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燃气产业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毕竟,在众多开发区还沿着老路不断招商拉投资、一年365天跑断腿的时候,泰达已然另辟蹊径,在转型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去年,泰达又一次获得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比的第一名,这个成绩,泰达已经连续保持了十五年。
“我们有信心连续保持第一。”郎东的自信并非凭空而来,在他的脑海中,泰达下一步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似乎已然寻找到了一片招商的蓝海。
横空出世的科技集团
其中绝对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这两者之间其实是一体的:泰达不仅要招商,还要“养商”。
原本普普通通的一天,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而变得与众不同起来。已有的经验证明,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往往发端于一个悄无声息的时刻。
2010年12月3日,一场看似平常的新闻会在泰达举行,主题在一般人看来耳熟能详:“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发展”。中规中矩的开始、进行并结束,会的最大成果,似乎只是留下了一个叫做天津泰达科技发展集团(以下简称科技集团)的企业,而这家企业的出现,在当时也并未引起什么轩然大波。
因为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只是一次较为普通的产业结构调整,泰达将原属于开发区的国际创业中心、风险投资公司、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多家机构,以及天大科技园、服务外包园等资产进行重组,将之归并在科技集团旗下,进行统一的调配和运营。
在会现场,集团高层将企业成立后的主要工作归纳为三点:一是“科技招商”;二是“提高园区运营管理水平”;三是“做好目标企业的培育工作,并主动加速其发展的进程”。
业内人士都知道,所谓“科技招商”早已不是什么新词,国内许多开发区就是打着这样的旗号,通过优惠的政策和服务,将科技型企业招入自己的园区。
那么这次,泰达“老生常谈”,又有何不同?
当下,宏观经济环境复杂、绝大多数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投资愈发谨慎……所造成的“招商难”,是几乎所有开发区、工业园区们都面临的情况。僧多粥少的困境究竟如何来解决?大部分相关单位似乎只能选择沿用传统方式――不断地通过各种手段来抢夺有限的企业资源。因此,常有“招商部门工作人员全年无休”一类的新闻被诉诸报端,各种优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也层出不穷,在使出浑身解数的同时,招商工作似乎已经被相关部门做到了极致。
但上述会透露出来的信息却表明,泰达要从另一条路上突围出自身的发展方式,用官方的话来讲,就是“双轮驱动”,即“投资驱动”和“科技驱动”,其中的亮点,无疑是对已有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因此,这次资产重组的目的,并不仅仅针对在未来有可能通过招商而进入园区的企业,还有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已经入驻泰达的企业在未来无限的发展可能。而其中绝对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这两者之间,其实是一体的,泰达不仅要招商,还要“养商”。
也许多少年后,有相关学者编写中国开发区发展史的时候,会将这一天载入其中,以此作为开发区转型的重要标志。
新趋势
“现在开发区拼的就是环境。一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特别是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二是要打造产业共生的环境,谁的产业生态系统完备,谁就能领先。”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郎东
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建立于1984年的泰达,初期便是以出口、外资和制造业为主,凭借着天时地利,泰达的发展相较于其他后设立的开发区而言着实好,相关领导也坦言,泰达之所以连续十五年“第一”,一开始成绩的取得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一个字――“早”。
纵观中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早期的开发区招商引资,基本凭借健全的基础设施、优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泰达从最开始的“三通一平”(供水、供电、道路通和土地自然地貌平整)到后来的“九通一平”(供水、供电、道路、排水、蒸汽、宽带、供热、邮电、燃气通和土地自然地貌平整),再到“新九通一平”(信息、市场、法规、资金、配套、物流、人才、技术、服务通和建设中国新经济平台),无不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规律。
但时至今日,旧有的定位和策略已经不能够满足开发区继续发展的需要,事实上,越是新成立的开发区,其基础设施建设往往越新越齐全,那么,对于目前中国数量众多的开发区而言,其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拼的”到底是什么?
尽管已经从“外资为主”转变为“三资并举”(国资、民资、外资),并确立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石油化工、现代服务业等九大支柱产业,但从存量上来讲,外资在泰达的地位依然至关重要,泰达对外资在华的动态的理解,也是入木三分。
就在今年2月28日,上海美国商会了《2012~2013年度中国商业报告》,高达91%的受访美资企业对未来五年在华业务前景持“乐观”或“稍微乐观”的态度,比例之高创下了历年之最。报告指出,虽然整体经济增长放缓,经营业绩同比连续第二年出现下滑,但在华美国企业依然将中国列为全球首要投资目的地。中国目前依旧是外资流向最大的实体经济之一,外资来华投资确实一直在增长,但是性质已然发生了变化,报告中判断,中国经济正在从出口和投资主导的发展模式向消费和服务模式转变,增长放缓已经成为“新常态”。
尽管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低廉的能源成本优势已不在,但与此同时,中国的高端劳动力成本依然很低廉,这方面的成本有绝对的优势,高端人才成本低、市场庞大、配套体系完善、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综合下来,优势其实很明显,但这个优势针对的是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如何打造这样的产业结构,也成了引进投资的关键因素。
在与《中国机电工业》记者交流中,郎东用一句话概括了泰达的理念:“现在开发区拼的就是环境。一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特别是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二是要打造产业共生的环境,谁的产业生态系统完备,谁就能领先。”这第二点具体到泰达,就是技术必须能够转化为产业,而且无论转化的速度还是效率,泰达都要遥遥领先。
对此,泰达决定将招商与科技相结合,打造科技创新的环境,不能不称之为一步绝妙的好棋。
目标很明确,那么泰达的突破点,在哪里?
寻找下一个“阿里巴巴”
尽管科技集团成立还不到三周年,泰达已然“尝到了甜头”。一块千亿级的增量,正在酝酿中。
术业有专攻,这次泰达的主要战略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泰达方面解释得很直白,在当下,大量的前沿技术往往并不在那些跨国公司、国有大型企业手中,而是掌握在中小企业手里。所以那些还未发展起来、需要大力支持、潜力无限且拥有先进技术的小企业,是真正值得引进和投资的对象。美国硅谷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明,泰达曾经参与过硅谷的项目评选,并以此为契机将项目团队挖到了泰达,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如果泰达有“硅谷”,就可以将先进技术就地孵化并进一步产业化,先期的投资和后期的培育一旦成功,就有可能带来极其丰厚的回报。
阿里巴巴和杭州市政府的关系,无疑是个典范,郎东对此推崇备至。“杭州永远是阿里巴巴的总部。”马云在2006年3月举行的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项目推介会上曾留下这样一句话。在郎东看来,杭州能留住阿里巴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它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它。“每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是需要支持的。阿里巴巴成功之后,多少城市邀请它去安家落户?但无论在何地开多少家分公司,阿里巴巴的总部都永远落户杭州。”
当然,阿里巴巴很难再出现第二个,但中国未来的一批科技型企业肯定正在孵化中,如果在这个阶段介入,以后企业与地方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就会非常好。因此,泰达瞄准那些还没有成功做起来的企业,帮助其“孵化”,在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将其推向市场,让其在正常机制下健康地发展。为此,泰达正使用着一套全市统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的软件系统,各行各业的企业可以自行上网填报资料来进行诊断,一旦被系统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泰达都会欢迎其进入园区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竭尽所能地提供帮助,这样的形式,被取了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铺天盖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从技术到产业化,中间的过程是最艰难的,而泰达所要做的,便是推进这个过程。科技集团应运而生,正是在泰达原有的服务性政府和“保姆式服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产业化过程中给企业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经过调研,泰达曾得出这样的结论:制约小企业跟大企业抗衡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研发的投入。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价格高昂的实验设备可望而不可及,而这,往往就是需要泰达全力支持的地方。公共测试平台、最尖端的实验室……泰达每每问企业:你缺什么?是资金,还是销售渠道?无论哪一种,都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法。
尽管科技集团成立还不到三周年,泰达已然“尝到了甜头”。截至今年六月底,在泰达安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3300家,其中成功发展成科技小巨人(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超过260家。双轮驱动、以商养商不仅使整个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活力被带动起来,更是展示出了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比如智能装备产业,开发区投资促进部门调查发现,泰达已经聚集了60多家智能制造企业,涵盖传感器、高速电梯、数控机床、智能灌溉、精密传动、测控设备、机器人等领域,其中的机器人产业,10家势头良好企业原本是以科技创新企业的标准被招入园中的,却在不知不觉中为开发区催生出了新的朝阳产业,泰达在传统的优势产业中又培育出了一片蓝海!接下来,就是投资促进和科技集团部门大显身手的时候:研究如何支持产业发展、怎样规划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和慧谷、制定什么样的政策、如何聚集更多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