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球医药市场分析范文

全球医药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全球医药市场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全球医药市场分析

第1篇:全球医药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现状;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01.02

1引言

医药行业的三个基本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医药产业属于新兴行业,面临着诸如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医药产业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我国大量引入了外资。我国庞大的药品消费市场对外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大量外资进入了我国医药产业。外资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但是我们也必须客观地考察外资对我国医药产业的作用和影响。

2我国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现状

2.1外资的作用和影响

在当代世界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类国际资本频繁流动,其中FDI(国外直接投资)是最主要的外资流动方式。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生产和技术转移有一定的规律,其经营环境变化并非孤立的,其与组织结构的变迁互为因果并且还互相促进。跨国公司通过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和跨国并购,逐步建立起一体化的生产和研发体系,以更雄厚的实力参与全球贸易,技术创新等活动。发达国家为了输出资本或占领市场,掠夺原料等目的,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大量投资。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不足,经济发展缓慢,为了摆脱这一局面,纷纷以各种条件吸引外资。因为吸引外资不仅仅可以解决本国缺乏经济实力的问题,还可以加快本国的技术方面的进步,促进本国发展。除此之外,外资还可以推动本国在国际贸易,人民就业等方面的成长。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且由于技术转让和技术外溢效应带动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促进了产业升级。然而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外资在带来利益和发展的同时,还有可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

2.2我国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医药市场全面复苏,跨国医药集团迎来了飞速的发展。1980年我国建立了第一家合资医药企业,到目前为止,世界前20强的医药企业都已经在华建立合资和独资公司。跨国医药集团已经成为了我国医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我国医药产业经济一个强力的增长点,成为了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跨国医药企业在华投资大概可以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以港澳台资本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第二阶段以规模庞大和技术含量高的国际医药集团公司投资为主。跨国医药企业以FDI为主要的投资方式,有独资经营,契约式合作经营和股权式合资经营等几种途径。

2.3我国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的现状

近年来外资对医药产业的投资不断增加。在我国最大的500家跨国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4家,而外方有股权控制的就有13家。西安杨森和中美史克外方控股都超过了50%。随着全球化的加快,进入我国市场的跨国医药集团,控股比例额越来越高,而且独资企业比例也不断增大。当前,在华投资的跨国企业中,排名在前十名的国家地区投资占整个行业外资的90%左右。跨国制药企业中,美国占50%以上的份额,其次是德国。我国医药企业应用外资逐年增长。

随着外资投资额的不断增加,外资企业不仅影响了生产经营,而且在市场的份额也在增加。近年来用药市场,出口市场属于合资企业的份额一直在稳步增长。

总的看来,在全球医药产业转移和新医改的推动下,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医药企业的新兴市场,并有望成为全球药品制造中心以及最大的医药市场。当前,跨国医药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非常频繁,深度广度也不断扩展。外资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新的医药产业竞争格局。外资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医药产业的主要角色之一。在当前复杂的产业形势下,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已经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方博弈特点。

3外资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影响

3.1外资对我国医药市场的控制率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医药市场加强对外开放,外资企业纷纷通过并购或者参股或者独资等方式扩大对华投资。外资企业凭借其独特的优势,生产和进口的药品占据了大城市医药市场的60%以上,而在全国整个医药行业中的总销售额占据的份额基本维持在26%-27%左右,而在医疗器械等高端产品则超过80%为外方占有。而且我国医药企业存在技术落后,集中度低,经营管理不善,销售半径短,流通成本高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和外资企业竞争,预计未来几年外资的市场控制力率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3.2外资对我国医药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国际市场份额和固定的市场份额表现了市场占有率。而市场占有率是最直接的表现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指标,我国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越高,表明我国医药企业的竞争力越强。当前世界医药市场几乎被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占据了大半。中国本土医药制造业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极少,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医药市场的进入门槛奇高,要求也多。这使得中国的药品难以进入其医药市场,而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优势的特色中药也很难形成竞争力,因为欧美的注册和认证制度有差异,所以中药只能以保健品的身份进入。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医药产业占据国际市场的份额一直都比较小。而外资的引入对我国出口市场占有率有较为积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出口药品份额逐年增加。但是却又有如下特点,一是出口的市场格局没变,高端市场还是以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加工贸易的产品为主。二是出口公司规模偏小,一些外贸公司出口的比值下降。三是由于我国药企生产的药品大多为仿制药,创新不足,导致出口量大却价格大减。

总体来说,我国近年来医药产品出口依旧保持快速增长,但出口企业规模小,缺乏核心竞争力,品牌创新都不足。

众多跨国企业看中了中国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争在中国投资建立药品生产基地,一方面争夺中国本土的医药市场份额,一方面又生产的药品返销国际市场。所以外资对中国医药的出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却仍然缺乏根本上的促进作用。

3.3外资对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和品牌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的专利法不承认国外药品专利权。国内企业可以随便仿制国外的专利药品。导致国内医药企业都以发展仿制药为主,新药研制严重滞后,绝大多数企业缺乏研制新药的动力和能力,我国除了青蒿素以外基本没有能在国际市场上有名气的西药品牌药,研发领域呈现规模小,能力弱,人才严重不足的特点。根据有关统计,我国近年来生产的药品中绝大部分为仿制药,新药的比例不足3%。几乎所有的先进的技术都来源于国外,新药基本为外资公司垄断和控制,医药产业对外的技术依存度非常高。

目前在中国最畅销的药品中超过80%是外国品牌药。进口药品的市场份额直线上升,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品牌倾销越演越烈。而我国生产的药品绝大部分是仿制药和原料药等,在品牌方面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难以和跨国企业竞争。

3.4外资对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影响

随着世界各大医药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渗透以及国内市场的日益开放,中国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国内企业面临着国际化竞争。

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医药流通行业全面开放,大幅度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外资企业可以从事进出口贸易,参与药品经营,进行药品的批发零售配送。尤其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之后,外资企业更是竞相降低药价,加剧本土医药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本土企业竞争力。

我国制药企业呈现规模小、分布分散等特点,和国外集中度高的医药巨头企业进行竞争,处于非常劣势的地位。即使国内最大的企业如哈尔滨集团、华北制药集团等,在技术研发、管理经验这些方面,和跨国企业比也显得非常弱小。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企业并购的大趋势下,借鉴欧美日先进经验,通过并购淘汰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大力提高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度。今年来我国医药产业逐渐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医药行业,加快了医药产业现代化进程。当今网络技术不仅缩短了交流的时间空间,还降低了成本和费用,加速物流信息。网络技术传媒等在医药产业的广泛普及应用,加速了医药产业的信息化和国际化。

4对策和建议

4.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对外资进行合理的引进

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为吸引高技术外资医药项目、提高利用外资层次提供好的平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依法规范外资活动。考虑到外资的负面效应,对外资进行鼓励是必须的,但完全放弃产业的保护却不可行。应该适度设置非关税的壁垒,在能够保护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鼓励跨国公司对华投资。

4.2为引进先进技术提供便利和支持

以市场换技术是一种提高东道国技术水平的常见措施,但跨国医药集团为保持其竞争实力,也会采取一些措施阻止技术外溢。因此培育有效的市场竞争才是促进技术引入的有效途径。要提高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引进技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进后进行消化吸收。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R&D投入等都非常影响一国的吸收能力。因此政府需要采取补贴等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增强吸收能力。

4.3鼓励国内企业联合重组,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我国的医药行业存在规模小、分布不集中等特点,面对严峻的国际医药市场竞争形势,要鼓励国内企业通过生产要素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专业化的生产和规模经营能力,以增强自身实力。并且按照政企分开、权责对等、管理科学、产权明晰的原则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提高本土医药企业在技术水平和经营模式方面的国际化程度。

4.4合理利用外资,加强自主创新

市场开放和技术引进为国内医药企业学习先进技术提供了机会,然而技术引进并不等于技术创新,因为技术引进只是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要想实现真正的技术进步,必须要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并能够转化成自主知识资产,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引进外资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在当今开放条件下,在合理利用外资基础上,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才是提高医药产业竞争力的选择。要实现新药研究由仿制到创造的转变,就必须加强医药创新技术的研究。同时对医药研究的单位和医药企业现行体制必须进行改革,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成果产业化。另外要完善科技投资的机制,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吸取资金,用以增加医药科技投入。

参考文献

[1]黄志勇,王玉宝.FDI与我国产业安全的辩证分析[J].世纪经济研究,2004(6):35.41.

[2]于倩,向君.后过渡期FDI与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J].社会纵横,2006,(3):35.37.

[3]刘鹏飞.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分析[J].兰州学刊,2006,(9):158.160.

[4]梁锐,龙勇,刘力昌.我国医药行业产业组织特征及产业效果政策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7,(3).

[5]茅宁莹.国际医药产业技术与战略新动向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启示[J].上海医药,2006,(6).

[6]马爱霞.中国医药市场分析及企业应对策略[J].中国药业,2002,(6).

[7]桑国卫.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我国创新药物研究近况[J].齐鲁药事,2005,(1).

[8]岳纯,赵洪进.FDI和产业规模与我国医药产业市场集中度关系的研究[J].商业经济,2009,(12).

第2篇:全球医药市场分析范文

但是,去年仿制药价格上升的脚步明显放缓,这是由于市场份额位居前列的几大仿制药的成本价格趋于平稳。

美国最大的退休者联盟(AARP)研究显示,在2004年大部分时间内,仿制药价格涨幅都超过了药品价格平均增幅。但是,到了2004年底,仿制药的涨幅仅为药品平均涨幅的一半。市场研究机构IMS的报告预计,2005年仿制药的销售额将增长10%,不超过2004年销售额的增速。IMS有关人士指出,这一现象反映出制药行业的多变性。IMS公司副总裁安娜・玛利亚・左格说:“和前几年相比,仿制药的销售明显减速了。过去,仿制药销售增幅最高可以达到26%。”

总体而言,去年仿制药的价格保持稳定。AARP的一份报告集中研究了50岁以上美国人常用的75种仿制药价格变化,从制药厂家对这75种药品的定价来看,和过去三年同期相比,2004年前三季度只有7种药物价格上涨,占研究总数的9.3%。其中,2004年第二、第三季度,仅有3种药物的价格出现变化。而且这3种药是出自同一厂家的同类药物,是Monarch制药公司生产的Levoxyl。

尽管近来医药行业相对稳定,但许多分析人士仍然认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价格波动期。由于许多“重磅炸弹型”的专利药物即将失去专利保护,仿制药生产商面临新的机会,他们认为,现在可以抬高价格销售产品,仿制药价格上升的趋势有望重现。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市场将出现显著变化,只有少数厂家能够参与比较老的仿制药产品的竞争。

2005年2月,诺华收购德国第二大仿制药生产商赫素(Hexal)。通过收购这家德国私人制药公司,诺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生产企业。诺华还同时收购了赫素在美国附属公司依安实验室67.7%的股份。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事件反映出市场变化的趋势,竞争、并购之后,只有少数仿制药厂商能存活。

在此次并购案中,瑞士制药巨头诺华获得120多种新仿制药,包括赫素的止痛药、降胆固醇药物,依安实验室的抗抑郁药物、糖尿病药物。诺华称,依安实验室的仿制药产品线涵盖了所有从2005年到2009年间在美国专利即将到期的药物,其中包括默克公司的他汀类降胆固醇药辛伐他汀,诺华高层人士估计,仅此一种药物,在过去五年间的全球销售就达到690亿美元。

诺华旗下的仿制药企业山德士公司将与赫素、依安合并。预计此举将使诺华占据每年50亿美元的仿制药市场,而全球仿制药市场每年的总额不过400亿美元。专家们估计,到2010年左右,全球仿制药市场将达1000亿美元,而诺华将占据其中10%的份额。诺华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思乐对华尔街分析人士说:“仿制药将逐渐占据市场。”

毫无疑问,魏思乐是对的。仿制药已经占美国国内市场份额的50%以上。但不容忽视的是仿制药市场的多变性。位于纽约的惠誉国际评级公司(FitchRating)的分析家布丽塔・赫尔特说,诺华的并购虽然“增强了仿制药业务,不过考虑到资本收益的问题,其利润差额很小”。

分析家马克・克拉克受雇于德意志银行,他主要研究欧洲制药行业。他说,诺华的仿制药策略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也正是去年美国仿制药价格下滑的原因之一。“你在市场中占据的总量有可能上升,不过你要记住这个市场竞争残酷。”克拉克说,印度和中国成本低廉的仿制药企业正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很有可能进入美国,角逐专利到期的药品市场。而目前,诺华在仿制药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以色列Teva制药公司。去年,Teva在世界范围内的销售额达到了480亿美元。

另外一个影响药品价格的因素是中间人。分析人士指出,在仿制药销售过程中,许多人都有机会进入分销渠道,并从中分一杯羹。由于原研制药品厂家利益受到专利保护,出厂价比较高,而经营低价仿制药的许可经销商们反而可以获得更高利润。AdvancePCS是美国最大的许可经销商之一,首席执行官大卫・赫伯特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仿制药支撑起了公司的盈亏底线。

此外,药店也极大地依赖于仿制药。美国国家社区药店协会的副会长约翰・莱克特说,药店经营专利药品受到了严格限制,获利十分有限,相比之下,仿制药的加价空间大得多。“仿制药的加价空间对药店来说更为可观,同时消费者也能买到他们承受得起的药物。”

第3篇:全球医药市场分析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医药的出口营销现状及内外部环境,并提出和阐释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战略决策。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独特的重要卫生资源,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优势。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使医学面临着一系列尚未解决的困难,如人类身心疾病增加,现代疾病不断出现,老年人的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逐步增多等,导致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加之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巨大,医药费用昂贵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把眼光转向更为自然的传统医药领域,把防病治病和健康需求的目光转向了天然药物,更瞄向了具有悠久临床历史的中草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与地区政府卫生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医药已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现已有中医、针灸机构5万余所,中医师两万余人、针灸师10万余人。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医药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正面临着国际化发展的大好时机。全球现主要有四个中药市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这是一个发展中的庞大市场,也是我国中医药出口的主战场。

近年来,随着天然药物国际市场的形成,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2006年已超过10亿美元。我国中药产品已出口到五大洲135个国家,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然而在国际中药市场每年的销售额中,中国所占份额却很小。中国作为世界中医药理论最完善、经验最丰富的国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实现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挑战。本文将进行市场分析后做出相应的国际化营销战略决策。

一、中医药出口现状SWOT分析

(一)机遇

1.疾病谱发生改变。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与环境和生活习惯相关的疾病大幅上升,逐渐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主要病种。

2.以食品补充剂“进门”。目前,中医药主要以保健品、营养补充剂、食品补充剂的形式进人外国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由于欧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品确定程序较为苛刻复杂,旷日持久,申请经费昂贵,而以保健食品、补充剂的名义进人市场后,因其较好的疗效和口碑,中医药日渐受到关注和好评。虽然相对于药品价格较低,但据悉其利润仍为国内市场的四倍以上。

3.现代技术强势。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实现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在中药产业链上应用现代质量控制技术,使中医药在保持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和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纳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和新知识,真正实现“高精尖”技术为疗效开道。

4.中药产业初具雏形。内地已建立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8个省份规范化种植面积达92万公顷。同时,随着中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中药企业规模、效益也不断提升,涵盖中药农业、工业、商业的现代中药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发展。

5.外国民众逐步认可中医药。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而且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和受众。

(二)威胁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中医药知识产权绝大部分尚未进人保护状态。我国丰富的传统中医药资源往往被一些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无偿利用,甚至于很多时候需用高价购回被外国一些制药公司抢注的本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瑰宝的经方验方。

2.非贸易壁垒高筑。近年来,国际草药市场不断加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

3、国外洋中药抢滩。我国中药创新薄弱,质量控制和检验水平改进力度不够强劲,而洋中药却以剂型新、单用剂量小、使用简便等优势形成了“后来居上”的局面。

(三)优势

1,增效减毒。中药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或矿物,毒副作用相对化学药品小,加之数千年来中药多以复方治病,通过中药间的相互配伍增效减毒,进一步降低了毒副作用。

2,治疗成本较低。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加之原料来源于天然动植物及矿物,与西医惯常使用的药物和大型诊疗设备相较,具有检测手段简便,医疗成本低廉等优点。

3防治重大疾病潜力巨大。中医根据个体差异、病变环节,结合经历数千年的不可计数的临床验证,使用天然的、多成份配合的复方进行多环节、多靶点调整,在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上大有作为。

4.方药资源库。我国具有方药的优势,已查明中药材12807种,现存方剂10多万首,目前生产的中成药已达5000多种,为新药的筛选开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四)劣势

1.文化差异。中医药有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用其他语言表达时很难被理解和接受。另外,中医学的诊断技术、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与世界主流医学存在很大差异,给中医药的传播、交流都造成了很大困难。

2.标准差异。中医药自成一体,标准异于西药,西方国家不加变通地运用西药质量检验标准来衡量中医药,使其在进人国际市场时受到不够客观公正的待遇。

3.缺乏合法地位。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在很多国家都未被承认。

4.出口比例不合理。中药制剂技术在我国整个医药产业中仍是比较薄弱的一环,其研究的相对滞后,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的瓶颈,直接造成我国中药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的药材和提取物为主,出口比例不合理。

[

二、国际化营销战略

(一)政府职能性引导

在中医药国际化营销战略中,国家从宏观方面的管理、引导和助力作用不可忽视。首先,组织各相关方面力量,众志成城,建立高起点、高水平、更国际化的中医药标准,以保证中医药质量稳定、可控、有效、安全。其次,国家应利用网络平台时时跟踪目标市场国有关中医药出口的法律、法规及其变化,以使出口企业避免因不了解出口国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而产品遭拒。此外,国家应充分利用英特网将我国优质优品的中医药企业、产品、专家推向国际市场,建立起直接面向客户的巨大的医患网络平台,使世界各地的患者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找到他所需要的中医师及中药产品。

(二)知识产权保护

中医药知识产权指人们在中医药的研究、生产、经营等知识活动中依法取得的权利,包括中医药著作权以及相关权利、中医药工业产权(专利、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名称和地理标志等)及未公开中医药信息保护权三方面内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要切实构筑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屏障,否则民族中医药不但难以走向国际市场,甚至连国内市场都无法保留。所以,要尽快形成一个中医药知识产权三维保护体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性,形成完整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将民族中医药知识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应根据国际市场变化,配合“以医带药”、“以医代销”的模式,按照行业需求培养多种类、多元化、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培养过程中,本着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侧重角度不同的原则,可以采用两种培养模式。第一,现期型。由于中医药出口进人快速增长期,对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应采用团队形式培养,团队中、每个人分工及侧重有所不同,形成不同强势的复合型人才,团队中成员各有所长、各有分工,但并不只懂自己的强势,而是通过互相学习和相互带动,使每个人最终达到体现强势且兼顾其他的目标;第二,远期型。通过招收跨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方式墙养既熟悉西医,又掌握中医药知识并能运用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还能运用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知识开拓国际市场的宽口径、厚基诫的高素质中医药复合型人才,以使之担当起使“国粹”走出国门的重担。

(四)补缺营销

长期以来,中医药在西方遭冷遇,既因中医药在国外宣传不够,也有西方医学界排挤打压中医药的利益驱动,毕竟每年有大量资金从西医领域流失,如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报道:全美有大约113的医疗费用从主流医学——西医流人针灸、中医、气功等另类医学领域,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增长。这种局面,不利于中医药的国际化拓展。

因此应比较中西医学的差别和优劣势,对西医已占明显优势的疾病治疗,我们应明智避让,集中精力于自身特色上。特色一旦成为优势,就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全力发展自己,真正做到凭借优势特色致胜。

古语言“伺机而动”、“趁虚而人”,在中医药出口营销中,比较分析国外市场及中医药现状得出,以补缺者的形态占领国外的市场空缺是最合适的选择。做别人做不到的,治主流医学无法兼容并治的疾病,达到主流医学手段难以企及的疗效,以补缺营销战略赢得外国民众及主流医学界的更多关注和青睐。

(五)国际专业展会

国际展会是市场走势的指示器,增进东西方了解的纽带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展会中的与会者可利用同一场所共同弘扬文化,其传递经济信息、加强对外交流的效果是其他形式所不易达到的。

第4篇:全球医药市场分析范文

医药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人口健康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生命科学的发展,医药行业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各国的医疗费用支出占GDP都非常可观。医药行业作为朝阳产业,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药品需求规模将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国家8500亿医改投入的逐步到位,为医药行业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极大地拉动了医药市场需求。另外,最近几年,国际医药产业将迎来医药史上少见的药品专利集中到期的有利时机,随着”重磅炸弹”级专利药品在世界上独占期的结束,全球仿制药的销售金额可望以10%-15%的年速度增长,也将相应拉动国内医药制剂市场的增长速度。因此,今后我国医药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随着国内制药企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制药巨头的进入,精益生产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由于理解的偏差与侧重点的不同,也被称之为”JIT生产方式”、”零库存生产方式”、”看板生产方式”等等。在具体工作和应用中,追风推行者也不在少数。但目前在国内医药企业精益生产方面做得真正有成功果实的却很少。笔者认为主要原因除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不够协调外,还存在生产组织模式改革不彻底、方式不正确、对其精髓理论理解错误等原因。精益生产的目的是推进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最终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但是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必须符合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要结合市场需求、成品库存、原料供应、安全环保、生产周期、生产瓶颈及战略储备等具体情况,确保生产更好地满足销售,为企业创造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集中生产、均匀生产、库存式生产、应急生产都是制药企业常用的生产组织方式,也是精益生产的具体体现。该四种生产模式各有特点,但根本目的都是改善流程关系、提高生产能力、实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生产准时满足销售的精益目标。

2 精益生产的四种生产模式

2.1 集中生产

集中生产也称经济生产,是成本控制运用的先进生产方式,可以消除浪费、增加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集中生产的方式不一。对需求量相对稳定的产品,可以都按产能满负荷安排集中生产,全年安排连续生产几个月,其他时间统筹集中安排其他产品;全年销售不够稳定的产品,可以间断生产,连续生产2-3个月,集中安排停工;对于产品多、需求量不确定,以及部分生产线专门配备人员的产品,可以安排阶段性集中生产,在保证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生产线人员,阶段性集中生产,既最大程度地利用生产线人员,又能提高培养全能人员;多产品的生产单位可以安排交替式集中生产,以使生产单位内部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如能源及原材料节约、人员合理利用、环保平稳运行等。

2.2 均匀生产

均匀生产也称均衡化生产,是产量较大、销售平稳的制药企业常见的生产组织方式。特别是随着国家环保监管力度的加大,诸多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因排污量大而制约产能甚至停工整改的情况,必须结合企业实际销售需求、年度计划、环保运行情况及环措项目的实施等情况,合理安排均匀生产。

从生产工序角度看,均匀生产就是对生产的所有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生产作业负荷,确保各工序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从而不断提高生产线的平衡率。从生产计划的角度看来,均匀生产就是均衡了产量、种类、交库期等生产信息的基础上组织的生产活动,就是把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产品的生产均衡地分布在确定的生产周期上,各生产环节在一定时间内均按预定计划和进度要求完成各自的生产作业任务。

2.3 应急生产

应急生产也称准时化生产(JIT方式)。随着制药企业销售市场竞争的加剧,个性化、特殊化、紧急化的订单越来越多,围绕顾客订单这一中心,以常规库存与专项库存的科学控制为基础,实施订单式应急生产,逐渐成为制药企业快速应变的重要生产组织模式。流程行业准时化生产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但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根据销售订单应急生产,核心在于生产准时满足销售。所以基础工作非常重要,它必须依靠准确的销售预测、周密的生产计划,还要根据生产综合保证程度(产能、技术质量水平、设备、环保、供应等),协调各方力量,按常规周期计划,按应急周期组织,才能按时完成应急订单生产,生产准时满足销售。

2.4库存式生产

现代企业都追求理想库存状态——“零库存”以求利润最大化。所谓零库存,就是指不占用企业的资金、空间和时间,理想状态的企业库存。制药企业经常受到不确定的供应、不确定的需求和生产的连续性等因素制约,产品库存不可能是零,基于成本和效益最优化的安全库存成为企业库存的标准,所以库存式生产就成为追求安全库存最佳的生产模式。

库存式生产中的产销衔接非常重要。如生产安排不周,一方面造成库存大量积压,增加资金占用,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库存不能满足销售订单需求,造成应急生产被动。所以制药企业中生产安排部门与销售部门要加强信息及时传递,增加销售预测频次,再充分利用销售部门的市场分析,运用统计技术科学进行产、销、存预测,平衡产、销、存,根据库存总量,结合销售需求安排生产。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坚持”畅销产品全力增产,最大程度满足需求;重点产品按需生产,控制库存做好备货;季节产品集中生产,合理安排精心组织;搬迁产品兼顾备货,统筹计划积极推进;战略产品重点培植,达标达产降低成本”的生产方式,积极实现经济性和适应性的精益价值。

3 结束语

第5篇:全球医药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 疫苗行业;现状;动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78-02

0引言

和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衰退的趋势相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出现了明显的复苏势头,个人支付能力并未受影响。新医改制度的出台将使更多的人享受基本医疗保健,社区医院市场的发展也将更加迅猛,而且未来几年还将继续快速增长[1]。疫苗行业作为医药行业的分支,还是一个相当小的行业。但是,疫苗行业是一个正在飞速增长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全球疫苗行业的分析,找出我国疫苗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驱动力将显得尤为重要。

1全球疫苗行业介绍

1.1 全球疫苗行业现状介绍疫苗行业目前来看还算是一个较小的行业,2010年全球销总售额约260亿美元,赛诺菲-巴斯德、葛兰素史克、辉瑞、默沙东、诺华等跨国药企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由这些疫苗公司提供的产品约占全球疫苗供应的80%。相比而言,2010年全球药品的销售额约6800亿美元,疫苗市场却只占总体医药市场的3.8%[2]。但是,疫苗行业是一个正在快速增长的领域,在过去的3年中,疫苗行业的增长率达到了18%,而且在未来的3年中,疫苗市场预计还将翻一番,年增长率达到20%,远高于处方药增长速度。预测全球疫苗市场2011年将高达300亿美元。

根据NeelamSekhri的评测报告,高收入国家及地区大约占有疫苗销售额的82%,国际组织(UNICEF、GAVI、PAHO)采购大约占8%,而中等收入国家及低收入国家只占到10%。目前各国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鼓励新疫苗的开发及扩大现有疫苗的产能。在高收入国家及地区,主要受政府对季节性流感及生化恐怖袭击关注的推动,政府签订长期购买合同及增加研究基金来鼓励企业的疫苗研发投资;在低收入国家,政府所承担的疫苗免疫接种费用创造了可观的市场。而国际组织,如Bill&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投资15亿美元创立了GAVI组织等,为发展中国家儿童免疫创造了一定条件[3]。

在发达国家,疫苗的市场已经趋于稳定,今后疫苗市场的增长将主要来源于新疫苗以及多价联合疫苗的上市。在过去10多年中,疫苗市场的增长主要由流感疫苗、肺炎结合疫苗、乙肝疫苗、Hib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特别是2000年上市的肺炎结合疫苗(沛儿)成为第一个疫苗领域的重磅炸弹,2010年销售额达到37亿美元[4]。而未来几年的疫苗市场将主要由流感疫苗及新开发的人瘤状病毒疫苗、轮状病毒疫苗、脑膜炎结合疫苗、等新型疫苗来推动。

1.2 全球疫苗行业发展介绍是什么原因导致疫苗行业的发展如此迅猛?一是禽流感和SARS的流行威胁以及生物恐怖袭击的风险增大;二是由于政府和百姓对疾病预防的重视,经费增加;三是新疫苗的开发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四是疫苗价格持续上涨,高效多价的疫苗及肿瘤疫苗每支的价格甚至可以卖到几百美元;五是由于疫苗产业的进入壁垒极高,不像化学药制剂,没有仿制捷径可走。所有这些都是推动疫苗产业的发展的重要原因,使之成投资者的“新宠”[5]。

2中国疫苗行业介绍

2.1 中国疫苗市场潜力我国14亿人口的大市场蕴藏着疫苗市场巨大的潜力和商机。我国疫苗市场目前规模已经超过100亿人民币,疫苗收入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远高于全球18%的水平。目前我国每年新生儿超过1800万,存在着巨大的儿童免疫接种市场。发达国家高危人群疫苗接种率为60%,而我国仅为1%。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疾病预防政策的贯彻,消费者自行承担的有价免疫市场也将有望大幅度的提高。随着我国对疫苗流通市场的放开,我国市场将是疫苗生产巨头纷争的一个主要市场。

2.2 我国政府疫苗管理现状国家对人用疫苗由一类疫苗市场和二类疫苗市场两部分构成。一类疫苗(即国家计划免疫疫苗)主要针对儿童,由政府出资,免费提供给适龄人群进行接种。包括十一种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口服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等),可以预防十六种疾病(乙型肝炎、肺结核、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等);市场规模稳定,是国家定点计划生产,由地方财政统一进行拨款,集中招标采购,基本上随年人口出生人数浮动。根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新生儿保持在1800万人左右,计划免疫疫苗市场相对稳定。对于此类基础保障疫苗,如果市场存在相应的二类疫苗(即有价疫苗),家长可以在自愿、自费的基础上选择二类疫苗,这就给企业提供了应用优质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的机会。二类疫苗市场,属于扩大免疫范围,是指未列入国家计划免疫范畴的、接种者自愿选择的自费疫苗。如水痘疫苗、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在个人经济条件许可前提下,为预防疾病和提供健康,接种二类疫苗,可谓是进行“健康投资”。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对于预防的关注提升,接种有价疫苗的人群比例正在逐步上升[6]。同时,新型疫苗的不断问世扩大了疫苗的适用范围,刺激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尽管目前二类疫苗的需求量还远少于计划免疫用疫苗,但二类疫苗的市场将快速发展,预计年增长率超过35%。

我国的疾病防控体系(CDC)长期以来采取省-市-区疾控中心三级防控网络(A模式)。2005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对疫苗市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疫苗市场多年来被CDC垄断销售的格局开始打破,销售终端在原有44家省级CDC的基础上将扩大至5700多家县级CDC,同时符合条件的药品批发企业也可经营有价疫苗。模式A、B、C并存疫苗的供需瓶颈被打破,消费需求被激活,市场走向了有序竞争。2006年初,政府强调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出资28亿用于扩大国家计划免疫范围,免费疫苗由原来的“七苗防十一病”增加至“十一苗防十六病”,国家免疫规划(EPI)扩容模式D产生,引发的市场扩容将极大的促进国民的健康意识,从而促进二类疫苗市场的快速增长。由于疫苗是特殊的商品,接种后可能产生接种反应,甚至会引发官司和赔偿,在经过近几年的实践,CDC系统的A模式仍然是市场的主渠道。如图1所示。

2.3 我国疫苗企业和跨国企业同台竞技国外疫苗巨头如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巴斯德、辉瑞、默沙东、诺华,国内企业卫生部直属的六大生物制品所的疫苗业务在国内市场持续增长。从品种和销售额来看,跨国公司和六大生物制品所处于国内疫苗行业的第一梯队,企业年销售额在6亿-12亿元;新兴的疫苗企业主要有长春长生生物、深圳康泰生物、北京科兴生物、天成生物、浙江天元、江苏延申生物、华兰生物、海王英特龙、云南沃森、大连汉信以及天士力最近控股的天津金钠生物等,新兴疫苗生产商大多数产品单一,发展较慢,只有少数销售额超过2亿元。我国进入疫苗行业的企业众多,但是大部分企业都是进行传统疫苗的仿制开发。国内疫苗行业研发实力最强的是六大生物制品所,国内上市的新疫苗基本都是六大生物制品所最先研制。然而,即便是六大生物制品所,其研发能力也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从目前在美国上市的疫苗与我国市场上的疫苗比较可见,我国疫苗品种众多,多单价疫苗、减毒疫苗为主。美国上市的疫苗多以联苗、灭活、结合疫苗为主,而且许多在美国上市的预防重大疾病的疫苗,在国内仍难觅踪影,这就给国外疫苗企业很大的市场机会[7]。

但是,由于国家药品注册法规限制,即使在美国FDA取得了上市注册,如果想在我国上市,必须重新进行前期的临床试验。这样的限制使一些预防重大疾病的疫苗在国内上市进展缓慢。

2.4 我国疫苗的发展动力驱动增长的因素包括:费用效益、技术进步、老龄化人口、流动性、疫苗用量增加、治疗新疾病的疫苗以及治疗癌症疫苗的开发等。

2.4.1 人口因素人口是决定疫苗市场的重要因素,疫苗的消费主要由人口及其支付能力决定,人口因素有人口基数、人口结构等,支付能力有人均收入及人民预防保健意识的变化。我国人口基数庞大,2010年达到13.7亿人,新生儿占到了1700多万,201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的8.87%。国家人口计生委预计到202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13.58%。国内人均收入持续提高,医疗保健占居民总支出的比例也逐年在增大,疫苗行业处在发展的良好的大环境中。

2.4.2 经济效益经济学评测证明,在发展中国家EPI每年的成本只占到发展中国家卫生总费用的1%覆盖80%的发展中国家儿童,挽救了320万儿童的生命,用极低的成本预防了那些对儿童危害大、疾病负担重的疾病[8]。据统计,1992年北京市东城区新生儿肝炎预防接种投入成本34.24万元,因避免急、慢性疾病所节省费用为591.79万元。相当于每投资1元用于疫苗预防,便可带来17.28元的效益,投入产出比远远高于其它领域的投资。

2.4.3 技术进步技术革新将推动疫苗行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不仅可以使开发周期缩短至5年,并且使开发的成功率提高至50%以上,同时成本却实现大幅降低[9]。

2.4.4 人口流动人口流动将局限于局部的传染病带到世界各地1978年,全国全年客运总量为22亿人次,2010年客运总量达到310亿人次,是1978年的14倍。人口流动性的迅猛增长,使历史上局限于局部的传染性疾病更有机会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次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是最好的例证。

2.4.5 我国传染病抬头趋势1959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由于人口增长快,接种覆盖率底下,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持续增长,到1975年达到高峰值,每10万中报告5070例。1980年我国加入WHO的扩大计划免疫(EPI)活动,开始4苗防六病,到1990年,每10万中报告传染病下降到297例,此后的15年一直处于被控制状态,每10万人报告病例数在200以下。但自2005年以来,传染病有抬头的趋势。2010年,每10万人中报告传染病病例达到296例[10]。这与新的传染病的出现、气候环境变化以人们的生活习惯变化、人口流动性增大息息相关,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也需要继续加强。

总体来看,我国疫苗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诱人的经济效益、飞速的技术进步、日渐增多的富裕人群、庞大的新生儿数量以及人口老年化等因素将推动疫苗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疫苗行业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疫苗行业:经济效益、技术革新将推动疫苗行业长足发展.省略.

[2]2011-2015年中国疫苗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省略.

[3]诸葛明.全球疫苗市场2011战略趋势[J].北方牧业.2011(5).

[4]薛新娜,陈茶.肺炎链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J].现代检验医学.2010.(3).

[5]康义瑶.疫苗行业,高增长与机制难题并存[N].医药经济报.2010.12.29.

[6]伊药宝.全球疫苗增长迅速我国市场潜力巨大[N].中国工业报.2010.07.07.

[7]吴俊杰.国内疫苗市场“争争日上”[J].中国处方药.2010(4).

[8]郭文.通用疫苗:在压力中前行[J].医药经济报.2007.12.28.

第6篇:全球医药市场分析范文

知识产权是21世纪科技、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战略资源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对建

>> 2014年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与保护高峰论坛会议邀请函 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第五届中美知识产权高峰论坛 聚焦“知识产权与经济转型” 关于举办“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沟通交流会”的通知 2013年乌克兰、缅甸海外农化展会邀请函 第四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日程 3D知识产权高峰论坛在松江隆重举行 第十一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2002年绿色项目投资会暨中国知青论坛邀请函 中国化妆品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打假会议召开 两会理论与实践创新论坛特别邀请函 第六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会议通知 邀请函 生活邀请函 盛夏邀请函 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探讨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2012中美城乡发展论坛邀请函 陕甘宁振兴论坛邀请函 2013天府花城邀请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科技 > 2013年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与保护高峰论坛会议邀请函 2013年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与保护高峰论坛会议邀请函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各有关单位:

知识产权是21世纪科技、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战略资源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对建设创新型企业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农药行业围绕知识产权所出现的陷阱和纠纷越来越多,使不少单位陷入困境并损失惨重。与此同时,我国是世界第一的农药生产大国,具有丰富的原材料、农药人才及相关生产设施,可以生产的农药品种已达500种以上,加工剂型几十种,制剂产品已近万个,已经成为全球非专利农药的最大生产基地。如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对自己进行保护,如何分析世界农药专利并确定正确的专利战略,同时发挥我国农药生产的优势,充分开发专利即将过期农药的巨大市场,是国内农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继2012年举办“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沟通交流会”和“第二届专利过期农药的有效利用专题研讨会”之后,定于2013年4月18-20日在上海举办“2013年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与保护高峰论坛”,届时将邀请商务部、农业部相关领导,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专家、复审委专家,知识产权律师,国内外农药专家,农药行业跨国公司和国内巨头,信息检索专家与到会的农药企业领导、研发人员,农药研发单位的科研人员,生产经营者针对专利战略、创新农药的有效保护、如何获得有用专利信息、充分开发专利即将过期农药的技术与市场,以及遵守法规、防止侵权和如何严厉整治侵权行为等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我们还将在会议期间开辟专利技术交流、转让洽谈会,欢迎国内外农药相关生产、管理、经营单位,以及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参会。

二一三年三月十一日一、主办单位

二、承办单位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农药技术经济发展中心三、协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四、媒体支持

《农药》、《农药市场信息》、《农药快讯》、《现代农药》、《今日农药》、《精细与专用化学品》、《中国化工信息》周刊、《中国化肥信息》周刊、中国化工信息网、山西化工网、中国化肥信息网五、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2013年4月18日-20日(18日报到)会议地点: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君谋楼会议厅(上海市

零陵路345号)会议报到地点:上海徐汇国际行政公寓(上海市徐汇

区东安路255号)

六、大会议题1、强化知识产权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促发展

商务部 市场秩序司2、农药登记与专利保护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政处副处长 吴志凤3、近年国内外热点农药品种专利与市场分析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农药技术经济发展中心总监 胡笑形4、中国农药专利发展战略探讨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 吕龙5、中国农药专利现状分析及如何获得最佳的专利保护范围

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审查部处长 赵霞6、企业加速转变成农药研发主体的思考与实践

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景梅7、新农药创制与知识产权

沈阳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刘长令8、农药专利技术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

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李忠9、如何提高有效的农药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副总经理 蔡志勇10、近10年世界农药专利概况与趋势剖析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农药技术经济发展中心总监 胡笑形 罗亚敏11、近10年GMC专利概况与趋势剖析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 何军光12、如何利用专利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资深合伙人 耿小强13、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总经理兼植保(中国)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主席

Mr. Rob Hulme (贺远波)14、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更多报告正在落实中。七、会议日程

4月18日星期四 15:00-21:00 报到(地点:上海徐汇国际行政公寓,上海市徐汇区东安路255号,电话:021-33988888)4月19日星期五 9:00-17:00 大会报告、专题研讨4月20日星期六 9:00-12:00 大会报告、专题研讨4月20日星期六 13:00-17:00 交流、参观(参观上海紫竹园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农药研发基地)

八、会议注册

会议资料及注册费:3000元/人。2013年4月1日前交费优惠为2500元/人。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九、会议赞助

主办方热忱欢迎企业和个人对会议提供赞助,对赞助者将给予相应的回报和宣传,详情请与组委会联系。

十、会务组联系方式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北京安外小关街53号,邮编:100029);

联系电话:010-64444070

传真:010-64437115

Email:

联系人:王丽娟(手机:13910727276)

十一、汇款方式

请将会务费汇到以下帐户,并请注明“农药会议费”字样。同时将汇款回执单和参会回执单一并传真或邮件到组委会。

户 名: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第7篇:全球医药市场分析范文

中草药养生茶是指以草药为原料,通过特有的配方及工艺加工制作,在饮用过程中,除了满足解渴的需要及为人体补充必须的水分外,还能同时提供相应的营养物质,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是一种保健饮品。与传统以茶叶为基料的保健茶不同,中草药养生茶的制作材料多数是国家规定的即为食品又为药品的草药,其中成份并不含茶,仅因口感及冲泡、饮用方式等方面的类同,而借用“茶”的名称,是非茶之茶。中草药养生茶正是一种融合了这两种传统文化的保健养生产品,极具文化底蕴。该产品既解决了传统中草药因口感、味道不易被大众接受的问题,又不必熬煮,冲泡即可饮用,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同时,相比传统茶类多出了保健养生,调理身体机能等诸多好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我国近20-30年来,在茶学、医学、药学、卫生、食品以及轻工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实了茶叶与中草药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很有成效,尤其是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中国茶叶和中草药的营养成份和药效成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开发养生保健茶提供了理论依据。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二、中草药养生茶市场及内外部环境分析

1.STP战略分析。

1.1市场细分。

1.1.1定义市场范围。

中草药养生茶是一种以养生为主要功能的保健茶,属于保健饮品。在使用形式、口感味道等方面拥有部分茶的属性。而功效与目前市场上比较火热的功能饮料也有某些近似之处。除了通过推广自身品牌等方式在保健品、保健饮品市场中培养自身消费群体外,同时还可以从茶、功能饮料等类似市场争取部分消费者,来扩大市场占有率。

1.1.2潜在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调查,86.2%的被调查者都购买或使用过各类保健品,但却仅有21.5%的被调查者购买或使用过中草药养生茶;整体来说,中草药养生茶在消费群体中的认知度是比较低的。但同时,75.5%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尝试并接受新的保健品类型,因此中草药养生茶是具有较多潜在客户可供开发的。

1.1.3划分不同需求的子市场。

通过对消费者不同需求的分析,潜在市场大致可划分为:亚健康人群、慢性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孝敬父母长辈的年轻人、送礼者、体力脑力消耗较大者、希望防病健体者这六个子市场。这六个子市场相互之间又存在有相同的消费人群,根据共同的市场人群,可将它们进行合并,最终形成中老年人、青年人及送礼者、身体不适者这三个可供选择的细分市场。

1.2目标市场分析。

中老年人:随着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愈发能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加注重对身体的保养,这类消费群体对于他们自身与家人在保健养生方面的意识是非常强的。而中草药养生茶的主要功效就是保健养生,与这类消费者的需求非常契合。因此,中草药养生茶要切入该目标市场相对是比较容易的。青年人及送礼者:中国目前有着巨大的礼品市场,保健养生产品也在近些年逐渐成为礼品市场中的主流产品。但这部分消费者在产品选择上有着较强的随意性,切入该目标市场需要较大的营销投入。虽然切入市场有一定的难度,该市场的利润也相对比较大,具有很可观的市场价值。身体不适者:由于目前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从而导致了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疲于应酬等现象变得非常普遍,这使得亚健康人群的比例不断提高。因此,开发亚健康消费市场也是目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而同样因为快速的生活节奏与繁重的工作,这类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普遍偏低,更多的是在身体出现各类疾病等状况时选择能即刻见效的药品,对于日常能量的补充也更倾向于在使用方面比较快捷的机能饮料或是营养药物。虽然中草药养生茶的功效比较适合于这一目标市场的消费人群,但其细水长流型的长期保养理念却较难得到认同。

1.3市场定位。

经过上面对三个目标市场的分析,中老年市场是目前最适合中草药养生茶发展的首要市场。产品与需求的契合度高,使用方面也适合现在中老年人的生活节奏,可以较快的取得该市场消费群体的接受与认可;切入市场难度低也可以相应降低产品在初期发展推广的投入。根据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中老年人在选择产品时最为看重是产品的功效,同时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理念。因此,针对该市场的产品应该将重点放在优秀的品质及大众化的价格方面,不宜定价过高,可以通过简化重要性不高的外包装等方面来降低成本,从而扩大价格浮动空间,给出较低的定价。

2.内外部环境分析。

该部分将会选取一款笔者比较熟悉的中草药养生茶产品为例,结合该产品所处的河南市场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以求能够做到见微知著,由区域市场的一款产品引申出对整个产业各个市场的认知与分析。

2.1内部因素。

对产品拥有的优势(Strength)及劣势(Weakness)进行的分析属于产品的内部条件分析,通过该分析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对自身优势进行精进加以巩固,对自身劣势努力改善争取扭转。

2.1.1优势(Strength)。

(1)成本优势。本产品所具有的一系列功效源自于对各种中草药药性的调和以及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传统工艺,其价值在于配方与制作,原材料则大部分都是极为普通常见的中草药。虽然近年来各类中草药价格涨幅巨大,但相对其他一些采用稀少名贵原材料的保健养生类产品,在成本方面依然具有不小优势。正是因为成本方面的优势,使产品的价格有着比较大的可调整空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将成为一大优势。

(2)管理优势。本产品为独家专利产品,可以方便的一手掌握生产方面的控制权与销售方面的决策权,这样在面对一些决策时可以做到迅速果断,避免了一些处于大企业当中的知名品牌产品在决策方面复杂的流程,更加的及时灵活,可以更好的把握住机遇。

2.1.2劣势(Weakness)。

(1)大批量生产经验不足。

由于该产品自配方改良、完善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都没有进行过大批量的生产销售,在这方面经验严重缺乏。一旦拓展、扩大市场,在需要大量生产时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同时极可能因生产量过大导致生产工艺环节无法精细,从而对产品的功效、口感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目前产品在选料方面因不存在生产压力,还较为从容,当需要大量生产时,原材料的储备及供应很可能遭受冲击。同时由于某些天然原料本身的稀缺性,为了支撑大批量生产的需要,必然要选择改为使用可以量产的人工培育种植原料,这样以来,就将会有产品品质下降的可能性出现。

(2)缺少成熟的运营团队。

同样是因为本产品没有过大批量生产销售,此前一直以研发改良方面为主,并不具备一支成熟效率的生产营销团,想要取得好的发展,必然要扩大自身规模,而一旦扩大规模就需要临时组织起一支队伍来进行相应的工作,这样肯定会出现因临时组建而缺少磨合,以及对该产品该市场领域方面认识及理解不足等状况。

(3)生产方面管理难度大。

由于产品本身的特殊性,该类产品的核心价值大多都在于原材料的调配及制作工艺这两个方面。想要在不影响产品质量、产量并且保证产品完整性的情况下,又能同时兼顾对产品配方及制作工艺等方面的保护,这对管理者来说,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4)无品牌知名度。

从消费者行为洞察方面的相关知识可以得知,消费者对于不了解品牌产品往往都会持观望态度,很难会轻易尝试购买。这就使新品牌产品或不知名品牌产品会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因品牌知名度不高很难有好的销量,另一方面又会因为销量的问题造成资金流动困难。

2.2外部环境。对产品在市场中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y)与存在的威胁(Threats)进行的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通过分析能够使产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把握机遇规避风险,为产品快速、长期的发展奠定基础。

2.2.1机会(Opportunity)。

(1)环境优势。

本产品产自登封,坐拥嵩山、少林寺等世界级文化遗产,产品的主要用料为嵩山千年古槐槐实及多种天然野生中草药,身为同是传统文化结晶的中草药类及茶类的结合产品,在环境及文化上占有先天的优势。在产品的品牌塑造及推广方面,可以有效的借助少林寺的文化历史及五岳嵩山作为天地之中的特有环境,将本产品打造为一款有着文化色彩历史底蕴的养生保健品,在某些顾客群体中容易获得较高的认同感。

(2)政策支持。

目前,中国国内的政治环境比较稳定,国际关系也很良好,社会保持这健康的发展,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局势会一直持续下去。在这一环境下,养生保健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很多相关政策的支持。尤其是近几年来,亚健康的普遍化,导致了人们的体质和免疫力等方面出现了各种问题,这在社会上很受重视。而中草药养生茶这种由纯天然绿色中草药制成的养生保健产品,能够为人体提供长期性的保养,可以很好的改善亚健康提高免疫力。

(3)健康消费的潮流。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以及人们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渴望,养生保健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已逐步成为了朝阳产业,市场得增长非常迅速。据相关资料显示,在近20年的时间里,美国在养生保健品方面的销售额增长了36倍,日本也有着32倍的增长。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基本小康,中国养生保健品也获得了非常可观的市场。

(4)经济环境良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一直稳定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使得消费需求也更加的旺盛。这样的整体经济环境,给企业的投资、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消费的需求与健康的需求,为养生保健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5)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很多必须通过人工进行的传统加工工艺也正逐步可以由机器替代,这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并节约了人工的投入。同时,世界范围内对生命科学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已达到高峰,这为养生保健产品提供了未来在新品开发与技术更新等方面的动力与支持。

2.2.2威胁(Threats)

(1)消费需求多样化难以满足。

由于养生保健品市场的持续火热,各种各样的养生保健产品层出不穷,这就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的选择也不断增多。各种产品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也令消费者变得更加挑剔,消费需求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产品类型较多、品牌知名度较高、品质较容易获取信任的知名企业大品牌产品,就更容易迎合顾客的需求,这类产品也就自然成为了消费者购买时的首选。

(2)原材料受自然状况限制。

中草药养生茶的原材料以绿色天然中草药为主,而气候、天气等自然状况对于中草药材的种植有着很大的影响。虽说国内中草药材市场除了少数的某些药材外在供应方面并不吃紧,但如果出现突发的气候异变是特殊天气,还是有很大可能会导致原材料供应不足或是价格暴涨的情况。而出于资金正常流动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生产企业通常都不会大量存储原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草药养生茶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威胁。

(3)竞争对手的威胁。

从严格意义上来看,现在中草药养生茶的发展道路上,以王老吉等为主的功能饮品、凉茶饮料是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而这些产品虽然出现时间并不长,但巨额资金的投入使其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了一大批忠诚度较高的消费者。从市场基础、口碑与消费者信任度等多方面,中草药养生茶都处于不利地位,选择了中老年消费群体作为首要目标市场,虽说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开与这类以青少年消费者为主产品的正面竞争,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考虑,日后来自这些产品的竞争与挑战是无法避免的。

(4)市场开发难度大。

因过去其他保健茶产品在市场中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消费者对保健茶的整体印象始终不佳,中草药养生茶想要通过重塑产业形象来改变消费者心中固有的看法,逐渐消除负面信息带来的影响本就有着很大的难度,大多数消费者又早已被其他大型企业的知名保健产品占据。

三、结果分析

1.中草药养生茶市场营销策略。

通过上文对中草药养生茶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产品所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潜在的机会与面临的威胁。同时,也在对中草药养生茶进行市场调查并分析归纳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为中草药养生茶进行了市场细分并定位出了目标市场。接下来,本章将在以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产品实际情况与中草药养生茶的目标市场定位,运用4P营销理论,依据SWOT的分析结果及市场调查数据,重点针对上文确定的目标市场,定制出切实可行的中草药养生茶市场营销策略。

2.产品策略。

2.1品质保障策略。

在品质保证方面中草药养生茶产业应坚持以质量管理体系先行为原则,以先进设备为基础,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环环紧扣,从根本上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最终使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件产品都具有良好的品质保证。

2.2包装策略。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到,产品包装在消费者购买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中也占到了21.6%的比重。因此,对于产品的外包装应紧密结合产品主要特征。使产品的有点以及差异化等可以通过外包装完美的展现出来。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选择符合该市场消费群体的包装档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同时也给了不同的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2.3导入策略。

从消费者购买理论与消费者需求理论中可以看出,消费者的需求总是随着所支配收入的变化而不断的发生改变。同时,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对产品结构进行完善,才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产品导入上,过早或是过晚进入市场都不是最明智的选择,每一款产品都有着最佳的进入市场时机。对生产企业来说,能够使产品在竞争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并不断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新产品才是最关键的。

3.价格策略。

3.1标市场顾客成本分析。

在定位目标市场是,中草药养生茶选择了中老年市场作为首要的目标市场,该目标市场的消费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同时,由于这一目标市场的大部分消费者都有着较多的空闲时间,因此,会非常谨慎的进行产品选择,是很典型理性消费人群。这些消费者会根据自己对产品价值的认知和自身能够承受的经济能力非常理性的考虑是否进行购买。最容易获得这一消费群体青睐的永远是具有高性价比的物美价廉产品。

3.2顾客成本为基础的价格定位。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层收入的消费人群在保健品的消费群体中占很大一部分,加上定位以中老年市场为首要目标市场,这就意味着中草药养生茶应定位成中档保健品较为合适,定价应在适中的基础上相对偏低。而且作为长期保养型的养生产品,日消费需要让绝大多数消费者可以接受,持续型消费才是获取利润的关键。

4.渠道策略。

4.1渠道建设。

随着渠道市场发展迅速,渠道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市场竞争的加剧,不管是直接渠道建设还是间接渠道建设,渠道建设也变得不是那么的容易。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渠道建设的困难,精细化分工就显得特别重要,市场上便出现了第三方公司,专门做渠道建设的服务性机构,企业可以把渠道建设的全部事情交给这样的机构,第三方外包公司是营销渠道目前的发展趋势之一。

4.2渠道模式定位。

通过上述对营销渠道趋势的分析,结合中草药养生茶自身情况,对多种可选渠道模式的权衡,迎合发展趋势的渠道一体化应该是目前中草药生茶产业在营销渠道方面最佳的选择。

4.3专业顾问型销售渠道。

近几年来,在医药市场中出现了一种很流行的销售渠道,针对各种长期病症、慢性病之类的康复机构,专业顾问型的销售渠道正是这样一种形态,影响很不错,而且通过前期对市场进行的调查结果来看,消费者在产品的宣传推广方面,对医生、专家推荐的信赖度是最高的,作为具有相应功能的养生品保健品行业,这种渠道模式是很值得借鉴的。

5.促销策略。

5.1广告策略。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的结果显示,保健品及相关产品的消费群体对目前几种主流媒体上广告宣传的接受及信任程度并不高。因此,在传统的主流媒体之外,应该更多的去开发出一些其他的广告平台,这样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传统的媒体之一的电台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对于产品的主要目标顾客群体来说,电台在中老年消费者中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5.2网络传播。

传统媒体的广告传播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传播效应的滞后性,这就导致在实际的销售促进中会出现时间差,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再加上,即使在传统媒体中投入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也只是单纯的能够提高品牌知名度而已,无法很好的展示出品牌的内涵。因此,在传统媒体上展开广告投放的同时,更需要的是通过某种特定形式的活动,来使顾客能够直接感受品牌的内涵,从而形成线上、线下的互动。

四、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