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救培训考核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国上市公司-----亿元级外企、IT培训领军企业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一、达内国际集团简介
达内国际集团是中国IT职业教育的品牌,是目前中国IT职业教育集团,2014年4月3日,达内国际集团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家在美国上市的IT职业教育集团,同时也是2014年赴美上市股。除中高端IT人才实训外,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同样致力于IT 人才输送、教育平台建设、软件研发等综合服务。目前,已形成包括 人才实训中心、软件研发中心、软件人才中心、IT 教育中心四大人才服务模块达内国际集团逐渐形成以IT培训为主的多元化、综合性的职业教育及人才服务领导品牌。
达内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各个中心由软件专家负责运营,课程设计引进北美先进技术,贴近中国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聘请北美海外专家与来自IBM、华为、用友、亚信、东软等国内外名企的一线实战专家担任讲师,以确保高端培训效果。达内在课程设计与培训模式上不断创新,开创“零首付、低押金,就业后付款”的信贷就业模式先河,改革培训模式保持培训规模扩大的同时确保90%以上的就业率,同时高质量就业。
二、达内时代科技集团与高校和企业合作
从创建之初,达内国际集团就非常重视与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专业共建等方面的合作。经过13年辛勤的耕耘,达内国际集团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 达内先后与全国500多所大学的计算机或软件学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其中20%以上为211重点大学,在100多所院校里建立了达内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包括北大软件学院在内的7所院校建立软件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近年来,达内加强了与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的步伐,在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全方位的高校开展合作,对高校的教学改革、优化高校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习以及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实战型业务水平的提升都积极的推动作用。
达内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达内在全国建立5大软件人才中心,300人才顾问每天不断与全国上万家企业保持联系和沟通。通过13年达内不断地探索与尝试,达内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人才推荐,人才定制培养、人才租赁与外包、校园招聘、IT猎头、企业内训等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和一站式的服务体系。截止到2014年5月底,达内与全国5万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个月在达内全国中心有近600场的企业双选会,达内还会定期做专场招聘会,正是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达内学员保持行业的学员就业率,2014年实现了95%以上的就业率。
三、达内国际集团主要业绩:
达内国际集团作为中国高端IT培训的翘楚,从创业之初就倡导 “诚信、创新、开放、合作”的企业文化,同时经营战略一直都保持经营模式和产品保持行业的一步:率先在美国上市家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推出“先就业,后付款”IT信贷就业培训的IT职业教育;率先获得国际风险投资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入选“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由IT技术专家建立和运营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全面开放课堂,随时真课试听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与“211工程”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真实披露学员就业率、就业品质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开辟高端课程,培养IT白领、金领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完全真实公开师资背景的IT职业教育机构。
达内国际集团由于优秀的教学效果、行业的经营模式和倾力公益事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近年来达内荣获了各界机构的颁奖:达内是业界的一家2006、2007、2008、2009连续4年入选德勤评选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公司”、“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公司”,中关村管理委员会指定的“软件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北京市商务委、北京市教委联合评为“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被《计算机世界》评选的“就业服务杰出贡献奖”、被《中国计算机报》评选的“影响力培训机构奖”、被搜狐评为“中国十大教育集团”、被腾讯评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影响力的IT品牌”, 2010年更是和百度、搜狐、中兴电子等企业被欧美同学会评为中国海外归国人员创业“腾飞奖”中国50强优秀企业、2011年获得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教育行业“领军企业”2012年9月获凤凰网、网易财经、影响力峰会组委会评选的“2012年度信赖企业”大奖、2012、2013年 荣获普华永道和高企协颁发“2011中关村高成长企业100”。2013年荣获智联招聘中国年度雇主“北京30强”企业等大奖。
四、达内国际集团IT培训课程:
1、java培训-----------java工程师;
2、UI培训-----------UI大咖设计师;
3、Android培训-----------安卓工程师;
4、IOS培训-----------IOS软件工程师;
5、Web培训-----------Web前端工程师;
6、HTML5培训-----------前端互联网工程师;
7、会计培训-----------主办会计师;
8、网络营销培训-----------网络营销经理师;
9、unity培训-----------Unity3D工程师;
10、大数据培训-----------大数据工程师;
11、PHP培训-----------PHP开发工程师;
12、嵌入式培训-----------嵌入式工程师;
13、软件测试培训-----------软件测试工程师;
14、C++培训-----------C++软件工程师
15、linux培训-----------linux运维工程师
16、Net培训-----------Net开发工程师
五、达内国际集团就业:
1、2016-02-17-------- 中南大学学生参加达内C++培训,成功转型9万年薪入职软通动力;
2、2016-02-16-------小学教师参加达内PHP培训,成功转型薪资翻3倍获10k高薪;
3、2016-01-16-------本科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成功入职外资软件企业;
4、2016-01-25-------电气工程师参加达内网络营销培训,成功转行获9k月薪入职搜房网;
5、2016-01-08--------公务员不干枯燥工作参加达内培训,转型网络营销师获15K高薪;
6、2016-01-07-------平面设计师遇瓶颈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薪资飙升2倍多获15k高薪;
7、2015-12-29------大四学员参加达内iOS培训,获10W年薪赢在职场起点;
8、2015-12-28-----中国计量大学大三学员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获月薪12K入职offer;
9、2015-12-18-----机械专业学员零基础参加达内PHP培训,获7K月薪成功转行;
10、2015-12-25------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获7K月薪入职敦煌网;
六、达内国际集团各校区分布及具体地址: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北京市(海淀区):
1、达内北京中关村中心JAVA: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2、达内北京大数据中心才高大数据: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3、达内北京万寿路中心WEB前端: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文博大厦二层
4、达内北京清华园中心.NET/Unity3D: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小关街120号万盛商务会馆A区三层
5、达内北京魏公村中心UI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乙12号天作国际大厦三层
6、达内北京海淀园中心PHP: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7、达内北京网络营销中心网络营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北京市(朝阳区):
1、达内北京潘家园中心安卓/IOS: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松榆北路7号院11号楼建业苑6层
2、达内北京亚运村中心软件测试:
---北京市朝阳区南沙滩66号院1号楼3层达内科技测试学院
3、达内北京会计中心会计: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二层
北京市(东城区):
1、达内北京南锣鼓巷校区UED: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15号新华文化大厦3层
2、达内北京天坛中心Linux云计算、Pyhton、红帽认证:
---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6号珍贝大厦西侧三层
3、达内北京广渠门中心C++/嵌入式:
---北京市东城区广渠家园25号楼启达大厦1-2层
【关键词】 急救;护理人员;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整体系统。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如:2003 年SARS爆发流行、2008 年汶川地震及日常生活中身边发生的车祸、窒息、溺水等事件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我院护理部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标准,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急救知识,使护理人员在遇突发事件时能从容应对,减少伤残、挽救生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 筹备阶段
护理部拟定应急救治能力培训计划,培训时间6个月。
培训人员:全院护理人员:
1.1 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共同商讨、确定培训计划,按内科、外科系列确定培训内容,制定急救流程。搜集资料制定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灾害和灾难事故)应急预案、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群体交通伤员抢救预案、集体食物中毒抢救预案。
1.2 分工明确,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根据个人学科特长分别负责专项培训内容。
1.3 选派科室骨干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先进急救技术。
1.4 筹备急救物品、器械、模拟人。
1.5 制作急救流程图,急救知识多媒体课件。
2 培训内容
2.1 急救知识培训
2.1.1 急救原则:先复后固(先心肺复苏再固定骨折)、先止后包(先止血再包扎)、先重后轻、先救后送,先急后缓,先近后远、,要沉着、迅速判断病情,开展现场急救工作。
2.1.2 现场施救的常规程序:认知事件、安全评估、病情判断、急救呼救、病情处理、维持平衡
2.1.3 伤情判断与分类培训:伤情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呼吸道是否正常、循环情况、有无
2.1.4 大出血、意识状态。
分类:一级优先:红色标识;二级优先:黄色标识;三级优先:绿色标识;四级优先:黑色标识。
2.2 常用急救知识培训
常用急救药品剂量、作用及用途。病情观察要点、徒手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囊使用、气管插管的配合、心电监护、吸痰、吸氧、测中心静脉压等技术的培训。
2.3 内科急救知识培训
咳血的急救、低血糖症急救、消化道出血急救法、急腹症急救、高血压危象的紧急处理、癔病急救法、癫痫急救法、脑出血急救法、心绞痛、心肺复苏等。
2.4 外科急救知识培训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跌倒损伤处理、烧烫伤处理、迅速止血、紧急包扎、骨折救护、搬运、溺水急救、中暑急救、眼异物处理、咽喉异物处理等。
2.5 器械使用培训
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电动吸引器、微泵、除颤仪使用、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及紧急状态下制作简易辅助工具方法。
2.6 消毒隔离培训
消毒剂种类、浓度、使用方法,个人防护技术、消毒程序,消毒方法选择。
2.7 心理疏导培训
护理人员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不但要承担急救、护理任务,在需要时、必要时还要承担心理疏导工作,所以护理人员还有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认知疏导、情感疏导、、社会环境疏导。
2.8 组织能力培训
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时应沉着冷静、积极应对控制混乱局面。组织人员进行急救自救。镇定有序的指挥: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一面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处理,合理组织分流运送。
3.培训形式
急救知识讲座:护理部合理安排学习程序,每项学习内容重复学习两次,避免因值班等原因错过学习。
操作示范:设操作室,备模拟人、急救物品。每项操作专人负责示范、指导,医院护理人员随时学习。
模拟急救:个人急救模拟、配合急救模拟:设置急救情景:骨折、猝死、溺水等,按急救流程个人急救或多人配合施救。
4 考核
4.1 口试
护理部人员及院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在工作时间下科室随机提问急救知识,及时给与指导。
4.1 笔试
理论考试,考核急救原则、急救知识、设置病例考核病例分析、急救程序。
4.2 操作考核
逐项考核操作项目,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氧、吸痰、止血、包扎等。
4.3 应急能力考核
抽签决定模拟急救项目进行个人模拟急救考核。抽签决定模拟急救项目及人员进行配合模拟急救考核。
5 完善补充
5.1 根据考核情况组织科室相互学习专科急救知识、器械使用。
5.2 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6 结果
6.1 护理部与高职称护理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11%,成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委员会,各司其职,防患于未然。通过组织筹备阶段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
6.2 63%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知识,能独立应对突发事件, 遇突发事件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可按上级部署组织、指导完成急救工作。
6.3 24%护理人员掌握急救知识、技术操作。
6.4 根据考核结果选思想觉悟高、业务强、心理素质好护理人员成立预备救援小组。
7 讨论
7.1 重视个体差异
由于护士存在年龄、学历、个人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对同一项活动的掌握有快、慢及优、劣之分。所以,在培训中我们要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人的的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7.2 在考核中发现问题
建立考核制度可帮助我们了解护士对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也能帮助我们调整培训的内容和重点,同时也起到督促护士加强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现代创伤学研究的某些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1995,11:262-165.
1.1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要将社会需求理念与其有效融合
信息系统建设不同于其他的硬件建设,信息系统建设有着灵活性较强、科技含量较高等诸多特点,因此将社会需求与信息系统建设进行有效融合是完全可行的。但是,社会需求的另一方面也是不切实际的,这就需要前期的调研活动得出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能够切实可行,这样才能实现信息系统与社会需求的完美融合。信息系统因为也有着可定期升级和更新的科技优势,因此对于社会需求由于软硬件问题暂时融合不了的个案,急救中心不应忽视或搁置,应及时对软硬件问题进行解决,对于软硬件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应作出实施计划,在一定期限内对软硬件问题进行解决,然后将社会需求真正的融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
1.2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后,应做好社会意见的反馈搜集工作
由于急救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急救中心的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信息系统建设完工后,有必要对建设情况进行公示,公示可以从电视、报纸、招贴三个方面同时进行,号召社会大众对此发表宝贵意见,公示期一般为一周左右,从而真实的得到社会上的意见反馈。每日应由专人对社会的意见反馈进行整理,并且提交上级进行分析,若发现意见反馈中有建设性的意见并不需要立即整改的,可详细记录,在下次进行信息系统更新时加入;一旦发现信息系统中存在重大疏漏,应首先对问题发现人进行奖励,并且及时与信息系统的施工部门进行联系,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完善和解决。对于公示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应进行二次公示,能够起到安定社会情绪的重要作用。
2确保急救中心管理系统的正确使用
要做好操作人员的日常培训与考核。急救中心管理系统具有着技术层面较高的特点,而作为急救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对操作人员进行内部的培训与考核,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更新变化能够及时掌握并学以致用。
2.1培训应采用全员培训的形式
急救中心应聘请专业的技术讲师向操作人员以课程的形式进行全员短期培训,在培训中可结合实例向操作人员进行具体讲解,对于操作人员提出的问题耐心进行解答;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应对培训的整个过程进行组织,合理安排讲师和操作人员的课程及休息时间,并制定培训期间的各项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学员,应进行处理。
2.2考核
培训结束后,应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以本次培训的实际内容为主,以通用知识为辅。为保证单位各操作人员对考核的重视,当期的考核成绩应列入员工绩效,与员工的工资、奖金挂钩。对于考核成绩特别差,无法胜任本岗位工作的操作人员进行调离或劝退。
2.3培训与考核工作的意义
培训与考核工作是急救中心管理系统操作人员管理的关键内容,只有做好操作人员的内部培训与考核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急救中心的管理系统在不出现人为地疏漏,从而切实的保证社会大众的根本利益。
3急救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应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做好急救中心管理系统的维护,对实现信息管理系统可持续的、正常的、有效的持续运营至关重要,只有将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好,才能将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切实落实,急救中心的各项工作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做好急救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首先要做好硬件设备的定期检测工作。急救中心的信息系统不同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急救中心的信息系统容错率较低,一旦发生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于信息系统中的硬件,要进行定期检测,保证硬件系统的运行正常。在进行定期检测时,最好能够联系信息系统的施工方进行定期检测,在施工前的合同中,应明文规定施工方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终身维护和定期检测工作;若因具体情况施工方无法承诺终身服务时,也可酌情采用有偿支付的方式;若确实因为具体情况无法联系施工方进行定期检测时,如施工单位已倒闭等情况时,必须寻找行业内信誉度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部门进行定期检测活动,对于定期检测负责单位的基本信息和相关资质文件复印件,应仔细存档备查。
4结语
目的探讨急诊科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方法成立培训小组,采用集中理论授课、单项操作训练和整体合作训练的方法进行培训,并通过理论考核、单项操作考核及整体合作能力考核检验年轻护士培训的效果。结果17名年轻护士理论考核、单项操作考核及整体合作能力考核的合格率,分别由培训前的70%、76%、47%提高到100%、100%、88%,病人满意度由培训前的89%提高到95%,医生对急救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由培训前的74%提高到92%。结论急诊科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是保证急诊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是急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急诊;护士;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交通事故和各种意外事故越来越频发,急危重患者也大量增加,急症抢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但由于急诊工作的高风险、高压力等特殊性,使得急诊护士不断流失,导致急诊护士普遍年轻化,护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如何提高急诊年轻护士的应急工作能力,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我院于2009年成为省急救中心的网络医院,2010年4月设立“120”急救站点,因工作量急剧增加,一年来我们共新招聘17名急诊护士,对急诊科新上岗的年轻护士进行了规范的培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为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新招聘的17名年轻护士,年龄18-28岁,平均25.3岁,急诊工作时间0.3-1.2年。文化程度:本科3人,大专4人,中专10人。技术职称:护师4人,护士13人。
2方法
2.1成立培训小组由护理部、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及急诊科高年资的医生护士组成。
2.2培训内容及方法
2.2.1理论授课用3天的时间对年轻护士进行集中脱产学习,包括急诊科的相关制度及规定、急诊护患沟通技巧、急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常见抢救设备的使用及保养、常见急救药品的商品名、剂量、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常见急救的程序等。
2.2.2操作培训分单项操作训练和整体合作操作训练。先由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用4天的时间进行单项操作培训,边讲解边演示,包括插管洗胃术、心电监护与心脏电除颤起搏术、心肺复苏、呼吸机的使用、静脉留置的操作、止血包扎固定等技术。之后按照目前科室排班的实际由两名护士同一名医生组成急救小组,用3天的时间进行整体合作能力的仿真模拟训练,重点培训定点抢救配合,做到抢救角色准确站位,准确执行各项操作,默契配合。
2.2.3考核模式由培训小组组织考核,对护士分别进行理论、单项操作、整体合作能力3个方面的考核。理论考核内容为培训过的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单项操作考核为培训过的操作项目。整体合作能力考核由两名护士组成一个急救小组,抽取1种急危重疾病,分工合作,各负其责,仿真组合抢救,考核内容包括抢救程序、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相关知识、综合素质。成绩均采用百分制,80分以上为合格,不和格者2周后给予补考。
3结果
通过两周的规范化培训后,17名年轻护士理论考核、单项操作考核及整体合作能力考核的合格率,分别由培训前的70%、76%、47%提高到100%、100%、88%,病人满意度由培训前的89%提高到95%,医生对急救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由培训前的74%提高到92%。年轻护士很快进入了急诊科护士的角色,能胜任急诊科护士的职能,在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护理中与医生配合默契,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4讨论
4.1急诊科护理工作特点及要求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1]。因此,要求急诊护士具备全面护理的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具有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这样才能确保急诊科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
4.2急诊护理队伍现状近年来,由于急诊护理工作高强度、高风险的性质和特点,高年资护士不断流失,急诊护理队伍不断年轻化,在复杂的抢救过程中年轻护士表现出来的抢救经验不足,遇到危重症时精神紧张,不知所措,机械执行医嘱和预见性、整体性全面观察病情能力不足以及护患沟通方面等等缺陷影响抢救的实效,还可能造成病人或家属不满意[2]。因此,为使年轻护士迅速成熟,提高急诊专科的素养,必须进行规范化的培训。
4.3规范化培训的优点急诊理论知识是否扎实、全面,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前提,娴熟的急救技能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和衡量急诊护理稳、准、快、有效的重要指标[2]。我们采用脱产集中专题授课、操作示范演练的方法,加强对急诊理论知识和常用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年轻护士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小组进行整体合作能力的仿真模拟训练,让操作训练考核与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传统单项培训变为多项整体模拟培训,既体现了单项培训,又突出了每个项目间的衔接和人员间的配合,不仅能正确反映抢救过程中护士应急反应水准,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年轻护士的急救应急能力,大大提高了抢救病人的整体实战能力。通过规范化培训后,年轻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和加深,各项急救操作和急救仪器的使用正确率和熟练度得到加强,抢救工作分工明确、职责明晰,配合默契,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病人满意度由培训前的89%提高到95%,医生对急救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由培训前的74%提高到92%。因此,急诊科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是保证急诊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是急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急救情景模拟演练;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17―02
近年来,我科护士呈现低护龄化,低年资护士比例占全科护士的50%左右,她们存在临床经验不足、应急能力缺乏的现象,有很大的护理隐患,而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了大量问题。在此基础上我科于2011 年7月至2012年7 月, 重点推进各项针对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的急救模拟演练,通过1 年多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及师资
培训对象为我科低年资护士12名,均为女性,年龄平均24岁,工作年限3个月至3年。学历结构:中专2名,专科2名,大学本科8名,职称均为护士。培训师资:选择科内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熟练抢救技术及较好授课能力的护理骨干组成急救技能管理小组。急救技能管理小组7人,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科室总带教及5名专业护理组长为成员, 负责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科室常本见急、危、重症抢救病人特点预设5个模拟病例, 制定抢救预案、质量评价标准 , 并承担具体的培训考核工作。
1.2 理论、操作培训
1.2.1 理论水平培训
理论培训 : 每周二次集中培训, ,每周至少2 次早会提问,遇到相应问题随机提问,每月考核一次。包括2010版心肺脑复苏新进展、抢救药物的剂量作用及注意事项、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以及急诊科各类应急抢救预案。
1.2.2 技能培训
每周2次,专人示范,分组训练。包括静脉留置针输液、吸氧、留置导尿、血标本的采集、气道开放、吸痰、心电监护、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电击除颤、气管插管的配合以及抢救仪器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的使用管理及常见故障排除等。每月进行2~3 项护理技能的培训考核,再按护理部要求对常见的操作技能进行集中培训考核1 次。
1.3 急救模拟演练
1.3.1编写急救模拟案例 收集如急性心肌梗塞、休克、心跳呼吸骤停、上消化道出血、颅内高压等典型病例进行教案编写。每个案例设计成若干个护理情景,内容涉及预检分诊、急诊抢救、基础护理、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人文关怀等方面,力争体现真实性、教学性。
1.3.2 演练分工 由护士长扮演主考官一职, 1~2 名高年资护士担任考官,每次演练由4 名低年资护士参加,分别设ABCD 位,各位分工职责明确,其中A 位护士在患者头端,负责气道管理,全面做好病情观察,组织协调工作,并进行记录;B 位护士在患者右侧,负责心电监护及完成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C 位护士在患者左侧,负责静脉通路的开放与口头药物医嘱的执行等工作;D 位护士在患者脚端,负责各种药品、物品的供应,对外联络等事项。ABCD 位在每次演练时予以更换。
1.4 培训效果评价
统计2011至2012年低年资护士在模拟演练培训前后急救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急能力的得分。其中应急能力分别从分工明确、定位合理、动作迅速、程度准确、无重复动作、应急流程执行到位、突发事件处理合理、规范抢救记录、良好的沟通能力、体现人文关怀等10 个方面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 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低年资护士成绩比较(理论、技能、综合能力)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 用t 检
验, 计数资料用V2 检验, P < 0. 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1 低年资护士急救模拟演练前后考核情况比较
低年资护士通过急救模拟演练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急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2.1.2 为进一步客观、真实、全面地评价培训效果, 急救模拟演练结束后,对低年资护士发放科室自制的自我评价调查表12份,12名低年资护士认为有培训的需求,均认为通过演练提高了自己的应急能力,增强了急诊抢救的实践技能。
3 讨论
3.1.1 应急演练有利于激励低年资护士的学习主动性,促进急救技术的提高传统的急救培训方式局限于单一的理论讲座或单项急救技能训练, 考核方法单一化、教条化, 理论与临床实际操作脱节[1 ] , 不利于急救意识的建立和应急能力的培养。模拟演练通
过模拟临床各科室常见病例的不同状态, 设置各种不同的疾病情景, 有针对性地模拟患者突然病情变化, 使临床复杂多变的病情得以再现, 较好地模拟了现场的紧迫感, 使训练者感到紧张、急迫甚至忙乱, 设定一些必要的差错环节, 锻炼护士的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开展急救模拟演练使急诊科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控制性[2 ] ,本结果表明,参加急救模拟演练后,低年资护士的理论水平、操作熟练程度及应急综合能力考核评分有明显提高。
3.1.2 应急演练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护理人员的成长具有实践性和晚熟性的特点,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积累和提高[3 ] 。急救模拟演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模拟病人的复杂病情变化有利于护士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要求低年资护士将片断知识融汇贯通起来,运用理论知识综合评估病情变化,其即刻判断处置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急救模拟演练注重以问题为导向,抓急救关键环节,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提高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对危重症的预见性和病情判断能力。
3.1.3 应急演练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团队意识和应急配合能力的提高
急救工作是一个需要医生与护士、护士与护士,甚至后勤科室的配合和协作,不仅需要做好单项的操作,而且要求做好每项操作的衔接和各位护理人员定位配合紧密配合的工作, 每一次抢救成功都是这个急救团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结果。在争分夺秒的抢救中, 最需要的是急救护士的快速应对及抢救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与协调。通过急救模拟演练,使急诊抢救做到程序化, 减少了抢救时危重患者手忙脚乱的场景,同时提高了抢救的效率,也有利于低年资护士团队意识培养、相互间的协作配合。
3.1.4培养了护士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急救过程中, 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急救操作技能, 还要有良好人际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4]。当患者出现危急时, 家属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冲动甚至产生临床纠纷, 为了更贴近临床实践, 本次模拟演练特意增加了患者家属角色, 设置障碍, 要求护士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注意家属的心理及情感变化, 尊重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 在抢救的同时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 并且注意表达方式和语气, 必要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从而得到家属的信任和理解, 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培训后有护士说:“以前在抢救病人时我不敢跟家属讲话, 我不知道该讲些什么? 现在我懂得如何去与家属沟通”。
参考文献:
[1] 李敏,杨芳.重视开展应急模拟演练提高护士综合素质[J].护理杂志,2009,26(11B):68269.
[2] 李何玲,胡宁娜,冉利.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护士沟通能力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43- 46.
对意外伤害和突发性疾病的抢救,时间就是生命,于是就产生了“黄金1小时”,以至“白金10分钟”的理念[1]。一旦遇险,能够给予患者最快救治的不是专业急救人员而是现场第一目击者,因此,如何高效开展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3月中心成立了“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已拥有的良好的硬件设施,通过对“组织协调、师资、教材与课程、教学模式、效果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规范化、系统化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培训基地”建筑面积达500m2,包括:报告厅1个,标准教室2间,另外还配有教具室、休息室等。教学设备有:多媒体示教系统1套,VCD及电视机1套,急救操作模型20套,包括:成人与儿童心肺复苏模型、创伤急救模型、婴儿气道梗阻急救模型、AED除颤模型等,高级生命支持模型2套,培训专用笔记本电脑1台。
运行模式具体做法如下:①良好的组织:由中心主任全面负责“培训基地”各项工作,在宣传、培训人群安排与协调、培训资料等各方面得到了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具体教学考核工作则由培训基地负责安排协调,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②合格的师资:培训师必须是具有美国心脏协会AHA培训导师资格,能熟练运用PowerPoint 2003软件,教学模型操作标准、规范、熟练,才能从事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工作。③合理的教材与课程:以美国心脏协会健康从业人员基础生命支持课程和健康从业人员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创伤救护课程为主要培训教材。培训内容方面:将徒手心肺复苏术、海氏急救法、创伤急救3项技术作为基本内容,并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意外伤害与家庭急诊急救中的部分内容为辅助教学内容。④多媒体教学模式+实践操作:注重理论和操作实践并重。首先,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幻灯片,再结合投影设备输出、播放,做到条理清晰、图文并茂,操作练习在操作室进行;其次,培训师在教学模型上进行规范的操作演示,再逐一指导学员进行操作练习;然后,学员根据各自情况在模型上进行反复练习。⑤效果评估:为明确培训的效果,在每次培训的最后都将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考核,培训师将已准备好的考试试卷与操作评分表对每位学员进行考核,考核由两位培训师共同负责。以理论成绩85分以上,同时,操作成绩85以上为合格;以理论成绩90分以上,同时,操作成绩95分以上为优秀。
结 果
2010年3月~2011年6月举办了30次初级急救培训班,共对828名普通人群进行了急救知识培训,通过考核,最终的结果是828名培训学员全部合格,其中有143名达到优秀。
讨 论
我国公共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发展不平衡,全民普及率低,有调查显示: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及急救知识的掌握现状不容乐观,急救知识培训需求量大,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普遍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2]。虽然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目前尚无系列完整、持续有效的培训模式可循,且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3]。“培训基地”作为专业且固定的初步急救培训场所,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在公共急救知识普及工作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急救知识的普及必须采取多种途径,规范、有效、便捷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虽然还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现代化的信息传播系统普及急救知识,但这种普及途径覆盖面广,过于松散,确切接受的人数和普及效果尚待商榷。举办规范化的初步急救知识培训班将是重要的模式之一。同时,要保证急救知识普及的质量,就必须要很好的组织,要有合格的教师、合格的教材,要理论和操作实践并重,要有合格的场地和教具。以“培训基地”目前的基本条件及现在的运行模式完全达到上述要求,事实也证明,“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在急救知识普及的应用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何忠杰.白金十分钟-论现代抢救时间新概念与临床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45-746.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广西南宁 530023
[摘要] 目的 探讨开展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在急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5种常见的典型病例的抢救流程,对医院急诊科49名急诊护士进行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并对培训前后的训练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规定流程实施案例抢救所需时间均较培训前明显缩短(P<0.05);培训后护士的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为95.9%,高于培训前(83.7%),培训后操作知识考核合格率为100.0%,高于培训前(85.7%),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与临床实践能力得分较培训前均有了明显提高,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实施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能有效提高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全真情境模拟增强了抢救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缩短了抢救时间,提升了抢救效果,是行之有效的急诊护士培训方法,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关键词 ] 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急救技能;急诊护士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a)-0045-02
急救护理具有病情危急、变化快突发事件频繁等特点,参与急救的全体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的重要条件,其中急诊护士的作用至关重要,其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和是否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影响着抢救的最终结局[1]。但传统的抢救培训往往仅关注对单项急救技能进行培训,而忽略了对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对于实际抢救工作的优化和改善局限性较大,实用性不强。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是指通过对抢救案例进行模拟,真实完整地再现出抢救过程,以达到训练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协作能力的目的[2]。我院急诊科在2012年1月—2014年5月将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应用于急诊护士培训,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
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共计49名,全部参与培训,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21名,护士24名;年龄23~48岁,平均(31.3±4.2)岁;本科23名,大专24名,中专2名;工龄 1~26年,平均(13.2±2.4)年。
1.2 培训方法
1.2.1 确定模拟抢救案例 急诊病种多且危重,为体现团队式情境模拟的特点,案例应包括情境设置与分析、医护责任与任务等内容,根据不同层级护士的能力和特点,制定出执行标准与具体培训目标。基于此,最终选定急性创伤性休克、心脏骤停、急性脑出血、急性中毒、急性心肌梗塞等5种疾病作为模拟抢救案例。
1.2.2 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的实施 将49名护士人员根据年资、能力进行分组,每组 7 名。培训时间共5个月,每月完成1个案例。培训由理论培训与操作培训两部分组成。①理论培训:以理论授课的方式进行,在培训第1周完成,由专科医生及护士授课,主要目标为使培训对象完成对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②操作培训:以多功能急救模拟人为急救对象,根据编写案例中的任务分工和定位,各就各位,由组长负责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组员能力层级分配急救任务,组织组内成员协作配合,及时纠正行为偏差。每实施一例抢救后,由组长带领团队对抢救效果进行评价。
1.3 评价指标及方法
①培训前后完成病例抢救所需时间对比。②培训前后案例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考核对比。由负责带教的高年资急诊专科护士与主治医师编写考试内容,实行统一考核,≥80分为考核合格。③培训前后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对比。采用由我们科室制定的急诊护士专业技术、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表对受训护士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а=0.05。
2 结果
2.1培训前后完成病例抢救所需时间对比
7名为一组,随机抽取5种模拟病例中的1种按照团队式急救模式根据规定流程实施抢救。结果显示培训后所需时间较培训前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培训前后案例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考核对比
培训后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为95.9%,高于培训前(83.6%),培训后操作知识考核合格率为100.0%,高于培训前(87.8%),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培训前后专业技术及临床实践能力对比
培训后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与临床实践能力得分较培训前均有了明显提高,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3。
3 讨论
急诊岗位处理的病种具有特殊性,往往与患者性命生死攸关,以急、杂、变化快、易感染为特点,再加上急诊科护士以年轻者居多,心理素质较差,遇到突况时容易出现慌乱,影响专业技术的发挥[3]。近年来出台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等文件更是明确了急救护理人员的工作定位与能力要求。为了提升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本研究采用团队式情境培训进行急救技能培训,使学科建设更加符合政策发展与需求。
之前我院急诊护士的培训主要以理论讲授的形式进行,注重对单项急救技能的训练。但在临床实际的抢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分工不明、配合不佳而影响抢救成功率,说明即使个人具备较高的抢救技能,但缺少相关的抢救配合培训也会影响整体效果[4-5]。由于缺乏团队配合训练,在临床抢救时经常会出现慌乱、反应速度不够等配合不协调现象,工作人员虽然具备了较高的单项技能,但相互间衔接却不到位[6]。情景模拟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将“真实”的应急状态展示在护士面前,突出了“急、快、紧”的特点,再现了紧张氛围,使大家如同身临其境,在训练过程中既注重单项操作,又强调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使抢救过程中的配合达到常规化[7]。
团队式急救训练的内容都属于急诊抢救中的经常性工作内容,其培训重点在于将这些经常性急救技能进行有机整合,明确流程与分工,使得在紧急状态下团队间仍然能够配合默契,过程流畅[8]。培训结果显示,根据规定流程实施案例抢救所需时间均较培训前明显缩短(P<0.05);培训后护士的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为95.9%,高于培训前(83.7%),培训后操作知识考核合格率为100.0%,高于培训前(85.7%),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与临床实践能力得分较培训前均有了明显提高,差异性显著(P<0.05)。因此实施团队式情境模拟训练,通过对抢救情境的真实再现,使得护士在明确各种案例的抢救流程的前提下实境参与到案例抢救中,参照标准与规范不断对行为进行纠正,有利于护士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抢救工作中的自信心,同时注重团队中的协作配合,增强了成员的默契程度,使得抢救过程更加流畅,有效缩短了抢救时间;同时进行团队式情境训练,能充分发挥出团队中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优势特点,降低了职业风险,获得最佳的抢救效果[9-10]。由于模拟培训与实际情境相似,使急救人员在熟练把握急救流程的前提下反复进行实践,从而做到在紧急状态下沉着应对,忙而不乱,提高了急救人员的心理素质。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对某些急救意外场景重复演练,包括意外断电、呼吸机故障等,锻炼急救人员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熟悉突况下处置预案,避免实际工作中出现此意外由于医护人员处理不当给病人造成的伤害。
综上所述,实施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能有效提高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全真情境模拟增强了抢救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缩短了抢救时间,提升了抢救效果,是行之有效的急诊护士培训方法,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同时由于开展该培训模式需要收集大量的抢救案例,编写不同的情境分析,可能会有疏漏之处,因此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与改进。
[
参考文献]
[1] 李玫,陈亚华,席海明,等.急诊护士对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的认知与需求[J].中华护理教育,2013,4(3):117-119.
[2] 荣晓旭,屠苏.情景模拟在急诊护士心肺脑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3(4):3-5.
[3] 俞巧娣,黄亚娟,张朝梅.实景案例培训在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3,17(5):2107-2108.
[4] 李玫,杨艺,季学丽,等. 急诊护士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的实践[J]. 护理学杂志,2013,19(8):44-46.
[5] 马春波,刘素珀,郭婵娟. 分层次培训在中医院急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2(1):62-63.
[6] 康东红,王秀兰,来颖,等.分层次培训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J].宁夏医学杂志,2012,12(6):588-589.
[7] 秦寒枝,牛娟.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在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2,12(6):753-754.
[8] 胡英莉,黄静雅,邱丽娜,等. 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J]. 护理学杂志,2013(21):4-6.
[9] 李海坤. 急诊科护士培训的现状和展望[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3(11):3532-3533.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遵义市563003
【摘 要】目的:探讨初级创伤救治培训特点及培训的经验。方法:根据初级创伤救治培训流程培训来自贵州省445位具有创伤急救一定理论基础和工作经验医务人员。课程分为2天的学员课程和1天教师课程。培训前后对学员有关创伤理论考核进行比较,设定学员技能考核、教师技能考核并监测通过率。结果:初级创伤培训后的理论成绩较培训前平均成绩提高9.51,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学员技能考核、教师技能考核通过率100%,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初级创伤救治培训能明显的提高学员创伤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继发损伤和漏诊率;教师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技巧,适合任何场合的教学模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培训项目。
关键词 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初级评估;次级评估
初级创伤救治(PrimaryTraumaCare,PTC)培训项目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推动的一项医学拓展性培训项目,旨在为在突发事件中的伤者提供第一时间的有效创伤处理措施。作者针对来至贵州各大地区从事麻醉、急救等专业共445位学员了进行培训,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
贵州省各大地区从事麻醉、急救等445位专业医务人员,具有创伤急救一定理论基础和工作经验。
2PTC培训实施方法和操作细节
2.1培训前准备工作
按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委员会要求配备教室(1个理论教学教室,四个技能培训站)、教学器材;配备四名以上讲师及一名助教。每期培训学员20-22人,技能培训站5-6人。
2.2培训内容
课程分为2天的学员课程和1天教师课程。
2.2.12天学员课程安排[1]
理论培训主要内容:PTC培训初级评估总论,强调在创伤现场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2-5min)对患者按A(Airway,气道)B(Breathing,呼吸)C(Circulation,循环)D(Disability,神志)E(Exposure,暴露)的顺序进行初级评估,并及时发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
(1)气道管理(A):通过评估气道,判断是否存在呼吸道梗阻、伴有呼吸困难的胸部创伤及颈椎损伤等情况[2],通过清理口腔、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管、气管内插管等手段予以解除,处理手段从简单到复杂,同时注意保护颈椎[3]。
(2)呼吸管理(B):通过评估通气运动、呼吸频率、体格检查识别有无危及生命的胸部创伤[4],及时给予吸氧、气胸穿刺减压、闭式胸腔引流等处理。
(3)循环管理(C):通过评估血压、心率、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皮肤颜色、尿量等判断有无休克的发生。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及时建立2条粗大的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和包扎止血。
(4)神经功能障碍(D):通过AVPU系统评估方法,迅速作出神经功能评估,A(awake)为清醒;V(verbalresponse)为有无语言应答;P(painfulresponse)为对疼痛刺激有无反应;U(unresponse)为无反应;U:无反应。
(5)充分暴露(E):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暴露,查找明显的损伤部,同时也强调对可能有颈椎和脊椎损伤患者的制动保护。
并针对A、B、C分论讲解。待ABC病情相对稳定情况下,才进一步行次级评估(全身详细检查)及转运,在初级评估、次级评估、转运过程中病情发生变化,立即重新初级评估,并且按A、B、C、D、E顺序再次进行。并针对次级评估总论、胸部创伤、腹部创伤、头部和脊柱创伤、肢体创伤、小儿、孕妇创伤、烧伤分论讲解[5]。
技能培训主要内容:结合理论培训需求,设置四个技能培训:气道的管理、环甲膜切开、颈椎和轴向翻身、胸腔闭式引流,设置四个专题讨论:镇痛、转运、儿科、神经系统评估。并在初级评估、次级评估总论结束后,由4-5名讲师进行情景模拟,即由一名讲师模拟创伤患者病情,一名讲师模拟医师进行处置,对患者按ABCDE的顺序进行初级评估,并及时发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待ABC病情相对稳定情况下,才考虑进一步行次级评估(全身详细检查)及转运,在初级评估、次级评估、转运过程中病情发生变化,立即重新初级评估,并且按A、B、C、D、E顺序再次进行。然后学员分为4组,由学员模拟医师、助手、旁观者等,反复替换练习以上操作。
2.2.21天教师课程安排
根据PTC培训课程特点,设置成年人如何学习、提问、反馈等讲课技巧,根据PTC培训课程选择的不同方式,分别对演讲的四种形式进行讲解(讲座、讨论、技能教授、情景演练)[6]。
3考核内容
分为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培训前对学员有关创伤患者理论考核(30道多选题),共计30分,此分数仅作为学员摸底考试,不计入最终考核成绩。进行2天学员培训后重复理论考核,并由讲师模拟创伤患者病情,由学员模拟医师进行处置,测试学员综合能力,该技能考核总分10分,7分合格。通过学员考核合格后,第三天才能参加教师培训,在演讲的四个基本形式中任选3个以上的项目进行考核,教师考核共计10分,5分合格,考核合格表现较优秀者推荐为PTC培训以后的讲师。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前后的成绩以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级创伤救治学员技能考核、教师技能考核成绩以表示。
5结果
5.1初级创伤培训理论成绩
初级创伤培训后的理论成绩较培训前平均成绩提高9.51,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5.2学员技能考核,教师技能考核见表2。
6讨论
近年来,我国地震、洪涝等灾害事故多发,安全生产、交通事故等所导致的受害者越来越多,特别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迅速增加,医护人员到达救护现场后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创伤抢救至关重要[7]。伤员如果得到规范、精准、全面的医疗救治,就可以死里逃生,并大大降低伤残率。但长期以来,国内缺乏对突发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中受伤人员救治的较为系统、规范、实用的培训。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医务人员PTC技能,意义重大。PTC培训是我国规模最大创伤急救培训,并具有与国际接轨的培训模式,严格监督制度,实施为期三年培训,在贵州省共培训22期,共计445人,培训后的理论成绩较培训前平均成绩提高9.51,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学员技能考核、教师技能考核通过率100%,取得良好效果。
PTC培训学员课程规范化、系统化地教会了医务人员对创伤病人的处理流程和原则、开阔了思维,锻炼了医务人员们相互配合、协调工作的能力,提高了应急事件处理和对急救创伤病人系统有序的评估与处置能力,PTC培训情景演练病例资料形象、真实,操作贴近临床、贴近生活,很具有实战性与挑战性,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初级创伤救治培训能明显的提高学员创伤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继发损伤和漏诊率;教师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技巧,适合任何场合的教学模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培训项目。
参考文献
[1]崔贵,黄坤,景凯,张丹嗣,张大义.胸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6):1166-1167.
[2]钟招明,江建明,王吉兴,瞿东滨,陈建庭.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创伤[J].创伤外科杂志,2012,14(1):19-23.
[3]陈崇宽,韦建革,吴凤菊,罗宝权,陈新,朱旭生,李怀英.严重多发伤76例的院前通气处理[J].广西医学,2012,34(3):307-308.
[4]王俊,王小慧,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口腔颌面部创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11):701-702。
[5]DianeWilkinson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教师手册[M].201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提高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将实施PDCA管理前的2011年1~12月抢救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实施PDCA管理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进行要素管理、环节管理、终末管理等。分析存在问题,对照工作标准,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急救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各病种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仪器、设备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PDCA循环;呼吸危重症;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65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中,P表示计划,D表示执行,C表示检查,A表示处理。PDCA循环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普遍实用的管理哲学[1]。我科于2012年开始将PDCA循环管理引入急救护理管理工作,提高了急救效率,保证了护理安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为呼吸科专科病房,收治病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重症哮喘、急性肺栓塞、肺癌急症、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自发性气胸。我科护理人员共24名,均为女性。年龄22~49岁,平均(30.1±1.98)岁。其中护士6名,护师10名,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2名。将2011年1~12月抢救患者426例作为对照组,男226例,女200例;年龄18~76岁。将2012年1~12月抢救的患者489例作为观察组,男242例,女247例;年龄19~8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所患疾病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计划通过2011年科室年终考核,对我科全年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进行分析,存在如下值得改进的方面:护理人员对呼吸科急救知识、技能掌握参差不齐;医护工各级人员抢救配合偶有不协调现象;急救仪器、设备使用管理需继续加强等,为使优质护理内涵不断提高,我科需持续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管理。因为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医院近年充实临床大量年轻护士,本病区3年新进6名护士,均在规范化培训轮转期,对呼吸科急、危、重症患者,特别是有并发症的患者病情的观察、判断存在问题;对急救技能及呼吸科专科急救药品仪器的管理、使用不够熟练;机械执行呼吸科急症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造成急救患者时医护协调不好,抢救时人员分工不明确、效率低下。对此采取设计、培训指导、实施和评价4个步骤;及时制定或改进工作流程。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集思广益,通过每月1次的质量分析会、个别征求意见和护士长归纳总结,对原有的急救护理工作进行充分讨论和分析,新增订呼吸科专科分级护理制度;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呼吸科危重患者、特殊治疗交接班规定;呼吸科执行抢救医嘱补充规定;呼吸科患者安全转运补充规定;呼吸科落实药品管理制度具体要求;呼吸科实施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科内要求(年轻护士导师制);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应急预案;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技术规范(CPR、吸痰、推注泵、吸氧、心电监护等)。
1.2.2执行自2012年1月成立由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组成的急救管理小组。针对2011年科室年终考核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
1.2.2.1科室将护士分为新进人员、工作3年以下、工作3~10年、工作10年以上,针对各层次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及考核要求。由护士长负责培训计划和培训评价标准的制定,具体培训指导工作由急救管理小组成员共同承担。急救管理小组成员负责实施对本病区全部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护士长还应全面指导及督导各层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的进展与实施。培训内容:(1)护理急救知识。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专科急症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包括急性肺栓塞、大咯血窒息、张力性气胸、重症哮喘等。(2)护理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简易呼吸气囊使用、心电监护、呼吸机的使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技术、导管意外脱出的处理等[2]。(3)观察患者病情的要点包括观察的方法、病情的评估、病情恶化的表现及患者潜在的安全隐患等,对于低年资护士指导采用MUWS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3]。(4)抢救的配合重点,如药品和物品准备、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紧急情况下口头医嘱执行制度、基本抢救程序等。
1.2.2.2培训方式理论培训:科室集中培训,按照科室计划进行培训,每周培训1次,授课内容结合实际病例,用PPT演示,并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技能培训:病区由急救管理小组负责,对本病区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紧急救治演习,由急救管理小组结合临床实际,设置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或出现意外情况的场景,进行紧急救治护理流程及抢救技能的演示,每2月1次,各层级护士全部参加。
1.2.2.3考核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护士不断强化考核,考核分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技能考核按照实景模拟进行考核,考试考核成绩计入个人技术档案,与绩效工资挂钩,不合格者要进行补考,最终达到人人过关。
1.2.2.4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护士长根据患者的危重程度以及患者数量变化等情况实行弹性排班,注重工作的实效性,充分调动每位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专长。每天调整护士分管床位以满足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需求,从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4]。科室制定“紧急状态下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制度及流程,做到人人知晓,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由护士长统一安排,由3名护士负责。将3名责任护士的急救职责明确分工,定岗、定位,最大程度发挥与医师合作的协调性,使急救措施更快、更合理地用于患者。具体为:1名护士判断病情,通知医师,准备抢救并记录时间,准备抢救仪器(吸引器、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并接上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配合其他护士进行吸氧、吸痰、气管插管,记录口头医嘱、各项监测数据,及时补写抢救护理记录。做好病房内其他患者及家属的安置工作;第2名护士协助患者取正确卧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氧气吸人,必要时行心肺复苏及通知麻醉科紧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注意安全护理,使用床栏及约束带;第3名护士快速推抢救车至病房、准备抢救药品,快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的同时进行采血,以备检查生化指标,根据医嘱正确给予药物。
1.2.2.5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定抢救仪器设备管理目标,确保医疗安全及抢救成功率,仪器完好率达100%,投诉率为0;护士长对科内急救仪器有计划地进行技术练兵,做到人人熟练操作,明确注意事项,对一些简单的仪器故障能很快识别与排除;抢救仪器、设备管理做到“五定一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时消毒灭菌,定时检查核对、及时维修补充,确保性能完好,并登记,班班交接;使用后由当班护士负责清洁、消毒、检查等处理后备用;科室规定负责急救仪器的护士每周检查仪器的性能及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及时反馈,及时整改。
1.3观察指标比较2011,2012年度,护士急救相关知识考核得分及两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士相关知识得分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表2)
3小结
PDCA循环法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科学工作方法。它具有完整性、统一性、连续性,不断循环,不断提高[5]。将PDCA循环应用于呼吸危重症患者急救管理中,使急救管理有的放失、有始有终,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每次赋予新的内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促使护理质量逐渐提高。
表1显示,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前后,护士急救相关知识平均分增加,危重患者总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这充分证明了PDCA循环对于呼吸危重症患者抢救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护士在面对危重患者抢救时能做到瞬间判断、正确评估、果断处置,处理突发事件有条不紊,为危重患者赢得了更大的生存希望。总之,PDCA循环控制能有效提高呼吸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姜鸳英.PDCA在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14-15.
[2]孔丽.分层级培训护士紧急救治能力的效果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94-395.
[3]李银先,叶红梅.MEWS评分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7):419-421.
[4]倪洁,林琳,赵琦.JCI标准下PDCA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6):444-446.
[5]袁志敏.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