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学好神经网络范文

如何学好神经网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学好神经网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如何学好神经网络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人工智能;游戏设计;游戏编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1]。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等[2],其最为广泛的应用之一就是游戏设计[3]。游戏设计虽然涉及多门学科,但其作为应用并没有形成一门单独的理论[4-5]。由于游戏存在较大的市场以及其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国外已有多所大学开设了游戏设计课程。如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于1999年设立了娱乐科技硕士学位,并开设了相关课程;南加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设立了为期3年的互动媒体艺术(fine arts in interactive media)硕士学位课程,并于大学部设立电子游戏设计(video-game design)副修课程。该校也为美国军队创作训练士兵的电子游戏,透过战斗情境模拟来进行沙盘演练。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提供多种电子游戏设计相关课程,并研发将电玩游戏纳入教室教学的方法。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提供电子游戏设计史及包含最佳电子游戏竞赛奖的计算机绘图课程。华盛顿艺术学院(The Art Institute of Washington)为亚特兰大艺术学院的分校,提供授予学士学位的视觉及游戏程序设计课程。在初期的艺术与设计重点培训后,学生将学习立体动画相关技术。国内也有多所高校开设了游戏设计的相关课程,如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为了适应市场许多培训机构也开设了游戏设计课程,但培训机构将课程的重点放在了实际的编辑代码中而过少的关注理论。中南大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教学实践中,中南大学智能系统与智能软件研究所的教师们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果。在良好的环境中,人工智能与游戏编程课程应运而生[6-7]。

1教学目标与要求

中南大学人工智能与游戏设计课程主要面向智能方向4年级学生,在4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学习该门课程之前需要具备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编程方面的课程知识,并且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知识基础。

此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游戏设计与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及其基本设计方法,理解人工智能在游戏中的相关应用,熟悉游戏设计中编程以及建模技术,为学生将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游戏设计技术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除此之外向学生介绍计算机游戏的基本原理和最新进展,包括计算机游戏动画的最新概况、游戏程序设计概览、2D游戏的基本编程技术、3D游戏动画的基本编程技术、3D游戏场景的组织与绘制、游戏中的高级图形技术、游戏中的音频编程、游戏中的人机界面技术、人工智能在游戏动画中的应用,纹理贴图、基于图像的绘制和加速算法等。

基于该教学目标,本课程有两个重点内容,其分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在游戏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游戏编程的相关技术。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游戏设计中的应用这一内容,主要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理念,将学生已具备的人工智能理论知识与游戏设计的具体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一方面能体会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将其所学用于实践,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游戏编程内容主要从设计模式入手,然后依托多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讲授设计以及编程方面的相关知识。

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安排了28个学时的课堂教学,4个学时的实验,总共32个学时的课程。接下来针对课堂教学、实验设计、考核方式这几个方面分别展开讨论。

2课堂教学设计

本课程采用培训学校模式与大学理论教育折中的方式进行讲授,本节将着重对28个学时的课堂教学内容分别介绍。

1) 游戏程序设计概论与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该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两部分。

(1) 计算机游戏简介与游戏设计概论(2课时)。

(2)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2课时)。

概论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游戏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目前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图形学部分主要是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理论基础,目的是让没有学过计算机图形学的学生有一定了解,由于考虑到智能专业也开设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选修课,因此,本部分内容只是对之前学习的相关知识的复习,目的是为后续的程序设计课程打好相应的理论基础。

本次课程是正门课程的开篇之讲,一方面,教师要开宗明义,让学生明确何为计算机游戏,并对计算机游戏有大致的了解,为后续课程学习起铺垫作用;另一方面,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必须介绍计算机游戏的类型以及各种知识与其的关联。

2) 游戏编程技术。

如上所述,游戏编程是本门课程的一个重点内容,游戏编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1)Windows编程基础(2课时)。

(2)DirectX编程基础(2课时)。

(3)2D游戏的基本编程(2课时)。

(4)3D游戏场景的组织和绘制(2课时)。

(5)3D动画的基本编程技术(2课时)。

(6)游戏中的人机界面技术(2课时)。

对于Windows编程基础,其主要内容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史、Win32程序的基本结构、消息循环与处理、Windows窗口、GDI接口、集成开发环境(IDE)。

DirectX编程[8]基础的主要内容是DirectX开发包的历史及其框架、介绍每一个组件的功能、DirectX开发包的安装以及与IDE连接的配置。

2D游戏基本编程的主要内容是游戏的基本流程和体系结构、游戏开发的基本理念及方法、游戏引擎简介、游戏的调试与测试。

3D游戏场景的组织与绘制的主要内容是3D场景的组织与管理、游戏场景的几何优化、3D场景的快速可见性判断与消隐、地形场景的绘制与漫游、3D游戏场景中的碰撞检测。

3D动画的基本编程技术的主要内容是3D动画技术概述、Direct3D开发包的使用、关键帧动画技术、基于动作捕捉的动画技术、脚本驱动的动画技术。

游戏中的人机界面技术主要内容是游戏的可玩性与人机界面、用户界面设计基础。

游戏程序设计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面向Windows平台的游戏编程的技能。现在绝大部分游戏和娱乐都是基于Windows平台,因此掌握Windows平台的设计模式与编程方法是必须的。又因为DirectX软件开发包是微软公司面向Windows平台开发的一套专门应用于游戏开发的API,因此了解其原理以及掌握其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游戏开发能力。

3) 人工智能在游戏中的应用。

如今的游戏应用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本门课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

(1)遗传算法(6学时)。

(2)神经网络(6学时)。

遗传算法主要内容是遗传算法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杂交操作、变异操作、适应性函数选择、遗传算法优化的算子、创建和处理矢量图形。

神经网络主要内容是神经网络概述、适应性函数、环境探测、有监督的学习、演化神经网络的拓扑。

该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如何将人工智能中的理论用计算机语言实现,并介绍如何在游戏设计中应用这些理论。这部分内容是本门课程一个核心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游戏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提高应用能力。

3实验设计与课程设计

由于该门课程为选修课,因此课时较少,除课堂课时之外只剩下4个学时的实验课时。我们针对这4个课时的实验进行了重点设计,其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熟悉Visual Studio .Net 2008集成开发环境、安装与配置DirectX 软件开发包、使用有限状态机设计状态驱动智能体,设计2D图形驱动引擎。

虽然课时很短,但学生能够实际动手操作,熟悉游戏编程的相关开发工具与开发包,另外,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内容从枯燥的抽象概念、理论变成实际的事例。此外,学生还可以在课下完成任务,继续钻研新的理论应用。

我们针对本门课程实验课时少的缺点,特别设定了一个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并不占用实验课时,而是要求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自由组合,以团队的模式完成相应的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项目设计,该项目设计主要是要求学生使用相关的集成开发环境和开发包,利用一个人工智能技术编写出一个小的游戏软件,并给出设计报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开发与报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设计开发,设计团队由3~5人自由组合,具体分工必须在报告中体现,报告要求不少于4000字,以软件开发文档的形式提交,报告中不仅有游戏软件的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和测试文档,还必须包括游戏的内容设计,即游戏的情节创意或功能设计。设计题目以及游戏类型由学生自选,图形界面可以是3D也可以是2D,开发包可以使用Direct3D也可是Windows自带的GDI。

4考核方式及其安排

考核一个方面是检测学生学习的状况,另一个方面是为了通过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将整个考核分为3个模块。

1) 期末考试(开卷),占总成绩的50%。

2) 项目设计,占总成绩的35%。

3) 实验,占总成绩的15%。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形式,主要目的在于检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占总成绩比例的一半。虽然期末考试为开卷,但考核的知识点无法直接从教材中直接找到,需要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解题手段才能完成答题。精心设计的开卷试题,可以使学生对虚拟现实知识体系进行一个系统的回顾,同时,它也是对教学的补充。

课程设计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性,认真完成将使学生受益匪浅,敷衍了事不仅学生没有得到锻炼,教学目的也难以达成。课程设计以小组的形式有优势也有劣势,好处在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对应团队中的角色,例如,某同学编程能力强,他可以作为程序设计与开发人员;另一同学数学好,或理论方面出色,他就可以担任算法设计的工作;某些同学有创意,他则可以担任游戏情节设计的工作,等等。这样做分工明确,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得到锻炼。劣势在于,如果团队同学能力重点都一样,就会出现分工不清,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团队合作会导致某些同学出现依赖思想,最终导致整个团队只有一个人完成整个项目,甚至导致项目无法完成的情况。对此,我们应当强调每一个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协作完成项目。

5结语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游戏设计教学目标与任务、课堂教学、实验设计、考核方式,希望能够给其他相关教学工作者以参考和启发,共同促进其完善与提高。

由于人工智能与游戏设计这门课程是中南大学新开的一门课程,在许多方面存在考虑不周或欠缺的情况,需要向兄弟单位多学习并且多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与提高。本门课程是以中南大学智能系统与智能软件研究所为依托,它具有很好的研究基础与良好的实验平台,并能够将这门课程融会贯通,使学生理解人工智能与游戏开发设计的基本理念,并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技能。

参考文献:

[1] 杨刚,黄心渊. 虚拟现实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讨论[J]. 计算机教育,2008(2):1-3.

[2] 蔡自兴,徐光v.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 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刘锴. 应用型院校的虚拟现实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3(5):6486-6487.

[4] 刘明昆. 三维游戏设计师宝典:Virtools开发工具篇[M]. 成都:四川出版集团,2005.

[5] 王一剑. 人工智能在游戏开发中的应用[M]. 上海:同济大学软件学院,2008.

[6] 于金霞,汤永利.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探讨[J]. 教学园地,2009(5):91-118.

[7] 蔡自兴,肖晓明,蒙祖强,等. 树立精品意识搞好人工智能课程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2004(1):28-29.

[8] Microsoft. DirectX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EB/OL]. [2010-7-20]. /downloads/details.aspx.

Design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t and Game Programming Courses

LI Yi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第2篇:如何学好神经网络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

一研究背景

在发达国家,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对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未来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陵科技学院作为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创始单位,也正在积极地去探究相关的应用型专业建设模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学校的一门深度涉软专业,也要紧跟南京城市软件建设发展方向,这对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不但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方式,而且为人们进行信息的获取、存储和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目前,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2015年5月8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制造2025》由国务院正式下发,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该规划二个突出特点是,将"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作为贯彻始终的主题,提出坚持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并举,加快建立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为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在今年,随着国家“两会”的盛大召开,人工智能首次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突破将带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电子信息技术的巨大成功和进步,使人工智能可以深层次、多维度地参与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使科技的进步快速融入到跨界合作中。比如,电子信息技术的成熟,使人工智能可以深度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配合甚至取代医生进行精确的手术治疗。在无人驾驶领域,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舰船都已经陆续投入使用;在军事领域,人工智能的运用更是已经炉火纯青,俄罗斯与美国的人工智能作战部队和相关系统,已经在反恐作战中屡立战功,威力无比,作战效能与性价比远远超越人类士兵。由此可看出,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大发展的当下,终于在应用层面开始发光发热,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后续无穷无尽的成长潜力,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是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能升级改造、产业结构优化、核心技术创新获得成功的关键。随着BAT、华为、大疆无人机等高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应用和开发上的不断探索,刺激更多人才和资本向人工智能商业应用领域涌入。目前,基于人工智能学习背景下,软硬件相关知识过硬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社会上最为紧缺的人才,薪水待遇很高。

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将“人工智能”新概念融入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中,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校企紧密结合,培养出复合型的,应用型的社会紧缺人才,是需要去解决的关键问题。1.像当年互联网的崛起一样,人工智能真正的发展才刚刚兴起,相关的概念及定义还不完全定型,如何把握好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在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计划中规划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的课程,比如人工智能原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课程,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人才培养上面临较大的挑战。2.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了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等多门学科的崭新概念。如果要将“人工智能”融入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中,就不仅需要学生学好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技术,C/C++程序设计等传统的课程,打好基础,还需要加强在数据挖掘,神经网络等以数学为基础的课程方面的建设,扎实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加强此方面的师资专业培训,是一个该课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3.一个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优秀的师资力量以及良好的学风,还需要有相关的硬件实验平台作为支撑。如何根据“人工智能”新概念,针对性地新建一些诸如智能传感器实验室,人体特征识别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电子器件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应用于人脸识别,智能家居,机器人等热门领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该课题需要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三研究内容

本文以“人工智能”新概念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及实践模式为研究内容,重点研究如何将人工智能相关的理论及实验课程建设融入到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做到无缝结合,在培养模式上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以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类的高新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对相关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目前拟以现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为基础,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导向的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在未来的专业发展规划中,逐渐形成物联网、智能家居、机器人,无人机,人脸识别,语音交互,智能驾驶等不同的专业方向,增加学生的就业面,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

可采用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依据的引导式教学实践模式,在扎实学生数学物理等理论的基础上,将最新的人工智能概念贯穿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通过不同的应用型实验项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将课堂教学、校内实验和校外企业实习三者相互结合,鼓励学生参加诸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中美创客大赛等赛事,以确保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同时,让学生从大二开始就自选课题、进实验室、根据兴趣爱好组建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团队,并为学生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配备专业教师,以此让学生融入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去,形成所谓的本科生导师制制度,由相应的导师全程指导,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

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使其能够很好地将“人工智能”新概念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参加相关的各种竞赛,提高教师团队的实践能力及技术水平。通过海内外招聘和内部强化培养(教师博士化、教师双师化、教师国际化)等举措,加强师资团队建设;通过鼓励教师积极开设MOOC课程,参加教师技能大赛以及国内外教学培训,从多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基地

企业工程师可以参与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部分的教学实践工作。这种合作制度既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应用水平,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注重课程大纲修改,实验室平台建设

以改革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为目标,总结在“人工智能”新概念下教学及实践的相关经验,形成一个有鲜明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育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未来的发展战略和改革方向,应重点考察“人工智能”新概念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新概念下的教学及实践课程大纲修订、教师教学及科研能力培训体系构建、实验室软硬件平台建设、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及校外实习基金建设等工作。

四结语

本文探讨和研究了“人工智能”新概念下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结合金陵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情况,对原有的专业培养模式做了一定的理论创新,引入了“人工智能”新概念,从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研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办学,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姚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357-358.

[2]叶全意,徐志国,吴杰,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46):93-94.

第3篇:如何学好神经网络范文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它以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相互间的关系为主要目标,其研究对象一般是有限个元素或可数个元素,因此它充分描述了计算机科学离散性的特点。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各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它不仅为后续课,如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和人工智能等,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也是组合数学、遗传算法、数据挖掘等计算机硕士研究生阶段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无论从计算机学科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看,《离散数学》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课程有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课程,既是基础,又有发展。而且通过学习离散数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必备的数学基础。但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是一门很难学的课程。主要的困难是概念多、理论性强、高度抽象、不易理解,学生更看不到本课程的应用前景,没有学习兴趣。因此,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从事离散数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从如何提高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出发,就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理论应用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离散数学总是按纯数学的形式来讲授,把一个个概念、定理和证明很生硬的讲给学生,学生听起来觉得枯燥无味,更看不到它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具体应用,总有学生问学习离散数学有什么用处。因此,有些学生不重视本课程的学习,只注重实际编程能力的训练,认为只要有较强的编程能力,以后就可以找到好的工作。这主要是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不能与计算机学科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离散数学这门课没有一个真正的认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首要任务是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要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把握学科教育本质和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重点,这也是由计算机科学知识发展更新快、学科交叉程度高、应用面广的特点所决定的[1]。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在上第一堂课时,就要强调学习离散数学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什么是离散数学,实际上它就是将计算机科学中所用到的数学知识抽象出来形成的一门理论。要给学生强调它的每一章内容与相关的哪一门后继课程有联系,如谓词逻辑在人工智能知识表示中的应用,关系数据库中要用到二元关系的相关理论,代数系统中的域在网络安全密钥加密中的应用,以及在数据挖掘中用到的格的知识,还有图论的相关理论在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等。还可以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比如学生熟悉的图灵机就用到离散数学中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离散数学首先有一个感性认识,引起他们思想上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学好这门课是非常有用的。此外,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介绍一些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的知识点,将之与离散数学理论结合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体会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性,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目前,教学内容改革常见的形式为对课程教学内容删减、压缩或整合,但要对传统的比较完善的离散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改革“手术”,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保持离散数学的基本内容和特色,在概念描述、定理形式以及相互关系上进行提炼、凝结,既可以给常规教学结构的改革提供一个可行的时间空间,又可以使学生以精炼而有用的工具去进行创造性学习活动[2]。

传统的离散数学包括四个知识模块: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和图论。有个别书加上一章或每一章加上一节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也有个别书加上一些组合数学和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的内容,但核心内容还是四大块。这四大块实际上可以分别对应一门独立的课程,但如果分开来讲,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繁多与教学课时数偏少相矛盾的问题,使教学过程具有很大的难度,同时为兼顾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应用所涉及的两个方面的离散结构数学模型,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筛选、组合是必要的。可适当增加组合论和计算理论的基础知识,适度限制部分传统内容的深度,精简数理逻辑和集合论的部分内容,较大幅度地改革教学内容。同时对教学内容编排进行优化,把教学过程设计为精讲、略讲、讨论和自学四个层次。

此外,在讲每一部分时,可以先介绍相关的背景和历史发展,讲一些轻松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著名的苏哥拉底三段论、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周游世界问题、一笔画问题等等,但对于这些问题的介绍不能停留在故事的趣味性上,应当从故事入手,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再促进和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样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3]。另外,在每一章后面还应增加一些编程的练习,比如上机实现通过求真值表判断公式的类型,利用矩阵判断关系的对称性、根据输入的代数系统运算表,求出幺元和零元,指出是否满换律等等,不仅能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还能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转贴于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本课程教学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学习研究兴趣浓厚、具备计算机知识背景和研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此,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非常重视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鼓励学生开放式、自主学习,注重经典理论与计算机科学中具体应用的有机融合,真正使教师的引导、传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紧密结合,使受教育者的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互动发展。

在课程设计上,结合课程特点突出离散数学的理论应用特色,将抽象的理论与相应层面上具体的、感性的问题结合起来,既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又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处理,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有益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2]。

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一)基础理论与学科应用相结合

在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讲解分析理论基础上结合学科应用,这无论从学科的本质特点,还是利于学生的学习掌握考虑,是均必须注意到的一点[1]。为此,我们结合当今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适当增加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的内容,如谓词逻辑在人工智能知识表示中的应用,代数系统中的域在网络安全密钥加密中的应用等。并且在课堂上还引入了近年来在国内刚刚兴起的,备受大学生关注和欢迎的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以及数学建模竞赛中的经典题目分析与实际案例,使得算法理论的证明和演算能和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相结合,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离散结构和离散数学模型,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我们自主开发的高水平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为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根据课程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像、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增加课堂信息量,还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当然,对于推理证明以及演算的部分,还是应该用板书的形式,只有将传统与现代手段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此外,已经建立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交互式网络教学环境,通过网络提供的大量资源,如教学大纲、电子教案、习题库、试卷库、实践指导、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参考文献目录等,有效地拓展了理论课的教学空间,使离散数学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式更灵活,教学手段更先进,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学生个性化发展。另外,网站设有师生论坛,可以促进学生通过网络环节交流学习心得,上传资料共享,并与老师进行网上讨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的实效性。

(三)改革考试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组通过长期对考试方式的探索和研究,采用理论知识考核、实践项目考核和创新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地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为避免学生考前临时突击,放松平时的学习的情形出现,我们采用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卷面成绩占总成绩70%,平时作业成绩占10%,实践和学生创新能力考核占20%。上述考核评价方式使学生成绩考核遍布整个教学过程,促使学生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循序渐进的过程避免了学生突击应付考试的现象,同时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且在学完每一部分后还增加了课堂小竞赛,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既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兴趣很高。

(四)增加实践环节

1997年之前,我们开设了离散数学实验课,设计了数理逻辑推演系统,辅助数理逻辑部分的学习。简单结合离散数学与其他计算机学科,通过学生的课程实践,能够培养学生对离散数学课程的兴趣和动手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这类传统实验并没有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主要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为此我们对离散数学的实验内容不断建设、完善和更新,精心设计实践环节,将创新性综合实验、研究性大作业纳入该课程考核之中,这是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工作,是将枯燥的数学学习转化为兴趣学习的创造性工作。

近年来,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课堂上引入acm、itat和大学生数学建模等样例,比如最短路径算法:dijstra实现及应用习题,floyd实现及应用,最小生成树算法:prim实现及应用习题,kruscal实现及应用习题(朴素实现及堆优化)等。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的等自由结合为3人为一个小组,根据具体问题,利用相关理论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构思可求解问题的算法流程,再将算法编写成相应的可执行的程序,再编写一定的测试用例中来精确地评价程序的可运行性。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注重综合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边界条件的发掘,以及实践项目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对自己建立的模型质疑、解答和优化问题。通过这些实践项目的开设,让学生了解了离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充分体会到离散数学这门课程的无限魅力和应用价值,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研究兴趣。

(五)开设离散数学系列专题讲座

根据离散数学课程内容及在今后学科中的应用,可以邀请专家开设离散数学后续课程的应用领域系列讲座——计算模型与形式语言自动机理论、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的发展动向、神经网络应用领域等。通过这些课程讲座,使学生充分领略离散数学在后续课程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第4篇:如何学好神经网络范文

【关键词】师生关系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情境  小组竞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想学,才会乐学,才会主动去学。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呢?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谈我对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改进的一点认识。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艺术的魅力在于情感。积极的情感交流能促进教学气氛和谐,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要不断的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课堂上在给学习好的一句"Good" "perfect" "fantastic" 等等,也应当适时给差生一句"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飞思维和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学习。同时,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习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应引导学生正视不足,从而不断进步。教师本人有了错也应该学会说“I’m sorry.”并注意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模式是“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本”。学生毫无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这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运用多媒体技术编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将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能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容声,色,文为一体,对学生的感官和视觉产生强烈冲击,学生在课堂上会很活跃,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满腔热情参与活动,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就会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与老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英语多媒体教学真正使学生做到想学,乐学,善学。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用教学方法,培养“兴趣点”。

英语本身是一种枯燥的语言,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如何巧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呢?我觉得应巧用一些格言、谚语、顺口溜和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新教材更应做到这一点。比如,在英语中名词限定词的先后顺序问题一直是学生难背、难掌握的枯燥问题,但是编成一个顺口溜就简单多了。“限定描绘大长高,形状年龄和新老,颜色国籍出材料,作用类别往后靠。再如,基数词变序数词,我们可以利用下面一首口诀来学习它们的变化规律:“基变序,有规律,末尾加上th;一二三,特殊记,末尾字母t, d, d; 八减t,九去e, f要把ve替;整十先变y为ie,然后再加th ;若是碰到几十几,变化个位就可以。”     2.运用正确的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使用直观的手段,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在学生脑中形成直观印象,以便词汇符号迅速地在神经网络中找到其对应关系。常用的直观手段有简笔画、教具等。比如在复习人体部位的一些词时,一方面,我向学生出示一个玩具娃娃,指着其身体的每一部分进行练习;另一方面,我让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让他∕她指着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其他的同学迅速地作出相应的回答。不管是新课的讲解,还是知识的复习,出示教具或作简笔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是很有效的。

四、创设具体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人的学习活动总是从特定的背景中走出来进入学习状态的。这个背景就是学习者和周围的环境、人群之间的关系。初中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影响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因素更是多种多样。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情景和语境,营造“新鲜”的教学氛围,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兴奋起来,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保证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昂扬、奋发、进取的心理状态。

我选用了一些与我们教学同步的歌曲,如教颜色时,我让学生欣赏、学唱 The song of colors。在教现在进行时态时,让学生欣赏、学唱Are you sleeping ?等歌曲; 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在讲food and drink这一话题时,我购买了许多食品和饮料,上课时一一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这些物品的英语表达,然后做个游戏,发给每一个学生一张写有食品或饮料单词的标签,让他们贴在相应的实物上。接着利用这些实物模拟购物场景(shopping)来进行“任务型教学”或拓展教学。等到下课时,这些物品已所剩无几,很多都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奖品发给了学生。整节课学生个个兴高采烈,异常活跃,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情景的创设,激情的演绎,使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增强了乐趣。

五、 开展小组竞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与成功是一对twins。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可使人永不满足而求索不止。这对英语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第5篇:如何学好神经网络范文

关键词: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48-03

《模拟电子技术》是高职电子电气等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对其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模拟电子技术》在整个课程设置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门课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的高职院校由于生源多样化,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若还用以前的常规教学方法——黑板+粉笔,很难树立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出现考试通过率较以前有所下降的现象。为此,我们对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教学改革探索,确定了适合我院学生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高职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内容是为实践教学内容服务的。课程教学内容不能以课本内容为依据,应以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而教学大纲是围绕教学目标制定的。

对于电子电气专业,《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目标是:(1)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等基础知识,初步具备简单模拟电子电路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2)通过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使用、常用电路的连接和参数测试等实验操作能力,能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能合理选用元件,初步具备电路故障的查找和排除能力,会设计简单的电子产品;(3)培养遵守纪律、与人协作、认真、有责任感等素质。

围绕上述目标,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强化实验操作教学,改进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观点。

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应以“必需、够用”为度,既要尊重知识的系统性,又要追求知识体系的完美性,应掌握科学技术必要的基础知识,剔除繁琐深奥的理论推导,这样既能体现高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的层次,又能突出应用的特点。模拟电子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和差动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负反馈放大电路、信号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等。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论的相关理论主张不论我们教什么课程,务必使学生理解课程的基本结构。懂得基本结构可使课程更容易理解,有利于识记,特别有利于意义识记。因此,我们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后概括为以下四部分:一是元器件篇,主要介绍二极管、晶体管等基本特性和伏安特性,要求会使用仪器测量其主要参数;二是放大篇,重点介绍共射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三是集成运放篇,是该课程的重点篇,主要介绍集成运算放大器、负反馈放大电路和多级放大电路等;四是应用篇,主要介绍直流稳压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和正弦波振荡电路等。由于我院招收的学生多数来自高考专科第二批考生,还有一部分是中职毕业生,教学中发现生源基础较以前更加薄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引导学生过多地探究“为什么”,而是重点让学生懂得“是什么”、“怎么做”,将教学中心转移到重视器件外特性上,而淡化器件内部原理分析,这样可大大避免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困难。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我院模拟电子技术专业教师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从“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学习效果逐步改善。

在课堂讲授中,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时不时地有点兴奋,以使学生不至于感觉到乏味而打瞌睡、玩手机等。适时地通过师生互动让不太专心的学生回答问题或到黑板做题,迫使部分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通过这些环节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避免给部分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惑。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量要根据学生的状态加以调整,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还要注重学生的“学”。因为课堂上教师讲授效果的优劣,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听懂吸收了多少。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才能生效。因此,我们强调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范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知道我们所讲授的知识是有用的,而不是盲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开展讨论式教学,先抛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课后预习,上课时围绕提出的问题展开课题讨论,教师适时启发,让学生不断思考,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形成师生互动,再由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归纳整理,对重点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主导着讨论的进程,起到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大学里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学会如何学习,因为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学习中成长的,所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采用启发式教学,这样可使学生在教师启发下通过自己主动思考获得知识,获得学习的乐趣,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实验操作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和实训课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实验课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获得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得到锻炼。因此,学生除了要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教学培养自身的职业能力。围绕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我们精选了10个基本实验和综合实验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基本实验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实践能力,如示波器、交流毫伏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的使用和元器件的识别等;综合实验用于训练一定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

实验操作应紧密联系理论知识,在相应理论知识学完后马上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可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升。为了本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学院在实验室新增了多媒体,每次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前,教师将此次实验用到的基本知识给学生复习一下,让学生明确实验任务,然后由学生自行实验,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求助教师。此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实验收获了学习的乐趣,但也有少数学生在做实验时缺乏动力,表现出做不做实验都无所谓的样子。为此,我们改革了考核的内容,对实验操作也开始进行考核,以实验考核为驱动,迫使这部分不重视基本技能练习的学生加强操作技能练习,慢慢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慢慢地,这些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不再像以前那样随便抄袭其他同学的了,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测量出了实验数据。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我们还在该课程结束后安排了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实训。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综合环节,是对已完成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补充、综合和提高。课程设计的题目可以由教师拟定,也可以由学生自定,但题目所涉及的知识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即要能够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课程设计不仅要制作一个功能完善的电子产品,还需要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为提高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整个制作过程由学生自己制定方案、焊接调试、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辅助指导作用。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课程设计结束后,可将学生作品进行展览,让学生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考核方式

作为“教”与“学”的指挥棒,“考”似乎更是责任重大。课程考核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评定学生学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次改革前,我们的期末成绩是按照3∶2∶5的比例分配的,平时成绩占30%,实验表现及实验报告情况占20%,但并不进行考试,期末理论闭卷笔试成绩占50%。这种考核方式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忽视了实践教学也是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的后果是学生更多注重理论学习而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这样就失去了实践教学的意义。

“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么考”是“怎么教”、“怎么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试?这些问题对于高职教育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对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都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平时成绩占30%,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笔记情况、平时作业、随堂考查、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给出成绩;期末成绩占70%,但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此项改革值得一提的是实验操作也纳入考核范围,理论试题和实验操作题目在同一张卷子上,比例为6∶4,而且考试地点不再是在普通教室,而是将考场全部搬到实验室,学生在完成理论试题后,可直接进行实验操作的考核,监考人员(实验员和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接线进行现场打分,对测量数据及处理情况在评卷时给出成绩。

理论试题主要考核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电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电路的设计等,重点考核对电路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实验操作主要考核电路的识别、电路的连接、电路参数的测量、测量数据的处理和测量结果的分析等,重点考核对电路的操作能力、测量能力、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此外,考核方式从以前的闭卷笔试改为半开卷笔试+实验操作。半开卷笔试时只能带笔记和作业这些手写的资料,不可以带教材和复印的资料。此项改革主要是迫使学生上课记笔记,注意听讲,重视过程学习,避免学生平时不努力、上课玩手机、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可减轻学生期末复习的压力,学生学了会用,会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相关问题即可。为了应对部分学生期末考试前大面积抄笔记的问题,我们对笔记的检查与作业一样,也是每周上交一次,虽然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了,但是看到部分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也能上课听讲,教师的付出也就得到了回报。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尤其是期末考核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迟到、早退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学生开始在很大程度上重视实践操作,不再像以前那样多数学生只重视期末理论知识考核的过关,而忽略了其他环节也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评价体系的改变较以前更能反映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收获。由于生源的多元化,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不同的兴趣,必然也会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中有不同的收获。有的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较多,有的学生较好地提高了操作技能,有的学生两者均有较大收获。过去只考核一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无法正确地评价学生的真实收获。改革考试方法,全面考核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

我校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进行的这次教学改革,采用了比较适合学生状况的“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考试及格率也比以前有所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也增强了。在后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积极性较以前有所改善,因为学生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真正学到了自己能够理解的知识,也就为后面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都客观反映出我们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鸿征,张艳.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8):151-152.

[2]刘一兵.高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3):81-82.

[3]张敏.高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思考及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60,62.

[4]栗红霞,付瑞玲.浅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04-105.

[5]朱丽娟,王永亮.谈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7(7):26-27.

[6]邓荣.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6(6):56-59.

[7]袁惠娟.高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