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语文 衔接教学 高中语文
初中语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石。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成功之处将极大地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但其中的不足之处也将影响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衔接,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当前要认真对待的一件事。
一、什么是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说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除了知识上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学习机制上的衔接。因此,可以这样说,所谓“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是指保持和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高中起始年段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意义
首先可使高中学生们主动了解高中语文的学习特点,做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更容易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方法,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其次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必然会带动大批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更早进入正常有序的轨道,从而推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进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再次是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是初高中连贯模式学校的整体工作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完善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三、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对策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加强理论学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其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初中教学的衔接,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提高。从调查的情况显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衔接意识不容乐观。大多数教师备课、上课关注的还是教材、教学内容本身,而对教学的主体——学生关注不够。
同时,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的原有语文基础、学习状况的了解程度很低,造成教学上没有注意学生的差异,不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不能因材施教。 许多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还比较陈旧,与学生所希望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生自学为主)有很大的差距,教学方法的陈旧从客观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教轻学、教学脱节,客观上阻碍了教学衔接问题的顺利解决。
对教师个体而言,首先要强化自觉衔接的意识,其次要善于分析衔接三要素即教材、课标、学生和教师自我,最后要注重衔接的科学性,变感性为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芜杂的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教法、学法的紧密衔接。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未来,建立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教学规律的语文学习机制。在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是疏通知识,讲清要点,因此常采用讲读方法;到了高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已由过去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变为对课文的阅读、分析,因此,就必须多用一些分析、讨论、比较、启发的方法。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生产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叉,同时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把过去的学会与现在的会学衔接起来。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经常阅读初中教材,熟悉课文,争取在授课中能时常联系初中教材中的某位作家作品、某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等,以对现阶段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点拨、启发,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可使初高中知识上下贯通,前后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及时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确立明确的阶段性目标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要教好学生,做好语文教学的衔接和过渡,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什么呢?了解他们的学习、知识、能力和智力,他们的家庭、思想情感,他们的过去(学校、老师),他们的态度、兴趣、学习方法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如果不了解学生,就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教学就会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衔接与过渡教学中,教师要尽快的了解学生、适应学生,不能延长这个期限,否则沟壑难填。我校高一语文备课组就对新生做一次全面的调查了解,从各方面来看,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大部分农村学生语文学习问题严重,所以我们就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听说读写方面一一下功夫。如,学生不大愿开口朗读,便在读的基础上有意识的让学生听;学生书写不工整、不规范,周记中发现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无意识,就在默写诗词时,强调标点符号。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多媒体教学 作用和意义
我国教育改革至今,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已经是每个老师必修的技能。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这也必然引起教育手段的改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教学生活发生的变化,究其原因还是得益于这些年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与社会现实客观的相结合来看,高中语文进行多媒体教学已经是一个必然了。教育也是要适应潮流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将会大范围的应用于教育之中,并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语文课可以说是任何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学更应该在这方面做到表率。我们现在面对的教学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教师也是要做到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要合理及时的利用好现在技术来改善教学方式。我们要充分考虑多媒体教学与课堂实际结合的方法与经验。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好多媒体技术这一问题作一些探究。
一、多媒体教学的含义
教学客观上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要想真正理解多媒体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多媒体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通过多媒体这个手段能直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和写作思维方面的视野开阔。能够最大化的拓展学生在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从而加速信息的传递,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将被充满个性的教学方法所代替,真正体现教师对学习者的智力、性格、兴趣、需求的尊重。从这个角度看,多媒体教学能够促使教学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在语文课上获得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相应产生了,这些都是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其真正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新性,激发、促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中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具体就体现在语文教师要能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这些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清晰直观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带来了优美的视听享受和新鲜感。例如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时,怎么才能体现出这位悲情英雄的壮举呢,我们通过播放PPT先渲染环境,大雪纷飞,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破旧的山神庙,这样给学生感官上的第一印象,再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刻画,把坏人和林冲有一个鲜明的比较,这样很能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再加些武打动作,这样更能吸引学生们的热情,对课文的理解能达到一种奇效。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推动着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向多媒体迈进,教育也要面对社会现实,教育也要跟上时展的脚步,这是时代的客观要求。学校必须引进先进的教育模式来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多媒体这个手段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在运用这个手段上必须走在前面。
三、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最大限度地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实际的运用中只能是作为一个教学辅助来进行,实际上还得以老师教学为主导方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被多媒体多代替的。从教师自身来讲,要是觉得多媒体已经对常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么他是无法提高自身的水平的。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积极性。我们要把多媒体和实际课堂结合起来,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是很有意义的,结合的好处是很大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是不断创新和摸索的过程,努力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让多媒体能够最大化的为语文教学来服务。传统的教学,都是通过教案来传播讲解,让学生标注一些重点和难点。但是在学生自身来讲,对于这些重点和难点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和掌握。在现代文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语的体验很难突破,而运用多媒体能帮助引导启发学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突破难关。充分能够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来加强理解和记忆。
四、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和未来
信息化课使学生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更加生动和更加具有趣味性,与实际的结合很紧密。信息化课生动活泼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产生极大的学些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来改造我们的教学,一直是众多老师长期想要实现的一个愿望。多媒体课虽然满足了学生视觉感官上的需求,但是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多媒体形式的语文课上几乎听不到学生的读书声。高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读还是写,都是缺一不可的,二者都要兼备。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信息化课中的高中语文更能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对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
总之,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掌握实际知识的效果来看,既有好处也有坏处,我们要真实的认识到多媒体课的本质和传统教学之间的区别,认清楚多媒体课的实质精髓,把二者做到一个很好的结合,多大化的做到二者之间的互补,做到各种教学的实际效果最大化,加快实现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 激趣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得法,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首先高中生要对语文学习感兴趣。高中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不稳定,如果课堂教学忽视这些特点,简单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机械讲解,把学生当做知识的接受者,简单地向他们灌输那些枯燥无味的语文知识,那么高中生肯定不感兴趣,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学语文更需要学习兴趣。如何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高中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动力,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上,我们要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激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境,让高中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巩固,进而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是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心理活动的有效统一,有利于启迪高中生创新,进而使他们接受教育。如临其境可以使高中生的语文感知变得容易,触景生情可以使高中生的认知更牢固。
高中生语文能力的获得不是靠教师简单教出来的,获得语文能力的决定因素是高中生自己,我们不可能把能力教给他们,而是他们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长时间积累内化的。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高中生感知语文、运用语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声、图、像融为一体,创设高中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的情境,让高中生走入情境、体验情境,以此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高中生在课堂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具有课堂信息量大、反应灵敏、形象生动等特点,能使视觉、听觉和情景有效结合,对高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高中语文日常课堂教学中,大大促进了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吸引高中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上,我们科学、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高中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能够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能够培养高中生运用语文进行表达的能力;能够激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独特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制作一些优美课件,促进高中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收到高效的教学效果;还可以让高中生到台上表演,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树立信心,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对语文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并加以有效引导,增强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课堂教学时,最重要的一条是让高中生明确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和好处,并鼓励每个高中生都好好学习语文。明确了这一点,就会使高中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推动高中生有效学习语文,取得进步。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高中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引导高中生“会学”。例如:平时,要引导高中生多进行口语训练。无论课堂上下,还是校园内外,都要尽量营造表达的氛围,让高中生潜移默化地学会如何表达。这样既能使高中生消除畏难心理,又能使他们敢说、敢练,逐步树立自信心,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三、融洽师生关系,诱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一、转变理念,认识自主模式的积极意义
自主教学模式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一次创新,这是对传统落后的满堂灌输模式的改进与提升,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其效果也十分明显。
一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主模式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有的学习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不再直接对学生进行灌输,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直接对学生进行答案的传授,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思维活跃程度不足,思考探究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没有得到全面提高。
三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模式最大的特征就是参与性高,学生从这种模式中能够由以往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获得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参与性更高,能够满足自己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愿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创新,发挥自主模式的促进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自主模式的贯彻与落实大有学问,良好的学习载体是保证自主模式有效开展的基础,抓住有利的契机是提高自主学习模式成效的关键。另外,各种资源的整合也是保障自主学习模式全面有效开展的重要方面。
一是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载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组织自主学习活动必须要有相适应的学习载体,学生单打独斗是无法体现自主模式的整合作用的,教师必须要建立相配套的学习载体,其中,6人左右的学习小组就是比较合适的载体,在这样的载体中,按照比例将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编排进去,提高小组能力的均衡性以及在小组里面发挥培优补差的作用。
二是抓住自主学习的最佳契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运用自主模式进行教学时,应当选取结合度最高、成效最优的内容与方式开展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设置预习提纲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各种资料的搜集与思考,查找文章作者的资料背景,寻找文中相关内容的背景资料,扫清文字障碍,针对思考题进行分析研究,初步熟悉和了解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迅速进入角色,开展质疑探究,提高学习成效。在作文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同样具有广阔的空间,如在作文评改环节,许多教师开展了积极的探究,将费时费力的教师评改转变成为学生互评互改,引导学生按照字词句、修辞手法、间架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的顺序对文章进行评判,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定级,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提高参与积极性,同时,在评改中学习到了写作经验。在复习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自主模式充分运用起来,如按照分门别类的原则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每一知识点都安排学生进行讲课,在讲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学习方法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给枯燥的复习教学注入一丝生机,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是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不仅停留在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同样体现在课后拓展方面,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中的一些难点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分析研究,相互讨论,以这样的方式组织难点内容的问题研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中以自主的方式拾遗补缺。
三、查漏补缺,避免走入自主模式的误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模式教学,应当紧扣重点环节,避免走入误区,主要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防止“放而不收”。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于自主模式的理念理解存在歧义,认为自主模式就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则放手不管,这样的教学活动效果难以保障,因为完全依靠学生的能力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必须要发挥教师在其中对重难点点拨的引导作用。
二是要防止“形而上学”。开展自主模式,重在取得实效,并不是为了形式而开展,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中的学生主体地位这一点,在教学流程形式上花足了功夫,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深入程度、相互探究深度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这就导致自主模式限于表面化、表演化,这一点必须引起注意,应当注重实效,紧扣重点,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开展重难点分析研究。
三是要防止“一刀切”。许多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时,没有能够兼顾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要求,这就直接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自主模式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考核评价,保证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和融入进去。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选修课 设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1-01
高中语文选修课是为了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知识量和素养,在教学内容上也有很多分类,但是不同的分类都有共同的目标,锻炼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在必修课的学习基础上更深一层次的深入到语文文化之中去。当然,选修课的设立实施不仅要看到它的优势和前景,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并且规划好实施的策略。
一、该如何定位语文选修课
1. 区分开“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含义
高中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各个学校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也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程。通常,在我们的思维定义里,选修课仿佛就是必修课的对立面,必修课是必修,那么选修课就是无关紧要的了。这种概念是错误的,因此在开设选修课的前期就要明确选修课的必要性。倪文锦先生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论述的十分精辟:“选修课不再是必修课的补充和附庸,而是语文课程双翼中的一翼,共同构筑了语文新课程。”由此可见,选修课和必修课有着同等级的地位,广大师生应当正确认识选修课程的重要性,转变之前的错误观念。
2. 避免盲目教学,选取正确的教学模式
不少的高中教师盲目的模仿大学的选修课教学模式,脱离了高中教材的规范性和内容难易性,随意扩展,脱离实际,导致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高中教师需要注意并改正这一点,大学和高中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大学生和高中生在学识认知水平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并且大学教学模式的优异性有时并不能适应高中的教学模式,高中教师在借鉴大学教学模式的同时,应分析高中生的学习状况适当的修整一下借鉴来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为学生思考,为学生服务。
3. 不可过于注重目的性,扭曲选修课的实际意义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的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应试高考的压力下,把选修课强行转变成语文复习课,严重扭曲了选修课的实际意义和教学目的。高中语文教师通常都是根据历年高考的题型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而这种应试性的教学模式却大大折煞了语文选修课的培养目标,结果也是没有办法让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出理想的水平,考出理想的成绩。
二、注意语文选修课教学形式
1. 避免盲目追求全面,防止舍近求远
每次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要钻研一两个问题,选择性的进行讲解。切记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过于追求面面俱到,如果追求的太多,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说,在每次的讲解中,教师要有选择性的确立所要讲解的重点和方向,全程主要围绕这些进行教学。另外,语文中是有很多“点”可以展开学习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多加注重“点”的训练,不要过分追求“面”学习。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避免被动接受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延伸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深度。因此,最重要的一点是,选修课需要学生乐于并且主动去学习,真正的做到自主学习。所以,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防止学生被动接受。
3. 丰富选题内容,避免单一重复
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虽然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但是也不可单一重复。选修课更注重的扩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所以,在选择选修课的讲课内容时,每个课时都应该在选题上有所改变,这里所说的改变并不是细节上的一些变动。每次的选题可以有很大的转变,以此来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性和热情。
三、语文选修课的实施注意点
1. 把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难点问题并不是就代表着重点问题,这一点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所以在日常的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选择课题的难易度,不要专攻难点问题,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也是需要重点掌握和延伸的。另外,难易课题交叉教学可以照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精力,让学生们学娱结合,让学生们在难易程度适中的语文教学内容中,实现语文选修课程教学。
2. 精选课堂内容,浓缩语文教学
高中生都要面对的就是高考这一大难题,所以,普遍的高中教学课程量都很大,并且教学时间很紧迫。面对时间少但课程量大的教学难题,教师应当理性正确的处理。首先,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肆意的加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应当给予学生的休息时间需要正常休息。这样,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中适当的放松学生的紧绷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其次,在教学内容上,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不够用的问题,教师就需要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上全面观测,找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重点内容,放弃重复或者无意义的教学内容。
3. 师生共同努力,分担语文学习压力
一、我国高中语文的职能定位
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语文作为主要的交际用具,是人类文化的结晶。语文的交际和人类文化的侧重直接表明了高中语文课程以工具和人文为职能。新课程标准定义下的语文负担着交际与文化的双重特征。
在社会中进行交际,言语是必备的运用工具,主要有听、说、读和写等几方面,语文作为每个社会成员必须使用的工具,是人们在信息、思想、感悟、工作和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的表达用具。
近年来,信息传播得到技术性的飞速发展,语文的交际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学习、感悟语言,运用语文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审美情操的培养,弘扬我国民族和人文感悟。语文负载人类文化交际职能,这是语文的最新职能定位,使语文教学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方向。要统一语文作为交际和人文的两种职能,则应在教学实施中注意二者的结合,在抓好语文基础学习的基础上加强语文的熏陶作用。培养学生使用语文作为工具的能力,给予学生信息、思想、感悟的感染。
二、语文的新课程标准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要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为主。学生作为语文学习和语文发展的针对主体,语文课程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语文课程的特点,关注学生差异和需求,满足其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语文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及时给予学生正面、客观的评价,以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探究性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充分展开,有利于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素质。
三、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质量的策略
1.转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在新课改和新课标的作用下,其定位由原有的传授知识转变为与学生共同学习、参与和合作:要做到,改变原有教学方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知识为学生主动接受,以语文教学作为进行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建构过程;改变教师只传授语文知识为共同参与、协作,树立灵活的教学观念,教师也已不是传统的教学控制、支配者,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学习环境,制定适应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评定教学成果,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自觉地开展语文;创造学生的语文学习氛围,创新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语文课堂上的质疑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问或是质疑教师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语文包括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个产生疑问、提出疑问,随后解决疑问的过程。学生有疑问,才有了学习和探究的兴致,教师才能够恰当地切入以解惑。教师必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把自己的疑问拿出来大家讨论,老师可适当补充,这样学生既能主动发言,又学会了探究学习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形成方法。①打破语文思维定势:要教会学生从相反的角度发现问题,产生逆向思维。指导学生从传统的习惯性思维中突破出来,以新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用辩论的眼光看待语文学习和其他事物的本质,进而发现问题。②引导学生梳理语文思维: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会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梳理问题。要设计适当的语文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多方向思维,让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把问题引向纵深,并最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③挖掘难点: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学生思维的亮点,提出学生产生问题的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新课改下的语文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善于以疑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促使学生发现、探究和突破疑难。
4.突出评价学生的探究学习成果。教师的正面、鼓励性的评价能够有力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内容里突出学生探究成果的评价,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创新,鼓励并肯定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成果。
四、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质量的具体实施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有效互动。教师要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把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表达权给予学生,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具体如下:开始的导语:语文课教学刚开始要学生自行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语,要求语言要精练且突出重点,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的内容上;字词解释,新课教学前布置学生预习,弄清课文的生字和生词,使学生在课前就熟练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2.把教学课堂的内容让学生主讲。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语文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语文课的主讲,课前要辅导学生,使学生与教师一起备课,建筑教学所用资料和参考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意愿使用教学用具。要求学生讲课后要进行总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有效的完成了与学生的互动,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邓伟忠.“高效”路上的追寻——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2).
关键词:初中 高中 语文 衔接 过度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1、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2、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由于初、高中教学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1、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2、多写。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时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3、多听。不光听教师说,听教师泛读,也要听课文朗诵录音。 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学生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积极的思维。强调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动态学习,重视能力提高。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4、多练。高中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更强调进行规律的总结。有的学生做过的试题,读过的文章,考试考到了,又不会了;有的学生这道试题会做,换了同一类的试题又不会了。这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总结规律,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语文训练中,只有找到了某一个知识点的运用规律,才算真正完成了练习的任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小说和微视频等事物的兴起预示着微时代逐步成为当前社会的潮流。而微课则是教育微时代中的新生事物,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高效课堂,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快乐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本文以微课为研究对象,就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微课 应用策略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微”时代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微信、微博、微小说和微电影等层出不穷,它们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微课则是“微”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所产生出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其具有内容量大、短小生动和交互性强等特点,所以可以在不影响正常课堂授课的基础上,用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一、巧用微课进行教学导入
正所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导入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能否被有效地激发,进而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必须要确保教学内容导入的质量,以为后续的课堂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大都注意到要运用好的课堂导入,微课应时而生,以其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后续的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现代散文《铃兰花》这篇文章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教学前为学生播放一段《铃兰时节》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地去学习;又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这课时,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一段剪切完毕的《红楼梦》影片的相关片段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课程导入的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质量。
二、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大都以基本的语文知识以及重要的解题技巧和方法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的变化及其学习效果,所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不是非常理想。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智力和情感的发展,进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具有重要的意义。微课在语文课中的运用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进而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鸿门宴》这篇文章时,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后无法切实理解该篇文章中人物的心理行为及各种人物关系,所以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如果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前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鸿门宴》或者《楚汉传奇》等电影视频的对应精彩片段,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切实融入情景中来增强学生理解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运用微课聚焦教学重点
教学的条理性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让他们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而运用微课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那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从而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并促使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逐渐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选读》时,由于内容庞杂,知识点多,语文教师需要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文章学习的重难点,理清文章结构关系,从而使学生通过文章的工具性和总体构思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所展现的人文关怀,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字释义 教学难点 突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38-01
词汇虽说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但是由于汉语是中国的母语,高中又是语文教育的高级阶段。大部分教师认为对字词释义是一个主要靠学生自发掌握的知识点,不需要过分的强调讲解,因而目前字词释义教学的重要性常常被许多教师忽略。再加上语文的字词覆盖面广、又存在着一词多义、多音字、近义词、同义词等多种现象,对词汇的总结归纳和讲述也成为了词汇教学的难点。因而在字词释义讲解过程中,其讲解内容也显得十分难以把握。因而,掌握合适的方法,突破语文字词教学的难点,丰富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强化学生的词汇网络结构,增强学生学习字词释义的兴趣和能力,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一、高中语文字词释义的教学难点
(一)同音异形字太多,不便于学生掌握
语文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异形字,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字词的难度。从最基本的层面出发,其书写就常常存在着错别字现象。
比如,学习中遇到的“罄竹难书”中的“罄”就很容易写出“磬”,生活中用到的基本词汇“安详”的“详”,就会有很多学生会写出“祥”。由于同音异形字在语文中非常的普遍,再加上语文教学课本上内容的局限,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授和学习过程中都及时的归纳总结并进行改正。
(二)字词本身的内容太多,教学中难以把握
由于高中语文的字词释义是包括很多方面的,比如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度”,“予度不得脱”中就表示“估计”,在“付之度外”中就表示“考虑”。但是在考试中,考查的内容都是非常灵活地,因而教学的内容难以把握。而类似的现象又没有相关的书目进行系统的概括整理,这就需要教师自己的归纳总结,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三)词释义的教学重心难以把握
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高中教材所呈现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因而,对于语文的学习,字词意义的扩展和理解其实大部分应该来源于课外知识的拓展补充。但是由于教学大纲对于语文课本的重视和要求,课本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大部分的时间,这就给高中语文字词释义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充分的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够促进学生对字词的充分理解和掌握。
二、高中语文字词释义的教学突破方法
(一)对词语的释义教学与语境语体相结合
不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境其用法和涵义不同,比起“闹”字,在常规的解释中指“喧哗,不安静”,多与声音相关,而在“杨柳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话中,正好与语言中描述的“花艳相交,蜂飞蝶舞”的语境相符合。又如,《荷塘月色》中描述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飘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的“渺茫”就恰到好处的体现了荷香的若有若无。
不同的语体,是根据其不同的交际领域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区分的,每一个语体,都有它特有的词汇系统。这里教师可以运用语言描述中所用的的语体来讲解词汇,比如,出现在课文《守财奴》中的“文书、签字、财产、收入”等词语都是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公文事务的语体色彩的。
(二)对词语的释义教学与语言的运用和语感相结合
不同的词语,在语言中的作用不同。比如鲁迅《祝福》中描述天气时写到“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句话中用到的“闪光、钝响”等词语就很好的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语感教学,就是将一些字词释义与学生的灵敏感觉结合起来,比如看到“红色”就想到正义,看到“绿色”就想到希望等等。只有感受到字词在语言中的魅力,学生才会真正的喜爱上语文,真正的去理解和学习语文。
(三)从字词释义出发,引导学生积累,进行深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