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1篇: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效性 问题 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其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其教育内容对人们思想观念影响的深刻性、持久性,以及对人们思想意识判别、选择、理解力等诸方面所产生的强化作用。[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效性的增强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面临的问题

实践中的问题总是在实践中寻求答案。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其实效性如何,不仅仅是课程本身的问题,更是教学和教师的问题。课程本身作为一种意识而物质的存在,并不必然具有实践向度的意义,其功能的实现主要靠教师和教学。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当前,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面临如下问题:

1.教育观念亟待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比较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感受,其基本价值取向是以知识为本。故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扼制。因此,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和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已经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它还要求教师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

2.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形式上的突出表现,也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仍然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落后而又非人性化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理论灌输,缺乏实践教学成分。其在理论的系统传授方面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因而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常态教学方式的状况下,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多媒体化,如把书本内容、教案转换成电子版的文字等。这种简单的教材“搬家”只是完成“源于教材”的知识过渡,并没有实现“高于教材”的实践升华,更谈不上对于教材的创造性运用。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往往摇身一变而成为另一种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更难以在这种低效交互中生成符合个体社会会发展的新的“质”。

3.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可否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于受到授课方式、课程安排、学时等因素的限制,实践性鲜有凸显。遗憾的是,一些高校简单地将“实践性鲜有凸显”等同于“没有实践性”,没有抓好这一环节,没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纳入常规教学计划。有些教师简单地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同等对待,忽视了该课程的实践性,从而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此外,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如缺乏专项经费和实践基地的有效保障;组织实施不规范;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2]

4.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待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的发展都密切相关。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不能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优化知识结构,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终完成的只能是“授业”而非“传道”和“解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学生的问题是教育的声音。如果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不能及时优化,教育又何以取信于学生呢?得不到学生的信任、信服,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有回到“假大空”说教之途的危险。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增强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不仅有赖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而且有赖于教学组织的科学化;不仅有赖于教学方法的创新,而且有赖于教学空间的拓展;不仅有赖于理论创新成果的转化,而且有赖于学科支撑作用的发挥。只有这些因素协同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增强。限于篇幅,我在此仅就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空间拓展、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学科支撑作用的发挥等略陈管见。

1.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要求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努力实现由目前的“注入式”教学向“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的转变,努力把学生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教学富有活力;二是优化配置多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及不同的课程,将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专题演讲等多种方法有机地贯通起来,使其发挥整体效应和综合教育功能;三是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把理性的内容具体化,把抽象的道理直观化,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且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施教学;四是改革考试方法,多采取一些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形式,重点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情况,尤其是运用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2.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实践证明,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的作用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方法。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政治品德的重要途径。但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能脱离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其社会实践的内容应是教学活动的延伸、补充和完善;教学中社会实践方式的选择应坚持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原则,切实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社会实践活动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有条件的高校可由任课教师以自然班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此外,还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利用闲暇时间自主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4]。学校应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建立各种学习和学术社团,开展各种学习和学术活动。

3.促进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就是社会主体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影响并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于实践的活动过程”[5]。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不仅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目的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客观需要,更是理论研究成果自身存在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必然要求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课程化和教学化。而要促进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首要的就是认识成果转化的规律,即“客观地将业已存在的影响成果转化的各种因素揭示出来……按照成果转化的内在要求为成果转化创造充分的条件”[6]。其次要加强成果转化过程的管理,重视成果传播阶段的管理,加强引导成果由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加强对成果分类转化的关注和指导。

4.充分发挥理论学科的支撑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理论学科在内在本质上具有相通性,都强调通过对理论进行整体性研究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从课程论的角度看,“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是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的关键环节”。[7]“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质量的前提是加强理论的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建设,繁荣的学术,发展理论,丰富理论的命题。只有理论学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充分发展,学科整体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才会有充分的学术基础,也才能有效地提升课程质量”[8]。因此,思政教师要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性质的新要求出发,增强学科建设意识;要努力开展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科学研究,用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支持高水平的教学;要培养和增强理论研究的学术意识。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三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2,(1).

[2]余京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困境及对策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9,(10).

[3]盛湘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及其评价[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

[4]陈克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J].理论界,2006,(11).

[5][6]陈兴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转化略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

第2篇: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 心理问题

一、要变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之二就是存在“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顺简单古板教学的失落感;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取得。为此,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客观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轻装”教学。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学习锤炼,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以精辟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可近、可信,有兴趣、有作用、有收获,从而缩短学生与政治教师、学生与政治教材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抵触、不顺心的心理状态,更好的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健康、稳步的发展。

二、要变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单向性”为“多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三就是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和谐”氖ι叵瞪形唇师生教学的交往相当一部分处于“单向性”、“一言堂”。这种单向性突出的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由教师一灌到底,来不得学生的应有活动;二是教师听不进学生独立的、有益的、新颖的思想认识和观点看法,教师表现出对教材内容理解的绝对权威,教师没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只是搞演说、发指令、提要求、查结果的监督人,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淹没了活跃的学生思想和聪明才智。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器。这种教学,学生感到压抑,教师也十分疲倦,缺乏活力与生机。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做到师生交往的“多项性”。政治教师应明确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性,放下架子,改进教法,彻底改变“一言堂”的家长式教学,不断探索出符合师生多顶交流的好方法、好举措,大胆创新。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在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过程。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鸣和意志信心方向的相鼓励就能更好的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三、要变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为“全面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一,就是做为施教主体的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追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又表现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同化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感到只要认真完成课堂45分钟,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教师”,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仅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大多是作业与成绩等等。显然,教师如果只倾注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上述教学心态,势必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相悖,同教育心理学相违,也会同自身教学企盼相反。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是“折扣”的执行《大纲》,不利于《大纲》的真正落实。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前苏联著名教学论专家赞科夫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同时要得到一般发展。

限于智力开发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特殊的具有多重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事实上,政治课教学如果在目标上存在“单一性”“低标准”“小范围”,就自然地捆住教师的教育思想,限制了教学思路,就会阻碍学生各方面能力和个性心理的发展。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目标上应注意“全面性”和“高要求”。

第3篇: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职业学校收的学生,大多是那些考试发挥失常或者是平时成绩就不太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心态和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往往都不是特别优秀,甚至有一些学生开始自暴自弃,最终成为别人眼中的坏学生。为了使我国得到更多优秀的技术型人才,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的思想得到转化后变得更加上进,在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目前,我国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解决。下文当中,我们将对这个方面进行介绍。

1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中职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教育工作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做不好这一点,很多中职的学生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思想方面的问题,从而产生一些厌学或者是自暴自弃的情绪,这对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都是有极大的阻碍作用的。目前,我国的中职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目前主要集中于学校的重视程度、教育方法、教育体系等方面,下文当中,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我国的中职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所以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职学校?τ谒枷胝?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很多的中职学校都没能认识到自己学校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没能够认识到中职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这种问题的普遍存在,严重的制约了我国中职学校的进步与繁荣,需要我们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合理的解决。

1.2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不足

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问题普遍的存在于我国的各类中职学校当中。举个例子来讲,对于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很多的中职学校都会把学生家长请到学校里,然后责令学生跟着家长一起回家反省。其实,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反而能够激发出学生们的叛逆情绪,阻碍了学生的进步。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一般都处于一个容易叛逆的年龄,情绪波动较大,如果我们不能够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合理的引导,他们就很容易产生那种憎恨学校憎恨家长的情绪,这种情绪的存在,严重的制约了我国中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我们想要将中职教育做得更好,我们必须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

1.3缺少一个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中职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不健全也是目前我国的中职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混乱,很多的学校因为没有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支持,往往会在这方面犯一些错误。在一些落后的地区,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甚至是完全没有任何人负责的,一旦学生发现过错,就只有开除一条路,很多优秀的学生也因此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为我国职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果我们不能对这个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我们的中职学校将很难顺利的开办下去,我国也会损失大量的技术型人才。

2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强中职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为了解决中职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的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中职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我们可以从社会和国家两个方面入手,来督促学校提高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从社会角度来讲,我们应当招收更多的技术人才,从而鼓励中职学校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从而提高中职学校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国家可以对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指导,直接将思想政治的工作提到中职学校战略性发展的主要地位。与此同时,国家还可以调拨相关的资金,来帮助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2完善中职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方法

中职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当及时对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进行完善。从目前来看,完善中职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最好方法,就是从实践当中探索。教育工作者只有有了丰富的经验,才能够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应当针对于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健全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建立和健全我国的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应当包括对于犯错误学生的引导和对于普通学生的教育等方面,能够精确的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个体系的构建,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国家应当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调拨更多的资金,来保证人才的供应。同时,学校也应当对这方面的问题高度重视,广泛的招募和培养专业的教育人才来进行相关的工作,帮助我们将中职学校的思想教育体系构建起来。

第4篇: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而且还能为学校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学术氛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与实际情况,把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同时要以社会环境、国家民族观为支点,把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时代性和民族意识。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性、阶段性的特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能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构建和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持续的阶段性教育,它具有导向、激励、评价、凝聚、调节与转换等多方面的功能。它能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将国家与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融入学习过程中,内化为大学生们的精神内核,塑造他们的理想,健全他们的心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提高他们的人生哲学境界。这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的系统性与政治的敏锐性,提高我国的国家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培养他们的伦理情操,完善道德建设,关注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会。

二、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不和谐。大学教育应是大学生发展的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的和谐统一,但在教育中往往因重共性目标,追求教育的“同一律”,而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忽视了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大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和主体性。这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内容不和谐。思想政治教育应让大学生接受教育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实现“内化”和“外化”的和谐统一。但在现实教育中,往往注重理论的讲解,希望学生将理论“内化”,而忽视了“外化”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和谐,导致教育的实际收效不理想。

(三)教育方式不和谐。目前在大学教育中只注重课堂知识单向的灌输方式,而忽视了教育的双向互动原则,忽视了将显性教育与人的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

(四)教育手段不适应。现在的大学过分注重培养精专业、通外语、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往往忽视了德育的运用性、合一性、结合性。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建议

(一)调动和开发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资源。大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因此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以对家庭负责为起点,学会奉献孝敬;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关爱;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感恩报答。这有利于调动和开发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资源与潜能,使之转化为巨大的内驱力,将自己塑造得更理想、更完美。在教育中,要引导大学生在创新中思考,在生活中感悟,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内化,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把一些新观念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社交和合作的观念;时间和效益的观念;信息的观念;民主与法制的观念;拼搏与进取的观念;务实、公平的观念;权利与义务的观念等等。

(二)体现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人性化原则,就必须使教育向社会实践渗透和延伸,帮助大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为他们选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基本的参照系数,并为其实现人生理想营造良好的社会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努力将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感性化、生活化、人性化,使其在生活实践层面上被大学生们普遍理解和接受,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心灵的沟通、思想的共鸣和情感的和谐,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性化的基础上实现和谐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学生工作面上的共性教育和点上的个别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平等相待、以理服人、双向沟通的方式,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三)以活动为载体掌握学生情况。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学生工作面上的共性教育和点上的个别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平等相待、以理服人、双向沟通的方式,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将“教师言传口授”与“学生能动思考”有机结合,贴近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维习惯,让真理为大学生从乐闻到信服;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创新性校园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际参与中获得自我提升。另外还要注意把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

第5篇: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学;问题剖析;解决对策

一、引言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工院校的办学理念就在于让每个人都拥有一项自己的职业技能,让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发挥,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在我国的技工院校当中,主要的受教育对象是十五岁至二十五岁之间的青少年,由于这部分群体在思想上可能还存在不成熟的地方,因此,在对其进行职业教育的同时,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科学合理的人生目标。因此,对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不论是小学阶段、中学阶段还是大学阶段的教学,都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就和进步,但是从技工院校的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发展速度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学的开展活动当中。当前针对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欠缺,导致教育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本文将针对我国技工院校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以下分析。

1. 没有对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引起重视。当前很多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体系当中,过于偏重对人才技能的培养和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养和德育工作方面的开展,这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利于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教化。在这样的教学现状当中,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就成了一个空壳,没有实质的教学价值体现,不能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和作用,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也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由于思想政治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后果,因而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技工院校的教学活动当中,必须要对思想政治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2.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技工院校的学生都是由于参考高考失利而进入技校学习,在心理上可能存在自卑的心理,严重者对自己的学习道路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对自己失去信心。表现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当中,就是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学习的动力,充满消极情绪,对课程不重视。这种种表现都是学生学习态度上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态度将直接抑制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3.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在技工院校当中,很多学生都是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而来的技校进行学习,对自己所选的专业或所选的学校等都没有进行过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因而很有可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发现自己对所选的专业并不感兴趣。由此一来,就会直接造成学生在学习当中一味地退缩和躲避,不愿意对学习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处理,也不愿意吸收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由于学生对自己专业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会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效率,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的正常开展。

三、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技工院校的实地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根据学生的基本表现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两类群体;第一是不听从教师指导和教育的,本身不喜欢学习而被父母送进技校学习一门手艺的学生,另一类是由于高考落榜而进入技校学习或者是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而选择技校就读的学生。在第一类学生当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难以进行说服教育。因此,针对这一类学生,教师不适合通过过硬的教育态度与其进行交流,否则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反而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学生的学习经历、兴趣爱好以及特长等等。首先对学生的特长给予认同,从而拉近师生关系,方便以后的进一步交流。第二类学生当中,相对来说更容易开展教育工作,因此,教师应当在平日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关心,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逐步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

2.坚定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信念。在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动力和兴趣。比如带领学生参观有关的教育基地,让学生受到爱国文化的熏陶,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德育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教师应当给学生不断灌输“只要努力就会有成果”的信念,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坚定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信念。

3. 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在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课堂理论教学,这也是我国教育方法体系当中最传统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因此,如果不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创新,整个思想政治教学水平就只会止步不前。而怎样才能实现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呢?第一,教师自身就要积极进行灵活的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方式。第二,学生要做到思维灵活。在教师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学生应当自主进行知识的巩固和知识框架的构建,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让原本死板的理论知识“活”起来。比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当中部分知识安排为学生的自学内容,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理解,从而不仅有利于教学进度的加快,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在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所针对的主体,也是参与的主体,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改进教学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提高。由此一来,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滕栾.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J].赤子,2014,(2):100-100.

第6篇: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问题;对策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我国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与不足,并且已经在某些领域、社会层面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寻找解决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在初中思想政治的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对新课程存在陌生感、距离感甚至是畏惧感,这样传统教育观念的存在,严重束缚着教师的实际教学行动。主要表现在:有些教师讲起新课改理论和理念来头头是道,但真正落实到实践中时,又会不自觉地回到老路上,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等领会不深,理解肤浅,使教学等方面很难取得全面性、实质性的重大突破。例如,有些教师为了贯彻新课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将“启发式”教学片面理解成“问答式”教学,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向学生提问,而学生回答的无非是“对”“是”“不对”“不是”等毫无启发性的答案,整节课下来,不但学生学不到什么知识,一无所获,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骄傲、自满心理,产生了负面效应。可见,落后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严重地阻碍着新课改的前进方向。

(二)正文与辅助材料在教学中没能得到高效整合

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或让正文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了重点,主次不分;或抛弃辅助材料,只让正文孤立存在,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三)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单调

现在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备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教师仍是靠一本书、一块黑板与几支粉笔来传授一堂课所需要讲的内容。这就使得教师无法更直接、生动地将所教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无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要学的知识,也无法使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来完成一堂高质量的课,最终,因为无法用现代化的设备来演示,而在课堂上又无法详细说明,教师只好将课本的某些抽象知识舍去。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下,课堂的质量可想而知。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仍然使用单一的讲授法,即通过教师的“讲”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一节课下来几乎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这种“填鸭式”的学习,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觉到上课枯燥乏味,不想听,甚至于有的学生在下面睡觉、聊天、看课外书,这些现象不仅造成了课堂纪律的混乱,还可能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到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二、应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教育发展观

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广大一线思想政治教师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更需要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配以相应的制度激励,才可能逐步完成。首先,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遵循一切教学活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的原则;其次,要树立整体评价观,在评价的同时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及学习效果两个方面,既关注结果,又不忘关注过程,使这两方面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再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教材。

(二)整合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材

1.删减或替换教学内容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要将新教材的内容面面俱到地教完,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删去一些难度大、学生接受不了的内容,或者用相对简单的材料来替换,或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件、场景、材料来教学,从而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2.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段,其大脑对知识吸收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适时增加相关的有益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如在教学有关传媒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网络媒体材料,并让学生就网络对中学生学习的利和弊展开讨论,使学生对网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科技成果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作为培养国家栋梁的学校,也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播放一些教育片、历史照片等,使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内容,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

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指将原本单一的讲授法转变为讨论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共同使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讨论法,师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问题,还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在师生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总之,在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的价值观,我们不能一味地追逐时尚,而应用“旁观者清”的眼光作出另一番透析。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道德实践课程,必须立足课堂,以改革课堂教学为契机,激活其生命力,从而使思想品德学科彰显更多的灵性和诗意。

参考文献:

第7篇: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4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实施职教攻坚,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加复杂。高职院校本身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及其学生的发展都在随着国内外局势、甚至是行业发展而变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是要求学生提前进入社会。相较普通高校而言,这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更复杂的环境。高职院校和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单位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这些小型社会是不仅具有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特征,还具有各自学校和单位的“特色”,学校和单位上存在的问题也会给学生造成消极影响,加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

2.巨大的就业压力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连续扩招导致了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人才市场渐趋饱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了坚硬冲突,在校就读的高职院校学生看不到未来,舍弃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和对理想的追求。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失落以及自身的失望等各种消极思想的发酵,冲击和抵消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和效果。

3. 信息网络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网络信息技术在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更加明显。一方面脱离了校园环境和校园生活节奏,加剧了学生沉迷网络的情况;另一方面缺乏了学校和老师的直接教育和引导,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以及价值观的影响更大。

4. 复杂的学习环境导致了学生较为复杂的思想状况。在大学校园中的学生,由于学习生活圈子比较窄,思想相对单纯,分析问题比较简单、天真,对工作生活充满了浪漫的美好想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这些不良影响的副作用加剧凸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后,走进了社会,他们往往便发现社会与他们想象中的有很多不一致,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及各种腐败现象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政治幼稚、民族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

5. 校企分离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空期。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关注的是人才培养质量,而企业所关注的是经济效益,在现行机制下,校企之间的合作更多的还是利益上的关系。在学校里,学生有学校、老师对其学习、生活进行教育、引导和监督;进入企业后,学生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进行工作和生活,学校无法进行有效管理,老师也无法时刻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而企业关心的是生产和效益,即便是对学生进行指导,往往也是以提高学生工作能力为企业产生更大效益为目的,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校方的责任和义务。这种校企分离的情况,造成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放任状态、处于真空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根本无从谈起。

6.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受到较大影响。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出现了学生在校的时间缩短、在校企间往返和交叉等情况,给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受到了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育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在学生在校时间减少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为了保证学生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往往不得不在人文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非专业课程的课时上进行妥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量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其二是学生到企业实习后忙于适应和应对实习岗位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难以开展。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1.从国家层面来看——地位重要与重视不够的矛盾。目前的主流思想仍然把高职教育看成是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而已。职业技术教育注重职业和技能的培养,与高等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并不相符。这说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自然缺乏政策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支持。

2.从高职院校来看——核心工作与应对举措滞后的矛盾。从高职院校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工学结合模式改革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发展的大势,但在具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却还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脱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陈旧单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不顺畅等方面。

3.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人才需求与责任能力不足的矛盾。一方面企业对人才渴求和追逐;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政策的约束、支持和引导,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根本不愿承担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况且绝大多数私营企业本身就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部门和工作机制,根本无力组织起有效的教育工作,造成了学生积极的思想变化未能及时巩固,消极的思想变化未能疏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实上起不到什么效果。

4.从学生来看——成长要求与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矛盾。一方面,学生渴望能够在企业、在岗位学习到职业技能,加快个人的成长;另一方面,却由于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无法适应工作的压力、适应人际关系的复杂、适应脱离校园生活的孤独寂寞、适应生活环境的艰苦、适应现实无法与理想衔接起来的迷茫,导致学生出现困惑、自卑、迷茫甚至过激等不良情绪。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由校园扩展到企业、社会,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生活方式和学生思想的重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工作的实际需要,我们要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向企业和社会延伸,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

(一)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校企联动工作机制

校企双方是工学结合的两大主体,为了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整对接、消除盲区,需要校企双方在工学结合的相关协议中明确约定校企双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职责,充分整合校企资源,建立校企联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保证学生在知识与实践技能增长的同时,实现思想道德的进步,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工学结合大致可分为实习实训前、实习实训中、实习实训后三个阶段,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需要校企双方及早建立对接,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做好教育工作。

第8篇: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摘 要:新常态下警校大学生的思想波动复杂,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把握没有达到合理标准。由于警校培养人才的行业教学模式的特殊性,其培养的大部分是预备警察,这也决定了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所以,笔者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载体三者入手,解决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题。

关键词:新常态 警校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c)-0176-02

1 新常态与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所谓的新常态就是在经过了一段非正常状态之后,又重新恢复到起始的正常状态。我国的经济发展就经历了这么一段过程,而目前则正处于新常态。经济的转变带来的必然是物质的丰富与思想的开放,因此,在新常态下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与其息息相关。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①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得他们的行为与思想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警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将学生所处的大学办学属性限定在警察类或警官类院校,在这类有其独自特点的院校当中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警校大学生和其他高校相比存在一定的特点,其行业教育的特征也决定学生身份地位的特殊性。那么在新常态下,警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载体3个方面去探讨。

2.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存在的问题

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第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第二,是警校大学生辅导教官。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其他教师存在着广泛的不同,其他的业务与技能教学的效果往往能够短时间内得到体现,而教育客体思想方面的变动以及最后落实到行为上的改变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所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缺少该方面的评估工作。作为辅导教官的教育手段往往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上,没有看清新常态下警校大学生思维出现的变化,其教育方法“以寡敌众”教育效果不明显。

2.2 教育客体存在的思想问题

新常态下警校的大学生思维较以往存在着不同,尤其网络技术的发展所达到的信息资源共享导致警校大学生思想存在多元化、个性化等特点。由于大学生涯是学校和社会的衔接点,因而大学生必然会在这个阶段有意或无意的接触社会,又因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其自身对外部事物的鉴别能力有限,因此,思想的解放如果没有合理地引导会导致各种思想、心理问题。警校行业培养模式目标主要是将来维护社会团结、公安、司法方面的警察,因此,良好的心理对其将来自身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警校大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较差,当遇到问题时,难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去解决,往往只逗留在情绪层面,心理波动较强。除此之外,其思维较强势,个人主义较强,由于行业特点的教学与熏染加之其自身对警察职业理解的偏移导致其性格极端,认定自身将来的执法地位而忽略服务性质。

2.3 缺乏有效教育载体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①目前来看,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只是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上,难以迎合新常态下的教育工作。警校的行业办学特点使得和其他综合性高校相比有一定的行为约束力,因此,一些学校社团的冷热参与度远不及其他综合类高校。除此之外,如校园网络的运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没有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往往停留在单一、机械的层面。因此,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载体方面没有得到全面的丰富。

3 加强警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完善教育主体、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体系

影响思想政治效果的直接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大部分警校的一线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大致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教官两类。因此,从选拔模式上,要高标准、严格要求。其次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岗前培训工作要落实到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讲,要使其认清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教育工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保证社会主义的教育要求方向。对一线的辅导教官应该采取不定时的培训,因为一线工作所面临的情况复杂,突发事件随机等特点,所以,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更应该注重教育管理技巧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体系,这种长期的考察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鲜明的对比,这种评估体系无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辅导教官都能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学期或某一学年,而是长期的、动态的跟踪考察,只有如此,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3.2 统一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

要想改变警校大学生的行为,必定要通过思想这个途径,因此对警校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三观教育”能够使得其行为向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去发展。除此之外,其教育管理方式要时刻遵循其行业办学特征,始终坚持严格的纪律要求,贯彻科学规范的思想意识,时刻确保警校大学生的警容风气。与此同时,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其他部门相互协调,如,校园中的心理咨询机构,当辅导教官发现学生们存在比较棘手的心理问题而自己又无法解决时,可以选择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当学生面临居住条件艰苦、就业困难、经济困难时,还可以与学校总务、后勤、就业处乃至学生处进行沟通。总的来讲,科学的思想可以主导良好的行为,合理的教育方式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3 丰富教育载体,全方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在实行警务化管理的过程中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所谓“警务化管理是按照警察法和司法部、公安部有关规定,为培养学生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行为规范化、生活制度化、学生警务化的管理模式,着重从思想政治品德、操行习惯、纪律作风等3个方面加强管理和教育。”②如,每日完善的生活作息,早晚出操,精细的校内规则规范都能在规范其自身行为的同时,磨练意志,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应该走出教室,开展多方位的实践活动。如,利用大学生校园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越来越多的社团都能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如,文学社、心理学社、马学社都能够受到学生的青睐,那么在社团交流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这种方式会比课堂教育更有效。

最后,充分运用便利的网络条件来进行教育活动。网络的普及使得每个个体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共享,而警校的大学生除了课程之外对网络时间的占有比例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将互联网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如,开通微信、微博公众号,不定期进行宣传教育,在分析社会实事动态模块中强化政治意识,引导科学的政治方向。在分析社会故事中进行德育教育等。总的来看应该全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使其形成合力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迪,杨永利.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3):90-93.

[2] 强巴卓嘎.新常态下民族地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发展论坛,2016(3):27-31.

[3] 陈晓格.新时期马克思科技观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6(20):253.

注释

第9篇: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新课程、新教材既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课改的路子不是平坦笔直的,而是一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道路。在这条路上问题是随处可见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旧观念的束缚是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一切改革的最大阻力都无一例外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与一切新事物诞生的命运一样,新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同样是来自旧观念的束缚。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不见成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减负”声越响学生的课业负担越重的原因也在于此,因此,要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标,就要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尤其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学校的评价观念。

(二)评价与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的不匹配。我国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的许多弊端是大家深有感触的,如“中考升学率成为政府与社会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指标”、“用一次性的书面考试成绩来取舍学生的高中阶段的学习权”、“用终结性的学生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分数仍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的评价依据。教育管理者仍“热恋”着应试教育,学校的教学观念仍是争取高分和追求升学率。于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教师们不愿在别的方面花费精力,只是一味追求分数的提高。追求高分的教学仍着眼于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追求升学率的教学仍注重于某些“重要学科”,思想政治学科属于“副课”,学校也不希望思想政治教师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校的资源。因此,改革并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不足。课程资源是指课程的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主要包括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如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实践活动资源(如课内辩论、讨论和演示、课外参观、调查、访谈等)和信息化资源(如网上收集的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等)。而这些课程资源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在调查中80.00%的教师都认为使用新教材的难点在于缺乏课程资源。这就表明,多数新课改实验学校对这些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力度还不够,在观念上也存在着认知的片面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来开展。在江苏新的高考制度下,高一级学校的招生主要是看考生的语数外学科的成绩,在这一指挥棒的指引下,对应的初中阶段的学习也是关注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课,其他都是“小学科”。为此,学校和领导们也注重这“三大科”的投入,对“小学科”的投入就相对薄弱。比如,思想政治教师想给学生定制时事学习材料,领导们认为没必要。

(四)思想政治课教条化与死板化。长期以来,由于课程设计上的封闭性,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问题、困惑、理解、智慧、意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丰富的素材性课程资源通通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之外,原本十分丰富的教学过程缩减成为单一的传授书本知识和解题技能的过程,教师、学生在课程和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限制了,在教学互动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被忽视甚至被压制了。教师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学过程即传授客观知识的过程。教师自己的经验、理解、智慧、困惑、问题等素材性课程资源不能合法地、合理地、有效地进入教学过程,他们自身也就被排斥在课程和教学之外了,他们就只能是一个“传声筒”。教学过程就演变成为一个纯粹的客观学习过程,老师教着、学生学着“客观知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过程也就演变为纯粹的记忆和背诵过程。比如,在对学生的问卷中对“思想政治课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这个的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270人中有189人认为是记忆和背诵,占70.00%,还有40人认为是空泛、讲大道理,占14.81%,也就是说这个学习过程除了与考试有关外,与他们的生活、与他们的人生无关,这又怎么能调到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呢?

前面提出了一大堆的问题和缘由,那到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要解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改变现状,在总结实践经验及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可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

(一)深刻把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与理念要求。如果连教师自己也“吃不准”,那么还怎能“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该对新课改先行学习领会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新课改的基本教学理念。

理念支配行动,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一个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往往受他的意识理念所支配。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新课程理念相对一线教师是陌生的,实施新课程必须进行理念翻新,并且深入研究,深刻领会其内涵精要。有效地搞好理论学习,是进入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及学校领导在对教师进行培训之前未雨绸缪,首先要为教师讲清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从内心深处理解理论培训是实施新课改的必然,使每位教师都能从内心深处接受新课改,再分发培训资料,先预习热身,分组讨论学习,初步了解新课程的理论精髓,之后再参加专家组织讲解的理论培训。这样教师对新理念就接受得比较主动,获益匪浅,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努力建设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师资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新课改正是需要这样一批有责任心有抱负的专职教师(不是附带的),这些人的积极主导作用也许正是影响新课改效果的重要因素。要适应新时期、新课改的要求,根本还在于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从自身出发进行提高和完善,主要应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

第一,扩充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又渗透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兼容性和相关性是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大特点,所以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理论知识素质方面不能仅仅满足于本学科的基本理论,还应及时掌握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关系的理论,如: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管理学、民族学、宗教学、信息学、电子计算机知识和多媒体知识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

第二,积累相当的教育理论知识。缺少教育理论知识,常常使教师的课堂显得单调乏味,缺乏教学艺术。对于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如何看待学科与教师自身的功能与地位,如何将单调的书本知识讲得精彩生动,如何将自己掌握的理论体系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易于学生领会理解掌握的常识性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素质,这些都需要教育理论知识作基础。

(三)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温总理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新课改的评价体系就是公平正义的试金石,来不得半点马虎。

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确认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和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作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一规定,我们可以从方法上改变传统的评价行为。

第一,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打破以往“一尺量优劣,一卷定终身”的评价方式。把书面知识考核和行为考核结合起来,把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品行表现的多样性,全方位、多层面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监控和考核,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调控、自我教育,使政治课的评价功能从注重鉴别与选拔转向激励与教育。

第二,实施综合考评,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新课程评价强调从多角度、多侧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纸笔测试成绩仅仅是一个方面。《教育部颁布国家课改实验区2004年中考和中招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全面的、综合性的素质评价应该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公开、公正、公平,能够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所以,实行综合考评能有效的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以评促教、以教促学的教育目的。

(四)着力营造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氛围。“大气候”是我们常用到的热门字眼,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改也需要我们去营造这样的“大气候”——一个相适应的教学氛围。

政治理论本身抽象性、逻辑性很强,为了避免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产生枯燥感,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更要讲究授课的艺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强教学的情趣性。

第一,语言表达应幽默化。教师在讲授概念、阐述理论观点时,语言表达切忌平铺直叙、“风平浪静”,而应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教师可选择幽默故事、名言警句和漫画等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接受政治观点。

第二,理论分析应简明化。教师讲授理论观点时,应该多使用有趣的例证,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加深对理性概念的理解,使得理论观点的分析过程变得简明扼要,同时也符合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汉语中的许多成语、谚语、格言、诗词名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活生生的事例,包含着或直接表现着精深的哲理。

第三,教学手段应多样化。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教师教学应多样化,如适当使用传统媒体和现代教学手段,通过看图解意、图表分析、情景再现、小品表演等方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听、看、思、说、演中多种器官并用,学得懂、记得牢,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加以运用。

总之,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思想政治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为完成这个历史使命,要敢于向传统观念、习惯、政策、措施、利益发出挑战,不断探索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的变化,真正推动新课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虽然这条路还很长,但我们必须走下去。我相信,只要广大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积极投入、大胆探索,各方齐心协力,就能够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走出困境,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明光,蓝维等.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0.

[2]赵爱华等.政治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董红.创造型教师基本特征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