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秸秆禁烧调研方案范文

秸秆禁烧调研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秸秆禁烧调研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秸秆禁烧调研方案

第1篇:秸秆禁烧调研方案范文

近年来,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环境保护部、能源局等部门,分别出台了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禁止焚烧秸秆、促进生物质发电等文件。2014年9月30日,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方案(2014―2015年)》。应该说,政府有关部门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出现了不少成功做法和经验。

然而,秸秆焚烧现象并未得到根治,还出现禁而不止的势头,主要产粮区秸秆焚烧问题尤为严重,2014年火点明显多于以往。以下列举三个例证。

其一,2014年1月,发展改革委公布了2013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情况:夏季秸秆焚烧火点数最多的两个省:安徽1775个,河南1272个;秋季火点数分别为570个和506个,仍居前两位。

其二,环境保护部官网了2014年9月29日―10月5日全国秸秆焚烧火点卫星遥感监测结果:11个省份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74个。居前4位的省份为山东、河南、辽宁、河北,每公顷耕地上火点数分别为23、22、6、6个。

其三,2014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第1版报道,河南省环保厅组织7个督导组,对全省秸秆禁烧情况进行了巡查督查,发现着火点7893个;发现的共性问题有:一是火点多,过火面积大。部分市、县的公路两侧狼烟四起,火光冲天,气味呛人,土地因烧秸秆而一片焦黑;个别地方过火范围长达数十公里。二是地方政府没有切实履行好协调监管职责。三是对秸秆禁烧的宣传不够,农村看不到夏季秸秆禁烧的宣传场景和标语。

秸秆焚烧会加重大气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会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引发火灾烧毁周边的树木和农作物,甚至引发森林大火,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会增加区域性雾霾天气出现的可能。雾霾是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秸秆焚烧烟尘和气味被风带到周边,也会在浓度差作用下弥散,影响大气环境。如果居民都能闻到大气中焚烧秸秆的味道,反映大气环境已经受到了影响;其实,没有闻到烧秸秆气味并不代表没有受到影响,可能污染物浓度已经升高。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污染物成分源解析发现,在2014年10月的三次灰霾发生过程中,秸秆焚烧时大气中钾元素比例上升明显,对灰霾天气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秸秆焚烧对某个城市雾霾的污染源贡献多大,要做理性分析。例如,由于北京市周边的秸秆焚烧火点少,对雾霾的污染源贡献不大;对周边焚烧秸秆火点多的中小城市,对雾霾的贡献则要大得多。其道理不言自明:风大时北京不会出现雾霾天气,居民也闻不到秸秆焚烧的气味。而对一些中小城市而言,秸秆焚烧的烟尘和污染物将加重大气污染程度,与其他污染物叠加并成为雾霾发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秸秆焚烧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发现,秸秆焚烧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多项污染指数升高。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引起咳嗽、胸闷、流泪,重时会诱发支气管炎。如果秸秆焚烧排放的烟尘与其他污染物叠加,导致PM2.5浓度升高并出现雾霾天气,到医院就诊的老人、儿童人数增加,这已被北京、南京等多地的研究所证实。一些研究也发现,呼吸道疾病与雾霾天气存在相关关系。

近年来,地方各级政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工作,力求农田不冒烟;而农民则千方百计地烧掉秸秆。结果是秸秆禁烧工作年年抓,而秸秆焚烧现象年年发生,卫星监测到的2014年着火点比以往年份更多一些。因此,研究秸秆焚烧的原因,出台的政策措施才能对症下药,收到预期效果。

1.时间紧是客观原因。对农民而言,秸秆烧掉最省事。在农忙时,既要收又要种,而且不能过了季节。作物收获非常重要,光种不收的事没人干;种就更重要了,不种下一季没得收。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妇女、老人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收割机的普及取代人工劳动成为作物收割的主要工具。由于土地所有权的限制,一些地区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受收割机类型、地块大小和地势起伏等条件影响,收割机主人怕机器受损,一般要留出8―10公分高的麦茬。农民在把小麦、玉米等作物抢收到家后,还要再把秸秆捆扎搬离田间,既没有时间也有些力不从心;而留在田里的麦茬又必须除掉,否则不能种下一茬。“不烧怎么办”是农民的无奈选择。

2.行为惯性是主观原因。农民认为,秸秆烧掉最方便。在调研时我们常听到种粮大户、村民主任等人在谈到秸秆焚烧问题时说,秸秆焚烧也有好处,能增肥、灭害虫、减杂草。焚烧秸秆产生的草木灰含丰富的钾元素,可以改良土壤结构;秸秆焚烧时的高温可以烧死虫卵、杂草种子。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地方政府对秸秆禁烧的宣传没有起到应有作用,一些农民对秸秆还田、免耕等的效果不太了解。尽管专家认为,秸秆焚烧会对土壤微生物、对地力等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农民缺乏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的知识,没有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特别是对区域性大气污染影响的危害性,行为惯性使农民优先选择了焚烧。

3.缺乏出路是重要原因。农

民选择烧秸秆,是因为划算。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炊事和取暖用上了电、液化气等能源,秸秆用作薪柴的需求下降了。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发展,秸秆作饲料的用量减少;由于部分农村治安差,留守老人、妇女不敢养猪、养牛、养羊,怕还不到出栏的时候就被偷了;打击农村偷窃行为需要引起重视。秸秆还田成本偏高。有关研究发现,秸秆粉碎还田,撒腐蚀剂、旋耕和增水作业的成本在每亩130元左右。秸秆做沼气原料,一些地方一家一户建沼气池不划算,农民不愿意投资。编织草帽、草苫等原有用途,因工艺失传、年轻人不愿干等原因,用量有限。做蘑菇基料,很难规模化利用。秸秆收购价格较低,运到路途较远的造纸厂、发电厂,农民的收入抵不上运费。秸秆发电用量大,但能量密度小,燃烧值低,不易运输且成本高(“百里不运草”)、所需存储场地大,一次投资大等,有补贴企业才愿意投资建设生物质发电厂。上述种种原因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秸秆无法用掉只好烧掉。4.缺乏长效机制是关键原因。尽管秸秆用途不少,如可以还田做肥料,可以青储用做饲料,可以做蘑菇基料;可以造气供居民使用;可以造粒或生产燃料棒,供锅炉使用;可以用作编制手工艺品、人造板和电厂原料等,但在农民力所能及范围内且能赚钱的用途并不多,也缺乏对农民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而得不到多少实惠、“赔钱赚吆喝”的事农民不愿干,企业也不会主动去干。由于秸秆收购季节性很强,如果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撑,企业利用秸秆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就秸秆收购价格而言,农民认为不赚钱;而对一些生物质发电厂而言,与燃煤电厂相比并没有什么成本优势。由于污染问题,国家禁止草浆造纸。由于秸秆综合利用存在规模小、效益低等问题,尤其是适宜农户分散利用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不多,利益共享机制缺乏等原因,导致秸秆焚烧禁而不止。

5.认识不到位和监管不力是外因。对秸秆焚烧的危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靠落实文件、靠上级督促禁烧秸秆,难以收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由于对“情节严重”的焚烧秸秆行为缺乏量化指标,执行起来的尺度难以把握:过轻起不到惩戒作用,过重会引起当事人的矛盾。对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乡村干部很难“较真”,毕竟是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虽然国家对秸秆禁烧有一定补助,但不足以支撑基层工作人员的支出;且农村分管禁烧秸秆的工作人员也不可能把全部精力用在监管上。由于监管的时紧时松,即使被移出田间的秸秆,一旦监管放松还会被农民烧掉。

秸秆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利用。秸秆焚烧,改革开放前没有,联合收割机使用前很少,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解决秸秆禁烧“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需要管理者的智慧。“解铃还须系铃人”,农民是烧秸秆的行为主体,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加大宣传力度,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可以用张贴画、科普讲解、村头黑板报、张贴标语等形式,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问题。除了常年性的宣传,还可以选择每年的夏秋收获季节集中宣传时间,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和具体做法,宣传秸秆还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等。用技术指导农民,用效益吸引农民,用示范带动农民。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秸秆的综合利用能力,使农民充分认识到,焚烧了秸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还会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公路和铁路的正常运行;使乡村干部认识到,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秸秆禁烧,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农民不敢烧、不愿烧,秸秆禁烧才能见效;只有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二)将秸秆还田放在优先位置,提高农业发展后劲

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土壤有机质下降、过度依赖化肥、化肥利用率低并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等实际问题出发,应把以还田为主的农业利用放在优先位置。具体做法上,可以采取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直接还田等形式。如选取叶子等软质、易腐熟的秸秆用作堆肥、沤肥并施用于田间;选择适合的秸秆用作饲料喂养牛、马、猪、羊等牲畜,再将牲畜粪便施用于农田;在收割时直接将秸秆粉碎并均匀地撒在田间,用拖拉机旋耕入土,既解决了收割下来的秸秆,也解决了留在田间的秸秆,形成“秸秆切碎—拖拉机旋耕—插播种”的还田模式;还可以发展形成建大棚—养猪—建沼气池—沼气用作炊事、照明等的“四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我国南方的一些家庭,建沼气池不但利用了秸秆,还解决了部分燃料来源,沼气渣还用作肥料,可谓一举多得,应加以推广应用。针对秸秆还田等农业利用中的问题,应出台相应措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规划并推广低成本、高效率和少污染的秸秆利用方法,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三)打通产业链条,培育新的商业模式

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形成产业链,扩大就业机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应在满足农业、畜牧业需求的基础上,从秸秆数量、品种及利用现状出发,统筹兼顾、合理引导秸秆的能源化、工业化利用。可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建设示范工程,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解决秸秆收集难的问题,需要探索和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对成片的秸秆,应从收割机收集入手,在收获农作物果实的同时将秸秆收集并运出田间;对零星的秸秆,可采用农户收集+村粗加工+公司规模化利用的方式,由农户收集并运到村里的集中点,进行粉碎、压块等粗加工,生产成燃料或原料。这样做,既有利于储藏、运输,解决运草的经济性问题;企业再进行利用,可以形成规模效益。

此外,国家应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如对用秸秆生产乙醇等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给予必要支持。一些高校和地方在开发秸秆的化学利用,用于生产乙醇等。国家应逐步推广成熟技术,促进产业化发展。

(四)修改补贴环节和对象,让秸秆利用者得到实惠

国家已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秸秆综合利用的各类补贴,包括化肥补贴、土地补贴、农机补贴(农业部负责)、生物质发电补贴(能源局负责)、以及重大项目补贴(发展改革委负责)。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在调研中发现,收集秸秆的农民没有得到应有收入,特别是在茶余饭后的闲谈中发现自己的收入比邻村干同样事的人要少,会认为受到不公正对待,心中有气;个别人的气不顺甚至会一时失去理性故意烧秸秆。因此,从解决问题入手,调整补贴对象和补贴环节。化肥补贴虽然可以降低种粮成本,但难以抑制化肥过度使用的情况;因而可以将补贴与秸秆还田利用挂钩。土地补贴没有直接补贴土地利

第2篇:秸秆禁烧调研方案范文

2014年的目标任务是: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70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到51.9%。建立200亩以上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方900个,建成秸秆机械化还田整体推进示范镇3个。

二、工作路径

(一)科学制定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市农机、农业、财政、水利、环保、发改等部门要抽调技术人员组成秸秆还田技术小组,深入充分调研,征求各方意见,学习先进经验,形成符合特点的秸秆还田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同时按照省农机局、省财政厅《关于编制2014年秸秆机械化还田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编制全市秸秆还田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原则、建设目标、操作程序、时间安排以及工作职责。各镇(街道)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镇(街道)要围绕各自目标任务,以村或组为单位,尽快落实有作业能力的服务组织和大户认定作业面积和具体田块,筹备必要的机械设备,确保秸秆机械化还田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广泛宣传发动,强化技术培训。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发放资料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做到禁烧和还田一起宣传、市镇两级同时宣传、实施过程全程宣传;要印发《禁烧和秸秆还田至农民朋友一封信》、《秸秆还田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秸秆还田操作实施办法》等资料、小册子和彩页,提高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机手的政策知晓率。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咨询、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市镇村工作技术人员、实施者以及第三方核查机构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督促农机手严格按作业标准实施作业。要加大农机与农艺结合力度,加强田间管理,抓好技术服务,确保秸秆机械化还田各作业环节技术执行到位。

(三)加大财政扶持,提高补贴效能。今年市财政在上级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的基础上,对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再给予每亩5元的补助。镇级财政也要根据财力情况,积极予以补贴。要用足用活各级补贴资金,提高补贴资金效能,重点扶持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秸秆还田类新机具推广。严禁挪用各级补贴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四)创新实施主体,推进合作共赢。各镇(街道)要着力培育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充分发挥他们机具集中、技术全面、操作熟练等优势,开展收、种、还田等作业“保姆式”、“一条龙式”服务。镇村要支持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与农民良好对接,拓展服务范围,扩大服务面积,实现规模化服务,提高综合效益。要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感受到政策上有扶持、工作上有支持、收入上有保障,以此促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良性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市政府成立了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为环保、财政、农委、农机、水利、农资、安监、公安、发改委、农工办、监察等单位负责人,负责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统筹协调、调度推进、督查考核。各镇(街道)也要成立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织一套工作班子,主要领导要亲自主持召开动员会,关键环节亲自调度督查,确保补贴资金扶持到位、还田面积落实到位。市政府把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纳入对各镇(街道)的年终考核,与各镇(街道)签订责任状,奖优罚劣。

第3篇:秸秆禁烧调研方案范文

暨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三夏”即将来临之际,县政府今天在这里召开“三夏”暨防汛工作会议。前面,在杏林镇浪店村万亩小麦示范方田现场对今年小麦长势及推广示范品种进行了观摩,县农技中心和种子公司负责人就小麦长势、品种特点及推广情况作了介绍。刚才,县农业局、水利局、环保局负责同志分别就“三夏”服务工作、当前防汛抗旱工作及秸秆禁烧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气象局颉局长对“三夏”及汛期天气气象有关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通报。前面几位同志讲得都非常好,也很到位,我完全同意,请与会同志按照安排意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冬今春以来,我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气候极不正常。大家都知道,去年冬季到今年开春持续百日大旱,对整个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但有利的一点是,进入三、四月份以来,天气有所好转,尤其是4月份以来,连续的降雨缓解了去年冬季以来的旱情,为农业生产、夏粮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就整个农业生产而言,也有不利的一面。春季持续低温寡照对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前一阶段与农业局等部门调研时了解到,苹果在开花授粉期持续降雨对挂果有一定的影响。果业中心统计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减产20%左右,当然品种不同影响也不同,开花授粉期与降雨期重合的品种影响较大,减产达3成。长期的低温寡照也致使小麦成熟期比往年推迟1周左右,收种时间相对集中,夏收、夏种、夏管的压力加大。前面气象局通报6月9日—11日有小到中雨,甚至部分地区还有大雨,对晚熟田块肯定会有影响,能不能做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也是个挑战。另外,由于气候变化异常,“三夏”期间和主汛期不可预测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几率增大,防灾减灾和抢收抢种等各项任务比较繁重。 同时,随着雾霾天气的不断增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决心和力度都很大,省、市也启动了“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基于以上因素,客观上为我们的“三夏”、防汛、秸杆禁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各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当前这几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坚决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会后,特别是各镇要及早动手,充分准备,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切实做好“三夏”服务、防汛抗旱和双禁工作,确保夏粮丰产丰收,全县范围内主要河流、水库和城镇安全度汛,县境内夏收期间不出现公路碾麦晾晒、焚烧秸秆现象。

二、明确职责,统筹安排,全力做好“三夏”各项工作

“三夏”工作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各镇、各涉农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立即行动起来,把思想统一到“三夏”工作上来,把精力集中到各项工作中去,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麦田管理,确保丰产丰收。目前距全县大面积麦收只有十天左右时间,也正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克服麻痹思想,切实加强田间作物后期管理,努力降低损失,提高单产水平。一是继续搞好病虫害防治,预防小麦倒伏。要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广叶面喷肥,增强小麦抗逆能力,减轻倒伏和干热风的危害,促进小麦灌浆。二是精心组织好小麦选种、留种工作。要组织群众做好长势好留种田块的去杂去劣,确保留种质量。三是要指导农民适时收获。小麦蜡熟期收获,既可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又可争取时间、避免灾害性天气袭击,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搞好服务,加快“三夏”进度。一要做好农机服务。预计今年参与“三夏”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将有1300余台,各镇和农业部门要提早成立机收接待站,认真搞好跨区作业机具的接待工作,组建机修服务队,保障零配件和油料供应;县“三夏”办公室要依据各镇夏收进度合理调配机具,促进人机有序流动,农业部门要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增强机手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二要做好技术服务。县农业局和各镇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农民适时收获,科学种田。特别对于小麦“三田”建设,各镇和农业部门要逐田块落实技术人员,发动群众抓紧时间去杂去劣,指导开展单收、单打、单贮,提高小麦良种品质。三要做好信息服务。气象局要增加天气预报播出频次,通过手机短信等平台多渠道及时准确的提供气象信息,县镇两级“三夏”办公室要在人口密集的地段张贴夏收进度、人机收割指导价格、气象情况等信息,为群众及外来机手提供便利。

3、突出重点,抓好夏种夏管。一要抓住时机调整产业结构。在种足种好秋粮的同时,一手抓粮食安全不放松,一手抓结构调整不动摇,充分利用“三夏”农作物倒茬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推动土地集中向产业龙头 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和群众的综合效益。二要抓好田间作物管理。秋粮作物生长周期短,要一种就管,麦收后要及时做好间苗定苗、除草、防病灭虫等工作,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同时,在夏收前后果品将普遍进入膨大期,管理丝毫不能放松,要指导果农积极实施果实套袋、果园生草、节水灌溉等新技术,提高优果率。有水利灌溉条件的镇和县城、镇区周边,要扩大蔬菜面积,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农技部门要配套做好高产技术的推广服务。

4、疏堵结合,抓好“双禁”工作。禁止焚烧秸秆、禁止公路碾麦晾晒是“三夏”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要把秸秆禁烧工作做为“三夏”工作的重中之重。昨天的全市“三夏”会上钱市长对麦田秸秆禁烧提的要求很严,会后陈县长对秸秆禁烧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由环保局负责,从今天晚上起在县电视台滚动播放禁烧公告。二是各镇要把禁烧责任落实到每个机关干部、落实到各个村组,把镇村干部全面动员起来,并将落实责任情况上报环保局,同时报县政府办备案。三是实行严格的责任倒查制度,对因导致发生焚烧秸秆的镇和部门,由县纪委、县政府督查室严格追究其责任。希望各镇、各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在落实好陈县长三点要求的同时,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采取印发资料、发送手机短信、组装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包括前面讲的在县电视台播放禁烧公告,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焚烧秸秆、公路碾麦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按照“五有”机制将秸秆统一堆放到固定的柴草堆放点。二要实行“双禁”工作责任制管理。由环保局牵头,公安、交通、林业等部门加强对秸秆禁烧的监督管理,农业部门负责指导秸秆综合利用的实施工作。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抽调人员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在“三夏”办公室值班,坚持全天上路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公路碾麦和焚烧秸秆现象。县“三夏”办公室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及时掌握和沟通信息。三要搞好小麦秸秆综合利用。农业部门要大力推广秸秆打捆机、玉米免耕播种机,从根源上解决焚烧秸秆问题。

5、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三夏”期间是农民购买使用生产资料的高峰期,农业、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和坑农、害农事件,让群众用上放心种子、放心农药、放心化肥。前一阶段,农业部、省农业厅就我县高毒农药监管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看点和汇报,对我县农药市场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县政府管理有力,工作卓有成效。同时指出我县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许多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和改进。在今天的会上顺便安排一下,农业、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开展农药农资市场检查和整治。供销、物价等部门要密切关注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供求和价格动态,在保证供应的同时,严肃查处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行为,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6、加强领导,夺取“三夏”胜利。各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三夏”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抓紧抓好。县上成立了“三夏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三夏”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协调解决“三夏”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各镇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精心组织,逐级落实任务和责任,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坚决打好“三夏”这场攻坚战。

三、有备无患,切实抓好防汛工作

前面讲了,今年气候变化异常,极端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按照“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以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总体要求,突出重点、锁定难点,充分做好各方面的防汛准备工作,真正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关于防汛我再强调四点:

一要摸清底子。“一城、两河、四库”,即县城老区、小韦河、渭河、白家窑水库、官务水库、五郡沟水库、太川水库,是我县防汛工作的重点,各有关镇和部门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要求切实加强防范,近期对所有防汛设施要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和评估,对发现的险工险段和薄弱环节要提早整治,确保安全。

二要完善预案。要按照我县防汛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汲取近年来防汛工作的经验教训,对各项预案来一次全面的梳理,找出漏洞和不足,把防汛指挥、通讯联络、群众转移、物资调拨、卫生防疫等措施,落实到防汛抢险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要重视重点部位、问题地段和薄弱环节防汛预案的制定,确保汛情到来时临危不乱。

三要备足物资。防汛物资储备是做好防汛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全备足,不留缺口。县防汛办要及时下达储备任务,按照定点、定保管的要求,采取专门储备和社会储备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储备量。县防汛办近期要对各类防汛抢险物资储备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凡没有按照要求足额储备的,要抓紧督促,抓好储备物资的落实。

四要落 实责任。各镇、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抓,负总责,层层建立责任制,把防汛工作各项措施和各级责任落实到人,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万无一失,确保全县安全度过汛期。今天是29号,进入6月就进入了主汛期,县、镇、村三级防汛指挥机构,都要认真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领导带班。每个防汛重点部位都要确定观测点和观测员,对外公布防汛值班电话和汛情、水情监测人员的联络方式,保证汛期通讯联络畅通,雨情、汛情、工作情况传递要及时准确,灾情要按程序及时上报。各镇要针对近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的现状,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好抢险队伍,搞好抢险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做到一旦发生险情能迅速投入抢险。

四、统筹兼顾,抓好树木管护

“三夏”期间,也是树木管护的关键时期,借此机会,我再强调一下树木管护问题。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爱林护林氛围。各镇和林业部门要加强护树护绿工作的宣传,把有关法律、法规摘编录音,组装宣传车巡回宣传,调动广大群众自觉管护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自觉爱护林木的良好氛围。森林派出所要通过对毁坏林木行为进行曝光、对重点案件严厉查处,扩大影响,营造气势,提高全社会爱绿护绿的意识。

二要突出重点,分类管护。树木管护的重点是新栽幼树、连片的机械收割区和城镇周边地段,包括去冬今春投资栽植的行道树,绿色长廊建设中法汤路、西宝北线两侧宽幅林带,关环线、连霍高速等主干路段新栽或补植树木的管护,以及今年新发展的苹果、核桃、猕猴桃等果树的管护。要总结往年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采取开挖隔离沟、机耕隔离带等办法,防患于未然。夏收期间严禁在树木周围堆放秸秆、杂草,严禁焚烧秸秆,对林带周边机械不能工作的田块,要采取人工收割,防止机械作业碰刮、压倒、毁坏树木。各镇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镇实际的管护措施,落实管护人员。

第4篇:秸秆禁烧调研方案范文

一、狠抓污染减排,努力完成“十一五”减排序时任务

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是“十一五”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完成减排任务,市环保局在对全市现有污染源构成和新增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多措并举,充分挖掘减排项目和减排潜力,科学制定减排计划,明确了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的具体措施。一是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构建了减排责任体系。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减排目标责任状,将减排目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计划。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中心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纳入了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和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二是加快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全市53个企业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各县、区均建设了远程监控平台,实现了重点污染源省、市、县(区)的联网,完善了减排支持体系。三是成立减排办和6个督查组。督查组采取任务包干制,分别负责三县两区和市开发区的减排督查、核算核查和业务指导工作。减排办定期编印简报,及时通报减排工作进展,加大了减排工作的督办力度,有力地推进了减排工程和项目的落实。

20__年,全市共实施减排项目42个,实现cod 减排1497吨,so2减排1100吨,与20__年相比,削减比例分别为3.3%和4%,完成了年度减排任务。

20__年,全市安排减排项目36个,其中cod减排项目21个,so2减排项目10个,应急关闭项目5个,1-9月份全市共削减cod 2408.66吨,二氧化硫717.9吨。预计到年底,可分别实现削减cod4500吨、削减so21300吨,完成年度减排任务,达到“十一五”序时进度要求。

二、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市建设

(一)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两年来,以推广实施农村户用及小型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程为重点,市环保局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争取省环保专项资金500万元,在市级环保专项资金中安排150万元,以奖代补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共有348个行政村(居)开展环境整治,目前,已建成25个省(市)级示范村、323个县区级试点村、210套(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二)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堵促疏”的方针,通过层层组织动员、强化宣传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多种方式,整合全社会力量,大打一场秸秆禁烧的“全民战争”,取得了显著效果。夏季首次实现国家卫星遥感监测信息零火点记录,在苏北乃至整个淮海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了秸秆全面禁烧目标,得到了国家环保部、农业部和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三)大力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20__年,我市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启动了生态市建设。市政府成立了生态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县区、市直各有关部门创建任务,分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调整了重要特殊生态功能区,确立了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全市建成省级生态村6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6个、市级生态村8个,还有1个乡镇正在争创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

三、严格环境执法,切实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

(一)连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组成检查工作小组,开展拉网式的现场检查。为确保工作成效,明确了检查组的工作范围和第一负责人,对检查人员因督查不力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政责任追究办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被查企业存在问题均提出整改要求;对违法行为,均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两年中,全市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7250人次,检查工业企业2604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50起。

(二)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认真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饮用水源地保护与管理的实施意见》精神,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联合组织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排查污染隐患,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指正,并督促相关单位按期、按要求整改到位。为确保饮用水安全,市环保局加大了监察力度,对二级保护区内的企业,监察频次由原来的每月一次提高到每周一次,实时监测企业排污情况;

对万吨级以上的饮用水源地,实行日查日报制度;对位于饮用水源地河流断面上的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及时加强设备维护更新,确保数据准确,发挥水质安全预警作用。目前,正在制定方案,对水质自动站的数据进行联网,将采用无线方式接入市环保局污染源自动监控指挥中心。一、二级保护区标志牌、警示牌,正在按照国家标准重新更换制作。在加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目前,已全面完成农村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获得了农村饮用水保护工作的第一手基础资料。(三)及时妥善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污染纠纷。始终坚持把环境工作作为“关心民生,心系群众”的实事工程、窗口工程来抓,通过强化领导,强势宣传,明确责任,严格执法,有效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保证了环境工作高效开展。两年来,全市共受理各类环境举报1800余件,均认真对待,仔细处理,限时办结,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的环境权益。

四、强化污染防治工作,不懈改善环境质量

(一)加快重点治污工程项目建设。我市有9个项目列入《20__-20__年淮河流域工业废水治理规划》, 22个项目列入《南水北调__段控制单元治污实施方案》,为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市环保局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参与筹备召开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题会议、市长常务会议和市长现场办公会议,明确了任务、职责和要求。会同市有关部门对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督查,全力推动水污染防治工程的建设。目前,淮河流域工业废水治理规划中的9个项目全部完成(含1个关停);南水北调__段控制单元治污实施方案中的22个项目,有19个完成,其余3个中,宿豫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步工程1.5万吨/日、泗洪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步工程1.25万吨/日2个项目年底前完成,市区尾水截污导流工程正在实施。

(二)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为实现淮河流域重点控制断面水质达标,市环保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会有关县区制定了达标方案,确定了古山河、六塘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等11项达标工程。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成立了淮河流域重点断面水质目标改善技术指导组,帮助县区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建设进度。

(三)深入落实 “河(湖)长”制。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快“生态__”建设步伐,在全市推行“河(湖)长”制。市环保局成立了三个重点水域“河(湖)长”环保工作组,由三位局领导担任各组组长,分别配合市领导做好对应河(湖)的有关工作。一方面,加强重点水域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对纳入“河(湖)长”制管理的河流实施全覆盖监测、加密监测、逐月分析,确保数据及时有效。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水质情况调研,认真分析,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提出水质改善的措施与对策。

(四)坚持环境质量季度分析会审制度。完善环境质量改善责任体系,坚持环境质量月报制度,每季度召开全市环境质量分析例会,及时掌握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对异常数据随时进行分析审核,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__年1-10月,市区环境空气良好天数达282天,良好率92.5%,与去年同期相比,良好天数增加了13天,良好率上升了4.8个百分点。

五、加强队伍建设,塑造环保良好社会形象

(一)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学习并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观点、新要求,推动班子成员树立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坚持以共同的环保事业和发展目标凝聚班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加强思想交流和沟通,促进团结。班子成员讲大局,讲付出,讲实干,讲纪律,做到干事业一条心,谋发展一股劲,抓工作一盘棋,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树立了团结协作、齐抓发展的形象。

(二)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分解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并纳入全局年度目标强化考核。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加强对权力运行重点环节与部位管理六项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每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工作程序和纪检监督事项,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资金运行、国有资产运营和党务、政务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权力运行各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监督。组织全系统职工、行风监督员、服务对象对领导班子勤政廉政情况进行调查评议,开展勤廉公示。市环保局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带头认真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主动接受群众评议与监督,未有违规现象。

(三)构筑思想防御体系。坚持以正面教育、思想教育、自我教育为主,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全局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打牢拒腐防变思想基础,从根本上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组织开展“三为三解”(为环保解忧,为群众解难,为企业解惑)主题实践活动和“算好三笔账,争做好公仆”主题教育活动,使环保工作走进群众、贴近生活,在为民排忧解难的同时,不断提高环保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筑牢防治腐败的思想防线,增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四)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制定《__市环境保护局政(行)风与软环境建设工作考评办法》,从服从大局服务中心情况、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情况等8个方面,开展了局系统内政行风评议工作。开展“推进行风建设,走进服务对象”活动。组织行风监督员、新闻记者、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审批服务中心、企业、社区进行座谈走访、征求意见。两年来,局主要领导5次带领相关处室、部门负责人走进直播室,面对面回答群众提出的有关环保问题。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逐条梳理,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明确承办单位,确保落实到位。

(五)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在连续三届获得省级文明行业的基础上,按照“扎实创建、巩固成果、再创佳绩”的新一轮文明行业创建目标,认真做好巩固和提高工作,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齐抓共管制度和奖惩机制,并将创建工作与行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以及相关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在全市环保系统掀起了新一轮文明行业创建新。

六、创新工作机制,服务__经济社会发展

(一)出台服务经济发展十条意见。明确了加大重点项目扶持力度、扩大县级管理权限、提高项目审批效率、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加大资金支

持力度、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推进环保投资软环境建设等十个方面的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对辖区内重点企业实行环保联络员制度,并于11月中旬,选择56个需要环保帮办帮扶的企业,在市环保局系统开展了一人挂一企的环保服务月活动。力争切实发挥环保职能作用,积极应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有效缓解我市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二)积极为环保项目争取资金支持。认真做好项目申报,积极争取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弥补我市治污资金不足的问题。20__年,全市争取资金5473.7万元;20__年,全市已争取资金4811.4万元,预计年底前还将获5000万元的补助资金。其中,有789.1万元为全市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补助资金,其余资金均补助我市重点减排工程、污水处理厂主干管网、区域流域污染防治、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污染源提标治理等工程建设。

(三)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千方百计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围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加大治污工程建设力度,确保完成减排目标任务,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对符合要求的重大建设项目,主动帮助企业向省环保厅争取污染物总量指标“点供”。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组成专门帮办小组,定人定责参与全过程服务,努力做到项目洽谈提前介入,项目咨询靠前指导,项目审批快捷及时,项目建设跟踪帮办。不断研究企业的发展需求,针对性地强化环保指导与服务,及时为企业办理环境行为等级评定,在信贷、土地、创优、上市和项目申报等资信证明方面提供环保服务保障。进一步规范环评中介服务行为,加强对环评机构和环评市场的监管,激活市场化竞争服务机制,监督其保证环评质量并优惠收取费用,为客商提供满意的服务。

第5篇:秸秆禁烧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对策;河南漯河

中图分类号 X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273-03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日渐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卫生的的一个主要因素[1]。为探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对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对策,笔者深入漯河市农村,实地调研了当地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防治情况,认真分析了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并就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1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 化肥污染

漯河市年使用化肥折纯138 520 t,其中氮肥56 865 t、磷肥17 948 t、钾肥8 187 t,化肥平均施用量折纯735 kg/hm2,高于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量的上限。施用肥料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40%,化肥投入占粮食生产现金成本的37%左右[2]。化肥的使用对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化肥特别是氮肥用量过高,使大量养分随降雨、灌溉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作物减产。过量施肥引起氮素的大量损失,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破坏臭氧层,同时也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背离了当前世界发展“低碳农业”的大趋势。大量增加农业化学投入品,也容易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和重金属含量超标[3],致使农产品质量大幅下降,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1.2 农药污染

漯河市年使用农药2 441 t,平均施用量为12.75 kg/hm2。农药在防治病虫害、保护农作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农药的大量使用也污染了环境,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农药污染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滥用农药。据统计,该市每年因食用农药污染的蔬菜而中毒的人数达近100人;二是过量使用农药[4]。农业生产中以杀虫剂为代表的农药施用量通常是推荐量的2~4倍,其大量使用,在消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杀死了许多有益生物,加速了水源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对土壤、水体造成严重危害,并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1.3 农膜污染

随着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塑料大棚及地膜的使用量大幅增加,农膜污染已成为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漯河市年农膜使用量达3 512 t,地膜使用量逾1 600 t,地膜覆盖面积2.221万hm2,占耕地面积的13.4%,约40%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残存于农田土壤中的白色污染物都是高分子有机化学聚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或降解后产生有害物质,逐年积累,污染土壤生态环境。有关调查显示,在地膜残留严重的地方,农作物减产20%~30%,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1.4 畜禽粪便污染

近年来,漯河市以双汇集团为龙头的畜产品深加工企业蓬勃发展,带动了畜禽养殖业的迅速扩张。目前,该市年存栏生猪逾200万头、奶牛4万头、肉牛8万头、家禽1 845万只。每年养殖业产生的粪便量逾200万t,其中经无害化处理的仅73万t左右。大量的畜禽粪便不经任何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不仅污染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而且导致水体和大气污染,是目前我国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同时,畜禽粪便的不合理处理,不仅会造成蚊虫大量滋生,而且还会成为传染源,造成疫病传播,威胁人类和畜禽健康。

1.5 农业废弃物污染

漯河市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年产各类作物秸秆220万t,约1/5秸秆被焚烧或变成有机污染物。由于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变,大量秸秆因无法有效利用而被焚烧或抛弃于河沟渠内及道路两侧,不但污染大气和水体[5],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也影响了附近的机场和公路的交通安全。

2 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量上限的2倍,但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225 kg/hm2,而当地施用量是其安全上限的3倍;我国农药年产约170万t,1.2亿hm2农田的平均用量达14.17 kg/hm2,漯河市农药施用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我国每年约有50万t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当地残膜率与此相当。这些化学合成物质被投入耕地,造成耕地污染,不利于植物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更重要的是,耕地污染严重威胁到粮食和食品安全。耕地中的有毒物质被植物吸收积累后,不但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还会继续在人体内累积,最终引发各种疾病。因此,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刻不容缓。

3 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

农业面源污染相对点源污染而言,具有点多、面广、分散、处理难的特点,其产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5点。

3.1 农业环保立法工作滞后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环保监督和执法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农业部门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因缺乏管理手段和法律支持,造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无法可依。

3.2 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

农业和环保等部门职责不明,存在权责不一致的现象。农业部门多从技术角度指导农业生产,缺乏有效约束手段;环保部门多是通过政府行为下达环保目标,要求有关部门对面源污染进行治理。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3.3 财政投入不足

据调查,目前当地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经费尚未纳入财政投入范围。同时,国家对此也没有相关的防治经费,多元化的社会投入机制尚未形成。

3.4 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

许多农民一味追求产量的最大化和劳动强度最小化,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加剧了农业环境污染。

3.5 监测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缺位,影响了相关技术和标准的推广应用。同时,农业环境监测手段落后,也成为制约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瓶颈”。

4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展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引起各级高度重视,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4.1 化肥污染防治

2005年,出台了《漯河市2006―2010年基本农田化肥过量使用控制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治理过量施用化肥问题。一是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切实提高该项技术的入户率、覆盖率和贡献率。2006―2010年,连续5年制定了《漯河市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方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达到了100%。二是搞好有机肥资源及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增加有机肥使用量,提高耕地质量。重点推广有机肥积制新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开发精制(商品)有机肥应用技术、实施节水农业及农业废弃物生物处理技术等土肥新技术10余项。每年积造施用有机肥5.33万hm2以上,开发研制有机肥、生态肥10万t以上。三是建立土壤肥料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试基地。该市每年安排新型高效叶面肥、高效配方微肥等中试试验基地12处。四是建立健全了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体系,提高土壤农化的预警预报能力。目前,该市已建地力监测点42个,在全市形成了覆盖四大土类的金字塔式监测网络体系。五是搞好宣传培训,提高广大农户自觉自愿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的积极性。

4.2 农药污染防治

为做好农药的科学使用,出台了《漯河市2006―2010年基本农田农药过量使用控制规划》,切实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技术培训。广泛宣传农药科学使用知识。要求农药经营网点,采取专家坐诊、播放录像资料、发放明白纸等措施,对来购买农药的农民开展技术咨询。二是大力试验、推广高效、低毒农药新品种。针对当地主要作物害虫,积极开展用药品种和使用技术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积极推进高毒农药替代工作。三是加大对农药市场的管理力度。把季节性市场大检查与日常监督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农药举报制度和案件查处联动制度,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和禁用农药。每年对蔬菜生产区农药经营门店进行不定期的全面检查,严禁销售和使用禁用、限用农药,确保农药的安全使用。

4.3 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2003年,漯河市提出了建设全国有影响的无公害食品基地市的目标,先后组织制订2卷《漯河市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涵盖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五大类49个品种。建立各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127家。目前,该市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12.27万hm2;有178个农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该市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双汇集团、龙云集团的无公害农产品已经成为全国 “一荤一素”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大大提高。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2003年10月,该市在市区对蔬菜等重点监控农产品实施了市场准入;2005年8月,又在全市3个区2个县全面实施市场准入。通过在农产品市场设立无公害蔬菜专卖区,定期不定期对无公害农产品进行监测,监测结果通过媒体和漯河农业信息网对外公布等措施,禁止监测不符合无公害标准的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定期在新闻媒体公布国家禁、限用农(兽)药产品目录,严禁购买使用。实行生产基地投入品登记管理制度,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全面推行,不但有效治理了农业面源污染,而且显著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

4.4 大力发展沼气,有效解决养殖业发展带来的粪便污染

漯河市将沼气建设纳入《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并专门下发了《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沼气建设,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通知》,致力通过发展沼气解决养殖业带来的面源污染。截至2010年底,该市农村户用沼气池总量达20.5万座,年消化养殖粪便逾40万t,提供优质沼液沼渣肥料逾80万t,减少化肥施用量20万t左右。同时,积极推广沼气及“三沼”综合利用技术,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4.5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焚烧秸秆情况逐年减少

据统计,漯河市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220万t左右。自2005年起,该市通过全面实施禁烧,推动了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综合利用率平均达到90%以上,比2005年上升了35个百分点。夏季小麦秸秆主要以机械还田、工业化利用为主,基本得到有效利用;秋季重点推广秸秆机械还田和青贮技术。近年来,该市积极探索生物质发电,对原热电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利用秸秆进行生物质发电,年可消耗秸秆约30万t。

5 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漯河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

5.1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重点是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培训无害化生产技术,强化清洁生产观念和农业环保意识,提高生产者、经营者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5.2 建立和完善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和农产品检验检测网络体系,提升监管检测能力。建立高效的农业面源污染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以及重大农业面源污染事故监测体系,切实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

5.3 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及时回收废农膜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多法防治,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用量。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施药规程,保证用药安全。推广可降解农膜和生物全降解塑料,从源头上消除白色污染。

5.4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大力推广施肥新技术,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耕地质量。加大合理耕作、洁净操作等无害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利用规模。

5.5 加强畜禽粪便污染治理

以沼气为纽带,实施种养相结合,是解决养殖污染的重要途径。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加强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6 发展循环农业,有效利用农业废弃资源

大力示范推广秸秆饲料、秸秆沼气、秸秆还田、秸秆生物质发电、秸秆生产食用菌等新模式和技术,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数量,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减少交通隐患;沼液、沼渣是优质的有机肥,其施用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减轻化肥和农药对农产品、土壤和水体的污染,达到农业废弃资源的有效利用。

6 参考文献

[1] 河南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2010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组织会议,2011.

[3] 蒋高明.中国生态环境危急[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

第6篇:秸秆禁烧调研方案范文

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今天召开这次全县土地流转暨秋种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对全县土地流转和秋种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推进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和秋种工作实现新突破。刚才,利华同志就当前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广荣同志宣读了县政府办《关于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请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增强紧迫感,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农业工作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工作力度,农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51.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4%。粮食生产今年我县克服了严重灾害天气的影响,夏粮喜获丰收,秋粮丰收在望,为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从全市范围看,近两年全市土地流转发展势头迅猛,平均流转比例已达到33%,其中界首市47.3%,颍上县43.7%,太和县36%,阜南县31.4%。对比可以看出,目前我县土地流转比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市处于垫底位次。从全县范围看,少数乡镇对农业生产和土地流转工作仍存有模糊认识,各乡镇之间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乡镇没有规划,没有目标,进度迟滞,效率不高;有的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宣传不够,引导不够,工作缺乏主动性,土地流转进展缓慢。

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协调同步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土地流转又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密切关系着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____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粮食高产整建制创建试点县,曾经是全市较早提出土地流转的县之一,涌现出一大批种养殖大户,是兄弟县市区学习的榜样。但从这次全市观摩来看,其他县市却走在了我们前面。农业分散经营投入大、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今年夏秋遭受旱情最严重的,绝大部分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地块。农业发展出现这种状况,尽管十分令人担忧,但也反映出土地集中经营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方向,反映出我县土地流转的巨大潜力和空间。可以说,抓好土地流转和结构调整工作,是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是农村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的需要,更是实现____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的需要,全县上下一定要深化认识,认清形势,增强工作责任心,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土地流转和结构调整工作,推动促进全县农业的新发展、大发展。

二、要明确目标任务,着力抓住关键环节

当前正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结构调整的“黄金期”、关键期,必须要下真功夫抓紧抓实。

1.要在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上下功夫。县委、县政府确定当前“三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秋收方面,要确保颗粒归仓,争取增产增收。秸秆禁烧方面,要力争实现不点火、不冒烟,尽力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土地流转方面,要在全市5个县市中达到中等水平,全县土地流转率达到40%左右。也即在现在的基础上要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6万亩,平均每个乡镇新增5000亩。结构调整方面,要完成县委、县政府年初部署,确保全县的粮经比达到或超过7:3。这些都是硬指标、硬任务,必须要完成。县农业部门和各乡镇要围绕这一目标任务,深入调研,认真谋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宣传,加大力度,依法依规快速推进。

2.要在狠抓典型培育上下功夫。客观地说,我县虽是农业大县,农业工作多项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表彰或奖励,但仍难摆脱农业大而不强、特色不优、亮点不亮的尴尬局面,在农业品牌、生态经济、规模种植、特色产业、种养能人等方面缺少在全国、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知名度和示范性的典型。但同时我们在这方面又有很大的潜力,已经有一大批初具规模、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农业品牌、种养大户等,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挖掘,精心培育,鼓励做大做强。下一步尤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大突破:一是在土地规模流转上有大突破。不但全县要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6万亩,同时在合作社和能人大户上也要巩固提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支持、帮助他们扩大规模,做出特色。二是在建设现代农业基地上有大突破。要积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采取招商引资、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现代农业示范区。要立足我县化工、酿酒产业,打造生态白酒的原料供应基地;要围绕食品加工、皮革加工、脱水蔬菜产业,积极扶持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脱水蔬菜原料种植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以销定产,实行从原料到产品全程订单生产,力争使我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三是在培育龙头企业上有大突破。要依托我县农副产品和畜禽产品优势,围绕化工酿造、皮革加工、脱水蔬菜、食品加工等相关行业,按照做大总量、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方向,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奖补力度,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3.要在搭建市场平台、构建服务网络上下功夫。为增强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设立现代农业发展孵化基金,主要用于人才培育、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市场平台、提供信息服务等,全方位为农业提供服务保障。同时明确这项资金保障要列入今后财政预算,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长期性的项目固定下来。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树立一个鲜明的导向,鼓励大家关心农业、重视农业,全面提高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水平,真正把我县打造成一个“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强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以此为契机,牢固树立经营农业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工作合力,在提供优质高效全面服务上用心思、下功夫,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出成效、出经验。

三、要强化组织保障,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抓好土地流转和结构调整,对于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搞好保障,确保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落到实处。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市委明确要求,县市区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业。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也要亲自抓、总负责,在关键时期要守在一线,面对面地督促指导,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分管负责人要履职尽责全力抓,认真负责地抓好各项具体工作;乡村干部要划片包干,明确任务,定岗定责,尤其是村支部书记要切实担当起当家人的责任,积极促成土地流转,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落到实处。县农业部门要指导好、督促好,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搞好配合,共同推动工作开展。

二要强化服务措施。要搞好秋收服务。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秋熟作物的后期管理,积极筹备机收机种工作,认真开展农机设备的安全检查;要及时为农民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开展抢收抢种工作,确保收得完、种得足、储得好;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尤其要抓好秸秆禁烧工作,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要加强市场管理。县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要紧密配合,深入开展种子、农药、肥料等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不法经营,净化农资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县农业、供销等部门要及时调备适销对路的优质良种、农药、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以满足秋种之需。要强化宣传发动。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县农业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好技术培训班、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会,确保工作人员深入到户,良种良法普及到田,技术要领传授到人。

第7篇:秸秆禁烧调研方案范文

为深入贯彻“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满足市民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长春市经过认真调研和反复论证,提出了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的战略构想。经过不懈努力,在2016年9月2日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长春市的申请给予了批复,下发了《关于支持吉林省长春市开展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创建工作的函》,并授予长春市“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牌匾。

一、强化领导,科学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为统筹推进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创建工作, 2016年9月5日,长春市委办公厅形成了“长春市绿色有机示范市创建方案”和成立了由长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提出举全市之力共创共建。并根据年初制定的2016年推进绿色水稻原料生产基地建设30万亩,绿色果蔬生产基地17.22万亩,绿色鲜食玉米生产基地2.8万亩,绿色杂粮生产基地1.6万亩,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40个的任务目标,长春市农委与各县(市、区)农业局签订了《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工作职责,落实属地监管任务,并列入了长春市政府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

二、政策引领,示范引导创建工作快速推进

为加快推进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发展,实现把长春打造成为全国绿色农产品基地的战略目标,长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长春市“三品一标”农产品奖补实施办法(暂行)》。市财政拿出专项引导资金,用于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三品一标”发展,打造长春农产品特色品牌,同时加强了示范推进工作。一方面加强技术指导,长春市农委重新修订了14种蔬菜生产技术地方标准,编印成《长春市蔬菜生产技术标准补充汇编》,免费下发到菜农手中。通过送科技下乡、农业培训等活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指导,以点带面引导农民严格按照“蔬菜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另一方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2016年,榆树市被列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项目,九台区和德惠市被列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项目,目前正按照示范县要求开展工作。

三、重视监管,全面推动创建工作健康发展

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证优质放心农资供应。2016年年初以来,长春市共出动执法车辆258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9520人次,检查农资企业及经营业户12963户次,整顿城乡农资市场1206个次,立案查处农资案件12起。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净化了农资市场,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抽检力度,加强了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监测工作,确保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从2016年国家和省对长春市各进行的3次例行监测情况看,平均合格率达到98.5%。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启动了秸秆禁烧、综合利用计划,防治农田大气环境污染,城乡生产生活垃圾统一处理,“两减一增”绿色防控体系建设,黑土地保护计划,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

四、广泛宣传,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8篇:秸秆禁烧调研方案范文

一、市情概况

*是山东的17个省辖市之一,现辖2区(市中区、任城区)、3市(*、*、*)、7县(*、*、*、*、*、*、*)、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55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6631个行政村居。总人口818万,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悠久。*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著称,是轩辕黄帝和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乡,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始祖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境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孔庙、孔府、孔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举世瞩目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已确定在*兴建。

资源优势明显。境内拥有30多种矿产,煤炭储量250多亿吨,占全省一半以上。电力装机容量920万千瓦,占全省六分之一。淡水资源充沛,南四湖湖面1260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三孔”、“四孟”、水泊*、中都佛苑等景区景点在海内外素享盛名,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还是山东重要的粮棉油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大蒜、*大米、*小尾寒羊、*麻鸭等具有较高知名度,淡水产品产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区位交通优越。位于鲁苏豫皖四省结合部,是连接华东与华北、中原与沿海的重要枢纽。京九、京沪、兖石三条铁路,京福、济菏、日东三条高速公路和四条国道在境内交织成网,即将兴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在*设有站点,改造扩建后的*机场年内即可通航,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千吨级船队可直达长江,内河航运能力占全省的80%以上,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产业基础较好。经过多年发展,培育了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拥有8个中国驰名商标、75个山东著名商标、93个全省全国名牌产品和5个上市公司,利税过千万元工业企业240家、过亿元的39家。煤化工、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纺织服装五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建成机械制造、生物技术、纺织新材料、专用汽车四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兖矿集团、小松山推、如意毛纺、菱花味精、雪花集团、太阳纸业、鲁抗医药、银河胶带等一批骨干大型企业保持了在全国同类企业的领先水平。我市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行列,20*年全市gdp达到17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1.2亿元。

二、“三农”工作情况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摆在突出位置紧抓不放,切实做到了不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而放松粮食生产,不因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而动摇农业基础,不因加快城市化进程而忽视城乡统筹发展。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发展,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加大“三农”扶持力度,狠抓农业基础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认真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新农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年全市粮食总产395.6万吨,棉花产量15.8万吨,瓜菜产量1068.2万吨,水果、肉类、禽蛋、奶类和水产品产量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农林牧渔增加值213.5亿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5271元,比上年增加680元;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文明和谐乡村创建扎实有效。

(一)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一是持续增加“三农”投入。先后设立扶持欠发达县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等专项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及时足额落实上级惠农政策配套资金,去年市县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总额超过13亿元。二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政策。以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证为凭据,理顺明确了农民承包经营土地的确权关系,并根据经济发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研究建立了农村承包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机制,积极引导土地合理流转,鼓励支持土地入股经营,引导分散闲置土地向经营大户、种田能手集中。三是切实兑现各项政策性补贴。粮食直补做到了丈量土地、补贴标准、应补数额“三上墙”,良种补贴采取了招标供种,粮食、农资补贴全部实行齐鲁惠农一本(卡)通直接划拨到农户,农机补贴通过申报备案,凭购置手续由所在县乡财政直接兑付。四是巩固发展农民减负成果。全部免除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统一为每个农户发放了负担卡,明确按政策规定应负担的内容、数额。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进一步规范,先后取消了“收取乡村公益事业金”、农村“两工”等农民负担事项,全面落实民主监督和民主理财,推行村务、政务公开和村帐乡管、年度专项审计,从制度上防止了农民负担反弹。

(二)农业基础建设切实加强。着眼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搞以治水改土为

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全市各级投入农田基本建设的资金每年均在3亿元以上。启动实施了骨干河道治理、大中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先后兴建一大批农田排灌设施和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全市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54.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现有机电井13.8万眼,基本达到每50亩地一眼机井;平原井灌区大面积推广防渗渠系或管道节水灌溉,引湖、引黄灌区实行机井提水和建站引水双配套。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50万千瓦,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92千瓦,其中农用拖拉机9.94万台,大型联合收获机1.56万台,耕、播、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探索出秸秆还田为主,秸秆饲料、秸秆能源、秸秆代料栽培食用菌、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炭化等多措并举的高效吸收利用新模式,去年全市秋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得到国务院领导充分肯定,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就此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三)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严格把好基本农田控制红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800万亩。千方百计优化品种、提高单产,突出抓了48万亩国家大型商品粮优质小麦基地建设,目前全市粮食单产达928斤,其中吨粮田达到330万亩,有120万亩小麦单产超过1000斤,100万亩玉米单产超过1200斤,其中小麦最高产达到1472斤,玉米最高产达到2060斤,粮食安全得到可靠保障。着眼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综合产出效益,集中培植大蒜圆葱、食用菌、瓜菜、苗木杞柳、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奶肉牛、肉蛋鸭、淡水产品、甜叶菊10大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扶持、系列服务、典型示范等措施,力促一批专业村、专业镇和规模化种养基地加速发展。20*年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达到786.7万亩,其中瓜菜480万亩、比上年增加79.95万亩。林果业发展到94万亩、增加10万亩。生猪存栏量244.7万头,肉蛋奶和渔湖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4%、6.7%、63.3%和4.5%。全市已形成各类特色专业村1000余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基地发展到2760处。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从20*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的方式扶持龙头企业扩能和新项目建设,吸引各类投资主体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80家,新增120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21家,扶持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600余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年销售收入达到380亿元、实现利税36亿元,带动种植基地410万亩,养殖规模1.1亿头只,农户95万户,全市55%的农户和53%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建成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14处,*大蒜市场已成为全国大蒜价格形成中心,*大米市场成为北方最大的稻谷交易平台。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程”,确定了瓜菜清洁种植、畜禽健康养殖、优质果品、有机食用菌、水产生态养殖五大重点,研究制定了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拿出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和示范区建设奖补、标准化技术培训和推广、农业品牌认定注册。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强化科技兴农,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办好市县两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面向广大农户推广良种良法和先进实用技术。目前全市已建设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49处,面积33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486个,认证面积218万亩;建成市级农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三大检测中心”,质检中心、质检站发展到13个,产地检测点56个,农产品质检基本实现全覆盖。20*年全市农副产品出口创汇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2.2%。

(六)农村民生问题有效解决。每年坚持承诺为民办好10件实事,去年集中为农民群众解决了关系生产生活的15个方面实际问题。突出抓好“水电路气医学”项目建设,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3400多个行政村、400多万农民用上自来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执行到位。累计新建改造农村公路9685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通客车。在139个乡镇、2185个行政村启动实施“一池三改”,10.9万农户用上了沼气。改造建设138个乡镇卫生院,建起5738个农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所有县市区,参合人口566.4万人、参合率96%。先后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76.7万平方米,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农村教师工资实现县级统筹发放。狠抓农村社会保障与救助体系建设,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户纳入低保范围,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5%。建立困难群众大病救助制度。为2162个农村贫困户改造新建了住房,为1660个贫困肢体残疾人配发了轮椅,为1661个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了免费手术。大力实施“阳光工程”,以青年农民为重点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去年新增转移就业20万人,累计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215万人,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

三、春季农业生产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围绕落实“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集中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为夏季丰产丰收、农民持续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一是突出加强麦田管理。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春季麦田管理和春耕备播进行安排部署,抽调有关人员组成督导组深入生产一线查看小麦苗情,检查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情况。针对今年冬季干旱少雨、春季气温回升较快的实际,超前组织农业专家开展调研,拿出了因苗制宜、分类指导的麦田管理技术意见。同时针对上游地区小麦条锈病菌源多、气流传播快、小麦品种抗性差、发生危害重的特点,安排农业部门加强监测、准确预报,及早备足药物、药械,适时开展病虫害防治。目前全市小麦长势良好,大部分地块群体适宜、个体健壮、绿色越冬、返青正常。一、二类苗面积占到80%以上,越冬期平均苗量61万,起身期达到73.6万。

二是深度推进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标准要求,分门别类加强对全市113万亩大蒜、20万亩圆葱、5万亩早春马铃薯、6万亩甜叶菊、1万平方米食用菌的生产管理。采取麦田间作、蒜田套种、保护地栽培等措施扩大越冬菠菜、速生叶菜和早春瓜菜生产规模。目前全市春季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余万亩,其中温室大棚菜13万亩,大中拱棚菜51万亩,麦田、蒜田套种1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6万余亩。

三是组织开展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在认真抓好*、*两市县承担的农业部和省政府小麦、玉米、大豆高产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市财政列支500万元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扶持小麦、玉米“十、百、千、万”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培植高产典型和超高产地块,推广优良品种、配套技术。目前全市优质高产小麦播种面积达420万亩,落实优质高产玉米播种计划200万亩。

四是着力优化技术服务。积极开展科技入户、“三下乡”和科技特派员活动,区别不同层次强化农民技能培训,组织农业科技人员针对早春种植的棉花、地瓜、花生、马铃薯、瓜菜等作物,向农民面对面地进行播种、育苗技术指导,不断扩大种子包衣、间作套种、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各类先进适用配套技术的推广面积。

五是切实保障农资供应。及早安排组织春季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膜、药械货源,组织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治理,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和门店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农资经营放心店实施挂牌经营,目前已做好了175万亩棉花、50亩地瓜、65万亩水稻以及100万亩瓜菜等作物的育苗播种准备和农资供应,基本满足春耕备播需要。

第9篇:秸秆禁烧调研方案范文

为切实做好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最新公布的《“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原《创模工作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版权所有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全国、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围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坚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深化宣传教育,加强综合整治,严格环境执法,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城市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推进生态市建设,展示美好*新形象。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促进我市创模工作2007年上半年通过省级调研,年底前通过省级验收;2008年上半年通过国家调研,9月底前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年底前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标准,力争通过国家考核验收。

二、主要任务和要求

1、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三年(2006—2008年)名列全省前列;加强环境安全防范,防止发生重特大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力度,拓宽环保资金筹措渠道,建立污染防治基金。确保上述三项基本条件达到创模考核要求。

2、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使经济持续增长,人均gdp、人口与计划生育年度完成率、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用水量、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等五项社会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3、加大工业、服务业和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强环境执法,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努力改善环境质量,水、气、声环境质量五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特别是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且市内无劣v类水体。

4、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城市绿化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扎实开展清洁能源区建设,推广燃油、燃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巩固提高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并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区建设,环境建设lo项指标全面达到考核要求。

5、加强环境管理,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按期完成总量控制计划,强化环境保护教育,普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全面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确保环境管理7项指标全面实施到位。

6、积极开展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国家is014000示范区等创建活动,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审核,确保两项参考指标达到考核要求。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发动阶段(2006年8月一2006年10月)

1、进一步学习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的通知》、《“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等文件,对照新考核指标体系,深入分析我市存在的主要差距和不足。

2、组织考察调研南通、泰州、扬州、苏南等周边地区环保模范城市,学习创模成功经验。

3、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动,调整充实市创模领导小组成员。

4、召开市创模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确定各相关部门、乡镇职责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方案。

5、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对创模工作再动员,再部署,迅速在全市掀起创模的热潮。

(二)规划修订阶段(2006年10月一2006年11月)

1、市水务、建设、城管、经贸、环保等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分别对我市原创模《规划》中的市区河道整治工程(水务局)、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水务局)、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城管局、经贸委)、生态建设和绿化工程(建设局、农业局)、城市清洁美化工程(环保局、公安局、城管局、建管局)、城市安静工程(环保局、公安局、*镇)、绿色社区创建工程(*镇、环保局)、产业结构和工业污染防治工程(经贸委、环保局)、宣传教育工程(教育局、广电局、环保局)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程(环保局)等十大工程建设专项规划,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新的考核要求,结合我市《十一五规划》,进行修订、完善,11月30日前报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

2、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单位修订的意见进行汇总后,将修订后的《规划》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确定。

3、各相关部门和乡镇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明确一名中层干部为联络员,精心制订本单位的创模实施计划,11月30日前报市创模领导小组。

(三)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1o月一2008年6月)

1、全面推进工程建设:

(1)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市水务局督促联合润通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和输送管网的建设,确保2007年上半年建成。

市水务局督促联合润通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实施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确保2006年底前开工,2007年底前建成,使处理能力达到7万吨/日以上(工业废水3万吨/日、生活污水4万吨/日)。

市水务局尽快规划并启动如泰运河以北地区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建设,并确保2007年底前全部建成。

(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市城管局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垃圾处理方案的论证,并尽快组织实施,确保2007年底前建成投运。

市城管局、*镇健全、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储运系统,实现日产日清。

市城管局对现有垃圾填埋点进行全面整治,确保无恶臭气体产生。

(3)城区河道整治工程

市水务局尽快编制《*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同时统筹考虑城区水质改善、景观建设、防洪建设等规划,尽快组织实施,打造一个清水空间。

加快城区河道的活水工程建设,对内外城河等河道全面清淤,定期换水,提高河水水质,确保城考段面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市区范围内无劣v类水体。

(4)城区绿化工程

市建设局按照《城市绿化规划》,全面实施各项绿化工程,确保城区绿化覆盖率2007年超过35%。

组织创建一批园林式单位、居住区、道路,结合城市特点,建成几个高品位的工程,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工程

市水务局、环保局切实加大第三自来水厂水源保护区管理力度,按照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第三自来水厂水源水质和供水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提请泰州市环保局、高港区人民政府加强三水厂水源保护区周边企业和开发区的环境管理力度,防止对水源水质造成影响。

市环保局加强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超标污染源的产生,严禁在保护区内新建任何有污染项目。

市环保、水务等部门和各乡镇,按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推向深入,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2006年超过90%,2007年底前达96%以上。

加快泰黄清水二期工程实施进度,使水源水质较差的乡镇尽快饮上长江水。

(6)城区空气环境污染防治工程

市环保局、*镇等部门进一步巩固城区烟尘控制区建设成果,按要求进行年度复核,完善各项措施,实施长效管理。加强交通干线两侧烟尘排放管理,严查省道、国道两侧冒黑烟现象。

市经贸、商物等部门清理整顿燃煤供应市场,禁止燃用含硫量大于0.8%的劣质高灰煤。淘汰污染严重的燃煤炉灶,加大燃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

市城管、建管等部门开展建筑工地和机动车辆运输中扬尘的整治活动,大力提倡文明施工。

市城管、环保、工商、水务等部门和*镇加大城区特别是鼓楼中心区苏利巷、鹰扬巷等区域的服务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控制油烟、烟尘对环境的污染。

市公安、环保等部门加大机动车尾气专项整治力度,淘汰二冲程燃油助力车、摩托车,鼓励使用环保型机动车。

市农业、环保等部门和各乡镇加大秸秆禁烧力度,有效遏制大面积燃烧秸秆对大气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

市环保局对现有空气自动监测点位进行重新论证布点,尽快提请市政府落实专项经费,再建一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

(7)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市城管、卫生、工商、环保等部门和*镇以创建国家级、省级卫生城市为目标,开展大规模的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彻底改变城区脏、乱、差状况。

市城管、建设等部门和*、大生、姚王、张桥等乡镇积极开展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强化环境管理,使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管理达到创模考核要求。

(8)城市建设与改造工程

市建设、交通、规划等部门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加快城市改造步伐,特别是对如泰运河以北地区、江平路加以改造和建设。

市建设、城管、规划等部门和*镇做好其他沿街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门面房屋的改造及残墙断壁的清理工作。市城管、建设、规划、国土、水务等部门和*镇继续抓好沿街围墙的透空改造和沿街建筑出新工程,全面清埋、拆除城区违章建筑。

市城管、工商等部门清理道路两侧不规范、非法的灯箱、广告招牌,消除城市视觉污染。

2、继续抓好其他考核指标的达标:

(1)市环保局牵头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施行,保证必要的投入,配备必需的装备,定期组织演练。

(2)市经贸、发改、供电等部门尽快制定全市节能降耗政策措施,对耗电大户、耗能大户、耗电行业强化管理,加大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并对有关数据进行重新核算,使单位gdp能耗达到创模考核要求。

(3)市水务局采取措施,对耗水大户、耗水量大的行业强化管理,并对有关数据重新进行核算,使单位gdp用水量达到考核指标要求。

(4)市环保局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提高主要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积极制定削减计划,通过关停、改造、调整、治理等措施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5)市经贸、供电、发改、建设等部门积极加大城区清洁能源区建设力度,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6)市教育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普及环境渗透教育,提高环境教育普及率。

3、2006年11月,市创模领导小组组建创模资料组,从各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全面启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各部门、各单位组建本单位的创模资料组,积极开展资料收集整理。

4、市创模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专题会议,检查创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相关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5、市创模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督查,对各部门创模工作进行考核。

6、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总结交流阶段性创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7、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创模工作情况。

8、邀请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厅领导、专家对我市创模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和指导,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及时整改。

9、2007年上半年,申请省环保厅对我市创模进行省级调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10、2007年年底前,申请省环保厅对我市创模进行省级验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四)自查整改阶段(2008年1月一2008年6月)

1、各创建责任单位对承担的创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向市创模领导小组提交自查报告,向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有关资料和台帐。

2、市创模领导小组对各责任单位组织全面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各有关单位全力整改。

3、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责任单位基本完成创模软件资料建设和相关台帐、原始记录等材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写创模技术报告。

(五)迎接验收阶段(2008年7月一2008年12月)

1、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责任单位按要求进行整改,完善软件资料和各类台帐,进一步修改创模技术报告。

2、组织编写创模工作报告。

3、2008年9月底前,申请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市创模进行技术评估,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4、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技术评估意见进行整改,年底前整改到位,力争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考核验收。

5、召开迎接验收动员大会,部署迎查准备工作。

四、工作措施

1、明确目标,强化领导。围绕全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总体目标,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创模的第一责任人,在市创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创模工作负总责,对创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高度重视,亲自过问,亲自抓落实。根据工作任务,拿出具体工作措施,明确序时进度和具体责任人,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模”氛围。通过召开各种会议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环保进社区活动,广泛宣传“创模”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提高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与法制观念,增强全市人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和“创模”活动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创模”氛围。

3、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环境管理。加强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巩固达标排放成果。进一步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把好审批关,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切实控制新污染源。结合企业技术改造,强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淘汰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产业和产品,优化产业结构。

4、加大投入,着力提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平。抓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全面整治城区河道,积极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工程,提高城市环境建设总体水平。组织开展创建绿色人居环境社区活动,加强市区绿化美化建设,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加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和清洁能源区的建设和管理,切实改善市区环境质量。

5、建立责任制,齐抓共管。对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各项指标和工作任务,根据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职责进行分解,签定创模责任书,建立责任制和定期工作进展情况考核制度,对逾期未完成目标任务的,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广大市民的监督。

附:

*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相关部门、乡镇职责

为如期实现2008年将我市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最新公布的《“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我市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市创模领导小组对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相关部门、乡镇职责进行修改和调整。调整后的各相关部门、乡镇创模职责如下:

一、环保局:负责全市创模规划的汇总编制、修订,并做好相关具体工作;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确保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和规划环评综合执行率达到国家要求;组织开展市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落实工作,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考核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全省前列;加强金市工业污染源管理,工业企业排污申报登记执行率达100%,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达100%;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确保每年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国家重点环保项目落实率≥80%,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全国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加强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物管理,确保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危险废物处置率达100%;加强环境安全防范,确保全市三年内不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不发生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牵头制定全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提请市政府定期组织演练;积极开展城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复查扩建工作,负责全市有关水体、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监测及全市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确保城区全年api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全年天数的85%以上,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60db(a);按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确保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畅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妥善处理环境污染案件;开展公众对城市环境状况满意率、创建工作知晓率民意调查工作,确保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85%;开展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国家is014000示范区等活动,各类创建数逐年增加;环境保护机构独立建制,环境保护能力不断提高,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版权所有

二、市发改委:负责将环境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确保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7%;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把好产业政策关,执行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制,严格控制新上有污染项目;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确保全市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人均gdp>1.5万元;会同市环保局制定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监督实施。

三、市财政局:负责将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国家和省统一要求,设立污染防治基金专用帐户;设立年度创模基金,安排和协调创模重点工程项目配套资金并监督使用;根据市发改委计划要求,协调解决各项环保建设资金,确保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7%。

四、市建设局:加大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力度,负责城市广场、公园、景观、景点、观光带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城市面貌不断更新;编制《城市绿化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2007年底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负责城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报批工作,确保城区受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10%;加大城区道路建设与维护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城市环境卫生和城乡结合部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

五、市水务局:负责编制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及输送管网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2007年底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80%;负责编制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给排水管网和防洪工程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且城区无劣v类水体;加强市自来水公司水源保护,确保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编制全市节水规划,并认真实施,确保全市单位gdp用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负责全市江滩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报批工作。

六、市经贸委: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执行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制,加大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全市单位gdp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开展城区清洁能区建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使用率≥50%;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

七、市统计局:负责创模各项指标统计管理工作,确保统计的数据真实、可靠、可信。

八、市城管局:负责编制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2007年底前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组织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加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市容市貌干净整洁,使城市环境卫生工作落实到位;负责组织开展城乡结合部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整治,环境管理符合要求。

九、市计生委:组织全市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确保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年度计划完成率达100%。

十、市公安局:负责全市机动车年检、报废及抽检工作;加强市区机动车辆尾气检测和治理,确保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85%;负责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商业噪声管理;负责开展市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在市区主干道设立禁鸣路段,确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0db(a)。

十一、*工商局:切实把好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环保前置审批关,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加强各农贸市场管理,开展农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确保环境良好;积极开展白色污染防治工作,对在城区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以及超薄塑料袋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十二、市交通局:负责城市出入口大道景观建设,保持本部门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干线路面完好,做好公路用地内绿化维护工作;加强船舶污染防治工作。

十三、市农业局:组织开展省级生态农业市创建工作;负责全市森林公园的规划和报批工作;实施全市林业发展规划,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做好全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十四、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环境渗透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环境保护专题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确保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85%。

十五、市卫生局:协助开展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全市卫生镇、村创建活动,抓好农村集镇饮用水源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医疗废水处理、医疗垃圾处置监管工作,确保医疗废水排放达标率、医疗垃圾处置率达100%。

十六、市国土资源局:加强国土及矿产资源管理,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工作。

十七、市广电局:组织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创模专题节目,开展创模宣传工作,定期播放创模公益广告,环境质量报告和空气环境质量日报、预报。

十八、市文化局:负责我市文物古迹保护和修缮工作;加大城区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协助城管、环保部门加强对娱乐业噪声监管。

十九、市建管局:负责建筑施工管理,实行文明施工,防治扬尘和噪声污染。

二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将全市各企事业单位烟气处理设施纳入锅炉日常运行管理中,确保烟气处理设施完好、运转正常。

二十一、市规划局: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需求,优化城市区域功能。对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未编写环境保护篇章或说明的,不予审批。对工业、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的,不予审批。对城区建设项目规划的审批严格把关,确保预留的绿化面积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加强各类管线、城市雕塑、小区景观、户外广告等项目的规划审批,提升城市容貌品位。

二十二、市委组织部:负责将环境指标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并会同有关部门强化考核。

二十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加强经济开发区内工业污染源管理,确保各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100%;加强对联合润通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和福昌固废处理中心的运行监管,确保尾水稳定达标排放,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二十四、*镇人民政府:负责镇属工业企业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防治工作,配合做好“三废”稳定达标排放工作;配合做好市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的巩固提高工作;按照全市创模方案中绿色社区创建要求,敦促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部门等单位实施绿色、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和环保进社区活动,及时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难点热点环境问题;按要求开展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强化城郊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郊结合部面貌;组织镇属学校开展环境渗透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