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空调运输物流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文物藏品 文物库房 空间布局 交通流线 设备设施 多项功能结合
文物保管区(文物库房)是博物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持续性将影响到博物馆文物的收藏、维护、展出等多个方面。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级的大型综合博物馆,其收藏文物将涵盖我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乎全部的领域,这些因素决定了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特性必将是容量大、功能强、科技含量高,对于设计人员不但要求有较强的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有宽泛的知识、较强的整体控制以及统一协调等多方面能力。本文将根据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的设计经验,并以其为例,对文物库房的作用、功能、空间、构造、设备等多方面因素进行阐述。
1. 文物库房是博物馆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1.1. 博物馆、文物定义及与文物库房相互关系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对于博物馆的定义。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不可再生性。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它是反映人类历史发展各阶段文化、艺术、科学、社会形态等各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展开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藏品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关系博物馆的地位及各项业务工作的展开。《国际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准则》指出:博物馆“在提供建筑方面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以便为藏品物理方面的安全与保护提供适宜的环境。以完成其既定方针内的收藏、研究、存放、保护、教育及陈列等基本职能。”
在使用功能上,文物库房是藏品的长期妥善安全的保存空间,文物库房要为文物提供必要妥善的保存环境。在文库流线上,文物库房是文物长期恒定的保存空间,是文物入库收藏的终点;对于文物的研究、管理、展示传播的业务工作,文物库房又是文物出库的起点。因此文物库房在文物收藏、管理、保护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设一个设施完备,功能合理,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文物库房是国家博物馆的改扩建工程建设中重要部分。
1.2. 现代化的文物库房建设在国家博物馆建设中的必要性
原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库房,设在原博物馆的地上一层,门窗密封不好,室内潮湿,条件简陋,初期建设没有空调通风设施,后其经过数次改造,增设了空调通风等设备,但是受条件所困,没有系统的管理运行,长期不使用。文物保存处于自然空气环境中。这样的收藏环境,对文物的保存、管理、研究是不利的,无法达到最大限度保存文物记录历史的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大幅增加,文物管理科学化,文物分类细化,藏品性质与特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对藏品的保护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老博物馆需要更多的储藏空间。同时现代的空调设备设施及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文物库房的内部空气环境,为更好的保护文物提供有利条件。
作为现代化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其文物库房的建设,不仅是规模上的扩建,同时在库区空气环境控制,自动化系统管理,科学技术运用,安全防护、防火措施、防水措施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设计建设。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库为地下藏品库,馆内现有藏品60余万件,针对博物馆长期收藏,藏品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预留40万件藏品的可发展收藏空间,新文物库区按照100万件藏品的规模与标准进行设计。
2. 国家博物馆文物库区建筑设计原则
在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以确保文物安全为原则。在安全妥善的收藏保护文物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管理效率,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消耗,使建筑功能与形式统一、各类流线畅通合理。
博物馆建设中,库房建设和保管设备要求安全、坚固、适用、经济。文物库应有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尘、防光、防震、防空气污染等设备和措施。
文物库区建筑设计以文物入库出库的流线为脉络,综合考虑库前区的各功能区的划分与布局及文物库与各个展厅之间的联系,通过“点、线、面、体”展开,形成一个以文物库房为基础的空间网络构架。其中“点”为各功能区域的布局点位,“线”为联系各功能区域的文物流线、交通流线等,“面”为各功能区域内部的规模面积的布局铺开与各项功能要求的实现,“体”为各功能区域通过建筑空间联系,交通流线,功能联系,设备技术调控联系等形成多元立体穿插的综合体。
博物馆文物库区设在建筑首层及地下,广义上包括文物管理区、文物库房及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作为文物流线上最重要节点,在文物库区的设计中,紧密结合文物入库工艺流程及文物出库研究及出展流线。
3. 国家博物馆文库区文物管理及文物保护区的建筑设计
3.1. 文物管理区设计
文物入库前,需经过文物管理区的各项严格的管理程序。作为文物进入藏品库前得处理场所及内外展文物的出纳地,文物管理区主要担负着文物的接收、鉴选、登记编目、消毒、拍摄等工作。
文物管理区位置布局要求一方面靠近博物馆建筑,便于接收,提取,装卸外来文物;另一方面需要与藏品库房相邻,便于文物入库管理。文物管理区通过文物走廊,文物电梯等水平交通形式及垂直交通形式的组织,有机的将文物库房与文物库前区联系在一起。
文物管理区设置有征集,鉴选,编目,拍摄,档案,查询,研究,鉴赏,临展出入库房等房间及库房,这些房间为文物暂时存放的空间,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各项设计均围绕有效文物保护措施这一重点展开。其中防水设计采用一级屋面防水等级,防火消防设计中设置独立防火分区减小火势蔓延对本区域的影响;同时针对书画,织绣类文物的特性,房间内采用气体灭火系统,避免文物遇水遭受严重破损。在文物走廊及房间内温湿度环境相同,保证文物在入库流程上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空气环境中,对文物存放时间较长的房间,空调系统采用恒温恒湿空调。安全防护体系按照防护级别Ⅰ设置。文物管理区位置处于建筑的首层及地下部分,其中部分地下室房间结合人防工程进行设计,上述结构设计标准在极大程度上满足文物防震,安全防护等要求。
4. 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
4.1. 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的概述
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位于地下,地下藏品库较之地上库房的优点首先由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保温隔热性能高于地上建筑,一年中地下室内的温湿度条件波动小,有利于保持室内空气环境的恒温恒湿,有利于节省空调运行费用,节省能源。其次地下室没有自然光照射,完全避免文物在库区保存收藏期间遭受太阳光紫外线照射产生的损伤。另外地下库房在结构坚固、建筑防震、安全设防等方面条件都优于地上建筑。
需要注意的是地下室位于建筑整体的低位,防水、防潮是地下室的薄弱环节。对于薄弱环节,在文物库房的设计中加强措施,重点防范。通过可靠的建筑防水防潮构造设计、空调系统设计及高效准确的自动化监测管理,扬长避短,为文物的长期保存提供理想环境。
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内吊顶控制线下净高为:3.3m。根据《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 27-1992的规定,中国国家博物馆库房建设及文物管理为一级风险等级;防护级别Ⅰ级。库房护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墙,库区内结构楼板采用无梁楼盖,这样的结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库房内的空间高度。
4.2. 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外部的环廊设置与内部交通脉络
4.2.1. 文物库房外部的环廊
文物库房外部设置环形文库走廊,文物库房的库门仅开向环形文物走廊,走廊外侧布置了文物管理用房,作为的藏品库房仅通过环形文物走廊与博物馆的其他半开放的功能房间相联系。
文物走廊是文物出库入库的重要文物通道,走廊空间尺寸,全程保证宽3m,净高3.3m,确保大型文物在运输流线上畅通无阻。采用环形文物走廊围合,文物库房与地下室外墙及库区的其他功能用房隔离开,在空间布局上使文物库房形成“库中库”格局。环形文物走廊除了文物运输通廊的功能外,环形走廊的设置增加一道文物库房防水防潮设防屏障,同时环形走廊隔离了文物库房与地下室外墙,降低文物库房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温湿度波动,利于库区空气环境的精确控制,此外环形走廊还是安全防护设计的一道重要的设防屏障,在文物库房的防尘防污染等方面环形走廊的设置也起到一定作用。
4.2.2. 文物库房内部的交通脉络
文物库房内部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划分,是在确定库区内文物交通流线的脉络基础上制定的。设计初期经过多种交通流线形式的比选,最终确定两点一线的主干流线与横向分支的尽端式次流线相结合的“鱼骨式”交通脉络。其中“两点”为文物库房出入口部,库房的出入口是文物运输的重要枢纽,设施包括文库电梯、电梯前室、文物库门、库内风淋室等,出库的文物由库房出入口部出发经过水平运输流线及垂直运输流线,到达博物馆各功能区;入库文物通过出入口部经风淋室洁净处理后进入库区。“一线”为库房内主走廊,其贯穿库区,连接库房内所有功能分区。根据各库区具体要求布置尽端式次走廊。
文物库房内的交通流线特点是脉络清晰,主次分明,库区可辨性强,;交通面积占库区总面积比例小,有效提高库房的使用效率;库区内走廊平直顺畅,利于文物搬运。功能分区整齐明确,有利于防火分区、温湿度环境分区、防护单元的划分。
4.3. 国家博物馆文库库房的功能分区与环境分区
文库库房以质地对文物进行分类,按照文物的地质类别存放保管文物。文物质地归类有金属文物类、书画文物类、砖陶瓷玉器文物类、考古挖掘类、民族文物类、丝绸织绣皮革类、漆木牙角骨类等。不同质地的文物对存放环境的温湿度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每个库区根据不同质地类别的文物,设置特定的温湿度标准。
文物库房分为四个库区,第一文物库区、第二文物库区、第三文物库区、第四文物库区。根据文物质地,分类保存文物,确定库房温湿度环境分区。不同的库区保存不同质地的文物,设置专属空调机房,以便精确控制库房内的空气微环境。
4.4. 国家博物馆文库库房的消防设计、安防设计、人防设计的完美结合
消防防火设计是文物库房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文物库房特殊的功能性质,在消防防护设计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有:库区规模面积庞大,整体性强,不易按照常规防火分区面积进行区域划分;库房区作为不对外开放,除库房出入口,没有通往外界的消防疏散口;库区驻留人数少,除少量专业文物保管人员工作,没有闲杂人员;库区走廊到出口距离长;库区内存放有大量珍贵文物,常规消防防火措施极易对文物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坏。综合上述多方面的特殊条件,文物库房的消防设计采取消防性能化分析的手段进行设计,确定消防设计方案。并经过多轮专家会论证审查通过。
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的安防设计:文物库房为,风险等级及安全防护等级均为一级,属于国家规范规定的最高级别;总库门安装防盗、防火、防烟、防水的特殊安全门;库房内配置最高配置等级的探测装置;库房内通道和重要部位安装摄像机,保证24 小时内可以随时实施监视;出入口安装与安全管理系统联动集成的出入口控制装置,并能区别正常情况与被劫持情况;地下文物库库区墙体为钢筋混凝土墙体,厚500,混凝土标号C60,库区底板、外墙体、顶板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12。
文物库房按照人防工程进行设计,平时功能为文物库,战时功能为文物库,文物库房人防防护抗力等级为5到4B级。作为国家级文物库房,其平时的使用功能与战时使用功能统一,其主旨为文物提供一个恒久安全的保存空间,最大程度最大限度地永久保留文物,保留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文明遗产。
在文物库房建筑设计过程中,保护文物为文物创建一个安全良好的保存空间,成为设计的重点。综合文物对存放环境的多方面的要求,确定如下四类分区:温湿度环境分区,文物质地分类分区,消防防火分区,人防防护单元分区。在各类分区空间划分上,有主有次:根据文物质地分类分区,确定温湿度环境分区,确定为本分区库房服务的专属空调设备机房。根据文物质地分类分区及温湿度环境分区,进行防火分区的划分,进而划分人防防护单元。经过反复推敲设计,使防火分区的范围与文物质地分区库的范围、与环境分区的范围、与人防防护单元的范围重合统一,从而满足各方面的技术使用要求。
在库区人防工程与安防工程设计中,人防的防护密闭范围与库房安防防护范围产生出入,为库区服务的设备机房属于人防防护单元范围内,但是在库房安防防护范围外。在人防方案设计工程中,打破常规的人防设计思路,通过多轮人防专家会议,确定库房区域人防工程的设计标准。在库区人防设计中,库房专属设备机房的结构抗力等级,防化等级,密闭设施与所服务的库房区人防标准相同,机房口部以人防口部标准及要求设置,机房门向文物库房外的开启,不对库区内部开门,在机房与库区之间的墙体为满足安防设置标准的库房外维护墙体;空调形式平时采取全空气系统,战时封堵库区对外通风竖井,进行库区内部空气循环隔绝通风。上述设计同时满足安防及人防的各项建设要求。
4.5. 通过采用一系列的建筑、机电、设备等措施,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在达到文物库房使用功能建设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同时满足人防、安防、消防等多方面建设要求。
随着近年来图书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山东省新华书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发货体系,由于过于分散,且进、销、存、运都存在着配送差错率高、空间转移缓慢、商品耗损较大、费用高、信息交换不畅等问题,难以实现物畅其流,不能有效地配合商流活动,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先进管理模式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以提高出版物的处理效率,真正达到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快速流转,信息畅通的基本要求,为连锁经营的发展提供保障。
2005年底,山东省新华书店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在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正式奠基,占地203亩,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目前,该项目正在按计划紧锣密鼓地进行。笔者希望将项目筹建初期论证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为出版行业物流的发展添砖加瓦。
物流规划
1.选址
选址是物流配送中心成功实施的第一步。山东省新华书店历时2年,终于在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选定了一块适合企业发展的风水宝地。该地块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配套完善,管委会积极配合,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适合物流中心的业务特点,交通便利,可以充分利用发达的高速公路网,采用集装干线运输一厢式支线运输一微型区域配送的运输方式,以缩短流程,加快物流周转速度。
2.定位
物流中心的定位是服务,通过对客户需求的满足体现自身服务的价值。面对真正的市场经济,物流配送中心的服务质量和物流成本是其保持地位的核心问题。
3.初步规划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宏观规划设计为基础,再多工作的细节也是离目标越来越远。根据项目建设程序,物流中心的初步规划设计主要以设计院为主体,由设计院考虑物流中心的总体规划和相关建筑配套,但设计院基本上是以建筑和公用工程为主要设计内容,对物流中心的核心物流技术知之甚少,主要是依靠业主提供的技术方案作设计,往往给业主的决策时间又相对很短。
为避免失误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山东省新华书店在对配送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初步结论后,成立了物流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聘请了经验丰富的物流专业咨询公司北京达特做顾问,负责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安装调试、物流设备交验的各建设阶段的物流相关设计、监理,以及设计院招标文件和物流中心软硬件的招标文件的编写,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在建设中少走弯路。
出版物物流系统基本功能
收书和质检,从出版社接收的图书通常以出厂包的形式运抵物流中心,每个出厂包内是拥有单一ISBN码(书目)的图书。这些出厂包上有可以人工读取、识别包内图书的标签。通过WMS确认是否接受收进的图书。数量错误或未能通过质量检查及未列在需要清单上的图书,将通过仓库管理系统(WMS)进行处理。收书被识别确认后,将被整理成存储单元货物。根据系统原则,WMS将以单书目整托盘、半托盘和混装书目托盘的形式,实施收书作业。被定义为混装托盘的,通常是钢搁板货架区物流量低的书目。存储单元被放置到地面的暂存区,以备输运到它们的入库位置,并使用无线数据传输(RF)终端通知搬运作业。整理后的托盘利用托盘升降机进行各个楼层之问的托盘货物输运作业;也可以使用货梯,以备物流堵塞和物流量波动之需。
入库:WMS通过RF终端将人工入库指令传递给操作者,为接收的货物选择一个适当的可批量存放的目的地。在入库存放位置进行扫描时,入库作业被确认。
储存,存储区域分为教材教辅和一般书存储区,也可分为托盘货架区(整托盘和半托盘)、流利式货架、搁板货架存储区和带有标志的地面储存区。联合工房第一层将用于大货量储存,主要采用托盘式货架的储存形式,第二层将用于放置钢制搁板货架。所有的储存货位都将配置人工可读和条形码对应的储存地址标签。
订单拣选和合并:WMS订单优化为拣选任务下达指令,拣选任务将按顺序、优先级下达到各楼层不同的拣选区同时进行拣选作业。系统要求订单处理作业全部采用无纸操作,主要使用RF无线数据传输、RF拣选小车和电子标签系统技术。拣选任务在各楼层完成后,够件部分(一个或几个订单行的出版物,可形成一个或多个标准包件,被称为够件)直接输送到一层包装线进行包装。需要与其他楼层拣选任务并包的周转箱,将通过设置在一、二层的自动输送分类系统汇总到自动分类并包输送系统中,合并输送到一层的包装整理区完成作业。
补货WMS控制储存和分拣区的库存水平。当一个分拣位置区的库存图书的数量下降到临界水平以下时,WMS就会要求补充货位库存,并且自动生成补货任务指令,将从最近的大货量储存区补充到这些位置,然后,通过RF终端通知工作人员将库存图书送到分拣位置。如果分拣位置仍然有一些库存品,就与新的库存合并在一起。
退货所有发书的20%会被退回到主仓库。退回的图书将采用铁路包件的形式。退书信息被输入到WMS,并且将其与退回的客户代码相结合,确认客户退回的信息被输入主系统中。退货将在录入信息时被分成3类:误退或报废的大约4%:退回到出版商(社)的大约6%,投入再次循环上架的大约5%。退社的图书和退库上架的图书将被自动分拣机分拣到周转箱中,然后由人工送至相应货位。
规划设计
山东新华书店物流配送中心的目标是,建成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物流特点的,为省店覆盖的客户提供快捷、准确、高效物流服务的出版物物流中心。在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将会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以市场为驱动,提高存销比,从而优化库存结构,减少库存量,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物流中心的设计原则:系统最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在有限空间中作最大存储量原则;配置流程最简捷原则j设备选用先进性原则;作业流程自动化、信息化原则;规划合理性、实用性及标准化原则;安装操作简便、维护简单原则;性价比最高的原则;针对行业特性最适用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物流配送中心将整合目前所有物流作业,形成统一管理、统一运作的出版物储存和配送系统。与原有物流作业的主要不同是,批销业务逐渐取消,由客户下订单物流中心配送取代。山东新华书店将对出版社图书实施“寄销制”,以缩短订单响应时间,提高对用户的图书配送服务水平。
发现问题:咨询公司在项目建设小组的协助下,针对本项目搜集各种信息,提出了详细的物流状况调查表,对组织结构、经营管理、业务模式,及配送对象的规格、品种、形态、重量,每天进货、发货数量,以及供货时间要求,发货次数,发货费用和服务水平等进行了实际调研(包括流通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辅料),并且对2003-2005年的业务数据进行了分析,目的是寻找业务规律,发现问题,从而指导物流方案设计。
根据对流通加工对象的研究分类,进行标准化设计,初步确定存储单元、搬运单元、输送单元的各项指标后,对一般书和教材教辅不同的业务的划分,对年日平均和峰值的储存量、拣选量、订单量、品种等,结合数据分析拟定符合系统发展的主要技术指标。从物流中心系统总体运行的角度、人流和物流的角度、各业务作业同时相互交叉的角度、不同时段工作量变化的角度,物流设备配套的角度、人员调度管理的角度、公用工程的角度等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论证,从而解决物流中心总体规划中道路、停车场、配送、能源、环保、消防、办公和生活配套等一系列问题,以及工房内部如站台、门、柱距、消防分区、楼梯、电梯、叉车充电、物流设备选型、采光、照明、空调除湿、维修保养、办公、更衣等问题,进行专项论证协调。各作业流量的设计和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拣选作业的物动量计算,关系到系统作业从计划入货开始到拣选完毕包装装车,最终到客户手中全过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物流中心的存储和拣选是根据不同出版物相应的物动量(销售量)分配相应的储存区。考虑优化作业流程,在收书作业时出厂包上不附带条形码,而是将出版物的ISBN码与托盘或周转箱直接对应,降低运行成本。
物流中心的所有发货包件都会有一个惟一的条形码标签,在包装作业时贴在发货包件上,应用自动分拣技术,将各包件按客户分拣到位,并且可通过RF手持数据终端采集信息进行出货检验。基于输送分拣机系统服务的用户和中转店数量原因,输送分拣机系统每天将分4~5个波次完成所有输送分拣作业。
山东新华书店经营管理系统以请配和主配的形式,将订单下达给WMS系统执行订单处理。首先,系统将所有的订单分解为订单行项目,即一户一书一单的形式,然后,按照周转箱利用率原则将订单分解为分拣指令。特殊订单将被视为“优先订单”,按照每个用户单独分拣。
物流中心的拣选作业分成教材教辅分拣区,大货量、中货量和小货量分拣区4个部分。物动量最小的书目品种采用搁板式货架储存在物流中心的二层,按物动量原则进行储存,便于拣选。WMS系统执行物流业务原则,将符合要求的订单分解成拣选任务,控制管理RF拣选小车电脑终端自动输出指令,并人工扫描书籍的ISBN码或使用RF手持数据终端,完成相关物流作业。本层拣选完成够件,将合并装载在托盘上输送到一层进行包装并粘贴标签。
物动量适中的品种为中货量,采用搁板式货架储存在物流中心的二层。根据数据分析发现,新华书店业务在很多方面符合80/20的物流模型,即80%的物流业务量主要来自20%的书目品种。中货量拣选区主要满足总量20%的品种拣选,配合周转箱自动分类输送系统,将拣选任务空周转箱输送到相应拣选分区,由RF拣选小车接力完成拣选任务后,输送到一层包装区包装。
物动量大的品种为大货量。处理流程根据当日订单集中处理优化后,当日出库发货的品种在系统指令下,在A类大货量储存拣选区,以单品种提总和周转箱为拣选单元分别拣选的拣选模式;在各拣选层通过输送系统发放和收集任务采用人工+拣选小车+RF,根据系统指令协调完成拣选作业;完成拣选任务的周转箱被送至主配或包装区;经人工播种式分类整理:在主出货区暂存;出库装车。
物流中心建设应关注的问题
1.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不是过去业务模式的翻版,而是通过对原有业务的分析,考虑适合未来发展的配送模式,在工程论证实施的各阶段,如项目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等阶段,通过咨询公司、行业内案例、国外案例、系统集成商等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发现多种可能性,为正确决策提供支持。
2.物流工艺设计应充分考虑物流系统应对市场的能力,就是要具有柔性。例如,设计依据主要是对过去业务数据的分析(ABC/EIQ),但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一旦业务发生变化造成订单结构的变化,会导致系统出现运行的瓶颈,所以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预测将会造成影响的范围,提出适当解决的方式和方法,以及系统可以调节的范围。
3.仓储模式的选择是物流项目的关键性决策之一。仓储模式的选择,牵扯到占地面积、投资、自动化程度、信息化程度、运行成本、存储效率、气候条件、建筑物结构、结构强度、温湿度平衡、联合工房整体外形、劳动用工、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如何协调好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到最佳平衡点,为企业的决策出谋划策,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物流系统,是项目参与各方共同努力的目标。在存储量相同的前提下,根据建筑形式的不同、储存形式的不同、以及物品移动方式的不同等因素,可以划分组合成多种不同的仓储模式,参见下表。
4.拣选模式的选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用户需求向小批量多品种方向发展,配送中心配送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分拣作业在配送中心作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分拣配货就成为配送中心的核心工序,也成为直接影响配送中心作业效率和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拣选策略是影响拣选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对不同的订单需求应采取不同的拣选策略。决定拣选策略的主要因素为:分区策略、订单分割策略及包件分类策略。根据出版物销售数据进行系统化分析,根据不同的订单特点采用不同的拣选策略,如整托盘拣选、提总拣选、并箱拣选、零散拣选和入货包装拣选、特殊订单拣选等多种拣选策略,不同的拣选策略对应不同的拣选流程。
配送中心的拣选作业方式有许多种:按订单的组合可以分为按单拣选和批量拣选;按人员组合,可以分为单独拣选方式(1人1件式)和接力拣选式(分区按单拣选);按运动方式,可以分为人至货前拣选和货至人前拣选等。相应拣选设备配置、布局也有所不同,入货、储存、补货、出货等作业流程也会随之调整。物流配送中心系统成功的重要环节是,系统通过采用不同的拣选策略的组合应用,来满足客户订单在年工作时间段不同的流量、品种和订单量对系统的要求,物流中心通过对订单结构的分析,有效配置设备能力、组织调度、综合管理,使系统可以实现柔性生产,是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关键。单一的拣选策略会使拣选设备配置不具有不同拣选订单结构的灵活性,只能通过工作时间和人员的调整来完成作业,所以单一的拣选策略对应的设备布置和管理软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5.在物流设备的选型方面,应注意单机设备的能力并非系统能力。系统能力主要是指完成订单任务的综合能力,包括装卸、入货、检验、搬运、分类储存、订单优化、订单拣选、包装,分类、车辆调度、人员管理、配送等业务全过程的综合能力。系统订单履行的优劣是与信息化程度、自动化水平和综合调度管理等方面协调运作相关的。
6.实施方案应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物流中心建设应当根据业务增长的需求逐步实施,尤其是物流设施,但是一些与土建公用工程的基础设施应一步到位,如变配电、消防、照明、通风等。
7.反向物流是出版物物流具有的突出特性。因为出版行业采用的是寄销制,往往会在与门店结算时产生大量退货。如何合理有效地处理退货是物流中心面对的难题。物流中心需要协调自身的物流成本与供货商和服务客户之间的关系,因为退货关系到供货商的利益和对门店的服务,以及系统物流成本的增加。所以在适应市场经营模式前提下,物流中心设计退货流程时,应把高度的信息化作为基础、适度的自动化作为手段,将主配业务逐渐向请配订单形式过渡,加强管理,合理降低反向物流量,从而降低企业自身和供货商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