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观经济学的笔记范文

微观经济学的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观经济学的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观经济学的笔记

第1篇:微观经济学的笔记范文

关键词:学业多元化考核;实施方案;过程管理;参与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00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03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GPA导向的学业成就观”。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不足,学习的功利主义、工具主义思想日益强烈,追求更高分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考试题被迫出得越来越简单。这些现象既不利于大学生个人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损大学教育的内在价值和质量。为了破除大学专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本文以《微观经济学》教学为例,探索专业课教学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期望在此门课程方面破除“高分低能”的积弊。

二、《微观经济学》学业多元化考核的目的

调整学生学业考核方式,是教学的应有之义。《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先导知识,在其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过程管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业评价方式。《微观经济学》学业多元化考核的核心是重视过程考核,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强化学习过程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防止基础理论的碎片化;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感;让学生可以实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且形成实时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深度和广度。

三、《微观经济学》学业多元化考核的实施方案

根据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探索经验,学业多元化考核的实施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方式:学习笔记成绩、章(节)知识点随机测试、案例讨论和期末考试成绩,学生期末成绩根据教学要求,在前三个方式中取最大值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与第4部分的70%组合构成期末总成绩。

(一)学习笔记评定

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和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并且学会记笔记的有效方法。在课堂上对《微观经济学》中讲授的主要概念、假设和理论等内容要进行重点记录。课后要尽可能将这些概念、假设和理论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补充和引申。其次,要养成对笔记进行再整理的习惯,并能够根据简化的笔记准确回忆出所讲的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学习笔记由老师课前或课后随机抽查为主。

(二)章(节)随机测试

章(节)随机测的目的旨在鼓励学生及时进行课后复习,消化所学内容,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每章讲解结束后进行测试,方式一是让学生总结本章知识点,方式二是对知识点进行编码,随机抽题考试。每次10分。共90分。另外预留10分作为态度调节分。

(三)案例讨论

本课程根据知识点编写案例库,在案例库中筛选5个案例进行分析,每个案例20分,根据所学经济学原理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陈述自己的分析结果。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对理论知识的现实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期末考试成绩

《微观经济学》期末统一考试不仅涉及具体知识点的考查,还包括整个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逻辑结构等考核,从记忆、理解、运用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整个多元化考核的方案中,前三种方式主要注重知识学习过程的考查,第四种方式是对知识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考查。学业多元化考核方案不仅要体现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更要体现考核目的的多样化,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实现多样化的目标,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和课后的知识收获。

四、《微观经济学》学业多元化考核方案实施意义

通过三个学期的课堂实践,在《微观经济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目标越来越清楚,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本门课程不仅根据期末考试来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而且通过笔记与案例讨论等方式对课堂表现来进行考核,加强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过程管理,通过过程控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章(节)随机测试一方面是考查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通过随机考试的方式替代课堂点名,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教学实践表明除了用严格的制度规定学生必须出勤上课以外,课堂随机测试是保证学生出勤的有效方法。将课堂随机测试情况与所得期末成绩直接挂钩,每次课后直接公布参与测试的人数与名单,以充分体现出参加上课对于高等教育的严肃性。

以案例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参与度。课堂陈述分析结果的方式构成案例讨论的重要环节,这样必然引起学生重视听课堂的发言。对于《微观经济学》课上案例讨论发言准备不充分的学生,就意味着案例讨论方式考核奖没有较好的成绩。这样通过案例讨论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给予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思诗.大数据时代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 问题检视与改进策略[J].教育导刊,2016(3):82-85.

[2] 谢思诗,李颖. 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教育导刊,2015(9):79-84.

[3] 魏周超.探讨高校学生学业的评价功能及体系[J].学周刊,2016(4):10-10.

第2篇:微观经济学的笔记范文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与管理类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历来受到重视。普通高等院校由于自身教学资源和生源情况的限制,必须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现有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为以后经济管理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许多普通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类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阮守武认为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最主要的目的并非是掌握前人的理论和观点,而是要学会经济学的思考方式,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运用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来进行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他认为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依据,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实现它[1]。方福前认为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经济学原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2]。他认为在教学中仅仅教给学生西方经济学的假设、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是不够的,在教给学生分析方法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具有研究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成新华认为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不是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学以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要使宏观经济学研究性教学达到目标,需以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数据资料为基础,以教学团队形式和教师的科研来推动实施,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并改变错误的认识,要关心学生学习并为之提供必要的认知条件。郭南芸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具有研究能力的学生是高校经济学教学的培养方向[4]。她在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教学中提出,经济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专题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演讲、讨论,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以课程论文培养学生系统分析的能力。

1 普通高等院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

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一般安排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之后,以经济和经济管理学科本科生为授课对象的宏观经济学课时数一般为 50~60,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课时数最多的院校为 64(渤海大学),最少的为 48(内蒙古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部分集中在 50~56 之间。完成微观经济学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同时宏观经济学涉及到的一些内容可以经常从媒体上看到相关的报道。因此,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课程而言,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入门。但是笔者在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难度并不比微观经济学低。这一点从期末考试成绩情况就能看出来,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期末平均成绩与微观经济学的平均成绩水平基本相当,通过查阅对比过去 5年的成绩,笔者发现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和管理学学科每一届学生的微观经济学平均成绩与宏观经济学平均成绩差距都在 2.5 分之内。

1.1 教材的选用与学生学习能力不匹配

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比重点大学有一定差距。但是,现在各个普通高等院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都要求选择各种规划教材,而这些教材往往是重点院校乃至名牌大学的教师编撰的,编撰之初是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按这样的教材进行教学,要求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掌握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超过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

1.2 学生对课程模糊的感性认识造成学习困难

由于日常的媒体接触可以了解到一些零散的甚至似是而非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学生较容易接受基本概念的同时,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就有了初步的想法,这反而不如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时候从一张白纸开始更容易展开教学活动。媒体报道中使用的大量名词,甚至政府报告中使用的各种词汇,和课本上的叫法大相径庭。学生学习并在实际中印证宏观经济学知识的时候经常会发生困惑。例如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询问这样的问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不是就是课本上所说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而且,很多学生反映学习过程中对现实越来越看不懂了,原来以为很明白的事情也不明白了,这些感受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 教师缺乏参与宏观经济学研究和实践的机会

国外高校一般要求教师在毕业后必须有实际工作经验才能应聘,国内虽然近年也有这个趋势,但仅限于顶尖大学的个别情况。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学科教师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的,本身缺乏实际经济管理的工作经验。同时,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也很难有机会像名牌高校的教师那样成为政府的顾问,从宏观的层面对经济有所了解。因此给学生传授的宏观经济学知识主要以书本知识和自己日常的阅读积累为主。从科研促进教学的角度来看,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申请政府资助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课题难度很大,一般选择申请区域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等领域的比重要大的多。因此,通过这一路径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是有难度的。

1.4 教学条件有限

重点大学依托自身学术、经费等方面的便利条件,经常可以举办各种讲座和论坛,邀请学术界、企业界和政界的人士进行演讲并同师生交流。这些活动很大程度弥补了本校教师在实践方面的不足,对于学生在经济学课程方面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普通高等院校受学校经费以及学术环境的限制,很少有机会举办类似的活动,学生也很难通过这样的活动来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另外,近年广泛推行的多媒体教学在普通高等院校的使用也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许多院校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但是往往因为经费原因,教室数量不足。有些教师难以排上多媒体教室,有时候为了平衡各个专业对多媒体教室的需求,给同一名教师一周中不同时间的同一门课程有的安排多媒体教室,有的安排普通教室。更多的情况是,在多媒体教室建设完成之后没有足够的经费维护,许多投影仪的灯泡寿命到了之后无法更换。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用影像资料来辅助教学等手段在普通高等院校实现起来也有难度。

2 普通高等院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在普通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与同属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微观经济学有所不同。

2.1 帮助学生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从第一门经济学课程开始,向学生传授经济学知识的同时,也传授分析方法,但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培养学生以经济学家的方式来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按照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的说法,这就是教会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是指遇到问题做出理性决策的 4 个步骤,这 4 个步骤依次是:明确机会集合;确定取舍关系;把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和边际成本考虑在内,正确的计算成本;根据成本和预期收益,做出决策。

1)明确机会集合其实就是明确什么是可能的,找出面对问题的可行解的集合。例如从北京去西安,可以乘火车、乘飞机、乘坐长途客运汽车,也可以自驾,乃至骑自行车甚至步行,但是不能坐船,因为坐船不是一个可行解,而前面几种就是这个问题所面对的机会集合。

2)确定取舍关系就是明确不同选择之间的替代关系,由于任何决定的执行都面临着预算约束和时间约束的限制,所以在机会集合中选择一个选项意味着放弃其它一个或者几个选项。例如上述从北京去西安的各种选择中,选择坐火车就意味着放弃坐飞机,在做出决策之前必须明确每一个选项和其它选项之间的取舍关系。

3)正确计算成本。正确计算成本要求将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和边际成本考虑在内。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可供选择的次优用途可以带来的收益,这是一种资源使用的最真实的成本。例如,一个大学生上大学的成本并不仅是在大学中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支出,还应该计算上如果这个学生没上大学而去工作了,这 4 年可以获得的收入。沉没成本是指一项开支付出之后,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不能收回的成本,这种成本在决策的时候应该不予考虑。例如,花 50 元买了一张电影票,电影开演了发现非常难看。此时是否离开的决定不应该考虑 50 元的电影票,因为无论离开与否都不能收回了,此时仅仅需要考虑电影本身是否能够带来愉悦。边际成本是指专门为做某件事付出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是用来和边际收益相比较的,也就是说有些选择必须要做出,只是说做到什么程度而已。例如一个人需要买一辆汽车,如果决定了要买,那么选择贵一点的汽车比选择便宜的汽车所付出的额外成本就是边际成本。是否应该付出这部分成本要看所获得的边际收益是否能够弥补边际成本。所以正确计算成本的方式是计算机会成本、忽略沉没成本,将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进行比较,最终得到支持这一决策的成本因素。

4)根据前面计算出来的各种可行解的成本对比决策可能获得的预期收益,做出最终的决策。这 4 个步骤是经济学家面对问题做出理性判断的思维方式,也是帮助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的一个良好习惯。

2.2 通过分析宏观经济问题来巩固使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问题的习惯

从微观经济学课程开始培养学生使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问题,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应该对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比较熟悉了。此时,再通过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固这种分析方法在分析经济学问题中的应用,就可以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例如在货币政策内容的教学中,针对 2010 年下半年开始的物价上涨,引导学生在现有经济环境下对央行可能采取的货币政策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前述 4 个步骤阐述。2.3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经济学专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经济学入门的几门课程中尤其重要。只有在学习经济学之初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不至于让学生在后面难度较大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中畏惧困难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

3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措施

针对上面提出的教学目标和前述分析的普通高等院校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 4条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措施。

3.1 详尽讲解“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决策步骤

要想真正贯彻斯蒂格利茨提出的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决策步骤,必须理解很多专业的经济学词汇,了解一些相应的理论背景。大部分的内容在国内流行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都是难以见到的,或者不做详细描述的,例如理性经济人的概念、稀缺的概念、沉没成本的概念等等。但是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习惯非常重要,因此对于这些概念,在课程教学开始的阶段,笔者坚持安排 4 课时的时间来详细讲解“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背景,并且通过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来向学生解释这种决策方法的理念,并让学生通过进行课堂案例分析(如前述的一个本科生上大学的成本分析)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这一做法固然会挤占原来的授课时间,甚至有可能减少原定的授课内容。但是,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学生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不仅比多学习一些经济学经典理论更加重要,同时也对以后学习更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有促进作用。所以这样的调整对实现教学目标是有益的。

3.2 在教学分析中坚持使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并习惯于使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是经济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让学生学会并习惯使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从假设到经济原理的运用分析以及得出结论等都使用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学生这种习惯的养成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引导来完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每一次分析经济案例,不论是教科书上的例子,还是教师准备的实际案例,都坚持采取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来和学生一起分析。在一次次的分析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将这套分析方法固化为自己的使用习惯。3.3 使用最新的现实案例进行案例教学现在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特别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比较活跃也关注现实经济问题。教科书上提到的经济案例大多发生时间久远,和他们生活脱节比较严重,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最近发生的热点经济事件和正在发生的经济事件作为案例来进行案例教学和案例讨论。这种做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当前经济问题,推动学生学以致用。这种采取最新的现实案例进行教学的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本身关注热点经济问题,注重新的经济资料的收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自己能够对经济问题有比较深入的分析,这样才能在分析中引导学生。此外,这种案例教学必须仍然使用“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决策步骤和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这在没有现成材料可用的情况下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笔者在 2011 年春学期开始之前对宏观经济学教学案例进行更新,将我国 2010 年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写成案例,加入了教学内容。在讲授奥肯定律的内容时,将美国出现的“无就业增长的经济复苏”作为新出现的情况加以分析,将这部分内容和经济增长理论中提到的“偏向资本的经济增长”进行联系解释。

3.4 鼓励学生用公开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一些初步的研究活动

有目的的研究、有目的的收集数据和分析是应用经济学知识进行实际工作的一个良好的练习。学生在对真实数据的搜集和分析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已经学过的经济学理论到底是如何从现实中总结出来的,也能够理解政府采取的各种经济政策背后都有哪些依据。虽然作为刚刚入门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也许不能得到比较深入的结论,但是对于他们的学习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为了让自己能够尽早完全理解这些现象,也更加有动力去学习新的理论和知识。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一直使用的让学生分析的问题是计算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门在 GDP 中的比例以及变化趋势。要求学生运用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据和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网站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的结果使学生非常容易理解为什么许多经济学家提出的要提高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为什么政府近年来一再强调要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等问题。必须要注意的是,这种研究性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就很容易流于形式,而且现在信息技术发达,学生提交的结果有很大可能是互联网上得来的甚至复制或者简单修改别人的作业得来的。因此,对于这种作业的区别需要教师花比较大的精力。更加理想的方式是教师一定程度上参与到指导学生的研究性活动中来,例如笔者近年将以往习题课上一起做课后题的做法改变成了和学生在课堂一起进行计算和分析。由于笔记本电脑的普及率在学生中不断提高,以往在课堂仅有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的情况现在已经转变成了近一半的学生用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和老师一起进行计算。教学实践中出现新问题的原因是有相当数量的学生Excel 使用能力欠缺,不会使用函数和画图等功能,教会学生使用这两项功能往往要占据 0.5 课时。

第3篇:微观经济学的笔记范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057-02

引言

西方经济学是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是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依研究对象,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通过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价格理论、博弈论、经济增长及波动等知识。在本科阶段,要求应用供求分析框架分析经济现象,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及其应用范围,培养经济学直觉,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深入理解和驾驭市场经济基本运行规律成为必然趋势,学习反映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西方经济学重要性凸显。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课程就成为中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的核心课程,在二十多年的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中国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过,相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法》中载明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基于创新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改革迫在眉睫。鉴于此,笔者结合个人多年的西方经济学授课实践及思考,提出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教改方案。

经济管理类教师和学生已认识到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性,但该课程涉及到数学基础、实证分析等知识,课程体系复杂,讲授难度大。许多学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角度,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蔡秀玲、邓春宁(2007)结合中国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提出应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封闭式教学与开放式教学、基础教学与实践教学、结构式教学与创新性教学几个方面的关系,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李丹(2011)则从课程教材建设、考核分析改革等角度,分析如何提升学生的经济学分析能力。卫志民(2011)鉴于中国大量应用西方教材,缺乏对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关注的现实,提出应努力运用中国经济实例阐述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并据中国国情对西方主流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取舍、调整,编著以学生为本的教科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詹新宇,蒋团标(2011)指出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应做到语意模型、几何图形和数学模型三位一体的“意、形、神”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田国强(2005)则对西方经济学基本框架作出了总结,认为规范的经济理论框架有五个组成部分:界定经济环境、设定行为假设、给出制度安排、选择均衡结果、对结果进行比较评估,为经济学的学习提供了参照系。方鸿(2012)总结了中国非经济类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现状,认为存在教材使用性、针对性差,课程考核不合理等方面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改进措施。刘越(2012)进一步从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加强方法论、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创新考核方式、教师备课要充分等角度,分析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的衔接问题。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是在大二下学期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之后开设。大多数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设置为96学时,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各48学时,微观经济学中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公共品供给;宏观经济学中开放经济宏观均衡、宏观经济流派限于教学时数,教师难以有充分时间介绍相关理论。学生在论文写作及复习考研过程中只有自学相关理论新进展。在西方经济学日益数学化的今天,数学在经济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科层次的中级西方经济学需要相应的数学基础,令人遗憾的是,各校由于学时限制,在高等数学讲授过程中,往往只讲到不定积分,例如,对于在经济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的常微分方程基本不讲。这对后续经济学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降低了学习效果。尤其是经济学高级课程的学习,需要更为深厚的数学基础,因此,在课程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应强化数学课程的训练,为高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问题。教材是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载体,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材中强化经济现象的分析与解读,有利于提高经济学的分析、理解能力。目前,国内西方经济学教材更侧重理论介绍、相关定理证明,缺乏相关经济现象的解读与分析。特别是现有教材主要集中于中级水平教学,以在国内大学中应用范围较广的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为例,就属于中级水平教材。相反,在国外西方经济学教材体系建设中,有成熟的初级、中级、高级教材,教材目标定位明确,为分层次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3.教学手段、方法落后。西方经济学课程更侧重于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分析及介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习惯于介绍相关理论分析框架,解释相关模型、图形。缺乏对于相应理论分析工具的经济学含义的解读。师生互动缺乏,为应付考试的需要,学生被动地记笔记。相应地,对经济学工具如何用于分析经济现象,培养经济学直觉则相对缺乏。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1.设置分层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专业、数理基础的强弱,因材施教,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增设初级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课程,强化对经济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训练。鉴于现有教材体系,基本以中级教材为主,初级教材比较缺乏。使用范围较为广泛的教材以曼昆所著《经济学原理》为主,该教材具有很好地经济学直觉培养和训练。不过,该教材经济现象及案例分析以美国本土案例为主。因此,我们应组织力量编著能够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实践的初级教材显得尤为迫切。在编著初级教材的基础上,对各专业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经济学专业在先修初级课程基础上,再继续学习中级课程。非经济学专业,只需学习西方经济学初级教程,培养经济学直觉,采用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强化案例教学,提高创新能力。生动有趣的案例,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提升学习效果。例如,用简单的供求曲线分析为什么“看病贵、看病难”从经济学角度难以成立。看病贵的问题表达的是价格上涨,可以寻找近二十多年医生、护士等供给变化相关数据,再寻找就诊人数变化的统计数据,通过比较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医疗服务价格上涨的原因。从基本的供求定律来看,价格上涨将引导资源向医疗部门转移,增加医疗服务供给,进而降低医疗服务价格。为什么上述价格机制难以起作用呢?关键在于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受到制约,医疗行业的行政管制,限制了资源向该行业转移。进而才会出现“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通过类似案例分析既可以加深对供求定律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在理论应用于分析现实时,应注意经济分析中假设条件变化的重要性。

3.改进考核方式。现有的考核方式,多以期末闭卷考试方式为主,往往造成学生对于课程学习集中于期末考试前几周时间,影响学习效果。试卷内容也以知识要点考核为主,缺乏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阅卷过程也以标准答案为主,该考核方式注重的是学生知识记忆能力。因此,在试卷设计环节,应增加现实案例分析类题型,注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经验表明,在经济学学习过程中,课后习题的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相关知识点理解程度,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我们也应将考核日常化,例如,对日常的课后作业,适时进行批改、总结,给予反馈。对于阶段性学习任务的完成,应进行阶段性地考试,保证学习效果。考核形式也应多样化,如采用课程论文,案例分析形式,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工具分析经济现象,并进行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思考、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4.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上,应改变满堂灌形式,注重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如,有学者认为,应在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经济学的“三种语言”(生活语言、经济语言和数学语言),营造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引导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刘金石、刘方健,2011)。首先,用生活的实例,尝试着用经济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和转换,从生活中品味经济学,这样可使经济学概念变得更为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其次,在学生养成经济学思维习惯之后,尝试着让学生将其转化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用图形及函数关系进行表达,进而通过构建模型进行经济学的研究和学习。

在教学手段上,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完善的同时,改进多媒体课件表达形式。引入课程网络互动式教学,组织教师在线答疑,搭建第二课堂,提高教学效果。虽然多媒体课件在图、声、形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过于依赖课件的现象。传统板书能够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图形和数学的演绎步骤,更好地理解经济模型背后的含义。因此,应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板书,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蔡秀玲,邓春宁.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43-46 .

[2] 方鸿.高校非经济类专业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3):32-34.

[3] 李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专业西方经济学教改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1,(4):153-154.

[4] 刘越.提高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效果的路径[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9):19-25.

[5] 刘金石,刘方健.教学方式创新:运用经济学的三种语言[J].中国大学教学,2011,(9):87-89.

[6]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2):113-124.

第4篇:微观经济学的笔记范文

【关键词】 米非司酮周期疗法; 孕激素; 围绝经期功血

doi:10.14033/ki.cfmr.2017.15.0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110-02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f Mifepristone Cycle Therapy and Progesterone in Peri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GONG Hong-me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15):110-111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ontrast effect of Mifepristone cycle therapy and progesterone on peri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Method:60 cases of peri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ogesteron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ifepristone cycle therapy.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Result:The differences in the sex hormone levels and endometrial thickne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tween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menstrual cycl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n normal range,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differences in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endometrial thick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Mifepristone cycle therapy; Progesterone; Peri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First-author’s address:Hanchuan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Hanchuan 432300,China

对于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而言,如果临床中未按照内分泌疾病原则对其进行用药治疗,极易出现治疗失败现象,致使患者进行多次刮宫,从而提升了良性疾病的手术几率[1]。此研究比对米非司酮周期疗法和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效果,现将研究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年龄最大者57岁,年龄最小者44岁,平均(51.1±3.2)岁,病程(8.4±1.2)个月。所有入选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月经周期紊乱以及经期延长等表现,3个月内未采用激素进行治疗。依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诊刮宫后第3天采用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H20010633)进行治疗,每日空腹服用10 mg,连续治疗5 d,观察阴道出血情况。随后3个月内,在每次月经来临时的第1天起开始每日空腹服用米非司酮,10 mg/次,持续用药时间为5 d,如果5 d内阴道依旧存在出血现象需继续服用5 d。

对照组患者在诊刮宫后第3天采用孕激素进行治疗,每日服用5 mg炔诺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H33020718),直至止血后停止服药。周期10~15 d,随后3个月内,在月经周期15 d每日服用甲羟孕酮10 mg,持续用药10 d后停止服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通过B超对子宫内膜厚度、血常规、肝功能、性激素等进行检测,其中性激素包含LH(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E2(雌激素)、P(黄体素),随后对患者实行诊刮,将子宫内膜进行病理诊断。观察组停止服药以及对照组出现撤退性出血后对相关指标进行再次检测。随后对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进行对比[2]。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整理和计算,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两组用药期间月经周期情况

观察组用药后月经周期为(28.7±2.1)d,经期为(4.5±1.1)d,

血红蛋白升高为(11.6±2.8)g/L,对照组用药后月经周期为(28.6±1.9)d,经期为(5.3±1.3)d,血红蛋白升高为(9.9±1.4)g/L,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934、2.5730、2.9743,P>0.05)。

2.3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观察组用药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4.5±4.4)mm和(5.2±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576,P

2.4 两组患者用药后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用药后出现1例复发,复发率3.3%,对照组用药后出现8例复发,复发率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4052,P

3 讨论

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在临床中通常选择大剂量高效孕激素,致使子宫内膜产生落以及萎缩等现象,进而实现止血的目的[3]。伴随临床对米非司酮的不断探究,此药物同样可起到止血的目的,其主要机制为:(1)经非竞争性抗雌激素效果对雌激素受体介导基因转录进行抑制,从而呈现出抗雌激素效果,进而对雌激素依赖的子宫内膜增生、有丝分裂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减少起到抑制效果[4]。(2)如存在雌激素,应采用剂量依赖方法在垂体处进行作用,对促进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起到抑制的效果。此外还能够对卵泡的发育进行抑制。(3)米非司酮可在子宫内膜处进行直接作用,对雌激素以及孕激素受体的含量进行调整,对内膜雌激素以及孕激素的反应进行阻断,进而对内膜的生长进行抑制[5]。(4)对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功能产生相应的影响,造成子宫螺旋动脉出现萎缩现象[6]。

米非司酮在近年来广泛应用止血治疗中,此药物在月经第1天起进行服用[7-9],对排卵和月经正常周期未产生严重影响,致使血肿的雌激素水平降低至正常,进而实现缩短经期以及减少经量的目的[7]。

经上述研究可知,米非司酮周期疗法对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进行治疗止血效果显著,对调控性激素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临床治疗复发率低,且治疗方法简单,用药时间较短,对月经周期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存在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黄彩秀,陈笙佳,温彩霞.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625-1627.

[2]周丽伟.米非司酮5天三周期疗法与常规疗法对围绝经期功血妇女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0-91.

[3]姚恒,陈翠云.米非司酮周期疗法与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1):53-54.

[4]杨志红.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0):1489-1491.

[5]陈静,曾彩霞.米非司酮周期治疗法与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30-31.

[6]马晓琴.米非司酮与黄体酮在围绝经期功血治疗中的对比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4):2344-2345.

[7]高艳.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临床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12(2):38-39.

第5篇:微观经济学的笔记范文

【摘要】 【目的】 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静态调强(s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 (3DCRT) 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7例局部晚期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3DCRT?7野sIMRT和360度单弧VMAT 3套放疗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60 Gy/30F?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加速器的总机器跳数(MU)和有效治疗时间(TT)等? 【结果】 VMAT与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基本一致,均优于3DCRT?对于正常组织,三组计划中肺?心脏的受照剂量均无明显差异,但IMRT与VMAT可较3DCRT更好的保护脊髓?3DCRT?IMRT?VMAT的MU分别为537 ± 92?601 ± 122?682 ± 139,有效治疗时间(min)分别为 3.9 ± 0.3?6.0 ± 0.7?4.7 ± 0.7 (P < 0.05)?【结论】 与3DCRT相比,VMAT与IMRT在胸上段食管癌均有一定的剂量学优势,但VMAT较IMRT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

【关键词】 放射治疗; 食管肿瘤; 容积旋转调强; 静态调强; 剂量学

Abstract: 【Objective】 A planning study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 static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sIMRT), and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 for upper thoracic esophageal cancer. 【Methods】 Seven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upper thoracic esophageal cancer were included. Based on the identical CT and 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 three plans (3DCRT, sIMRT with seven fields, VMAT with a single arc) were generated. Dose prescription was set to 60Gy in 30 fractions. Dose volume histograms, MU and delivery time were evaluated to assess plan quality. 【Results】 In comparison to 3DCRT, both VMAT and IMRT provided a systematic improvement in PTV coverage. For normal tissues, equivalent sparing of lung and heart were achieved with three plans. However, IMRT and VMAT showed a superior sparing compared with 3DCRT for spinal cord. The MU/fraction was as follows: 537 ± 92 for 3DCRT, 601 ± 122 for IMRT, and 682 ± 139 for VMAT. Effective treatment time for 3DCRT, IMRT and VMAT were (3.9 ± 0.3) min,(6.0 ± 0.7) min and (4.7 ± 0.7)min, respectively (P < 0.05). 【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3DCRT, IMRT and VMAT showed better dosimetric quality and superior spinal cord sparing. However, VMAT improved delivery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 than IMRT.

Key words: radiotherapy; esophageal neoplasm; 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dosimetry

滑膜肉瘤是一种显示一定程度上皮分化的间叶组织梭形细胞肿瘤,占软组织肉瘤的5% ~ 10%,主要发生于年轻人?组织学可分为双相型和单相型,且两种类型都可能存在低分化的成分,由于发病部位广泛[1-2],免疫组化缺乏特异的抗体,经常造成病理鉴别诊断的困难?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在90%的滑膜肉瘤中存在特异性的染色体易位t(X; 18)(p11.2; q11.2)[3],并产生融合性基因SYT-SSX?我们采用FISH方法对病理学确诊滑膜肉瘤?高度疑为滑膜肉瘤及非滑膜肉瘤共168例肿瘤石蜡包埋组织SS18易位基因进行检测,探讨其对滑膜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05-2011年间确诊为滑膜肉瘤75例,高度疑为滑膜肉瘤33例,其中手术标本87例,活检或穿刺标本21例;非滑膜肉瘤60例,包括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8例?纤维肉瘤8例?上皮样肉瘤8例?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8例?恶性黑色素瘤4例?肉瘤样癌4例?多形性脂肪肉瘤4例?尤文氏肉瘤4例?平滑肌肉瘤4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4例?低分化癌4例?所有标本均为40 g/L多聚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重新阅片?免疫组织化学采用EnVision两步法,所用抗体CK?EMA?Vim?S-100?CD99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1.2 FISH检测

LSI SS18 Dual Color Break-Apart Rearrangement Probe (Vysis, Abbott Laboratories Inc)探针为双色断裂分离探针,在基因的5’端设计一个长650 kb探针,用橘红色标记;在基因3’端设计一个长1 040 kb探针, 用绿色标记?①标本处理:切取5 μm石蜡切片于60 ℃烤片过夜,常规脱蜡至水化?在EDTA-Tris溶液(pH=7.0)中煮片20 min,再于蛋白酶K溶液中37 ℃消化8 min,依次经70 mL/L?850 mL/L?无水乙醇脱水后,自然干燥?②FISH :取PathVysion SSX18探针试剂盒7 μL探针混合液滴于已处理的组织标本上,盖上盖玻片,水泥胶封片?将玻片放入原位杂交仪(thermoBrite hybridizer),80 ℃共变性5 min后,37 ℃杂交过夜?次日取出玻片,去掉水泥胶,在2×SSC及2×SSC/0.1%NP40溶液中各洗涤7 min,自然干燥?DAPI复染,在OLMPUS BX 5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通过Video Test FISH 2.0软件进行图像合成?③结果判读:观察肿瘤细胞信号时选择核边界完整?细胞核孤立无重叠?杂交信号清晰的细胞核?将组织切片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随机计数100个细胞?橘色信号与绿色信号的距离不小于单个信号直径的2倍时,视为分离信号;细胞核内出现成对橘色和绿色信号, 同时橘色和绿色信号非常接近(橘?绿信号之间的距离小于单个信号直径的2倍)或重叠形成黄色信号视为正常;如果一个细胞核中存在1对融合信号与1对分离信号, 则为SS18基因易位阳性细胞?计算每个病例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根据60例非滑膜肉瘤的SS18基因易位阳性细胞百分率,计算均数+3倍标准差,得到判断融合基因是否存在的阈值?

2 结 果

2.1 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08例肿瘤病例中75例确诊为滑膜肉瘤,33例高度疑为滑膜肉瘤?男性67例,女性41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3岁,平均36岁?肿瘤发生部位以四肢最多见,共78例(上肢43例,下肢35例),头颈部9例,腹壁5例,肺5例?肾2例,余散在发生部位9例?肿瘤直径大小2.5 ~ 8 cm,平均4.2 cm?在75例确诊滑膜肉瘤中,单相型53例?双向型13例?低分化型9例;CK和EMA的阳性率分别为62.7%(47/75)和88.0%例(66/75)?33例高度疑为滑膜肉瘤中,组织学上可能为单相型16例?可能为双向型3例?可能为低分化型14例?CK和EMA的阳性率分别为45.5%(15/33)和39.4%(13/33),S-100?CD99阳性率为21.2%(7/33)?45.5%(15/33)?Vim在全部病例中阳性表达,

2.2 FISH结果

在进行检测的168例样本中,1例确诊滑膜肉瘤及2例疑似滑膜肉瘤标本因杂交信号弱无法判读;其余165例,129例(78.2%)可见两对杂交信号,36例(21.8%)部分肿瘤细胞可见两对以上杂交信号(即多拷贝数),其中滑膜肉瘤20例,滑膜肉瘤疑似病例7例,非滑膜肉瘤9例?

60例非滑膜肉瘤,SS18基因易位阳性细胞百分率为1% ~ 10%[(5.31 ± 2.41)%](图1A),以Mean ± 3SD为阈值,即将阳性细胞百分数大于13%(5.31% + 3 × 2.41%)作判断病例呈SS18基因易位阳性的标准?在105例滑膜肉瘤病例中85例(81.0%)可检测到SS18易位基因(其中65例SS18基因为二体性,20例为多拷贝数),存在分离信号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从16%~92%不等,但73例阳性细胞百分率均在70%以上?

在74例确诊滑膜肉瘤样本中63例(85.1%)可检测到SS18易位基因(图1B),其中双相型滑膜肉瘤中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均可观察到分离信号;余11例判读为阴性的病例中7例分离信号细胞比例

2.3 FISH结果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关系

在FISH检测阳性的85例滑膜肉瘤中,CK和EMA的阳性率分别为56.5%(48/85)和77.7%(66/85)?FISH检测阴性的20个病例中,CK和EMA的阳性率均为55.0%(11/20)?

3 讨 论

病理诊断过程中,免疫组化染色上皮标志物(如CK或EMA)和间叶标志物(如Vim)的组合搭配经济?有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滑膜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是,除双相型滑膜肉瘤外,CK和EMA在单相型及低分化型滑膜肉瘤中表达较低甚至不表达,Vim在部分低分化癌及几乎全部的软组织肿瘤中阳性表达,对鉴别没有意义?本研究无选择性收集108例可能为滑膜肉瘤病例,除75例经病理学专家反复阅片并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确诊外,余33例高度疑为滑膜肉瘤,其中Vim全部阳性,CK和EMA的阳性率分别为45.5%和39.4%,无法与纤维肉瘤?PNET?低分化癌等恶性肿瘤进一步鉴别?

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在90%的滑膜肉瘤中存在特异性的染色体易位t(X;18)(p11.2; q11.2)[3],并产生融合性基因SYT-SSX[4]?由于滑膜肉瘤中存在即SSX1-?SSX2-及SSX4-三种不同的融合亚型[5-7],根据研究,只有滑膜肉瘤发生发展才能特异性的出现SS18基因的易位,从而形成蛋白?所以在本研究中采用FISH技术,特异性的针对SS18基因,使用分离型探针涵盖不同的亚型,更加全面地获取到基因断裂结果;加之,实验过程关键点易调整控制?标本大小及保存年限要求不高?结果直观且不存在非特异性等优势,FISH较之传统的Southern blot和RT-PCR法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染色体易位更方便于临床病理诊断?本研究收集的108例样本仅3例因杂交信号较弱,无法分析,其余通过荧光显微镜均可见完整组织细胞形态及清晰的杂交信号,且单例检测时间仅需1 ~ 2 d,检测效率高?

本研究中74例确诊的滑膜肉瘤中85.1%的病例可以检测到SS18基因易位,与Amary等[8]报道的结果(86%)相近,比成凡宇等[9]报道的结果(78.5%)略高;对于基因易位检测阴性的11例(14.9%),我们复查其HE及免疫组化切片,由于镜下形态较典型,免疫标记也符合滑膜肉瘤,仍诊断为滑膜肉瘤?

有研究者把>90%细胞核出现易位信号定义为SS18基因易位阳性病例[7],而在我们的检测中发现排除正常细胞的干扰,存在易位信号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从16%~92%不等,虽然绝大部分阳性细胞百分率大于70%,但Amary[8]?Sun[10]等也同样发现部分SS易位信号比例较低的情况,考虑是由于肿瘤的遗传异质性所导致?

本研究确诊的74例滑膜肉瘤中有11例FISH未能检测出SS18的分离信号?分析原因一是肿瘤基因的复杂性,当参与融合的基因较为不在商业化探针标记的范围内时,二是阳性判断标准的难以确定,国际上至今没有指定规范化的FISH结果阳性的判读标准?Sun等[10]通过计算制定了能兼顾特异性和敏感性的SSR值和阈值,认为超过15%或Ratio>16.39%的细胞出现分离信号即可判读为阳性;成凡宇[9]及Amary[8]又根据各自观察情况分别采用90%及20%的标准?本实验室通过固定切片人员及计数人员,以60例非滑膜肉瘤SS18基因分离信号百分率为依据,根据Sun 等[10]的计算方式,建立本实验室的观察阈值,我们认为对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而在检测为阴性的病例中有4例分离信号细胞百分率为10% ~ 13%,较为接近阈值,根据严格质量控制,最终判读为阴性,因而实验室的检测数据及判读经验均需进一步积累?所以FISH检验阴性的病例应结合形态学?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Hartel PH, Fanburg-Smith JC, Frazier AA, et al. Primary pulmonary and mediastinal synovial sarcoma: 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60 cases and comparison with five prior series[J]. Mod Pathol, 2007,20(7): 760-769.

Hing SN, Marshall L, Al-Saadi R, et al. Primary pericardial synovial sarcoma confirmed by molecular genetic studies: a case report [J]. J Pediatr Hematol Oncol, 2007,29(7): 492-495.

Clark J, Rocques PJ, Crew AJ,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genes, SYT and SSX, involved in the t(X;18)(p11.2;q11.2) translocation found in human synovial sarcoma [J]. Nat Genet, 1994, 7(4): 502-508.

Crew AJ, Clark J, Fisher C, et al. Fusion of SYT to two genes,SSX1 and SSX2,encoding proteins with homology to the Kruppel-associated box in human synovial sarcoma [J]. EMBO J, 1995, 14(10): 2333-2340.

Terry J, Barry TS, Horsman DE, et al.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or the detection of t(X;18)(p11.2;q11.2) in a synovial sarcoma tissue microarray using a break apart-style probe [J]. Diagn Mol Pathol, 2005, 14(2): 77-82.

Agus V, Tamborini E, Mezzelani A, et al. Re: A novel fusion gene, SYT-SSX4, in synovial sarcoma [J]. J Natl Cancer Inst, 2001, 93(17): 1347-1349.

Tornkvist M, Brodin B, Bartolazzi A, et al. A novel type of SYT/SSX fusion: methodological and biological implications [J]. Mod Pathol, 2002, 15(6): 679-685.

Amary MF, Berisha F, Bernardi Fdel C, et al. Detection of SS18-SSX fusion transcripts in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neoplasms: analysis of conventional RT-PCR, qRT-PCR and dual color FISH as diagnostic tools for synovial sarcoma [J]. Mod Pathol, 2007, 20(4): 482-496.

成宇帆, 王坚, 周晓燕等.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石蜡包埋滑膜肉瘤组织中染色体易位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7, 36(9): 577-581.

第6篇:微观经济学的笔记范文

(一)逻辑体系严密

我国高校经济学教学的核心基础课程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为主干。微观经济学是从个体的公理性假设出发,对所研究的问题和给定的条件有明确的定义,从前提到结论之间的推论合乎严格的形式逻辑规范,以揭示经济个体的行为规律为其核心要义。宏观经济学则侧重于对总体行为进行考察,同样以理性主义的假定为前提,提示总体行为的规律。[1]

(二)数学模型众多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数学模型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经济学问题的分析之中。借助严谨的数学模型,可对经济现象进行更精确细致的数学推理和精确描述,从而有助于分析者更好地理解各经济学变量的内在关系。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常借助数学工具逻辑上的抽象推理特点,运用众多的数学公式和数学模型演绎各种经济行为,如一般均衡论、线性规划、投入产出分析、博弈论、模糊数学和非线性科学领域的诸多模型在经济学研究中均得到了广泛运用。

(三)分析方法多样

在经济学中,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主要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长期与短期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方法。借助灵活多样的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学的相关定义、理论假设和原理。(四)理论思维抽象经济学理论的研究目的是基于观察大量的经济现象,通过建立假设前提条件,剔除一些可以排除的因素和现象,剩下“内核”,然后建立一个理论分析框架。[2]而要提炼、归纳经济学理论就需要通过抽象的思维。同时,经济理论的提出、分析亦离不开严谨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得理论思维抽象成为经济学教学的一大特点。

二、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学课程作为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然而,经济学课程的概念、原理和特征往往比较抽象,对于学习者而言常常会造成晦涩难懂的印象。鉴于我国高校经济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剖析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

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师授课的时候,常常是注重若干重要的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如何促进学生利用经济理论去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教学内容常常滞后于经济现实,往往停留在理论本身,学院气息很浓,易于造成与现实世界的隔膜,缺乏足够的实用性和现实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实际效果。[1]经济学教材中的理论主要是以西方国家为研究对象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与我国国情和历史背景差别较大,如何与我国现实情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发展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这是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性问题。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对人文知识较为熟悉,对定性分析比较感兴趣,偏重于感性认识。在学习经济学课程时,对于经济学家的生平、渊源等项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但对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等内容则难以接受。对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如遇教师在授课时强调理论模型的数学推导过程,则往往如坠入云里雾里,对于所学的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进而对经济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更不用提用经济学思想去分析和解读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了。

(二)教学方法

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师为完成课时任务,采用满堂灌式教学方式。老师作为“演讲者”,处于中心位置,讲课时间居多;学生只能被动听讲,记笔记,处于被动、机械式的学习状态,难以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另外,经济学课程本身与严谨的数学模型联系紧密,定量分析相对较多,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沉闷枯燥,使学生失去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知识点和数学模型,孤立掌握一些经济学原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归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方式

目前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一般是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一般是由课堂出勤率和平时作业成绩组成,所占比重较低。占较高比重的期末考试成绩一般采用标准试卷闭卷考试的方式,侧重考核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忽视学生分析、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能力的考察,这样很容易造成“考前突击”的现象。一些学生平时不上课或者不做作业,考前临时抱佛脚,突击看书、看课件、甚至背习题,只要及格就行,从而易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薄弱,“高分低能”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公共管理专业经济学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

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经济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思想和理论观察、分析乃至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升学生知识积累、运用的综合能力。鉴于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上应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公共管理的特点;教学方法可采用提问式教学、案例教学和互动式教学;考核方式可以灵活多样,科学准确地评价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理想目标。

(一)教学内容创新

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经济发展现实有重点地补充介绍当前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问题,如实验经济学、博弈论的最新进展等。在各部分理论的讲授过程中,要侧重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3]如讲到经济政策中的货币政策部分时,可以结合我国近期对于银行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加以解释,使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更为贴近现实。对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而言,经济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应该在保持其基本内容体系的基础上,体现公共管理的特色,适当增加公共政策分析、政府规制、公共产品供给、公共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侧重于阐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如何,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政府所出台的财政、税收、货币、金融、产业等各类经济政策,加大对价格理论、效用理论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与区域经济政策理论等的解释力度,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其内涵和原理,能运用其灵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和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有利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在设置课程内容体系时,要考虑到公共管理类学生大多人文知识丰富、数学基础较弱的特点,在授课时可以对模型较多的章节有针对性地加以合理调整,尽可能采用文字和图形对理论内容加以辅助讲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学习内容。

(二)教学方法创新

1.提问式教学

可以采用提问式方法来教授经济学课程,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参与到授课过程之中,而非机械地被动式学习。课前提问,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复习上次课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更为牢靠地掌握相关知识点;课中提问,对新知识内容进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在讲授过程中可适当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如在讲解信息不对称理论之前,可以通过“从南京到北京,买者没有卖者精(明)”等诙谐语言的运用,引导学生思考信息不对称发生的原因,体会其包含的经济涵义。

2.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可以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案例教学,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再举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也可以在讲解新知识点的过程中穿插、结合案例,让学生明白知识点的运用。[4]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案例讨论教学,通过分组讨论、组间辩论等形式,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在案例讨论结束后,可作适当总结。总结时可指出学生的优点和其讨论过程及所得结论的可圈点之处,同时亦应着重剖析其欠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案例要进行精选,有时代性,分析过程及拟实现的目标要有系统方案,案例要反映最新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突出经济学的学科实用价值。[5]可以让学生讨论经典的经济学案例,如效用论涉及的“钻石和水”、外部性涉及的“蜜蜂和果园”等。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如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所折射出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凯恩斯学派对我国经济政策制订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与我国就业及社会保障政策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及产权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等。

3.互动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满堂灌”方式,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机会少。互动式教学方法,则是在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与进步的目的。[6]教师可以在每次课结束时,提前告知学生下次课要学习的内容,留下相应的问题让同学们预习。在下次课课堂上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针对学生预习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授课时进行讲解。如讲到需求弹性的时候,可以问学生“谷贱伤农”的经济含义。

第7篇:微观经济学的笔记范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81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作为揭示市场运行规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也被确定为经管类核心课程之一。西方经济学作为经管类学生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掌握其他专业课程、积累专业知识具有重要影响。为更好的进行西方经学课程教改研究,特对某高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各年级本科在校生开展了广泛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共计200分,收回问卷182份,其中有效问卷176份。调查问卷涉及学生专业背景、教材需求、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西方经济学教改研究的思路。

1西方经济学的特点

1.1科学理论与意识形态并存

西方经济学植根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践的土壤,形成了一套资本主义国家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作为经济实践活动高度提炼后形成的完备的科学理论,西方经济学也因此被美誉为“社会学之王”。正是因为西方经济学来源于现实经济活动,能够反过来指导经济建设,所以西方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但从意识形态上看,西方经济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上层建筑,这就决定了西方经济学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为从意识形态上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先进性,宣扬资本主义社会优越的。比如,西方经济学把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美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实质及存在的剥削关系。基于此,在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即摒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坚持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运行规律原理及其科学的研究方法。

1.2理论普遍性与抽象性并存

西方经济学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指导着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生活,是宏观调控这只“看的见的手”的理论支撑,也是市场调控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依据,因此,与国家、社会、企业乃至个人息息相关,具有普遍适用性。

但西方经济学理论抽象性强,通过一系列假设,剔除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些复杂多变的因素,设定一个“真空”的状态和分析框架,构造出一个现实经济中并不存在的理想的?h境,比如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在此基础上分析市场运行规律,然而现实的经济社会中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类似于这些抽象分析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很多初学者感觉困惑,甚至认为西方经济学过于“高大上”。同时,西方经济学中多用数学推导、模型构建及图形推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过分依赖甚至滥用数学演绎、模型推理等抽象的公式、符号去试图解释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这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西方经济学“太难”的误导,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1.3体系完善与内容固化并存

西方经济学即“主流经济学”,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标志,历经20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到凯恩斯、萨谬尔森,西方经济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被美誉为“经济学帝国”。从学派上看,从新旧古典到新旧凯恩斯,派别林立;从研究对象上看,西方经济学主要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构成,结构完善。对西方经济学庞大的结构和众多学派的理论,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要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和研究。

但如同所有其他学科一样,西方经济学作为经典传承的同时,也因固化常常受到批判和质疑。随着经济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对主流经济学质疑的声音从未间断,如我们熟知的“自闭经济学”,2008年源于美国的全球经济危机,掀起了对主流经济学批判的浪潮,也因英国女王在访问伦敦经济学院时质问“为什么经学家对危机毫无察觉”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实,早在2000年,法国大学生曾掀起了反对脱离现实的“自闭经济学”的签名活动,但因为多为法语报道,所以未引起太大的冲击和关注。我们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也应充分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应注重立足中国经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经济运行规律。

2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和误区

2.1否认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方面,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高。目前,一些学者及教学工作者只强调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的作用,而忽略了西方经济学存在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近年来,高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育,忽略了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存在重西方经济学,轻政治经济学的误区。这样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学生会错误的认为政治经济学只是批判资本主义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保持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两者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扬西方经济学之长、避西方经济学之短。我们要认识并利用好西方经济学在揭示市场运行规律、经济活动规律方面的理论,但也要认识并摒弃其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方面的观点。在对学生教育上,我们要坚持经济学的指导地位,但并不排斥西方经济学有用的部分。

2.2教学侧重于抽象分析、数学推导

如前所述,西方经济学中定量分析很多,条件假设、数学推导和模型构建贯穿原理始终。近年来,在经济学教学和科研上数学化的分析被众多经济学学者追捧,步入了经济学一定要数学化的误区。于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过度依赖数学推导、模型构建等数学工具,却忽略了西方经济学本身的思想和原理,这会对刚刚接触经济学的学生造成严重的误解,使得学生在各种模型、数学表达式面前望而生畏,认为西方经济学太难学。对我们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这种现象。

图1是调查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不满意的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中使用大量数学推导成为学生最不满意的教学方式,其次是课堂上堆砌抽象理论。显然,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推崇的抽象分析、数学推导,反而是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障碍。诚然,抽象分析、数学推导是我们直观理解经济学的有效工具,但工具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不能取代经济学成果和研究思想,即西方经济学的精髓在于它的研究思想,而不是它的表达形式。

2.3教学重经典理论轻实践分析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授经济学原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教材都以晦涩的理论、原理为主,课堂上或书本上为数不多的案例也往往是年代久远的“舶来品”,缺乏现实的经济实践案例,结合我国经济实践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作为象牙塔的学子,本就对经济社会生活知之甚少,面对满是老旧国外案例的教材,面对“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学生自然对西方经济学提不起任何兴趣,这将成为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阻碍。

图2是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认为最适合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的结果分析,不难看出,被调查的学生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呈现出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学生认为最适合他们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式。诚然,理论本就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但不是成为教学的全部,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运用原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才是其应有之义。

2.4教学过于依赖多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将知识点的框架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播放中,可以将西方经济学中错综复杂的各种曲线用不同的颜色区别呈现,可以把晦涩的概念用生动的动画演示出来,可以链接相关视频、图片辅助理解概念。总之,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基于此,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追捧的方式,并迅速在教学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下图是对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比例高达91%。

但对多媒体的过度依赖也导致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课堂节奏太快,跟学生思维不同步。比如对于数学公式的推导,多媒体难以呈现推导计算过程,呈现完毕,学生都不明白推导过程,就已经开始讲解下一个知识点了。类似的问题,就需要依靠传统板书,按学生的思维速度,分步计算并最终推导出结果。二是课件演示时间短,学生无法记笔记。课件是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提前做好的,在课堂上,有些老师完全依赖课件,很少甚至不板书,只念现成的课件,使得学生来不及记笔记,也没板书可以去看教学脉络,日后无从复习。这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思维“掉队”,影响教学效果。

3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思路

3.1案例教学与我国经济实践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西方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产生的,对我们的学生来说,一些观点或案例用中国国情理解往往感觉困惑、“水土不服”,无法深入掌握理论,更不能达到将理论与我国经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目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也可以印证这一点,高达72%的学生认为西方案例脱离中国实际,希望案例能够本土化。因此,就要求我们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案例,通过联系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实际,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相比遥远的国外“舶来品”案例,符合我国国情的案例、学生耳熟能详的经济现象、耳濡目染的经济事件,比如,如何理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的定位等问题,对初学者来说更容易接受,从而可以更好的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运行规律,提高学生对西方经济学学习的兴趣。

3.2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思辨和探索问题的意识、理解国家经济运行规律及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围绕这样的教学目标,就要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建立一种教师启发与学生参与探索的关系。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94%的学生希望通过西方经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的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行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更加注重“走近”学生。调查问卷?@示,90%的学生认为课堂需要互动。因此,教学中,要“走近”学生,增强师生互动和交流,创造开放活泼的课堂氛围。要更加注重“换位思考”。41%的许学生指出教师讲课与学生思维步调不一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试图多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畅通教学中与学生的思维沟通,按学生思维节奏调整教学节奏,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3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多媒体方式的运用,可以使得枯燥的理论生动演示,可以使庞大的结构形象表达,可以使复杂的图形直观展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正如本文前部分所述,多媒体手段也存在局限性,滥用或是过度依赖多媒体手段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板书弥补多媒体的不足,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的协调配合提高教学质量。对西方经济学中的概念要点、公式、图形、知识点练习、重难点梳理等可以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对内容提纲、知识要点、公式推导、图形演绎、计算演算等就要利用板书分步骤、按条理的展示给学生。

第8篇:微观经济学的笔记范文

关键词:问卷调查;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作为揭示市场运行规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也被确定为经管类核心课程之一。西方经济学作为经管类学生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掌握其他专业课程、积累专业知识具有重要影响。为更好的进行西方经学课程教改研究,特对某高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各年级本科在校生开展了广泛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共计200分,收回问卷182份,其中有效问卷176份。调查问卷涉及学生专业背景、教材需求、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西方经济学教改研究的思路。

1西方经济学的特点

1.1科学理论与意识形态并存

西方经济学植根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践的土壤,形成了一套资本主义国家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作为经济实践活动高度提炼后形成的完备的科学理论,西方经济学也因此被美誉为“社会学之王”。正是因为西方经济学来源于现实经济活动,能够反过来指导经济建设,所以西方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从意识形态上看,西方经济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上层建筑,这就决定了西方经济学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为从意识形态上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先进性,宣扬资本主义社会优越的。比如,西方经济学把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美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实质及存在的剥削关系。基于此,在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即摒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坚持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运行规律原理及其科学的研究方法。

1.2理论普遍性与抽象性并存

西方经济学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指导着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生活,是宏观调控这只“看的见的手”的理论支撑,也是市场调控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依据,因此,与国家、社会、企业乃至个人息息相关,具有普遍适用性。但西方经济学理论抽象性强,通过一系列假设,剔除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些复杂多变的因素,设定一个“真空”的状态和分析框架,构造出一个现实经济中并不存在的理想的环境,比如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在此基础上分析市场运行规律,然而现实的经济社会中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类似于这些抽象分析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很多初学者感觉困惑,甚至认为西方经济学过于“高大上”。同时,西方经济学中多用数学推导、模型构建及图形推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过分依赖甚至滥用数学演绎、模型推理等抽象的公式、符号去试图解释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这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西方经济学“太难”的误导,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1.3体系完善与内容固化并存

西方经济学即“主流经济学”,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标志,历经20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到凯恩斯、萨谬尔森,西方经济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被美誉为“经济学帝国”。从学派上看,从新旧古典到新旧凯恩斯,派别林立;从研究对象上看,西方经济学主要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构成,结构完善。对西方经济学庞大的结构和众多学派的理论,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要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和研究。但如同所有其他学科一样,西方经济学作为经典传承的同时,也因固化常常受到批判和质疑。随着经济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对主流经济学质疑的声音从未间断,如我们熟知的“自闭经济学”,2008年源于美国的全球经济危机,掀起了对主流经济学批判的浪潮,也因英国女王在访问伦敦经济学院时质问“为什么经学家对危机毫无察觉”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实,早在2000年,法国大学生曾掀起了反对脱离现实的“自闭经济学”的签名活动,但因为多为法语报道,所以未引起太大的冲击和关注。我们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也应充分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应注重立足中国经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经济运行规律。

2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和误区

2.1否认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方面,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高。目前,一些学者及教学工作者只强调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的作用,而忽略了西方经济学存在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近年来,高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育,忽略了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存在重西方经济学,轻政治经济学的误区。这样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学生会错误的认为政治经济学只是批判资本主义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保持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两者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扬西方经济学之长、避西方经济学之短。我们要认识并利用好西方经济学在揭示市场运行规律、经济活动规律方面的理论,但也要认识并摒弃其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方面的观点。在对学生教育上,我们要坚持经济学的指导地位,但并不排斥西方经济学有用的部分。

2.2教学侧重于抽象分析、数学推导

如前所述,西方经济学中定量分析很多,条件假设、数学推导和模型构建贯穿原理始终。近年来,在经济学教学和科研上数学化的分析被众多经济学学者追捧,步入了经济学一定要数学化的误区。于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过度依赖数学推导、模型构建等数学工具,却忽略了西方经济学本身的思想和原理,这会对刚刚接触经济学的学生造成严重的误解,使得学生在各种模型、数学表达式面前望而生畏,认为西方经济学太难学。对我们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这种现象。图1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评价图1是调查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不满意的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中使用大量数学推导成为学生最不满意的教学方式,其次是课堂上堆砌抽象理论。显然,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推崇的抽象分析、数学推导,反而是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障碍。诚然,抽象分析、数学推导是我们直观理解经济学的有效工具,但工具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不能取代经济学成果和研究思想,即西方经济学的精髓在于它的研究思想,而不是它的表达形式。

2.3教学重经典理论轻实践分析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授经济学原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教材都以晦涩的理论、原理为主,课堂上或书本上为数不多的案例也往往是年代久远的“舶来品”,缺乏现实的经济实践案例,结合我国经济实践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作为象牙塔的学子,本就对经济社会生活知之甚少,面对满是老旧国外案例的教材,面对“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学生自然对西方经济学提不起任何兴趣,这将成为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阻碍。图2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偏好图2是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认为最适合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的结果分析,不难看出,被调查的学生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呈现出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学生认为最适合他们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式。诚然,理论本就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但不是成为教学的全部,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运用原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才是其应有之义。

2.4教学过于依赖多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将知识点的框架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播放中,可以将西方经济学中错综复杂的各种曲线用不同的颜色区别呈现,可以把晦涩的概念用生动的动画演示出来,可以链接相关视频、图片辅助理解概念。总之,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基于此,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追捧的方式,并迅速在教学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下图是对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比例高达91%。表1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情况选项小计比例A经常使用16091%B偶然使用127%C基本不使用42%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76但对多媒体的过度依赖也导致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课堂节奏太快,跟学生思维不同步。比如对于数学公式的推导,多媒体难以呈现推导计算过程,呈现完毕,学生都不明白推导过程,就已经开始讲解下一个知识点了。类似的问题,就需要依靠传统板书,按学生的思维速度,分步计算并最终推导出结果。二是课件演示时间短,学生无法记笔记。课件是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提前做好的,在课堂上,有些老师完全依赖课件,很少甚至不板书,只念现成的课件,使得学生来不及记笔记,也没板书可以去看教学脉络,日后无从复习。这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思维“掉队”,影响教学效果。

3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思路

3.1案例教学与我国经济实践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西方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产生的,对我们的学生来说,一些观点或案例用中国国情理解往往感觉困惑、“水土不服”,无法深入掌握理论,更不能达到将理论与我国经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目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也可以印证这一点,高达72%的学生认为西方案例脱离中国实际,希望案例能够本土化。因此,就要求我们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案例,通过联系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实际,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相比遥远的国外“舶来品”案例,符合我国国情的案例、学生耳熟能详的经济现象、耳濡目染的经济事件,比如,如何理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的定位等问题,对初学者来说更容易接受,从而可以更好的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运行规律,提高学生对西方经济学学习的兴趣。

3.2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思辨和探索问题的意识、理解国家经济运行规律及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围绕这样的教学目标,就要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建立一种教师启发与学生参与探索的关系。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94%的学生希望通过西方经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的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行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更加注重“走近”学生。调查问卷显示,90%的学生认为课堂需要互动。因此,教学中,要“走近”学生,增强师生互动和交流,创造开放活泼的课堂氛围。要更加注重“换位思考”。41%的许学生指出教师讲课与学生思维步调不一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试图多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畅通教学中与学生的思维沟通,按学生思维节奏调整教学节奏,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3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多媒体方式的运用,可以使得枯燥的理论生动演示,可以使庞大的结构形象表达,可以使复杂的图形直观展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正如本文前部分所述,多媒体手段也存在局限性,滥用或是过度依赖多媒体手段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板书弥补多媒体的不足,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的协调配合提高教学质量。对西方经济学中的概念要点、公式、图形、知识点练习、重难点梳理等可以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对内容提纲、知识要点、公式推导、图形演绎、计算演算等就要利用板书分步骤、按条理的展示给学生。与此同时,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的结合还表现为“互联网+教学”,即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网络与传统教学的融合。比如利用网络硬盘、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工具把西方经济学各类电子书、视频资源、时事资料等学习资源上传到云盘或定期推送,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总之,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不断的思考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从突出我国经济学教学特点、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实现,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

作者:苏丹丹 李杰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蔡秀玲,邓春宁.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

[2]伯娜.多维视角下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3]宋宝莉.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02).

第9篇:微观经济学的笔记范文

【关键词】研究式教学 国际贸易 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56-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对国际贸易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大多数学生都是本科毕业之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的。因此,大学对本科生的教育成为向社会提供人才的关键基地。本着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大多数学者提出了研究式教学模式,来对目前的本科教育进行改革。本文将对研究式教育进行简单介绍,提出在国际贸易学专业课上可行的几个教学模式,并对我国实施研究式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国本科国际贸易学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毕业及就业的基本情况是,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而社会提供的岗位有限,这确实使得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人选择了考研或出国。而在这其中,据《人民日报》调查的毕业人数最多的十二个专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人数位居首位。因此,对国际贸易学专业的大学生的培养成为教学中的重点。

下面是我国2004——2012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去向情况表。该表中,仅以研究生人数和出国留学人员人数的加总作为毕业生选择研究型方向的人数。其实,进入到工作岗位中从事研究工作的人还有很多,此处暂且忽略。

另外,我们对湖南省31所本科高校,3所专门财经类院校分发了4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为362份。经过对数据进行统计,我们得到,有52%的学生认为目前国际贸易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不合理的,并且由高达70%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的设置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说,面对学生就业后去向的多元化,大学期间的课程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

但是,我国在本科期间的国际贸易学课程还比较基础,面对刚刚高考完的学生,本科期间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基础经济学和一些系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结合我国教育的现状和国际贸易学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方式,教学形式单一

在我国本科教育中,采取的还是传统大学理论课程教学模式,这种课程教育注重基础概念、基本规则,注重理论和体系完整,配置大量习题反复练习,采用集中授课的方法,只是在教材基础上进行一些理论和规则的讲解,对于其实际应用的例子也不够深入,对于这门课程的前沿课题研究也没实际接触。国际贸易学的课程本来就是非常杂乱和困难的,如果不能采用多种新形式的教学,那么学生就很难对所学知识形成框架,更不用说扎实国际贸易学基础了。

2.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教学内容陈旧

在我国,“一本书”的大学教育仍在继续。由于科研力度和研究能力的不足,本科生所接受的内容大都是现成结论,教师上课时多数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形成了固定的老师讲课,学生记笔记,最后考试的单一形式。这使得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教师讲授的内容单一陈旧,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国际贸易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并且经济类的知识又有着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在国际贸易学课程的教授中,引入当前的新知识是很重要的。

3.教师资源紧缺,科研力度不足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人数剧增,师资空前紧张,大班课成为经常,研讨课难以安排。这使得一方面,由于教师资源的紧张,大学教师的应聘相对宽松,这使得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研讨课程的缺乏,使得学生的科研训练不足,许多本科生思维僵化,创新意识不强。这对于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工作是极为不利的。我国经济还处于发展和探索之中,培养国际贸易学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和创新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另外,在我们对学生认为对本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五项的调查中,显示在前两位的是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结合毕业生去向对学生深入研究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目前的教学模式能带给学生的提升空间不大的现状,并根据研究式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朝着研究式教学改革已经变的刻不容缓了。

二、研究式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1.研究式教学的内涵

研究式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方法,什么是研究式教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本为采用了多数学者认同的定义,“研究式教学”也可以表述为“课题式教学”和“发现教学”,源于布鲁纳的“发现法”。研究式教学主张在对话的语境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同一平台上,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成果平等地得到尊重和爱护,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去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进而整理自己的知识[1]。它力图解放学生、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让他们学会发现、探索的方法,进而实现研究和教学、教育与培养之间的统一。

2.研究式教学的特征

研究式教学以探索真理为目的。研究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由过去传统单一的“讲授式”变成为“讲授—问题讨论”的多元结构模式,研究式教学模式的采用,还需要教师就本学科前沿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题目进行引导,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讨,在研究过程中揭示经验、意义、情感和态度等,使真理显现出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提升。研究式教学还旨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培养创新人才。研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权威学说的意识,有助于创新人才的产出,同时也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

研究式教学主张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研究式教学中,由于要求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要增强,因此,教师由主体地位变为主导地位,而学生不是被动接受信息,也主动参与信息的发送,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其中,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有角色的转换——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教师还应该是合作者、具有反思能力的实践者和终身学习者。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接纳学生的情怀。

三、研究式教学的实施办法

针对我国目前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课程的特点,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将研究式教学纳入教学改革中所能采用的方法。

1.专题化教学内容

对于国际贸易中的基础类课程,由于知识系统庞大,单一的授课会使得学习枯燥乏味,因此本文提出将课程内容专题化,也就是把一门课程的所有知识分作几个专题,这就把原本庞大的知识结构细化了。对每个专题,都按照授课、阅读与评述、研讨等三个过程进行。其中,授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研究兴趣,并结合当前的研究热点,选择高质量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给学生阅读,并要求他们分成小组,围绕这些论文,结合小组的研究兴趣,确定一个主题,查找相关的学术文献,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形成研究综述这是每个专题的阅读与评述环节。对于研讨环节,它是在第二个环节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前一环节的成果,并交由教师与同学讨论,这样,可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交流思想,形成更多的创新思路,从而形成互相学习的局面。

比如,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由于微观经济学基础的重要性和其研究分支较多,内涵丰富的特点,采用模块和专题组织教学内容可以突出重要的研究领域,也利于更好地针对模块分配教师资源[2]。因此,在研究式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使之与学生的研究兴趣相结合。而开放性的一个体现就是实施模块化和专题化教学,因为它要求学生在教室给定的专题类别内,依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具体的课程项目展开研究。

2.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

既然传统的教学形式不能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那么新的教学形式就呼之欲出。研究式教学就是要增强学生的研讨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不将学习内容局限于课本上。因此,本文提供的学习形式是以启发式教学为基础的课题研究形式。

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授课时并不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探寻真理。并且运用一定的教学设备,启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研究兴趣。运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索重要知识,并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并且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学会沟通、合作与分享,培养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培养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这样,在对课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经济学的原理,还将知识运用了研究中,一举两得。课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针对国际贸易学的研究热点,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指导他们走进图书馆与上网。

3.成绩评定多元化

现在大学生学习中存在一个现象,平时不学、不思考问题,上课打瞌睡或逃课,最后考试前加班突击。针对学生在根源上不想研究、思考问题,只为通过考试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源动力和压力,本文将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制度来杜绝这种现象。多元化发展的考核制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一考定全局”的单一考试方式为多种考核方式并存,提倡开卷、半开卷、口试、论文答辩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并且把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也纳入考核当中,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其成果的评价,可以将学生的科研成果作为考核的指标之一,以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比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考核中,就可以采取开闭卷结合的方法,让同学们自主选择考试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达到自动删选上课听课好坏的同学。因为,上课缺席或没有认真听课的同学会选择开卷,但开卷的考试难度大些;而上课认真听课的同学由于知识掌握的程度高,所以会选择闭卷,而闭卷的题目较为容易。当然,实务的课程本来就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所以学生的社会实践也应该纳入考核范围。

四、关于研究式教学实施的建议

1.合理组织教学

在研究式教学过程中,要对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加以合理组织和有效控制,保证各教学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机联系[3],使各种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优化组合,以最大程度地适应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同时,要注重教与学双方信息的反馈和调节,保证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2.提升教师水平、能力

研究式教学有其实施的基础。它必须是以解决问题为前提,在问题的引导下实施教学。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研究课题的支撑下进行研究式教学,根据具体的问题,实施研究式教学就有了内容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方向的创新前瞻性。在信息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作为教师,不光是知识传授者还是知识获得的引导者。研究式教学要求教师的学识更高更广,能力更全面。

3.注意因材施教

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随时了解大部分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总体情况,使教学面向大多数学生提出共同要求,使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处在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水平上,实现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的个别特点和个别差异,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实施研究式教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任重道远。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安排研究式教学。忽视传统教学作用、好高骛远、盲目跟风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何丽君,何丽霞.《高等学校研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 [J].教学科学,2006,9

[2]叶满城.《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2009,2

[3]宋梅,迟乃玉,张庆芳.《大学本科生研究式教学的思考》.渤海大学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