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入职培训考核方式范文

入职培训考核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入职培训考核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入职培训考核方式

第1篇:入职培训考核方式范文

策划部门: 综合部

时    间:2019年3月

 

目   录

第一部分:班组长培训... 3

一、培训对象... 3

二、培训目标... 3

三、培训内容... 3

四、培训形式及时间安排... 3

五、培训材料... 3

六、培训考核与成绩评定... 4

第二部分:新工培训... 4

一、培训对象... 4

二、培训目标... 4

三、新员工培训的内容及考核... 4

四、新员工培训的注意事项... 5

第三部分:技术岗位人员培训... 5

一、培训对象... 5

二、培训目标... 5

三、培训内容... 5

四、培训形式及时间安排... 5

五、培训材料... 6

六、培训考核及成绩评定... 6

第四部分:非技术岗位人员培训... 6

一、培训对象... 6

二、培训目标... 6

三、培训内容... 6

四、培训形式及时间安排... 6

五、培训材料... 7

第五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培训... 7

一、培训对象... 7

二、培训目标... 7

三、培训内容... 7

四、培训形式及时间安排... 7

五、培训材料... 7

六、培训考核... 7

 

总    则

根据公司人才培养的需要,2019年除了做好各部门车间日常培训计划的跟踪和考核以外,还需全面落实个层面人员的培训。2019年的培训规划分为5部分人员,分别为:班组长、新工、技术人员、非技术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针对不同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内容、形式及考核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班组长培训一、培训对象

班组长

二、培训目标

宣贯集团公司战略,进一步加强班组5S、质量及安全的管理,提升人员素养及管理理念,从而加强班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防止事故发生。

三、培训内容

课程一、班组5S及安全管理

课程二、班组“质量”管理

课程三、集团战略宣贯、班组长岗位认识

四、培训形式及时间安排

1、培训形式: 集中培训

2、培训时间安排: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聚合部班组长培训

纺丝部、假捻部班组长培训

动力部、质检科班组培训

储运部、综合部班组长培训

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培训材料

培训以课堂授课为主,课程一及课程二由各部门准备课件材料,课程三由综合部负责课件材料。充分发挥学院现代化教学条件,采用多媒体课件、专业科教片辅助教学。

六、培训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组织纸质考试;

2、成绩评定:成绩达7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第二部分:新工培训一、培训对象

入职0~3个月的新工

二、培训目标

新员工培训的基本目的是让新员工了解企业的基本背景情况,即在了解企业历史、文化、战略发展目标、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同时,了解工作的流程与制度规范,帮助员工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程序、标准,并使他们初步了解企业及其部门所期望的态度、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从而帮助员工更快地适应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更快地进入角色,提高工作绩效、提升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培训帮助新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三、新员工培训的内容及考核

新工培训分为三部分:

1、新工入职当天综合部组织入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企业介绍、企业文化、重要制度及一级安全教育和员工5S管理应知应会,培训结束后进行现场考试,考试90分以下重新安排培训及考试。

2、入职满0-1月的员工主要是针对岗位应知应会的培训,主要包括:车间对员工开展部门架构、部岗位职责、管理规范、基本专业知识技能、讲授操作流程与技能、介绍关键绩效指标等培训。上半年以卷绕、加弹操作为试点,车间提供培训材料和培训目标,综合部备案。综合部对入职满一个月的员工进行抽查考核,考核的形式为理论和实操结合,占比分别为30%和70%,对于考核成绩低于70分,需重新安排培训。

在进行技能培训和介绍关键绩效指标时,车间内训师需向新员工说明岗位职责的具体,并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实操的示范,提升培训效果。

3、入职满1-3月的员工主要针对加强岗位认识及技能提升的培训,主要包括:加强员工对岗位职责、管理规范、提高操作技能的培训及指标理念的培训。上半年以卷绕、加弹操作为试点,车间提供培训材料和培训目标,综合部备案。综合部对入职满3个月的员工进行抽查考核,考核的形式为理论和实操结合,占比分别为20%和80%,对于考核成绩低于80分,需重新安排培训(暂停发放技能工资)。

四、新员工培训的注意事项

1、新员工培训的开展需要综合部与生产各车间联动,综合部做好新工的入职及后续培训的跟踪和考核工作,车间需明确培训目标、准备培训材料并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

2、新员工培训必须在实施之前,车间需根据岗位特点,制定详细的规划,对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负责人等做出详细的计划,综合部对执行的过程进行跟踪。

3、为了保证实际效果,新员工培训实施之后应及时进行记录归档和效果评估。

第三部分:技术岗位人员培训一、培训对象

技术岗位人员:聚酯、纺丝及假捻工艺岗位、机电仪岗位、智能制造运维岗位。

二、培训目标

强化工艺管理、增强操作技能。

三、培训内容

1、工艺岗位

从聚酯上游开始对聚、纺、假三大生产部门的人员开展工艺培训,包括工艺流程、质量管控点、管控标准、日常工艺检查、上下游联动、参与现场管理、安全等内容。

2、机电仪岗位

   从机电仪人员的“三懂六会”(懂原理、懂结构、懂方案规程;会识图、会操作、会维护、会计算、会联系、会排除障碍)入手,机电仪联合,加强人、机、物安全的全方位管理,机电仪人员同时培训,为一岗多能打下基础。

3、智能制造运维岗位

由于智能制造为公司新产生的岗位,人员技能相对薄弱,培训内容以设备原理、设备日常维护及安全操作为重点。

四、培训形式及时间安排

五、培训材料

由负责培训的各专业准备培训材料,综合部备案。

六、培训考核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组织纸质考试和小组竞赛的方式;

2、考核节点:各岗位每个阶段培训结束后均开展考核,成绩达7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年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大会考,成绩优异者公司奖励。

第四部分:非技术岗位人员培训一、培训对象

辅助工岗位人员

二、培训目标

由于辅助岗位的资源优化需要,该岗位人员会面对“全厂跑动”工作情况,在该情况下,首先就是安全工作的全面性,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其次,宣导“动作快”、“质量高”、“收入多”的工作理念,打造一支灵活、快速的辅助工团队。

三、培训内容

1、各个辅助岗位的操作培训;

2、各个辅助岗位的安全培训;

四、培训形式及时间安排

1、操作培训根据实际需要,车间可自行按照实际需要安排现场“一对一”、“一对多”培训或集中培训;

2、安全培训由HSE管理室负责,根据各个岗位特点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培训。

五、培训材料

    培训材料由各个车间及HSE管理室负责,综合部备案。

第五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一、培训对象

工长级——副经理

二、培训目标

以提升管理者角色认知、领导力、下属指导、沟通、激励、授权、团队建设、专业知识和技能等为核心目标,最终实现推动质量管控及产品品质提升。

三、培训内容

1、分公司之间各专业交流或培训;

2、关于领导力提升的培训;

四、培训形式及时间安排

五、培训材料

由培训老师负责。

六、培训考核

交流或培训结束后,提交相关作业,内容有:

1、本次交流或者培训的要点;

第2篇:入职培训考核方式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新员工;四段式;入职培训体系

一、引言

现如今,电力生产不仅可以使用不可再生能源,还可以使用风力、水力等可再生能源,降低了居民用电价格,真正意义上使每家每户过上用电的生活。在此大环境下,人们对用电的需求量与依赖性持续增加,甚至为了节能减排,很多炭烤店都已经改成了电烤店,电力企业的发展领域进一步扩大。因此,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需要更加优质,一旦出现电力失误,会为居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传统电力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的培训效果较差,剩下具有较强实力的员工是少之又少。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电力企业新员工四段式入职培训体系,旨在创新培训模式,增强新员工的培训效果,对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电力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现状

就如今的电力企业员工而言,员工电力生产质量普遍较高,但是随着居民用电的增加,员工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用电需求,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大力招收新员工。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讲,电力企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员工福利待遇均可以满足刚步入社会学生的需求。但是,对于电力企业来讲,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实践能力却比较薄弱,入职培训的作用不言而喻。电力企业当前培养模式更加看重新员工的学历,对实际能力不加赘述,导致新员工在培训过程中,缺乏个性化学习的能力,无法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为了提高企业的新员工质量,企业普遍会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在校内直接招收学生,学生入职后,由于学生与员工的身份不能完全转换,此时岗位技能培训会使学生感到与校内无异,因此丧失学习热情。此外,电力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方法类似,均是以介绍企业文化为主,培训一些理论知识,随后做出考核,成绩较高的员工即可留下,成绩较低的员工被裁掉。此种培训方式不能对新员工进行有效培训,新员工也没有多余的精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导致新员工对企业的就职热情减退。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如果新学员不能将培训内容活学活用,极易产生较大的生产事故,危害企业员工人身财产安全。同时,企业培训中激励作用较少,培训体系中普遍将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挂钩,转岗加薪、个人绩效等方面的激励对于新员工来讲,无异于“画饼”,影响新员工的就职心情。本文针对以上现状,利用四段式培训方法,构建电力企业新员工四段式入职培训体系。

三、构建电力企业新员工四段式入职培训体系

(一)分析新员工知识背景

新员工的知识背景较强,和平年代的背景造就了新员工不同的择业标准,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自我意识较强,在语言、网络平台方面的优势较大,因此,在新员工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因人而异,不能适用一致的培训模式,本文以四段式模式作为培训支撑,旨在提高新员工的综合能力。企业新员工四段式入职培训是以四个培训阶段为主,第一阶段为户外培训阶段,包括新员工军训与团队拓展,锻炼新员工的实际体能;第二阶段为企业管理培训,需要新员工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并对区域内的电网进行总体培训,提高新员工的基础能力;第三阶段为电力生产总体培训,包括培训新员工安全生产的流程、紧急救援能力的培训等,整体提升新员工的生产能力;第四阶段为员工个性化专业培训,新员工可以选取自身擅长的方向作为培训目标,进一步提升新员工的总体生产能力。为了保证新员工对企业的了解程度,在四段式的培训过程中,可以加强思想教育,以新生代员工可以接受的培训模式,最大限度地介绍企业生产特点、运营特点、运行制度等方面,加强新员工沟通交流的意识,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贡献。

(二)规划新员工的培训目标

电力企业如今正处于员工短缺的时期,新员工培训的时间不能过长,为了在短时间内将培训效果达到最佳,本文认为,需要规划出新员工的培训目标。良好的培训目标普遍需要结合优质的培训教材,并结合新员工的基本能力因人而异,将入职培训体系构建得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电力企业生产岗位的员工,需要以电力生产理论知识为主,以实践能力为辅,全面化地接受生产设备的各个生产能力,提高新员工的生产过程理解能力。在电力销售方面的岗位,员工需要将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精准地分析,并阅读企业中优秀销售人员的销售事例,加强新员工的钻研意识。在设备运维岗位中,需要加强新员工对相关设备的了解,并以实践的方式,对设备的运行、故障情况做出精准地把控。除此之外,新员工的培训效果与培训教师有关,一个优秀的教师教导出来的学生也会是优秀的。因此,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也需要做出提升。在入职培训的过程中,是培训教师重新学习的过程,不能随便聘请培训教师,需要从企业内部培养,达到各方面的培训指标才能正式“上岗”。培训教师均是从新员工做起,对于新员工的性格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新员工的想法来教导,可以使新员工更加具有亲切感,对于提升新员工能力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构建新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模型

本文使用四段式模式构建的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说,需要将四段式的培训体系进行培训实施,将第一阶段的户外培训时间设定为10天,第二阶段的企业管理培训时间设定为20天,第三阶段的电力生产总体培训时间设定为30天,第四阶段的员工个性化专业培训时间设定为40天,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培养新员工具有实际操作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均会存在相关考核分制。本文在传统的培训考核分制基础上做出优化,无论是哪一阶段的考核分制,均不会受到其他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以最真实的考核分数为主,并设定出平时成绩,如果平时成绩较好,考核时出现失误,则企业可以提供二次考核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一位新员工的权益。本文在此考核分制的前提下,构建了新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如下图1所示。本文构建的评估模型分为四个部分,通过考核新员工的反应能力、学习能力、反馈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升新员工的综合能力。其中,反应能力可以在第一阶段培训考核中体现,学习能力可以在第二阶段培训考核中体现,实践能力可以在第三阶段培训考核中体现,反馈能力可以在第四阶段培训考核中体现。以此评估模型构建的培训体系,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新员工的综合能力。(四)轮岗实习为了让新进人员对公司的总体结构和运作过程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理解,从而为他们进入工作和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些供电公司已经将原有的培训模式转变为对新进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轮岗培训。总体而言,这种轮班实习体系可以归纳为“一面、一线、许多点”。“一个面”指的是企业文化,当地电网的概况和运行方式,各部门生产特点,生产流程等。“一条线”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教学路线,坚持“从实践中求证,从现场问题中寻求理论支撑”的教学方式。“许多点”是从理论、操作、综合角度出发,从实践中学习并把握到的技术要点。这一轮转实习制度可以很好地促进新进人员由“学生”向“员工”进行转变,与不同专业、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工作作风的师傅同行进行沟通、合作,从而提升他们的人际沟通技巧,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此外,在实务和理论相融合的实习中,可以使新员工快速地将“死”的转化为“活”的,将“活”的变为“自己”的,使新员工的提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为新员工的整体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建设合理培训机制

在新员工的培训过程中,均是老员工进行培训,以师徒带教的形式,使老员工培训新员工,减少不必要的理论知识,培训过程以实践为主。在此环境下,就需要建设合理的培训机制,作为新员工培训效果的反馈。本文建立的培训机制是以企业、新员工、老员工综合形成的循环型机制,各个层级均可以掌握培训变化的动态,以师徒带教小组为单位,实现小范围培训目标。就培训内容来看,理论知识较少,需要根据新员工理解能力,不断调整培训内容,缩短培训时间。在培训过程中,老员工需要全程跟踪指导,保证新员工可以严格执行培训内容,并对不合理的情况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的体系还从多个角度进行培训机制建立,加强新员工与新员工的沟通、新员工与老员工的沟通、老员工与老员工的沟通,综合考量最终的新员工反馈结果,整体把控新员工的培训效果。

四、实例分析

(一)企业概况

本文以某地区X电力企业为例,该企业属于能源型电力供应企业,核心业务是电力能源转化,并将电网布设、电力安全等业务作为主营业务。X电力企业的供电范围覆盖20个市区,供电范围较广,供电服务人口占省内总人口的十分之九。在企业内存在检修、运行、维护、培训、建设等服务功能,总职工4万人左右,并且处于持续招工中。截至2020年,变电站超过1000座,变电容量9462kVA,电力传输线路将近3000条,总公里数约50000km。其中水力发电容量323.88kVA,风力发电容量456.72kVA,售电量986.54kW/h。

(二)应用结果

在上述环境下,对培训效果指标进行计算,公式如下:公式中,Fna为新员工培训效果指标;Nactual为培训后留下的员工数量,Tnumber为总共培训员工数量,βn为培训效果参数。以此为前提,将传统电力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的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与本文设计的电力企业新员工四段式入职培训体系的培训效果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应用结果如下表1所示。如表1所示,电力企业新员工同时培训人数增加后,本文以标准指标“1”为例,传统电力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的培训效果评价指标随之下降,并且培训效果指标始终低于0.9,培训效果不佳。而本文设计的电力企业新员工四段式入职培训体系的培训效果评价指标,始终保持在0.9以上,并无限趋近于“1”,培训体系效果更佳,符合本文研究目的。

五、结语

近年来,电力企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企业员工数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新员工的招聘势在必行。电力企业具有为居民安全用电提供保障的责任,新员工入职务必需要对其进行培训,既可以保证自身安全生产,又可以保证居民的安全用电,一举两得。企业培训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合理合法地保障新员工的权益,并提高高层领导对新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电力企业新员工四段式入职培训体系,旨在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彭学文.新员工入职培训探索与实践——以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调控中心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20(10):38-40.

[2]张景曼.建立健全入职培训体系促进新员工全面成长[J].中国电力教育,2020(06):32-33.

[3]秦晓佳,赵岱平,田彦,等.当前形势下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4(04):51-53.

[4]殷帅,赵军伟,牛文东,等.电力企业一线新员工安全知识与技能现状[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9,22(05):54-57+65.

[5]陈凌希,王华彪.高职院校服务“走出去”电力企业员工培训路径探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5(06):56-58.

[6]陈瑾,陆卫平,侯君杏.新时代提升广西气象新员工入职培训效益探析[J].大学教育,2020(02):196-198.

[7]王勇军,张密,杨波,等.推进落实人才强企工程以“五个坚持”夯实新员工基础培养[J].石油组织人事,2021(09):65-68.

第3篇:入职培训考核方式范文

关键词:以视觉线索为指导引导式教学 神经外科 新入职护士 带教分析

新入职的带教工作主要是将学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护理人员的实践技能,而在中国护理事业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到需要重点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并且不断强化临床的实践教育[1]。神经外科护士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的应急能力才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2]。医务人员需要考虑的是,应当如何在神经外科开展好新入职护理人员的带教工作,这样才能有助于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以视觉线索为指导的引导式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活动,能够使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提升,还能够有助于保障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一系列的活动都能够获得来自临床知识的引导,使护理工作更加系统化,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4]。本次研究将新入职神经外科实习护士40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以视觉线索为指导的引导式教学应用于神经外科新入职护士带教中的效果,分析其可行性,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新入职神经外科实习护士40名,随机分为两组,各20名。试验组年龄19~20岁,平均(21.3±2.6)岁。对照组年龄19~25岁,平均(22.4±2.3)岁。两组护士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选择常规教学模式,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和教学老师对临床护理知识、治疗方法以及护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重视的安全事项等进行讲解。⑵试验组在接受教学时,教师选择以视觉为线索的指导引导式教学活动,具体方式如下。(1)在开展带教活动前,带教老师需要对新入职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全方位考察,对新入职护理人员培训前的基础成绩进行评估,并围绕新入职护理人员的规范化训练手册为不同的护士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包括带教老师的选择以及培训时间的制定等。在培训完成后,应当使护理人员达到全方位合格的最终带教目标。而在进行带教老师选择时,带教老师需要具备神经外科N3能级护理人员资格,并且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应当由科护士长和科带教老师进行统一设置,带教老师也需要符合相应的考核标准,才能开展新入职护士的带教。(2)在进行培训时新入职护士需要由教师采用一对一跟班带教方式来开展带教活动,带教老师首先需要对新护士进行引导,需要新护士到患者的病床旁对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观察,通过5个问题的方式来寻找不同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存在的问题。问题1: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病例有哪些症状表现?如果患者为合并症症状表现又是怎样的?问题2: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患者目前有什么明显的不适主诉?问题3: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的重点应当放在何处?问题4: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需要配合哪些护理工作的开展?问题5:在患者出院前的一系列护理需求有哪些?(3)在新入职护士确认了这5个问题后,需要围绕该疾病的专科知识点和问题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来练习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后,需要由护士采用小组的方式进行汇报,并且回答带教老师提出的问题,带教老师动态对新入职护士的评估掌握结果进行评价,每周进行至少一次总结,并且将新入职护士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出,要求新入职护士通过自身的学习探究进行改进。(4)在完成培训后,需要由教师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进一步考核,采用的考核方式包含实践技能考核以及理论知识应用考核等。

评价标准:在完成教学活动返校后,教师进行评估方案设置,采用试卷考评法对新入职护士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应用模拟人体试验操作对新入职护士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预防能力以及安全意识均在试卷以及实践操作考核中,单项评分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应项评分越优。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新入职护士考核成绩比较:试验组护士的临床护理思维、病情观察评估能力、应变能力和规范动手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入职护士考核成绩比较

讨论新入职护士在进入护理工作时,往往毕业于不同院校,而不同院校在进行教学时,整体教学水平不一,所以导致新入职护士的整体综合能力参差不齐,虽然大部分护理人员都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但专科知识以及专科技能不全面,导致护士无法直接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5]。而为了满足临床发展的需求,新入职护士在开展工作前都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传统的带教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侧重于对新入职护士知识的灌输,这类灌输活动更加偏向于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受护士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较为明显[6]。而以视觉为指导的引导式教学模式,在新入职护士与患者直接接触时,就能够通过带教老师作为枢纽来进行应用,这种带教方式不仅能够使护士被动地接受来自带教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更能够通过与患者的接触主动进行思考与观察,积极挖掘相应的专科知识要点,通过一系列问题使新入职护士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得到强化。带教老师在进行带教活动时,也能够通过5个问题的牵引来引导护士从临床疾病的症状表现和患者的主诉总结护理要点,其最终目的在于对新入职护士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入职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能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加强对于神经外科专科知识点的认知,有助于使护士的知识面得到拓宽。而在实际带教过程中,随着护理同种疾病数量的不断增加,无形中也使护士对于这种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有了充分地了解,不仅能够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人文素质,还能够注重带教活动的层层深入和环环相扣,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7]。

随着近年来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在进行护理人员的带教时,越来越多的带教人员意识到知识的获得以及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灌输而得到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主动探索以及主动思考的方式来获得[8]。在部分教学调查中发现,通过对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引导,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新入职护士的带教质量高低与临床护理工作的护理质量密切相关,而对于经验缺乏的新入职护士来说刚刚参加工作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临床工作经验,很容易导致其对于护理工作的核心点把握不到位,影响最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所以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带教内容。如果新入职护士的个体知识程度较为欠缺,则需要对其进行深度的临床护理理论知识深入,而如果新入职护士的实践操作能力较为缺乏,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引导,使新入职护士敢于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

综上所述,将综合教学模式应用于新入职护士的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舒幸茹.分层次管理联合护士核心能力系统化培训在提升神经外科护士护理工作质量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21):104-107.

[2]付苏,樊朝凤,韩慧,等.案例及任务驱动教学在神经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1):36-39.

[3]严锋.PBL教学法结合视频录像在神经外科腰椎穿刺术带教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20,19(5):16-18.

[4]曹峰,蒋紫娟,陈媛,等.以视觉线索为指导引导式教学在神经外科新入职护士带教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6):168-170.

[5]宋海华,许凌,万艳.产科思维视觉引导教学在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1):189-190.

[6]胡恩梦,杨绍平.妇产科引导式教学对护生临床实践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26):2785-2786.

第4篇:入职培训考核方式范文

[关键词]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8-0039-03

[作者简介]陈韵妃(1975―),女,湖北广济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中学高级;黄银美(1961―),女,江苏高淳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中学高级。

2014年,市教育局高等教育与师资培训处(以下简称“高师处”)牵头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市教学研究室及我市部分教育教学、教师教育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我市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和整体架构。根据教师职业发展各阶段的特点,设计出不同阶段的教师专业成长目标,并在重组、优化原有教师培训项目的基础上,用系统性思维整体建构“分段分类、分层分岗”实施的教师培训课程,并提出了“顶层架构、课程引领、实证评价”的教师培训工作课程化推进策略。

一、理念先行,建构教师专业发展的顶层框架

1.教师培训项目推进模式的现状分析

纵观目前全市的教师培训,多是以项目形式来推进。比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科教师培训班等。这些培训项目的培训通常套用大学教育学院对学术精英的培养模式,多采用集中听课、理论讲座方式,这样就导致同样的培训课程会在不同项目、不同班级里重复演绎。还有的培训项目是由培训机构来承担,培训机构往往会根据拥有的师资现状来确定培训课程,导致课程内容呈现“零散”“拼盘”的特点。而且不少教师培训项目的课程内容重叠、交叉,培训对象多头培训、重复培训和培训错位。鉴于此,我市开始着力于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策略研究,着重思考如何把握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性特点,构建满足不同发展阶段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

2.教师培训阶段性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

根据中外学者所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生涯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5年的适应期,5―10年的发展期,10―15年的成熟期……其中,第一个5年是关键。因此,在研究我市教师专业发展5年一段成长特质的基础上,实施教师阶段性培训课程的系统性架构,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教师培训阶段性课程体系有两个维度,一是教师发展的阶段性设计(这里暂分成三个阶段),并从处在第一个5年发展阶段的职初教师着手研究;二是研修课程内容的架构(这里指非学历课程)。从三个方面进行规划,不仅包括市、区教师研修部门组织实施的区域研修课程,还包括教师所在学校组织实施的校本研修课程和教师个人自主研修课程。每个领域的课程如何规划,如何组合相应模块,主要基于我市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特点逐步修正、调整,长期聚力研究。

这样的课程建构,既基于不同教师成长的需要,又基于国家、社会对教师发展的要求,有效规避了培训项目泛滥、内容重叠、形式单一的不足,满足了教师对培训的实际需求与发展需要。

二、课程引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1.研究制定《南京市中小学职初教师教育课程方案(试行)》

自2012年起,我市从处在职业适应期教师的教育(培训)课程着手,对入职1―5年(含5年)的教师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依据教育部出台的《中(小)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精神,并结合南京教育实际,结合“凡进必考”的教师招录选聘模式,组织师培、教研、科研等领域专家以及部分基层校长、一线教师共同制定了《南京市中小学职初教师教育课程方案(试行稿)》(以下简称“《课程方案》”)。2014年,对《课程方案》进行修订,正式颁布。《课程方案》明确了职初阶段(入职1―5年,含5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即尽快成长为师德优良、教育水平合格的教师,同时,对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踏实的行为习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培育科学的思维方式等方面也提出了要求,为我市各级各类学校职初教师指明了具有适切性的现阶段专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同时,《课程方案》还从专业理念与师德素养、学生教育工作基本素养、学科教学工作基本素养三个维度,从职初教师的三个发展阶段(第1年,教师见习期;第2―4年,教师适应期;第5年,教师巩固期)规范了区域培训与校本研修不同的课程学习模块(课程架构见下表),且依照属地管理,确定了组织实施、指导监督的责任单位,也为各级培训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了可操作的职初教师培训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课程方案》的制定,为职初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确定了实施标准,此举不仅能丰富职初教师理论修养,而且能提升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我市还建立了以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基层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课程管理(领导)共同体,来参与规划、设计、开发、实施、管理、评价教师教育课程。

2.编写职初教师教育课程系列读本

为了保证职初教师能够顺利达成《南京市中小学职初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中该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我市组织一批专家在《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编写了《职业成长:从这里起步――职业适应期教师教育课程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向我市5年内(含5年)教龄的所有教师免费发放,并以《读本》为基石,继续组织人力编撰了《南京市职初教师校本研修指南》,为学校课程的实施提供服务,汇编了《职业成长:就这样起步――职初教师校本研修案例》(案例集即将付印)。职初教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读本的出版,使得职初教师五年培训规划更加切实可行,也让区级培训机构,基层学校打开了培训思路,优化了培养策略,让众多教师寻到了自身专业发展之道。

三、实证评价,创新考核促推进、促发展

1.研究制定《南京市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考核要求》

2013年开始,市教育局组织市小培中心、市教研室相关专家,根据《职初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读本》研究制定了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考核标准,历经一年的研究,推出了《南京市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考核要求》,这既是要求,更是教师专业基本素养指标体系的量化标准。从本质上看,《南京市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考核要求》不仅是一种目标导向,也是一种过程控制,还是一种阶段性的评估要求,有效地强化了职初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健全了教师培训与考核机制。

2014年8月,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开展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培训与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对职初教师的培训评估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即一份个人专业发展档案袋(档案袋是过程性评价),一节独立备课的常态课,一场教师专业基本素养纸笔考核,一节课与一场执笔考试是5年的阶段性评估。

2.启动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考核

2014年11月,我市正式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考核及展示工作,并于12月至2015年元月,对全市2009年秋季入职教龄满5年的义务教育阶段职初教师培训与考核工作进行抽检与评估。抽检与评估工作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职初教师,抽取10%的人数(123名)参加市级考核,考核形式是笔试;第二步是各区推荐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数、英学科的优秀职初教师(55名)参加展示,展示形式为课堂教学和现场答辩。虽然5年教龄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的考核与展示的样本还不够大,实施过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相关数据分析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总体上说,这批职初教师的专业基本素养较好,这也充分肯定了我市从2004年起执行的“凡进必考”人事制度。客观上看,经过5年的各级各类培训和自主发展,这些教师的分化还是比较大的,有的提升很快,也有的原地踏步。通过对考核数据比对、分析,各区各校在职初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须以此阶段性评估结果倒逼培训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按5年一段进行教师教育课程的系统性、结构化建构,并聚焦课程领导力,这无疑是我市持续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品质的一种创新之举。事实证明,从教师培训项目化的推进走向教师培训工作课程体系的建构与改革,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品质的有效路径。但如何探寻教师队伍整体提优的新的生长点,如何将教师培训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完美结合,以及如何使教培工作的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互作用,仍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认真思考、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第5篇:入职培训考核方式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金融专业;校企合作;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238-03

一、高职金融专业校企合作背景及意义

(一)高职金融专业校企合作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性质的高等教育,按照职业需求组织和实施教育,注重实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等岗位特性。基于高职教育的这一特性,2010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动校企联合办学、实行校企合作是我国今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他强调校企合作体现了教育与经济社会、与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这充分表明,校企合作在我国高职教育中被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有效方式,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和社会企业实现共同发展的有利方法。具体到高职金融专业而言,该专业主要面向金融行业一线岗位,培养客户服务类及业务操作类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金融专业必须要紧紧把握金融行业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及其对高职层次金融人才的需求特性,培养的人才才能“适销对路”。

(二)高职金融专业校企合作的意义

高职金融专业校企合作对学校来说,有利于促进办学理念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高校密切与社会和金融企业的联系,增强办学实力,打造专业品牌美誉度;有利于高校扩大社会影响,巩固学生的就业渠道,同时学校会得到充分稳定的教学实习条件和科研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水平。对学生来说,则可以提前接触社会,认知企业的划分及岗位职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掌握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及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对金融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和高校合作的方式,在高校推广企业的文化品位和企业的知名度以及利用学生在高校中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面向高校学生的金融产品;企业可以更高效、低成本地选择它所需要的员工,保障企业经营不因人才质量的因素而影响正常经营;获得高校的人才、技术、科研、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持,有利于解决企业管理、金融产品营销、员工培训等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金融专业校企合作的实现路径

(一)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要建立由专业教师、校外专家与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座谈会,与行业专业人士进行深度访谈、专业论证会等形式,形成专业调研报告,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精准定位,形成专业培养目标。根据金融市场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并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此可以更加凸显专业特色,更好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使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吻合。如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管理与实务(邮政金融方向)专业就成立了由中国工商银行绍兴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绍兴分行、绍兴文理学院金融专家及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科研处等领导与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该专业的招生,培养、实训、就业等环节全程进行合作指导。

(二)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建立紧贴金融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的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模块课程、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课程和职业专门能力模块课程三部分组成。基本素质模块课程是对学生文化、心理健康、职业道德、身体素质等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课程涉及到金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培养学生掌握从事金融职业的专业能力。职业专门能力模块课程是针对从事金融行业(银行、证券、保险等)某一具体岗位所需职业技能要求设置的课程,关键是培养学生具体的职业岗位能力。考虑到将来学生的就业面,高职金融专业教育必须是面对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行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课程设置也要面向多个行业发展的要求。

2.校企合作建立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可以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金融企业专家及行业专家合作完成核心课程建设任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职业岗位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环境、情境、场景,确定课程资源建设任务,解构与重构课程资源;根据行业与专业的特点,共同编写适应金融职业教育的特色教材。

3.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完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是技能,因此高职院校还应狠抓实践教学,加强校企融合式实训基地建设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物质保证,同时还应建立并完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高职学院应深入金融企业调研企业业务开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聘请金融企业专家作为顾问,在校内建设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银行信贷业务实训室、证券业务实训室、电算化会计实训室等实训设施,配置与工作场所业务场景高度仿真的教学环境,使用与实际工作相同的软件,按照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建设能够开展真实金融业务的项目中心,把金融企业真实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引进学校,并以项目为导向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高职学院应充分利用企业技术环境优势和实践经验优势,主动联系金融企业,稳定、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具体可采用以下几方面的合作方式:与企业共同制定校外实训内容和方式,并共同实施;根据不同金融企业实训现场的具体制度和服务流程,编制出有针对性的实训教材;注重企业文化的养成教育,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评定实训成绩时,引入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机制。

校企之间的双赢合作,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前就得到了一般只有毕业后才能得到的“岗位化”的实践锻炼,使学生处于预就业状态。事实证明,很多学生,就是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中认识了企业、培养了技能,也得到了企业的了解与认可,毕业后就在企业直接就业。

(3)“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推进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还必须拥有一支“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要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学院应改变唯学历是从的招聘教师观念,从金融企业引进业务骨干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也要创造条件并形成制度,将专业教师定期派往金融行业进行学习和锻炼。从招聘和培养两个途径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关注点的变化,制定培训内容,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教师顶岗实践机制,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多深入金融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挂职顶岗等方式,定期派专职教师到金融机构第一线了解行业与岗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金融企业专家合作研究“横向课题”“项目开发”等活动,促进理论教师得到实践锻炼,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同时金融企业也能从“横向课题”或项目开发中收益。二是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而且熟习本金融行业、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可以针对这些行业企业兼职人员,开设讲座类课程或实训课程,并在教学时间上灵活机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兼职教师作用。否则时间上的冲突与内容的不适合,许多兼职教师将无法承担相关教学任务。

(三)校企合作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评价、考核体系

建立紧贴金融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就是为满足金融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使学生毕业后无需培训即可上岗作业。故此,评价体系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参考金融企业的岗位标量化指标标准建立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1.要打破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建立以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为主要指标的专业课程评价方法。要研究制订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建立分模块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每个课程模块既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也考核学生掌握的技能及学习态度,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课程论文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第一课堂考核与第二课堂考核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2.据调研,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在金融企业主要从事的是操作岗位类和销售、服务类岗位人才。故此,在学校课程考核体系中,可以根据金融企业对该类岗位的标准要求,量化融入考核体系,以实现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高职金融专业,培养的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一线岗位专业人才。所以,必须要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共同教书育人。与尽可能多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加强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等,参考金融企业的业务考核机制改进并完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实行开放式办学。

参考文献:

[1]刘祥伟.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

[2]张存萍.高职教育证券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想[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3]张春生.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探索[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4]彭建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1(11).

[5]党文.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

[6]古洁.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优化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8).

第6篇:入职培训考核方式范文

一、培训目的

1、消除新员工陌生感,达成对公司文化,价值观、发展战略的认知和认同。

了解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提供的各种福利制度,帮助各们新进员工清楚了解自己的权益与责任。

强化新进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的精神。

二、培训对象

公司新入职员工

三、培训方式

由综合部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采用集中授课及视频播放、讨论、参观的形式对企业文化、员工手册、OA办公平台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培训。

四、培训地点

公司会议室。需提前了解会议室的使用情况,保证培训场地的使用不发生冲突。

五、培训内容

1、企业文化

2、员工手册

3、OA办公平台使用方法

六、培训资料准备

新入职人员录用资料、新放职人员及参培人员签到表、公司企业文化宣传资料、员工手册、OA平台使用说明

七、培训实施

1、综合部领导致词

2、培训主管自我介绍和新员工自我介绍

3、宣读培训纪律

4、根据培训内容进行逐步讲解

5、培训评估与考核

八、培训后期跟进

第7篇:入职培训考核方式范文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发展,以及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人们对护理服务有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因而对现代护士职业形象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护士职业形象是培养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内容,其塑造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该院护理专业近2年致力于将临床现代护士职业形象融入高职护理礼仪课实践教学的实践,现将实践体会及成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初步探讨期间,随机抽取护理专业20名教师、162名护生参与融入临床现代护士职业形象的礼仪培训;课程改革以后,护理专业所有教师参与培训和教学,所有在校学生参与学习。

1.2 方法

1.2.1 培训前准备

(1)理念指导、队伍保障:护理专业教师赴北京武警总医院参加“护士基础礼仪师资培训班”的学习,接受“临床现代护士职业形象塑造”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然后组建礼仪培训团队,实施以学院为主导、护理专业教师为主体、护理教研室及学生科为主管、专家团队引领的“四位一体”的管理。

(2)制定评分细则:结合外出学习的护士礼仪培训内容制定新的护士礼仪考核评分细则。

1.2.2 初步探讨

(1)教师培训与学生培训:162名护生由20名教师培训后担任指导老师,对护生进行系统培训,并由学生科及辅导员参与培训管理过程,确保培训效果。

(2)开展礼仪大赛并普及推广:指导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参与礼仪大赛。大赛结束后,由学院礼仪队学生及162名护生对所在班级的其他同学展开课余培训。

1.2.3 进行课程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在护理礼仪课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和护患沟通的内容,从内在素质、修养以及外在的仪容、仪态、语言、服饰方面全面塑造现代护士职业新形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更新传统的站姿标准,增加护患沟通时的沟通站姿、点头礼、鞠躬礼。②植入新的礼仪内容,在坐立行走的仪态礼仪基础上,加上护理服务时的手势。如原地指路、伴随引路、近距离提示、召唤他人。③加强护患沟通,注重语言礼仪。如递送名片、握手礼仪、开关门礼仪、电话礼仪等。

(2)学时分配改革

将课程学时进行适当调整,大大增加实训学时,实训学时由之前的4学时改为14学时。使理论学习和礼仪训练并重,内强专业素质,外塑护理形象,内外兼修,双重培养,打造现代护士职业形象。

(3)教学方法改革

在以往单项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情景模拟,并围绕每一个项目设计一个案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等。

(4)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改革

将考核分为课堂考核和期末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课堂考核以理论知识提问和礼仪实践抽查的方式进行,期末考核分为理论笔试及实践考核,其中实践考核将新的护士礼仪考核评分细则作为考核标准,既对护士礼仪的单项内容进行考核,又在情景模拟中考查护生对护士礼仪的实际运用能力。

1.2.4 开展社会培训

礼仪大赛的指导老师受邀到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天门市仁爱医院进行护士礼仪培训,并指导医院的护士礼仪大赛。

2 结果

2.1 以“外塑职业品牌,内塑职业素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获好评

为礼仪培训做准备的教研活动荣获优秀教研活动,并且在初步探索期间,护理专业教研室荣获优秀教研室和仙桃市青年文明号的荣誉称号。

2.2 培训效果明显

通过礼仪培训后护生普遍更加注重自身素质与形象,护生自信心提高,各种能力如沟通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增强。

2.3 护士礼仪大赛颇具影响

大赛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及楚天技能名师担任评委,大赛中指导教师及参赛学生获得评委好评,视该院护理专业的礼仪培训为典范。为开展社会培训做好了铺垫。

2.4 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

初期在校内普及护士礼仪培训,后期护理专业所有教师参与护理礼仪课的实践教学,通过教师的率先垂范,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促进了整个护理专业的师德师风建设。

2.5 课程改革卓有成效

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效果明显,既提高了护生的专业兴趣,又提高了护生的职业自豪感及责任感。将临床现代护士职业形象融入高职护理礼仪课实践教学改革后,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更深刻,对护理事业的热诚更加坚定。

2.6 社会培训赢得声誉

继校内礼仪大赛之后,大赛指导老师受邀到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天门市仁爱医院进行护士礼仪培训,并指导医院的护士礼仪大赛并荣获各类奖项。各医院对该院护理专业的护士礼仪培训给予高度评价。

2.7 患者满意度增加

大赛指导老师在各医院对护士进行礼仪培训,培训后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自信心、责任心、职业素养均有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

第8篇:入职培训考核方式范文

关键词:新员工;培训;绩效;离职

在新员工入职培训这一方面,许多学者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他们针对中国企业针对大学生或者新员工的入职培训现象给予了分析与解释,有的针对这些问题也给出了解决的对策。大多学者都将视野聚焦于新员工入职培训的不足以及如何更好的改善这一问题,但是对于新员工培训对于企业和员工个人能够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一研究领域,本文将在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体验,将新员工入职培训对企业和员工的影响做一个简要的探讨。

一、良好的入职培训能够提升员工的绩效水平

新员工培训是一个企业所录用的员工从局外人转变为企业人,从一个团体的成员融入到另一个团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员工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规划自己职业生涯、准确定位自己角色、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一个过程。因此,可以说,成功的入职培训可以强化员工的行为和精神层面,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显著提升工作绩效水平,使其成为企业与员工间群体互动行为的开始。

二、良好的入职培训能够降低员工的离职率

一位员工在一个企业就职的时候,与企业的关系就犹如一对新婚的恋人。新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是最容易引发离职的阶段。因此,新员工离职的研究是离职研究的重要一环,也是新员工培训的目的所在。

良好的入职培训有可能可以降低员工的流失率。如果进行良好的入职培训,使得新员工能够认同组织的文化,并且能够与新同事相处的很愉快,并且认同自己的工作价值,那么他就会在工作中产生工作认同感,并且能够很好的在组织中工作下去。

目前,企业招收的新员工绝大部分都是大学生,他们具有知识水平高、年轻化、接受能力强等特点,但也存在自我定位的困惑、人际交往、组织认同等方面的困惑等。新员工到底是将企业作为自身发展的平台还是作为谋职的跳板,取决于企业文化和管理行为。

通过有效的入职培训,可以使新员工初步认同企业文化,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机会,进而不断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有资料显示,百事可乐公司对深圳270名员工中的100名进行一次调查,这些人几乎全部参加过培训。其中80%的员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表示满意,87%的员工愿意继续留在公司工作。美国康宁公司中,与那些没有受过良好入职培训的员工相比,得到良好入职培训的员工3年后的保留率要高出69%。而荷兰亨特集团更为奇特,他们通过提升员工的入职流程,员工流失率从6个月内居高不下的70%降到16%。由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合理有效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对于降低新员工的流失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良好的入职培训可以提升企业绩效

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时候应该做到这样三点:文化的培训、知识的培训、心态的培训。首先要培训员工由“局外人”到“企业人”――企业介绍、文化、规章制度的介绍;再次培训员工由“学院人”到“职业人”――团队意识、职业心态、沟通技巧等;最后培训员工由“理论派”到“实践派”的转变――时间管理、人际关系、工作方法实践等。文化的培训是为了让新员工能够更好的变为企业中的一员,认同组织的文化以及价值观,可以提升员工的“周边绩效”。Motowidlo和Scotter将绩效划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定义为任务绩效,另一个方面定义为周边绩效。任务绩效是与具体职务的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同时也和个体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熟练程度和工作知识密切相关的绩效。周边绩效是与绩效的组织特征密切相关的。这种行为虽然对于组织的技术核心的维护和服务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从更广泛的企业运转环境与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目标来看,这种行为对于提高组织绩效非常重要。周边绩效的内涵是相当广泛的,包括人际因素和意志动机因素,如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坦然面对逆境、主动加班工作等。所以说当员工将自己视为组织中的一员以后,就会比一个局外人更能为组织的利益着想,这对于提升组织绩效是十分重要的。

四、对于新员工入职培训策略的建议

1.做好培训工作的计划。

培训计划一旦缺乏计划性,就直接决定了以后培训工作的盲目性,培训步骤的断续性,培训质量的低质性。只有充分了解了新员工的需求,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一方面,在设计培训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新员工的集体行为特征和基本状况,包括爱好、性格、专长等;另一方面要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新员工的感想、培训需求,建立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2.在培训过程中做好人文关怀,丰富培训方式。

所有培训的过程都是互动的过程,要不断的与员工沟通沟通再沟通,及时了解员工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一些集体娱乐活动和有启发的互动游戏让他们感受到公司对他们的感情。气氛尽量轻松、活泼,使员工优秀的一面充分展现,增强员工自信,也使员工产生被认同的感觉。

3.进行培训考核反馈和效果评估,不断改进新员工培训机制。

强化培训考核,健全培训反馈和评估机制。培训过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效果,需要在考核中进行掌握。人力资源部门和所在行领导要不时采用抽查、考试、单独谈话等方式了解新员工的培训情况和培训意见,建立培训跟踪表和反馈表。这一阶段的评估要考察的不再是受训者的情况,而是从部门和组织的大范围内,了解因培训而带来的组织上的改变效果。

参考文献

1. Better Orientation Training------ Key to Greater Productivity and Reduced Labor Turnover,Burt K.Scanlan

2. 新员工入职培训模式的不足与改善,陈斯胄,《生产力研究》No.23.2008

3. 关于提升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的思考,李喜霖,管理科学

4. 让入职培训起到光合作用,张之扬,培训开发,2008年9月新

第9篇:入职培训考核方式范文

Abstract: Curriculum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china is single and simple,emphasizing result but not process,emphasizing grade while neglecting of capacity-building,the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are not well adapted to work. Therefore we need a wide range of assessment methods to assess the whole process of course and stud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ssessment system.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考评;方法改革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curriculum evaluation;method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219-01

0引言

课程考评,也就是课程考试考核方法,本质上是对教学效果的全面检查。课程的考核评价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指挥棒,在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中,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导向、检验、诊断、反馈、调节等多种作用。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现行的高职学生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探索构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1我国高职学生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的现状分析

1.1 考试课考核考试课成绩一般采用百分记分制,依据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评定,期末成绩占60%~80%,平时成绩占20%~40%,期末考试多采用闭卷笔试方式。

1.2 考查课考核考查课成绩一般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主要依据各种平时考查成绩和阶段性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1.3 实训实习成绩考核实训实习成绩一般采用五级记分制,个别采用百分记分制或两级记分制(通过和不通过)。实训实习成绩考核方式采用日常观察考核、笔试、口试、实训报告、现场操作、成果汇报等多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考试方式。

对于以上几种形式的学生课程考核方法,从某些方面来讲,能够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这样考评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加强。而且目前普遍存在以期末笔试考卷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不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因此,需要通过多元化和复合式的全过程考核方式,对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可以将课堂内的笔试、口试、作业、发言、汇报等各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评;也可通过课外作业、社会调研、专题研讨、课外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激励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和创新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构建新型高职学生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路

2.1 更新学生成绩评价理念知识+技能。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具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其学生课程考评体系应同时兼顾这两个属性,既注重对体现本专业发展前沿的知识领域能力的考核,又要注重对实际工作职业技能领域的知识的考核。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并且以技能考核为主。

2.2 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以对知识的理解为主,采取开放式考题,且在整个学习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校内实训的考评成绩由学生之间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进行。另外,由于学生完成的任务多种多样,实现目标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仅仅依照固定的标准来评价,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结合学生的表现,来判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科学地、富有逻辑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3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制度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既是对国家提出的在全社会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的响应,也是进行成绩考评体系改革,真正体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举措。学生在校学完某专业规定的课程后,参加国家或地区统一规定的相应职业资格等级考试,通过者获得相应等级的资格证书。对于专业教学中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一致的课程则可以采取外部评价替代的方式,即用是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取得证书的等级高低来确定其考试成绩。

2.4 加强考试结果评价分析制度,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建立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对考试内容、命题及考试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任课教师在课程考试结束后一周内要填写试卷及成绩分析表,如下:并针对命题符合大纲情况、试题量大小情况、试题难易程度、试题的正确性、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分布、其它问题、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等几方面,相应做出卷面分析。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成绩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思广益,不断完善考试考核方法。对考核后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意见的反馈,并提出今后教学或学习中的改进措施,可以指导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5 建立企业本位的评价体系我国高职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是学校本位的。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也有实践教学,但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进行。因此,学校本位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与实际的职业实践及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一些发达国家,职业培训都是以企业为主的。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完备、真实的工作及实训环境,充足的实训耗材,完善的实训设施、使学生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以充分落实。职业能力评价由学校根据学生所开设课程,在学生参加与课程有关的劳动岗位培训后,由学校及培训单位的相关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已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学生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价方式的改革是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形势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同时,应当逐步完善成绩的质量分析制度和反馈机制,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及时得到矫正性信息,使评价制度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和手段,使高职院校进入一种全新的运行状态,以带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唐逖.高职学生成绩评价方法改革[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5).

[2]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EB/OL].中国高职高专网,2004-04.

[3]杨凤翔.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高专考核评价方法[J].职教论坛,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