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的基础理论知识范文

电工的基础理论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的基础理论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的基础理论知识

第1篇:电工的基础理论知识范文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坚持以技能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要,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教师就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上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牢固的职业思想。笔者从事多年《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中职教学上的创新。《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从以往该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来看:一是内容较多,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二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是分开进行不利于掌握知识;三是理论分析与实际操作没有结合,造成理论和实际脱节;四是课时分配少,很难系统完成教学任务。理论教学教法单一,只侧重于知识点的传授,理论和实践结合少,缺乏实物的展示,难于理解,原理的分析单调,教学气氛沉闷,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难于真正消化掌握。在实习操作时,理论知识又过了“保质期”要从头学起,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我经过多年电工班学生专业课教学的摸索与反复类比认为,在目前生源与职业学校现状下,电工专业的教学应该采用“实践―理论”即以动手操作为先导、以专业基础为主线、以培养技能为中心、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新教学方式。目前这种教学方法成为中职多数教师钟情及探索追求的新领域。

2.新教法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应用。

2.1 新教法简介。新教法是在学习课程时,暂时免去系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趣味化,而提前进行趣味性实验教学,以培养兴趣为目的,先开展实验。在培养、激发了兴趣、好奇心后,再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理论教学,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在一系列的兴趣性动手操作中进行。学生通过系列兴趣性制作,再配合教师在制作过程中有计划的理论引申教学,使学生在稳固形成各种技能的同时,也能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通过趣味性实验去促进基础知识教学,把“先懂理论后去做实验”变为“从兴趣性动手实验中去学理论”,能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技能与理论的双丰收,同时也解决了两者在课时分配上的矛盾。

中职学生具有对实验的兴趣远高于课堂理论教学的兴趣的特点,根据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将基础知识教学渗透到实验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愉快的动手实验中理解与接受基础理论,同时训练技能技巧,手脑并用,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先动手实践,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辅之以理论与原理,比较切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能调动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兴趣。

2.2 新教法过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如何实施在动手过程中学理论?如何将基础理论教学融于趣味性实验之中?这要求教师吃透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精心设计相应的趣味性问题,把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到问题中去。还要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与顺序连贯性,所设计的问题要形成一个系列,与教材相配合。同时,使电路功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吸引力,电路要精心设计,反复试验,并做出样品,使学生对电路的功能坚信不疑,学生做了成功率要高。这样可以提高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创造轻松愉快的心境,教师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渗透到这种兴趣性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深有体会地说:“课堂理论课中学到的知识,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的理论知识,我记忆尤深,有些恐怕一辈子都忘不了。”可见,实践活动中的兴趣状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时机,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为学生创造并把握这种时机,见缝插针,随时挖掘实验中蕴含着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引申讲解,使学生在获得技能技巧的同时,牢固掌握基础理论。

例如: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第四单元课题四中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灯具、开关以及插座的安装方法和步骤,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设计所在教室的照明线路,要求一只开关控制多盏灯。由于这样的电路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的兴趣非常高涨,同学们分组讨论,这样学生成了教学中的主角,而教师则转换为引导者,教学的服务者。结果同学们设计的方案五花八门,但哪个是正确的我并不急着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在控制板上实施他们的方案。安装过程中,有的同学不知道如何下手,开关、灯座和插座不知道如何接线,这时我恰如其分地插入话题,告诉他们各种元器件的特点和应用,及该注意哪些问题,他们恍然大悟,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然后他们开始接线,有的同学很快就把线接好了,但有的同学却不知道火线、零线该怎么走线,有的同学不知道电源在哪里,有的同学用开关控制零线,问题又接二连三的出来。但学生一点也不气馁,他们互相帮助,互相讨论,接线时不停的出现问题,有的原因他们自己找到了,有的原因找不到,我就带着他们找,并提醒学生在接线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在同学们的努力和我的指导下,他们独立完成了电路的连接。当同学们向我展示了他们的作品时,看到车间明暗不同的照明灯,同学们知道了,所有的灯具要正常工作,必须满足额定电压要求,灯具并联是正确的。我看到同学们脸上获得知识后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那么的满足,那么的充满自信。

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忽视与削弱基础理论教学,反而促进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所不同的只是教学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是通过“启发性系列问题或电路”这座桥,沟通了“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两个环节的联系,使学生获得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双丰收,达到“知识本位”与“能力本位”的统一。

2.3 新教法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教法使初学者容易入门,消除了以往初学者对电工的那种神秘而高不可攀的感觉。学生通过实践兴趣倍增,多数能轻松、快速地迈入电工世界的大门,很多学生将大部分课外时间都投入到电工实践上,那种求知欲和班级学习的气氛为专业课的学习扫除了障碍。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大,便于同学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学习,课余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全班学生平时都忙了起来。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电子装接课题的实习时,同学们像走火入魔一样,有把自己的小充电器拿来修理的,有探讨电路排故方法的,有把家里坏了的小台灯拿来修理的,学习生活比较充实,原来的那种职业学校学生闲得无聊的现象不见了。起初是教师为学生组织实习,一个周期下来,多数学生能课外自行搜寻与设计其它实用性小电路并进行操作。并且发现,电子线路在调试过程中,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学生已不知不觉地在应用与探讨中搞懂了不少,并且理解得比较透彻。在操作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除了教师及时进行解答指导外,还发现学生经常会自行翻书找资料寻找答案。显而易见,学生爱上了维修电工课!学生能够自行学习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了,班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专业学习气氛,新教法深受学生喜欢。

第2篇:电工的基础理论知识范文

一、从毕业生的就业分布分析专业培养目标

从岗位分布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五类(如图1所示):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电工、电子类产品的质量检验监督与控制等工作,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43.9%;电气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岗位,主要进行电气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和日常维修,是智能型的操作人员,这类人员占30.5%;企业的计划科、生产科、企管办等部门的生产管理岗位,从事生产组织、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这类人员占13.3%;产品的销售、售后技术服务岗位,占5.7%;行政管理和个体以及其他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1.3%和5.3%。

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出笔者所在学校电气设备安装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应用与运作。

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则是培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在生产现场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与运作、工艺设计与实施、现场经营管理以及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是将工程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工程、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一般不进行整机设计,也不搞产品的开发研究,不涉及高度抽象的理论概念,工作时注重定性的分析,而非定量的计算。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应加强工艺实施能力和提高新技术应用能力的毕业生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2%和19.9%,这是社会对高职高专电气专门人才规格要求的直接反映。

二、从毕业生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分析课程设计

调查结果显示,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应由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大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中专教育应使毕业生掌握相对宽厚的技术基础知识,才能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基础理论知识是指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和应掌握的常规性、基础性知识,如高等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理论知识是组成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基础,同时又是坚持自学的必要条件。

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指适应岗位(群)要求所应掌握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本专业的最新科技信息,如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设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电子CAD等。它涉及从设计到操作整个工艺流程和生产的全过程,是电气中专人才完成本职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

调查对象大都认为,外语、计算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设备、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技术等知识,是中专电气类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如图3所示)。

进行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的教学设计时,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重心。基础理论知识要扎实,打好基础,储备后劲;专业知识要专精,强调一专多能。要拓宽知识面和科学视野,打破传统专业教学模式隔山如隔行的封闭状态,重视知识的渗透、融合和转化,并能不断有效地更新知识,使毕业生真正具备适应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的知识结构。

总之,构筑电气高职高专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改革课程设置,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三、从调查分析看毕业生的能力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要求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和电工等级考证的培训,尤其是希望能掌握先进软件的使用方法。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外语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英语水平以熟练阅读材料为主,同时取得中级电工技能等级证书。

调查中就生产一线操作、工艺实施、设备调试运行维护、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广泛征求了意见,得到的反馈是,必须加强毕业生工艺实施及设备调试运行维护能力的培养,如图4所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生产领域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从业岗位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在高新技术信息的学习和应用方面,应具有很强的能力。同时,调查也表明,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加强电工操作实训,突出电工动手能力的专业教学特色。

从调研结果综合分析电气类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我们可以看出:

操作能力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包括任职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如仪器、仪表的操作,计算机的操作等;也包含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理解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程序,掌握应知应会的职业技术规范,具有排除故障,维修设备等方面的能力,具体项目如电工的操作、工艺规程编制实施、电器设备的调试维修等。

认知能力是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观察判断和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知识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技术革新和设计的创新能力等。

表达能力是指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和数理计算及图表展示的能力。

其他相关能力主要是指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业务交往及社会交际能力。在能够熟练进行技术操作、懂得技术开发的同时,又能将工程设计转化为工艺流程,将管理规范转化为管理实效;具有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悟性和本领,并能自觉开发潜能、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处理好业缘关系和人际关系,善于与各方合作交流,并能沟通、协调横向通联关系和纵向领属关系。

第3篇:电工的基础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 模块式教学 基础理论 基础实训

Abstrac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s faced of significant change in order to achieve its service function. Actually, the system of curriculum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t the aim of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capacities. After that, they could be prepared for their career. Hardly can the reform of the pattern of education in the specialty of mold be waited.

Key Words The Pattern of Education Fundermental Theory Elementary Practice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社会转型,职业教育要实现其服务功能必定面临着重大的转变,在培养模式上,传统的以学校为主,向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转变,在教学内容上,从偏重文化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转变,从重视学科研究与专业教学内容转向注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转型。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应用人才型的需求,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据此应把拓宽专业口径,课程体系合理、教学内容优化、实践动手能力强,社会适应面宽,作为本专业的教学基本思想,将模具设计理论、实践与及计算机应用融合为一体,加强针对性、突出实践性、强调新技术、培养综合素质进行模具专业的模块式教学的改革中来。模具专业的模块式教学分为三个模块:基础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其中专业基础教育模块分为:专业基础理论模块,专业基础实践模块。

一、专业基础理论模块

专业基础理论要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对专业基础理论应进行系统优化,有机整合,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在课堂教学上应与生产实践和社会环境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教学。专业基础理论模块包括:电工电子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

1、电工电子与测量技术基础。电器设备及控制在各个领域中均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电工电子和测量技术的初步知识成为工科各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必须指出的是,“电工电子与测量技术”是一个理论性、专业性、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所涉及教学内容广,内容本身也较难掌握。如何在规定的学时数内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初步知识,为模具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利用和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教学实施的难点。教学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减少繁琐的数学推导,增强物理概念,清晰的图解分析,缩减课时,力求少而精。

电工电子与测量技术基础包括电路基础、直流、交流电路和三相交流电分析、计算。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和电工电子测量技术。

2、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制图与CAD这课程是一门研究用正投影法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技术基础课。主要解决机械设计制造中技术信息的图样表达问题,以及与图样绘制有关的机械设计、制造工艺问题。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识图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运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的方法和技能。侧重点在视图理论,零件图与装配图制作,熟练运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授课以课堂为主,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采用冷冲模和注塑模中零件或装配体实物,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看图、制图能力,使学生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的应用和开发能力,为以后的PRO/E或UG软件的学习打好基础。

机械制图与CAD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础;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与装配图、公差与配合。机械CAD基本概念、基本绘图、操作命令、计算机绘图、图形编辑、显示、设置、查询、层、块、形、属性以及尺寸标注、图形输入、输出以及程序设计。

3、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机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它是模具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将为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基础实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相关知识、手册设计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的原则来确定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恰当的处理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理论、设计方法之间的关系;并且注重设计与制造有机结合、机电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重视工程综合教育和素质教育,重视课程之间的科学分工和有机联系;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上,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工程实践和综合教育,克服课程内容陈旧,结构固化,偏重自身完整性,教学内容组织缺乏弹性、轻视实践教学等问题。把基本理论与综合教育、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教学方法融为一体;科研和设计教学融为一体;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课内教学和课外辅导、课外练习融为一体;常规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融为一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及课程设计

4、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目前许多职业院校都是先安排金工实习,然后安排课程教学。这样学生在金工实习时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又因实践不足影响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就是要将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教学促进实习效果,实习效果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理论课和实习的教学质量。实践的结果证明理论与实践结合现场教学改革确实全面提高了理论课和实习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反映良好。

机械制造基础包括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模具材料、制造技术、切削机床、互换性原理与测量(尺寸与尺寸链部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加工工艺及金工实习、机床夹具,机械加工工艺编制。

5、液压与气压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是当代先进科学技术之一,它不但渗透在各种工业设备中,而且是科学实践研究,自动化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液压、气压元件,应着重于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应用及选择方法。对基本回路和典型系统,则结合在实际中所用回路和系统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技术是今后从事研究工作、技术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二、专业基础实践模块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是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学科理论基础,但无法提供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其提供的职业学习机会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因此从根本上难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市场的要求。专业基础实践应从传统的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向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转化、从校内课程为主,重视学科性与专业性向校内外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行动导向重于书本知识转化。

专业基础实践模块包括:机械制图与CAD实训,机械制造基础实训(含金工实习),电工与电子基础实训,机械设计基础实训。

1、机械制图与CAD实训。《机械制图与CAD》实训目的是培养学生有绘图读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进行全面的综合应用训练。一是部件测绘。小至修配被损零件或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大到对引进产品实施“反求工程”,测绘技术都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二是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掌握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基本命令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字化绘图应用能力和实验技能。以机械工程图的二维平面绘图为主,以三维实体设计为辅。整个实训中结合冷冲模和注塑模中零件和装配体的测绘,使学生能按照国家标准正确而快速绘图。并参加Autodesk公司的认证考试,获得全球通用的AutoCAD工程师证书,以适合于企业工厂绘图员岗位的需要。

2、电工与电子基础实训。柔性教学环境,集成化管理,校企共建基础实验是高职电工与电子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基础实训教学任务。电工与电子基础实训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先讲后做,边讲边做,或项目导入(先做后讲)”等多种教学方式,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设计基本实验(验证性),提高型实验(综合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等三种类型的实验项目,以全面培养高职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3、机械设计基础实训。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改革相结合,力求适应高职教育的应用性、针对性、岗位性、专业性的特点。将知识性与实用性融为一体, 实验项目中分成基本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两个层次,虚拟实验和工程案例与学生操作有机结合,保证基本实验教学,不断扩大综合设计实验,鼓励学生课外开展科技制作。机械设计基础实验面向实训,符合技能培养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标即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注重职业技术能力和管理素质的培养和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培养。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与CAD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实践性环节相辅相成。

4、机械制造基础实训(含金工实习)。为避免学生在实训时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又因实践不足影响了对《机械制造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应该将理论课课堂教学与机械制造基础实训同步;基础实训,生产实践和社会环境相结合。无论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还是基础实训,所有内容都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基础实训时结合实际生产会使得教学和实习内容丰富、生动。学生们在接受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同时还可了解生产现状、了解新技术的应用状况、了解理论知识与生产的相互关系,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制造基础》基础实训与社会环境的结合,让学生进入了一个更大的课堂,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自己社会责任的认识。除了学习工艺技术外,还将注重学生的个人素质的培养,包括纪律、群体相处、活动能力、人际关系、管理意识、工业安全、环保意识及领导才能等。

三、结束语

模具专业的模块式教学改革,课程体系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特点,并形成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化课程,突出了实训,并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单元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了课程整合和新课程开发,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稳定的专业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计划),并能够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和更新。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

第4篇:电工的基础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电工基础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机电、电子和制冷等工科专业所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以物理作为基础,其内容概念多,原理抽象,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普遍的反应是难懂难学。在传统的教学方法方面,一般是先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段很长时间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然后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教学。因为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相隔一段较长的时间,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容易在前面较长的抽象理论知识学习中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失去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如下一些的不足之处 :

1、教学方法落后。普遍的教师把在《电工基础》定义为理论课程。所以在教学中便把该课程当作纯理论来讲,往往忽略了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现实。所以教师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还是按照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去教学,学生早就在抽象理论知识学习中产生厌学情绪,往往却不知所云,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2、理论与动手实操比例严重失调。由于教师先入为主,把在《电工基础》定义为理论课程,所以在教学中“满堂灌”、重理论轻动手实操便司空见惯了,教学理论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对理论知识只是采用死记硬背,动手实操只停留在几个简单的验证实验上,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难达到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3、学生掌握技能不高。中职机电、电子和制冷等工科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更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电工基础》课程又是这些专业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所以该课程也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更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种种不足,使这一目标可望不可及。

针对上述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结合本人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良,采用了较为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有效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训动手操作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方法,以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其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有以下作用:

1、案例教学法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学生在学习案例后得到实际生产生活的体验,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案例教学法的案例来源于现实的生产和生活,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简化,缩短了与生活情境的差距。

3、案例的运用也可以促使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

三、案例教学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实施

(一)精心选好案例,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

在案例的选择时要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案例教学法要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必须牢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教在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只有对案例教学法要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

2、课前要精心准备教案,做到知己知彼。因为案例教学法是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所以教师在准备教案时对案例的选择就尤为的重要,选择案例时既要衡量自己的教学经验水平(知己),更要十分清楚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水平等具体情况(知彼)。课前要精心准备教案,做到知己知彼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课堂上要明确师生所扮演的角色。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唱度体系的主角了而是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生在案例教学中也不是传统教学中的配角,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角,是主要参与者。

(二)适当改进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科学把握教学进度,精心实施案例教学,是达到案例教学目的的关键。所以,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有过于抽象的理论,适当删减,有些与现实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的知识适当增加,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融入教学案例之中,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和利用效果,同时鼓励学生的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参与案例的观察和研究,从而达到真正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三)营造合理的教学情境和学生协作的学习环境

情境创设应该把课本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和生产密切地联系起来。例如在《电工基础》课程中的照明线路的这部分知识里,我们进行案例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某商业套房需要安装室内照明电路,让学生扮演安装电工人员,为该商业套房的室内照明电路进行设计和安装。

协作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所以学生要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协作的能力。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分组方式,灵活地让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的能力,为将来成为21世纪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自动化电力拖动系统正向着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迈进。社会日新月异,技术更新步伐日益加快,《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案例教学法取代传统的教学法大势所趋。中职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教师应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和社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21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电工的基础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工专业理论 实际操作

一、基础入门阶段

当今,面对招生难,技校学生整体程度下滑,求知欲不高的现状,每日单纯的理论学习,似乎已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可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并进,即每日半天理沦学习,半天基本功训练。在此阶段,应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时间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

1.注重基础实验性教学,抓好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理论知识的教与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应格外重视,要让学生在入校初期,就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特别是对于《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基础课的教学,可按实验性教学方式进行:不要仅是单纯的讲授。对于重点典型内容,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设施,在实验室内进行。

2.注重基础性实习教学,抓好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基本功是高级技术的基础。学生唯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因此,我们在实习教学中,也应让学生奠定好最初的“基石”,为将来课程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综合培训阶段

1.注重课堂化实习与理论教学的紧密性。课堂化不同于大生产工种的实习,它是电钳等通用技术工种所特有的实习方式,是按课堂教学的要求,在校内实习工厂和实验室内进行的,因而具有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的优点。特别是对于理论与实作同步进行的课堂化实习,其内容衔接要紧密,真正达到理沦与实践的和谐统一。

2.注重训练计划编排的实效性。由于理论与实习教学同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编排制定综合培训阶段的实习计划时,更要注重其实效性,将计划落到实处,应力争做到以下三点:(1) 注重训练内容的针对性与典型性。(2) 注重课题训练定额时间的适度性。(3) 注重课题考核。

3.力争综合实习与产品相结合。在综合培训阶段,最好将综合实习与产品相结合,将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本功。例如:在实习“常用低压电器及电动机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这一课题时,纯属消耗性实习,而且学生在线路安装时,仅知道如何去接线,如何安装布线美观,但这是否就符合产品设备的实际需要呢?对此,如果我们能够向厂内或外单位承揽一些线路安装任务,在节约开支的同时,可使学生在实践中较全面地掌握一些线路安装的技术要求与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利于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加强和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独立训练阶段

对于此阶段训练,一般均在二年级的第二学期。这一阶段要特别注重工作量的加大和技巧熟练程度的培养,逐步进入强化训练。所谓强化训练,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技能的高难度、高速度训练方式。不但要注重学生独立综合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质量、速度及心理素质”三方面的锻炼。

1.质量方面。由于学生已经历了基本功与综合训练两阶段的实习,在操作、识图等方面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且“双证”考试在即,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质量方面下功夫,在电工实习方面即为保证安装操作工艺及其正确性。对此,在实习中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操作,针对每一课题,反复实习。这不但可以提高线路安装工艺和正确性,同时也是熟能生巧的过程。另外在每一课题实习结束时,应要求学生参照课题评分标准,自我评定,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对于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更应让学生对照图纸,自我查找原因,以求扬长避短,改正不足。

2.速度。由于每一课题的实习,都有一定的工时要求。一般来说,如要学生在考试中正常发挥,达到平时训练的操作水平,其平时训练与考试时间单一工时之比应为1:2,也就是说考试时,要求学生3小时完成的题目,在平时应为1.5小时左右。这当然就要在“熟”和“巧”上下功夫。要做到这点,我认为唯有加大工作量。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能力,不但要“学会”,更要“会学”。练多了,速度自然也就会相应地有所提高。

3.心理素质。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其考试成绩。所以说,学生要想在“双证”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但要在质量和速度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闯过心理素质这一关,达到自我战胜的境界。对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独立操作训练阶段,针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通过操作竞赛,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及生动的事例讲述,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使学生适应考试,逐步进入考试状态。

第6篇:电工的基础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电工技术;教育;要点

1工作过程中电工技术教育概述

电工技术的掌握需要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加以实践和巩固,师徒关系这种传统模式正好有效的解决了学校电工技术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电工技术教育,通过师傅教导传授,不仅能实现对传统师徒教学关系的改善,还能够达到新的教学目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将工作内容和学习内容有效的结合,实现学生在工作能力和知识素养上的双重提升。在工作过程中对电工技术教育的思路与方法主要围绕徒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发展,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从而为企业培养技术过硬,业务精通,综合素质优良的优秀电工技术人才。

2工作过程中电工技术教育的要点

2.1注重徒弟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系的理解性构建

电工技术注重实践,但其前提是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做基础,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支撑,电工技术实践寸步难行。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师傅要着重提升徒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徒弟对理论知识体系进行理解性重新构建。首先要注重对基础概念讲解,师傅可以根据工作经验对这些抽象不便理解的概念进行形象化的讲解。通过工作过程中对真实电气元件的认识、讲解及实际操作,将无形化有形,使徒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更深刻,帮助徒弟在工作过程中对概念的运用更加透彻明晰。其次要通过工作中的实地教学来加深徒弟对基础电学定律的理解。让徒弟明确所学定律的特点及可以实际运用解决的问题。要充分的利用工作条件和工作设备进行细致的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将抽象的原理变得形象具体,配合以形象的工作演示。师傅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给徒弟讲解自己在学徒阶段的一些错误做法,既能够调节学习的气氛,还能够加深徒弟对定律要点的理解,保证学习质量。其实这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通过师傅的引导,徒弟在工作过程中把学校学的一大堆理论知识进行通透性理解,进而理解性有序简约重构知识体系,这样也就真正把理论吃透学精了,应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2.2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对电气元件、设备控制逻辑讲解

一个电路、一套设备电气功能都是靠具体的电气元件实现的,而一般的电气故障也往往是电气元件故障,因此师傅必须要注重对电气元件的讲解,要详细解说每一种电气元件的构造、组成、控制原理及分布位置,确保徒弟清晰理解,熟练掌握。对各元件间,各设备间的控制逻辑关系更应是讲解的重中之重,真正理解了这些控制逻辑关系,才能快速准确判断故障部位,分析故障原因并快速处理。要鼓励徒弟在工作过程中“多开口,勤动手”,下足功夫,切实掌握控制原理,熟悉设备元件布置,才能真正处理解决问题,才能早日实现独立操作。

2.3注重徒弟对机械原理的学习

不存在纯粹电的设备,现代设备往往是机、电、液、气综合控制的设备,而学校电气专业对机、液、气知识的教学很单薄,甚至是缺乏的,因此师傅必须帮助徒弟补齐这一短板。先进行一些系统性理论知识讲解学习,重点是在工作过程中针对具体设备进行机、电、液、气控制的具体讲解,这样更形象具体,易于理解。只有溶合这几方面的知识,才能真正了解一款设备、一个系统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真正掌握它们。

2.4注重徒弟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在基础知识体系构建完成,并充分理解掌握电工技术理论概念定律规律后,徒弟便初步具备在师傅的指导下从事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此时,在工作过程中师傅就要强调操作的规范化,要求徒弟标准化操作。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也就是要求徒弟必须熟悉电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在操作中严格遵守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人身及设备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一定要首先要树立徒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师傅可以讲解一些违反电工安全操作规程或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来对徒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其安全意识。其次要严格执行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可以根据设备的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功能归类总结安全操作规律,便于徒弟学习理解。要详细讲解每一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强调操作要点,着重实践,加深徒弟对实际操作的要点运用,并通过徒弟的操作来指出其不足。要在实践中提升徒弟的标准化操作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固化他们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行为。

2.5注重徒弟思考和创意能力的培养以及和谐师徒关系的维护

新型师徒关系不仅仅是对徒弟进行知识的讲解和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徒弟个人潜能的激发。通过在工作过程中对电工技术的具体教授,师傅还要结合所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设问,引发徒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培养徒弟的思考能力。还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徒弟在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在教授过程中师傅不仅要注重徒弟个人能力的提升,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不断的鼓励徒弟,鼓励其进行操作、进行思考、进行创新。和谐的师徒关系能够有力提升徒弟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的意愿,激发徒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培养徒弟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综合素养,为徒弟在今后成长为电工技术骨干发挥重要作用。

2.6注重师徒合同的签定

通过师徒合同的签定,从而明确师傅对徒弟的培养目标、期限及应负的安全责任义务;也要明确徒弟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同时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及争议解决方式;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合同条款,让师徒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同奖共罚,有力促成电工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

3结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笔者主要从电工教育在工作过程中师徒教学模式下的几个要点进行论述。从基础理论知识原理重构、电气元件设备控制逻辑讲解、机械原理学习、标准化操作以及创新思维和和谐师徒关系维护、师徒合同的签定进行概述。相信通过以上几个要点的实施,日后在工作过程中开展电工技术教育将会取得新突破,获得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雪莲,潘铁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0(30):170~171.

第7篇:电工的基础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教学;理论知识;社会实践;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1-0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沿着由生动的直观认识到抽象的思维认识,并从抽象的思维认识到实践的路线进行的。同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又具有其特殊性。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掌握人类历史上积累起来的书本知识为主的认识过程。这些,决定了理论联系实际应该成为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能够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不致脱节,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运用或回到实践中去。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和学习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反映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普遍的规律,对实践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指导作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最主要的是要正确处理好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实际的关系,关键在于保证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同时在理论知识指导下,把教学和生活、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观点和材料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际活动。结合教材系统的理论学习,恰当地联系具体实际,使学生了解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意义,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和事实材料,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求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情境,使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如练习、实验、实习、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学会读、写、算及其他一些学习的和劳动的基本技能,学会独立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当前电工学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淡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觉得所学知识没有实际用处,与今后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大,对所学知识缺乏感性认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知识的迁移能力差,改变问题相关条件及环境就无法运用、学习中缺乏科学探究经历等。根据教学大纲对电工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对当前电工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结合电工学科的教学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学生的生活、社会体验与电工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电工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是让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体会中主动地学习,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建构、迁移,使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实践研究主要以电工课堂教学为依托,将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社会实践体验与枯燥抽象的电工课堂教学相结合,针对电工课程内容创设联系学生生活的课堂情境,进行案例实践,重点探索解决电工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的问题,为改进电工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参考依据。在教学实践中主要研究电工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重在创设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验情境、问题情境、迁移情境、实践情境、习题情境等,把情境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电工学习环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电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电工知识和现象的观察、理解、实验操作、科学探究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巩固、建构和迁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在电工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把基本原理讲清讲透,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其次要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和处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密切联系实际,例如在讲授三相交流电路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用电系统详细讲解。每个学生都知道和使用三相交流电,可对它的工作原理真正地了解的很少,对于日常生活中电工知识,学生还是很有兴趣去学习并掌握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煤矿生产中实际应用,结合学生今后工作,把深奥、抽象的理论通过运用贴近现实、具体易懂的实例来阐述,可以具体的讲解以后工作中将接触到的一些电气设备,讲解其工作原理,使理论与实际相融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空洞的说教,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同时课堂气氛对教学也有极大的影响。教师应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课堂上师生间不沟通、不互动,是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必须使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采用“提问式”教学及安排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现在的学生知识丰富,思想活跃,渴望沟通和交流,有较强的表现欲和探求欲,必须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可根据具体内容,在讲授前首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讲到涡流损失时,可以提问:在日常的家用电器中,哪些是利用涡流损失的?教师可以引导学员了解各类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讲解电磁炉是利用了涡流产生的热量来工作的。这样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再引导学生去认识涡流损失的原因,以及它的利与弊。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其次教师应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要达到直观生动的教学目的,多媒体教学是最好的方式。它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电工教学中涉及到许多电器元件,单纯地依靠书本,有些内容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以理解,而如果采用煤矿生产现场的实物图来演示、讲解,既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接受,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雪凌.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6).

第8篇:电工的基础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工基础;能力目标;理实一体;

作者简介:芦晶(1964-),女,河北滦县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75-02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以技能型、技术型为目标也成为职业教育的特色。围绕着这一特色,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展了全方位的课程改革,其显著特征是任务引领、过程导向、学做一体、理实结合,进一步强化了技能训练,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无疑是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的电工基础课怎样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在专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定作了如下试点实践和探索。

一、确立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职业分析确立电工基础课程相关的专业能力,如图1。

(1)电路基本规律的理解能力,包括电路、电路基本变量,即对电流、电压、功率的深刻理解;对电路的基本规律基尔霍夫定理的理解和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能力。

(2)识、读图能力,理解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的关系,由电路图到实际电路的实施。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相互转化能力。

(3)使用仪器、仪表能力,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仪表能力。如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功率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手册、图表的能力。

(4)查阅资料能力,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会怎样查阅相关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与人合作能力,通过理实一体的教学形式,在学生分组完成课程项目任务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养成与人合作的协作精神。

二、确立课程内容

高职电工基础课程现行教材很多,依据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重构课程内容是进行能力目标培养的首要任务。依据专业能力目标及后续课程分析,把电工基础课程主要内容确定为六个项目载体,如表1所示。

通过这六个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不仅理解了电功基础理论,而且培养了他们对理论的使用能力,而这种实际应用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比如项目1,简单照明线路的规划与搭接,使学生从最简单的直流照明电路入手理解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的概念,从而理解建立电路模型进行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然后通过电路测试进一步掌握电流、电压、电位、电功、电功率等电路变量的概念及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最后通过电路规划和测量理解电路的基本规律基尔霍夫定律。在规划和搭接简单照明电路的同时使学生理解电路变量电流、电压、电功率的作用及其测量。这样以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既使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理论内容,又强化了知识的应用性。这里的项目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校实训条件灵活选取,重在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为什么学”。

三、确立教学方法

电工基础课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应为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任务先导”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学”,然后“知识链接”使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最后“任务完成”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的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日光灯电路的安装及测试项目教学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通过项目的引入使学生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包括正弦量的三要素以及正弦交流电压、电流的特点和测量。(2)通过图2所示日光灯电路的搭接及电压的测量,学生直观的看到镇流器上的电压加灯管上电压并不等于电源电压,为什么?带着疑问给学生讲解正弦交流电的计算,引入相量简化计算就很好理解了。(3)把相量计算的方法应用到最简单的电路,自然就是单一参数的电阻、电感、电容电路。随着这些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分析日光灯电路的测量结果就不难理解了。(4)进一步计算和测量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和功率因数,通过分析和实验自然就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这样把比较抽象的相量计算与实验紧密结合,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的理论难以理解,而是积极的寻找实验现象的理论根源,变被动为主动学习。通过理实一体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巩固,还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促进技能的形成。

通过课堂上边授课边实验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容为一体。如讲功率因数的提高时,学生搭接完成日光灯电路后,可以直接用功率因数表测量电路的功率因数,得到结果后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功率因数这样低?引导学生分析感性负载功率因数低的原因,是电压超前电流的角度太大,然后分析如何提高功率因数?自然是给负载并联电容。那么并联多大的电容好呢?取不同容量的电容并联在负载上请同学们测量不同情况下的功率因数。那么并联电容的大小与功率因数高低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计算并联合适的电容的方法。这样学习学生受到的启发和印象都很深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很大提高。总之,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直观性强、有说服力,对高职学生而言易于接受和理解,掌握知识既灵活又牢固,使多项专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四、改革考核方法

电工基础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专业技术基础课,一方面要为今后就业奠定良好的操作技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采取独立的理论考核和分组的实践综合考核各占50%的模式。独立的理论考核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方式,考试内容是必备的理论知识。传统考试方法学生比较熟悉,教师便于操作,成绩易于量化,便于学生总结和加深学习的理论知识。其缺点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易造成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往往造成高分低能的不客观情况,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应用和创新等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单一使用这样的方式考核有失偏颇,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养成。而分组的实践综合考核,是将考核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查表和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表(如表2所示)两种形式去考核、衡量、评价,把课程目标融入到考核评价当中去。它将是教师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考察,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每个环节中的表现进行反思的训练,这种评价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润物无声地获得提高。通过“工作任务”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技能知识的掌握,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等诸多方面作出评价。

两年来,通过理实一体的教学试点实践,证明新的教学体系和训练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通用能力,而这也正是企业对员工最重要的素质要求。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也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第9篇:电工的基础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机电;专业;应用;课程改革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不断深化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的数学课程要结合专业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重点。在教学中,我们只有结合专业需求,适应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使学生掌握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从而更好地解决和处理专业的一些疑难问题,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更好地奠定基础。

1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分析

1.1人才培养目标我院机电工程系现在开设的专业有: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它们的培养目标的共同点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较宽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或管理能力,能够在生产、建设、经营或技术服务第一线运用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技术问题的高层次技术应用人才。1.2学生特点分析1.2.1数学基础薄弱高职类院校的生源主要分为:统招生、对口生(中专、技校转段的)和单招生,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相关的一些数学能力较差,数学基础薄弱,很难理解数学课中的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数学概念和理论的推到,对于一些技巧性很强的数学概念、数学理论的推倒就更难接受了。1.2.2专业水平好虽然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但他们也有其自身的优点,比如: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专业技能较强,高职院校学生有一半甚至更多来自于中专或者技校,他们在中学时期就已经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他们是既有着专业知识又有着一技之长的专门技能型人才,这些学生对数学知识在专业上的应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有着浓厚的兴趣。

2对机电相关专业的调查分析

我们通过对机电类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并大量翻阅专业课教师选用的各类专业教材,同时,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就业岗位群对数学知识需求,总结归纳出了专业课程所需的高职数学知识点。2.1函数在《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传动》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中主要用到了函数的相关知识,包括:幂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和复合函数的计算与图像。比如,在《机械制造技术》中的刀具的进给量、刀具耐用度与切削速度;《液压传动》中总效率、实际流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曲线。2.2导数涉及到“导数”的专业课程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变频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和《液压传动》,比如:在《电工技术》中的电压、电流、电动势、微分电路、电磁、最大功率、非线性电阻电路、变压器、电路的暂态分析、磁通量等部分用到了导数;在《电子技术》中的半导体、可控整流电路、集成运放、等效电路、微分电路中广泛地用到了导数的相关知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中的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半导体中。2.3极限涉及到的“极限的”专业课程有:《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比如,《电子技术》中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RC串并联选频电路的计算;《电工技术》中非线性电阻电路和计算一阶电路的全响应方程都用到了极限的知识。2.4积分涉及到的“积分”专业课程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和《工程力学》等等。

3基于服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