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

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

第1篇: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自组织神经网络;智能建筑管理;BP神经网络

1 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技术原理

基于大规模自组织神经网络技术[1]是在自组织神经网络技术和专家系统的基础原理运用多层数据融合弥补了单循环数据在智能建筑工程管理分析数据处理的不足和逻辑的缺陷学科.多跳自组织神经网络是智能传感器采集数据训练样本仿真学习模型即自动增速各个自组织神经元连接权阀值与感知识别隐式分布在整个网络结构体系中实现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式记忆与信息处理应用.

2 基于大规模自组织神经网络在智能建筑管理中研究

2.1 基于多跳自组织神经网络在造价预测研究

基于大规模自组织BP神经模型应用40个高层智能建筑工程样本训练并用工程实例进行验证高精确性;而用大规模自组织神经网络模拟与输入层和隐含层加入了偏置自组织神经元来促进学习训练样本数据中有噪声、干扰等会造成过度学习现象,同时采用遗传优化算法进行建筑结构优化.基于BP神经在智能建筑工程估价中的应用“特征提取器”的运算大量过去的工程资料中自动提取工程特征与预算资料的规律关系数据.

2.2 基于大规模自组织神经网络在工程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运用大规模自组织BP神经模型对工程管理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建立综合考虑工期、质量、费用、安全四大控制指标的工程管理绩效评价模型[2].实践证明,基于BP神经网络在运算工程管理绩效评估模型有利于多跳自组织神经网络预测工程工期、质量、成本、安全与绩效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来提高管理绩效的评价数据.

2.3 基于遗传算法模型在建设工程评标结构优化应用

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输入信号传输到下一层节点运算函数处理后再将该节点的输出信息向下一层节点传输到信号传输到输出层节点为止.同时运用遗传算法模型构造及算法设计进行方案优劣排序、换位矩阵以及能量函数构造、大规模自组织神经元之间连接和输出,并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和实用性与非线性.

2.4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应用研究

基于BP神经网络多层数据融合多跳自组织神经网络技术原理分析自动预测工程招投标的招标价格和风险因素分析以及竞标单位资格审查等方面的应用指出多跳自组织神经网络具有的高度并行处理和可完成复杂输入输出的非线性映射组合结构,不仅可以保证高的中标率,且可避免招标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运用大规模自组织神经网络的工程承包招投标报价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多因素确定高层智能建筑投标报价的大规模自组织模型影响报高率的诸多因素,并确定了其权值即确定了用BP神经网络实施黑箱操作的样本输入值和目标值再通过训练样本自主调整修正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间的联系得出符合各种情况要求的权值矩阵算法.

2.5 基于智能建筑算法模型研究

基于BP神经网络是以训练样本算法即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即BP神经算法的学习过程分为信息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1],其通过训练样本前一次迭代的权值和阈值来应用神经网络技术的第一层向后计算各层大规模自组织神经元的输出和最后层向前计算各层权值和阈值对总误差的梯度进而对前面各层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修改运算反复直到神经网络样本收敛 BP神经网络输入向量为

X=( )T;隐含层输出向量为Y=( )T;输出层的输出向量为O= )T;期望输出向量为 ;输入层到隐含层之间的权值矩阵 ,其中列向量 为隐含层第j个大规模自组织神经元对应的权向量;隐含层到输入层之间的权值矩阵 ,其中列向量 为输出层第k个大规模自组织神经元对应的权向量.各层信号之间的算法结构为:

以上式中的 均为S类型函数, 的导数方程为: (5)

神经网络输出与期望输出的均方误差为: (6)

则训练样本输出层和隐含层的权值调整量分别为:

式中: 为比例系数,在模型训练中代表学习速率.如果BP自组织神经网络有 个隐含层,各隐含层节点分别记为 ,各隐含层输出分别记为 ,则各层权值调整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输出层

综合上述预测分析在BP神经学习算法运用各层权值调整公式均由学习速率、本层输出的误差信号和本层输入数字离散信号决定在训练样本学习的过程受决策环境复杂程度和训练样本的收敛性即需要增大样本量来提高网络技术所学知识的代表性应注意在收集某个问题领域的样本时,注意样本的全面性、代表性以及提高样本的精确性,增大抗干扰噪声,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收集多层训练样本数据.

3 结束语

自组织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在智能建筑管理领域是在多层智能传感器等多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小佳.电力系统可靠性神经网络模型及实现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1997.

[2]胡保清等.神经网络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J].低温智能建筑,2004(2).

作者介绍:

第2篇: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三维数字矿床;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实践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年提升,我国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是资源找矿却存在一定的问题,经过多方的研究,相关学者就可接替资源预测评价的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出了利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采矿,然而危机矿山可接替资源开发这种预测评价体系,其需要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的支持才能够良好的开展,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国家开始将三维数字矿床以及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实践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于危机矿山中,从而实现了矿产资源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一、三维数字矿床的研究内容

三维数字矿床的研究内容相当的广泛,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各方面内容加以分析和了解,才能够真正的实现研究的价值,一般来说,业界对三维数字矿床研究内容的界定也具有一定的困难性,然而,为了推动三维数字矿床的研究,业界就三维数字矿床的现有研究内容对三维数字矿床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界定,其认为如今的矿床描述已经初步的实现了数字化,在数字化模式完成的基础上,也相应的符合了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的实际研究要求。从这方面拉私活,在对三维数字矿床进行研究时,其具体的研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三维数字矿床空间数据模型及空间数据组织

重视对三维数字矿床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在三维数字矿床空间中,主要包括矿床的现实世界和三维数字矿床的虚拟世界,对两者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从而高效的建立三维数字矿床的空间模型以及空间数据结构,从而使得研究内容更加的丰富和有效,实现三维数字矿床空间数据的数字化表达方式以及存储、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2.地质体三维重建与数字化模型

在对地质体三维进行重建和数字化模型的建立时,需要结合三维几何造型来对地质体三维进行模拟建设,同时要采用地质体建模技术对数字化模型进行全面的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地层、断层以及岩浆岩体等地质体三维模型以及数字化模型建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可最大限度的实现地质体的数字化表达方式,对相关的数据形成有效的存储,从而保障最终研究内容的精确性。

3.地质场数字化建模及地质空旷作用空间分析

在对地质场数字化进行建模时以及在对地质空旷的作用空间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无论是分析的分析的过程还是建模的过程,都需要满足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的要求,在满足其要求的同时,要对地质场控矿作用的场模型进行抽象化的构建,在构建的过程中,要充分的采用先进的体膜型建模技术,在地质场中构建相应的数字化模型,所构建的模型要具有一定的精确性,在保障模型构建全面的基础上,再对地质空旷作用空间进行有效的分析,明确质空旷作用场与矿化分布场之间存在的定量关系,在充分了解两者的定量关系之后,做出相应的指标,从而有利于发挥出地质空旷的实际作用。

4.矿床矿化数学模型

在对地质空旷作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对丢矿化指标进行确定,在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后,再对三维数字矿床进行研究,尤其要重视对其中矿化系统的研究,对矿化系统不断的进行完善处理,同时要根据相应的指标要求,确定相应的矿化指标,通过矿化指标的要求来具体的建立矿化数学模型,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矿床矿化数学模型构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二、矿化三维数学模型与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

一般来说,在对矿化三维数学模型进行预测时,其会产生相应的预测结果,而这些结果就需要存数与专门的数据库中,而这一专门的数据库,主要是由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系统所构建。一般来说,在对矿化数学模型进行构建时,也就是为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只有合理的建立矿化数学模型,才能够有效的保证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模型建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为了将真三维的预测结果表示在可供地质人员阅读的平面图中,须将真三维预测结果作结果绘制的二维平面化。二维平面化的方法是:将立体单元按照其尺寸大小(50米)沿垂直方向进行分层划分,形成了一系列的每50米标高水平的单元层,这样就实现了真三维预测结果的二维化。这与矿床勘探工作中将三维矿床用中段地质平面图等二维图件来描述的方法是一致的。利用AutoCAD软件的vBA二次开发功能,从预测专题数据库中读取预测结果,对每一单元层按单元的水平坐标绘制该层立体单元的单元网格,并在每一个单元格中标出单元的矿化指标已知值、矿化指标估计值、含矿性指标估计值。按该方法绘制的分层单元网格及预测结果预测图,称为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单元矿化指标预测图,简称单元预测图。单元预测图标示了每个立体单元的空间位置、矿化指标和含矿性指标的预测估值等预测数据成果,可用于直接指导矿区深边部的找矿勘探,但由于版幅较大,不便于地质人员直观地获得预测结果的概貌。

三、结语

总而言之,危机矿山可接替资源找矿是进行资源矿产开发的重要手段,其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而这一预测评价体系的提出,则需要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的支持,才能够保障危机矿山可接替资源找矿预测评价体系可以顺利的得到应用,而三维数字矿床与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则是最新研制出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两者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可以顺利的将其应用到危机矿山资源找矿中,从而实现资源矿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都沁军,郝英奇,王胜利.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对策.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2):132一133

[2]赵逊.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的启示.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18(2):1-2

第3篇: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

麦迪森最新出版的《世界经济千年史》(The World Economy:A Millennial Perspertive)一书应该说是他迄今为止近半个世纪学术生涯所达到的一个新的顶峰。

按照麦迪森自己的说法,他这本新著在一定的意义上既是他1995年完成的《1820至1992年世界经济之考察》一书的延伸,又是同他1998年完成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一书的结合。所以,有志于完整了解麦迪森对世界长期经济增长分析的读者,特别是研究者,也应该阅读那两本书。但是,我认为本书的独立性还是很强的,它完全体现了“麦迪森风格”,是计量经济史研究领域中新的里程碑。

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麦迪森对迄今为止各国学者在各个有关历史研究领域中所发掘出来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诠释和经济分析,其别重视新的研究和发现。在此基础上,他对人类社会过去两千年经济增长的原因进行了新的探讨,对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重新划分。麦迪森在处理历史数据和资料方面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个别经济事件之间在当时历史和国际背景下的因果关系和它们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以系统地揭示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而不是逸闻趣事式地着重个别事件或人物的影响,更没有囿于任何有影响的学说或信仰。

我所说的“麦迪森风格”离不开麦迪森在历史数据考证和处理上的客观性、严谨性、透明性,以及必须在逻辑上交叉检验不同来源的资料的做法。我同麦迪森教授从相识到结下不解之缘是从我对中国历史GDP的估计开始的。后来我有幸在他的亲自指导下尝试重建中国工业主要行业物量指数和按照他所创立的生产法估计中美工业的相对生产率。在这中间,除了受益于他深厚的理论和方法上的造诣,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这种“麦迪森风格”。由于麦迪森多次中肯的批评和建议,我的这两项研究都取得了初步令人满意的结果。

不知道是否有人思考过统计数字的饶有意味的性质:一方面,它可能被公认为是最枯燥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它又会使所有的说教黯然失色,苍白无力。历史可以被按照不同的需要编撰成绘声绘色的故事,只有可靠的数字可以使它恢复本来的面目。当然,数字的力量也促使一些人去编造数字以服务于不同的目的,这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科学研究离不开数字,也可以说数字的精神本身就体现着科学的精神。一个研究者首先要清楚他的数据的来源、定义及其统计、报告、记录方法等等。对于经济历史数据来说,一个研究者还要注意某一指标同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的关系如何,它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又在哪里,即宏观经济的变化与利益不同的经济个体活动之间的关系。这涉及对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的掌握和对一定制度下经济个体行为的理解。麦迪森搜集、整理、分析和报告宏观经济数据的方法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科学精神。

数字分析的科学精神还体现在它的透明性上。不但数字的来源、定义及其统计方法等等要文全公开透明,对数字的加工处理方法也要完全公开透明。麦迪森强调,数据工作的透明性就是要使数字可以受到质疑,而且,这种工作从一开始就准备受到质疑或挑战。因为它的目的就是在于鼓励发现新的更可靠的证据、刺激新的观点、挑战原有的假说,甚至包括研究者本人曾经接受的假说。本书的一个例子是,依靠由大量新的证据所支持的对15世纪末至18世纪后半叶的经济增长率的估计,麦迪森了自己以前还接受的有关经济增长阶段划分的库兹涅茨假说。他的新发现不再支持库兹涅茨的有关“封建制度”和“商人资本主义”时期在15世纪末的划分。因此,他将这两个时期合并为他所定义的“原始资本主义”时期(公元1000~1820年),这个结果将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时期推迟了半个世纪以上。

本书使用了大约一半的篇幅详细报告数据处理工作和计算结果以支持作者的新发现和新观点。当然,这可能只适合那些具有研究兴趣的读者。但是我相信其他读者会发现本书正文中对一些国家的案例研究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不但有高度的可读性,而且有很大的启发。

第4篇: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BP神经网络;数字识别;价值

一、数字识别研究的实用价值

1.数字识别应用在大型数据统计。在大型的数据统计(如:工业普查、农业普查、三产普查、人口普查等)中,输入数据量特别大,曾经的手工输入,耗时、耗资、需要的人力大。如今在类似工农业普查及人口普查工作中,数字识别技术已解决了效率优先的根本问题。

2.数字识别应用在金融等领域。金融等领域中涉及到大量的数字运用,因此,数字识别在其中的优势尤为凸显。伴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各种金融票据需要人们予以快速有效的处理。所以,使用系统自处理,显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比较上面涉及到的统计报表处理,在金融领域的实践难度较大,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金融领域的各种票据要求识别精确度更高;其二是在表格处理过程中经常涉及到多种表格需要同时处理,这样一来,必须要求一个系统能同时有效地处理多种表格;其三是因为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数据处理无时无处不在,书写字符过程中必须尽量按常规习惯,这显然提高了识别及预处理核心算法的要求。

3.数字识别应用在身份证字符识别。数字字符识别与身份证字符识别有很多共同点,身份证字符识别将数字字符直接运用在身份证字符识别中,可以做到资源的有效共享。也可以配合公安机关对每一个人的身份进行有效监控,这样,一些不法分子在违法犯罪之后将寸步难行,从而有效的维护了社会治安。

二、数字识别研究的理论价值

1.阿拉伯数字有其明显的优越性,因为它是世界各国唯一被通用的符号,所以,在对数字识别的研究上,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背景毫无关系,所以,在数字识别的研究领域,为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平等的施才舞台。同时,各研究专家、有识之士可以在此领域予以有效探讨,共同进步。

2.数字识别中,其识别类别数不大,这样有利于我们做更深层次的分析及检验某些新的理论。比如: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s)――其中有较大一部分的ArtificialNeuralNetworks模型及算法全以数字识别当成全面的实践平台,检验其中理论的有效性,评议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3.虽然人们研究数字的识别历时已久并已获取了众多成果,但是直至今天为止,系统的识别能力还远不及人脑的认知及判断能力,所以,高精度的数字识别研究依然是一个难度相当高且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4.数字字符的识别方法研究能进一步外延到很多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并且对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例如:在英文二十六个字母扩展成的拼音文字的识别就是一个很好的个案。实际上,在字符识别领域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已经把数字识别和英文字母识别放在一块进行比较研究。

三、神经网络的数字识别的研究优势

对于曾经风靡的传统模式识别,如今人们对其低正确率的识别方法已深感不满,涉及到巨额经济的账目核算等问题时,低正确率的识别方法甚至让人惶恐不安,早在二十世纪中期诞生的神经网络使模式识别的发展产生了引领和推动作用,发展前景广阔。这些年来,模式识别领域对刚发展起来的神经网络理论给予了人们的高度关心和注意,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模式识别方法不如神经网络方法好,神经网络较传统模式识别方法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神经网络方法对新样本训练效果的自适应性、学习能力良好,同时,任意拓扑结构的模式空间能被其非线性及多层网络结构能划分,且神经网络的容错能力、推广能力让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的使用中具有较高的识别效率,神经网络的运算速度很快。

四、数字识别研究的发展趋势及现实意义

在国内外研究现状资料及现实调查显示,很多基于数字识别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提出并解决了数字识别的正确率问题,然而,数字没有上下文关系,每个单字的识别都事关重要,而且数字识别经常涉及到财会、金融领域,其严格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用户的要求不是单纯的高正确率,更重要的是极低的、千万分之一以下的误识率。此外,大批量数据处理对系统速度要求又相当高,许多理论上很完美但速度过低的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研究高性能的数字识别算法是一个亟待解决且具有相当挑战性的重大现实课题。

神经网络具备有学习能力高、泛化能力强、快速并行实现等诸多特点,用于解决以上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性意义。由Rumelhart所涉及到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因利用了误差反传的BP学习算法,被称为BP网络。由于其高度的非线性映射能力,BP网络的应用极广。为此,基于神经网络的数字识别系统设计研究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及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许颖泉.用神经网络进行数字图象识别研究[J].应用科技,2008(24).

第5篇: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字产品;定价策略;数学模型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成熟,游戏道具、账号、网络服务等各类数字化产品的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是由于数字产品对于环境具有高度的依赖性、个性化、易变性、可复制性、无磨损性、期限性等新型特征,使得其价值分析、功能评价等产品定价策略方面相对于传统实体商品而言具有较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借助于大数据,运用数学知识来实现数字产品的最优化定价,以实现商品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产品定价策略的内涵

产品价格不仅影响者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企业发展,更是会影响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状况和社会安定,对于社会经济关系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产品定价策略是企业在产品价值的基础上,根据市场中不同变化因素对于商品价格的不同影响而采取的不同定价方法,进而实现定价目标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营销战术。比如个人化定价、非线性定价、群体定价、渗透定价策略、心理定价、折扣定价、分地区定价等策略都是常用的产品定价策略,都是企业运用价格手段来适应市场,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重要方法。在影响产品价格的众多因素中,产品的供需关系是对其影响大的关键因素,也是动态调节产品价格的重要杠杆,而产品价格也是产品市场营销中最重要的变数,因此研究产品价格和市场供需情况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企业最优定价策略的制定的关键。

数学与产品定价策略的关系

在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中,制定最优的产品价格对于稳定社会经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为了实现产品定价最优化的目标,不能只是凭借企业负责人的个人意愿,而是建立在严谨的市场分析以及对于影响产品定价各因素的数学分析之上,运用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模型来进行产品价格定价,需要运用数学的抽象思维特征,在分析产品生产成本、市场定位、营销渠道等基础上,对于产品的价格进行大致的预估,并根据实际的供需关系进行产品价格的动态调整。当然为了提高产品定价的准确性、科学性,必须要利用数学思维的特点,针对产品的特点运用数学模型将产品价格与市场供需之间的关系具象化、数据化、公式化,以保证产品定价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后续产品价格的动态调整提供依据,为整个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提供便利条件。总之,数学在市场产品定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以及市场定价策略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数学在数字化产品定价策略中的应用

(一)运用数学知识为数字产品定价提供参考依据。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数字产品的定价本身没有那么简单,不仅仅是成本价加上利润,而是需要有商业逻辑、销售策略,需要对于行业了解作为支撑。正如稻盛和夫所讲,“定价要定无限接近顾客心甘情愿支付的最高价格”,最好的做法就是运用数学逻辑思维对于产品的生产加工、市场定位、预期销售量等进行预估,并对于成本、利润、定位、比价等数学分析,以此为数字产品定价提供依据。比如运用数学知识对于数字产品的毛利润进行评估计算,如果想要提高产的毛利润就必须要降低产品生产和营销成本,才能提升产品竞争力,保持足够的广告预算,获得流量,进而提高产品销量;或者降低成本的同时,降低产品定价,通过产品的超强的性价比获得高利润。这为产品定价以及价格营销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这也决定了产品是放弃毛利润做最高性价比,还是做高毛利润获得营销成本。当然当消费者的收入、社会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候,消费者对于产品需求和产品销量也必然发生变化,产品定价也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二)运用数学公式,明晰价格和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也是价格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直接反映,因此正确处理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也是产品定价策略以及商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关键环节。在实际交易中,市场上最希望看到是供求关系的平衡,而供求关系的平衡就需要用价格作为杠杆进行调节。价格作为市场营销中最重要的变数,企业定价策略能否适应市场环境及供应情况的变化,影响着企业能否制定最佳的产品定价策略。众所周知,企业生产经营的原则是为了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根据企业生产和产品销售的利润公式,利润=(价格-变动成本)×产量-固定成本,可以得知产品价格与市场供应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数字产品的价格下降,(价格-变动成本)即会降低,因此必须提高数字产品的销量才能获取最大利润或使亏损最小。如果数字产品价格上升,(价格-变动成本)就会提高,提高产量有利于获取最大利润或使亏损最小。此时所形成的斜向上、斜向下、垂直的生产曲线,可以明显看出产品需求的变化导致了价格的变化。假设需求的变化是增加的,达到最大产能后,需求仍然增加,此时生产者会扩大产能增加产量,引发一轮投资热潮。假设需求的变化是减少的,减少产量后,需求仍然减少,此时生产者会陆续闲置产能减少产量,这就是所谓的去产能去库存。(三)数学的统计和计算在数字产品定价、价格促销中的应用。数学的统计作用和计算作用在产品价格制定和价格促销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统计作为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数字产品的定价中,需要充分发挥数学的统计功能,对于数字产品的数量、营销量、流通量、浏览量等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从而得出数字产品的销售、盈利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产品价格的动态调整。否则在没有任何理论根据和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往往会使得产品定价或者价格促销活动发生偏差,给商家造成经济利益上的损失。其次,数学的计算作用对于数字产品定价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产品定价中,运用数学原理、数学公式等数学知识对于产品价格、供需关系、销售情况等进行计算,在产品定价时制定怎样价格能够让产品价格与产品销量形成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产品价格促销时候设定怎么的价格促销力度才能够吸引消费的同时实现盈利,这都是数学计算作用在数字产品定价中的运用体现。总之,只有将数学的计算机引入到数字产品的定价策略中,才能够制定出最科学、最准确、最优化的价格策略,实现商家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四)数学模型在数字化产品定价策略中的应用。由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数字产品营销利润与产品价格和销量紧密相关,并且通常产品价格与销量是呈现反比关系,价格越高销售量越低,价格越低销售量越高。因此在数字产品定价中,如何协调产品价格与销量之间的关系是产品定价策略中的重要环节。这里运用数学函数,根据产品价格与销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来精准地制定产品价格,或者利用数学选择合适的价格促销时机和频率,利用数学计算适当的价格促销幅度,从而增加产品销量,实现商家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一些数字化新产品上市时,在有众多顾客能接受其价格并具有购买欲意愿,且短时间内市场上没有新的竞争者出现的情况下,假设新产品的销售成本q,价格为P(t),总的销售时间为T,总销售量为Q,则在整个数字化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可以得出数字化产品的市场总需求为f(x),则:f(P)=a-bP(t)a>0,b>0;其中a为产品免费供应时的理想最大需求量,b为每当b上涨一个单位时产品的销量下降的数值,因此可以在总销售时间T内实现新产品的总销量的高价策略的数学模型,即:∫∫−==TdttbpadtP0T0)]([()(fQ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数学模型、数学公式等在当今市场定价策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充分发挥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将数字化产品的价格和供需之间的关系具体化,有助于商家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制定更为合理的市场定价,为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企业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顾子毅.关于网络商品定价的数学模型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6):71-75.

[2]徐承龙,段为钊,周羽宇.一种触发式汇率期权定价的数学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8):1138-1142.

[3]李宗活,杨文胜,刘晓红,司银元.全渠道零售企业在线投放优惠券的渠道整合策略[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0,40(3):630-640.

[4]袁欣欣.数字产品定价数学模型的分析与论证[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2):9-12.

[5]王倩.基于统计思想的商场薄利多销数学模型[J].商情,2020(16):86-86.

第6篇: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

论文关键词:知识经济 图书馆学 大学图书馆 职能转变

21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以信息科技和生命科技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大动力。知识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经济,它对各行业、各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对图书馆的影响更是渗透到各个方面。面对知识经济的大环境,大学图书馆必须抓住机遇,转变职能,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1影响图书馆学的社会发展因素

1.1知识经济对图书馆学的影响

知识经济其实质就是高科技经济、高文化经济、高智力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可以理解为“主要由新技术革命推动经济发展与增长的经济形态”。它是一个创新的“蜂聚”时期,又是一个更加依靠知识和创新来促进发展的时期。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首次提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知识产业,即知识的创造、传播、扩散、应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力量是知识化的劳动者,劳动与知识的结合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知识、技术与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掌握知识的人成为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知识经济对社会科学包括图书馆学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在研究重点上有关“知识”的命题凸现出来,即随着知识价值得到充分认识和利用,学习知识、传递知识、利用知识、创造知识、共享知识的社会取向和运行机制将逐步建立。终身学习、按需学习会在社会个体之间广泛普及。社会科学包括图书馆学将对知识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知识化投入大量的研究资源;其次,由于知识生产不是线性的,而是跳跃性的或是无序的,因此,多学科合作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式、方法会得到进一步加强。以图书馆学来说,因其宗旨是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最佳工具和方法,因此,面临着未来因“知识获取机会非均等性”造成的“非知识群体”的出现,图书馆学将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共同携手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并寻找解决方案;第三,从研究对象上看,世界性问题的出现,如环境保护、世界金融一体化、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人类共同遗产的确定等,拓宽、加深了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社会科学有可能在这些全球性“问题域”建立起新的学科生长点。对于图书馆学来说,未来图书馆的形成,也将为图书馆学拓展出新的研究领域;第四,从研究方法上看,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导致了整体化思维、复杂性理论的出现。随着人类相互依赖感的加强、盘根错节的整体化结构(经合组织军事集团等)的不断出现,全球意识、世界历史也正在形成。因此,社会科学必须从全球广度去思考各种问题,强调社会系统的复杂性,承认各种文化传统中的差异性、互补性,为探索世界各国可通融的方法与理论作出努力。以全球图书馆为例,网络技术与虚拟空间可以消除地理界限,但各国人文界限(制度上的差异与不同观念的敏锐性)却始终存在,这是各国图书馆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1.2社会发展的网络化对图书馆学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群体的集合,它们彼此用传输介质连接起来,并遵守共同的协议进行通信。网络化是指由于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数字化、网络化变化的状态或过程。

社会发展网络化是20世纪末由新技术革命所引发的。虽然技术本身不能决定社会过程与社会制度的变革,但信息知识的交流传播是重要的人类活动,因而网络化这种信息处理与传播新方式的广泛普及应用,必将对社会状态、社会运行带来全方位、综合性的改变。一个以数字化网络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为工具的新型社会正在出现并将呈现以下特点:(1)互联网带来了极为浩繁的信息资源,人们能更全面、及时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知识;(2)互联网使人的交流与交往呈现出“对话性”的特点,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也由主客对立式变成了主客交际式;(3)网络空间创造出来的虚拟实在,扩大了人类实践活动的范畴;(4)网络技术使社会生活呈现出数字化、虚拟化趋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改变,如工作环境变小、电子商务普及、产品与服务更倾向于个性化、家庭生活方式智能化等。

社会发展的网络化对社会科学研究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从研究条件上看,网络不仅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知识,如各种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数据库提供了更多更完整的研究资料,而为了有效利用这些大量涌现出来的资料,研究人员必须学会新技巧,建立使用信息的新策略,他们对数字图书馆乃至图书馆员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强;其次,从研究手段上看,网络不仅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写作方式(电脑写作)、协作方式(网上讨论),使得“无形学院”内部的新观点、新发现、新材料能即时获取,而且也为学术批评提供了新的途径。再次,从价值认同上看,技术力量在短期内的聚合与裂变,在强化了人们对技术的依赖的同时,也强化了人们对技术的崇拜,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价值被某些人忽略。如图书馆学“学术共同体”近年对技术表现出的巨大热情,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然而他们却很少顾及和讨论技术的后果。

1.3科学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化对图书馆学的影响

科学活动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其地位、规模、影响已发生重大变化。概括地讲,就是科学高度社会化,社会高度科学化。

科学社会化首先是指科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由个人或集体发展到了国家规模乃至国际规模。如,国际地球物理年计划、国际太阳峰年计划、国际核物理与粒子物理研究计划、人类基因计划等大型国际计划与日俱增。科学技术向社会各领域渗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基础。随着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知识领域不断扩大,视野日益开阔,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在形成了一些新价值观念的同时,新的文化心理结构正在建立,科学已成为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的根本动力。随着科学不断进步,劳动者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逐步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观念。社会的科学化还表现为人类社会发展更加需要科学的力量。科学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化对图书馆学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科学论文的国际合作在增加。近年来,在《科学引文索引》(scI)所统计的期刊上,有一半以上的论文是多个作者的合作研究成果,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国际合作的。同时,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广泛利用和引用他国的研究成果;其次,科学技术推动图书馆学的发展。最近,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目前世界上信息存储密度最高的纳米有机材料,其信息存储密度高达lO14Bit/cm2,信息容量比现有光盘高100万倍!按照这一密度,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所有信息可存放在一块方糖大的盘上。科学的发展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国际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2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向

2.1更加重视知识领域的研究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图书馆学的“知识域”将包括以下一些研究范畴:(1)知识形式研究。如知识的载体,知识类型,知识的组分,知识的表达手段和方式等;(2)知识集合研究。如知识的组织,知识资源的配置,知识的检索,知识的优控,知识集合的管理,知识集合的社会作用等;(3)知识受众研究。如知识受众需求与服务,知识交流与学习机制,知识建构,知识测度等。

2.2学科发展从细化走向整合

图书馆学经过一定阶段的细化发展之后,就会逐渐向整体化、综合化方向转变并呈现一定特点。(1)一些重要前沿课题将吸收众多学科交叉汇聚一点,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这些课题主要有数字图书馆、网络资源导航、数字化参考咨询、知识的人工智能服务、知识学习与知识建构等;(2)图书馆学与其它同族学科(如文献学、情报学、档案学)的融合进一步加强;(3)图书馆学内部分支学科将在新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方法的支持下出现整合趋势。如“知识组织”将把传统的文献分类学、目录学、主题法、索引学、检索语言、工具书研究等众多分支整合在一起(同时也保持他们的相对独立性),而“知识发展”将会把情报分析与预测、文献计量学、知识测度与评价联系在一起。

2.3理论、应用发展并重

图书馆学不仅是促进图书馆发展的“馆内”科学,它会从“馆内”走向“馆外”,变成社会人群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论。为此,理论研究将承担起观念转移、原理阐释的指导任务,而应用研究则将通过实证的探索提供具体的工具与方法。理论研究将通过对真实问题的切人,逐步纠正自身长期以来形成的肤浅化倾向,实用研究也将注重为理论创新提供原料和动力。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将通过国家重大创新程或前沿课题进行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大学图书馆的职能转变

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知识仓库与信息中心,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知识经济环境下,随着知识载体的电子化、智能化,信息传输的全球化、网络化,给大学图书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类型广泛、快速便捷的各种信息渠道。面对浩如烟海、形式多样的文献信息,面对需求多样化、最具时代感的读者群,大学图书馆必须转变职能。

3.1知识传播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供应知识资源

大学图书馆是门类齐全的知识信息服务机构,随着电子阅览室、数字化馆藏的建立与普及,以及数字图书服务、网络信息资源导航等项目的开展,图书馆仍将是广大校园用户获取知识和信息最方便、最经济的理想场所。大学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中心,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基本技能与根本素质的提高供应知识资源。知识传播的功能表现为:实现人类知识成果社会经济价值桥梁或纽带作用,提高社会成员知识拥有水平、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知识人”、为知识经济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2通过知识组织揭示知识体系,提供知识服务

知识发现、数据挖掘、本体论、语义网络等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令文献信息检索服务的“粒度”变得更细,通过信息的析取、链接、嵌入和重组来形成恰好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成为可能。图书馆通过知识组织揭示知识体系,并完整地提供给教学科研人员,便利他们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激发他们知识创新的灵感,促使主观知识(隐知识)向客观知识(显知识)的转化运动,增加人类知识总量。大学图书馆要通过运用语法、语义、语用等信息序化方法,以及信息的优选、浓缩、重新表达等信息优化的基本方法,将大量的、分散的、杂乱的信息经过整序、优化,形成一个便于有效利用的知识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服务。

3.3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服务,重在解决个性化需求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手段,大学图书馆将原有传统文献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资源,与新购置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一起进行科学的整合、重组、分类、组织,形成新的数字资源体系。并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筛选、加工,建立导航库、特色库,即建立虚拟网上资源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个性化定制机制形成适应用户或用户群组需要的动态过滤、析取和组合的资源、工具和服务集合,为数字信息用户构建一个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交流与工作的虚拟空间。大学图书馆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是针对特定读者或用户需求的专门服务。即通过信息定制服务、信息推送服务等“量体裁衣”式的知识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的知识需求,从而实现对校园用户群体知识需求的整体保障,推动大学的知识创新与发展。

3.4培养用户的知识能力、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每个人每时每刻接受大量的信息,而只有那些知道如何探求知识和利用知识的人,才是国家最有价值的资源。大学图书馆要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帮助用户得到获取知识的知识,使他们了解数据库现状、因特网资源、工具书,懂得知识收集贮存、创新开发、检索评价的知识。知识的获取、内化、利用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个人素质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大学图书馆除了以图书馆为基地,开展多种类型的信息素质教育活动外,还可将信息素质培养融合于核心课程的教学之中,由图书馆员、学科专家、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课程设计,使学生的信息体验不再是孤立地学习传统的检索课程,从而提高用户的知识能力。

4大学图书馆建设的拓展

为实现上述职能转变,须拓展大学图书馆建设,如数字图书馆建设,知识检索服务,网上咨询服务,网络知识整序等。知识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介)为大学图书馆提供了新的发展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必须以网站和主页为结点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读者通过结点与图书馆进而与知识发生联系。

4.1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指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人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首先是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本馆收藏的中外文图书、中外文科技期刊、会议记录、学位论文等文献的书目信息;其次建立专业期刊目次,图书馆将访问网上电子期刊、电子学报、学术论坛等所获得的专业期刊的目录信息存档收录,然后向用户提供期刊目次通报,扩大知识服务范围、方便学界了解学术动态。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将传统文献型产品转化为数字型产品,也就是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的数字化。

4.2知识检索服务

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置检索界面,包含尽可能多的检索途径,便于读者查询;设置导航栏目,或以文摘形式报道免费数据库,进行网络导航服务。

4.3网上咨询服务

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立网络咨询室,通过电子信箱等方式和读者联系,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听取读者的意见或建议,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及时解决读者提出的个性化问题,使每个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特定问题的特定答案或解决方法、途径等。

4.4网络知识整序

大学图书馆要根据本校学科要求,有针对性地收集、下载网络信息,筛选、提炼出其中的知识资源。收集要讲究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将这些资源有序化,进行分类、标引、排序工作,形成全文数据库或题录数据库。网络信息分类的目的在于分辨信息的知识性并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大学图书馆应注重元数据的收集与收藏,为分类标引工作做好准备。

5结语

第7篇: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潮流;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实践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水平也日益提升。为了确保学生所学课程能与时代相符,各大院校必须全力以赴改革此课程。在此背景下,学科教师必须将自身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便确保能够有效革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评模式等,最终保证我国总体科技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知识经济潮流现状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潮流当中,而所谓知识经济,即基于知识的经济,因此,知识应用、创新与传递将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知识经济的主导即知识与相应消费、生产和流通的产品。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工业经济都已经被知识经济所取代,新时代能够有效带动高新产业的全面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新技术革新除了能够让人快速得到更多知识,同时也能让人全面提升知识的获得与应用水平。由此可见,知识经济能够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政治、行为以及经济等各个领域。总体来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二者最核心的差距就在于知识层面。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国家经济的过程中都会依附跨国企业甚至发达国家,因此尽管如今世界经济正处于全球化发展的状态,这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较为被动。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潮流当中,而先进的数字电子技术能够有效推动更多新技术的诞生,因此当前先进的电子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里。所以,电子学的进一步研究与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倘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育人员不能及时转变自身理念,终将被时代所遗弃。对于全球来说,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国家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战略。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耗费大量资源,而知识却属于世界上唯一无需损耗,且在创新过程中能够实现全面增值的共享资源。知识在新世纪里正逐步代替资本以及权力,从而变成将左右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社会与经济而言,科技属于核心驱动力,其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能够繁荣富强。科学技术属于知识经济最为关键的一环,而人才在其中更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才是一切的基础与根本。在调整革新知识经济整体架构的过程中,第二产业将取得长足进步,同时会逐步缩减就业人数,而未来社会中的核心就业领域必然是有广泛范围且由高新技术与知识所武装的服务行业,其内部的竞争将重点取决于从业人员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其更新知识的速度。因此,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育人员应当在改革过程中拥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致力于创新相应知识体系。

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主要特征

对于电子类、电器类以及自控类等专业而言,数字电子技术属于其最为基础的课程。学生经由学习此课程,便可对相应理论基础知识加以熟悉,对数字电路实际原理深入理解,并且对分析数字电路各类方法有所明确,继而拥有基本的数字电路应用能力,如此方能为后续专业学习夯实基础。例如,某院校拥有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专业包含了计算机科学、自动化、光电信息、电子信息、应用物理以及测控等专业。而在网络、电子以及计算机通讯等先进技术的高速发展过程中,许多专业课程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分化,学生也能掌握越来越多的分析方法,以及愈发复杂的学科内容。

三、知识经济潮流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主要问题

(一)不完整的教学内容

在某院校当中,如今一些学生在学习了部分教学内容后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而教师仅仅将孤立的、原理性的电路知识传授给学生,且不能有效应用相应系统与实例,因此学生无法掌握应当将这部分知识应用在何处以及如何运用。另外,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并不可用,比如一些教师在对集成块内部电路以及各类器件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依然会花费大量时间,然而却不能将其有效应用于接下来的专业课当中。此外,一些将会应用的知识内容部分教师却没有讲授给学生,比如对学生各电路、器件有效应用能力的培养,紧紧关联工程实践,以及结合应用要求对电路进行构建的各项内容。通过调查该院校这三年的应急毕业生可知,该院校大部分毕业生都明确表示日常学习的知识内容和实际工作状况间存在较大差异性,这便证明目前此课程实际教学知识内容和时展需求不相符。另外,各大院校为此课程设计的实践内容较少。以往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为“理论+实验”,而多年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此方法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尽管一些学生依然能够得到较高的成绩,然而却不能灵活分析元器件与典型电路原理、作用,更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同时,教师也不能搭配丰富的实验内容,这更阻碍了学生对电路分析、测量技术等的全面掌握。

(二)单一的教学模式

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依然会展开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模式,同时引用的大部分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实验,而在课程最后为学生设计维持半个月的技术实训。实施证明,此模式使得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掌握所学知识有哪些作用,更不知道应如何应用,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三)不完善的考评方法

以往的考评方法主要为期末成绩拥有70%的占比,而日常学习成绩仅有30%的占比。而教师在考查学生日常成绩时,其考察依据主要为学生完成作业和实际出勤的状况,在通常状况下,学生若能不请假且不旷课,并且每日按时将作业交给教师,无论其作业抄袭与否,最后教师都会给其满分。同时,期末考试的方式基本为闭卷答题,理论知识才是考试的主要内容,考试重点只在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练程度。事实证明,此模式将使学生逻辑思维受到束缚,无法合理评价学生实际技术水平。

四、知识经济潮流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有效改革思路

(一)重构课程架构

某院校教学人员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对学科特征展开深入研究,将学生放在教学主置上,努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以及就业指导等服务,并且致力于将知识实践性以及应用性彰显出来。在通常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将成为一线技术员工,此时设计电路的逻辑重心为如何将现有中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功能有效发挥出来以及如何研发相应新功能等。因此,教师应将传统的课程架构转变为:严格遵循重视应用、讲清原理与概念的原则对课程架构、内容等加以确定,并且优化、完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对器件外的重要特征加以强化,特别是对功能表以及真值表等进行强化,同时对内部的原理、构造等基础知识进行淡化,对自外部电路对电子器件展开分析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构;而在集成电路的知识讲解过程中,仅要求学生对相应简化的电路图加以掌握即可,并且将模块、器件选用、匹配与连接等列为教学重点。实践证明,此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确保其能够对知识架构进行全面重建。

(二)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人员在革新教学方法时,应当认真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教师从传统模式的教学主置主动转变成主导者以及辅助者,从而经由革新理论课、实验课以及实训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学人员还应对层次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学习目标,而在实际教学时借助参与教学、启发教学、任务教学以及探讨教学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对问题展开主动分析与思考,全面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确保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各类教学活动当中,提升其求知欲、合作意识等综合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阶段,应当充分融合实践和理论、自学与讲学、研究和引导以及沟通和探讨等各类教学方式,并且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掌握程度将学科应用和概念以及重难点等关系理清。在讲学时,教师应从实例角度出发,借助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逐步将当堂课程的有关知识内容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如此便可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全程。同时,教师还可借助部分实用性高的小型电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练习,使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得以提升。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计数器相关知识的时候,便可以虚拟实训的模式开展课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听课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知识讲解、案例示范以及知识总结,这使得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另外,教师还应积极应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例如融合仿真教学、传统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在讲授不同知识时采用相应的互动、启发或者探讨教学模式。多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活跃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升,并且能够确保学生主动思索。其中,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以生活、形象的视频、图片等将原本很难理解把握且较为枯燥单一的知识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直观掌握这部分知识。而仿真教学则能够借助相应软件为学生演示虚拟实验,从而将电路内部波形直接生动地展现给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借助互联网沟通软件和学生展开线上沟通,以便及时把实验需求、数字教案、仿真软件以及电子题库等分享给学生。

(三)创新考评方式

教学人员应当将日常成绩在考评中的占比加大,并且将日常学生的课堂表现列为日常成绩的重点考评项目。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人员应将考评成绩详细划分为考试成绩、日常成绩以及创新成绩,以便让学生在日常学习阶段通过把握成绩对所学知识展开进一步理解,同时确保其实操与创新等能力得到强化。

五、结论

总之,当前我国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领域的革新还未深入,而各大院校若想全面改革此门课程,除了应当对相应技术的未来发展规律、方向加以掌握,也应对相应市场展开全面调研,明确市场的未来技术需求,进而以之为前提对课程展开科学设置,最终充分结合应用与教学以及实践和理论。

参考文献

[1]段淑玉,周坚和,夏冬雪,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效果研究――以本科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 ,000(021):260-262.

[2]姜大为.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9 ,010(019):60-61.

第8篇: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

这次会议仅仅是个开始,据报道,借此会议,中国将与欧盟各国开展数字物流方面的合作;欧盟有关机构将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合作立项的具体方法,甚至将有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研究与实施。

有专家认为,这次中欧双方对于“数字物流”的探讨,为中国企业学习欧洲在数字物流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未来合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也又一次地为中国物流的国际化开启一扇通向广阔天地的大门。

物流国际化,要求物流的发展必须突破一个国家(或地区)地域的限制,实现不同国家间的物流服务。国际化的物流通过分布在国际间的物流运送体系,以国际统一标准的技术、设施和服务流程,来完成货物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外向型经济越来越明显,国际贸易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03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接近5000万标准箱,比2002年递增32%,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据预测,到2010年,世界货物海运量将达70亿吨,其中,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近4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约1.1亿标准箱。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继续加快。在经济市场化、市场一体化、竞争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物流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重要而急迫的问题。

但纵观我国物流业的现状,情况不容乐观。众所周知,物流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个纯粹操作和服务性的行业,它自始至终不是一个点的概念,而是一个网的概念。因为网络经济的出现,现代物流才有了巨大的利润源。说白了,现代物流的成功就取决你网络的建设,即你的物流系统的建设。这个系统是包括“点”(收发货站)、“线”(运输)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流网络的有机整体。就目前我国物流业的现状来说,离这个要求还很远,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有全国性的物流网络,而像一些具有国际能力的运输企业,一般只从事国际间的干线运输业务,没有在国外的配送终端体系,形不成完整意义上的物流企业。

“市场是竞争的舞台,又是竞争的裁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物流国际化的实质其实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国际物流理论和实践的大胆探索的基础上,人们已经形成共识:只有广泛开展国际物流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物流无国界。

在这种多国合作中,需要我们新建和重建的有很多,而物流的数字化(物流信息网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其中关键的一个新建“点”。只有做好的这个点,为物流过程提供供应链的可视性,提供全球通用性的系统,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物流中做出成绩。

在中国物流的国际化进程中,必须紧密地与其他国家的企业、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合作、互惠互利。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把握中国开放的契机,通过多种多样的国际间的交流,打开一扇又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

第9篇: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水平 数字鸿沟 沿海十省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核心特征的新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式,成为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和个人生活的重要平台。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任何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可能引起新的社会问题,数字鸿沟现象就是其中之一。“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人群在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以及发展信息产业方面的差距,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于1999年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

本文以我国沿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为研究对象对沿海十个省、直辖市的“数字鸿沟”进行测度。

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因子分析的核心是用较少的互相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因子分析包括R型因子分析―即对变量作因子分析,和Q型因子分析―即对样本作因子分析。本文对我国各地区“数字鸿沟”的测度采用的是R型因子分析。

R型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是:

设有P个变量X1,X2,X3,…Xp

X1=a11 F1+a22 F2+…+a1m FM+ε1 (i =1,2,…p)

式中X1为第i个标准化变量, F1,F2, FM称为变量X的公共因子。

aij称为因子载荷,它的统计意义是第i个变量与第j 个公因子的相关系数,因此第i个变量是Xi在第j个公共因子Fj上的负荷。(aij)p×m称为因子载荷矩阵。据高载荷的变量可帮助理解因子的意义,从而公共因子也据此命名。m为公共因子的数目,为了降维的目的要求m≤p。εi称为第个i变量的特殊因子,要求特殊因子之间相互独立,且它与公共因子F也是相互独立的。由于m≤p,故使用公共因子作线性组合对原始变量的丢失信息由特殊因子来补充。

因子分析过程需要以下步骤:

第一,因子提取。通过对原始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从中提取数量较少的因子。提取方法是利用样本数据得到因子负荷矩阵,最常见的提取因子负荷矩阵的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主轴因子法等,利用因子负荷矩阵求得变量相互矩阵的特征值,再根据特征值的大小确定因子数量。

第二,因子的旋转。由于运用因子提取方法得到的结果虽然保证了因子之间的正交性,但是因子对变量的解释能力却比较弱,不易解释和命名。因此就需要对因子模型进行旋转变换,使得公共因子的负荷系数更接近1或者更接近0,以使得公共因子对变量的命名和解释更加容易。

第三,计算因子得分。运用因子表示原始变量就需要知道因子和原始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为此,需要计算因子得分,为进一步分析奠定基础。常用的计算因子得分的方法有回归法、巴特利特法和Anderson-Rubin法。

数据的收集及处理

本次测度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并对所涉及的指标进行了处理,得出平均值。比如统计年鉴中给出了各省、市普通中学数,本文用各省、市的普通中学数除以各地区的总人数,最后得出了万人拥有普通中学数。本文主要选取代表影响“数字鸿沟”的主要因素的3个方面的指标,共计9个。其中包括5个信息资源指标,分别为互联网普及率(%)、百人拥有固定电话数量(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人均电信业务量(元/人)、人均收发函件数(件/人)。2个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分别是人均GDP(元/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年)。2个教育水平指标,分别是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人/万人)、万人拥有普通中学数(所/万人)。

测度过程

本次测度过程主要是应用spss16.0软件,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沿海十个省市“数字鸿沟”进行测度,首先分析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略)并且对原始数据进行KMO & Bartlett检验,并得到R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根据85%的累积贡献率确定公共因子的个数,并解释共同度。再次,实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的正交因子载荷阵,并对各因子进行分析命名。最后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求出各地区的因子得分。

(一)KMO & Bartlett检验

根据表1中KMO & Bartlett检验结果可知, KMO值为0.632,是介于0.5~1.0之间,表示合适。同时,Bartlett检验也是通过的,因为渐近的χ2值为100.219,即很大,相应的显著性概率(Sig)小于0.001为高度显著,因此数据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方法。

(二)提取因子

根据原有变量的系数矩阵,采用主成分的分析法提取因子,从分析结果和碎石图(图1)可以知道,大于1的特征值有两个λ1=6.461,λ2=1.026。相应的方差贡献率的百分比分别为:第一个公因子:λ1/Σλ= 71.792%,第二个因子:λ2/Σλ=11.401%,取前两个因子时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3.193%,因此为了使累积贡献率达到85%,本文提取了三个因子,三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0.641%。

在因子分析中每个变量Xi的共同度hi2刻画了全部因子F1,F2,…,Fm对第i个变量Xi的方差的贡献,hi2越大,说明诸公因子提取的Xi的信息越多。这里互联网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人均电信业务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人均GDP、万人拥有普通中学数的共同度分别为0.967、0.974、0.984、0.918、0.977、0.970,都超过了0.9,;百人拥有固定电话数量、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共同度分别为0.877、0.854,均接近0.9;只有人均收发函件数的共同度为0.672比较低。因此,由三个公共因子F1、F2、F3提供的信息量还是较多的。

(三)因子的命名

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结果表明,人均电信业务量、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百人拥有固定电话数量、人均收发函件数在第一个因子上的载荷分别为0.936、0.922、0.911、0.851、0.726。具有较高的载荷,这几个变量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水平上,因此第一个因子可以命名为信息资源因子。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在第二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分别为0.900、0.825、0.664,这些变量主要表现在经济与人才结构层面,第二个因子可以命名为经济发展与人才结构因子。万人拥有普通中学数在第三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为-0.922,因此把第三个因子命名为教育水平因子。

(四)计算因子得分

运用回归法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并根据三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于是,得出了综合得分:F=0.49753F1+

0.26592 F2+0.14296F3。

各省、市因子得分结果与排名如表2所示。

测度结果分析

从得分的情况来看,上海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综合得分为1.397768;接下来是天津,得分为0.357633;接下来依次是广东、浙江、江苏、福建、辽宁、山东、河北、广西,得分依次是0.339406、0.249158、-0.03215、-0.003761、

-0.14654、-0.41063、-0.67377、

-0.83113。

在因子F1的排名上,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的得分比较高。由于F1反映了信息资源水平,说明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网络资源比较丰富,网络技术应用比较完善。辽宁、天津、福建处于中等水平,河北、广西、山东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山东省人口基数比较大,由于是按人均值计算的结果排名因此排名比较靠后。因子F1的方差贡献率是49.753%,是很重要的指标。由此可见信息资源应用是一个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根基,因此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推动网络技术创新是跨越“数字鸿沟”重要措施。

在因子F2上,排名依次为天津、上海、江苏、辽宁、山东、广西、福建、广东、浙江、河北。F2是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才结构因子,天津、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且上海、天津人口基数较少,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比较多,因此排名靠前。由于相对于上海、天津、广东等地区,河北、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这也就导致了“数字鸿沟”的产生,所以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同时人才结构也是影响“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之一,2010年,我国网民中大、中专和本科以上学历的网民数占总体网民的23.2%,随着学历的提高对信息使用的程度越高。在上海、天津等地区经济实力雄厚、高素质人才云集、信息意识比较强,因此天津、上海排名靠前。

在因子F3上江苏居于第一位,由此可见江苏省比较重视教育发展水平,文盲率较低。F3只有万人拥有普通中学这一个指标构成,因此可以看出F3排名水平与人口基数息息相关。2010年,我国网民中初中学历网民占32.8%,高中学历网民占到35.7%,初、高中学生是我国网民的主体。因此要跨越“数字鸿沟”,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普及网络教育这一科技教学手段,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信息知识水平。

可以看出,与信息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人才结构、教育水平是影响我国区域“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必须从这几方面出发,加大投入和重视才能逐渐拟合我国区域“数字鸿沟”。

综上所述,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对我国沿海十省、市“数字鸿沟”进行测度。从测度结果可以看出,在我国较为发达的沿海省份之间“数字鸿沟”现象仍然很明显。由此可见,“数字鸿沟”现象已经广泛存在于整个社会。同时可以知道在众多导致“数字鸿沟”产生的因素中信息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人才结构、教育水平是影响“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要想缩小“数字鸿沟”必须从以上几方面出发。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力度发展教育,培养人们的信息意识,同时提高人们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薛伟贤,王涛峰.我国“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杂志,2006

2.薛微.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张彬,陈双,李潇.我国数字鸿沟影响因素关系结构模型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4.张彬,李潇.层次聚类分析法在数字鸿沟测度研究中的应用[J].电子政务,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