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劳动实践感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年月日月日,厦门大学自动化系暑期实践小组一行人,前往厦门同安区莲花镇后埔村可口可乐希望小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短短的天里,我们在后埔村希望小学开展电脑培训、科技讲座、大学生活图片展、手抄报比赛、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就什么样的社会实践才是与人民相结合,人民所欢迎的,同时又是大学生所需要的展开深入的调查访问。本次活动受到我系同学和希望小学所在地的村、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
⒈在实践中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体会基层党员干部为实践三个代表作出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进一步增强了成长进步、奋发进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⒉形成了一份详实的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调查报告(见附件);
⒊利用所学知识,发挥青年学生科技文化优势,原创: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⒋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优秀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展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大精神,宣传我系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和学术交流活动;
⒌增强了团体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策划经验;
⒍以学致用,深入体会农村生活,与当地领导、老师、学生、家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二、总结:
、策划:综合考虑交流沟通不断完善苦尽甘来
(一)、前期策划:梦想设想开始策划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
从月份上任开始,我系级班两委就希望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办好,努力为同学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并积极联系实践单位。在联系过程中,班两委不断的与辅导员、系学生会相关负责人交换意见,并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三下乡、农村支教、社会调查方面。
月初,结合教育部和团中央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通知,考虑到我系专业特点和其他相关条件,我们把实践单位选定在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后埔村可口可乐希望小学,并且和后埔村泽慧中心负责人叶进社以及希望小学叶校长取得联系。在与他们的联系中,我们了解到: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后埔村可口可乐希望小学,坐落在莲花镇的莲花山脚下,校舍由可口可乐厦门有限责任公司和后埔村委共同于近两年投资兴建的一所全日制小学,目前有在校学生名左右。学校每年暑假举办泽慧中心夏令营。泽慧中心是由莲花镇的几名在校大学生共同创办的,学员主要是属义务服务性质,已成功举办两期。主要活动是开办各项讲座。内容有关学习、大学、人文、科技等,邀请各名校大学生与学生座谈,举办各种比赛。我们的实践构想得到了对方的积极回应和大力支持,双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二)、中期策划:确定活动细节经费申请不断更改完善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我们按部就班开始活动策划和经费申请。考虑到我系的专业特点(计算机相关专业)、我系学生特长(对计算机有相当的了解)以及实践单位的硬件条件(拥有台电脑,一个微机教室,学生对计算机有初步了解),我们初步把活动内容定在电脑培训、科技讲座、以访谈为主要方式的社会调查,活动对象为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在校⒌年级小学生,实践时间初定在月初,同时面向我系级学生开始活动的报名工作。
在准备过程中,针对希望小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活动时间和内容进行了多次更改:为配合希望小学的暑期实践安排和电脑室的使用,将时间从月日改到月日再到月日。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活动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充实:把原来的电脑培训压缩,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手抄报比赛、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大学生活图片展等活动内容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另外把任务分配到人,并督促参加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各自的多媒体课件。
(三)、实践:随机应变适时总结不断改进
月日中午:,实践小组一行人如期成行,:到达目的地。我们的到来受到后埔村领导和泽慧中心的热情接待。我们向村领导通报了这几天的实践安排,并了解了后埔村的大致情况。村副书记叶志尚表示,村两委热情支持此次实践活动,并将全力配合。在与校长联系中我们发现,由于学校电脑室维护经费的欠缺,原定三天的上机课程只能压缩为两天,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安排必须再次作出更改。接下来的几天里,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我们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下是计划和实际活动对照表:■自动化系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计划实际备注
活动时间――――时间调整
上午交流会(开幕式):⒈了解学校的概况、讲述这五天的内容(与校长座谈);⒉发给学生每人两本笔记本,一只圆珠笔和一只铅笔;⒊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个人,选出班长、小组长,负责学习和任务;⒋分配任务: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写写自己每天所学到的东西和感想,最后小组合作作出一份手抄报,内容包括小组成员的五天来的感想、对未来的理想等,给手抄报起个名字;⒌说明演讲比赛的事项(时间:七月三十一日上午;主题:成长的责任;人员:所有学员;最后将评出一二三等奖)。熟悉学校电脑室,准备相关软件、课件见面会:⒈发给学生每人两本笔记本,一只圆珠笔和一只铅笔;⒉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个人,选出小组长,负责学习和任务;⒊分配任务: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写写自己每天所学到的东西和感想,最后小组合作作出一份手抄报,内容包括小组成员的五天来的感想、对未来的理想等,给手抄报起个名字;⒋说明演讲比赛的事项(时间:七月三十一日上午;主题:成长的责任;人员:所有学员;最后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取消开幕式和熟悉电脑室
下午讲座: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熟悉操作系统上课: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和操作;图片展。取消上机,把下一个项目上移
上午讲座: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基本操作熟悉操作系统上机:演示多媒体课件;讲述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熟悉操作系统。上机,把上机内容集中在一起完成
下午讲座:计算机的应用熟悉操作系统上机:播放;讲述的使用技巧;布置上机作业并现场辅导。上机,把上机内容集中在一起完成
上午讲座: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和应用熟悉操作系统上课:计算机网络基本只是和应用;计算机应用。取消上机,把下一个项目上移
下午求学漫谈趣味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取消求学漫谈
上午讲座:优秀电脑作品展示、厦门大学风光介绍、自动化系学生活动介绍等熟悉操作系统上机:厦门大学风光介绍、自动化系学生活动介绍等;熟悉操作系统;布置上机作业并现场指导。按原计划
下午复习、计算机知识串讲、观看科技片《宇宙与人》熟悉操作系统上机:优秀电脑作品展示;穿插计算机应用;演讲比赛特别辅导。取消《宇宙与人》的放映;插入演讲比赛特别辅导
上午演讲比赛:成长的责任;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奖、活动总结(闭幕式)演讲比赛:成长的责任;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奖、活动总结(闭幕式)按原计划
下午告别、回校告别、回校按原计划
从上表可以看出,适时调整活动安排,做到随机应变是保证本次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对活动组织策划者的最大考验。
点评:
在策划过程中,我们注意和实践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同时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团结协作,把责任和任务分配到人,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本次活动的成功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还做到每天总结一次,小组所有成员对每天的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以便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不断改进,同时写好实践日记。由于考虑周密,灵活安排,所以我们这次活动得到了对方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有效的支持,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支教:发挥优势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支教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安排。在策划时,我们详细的了解了希望小学的办学情况和具体的硬件条件和师资配备,同时采纳小学老师的部分建议,把支教具体定位为普及电脑知识、熟练电脑技能、开拓学生眼界。为此,将教学内容从计算机发展和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计算机应用四个部分展开,通过课堂讲解和课件演示、上机操作等方式,深入浅出的向参加培训的同学介绍了当今最先进的电脑技术及其应用,起到了开拓视野、拓展思维、增强学习动力的显著效果。
课堂上,我们还多次插入演示、网页展示、程序讲解、操作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根据学生兴趣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讲解与操作相结合,个人操作和特别辅导相结合。通过集体的努力,天的授课计划圆满完成,同学、老师好评如潮。
点评:
根据实践单位的实际需要安排活动内容;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同时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及时与学生、老师进行交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上述措施有力的保证了此次支教的圆满成功。
、交流:大学生活图片展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趣味运动会全新的体验自我的跨越
对于小学的老师和同学来说,上述四项活动都是他们平时所未曾或者很少经历过的,所以对他们来说是新鲜感十足。图片展:大南校门、西校门、嘉庚广场、芙蓉湖、三家村、白城……精美的图片,精彩的演说,小家伙们听得如痴如醉;辩论赛、篮球赛、运动会、学术交流、班级活动、迎新晚会……美丽如画的大学校园,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小家伙们开始心驰神往!结合我们的自家人,自家园大学生活图片展,小家伙们表达了他们对大学的梦想和向往,对人生理想的憧憬。哇塞,完美的效果!演讲比赛:由于羞涩的缘故,学生都不敢上台演讲,所以从第一天起,队中的所有人都在一直在做说服工作并以亲身经历作示范。最后自由报名决定参加演讲的位同学。日下午,我们对这位同学进行了集中的培训,同时让他们上台感受一下现场气氛。日上午的闭幕式上,虽然个别同学比较紧张,但效果还是相当突出。从自我介绍都胆战心惊到上台演讲分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份手抄报是本次活动的另一项成果。值得注意的是,从设计、排版、内容选择、美工,所有的工作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我们只是进行部分的辅导而已。虽然笔划还显稚嫩,但每一份都透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童真。
螃蟹横行、搬砖过河、夹球前进……新颖的玩法,独特的思维,趣味运动会展现了运动的另一种丰姿;热火朝天的场面,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个小时的活动显得太短暂了。山村孩子的活泼天性一览无余。
点评:
活泼、激烈、积极、向上,一起交流的感觉,一起运动的和谐,让所有的人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让学生更形象的感受团队协作(集体)的力量和重要性,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访谈:体会农村生活,见证三个代表在基层的实践
本次活动的访谈计划以访谈对象分三部分进行:村领导、校领导(老师)、学生家长。
与村领导座谈(附:访谈纪录):
村长叶根在告诉我们,后埔村主要的收入是果林收入,其他的生产主要是自给自足。村里至今还没有任何企业,因此村财收入比较单一,相对有限。但村里并不吝惜对教育的投入,年集资和可口可乐公司对村小学进行改造,并使其成为同安区第一所希望小学。这几年,村两委一直在关注和支持小学的发展,包括支持村泽慧中心的建立和开展活动,支持希望小学与可口可乐的共建,努力向上级争取经费等。对于三个代表,村长认为,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就是对三个代表的最大实践,这才是基层干部最大的目标。对于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村长认为,只要能够给学生一种努力学习的榜样和动力就可以了。
与校长座谈(附:访谈纪录):
叶校长告诉我们,小学是同安区第一所希望小学,学习永远是学校的重点与窗口,小学的文体成绩在同安区是有目共睹的:教学水平中上,经常参加学区里的或是更大的各种比赛,比如少先队的,少先中队的,和少先大队的各种比赛,像去年的学区运动会,小学就获得区里第一的好成绩;今年,学校的毕业生叶亚萍在初考中取得了全区第一的好成绩。这些都与学校老师的刻苦劳动分不开。叶校长认为,在学校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下,老师们尽心尽业,刻苦教学,严格做好师德师风就是三个代表的充分落实与体现。他们一直都把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把工作常规化,这样就不会只有在上级下来检查时才做做形式的这种现象。对于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校长认为,只要合理安排,活动就不会给学校老师和学生带来压力,对于老师,虽然说难得才有放假的时间,好好休息整顿一下,但也是很希望大学生下来给孩子们授课,只要时间安排得合理,对于老师来说,是热烈欢迎的。而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整天都是爬上爬下,精力旺盛得很,而且求学的欲望也很强,所以若是符合他们的口味,他们也是很愿意暑假来学校听讲的。
与老师座谈:
叶延国老师告诉我们,他们经常要在各个学校间对调。后埔村小学还算比较好的(属平原小学),他们最远的要到军营等小学(离后埔村还有几十公里),在山上待上几个月是家常便饭,原创:有的甚至要待一年乃至几年。对他们来说,看着孩子们长大是心中最大的幸福。由于他在教授数学的同时还要兼任学校的电脑教师,负责整个微机教室的维护和教学工作,所以他自然很支持我们的活动,希望能够有机会和大学生交流交流,以便把握当今的最新技术。
与学生家长的座谈(附:访谈纪录):
学生叶亚萍的家长告诉我们,他家的两个孩子都参加了我们的夏令营。对于我们的到来,他们非常欢迎。为此,虽然正值农忙,当他们都不叫孩子帮忙农活,只希望孩子能多学点知识。对于亚萍的成绩,他们说顺其自然,宽松的家庭环境才是最重要的。过大的压力反而适得其反。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化,但孩子的成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他们希望我们的到来能把经验带给孩子,告诉孩子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好好读书。
点评:
座谈是我们此次活动最大的收获之一。对于久居一隅的我们,此次是深入农村,体会社会的最好机会。通过访谈,我们更深刻的领悟到科技、知识对于农村的重要性,更深刻的体会到把所学服务于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回报人民、奉献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进社会;职业素养;提升;内容;原则
一、在校大学生“进社会”的必要性
职业素养包括基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职业素养,基本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礼仪、职业道德、人格修养、人际交往等。专业职业素养是指特定专业领域的行业规范、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目前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初期不能立刻转换角色,很难融入职场生活,无法面对职场激烈的竞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大学期间缺少职业素养的培养,如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和团队精神培养。人的素质是“德、智、体、美、劳”的统一,这里的“劳”指的是“劳动”,也就是进行社会实践。大学生要成才,就必须充分的“劳”,在“劳”中体验,在“劳”中收获。在校大学生“进社会”可以深化自身对知识、人和社会的理解,有助于大学生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找到职场生存的方法。
二、在校大学生“进社会”对职业素养提升作用
1、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在校大学生“进社会”能帮助他们更全面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些大学生由于不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了解中国国情,虽不乏热情,却往往陷入幻想和空想,愿望与现实相距甚远。[1]很多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由于不知自己所长,容易限入迷茫、好高骛远或眼高手低,影响着他们的就业效率和就业质量。
2、激发职业技能学习的动力
大学生“进社会”之后才能发现自身素质与职业要求的差距。在校大学生“进社会”后,直接与社会的不同阶层、角色、性格的人接触、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知识技能的匮乏。如暑期打工是学生“进社会”的一个重要方式,暑期的工作经验给他们带来许多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自己还不太会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也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和与人协作,他们甚至连最基本的职场礼仪和职业规则及相关法律都不懂……。“书到用时方恨少”,大学生通过“进社会”,会激发他们努力学习职业技能的决心。
3、促进职业专业技能的提升
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使得教师认为学校的主要职能就是教书育人,至于学生是否全面发展及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能否并驾齐驱则不关我事。[2]纵观世界各大学的教学改革,其大多是围绕完善学生的实习内容、环节、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的,尤其注重学徒制和产学合作制的实施。目前我国大多高校“产学合作制”还处于摸索阶段,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提升主要依赖毕业实习,时间仓促而内容单一。因此,在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重在平时主动“进社会”,向社会学习,积累经验,尤其专业技能的提升要积累。由于专业技能的提升是需要“实地演练”才容易达成。因此,在校大学生“进社会”应该常态化,特别是参加专业对口的实习、挂职锻炼、兼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动手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也有利于行业经验的积累,自身职业竞争力的提升。
4、促进从技能到能力的转变
在校大学生“进社会”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化的过程,是个体不断学习和掌握必要知识、技能及特定的社会规范、准则,以获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3]在校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但社会规范、做人准则、道德习俗等方面还有待于深入社会实践中习得。在校大学生“进社会”将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实际生产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技能不断熟练,能够有效灵活地处理各种事务,培养和健全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从而实现了从技能到能力的转变,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
5、促进职业道德的提升
在校大学生大多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品质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但在实际从业中常常知行脱节。在实践中,学生积极参加义工、志愿者,为老年人、退休者服务,参与环境治理项目等,在校内,参与学校管理、图书馆服务等,把正确的价值观念融入到实践行动之中,增强学生对民族、国家、人民的感情,也强化了他们为国家发展竭心尽力学习和工作的意识。[4]大学生“进社会”进行社会服务活动,有利于促使传阅社会责任感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此外,在校大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兼职等,会自然地接受到了职场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在校大学生“进社会”的主要内容
1、深入了解社会
曾说过:“认识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源”,深入了解社会是社会实践的前提,也是社会实践的目的。深入了解社会有利于正确地指导社会实践,达到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的目的。人生亦如一场革命,要提升自身素质,就应首先了解社会,了解中国国情。深入了解社会主要有几种途径。首先,网络调查。对在校大学生而言,网络是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应养成长期对新闻的关注,特别是对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关注,对社情民意的关注的习惯。其次是观察社会。大学生通过外出活动如购物、旅游、探亲、交友、兼职等活动留心观察、有意识地与人交谈,获取当前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变化和思想认识的变化等信息。
2、深入体验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法律生活、群众日常生活等等。大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获得理性认识。大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生产或生活实际,通过见习或亲身实践中找出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让他们体验到工作和生活的不易,激发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斗志。大学生应利用闲暇时间,积极与社会的人联系、接触,交流思想,分享心得。同时也主动走出校门,感受现实中的社会,把感想、心得及时地记录下来,供以后的实践中再检验和再实践。
3、从事社会实践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也只有通过实践检验了的认识才能理解深刻。大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各种有组织的社会实践,如义工、志愿者、社会考察,或自身选择的社会实践,如实习、挂职锻炼、兼职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参加的大多实践都是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客观上有利于他们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
四、在校大学生“进社会”应把握几个原则
1、主观符合客观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前提和基础。理想中的社会与现实中的社会总是有差距的。在校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单纯,人际关系简单,社会阅历少,因此,对整个社会的认识缺乏宏观性、整体性。因此,大学生“进社会”时,一定要做要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首先应该本着虚心学习的姿态,向社会学习,向人民学习,把以前的认识――理想主义的认识或固执偏激的认识,都暂时放一边,另起炉灶般地重新学习,重新认识,重新评判。大学生“进社会”首先要学会适应社会,学会坦然面对社会现实,接受社会现实。做到这些,大学生的将会变得成熟、理性、智慧,“敬业意识”、“奉献精神”、“团队意识”等职业素养自然形成。
2、主动锻炼原则
当前,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学校环境中,且多为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贪图享受,吃不得苦;经得表扬,受不起挫折,动辄轻生;凡是以自己为中心,对国家、对社会漠不关心,缺乏爱心。[5]在校大学生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主动“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进社会”时,要不怕苦、脏、繁、累,主动挑战困难,不惧犯错,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以弥补自己的短板,达到完善自己的目的。
3、勤于思考原则
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勤于思考主要体现在:一是工作过程中要养成全盘考虑、边做边想的习惯,避免一味苦干、蛮干。要常向领导或有经验的前辈虚心请教,提高做事效率和成功率;二是工作完成后,要擅于总结,铭记经验教训,养成记录或撰写总结的习惯。勤于思考,不仅做“书斋学问”,也要做“社会大学问”。在校大学生“进社会”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能较为迅速地提高大学生的工作能力。
总之,在校大学生“进社会”,主动关注、融入社会及参与社会实践,能弥补学校学习的不足,对他们的职业素养提高具有较大的帮助。在校大学生应该积极发挥自己所长,锻炼自己所短,主动走进社会,为自身全面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扬宝玲,吴敏.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验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1(08).
[2] 王鲁楠,贾林详.浅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J].教育探索,2014(01).
[3] 于晓萍 刘素红,朱以财.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实效性与发展路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3).
[4] 马厅柯.国外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3(03).
[5] 杨宝玲,吴敏,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验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1(08).
【作者简介】
200*年7月26日----7月31日,厦门大学自动化系暑期实践小组一行7人,前往厦门同安区莲花镇后埔村可口可乐希望小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短短的6天里,我们在后埔村希望小学开展电脑培训、科技讲座、大学生活图片展、手抄报比赛、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就"什么样的社会实践才是与人民相结合,人民所欢迎的,同时又是大学生所需要的"展开深入的调查访问。本次活动受到我系同学和希望小学所在地的村、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
1、在实践中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匾枷耄羁烫寤峄愕吃备刹课导?quot;三个代表"作出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进一步增强了成长进步、奋发进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形成了一份详实的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调查报告(见附件);
3、利用所学知识,发挥青年学生科技文化优势,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4、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优秀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展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大精神,宣传我系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和学术交流活动;
5、增强了团体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策划经验;
6、以学致用,深入体会农村生活,与当地领导、老师、学生、家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二、总结:
a、策划:综合考虑交流沟通不断完善苦尽甘来
(一)、前期策划:梦想----设想----开始策划----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
从4月份上任开始,我系2000级班两委就希望把02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办好,努力为同学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并积极联系实践单位。在联系过程中,班两委不断的与辅导员、系学生会相关负责人交换意见,并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三下乡、农村支教、社会调查"方面。
6月初,结合教育部和团中央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通知,考虑到我系专业特点和其他相关条件,我们把实践单位选定在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后埔村可口可乐希望小学,并且和后埔村泽慧中心负责人叶进社以及希望小学叶校长取得联系。在与他们的联系中,我们了解到: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后埔村可口可乐希望小学,坐落在莲花镇的莲花山脚下,校舍由可口可乐厦门有限责任公司和后埔村委共同于近两年投资兴建的一所全日制小学,目前有在校学生200名左右。学校每年暑假举办"泽慧中心夏令营"。泽慧中心是由莲花镇的几名在校大学生共同创办的,学员主要是属义务服务性质,已成功举办两期。主要活动是开办各项讲座。内容有关学习、大学、人文、科技等,邀请各名校大学生与学生座谈,举办各种比赛。我们的实践构想得到了对方的积极回应和大力支持,双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二)、中期策划:确定活动细节----经费申请----不断更改完善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我们按部就班开始活动策划和经费申请。考虑到我系的专业特点(计算机相关专业)、我系学生特长(对计算机有相当的了解)以及实践单位的硬件条件(拥有17台电脑,一个微机教室,学生对计算机有初步了解),我们初步把活动内容定在电脑培训、科技讲座、以访谈为主要方式的社会调查,活动对象为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在校5、6年级小学生,实践时间初定在7月初,同时面向我系00级学生开始活动的报名工作。
在准备过程中,针对希望小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活动时间和内容进行了多次更改:为配合希望小学的暑期实践安排和电脑室的使用,将时间从7月25日改到7月27日再到7月26日。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活动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充实:把原来的电脑培训压缩,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手抄报比赛、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大学生活图片展等活动内容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另外把任务分配到人,并督促参加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各自的多媒体课件。
(三)、实践:随机应变--适时总结-不断改进
7月26日中午2:20,实践小组一行7人如期成行,4:00到达目的地。我们的到来受到后埔村领导和泽慧中心的热情接待。我们向村领导通报了这几天的实践安排,并了解了后埔村的大致情况。村副书记叶志尚表示,村两委热情支持此次实践活动,并将全力配合。在与校长联系中我们发现,由于学校电脑室维护经费的欠缺,原定三天的上机课程只能压缩为两天,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安排必须再次作出更改。接下来的几天里,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我们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下是计划和实际活动对照表:■自动化系02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计划实际备注
活动时间7.25╠╠7.297.27╠╠7.31时间调整
7.27上午交流会(开幕式)8:00-10:00:1、了解学校的概况、讲述这五天的内容(与校长座谈);2、发给学生每人两本笔记本,一只圆珠笔和一只铅笔;3、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5个人,选出班长、小组长,负责学习和任务;4、分配任务: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写写自己每天所学到的东西和感想,最后小组合作作出一份手抄报,内容包括小组成员的五天来的感想、对未来的理想等,给手抄报起个名字;5、说明演讲比赛的事项(时间:七月三十一日上午;主题:成长的责任;人员:所有学员;最后将评出一二三等奖)。熟悉学校电脑室,准备相关软件、课件10:00-11:30见面会8:00-10:00:1、发给学生每人两本笔记本,一只圆珠笔和一只铅笔;2、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5个人,选出小组长,负责学习和任务;3、分配任务: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写写自己每天所学到的东西和感想,最后小组合作作出一份手抄报,内容包括小组成员的五天来的感想、对未来的理想等,给手抄报起个名字;4、说明演讲比赛的事项(时间:七月三十一日上午;主题:成长的责任;人员:所有学员;最后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取消开幕式和熟悉电脑室
7.27下午3:00-4:30讲座: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4:30-5:30熟悉操作系统上课: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和操作;图片展。取消上机,把下一个项目上移
7.28上午8:00-10:00讲座: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基本操作10:00-11:00熟悉操作系统上机:演示多媒体课件;讲述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熟悉操作系统。上机,把上机内容集中在一起完成
7.28下午3:00-4:30讲座:计算机的应用4:30-5:30熟悉操作系统上机:播放flash;讲述word的使用技巧;布置上机作业并现场辅导。上机,把上机内容集中在一起完成
7.29上午8:00-10:00讲座: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和应用10:00-11:00熟悉操作系统上课:计算机网络基本只是和应用;计算机应用。取消上机,把下一个项目上移
7.29下午3:00-4:00求学漫谈4:00-5:30趣味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取消求学漫谈
7.30上午8:00-10:00讲座:优秀电脑作品展示、厦门大学风光介绍、自动化系学生活动介绍等10:00-11:00熟悉操作系统上机:厦门大学风光介绍、自动化系学生活动介绍等;熟悉操作系统;布置上机作业并现场指导。按原计划
7.30下午3:00-4:30复习、计算机知识串讲、观看科技片《宇宙与人》4:30-5:30熟悉操作系统上机:优秀电脑作品展示;穿插计算机应用;演讲比赛特别辅导。取消《宇宙与人》的放映;插入演讲比赛特别辅导
7.31上午8:00-11:00演讲比赛:成长的责任;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奖、活动总结(闭幕式)8:00-11:00演讲比赛:成长的责任;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奖、活动总结(闭幕式)按原计划
7.31下午3:00告别、回校3:00告别、回校按原计划
从上表可以看出,适时调整活动安排,做到随机应变是保证本次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对活动组织策划者的最大考验。
点评:
在策划过程中,我们注意和实践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同时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团结协作,把责任和任务分配到人,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本次活动的成功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还做到每天总结一次,小组所有成员对每天的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以便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不断改进,同时写好实践日记。由于考虑周密,灵活安排,所以我们这次活动得到了对方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有效的支持,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b、支教:发挥优势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支教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安排。在策划时,我们详细的了解了希望小学的办学情况和具体的硬件条件和师资配备,同时采纳小学老师的部分建议,把支教具体定位为"普及电脑知识、熟练电脑技能、开拓学生眼界"。为此,将教学内容从"计算机发展和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计算机应用"四个部分展开,通过课堂讲解和课件演示、上机操作等方式,深入浅出的向参加培训的同学介绍了当今最先进的电脑技术及其应用,起到了开拓视野、拓展思维、增强学习动力的显著效果。
课堂上,我们还多次插入flash演示、网页展示、程序讲解、操作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根据学生兴趣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讲解与操作相结合,个人操作和特别辅导相结合。通过集体的努力,5天的授课计划圆满完成,同学、老师好评如潮。
点评:
根据实践单位的实际需要安排活动内容;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同时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及时与学生、老师进行交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上述措施有力的保证了此次支教的圆满成功。
c、交流:大学生活图片展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趣味运动会全新的体验自我的跨越
对于小学的老师和同学来说,上述四项活动都是他们平时所未曾或者很少经历过的,所以对他们来说是新鲜感十足。图片展:大南校门、西校门、嘉庚广场、芙蓉湖、三家村、白城……精美的图片,精彩的演说,小家伙们听得如痴如醉;辩论赛、篮球赛、运动会、学术交流、班级活动、迎新晚会……美丽如画的大学校园,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小家伙们开始心驰神往!结合我们的"自家人,自家园"大学生活图片展,小家伙们表达了他们对大学的梦想和向往,对人生理想的憧憬。哇塞,完美的效果!演讲比赛:由于羞涩的缘故,学生都不敢上台演讲,所以从第一天起,队中的所有人都在一直在做说服工作并以亲身经历作示范。最后自由报名决定参加演讲的10位同学。30日下午,我们对这10位同学进行了集中的培训,同时让他们上台感受一下现场气氛。31日上午的闭幕式上,虽然个别同学比较紧张,但效果还是相当突出。从自我介绍都胆战心惊到上台演讲3分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4份手抄报是本次活动的另一项成果。值得注意的是,从设计、排版、内容选择、美工,所有的工作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我们只是进行部分的辅导而已。虽然笔划还显稚嫩,但每一份都透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童真。
螃蟹横行、搬砖过河、夹球前进……新颖的玩法,独特的思维,趣味运动会展现了运动的另一种丰姿;热火朝天的场面,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2个小时的活动显得太短暂了。山村孩子的活泼天性一览无余。
点评:
活泼、激烈、积极、向上,一起交流的感觉,一起运动的和谐,让所有的人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让学生更形象的感受团队协作(集体)的力量和重要性,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d、访谈:体会农村生活,见证"三个代表"在基层的实践
本次活动的访谈计划以访谈对象分三部分进行:村领导、校领导(老师)、学生家长。
与村领导座谈(附:访谈纪录):
村长叶根在告诉我们,后埔村主要的收入是果林收入,其他的生产主要是自给自足。村里至今还没有任何企业,因此村财收入比较单一,相对有限。但村里并不吝惜对教育的投入,1995年集资和可口可乐公司对村小学进行改造,并使其成为同安区第一所希望小学。这几年,村两委一直在关注和支持小学的发展,包括支持村泽慧中心的建立和开展活动,支持希望小学与可口可乐的共建,努力向上级争取经费等。对于"三个代表",村长认为,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就是对"三个代表"的最大实践,这才是基层干部最大的目标。对于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村长认为,只要能够给学生一种努力学习的榜样和动力就可以了。
与校长座谈(附:访谈纪录):
叶校长告诉我们,小学是同安区第一所希望小学,学习永远是学校的重点与窗口,小学的文体成绩在同安区是有目共睹的:教学水平中上,经常参加学区里的或是更大的各种比赛,比如少先队的,少先中队的,和少先大队的各种比赛,像去年的学区运动会,小学就获得区里第一的好成绩;今年,学校的毕业生叶亚萍在初考中取得了全区第一的好成绩。这些都与学校老师的刻苦劳动分不开。叶校长认为,在学校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下,老师们尽心尽业,刻苦教学,严格做好"师德师风"就是"三个代表"的充分落实与体现。他们一直都把"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把工作常规化,这样就不会只有在上级下来检查时才做做形式的这种现象。对于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校长认为,只要合理安排,活动就不会给学校老师和学生带来压力,对于老师,虽然说难得才有放假的时间,好好休息整顿一下,但也是很希望大学生下来给孩子们授课,只要时间安排得合理,对于老师来说,是热烈欢迎的。而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整天都是爬上爬下,精力旺盛得很,而且求学的欲望也很强,所以若是符合他们的口味,他们也是很愿意暑假来学校听讲的。
与老师座谈:
叶延国老师告诉我们,他们经常要在各个学校间对调。后埔村小学还算比较好的(属平原小学),他们最远的要到军营等小学(离后埔村还有几十公里),在山上待上几个月是家常便饭,有的甚至要待一年乃至几年。对他们来说,看着孩子们长大是心中最大的幸福。由于他在教授数学的同时还要兼任学校的电脑教师,负责整个微机教室的维护和教学工作,所以他自然很支持我们的活动,希望能够有机会和大学生交流交流,以便把握当今的最新技术。
与学生家长的座谈(附:访谈纪录):
学生叶亚萍的家长告诉我们,他家的两个孩子都参加了我们的夏令营。对于我们的到来,他们非常欢迎。为此,虽然正值农忙,当他们都不叫孩子帮忙农活,只希望孩子能多学点知识。对于亚萍的成绩,他们说顺其自然,宽松的家庭环境才是最重要的。过大的压力反而适得其反。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化,但孩子的成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他们希望我们的到来能把经验带给孩子,告诉孩子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好好读书。
点评:
座谈是我们此次活动最大的收获之一。对于久居一隅的我们,此次是深入农村,体会社会的最好机会。通过访谈,我们更深刻的领悟到科技、知识对于农村的重要性,更深刻的体会到把所学服务于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回报人民、奉献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三、缺点与不足:
由于是第一次面对小学生开展活动,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只能慢慢摸索,不断改进完善;由于活动规模有限,所以不能吸收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接受锻炼;由于受希望小学硬件条件的限制,所以不能招收更多的学生,所以几乎每天都要狠心的回绝学生要加入的申请;由于经费有限,所以只能去6天,只能在学生"老师,你们能多留几天吗?"的挽留中匆匆离开。上述缺点和不足将成为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和参照。我们将努力做得更好,更完善。
■四、附件:
1、本次活动参加人员:
带队老师:洪文兴(辅导员)
策划:柯自聪、陈艳
组长:柯自聪
组员:陈艳(财务、宣传)、黄凯伟(摄影)、叶知楠、马骁、南书志(后勤)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情境 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78-02
本文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界定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即教育主客体之间所进行的情感与思想的沟通、交流与互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需要一定的载体,即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而这些内容又必须符合社会的主流,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
大学生情感丰富,求知欲强,个性突出,理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但仍不十分成熟,这些表明大学生处于成人初期的发展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单一的缺乏情境性的教育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求。这里,我们有必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问题。
若以空间的范围及其确定性为依据,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创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处于固定的空间,范围较小,而有的情境空间流动性强,且范围和层面多样,涉及面广。当然,这样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在某种情境中往往既有微观因素,又有宏观因素,只是在具体场合有不同侧重而已。
一、微观情境
1.课堂教学情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然而,不少大学生对理论课并不感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增强理论课的情境性是提高其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课堂教育情境重在教育双方的互动,交流与互动往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育者可因势利导,从而增强教育效果。要形成课堂教学情境并提升其情境性,要满足以下条件:(1)讲授的方式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有发挥的空间与独到的见解。(2)所讲的内容要注重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与实际,不能空洞或遥不可及。(3)教师要具备相当的专业水准,能将理论讲得深入浅出,以情感人,以理晓人,令人信服。(4)要适当采取互动的方式进行交流,形成教与学的信息反馈。此外,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增强课堂的情境性,比较常见的方式是上台发言,教师就某个议题请学生上台发表见解,既能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能形成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可衍生出延续情境,比如教师就某个问题给学生布置作业,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作调研、讨论、写报告,到下节课再作交流学习。学生在课外所进行的学习实践活动成为课室教学的延续情境,并与课堂教学组合成一个大情境,是课堂教学情境的延伸与补充。
我们有时会见到,学生上课开小差,甚至看其它课外书,这说明,教育双方之间没有形成情境。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学生对所授的内容不认同或不关心。直接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教师授课的方式或语言表达缺乏吸引力。(2)讲授的内容脱离实际,空泛。(3)缺乏足够的理论说服力和情感感染力。(4)学生已有一种牢固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或抵触情绪。要克服这种现象,就要满足前面提到的条件,增强情境性。
2.谈话情境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直接的对话交流,形成谈话情境。所谓谈话,即为双向的,而非单向的谈话。
谈话情境可分为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情境。
(1)个别谈话情境。
(2)集体谈话情境。
(3)深度汇谈。在这里,我想引述一下圣吉的关于深度汇谈的理论。深度汇谈与讨论是有区别的,深度汇谈并非要赢得对话或说服对方,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而重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深度汇谈的目的是要超过任何个人的见解,而非赢得对话:如果深度汇谈进行得当,人人都是赢家,个人可以获得独自无法达到的见解。”从本质上讲,深度汇谈就是创造思想,使不同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的人在“心底想法”的交流中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在深度汇谈时,大家以多样的观点探讨复杂的难题,每个人摊出心中的假设并自由交换他们的想法。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探索中,人人将深藏的经验与想法完全浮现出来,而超过他们各自的想法。”
圣吉总结了鲍姆在深度汇谈上的基本理论,认为深度汇谈有三项必要的基本条件:(1)所有参与者必须将他们的假设“悬挂”在面前。(2)所有参与者必须视彼此为工作伙伴。(3)必须有一位“辅导者”来掌握深度汇谈的精义与架构。悬挂假设在于人们把自认为的“事实”抛出来,在相互的交流与认识中检验“事实”,看看这些“事实”是否真的属实或成立,悬挂假设是对自我观念与思维的审视,等于拿着两面镜子照自己,一面从前面照,一面从后面照,从而看清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所处的状态。视彼此为工作伙伴必须克服说服性思维与阶层的心理隔阂,团体成员间并非谁说服谁,或谁支持或反对谁的观点,而是表达自己的意见,共同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度汇谈的辅导者是在团体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汇谈关系时产生的角色。辅导者要善于甄别深度汇谈与讨论,并保持平常开放的心态,适时地提出假设,而使事物与问题尽可能全面地呈现。一旦团体成员的深度汇谈情境形成,辅导者就可以逐渐成为参与者。有时深度汇谈与讨论会交 互出现,特别是对事情作决定的时候,讨论是需要的。“讨论是提出不同看法并加以辩护,这可能对整个状况提供有用的分析。深度汇谈则是在提出不同的看法,以发现新看法。”在谈话情境中,有必要创造深度汇谈,以利于教育双方在情感与思想上的融合。
3.报告会
近来,各地宣传部门组织了一些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起了积极的教育作用。报告会主要是邀请典型先进人物或与其有联系的相关人员讲述先进人物的事迹,往往在较正式的会场里举行。报告会所产生的情境主要是通过讲述者的语言及神情表达展现真挚情感,与听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时,情感成为了语境的一部分,情感与语境融为一体,充分展现情境的感染性。笔者亲历了丛飞事迹报告会,在场的大学生无不动容,讲演者发自肺腑的演讲感人至深,许多听众流下了眼泪。
报告会的情境创设需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有非常典型的先进人物事迹,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其次对于报告会要有相当的准备,能全面详实地反映先进人物事迹;再次要有与报告内容相吻合的语言表达,同时要有很好的会场组织。
4.交流会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工作内容、目的创设的学生自主参与的集体交流形式,学生就某个关心或教育者指定的议题展开交流,诉说体会、看法、经验。教育者可不在场,以利于创造平等、自由的交流语境。参与的主体可根据会议内容选定,这种方式提供的是专业课堂之外的互动情境,有利于弥补群体交流的缺失。需注意的是,要事先对会议的议题有所确定并进行适度引导,以避免讨论漫无边际,离题太远。
二、宏观情境
1.校园文化情境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命力与精神的重要展现,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央16号文件对高校校园文化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要求。校园文化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即便是物质环境文化都是人为塑造的,创设校园文化情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重要内容。
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色社会空间内自由生活、工作和学习于其中的师生员工历史形成并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及这些价值观在物质与观念形态上的具体化。”“我们理解的校园文化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校园文化是最能展现大学特色的校园特质,我们通常所讲的“清华清新俊逸,北大厚重凝炼”便是校园文化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这种文化与时代、社会发展密切相连。
在校园文化情境中,教育者往往并非直接与受教育者进行对话,然而,教育者所创设的文化介体构成了双方交流与互动的纽带。从物质文化来讲,校园的布置、绿化、文化景观非常重要,往往能体现一所大学的特色,能强化大学的学术殿堂形象,体现大学的优雅气质。大学里较有传统特色的建筑也是人文景观,对大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从制度文化来讲,学校的各类管理制度与规章以及约定俗成的工作机制也是校园文化的体现,科学而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能强化、规范大学的人文塑造。从精神文化来讲,大学应该有符合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与发展愿景,有独特的人才培育模式,有良好的校风、学风,而大学精神及校训是大学人文的集中展现。大学应不断宣扬并实践自己的精神文化,所创设的情境能有效强化人文效应。从行为文化来讲,大学应多举办人文性质的活动,比如邀请专家学者开办人文讲座,涉及各个学科领域,能有效增强校园的人文氛围,拓宽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我想主要谈谈校园文化活动和网络教育情境的创设。
(一)校园文化活动情境。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育者的主要角色是活动的组织者或引导者,大学生成为活动参与的主体;(2)活动往往体现出学校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3)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4)融合性较强,参与主体可来自不同学院、年级、班级、专业,具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地域性。
创设校园文化活动情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活动的目的,意义及所处的学校整体工作背景;(2)活动的时间、地点、物资;(3)参与主体的范围;(4)活动的形式及程序;(5)活动的宣传;(6)活动的计划与总结;(7)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所采取的措施。
创设校园文化活动情境需要注意几个问题:(1)专业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既体现大学的专业特色与氛围,又不失喜闻乐见的形式;(2)思想性与生活性相结合,既体现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又与大学生的生活相贴进;(3)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往往需将理论教育学习贯穿于实践活动中;(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既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也是相互合作共同工作的伙伴关系,两者目标一致。(5)活动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沟通与交流,解决问题,提升活动质量。
(二)网络教育情境。在全球化语境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多样、多源、快捷且良莠不齐,尤其是网络所造成的社会化语境,使得学校传统的管理、育人方式失去了权威性,甚至被逐渐边缘化。大学生较有创新精神,但社会阅历浅,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缺乏足够的辨别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创网络校园文化情境成为必然。网络教育情境主要是以网络为介体进行交流互动的情境。网络教育情境的媒介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学校的网页,二是红色学习网站,三是QQ、MSN等交流工具,另外还有BBS,教育者的个人博客等。
创设网络教育情境首先要从内容入手,即宣传报道与大学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内容及大学生较关心的信息。同时,要注意报道的语境,兼顾新闻报道的特点与要求。另一方面,要提供教育双方互动的平台,在非直接对话的情境里进行交流。
2.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出课堂,直接与社会互动,构建社会认知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情境的创设需要把握几个问题:(1)实践的意义、目的;(2)确定实践的时间、地点,可在欠发达地区,可在较发达地区或发展较快地区,也可在不同单位或社区;(3)安排好实践的衣食住行;(4)实践的形式,可为义教、劳动、调研、挂职、宣传实习等。在社会实践情境中,社会及其人群往往成为教育者,大学生在与他们的互动中付出情感,构建社会认知。社会实践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专业实习,大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里体验未来的生活,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另一重要方式是军政训练,这是非常直接的情境训练,基本是通过口令和训练动作实现教育双方的互动,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社会实践是最具情境性的社会教育,越来越为各大高校所重视和推广,因直接与社会互动颇受大学生欢迎,能很好地配合校园教育。社会实践从校内到校外,具有广泛的空间性,是校园文化的延伸与扩展,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参观教育基地
参观教育基地是一种走出校园开展情境教育的方式,这一方式偏重于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面对各类实物、文字、图片、解说时所产生的感想和情感,以及他们之间相互的交流构成情境。创设这种情境最好采取集体参观的形式,边听解说员讲解边参观,随后还可举行入党宣誓仪式、感想交流会等活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要提供很好的参观服务。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8
[2]关成华主编:《北京大学校园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大一新生 第一课 教书育人
1. 引言
大一新生怀着希望和憧憬跨入大学校园,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开始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然而大学生活完全不同于高中阶段的生活。在高中阶段,学习上,很多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书本学习,他们习惯于教师时时刻刻的叮嘱与鞭策,很多时候他们处于一种强制的状态下学习;生活上,他们接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给予,大多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大学阶段,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自律行为进行学习,习惯于集体生活。因此,大学生活对于刚走出高中大门的学生来说,无法立刻适应。
班主任是教学班的管理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联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担负着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重要责任。所以,如何上好大一新生第一课,是全体班主任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使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笔者就自身工作中的经验和感想谈几点认识。
2. 如何上好大一新生第一课
对于刚刚跨入大学的新生来说,班主任的第一堂课不仅仅是见面、互相认识那么简单。班主任第一堂课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相互认识,对彼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介绍不同于高中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方式;围绕以后的就业方向,使学生明确在校期间应该如何全面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
2.1 彼此了解――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
班主任在拿到名单后必须立刻熟悉名字,做到彻底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没有把握的字马上查字典,做到人未见,名先熟。当然能拿到学生的照片更好,努力抓住学生特点熟悉学生名字。同时对于学生,如成绩最好、最差的,表现较好、较差的学生都应有大致的了解。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也才有可能在开始及以后的工作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开展工作。
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彼此了解、相互认识。所以,在第一课开始时班主任就应该自我介绍,除告诉学生自己的姓名外,还应该告诉学生自己的工作任务或教学分工、自己平时的办公地点、最便于学生的联系方式等。此外,最好还能介绍一些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背景,比如:你是怎样走上从事这项工作道路的;除了班主任工作外,你还从事哪些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等。在自我介绍过程中,自始至终要向学生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你很热爱你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对很多学生来讲,教师的激情和对工作的热爱,是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笔者在向学生做自我介绍时,特别将自己的E-mail地址和QQ号码留给学生。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明智的做法。因为很多学生不善于面对面的交流,也不喜欢电话交流。当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问题时,他们总是通过E-mail或QQ向我倾诉,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不失为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2 仪表风度――良好教师形象的开端
学生是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人,特别是大学生。他们富于情感,热烈地追求美。美的事物对他们始终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诱发力和感染力。一个从外表至内心都很美的教师,他的风采,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为学生所效仿。
教师除了用他的理想、智慧、品德、情操、意志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外,他的仪表风度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师总是作为一个人的综合整体,作为一个“审美客体”亮相在学生面前,存在于学生心目之中。教师的仪表风度直接参与教师的劳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与学生见面时,班主任可以在修饰美和风度美上下一点功夫,力求穿着整洁、得体、大方、时尚。如若过于随便就会给学生留下不良的印象,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2.3 授之以法――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和生活的金钥匙
由于学生刚刚跨入校门,很多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都还停留在高中阶段。班主任应该在第一次课上使学生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个大概的认识,转变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观念问题。
笔者担任的是高职师范英语专业班的班主任工作。在第一堂课中,笔者首先帮助学生分析大学较之高中的不同生活方式:
(1)远离父母,必须具备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2)集体生活,必须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相处应该处处为他人着想,这样才能建立融洽的寝室关系,快乐的生活,然后才能安心地学习。通过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大学生活方式,使得学生清楚地知道今后在生活上可能要面临的问题及一般的解决办法。
学习方面,笔者向学生列举了练好英语各项技能的经典学习方法,以期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并且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做法明显地减少了学生入学之后的盲目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4 就业方向――学生全面培养和锻炼自己能力的动力
就业是学生毕业后将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对社会不了解,对行业的认识不清晰,是造成学生学习盲目性和消极性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班主任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帮助学生合理规划生活,明确今后的奋斗目标;鼓励其通过学习充实自身的专业技能,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笔者根据高职师范英语专业的特点,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鼓励学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分析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英语教师,告诉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但要加强英语专业基础,更要完善教师职业技能。并且具体地指出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全面培养和锻炼自己能力。
3 结语
第一课,是情感的热身,是友爱的孕育,是信任的开始,是教育的起点。上好大一新生第一课至关重要,它是帮助新生了解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尽快完成由高中生到大学生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第一堂课,挖掘各方面积极因素,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感恩教育;感恩意识;实践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5-0039-002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是个舶来词,源自基督教教义,是一个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概念。它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在我国的汉文化中,“感恩”一词最早出自晋代文学家潘岳的诗《关中》“观遂虎奋,感恩输力”,亦取“感戴恩德”之意。传统的儒家文化把“感恩”表述为“仁”、“义”、“孝”。“仁”要求博爱众生,常怀恻隐之心,感念自然创造众生和社会创造人生之恩;“义”则是和朋友肝胆相照,乃至“士为知己者死”,感念的是朋友知遇之恩;“孝”则为“爱亲、敬亲”,以报父母抚育之恩,其中父母养育之恩最直接最深厚,植根于家庭。“感恩”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被解释为“恩惠就是他人给予的好处,感恩就是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确切地说,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而至施恩的人文教育,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不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成为他内在的品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他人而单独存在。“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其中之一便是恩情,由于恩情的存在,我们不能只为自己考虑,“恩情是联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结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从外界所获得的恩情,那他就不是一个人格完整、心灵健康的人,就不是一个受他人和社会欢迎的人。但是,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通过教育来点拨和引导,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态度,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感恩教育应包括三个层面:
首先,是认识层面。感恩教育要教会大学生识恩、知恩,了解自身所受的恩惠,并在内心认可这些恩惠。其次,是情感层面。感恩教育要引导大学生细心地捕捉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恩惠,在认识基础上,唤起大脑中的情绪记忆,产生一种温暖的幸福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回报恩情的自觉愿望。最后,是实践层面。感恩教育还要教会大学生将内心的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或施恩的实际行动,并将之形成一种习惯。
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
要让感恩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习惯,感恩教育除了正确的引导和熏陶外,还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
1.开展与德育相结合的感谢教育
学会感恩首先要从“感谢”做起,感谢不仅仅是言语的感谢,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感谢。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将感谢变成一个习惯,而且要将发自内心的感谢大声的表达出来。
感谢教育的活动形式可以有:一是倡导大学生算一笔感恩帐。让每位学生把自己一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通讯费等各项花费算个总帐,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总帐。之后让学生对这两个数目进行比较,然后谈谈各自的感受,最后让他们给各自的父母写一封信。二是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对象可以是父母、老师、同学等,感谢的主题如: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感谢同学的帮助之恩。
2,营造一个充满温馨的感恩校园
开展感恩教育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感恩环境,创造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因学生生活于其间,也浸润于其间,所以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营造感恩校园环境的活动形式可以有:一是举办“校园中感动无处不在,感恩留言任我行”的活动。二是举办“用我的双手,记录你的感动”的感动瞬间摄影比赛作品展。以此鼓励学生拿起你的相机,善于去捕捉生活中那些平凡的精华,让生活中美好的画面定格在感动的瞬间。三是举办精彩感恩电影展。精心挑选一些反映人性的,思想积极向上,且具有感恩教育意义的影片,组织学生观看。在学校的各种刊物上面提前刊登电影的相关内容介绍或者影评,扩大影响力,让感动超越距离,同时在每次影片放映结束,请观看的同学在特别准备的“感恩心声”留言簿上留下自己的观看后的感想和感恩宣言,或者由此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某些令人感动的事或人。运用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更能感染大学生,容易激发他们的感恩心情,也会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品位,这会比传统的说教教育更有震撼力。四是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征文或演讲比赛。主题可以是“最令人感动的故事或人”,或者是“最难忘的事”。形式可以是主题班会,征文比赛,或者演讲比赛。
3.怀着感恩的心融入实践行动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开展社会实践,感恩教育同样要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行感恩行动,鼓励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融入到自己的实践行动中去。例如开展志愿者行动,可以是利用周末时间为社区清扫一次楼道,或者是为需要帮助的任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的措施
1.感恩教育的经验总结
首先,感恩教育需要老师言传身教。在开展感恩教育的时候,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体会“感恩”,还应该发挥老师的身教示范作用。通过身教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老师的示范作用是最具感染力的,身教也是一种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生动教材。
其次,感恩教育要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感恩教育应当引导学生从生活小事做起,从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谢老师、帮助同学等做起。让感恩体现在平凡的生活中,而不是体现在那种目标远大却难以实现的大事上。
再次,感恩教育需要家庭、社会的积极配合。感恩教育虽然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仅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感恩教育网络。只有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人与人的关系才会不再冷漠。只有这样,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才会有成效。
最后,感恩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一个良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往往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力保障。感恩是一个由“感受--感动--感恩”的内心情感活动,这要求在感恩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2.感恩教育的意义
第一,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通过感恩教育,使大学生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培养他们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只有舍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将心比心,才会真正理解、同情和尊重他人。通过感恩教育使大学生能对自身生活进行反省,明白自己应该做些、能够做些什么,明白自己在社会中角色,正确定位自己,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从而使他们能树立自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感恩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第二,感恩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人的一生中,受惠是多方面的,而且贯穿与生命的始终。从出生起,就领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到上学时,有学校和老师的教诲之恩;工作以后,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和帮助之恩;到了晚年,要接受晚辈的赡养和照顾之恩。
通过感恩教育,使这些大学生认识到,离开了集体,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成就大事。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得到过父母、老师、他人以及社会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应该用自己的感恩之心来回报父母、老师、他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社会。
第三,感恩教育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条件之一。建设和谐社会使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创建和谐校园是大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感恩教育将有效改善人际关系,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感恩教育,让大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报恩,从而用自己的勤奋学习和无私奉献,来回报他人的恩惠,回报学校的恩惠,回报社会的恩惠。这样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亲密无间,这有助于创建温馨和谐的校园。
和谐校园是一个团结友爱的校园。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给校园带来了清新之风,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了,校园的人际关系更和谐,让校园充满了温馨与快乐。这样良好的和谐校园环境,一定会更有利于每位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通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们沉寂的感恩之心,让学生们明白在生活中,应当时刻用一颗感恩的心表达感情,并将之投入到实际行动中。
参考文献:
[1]刘超良.试探陶行知的生活德育思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4.
[2]黄丽.浅谈感恩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4 .
[3]林若红.感恩教育--高职德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J].职大学报2005.3 .
[4]胡虹霞.关于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是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工作,也是大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020届毕业生离校在即,为确保本届毕业生的安全、平稳、文明离校,增强学生的母校情结和感恩意识,进一步展现学校的育人成果,推进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与和谐校园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着“教育为先,帮扶为主,重在引导”的原则,坚持教育活动“贴近现实、贴近需求、贴近学生”,通过教育引导、真情帮扶、爱心传递、行动感召,教育毕业生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文明先锋;感恩母校恩情,明确青想;增强毕业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育主题
珍藏青春记忆,感恩母校培养;争做文明先锋,书写精彩人生。
三、活动时间
6月5日至6月30日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内容: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教育,增强毕业生的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结合助学贷款学生的还贷工作、毕业生签约、毕业答辩等,加强诚信教育,引导毕业生做一名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优秀毕业生;结合公寓安全文明教育,加强毕业生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文明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其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开展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客观分析、正确把握当前就业形势,正确处理就业与深造、职业与事业的关系,促其树立科学发展目标,增强就业信心。
要求:围绕以上主题,各系组织毕业班级开展一次主题教育班会。
(二)开展公寓安全文明离校教育活动
结合《学生公寓2020届毕业生离校工作安排》通知要求,营造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氛围。加强毕业班级宿舍学生的文明意识和安全观念,做好毕业生离校“最后一个月”的服务工作,引导毕业生按照相关规定办理离校手续,发挥学生自管会与学生公寓助理的积极作用,倡导文明离校,坚决杜绝各种不文明行为和违纪行为的发生,展现我院毕业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较高道德修养。
(三)“青春的记忆”图片视频留念活动
内容:毕业前夕,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对学弟学妹、对曾经朝夕相处的宿管阿姨、餐厅师傅以及伴随自己成长的校园的一草一木会有很多感慨、感悟、感思、感想,也会有很多精彩的图片(宿舍照片)刻骨铭心,终生难忘。通过图片等方式,留下毕业生青春洋溢的笑脸,纪念大学生活,让每个回忆成为永恒。各系各毕业班级要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帮助同学们把这片浓浓的真情留下,作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献礼“青春校园”。
要求:各系要充分调动毕业生的的积极性,评选各系的“最美毕业照片”,各选取15份照片参选“最美毕业照片”评选,留住最美的记忆。
(四)“祝福母校”感言征集活动
内容:在毕业生离校前夕,各系组织毕业生开展以“母校情,一生情”为主题的毕业感言征集与评选活动,留下毕业生对母校的深深祝福。
要求:各系积极组织毕业生开展“毕业感言”活动。每系选取50份感言参选全校“毕业季心动感言”评选。
(五)开展“毕业生培养成果展示”活动
举办优秀毕业生事迹展。各系可以将本届毕业生三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优秀学生等展示培养成果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在系范围内进行展示,增强毕业生大学三年的成就感,为学校教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六)开展“爱校、爱家园”义务劳动
内容: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系要围绕“奉献点滴力量,共建美好家园”活动,组织各毕业班级至少开展1次义务劳动,并积极参加学院、系部及有关部门组织的美化校园、美化教室、美化宿舍等活动。组织毕业生开展一次“义工”活动,帮助学校、系部或班级到实践实训基地、校园、教室或教职工办公区、家属区打扫一次卫生,离校之前整理好宿舍,通过劳动展现毕业生的优良素质,在劳动中表达毕业生对母校、老师的感恩之情,使其在离校前夕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美好时光,爱惜学校的花草树木和公共财产,争做护校爱校的文明使者。
(七)开展“奉献爱心、传递爱心”活动
内容:毕业之际,毕业生要时刻牢记党和国家对自己的培养、教育,保持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对老师的感激之心,对学弟学妹的关怀之意。要在毕业前积极参与各种爱心服务活动,将可用的书籍、衣服和学习生活用品等积极捐赠给系部、学院,以帮助更多的在校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各系至少举办一次“爱心捐赠”活动,为毕业生奉献爱心搭建友谊之桥。
要求:捐建系部“微图书室”。系部在教学楼、宿舍活动室等选定一个“微图书室”,积极发动毕业生捐赠书籍。
爱心捐赠:可以是上衣、外套等衣物,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自行车、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等,捐助物品要清洗干净、叠放整齐、列出清单,所有捐助物品一律登记。为使捐赠工作快捷高效进行,各系部指定专人负责整理登记本系部捐赠物品后,统一交至大学生爱心之家(注:请以系部为单位,不接受个人捐赠)。各系部集中捐赠时间:6月5日-6月22日。爱心之家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16:30-18:00。
(八)开展“百名教师进宿舍”活动
毕业前夕,系副主任、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及班主任要带着深情厚谊深入到毕业生宿舍、班级和毕业学生之中,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把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和教育引导有机结合起来,于无声中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在工作中加深了解,增进情谊。自6月5日至毕业生离校前,要求系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及班主任每周要至少一次深入宿舍走访、座谈、解决问题。
一、以教材为依托,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语文教学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实践性,设法沟通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沟通与人生的联系,从而确立大语文观,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广开语文学习资源,增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1、以其他学科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皮亚杰曾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与学生能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我常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为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使见惯了“老面孔”的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新奇感,如教《琵琶行》前先播放一首琵琶曲《十面埋伏》,使学生徜徉在铿锵急促的乐曲声中的同时,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自主、自觉意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2、以其他学科为素材训练语言。语言表达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因素。其实,语言表达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情,其他学科中的语言表达也很重要。利用学科在语言上的特点,我精心挑选其中的语言素材,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习语言及其他学科的兴趣。
3、以其他学科为媒介发展学生的智力。人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而观察也是一种感知活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发达的智力的一个极重要的特点,就是善于观察。”因此,我非常注意对学生观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利用其他学科中的观察。我要求学生在做实验,及出现特殊的地理现象时,都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写好观察日记。
二、开展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广阔开放的学习空间。
语文综合性学习绝不能过于依赖课本,从而把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教学混同起来,千万别把综合性学习变成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地开展活动。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开放的姿态把学生引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教师不仅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而且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用语文,把课堂上的生活情境再现为实实在在地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生活语文”的无穷乐趣与价值。于是综合性学习就可以以更灵活更开放的形式进行实施。
1、办刊实践 办校刊能让学生理解学校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激励学生形成荣誉感,增进学生之间互相了解,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校刊是全体师生共同创建的,要让它充满着时代气息,营造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学校开展运动会、文艺晚会、故事会、比赛等活动,宣传栏张贴科普、安全挂图,每当班级开展主题活动,学校都能组织学生及时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谈体会和感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收录校刊。办校刊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拓宽学科视野,找到学科间的契合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促进综合素质提高。
2、劳动实践 通过网上搜索查寻、询问当地农民、走访周围市场、拜访科研专家和生物老师的指导,了解适合种植品种。要求他们掌握各种品种形状、生长特性,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施肥等知识。让同学们记下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劳动实践为广大学生拓展了学习的空间,让同学们体验了实践的快乐,丰富了写作内容,对学生健康发展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200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nbs[NextPage]p;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