(一)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简而言之,就是指企业由于并购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有着众多观点。杜攀(2000)认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是企业因发生并购活动而对资金的需求所引起的筹资风险和资本结构风险。史佳卉(2006)认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一个由定价、融资、支付等财务决策行为引起的价值风险的集合,是由风险诱惑效应和风险约束效应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的严重偏离。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见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主要在于并购活动中筹资、融资决策所带来的偿债风险和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以及这种不确定性影响了预期价值的实现。

(二)引起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1、变化性

企业并购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变化,从而使得与之相伴的财务风险始终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宏观方面, 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周期性的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等;微观方面,有并购方的经营环境、筹资和资金状况的变化,也有被收购方反收购和收购价格的变化等。这些变化在时间上、范围上或者单独存在,或者交叉叠加,这都会影响企业并购的各种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变化性是引起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2、信息不对称性

企业并购过程中, 引起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另一个因素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当目标企业是缺乏信息披露机制的非上市公司时,并购方往往对其负债多少、财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抵押担保等情况估计不足,无法准确地判断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导致价值风险。即使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也会因对其资产可利用价值、富余人员、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了解不够,或目标企业管理层对信息的故意隐藏,导致并购方对其盈利情况、或有负债情况等都无法了解或准确估计其真实价值,误导做出错误决策,甚至导致并购失败。

二、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主要是指在对并购企业的价值估值时,其估值的金额是否公允。在确定目标企业后,购并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从而形成并购价格。这主要的依据便是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财务报表等。但目标企业可能故意隐瞒损失信息,夸大收益信息,对很多影响价格的信息不作充分、准确的披露,这会直接影响到并购价格的合理性,从而使并购后的企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

此外,并购时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评估,对标的物进行评估。但是评估实践中存在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外部因素干扰等种种问题。

(二)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融资能力风险以及融资方式所带来的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导致的偿债风险、股权稀释风险等。企业并购融资可以选择内部融资或外部融资,通常可采用的有自有资金、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融资渠道。由于并购双方的资本结构不同,在对外融资,特别是债务融资时,通常需对目标公司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和维持正常经营资金量,进行不同投资回收期和借款结构的匹配。如果债务融资的资金需要量与期限结构没有根据并购资金需要量与资本结构的现状来安排,就会因并购后利息负担过重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 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三)支付风险

1、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现金支付工具自身的缺陷,会给并购带来一定的风险。首先,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是一项巨大的即时现金负担,公司所承受的现金压力比较大;其次,使用现金支付工具,交易规模常会受到获现能力的限制; 再次,从目标公司的角度来看,由于现金支付会因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换来实现的资本增益,从而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以及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等原因,有些企业的股东可能不欢迎现金支付方式,这会影响并购的成功机会,带来相关的风险。

2、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

并购企业将本企业的股票或以新发行的股票作为价款付给目标企业股东,会导致股权稀释风险。目标企业的股东如果拥有了控制股权,就可能反客为主,成为新公司的控制者。采用发行新股来换取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票,意味着参与分配利润的股份增加,原来股东的收益就会被摊薄,稀释股权,减少每股净资产和收益,造成股价的波动,给公司业绩增长带来压力。

3、杠杆支付的债务风险

并购企业通过大量举债融资购得目标企业的全部股权或资产,然后又以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偿还负债的杠杆支付方式,也并非十全十美,有其自身的风险。由于高息风险债券资金成本很高,而收购后目标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杠杆收购必须实现很高的回报率才能使收购者获益。否则,收购公司可能会因资本结构恶化,负债比例过高,付不起本息而破产倒闭。

不同支付方式的选择带来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现金支付过多从而使得整合运营期间的资金压力过大。

(四)财务整合风险

企业并购交易完成后,并购方需进行包括财务整合在内的企业资源要素的系统性安排,使得并购后的企业按照一定的并购目标进行运营。财务整合的风险在于并购双方财务制度、机构设置、财务理解等一系列的不同所带来的矛盾而导致。另外财务整合过程中,并购商誉的减值风险也是尤为突出。如2015年4月12日,创业板龙头蓝色光标(300058.SZ),一季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蓝色光标预计亏损超1亿元,这也是蓝色光标17年来首次季度亏损。巨亏原因缘于其境外参股子公司Huntsworthplc2014年财务计提商誉减值,蓝色光标因此受到约12764万元牵连。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充分收集信息,降低企业估值风险

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并购方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包括投行、经纪人、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 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 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从而采用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之上的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

(二)统筹安排融资方式,灵活选择支付方式

当并购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时,应遵循融资成本最小化原则,同时要充分考虑资本结构,合理确定短长期融资比例、自有资金与负债比例,将负债有效地控制在偿债能力之内。自有资金充裕时,是首选,其次是债务和股权融资,推算偿债的零界规模,合理考虑债务融资的税盾作用;采用股票融资时,要充分考虑股权稀释问题。在确定了并购资金需要量后,统筹安排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量大小,可采用灵活的支付方式。并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每股收益摊薄、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筹措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来取长补短。

(三)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降低流动性风险

由于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的风险,必须通过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来降低。但若降低流动性风险,则流动性降低,同时其收益也会随之降低,为解决这一矛盾,建立流动资产组合是途径之一,使流动性与收益性同时兼顾,满足并购企业流动性资金需要的同时也降低流动性风险。

(四)加强财务整合,降低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后,应将低效资产剥离、优化组合,加强资金运营管理,实现资产整合与资源优化配置。公司应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制度体系、会计核算体系统一管理和监控,实行一体化的财务支付、预算管理和资金运作。加强对并购商誉的减值测试和提前预判分析,降低因商誉减值导致企业利润波动而带来的市值损失风险。

参考文献:

[1]杜攀.企业并购风险的研究[J].中国建材,2000,(2):18-20

[2]胥朝阳.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32-70

[3]史佳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M].人民出版社.2006

[4]周平根.浅议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J].金融经济.2008

[5]张丽.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8(5)

第4篇:企业采购方式范文

关键词:跨国并购;财务风险;风险识别;风险防范

目前,中国政府正大力推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非常好的机遇。跨国并购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利于国内企业规避国外行业进入门槛和壁垒,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扩大规模,进行产能合作,取得协同效应,提高经营效益。但是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进行的跨国并购效益却普遍不太理想。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显示,我国境外兼并收购的企业,只有三分之一处于盈利和持平状态,也就是说,我国企业有67%的海外并购不成功。分析跨国并购的案例可知,每起失败的跨国并购,无论源于何种风险,都会通过跨国并购成本影响到并购的财务风险。因此,如何识别、防范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已经成为我国跨国并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定义

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由并购决策、定价、融资与支付和财务整合等各项财务活动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导致并购实现价值与并购预期价值之间产生重大负差异,从而引起企业资金供应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是多种并购风险在价值上的综合体现。由于跨国并购涉及到不同的两个国家的企业,并购方往往对境外并购市场和并购的目标企业的熟悉程度比对国内的要低,受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大于国内并购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识别

(一)跨国并购的战略决策

风险并购的战略决策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前对自身状况分析不足,对战略需求考虑不充分而盲目并购从而给企业带来财务损失的风险。

(二)跨国并购的协同效应

风险并购的协同效应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中对协同效益预计的偏。

(三)跨国并购的估值风险目标

企业估值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中,由于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偏差而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目标企业估值的依据是对目标企业价值估算和目标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相应的其风险主要来自这两个方面:目标企业提供财务数据风险;对目标企业价值行估算的风险。中国平安人寿并购富通集团的失败案例中富通集团隐瞒了其高达57亿欧元的债务抵押债券,并购估值明显偏高引起的估值风险是其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

(四)融资和支付

风险融资方式和支付方式相辅相成,共同影响并购的具体形式。融资和支付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活动中能否按时按量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来确保并购顺利完成的不确定性以及相应的现金短缺或股权稀释风险。跨国并购需要大量资金,需要解决资金从哪里来,如何支付的问题。吉利并购沃尔沃过程中设计了综合性的“设立风险隔离带+卖方融资+收购方权益融资+不确定性调整权+按交割资产支付”的五位一体的融资和支付方式,有效化解了收购过程的融资和支付风险,值得借鉴。

(五)汇率风险汇率

风险是指企业并购中汇率波动影响企业并购成本的风险。汇率风险是跨国并购中最常见的问题。跨国公司经营往往由于浮动汇率而增添附加成本,并购方所支付的有效价格与成本会受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相对强弱的影响,被并购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母公司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影响。当目标公司所在国货币相对于并购方本币趋于升值时,并购方也可能要支付更多的本币。如果融资货币是目标国货币,则会增加融资成本,因而可能遭受目标国货币升值带来的风险损失。另外,货币兑换限制会使本币无法自由兑换为可自由交易的外币,延迟或阻止货币的汇回国内,形成兑换风险。

(六)财务整合风险

财务整合风险是指在整合阶段由于并购双方财务组织机制不匹配,并购后企业资本运作不合理使得并购不能发挥协同效应的风险。企业在完成并购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并购中的交易过程之后,并购过程也仅仅是进行了一半而已,并购后的整合工作才是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但这往往又被很多企业所忽视,从而造成并购效果不理想,严重者甚至直接导致并购的失败。有些企业在整个并购过程中往往对财务整合的要求、目的、方法和步骤等疏于计划和执行,甚至一些整合方案仅仅止步于纸上而已,由此造成了后续的财务整合风险。

三、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制定明确的企业并购战略

企业的并购首先要有明确的并购战略,不能仅仅看到企业短期效益,应当关注企业长期效益。在此基础上,企业在做并购战略决策时应当详细分析自身资源和条件,做好战略并购规划,提前做好并购准备,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筛选,选择合适的并购机会。吉利并购澳大利亚DSI变速器公司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吉利在整体战略转型和升级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明确的并购战略,准备充分,抓住了合适的并购时机,从而利用DSI全系列自动变速器的技术优势弥补了自己的技术短板,为吉利汽车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与品质提供了支撑。

(二)在并购可行性分析时合理预计和量化协同效应

并购的动因是双方能够产生协同效应,但是这种协同效应很难预计和量化。美国商人巴里•迪勒就指出:“这其中肯定存在着协同效应,但我还不知道它在哪里,现在就想把它说个明白简直就象是痴人说梦”。尽管如此,由于协同效应预计能为并购决策提供依据,并为以后的并购整合提供指引,因此,预计和量化协同效应十分必要。并购的协同效益一般体现为营业收入增长和营业成本降低,在并购可行性分析时需要合理预计并购带来的营业收入增长和营业成本降低,估计出协同效应的大小,从而减少落入协同效应陷阱的风险。

(三)充分做好尽职调查工作,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估值

对目标企业价值估算的不确定性源于信息不对称,因此,并购企业应当采用有效的方法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首先,聘用外部中介团队做好尽职调查工作,对目标企业目前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对企业预期盈利水平进行预测,为跨国并购决策、并购的交易结构设计、并购相关协议关键条款的设计提供客观依据。聘请的外部并购中介团队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其次,综合运用收益法(现金流量折现法)、市场法(可比企业分析法和可比交易分析法)和成本法等多种价值评估方法确定目标企业合理价值,防范单一方法计算结果的偏差风险。

(四)合理确定资本结构,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并购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与股权应当相互匹配。如果债务资本的比例过高,虽然财务杠杆的作用很大,但是却会带来还本付息的压力。而如果股权资本比例过高,那么就会稀释并购企业股东股权,损害股东利益。企业要合理确定融资资本结构,以使并购融资成本与风险最小。融资渠道多元化一方面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融资风险。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与投资的多元化一样,都有利于规避单一渠道所带来的风险,防止融资渠道单一导致资金链断裂风险。

(五)规避汇率风险要利用金融工具

目前规避汇率变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的金融工具有多种:第一预先与外汇银行签订外汇的购买或出售远期合同,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用已敲定的汇率买卖两种货币。第二是套期保值。为了使得资本与实物交易的币种、金额、期限都相同,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前可以同时买进或卖出合同外币。第三是外汇期权。有买入看涨外汇期权和买入看跌期权。比如,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前买一份看涨期权,并购时,倘若外币价格上升时可以选择执行期权,抵消了获利与受到的财务损失,显然起到了保值作用;相反如果外币价格下降,则可以不执行期权,也就是说现款的获利能弥补相关财务损失。

(六)刚柔并济,做好财务整合工作

并购之前构建起跨国并购财务人员培养和储备系统,为前期并购和后期整合提供人才保障。财务人员要尽早的参与到并购工作中,为并购工作提供专业意见。当地财务人员尽量留用,以利用他们熟悉东道国法律、税收和会计制度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委派财务总监,保证对被并购方的控制权,使所有者监督能够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与财务收支之中。对被并购企业实施严格的财务管理控制,建立一系列的报告制度、信息交流制度、审批权限制度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统一会计核算体系和会计政策,保证会计信息相互可比,便于合并会计报表。涉及员工的考核指标、岗位薪酬、福利待遇、费用标准等方面的财务整合内容需要进行广泛研究和细致的宣传说服工作,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杨柳,吴泗宗,佟爱琴.我国制造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年第10期

[2]罗欣.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商情.2012年第7期

第5篇:企业采购方式范文

关键词:并购,财务,风险,措施

 

1. 企业并购及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1.1企业并购的概念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并购”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并购”即传统意义上的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合称。广义的并购除了上述活动以外,还包括分立、分拆、资产分离等多种形式。论文参考。

1.2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概念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

2. 并购财务风险类型及成因分析

并购财务风险主要分为:目标企业估值风险、融资风险以及整合风险。论文参考。

2.1目标企业估值风险的产生对目标企业的估价可能出现的预测失误,就是并购企业的估价风险,其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收集的信息是否全面、有效。具体指标为: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多少及时间预期、财务报表相关数据、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偏差。

2.1.1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多少及时间预期

并购企业所收集的信息是否全面有效关键在于:(1)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2)并购企业是善意收购还是恶意收购。(3)准备并购的时间长短。(4)目标企业审计时间距离并购时间的长短。

2.1.2财务报表相关数据

现阶段,财务报表自身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也为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埋下了隐患:(1)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的披露。对于未决诉讼、重大售后退货、对外担保等所导致的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会计制度中虽然要求在附注中予以披露,但仍有很大的选择空间,目标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披露与否和披露程度。(2)表外融资。有些企业为避免融资行为引起财务状况恶化在报表中的反映,采用售后回租、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抵借等手段进行表外融资。(3)无法反映的重要资源价值及制度安排。由于货币计量假设的客观存在, 许多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价值无法有效地在财务报表中得以体现,如重要的人力资源、特许经营权等。

2.2融资风险企业通常采取的融资渠道有: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和认股权证。融资方式、结构、资金使用方式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2.2.1融资方式风险

(1)自有资金。以自有资金进行并购虽然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而且手续简便,但是大多数企业在并购时都存在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2)银行贷款。以银行贷款融资可以弥补资金不足,但是我国企业的平均负债率比较高,再向银行融资能力有限,银行也加大了对贷款的审查和控制。(3)债券融资。此种方式需要严格复杂的审批,有相关的规模和指标限制。同时,通过发行债券获得的资金由于国家法律对于用途的严格规定,也难用于并购支付。(4)股票融资。发行股票融资存在的问题是收购方是否具有股票发行资格,不符合发行资格的企业无法通过发行股票方式实现融资。

2.2.2融资结构风险

目前,企业并购所需要的资金很难通过单一的方式解决。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情况下,企业面临融资结构的风险。融资结构包括短期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结构。在以债务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当并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将会产生利息支付风险和按期还本风险。在以股权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当中,如果效果不达预期,会使股东利益受损,从而为敌意收购者提供机会。

2.3整合风险企业并购完成后,原企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务资源及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及时迅速地进行整合,以期实现企业并购目标。整合期间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形式为:财务组织机制风险、理财风险和财务行为人风险。

2.3.1财务组织机制风险

并购企业财务组织机制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受自身的企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职能、财务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财务收益与期望值之间发生差异和背离的可能性。

2.3.2理财风险

并购企业理财风险是指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财务运作缺陷和财务行为不当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2.3.3财务行为人风险

并购企业财务行为人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财务组织内部管理主体因恶意或善意的财务失误、监控不力而引发的财务风险。

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3.1目标企业估值风险的防范3.1.1采用恰当的收购估价模型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企业价值的定价方法有贴现现金流量法、市盈率法、市场价格法、同业市值比较方法、账面价值法和清算价值法。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

3.1.2关注财务报表的同时要了解表外资源

表外资源对于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表外融资和某些重要资源没有在会计报表内反映而引发的财务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要重点调查售后回租、应收账款的抵借以及集团内部相互抵押担保融资、债务转移、现金调剂等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对人力资源、特许经营权等重要的表外资源价值做出合理估计。

3.2融资风险的防范3.2.1现金并购风险的防范

对于现金并购中的流动性风险,并购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具体步骤是:并购企业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将未来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按期限进行分装组合,寻找出现正现金流和资金缺口的时点,不断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来防范流动性风险。

3.2.2股票并购风险的防范

针对股票并购中股权分散、股价下跌的风险,并购企业应充分考虑股东特别是大股东对股权分散和股价下跌是否可以接受,以及收购公司股票在市场上的当前价格。

3.3整合风险的防范3.3.1整合前财务审查

财务审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并购方确定被并购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充分地反映该企业财务状况。财务审查的内容包括并购后需要整合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哪些、需要的资金投入、企业的负债结构等重要财务问题。

3.3.2加强并购后企业的组织结构整合

组织结构的整合主要是并购重组后的企业的机构设置问题,其关键是合并双方的人事安排。并购方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尽快制定并购后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标准,做到人尽其才。论文参考。

4.结论

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是一项高风险经营活动,风险贯穿于并购活动的始终,其中财务风险更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加强对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治理并购的高风险,以指导企业并购实践,提高并购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相信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人们对并购活动的研究会更加深入,对防范并购财务风险问题也会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RobertJ. Borghese,Paul F. Boerjiesai .M & A: From Plan to integrate[M] . Beijing:Machinery Industry Press ,2004,368-371

[2]谢沛善 .企业并购融资的障碍及突破[J]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15:18-19

第6篇:企业采购方式范文

关键词:电力物资集中采购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对制造业或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企业进行库存管理,就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保持合理的水平,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加速资金周转。我国电力企业物资供应渠道多,物资的品种、规格千变万化,对库存管理造成一定难度。同时,电力企业的基建总投资中,大型发电厂的设备和材料投资占其总投资的70%左右;发电过程中各电厂从维护安全生产出发,都储备了大量的备品配件,库存占用资金每年要承担上亿的银行利息。因此,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法和手段大力降低在电力建设、生产过程中的物流库存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是加快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一、导人物资“集中批量采购"模式,有效降低库存成本

从目前情况看,改进措施就是采取集中批量采购的策略,在优化采购策略的基础上实现对库存物资的科学管理,其采购模式分为战略性采购和操作性采购:

战略性采购在电力企业的具体实施,就是省级或者区域电网公司根据一段时问内基建工程所需的设备、材料的品种、数量,不针对具体工程项目组织招投标。然后,与一个或几个中标厂商签订一定时期内的供货协议,明确供货期,供货单价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的一种操作方式。包括建立采购物资类别、设计采购战略、建立供应商名单、选择实施方式、选择供应商、与供应商运营整合、进行市场基准化比较七个战略采购步骤。这样,公司与供应商建立起的是一种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对双方而言都实现了共赢。省级或者区域级电网公司的主要采购物资包括:220kV和110kV主变、SF6断路器、避雷器、电压互感器、VD4开关、GIS、开关柜和电容成套设备、电缆、导线、金具、铁件和零星小五金产品等。

操作性采购对电力企业而言,针对为某些项目工程设计制造,通用性差的产品,如10kV以上的电力变压器、负荷开关、110V以上的输变电及配电设备、220V以上的铁塔、高压电瓷等,由各分公司汇总物流需求计划清单,然后由省级或者区域电网公司统一采购。另外市县级公司对于少部分物资可以自主采购,这些物资主要为:办公用品、小额的非标件加工、清洁服务等。

二、在集中采购模式下采取的库存管理方法

在这种集中批量采购模式下,对于不同性质不同特征的电力设备、材料物资,电力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

1、对于常用的必须留有一定库存的设备材料,可以采取ABC和CVA分类法

ABC分类法,又称重点管理法,最早由美国通用公司在库存管理中采用,是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管理控制原理中最有用最有效的方法。

ABC分类法的原理是将所有库存物资按在技术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如图1所示,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为A、B、c三个等级。A类物资数量约为10%,所占资金约为60%左右;B类物资数量约为25%,所占资金约为20%左右;C类物资数量约为65%,所占资金约为20%左右。A、B、c三类物资区分后,便可以针对三种不同类型开展有区别的管理。

A、B、C方法对电力物资特别适合。电力物资中电力设备等大宗物资对电力系统最重要,而且具有数量少价值高的特点,可以将这些物资看作ABC分类法中的A类物资。对于这类物资,需要有详细的进出库记录,经常检查库存情况,精心做好货物存储工作,随时提供准确的库存信息,进行严格控制。在满足企业内部需要和客户需要的前提下维持尽可能低的经常量和安全库存,可采用定期库存控制法进行管理。而对于物资数量不多,所占资金总额也不多的B类物资,可以通过定量库存控制,库存的数量可以按照各种具体情况来决定。在电力物资中,一般的电力物资,则是数量和品种繁多而价值量相对较少,可以将其看作是ABC分类法中的c类物资。对这类物资的管理,可适当加大定购量,采用定量库存控制法进行控制。在库存配置上,可以经常性地放置在企业仓库中加以存储。

在对于C类物资的库存管理上,由于其所占价值量相对较少,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有可能会造成整个生产的停滞。鉴于此,电力企业有必要在物资库存管理中引入关键因素分析法(CriticalValueAnalysis,CVA)。具体的做法就是,对电力生产起关键作用的物资,划为最高优先级,一定要做好库存管理工作,不允许缺货;对于电力生产起基础性作用的物资,划为较高优先级,比较重视库存工作,允许偶尔缺货;对于电力生产比较重要的物资,划为中等优先级,允许合理范围内的缺货;而对于一些生产经营中需要,但可替代性较高的物资,则划为较低优先级,允许缺货。在电力物资的库存管理中,将ABC分类法和CVA管理法结合使用,可以达到分清主次,抓住关键环节的效果。

2、对于一些备品备件则可以采用供应商

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方式在这种新型的库存管理模式下,放弃由各个基层单位自己保持备品库存或由总公司统一保持备品库存的方式,改由公司物资管理部门和生产运营部门依据各基层单位储备部门建议拟定备品储备计划,选择备品合格的供应商,并与之签订框架协议,在供应商仓库建立公司备品的“虚拟”仓库,而电力企业本身则实现了一个“零库存”。具体做法是:电力企业根据备品需求的轻重缓急程度,按设备货款值的一定比例定期向供应商支付保管、维护、检测费用。以后每年物资管理部门会同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等有关部门,依据备品备件储备定额和设备实际运行情况,以及各基层单位建议,拟定备品备件补货计划,对超过一定年限的备品进行更新、升级。各供应商负责维护其所管理的备品备件库存信息,实时反映备品备件的库存、领用、余缺等情况,实现备品备件实时监控、调配。这样,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大大节约公司备品的库存、维护和定期检测费用,还可避免许多备品储备会因时间过长而造成老化或技术性淘汰。当备品备件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积累到一定成功经验时,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常规生产和建设所需物资的库存管理。

第7篇:企业采购方式范文

企业并购模式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并购过程中的目?瞬⒐浩笠档亩ㄎ缓褪谐〖壑怠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69.html" title="融资论文" target="_blank">融资?道不广泛、不同的支付选择、国家的政策策略影响等因素直接导致企业并购的失败。这些风险因素存在于整个过程中,稍有疏忽都会导致失败。因此,做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分析至关重要。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具体案例分析

(一)并购规模分析

通过表1可以发现2015中大型交易额占了63.65%的比例,小型企业交易额只占11.62,说明交易额主要是大型占主导地位,小中型交易额较低,但是通过交易量可以看出,小型交易量占了68.8%的比例,大型企业交易额只占了10.12%的量,说明大众的主要选择是小型为主,大中型为辅,说明了大中型并购风险远大于小型并购风险,更多的人主要以企业的平稳发展为主,表明2015年我国大部分企业对风险评估有较好的认识。从2015年的交易数量看,以小型为市场的主导,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从交易额来看,以大型并购为主导,以小型为辅,是市场份额的主要部分。

(二)并购类型分析

我国的企业并购主要由资产并购和股权并购两组交易方式组成。(见表2)

企业主要并购类型是资产并购和股权并购。其中股权并购有要约金额、协议收购、大宗交易、集中竞价四种交易形式组成。表2表明,我国要约金额收购方式没有,大部分以协议收购的形式进行交易,不论是在交易金额还是交易量上都占据了主要部分,为我国的主要并购交易途径。

二、我国企业并购的存在风险

(一)价格风险

当企业并购后,对并购企业旗下的物品的定义价值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改变,因此对并购企业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至关重要。要确定一个具体的价格有一定的难度,通常先确定出价值区间,因为高于或者低于最终市场价对于企业并不是很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确定价值区间,然后再根据地区、人群、环境等因素得出准确的价值,并给出一个可小幅度变化的小区间,有利于跟随市场价值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一、并购后双方企业应该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并合并为一个新整体。在我国,大多数的并购企业更适用于通过价值估量的方式对并购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并购企业是否为上市公司,如果并购公司是上市公司,那么互相获取信息就非常简单,如果是非上市公司,那么要想获取更多的信息就必须做更多更深入的调查。我国还存在着一个根本的问题,证券交易市场缺乏完善的制度对交易进行规范化运行。这将导致在并购企业获取的信息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内部情况,就不能获取正确的价值评估结果,不能准确的定义价值。影响我国对并购企业价值评估的原因还有一点,缺乏公正公开的评估机构,造成没有一个完备的制度进行参照。

第二、价值评估体系不完整和价值评估机构不规范。目前我国对于并购模式的价值评估方面并没有明确的价值评估体系出台,这就导致了在评估过程中存在了一定的主观因素,将造成对并购企业价值评估不准确的出现。在我国也没有一个明确的针对于并购企业价值评估的专业机构,这使得并购双方缺乏基本的法律的保护,使得双方不能监督与自我监督,进而会加多对信息了解的成本和交易成本。

(二)并购企业融资风险

并购企业的资金来源途径对财务风险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企业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资金对其它企业进行并购,在并购过程中如果企业内部资金大部分用于并购企业上了,则会使公司资金紧张,影响正常的运营。如果大量的外部资金用于并购,会加大企业的并购成本和增加综合资金成本,将直接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的加大。因此,应该该合理安排内外部资金的运转,使企业在看清自身情况的条件下合理选择方式进行并购。

要做好企业并购工作还应该做好这几个方面。融资前后资金流动情况和相应的融资风险,融资目标大小与融资金额数量,企业融资信誉度和融资后企业收益。

(三)付款方式的风险

我国主要的付款方式有现金、股票、基金、债券、资产等,最主要的方式是现金支付,现金支付风险小,企业流动资金幅度小,操作简单等。现金是企业流动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企业资金的基础。

(四)政策风险

在我国对于企业并购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所以在实际并购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政策、环境、法律等。假如超过了一定的范围,那么并购不一定能成功。

三、并购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建议

(一)掌握完善的并购企业信息,准确进行价值评估

在微软对雅虎的收购案例中,由于没有掌握完善的信息,开出过低的价格导致雅虎拒绝并购。并购双方可以通过对财务的掌握,对企业运营情况,企业盈利情况,企业税收情况,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将会降低并购价值评估的风险。

(二)并购交易方式的选择

我国主要的交易方式是股权交易。企业并购过程中应该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股权交易途径,避免交易的失败。通过这种稳定的企业发展模式,即企业选择正确的交易方式,来确保并购的成功进行。

第8篇:企业采购方式范文

【关键词】校企联合 无机非金属材料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011-02

一 引言

校企联合培养是学校、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互利互惠、实现双赢的一种合作形式。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中指出:人才培养要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广西地处东盟经济贸易区核心圈,随着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亟需大量的材料来满足经济建设需求,新型材料开发、合成与加工产业也将迅速发展壮大,企业(如广西鱼峰水泥集团、华润水泥集团、海螺水泥集团、北流三环集团等)对无机非金属材料人才需求增大,对材料学人才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广西区教育厅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中也指出,鼓励各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集中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的能动性,加强高水平学科专业队伍建设,这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也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才能摒弃精英教育时期的固有思想,放开心态、不断调整与完善、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服务于社会的发展需要,对此,学术界、教育界已进行过多方面的有益研究。如何真正办好应用型的无机非金属专业、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本文仅就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教育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二 地方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大学的逐年扩招,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需要具有全方位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走出校门后在短期内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的要求,为社会做更大贡献;随着教育的规模化,教育资源日益紧张,实验经费缺乏,实习基地类型单一,理论学习难以跟社会实际相结合等,投资不足和经费短缺已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尽管国家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学校急需社会特别是企业的支持,因此校企联合培养成为了必然。通过这种联合,企业可以便捷地获得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持,增强创新和发展能力;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能力,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学校可以极大地拓展办学渠道和途径,找到广阔的用武之地,解决实习经费匮乏的问题。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并重、人才与成果并举,因而校企联合是最适合的培养方式,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是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材料的发展瞬息万变,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方法较适合本专业的特点,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将会是一种飞跃。

将校企联合培养贯穿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理论教学、实验、实习的整个过程中,以广西鱼峰水泥集团、华润水泥集团等多家企业为实习基地,将水泥工艺学、水泥工艺与设备、陶瓷工艺学、陶瓷工艺与设备、工厂设计概论等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了对理论课的认识,避免了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单调乏味的学习状况,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在长时间的实习过程中,学生与企业相互深入了解、双向选择,解决了工厂招工难、学生找工作难的双重难题。

三 国内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典型模式

校企联合培养已发展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实施教育的重要特点,但因各国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使其在校企合作的具体操作上各有其特征。概括起来主要呈现为三种不同的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的模式。最为典型的代表仍是德国的“双元制”。它以企业的实践培训为主,以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为辅,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的办学费用分别由各级政府与企业全额负责。学生需与培训企业订立培训合同,整个培训过程由行业协会作为中介,执行监管与质量考核。二是以学校为主的模式。其代表是美国的“合作教育”。这种模式下教育对象的主要身份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部门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它将学生在企业的培训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生以接受学校教育为主,同时按一定方式轮流或交替到企业进行技能培训。三是以行业为主导的模式。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最为典型的“行业主导型”模式,其行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程序性的策略体系。基于校企联合培养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将校企合作引入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的结构或框架架构上突出校企联合培养思想的指导地位。第一,确立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课程目标。第二,设置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第三,运用多样化教学条件、教学方法。

四 基于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1.课程设置特点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知识体系及能力要求,将课程设置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围绕通识教育(综合基础+基本技能)。(2)工程基础教育(技术基础+专业基础)。(3)工程专业教育(工程实践+设计创新)三个中心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突出企业实训并与专业认证相结合。

从课程设置来看,该专业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新产品研制开发的创新能力;具有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设计、生产过程控制、新产品开发、工艺改进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另外设置了软件测试课程、企业管理和职业发展规划等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参与生产管理、工厂生产工艺设计、设备操作和调试及维护的同时,强调了工程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

2.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法

为确保人才培养的效果,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与珠三角有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广西柳州鱼峰集团公司(广西新干法水泥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北海新未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千亿元产业广西电子元器件研发中心)、桂林昊华南方橡胶有限公司、三环陶瓷、华锡集团、桂林矿地院等十多家大型企业等均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结合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能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新产品研制开发创新的能力。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对思想道德、社会责任、职业标准等素质,对掌握专业知识和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团队合作等能力,对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经济管理和专业技术等知识给出了具体要求。

3.教学形式与考核方法

学生前六个学期在学校实习,期间企业定期派人到学校进行讲座和报告,后两个学期在企业或项目开发现场参加实践,即“3+1”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和企业派专人进行指导,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考核的形式与传统相比多样化,如(1)依照传统方式以试卷形式对基础理论课程进行考试,出卷者可以是任课教师,也可以是企业相关人员,确保做到教考分离。(2)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实际情况给予成绩。(3)也可以根据学习报告、心得体会、文档作品等给予成绩等。

4.教学保障措施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对教师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有实践部分的课程,为了保证优良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培养过程中,采用校企双导师制,将部分与实际材料生产工艺和生产加工设备联系密切的专业课程放到企业讲授,以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际。发挥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各自的优势共同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实习、企业实训,学生能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组织管理和新产品开发,为实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五 评价与反馈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能促进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互动发展。对于企业来说,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引入,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研发能力,使企业在项目研发、技术咨询、生产运营等方面得到了人力、智力的支持和补充。合作项目的攻关大大缩短了项目的出品周期,保障了项目的出品成功率,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进企业能及时跟进科学技术前沿的动态发展。在科研方面,地方企业每年都委托给地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的横向科研项目。总之,校企联合培养合作教育模式促进了地方高校与企业单位的联合,使他们在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双方合作方面都有所收获。

通过以上研究和实践,制定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教学改革模式的实施方案,建立联合培养大学生的长期实习基地。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提高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使培养的学生很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希望社会各界更多人士关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入而广泛地展开讨论、研究,不断推进我国本科教育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孙宏伟.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4)

第9篇:企业采购方式范文

关键词:采购 谈判 程序 策略

一、概述和采购方式分类

1.概述

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和行业的深化,采购管理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扩展,其所带来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正广泛的应用于多行业、多领域、国内外的各类项目,已经成为较大规模、较为复杂项目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采购是指采购主体基于消费、生产或转售等目的,有偿获取资源的经济活动。根据采购主体的不同,采购可以分为个人采购、企业采购和政府采购等。其中企业采购是为了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或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进行的采购,即企业采购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而服务的。在此前提下,企业采购除了要满足采购的质量、价格和时间的需求之外,还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对降低采购风险、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采购方式分类

2.1按照标的物属性划分,可以分为工程采购、物资采购和服务采购

2.2按照选择交易主体的方式划分,常用的采购方式有招标、询价、比选、磋商、竞买、订单等方式。

选择交易主体划分的采购方式中,招标、询价、比选通常是卖方竞争的采购方式。竞买通常是买方竞争的采购方式。采购人应根据采购目的和要求、市场的供应情况,选择恰当的采购方式。

二、谈判概念的提出

不同的采购方法有其特定的应用情况和特点。招标采购由于受到国家《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及其他行业内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其程序性、规范行、竞争性和技术经济性也得到了行业内的认可。而对于非招标采购,尤其是磋商、比选等方式,由于没有成熟的法律法规制约,只能依靠行业或企业制度规定,并受到采购人业务能力、道德水平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采购结果与采购目标一致是否保持一致则产生了大大的问号。为了进一步分析谈判采购对结果的影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谈判的概念。

要给谈判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谈判的内容极其广泛,很难用一两句话准确、充分地表达谈判的全部内涵。因而我们试图从谈判的字面理解、产生原因等方面入手,对谈判的内涵进行分析,描绘出比较简单的轮廓,以便把握谈判的基本概念。

从字面上理解,“谈”即商谈、磋商、讨论,采购方与其相对方(承包商、供应商或服务商)就采购的标的(工程、物资或服务)进行协商;“判”即做出决定、达成协议,通过双方协商确定最终与采购人签订合同的相对人及其提供标的范围和价格。

具体来说,谈判就是以某种利益的满足为目标,是建立在采购方需要的基础上的,这是进行谈判的动机,也是谈判产生的原因。这些需要来自于采购方想满足自己的某种利益,这些利益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有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等。当需要无法仅仅通过自身而需要他人的合作才能满足时,就要借助于谈判的方式来实现。因此,笼统的讲,谈判是参与各方出于某种需要,在一定时空条件下,采取协调行为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询价、竞买和订单较少体现出谈判的性质,我们所谓的谈判,要体现出协调的过程,也是我们经常说的磋商和比选。为了是内容更加集中,下面我们以企业物资谈判采购进行分析。

三、谈判采购一般程序

1.确认采购需求

采购周期起始于采购方的采购需求,采购方基于正常运营生产的必须提出了对零部件、组件、原材料、设备或制成品的购置需要。采购需求可能是对现有产品的改造和完善,也可能是对全新产品的初始购置。采购需求包含了采购方对改物资的数量、型号、使用位置尤其是质量、性能的意愿。

2.编制采购方案和谈判文件

对于物资采购,首先考虑的是采用招标的方式组织采购。对于满足《招标投标法》及其配套法律要求可不招标的物资,可以结合需求的实际需要视情况采用谈判的方式进行,鉴于谈判采购方式受到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方案和编制公平公开的采购文件。

在采购方案中,采购方至少应对采购范围、组织实施单位、拟邀请供应商、谈判的主要时间节点、主要商务条款以及确定供货商的方法进行明确。其中,拟邀请供应商及其理由、主要商务条款和确定供应商的方法是采购方案的主要内容,其相应条件确定的是否合理、客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采购工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采购文件则是向拟邀请供应商明确物资采购范围、商务条款、技术条件等要求的文件资料,其内容必须公开公平,确保每个拟邀请供应商获取的信息是充分的、相同的、无偏离的。

3.谈判准备工作

根据已制定的采购方案和采购文件,采购方开始就如何执行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准备工作了。

确定具体谈判目标 准备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确立希望通过谈判达到的明确目标,目标是未来达到的愿望。谈判采购的基本目标就是采购方和供应方就所要采购的物资达成一致协议。采购方希望找到性价比最优的供应商,供应方则希望找到沟通良好、付款及时、能够长期合作的客户。

收集相关信息 如果采购方和供应商有过合作合作的业绩,那么信息收集的过程就存在较大困难;如果第一次接触,那么双方就会提前收集对方的信息。采购方需要知道供应方的生产体系、供货业绩、财务状况、制造设备和主要人员;供应方则对采购方的合作诚信、资金落实情况,甚至是采购方参加谈判的人员组成等内容提前做信息收集工作。

采购方应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了解供应方的综合实力,并分析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有了一定的准备和分析,采购方就能够确认供应商是否使用了经济有效的技术流程,可以估计供应商的成本结构,甚至可以站在供应商的立场分析供应商对采购物资的数量、收益期望和成本构成进行概括确定。

风险预判与应对措施制定 在实施采购前,提前预判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或者转移风险,提高采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从而避免在采购过程中出现突发性问题而没有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使采购陷入被动或者延长了采购时间。

4.明确谈判步骤

在采购方和供应方就具体的采购活动进行的谈判过程中,要明确采购的步骤,也就是有一个先后的顺序问题,其先后顺序不宜进行调整。一般来讲,至少有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1、双方就采购的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是采购方了解供应方对项目物资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以及供应方整体实力的过程,也是供应方对采购方实际目标的进一步明晰。这一步骤主要是双方对相互提供的条件是否满足原始期望的过程。

步骤2、明确商务要求和竞价规则。采购方需要对满足采购方要求且有提供货物意愿的供应方提出项目的供货期、供货地点、付款条件等涉及的价格的具体商务条款进行说明,明确商务要求和定商规则。

步骤3、按照竞价规则,确定项目物资的供货商,并与供货商进行进一步的价格磋商。

步骤4、双方达成协议,谈判结束。

四、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

由于谈判采购过程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为了体现采购过程的公开公平和诚实信用,采购方应重视提前做好采购过程中的风险预判和相应的解决策略,并不断的汇总收集,逐步减少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和对采购目标的影响。

由于采购方人员的成本意识、理论基础、沟通能力和谈判技巧的不同,以及采购过程中的诸多不可预见因素,导致采购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根据工作实际经验,现将常见问题汇总分类为如下几种:

常见问题1:采购需求不准确或不充分。

表现形式:经常性调整技术标准、采购数量等采购要求;取消采购需求;供货期变动或提出的供货期不满足采购时限或制造周期。

可能原因:技术部门或设计单位对于项目物资的需求性尤其是技术要求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技术问题);需求部门对于物资的需求性提出较为随意,没有考虑实际需要,完全出于主观意愿(导致商务问题);项目建设的立项过于草率,没有进行前期需求性调研(导致项目取消)。

解决策略:要求设计或者技术部门对提出的技术要求负责,对随意变更技术条件或标准的实行考核制,从根本上杜绝技术要求或标准的频繁修改;要求根据项目物资需求实际提出采购数量、供货期等要求,同时考虑物资合理科学的生产制造周期,避免主观性引发的低级失误。

常见问题2:供应商选取的不合理。

表现形式:供应方只有一家,形成了单一来源,不具备竞争性,导致采购成本上升;邀请的供应商不具备拟采购物资的生产能力或供货资质,导致采购失败。

可能原因:采购方没有调研物资的制造市场,对于拟采购物资的供应商的数量或资质了解不足;或者采购方人员存在主观倾向性的错误观念

解决策略:提前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拟采购物资的主要属性和制造厂家,论证物资唯一性和充分性,落实厂家的供货业绩,避免邀请的厂家过少或邀请错误的厂商;提高采购方人员的思想素质和理论基础水平,摒弃主观因素对采购实施的影响。

常见问题3、过程违反采购程序。

表现形式:没有提前告知物资采购的选商规则,在采购过程中根据主观倾向性或根据厂家价格情况确定规则。

可能原因:采购方工作人员对采购程序不熟悉,采购过程较为随意;或采购方工作人员存在主观倾向的错误观念;

解决策略:提前确定采购程序和竞价规则,并向邀请供应方明确,在采购过程中严格依照既定规则行事,避免主观意愿对采购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采购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制定采购程序标准文件,加强采购程序控制,以客观制约主观。

常见问题4、采购范围的限制性公开。

表现形式:向部分厂家公布采购程序或规则;对于采购前或采购实施中的变更问题向厂家公布的标准不统一。

可能原因:采购方工作人员的工作疏忽或者业务能力不足;采购方工作人员存在主观错误观念。

解决策略:采购过程中的变更或澄清问题均落实在书面上,同时向所有供应商公开宣布,对于存在异议的或者变更的要求采购方和邀请供应商均签字确认,确保所有供应商得到的信息是一致的。

五、分析总结

对于谈判采购来讲,关键还是采购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加强采购方的业务学习和知识储备,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于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规避采购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也要求采购方工作人员具备以下能力:

1.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能力

采购支出是构成企业成本支出的重要部分,因此采购人员必须具有成本意识,会精打细算,不可大而化之;其次,必须具有成本效益的观念,并能随时间投入与产出加以比较。

2.扎实的理论基础

采购方人员应当学习招投标业务知识,还要具备相关法律知识,特别是《合同法》方面的知识,以保证采购过程中不会出现大的漏洞。

3.技术能力

了解物资基本的技术要求,是完成一项物资采购的充分条件,能够有效地提高采购效率,节约采购时间降低成本。

4.表达能力

采购人员无论是用语言或文字与供应方沟通,必须能正确、清晰表达所欲采购的各种条件,例如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付款方式等,避免语意含混、滋生误解,尤其是忙碌的采购工作,采购人员更应具备长话短说、言简意赅的表达能力,以免浪费时间,而说之以理、动之以情来获取优惠的采购条件,更是采购人员必须锻炼的表达技巧。

5.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

由于采购业务牵涉范围较广,相关部门比较多,欲使采购业务能顺利进行,获得良好的工作绩效,除了采购人员的努力之外,尚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有效的配合。因此,良好的人际沟通及协同能力非常重要,以备工作的顺利完成。

6.掌握谈判技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