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

创新项目商业计划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项目商业计划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项目商业计划书

第1篇:创新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

范文一 新产品项目计划书一.产品介绍

1.产品的概念。

2.相关产品或被替代品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3.本产品的差异性或独特性怎样?

4.企业将本产品推向市场方法或渠道是什么?

5.谁会使用本产品,为什么?

6.研发成本之外,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多少,售价是多少?

7.本产品的生命周期预测,有无升级、改良或创新的准备计划?

二.市场分析

1.市场是否存在对这种产品的需求?需求程度是否可以给企业带来所期望的利益?新产品的市场规模有多大?需求发展的未来趋向及其状态如何?影响需求都有哪些因素。

2.细致分析经济、地理、职业以及心理等因素对消费者选择购买本开发产品这一行为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所起的作用。

3.推出一个主要的营销计划,计划中应列出本企业打算开展广告、促销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的地区,明确每一项活动的预算和收益。

4.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预计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前景预测。

5.策划好新产品的品牌和专利。

三.生产条件

1.如何设计或改良生产线,如何制造或组装产品?

2.新产品生产需要哪些原料?企业拥有那些生产资源,还需要什么生产资源?

3.生产和设备的成本是多少?

4.怎样保证新产品在进入规模生产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生产周期标准的制定以及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6.质量控制的方法是怎样的。

7.解释与产品制造、组装、储存以及发送有关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情况。

四.项目团队

1.组织结构设计。

2.岗位职责说明。

3.项目经理自己的背景、经历、经验和特长等。

3.介绍主要研发人员的特殊才能、特点和造诣。

五.财务规划

着眼于一项新技术或创新产品的创业企业不可能参考现有市场的数据、价格和营销方式。因此,它要自己预测所进入市场的成长速度和可能获得纯利,并把它的设想、管理队伍和财务模型推销给决策者和投资者。

1. 商业计划书的条件假设。

2. 预计的资产负债表。

3. 预计的损益表。

4. 现金收支分析。

5. 资金的来源和使用。

范文二 团购项目计划书一、 项目名称及公司简介

项目名称:济南市下岗职工团购联盟合作公社

公司简介:济南***********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金100万元 法人代表:*****

主营业务:

公司地址:山东省体育局

二、 市场形势及背景分析

下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我国积极完善和落实促进再就业的扶持政策,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鼓励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对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加剧,下岗人员的增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进以及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等矛盾的逐步激化,寻求一条新的创业之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政府劳动部门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人们自主创业。同时自主创业作为一种新的潮流趋势,将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三、 项目简介

团购网将本着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岗位、谋福利、方便群众的方针,以济南市各小区为单位,本着自愿报名、就近上岗的原则,在各小区内建立团购网点。所有团购网点全部采用统一管理模式,统一门面装潢,统一培训,统一进货,统一服务理念,统一着装上岗的六统一模式;支持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享的三个共享;建立以生活必需品、易耗品为基础,家电、装修、家具等为主导团购内容,涉及汽车、房产等大型团购项目的综合型、全方位、立体化的团购联盟。

对于基础生活必需品的团购,比如蔬菜、肉蛋等,将直接从生产基地采购,直接进入销售渠道,除去运输成本外,将大幅度低于市场价直接供应本联盟会员。更安全、省力、放心、实惠;同时本联盟将建立自有品牌规模化蔬菜、肉蛋大型生产供应基地。

四、 项目运作及服务

本团购联盟将采用会员式管理,面向所有需要加入本团购联盟的顾客推出团购卡。

团购卡是***团购联盟推出的实名认证团购卡,会员可以持卡直接到特约门店参加团购,享受最方便快捷的团购服务,更可参加仅限持卡会员的优质团购项目。

理由一:能享受到较普通会员更“优质、优惠、优先”的服务

理由二:持卡可直接在特约门店参加团购,看样-付款-提货/送货一次搞定

理由三:持卡消费满一定金额可凭消费凭条换取实用超值奖品

理由四:持卡会员可以参加普通会员无法参加的特惠团购项目和特惠促销

理由五:享受专为持卡会员量身定做的其他各类增值服务,如免费短信报价等

理由六:持卡会员可以使用诚信度较高的网站功能,如开小店、发起团购等

五、 营销策划

(怎么开展这项业务,通过什么方法宣传,策划实施)

六、 销售分析

(目标客户,销售量预计 ,成本预计,利润分析)

七、 风险分析

第2篇:创新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

一、充分认识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自主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帮助他们在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既能促使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自我就业,又能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不仅能有效缓解就业矛盾,而且有利于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重创业、支持创业、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对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

平湖籍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在本市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可享受如下优惠政策。

(一)规费减免

1.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免交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2.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之后的三年内,凭《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签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或者《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免交以下收费项目费用:

(1)卫生部门收取的卫生许可、监督监测等卫生行政事业收费;

(2)规划建设部门收取的城市道路占道费;

(3)交通部门收取的车辆营运证工本费。

(二)贷款贴息

高校毕业生从事自主创业(国家限制行业除外),因自筹资金不足,可申请小额创业担保贷款,也可直接申请商业贷款,并提出贴息申请。

申请小额创业担保贷款的,贷款的金额一般掌握在3万元左右、最高不超过人民币5万元,合伙创业的,可根据人数,适当扩大贷款规模,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0万元。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确需延长的,由本人提出展期,经担保人同意提供担保的,且继续落实反担保措施的,经办银行可按规定展期1次,展期期限不超过1年。小额创业担保贷款按《平湖市小额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平政办发〔2009〕53号)具体办理有关手续,市财政据实给予全额贴息(展期和再次贷款不贴息)。

向商业银行直接申请商业贷款的,市财政据实给予一次性50%的贴息(展期和再次贷款不贴息)。

小额创业担保贷款和商业贷款两项贴息总计最高额度为2万元,贴息资金在再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贴息实行“先付后贴”的办法,高校毕业生按约定结息方式向有关银行支付利息,持完息凭证按照有关再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规定办理贴息资金的申拨手续。

(三)创新资助

在本市创办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其创新项目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创新资助:

1.申请人有具体创新项目且具有产业化条件;

2.申请项目符合国家和我市产业导向与就业需求,技术含量较高,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项目无知识产权纠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国家规定的特殊行业(如医药、医疗器械、邮电、通讯、电力、农业新品及生物制品、公安及安全等),需有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的相关批准证明;

4.申请创新资助的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高技术服务业,经营业绩良好,资产负债率合理,财务制度健全;

5.创新资助申请人须有一定的自筹资金。

有资助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向市科技局进行科技项目申报,需报送《平湖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表》(可在平湖科技信息网下载),并随表附身份证、户籍证明、学历证书、工商注册(登记)证明、商业计划书或创新项目可行性报告等相关材料。创新资助资金从科技发展资金中安排,并纳入《平湖市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平科技〔20*〕3号)管理。

高校毕业生申报的科技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立项,资助经费按同类科技项目上限执行,立项后先补科技项目经费的40%,其余60%经项目验收后拨付。

(四)专利补助

在本市创办企业取得技术成果获得授权专利的,可按《平湖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平科技〔2009〕14号)享受相关资助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提高20%给予资助。

(五)人事

高校毕业生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之后的三年内,凭《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报到证》,免交由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收取的档案管理和其它人事费用。

(六)其他

1.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提前一年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2.创办的企业入住市科技孵化创业中心的,可享受科技孵化创业中心的优惠政策。

3.申请入住人才公寓的,可优先安排入住。

三、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引导和鼓励

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把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政策引导,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各项服务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主创业的信心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走自主创业之路。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典型,动员各类用人单位和全社会关心和帮助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关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对自主创业成绩突出的高校毕业生,市委、市政府将适时给予宣传、表彰,所需经费从市人才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3篇:创新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虚拟公司 工商管理 课堂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134-02

一、引言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认为:大学应传授能力非理论知识。然而,传统教学的瓶颈就是无法将理论知识转换成为能力。目前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差、适应能力差、实践能力差的“三差”现象。因此,在高校教学的理论体系和课程结构中,加强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这不仅因为实践教学的设置深刻地体现着一种教育指导思想,更在于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尤其应当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本领以及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针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

目前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验、专业实习、综合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和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并与经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的地方;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由于时间过于集中,形式单一,往往无法引起学生兴趣。社会实践当然是实践教学最好的方式,既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又能使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会促使学生重新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目前在高校扩招背景下.受教学经费的影响,相对于学生数量。校外实习基地数还少些。另外,企业处于经济利益考虑,一般也不愿意承担额外的负担,由此实习基地很难接纳较多的学生。即使接纳了一部分学生,也对实习学生不重视。不安排实际工作,学生也就失去了实践学习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加强课内实践教学,可行性更强,效果更好。

二、基于“虚拟公司”的课堂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一种虚拟公司的课内实践教学模式。模仿实际公司的情景.创建虚拟公司,在教学中贯穿能力培养的思想和理念。

1 基于“虚拟公司”的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本文设想,以“虚拟公司”作为课内实践改革的平台。开展虚拟公司实践教学不只局限于某一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或者某一个实习实训环节.而要把虚拟公司实践教学贯穿到大学生活的始终。在专业必修课内。结合虚拟公司的具体岗位,进行岗位训练;能力构建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可操作能力;再以学生虚拟企业作为管理综合模拟课程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发现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最后,在毕业实习阶段,通过在现实企业的锻炼。既检验学生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又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中,尽可能做到应对真题,即结合实习单位实际要解决的问题。

2 基于“虚拟公司”的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思路。

(1)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旨在形成工商管理学科核心基本理论与基本管理知识,了解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各方面理论、知识及能力与素养。

为了进行课内实践教学,首先需要联系一家企业作为伙伴公司。通过参观等方式。让学生大致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然后以这家企业为参照在学校建立虚拟公司,设立各个业务部门和工作岗位,并根据伙伴公司提供的真实的市场资料进行模拟商务活动。它涉及到与工商管理专业关系比较紧密的市场调查、商品采购与销售、进销存管理、财务核算、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活动。对应地设立营销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以及进行综合管理的经理部。

教师在相应的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具体岗位的职能及一般的工作流程,然后学生在实践环节,以企业模拟实际的业务流程作为牵引。针对一个特定企业的业务,由学生模拟该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目的是熟悉企业的职能作用,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

(2)能力构建课。能力构建课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与实际的动手能力。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拟分为各八周的两个阶段,上半个小学期以理论教学为主.而下半小学期则停课进行集中实践训练。

教学环节主要训练学生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企业生产运作的基本活动进行合理诊断的能力;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对新项目进行组织策划的综合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成为虚拟公司的“正式员工”,根据工作能力竞争上岗,参与虚拟公司的各项模拟业务过程。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学生会逐渐体会到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及自身工作能力的匮乏,并进一步思考未来就业岗位对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3)综合模拟课。综合模拟课旨在培养学生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独立思考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课程拟在工商管理专业高年级(第六或第七学期)开设,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部分专业课程,有利于学生利用综合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系统教学的需求。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使学生对整个公司的运作及管理有个全面的认识。学生在实践环节,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虚拟公司,按照公司运作的完整程序.制订出商业计划书和具体的实施细则。

具体实施步骤:一是学生根据优势互补进行分组。以6人左右为一个小组;二是组建虚拟公司,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三是制定计划。由学生按公司运作方式制定一份包括企业概述、业务与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与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内容的商业计划书,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四是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虚拟企业内的分工以相应的岗位职责,并确立相应的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五是项目考核,以创造性能力考核为主,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测试。

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各门课程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能够打通不同课程之间的脉道。使之能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上下和横向沟通的能力,以及观察和思考问题时的全局观念。

(4)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个环节。它是课程教学环节的延续,也是以前所学课的一个总结性的成果体现,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毕业论文教学比专业课程的教学更重要。

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设在大四第一个学期.通过学科文献读写议课程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所需的读、写、议能力。实践环节主要是通过毕

业实习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熟悉企业的运作过程和各岗位的要求,并将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运用掌握的理论或方法加以解决。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能力在现实环境的综合检验。

三、基于虚拟公司的工商管理专业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

1 注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和紊质培养。当前,高校教学更多侧重于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过于关注一些直接的目标,如学生的考试成绩、考级、考证、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就业率、毕业生攻读研究生的比例等,从而忽略了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逐渐地从重视知识转向重视综合素质。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高质量的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统一的人才。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素质是根本。因此,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是高校教学的三大目标。

本文提出的基于虚拟企业的工商管理专业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便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岗位操作能力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等,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一套基于感知的“源于实践,归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课堂应是学生乐于参与、勇于争论、善于反思的场所。可目前高校课堂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学生缺乏学习的激情、高质量的思维活动、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积极的参与。通过对笔者所在的浙江树人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各年级学生的调研发现.造成此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所学的课程不够了解,不清楚所学知识的用处,导致学生对学习无所谓。

工商管理高等教育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目前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偏少、实践内容不充实.课内缺少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感性认识与实践机会,课外缺少使学生理解社会、理解专业、理解知识运用的途径。使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学生虚拟企业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通过学生在岗位模拟过程中产生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进而主动地去探寻需要的知识,这样就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很好地发挥内隐学习的能量。

3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教学活动质量和效率的能力,是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表现的一种职业素质。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着教学效率,也制约着受教育者的能力结构。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意识,首先是教师要拥有这种培养的能力。但目前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的实践教学水平不高。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创办虚拟公司以及指导学生创办虚拟公司.能促进教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实践教学的能力。

第4篇:创新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创业教育 就业 培训体系 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213-02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国家间核心竞争表现在创新人才的竞争,高校承担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我国高校教育目标便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在知识经济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创造一定的商业价值,而且在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与市场就业机会有限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它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与和谐。因此如何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已成为当今社会十分关注的重点问题。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且必要手段。高校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已在高校教育中占重要地位,然而中国的创业教育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才刚刚开始。2010年,教育部了一份“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所有的高等学校正式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预见的是,事业潮流不可阻挡。

二、创业教育的起源和我国的现状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国际教育会议上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与提高创业能力是我国创业教育的目标。在过去的20年里,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创业教育,相对完美的创业教育模式基本已经形成。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创业收入占了硅谷企业收入的60%~70%。与美国、英国、日本这些国家相比,中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1999年,中国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相关文件,2002年初创业教育在中国正式开始,中国教育部决定先在9所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但大多数高校缺乏对创业教育学科内容的了解及方法的研究,使创业教育的指导停留在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究阶段,也没能有效解决大学毕业生创业率较低问题。

因为创新教育在我国刚刚开始,所以现在我国教育面临许多问题,如内在因素: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我国培养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历史形成的就业模式的挑战,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外在因素:家长、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创业不认同,造成了大学生创业氛围低迷、业务信息渠道狭隘,融资渠道少之又少等这些现象,导致了大学生创业困难重重。虽然不利因素诸多,但我国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例如形成了相应的创新教育模式,并且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发展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对高校而言,一方面要坚持党在十上提出的“创业教育”的指导方针,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改善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

三、目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校创业教育认识的偏差

目前,中国部分高校对于创业教育仍然缺乏必要的、理性的认识。人们对“创业教育”概念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上,认为创业教育目的就是教人创办企业,或仅仅将创业教育作为毕业生获得更多工作机会的途径,而没把它当作一个能够推动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力量。因此,很多大学生因为自己没有要创办企业的想法,就认为没有接受创业教育的必要,即使是被迫接受了,也没有积极性,只是应付。事实上,很多没有接触过创业教育的高校教师,也认为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只针对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开设。这些认知上出现的错误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二)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多数高校仅将创业教育列入到普通的教学内容中,采取选修课或者开设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对创业教育的内容、目标、体系没有进行整合,教学模式也仅限于传授有限的知识,而没有让学生得到足够的实践机会和自主发展空间。由于缺乏一个集成的教学系统,所以大学的创业教育还没有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形成有机联系。因此,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学习的领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优势。

(三)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足

发达国家中创业教育理念的传播者多为投资经验丰富的相关人士。他们即熟悉创业教育又熟悉投资渠道和企业运作。但在中国,多数进行创业教育的教师具有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相应的商业实践和实战经验。并且由于扩招,导致大学师资力量、实验设备等都无法适应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创业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四)创业教育活动薄弱

国外的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形式多样。与国外成熟的商业模式相比,中国大学的创业教育才刚刚开始,形式简单、活动薄弱。例如,自1999年以来,全国仅有五个举行商业计划竞赛的大学。虽然一些大学希望学生参与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商业计划竞赛,但很多学生参赛不是出于自己的真实意愿,他们没有真正地制订实施计划,这样的创业活动只停留在思维创造层面。

四、创业教育新途径

(一)建立专业的创业学院和大学,培养创业教师

为切实发展创业教育,高校应该创办相应的创业学院,搭建相应的创业平台;其次要引进创新型师资人才,如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成功的企业家校友客座教授。定期地开办讲座与论坛,与学生们相互交流探讨;第三,学校通过鼓励教师到公司兼职或直接参与创业实践,使他们获得深入洞察社会的能力和成熟的创业教育思想,为培养创业教育教师,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提供条件。

(二)创业教育的培训体系

1.创业课程的设置。创业教育与创业平台不仅仅是让大学生创业, 最主要是让大学生有创新与创业的能力,因此,创业教育课程是关键。其课程内容应涉及:如何让学生的创业热情得到激发,以及如何让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得到促进;如何使学生转变角色,从创业教育的接受者变成参与者,甚至成为传授者;如何实现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效整合。课程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注重创新和教育的实用性,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二,削弱学科边界,注意学科交叉和渗透;第三,从实际出发,构建学校的创业教育体系,逐步建立一个符合创业教育特点的完整课程体系。设置出一个具有文理兼备,并与工程课程有机结合的,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2.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需要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核心的创业技术、创新经验等。因此要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创建企业的动态模拟过程,引导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关注一些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创业问题等。在选择教学方案这一问题上,教师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通过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让学生经历开展一个新项目的全过程。可以有效地增长学生的创业能力与经验,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3.建立灵活的课程培训体系。创业教育突出强调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能力,而创业思维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W模式,建立更灵活的教育制度,加强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例如, 既让学生拥有创业机会,又可以学到大学应该拥有的知识。可对一些学生参与企业活动或者与企业合作创造便利的条件,其策略是可对大学的管理系统、专业管理系统和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鼓励和支持他们的创业活动。灵活的学分制,学生在4到5年或6到8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学分,这样学生可以有足够的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和制定学习目标。

(三)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实用的教育活动。实践是检验创新教育是否成功的平台之一。所以学校建立相应的创业平台,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勇敢的登上这一平台。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合作模式的流程是:学习创业实践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去实践基地培训。因此需要建立校企间桥梁,为大学生与企业间合作生产、学习和研究提供方便,并使人才和资金实现最大化的利用,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一方面是企业获得利润,另一方面是学生的科技成果得到了转化,也可以使更多的实习生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并且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了解如何经营企业。因此,创业教育学生的创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设置真实的创业教育环境。创业实践和课堂教学不同,创业教育的精神是挑战传统的教育,要使教师主体从课堂上转移,培养学生自主创业和实践能力。例如,某些大学建立的创业社区,起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在商业机构提供真实的氛围。在大学创业社区里,学生可以创建自己的企业。而且,这些企业都有商业和税务登记证书,甚至企业管理者也要承担法律责任。但在项目建立之前,大学生要进行市场调查,在项目成立之前,所有程序都应该由学生们独立完成。例如,撰写商业计划书并提交给大学申请,按照税务管理的规定进行注册登记等。老师只负责评估该项目是否可行并将评估结果公开。

大学生创业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与就业难题,更为重要地是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充分地理解相应的法律知识和诚信经营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也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等必备素质。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和教育实践平台能使学生的创业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高校创业教育也因此会得到迅猛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NO:GJB1215080。]

参考文献:

[1] 程超泽.世纪之争:中国,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M].南文博雅,2015

[2] 张红生,丰蓉,魏薇.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15(1)

[3] 韩峰.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6

[4] 丁钢.高校创业教育的文化诉求与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5(2)

[5] 黄兆信,黄扬杰.社会创业教育:内涵,历史与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6(8)

[6] 杨为群,李勇江.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5(3)

[7]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9)

[8] 王陶,李文,陈宏伟.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5(3)

[9] 卓泽林,赵中建.高水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6(3)

[10] 大学生创业教育导论[M].科学出版社,2012.

[11] 王平.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保证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8)

(作者单位:吴云飞,全,任国莉,张跃华,佳木斯大学理学院;岳丽红,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第5篇:创新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

是的,这算是一种O2O吧。在商业大事件的上一个轮回里,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可能花了好长时间才记住并且搞明白到底什么叫做B2C,这一次明显就顺利多了,因为只要你有一个手机,各种信息就会轮番轰炸你,而关于O2O的信息尤其多,更何况还有很多VC会花钱请客,让你记住它们。

先说一个新登场的。果壳―对就是文艺青年都很关注的那个果壳―新近推出了一个新项目,叫“在行”。网站首页的自我描述为:面对面为你出谋划策。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你出钱,买另一个你觉得有料的人的时间,然后你俩聊聊,果壳提成一点儿中介费。但说是说,跟在行的人求知取经咯,那主页大图上两个年轻男女在一个很小清新的咖啡馆里相对而坐,整个场景看着也是满那啥的。就不怕无所不知的朝阳群众突然出现吗?

App上选人约时间,这是线上,真实世界里碰面,这叫线下,然后智慧和经验在其间流转传播,一个多么完美的O2O。鉴于行家们应该会天然地排斥去陌生人家里传道授业解惑,所以眼下要把这个“在行”叫做上门果壳还有点勉强。而且你想想看,假如都往家里约,那事态发展下去果壳还不迟早变成另一个陌陌?总得给我们留一方净土吧。

我们领教O2O大约是从几年前的团购开始的。当时网上买好之后,通常都是拿一条短信去接头。后来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和二维码出现让整件事情变得更方便也更像模像样了一点,再后来就是眼下这波创业大潮了,但凡能跟O2O沾上点边的,都被创业爱好者们写成商业计划书拿去和投资人喝咖啡了,生活的边边角角也都在被O2O或者已经在去往O2O的路上。

既然有一种创业方向叫做B2VC,那么自然也有一种便宜叫做VC请客。那种让我们甚至都感到有点过分了的消费补贴,的确会吸引很多消费者参与其中,看起来一派繁荣。钟点工、家教等传统项目自不必说,如今还有人上门为你插花,有人上门给你烧米其林级的大餐,有人上门给你美甲,还有人直接带张折叠床过来给你做一个大保健,最新出现在地铁车厢广告里的一种是上门为你做奢侈品保养兼A货鉴定……各种各样的上门服务一开始叫人眼花缭乱,发展到后来简直变得有点啼笑皆非了,有一种生活正在被全面颠覆之感。

坦白说,作为消费者,至少在目前阶段我们确实享受到了很多实际优惠。虽说拿钱是有点手软,但面对眼下这种消个费竟然还能赚点钱的喧嚣得甚至略带滑稽感的局面,总觉得哪里不对有没有?作为一个智商正常的人,总不至于会认为商家会一直补贴下去吧?GPS定位一个最近的师傅上门帮我补鞋这究竟是什么鬼?而且假如仔细想想大部分的O2O项目,你会发现它们跟创新的关系真不太大,无非是把从前的一个电话换成一个点击而已。而创业投机分子们做的就是地毯式搜索,挖空心思看你生活里到底还有什么事情是可以花钱请人做的,实在没有了还可以创造某种需求,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多保有一点理性吧。享受技术的便利没问题,但也别因为习惯性贪一点便宜而无形中成了一个大泡沫的推手。唉,你看看这个A股……

几个新奇特的O2O项目

速速拿去写计划书找天使吧,不谢!

铲猫砂

遛狗洗狗服务已不稀奇了,想必在线预订遛狗业务也应该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但服务猫咪的貌似还没见到。猫奴们数量庞大,代铲猫砂是刚需,市场潜力巨大。用什么铲子,如何从结块状况判断猫咪健康,附带续水续猫粮都是可选的增值服务。

衣柜布置整理

是,这事儿阿姨完全可以代劳,但现在可不就讲究一个细分市场?阿姨也许能帮你把衣帽鞋袜摞整齐,但按场合、款式、颜色、材质、搭配啥的分类帮你做衣柜整理,这得是资深时尚顾问才能做的事儿呀,尤其一年两次换季,这都是需求。

试穿试用

大部分电商都提供限定时间内的无条件退换货服务,但这事儿效率太低,通常来回一圈流程走完最快也得一周,时间和钱都花在了路上。假设一个提供试穿试用的O2O服务,跟各电商合作,送货上门,然后现场等着,不合适不喜欢就能现场收回。物流成本低了还环保,并且与快递小哥的社交空间也值得想象。

代客泊车

城市里吃个饭逛个街,停车真的很闹心。就算有人用大数据帮你找车位了,但假如那车库远在500米开外呢?来回也是1公里。代客泊车这时候就显出竞争力了,一键找一个人帮你临时看管几个小时。至于啥安全问题、信任问题,都不是问题,慢慢解决呗。

拜上师

仁波切的背景资料、功力修为和名人信众量全部建立数据库,用户网上点选,看面相,看点评,也可以看KOL的推荐,找到和自己最有缘分的那一位,在线支付,大师再上门布道点拨,不时推出开光的珠帘玉坠等特价产品用以增加用户黏性。

套套速递

绝对的刚需,但杜蕾斯这样的行业主导者还未必肯做。留给创业者的机会来了。当然时间是大问题,所以得铺足够多的点,尤其是各类热门酒店附近。然后一键发送请求和地理位置,24小时接单,秒速送达。面交当然不合适,所以线上支付,套套从门缝/车窗缝里塞入就可以啦。

全面O2O之后是不是有点像恐怖片?

设想一下,街上走着的人,不是上门去提供服务的,就是出门去兑现服务的,哈……凡事一旦被概念化就是有点讨厌,尤其还有很多人妖魔化这个概念开始圈钱。以下是科幻效果,你也可以开开脑洞。

01 大家都又懒又。虽然话可以两说,但你多少得承认技术的确让人变笨了。这类话题已经有很多文章探讨过,具体到O2O来说,感觉还是更侧重于把人变懒。只要你肯,基本上可以永远不出门,据说连丧葬产业的O2O都不是蓝海啦。

02 常规服务不用说了哈,但只要你够懒而且愿意呢,未来保不齐能上门帮你梳头、帮你收衣服、帮你浇花、帮你卸妆……一波一波的陌生人,每天待家里迎来送往也是满忙的。

03 世界变成了二维码。走进shoppingmall,满眼的二维码。学校也是,医院也是,餐厅也是咧……到后来每个人也有了专属二维码,印在皮肤上,办证、相亲、求职时一扫就能知道你的相关所有信息,清爽、方便。

04 好了,既然提到这个后台信息,大家想想看,多大的一个数据库啊!数据库哪天出错了呢?呵呵。被黑客攻击了呢?呵呵。

O2O可能会造成的行业连锁反应

这是我们不靠谱的分析哈。不严谨,但也不是全瞎扯。大家可以都来吐吐槽。

01 门面房租售。但凡经营场所不是特别大的生意,现在都被O2O给占领了。健身房?私教上门。餐厅?大厨上门。教室?老师上门。汽修店?技工上门。所谓轻资产嘛,只要租个办公室搞运维就OK啦……目测从事商业地产租售的中介这两年会明显感到生意在发生变化,临街的反倒不好做了。

02 个人征信系统迫切需要完善和启用了。比如围绕共享经济展开的O2O,信任问题非常关键。坐陌生人的车、睡陌生人的床、或者把车交给陌生人看管一段时间之类的,还有私教和按摩师傅上门,哪一种都有潜在风险呀。诚信问题,人品问题,市场需要一个可靠的第三方背书,不然110都忙不过来了。

第6篇:创新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

我国高职创业教育现状

201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下面简称《意见》),根据《意见》精神,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专业教育为基础,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意见》颁布后,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各种形式的创业培训班,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和实践活动层出不穷,部分高职院校还建立了创业实践基地、开设了创业课程。对照《意见》要求,目前我国高职在创业教育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

1对于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在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意义还缺乏明确的认识,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只是单纯的开设一些讲座或以“企业主速成”为目的的短期创业培训,创业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2对于创业教育认识深度不够许多院校将创业教育仅仅看成是就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创业教育目的就是扩缓解就业压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因此,创业教育只是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中,作为一个补充项目,教育内容也只停留在技巧、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还未引起重视。

3实施创业教育广度不够目前,绝大多是高职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还达不到“全覆盖,分层次”。有少部分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只是停留在以共青团组织以及学生管理部门为主体开设的创业讲座、创业计划大赛和社团等第二课堂活动,活动参与的人数少,受众面低。

4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够创业教育应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大多的创新创业是在一定的专业领域内开展的,需要专业的支撑,因此创业教育离不开专业教育,同时创业教育又能起到强化、促进专业教育的作用。所以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目前,许多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过程中,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创业实践活动主要由共青团及学生管理开展,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主要有思想政治教师或就业指导教师担任,创业教育未能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严重。总的来说,我国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的理念、内涵、目标、创业教育的模式和体系构建,取得了一些成效。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进一步推进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创业教育与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融合途径

由于各高职院校定位不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并服务于本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需要,因此,创业教育不存在通用大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也要针对具体专业具体情况来运作。笔者根据多年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及近几年指导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经验认为,要达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专业教育较好地融合,应从以下几个途径开展。

1教育理念融合计算机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在这个行业中需要大量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开拓精神综合素质高的计算机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创业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因此,在计算机专业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革新传统的、单层次的专业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树立将计算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为一体的教育理念,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人才培养目标融合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是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创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在某一专业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高技能专门性人才。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人才。将创业教育的目标融入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引导在专业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可以在现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加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等相关描述,体现出创业教育的目标。

3课程体系融合要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能力,就必须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到专业教育计划中,把创业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并保证教学时间,给予一定的学分。笔者借鉴国内外高校创业课程设置方法和围绕创业教育培养目标,认为计算机专业在创业教育课程可分两种类型,一般性课程和专业技术领域内课程。一般性创业课程可以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人士系列讲座》等课程,主要讲授创业基本知识,创业营销、创业组织与管理、商业计划书撰写、风险预测、团队组织与管理、介绍税收法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成功人士创业经历等。借鉴英国利兹城市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开设越早越好”的经验,这类课程可设在第一、二学期。由于高职学制较短,课程内容务必精炼务实,学时不易太多,课程中的案例以计算机行业案例为主,达到了解创业基本常识、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对专业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专业技术领域内课程主要是结合计算机专业知识,开设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如《网络创业与实训》、《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网站策划与运营》等。这类课程主要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使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得到提升。这类课程最好安排在主干专业课程后,也可与主干专业课同期开设,一般设在第三、四、五学期。目前与计算机专业结合紧密的课程凤毛麟角,学校应该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创业教师和专业教师联合开发创业课程,使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育。

3.4教学内容融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关键是教学内容的融合。一方面,创业教育课程尽量以专业为背景,大量的案例、项目要来源于计算机领域。另一方面,专业课程教学中直接植入创业的某些元素,激发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开创性思维、锻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计算机系统配置》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电脑城的小老板和顾客,顾客提出购机需求,老板为顾客推荐电脑产品。为了完成这一角色扮演,学生事先需要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各电脑零部件的报价和性能,相关税收法规和人力资源成本等,然后才能给出合理报价,并说服对方购买产品。学生在这体验中得到了综合性的锻炼。再例如,笔者在第一学期教授专业基础课时,每次课等都会利用5分钟时间让学生介绍有关计算机界有影响的人物(学生事先准备)。腾讯的马化腾、盛大网络的陈天桥、阿里巴巴的马云、乔布斯、比尔盖茨等成功的创业人士和企业家都被学生介绍的热点。一学期下来,学生在无形中对计算机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解了众多创业人士的创业史,意识到创新对于创业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通过上述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在专业课程中渗入创业教育内容无论是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是综合能力的提高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体现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5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为了给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我系成立的学生创业服务部,服务部配有两名指导教师,下设电脑维护维修部、网站开发部、多媒体制作部以及网络工程部、文印部。面向全校师生和周围社区提供计算机硬件软件安装与维护、网站设计与开发、摄影摄像、视频编辑、平面设计、小型局域网搭建、文档排版打印与PPT制作等服务。学生通过自行组建团队竞聘进入创业服务部。通过创业服务部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将所学专业的知识技能学以致用,同时在服务的宣传与推广、团队的管理、成本控制、与客户交流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针对在专业上有特长的学生,我系成立的特长生工作室,制定了相应的特长生工作室入室标准、管理制度、奖励措施以及考核标准,为特长生提供软硬件支持、技术指导,鼓励学生进行产品开发,项目开发以及各项创新活动。进入特长生工作室的06级学生张斌杰开发了电子相册、智能钥匙等产品,在无线电杂志上先后发表了3篇文章,07级学生龚骏获的创新项目上海市第六届“上汽杯”科技创新活动二等奖,10级学生高吉才的Android创新项目Google资助。事实证明特长生工作室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育创新项目的有效途径。

6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创业教育的开展归根到底需要教师来实施。目前,各高职院校特别是非经管类院校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非常匮乏。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已经成为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在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应从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两方面着手,以校内师资为主,校外师资为辅,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在校内选拔有创业意识强或有创业经历的经管类、思政类和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业教育培训,如专业教师主要培养创新能力,可将专业教师送到创新性企业锻炼,参加创新领域的培训,经管类教师和思政类教师要为他们创造创业实践的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校外师资则可以聘请IT行业创业成功人士和本校毕业的优秀的创业者来校开设专题讲座或指导学生模拟演练。只有打造优秀的创业教育教师团队才能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收益。

结束语

第7篇:创新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创业教育

业及创业教育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受到广泛重视。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因此,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如何结合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国内外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形式,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了有益的尝试。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就提出创业素质应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先进国家的创业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支持体系,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以美国为例,1974年,全美只有75所大学开设了创业课程;而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目前已经超过1 100所大学、学院和社区学院都开设有创业教育课程。大部分高校拥有优良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学科研队伍,他们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体验,并提供资金让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例如,斯坦福大学坚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业素质的企业家,成为美国硅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帮助美国培养了一大批创业型人才,为美国经济创造了新的优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1990年,作为“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国家,国家教委以北京、四川、辽宁等省市为单位,对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1999年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鼓励其自主创业。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我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有了新的发展。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国际劳工组织专门开发了“KAB”教育项目,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青年人才。目前我国有近千所大学实施了KAB项目。2010年参与创新项目的高校达到850所,开设《创业学》等基础课程的高校达到600多所,成立了KAB创业俱乐部的高校达到100所,累计有20万大学生参与了课程学习。

尽管我国的创业教育活动已经开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看来,我国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还远远不够:一是实践创业者少,成功率不高。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创业教育上,我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GEM)统计的平均水平。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5.22%,但全国大学毕业生每年真正创业的人数只占到1.94%,其中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5.13%。二是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虽然部分高校增加了创新创业课程,但这些都只是停留在单一的理论层面,只是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指导,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对创业教育的帮助亦不大。例如2009年,教育部的调查显示,四成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很一般”,认为自己学校创业教育搞得好的仅占12.23%。而2011年7月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7所高校创业研究机构的调研中,受访者对于“大学教育对创业有帮助”的评分更是打出了2.96分(满分10分)的低分,有专家称之为“不及格中的不及格”。三是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不紧密,尤其是专门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创业教育的系统研究比较少。当前我国创业教育研究深陷“就创业教育谈创业教育”的老套路,没有跳出传统、单一的创业教育思路。研究的焦点仍然是创业教育自身,即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如何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双向融合、协调发展的研究极少。事实上,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了知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而单独存在,需要将创业教育的理念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

二、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会计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联系最为密切,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创业和经营企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创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而会计专业毕业生创业具有“先天优势”。然而,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往往采用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创业教育没有融入到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去,与会计专业教育的开展未形成有机联系,创业教育脱离专业教育,会计专业学生失去了专业优势,从而导致创业教育的实际指导意义不足。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非常必要。

(一)有助于完善创业教育理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对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一种创新,昭示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从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到,各个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同的,所以在各个学科专业的创业教育模式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革新,因而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有不同于其他类学科的模式,创业教育应具有学科性,所以对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是对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也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完善。

(二)有利于高职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相互促进。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正确思想和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创业实践,一方面将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财会理论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上,使学生学有所用,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当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又可以返回到课堂和书本中寻求答案,增强了学生学习企业运营和财会专业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达到以创业实践促进理论学习的目的。

(三)有利于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逐步趋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被广泛关注。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达到699万人,如果加上往届毕业生中未就业的人员,2013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众多,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就业质量、专业对口率和职业稳定率不容乐观。而通过对往届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分析,发现一部分毕业生放弃了传统的被动就业方式,而是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用创业带动就业,对于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缓解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建立全面创业教育观。创业教育观念的建立,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以往那种为创业而进行的创业教育。许多人在观念上存在误区,认为许多高职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得不去创业,才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这种观念致使某些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上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事实上,从本质来说,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进行的“终身教育”。创业教育的出发点首先应该是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他们有魄力、有胆识、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在毕业之后进入创业阶段时具备成熟的心理和知识储备。在这一教育理想的指导下,教师应变“教学生如何就业”为“引学生如何创业”,积极研究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将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二)构建合理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高职现有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有待改善,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处于被动、临时应付、不规范的发展状态,许多学校仅开设了一至两门就业指导课程,根本谈不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更谈不上和专业教育结合,缺乏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开展的结合。基于创业教育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除应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方法能力外,还应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包括:创新能力、营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几个方面。因此,应将创业教育作为教学课程的一个环节贯穿于会计专业整个教学过程,而不能单纯作为就业指导进行开展。应该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创业基础知识的普及作为会计专业大学生基础课的重要内容。例如,依据财会专业的专业优势,会计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包括以下科目:《识别与评价创业机会》、《商业计划书》、《创业企业融资》、《创业投资项目调查与可行性分析》、《公司注册与登记》、《新创企业经营策略》、《创业企业的团队建设与管理》等。同时,要定期开展创业竞赛,并在竞赛的过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其创新能力,完善其综合素质。

(三)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关键,国外高校不仅要求创业教育教师具有深厚的创业理论水平,而且要具备创业实践经验和能力。如百森商学院创业学分部主席史提芬博士,曾经是美国石油交易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虽然做全职教学工作,但他继续担任凯斯通汽车公司、奥克设备公司的董事。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还存在创业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对会计专业现有创业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鼓励会计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参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要向全社会敞开大门,吸收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成功人员、企业管理人才、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干部及其他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均十分优秀的人才充实会计专业创业教师队伍。教师应该是社会的精英,只有这样的群体,才能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对环境、发展的敏感性。

(四)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学生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会计专业学业成绩评价模式仍然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侧重于学生对财会知识的掌握,而不是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考核形式也是以闭卷考试为主,体现学生能力、素质的考试形式较少采用。传统模式造成会计专业学生疲于考试,职业技能无见增长,无法培养出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更无法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会计专业人才。因此,在对学生考评方面,应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注重考评学生的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要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和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合作竞争的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与创业的结合能力为重要指标,设立相应的考核体系。S

参考文献:

1.郑炳章,朱燕空,张红保.创业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胡晓玲,胡雪松,杜渊.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结合研究[J].致富时代,2010,(2):16.

3.张瑶样,蒋丽君.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1,(20):46-47.

4.张红.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研究[M].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第8篇:创新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创业素质

作者简介:何凌云(1982-),女,甘肃陇西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传哲(1964-),男,江苏丰县人,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江苏 徐州 221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中国矿业大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13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12-03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人人校招”的《2013届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报告》中指出,应届生首选政府部门,占到了24.2%;此外,体制内企业仍然是应届生选择的主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尚未成为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选择。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占1.2%,与2008届和2007届基本持平。从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大学毕业生来看,2009届“211”院校毕业生创业者占比为0.4%,非本科院校占比0.8%,高职院校为1.6%。①2012年中国社科院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占1.6%,9.3%处于失业状态。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被称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1],大学生自主创业非常普遍,创业比重高达20%-23%。当前,随着就业矛盾的日益突出,自主创业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路径。刘富奎[2]提到,创业是就业的最高形式,创业可以带动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创业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并且促进科技由潜在生产力转为现实生产力。

创业本身是一个冒险行为,需要有内因的驱动和外因的拉动。从外因来看,国家政策导向是重要的拉动因素;从内因来看,主要是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培育体系包括高校、政府、企业、家庭、学生个人等多个子系统。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主干,在教育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部于2010年5月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意见》,并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要求高校大力推进和加强创业教育,把培养一大批国家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主要从创业创新课程教学视角,探讨课程教学与创业素质培养的协调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课程设置目的

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成

一般而言,正如董世洪、龚山平[3]所指出的,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有三种模式:一是纳入传统教育教学体系的高校自我运作型,包括教学改革、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和组织创业计划比赛;二是基于创业园技能训练的依托型,比如开展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仿真实际操作训练;三是政府政策文件资金推动型。还有,毛国涛[4]提到的“1+N”课程教育体系,李世佼[5]指出的第一、第二课堂互动的“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战三位一体”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这都是广义层面的划分。也有学者,如冯艳飞、童晓玲[6]专门就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是狭义层面的认知,从第一和第二课堂结合的视角,重点分析课堂教学与创新素质引导的关系。

本文认为,创新创业类教育体系应包含基础层、引导层和实践层三个方面。其中,前两个层面属于课堂教育,第三个层面为实践能力培养。基础层的课堂教育指的是“创业管理”、“创新管理”等性质的课程;引导层指的是带有导向性的课堂教育,比如“风险投资运作”等具有强烈创业导向性的课程。这类课程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应区别于一般的教学。就实践层而言,主要指的是创业实践。国内许多高校已开展了实践层面的创业教育。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许多大学纷纷展开了很多形式的创业教育。比如,南开大学通过品牌形象校园文化活动和发展创业类学生社团等方式,面向学生开展通识性创业教育,此外还有“创业实训模拟公司训练营”等。三个层面的协调配合构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的目的

创新创业类课程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基础,属于通识性教育。1947年2月,哈佛商学院MBA课程“新企业的管理”的开设被认为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开端,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日趋成熟。[7]苑英[8]指出,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造成了学生对专业教学的过度依赖以及社会对大学专业化模式的定式认知,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心人”和“自由人”,前者指的是社会责任,后者在于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安德鲁·阿伯特教授在芝加哥大学开学典礼上指出,“大学期间获得的技能对职业生涯的发展并非至关重要,大学毕业后五年我们就会把所学的知识忘光”。从这个角度出发,大学教育并不是以“实用”为导向的,重要的是意识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这凸显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特点。陈耀、傅方正[9]指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尚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对部分理工科院校的调查,开设创新类课程的高校占1/3,开设创业类课程的占1/20,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更少。也有学者强调了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比如:李家华、卢旭东[10]所提到的,我国大学创新教育较多停留在对创业计划和就业层面的指导上,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足,而“创业计划大赛”和“科技创新项目”等多为临时性的安排,并未采取规范性的课堂模式,很难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

从这个层面讲,创新创业类课程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是整个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基础层,是实践层的有效支撑;同时从实践的角度看,它又是比当前惯常采用的创业计划大赛等更规范和更高层次的形式。总体来看,创新创业类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二、教学设计与创业素质引导的协调

一般而言,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素质结构包括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和人格素质。根据不同的要求,应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以“风险投资运作”课程为例,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力结构与教学设计

创业者的能力结构包括技术及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一般而言,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技术及技能。比如:风险投资运作中涉及到的创业者,由于绝大多数风险企业都是高新技术的小企业,创业者往往具有良好的技术背景。这些可以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来实现引导。就人际技能而言,很难在理论性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完成,因此,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谈判与沟通”单元,通过课堂中的模拟谈判来引导学生认知;另一方面通过沙盘模拟训练进行人际技能实训。概念技能是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的能力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具体来讲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等。在“风险投资运作”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模块来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强化学生的概念技能。根据课程内容安排,主要的案例可划归为三个层面:第一,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案例“风险投资运作——360天的战斗”,该案例涵盖了风险投资运作中的相关主体的一系列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主体视角下的融资、投资以及管理运作,培养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分析能力。第二,应用性案例。比如“风险投资运作”中有关“商业计划书的撰写”,旨在培养其应用和操作能力。第三,方法性案例。比如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企业的评估。项目评估涉及到诸多的评估方法、方案选择、因素对比等,旨在培养学生协调和判断能力。

2.知识结构与教学设计

创业者要求有全面和综合的知识体系。这体现在“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的协调上,模糊了专业的概念,凸显了系统和综合性。以“风险投资”为例,风险企业家往往是有专业技术背景的,其在获得了风险投资之后要实际经营和运行企业,因此需要良好的经济管理类知识;而风险投资本身又是对“人”的投资,风险投资家往往更看重“人”,而不是“产品”,因此风险企业家又需要具备人文层面的知识。因此,对于创业者而言,社会对其知识结构的要求相比起一般的社会公众而言更为严格和全面。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兼顾这种要求。在“风险投资运作”课程的讲解过程中,根据创业素质对于知识结构的要求,除一般的课程内容外,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周财经”以及“经济管理专题”两个模块。前者主要是对财经大事的解读和系统分析,涉及到很多知识的交叉融合,是对知识的系统性运用,旨在引导学生把握和认知经济政策环境,提高分析能力和敏感度。后者是专题模块,是针对一个问题的深入分析,是对政策环境更专业的分析与解读,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不仅可引导其更理性地认识社会现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敏感度。

此外,考虑到创新创业类课程一般为通识性的选修课,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背景,他们更容易对具体化的内容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以自身相关的实践项目为例,引导学生对关键知识的把握,培养其感知度。笔者在“风险投资运作”课程的讲解过程中,除增添了上述两个模块知识外,还结合实际参与的项目“×××公司管理体系设计”、“×××公司创新战略设计”引导学生的兴趣。

3.心理素质与教学设计

创业者对于心理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这里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欲望、明势和明事、敏感、胆量、诚信和分享精神、忍耐精神和眼界。就欲望而言,创业者的欲望往往超出其现实,要求突破现在的立足点才能实现,因此需要行动力和牺牲精神作为支撑。明势和明事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要能把握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二是要懂得人情人事。敏感,即能对外界的变化尤其是对商业机会做出快速的反应。此外,创业者还需要有忍耐精神和眼界。

心理素质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发生和发展起来。当前,许多高校都开始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而从创业、创新课程来讲,创业者素质要求与一般的心理素质教育相比更具针对性和特殊性。创业是一种冒险行为,一般来讲需要一定的诱发力,也就是环境刺激因素。创业本身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自豪感和责任心,这其中要强调“成功人士的影响力”。所谓影响力,是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成功人士影响力的发挥除了自身素质和社会分工需要外,还在于社会个体中对领导的心理需要。这些构成了领导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基础。一般而言,个体往往存在着对特定群体的归属心理、对杰出人物的崇拜心理、对行为表率的模仿心理、对权威的遵从心理。大学生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创新精神的群体,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定型,需要给予有效的引导,成功人物的影响力更易在其身上得到有效发挥。在“风险投资运作”的教学中,设计了“财富与人生”版块,主要是分享创业成功者的人生历程。这其中包括了“中国最年轻的风险投资大佬——张颖”、“网易CEO丁磊浙江大学演讲”、“资本人物——江南春”、“盛大网络陈天桥”、“红衣大炮周鸿祎”等。并特别添加了一个内容“身边的创业者”。

这些案例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分别针对创业的时间、创业的前提、创业中的危机处理等诸多方面,以期对学生心理和行为形成有效的引导。此外,由于案例人物的特定性,有的学生会认为这些人物“遥不可及”,为防止产生这类心理,添加“身边的创业者”部分,主要是从身边的实际创业者出发,对学生形成切实的感召力。让他们了解到所有创业者都是白手起家的,除了看比尔·盖茨是如何赚钱的这样的故事,身边的励志故事俯拾即是,这些创业成功者在起步阶段也都是普通人,从而更深入和具体地激发学生热情。

4.人格素质与教学设计

个人的人格在态度、特质、反应模式方面的基本和持久性结构,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但受生活经历和环境因素修饰。因此人格素质的引导是更泛义的概念,并不仅仅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中体现,而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课程课堂教育的始终。除了通过课堂中穿插讲解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外,也与许多高校当前实施的学分制、双师制、研究型教学等机制都是密切相关的。这部分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应达到协调统一。

三、结束语

自20世纪80年代初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传入我国至今,我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日益重视,但其推进工作并未取得好的成效。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方向。从实践来看,国内许多高校已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但主要关注于创业模拟以及创业实践层面,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教学创新等方面尚未形成规范。因此,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吸收国内外前沿的创新创业理论、动态更新课程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协调。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丁肇文《自主创业未成应届大学毕业生主要选择》 (《北京晚报》2010-08-01)。

参考文献:

[1]陶冶,于俭,张世龙.美国的大学创业教育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0,(10):85-87.

[2]刘富奎.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由之路[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241.

[3]董世洪,龚山平.社会参与:构建开放性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0,(2):64-65.

[4]毛国涛.浅析创新创业教育“1+N”课程体系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6(5):54-56.

[5]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19-121.

[6]冯艳飞,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型与方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2-128.

[7]施冠群,刘林青,等.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网络构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9,3(6):79-83.

[8]苑英.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功能[J].教育与职业,2007,(26):182-183.

第9篇:创新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

摘 要:我们认为,目前造成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各类原因中,企业内生因素的缺陷是最根本的。文章通过分析影响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路径选择的企业制度、企业资源、资金需求主体的非均质性、信用缺失和信息不对称等企业内生因素及其缺陷,为企业修炼内功指明了方向。

从资金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归结为两大层面:一是外部条件的约束,即资金供给方(商业银行、风险投资、私募基金、资本市场等)的偏好(或歧视);二是内生因素的缺陷,即资金需求者(高科技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而在市场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科技中小企业还想通过资金供给方的优惠或制度层面的支持来获得资金,可谓一厢情愿,因此,企业如何独善其身,完善自身的不足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影响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路径选择的内生因素及其缺陷,为企业修炼内功指明方向。

一、企业制度层面

企业制度包括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完善的企业制度。高科技中小企业在企业制度层面就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也是导致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足主要表现在产权关系模糊、治理结构不完善和组织结构不科学等方面。

(一)产权关系模糊,产权结构封闭

产权关系模糊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迅速成长的瓶颈。根据调查,高科技企业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家族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上市公司等产权模式,主要由国家公职人员、科研人员、大学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乡镇企业改造、国有民营等方式创办(见表1;陈凯,2006)。表面上看高科技企业的产权问题比较清晰,但实际情况是由于政治经济等复杂因素的存在,使一些企业的产权在创办初期就模糊不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有不少是脱胎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其母体的产权关系往往难以理清;(2)一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创业之初,由于企业生存的需要,戴上了国有或集体的“红帽子”,以享受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的各种优惠,或者免遭政策此视,结果造成其在产权关系上的模糊状态。

表1 不同产权模式、创办模式的科技企业举例

企业名称 企业性质 创办方式

联想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科研院所创办

清华紫光 上市公司 高等院校创办

桑普太阳能研究所 有限责任公司 科研院所企业化模式

伟豪铝业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资本扩张模式

时代集团公司 合伙制 科技人员自愿组合

用友软件公司 上市公司 科技人员下海

四通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科技人员下海

创维集团有限公司 家族企业&有限公司 家族人员创办

产权关系模糊、产权结构封闭的缺陷给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外部股权融资设置了重重障碍。首先,产权关系模糊直接影响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无法按照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进行运作,更不可能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其次,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所有者由于担心分散其对企业的控制权而不愿进行股权融资。再次,由于股权融资的交易方式是直接的,即使投资者愿意投资,他们也需要对资金使用者有所了解和判断。但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决策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高度集中、内部约束机制严重缺乏的现状,使投资者很难控制资金使用者的行为,而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产权归属上所存在的问题也使投资者的收益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进而因担心投入资金的去向和利益分配问题而裹足不前。目前中关村仍有2000多家科技企业被不清晰的产权所纠缠。早期投资权益、技术专利权益和企业家权益边界不清是阻碍中关村老企业向产业化、国际化迈进的核心问题。

(二)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健全

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高科技中小企业虽然普遍选择公司制,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区别是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股份高度集中,所有者与经营者制衡的机制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形同虚设。目前,高科技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

(1)股份过分集中,股权结构不合理。许多企业没有脱离“家长制”管理模式,一股独大或家族控股的现象普遍存在,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继续发展的空间。部分上市公司则体现为国有股一股独大,代表国有股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有绝对优势。

(2)“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有些企业董事会和执行层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董事长或CEO是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的,而且,董事会与执行层高度重合,执行董事往往在董事会占有压倒优势。有些企业实行集权管理,任人唯亲,企业经营决策也限于狭小的圈子,家长或家族意志左右着企业的发展,难以形成真正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无法为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和正常行使经营权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总之,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重合导致企业决策权高度集中,从而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3)家族式管理,内聚力缺乏。高科技中小企业中大多数为民营企业,它们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家族式管理。家族式企业普遍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对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信任危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家族式管理就会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投资决策失误,融资方式单一,都是这一管理模式的副产品。同时,这种家族式管理使非亲非故的高级管理人员缺乏被信任感,而这种不信任和隔阂会对企业的向心力产生严重侵蚀,最终向心力会变成离心力,造成高科技中小企业缺乏内聚力,最终削弱其竞争力。

2.外部治理结构的缺陷。

外部治理结构又称为市场控制机制,包括股票市场、经理人市场、产品市场及并购市场。其中,除了产品市场由于竞争激烈,市场结构接近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因此,对高科技中小企业而言,产品市场能明显对经营者产生压力,达到约束经营者行为的效果之外,其他几个市场都存在缺陷。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约束经理行为,如果经理没有使企业的股东价值最大化,股票价格会下降。一方面,这会带来接管威胁,经理面临失去原有职位的威胁;另一方面,新发行的股票收益相对来说较低,抑制经理进行扩张。但是对于大多数未上市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而言,股票市场这一外部治理机制空缺。

高科技中小企业现有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也非常欠缺,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尚属家族管理,根本不是由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因此,职业经理人市场这一外部治理机制对中小企业而言,也可以说是空缺的。

并购市场又称控制权配置。公司控制权争夺被视为一种制约经营者行为的有效手段,控制权市场的激烈竞争不仅把所有的公司都置于潜在的接管风险之中,而且还对公司经营者形成了强有力的威慑,因机会主义行为或业绩不佳而被替换的危险随时存在,对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公司资产规模小,更容易被其他公司接管或兼并,因此,对于中小企业并购市场也是约束公司经营者的一个强有力的机制。但由于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与并购相关的政策制度欠缺等原因,使得高科技中小企业尚未形成健全的并购市场,也未能有效发挥其外部治理的机能。

(三)内部组织结构不科学

在企业调研中我们发现,在高科技中小企业中存在两种组织结构不合理现象,一种是组织结构过于简单;一种是过于繁杂,犯了所谓的“大企业病”。

高科技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由于人员数量少,往往会以一种简单的组织结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简单化的组织结构在创业初期往往会有很高的效率。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过于简单化的组织结构,常常就会出现组织结构分化不明显、企业成员之间分工不明确、各部门以事务型管理为主等现象,使得部门职能过于笼统、权责不清,管理层更是身兼多职、缺乏有效的协调手段。

高科技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不易犯“大企业病”。但当企业走过创业初期,企业经营规模、市场占有率都有较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也逐渐发展成型,甚至成为行业领导者,步入企业发展期,此时就可能出现“大企业病”的症状。就是指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经营上出现规模不经济,管理上面临规模极限,将大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移植过来,当外部环境变化加速时,由于这种官僚化组织设置的管理层次过多,它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变得过于臃肿而复杂,这样,该种组织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往往会很迟钝,即所谓的“大企业病”。

“患”此病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一方面,工作的审批程序规范而复杂;另一方面,由于人员不多、管理层次多,出现每一层只有一个人,即企业的沟通模式成为:员工——部门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在这样的流程指挥链上,沟通效果极差,办事效率不高。

二、企业资源层面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薄弱环节

资金、人才、技术与管理是中小企业生存的四大问题。其中,技术与管理须靠人才去实现,没有优秀人才,也就难以奢谈新技术与管理。一个企业要想在现代市场中立足,靠的是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兴衰之本。毋容置疑,如何有效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善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已逐渐成为中小企业当前的首要难题和制约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瓶颈”因素和薄弱环节。

就目前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缺乏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众多高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忙于处理人事管理的日常事物,没有能力去分析和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更没有能力去研究和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导致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统一而科学的体系,滞后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步伐。

2.重视“事”而忽略了“人”。

人力资源管理停留在粗放式的人事管理上。目前有很多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往往只是承担了招聘、调配、考核、薪酬核发、培训、建立人事资料等方面的日常性工作,他们没有精力和能力去挖掘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层次和新课题,忽略了对“人”的研究和开发,是一种着重眼前的被动性的管理。

3.缺乏科学、高效、适应现代管理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

很多高科技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的考核评估手段,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使考核缺乏客观性和公平性。不少企业在选人用人上只重学历和资历,忽视对人员素质、业绩和潜能的测评和分析。不少企业的激励力度有限,往往只限于物质和金钱上的奖励及制约,没有一套完善的机制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归属感。

4.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出现投入不足与忽视人力成本核算并存的现象。

虽然不少高科技企业都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宗旨,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资金、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投入不足。同时,在人力成本核算方面也缺乏系统、科学的核算体系和方法。

5.缺乏一支业务精通、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

目前,乃至全国高科技企业均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仍然处在二线参谋部门的位置,只承担着行政性和作业性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人力上、组织上和机制上得不到支撑和保障。

(二)财务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控制薄弱。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

2.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就高科技中小企业而言,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在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中,企业领导者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

3.难以规避财务负债的陷阱。过度负债可说是高速度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战略需求效应由企业的战略布局驱动,或表现为现有业务的发展,或表现为新业务的开拓,规模和数量的扩张经常明显快于内涵质量的扩张,在高成长阶段都将出现某种程度的资金短缺。高成长战略造成资金短缺,企业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组织放大效应和内部担保则加剧债务水平,造成负债过度。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

4.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二是短债长投。一些企业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资产重复抵押,或为了融资而不断投资新项目,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

(三)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导致核心竞争力欠缺

国内外的经营实践证明:培育以核心技术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技术创新,是提升高科技中小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调查发现,高科技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培育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键人才缺乏,技术创新人才外流严重。

2.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技术进步的可持续性相对较差。

3.知识产权意识淡薄,边际收益下降进一步挫伤技术创新动机。

4.战略缺乏针对性和稳定性。大部分高科技企业选择的主要技术战略是低成本战略与差别化战略,这样的战略选择缺乏针对性。加之部分企业在发展上缺乏长期战略安排,变化频繁却很难在某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5.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支撑。在目前高科技企业的庞大群体中,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企业并不多,甚至可以说的大多数高科技企业所运用的高技术是在相关领域中知识产权属于外国企业的高技术,即本土企业在目前所运用的技术往往是所谓的“外源性技术”而非“内源性技术”。

(四)市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高科技中小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则必须学会在市场缝隙中求得机会,做好市场补缺者的角色,要将自己定位于市场的某个细小部分,瞄准某个特定的目标市场,或者重点定位经营一个产品和服务,才能创造产品和服务优势。

许多不成功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在创业以后经营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仍无法明确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定位,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结果老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总是处于利润最薄的下层,一有风吹草动,最容易被淘汰出局。如今的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高科技中小企业必须在产业定位问题上紧密结合自身优势,才能从小的市场缝隙中寻求到大的发展机遇。

我们在对高科技中小企业调研中发现,很多高科技中小企业都将自己定位在“以开发为中心”,所占比例超过70%。这种战略定位,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是结果却不好。产品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周期长、风险大,这是弱小的高科技中小企业难以承受的。

三、资金需求主体的非均质性

这里所讲的非均质性是指高科技中小企业在经营者素质、财务制度的健全程度、信用等级、信息披露状况、资产负债率水平、远期发展规划的制定、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其他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问题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较大、良莠不齐的现象。中小企业存在严重非均质性问题的情形下,银行掌握这些企业信息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而那些规模小、资金需求量少的企业贷款额也较低。但是贷款额越低,抵押比率越低,中小企业从大银行获得贷款就越少,就越容易遭遇信贷配给。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非均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中远期发展规划、抵御风险能力弱。

很多中小企业在企业计划或发展规划方面相当薄弱。调查发现60%以上的中小企业根本没有企业计划、发展规划或营销计划。他们缺乏对市场信息的了解,自以为其产品在本地区甚至在全国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他们很少考虑企业发展战略,当银行和外商潜在投资者等询问企业产品、市场、未来计划等问题时,他们无法提供一份真实描述的文件和一份好的资金使用计划,这大大影响了其融资能力。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率高,市场上每天都有新的中小企业诞生,也有不少悄然退出。而市场风险是导致贷款风险的最主要外部因素,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2.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不愿按银行的要求提供所需信息是它们在较高层级资本市场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在不存在制度歧视和政策倾斜的前提下,如果不考虑资本市场资金拆借的利息成本和执行成本,那么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力的主要内部因素将是各层级资本市场要求的信息披露机制。现在中小企业担心自己在信息披露之后会加大自己的经营风险,所以在信息披露机制的建立上没有积极性,或者本身由于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没有能力建立信息披露机制。

3.中小企业信用观念的缺乏,影响其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是商业银行,但是中小企业到期贷款不还或无力偿还银行贷款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有些企业借钱时就没有准备归还,有些企业则想方设法悬空或逃债。信用观念淡薄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形象,也大大挫伤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的积极性。

4.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经营管理效率低下。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对企业各项日常管理事务的详细规定,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木准则和依据,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高科技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程序、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建设比较差,直接影响其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

5.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6.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产权关系混乱,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有关内容在前面已经作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四、企业信用缺失问题

信用缺失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掣肘。除了前面提到的由于高科技中小企业信用观念缺乏而挫伤商业银行对其资金支持的积极性之外,在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企业信用缺失还大大削弱了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资金的投资动机。一些企业缺少诚信,利用高科技背景,凭借其技术知识壁垒性较强的特点,对投资项目进行刻意包装、宣传误导,诱导投资者注资;在企业融资过程中,为达到融资目的,还出现做假帐、做假合同、假订单、偷税漏税的行为;有的企业为达到上市(如香港创业板)圈钱的目的,伙同会计师事务所编造、美化会计报表;有的融资企业商业计划书报给投资方的团队组合非常豪华,但实际上这个公司可能只有一两个人;有的公司虽然宣告成立了,但是它的资金并没有到位。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由于存在失信和欺骗问题,造成投资者有资金不敢投,即使有好的项目,也得不到投资者认可、信任,进而得不到资金。

信用收益与成本不对称是企业信用生存环境缺失的根本原因。由于信用收益和成本的不对称,经济信用的丧失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收益是超额利润或暴利,超出常规利润的这部分利得恰恰是信用成本转化而来的。而在缺乏信用生存的环境下,企业丧失信用的趋利行为和短期行为是完全理性的,企业恪守信用要比丧失信用付出更加昂贵的成本。

五、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配给”

信息不对称是金融市场上常见的现象,而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比大企业更加严重。因为大企业的公开信息很多,金融机构获取相关信息的成本比较低;而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的,具有非透明性,这导致了中小企业在寻求贷款和其他外部资本时很难提供相关的信用信息。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对资本与债务需求的规模较小,进行事前审查与事后监督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都很高,因此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于是,在正式的债务市场上,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市场失效(杨思群,2001)。

(一)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融资假设条件及特征

1.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就高科技中小企业而言,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技术创新者、风险投资者和其他投资者(股权人、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技术创新者往往掌握自己开发项目的发展前景及可行性等私人信息,而外部投资者不了解这些。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面对一些前景较好、风险较低的投资项目时,技术创新者会倾向于内部融资,而对一些风险较高的投资项目则倾向于风险投资或其它融资方式。作为技术创新者博弈对象的投资者,则会认为技术创新者要求外部融资的风险项目一般风险较高,因此,倾向于不向这类投资项目投资,最终结果将导致风险投资市场的失效。信息不完善性主要来自于高新技术项目的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对于这一点,技术创新者同外部投资者一样,并没有特别的信息优势,这是导致高科技企业风险普遍高于一般企业的原因。对于这种风险,要求与其相应的证券市场(如创业板市场)、完善的退出机制等相匹配,一般的证券市场往往不适用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当然,一般企业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善性,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善程度远大于一般企业,量变引起了质变,这最终导致高科技企业融资困难,甚至失败。

2.风险等级不一致。

风险等级的不一致性实质上主要来源于信息不对称。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风险等级明显不同于一般企业,其风险等级的不一致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面:当高科技企业同一般企业相比较时,将表现出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融资策略,如高科技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这一层面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信息的不完善性,未来高度的不确定性导致技术创新者、外部投资者都无法控制这一风险的发生。通常情况是,不同发展阶段的风险等级不一致,一般在高科技企业的初创期,企业的风险较大;进入企业发展的稳定期后,其风险等级会接近或小于传统企业的风险等级。第二层面:不同的高科技企业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也将有不同的风险等级,投资者(风险投资者、债权人等)一般对这一风险等级并不完全了解;同时由于上述提到的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收益关系并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程度也加重了。

(二)信息不对称导致高科技中小企业陷入信贷配给的困境

银行为实现其配置性均衡而挤出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行为,是一个全球性现象。信息不充分是中小企业信贷弱者地位的直接原因。在信贷市场中,由于信息的不充分,使得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比比皆是,因而即使没有政府的干预,由于借款人方面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信贷配给可以作为信贷市场的一种长期均衡现象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陷阱的困扰,使得银行从贷款中可能获得的预期收益不仅取决于贷款利率,而且直接取决于贷款项目的拖欠风险。换言之,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银行将无法对贷款企业的风险做出完全的信息估计。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经济学的“利率均衡”则难以作为筛选厂商的工具。作为逆向选择的结果,提高利率可能导致低风险者被高风险借款者挤出市场;而道德陷阱的存在,却可能在高利率下把借款者吸引到更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上来。因此,利率提高可能导致平均风险水平的上升,银行贷款并不是利率的单调递增函数。从这个意义上讲,配置性均衡是金融机构在“利率均衡”失效的条件下所选择的一种新的均衡路径。一般认为,在这种均衡格局中,中小企业的融资弱势地位形成“定格”(罗正英,2004)。

结语

高科技中小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融资现状,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路径,就必须深刻反省,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加紧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产权关系;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治理结构,优化企业组织体系;有效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善和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强化财务风险意识,优化企业财务资源管理;加快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找准市场定位,提升高科技中小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和企业财务制度,克服非均质性影响;强化社会公德意识,重塑社会信用体系,坚持诚实守信,改善中小企业整体信用形象。

参考文献

[1]陈凯、汪晓凡.北京民营科技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6(6).

[2]罗正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