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活动计划和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学生 课外科技活动 组织
Talking about how to organize a good student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ctibities
Chen Meijua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Abstract: The student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activities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explore, practice, cooperation, innovation, create, and even venture, efficient way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he basic elements on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student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some thoughts on how to organize a good student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Key words: student;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organize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学生在学校支持和教师引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而开展的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科技竞赛、科技培训、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与新产品开发、科技基金项目、科技协会兴趣小组活动、创业设计、科技学术论坛和讲座、科技展览、科技节活动等。而如何组织好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则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的课题。
1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本特点
1.1 主体性
与第一课堂的教学安排不同的是:课外科技活动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活动、自主组建团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自主掌控进度并自己享有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活动。学校在系统构建不同层次目标的课外科技活动体系时往往需配以一定的激励机制来吸引学生主动参加。
1.2 开放性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具有时间、空间、内容上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体现在学生开展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都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时间上学生可以自己安排;空间上可以是校内的宿舍、实验室、实训平台,也可以是校外的社区、企业等;内容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跨专业组建科研团队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各种科技实践活动[1]。
1.3 实践探索性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本质是一种需要不断发挥创新精神去探索的创新实践活动。活动本身往往需要探索设计、动手制作、实验、验证,不断地试验探索,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的艰苦历程,往往需要基于一定的平台,并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1.4 广泛性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高校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科研的潜在力量、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决定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需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整体的环境和氛围。
2 评价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效果的基本要素
2.1 参与度
活动的参与度往往是我们评价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一个活动如果满足学生需要,符合学生特点,那么在学生中就会有很大的市场,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如果参与活动的人少,至少说明活动的设计或组织还存在某些欠缺。
2.2 认可度
参与者对课外科技活动的认可程度是衡量活动效果的又一重要指标。在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参与活动的人很多, 但他们对活动并不赞同, 参与活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另一种情况是参加活动的人不是特别多,但参与者非常认同活动的意义和效果。我们认为后者的效果好于前者[2]。
3 提升组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质量的措施
充分考虑到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本特点和评价活动效果基本要素。
3.1 应以课外科技活动的活动策划为着眼点来吸引学生
保证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工作方案具有活动主题的思想性、活动内容的学术性、表现形式的艺术性、方案执行的可行性和活动策划的创新性,以从根本上保证活动的质量。
思想性是活动的内在属性和本质特征,突出表现在活动的目的性和活动的主题上。可以通过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政治标准和道德导向来衡量。学校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目的就是力求以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的学术性主要是指活动内容的科技含量有多少。科技含量有多高、学术性有多强,对提高学生智能素质有多大帮助,将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所以学术性是活动组织者重点考虑的问题。活动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活动内容的表现形式或表现手段上。同样的活动内容,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对于每一个科技活动,策划者都要寻找设计其最佳的表现形式,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可行性主要是指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具体表现为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是否满足学生的要求,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是否有保障,活动方案是否具有时效性和灵活性[2]。创新性主要是指活动内容、活动表现形式、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是否有创新。2012年我校第二届科技文化节在活动的组织、表现形式和内容的设计上都有创新,整套工作方案是非常成功的。
在提高某个具体的课外科技活动吸引力的同时,加强所有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系统性设计,从科学观的角度去整体设计所有不同形式、不同能力目标、不同素质目标的活动,并将其与课内教学有机融合,相互补充,互促互进。力求在内力上增强学生的“内功”,增强其参与的自信,进而提高其参与度。另外出台配套政策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果和学分认定、评优评奖、科技保研相挂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吸引力。
3.2 从宣传形式上来吸引学生参加活动
通过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活动的主题、目的、意义,扩大活动的影响面;可以鼓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扩大人员的参与面;可以使没有参加活动的人也能接受教育,扩大活动的教育面。因此,活动的宣传造势是整个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2]。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浓厚的科技创新校园文化氛围。这必须依靠宣传和发动工作。因此,学校要结合重大科技事件进行科普宣传;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科技竞赛、科技展览、学生科技实训平台宣讲,举办科技节;要结合社会实践开展科技服务等活动。同时通过构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网络平台等多渠道宣传,只有广泛的宣传和发动才能激发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地加入到科技活动的行列中去,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3.3 要搭建完善的条件保障体系
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是本着“引导探索、鼓励创新”的原则而开展的创新实践活动,教师的积极支持不仅可以为学生开展科技探索提供技术指导,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深入挖掘课程的实践性,将课堂知识和课外科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源头上提供技术支持保障。但目前老教师只是凭着热情与奉献在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而相当一批青年教师因为文章和科研经费的压力,加之多数也是刚出校门又进校门、自身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等原因,不愿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上。针对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梯队的情况,学校可出台相关政策,将教师的课外指导工作与教学考核、评优评奖、职称晋升挂钩[3];对一些科技竞赛的竞赛负责人提供专职岗位,使他全身心投入活动的组织、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以推动其长效运行。同时可组织学生科技指导专家委员会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评审和指导、为学生创新作品的孵化与推广提供咨询与支持。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有序开展,必须通过特定平台来实现和提升。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一要充分利用校内开放实验室[4,5]、校企共建创新实验室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来搭建学生科技活动平台,为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提供设计制作、实验研究、展示交流的舞台。二要搭建学生工程实训创新创业平台,其功能定位是学生开展工程项目研究的实训平台,学生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基地,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和未来企业家的摇篮。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在学校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的同时,各课外科技活动可走向社会,与相关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既可解决经费问题,又可拓展活动的内涵和市场转化力。
3.4 组织保证和完善的制度直接影响着课外科技活动的执行效果
活动方案确定,条件保障到位后,活动的组织实施就成为活动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量大面广,涉及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涉及校院两级的联动发展。所以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运转灵活的组织机构,做到分工分责、各司其职,确保活动按计划有序进行。
活动执行往往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来规范和引导[6]。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如课题的申报、立项、经费支持、教师指导、课题实施、中期验收、总结评审验收、孵化推广,作品的申报、参赛、评审和奖励等。以上每一个环节都要有配套的制度作保证,同时还必须有相应的机制对广大师生进行鼓励和激励。
4 结束语
要想组织好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首先,在学校层面上要进行科学系统的宏观规划,将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目标的课外科技活动体系和第一课堂的课内教学体系有机融合,使学生在第一课堂的源头上增强科研本领和科研自信。其次,学校要提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场所、设备、耗材、指导教师团队等保障。再次,学校应制定促进课外科技活动良性运行的规章制度。在学校层面的条件保障、运行机制和创新氛围下,细化每个具体的课外科技活动,应重点从活动方案和宣传形式的创新以及组织管理的高效等方面来增加吸引力,切实提高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金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2011(1):122-123.
[2] 杨晓波.提升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工作质量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8(2):37-40.
[3] 马国艳,王金萍.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0):97-99.
[4] 陈美娟, 高国华,张红光,朱红,宋广清,邰枫.搭建科技竞赛平台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3):99-10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和当前的中心任务,紧紧围绕“携手共建创新型”的主题,着重突出“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和谐发展”这一主线,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集中宣传展示我市科技事业发展最新成就;通过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科技活动,使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自主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广大群众的科学素质有新的提高。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推进创新、增强信心、惠及民生的目的。
二、活动内容
(一)市年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
1、时间:5月15日
2、地点:市市政广场
3、主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科协
4、活动安排: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为重点,以全民创业科技服务活动为主要抓手,通过设立展板、咨询台、发放科技资料等形式,宣传科技创业典型,举办实用技术论坛,集中展示一批科研单位和企业最新专利技术,同时展示一批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优秀科技成果,向科技下乡小分队授旗等。
(二)开展科技下乡进社区活动
1.时间:5月16日-21日
2.地点:市五县(市)四区
3.主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科协、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畜牧局、市农机局、市农科院等
4.活动安排:组织农业、农机、林业、畜牧、卫生等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县市区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赠送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科技图书,培训农业专业实用技术人才,建立科普书屋,重点对种养业、配方施肥、农村沼气管护等进行指导和服务。社区利用科普宣传片、科普展板、科普宣传资料等开展卫生保健、地震安全、专利保护等科学知识宣传、咨询活动,提高群众科学素质。
(三)科技政策论坛
1.时间:5月17日
2.地点:市
3.主办单位:市科技局
4.活动安排:进行知识产权申报管理知识讲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与管理知识讲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相关政策讲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知识讲座;应对金融危机,突出科技创新讲座;产业集聚区发展论坛。提高各县(市区)科技管理人员、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财会人员,产业集聚区负责人政策意识和服务能力,加快我市科技进步与发展。
(四)省级民营科技园区送科技活动
1、时间:5月18日
2、地点:县
3、主办单位:市科技局、县科技局
4、活动安排:通过县省级民营科技园区专家技术讲座;项目考察对接等系列化活动开展,加快民营科技园区发展,增强园区科技发展后劲。
(五)农业实用技术讲座
1、时间:5月19日
2、地点:市区
3、主办单位:市科技局、区科技局
4、活动安排:聘请市养殖专家对区乡“无公害生猪”专业养殖户就“如何有效预防生猪疾病、提高产量”等技术问题进行专场技术指导,开展“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讲座。聘请市种植专家对区宝莲寺镇“早熟西瓜及日光温室大棚无公害蔬菜”百名种植人员进行“如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怎样及时预防蔬菜疾病”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充分发挥科技信息网站的平台作用,大力宣传科技活动周,并全民创业科技致富信息。
(六)市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
1、时间:5月20日
2、地点:市区
3、主办单位:市科技局、区科技局
4、活动内容: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主题,组织11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市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活动,举办“技术创新与专利保护”知识讲座,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七)科技专家入企行动
1、时间:5月21日
2、地点:市开发区
3、主办单位:市科技局、高新区经济发展局
4、活动安排: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座谈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相关政策讲座;知识产权普及宣传活动;科技普及咨询;技术资料发放。提高高新区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及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学科技用科技意识,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引领我市科技发展的示范区。
三、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对科技活动周的支持力度。作为主办单位,要把组织筹备好科技活动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统筹部署,密切配合,联合协作,集成资源。要在总结以往科技活动周举办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及时研究制定今年活动方案,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推出一批适合公众需求的精品活动,办出特色,讲求实效,进一步扩大科技活动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在科技活动周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合力。社会各界要通力协作、积极配合。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等单位要组织科技人员、教师等开展科普活动;中小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要把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周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科技馆(站)、科技活动中心、科技教育基地等设施要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
要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为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支持科协组织在科技活动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调动其他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成各方面力量和资源,使年科技活动周充分体现行业和地域特色。
小学科技活动是小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技活动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小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能力等)的形成,施以影响的有计划的活动。
科学素养对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今天的小学生将是明天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科学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究,能发扬质疑、验证的科学精神,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解答与实践有关的问题,或者能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
小学科技活动对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有着重要影响。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在科技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自己拟定的方案去从事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如在家建一个小小气象站,或观察小猫小狗的生活习性,或测量太阳高度,或自制蒸汽机,或设计一个小发明等等。有时,还可以按教师的布置,在课外进行长期的观察和实验,作好有关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索研究其中的一些规律。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他们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二、小学科技活动开展现状
目前小学科技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总体而言,通过科技活动,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均有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学科技活动项目不全面,科技含量不高
多数小学选择科技活动项目时,除兼顾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外,参与竞赛、争取名次是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主要动力之一。能参与竞赛项目活动的学生人数是很少的,而那些未列入竞赛项目的科技活动则受到忽视。
很多学校将英语打字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作为学生科技活动项目的主要内容,在这些项目上参与人数较多,但这些项目主要是知识的学习和简单的手眼协调能力的练习,科技知识的含量是很低的,更无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参与。还有一些学校则以艺术类的活动代替了科技活动的开展。
(二)升学压力和经费阻碍科技活动开展
科技活动项目在小学以四、五年级学生参加为主。教师和学生均受升学影响,认为组织、参加科技活动浪费时间,积极性不高。有文艺特长、体育特长的学生,较有科技特长的学生更能受到升学攻策的优惠.这也影响了小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由于部分小学对科技活动不如文艺活动、体育活动重视,所以很多中学觉得缺乏科技活动好的苗子。
一些学生喜欢的科技活动项目因受场地、经费的限制使普及面不广,有的科技竞赛活动需学校或学生购买一定的材料方可让相应比侧的学生参加,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参与自己喜爱的科技活动。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无法提供一定质量和档次的科技活动器材,很多科技活动项目开展面不广,质量不高。
(三)科技活动教师的科技素养不高
虽然现任科技活动教师在职称、学历上不低于平均水平,但很多教师缺少科技活动方面的一技之长。科技活动教师自身的科技素养不高,就很难胜任这一工作。同时,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也影响了其对科技信息的敏感度和对科技新技能的认识和学习。而且,现有的培训课程对科技辅导教师的需要考虑不足,职称评审亦无科技辅导教师系列。
三、加强科技活动,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
(一)开设专门的科技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真正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专门的科技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要明确科技活动课程的目标:在科技活动课程中,学生亲自实践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扩大学生视野、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技能。培养少年儿童在科技实践活动中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全体学生科技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在观念方面,能确立正确的科学观和良好的科学态度,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在动力方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追求,鼓励学生去追求和探究。在感知方面,使学生接触科学,感知科学。在方法能力方面,能初步掌握科学方法,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其次,科学确定科技活动课程的内容。要根据课程目标有侧重的挑选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操作、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比如:科普知识、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古今中外科技发明介绍、科技小论文介绍、创新方案、思维训练、课后实践题、科技信息会。
(二)通过课外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1、开展趣味科技节活动
为了让科技教育深人人心,学校可每年举行一次趣味科技节活动,以趣味科技节为载体,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科技活动的行列。趣味科技节中,可以设计阅读科普读物、科普故事演讲、科普讲座、科学小论文、趣味实验、科普网页、科普海报、科普黑板报、科幻画现场竞赛、车模竟速、风筝航模制作、科技小发明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较为浓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科技活动,向学生宣传科技知识,启迪同学们的思维、拓宽思路,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感受玩科学带来的乐趣,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以及活动后的反思,都引导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开展少先队科技主题活动。
科技教育自身的特点赋予了它的实践性。因此,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寓科技教育于少先队活动之中,是提高科技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每年都可组织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如:“科技与创新”主题班队会竞赛、“科技天地”队角评比、“科技小报”评比等等,学校广播站还可定期进行科技教育专题广播,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演讲”,也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科技教育演讲。
2006年是第六届科技活动周。本届活动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主题,集中宣传党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集中展示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以科技大宣传促进科技大发展,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内容:
1、政法部门:
做好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远离、反对的宣传。
2、卫生部门:
提供义诊;宣传重大疾病预防与治疗知识;帮助群众提高对一些卫生健康知识的科学认识;防治疾病的科普宣传,帮助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计生部门:
做好计划生育的科普宣传,提高人口素质;介绍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识;免费发放避孕药具。
4、农业部门:
宣传农业科学知识;推介农业生产方面的新品种新技术;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帮助群众解决种植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5、畜牧部门:
做好牲畜五号病的防疫宣传工作;介绍预防、控制禽流感的科学常识。宣传推介新的养殖技术。
6、林业部门:
推介新的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品种及种植技术,做好松毛虫防治,森林防火宣传。
7、教育部门:
做好青少年科技创新赛获奖作品展;在10所以上所学校中开展“远离、珍爱生命”的宣传,在学校普遍开展“学习洪战辉”演讲活动。
8、通信部门:(移动、电信)
保障通信畅通,做好新功能、新业务宣传。
9、农机部门:
推广农机新产品,宣传农机安全知识。
10、新闻部门:
滚动报道科技活动周的开展情况。
三、时间安排:
1、4月下旬,召开各参与单位协调会。
2、科技活动周的时间从5月20日始到5月26日结束。5月20日在县城举行启动仪式,并在县城集中开展宣传、咨询、义诊、挂图展等活动;5月21日—26日在乡镇巡回开展以赠送书籍、资料、举办短期培训等形势多样的科技下乡活动。(具体地点另定)
四、组织机构:
县科技活动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领导、指挥与统筹协调。
组长单位:县科技局
副组长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科协
成员单位:县科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参加单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县科技局办公室。
五、要求:
1、紧扣主题,精心组织。
要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主题总结前五届的成功经验,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扎实做好2006年科技活动周的各项工作。
2、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2005年科技活动周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所创新。要充分发挥本部门优势,打造亮点,办出特色,开展形势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技活动。
3、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对科技活动周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活动既有行业特色又有地域特色,既注意节俭又注重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能力 课外科技活动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14-02
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对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号召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为了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科研风采的平台,引导大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知,加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非常必要。课外科技活动既是本科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特点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由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普及、科研开发、科技服务和科技创业的活动。它对于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巩固专业知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增强就业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强调学生参与的广泛性,鼓励或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修环节。学校尽可能的开放教学、科研资源,为学生从事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场地、设备、资金、科研指导等的支持。
根据本科生每个年级的特点,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从理论方案设计到实物设计,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科技活动。研究生也是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力量,能起到有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目前大学生科技活动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因此要求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小组,各自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协调配合。同时也要求不同学科、专业的指导教师小组,对学生给予全面的、有效的指导。
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现状
目前,全国、省级、市级的各种科技竞赛有很多,各高校在积极组织和参与这些比赛的同时,也积极组织自己的学科科技竞赛。这些竞赛无疑是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校已组织和参与了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如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此外,学校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等校级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外科技活动的载体。各学院、各专业还独立承办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以及实行本科生导师计划等。通过这些竞赛,在指导教师队伍、学生团队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光电学院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覆盖大二到大四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每年约有200人参加,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大学生科技活动一、二、三等奖。
但从政策保障、组织管理、过程控制、指导队伍等方面仍然有许多不足,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政策保障。学校、学院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保障政策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场地、经费、时间等的保障,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外科技活动尚没有纳入培养计划和学分考核体系,学生靠宣传和兴趣参加科技活动,影响了参与的广泛性和实效性。缺乏对指导教师的奖励机制,影响了指导教师的工作投入和指导质量。教师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繁重,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指导工作中,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仅靠自觉是不够的。
第二,组织管理。目前,各专业独立承办或组织参加竞赛,没有统一的管理和筹划,造成资源的浪费。很多竞赛题目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如光电设计大赛的题目,涉及到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软件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多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协同工作,而目前尚没有形成跨学科或多专业学生团队。研究生参与到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对研究生自身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既锻炼了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在指导本科生的过程中也锻炼了领导能力。这种多层次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目前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第三,过程控制。缺乏过程控制管理机制,使科技活动过程存在随意性,进度难以保证,缺乏团队协调和有效沟通,组织松散,影响了工作效率。指导教师对指导工作缺乏明确的工作计划和目标,难以对学生形成有效指导。很多学生申报时热情很高,但很难坚持到底。部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有限,创新意识不足,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导致课外科技活动的水平难以提高。
第四,指导队伍。没有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也没有形成指导团队,降低了指导质量,影响了参赛成绩,不利于课外科技活动向更深层次开展。由于竞赛题目涉及到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往往需要多专业的教师共同指导。目前对于指导教师的统一调配和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影响了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和协调性。
三、建立跨学科课外科技活动体系的思考
第一,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保证。如场地、经费等。
第二,加快教学改革,将课外科技活动纳入培养计划必修环节和学分考核体系。加强对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的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如对课外科技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奖学金评定、免试推荐研究生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等。
第三,建立相应的指导教师评聘、考核、工作量认定、奖惩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指导工作并保证指导质量。
第四,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专项经费,从经费的申请、使用等方面加以管理。
第五,建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台,为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提供硬件保障。
第六,建设组织管理体系
第七,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管理涉及学校多部门,如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等,制定相应条例,多部门协调工作。
第八,制定全程管理机制,从启动宣传、选题、申报、立项、经费划拨及使用、指导、过程实施、验收、评比、推广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管理,为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提供服务。
第九,加大宣传,让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性,扩大教师和学生参与的广泛性。
第十,统一规划,保证学生科技活动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注重平时的引导和积累,凝练特色方向,精选题目,为参加大赛做准备。注重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训,理论授课内容可以适当兼顾课外科技活动的需要,满足学生从事科技活动的需要。
第十一,针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需要由不同学院、专业的学生和教师组成科技小组和指导教师队伍,应做好多学院、多专业的协调工作。鼓励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参与进来,提高科技活动的水平,同时对研究生培养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十二,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形成长期、稳定的团队,积累丰富的指导经验,除了在专业知识、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还要从创新创业精神、信息获取能力、团队协调能力、有效沟通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指导和培养。
四、结束语
在当今科技创新大潮中,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应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高等学校应不断探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使科技活动更加科学化、普及化,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班级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建议,对班级采取开放式的管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班级任命干部应引进竞争机制,竞选担任:让学生写出竞选纲领,提出搞好工作的计划和设想,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计划;进行竞聘演讲,让能者居之,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能起到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对于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以向学生提问: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反应实验,又引导他们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了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能够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又如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乙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乙炔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爱因斯坦讲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培养想像能力,要学会联想。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H4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O2,NH3气体;讲到硬水的软化时,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
四、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一个优秀的社团,能通过其活动和管理等对成员价值观、是非观、审美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协作意识。
所以,学生社团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发展个性素质的良好课堂,是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弥补了学校素质教育的不足,对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有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活动社团在校园中的构建
校园社团是由学生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自发组成的志愿型群众性业余团体。
校园科技文化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有意或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既定科技文化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校园科技文化主要由校园科技精神、校园科技氛围和校园科技活动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校园科技活动应具有如下特点。
1.活动项目数量多,特色突出
如我校科技类课外活动小组有电子制作小组、简易机器人活动小组、科技小制作活动小组、发明创意设计活动小组、科技实践活动小组、网页设计小组等。其中发明创意设计活动小组、科技实践活动小组、网页设计小组等已形成校园特色。
2.组织形式的长期性、全员性、规范性、科学性
学校应持之以恒地抓好社团活动,将其列入课表,保证专人负责、专用课时、专用地点、有活动方案、评价考核办法,并保证学生参与率达95%以上。
3.社团活动的多样性、发展性
学生科技社团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可以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竞赛、讲座、参观、科技节、相关科技赛事等形式开展活动。近年来,根据现代科技的新理念和课程改革的精神又开发了新的活动形式,如研究性学习、科技读书、科技网站、社会实践等。
4.活动开展的自愿性、小班性、主体性、探究性、开放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以小班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空间上表现为开放性:活动内容由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延伸、开放;在时间上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在空间上由教室向社会延伸。
二、典型案例分析
以我校科技活动中心(简称“侨科”)开展的科技活动模式为例进行剖析。
“侨科”是由我校科技教育协会及学生科技社团组合而成的活动组织。其中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机构如图1、图2,科技活动社团的组织机构如图3。
以上科技活动社团“职位”均由学生通过竞选产生,各职位有明确的工作职责。“侨科”每年更新和扩大部分教师队伍及科技活动社团成员,使其充满生机和活力。
实施以上模式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
1.自愿性
凡参加“侨科”组织的成员,均自主提出申请并阐明加入组织后的主张。
2.民主性
大力倡导成员们为科技活动出谋划策。
3.创新性
对创新性的思维和活动,认真、详细、科学地进行鉴定并大力推广、宣传。
4.科学性
用科学的前沿思想,缜密、严谨地策划每一次活动,使内容、形式及效果达到最佳,让学生从中收获更多。
5.互动性
校科协教师成员提供指导,科技社成员为主体;科技社社长为辅助,各年级学生为主体;师生、成员互动;科技社内外学生互动;共同参与和评价。
6.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注重对能动性强的科技社成员的培养,让他们在学校的普及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使学校科技活动队伍不断壮大。
充分发挥科技社成员的作用,宣传、组织学校群体性活动与社区活动的结合,进而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大融合。
“侨科”每学年都制定活动计划,并隔周集会开展一次活动,学期末进行总结并表彰优秀成员。
三、以科技活动社团为平台,激发创造潜能
科技社团活动多由学生自主实践,由于知识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彼此对事物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多维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按自己的认知规律多角度思考问题,表达其独特见解。
一、树立科技教育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
科技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学校。我们倡导基于教师、面向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幸福成长、学校持续发展。
1.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关注青少年科技兴趣与爱好的养成、创造天赋与潜质的挖掘,自主探究与时空的创设、学生精神品质的锤炼。在普及中提高,引领青少年体验科技创新的无穷魅力,为创新人才的涌现提供环境。
2. 名师梯队的建设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基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名师梯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需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投入、政策引领、舞台搭建、服务支持、经费落实;各校有计划、大规模、多层次地开展校本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工作。
3. 学校特色发展是实现科学教育创新的土壤。学校要担负起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的责任,立足实际,用科教新理念、新思想,指引学校的办学发展方向。营建校园科教文化,培育、凸现学校的特色与品牌。
二、实施科技教育的重要渠道:校本课程
我区将科普教育纳入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主渠道,很多学校结合课程教育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如景秀中学开设《学会创新》校本课程,面向全体初一学生开设“学会创新”课,形成了“1+2校本课程模式”,即每周用一节必修课来培养全体同学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素养,用二节选修课来补充和延伸科学的知识内容;福田小学开设《我要飞翔》校本课程,面向三至六年级爱好航模的学生开设“航空模型”课,形成了“1+3校本课程模式”,即每周四下午用一节航模知识课程来补充航空航天模型知识,探究航空模型的结构功能和飞行状态调整方法,用周二、周三、周五下午用三节的活动课来进行操作和实践。这类科技教育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学习和体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同时促进了全区各校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
三、展示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平台搭建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