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施工方案优化范文

施工方案优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施工方案优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施工方案优化

第1篇:施工方案优化范文

【关键词】施工方案;优化;工程造价;控制

1、引言

施工方案是是工程施工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施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性文件,是提出施工中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现场管理,各项生产要素管理的目标及技术组织措施和经济管理措施,它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对工程建设能够起到组织、规划、协调、控制的作用。它必须从技术上保证工程施工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在规定的工期内能够完成设计要求,并保证质量,又必须从工程造价的角度来计算分析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经济性,以保证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由此可见,施工方案与工程造价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工程施工设计出技术经济效果最佳的施工方案,使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本文针对施工方案优化与工程造价控制谈一些看法。

2、施工方案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方案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关系。施工方案基本的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的分析、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总平面图。还有经济分析和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其中,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确定更为重要,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方法的选择、土方的施工方法及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选择等等,均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业主使用要求及工期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是控制成本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3、优化施工方案对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意义

3.1优化施工方案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

施工方案的优化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工程造价能否得到控制,首先取决于方案是否优良。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有时也可以博采众长,形成新的、更完善的方案。

3.2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是降低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

在施工方案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既可以提高生产力,又可以降低工程造价。比如:碾压混凝土筑坝,大体积混凝土通仓浇筑及用土工布、土工膜代替土石坝反滤料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即可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材料消耗,减少设备数量,又可降低工程造价。在设计中,应大力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降低成本提供主要手段。

4、强化施工方案优化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施工方案应考虑全局,抓住主要矛盾,预见薄弱环节,实事求是地做好施工全过程的统筹安排。实际工作,大多数的施工单位及管理方面往往只注重其中的一个方面,或是注重标前施工方案编制,能够取得工程项目的中标;或是注重合同阶段的施工方案编制,取得管理方的施工许可,这两种情形都没有真正地把握编制施工方案的真缔,即施工方案的全局性和全过程的特点,没有把施工方案的技术性与经济性真正统一。在编制施工方案过程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4.1编制人员优化

施工方案编制前应首先得到施工企业领导者的重视,由公司技术负责人牵头,有生产计划、经营管理、项目部负责人和现场技术人员共同参加编制。施工方案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指导性,是指导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因此参加编制的人员必须是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施工经验,善于借鉴他人的先进施工经验和科技成果的高素质人才。

4.2工程报价的编制与施工方案编制应同步

工程报价是指按照特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完成项目的施工所需材料、人工、施工机械台班等价格编制与确定。而施工方案主要是为完成该项目施工而确定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一旦某个施工方法有改变,则工程报价相应部分的价格也应随之改变。如地基土方处理时,施工方案因地下水位高而需要设置泵、井点等进行排水或降水,工程报价中应列出相应的工程量及其综合单价。又如施工方案中考虑了整体安全防护措施,工程报价中也应列出相应的安全防护的工程量及综合单价。总之,每个施工方案及施工工序的改变都将会影响工程报价中的工程量及综合单价的改变,因此,工程报价的编制与施工方案编制应同步进行,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的变动将牵动另一个的变动,所以它们要同步进行,这样才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

作为一个施工企业,在项目投标、竞标中能否引起建设单位重视,除自身的资质等级、实力、信誉等外,其主要因素还是取决于工程报价是否合理,而恰如其分的工程报价又与施工方案的优劣密切相关。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建筑市场,施工企业应根据拟建的项目现场条件、工程概况,进行周密的部署,认真研究各项技术指标、经济指标以及相关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确定合理是施工方案,使施工方案具有先进性、合理性、竞争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它既要考虑到建设单位的经济利益,同时也要考虑施工企业方面的经济利益,真正的使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达到高质量、低消耗目的。

4.3施工方案优化

好的施工方案应以提高经济效益、简化施工工序为原则,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努力提高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施工水平,重视每一个技术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比如采用大模板和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就可免除框剪结构工程的墙、柱、梁、板大量抹灰工程量,既简化了工序、节约了材料,又缩短了工期。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施工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工期。

4.4施工进度计划优化

施工进度计划可以用横道图表示,也可用网络图表示。横道图简便、直观,流水作业排列整齐有序、一目了然,但难以表现大型、复杂工程的全貌,不能指出关键工作、关键线路和机动时间,无法进行优化;网络计划最大优点是时间参数表达丰富,可通过时间参数计算出各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最早完成时间,找出关键工作、关键线路,明确紧前、紧后工作的重点,通过计算各项工作的自由时差、总时差,向非关键工作要时间、要资源,将时间和资源转移到关键工作中去,从而找出可优化的时空间隙,使施工进度计划最优化。

4.5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 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

主要施工机械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成本,考虑不当还可能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在不影响总进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使大型机械和中小机械结合起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结合起来,并对进度计划作出适当的调整,以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如在某泵站施工中,施工方利用清淤的挖掘机挖基坑,自卸汽车配合,好土填路基,淤泥运至弃土场,极大地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

5、结语

第2篇:施工方案优化范文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ost control of project development at construction stage by using value engineering,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construction program in cost control of project, and analyzes the content and principle of construction program in project. Through optimiz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t speeds up the construction schedule, ensures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and reduces development costs, and achieves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关键词: 价值工程;施工方案;优化;成本控制

Key words: value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program;optimization;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126-02

0 引言

建设项目的成本直接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对于具体的建筑工程来讲,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是项目成本全过程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对施工阶段进行技术优化,达到节约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可行性的途径。施工方案优化主要通过对施工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达到加快施工进度并能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降低消耗的目的。

1 价值工程在项目开发中的启示

价值工程最早是美国为了适应军事工业的需要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目的在于确保军事装备的技术性能(功能),并最大可能地节省采购费用(成本),降低军费开支。价值工程中的“价值”就是一种“评价事物有益程度的尺度”。价值高说明该事物的有益程度高、效益大、好处多;价值低则说明有益程度低、效益差、好处少。价值工程把“价值”定义为:“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

即:V=F/C,式中,V为价值(Value),F为功能(Function),C为成本或投资(Cost)。价值V:指对象具有的必要功能与取得该功能的总成本的比例,即效用或功能与费用之比;功能F:指产品或劳务的性能或用途,即所承担的职能,其实质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成本C:产品或劳务在全寿命周期内所花费的全部费用,是生产费用与使用费用之和。这条基本公式揭示了“用最少的投资,争取最大效益”的五条方法:

①保持开发项目的功能不变,降低项目的投资;

②投资不变,提高项目的功能;

③降低一些次要功能,使成本大幅度降低;

④通过技术优化,既提高功能,又降低项目投资;

⑤投资虽有所增加,但功能提高幅度更大,经济效益更好。上述五条方法中,前3条的基本思路都是传统的降本增效的理念。事实上,目前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了达到为企业降低投资,为职工谋福利,必须秉承“功能最大化下的经济效益合理最大化”。因此,上述五项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第4条和第5条,即“通过技术优化,既提高功能,又降低项目投资”,或者“投资虽有所增加,但功能提高幅度更大”。

2 施工方案优化的重要性

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全过程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应认真分析、对待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用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最大限度控制项目成本,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概括来说,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包含以下几项措施:

①进行施工方案优化;

②合理控制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

③制定合理工期、精简项目机构;

④优化现场管理、加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⑤严格合同管理、加强签证监督、索赔控制。

而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无论是建设方还是施工方,都应该是第一选择,因为这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最主要途径。施工方案是否先进、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也必然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和利润,选择最优方案进行施工既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加快进度、保证质量和安全,又可实现工程项目投入少产出大、经济社会效益都明显的效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除了应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外,还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施工方案进行比选,应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对项目做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努力挖掘节约工程投资的潜力,从而达到控制工程成本,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 施工方案优化概述

施工方案优化主要是依据建设标准、工期要求以及项目施工能力,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根据施工合同要求与承诺,结合项目实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方案。比如每个工程项目建点初期,都要涉及临时设施搭建问题,对临时设施可以采取自建、租用、自建与租用相结合等方案,每个方案成本投入是不同的。对工期较长、人力较多的项目,一般以自建为主,对工期较短、人力很少的项目,则以租用为主。在施工机械和设备的选择上,更需要有一个方案比选问题,机械费用比例很大,购买或租赁要经过充分论证等,使原来的方案简单化,或者重新选择了更优的施工方案,从而减少了建设成本。

运用价值工程分析施工方案优化就是首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应当考虑或者满足以下因素:

①最短的工期;

②相对低的价格;

③最好的质量;

④采用最先进的工艺;

⑤采用最环保的材料;

⑥消耗最少的资源。

施工方案优化具体来说就是考虑工期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合同要求;生产要素配置是否满足合同承诺和生产要求,生产任务分配是否合理;施工技术、方案是否先进,是否采用了“四新技术”;对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措施,冬雨季施工是否有周密、合理的安排;质量、安全、环保措施是否到位,目标是否明确,测、试仪器设备是否配置齐全,检测手段是否先进可靠,监控方法是否得力;技术经济比较,评审是否选定了最佳施工技术方案;图表是否齐全完整。施工平面布置是否合理,?施工总体计划安排是否科学;对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是否有紧急预案。

4 施工方案优化实例

北山花园小区为笔者公司开发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小区规划建筑面积26115.67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1639.77平方米,建筑采用独立柱基基础,基坑开挖深度6m左右,下面就以地下室基坑支护施工方案优化选择为例,来探讨方案优化与成本控制的相互影响:

4.1 方案优化探讨 基坑支护方案优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具体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基础结构形式、周边环境要求,确定基坑支护设计条件(如基坑侧壁安全等级等),拟定支护方案,按工程所要达到的安全、经济、工期等目标依据进行比选,从中有选出一个比较优越的方案。基坑支护方案优化流程见图1。

对于基坑支护方案的拟定,根据实际支护工程的现场施工经验,在满足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又便于施工的前提下,无支护开挖方案最省钱,若场地条件允许,应优先考虑;若场地条件不允许,则可考虑采用放坡加土钉墙结合支护方案。放坡加土钉墙支护方案不可行时,可采用单双排排悬臂桩、水泥搅拌方案,其中应优选双排悬臂桩。如悬臂桩支护方案不可行,可采用上部放坡(或土钉墙)加下部锚桩方案。当对基坑变形有严格要求时,可采用锚桩方案、内支撑、地下连续墙方案,当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室的外墙时,采用地下连续墙方案也能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

4.2 场地周围环境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和现场调查,场地周围环境状况如下:场地为拆迁完毕的裸地,基坑影响范围内的场地,无建筑物分布,无陈旧性管线遗存,场地条件良好。

4.3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书,本场地为长江高阶地地貌,场地标高在黄海86.00-86.60之间,本基坑开挖涉及的主要土层为薄层填土和粉质粘土、卵石层。

4.4 水文地质条件 依据多年的统计资料,宜昌市区年降水量828-1363mm,日最大降水量为166.6mm,5-9月为多雨季节,最大积雪深度20cm,场区上部填土层含上层滞水,水量不大,场地地势高,无其他潜水水位影响,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为弱腐蚀性。

4.5 基坑及边坡等级 本基坑开挖深度在6m左右,根据《基坑工程技术规范》有关条款,基坑周边无邻近建筑物,基坑土质良好,地质条件为Ⅲ类,综合确定本基坑的重要性等级为三级。

4.6 方案比选及确定 基坑支护类型方案很多,可以有多种支护类型方法,即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有的速度快,有的占地小,有的经济,有的噪音小。支护结构类型选择合理,就能做到安全可靠、施工顺利、缩短工期,带来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否则一旦基坑支护失败,轻则导致重大经济损失,重则导致人身伤亡的重大事故。对于一项工程来说,不同支护方案的造价差别相当大。

通过对本基坑(边坡)支护体系的多个方案进行了技术可行性分析和经济性比较,由于场地多处场地宽阔,故采用放坡,坡面挂网喷砼,边坡南部拐角靠近进场道路,载重车辆进出频繁,无放坡条件,故采用挖孔桩支护。通过以上措施,本工程的基础工程施工非常顺利,无任何质量事故发,据测算,上述施工技术措施的基坑费用不到40万元,按平方米指标测算,造价在240元/m2,这样在工期节约的条件下,也节约了工程成本。

5 结语

项目施工阶段是成本控制工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的关键阶段,因此,应认真分析、对待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用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最大限度控制项目成本,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本项目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技术优化,采取技术措施,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效益,实现了开发商与施工承包单位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孙丽敏.施工方案的优化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径.一重技术,1998.

[2]马朝晖.高品位住宅建筑的施工技术优化和成本控制,2004.

第3篇:施工方案优化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施工

在混凝土建筑物出现混凝土强度不够、灾后修补,或者是增加荷载、配筋不足、接建等质量问题时,其功能性就会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出现时,就需要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进行加固施工。在加固施工的过程中,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结构工程的不同情况来对加固方案进行不同的制定,同时通过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达到结构加固的目的。

一、合理加固方案的重要性

1、为施工质量提供保证

施工方案是为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经济、技术和组织提供指导的技术性文件,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为了可以保障施工质量的可靠性,施工方案的实施和效果与质量检测有着紧密联系,最后具体依据和结果的确立是施工质量的最终目标。在施工方案中,要根据国家现行颁布的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以及评定标准对施工工程进行验评、检查,对施工方案中的具体施工做出包括工序交接检查、技能型开工前检查、办理验收签证手续以及隐藏性工程检查等在内的明确质量要求,对质量的检测做到具体落实,以满足预定的施工标准。

2、为施工成本提供保证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选择施工机器、组织流水施工、确定施工方法、选择施工机器,不同的施工方案其工期也就不同,要使用不同的机器,优化施工方案选择可以使工程成本有效降低。要根据合同工期和上级要求对施工方案进行制定,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工程性质,制定多个方案,通过相互间的比较,对最合理、最经济的方法进行选择,对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要有经济可行的制定。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提出,现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材料员要分工明确,使技术组织措施得到落实,做到对成本的控制。

3、为施工效益提供保证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要严格审核施工过程中的专题施工方案,对其不断改进,对施方案不断的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工程投资的节约潜力进行挖掘,使之能够得到更高的效益。利用施工方案的合理有效,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以有限的成本得到极大的施工效益,这也是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加固方案的分析

1、加固方法

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加固施工就是为了实现补强、修复、增强使用功能、提高承载力、使使用要求得到满足。所以,加固方案的选择要把加固工程质量的提高作为根本目的。下面对几种加固方案做简单介绍。

(1)外包钢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混凝土柱周围用型钢包裹,实现加固的目的。它可以在构件截面尺寸不增加的前提下,使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外包钢法主要有两种作业形式,分别是湿式作业法和干式作业法。湿式作业法是指利用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材料,在混凝土柱上粘贴角钢,还有一种方式则是在混凝土和角钢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达到混凝土和外包钢材结合的目的。干式作业法是指在混凝土柱的周围直接包以型钢,没有将型钢和混凝土进行连接,就达不到有效的整体性,所以也不能使结合面的传递剪力得到保证。在外包钢加固法中使用时,要重点注意包括钢板的贴合面以及加固结合面处理在内的表面处理。

(2)预应力法

在我国的建筑施工中,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混凝土外设置的预应力筋会施加给混凝土一个预应力,这就是体外预应力。体外预应力是一种对预应力筋的设置既可以直接设置在体外,也可以是在体外、不需要孔道灌浆施工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其具有经济可靠、施工方便、预应力单独进行防腐优点。近些年来,通过实际工程的施工操作发现:进行旧桥加固时使用体外预应力,可以使结构承载力和抗裂度显著提高,同时使结构的应力状态有效改善。

(3)改变结构传力途径法

通过结构的计算跨度、变形的减小和传力路径的改变,使其承载力提高,这就是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对不受限制的较大跨度的结构加固比较适用。这种方法按照支承的受力性能,可以分为弹性支点和刚性支点两种:弹性支承法是为了改变上下结构变弯或者桁架,通过支承结构增设使荷载得到传递,使得结构得到加固;刚性支点法就是利用支承构件的轴心受压对基础构件或者其它承重构件进行荷载传递,实现结构工程加固。

除了这三种方法之外,不同的混凝土加固施工中,还有套箍加固法、化学灌浆修补法、碳纤维加固法、焊接补筋加固法、喷射混凝土补强法、粘钢加固法等。不同的加固方法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案。

2、通过实际案例看加固方案的选择

(1)加固框架柱:对于框架柱的加固施工,可以采用外包钢法进行加固。外包钢法在不增加混凝土结构截面尺寸的同时,还能使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得到很大提高。

(2)加固框架梁:黏钢锚固法和碳纤维加固法是较为合理的加固方案,因为这两者中黏钢锚固法具有较简单的施工,低廉的造价且较小的空间占有率,其加固效果好,相比于加大截面法和预应力法有着明显优势;碳纤维加固法则具有多种优势,比如高强度、较小的劳动强度、较短的施工工期,只是需要较高的材料费用,同时在负弯矩部位的加固应用相对来说不如钢板的性能好。

三、加固施工工艺的优化

1、明确施工工艺的重点

通过对浇筑、振捣等因素作用的综合考虑以使核心工序得到确定,这就是特定工序。对特定工序的显著突出,能够使机具设备的应用范围得以突出,防止了施工模式中的粗放式施工。在一些特殊部位具有较大应力,就应该首先使特殊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得到保证。

2、和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紧密结合

在建筑施工中,建筑物结构类型的不同会使得其中各混凝土构件具有不同的重要作用。当前,并没有明确的技术规程和监理规范要求,也没有确立有效的建筑市场秩序,在具体的检验位置确定时一定要在对构件重要性划分依据明示的前提下,制定的加固施工方案要和建筑工程结构特点相互紧密结合。

3、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加固施工方案要在其施工方法上体现出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当前社会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施工中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的投入到施工工程中,对施工过程有着明显改善。对于加固施工的工艺优化也要从这三方面着手,对其进行创新、科学施工。

总结:

混凝土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影响,其使用过程中有着许多注意的问题,比如由温度和水分原因造成的裂缝问题,这使得施工中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加固具有重要意义。在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施工中,施工方案对于施工质量的保证有着重要意义,对加固施工工艺的优化更是加固施工进一步完善的保证,

参考资料:

[1]王元炯.论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施工及方案的优选[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06)

第4篇:施工方案优化范文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施工方案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资源。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 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作、生活、居住条件不断改善,高层建筑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现如今,高层建筑住户数密集,更复杂多样,相较于一般建筑的给水施工,有着更高,更为特殊的技术要求,为此,对建筑给排水施工的探讨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目前建筑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种新型材料不断更新换代,新工艺、新技术更是不断改进和完善。要想使管网达到优质、高效、低能耗等优势,一个完善的施工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一、目前我国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问题

(1)建筑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很少去施工现场检查指导,使得违章作业有着发生的可能;

(2)负责监督检查各施工单位及企业的管理机构很少展开正常工作,导致施工前的安全教育和施工阶段各项安全措施等工作没有明确落实;

(3)个别施工单位在在开挖管沟路线时,没有及时上报给承包总企业,致使总企业无法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做出最为合理有效的时间和施工道路上的安排;

(4)从而影响到工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恢复道路畅通,并且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

(5)在冷却塔的施工中,防火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使用电动工具时,极易引发火灾。

1.2质量控制问题

(1)在建筑设计时,对于建材的组装数据计算的不够精确,导致在实际安装操作中,存在接口处有一定偏差的现象;

(2)在施工工程中,技术手段过于粗糙,管线设施尺寸不够细致,水管的接口处存在漏水甚至破裂,水嘴闸门关闭不严等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3)建筑材料以次充好,质量达不到标准,建材抵达施工现场没有认真细致的检查验收,也需加强重视;

(4)另外,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缺乏工作经验,由此造成的质量问题不在少数。所以说施工人员的工作素质在施工的质量控制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方案优化分析

2.1施工前期的方案优化

(1)做好施工图纸的审查。图纸的重要性对于施工项目来说不言而喻。所以,施工图纸一定要做到特别精细,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图纸的准确程度关系着一个工程项目能否正常进行。由此可以看出,在施工前认真细致的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建筑排水工程的特点,图纸的审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审查图纸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的规定;是否适应当地具体情况;审查图纸是否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建设单位的工作需求,并避免建筑无法正常行使该行使的功能;在施工技术上是否达到要求;能否适应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当然,数据上也要仔细进行核对,尤其管道的链接处数据不能出现丝毫偏差,一定要做到精确、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以免给以后的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从整体上入手,编写可操作的“施工组织设计”。一个工程要正常进行就需要整体的统筹和规划。而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其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准备、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技术措施六个方面。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组织各施工单位各司其职,合作无间,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加能够有效缩短工期,避免出现拖延工期,甚至是影响到工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恢复道路畅通。所以编写施工组织设计一定要具体落实下去。

(3)好的建材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在建材的选取上也要多加注意。给排水设备建材的规格、种类繁多,为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在建材的选购上一定要规范、统一购买,使购买的建材质量和尺寸统一,并且对所购的建材严格检验。对建材的测试上也要多加注意,管道测试压力及介质按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不可再实际施工中妄加改动。一些特殊的管道,如排水管、雨水管应做灌水试验,确保施工顺畅。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地方的规范和实际情况,结合地区特点、工程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选取最为合适的建材。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建材接口处的材料选取上更是要多加考虑。

(4)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一些较为重要的关口更要严格选用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施工人员。各施工单位也要统一听从承包企业的调遣,做到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尽可能的使配合更加默契,提高工作效率。

2.2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1)在每一个施工现场中,技术控制都显得尤为重要。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安全是建立在每一个分项目、每一道流程中的。因此,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乃至每一个小细节都要进行尤为严格的监控,特别是所要购买的建材和施工人员的工作素质的监管。在施工时,要制定统一合理的标准,尽可能的规范化,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图集、施工规范进行。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记录并上报承包企业。施工工程中,监理工程师要认真细致的进行核查,督促各施工单位按照既定流程施工,所有施工人员明确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密切注意工程中是否存在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潜在因素,如若发现一定要及时解决,不可留下安全隐患。只有这样才能让施工单位按照流程进行合理操作。

(2)给排水管道的施工。在管道连接上,检查板牙是否完好,安装是否正确。加工过程中注意切削量,防止出现歪牙、烂牙等现象。手工套丝是要用力均匀。在管道连接时,要选用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确保管道连接的安全性。另外,管道及普通支座严禁铺设在未经处理的松土上,否则会由于地势高地不一致导致设备安装高低不一,甚至是断开、裂损。

(3)隐蔽工程的检查和记录:给排水隐蔽工程的施工,应当主动配合土建施工。对于需要在隐蔽前检测的项目,主动检测,得到合格验证来确保其设计和施工的规范。如若发现不合格之处,相关部门限期重新检查直到合格为止。

2.3施工后期的质量监控

在工程竣工前,施工单位要对阀门、管道、消防栓等进行一次彻底的全面清理。监管部门也要严格的进行一次检查,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假如发现施工单位违反合同,在施工流程上存在不合理的操作,工程达不到所要求的标准,监理人员有义务进行处理。只有在监管部门有力严谨的监管之下,才能保证确立的各种规章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才能保证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安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建筑给排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环节的纰漏都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影响,都有可能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对建筑给排水施工方案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强每一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才能防止各种不必要意外的发生,才能使建筑给排水系统更加完善,建筑的给水排水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GB 50242-2002[S].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冯月明,辛玥.对于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的几点见解[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

[3]郝伟.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新思路[J].民营科技.2012(02)

第5篇:施工方案优化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 设计与施工 方案优化

一、概论

基坑工程是建设工程中投资多、风险大、难度大的关键性工程项目。

软土地区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通常要考虑的技术问题:①地质与水文情况;②支护结构的设计选择;③止水问题(如地下水位较多);④基坑降水(如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⑤土方的开挖与出土;⑥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监控(信息化施工)等等。

二、工程案例

(一)背景资料

某深基坑支护工程,±0.00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48.46m,基础垫层底标高均为-20.36m,绝对高为28.25m,场地标高48.5~49.23m,平均约+0.4m,设计基坑开挖深度平均约20.8m,设计基坑使用年限为1年,一级基坑。

基坑特征:①规模大,南北长约160m,东西宽约70m,基坑周长约为510m,面积约10000O;②开挖深度深,达18.7m;③基坑周边场地紧凑,其中西侧、北侧及东侧紧贴红线,南侧与已有建筑相距离约4m,周边无施工现场;④基坑周边环境复杂敏感,临近燃气管线、道路及已有建筑;⑤拟建项目为大型公共建筑,地下结构复杂,主体结构外侧设有多条汽车坡道,坡道基底标高与主体结构基底标高高差较大,从0~18.7m不等。

地下结构轮廓线与周边围挡、道路及建筑物位置关系如图一。

本工程基坑深度范围内土层主要有房渣土①1层、粉土填土①层、粉质黏土②层、细砂③层、卵石④层、卵石⑤层等。

2.地勘情况

根据地勘报告及现场实际量测,场区内有一层地下水,为潜水,静止水位较高为25.19~25.42m,水位埋深为23.30~23.90m,位于基底以下约3m深度,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卵石⑤层、细砂⑥层、粉质黏土⑥1层和卵石⑦层,透水性较好。同时,场区内存在局部上层滞水,埋深约6~14m。

3.周边环境条件

基坑东侧:距东侧结构约3.9m外为现有围墙,围墙外为一条约4m宽马路,车流量不大。距北段结构17m外为5层砖混结构住宅,筏板基础,埋深约5m;南段结构25m外为20层剪力墙砖混结构住宅,筏板基础,基础埋深8m,基坑边坡采用土钉墙支护。基坑东侧距离结构外皮1.6m位置埋设有一条燃气管线,燃气管底绝对标高约为46.85m,影响护坡桩施工。

基坑南侧:基坑南侧14m外为正在施工的锅炉房,埋深11.5m,采用桩锚支护,桩长16m,锚杆一道,长度23m;

基坑西侧:西侧二期结构边线距离红线约为3.6m,北墙外为约6m宽北营房北街道路,车流量较大,再往北约10m为一座6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埋深约2.0m。

(二)设计与施工过程情况

1.设计方案

设计单位完成基坑支护方案初步设计,将基坑支护工程分成两期施工,一期主要为主体结构部分,二期主要为西侧4号坡道部分,一、二期分开施工。

一期主要采用“上部2.3m砖砌挡土墙+护坡桩+三道预应力锚杆支护”方案,护坡桩长度9~23m不等,护坡桩直径为φ800mm,间距1.6m,共计342根,护坡桩桩顶位于地面以下2.3m,桩长23m,嵌固深度为5m,桩底低于潜水水位2m,设计要求护坡桩采用机械成孔作业。二期采用“上部2.3m砖砌挡土墙+护坡桩+1~2道预应力锚杆支护”方案,护坡桩长度13.5~19m不等,护坡桩直径为φ800mm,间距1.6m,共计80根。设计要求二期4号坡道施工时,其东侧与主楼外墙之间的土方,按照坡道深度同时挖除。

2.施工中遇到的实践问题

(1)实际地质情况与地勘报告不完全相符

本工程于2013年3月28日开工,施工单位进场后采用旋挖钻机湿作业工艺选取了两根护坡桩进行机械试钻,试桩设计桩长均为28m,施工至约18m深继续钻进均出现进尺困难。根据地勘报告描述,卵石④层、卵石⑤层一般粒径2~4m,而实际据现场试桩过程中钻具携带上来的卵石反映,粒径大于4cm以上的卵石含量远超过20%,很大一部分超过了10cm,部分卵石甚至超过20cm,最大过23cm,导致无法达到原初步设计护坡桩桩长。

由于直径800mm的旋挖钻机钻头进料口尺寸为30cm×40cm,钻进25cm及以上粒径的卵石进料困难;同时,场区内管线复杂,护坡桩距离设计结构及已有燃气管线较近,机械成孔容易出现意外事故,且桩身垂直度难以保证,影响结构施工;另外,场区周边对文明施工及环保要求较高,而机械成孔噪声较大,且泥浆污染严重。综合而言,本场区不适宜采用机械成孔。

经建设方、监理、专家及施工方共同商讨,现场选取了两根护坡桩(设计桩长28m)进行人工挖孔试桩(如图三所示),以全面了解本场区地层情况及地下水情况,掌握人工成孔的可能性。人工挖孔均挖至20m深度时遇地下水(挖桩作业面为-2.3m),无法继续开挖,深度未达到原设计要求,与设计桩长相差2m。

考虑到在含水层中继续人工挖孔施工难度大,且危险性高,采用人工挖孔桩工艺施工护坡桩,取代原机械成孔,桩底嵌固按照3m考虑(原设计为5m),依据现场实际情况通过调整预应力锚杆来弥补嵌固的减少,以解决边坡的安全性问题。

(2)原方案分两期施工不合理

原设计将整个基坑分为一期主体结构与二期4号坡道分开施工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二期施工时需截除一期已施工的护坡桩,截除长度从3.7~18m不等,共计涉及约70根桩,造成了巨大浪费,且增加了人挖桩施工的风险。

二是二期4号坡道较窄,最窄处约为7m宽,而开挖深度约11m深,若单独施工也将面临挖土困难的问题。

因此,原初步设计关于一、二期分期施工的可行性及经济合理性方面考虑欠佳,可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

(三)优化比较

优化调整后的支护结构因地制宜,较原初步设计更加有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设计桩底位于地下潜水位以下的护坡桩,嵌固减少至潜水水面(实际嵌固3m),增加一道预应力锚杆来弥嵌固不足,保证支护安全。

2.原设计未考虑结构外坡道较主体结构开挖深度小的影响,外坡道位置均按挖至主体结构深度即20.7m考虑,造成大方量超挖,同时增加了支护费用。

3.对一、二期交接部位的护坡桩按照二期4号坡道坡度降低了桩顶标高,避免了后期截桩,减少了一期人工挖孔工作量及锚杆工作量,避免了不必要的危险,大大节省了支护费用。同时也避免了二期较窄引起的后期挖土困难问题,加快了施工进度。

4.考虑采用人挖桩护坡桩间距由原来的1.6m调整为1.7m,实际桩数减少至369根,较原桩数减少了53根,大大节省了支护费用,降低了成桩风险。

优化后的深基坑支护工程平面图,如图四所示。

(四)效果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方案优化并通过专家论证,保证了本工程的顺利推进。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严把质量关,保证了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根据长期位移观测,证实优化后基坑支护体系稳定可靠,同时,本工程支护系亦通过了冬季及雨季检验,工程质量良好。优化设计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以本工程为例,仅此一项可节省工程造价约200万元。其次,相比于坡道内侧护坡桩桩顶标高不随坡道标高变化,因地制宜的降低桩顶标高,可避免后期截桩,减少建筑垃圾,保护生态环境。

三、结束语

在制定基坑支护方案时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安全可靠性;②技术先进性、合理性;③施工可行性;④经济节约;⑤工期合理。基坑支护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优化技术方案,保证方案可行的同时节省造价,取得经济社会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第6篇:施工方案优化范文

车站计算机联锁设备大修改造,通常会引起室外大量的电缆割接改配线,新防雷分线柜与既有分线盘位置有影响,配线作业空间极其有限,施工繁琐复杂,难度大,因此室外电缆割接施工往往成为车站计算机联锁设备大修改造开通的一个瓶颈。本文就选取陇海线新沂站计算机联锁大修改造开通为例,重点分析室外电缆割接的施工方法,并通过比较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联锁大修室外电缆割接 施工优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背景简介

车站计算机联锁设备大修改造,通常是室内设备全部新设,室外设备部分改造,室外电缆大部分利旧,有的甚至电缆全部利旧,会引起室外电缆大量的改配线,规模大的车站割接电缆数量能达到五六十根,现室外分线盘都采用防雷型,新分线柜与既有分线盘安装位置有影响,作业空间极其有限,施工繁琐复杂,难度大,因此电缆割接施工往往成为车站计算机联锁设备大修改造开通的一个瓶颈。

本文就选取东陇海线新沂站计算机联锁大修改造开通为例,重点分析优化大站计算机联锁开通施工方案。新沂站位于东陇海繁忙干线上,全站共计54组联锁道岔,9股道,各种信号机88架。本次计算机联锁大修改造工程,室内设备全部新设,室外更换10组道岔安装装置和20架信号机,室外电缆56根全部利旧。

二.施工难点

东陇海线作为铁道部的繁忙干线,列车运输密度很大,且新沂站作为陇海线、新长线与胶新线的结合车站,运输更加繁忙。根据铁路局批复意见,要充分考虑到确保施工、运输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运输的影响,明确开通大要点时间控制在210分钟以内,根据本工程的主要工程量,要点施工内容主要有更换10组道岔安装装置,更换20架信号机,割接56根干线电缆,全站联锁试验。更换信号机和道岔安装装置工程量不大,可以利用维修施工天窗,提前报计划根据路局批准的施工计划提前更换完,因室内设备全部新设,提前可以完成室内模拟联锁试验。本工程的重点工作就是56根干线电缆的割接和全站的室内外联锁试验。56根干线电缆的割接正确性和时间性,又直接关系到室内外联锁试验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影响到全站设备能否安全正点开通。因此提高室外干线电缆割接的正确性和缩短割接时间,为设备调试、联锁试验省出更多的时间,成为本次施工方案解决的重难点。

三、难点分析

本工程更换的干线电缆数量多,要点施工时还要涉及到先拆除既有分线盘,新防雷分线柜就位,把既有分线盘干线电缆先拆除再重新配新分线柜的方案,时间上根本满足不了运输的要求,影响范围和时间太长。经与设备管理单位研究商讨,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并为以后维修方便,决定在电缆井内进行电缆割接。如果按一次要点割接,工程量巨大,对运输影响时间长;割接数量多,割接的正确性也很难保证,影响全站联锁试验。电缆井内空间小满足不了这么的割接工程量,另外56根电缆都集中在狭小的电缆井内,电缆互相缠绕在一起,如何保证每根电缆割接对接正确性,要做好调查工作。考虑到每根电缆可能存在竣工图和实物不符的现象,也要做好每根电缆的配线图的调查核实工作。新的防雷分线柜加装了防雷模块,端子排比老分线盘分散,分线盘的数量增加了两倍,增加了配线的工作面。

四、施工方法

根据施工难点分析,制定了本工程的电缆割接施工方案,采取了化整为零的原则,把56根干线电缆根据影响范围分批次要点割接,经新分线柜过渡到老分线盘,最后大要点开通启用新设备方案。具体施工方案如下:

第一步做好电缆调查工作,电缆调查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电缆井里的每根电缆的用途编号调查清楚。具体方法是在电缆井里顺着每根电缆顺到既有分线盘,查到电缆铭牌(因既有设备有的有铭牌,也有的没有,也有可能铭牌标识错了,电缆铭牌不能作为识别电缆的依据),找到备用芯线与电缆铭牌标识的室外方向盒内的备用芯线导通一下,确认电缆的编号和用途。没有铭牌或铭牌错的要把电缆芯线顺到分线盘的端子号,确定电缆用途。确认好后在电缆井内的电缆上做好电缆标识(在挂电缆铭牌的同时用红色油漆在电缆外皮上做好标识)。电缆调查还要做好每根电缆的配线图的核对工作,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电缆配线图核对每根芯线的配线颜色与配线图一致,核对电缆编号与配线图一致,根据每根芯线的用途用万用表核对芯线电压。

第二步敷设新防雷分线柜到电缆井的电缆,敷设新分线柜至既有分线盘过渡电缆,根据调查好的配线图新分线柜做好配线。新敷设电缆从既有分线盘导通到电缆井,在电缆井内做好头,做好标示。

第三根据每根电缆的用途,在信号平面图上画出每根电缆的影响范围,把整个站场划分成大大小小的豆腐块。以几个小豆腐块为单元(根据影响范围每次更换5到6根电缆(按用途分信号、道岔、轨道,避免试验相互交叉),以保证施工和运输安全为前提,尽量减少对运输影响的原则进行要点割接电缆,每次要点120分钟,割接时间20分钟,新建室内设备带动室外设备30分钟,恢复既有并试验30分钟试验时间40分钟。在电缆井内既有电缆与新敷设电缆对接,既有分线盘拆除既有电缆,配新敷设电缆。

第四步电缆割接完毕后全站大要点施工。停用全站信号联锁设备210分钟,进行启用新的计算机联锁设备施工。在新分线柜拆除过渡到老分线盘的电缆,恢复新分线柜配线,施工顺序为先进行轨道电路配线,其次是道岔,最后是信号机。配线时间掌握在60分钟内,轨道电路40分钟,信号机60分钟。随着配线的进度及时做好轨道电路、道岔、信号机的单项试验,正线加锁道岔要保证有定位表示,用道岔模拟箱对加锁道岔的反位表示进行模拟,保证联锁试验的正常进行。最后关门点对加锁道岔进行的单项试验,按照以上方法,在新沂站信号要点施工中,保证了每根电缆割接准确,安全顺利实现的新计算机联锁开通启用,本次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得到建设单位、设备管理单位高度认可。

结论

以上施工方法结合在一起,优化组合,可以对以后车站计算机联锁大修改造电缆割接施工提供借鉴,解决同样类似的施工难题。在规模较小的改造施工中可考虑电缆一次性割接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TB10206-99铁路信号施工规范

第7篇:施工方案优化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方案;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概述

建筑工程的方案设计方案主要使根据建设工程的计划书来编制的,它主要由工程设计书、设计图纸、投资估算、透视图这四个关键部分组合而成。是关系着国家建筑工程政策与地方建筑工程政策和法律规定的基础文件,也是建筑工程投资的指标、费用标准的规定文件。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工程的整体自己投入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对建筑工程设计进行优化能够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资金投入的作用,并且还能够将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节省和质量保障起着促进作用。所以,增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是建筑工程建设之前的首要工作,只有加强了建筑工程设计图的优化才能使得建筑企业在建筑行业中提高投资回报率以及市场的竞争力。

二、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现状

现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总体走向主要是根据投资方的要求抉择的,政府监管部门在这个环节只是简单的对工程图纸进行审核’不会对结构是否合理性、科学性进行任何检查,这种监管松散的现象导致了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没有认真的考核与评价。而且多数建筑公司投资方也没有主动工程设计图纸的优化问题,仅仅只关心投标价和标底价之间的差距,没有深刻认识到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对于节省建筑工程投入的中要求。从而导致了在建筑设计图投标过程中审核不仔细、计算不准确、要求快方案设计速度并且可以的压力设计方案的费用,这些错误的做法都导致了建筑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没有得到任何重视,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则更是无从说起,种种结合起来,最终导致建筑工程出现投资超标的情况常有出现。所以,每一个建筑投资企业都必须对设计方案的优化提高重视,设计过程中认真的审核设计方案,只有通过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才能够在符合国家政策和当地法规的情况下降低整个建筑工程的投资成本,从而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

三、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

1、注重规划方案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设计科学性

方案设计是整体工作的第一步,是从无到有体现设计者思路与意图的创意过程,决定后期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单位要充分调研,了解规划区的位置状况与人文环境,提高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建设单位应本着从实际出发,与合作单位详尽沟通、分析、讨论与研究,力求方案成果切实可行,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应全面控制,严格审核设计方案各项成果指标,土地有效使用情况与资本投入。方案设计需要大量的理性分析、收集整理和沟通工作,将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环境、道路交通、水文地质、风向日照、生态植被、生活生产习惯以及业主的要求和投资、规划条件和各专业的技术要求进行整合,确定建筑的总平、体量、空间、立面、平面以及场地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灵魂。

2、现代设计要更多的体现时代元素并融入新思想新理念。

智能化建筑和数字技术的应用为现代建筑设计开拓广阔的发挥空间。智能建筑是现代通信、智能联防、多媒体信息等先进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相互融合,是信息化发展给现代建筑注入的时代活力,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建筑设计领域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密不可分,数字化住宅带给学习和工作更多的自由空间。

3、注重规划方案设计对后期方案实施的影响,充分体现方案设计决定性

方案设计确定后期专业设计的主基调,成熟完备的方案是土地资源和建设成本的节约,满足使用者居住舒适、出行便利与休憩舒心的生活要求,各专业设计要围绕方案展开建筑设计,建筑要节省空间、功能明晰且业态分布合理,结构务必紧跟建筑布局提出设计方案,选取轻质高强材料,准确排布受力构件,进一步优化功能使用,设备专业要综合考虑整体供电用水需要,既要照顾全局又满足单体建筑物正常使用,设备效率充分发挥,符合节能高效原则。合理的规划方案体现功能使用的极致发挥,有效控制建设成本,达到投入与产出的恰当分配。

4、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整体优化

在建筑工程的方案设计中,若能够进行全面的优化改进,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还能够尽量减少经常性费用支出。因此,我们必须要将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整体优化作为设计方案优化重点来对待。在实施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整体优化时,需要在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理论和技术来进行科学优化。其中包括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来提高整体施工方案的技术先进性和施工效率;还包括合理科学的工程造价控制技术,来降低施工成本;当然,还包括规范的财务管理技术,来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财务审核力度,保证工程施工成本、施工材料的应用都合理规范。另外,在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整体优化时,还要注意对施工材料的购置与现场存储堆放等方面进行管理优化,如应该购置进场多少材料,材料应该怎样堆放与管理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施工成本等问题。只有全面考虑到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效率、施工成本、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的所有因素,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才能最终实现全面整体的设计方案优化。

5、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管理部分的优化

要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就需要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的建筑质量环节进行优化。建筑工程的质量设计以及优化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将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构建出以建筑投资法人为主、以专业技术人员与建筑专家为主导的全方位建筑质量管理结构。同时针对建筑施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规范体系,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建筑优化设计图纸建造,并确保建筑质量管理体系的可靠性,使得质量管理工作有条理、章法,只有重视建筑质量的管理工程以及整个建筑过程的执行能力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6、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的所有设计方案都是由设计人员来决定,因此要想实现设计方案优化,首先就要优化人员管理方案。即在设计建筑工程方案时,要合理优化人员配置,根据设计人员所具备的不同能力和强项来安排人员,使所有的设计人员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长处,并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对其各自的设计成果进行有效整合,最终完成整体工程设计方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项目设计管理进行优化,包括施工方案、施工图纸、工程预算方案、交叉施工方案、项目管理方案以及现场交叉工作协调方案等多个方面。加强对施工方案设计的统筹控制,以最少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来获得最大的效益,提高工程的整体设计水平。由此可以看出,人员管理优化是实施建筑工程方案设计优化的关键,各个建设企业或单位都要将人才培养和人员管理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加大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升设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水平,为建筑工程方案设计优化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结束语:现阶段,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已然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推进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居民生活标准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吃、穿、住、行,将更多注意力转投于改善型需求,正是基于消费者的不同层次要求和对未来生活的高标准,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愈加需要重视居住环境的新建与改造,城市住宅小区的建设要将注意力转向满足居民生活的宜居性,设计规划人员的设计考虑需愈加成熟,符合区域大环境后期发展。

参考文献:[1]梁文旭.综合优选建筑工程方案的预检功能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6:113-115.

[2]侯晓明,张同亿,许迎新.建筑工程设计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09:151-154.

[3]陈宝伟.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J].科技传播,2012,06:18+15.

[4]丁健.建筑设计中方案设计的作用[J].江西建材,2012,03:43-44.

第8篇:施工方案优化范文

关键词:水利施工;管理;优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作为现代化的主要建设内容,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工程的工作人员应当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的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树立质量至上的先进意识,并且做到从根源上对工程的生产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水利工程完成的保质保量,从而为我国的水利建设与现代化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水利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薄弱

在水利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它的施工质量。为了更好的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不断的加强他们对自身工作质量的严格要求,这样一来便可以有力的确保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在当前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许多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并不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程质量的低下,也会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与应用。因此,在日后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同时,也要加强他们在建设工程中的施工质量。

2、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

管理人员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施工过程中,仍然有一些管理人员并不具有十分丰富的专业技能,也没有处理突发状况的熟练能力,这就导致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质量方面受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导致其不能达到工程建设的最佳效果。这样一来,在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就对施工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3、工程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落后

现代的水利工程项目对于设计深度的要求是很高的,而想要做好工程的设计工作,必须对施工项目地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充分的了解地质、水文、气候等各项条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着工程项目的设计。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有些施工单位会忽视施工前期对实地的考察,缺乏很多数据,这会使的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不合理,结构、尺寸、施工材料的配置等出现问题,这些会影响着正常的施工,还可能会延长工期,增加工程项目成本。施工的工艺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当前我国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工艺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施工工艺的工作效率比较低,这对于施工质量的保证是不利的。

4、尚未明确施工的管理目标

如若想保证水利工程按照既定目标的实施,就要在施工之前制定出一个详细的、符合施工条件的管理目标,这样一来,便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管理的有理有据。然而,在当前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很少有施工单位能够做到确立起明确的管理目标,不但没有对工程的成本进行有力的控制,也没有提高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与监管,导致这些都成为威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到工程的高质量完成。

5、现场管理时的无序现象

要想保证水利工程能够完成的高质量,就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有力的管理。这是因为,水利工程的现场作为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部分,会对水利工程的质量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然而,当前的施工现场中经常存在一些无序的管理现象,而且施工现场也存在较多的不科学现象,这就导致水利工程的管理混乱无序,也对水利工程的进行与完成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水利施工管理优化方案

1、强化施工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对施工管理人员的录用上要根据水利工程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聘用,不符合标准的员工杜绝录用;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及质量意识的培训,使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能及时的处理突发事件,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大多没有专业技能及安全意识,所以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使施工人员都能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对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责任感进行系统培训,在施工任务中能够有认真踏实的工作理念。通过系统的培训,能够减少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不必要错误及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质量。

2、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水利建设需要专业的人员,作为水利施工管理的灵魂所在,不论是技术人员还是操作人员,都需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品质。抓好管理队伍建设是目前水利施工管理的首要任务。在这方面,对于管理人员,要引进奖惩淘汰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和定期参加培训,同时还要积极引进新人才,为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3、完善工程设计,创新施工工艺

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受到施工地带各项因素的影响,比如地理、气候、水文等,这些因素和工程设计的方案密切相关,所以施工组织部门想要制定完善的工程设计方案,在施工前期就必须安排专业的人员对于施工地区的各项因素进行实地的勘测,收集进行工程设计的各项数据,只有这样,才可以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还要对水利工程施工工艺进行创新,积极的和欧美等过进行技术交流,引进先进的工艺,并根据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工艺的创新,这样才有利于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工艺的发展。

4、制定目标,确定发展目标

要根据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分解确定目标: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等,然后根据相应的目标做好施工规划方案,严格的按照规划的施工方案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使工程项目总成本控制在总的预算目标内,而且要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做好施工进度的控制,要将整个项目工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合理的确定每个工期的时间,根据工期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工作计划,保证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整个项目工程。要严把质量关,设定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严格的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保证施工质量能够达标。

5、科学的管理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都有很大的责任,如何确保让施工现场在有序、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是施工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首先,作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自己要端正工作态度,为施工人员作出榜样,起到工作积极的带头作用。第二,要使施工人员感觉到管理的人性化,使他们不至于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产生厌恶心理,从而工作懈怠。第三、要加强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对于一些不安全的因素要及时解决,例如:现场的人员是有无佩戴安全防护措施,对于这样的情况要禁止进入施工现场,还有大量的电力使用是否会出现线路问题,要有专业的电工人员定期进行检查,确保用电安全无事故。

6、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由于受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水利施工单位对施工管理制度有着严重的缺陷,这就严重阻碍了施工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进程。水利工程单位在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管,这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必须建立专门的水利监管部门,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防患于未然,上级主管理部门必须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项目建设监理工作的认识,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同时,培养一些专业监管人员,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监管经验,制定出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完善监管体制,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进行及工程的质量。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城市中的水利工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作为水利施工最主要的环节,水利工程的管理环节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项工程进行的顺利与否。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务必要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力度,并且要善于观察与分析,对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的研究与解决,从而促进水利工程能够顺利完成,并且在日后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任凯.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改进措施[J].北京农业,2012(09).

第9篇:施工方案优化范文

关键词:抛石;围堰;设计方案;应用

Abstract: construction indicated in the contract the ripped-rock cofferdam work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ntioned price, the construction price according to the signed in 2006 a) construction in the length of the ripped-rock cofferdam and total prices compared to convert.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labor, materials, equipments, prices are climbing up, if is still using the origin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project will cause huge losses. Therefore, the project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orkers after the contract, geological data after detailed analysis, decided to optimiza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plan, reduce loss, fight for profit.

Key words: the ripped-rock; Cofferdam; Design project;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1.1工程概况

东莞市虎门港麻涌新沙南作业区4#、5#泊位陆域形成及疏浚工程施工内容中包含以抛石挤淤形式的围堰,分西围堰和北围堰,总长约1021.40m。其中西围堰位于4#、5#泊位码头前沿线后方80m,沿一期西围堰方向向北延伸600.15m;北围堰位于码头区的北侧,与西围堰及原防洪堤相连,长421.25m。详见表1-1

表1-1 建设内容

本工程具置处于新沙南破流水闸与淡水河之间,毗邻已建新沙南作业区2#、3#泊位陆域。

2.2设计水位

详见表2-1

表2-1工程设计水位

2.3设计波浪要素

根据本工程平面布置情况,对于西围堰,NNW~SSW向浪基本正向作用于码头,而SSW向浪最大,因此,西围堰设计波浪取SSW向浪;受已建麻涌2#3#泊位码头陆域和防洪堤的掩护,南围堰、中隔堰和东围堰可不考虑波浪影响;对于北围堰,正向作用的NW向浪最大,设计波浪取该向浪。

由于本工程西围堰前方码头待后方陆域形成后会马上建设,故西围堰设计波浪重现期按2年取值;北围堰虽为临时围堰,但相邻工程建设时间未知,设计波浪重现期暂按25年取值。

根据水文分析结果,所取设计波浪波要素如下表2-2所示。

表2-2 设计波浪波要素一览表

2.4设计潮流

根据实测的结果,港区码头前沿的最大涨、落潮最大流速分别为0.87m/s和0.88m/s。为此,本工程最大设计流速值采用0.9m/s。

2.5设计荷载

本工程围堰均属临时性建筑,因此不考虑使用期荷载。施工期主要荷载有运输车辆,临时堆料及施工机械等,按均布荷载不超过10kN/m2计。

3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条件

该勘察场区陆地现主要为香蕉林地,地形较为平坦,水域地形较为平坦。水、陆域区之间已筑人工混凝土填石堤,堤岸线顺直稳定。

本区地貌受莲花山断裂带和东江断裂带控制,构造带较为稳定,勘察区属于珠江三角洲,为冲积平原和残丘地貌,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揭示的基岩为白垩系的沉积岩,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冲积层,主要为淤泥类土、砂性土和粘性土。

3.2地层岩性及工程特性

(1)第四系新近人工填土层(Qhml)

①1 素填土:灰黄色,湿,稍压实,主要成份为粉质粘土,混多量中粗砂及碎石。本层平均层厚1.38m,层顶标高在2.81~-0.69 m,层底标高在1.96~-5.91 m,平均值0.50 m。

标贯击数平均值N=18.5。

①2杂填土:灰色,饱和,为近期堆积物,主要由细砂及粘性土、粉砂岩及页岩岩屑组成,混淤泥。该层土在该区分布范围较广,平均层厚4.70m。层顶标高在2.20~-2.89 m,层底标高在1.35~-6.29 m,平均值-3.95m。标贯击数平均值为N=5.1。

(2)第四系全新统珠江三角洲冲积层(Qhal)

②1淤泥:灰色,饱和,流塑状态,局部混少量粉砂。在勘察区普遍分布,平均层厚6.24m;层底标高最大值0.19m,最小-11.70m,平均值为-5.70 m。标准贯入试验绝大多数为N<1。

②2淤泥混砂:灰色,饱和,流~软塑,含少量腐植物,局部夹粉细砂或薄层中砂。平均层厚3.16m;层底标高最高0.36m,最低-9.63m,平均值为-6.08m。标贯击数平均值N=1.3。

②3砂混淤泥:灰色,松散,饱和,主要以细砂为主,混较多淤泥,局部以中粗砂为主。该层呈透镜体分布,厚度分别为3.20m、0.80m,层底标高分别为-7.31m、-10.11m,平均值为-8.71m。标贯击数平均值为N=9.0。

(3)第四系全新统珠江三角洲冲积层(Qhal)

③1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饱和,软塑状态,局部夹薄层黑色腐殖质。平均层厚为3.11m;层底标高最高为-6.59m,最低为-15.80m,平均值为-10.40m。标贯击数平均值N=3.0。

③2粉细砂:浅黄色,松散,饱和,混多量贝壳碎屑。标贯击数平均值N=4.0。

③4粉质粘土:灰白色、褐黄色、棕红杂色,饱和,可塑状态。平均层厚为3.07m;层底标高最高为-4.11m,最低为-16.50m,平均值为-10.37m。标贯击数平均值N=10.4。

(4)第四系晚更新统残积地层(Q3el)

④粉质粘土:灰色、局部棕红、灰白杂色,可塑~硬塑状态,湿,遇水产生软化,为基岩风化残积土。该土层平均层厚为2.32m,层底最高处为-7.34m,最低处为-16.44m,平均值为-11.81m。标贯击数平均值为N=12.7。

(5) 白垩系基岩(K)

与抛石挤淤围堰工程关系不密切,不做描述。

3.3地震

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规定,本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

4基槽开挖可行性评价:

4.1基槽位置上覆土层,各土层性质和可挖性如下:

1素填土、①3冲填土:松散,分布不均匀,状态中等,为4级土,可采用一般疏浚设备疏浚处理。

②1淤泥:灰色,饱和,流塑状,局部混少量粉砂,状态很软,为2级土,可采用一般疏浚设备疏浚处理。

②2淤泥混砂:灰色,饱和,状态很软,为2级土,可采用一般疏浚设备疏浚处理。

②3砂混淤泥:灰色,松散,饱和,主要以细砂为主,混较多淤泥,局部以中粗砂为主。该层呈透镜体分布,状态为极松,为7级土,采用一般疏浚设备疏浚处理。

③1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饱和,状态软,为3级土,可采用一般疏浚设备疏浚处理。

4.2各土层容许承载力建议值

详见表4-1

表4-1各土层容许承载力一览表

4.3上覆土层物理指标表

详见表4-2

表4-2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5水工结构方案简介

围堰在陆域形成施工期为吹填围堰,使用期均为码头后方场地的一部分。

根据本工程地质资料,本工程范围内表层为5~8m左右厚的淤泥、淤泥混沙、杂填等软土层。因其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力学强度低等特性,工程地质条件差劣,对护岸稳定将产生不利影响,通过稳定计算,需要进行围堰基础地基处理。

根据周边类似工程经验,本次设计采用与一期围堰工程相类似的结构方案:开挖基槽+抛石挤淤方案,即先开挖围堰基槽位置上层软土层至一定标高,然后抛石挤淤落底。该方案具有施工快速、经济等优点。

5.1一期工程围堰设计典型断面及简单介绍

5.1.1西围堰方案

西围堰在+0.0m处顶宽为22m,+4.0m处顶宽为8m,袋装素土结构的底宽6m,顶宽1.6m。第一级抛石结构内外坡坡度均为1:1.5,第二级抛石结构内外坡坡度均为1:1.25,袋装土结构内外坡坡度均为1:1.5。围堰堤身采用全棱体抛石堤心结构,采用200~300kg块石护面(厚度900mm)。围堰内坡铺设二片石+碎石碴+土工布复合倒滤层。二片石厚度400mm,碎石碴厚度300mm,土工布为400g/m2抗老化无纺土工布。如下图5-1所示:

图5-1西围堰典型断面示意图

5.1.2北围堰方案

北围堰在+0.0m处顶宽为22m,+4.0m处顶宽为8m,袋装素土结构的底宽6m,顶宽1.6m。第一级抛石结构内外坡坡度均为1:1.5,第二级抛石结构内外坡坡度均为1:1.25,袋装土结构内外坡坡度均为1:1.5。围堰堤身采用全棱体抛石堤心结构,采用100~150kg块石护面(厚度600mm)。围堰内坡铺设二片石+碎石碴复合倒滤层+土工布。二片石厚度400mm,碎石碴厚度300mm,土工布为400g/m2抗老化无纺土工布。如下图5-2所示:

图5-2 北围堰典型断面示意图

5.2本次工程围堰设计典型断面

5.2.1西围堰方案

西围堰在-1.0m处顶宽为25.5m,+4.0m处顶宽为8m,山皮土子堰顶宽1.0m。围堰外侧山皮土子堰坡度为1:1.2,其余坡度为1:1.5,内侧坡度均为1:1。围堰堤心采用抛填1~1000kg块石,采用200~300kg块石护面(厚度900mm)。围堰内坡铺设二片石+碎石碴复合倒滤层+土工布。二片石厚度400mm,碎石碴厚度300mm,土工布为400g/m2抗老化无纺土工布。如下图5-3所示:

图5-3西围堰X0+493断面示意图

5.2.2北围堰方案

北围堰在-1.0m处顶宽为23.5m,+4.0m处顶宽为6m,山皮土子堰顶宽1.0m。围堰外侧山皮土子堰坡度为1:1.2,其余坡度为1:1.5,内侧坡度均为1:1。围堰堤心采用抛填1~1000kg块石,围堰采用200~300kg块石护面(厚度900mm)。围堰内坡铺设二片石+碎石碴复合倒滤层+土工布。二片石厚度400mm,碎石碴厚度300mm,土工布为400g/m2抗老化无纺土工布。如下图5-4所示:

图5-4 北围堰B0+393断面示意图

5.3围堰稳定性计算工可及结果(均采用简化bishop 法)

以下计算均按照围堰前为设计低水位的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计算,结果详见表5-1:

表5-1西、北围堰典型断面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围堰 计算工况 代表性断面 对应钻孔 安全系数

西围堰 围堰形成并吹填完成后,前方码头基槽开挖时 X0+493 S146 1.259

北围堰 围堰形成并吹填完成时 B0+393 S259 1.757

*注:当后方陆域地基处理方式采用堆载预压方式时需重新复核围堰的整体稳定性。计算结果图如下图5-5、5-6:

图5-5西围堰 X0+493 断面图施工期稳定性计算断面图

图5-6北围堰 B0+393 断面图施工期稳定性计算断面图

结论,新设计方案中围堰的稳定性符合要求。

5.4设计方案的应用

基槽开挖于2011年3月20日开工,6月7日竣工验收,抛石围堰于2011年4月21日开工,7月28日竣工验收,通过施工过程中的沉降位移观测数据分析,抛石围堰稳定并达到了挤淤的目的,抛石围堰实拍图如下图5-7所示:

图5-7完工后的抛石围堰实景图

5.5新方案产生的效益:

经过方案优化,该抛石围堰工程总造价降低了15.65%,既为公司创造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资源。

5.6结束语

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不断优化,是降低成本、提高毛利、节能环保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设计施工总承包的工程,更应该对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满足工程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基础上寻找最佳设计方案。同时,组织恰当的人员,选配合适的设备,调整施工工序,搭配最优的施工方案。

通过对新方案的实施,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更加优化之处,方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通过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分析对比,才能寻到更佳的方案。

参考文献:

《东莞市虎门港麻涌新沙南作业区2#、3#泊位工程围堰设计说明书》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7年3月)

《东莞市虎门港麻涌新沙南作业区4#、5#泊位围堰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1年5月)

《东莞市虎门港麻涌新沙南作业区4#、5#泊位陆域形成及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编:钟贵

作者简介:

1、姓名:汪生福;出生年月:1975.11.12;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单位深圳海勤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职务/职称:总监理工程师;工程师职称;专业领域: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