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课文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英国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特点
1.以生为本,“每个孩子都重要”是英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根本信念
(1)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为明天而学习,为今天而生活”“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合格”是英国很多学校的共同目标。
(2)张扬个性,鼓励创造的课程设置。国家只统一核心课程,学校设置了许多培养创造能力和生活技能的选修课程,学校有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比传授知识更重视的是培养能力。
(3)充满人文关怀、润物无声的学校文化。英国学校走廊墙面上以及教室墙壁上,张贴的是学生的各种作品和成果图片,一张张彩色的纸条上面写着自我勉励增强自信心的话语,成为无声的教育资源。
2.体现学生主体、师生民主、寓教于乐、充满效益、洋溢青春活力的课堂教学
从班级教学组织结构看:小班化教学是我们考察各校的共同点。轻松愉快的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结构的特色。一般每班20~30人,分为若干组,每组3~5人,开展比较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老师穿插在小组之间回答学生的问题。从教学认知结构看,一般是先体验后结论,按照整体讲授、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几个环节推进。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给予我们的借鉴和启示
考察和观摩中,我不时地对照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可喜进步,但由于千年文化传统和特定国情的影响,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从微观上看,个人认为课堂教学还存在如下缺失: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高,不少学生在课堂上被忽略;传统的讲授与灌输多于有效的“引导”,学生被动地接受多于主动的“探究”;教师精心设计和系统反思还比较欠缺;缺少课堂中智慧的生成。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给我的启示是,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增强教学的人文关怀
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英国官方对教师考核的核心标准、学生以及家长、社会对一个好教师的评价标准的关键一条:是否使全体学生能够进步和提高。这也是英国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坚守得很好的准则,是“每个孩子都很重要”理念的具体体现。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长期以来强调得最多却坚持得不够的一点。我不敢说回国后有把握改变其他老师,但我自己将会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把每个学生的进步作为一生不变的教育信念之一坚持下去。要做到这一点,我个人认为,首先就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所有学生进行主动、深层、实质性的参与,尤其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拘一格,因材施教,要为优秀的学生锦上添花,为弱势学生雪中送炭。
2.要增强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实践表明,教学整体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例如:
(1)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吻合。教师确定的知识目标相对降低,要突出能力目标,能够使学生像打篮球灌篮一样,跳一跳就能够得到,使学生的信心得到激发,并且要与千差万别的校情和学情结合。
(2)精选教学内容,把核心知识传授给学生。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体现科学性、目标性、启发性、思想性,围绕教学目标,把“博”与“精”有机结合起来,把核心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然后进行个别辅导,这就是有效教学。
3.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优化时间结构,即合理分配时间。通过观察和反思,我认为:一般而言有效课堂的时间分配,教师讲授的时间应该控制在60%以内,其他时间应该留给学生思考、消化、练习和巩固。
(2)优化认知结构。即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3)优化训练结构。训练要有效,必须摒弃练习多多益善的陈腐观念。尤其是针对学困学生,应该降低训练层次,使其逐步培养兴趣。
【关键词】初高中语文教学 衔接与过渡 举措和目标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是指初中与高中两个学段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相互连接。在新课标背景下能否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将直接影响到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效果:一方面影响到高中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另一方面影响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笔者曾有十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近十年一直在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在实践中发现,高一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高中语文难学,以致不少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死记硬背,机械做题,不求效率;另一种是灰心丧气,漠视语文,敷衍应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教师没能做好初高中这两个学段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基于此,笔者有意在这方面初步做了一点探索,以期方家指正。
实践证明,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工作,首先要求教师在深谙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能充分认识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联系和区别,同时能在起始课上及时引导学生弄清二者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规律。
1.教学内容增多了,语言学习投入的时间相对减少。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高听课的质量,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听课方法,在课外有限的时间里,通过改进复习方法来消化、巩固知识,提高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
2.语文学习的要求提高了。初中语文教育就是熟练掌握通用现代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而高中语文教育则侧重于文学鉴赏和更高级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变化:
变化之一,教学内容加深了。从教材看,初中学的是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高中学的是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从教学要求看,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了。如议论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三要“能把握文章阐述的观点,了解论证方法,领会语言的严密性”,而到高中则要求“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
变化之二,语言应用的要求提高了。“教学大纲”规定,初中“要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积累和掌握常用词语”;到高中则要求:“能够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这样对把握词语的要求更精细了,而且对词语的理解从“知其然”发展到“知其所以然”。
变化之三,学习的载体更加模糊。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难度加深、要求提高,但涉及这些学习内容的基础知识在高中教材中不再出现。那么学生应该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就显得模糊不清。因此如果学生没有必要的措施和方法,就很难适应了。
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加强了、能力的发展要求更高了。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
在高中语文起始课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如下几点规律:
1.知识层次的衔接规律。语文知识本身是有系统序列的,语文教学的进程也是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的。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在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从初中语文知识的结构层次来看,从每册教材到每个单元再到每篇课文都有详细的重点说明和预习提示,课后的练习设计也较全面具体,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高中教材的课文不仅长,而且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题相对少多了,它是在初中知识层次的基础上的拓宽加深,体现了语文知识和其它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
2.思维能力的衔接规律。根据初中生年龄的特点,初中语文教材主要要求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培养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而高中语文却在此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从知识的识记理解到分析综合和运用,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又一关键。
3.学习方法的衔接规律。对初中语文教学,首先还是扎扎实实教好本学科的课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那么,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并完成有关练习就可以了。而高中语文则强调能力的培养,高中生就应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培养和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做好上面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接下来需要教师在常规课中“对症下药”,不断地落实以下各项举措和目标,扎扎实实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和过渡工作:
第一、明确要求,有的放矢。学生刚进高一,教师就要给学生讲明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白在阅读、写作、说话及基础知识方面的具体目标。明确了具体要求,学生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点滴知识的积累,注重听说读写思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第二,培养习惯,打好基础。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良好的习惯包括:课要集中精力地听,字要规规矩矩地写,文章要仔仔细细地读,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做。学生必须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行。所以,我们高一的语文教学要以课本为依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会学习”打好基础。
第三,讲究方法,循序渐进。进入高一,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多。仅必修课本第一册,与初中相比,篇幅就明显加长。另外,高中阶段作业、考试容量加大,向课外延伸多。教师可抓住重点篇目仔细讲,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做到能举一反三。
第四,巧用初中课本,铺路搭桥。高中语文课本的有些知识,看似难点,但只要教师巧妙运用初中语文课本,铺路搭桥,学生就会轻松掌握。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预习时就有不少学生问“何厌之有?”如何翻译,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举了两个例子“学而不厌”、“何陋之有?”让学生理解,结果学生一看就轻松解决。
第五,激发兴趣,调动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中我们可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如新颖活泼的开场白,提问激疑,小组间竞赛,课文比较欣赏,模仿课文片段即兴写作等等,力争调动学生多方感官,使之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地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的学习?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最核心的有效性特征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我们不能把它简单理解为能学到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就是有效的学习。如果耗时过多,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那不是有效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和服务,促进和增长学生内部的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效教学还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终极目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课堂教学的最终极目的同样在于学生。
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效益。但不能把“效益”简单理解为“老师用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地学到了最多的知识,尽可能地训练了技能,使思想上和情感上受到教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必然性
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总的来看仍属于传统教学的范畴,有相对统一的教材,有相对一致的教学任务。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重视个人学习,“重教轻学”,以分数为终极目标,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动机的缺失和学习兴趣的锐减,只能在老师的管束和分数逼迫下被动地痛苦地学习,学习效果便可想而知。
从老师的反映来看,大家普遍都有对自己放手后让学生主动去搞效果如何有所担忧。毕竟我们从应试教学的阴影下没走出多远,大家既担心一堂课空有学生七嘴八舌热闹讨论的喧嚣而没有任何实质知识的积淀,又担心自己的教学计划、进度的安排被华而不实、成果难测的自主探究所干扰、打乱。甚至有的教师担忧没有自己的主导课堂会变成“开口千言,离题万里”杂乱无章的“菜市场”,从而为具体深入地推行课改心存畏惧、畏首畏尾。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有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全面课改,还需要能为落实我们的课改而具有更强操作性的具体方案。
三、高中语文高效课堂需要两个转变
(1)教师角色需要新的转变。①教师成为知识的学习者、探索者和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在新课程之下,知识的更新迅速,新知识接踵而来。终身学习是21世纪教师的生存概念,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优势,不仅表现在知识的占有上,更表现在对知识的探索、加工、创造型转化和使用能力上。②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对话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关注学生知识的提升,情感价值的培养,还要引导、激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③教师成为学习共同体的合作者、推动者。新课程的教学,合作是教师的基本技能,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师生在更广泛的环境寻求教育支持和学习资源,从而极大地实现学习成效。教师应该用系统的眼光,进取的心态和合作的精神推动学校向学习型组织发展,让学校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④教师成为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和开发者。新课程下,教师将成为一种职业,教师要成为教学的专家,教育教学技能的研究者,能通过对教育现象的分析,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而且在反思中走向成熟,走向自我发展。
(2)学生学习语文观念的大改变。①必须全身心沉浸在语文这一美丽的世界中。语文的内涵涉及现实生活、纷繁社会、人生命运、思想情感。她是所有学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当我们步入语文的世界,就步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语文似乎是在教诲人去如何完成那光辉灿烂的人生之路,而这种教诲却是潜移默化的,是对人生的一种熏陶和感染,完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永远和人生相伴。人生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②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新教材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语文能力,编排体例也变成了用人文话题来统领的一个个专题,希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简单地只学习一些语文知识。如果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习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真正成为了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③必须持之以恒地做好积累工作,练好语文基本功。一个人的语文修养的高低,取决于其语文基本功是否扎实。首先,学生要努力使自己学会说一口流利而较标准的普通话。学习语文,既要重视书面语言,又要重视口头语言。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其次,要努力使自己写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第三,要努力使自己养成“我手写我心”的写作习惯。至于借助于语文笔记做好语文知识的整理工作,这是传统的学习法,在新课改中也是万万丢弃不得的。④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辩论。语文新课改或者说高中所有学科的新课改,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要求同学们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传统的学习就是文本研习,而现在强调感悟体验,形成语文素养,在活动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