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

第1篇: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歌曲教学 思想政治 理论课 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9.029

Songs Teaching: New Method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ZHANG Xiaoxia, WANG Ruifang

(School of Marxism,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Songs Teaching method as a new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teachers to have been popular, classic songs of scores or their own song for the Spectrum scores, on high-level overview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ontents lyrics, eventually turned into a set knowledge and interest in one of the "so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ims of education pedagogy. Teaching songs to adhere interesting, educational, scientific principle, and then broke the ot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methods inadequate, with "new"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methodologi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teaching method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ampus ideological theory course has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Key words songs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theory course; new methods

歌曲教学法有别于其他教学法,它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接受知识,并且内化于心。

1 概念阐述

歌曲教学法是指教师对已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或着新的时政热点进行高度的总结概括并形成一定的歌词,进而把得出的歌词填入已有流行的或着自己创作、并且符合教授内容情景的歌曲曲谱中,形成集趣味性和理论性于一体的“歌曲”,以实现学生在聆听歌曲中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对这一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歌曲教学法不是随便使用一首歌而进行直接的教学,而是教师自己作词并套用所选歌曲的曲谱或自创曲谱最终形成的歌曲。第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授过程中,歌曲教学法可以与其它教学法结合使用。第三,对于歌曲的制作上应该注意歌曲的选择,主要以学生熟知以及具有吸引力的歌曲为主,而且教师自己所写的曲谱应该具有独特性。第四,歌曲教学要以实现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为目的。

2 歌曲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的原则

2.1 趣味性

歌曲教学法应该坚持趣味性的原则,这种趣味性主要表现为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具体是指所选曲谱的歌曲的流行性和趣味性,以及歌词的经典性。例如,网上疯传的《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版的《小苹果》。它是以《小苹果》的曲谱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填入有关中国行政区的知识点歌词,歌词是这样写的:“亚洲东部有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它的疆域十分辽阔,她有多少行政区,她有多少自治区下面我就为你分析,宁夏、、新疆他们显得很神秘,内蒙、广西各具特色风景很秀丽,香港、澳门他们都是特别行政区,台湾宝岛爱你永远生死相依……”这位老师利用学生对于《小苹果》的热衷,使学生跟着《小苹果》快乐活泼的音律自觉地学习相关知识点,这也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同样,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借鉴这位老师的做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总结、编写歌词,并且填写于《小苹果》曲谱中或者其他的曲谱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变得具有趣味性和吸引性,并且给学生在听觉上和感觉上呈现出独特性和新颖性,可以实现学习知识的目的。

2.2 教育性

歌曲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它的实施和应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为学生所接受、掌握和内化,这是歌曲教学法应该始终坚持的宗旨,如此能实现它实施和应用的价值,也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的可取之处。

比如,在进行“哲学原理”课程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小苹果》的曲谱作为新编知识点歌曲的曲谱,但是最关键的是对知识点的传授,要明确哲学原理中知识的逻辑框架,以及大的框架中各个原理之间的联系、区别和具体的应用等,使学生既可以实现知识的积累,也可以实现对知识点的掌握,最终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科学性

论及科学性,是指某一事物的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等。而歌曲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新方法的科学性,主要是指歌曲教学法应该具有合理性且符合教授知识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歌词内容的编写上应该精简、明了、易懂等,对所需的流行、经典歌曲曲谱的选择上应该保持正确的方向,不能选择只具有刺激性、趣味性、吸引性,但缺乏正能量的歌曲。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在进行歌曲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利用与内容相关视频的辅助,实现视觉、听觉感受的全面升级。

3 新方法之“新”表现

歌曲教学法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它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要求之“新”

(1)老师的要求。歌曲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教师在整个歌曲教学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就不可能有歌曲教学法的预期效果。因此,歌曲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其他的教学法的实施,只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理论知识,明确学生的接受心理,以讲解和实践的方式把知识点传递给学生。而歌曲教学法不同,教师除了具备其他教学方法所要求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具备音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为我们这里所说的歌曲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不仅对教育内容有很好的把握,还应该懂得如何总结出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符合自己所选歌曲曲谱的音律和氛围,如果是教师自己谱曲,就应该懂得谱曲的专业知识。

(2)歌曲选择的要求。教育性、趣味性和科学性是歌曲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应该坚持的原则。只有坚持了这三个原则,才能实现歌曲教学法的价值和效能。歌曲的选择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内容的填写服务,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达的效果。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所选的歌曲可以是中文歌也可以是英文歌。第二,歌曲最好是影视剧、大众传媒中流行的经典歌曲,这样的歌曲才能使得学生熟悉并且很快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第三,选择的歌曲是以旋律优美、积极向上为标准,给学生传递一种潜意识的正能量。

3.2 形式之“新”

(1)创作形式。相比而言,其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借助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进行教学,很少具有原创性,而且这些视频主要以现成的电影、新闻、短小片段等为主。而歌曲教学法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有着自己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歌曲和视频创作,尽管这种歌曲的创作多数是以别人歌曲的曲谱进行的创作,但是就歌词创作而言,其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它是以教师需要教授的课程内容为主,并且是所要教授理论知识的精华部分。同时,教师除了利用已有歌曲的曲谱,还可以自己创作曲谱。而且教师也可以制作与歌曲相匹配的动画视频或者动态的PPT等。因此,不管是“歌曲”歌词的编写还是曲的谱写,以及曲词的完美结合,它们的创作形式都具有独特性,可以激发学生接受知识的新鲜感,进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2)实现形式。歌曲教学法可以通过现实的课堂教学实现,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于现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而言,老师可以实现其它教学方法与歌曲教学方法相结合,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点,老师的巧妙讲解就可以实现学生理解、掌握的目的,对于纷繁复杂的知识点,老师就可以利用歌曲教学法来实现教学的目的。同时,学校通过建立相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的网站,当老师把改编好的理论知识歌曲上传学习网站时,学生既可以在现实课堂中听老师具体地讲解理论知识,又可以在网站上反复听老师改编的理论知识歌曲。而且,当歌曲被上传网络之后可以实现同学与老师的互动。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网络学习的学生还可以提出改进歌曲教学法的建议,进而不断地促进歌曲教学法的完善和改进。所以,歌曲教学法的实施方法有很多,可实现学生多渠道和高效率地接受知识。

4 歌曲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法的作用

4.1 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的积极性

论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大多数学生对它的印象是枯燥乏味、理论性强。而且大多数学生是抱着应付考试、修学分的心态去上课,只有少数学生是以学习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为目的而上课。提高学生对思政理论课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其中一个途径就是应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以一种新的方式接受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歌曲教学以大家熟悉的歌曲为基础,又以老师对教授知识内容的高度概括为基础,实现以熟悉歌曲的曲谱与理论知识高度概括编写的歌词相结合,制作成既有歌曲风味又有知识基础的独特“歌曲”。歌曲教学法应用于思政课堂中,使学生以轻松娱乐的形式去学习枯燥乏味的知识点,会使他们感觉耳目一新,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歌曲教学法具有趣味性、吸引性、高效性的特点。因此,歌曲教学法可以减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抵触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可以不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同时,学生可以在听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点,而且简单易懂。当然学生学得容易,教师就会教得容易,进而能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歌曲教学法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4.3 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可以使大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实现高效率接受知识点的目的。

歌曲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领域的应用,相对于其他的教学方法,歌曲教学法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为趣味性、吸引性、高效性。它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点,而且它可以给学生一种新奇感。所以,歌曲教学法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从教育效果上都具有新颖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具有补充作用,弥补其它教育方法的不足,最终实现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4.4 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技能

第2篇: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课(简称“思政课”)教材均由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编写,并在将近十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几经修订,已经越来越成为广大学生和教师喜欢的高质量教材。不言而喻,一套好教材,对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也必须看到,面对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其教学效果不同,甚至大相径庭,也就是说,好的教材未必就一定自然而然的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1]

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过程的探讨中,存在着没有处理好“大体系”与“小体系”的关系问题。高校“思政课”是由《基本原理概论》《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主干课程构成的,每门课程单独形成“小体系”,四门主干课程形成 “大体系”,所以,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问题,必然要面对“小体系”与“大体系”的问题。当我们谈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问题时,多数是从“小体系”的角度而谈的。但每门课程作为“思政课”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分不开的。因此,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要建立在整个“思政课”四门主干课的基础上来考虑。

一、整合教材资源,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

教材是教师“教”的主要依据和重要参考,吃透教材是教师的“必修”课,而研究教材的特点又是吃透教材的前提。要想实现教材资源的整合,就要对教材内容做到有深度有广度的把握,这就需要精读教材,这里的精读教材不是讲授哪门课程就读哪门课程,而是要对四门主干课程都要精读,这样才能做到总揽全局。事实上虽然是“思政课”教师,但也仅是讲授“思政课”中的一门课程,只是对自己讲授的课程有所把握,而对于“思政课”中的其他课程的内容却并不是很了解,这样虽然对本门课程的深度上有所优势,但对“思政课”在广度上就处于劣势。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让每位“思政课”教师做到哪门课都能讲,而强调的是要对“思政课”的所有主干课程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准备自己所讲的课程内容的时候才能照顾到“大体系”。

在精读教材的基础上,善于总结凝练所讲课程中的问题,并以问题为主线形成专题。教师要深入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将体现同一问题的内容进行重组,尤其是“思政课”教材中同一个问题在多个章节中都有所体现的,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初看起来,总觉得有种重复的感觉,但其实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的,如果不经整合,在哪个章节出现就在哪个章节讲,在内容上不仅重复而且也讲不透彻。以问题为主线,跨章节进行整合,讲解,这样不仅讲解得全面而且也深入。如果单门课程内容整合处理的是“小体系”内的纵向关系的话,“大体系”内的整合就是处理横向关系。具体而言就是,每门课程中提炼出的问题在其他三门课程中有没有涉及到,如果涉及到了要进行融合,这样,作为学生并不是单纯地学习了四门课程,而是四门课程共同地为他们解决了某些问题。

二、优化教学方法,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化

教材内容的整合并不等于已经实现了教学体系,教材内容整合为教学体系的实现提供了必要准备。而教学体系的实现一定离不开具体的“教”和“学”,在大多数情况下怎样教决定了怎样学,因此,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思政课”中的内容与专业课内容比较而言,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中小学的政治课、品德课中或多或少地都有所涉猎。事实上,“思政课”中的一些问题就是大学生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正在经历的,因此,学生在 “思政课” 的学习中不该是“听众”“观众”,而是参与者。“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2]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自然就会涉及如何教的问题。如何教确实是一个很重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学的问题,因为我们“教”是为了“不教”,要想实现“不教”,学生就得有“学”的能力。而要想形成“学”的能力,就要有这种能力形成的环境。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能力养成。“思政课”是为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提供智力支持的,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他们才是问题的承受者,因此,聆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对问题的看法,知道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切实解决大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并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贯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的习惯思维。教师不再是进行纯理论的演绎,只是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体会与学生一起分享给伙伴了。“以主体间性原则为指导,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个合作者、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个帮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提供现成真理的人。”[3]而是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和方法指导。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过程中,要把握好教材内容在转化过程中不随意的演化教材内容,更不能随意删减,作为一门课程的整体,在内容的编排上是为了实现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如果对教材内容随意的删减就可能改变了课程的初衷。另外,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过程中,要注意整合后的内容在逻辑上安排,不要随意地打乱原有内容的逻辑顺序。在教学方法上要多样灵活,但教学方法一定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不是为了方法的适用而改变教学内容,要做到选择的教学方法是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除此以外,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养成,今天学到的不仅对解决当下问题有所帮助,同时也对解决未来问题有所帮助,这样,“思政课”才能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R]教社科[2008]5号.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84.

[3]赵平.德育审美化的哲学基础[J].高等农业教育,2005,(3).

第3篇: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 思想政治 创新方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042-02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没有经受过太大的波折与困难,而要面对的诱惑和思想冲击却很多,因此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让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必须加强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整合与创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坚持以生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高校教学中的创新理念,也应该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核心教学方式。

1.教师要懂得如何以生为本的教学

首先,高校的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象是人,是高校的学生,只有能够教育学生、说服学生、能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观念的理论教学才是完整的、有效的。其次,高校中组织和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观念,要用平等对话的姿态和真心关爱学生的态度帮助学生指出思想观念中的不足之处,用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培养出正确的思想观念。此外,教师也应该深入理解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让自己成为拥有着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的人,然后“以身作则”的引导和教育学生。

2.高校学生是以生为本教学的关键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高校教学中也是如此。一方面要从学生的观念上入手,让学生在主观上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另一方面则是注意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而学,为了提升自身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而学,从而培养出高校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 注意创造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环境

任何教学方法的创新都离不开教育环境的改进与创新,所以整合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更要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受教育环境。

1.重点培养学校教育环境

现代高校学生的成长环境已定型,学校方面无法对社会和家庭方面的教育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是以整合与创新的重点都集中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上。高校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教育功能、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环境,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率。

2.加强正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加强正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是为了“以正压邪”,帮助学生抵消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形式要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教师需时刻保持紧迫感,在教学时采用对学生最具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更应贴近高校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精神成长需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变成学生迫切希望得到的内容。

3.充分发挥学校品行优秀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

大学生是一个拥有满腔热血、容易冲动的群体,很多时候大学生更易受到学生本身的影响。一方面,品行优秀的学生可以起到正面的示范教育作用。拥有向上之心的学生会主动模仿和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政治观念,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品行优秀的学生的示范作用也能刺激品行较差的学生,产生激励效应。比如,高校中推行的品行优秀生期末考核免试制度,便能刺激学生产生上进和学习的动力。

三 必须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将大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正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而且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能让高校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高校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使理解更为深入、真实,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培养也更为有利。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只有学会了分析和思考,才能对从社会和家庭中传递出来的政治思想观念有正确的辨识能力,完成对思想政治观念“去伪存真”的过程。学生只有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知道自身思想政治观念出现偏差时及时纠正,回归正途。

2.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学习和传播的能力

很多人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一个特殊的传播过程,传播的内容有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基本的道德规范等。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求中,学生不仅是这一传播过程的接受者,更应将学生培养成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

四 整合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法

高校教育中,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是为了帮助学校和教师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只有这样,学校和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现实情况改进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策略,以更容易被高校学生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考核方法的整合和创新主要体现在对考核内容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选取能为大学生解决思想政治观念形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内容;教学方式要选择具有实践性、针对性、时代性,能促进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的方式。还有对考核措施的创新:调整了书面考试与社会实践考试的比重,重视实践结果;提高评价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实名评价、匿名评价和随机调查等方式,增加评价考核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参考文献

[1]王贤卿.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特点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2]孙少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1(12)

第4篇: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创新教学;有效方法探讨

现代教育要求改变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状况,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民主教育和活的教育,必须按照青少年学生的实际需要而组织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要改变目前思想政治课存在学生轻视、厌学的状况。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其教学行为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1.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握好理论与实际的联结点,实际生活中许多重大问题往往复杂,学生关键是要找准理论与实际的联结点。理论联系实际还必须把握学生思想认识的疑惑点,即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才能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相学准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初始环节,也是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达成最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唯一目的,也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如果不去思考和分析教学对象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只凭想当然或机械地套用现成教学目标的做法是造成教学低效的最根本的原因。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情墒状况,以及个性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最终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具体案例,来认识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从而增强法制观念。

2.以“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除了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总目标外,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中观层面的单元教学目标和微观层面的课时教学目标。只有制定出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并让所有教学行为都能依据教学目标来进行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才算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2.1 就是教学目标制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水平,既不能降低,也不要拔高。

2.2 制定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需要,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3 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以“对话”“活动设计”提高课堂有效性

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游离于社会、生活外的独立现象,真正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更多地借助各种渗透方式来完成的,就像自行车的运行需要链条一样,“对话”就是课堂这个“自行车”上的“链条”,它主要包括与文本的对话、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对话。

3.1 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教材,亲自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亲身体验、感受,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2 师生对话:师生的对话是课堂的主旋律,老师想知道学生们怎么想的,会问他们;其实,学生们也想知道老师的一切,但有时不敢问。我每节课都会积极鼓励学生向我发问,我也倾我所知,尽可能使他们满意。

3.3 生生对话:课堂上的教学,我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积极鼓励学生们在小组内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们思维非常活跃,彼此间合作的非常愉快。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应该有积极的竞争,我们应当给学生创造合作与竞争的机会,使孩子们既增强合作意识,又保持竞争意识,从而使课堂的效率更高。在课堂上,各小组的辩手唇枪舌剑,各不相让,辩手们的精彩辩论不时搏来阵阵掌声。学生们在活动中既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又增强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发展的社会需要发展式的人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科问的知识整合,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色,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关注对一个知识点的解析和诠释,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这就要求教师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学识修养,同时要把学生视为接受完整教育的个体,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教材观点。使学生从不喜欢政治课到很喜欢政治课,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各方面知识素养的提高,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当然,利用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对教师自身也就提出了更高个要求,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多汲取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才能真正发挥优势,达到好的教学目的。五、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教学。

第5篇: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

“05”方案实施5年多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本教材集合了全国专家集中编写,每年组织修订,供全国高校统一使用,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已经得到了根本保证。在这一基础上,如何按照“05方案”提出的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成为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注重教学方法研究是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

所谓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与学的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从教育学的角度上讲,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得以实现,而且关系到教学效果是否得到提高。也就是说,任何教学活动都十分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不例外。而且,与其他课程相比较,作为政治属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因此,在全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和加强科研能力的基础上,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着力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科研能力提高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机结合,这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学习。也就是说,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学生来讲,兴趣就是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消极学习转变为积极学习的关键。换句话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具有学习兴趣,与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这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对教师来说,就必须首先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需求;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就会把学生的需求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就会时刻关心学生所思所想,就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习而言,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二者是双向互动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间接学习兴趣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所引发的。它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且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比如,当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情不自禁地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间接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为此,要转变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传统教学观念,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在双向互动中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解决学生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教学方法的研究要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兴趣要服务于效果,不能只为形式的变化而去研究形式,而效果的好坏又取决于科研能力和教学方法;科研能力是内因,教学方法是外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也就是说,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但科研能力并不简单地等于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要通过教学方法来实现。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以科研能力为基础,没有科研能力,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没有根基和扩展的空间。科研能力与教学方法是互动、互促的关系。有比较强的科研能力,又有比较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就能够使教学效果的提高得到双重的支撑。总之,兴趣与效果,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才能卓有成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学方法可以扭转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方面,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偏差或误解;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宏观管理等方面存在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实效。对教师来说,首先要想办法扭转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而要实现这种转变,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也就是说,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大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够正确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为整个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要解决这个首要问题,教师必须首先注重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教学中来,使他们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能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课程,并且逐步培养起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同时,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必须首先从观念上提高对教学方法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要把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内化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把它渗透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具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

第三,教学方法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着我们主要在其中活动的精神环境的影响。”[1](P622)通俗地讲,环境有大环境和小环境之分。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学校、课堂、家庭等是一个小环境。所谓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教学活动的时空条件、师生关系、校风班风、各种教学设施等。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直接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各种思潮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有利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在学校、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小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寻找突破口。比如,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相结合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作为教学过程中互为主客体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定要有交流,有交流才能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当然,交流的方式、方法及形式可以多样化,提问、专题讨论、辩论、演讲、让学生与老师互为主客体对话均可;有了课堂上的交流,教学就有气氛、有生气。对教师来讲,要把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国际国内时事动态、社会热点问题、理论难点问题、社会焦点问题、重大现实问题、教学改革问题、中国化最新成果和相关学科的新成就等,及时引入课堂与学生交流,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要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为学生解疑释惑,并积极引导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指导他们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在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创新理论成果,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创造出一个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交流融洽的教学环境,就一定能够孕育出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反之亦然,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一定有效的交流,教学也就会显得平淡无味;在课堂上,如果将教师当成主体、学生当成客体对待,就会造成只有教师的“讲”、学生的“听”,师生之间没有形成主客体间的良性互动,这样的教学就会变成各自内心的独白,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注重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才能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教学环境。

第四,教学方法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研究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凡是能够达到增强教学效果这一目的的各种教学环节,都属于教学方法研究的范畴。也就是说,教学方法并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外的方法,而是渗透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目前,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来看,教师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状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一门课程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教学效果迥然不同的情况,其中,教学方法起主要作用。也就是说,教师运用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作用某种程度上甚至要大于教师的科研能力对教学效果的作用。一般而言,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优劣取决于两个基本要素:教学方法和科研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师讲授的方法相关联,科研能力与教师的学识素养相关联,而教学效果的优劣又取决于教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这两个基本要素。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能够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使他们自觉地去学习,除了课程内容设置合理、课时安排得当、教师科研能力比较强、学生重视程度等主客观因素外,教学方法则是一个关键。这是因为:教学思想的贯彻、教学内容的灌输、教学目标的实现等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如果教学方法丰富得当,学生就会有良好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就会好。这就需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和目的出发,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体现课程性质和特点,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增强教学效果,而深层的目的则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方法研究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如何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加以重视、如何理性选择和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何把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首先,把教学方法研究提到学科建设的高度。近些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专题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更加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探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教学方法日趋显现出综合化、现代化、隐型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多年探索积累的经验成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为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方法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方法研究,在全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研究,在学科建设中把它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进行研究。也就是说,要使教师能够把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到学科建设和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增强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本领,有积极主动改造、变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的意识和实际行动。因此,只有把教学方法研究提高到学科建设的高度,才能切实把“05方案”提出的要求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效果才能真正不断提高。

其次,理性选择和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05方案”反映出了学习课程内容的整体性要求,反映出了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和渗透。这种整体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贯彻和运用,否则,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实际意义。诚然,整合之后的课程不仅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且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将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素养和能力。具体地讲,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就必须研读经典著作,深入把握基本理论,广博阅读和深入了解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跟踪和掌握理论研究的前沿信息等等。只有具备了这种综合性的理论素养,才有切实贯彻实施好“05方案”。那么,在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如何根据教学对象和课程内容的特点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已有的教学方法来理性选择和合理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关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关系;结合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理性选择和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第6篇: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教师素质 教学水平 教学方法

一、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更好地服务教学课堂

正如,俗话所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也许这句话说得有点绝对,但是从中也不难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要改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身的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不再是传统的教师一味地按照课本对学生进行说教。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教学内容,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要点。这样的课堂,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课堂上根本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认为教师讲得枯燥,倒不如自己看书。甚至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对思想政治学习的正确认识,认为只要自己课下背背就行,所有课堂上根本不会用心去听。面对这种亟需解决的问题,必须要先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方面抓起。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师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这样在教师主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所以,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和引导方法,不断地改进高中政治教学。

二、把对思想政治的学习融入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当中,多渠道学习

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一些转变的阶段,生理和心理变化最快,同时也是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所以对高中学生的各种教育都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着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在学校里面,除了思想政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之外,在学校和学生接触相对较多的班主任及有关的工作人员也要相互配合,给学生营造一种很好的思想教育的氛围,更好地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走出学校,家庭要主动学会配合学校的工作。教师也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在家庭或生活的周边开展一些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接触社会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思想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

三、改进思想政治的教学模式,适应当前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教学的各种动态,更新自己头脑里原有的教学思想和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第一,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一定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考虑的主要因素。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接受并理解教学内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少了学生的参与,再好的教学模式也是无用的。所以,一切的改变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思想意识,一定要在教师的思想中树立起来。第二,教学模式的改进要依据具体的内容而定。如果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应用一些材料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概念和一些理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适合高中政治教学的。第三,教学模式的选择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检验标准。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主要包括理解知识、概括知识和应用知识等的能力。高中阶段是学生一生的重要的阶段,思想政治的教学既要培养符合学科内在特点的能力,也要注重学生对当前高考考查能力的培养。所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第四,要遵循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宗旨。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是学生思想转变的一个跳点。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科的基础知识、重要的理论和基本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高中思想政治,提升学科的学习能力。教师不管选择怎样的教学模式,都要讲清楚、讲明白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内容,根据知识间的联系,把知识点真正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很好的知识网络。

四、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效果最优化

高中阶段,学习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的负担很重,很容易出现一些学习疲乏的现象。而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又是比较枯燥的,传统的教学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是一味地空谈理论,根本激发不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在教学过程当中,首先,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思想政治的课堂,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学习一些概念。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转换成朋友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一起来探讨相关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见解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积极性的评价,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根基。其次,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营造很好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讨论。此外,教师要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通过课外调查,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理论。

综上所述,要真正地改进高中政治教学,必须从多个方面做起。在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把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落实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高中思想政治。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寻找适合所教学生群体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再与当前的教育背景相结合,更好地顺应如今的教育趋势。同时,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更好地改进教学的方法还有待我们这些广大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只有我们教师不断地探索,寻找适合目前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思政课;大学生;婚恋观教育

在高校思政课当中对于大学生群体开展婚恋观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同时也是当前许多大学生所重点关注的热门内容,与每一名大学生都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怎样能够在面对巨大的社会冲击前提下继承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并同时结合社会发展的发展现状作出适当的调整,从而构建出新的价值体系是当前各大高校思政课教学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同时怎样应对大学生婚恋观所产生出的新改变并同时对其采取适当的引导进而树立起正确的婚恋观,目前也已经成为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所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1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开展婚恋观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婚恋观即为大学生在处理爱情、婚姻,甚至是相关的道德与法律等问题上的个人观念及应对方法,是人生观当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个人的道德观、法律观及价值观在婚恋问题中的体现。在目前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其在逻辑结构的处理方面主要将婚恋观教育划分为了道德与法律两部分来进行讲授,在教学内容之中,其主要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向大学生讲授在婚恋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道德与法律问题,以及相应的知识内容,并主要体现为在大学当中“要不要谈恋爱”,“如何正确的谈恋爱”,“怎样避免恋爱所带来的负面干扰”等问题。目前在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主要以“90后”为主,这一代大学生群体的成长发展阶段正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阶段,同时伴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变、经济的巨大繁荣以及文化思想的解放,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更加趋向于多元化。因此使得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困惑,在面对婚恋问题时也更加茫然。因此,在高校思政课当中开展婚恋观教育,同时就针对婚恋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给予必要的解决方法指导,其重要性也便愈发凸显。

2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在目前的婚恋观教育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共性教育特点,对于个体的差异性未予以足够的关注,这对于婚恋教育效果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当代“90”后大学生群体相较于以往大学生而言,其更加注重个性意识,他们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兴趣更加浓厚,拒绝教条主义与权威主义。对此在开展思政课教学时若不主动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及思想观念,而只是向其强加讲授理论知识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没有较强的针对性,是当前对高校大学生开展婚恋观教育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主要原因所在。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为,教学方法的选取通常是以教师、课堂及课本为中心,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由于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人们对于恋爱、婚姻等问题的看法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传统婚恋观教育中只讲道德、原则,而不讲人性、技巧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无法再满足于当前的婚恋观教育。

2.3社会环境错位

环境由人创造,而环境同时也对人产生着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自然人必然要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当中。因此,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将会对大学生的婚恋观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一些低俗的价值挂念,例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观念均对大学生的婚恋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高校之中开展婚恋观教育应当加强对教育环境的净化,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样也是开展好婚恋观教育的关键环节。

3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策略方法

3.1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教育主体

当前,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当中对于教学实效性产生影响的问题,大多仍体现在教学理念的偏差,其依然对大学生群体在婚恋观问题当中的主体性需求未予以满足。尽管意识形态的影响,主流价值观念的培养是高校思政课的主要职责所在,然而就这一目标的实现最终还是需要大学生自身的接受来达成的,而不应当仅存在于表面形式,因此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应当是开展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核心。

3.2整合教学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为指引

在目前最新的婚姻法当中对于婚恋价值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当增强对学生的法律知识,尤其是婚姻方面知识的宣传;开展婚恋伦理道德教育,建立其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婚恋伦理体系,积极推动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将思政课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婚恋观教育、道德观教育及法制观念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大学生健康婚恋观的积极引导。

3.3创新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对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教育绝不应仅限于在课堂之中,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因而应尽可能的将课程教学拓展至课堂之外,例如开设一些选修课程亦或是进行专项主体讲座活动。在教学方法当中一方面要在把握好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坚持。通过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促使学生更加良好的掌握相关婚恋知识,更加有效的应对自身所面对的具体婚恋问题。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对大学生群体开展婚恋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其能够为大学生在处理今后的婚恋问题上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提高其婚恋幸福感。本文重点就目前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所存在的理念陈旧、方法单一、社会环境错位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基于此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课题组.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J].调研世界,2012(10).

[2]卫晓君,宋振宇.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探析[J].新闻知识,2012(10).

[3]于苗,胡雁波.浅谈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

第8篇: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政课青年教师 教学实效性 开拓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641 文献标识码:A

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时至今日我们都可以从《论语》中寻找到某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笔者从事思政课教学近十年,重读《论语》中《子贡问政》一文,感悟甚多,《子贡问政》中所体现出的理念对于现今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大有裨益。

《子贡问政》原文是这样的,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段话讲的就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向老师讨教治国的理念,子贡想知道“足食”“足兵”和“民信”三者在老师心目中孰轻孰重。在孔子看来“民信”是最重要的,即使牺牲了前面两样,也不能失去人民的信任。

《子贡问政》表达了孔子的治国理念,也引发了本文对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本文认为将这一理念运用到思政课教学改革中,非常有意义。

孔子说的这三点也正是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备的:第一要备足粮食;第二要完善战备;第三要让学生信任,其中 “学生的信任”是重中之重。

一、足食

所谓“足食”是指备足粮食,而“粮食”指的就是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足食”要求青年教师首先应该拥有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对理论熟练的掌握和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那么,思政课青年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足食”呢?

第一,要仔细阅读并研究经典著作及文献,深刻了解基本观点,熟练掌握理论基本原理、精髓,并能够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理论的知识素养。同时也要认真研究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能用通俗易懂而又极具说服力的语言解读教材的理论观点、时事热点问题和党的最新方针政策,用理论的逻辑震撼力量去感召当代的大学生。从目前现状来看,一部分思政课教师并非科班出身,在有些院校法律专业、历史专业等非专业教师改行从事思政课教学比较普遍。有些教师并没认真研读过经典著作和重要文献,甚至连基本理论都没有熟练掌握就上了讲台,没有系统化的专业知识、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欠缺“足食”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思政课教学的效果怎么能保证?

第二,要在实践中积累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思政课教师想要使自己的讲授更具说服力,就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结合当前实际把自身的专I知识与复合的知识结构统一起来,从多角度去启发学生和论证问题,将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思政课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可信度、趣味性和实效性,学生才愿意听、愿意学。因此,作为青年教师要广泛接触社会,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主动了解当前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通过自己的耳濡目染,才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使自己的讲授更生动、更具说服力,才能起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最终目的。

从根本上讲,“足食”就是要求思政课青年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做到“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教师只有在拥有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基本功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继而才能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足兵

所谓“足兵”是指充足的战略,对于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而言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方法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方式上是一种被动的讲授,授课就是一味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这种传统的做法,很少关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学评价的方式单一呆板、缺乏科学性,不能很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状况,更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青年教师,想要将思政课上好,除了要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外,创新和开拓教学方法,在今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那么,思政课青年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足兵”呢?

第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青年教师在授课前要吃透教材,认真剖析教材体例,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紧抓教材核心理念,特别是要善于将理论和现实的实践联系在一起,结合当前大学生学习的特点,深入浅出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思政课的理论性、时代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协调起来,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用教师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用真情打动学生,通过真理力量的感召,可以转变学生对传统思政课教学的偏见,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思政课,通过一系列交互、体验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最终实现学生内心信仰体系的生成。

第二,思政课青年教师要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思政课教学开始采用翻转课堂、网络平台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思路。笔者从事思政课教学多年,一直致力于思政课教学改革,并在教学中初步建立起一种尊重个体、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

“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与传统思政课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在教学方式上,是一种混合式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新媒体技术构架在一起,实现了实时高效的师生互动,连接起了教与学两个环节;二是在教学互动上,不仅注重师生间的课堂内互动,更强调的是一种线上的互动,用新媒体技术构架起师生间更为广泛的联系,调动学生参与到思政课学习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授课的实效性; 三是在教学资源上,由于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使得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便于学生扩展知识,弥补了授课过程中知识传授有限性的缺陷;四是在教学氛围上,它强调的是一种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之间“交互、体验、践行”为基础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不仅了解“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内心接受“为什么”,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五是在教学技术上,它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网络平台将教学活动由课堂内延展到课堂外,真正体现出思政课是宣传的重要阵地作用;六是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对学习的全过程的评价,注重学习中的互动环节,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

思政课青年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并顺应时展的新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做到“足兵”,才能让自己讲授的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

三、民信

在儒家治国理论中,最重要的是第三点――“人民的信任”,孔子认为取得人民的信任是确保“国立”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甚至不惜放弃国防和经济。对于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而言“民信”就是要赢得学生的信任,这点较之前面两点应该更为重要。那么,思政课青年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民信”呢?

首先,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不得不承认存在部分青年教师自身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够坚定,对理论没有做到发自内心去学习、真正去信仰并指导现实生活,缺乏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自觉将马克思理论应用到实践,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特别是当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质疑、面对社会中出现的种种负面思想,不能正确运用理论作出强有力的反驳。教师自身理想信念模糊、政治立场不够坚定,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更缺乏职业的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自己讲的自己都不信,学生又怎么会信?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作为思政课青年教师,只有自身树立起对理论的信仰,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将理论作为指导实践行动的指南,这样才能使课堂的讲授更具说服力,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随之得到提高。可见,对理论坚定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是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必须具备的政治前提。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对马克思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和深刻理解,熟练运用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能作出既具逻辑性又具说服力的解答。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三真”,即真正的信仰――对的信仰;真情――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激情和真情感染学生;真见――对教学的重难点、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真研究真见解的主导作用,才能使思政课教师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得以提高。

其次,要有坚定的职业信念、爱岗敬业。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想要真正取得学生的信任、得到学生的认可,还要有坚定的职业信念,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着的教育教学的重大责任。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的特殊使命来看。它关系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局,关系到事业得以传承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思政课青年教师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把为社会主义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理论的传承人为己任。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思政课青年教师面临的科研、教学、工作、生活压力较大。而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工资待遇又普遍不高,各种压力之下心理会出现一定的不平衡,这使得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差、自我评价值低,甚至有些人出现了职I倦怠现象,在这种状态下从事思政课教学,即使教师拥有再扎实的专业功底,也无法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目的。因此,作为青年教师,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有坚定的职业信念,认识到自己所讲授课程的重要社会价值,自觉树立高度的职业自信,不断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从而使思政课的社会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再次,主动探寻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教育、教学规律,形成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师生“交互、体验、践行”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思政课青年教师想要取得学生的信任,还必须要了解现在的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一种:“教与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教师在这样的关系中,理所当然把自己当成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体;而学生处在被动的一方,只能去被动接受或不接受。这种单向的知识灌输,片面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过是在政治上、思想上对受教育者进行归正,以符合思想政治教育预设的目标。”这种为了教而教的传统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政课教育的根本目标,更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对象为所有在校大学生,要想上好思政课,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青年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特点。“95后”的大学生们处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现当今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95后”大学生拥有更加独立的个性特征,更加活跃的思维模式,他们不会拘泥于传统体制,敢想敢做,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广泛,因此会独立思考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思政课教师只有贴近他们,充分了解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表达的机会、发挥的平台,用恰当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学习的热情,因材施教,才能在教学改革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同时,思政课青年教师要改变那种做知识灌输者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探索出如何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统一的合理机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联通在一起,形成一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将书本中枯燥的理论和丰富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各种体验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最终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就得以实现。

四、结束语

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召力,不仅在于理论本身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更是源自于思政课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思政课青年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坚定的职业信念、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更要在教育教学中以高尚的师德去赢得学生的爱戴。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青年教师都要严于律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于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和感染学生、以真情去打动学生,用道德去感化学生,实实在在地关心和关注学生的思想困惑与实际困难,使思政课教师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导师,我们的思政课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第9篇: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1、课程存在重复教育现象,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中,一般思政课教育从小学即开始,整个中学到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思想教学课程的内容相互联通,在学习重点上存在重复性。多次的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陌生知识的新鲜感,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2、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较低

高校部分学生针对思政课的理论学习能力较弱,这些学生一般对教学中动手性和实践型较强的科目有更高的兴趣,使其对思政课的理论学习和理解能力无法提升。

3、课程教学较为枯燥

当前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一般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始终是指导和学习,其教学过程的枯燥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接受新鲜信息的能力大大提升,新旧信息和学习方式的冲突使得学生对于传统思政课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影响教学的进行效率。

二、信息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维和问题

1、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当前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实践落后与时代的发展,其教学方式与时代的不接轨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的几点:第一,当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当前时代存在较大的差异;第二,当前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中的理论和思想缺乏与时代及科学研究的融合,使得在教学中分类混乱。

2、信息背景下教学改革思维

(1)改革教学理念

首先要做的就是结合当前现代教学理念来发现当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人员应当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考虑高校学生在信息结构和学习中的实际能力,以服务学生学习,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主导,对当前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明确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下发展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价值。

(2)寻找理论依据

在改革中,思政课程教学人员应当从教学理论开始为当前的教学改革寻找理论依据。首先要进行教育理念的转变,现代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即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重视和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3)拓宽学科宽度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教学人员要注意不断拓宽学科宽度,从多个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中进行学习,并结合其他学科的先进教学方法,使得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在思政教育之中保持科学性原则是指自使用的过程之中要保持对网络技术的科学性看法。网络作为一种学习类工具,其使用的具体效果是按照其使用者的实际使用情况来决定的。在思政教育的网络使用之中要形成对网络技术的科学看法。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也要保持科学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还处于成长期,未形成完整的分辨能力,在网络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监督。

2、寓教于乐原则

网络的特性使其可以建设成为一个寓教于乐的学习平台,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发掘在思政教育中的趣味因素,通过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来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还要在思政课理论的教育之中结合网络技术,提升教育的趣味性。

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特点

1、课程特色性强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之下,思政课程可以建立相应的课程教学平台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在构建教学平台时,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来对其课程和学习计划进行调整,并由学生来选择要学习的内容。网络平台学习避免了传统学习中课堂教学的枯燥性,可以通过视频、讨论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对学习的理论内容有更深的了解。通过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实现更为充分的交流,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程理论的掌握程度。

2、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使得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教学内容,通过专题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实现分块化的教学,各部分的理论知识可以和实际相结合,在不同专题的实施和教学中推动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实现一体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3、提升教学效率

教学平台的教学过程主要可以分为如下的几个部分:课前网上预习、课上实例分析、课后教师指导等几个部分,在步骤上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太大的区别,教学平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角色的转变,这一举措使得课堂资源得到了扩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

4、任务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