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电理论知识大全范文

机电理论知识大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电理论知识大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电理论知识大全

第1篇:机电理论知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经验 方法 排除故障

在实际工作中,电气故障出现的范围很广,涉及到电气系统的每一部分,并且出现的故障是千变万化的、随机的。排除故障的方法只能根据故障的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严格的固定模式和统一的标准,这对很多维修人员来说感到困惑,往往在解决故障的过程中走很多弯路,甚至在处理故障的时候还适得其反,看似小毛病往往在维修时不慎,反而把问题越修越大,这是由于维修人员对所修电气设备不是很熟悉,操作方法、工作原理、线路走向以及设备的使用情况等不了解,盲目修理,再加上心理没底,精力不集中,人为造成解决故障时间的延缓和某些电气元件的损坏引起的。作为一名维修电工,应在遇到故障时,能迅速查明故障原因,合理正确的处理故障点,这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以及减少经济损失和安全生产都具有重大作用和现实意义。而作为一名电气工人,除了自身应具有一定的电气理论知识和文化素质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技能外,另外还应具有对从事同工种下一等级的其他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的能力。本人在从事该工作几年,从实践中逐步探索和总结了一些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和查阅的相关资料,谈一谈对故障排除的一些认识,以便大家相互学习、促进和共同提高。

一、排除故障的基础

排除故障的基础是指排除故障时所具备的必要条件。要彻底排除故障,解决实际当中所面临的问题,就必须要搞清楚故障发生的原因,要想迅速查明原因,除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从理论上分析,解释事故发生的原因,用理论结合实际来指导自己的操作。但是技术水平的提高、维修经验的积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1.对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

电气设备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技术先进、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在生产上往往起关键作用,因此对维修人员有一定的要求。维修工作做的好坏,首先取决于维修人员的素质,作为一名维修人员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1专业知识面广

掌握或了解计算机原理、电子技术、电工原理、自动控制与电力拖动、检测技术、机械传动及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基础知识。

1.2勤于学习、善于分析

电气维修人员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的人, 不仅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而且需要对所需解决故障的电气系统有深入地了解。电气维修人员需要有一个善于分析的头脑。有些故障现象其起因往往不是显而易见的,它涉及到机、电、液、气各种技术。所以在这众多的故障起因和现象面前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是至关重要的。实际工作中,往往用作分析的时间比实际动手的时间还长,一旦找出故障点,相对而言,修复是比较简单的。

1.3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现场实际操作技能

电气系统的修理离不开实际操作,维修人员应该会动手对所修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操作,查看报警信息,检查、修改参数,调用自诊断功能,对设备进行手动和试运行操作;会使用维修所需的工具、仪表和仪器。对维修人员来说,胆大心细,即敢于动手,又细心有条理是非常重要的。做到动手过程中要稳、要准。

2.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技术准备

维修人员应在平时要认真整理和阅读有关电气控制系统的重要技术资料。维修工作的好坏,排除故障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维修人员对系统的熟练程度和运用技术资料的熟练程度。以下简要谈谈进行电气故障维修时所需的技术资料和技术准备。

2.1关于维修资料

电气设备维修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是资料不全,往往只有强电部分的电气原理图或者设备使用说明书。关于设备的主要控制系统(如:机床数控系统的数控装置、伺服驱动装置等)部分资料则非常少,大多只有操作手册,而系统结构,特别是电路图一般都不会有,为此给维修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可从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2.1.1公司在签订设备购买合同时,可以努力争取设备供应商尽可能多提供日后维修所需的各种资料,尽一切可能向供应商要更多的维修资料。

2.1.2在设备调试验收阶段,电气工人可以利用厂家来厂调试设备的这个机会多跟厂家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公司可以争取让厂家的技术人员来厂进行培训,总之要尽可能多的记录、收集各种维修所需要的资料、数据和方法,将这些资料收集整理以供日后维修参考。

2.1.3平时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例如通过有关的电气杂志、技术书籍、互连网搜索,平时通过与多跟同行之间的交流获取所需资料。

2.1.4日常维修中,在进行检查修理的同时,将故障部分电路测绘出来,经校对核实,整理出故障部分的图样。日积月累,就会将部分的电路图整理出来,如若下次出现同类鼓掌可快速排除故障。

2.1.5多阅读一些其它有关电气控制系统内的元器件方面的资料。

2.2关于备品备件

对于电气系统的维修,备品备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技术准备手段,在遇到故障时若无备件可调换或使用,无形中会拖延排除故障的时间。如果备有一些主控电路板,将给维修人员排除故障带来许多方便,采用替换法常可迅速判断出一些疑难故障。电气系统备件配置要根据实际情况,通常一些易损的电气元件均应适当配备。在此对备件的管理问题不做讨论,仅对维修中备件某些解决方法简要讨论:

2.2.1修复维修中,对换下来的有问题的元器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进行修复。没有条件的时候,也应委托相关专业维修部门修理。以作备 件使用,不至于浪费。

2.2.2在多数情况下,许多电气元器件是可以用其它类似规格、型号的元器件替代的(如:接触器、可控硅模块、电阻器、电容器、熔断器、稳压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等)。

2.2.3制作与改进维修中,当某个电气元器件损坏,但买不到备件,为了不影响生产,可以考虑对电路进行一些小的改动,改用其它的元器件来实现同样的功能。

3了解设备的运动形式和各元器件在设备中的具置及线路的布局

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时,首先要弄懂并熟练掌握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图,了解设备的运行形式,熟悉电气控制特点,是排除故障的重要基础。例如:我公司污水处理厂三泥电气控制系统,既包变频控制系统,触摸屏与PLC结合,又有工艺连锁控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控制系统,它概括了电气控制技术很多内容。另外实现电气原理图与实际配线的一一对应,是提高故障排除速度的关键。做到这一点,可以对设备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够加深印象和感性认识,并在出现故障使用检测手段时,能够准确有效的找到测试点,以防止误判断,同时也缩小故障范围。

二、故障的检测和排除方法

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掌握了设备的工作原理,为排除故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实际操作时为了有效的进行分析和判断,顺利的找出故障点,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手段,这就是排除故障所需的检测手段及一般方法。

1.故障的检测

顾名思义就是检查测量,充分利用仪器仪表对设备故障进行检测,以便能准确判断故障点的位置和确定元器件是否已损坏。对故障的检测手段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1电阻法 电阻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通常是指利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电机、线路、触头等是否符合使用标称值以及是否通断的一种方法,或用兆欧表测量相与相、相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等。

1.2电压法 电压法是利用万用表相应的电压档,测量电路中电压值的一种方法,通常测量时,有时测量电源、负载的电压,以判断线路是否正常等。

1.3电流法 电流法是通常用测量线路中的电流是否符合正常值,以判断故障原因的一种方法。对弱电回路,常采用将电流表或万用表电流档串接在电路中进行测量;对强电回路,常采用钳形电流表检测。

1.4仪器测量法 借助各种专门仪器仪表测量各种参数,如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及参数的变化,以便分析故障的原因等。

2.故障的排除方法

通过故障的检测手段来确定故障所在位置,从而更好的分析故障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这就是所谓的故障排除方法。常用的一般有以下几种:

2.1常规检查法 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如:有的电气设备在使用中有烧焦的糊味、打火、放电的现象等等)并借助于一些简单的仪器(如:万用表来寻找故障原因)。这种方法在维修中最常用,也是首先采用的。

2.2替换法 即在怀疑某个器件或电路板有故障,但不确定,若有代用件,可替换试验,看故障是否消失,恢复正常。

2.3直接检查法 在了解故障原因基础并根据经验,判断故障的位置,可以直接检查所怀疑的故障点。

2.4逐步检查法 若有短路故障出现时,可逐步切除部分线路以确定故障范围和故障点。

2.5调整参数法 有些情况,出现故障时,线路中元器件不一定坏,线路接触也良好,只是由于某些物理量(如:时间、电流、温度、电阻值等)调整的不合适或由于运行时间长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受干扰或机械磨损程度)致使系统参数发生改变而不能自动修正,从而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6原理分析法 根据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图,通过追踪与故障相关联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找出故障位置,并查出故障原因。

2.7比较、分析、判断法 它是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环节的动作程序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故障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减少测量和检查环节,并迅速判断故障范围。

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碰到实际故障应结合具体情况而灵活应用。

四、排除故障的一般步骤

排除故障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无统一的标准,因人而异。但在一般情况下,还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排除故障时,所采用的步骤大致可分为:症状分析设备检查确定故障点故障排除排除后性能观察。

1.症状分析

症状分析是对所有可能存在的有关故障原始状态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判断的过程。在故障迹象受到干扰以前,对所有信息都应仔细分析。这些原始信息可从以下方面获得:

1.1访问操作人员

以获得设备使用及变化过程、损坏或失灵前后情况的信息,还可以了解一些过去类似的故障现象、原因以及曾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的情况。

1.2观察和初步检查

对设备进行全面的观察往往会得到有价值的线索。初步检查的内容包括检测装置(如:操作台指示灯、显示器报警信息等)、检查操作开关的位置以及控制机构、调整装置及连锁信号装置等。

1.3开动设备试运行

如果故障不是整机性的致使电气控制系统瘫痪,可以采用试运转的方法开动设备,可帮助维修人员对故障的原始状态有个综合的印象。

这个阶段的目的在于收集故障的原始信息,以便对现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从中推导出最有可能存在故障区域的线索,作为下一步设备检查的参考。

2.设备检查

根据症状分析中得到的初步结果,对设备进行详细检查,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最有可能存在故障的区域。要注意此时应尽量避免对设备进行不必要的拆卸,防止因不慎操作引起故障范围扩大化。

不要轻易对控制装置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故障未排除而盲目调整参数会掩盖症状,而且会随着故障的发展而使症状重新出现,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须避免盲目性,防止因不慎操作使故障复杂化,避免造成症状混乱而延长排除故障的时间。

3.确定故障点

根据故障现象,结合设备的原理及控制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故障发生范围,是电气故障还是机械故障?是直流回路还是交流回路?是主电路还是控制电路或辅助电路?是人为造成还是随机性的?等等。根据症状分析及设备检查,灵活运用“排除故障的方法”,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找到故障点。

4.故障排除

在确定故障点以后,无论修复还是更换,对电气维修人员来讲,排除故障比查找故障要简单的多。但在排除故障过程中一般不会只用单一方法,往往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4.1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应先动脑,后动手,正确分析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遵循“先外部后内部先机械后电气先静后动先公用后专用先简单后复杂先一般后特殊”的原则。需注意的是,在找出有故障的组件后,应该进一步确定故障的根本原因。例如:当电路板内的一只晶体管被烧坏,单纯地更换一个晶体管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查出被烧坏的原因,并采取补救和预防的措施。

4.2一般情况下,以设备的动作顺序为排除分析、检测的次序。依此前提,先检查电源,再检查线路和负载;先检查公共回路再检查各分支回路;先检查主电路再检查控制电路;先检查容易检测的部分,再检查不易检测的部分。

5.修后性能观察

故障排除以后,维修人员在运行前还应作进一步检查,通过检查证实故障确实已经排除,然后由操作人员来试运行操作,以确认设备是否已正常运转,同时还应向相关人员说明应注意的问题。重要的是,在修复后再检查时,要尽量使电气控制系统或电气设备恢复原样,并清理现场,保持设备的干净、卫生。

另外,维修人员所使用的工具、线缆等材料工具不得留在所修设备的电气柜内,以免造成短路或触电事故的发生。

五、结束语

正确的使用与精心维护是杜绝或避免一切故障发生的切实保障。同时作为电气维修人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维修水平,应不断加强自身文化和技术方面的学习,以适应当代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便能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沙启荣主编.维修电工(技师、高级技师/技能).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