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燃气前景分析范文

城市燃气前景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燃气前景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燃气前景分析

第1篇:城市燃气前景分析范文

一、消费供应情况

江苏省天然气的消耗供应情况虽统计在省能源局,但其调控能力并不在省能源局。江苏省天然气供应商主要为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并直接销售给省内各地市的经营商,签订的是“照供不误、照付不议”合同,省内天然气的控制权掌握在气源供应商之手。

1.总体消费情况

近年,江苏省天然气总体消耗量增幅较大,2011年首次超过100亿m3,2012年增长至120多亿m3,同比增长17%。(见下图所示)

图1 江苏省近年来天然气总体消费情况

目前,西气东输气对江苏省城市燃气(城市燃气包括工业、民用、商服,不包含直供大企业、燃气电厂供气)合同供应量为33.23亿m3,在用气高峰期时如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区会向中石油申请合同额之外的额外供气,该供气量与价格为各地区与中石油自行协商确定,总体供应量约70亿m3左右。川气东送气主要由江苏省天然气有限公司负责地区销售事宜,供应量约20亿m3/年。快速的需求增长给天然气供应带来较大压力。

2.消费结构

在整个消费结构中,以城市燃气为主,其次是发电和化工原料,总体消费结构如下图:

图2 江苏省天然气消费结构图

3.各地区消费分布情况

由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苏南地区经济较发达,管网敷设基本完成,与中石化签订的供应量较大;苏中、苏北地区管网敷设较落后,签订的供应量也较小(具体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江苏省天然气消费主要集中在苏中、苏南地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个地区总消费量占全省消费总量的84.2%左右。

随着苏中、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全省产业的升级,天然气的消耗分布也将随之变化,分布的变化方向将是江苏省天然气的市场开拓方向。

二、市场前景分析

江苏省天然气需求的增加不但在传统的城市燃气方面,未来将在天然气汽车、工业燃料及天然气发电等需求领域得到快速发展。

1.天然气汽车发展分析

随着江苏省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燃油供给矛盾和汽车尾气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气中的污染物50%来源于汽车。就汽车的能源来说,我国的石油资源不足,需求矛盾日显突出。因此开发和推广应用其他非石油车用燃料,例如,以天然气为原料和以生物为原料的车用燃料将成为今后主要的研究任务,而这些种类的燃料多数有利于降低汽车的排放污染。

目前从国内外的发展动向和对环境保护不断重视的情况来看,“以气代油”是既治“本”又治“标”,既有环保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好办法。因此,天然气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天然气工业燃料应用分析

工业窑炉作为工业加热过程中重要的工艺装备,是工业生产中主要的耗能设备。目前我国有10多万台各种工业窖炉,其能耗约占全国年总能耗的25%左右。尤其在冶金、机电、化工、陶瓷、玻璃及建材等行业生产过程中的工业炉,其能耗约占企业总能耗的60%~70%。

工业窑炉的主要加热燃料及方式为:电、煤及煤气、重油、轻质柴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天然气以其高热值、纯洁无污染等优点迅速运用于各行各业,工业窑炉作为天然气在工业的主要应用领域。

通过走访江苏省内各行各业重点企业调查,天然气已逐步取代电、煤、重油、轻质柴油、液化石油气等,主要用于冶金、机械、化工、陶瓷、玻璃及建材等行业。

3.天然气发电趋势分析

目前江苏省苏南地区重要的用电负荷中心基本均已布置天然气电厂用于调峰,且这些电厂因为气源供应问题存在开工不足现象,因此未来一段时间所增加的部分发电需求将被现状过剩产能所消耗,溢出部分将通过增加发电机组提高产能来满足需要,但再新建天然气电厂的可能性不大,此可通过扩建增加调峰能力。

分布式热电联产在城镇居民生活领域的应用已在上海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国家也从政策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判断,今后一段时期内,分布式热电联产将在江苏省苏南城市率先得到快速发展,这由苏南地区的环境压力、燃气管道发达程度、居民用电需求所决定。苏北地区在某些靠近天然气管道且规模较大、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徐州、扬州、南通)也会得到应用。天然气为燃料的热电联产将会有较为平稳的发展,这是由各种产业的特征以及产业链的物流平衡所决定的。

三、市场需求预测

1.预测依据

(1)苏南考虑镇镇通气,农村大型居民集中区用气,人口计算基础为常住人口,气化率2015年为80%;

(2)苏北考虑县县通气,重点镇用气,人口基础为城镇人口,气化率2015年为65%;

(3)居民用气指标目前取50m3/(人·年),2015年取78m3/(人·年);

(4)工业集中在南京、苏州等市,苏北部分工业园区用户也考虑改用天然气。

2.十二五期间天然气总需求预测

根据调查现状数据,结合江苏未来经济发展态势,同时考虑各地区天然气发展、城市人口增长、工业发展、气源发展等因素,预测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天然气需求量,具体如表2所示:

四、市场开拓的策略建议

1.政府调控

天然气的供应关乎一个地区乃至社会的稳定,故政府的宏观调控十分重要,我省能源部门需掌握真正的调控能力,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优化供应方案,使气源供应量符合各地的需求,而不是单纯的数字统计。

2.气源开拓

目前,江苏省主要气源为“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如东LNG”气源,如东LNG充当着调峰作用。“十二五”末,江苏省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200亿m3,初步估算存在40亿m3左右的供应缺口,可引进液化天然气(LNG)作为补充气源,具体方式可为在江苏沿海地区建立LNG接收站。

3.潜在市场的开拓

未来江苏省天然气潜在的机会市场主要为铸锻造、冶金、玻璃、船舶、陶瓷等行业,初步预测年需求量约33亿m3(具体见表3所示)。

4.市场开发优先等级

江苏省天然气市场在苏南地区比较成熟,消费量占全省消费总量的90%以上,在开发潜在机会市场先后次序上,可以将苏北地区的船舶制造、锻造、冶金、玻璃生产等行业的重点企业作为首要市场;苏南地区的玻璃生产、冶金、锻造等行业的重点企业作为次要市场(详见表4所示)。

5.市场开拓模式

目前,江苏省天然气市场开拓模式主要为:各燃气运营商先取得各地区的天然气特许经营,再通过铺设燃气管网占据区域市场,建议燃气公司可在天然气气源供应和具体业务运营等方面开拓业务。

6.投资建设

第2篇:城市燃气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液化天然气汽车;燃料;可行性

现如今,我国已经融入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并出现了技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新能源的发展上有了历史性的飞跃。由于我国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所以对新型能源的发展刻不容缓。近年来,液化天然气汽车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极度青睐。液化天然气汽车已经在我国的北京、上海等16个城市得到了推广和使用。以下是以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的背景下,对我国汽车发展的前景分析:

一、液化天然气汽车独具特色

现阶段,我国使用的燃气汽车主要包括液化天然气汽车、压缩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汽车。对不同的燃气汽车进行比较后发现,液化天然气汽车最具可行性。

1)液化天然气(LNG)具有能量密度大的优点

所谓LNG,就是指经过清洁处理和低温液化后的天然气。经调查研究,存储中的LNG密度比在标准条件下的体积小得多。例如两辆体积相同的车分别为A和B,若A车使用的是罐装的液化天然气,B车使用的是压缩天然气,那么A车中的液化天然气容量就会明显大于B车中的压缩天然气容量,同时A车的可行驶里程也会比B车的可行驶里程长,所以,LNG是长途运输领域中必不可少的运输武器。

2)LNG与CNG相比,更具优势

LNG经过净化处理与低温液化后比CNG更清洁,在汽车尾气排放的性能上也比CNG更具优势,同时与柴油、汽油相比较,LNG中的有害气体成份比较少,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是一种环保性能极强的汽车燃料。

3)LNG具有极好的安全性能

LNG的着火点与其它汽车燃料的着火点相比,具有着火点高的优势。同时,若LNG不小心泄露,不用担心,LNG的比重只占空气的一小部分,所以,LNG泄露之后便很快地就在空气中发散了。

二、LNG汽车在资源的保护上具有可行性

目前,我国的能源资源日益短缺,随着长时间的资源勘测,发现我国拥有相当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现阶段,我国的天然气采用程度还很低,这就说明了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天然气资源可供开采。当下,在海洋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倡导下,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北京、天津等地区都纷纷建立起了大型的LNG进口连接点,有力地保证了天然气资源的供给。

三、LNG汽车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LNG汽车具有多种形式,其中包括纯LNG汽车、双燃料LNG汽车以及两用燃料LNG汽车。所谓的纯LNG汽车,就是指纯粹地利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双燃料汽车就是指将LNG和柴油相互融合在一起作为燃料来使用的汽车;两用燃料汽车就是指既能用LNG也能用柴油或汽油作为燃料的汽车。上述的三种汽车所利用的燃气系统原理都是相同的。LNG汽车的运行原理是将车内的储存罐中装满天然气,并在气化设备的作用下散热形成气体状态供汽车发动。现阶段,我国的大多数汽车公司都相继开发和使用纯LNG燃料或双燃料汽车,与此同时,我国的公交车发动机也利用了这种新燃料。随着我国新型清洁汽车业的发展,建设天然气加气站的一系列设备不仅仅只是进口,还会有一定量的出口。同时,我国已经建立了液化天然气汽车的专业零部件、汽车尾气催化剂以及成品油添加剂的检测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为我国的LNG汽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四、LNG汽车在加气站的建设上具有可行性

LNG汽车加气站是由单一站和混合站这两种形式组成的。LNG储罐、LNG冷却管、LNG控制与操作系统是建设加气站的必要设备,与一般的加油站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处。其中,LNG储罐是一种热容器,具有双层真空的特点,并在国外也有很大的市场;LNG冷却管是专门向储罐输送LNG的一种装置;LNG控制与操作系统是建立在地面上方的装置,所以,加气站在建设的过程中仅需几百平米的土地,占地面积比较小。

五、LNG汽车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第3篇:城市燃气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天然气;新能源;市场前景

一、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的现状

当前,中国天然气工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自“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商业运营后,中国掀起了一股天然气消费热潮。

201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达到944.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1%。进口LNG 934万吨,增长75%;首次进口管道气44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取得积极进展,煤层气利用量36亿立方米,增长42.3%。1月28日,国家能源局在北京召开能源经济形势会,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王思强介绍了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1年展望。他表示,2011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有望达到130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约20%。

随着地区性输气管网加快建设,城乡居民用能结构不断改善,天然气消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消费量有望达到130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约20%。天然气消费区域将进一步扩大,产地及周边、环渤海、长三角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将成为最主要的消费区域,消费结构继续向多元化发展。预计全年天然气产量将接近1100亿立方米,增长16%。

二、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我国当前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天然气开发利用上,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切实保护好环境。坚持天然气开发利用的五项基本原则:

1.科技兴业,集约发展。采用先进、节能、环保工艺,发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禁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禁止使用工艺设备落后的生产装置,推动天然气开发利用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2.集约利用,协调发展。依托丰富的天然气等资源,重点发展能源工业和环保节能、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循环发展的天然气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深度与利用率,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提高项目和产业的竞争能力。

3.节能降耗,和谐发展。努力建设生态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以上下游一体化的方式,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及配套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合理布局,择优发展。充分考虑资源状况、产业基础、经济规模、市场容量、运输半径、技术力量、投融资渠道等多方面条件,实现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方案最优化。

5.产业配套,集群发展。按照产业链配套发展的要求,聚集一批能源产业、天然气精细化工以及物流、配套服务等相关企业,按照“大项目――产品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形成上下游协调发展、产业链日趋完善的产业基地。

三、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天然气用途广泛,如天然气发电、天然气化工工业、压缩天然气汽车、城市燃气事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大部分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明显增加。

“十二五”期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600亿立方米左右,是2010年的2.43倍。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也处于迅速上升期。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达到1500亿立方米,较2010年增加60%。再加上进口天然气作为补充,可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为了满足迅速膨胀的市场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进口天然气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十二五”期间我国天然气进口将以42.48%的比例加速,并逐年跨一个台阶,预计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达到6952万吨(约合927亿立方米)。

“十二五”期间非常规天然气将受到更多政策鼓励,发展前景广阔。保守估计到2015年我国煤层气、致密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将超过100亿立方米;如果乐观预测,这部分产量可能超过200亿立方米甚至达到300亿立方米。此外,“十二五”期间我国煤制气产量也将大幅提高,预计到2015年我国煤制气的产量将超过100亿立方米。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天然气产业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我们天然气产业中还有许多问题与不足,对于解决突出问题的对策笔者认为是以下几点:(1)保障国内生产,增加多方气源。(2)建立天然气储备库,增加调峰能力。(3)推进定价机制改革,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史晓飞:我国天然气开发与利用的问题探讨[J],内蒙石油化工,2006,(08)

[2]孙茂远,刘贻军:中国煤层气产业崛起的新阶段[J],中外能源,2008(05)

第4篇:城市燃气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粤东LNG;价格竞争力;替代适应性;影响因素;对策

Research on the Price Competitiveness of YUEDONG LNG in the fuel market

CHEN Mao-hao HUANG Chu-hong

(CNOOC YUEDONG LNG CO., LTD., Jieyang China, 515200 )

Abstract:The economic of LNG wa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LPG、 diesel and fuel oil) in YUEDONG . Fuel which will been grown to have energy environment、energy cost and energy economic benefits has also been chose in 5 city of YUEDONG. And the competitive factors of LNG in the fuel market have been analyzed and the suggestion of the improving competitiveness of LNG has been proposed.

Key words:Yuedong LNG ; Price Competitiveness; Alternative Adaptive; Factor; Suggestion

粤东地区(含揭阳、汕头、潮州、汕尾和梅州五市,以下简称五市)是能源短缺地区,目前五市天然气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加上省内正在加紧实施小火电关停步伐,大力发展核电,对燃气电厂等具有调峰能力的电源需求进一步加大,今后一段时期将是五市天然气市场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粤东天然气市场是一个非电市场,作为较清洁的能源,五市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将主要用于替代工业燃料如潮州陶瓷的LPG、揭阳玻璃的燃料油等,以及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天然气需求。据了解,粤东天然气市场对气价较为敏感,天然气与其它替代能源(LPG、柴油和燃料油)的价格可比性,对区域天然气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影响较大。本研究将从经济性和替代能源用户适应性的角度分析了粤东天然气用户的价格承受能力,并探讨了影响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因素和对策。

1 LNG价格竞争力分析

1.1 LNG定价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关系

天然气价格与油价存在极密切的关系,LNG的价格一般会随天然气、原油的价格波动而波动。近20多年资料统计(BP世界能源统计),在天然气由直线价格公式到S曲线价格公式逐渐变化中,进口LNG的价格基本上与原油价格同步波动,但时间上滞后,并且波动幅度较小;总体上低于石油价格,特别是在本世纪以来更是如此。经历了最近两年油气价格大幅度振荡波动,今后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关系,大体也会维持这种关系,但会增加不确定性。详见表1:

图1 世界天然气、LNG和国际原油到岸价对比表(USD/mmBtu)

为了反映LNG的真实价值,买卖双方通常商定一种“自行调整”的价格公式,LNG贸易价格根据该公式进行计算。LNG价格公式一般都包含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价及与原油价格、通货膨胀指数或电力库指数挂钩的指数,公式具有可调机制。目前,世界上有美国、欧洲和亚洲3个相对独立的LNG区域市场,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定价方式。在美国市场,LNG价格主要与Henry Hub价格挂钩;在欧洲,LNG价格主要与汽油、低硫燃料油价格挂钩;在亚洲,以日本为代表,与日本进口原油平均到岸价挂钩。

1.2 LNG斜率的选择

近几年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较为剧烈,如图2所示。

图2 国际市场主要原油现货平均价(USD/桶)

根据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情况,以及参照近期国内石油公司与国外签署的LNG购气合同价,取LNG斜率0.1、0.13、0.15、0.16和0.17,以2000年1月-2009年9月的Brent(布伦特)原油价格为基准,研究LNG与其它替代能源(LPG、柴油和燃料油)的竞争力。

1.3 LNG替代其他能源的经济性

(1)、当LNG斜率为0.1时,以单位热量价格计算比较显示:

①、LNG相对于液化石油气和柴油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替代液化石油气和柴油的经济性较好。

②、LNG与燃料油单位热值价格基本持平,特别是2005年油价开始大幅波动的时候,如考虑环保等因素替代燃料油的市场前景突显。

图3 斜率为0.1时不同燃料的单位热值价格比较(单位:元/万kcal)

(2)、当LNG斜率为0.13时,以单位热量价格计算比较显示:

①、LNG相对于液化石油气和柴油具有竞争力;

②、LNG比燃料油价格高,在2005-2009年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期间,LNG比燃料油约平均高出23%,稍处于劣势;但2008年9月~2009年9月,燃料油和LNG的单位热值比值维持在0.91~1.06之间,两者的竞争力基本持平。

图4 斜率为0.13时不同燃料的单位热值价格比较(单位:元/万kcal)

(3)、当LNG斜率为0.15时,以单位热量价格计算比较显示:

①、LNG相对于液化石油气具有竞争力,替代液化石油气的经济性好

②、2000-2009年LNG单位热值价格比柴油平均低6.4%,2005-2009年LNG比柴油平均低8.1%;近一年(2008年9月~2009年9月)LNG与柴油的单位热值比价均值更下降至0.73:1,具有替代优势;

③、LNG价格高于燃料油,较难替代。

图5 斜率为0.15时不同燃料的单位热值价格比较(单位:元/万kcal)

(4)、当LNG斜率为0.16、0.17时,以单位热量价格计算比较显示:

①、除个别月份,LNG相对于液化石油气具有竞争力,LNG比对LPG都具有20%以上的价差空间,替代液化石油气的经济性好

②、LNG与柴油单位热值价格基本持平,2000-2009年期间,当LNG斜率为0.16时,LNG比柴油单位热值价格均值约低1%;当LNG斜率为0.16时,LNG比柴油单位热值价格均值约高出3%;

③、LNG价格远高于燃料油,难以替代。

图6 斜率为0.16时不同燃料的单位热值价格比较(单位:元/万kcal)

图7 斜率为0.17时不同燃料的单位热值价格比较(单位:元/万kcal)

2 粤东LNG替代其它能源的适应性分析

2.1 LPG用户

五市除居民用户外,大部分使用有液化石油气的工业企业,如高档陶瓷及金属制品加工与有色金属冶炼、玻璃制造等,在经济性、经营生产管理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用天然气代替原有LPG都具有较大的竞争力。

通过前述经济性测算对比,在同等热值条件下,天然气取代管道液化石油气和瓶装液化石油气在价格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据目前对五市燃气市场价格的调查,居民使用LNG的价格比LPG小区气化便宜30%以上,比瓶装LPG也便宜27%;工业使用LNG的价格比LPG便宜约高出25%~33%。

除价格优势外,天然气比液化石油气在使用方便性、安全性、价格稳定性和储存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随着天然气管网的逐步敷设,天然气将最终接入千家万户,逐步取代以往瓶装LPG的使用,从而避免了定期充装瓶装气的不便,也使家庭和工业中有限的厨房空间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目前,五市城镇居民、工业用户广泛使用的瓶装气仍普遍存在着经营秩序混乱、哄抬价格、掺假欺瞒等不良现象,使用规范化管理的管道天然气后,可有效保障居民用户和商家的利益;再者,相对于目前五市城乡广泛使用的LPG,天然气无毒、易散发,比重轻于空气,不易积聚成爆炸性气体,是城市燃气的理想气源。其利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在三十年的LNG商业运营中,安全货运次数超过2万次,从未发生过重大事故或中断供气,各国在使用天然气发电和城市燃料中,也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和火灾,因此,与LPG相比天然气的安全性要高得多;此外,天然气的引进还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以往瓶装LPG在城市的储备、中转配送及居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爆炸与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隐患。

2.2 柴油用户

对现使用柴油作燃料的商业用户改天然气的问题,根据广东省和粤东五市有关城市的环境规划,广东省和五市将在城市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对第三产业强制推广液化石油气,对新、扩、改建的餐饮业一律要求使用液化石油气,因此,商业用户柴油替代将主要从天然气价格与柴油和LPG可比价考虑。根据前述关于 LNG价格竞争力分析(详见5.3.1)可以看出,LNG与柴油用户具有竞争力或者基本持平,即便天然气的价格达6.5元/m3(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油达到140美元/桶左右时的现货价),仍比7000元/吨的柴油便宜22%;对于工业的柴油用户,经调查可知,目前五市消费量主要在企业的加热工艺和小型锅炉上。因此,天然气替代柴油主要考虑工艺用气企业,但分散的锅炉难以替代。从成本和工艺需求来看,若天然气能代替工业用的柴油,五市工业天然气需求量潜力较大。

2.3 燃料油用户(不含电厂)

现五市使用燃料油作为燃料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对于该类用户能否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代替燃料油,主要从燃料价格、成本及环境保护要求几个方面考虑。

燃料价格:通过与主要竞争燃料之间的价格比较,当LNG斜率低于或等于0.13时,LNG与燃料油价格基本持平;当LNG斜率高于0.13时,LNG价格高于燃料油,LNG替代处于劣势。如按在国际油价的价格水平下(60美元/桶),燃料油约3400元/吨,按LNG岸价8美元/Nm3以下考虑,天然气相对燃料油在价格上基本持平或略高约10%,虽相对优势不大,但若考虑燃料油受到环保要求的制约,特别是工业燃用重油锅炉已对五市环境产生较大污染,已超过其环境容量,汕头、潮州等相对较发达的城市和揭阳城区仍将有部分用量的替代,天然气的竞争力将更有优势。

成本:采用燃料油作燃料的企业均为生产耗能指标较高的产品,燃料费用占其产品成本的比例较大(约30%),且由于该类用户的产品利润空间较小,对燃料费用很敏感,抵抗燃料费用增加的能力很弱。

环境保护:目前五市城区燃料油锅炉用量大,大部分SO2排放企业一般未能采用脱硫装置,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现五市已提出更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

由上分析,燃料油用户应视其经济性可适当考虑部分改燃天然气。

3 影响LNG在燃料市场竞争力的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3.1 主要影响因素

①、近年来LNG购气价处在高位区,上涨幅度高于原油、成品油,在2007年LNG价格曾高达15~19美元/mmBtu;

②、2008年以来,受国家抑制CPI和PPI增长过快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以及世界金融危机,国际油价暴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LNG与LPG价差空间缩小,部分月份曾出现LPG较LNG有竞争力的现象;

③、与LPG供应相比,引进LNG后的运行系统,中游环节多,至最终用户的气价比LNG到岸价高70%以上。而当前的LPG市场竞争激烈,供应渠道已趋向简化,粤东地区的许多大工业用户直接到一级气库购气,寄存于二、三级气站内,其进气价仅比到岸价高25%(含税)左右。

3.3 主要应对策略

LNG在燃料市场的竞争力主要反映在供应最终用户的气价上,为获得市场,LNG供应到最终用户的价格宜在以下区间内:

①、对使用LPG、柴油类的大型工业用户,按等热值计算,一般要求供应到用户的天然气价比在用燃料便宜10%~15%;

②、对使用燃料油的炉窑或与自建的煤气发生炉生产成本持平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多数企业是可以接受的。

同时,为提高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争取国家继续给予项目享有与广东LNG项目一期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1],包括:LNG进口零关税、LNG进口环节增值税即征即退;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项目所需进口设备、备件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项目所需的采购符合条件的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并可抵减企业新增所得税;项目所得税五免五减半政策,同时企业所得税按15%的税率征收等。

②、根据国际LNG市场行情,把握机遇,购得较低的气价和较低的海上运输费用;

③、整合和缩简国内诸多中间环节,多一个环节即多一份营销成本。日本引进的LNG运营体系,从进货至用户全流程都是统一在一家公司操作,致使运营成本低,供气价低,企业效益高,真正体现出一体化的优势,值得借鉴。

④、实行分类气价,粤东项目在制定天然气价格时,应根据不同用户的服务成本来确定价格。对于大型的终端用户如发电、工业和可中断用户,它们大多数有可替代能源,有直接的管道,不需要城市管网的配送,而配气费却通常比管输费高得多;而民用和商业用户的负荷系数很小,这样就增加了调峰负担,配送成本较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转向其它能源,且一旦管道建成,转换就不可能了,因而对价格的承受能力较强,可以制定较高的价格。由此可见,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应根据用户的用气性质,用气量多少,可替代能源情况及其价格来确定不同价格。

参考文献:

[1] 香小敏等. 广东省天然气发电前景分析[J]. 能源技术. 2007(4):214-220.

作者简介:

第5篇:城市燃气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特点现状发展前景

一、前言

随着节能工作的推进,地源热泵空调作为一种回收利用可再生热能的有效手段,逐渐得到推广与应用。人们对空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节能环保、运行维护费用低、安全可靠、使用舒适,成为人们追求的热点,因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应用范围日渐扩大。

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概述及分类

地源热泵空调是根据热泵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应用设备,它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电能输出,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夏季,空调系统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水源中,由于水源温度低,所以可高效的带走热量;冬季,空调系统则从水源中提取能量,升温后送到建筑物中。通常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每消耗1kW的电能,用户就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热量或冷量。

根据地热资源的不同,地源热泵空调主要分三种形式:一是地埋管地源热泵; 二是地下水地源热泵; 三是地表水地源热泵(包括海水源,江湖河溪水或地表潜水)。

三、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特点

(1)高效节能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土壤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运用土壤与建筑物内部进行热量的交换,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转移的冷暖两用空调系统。在产生同样热量或冷量的时候,只需小功率的压缩机就可实现,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其耗电量仅为普通中央空调与锅炉系统的40%―60%。

(2)环保清洁 :地源热泵系统在冬季供暖时,不需要锅炉,无燃烧产物排放,可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3)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维护费低

地源热泵系统不设冷却塔、屋顶风机,压缩机工作稳定,不会出现传统设备中制冷剂压力过高或过低的现象,维护费用大大低于传统空调;一套设备实现制冷、制热和生活热水,减少对主机设备的维护量。

(4)寿命长: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机组由于机械运动部件少,工况所有的部件不是埋在地下就是安装在室内,不需要要放置室外,避免了室外风吹、日晒、雨淋的恶劣气候,不用频繁的清洗,后期基本不需要维护,使用寿命达50年。对于室外地埋管系统可以说一次投资,终身受用。地上热泵机组使用寿命达30年,而普通家用氟机组中央空调的使用寿命一般是10年左右,家用水机组的使用寿命是15-20年。

(5). 一机多用,地源热泵空调带热回收的机组,在提供冷暖的同时可以提供生活热水。

四、地源热泵空调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市场空间广阔,行业、政府各方面的联合推动起了很大作用。就行业本身的推动力量来看,水地源热泵市场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努力。建设行业、地质行业等都对水地源热泵市场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政府也出他了相关管理规定和办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和修订,财政部、原建设部两部委对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和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的逐步推进,奠定了地源热泵在我国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重要地位,各省市也陆续出台相关的地方政策,尤其是补贴政策对水地源热泵的发展起了里程碑式的作用。设备制冷厂家不断增多,集成商规模不断扩大,新专利新技术开始涌现,从业人员不断增多,有影响力的大型工程不断出现,自2005年起,地源热泵系统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覆盖面广,北方供暖应用效果显著。从水地源热泵产品的应用来看,使用范围较广,包括商品房、高档别墅、公寓、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商场、休闲度假场所等等包括部分工业建筑,几乎都可适用。尤其是北方市场对供暖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北京、天津、东北等地,作为水地源热泵市场推广的先行者,为该产品的应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气候影响,北方对供暖的需求比较高,而水地源热泵系统在供热时的节能效果使得其在北方市场的发展如沐春风。

(3)技术升级步伐有待加快,市场的选择略显力不从心。作为水地源热泵应用空间较广阔的国家,在技术上、研发上的脚步仍有待加快。目前在标准规范、研究资料、系统图集、资源规划、各种类型的适应性的研究等方面十分欠缺,部分区域缺乏大型的成功的应用案例,尤其是在回灌问题的解决、参数不同的计算方法设置、水源的探测、供水过滤等等技术问题都没有完善的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因此也阻碍了水地源热泵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的市场现状是开发商、建设者对该产品的选择也更多了慎重。之前在补贴政策的激励下,项目应用数量得到一定的提升,但由于部分地区应用的一些项目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不是太成功,加上市场本身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接受需要过程,在后期甲方对该产品的选择上形成了阻碍。

(4)缺乏统一的系统培训,监管和管理工作仍需提高。水地源热泵产品的应用、设计都需要专业的设计和施工团队,但是行业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培训,从业人员的素质、技术人员的能力等参差不齐。此外,关键设备产品的开发,设计工具软件的开发等等,这都是基础性的要求,目前并不是很规范。由此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水地源热泵市场的管理。市场监管、政府对行业的监管、产品质量和产品部件的监管都存在缺口,这些有待于提高和完善。

(5)、各个专业、各个领域的配合不得力,缺乏共同参与的精神。水地源热泵的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设计人员、甲方、厂家之家配合不到位。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水地源热泵工程设计要求较高,并不是所有设计人员都能运用自如,因此大部分设计人员倾向于选择设计简单、方便的产品且后期运行稳定型也较高。对于甲方来说,自身意识水平也没有达到某种高度,大部分是因为补贴的驱动而选择使用,若在前期投入中应用麻烦、补贴不到位等也会放弃对该产品的使用。

五、地源热泵空调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对可再生能源应用与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加强,水地源热泵市场的潜力也被广泛认知。近年来水地源热泵的推广应用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据《2010年中国中央空调市场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0年度全国水地源热泵市场的整体容量达到22亿元,相比2009年度增长达22.2%。总体来说,水地源热泵在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东北、西北、华北等对冷热需求较大的地区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对南方部分只有夏季冷量需求而无冬季热量需求的地区也有一定的适用性,对于那些由于受条件限制不能用煤、电、燃气采暖供冷的地区可以说是最佳的一种选择。但是就其发展来看,区域性还是比较明显。华北、华东、东北地区使用范围较广。

六、结束语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作为二十一世纪一种具有节能和环保意义的空调系统,通过集中控制管理和技术发展,及其自身存在的优势与特点,能极大程度的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节能性,随着系统的广泛应用及不断应用,该技术将十分成熟,在我国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吴元炜.暖通空调新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3-36

[2]孙士辛,凌武. 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经济性分析 [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1,(03).

[3]陈焰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及其在武汉地区的应用[J].建筑节能,2007(3):40-43

第6篇:城市燃气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市场竞争;电力市场;营销;管理体制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power marketing how to carry out work to adapt to the new market situ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To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new changes and new problem of innovation efforts to do well the power marketing work.

Key words: the market economy; Market competition; Electric power market; Marketing;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当前电力市场营销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国范围的市场化格局初步形成,经济发展从主要受投资能力制约转为受需求增长制约。据测算,我国市场化程度已达到60%。国内市场环境为电力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我国城市电网、农村电网正在实施改造与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电力工业已经发展成为比较完整并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工业体系,有力地支持电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劣势(Weaknesses)

在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电力需求市场变化也呈现以下特点,从而促进了电力企业的营销创新:电力需求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需求增长成为电力市场发展的决定因素。各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对电力需求市场的影响增强,电力需求增长地区间的不平衡进一步扩大。电力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二产业仍是电力市场的主体,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但其用电比重逐步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相应提高。工业内部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电行业和纺织、煤炭等传统行业用电比重下降,低电耗、高附加值行业用电比重相对提高。市场机制的作用开始显现,电力价格对电力需求市场的影响日益突出。用户对电能质量和用电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机遇(Opportunities)

我国加入WTO,有利于电力公司积极有效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引进先进管理,了解国外市场,扩张业务领域和市场范围,增强公司实力和竞争力。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界对电力改革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期望,要求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以市场和竞争机制取代计划手段,在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电力生产、建设、经营各环节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竞价上网条件已基本成熟。

4.挑战(Threats)

当前我国电力市场竞争激烈,对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提出较大挑战,尤其是在居民生活领域电力与天然气、煤气等的竞争较为激烈。同时现行的电价制度源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尚没有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的自我发展。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市场营销创新发展的措施

1.观念创新

电力企业应认清经营新形势,尽快实现两个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计划用电为主转变到以电力营销为主的轨道上来。要一切围绕市场转,服从和服务于市场营销的需求,加强对市场营销的领导。牢固树立并不断加强“为人民服务”、“为客户服务”的服务意识,积极改变“人求于我”、“坐等上门”等旧的工作作风,以适应社会需求及群众要求。近几年推出的供电社会服务承诺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承诺的内容上,如果能做到一年一更新、一年一公布,相信会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一些电力企业推出行风承包责任制,层层签订行风责任状,实践证明这是很好的办法。

2.组织创新

我国电力企业要跟踪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调整内部的管理,使之与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要相适应。比如要在城区成立抄表公司,逐步推广公变台区管理,规范营抄秩序,提高用电营抄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加快整章建制,出台各项管理制度,对外树立优质服务的企业形象。同时要成立停送电协调办公室,把客户变电站检修、供电企业线路、变电站检修以及客户业扩工程施工结合起来部署,统筹兼顾,特别要考虑客户的生产淡季和节假日。还要在保证安全供电企业营销战略研究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夜间作业、带电作业的新途径、新方法。

3.技术创新

首先要对电力市场营销全过程实施计算机网络化控制与管理,促进营销流程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在市、县供电企业现有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加速营销环节电子化业务流程管理。其次是推进网络电子付费方式,方便客户交费和用电。还要大力推广高精度、长寿命、多功能并具有有效防止智能窃电功能的电表,以遏制窃电歪风屡禁不止的势头。有条件的电力企业可通过系统的电厂监控功能,可以及时下达和监视地方电厂的发电功率曲线,实现发电功率曲线的定值管理。通过对地方电厂的计划监控,有力地支持大网大机组的运作,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

4.服务创新

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主要体现在为客户排忧解难,要真正做到一切为客户着想,让客户感到用电的方便、可靠、快捷、清洁、安全。营销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勤于走到客户中去了解用电情况,做好用电咨询、普及用电安全知识等工作。营销人员在大客户提出用电申请后,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客户算经济账,为客户提供合理、经济的供电方案,同时提供从设计到施工的一条龙服务。同时要改革电力传统业务,扩大业务范围,给传统业务赋予新的内涵,使老业务焕发新的生命力。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个性化需求将愈来愈突出,电力业务也同样应开发更多的服务项目不断为用户提供个。比如在节能电力建设上,尽可能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节能建设投入,使用户体验“绿色”服务。

5.市场创新

在新时期下,电力企业要积极运用电价政策,争取市场份额。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大工业客户实行超基数优惠电价、丰水期季节折扣电价,稳定工业用电市场;拉大分时电价差。利用价格杠杆启动分时用电市场。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两时段电价,引导居民合理用电;对冰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及其他蓄能设备实行分时段优惠电价。同时推广用电,增加电能的使用。城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电企业应当联合政府部门和用电设备制造商,适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使用蓄热电锅炉、电空调、电炊具,引导消费,力争以电的消费逐步取代燃煤和燃气,增加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率。

6.大客户创新

电力企业的收入保证来源于大客户,是电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满足大客户的电力需求,在营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按照不同的规模对大客户进行细分。在细分中,电力企业应将具有特色的客户作为一个市场,然后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特产品的市场定位、开发、包装和营销。所以,对大客户的细分,完全是对市场分解的过程,是按市场特征进行分类、重新汇聚的过程。经过筛选和分类,营销者可以更清楚、细致地了解大客户的需求和对产品、业务进行创新。谁能率先细分特定的、有一定规模效益、相对成熟的消费群体,谁就能在业务创新上把握先机。同时当前电入网设备的标准化使各运营商提供的业务、产品趋向高质化,而且电力行业的性质也使服务模式容易被竞争者效仿。因此,推出基于自身网络的新业务、新产品即成为大客户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电力企业研究大客户市场营销策略的时候,必须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深入调查、了解大客户及其所属行业的需求特点和发展趋势,把握市场竞争的局势,制定相应的营销、价格、服务和竞争策略,以提高把握、控制和引导市场的能力,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

三、案例分析――某省电力大客户服务的市场策略

服务以人为本。没有客户经理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就不可能有客户的满意。某省电力大客户体系刚组建时,大客户营销人员来自不同的岗位,知识结构和能力差距很大,服务技能也参差不齐。为了将这支队伍建设成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该省电力企业强练内功,对客户经理的服务技能进行培训。从电力技术、业务到市场营销,从行业解决方案到服务规范,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培训,使大客户经理素质队伍迅速提高。对大客户经理集中培训达6000多人次,培训率达100%。为了锻炼并检验大客户经理队伍,该企业还先后组织了全省大客户经理综合素质大赛、营销技能大赛等,在大客户经理中掀起了“比服务、比技能、比素质”的热潮,一支年轻化、专业化、富有战斗力、能打硬仗的优秀大客户经理队伍成熟起来。同时其在服务管理方面也狠下功夫,以满意度调查为抓手,以考核为手段,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结语

总之,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电力服务的工作也必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历练,服务的水平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学军,刘建安,白起翔.电力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杜松怀,温步赢,蒋传文.电力市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王超,王杜春.论我国电力营销的现状与策略[J].商业经济,2007,(7):61-62.

第7篇:城市燃气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LNG双燃料动力船;发展现状;山东航运;船舶改造

中图分类号:U6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11-0027-03

国际海事组织(IMO)所颁布的《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国际公约》(MARPOL)附则VI,将对全球及排放控制区逐步实施更加严格的NOx和SOx排放要求。传统的船舶采用柴油作为主要燃料,限制NOx和SOx排放成本较高且成效有限,LNG燃料具有清洁环保、经济高效的优势,对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水域污染意义重大。

船舶LNG发动机分为两种,即LNG单燃料和柴油-LNG双燃料。单燃料发动机使用天然气完全代替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是在现有柴油机的基础上,增加LNG供气系统及双燃料电控喷射系统,从而实现发动机的纯柴油和柴油-LNG混燃两种工作模式。由于国内船舶LNG加气站等配套设备不健全,现阶段LNG单燃料船较少。柴油-LNG双燃料发动机可以实现柴油和柴油-LNG两种工作模式,在现阶段被广泛使用。据报道,某双燃料动力船工作于双燃料模式时,SOx减排100%,CO2减排17%,NOx减排88%,可吸入物及噪声等也相应减小。如果在全国内河、沿海推广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1 LNG燃料动力船发展现状

1.1 国外LNG燃料动力船

国外对LNG动力船舶的研究与建造较国内早很多,主要以挪威为代表,其LNG动力技术、理论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2001年,当时的挪威船级社(DNV)已经制定出液化天然气动力燃料船规范,目前,国际上的LNG单燃料或双燃料船舶大多入DNV级。截止到2012年,全球入籍DNV且正常运营的LNG燃料船舶已超过20艘(不含LNG运输船)。

截止到2013年11月,北欧以客渡船、平台供应船为主的两大类共60艘LNG燃料动力船舶正在运营;美国有24艘LNG动力和预备动力船舶待建,总造价约30亿美元;日本、韩国等也开展了各种LNG动力船舶的设计和研究工作,如NK与三菱重工开展的“推进天然气燃料动力船综合性研究”课题,韩国于2012年建造了首艘LNG燃料动力客滚渡轮“Eco-nuri”号。

1.2 国内柴油-LNG双燃料动力船

我国2010年左右开始将LNG作为船用燃料,LNG动力船舶的起步较晚,且多为双燃料动力船,由旧船改造而成,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近两年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进LNG动力船舶,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也积极投入到LNG动力船舶研究中,使其得以快速发展。近年来建造或改造的部分柴油-LNG双燃料动力船如表1所示。

与此同时,我国也在大力推进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至2014年7月,我国正在规划的LNG加注趸船有30多艘,除加注趸船外,多座岸基式加注站也在规划建设。同时数艘LNG加注船也在规划设计中。

随着配套设施的健全,国内内河纯LNG动力船也在悄然兴起。2015年3月18日,“绿动6002”轮试航成功,该船的成功交付标志着国内首艘内河纯LNG动力干货船投入营运。同日,我国首批纯LNG动力示范船在盐城市江苏勤丰船业有限公司开工建造,该批船共三艘,其中53m一艘、58m两艘。

2 山东省LNG双燃料动力船发展现状

2.1 行业发展趋势

2015年11月23日,《山东省京杭运河航运污染防治办法》审议通过,自201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实施对京杭运河船舶升级改造、运力结构调整带来积极影响,鼓励京杭运河船舶使用LNG燃料动力。随着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内河船舶采用LNG燃料动力正成为新的行业发展方向,“畅通、高效、平安、绿色”渐渐成为航运的主题与趋势。

2.2 山东省LNG双燃料动力船取得成就

2.2.1 船用LNG发动机

山东省的潍柴公司从2008年开始LNG船用天然气发动机的研发,目前已完成WP12C、X6170等机型的整体设计,并完成了WP12C、8200等机型的实验。其中WP12C350NG船用天然气发动机是国内首个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的纯天然气船用发动机。潍柴170系列双燃料发动机是以X170系列柴油机为母型的新一代节能环保型发动机,该型发动机排放可达到IMO第II阶段要求,常用负荷点燃油替代率达到80%以上,综合燃油替代率高于70%。

2.2.2 LNG双燃料动力船

山东省LNG双燃料动力船主要有2013年改造的“鲁济宁货2535”号及2015年由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主持设计的“鲁枣庄货2662”和“鲁枣庄货3666”号。其中“鲁枣庄货2662”和“鲁枣庄货3666”号为山东省第一批新建LNG双燃料动力船,于2015年3月23日在枣庄成功下水试航,填补了山东省LNG应用于内河新建船舶领域的空白。相较于传统的燃油船舶,所建LNG动力船舶燃油替代率可达70%,机油消耗及发动机噪音降低20%,硫氧化合物可减排70%,氮氧化合物减排85%,二氧化碳减排20%,具有显著的环保性。

“鲁枣庄货2662”和“鲁枣庄货3666”设计过程中,对LNG双燃料动力船型合理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要素进行了大量调研,同时对船用LNG储气罐、气罐连接处所、热交换器及结构形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LNG双燃料动力船进行了船体强度分析,优化了气体管路、通风管道以及监测报警系统等。其成功建造完成了对内河船舶LNG双燃料货船关键技术的突破,并为以后LNG双燃料动力船的设计、建造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3 LNG双燃料动力船发展遇到的问题

LNG双燃料动力船的良好发展态势的背后仍存在诸多问题,多种因素制约着国内LNG双燃料动力船的发展。根据国内学者分析,当前LNG动力船发展存在如下几个突出问题。

3.1 资金问题

资金是制约LNG船舶发展的最直接因素。在LNG双燃料动力船发展初期,政策所给予的资金补贴,加之LNG相对于柴油的价格优势是推动LNG动力船舶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根据2014年财政部和交通部联合的《内河船型标准化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新建LNG动力示范船单船补贴85-140万(约占新建差价成本80%)。然而,近几年随着政府补贴的相应减少,新建LNG动力船的经济优势减弱。LNG双燃料动力船前期投资较大,加上近年来国际油价的下跌、LNG价格的攀升,其相对于柴油的运营成本优势正逐步丧失。

3.2 基础、配套设施问题

配套设施不健全是造成LNG双燃料动力船这一过渡船型出现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制约着LNG动力船的发展。水上加气站的配备不足使得船舶加气十分不便,燃料供给受到制约。LNG加注设施建设也存在诸多政策与管理的不协调,使其布点困难重重。虽然现阶段已有部分水上加气站建设完成,但距供气网络的形成差距大。

3.3 规范与认证问题

我国船舶使用LNG尚处起步阶段,相关技术标准不够健全,技术、法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且产品认证要求高。如已在陆地上广泛使用的LNG储存罐,如应用到船上,涉及到设计、安全、审图、检验等应满足不同的要求。对于双燃料发动机,柴油机和供气系统的控制、安全监控及中央控制单元(ECU)可靠性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验证。

4 对山东省LNG双燃料动力船发展的建议

结合国内LNG燃料动力船目前遇到的问题,对山东省以后LNG动力船舶的发展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4.1 提高补贴力度、拓宽筹资渠道

按照《内河船型标准化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补贴政策,自2015年3月31日起,对LNG燃料动力船舶的补贴逐渐减少。在此背景下,山东省需加大补贴力度、拓展融资渠道,以解决船东的资金问题。

(1)加大地方政策补贴力度。《办法》中规定的补贴由中央财政承担,在此之外可对LNG双燃料动力船给与地方性财政补贴。补贴对象可不限于新建LNG动力船舶,同时可对LNG双燃料动力船的改造进行专项补贴、减税或其他补贴方式的资金支持。

(2)拓宽船东筹集资金渠道。山东省内河船舶多为家庭船,船东资金力量较为薄弱,在政策补贴之外,可为其与银行、融资租赁企业等企业搭建桥梁,扩展更新改造资金的渠道。同时可鼓励银行部门为船东开展授信业务,帮助实现水运企业转型升级。

4.2 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1)加快山东省水上LNG加注站建设。近年来,随着相关标准的出台及各大能源公司的涌入,水上加气站将进入快速建设期,但山东省目前仍未建成LNG水上加注站。为促进LNG船舶的在山东省的推广,应与相关能源公司加强合作,加快推进LNG水上加气站建设,为LNG动力船舶及时补充燃料提供保障。

(2)充分利用山东省船用动力研发优势。现阶段船用LNG双燃料发动机产品型号较少,发动机LNG燃料利用效率仍有提升的空间。应利用山东省相关企业在船用发动机上的优势,进一步提高LNG发动机研发能力,为LNG燃料动力船的推广打好基础。

(3)构建LNG动力船舶产业链。山东省LNG动力船舶产业产品相对孤立,可鼓励企业间交流及企业与政府间互动。构建包含发动机、水上加注站等在内的LNG动力船舶核心配件、能源供给、航运服务、特殊部件维修等完整的产业链。

4.3 缩短认证周期

加强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工作,对于LNG动力船舶及相关产品涉及的审批、认证、燃料供应、动力配套等一系列环节应互相配合以求更迅速的解决,缩短其从设计到投入运营周期与使用传统燃料船舶的差距。

4.4 其他相关措施

(1)增加宣传教育。使用LNG作为船舶能源对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转变观念,加深对LNG的认识,提高船舶使用LNG动力的积极性。

(2)其他政策性支持。为扶持LNG动力船运营,可对LNG动力船施行优先过闸,以缩短其运营周期,提高LNG船舶运营优势。同时可鼓励相关企业优先使用LNG动力船作为运输工具,为LNG动力船舶带来业务竞争优势。

5 结束语

船舶使用LNG作为能源具有巨大的环保优势,世界各国已纷纷开始建造LNG动力船舶,我国的LNG动力船舶也渐渐起步。山东省航运业繁荣,水上运输频繁,推广LNG双燃料动力船是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举措。现阶段山东省内河LNG动力船舶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基础和配套设置、规范法规尚不健全等问题仍亟待解决。但随着我国船舶LNG动力技术的发展以及法规的不断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山东省LNG动力船舶将会步入快速发展,为山东省内河航运带来新的纪元。

参考文献:

[1] 欧向波, 陈锦芳, 梁晓敏. 船用LNG发展的研究与探讨[C]// 2015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论文集. 2015.

[2] 谭月静, 黄学武. 内河柴油/LNG双燃料动力船舶发展现状及建议[J]. 水运管理, 2013, 35(2):39-42.

[3] 王卫琳, 林权. 采用LNG作为船用燃料的探讨[J]. 煤气与热力, 2013, 33(3):10-14.

[4] 秦琦, 杨军. 世界LNG燃料船发展现状[J]. 2011.

[5] 叶耀川, 白德刚, 张少亮,等. LNG燃料动力船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 造船技术, 2015(4):7-10.

[6] 吴孟君, 管义锋, 李岳洋,等. 内河双燃料动力货船储气罐支撑结构强度分析[J]. 价值工程, 2015, 34(33):114-117.

[7] 王世荣. 我国内河柴油-LNG双燃料动力船舶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 中国水运月刊, 2011,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