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根据会议安排,现在向常委会报告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20*年工作,请予审议。

20*年,教工委在县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在本会其他委室密切配合下,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部署,认真履行教科文卫工委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县人大常委会安排的各项工作。

一、20*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立足本职,依法开展工作监督。今年,教科文卫工委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针对县政府提出的“大打富硒民歌两张牌”的战略,十六届人大四次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我县富硒食品开况的汇报。为了审议好报告,教科文卫工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别到茶业局、乡企局、科技局等部门及硒谷矿泉水厂、闽秦茶厂、和平茶厂、盘龙茶厂、向阳富硒食品有限公司等单位,充分听取部分企业负责人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一定深度的调研报告及审议意见,会后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按要求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将该项工作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开展了我县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调研,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汇报。为了使审议有的放矢,促进政府改进工作,县人大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大代表、委员到白河县学习白河高中、职校办学经验,并在认真调研我县高中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政府提出有利于我县高中教育发展方面的建议五条,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建议四条,县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采纳了意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高教、职教发展的办法措施,为我县的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奠定基础。三是针对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现状,听取了县政府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情况汇报,为提高审议质量,会前,县人大常委会分四组对全县*个乡镇*个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要求其他8乡镇人大联动视察新型农村合疗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并针对我县新农合工作存在的政策宣传不到位、人口基数不实、新农合受益面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差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五条,促进了我县新农合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二)围绕大局,积极完成常委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一是全力以赴做好了年初人代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二是配合其他工委开展了民商事审判调研、国民经济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视察检查。

二、工作呈现出的特点

(一)体现民生,关注热点。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代表人民行使监督职权,是国家权力机关。教科文卫工委联系的是社会事业口,事关群众生存质量和幸福指数,今年面对高中教育优质生源流失和骨干教师流失、高中教育质量不够稳定的实际;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没有办学特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难以向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等实际情况和问题,开展视察调研,并提出建议意见,帮助政府想办法,督促解决一些事关教育发展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寓监督于支持之中,得到了社会对人大工作的高度评价。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形势下中央实行的又一惠民政策,但在下面实施过程中,由于工作不到位,群众的高期望值,繁琐的报销程序等问题,使得群众有意见,干部有怨气,上面不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研,帮助政府找准问题,并督促政府完善农合运行机制,核准人口基数,简化报销程序,扩大受益范围。得到了乡镇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立足县情,务求实效。在撰写审议意见时,谈问题力求公正全面,说成绩力求客观,不歌功颂德,建议紧贴实际,切实可行,保证了建议意见可操作性,力求监督取得实效。关于富硒食品开况的审议意见,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县“十一五”富硒绿色食品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县富硒食品发展方向,理清了发展思路,并将富硒食品开发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审议意见印发后,政府抽调专人起草加强高中教育工作的决定,目前还在征求意见阶段。按规定提高了*中学收费标准,从本科师范院校毕业生中为高桥、毛坝中学招录教师*名,并制定了相关管理措施,加强基础教育管理,确保了我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同时,从2009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发展。职教中心于9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编制了《*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职业教育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村合作医疗由于刚进行完毕,政府及合疗主管部门正在整改落实过程中。

(三)精诚团结,和谐共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教科文卫工委一条线,上到分管领导,下到工委工作人员,都注重团结,和睦处事、和谐共事,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既分工又合作,有问题大家共同商量解决。在工作中我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扬长避短。正是这样,所以教工委在常委会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工作有张有驰,严肃活泼,处处充满了活力与和谐。在配合其他工委开展工作上,我们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尽量把问题找准,情况弄清,以利于材料的归类整理,做到了分工合作,顾全大局。

(四)注重学习,共同提高。一是认真学习了《监督法》《物权法》《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二是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党的理论知识;三是在工作中相互学习,有好的建议当面提出,以利改进工作。工作之余,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理论水平,通过这些方式的学习,工委三人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有一定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一年来,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与新形势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与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宣传工作做的不够,工作做了,对外宣传少;二是调研的深度还不够,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改进。

第2篇: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2006年8月25日)

县委、县政府召开2006年度高、中考总结表彰暨资助寒门学子大会,主要目的是,总结高考、中考工作,表彰在教育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助学的浓厚氛围,推动全县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刚才,几位县领导分别宣读了有关表彰文件,对教育局和2006年高考、中考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以及高考状元、中考优秀学生进行了表彰奖励,对家庭困难的优秀学生以资进行了鼓励,田县长对我县三年来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提三点希望和要求:

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快更好地发展教育事业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教育系统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实施“管理升级、质量进位”工程,抓改革,抓管理,抓特色,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今年的高考、中考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高考成绩位居全市第二平台第一名,中考在全市处于先进行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广大教职工辛勤工作的结果,要给予充分肯定,但更要看到差距和问题。目前,我县教育工作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科教兴县”战略,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明确目标,加大力度,创新举措,确保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统筹协调。教育工作的目的要坚持以育人为主,转变教育理念,在抓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健康教育,真正把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要使走向高等学府的,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走向社会,不能进入高等学府的,要成为服务××、建设家乡的有用之才。要继续按照“一年一进步,三年一大步,五年上台阶”的目标要求,下大力破除自满自足的思想和畏难情绪,明确标杆,确定赶超目标,发挥优势,整合资源,追求卓越,基础教育抓提高,高中教育求突破,职业教育创品牌,确保全县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要继续争先进位,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面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要深化改革,提高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水平。要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特别要全面推行按需设岗、竞争择优、优劳优酬的用人机制,解决好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要探索推行有限目标责任制等管理制度,创新考核机制,完善评价体系,提高管理水平。要大力提倡教学研究,树立典型,创造条件,鼓励教职工在抓好教学的同时,深钻细研,以教促研,以研促教,进一步提高教研水平。

二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立足教育事业发展与全县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下大力抓好教育质量升级进位工作,努力在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要把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整合资源,优化组合,努力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要在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理直气壮地抓好尖子考生和高考升学率。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创新办学模式,突出特色,培树品牌,提高学生就业率。要加快发展教育产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教育的社会服务面,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接受教育的需要。

三要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素质,加强管理。要制定优惠政策,落实奖励机制,增强教师队伍活力,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要完善培训机制,下大力培养一批高级教师、一批名师、一批专家校长,提高教学能力。希望广大教职工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全面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爱岗敬业,修身立德,为人师表,乐育英才,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努力营造尊师重教助学的浓厚氛围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部门要把发展教育事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协调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会后,各单位主要领导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要听取一次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组织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抓好教育重点工作的落实。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要加强工作调度,找准薄弱环节,强化措施,推动落实。教育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对“控辍保学”工作任务重、教学质量不高的学校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挂账督办,限期解决。

二要创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全县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都要把关心支持教育作为义务和责任,把关心支持教育工作放在优先的位置。对学校的检查,要以帮助、指导、支持为原则,学校不准乱收费,更不允许部门向学校乱收费。执法部门要加大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校园暴力等犯罪行为,严禁学校周边上不利于学生健康的娱乐项目,特别是一些黑网吧,必须取缔,努力为学生成长创造安静、安全、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3篇: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一、基本现状

目前,全市有普通中专学校4所,技工学校1所,职业高级中学11所,民办中专1所,民办职业学校1所。总占地面积1536.5亩,资产总额20636.14万元,在校学生11654人,教职工1128人,共开设专业36个。这些学校中,卫校、思茅职教中心为国家级重点学校,财校、林校、技校、职中为省级重点学校;、、职中为省级示范性学校;宁洱、孟连、镇沅、西盟职中为省级合格学校。全市建成乡镇化技术学校105所,独立建制学校17所,达到省级示范性成技校的12所,合格成技校32所,能开展培训工作的学校74所。各级职业学校基本能坚持面向社会,服务“三农”的原则,抓好农科教结合、长短结合、产教结合,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发挥“人才培养、科技推广、信息服务”的作用,有效带动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加强校企联合,互利互惠,采取走出去的办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的学校直接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和数量,签定培养合同,主动调整课程设置,制定教学方案、实习计划,让学生学得懂、用得上,增强就业能力。

职业高级中学也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大胆改革办学,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模式,加大合作办学力度,尽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并根据我市发展较快、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几个产业,积极开展培训。化技术学校主要通过农村化技术学校进行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巩固扫盲成果,实施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以贫困劳动力为对象,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实现稳定转移,就业增收为目标,强化培训与转移相结合,精心组织安排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75634人次,今年转移后培训3422人,培训后就业5302人,初步实现了为农村教育和“三农”服务。市技术学校也加大培训力度,技能培训显著,年至年期间,共开展了茶艺师、厨师、美容、美发等69个工种的技能培训52908人次(农民工12070人次)。全市持有职业资格证书34347人,其中:初级工14560人,中级工17087人,高级工2465人,技师235人。农村初级中学也积极渗透职业技术教育,通过组织专家编写种植、养殖方面的乡土教材,免费提供到农村初级中学,让部分不能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学到“一技之长”,增强了自身素质,扩展了就业渠道。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

从我市情况看,职业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看仍然是我市教育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总体发展不平衡,投入不够,师资不足,大部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办学规模小

目前职业教育的学校与毕业学生数比例来看,我市职业学校的学校数少,招生少,班级少,仅有普通中专学校4所,技工学校1所,职业高级中学11所,民办中专1所,民办职业学校1所,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在校学生11654人,每所职业学校规模平均647人,高中在校生23155人,比例约为1:2,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比规模小、比例失衡。数据显示,年我市初中毕业生有32118人,录取到普通高中的有8980人,录取到市属中专、县职业高中的仅4682人,录取到省属、外地州中等职校的500人,合计录取14283人,还有17835人约占55.5%的初中毕业生毕业后既没升学,也没再接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而有的县职业高中每年100人的招生指标都难以完成。

(二)办学条件差

多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学校没有固定的地方财政拨款,专业设施简陋陈旧,没有实训基地,校舍、教学用房都十分困难,影响了学校发展。如卫校长期租用部队用房,职中办学23年来,只有一栋综合教学楼,学生宿舍属于危房,无公共澡堂、食堂,教学设施简陋。职中由于报读学生多,校舍严重不足。多数学校没有实训场地,教学设备设施陈旧老化。乡镇化技术学校由于无经费投入,三分之二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不少学校仅存一块牌子。

(三)教师队伍弱

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数量较少,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市属中专学校专业课教师缺口较大,县职业中学教师大部分由中小学转岗来,文化课教师有余、专业课教师匮乏。职业教育教师学历达标率仅56.81%,低于普通高中教师32%,职业教育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仅为15%,全市双师型教师仅有96人;教师素质不高,教师大部分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还不能适应职业教育专业性强的要求,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四)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为部门、行业办学,条块分割,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学校专业设置存在重复,资源配置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整体规模小、效益低,仅市就有三所专业基础设置相同相近的学校。如职中校舍不足,减少招生,而隔壁的教师进修学校却教室闲置;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各自为阵,放任自流,学校间为抢生源,恶性竞争。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观念弊端,加上目前高等教育的扩招与就业机会的缩小所带来的择业、就业形势压力,我市职业教育,特别是针对农村的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远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职业教育未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范围;从社会观念看,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程度普遍较低,大多认为职业教育是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没有看到职业教育所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增长力;从地方政府看,不少领导仍将职业教育置于整体教育的附属地位,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缺乏了解,认识不到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巨大拉动力。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

中等职业学校隶属关系复杂,制约了整体发展。我市中等职业学校隶属关系复杂,牵涉部门较多,政出多门,各自为阵,没有统一的行政管理和质量监督,难以做到对中职学校的有效统筹管理和资源整合。

乡镇化技术学校和农村初级中学渗透职业教育管理不到位。乡镇化技术学校大部分没有单独的编制,挂靠在乡中心小学或乡中学,没有进行独立的管理,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农村初级中学渗透职业教育阻力大,发展不平衡,相关管理配套政策没有落实,学校缺乏专业技术课教师、生产实习基地以及发展经费。

(三)经费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是地方财政仅拨付教师工资,学校发展资金严重不足。许多职业学校的校舍改建、设备扩充等硬件设施扩充资金以及基本运转资金,基本靠上级专项资金的核拨和自筹资金解决,加重了学校自身负担,学校发展困难。如卫校申报为国家级重点学校,地方财政没有对其投入资金扶持;职中、镇沅职中多年来校舍简陋,县级财政没有给予资金投入改善;职中因校舍不足,无法实现扩招目标。

二是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未按规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各地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调研中发现,两项教育附加拨付职业教育的经费基本上没有落实到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发展。

(四)教师队伍不适应职教发展的需要

随着近年来职业学校设置专业、课程的增加,专任教师总体数量明显偏少。专业水平也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教师边学专业边教学生,自身专业动手能力较差,很难保证教学、实践的开展。特别是缺乏既能教专业理论课,又能教专业实际操作课的“双师型”教师,导致了教学质量整体水平得不到提高,学校很难创立专业精品和特色、品牌,因而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源得不到保证,没有生源,专任教师也没办法留住,形成了恶性循环。

(五)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就业服务指导不到位。各种就业信息匮乏,招聘和应聘沟通渠道不畅,各级劳动保障、人事、教育部门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力度还不够;双证书制度执行不力。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要求毕业生同时拥有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书制度没有普遍执行;就业准入制度不完善。先培训后就业的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企业不按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用工,导致劳动就业市场混乱。许多初、高中毕业生不愿接受职业技术培训,而直接外出就业或本地就业,进而引发职校生源危机,加上大学毕业生都就业难,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学生厌学情绪蔓延,导致许多初中毕业生不愿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重了职业中学招生困难,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规范发展。

三、建议

针对我市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为进一步发展我市职业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对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

提高认识,统筹协调发展。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而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的能动作用。

我市一方面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问题不断凸现;一方面劳动者素质低,全市技能人才仅占从业人员的16.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8%,技师占从业人员的1.3%,大大低于全国、全省的百分比。无论是建设中国茶城,发展我市支柱产业,还是脱贫致富,构建和谐,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而职业教育起着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的作用。某种意义上讲:我市今天的职业教育就是我市明天的经济。

(二)加强领导,统筹职业教育的发展

全市各级政府要及时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市政府成立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县(区)政府也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协调力度,着力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统筹规划,统一领导,从市到县形成整体合力,全面推进我市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深入研究我市情况,结合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目标以及省人民政府确立的职业教育发展“七大工程”的实施,对我市发展职业教育提出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总体规划,作出合理布局。

(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对职业教育的职责,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主要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切实接受各级人大、政协的检查和监督。要进一步完善专项督导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地、各行业、有关主管部门的办学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办学机制,面向产业、面向农村、面向市场,合理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把提高学生实际能力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强化对学生的培训,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实习、就业、服务一体化办学格局。

(四)加大投入,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大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有关政策。各级政府要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相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提高职业教育经费在本地区教育经费支出中的比例,保证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步增长。各地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企业要严格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至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职工培训。”这一政策,确保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办学的路子,吸引社会资金扶持职业教育发展。按照“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的方针,制定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多渠道、多形式兴办职业技术学校;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多元化的投资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努力形成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新机制。

3、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我市农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职业学校生源缺乏,主要原因是许多学生家庭贫困,帮助这些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既能体现社会公平,也能保证职业学校生源。要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资助贫困学生的各项政策。大力实施助学金制度、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等多种资助制度,建立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切实落实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按年人均15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的政策。

4、一是确定职业学校的改扩建项目,多方面争取资金;二是建设实训基地,根据我市的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各县职业教育的特点分重点、分专业建设必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增强学校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能力;三是增加专业教学设备设施,改善办学条件,为中等职业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五)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按照资源统筹使用、体制便于管理、机制适应市场、教学立足实用的原则,着力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1、进行布局调整。以市为中心,以骨干学校为核心,合并一批专业设置相同相近的学校,进行优化合并、优化专业学科建设,保证学校规模,减少资源浪费。把思茅卫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努力构建与市场需求、劳动就业、人才培训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全市各县本着跨县协办、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协作办学。以市为中心,采取区域覆盖形式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将县市职业学校进行专业分工,协作办学,邻近的一个或几个县联合办学,同类学校的专业设施、师资使用都可相互调节使用,发挥优势互补作用。

3、理顺乡、镇成技校的管理体制。由乡(镇)政府直接管理,教育行政部门配合,相关各专业站、所协同,开展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的补充形式,发挥其作用。

(六)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增加职业教师编制。人事部门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发展较快的职业学校按师生比核定教师编制,并试行按工资总额进行包干,便于学校按专业需要聘请教师,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所占比例。

二是扩大职业教师进入渠道。从待遇、政策各方面积极鼓励专业针对性强、有一定操作技能大学毕业生到职业学校任教。

三是对现有教师进行再培训。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当地有关部门指定本地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和相关配套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多渠道扩大专业教师培训,并把接受培训教育的学时数和到企业实践的情况作为教师升职、晋级的必要条件。努力完成规定的职业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七)建立健全职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第4篇: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同志们:

送走了辉煌而不平凡的200*年,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且极具挑战的200*年。在这新的一年刚刚开始,中国人民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召开计生系统全体人员会议,回顾和总结2004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全面部署今年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确保“十五”期末争创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市目标的顺利实现。现在,我根据局长办公会研究的意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争创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市目标,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落实各项措施,狠抓指标达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是低生育水平有了进一步稳定。“十五”以来,我市生育水平逐年下降,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呈现负增长。2004年,人口出生率为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9‰,计划生育率达99.5%,一孩率为91.7%,累计独生子女率达84.3%,高于全省近20个百分点,全市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0.9左右,人口增长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模式”。

二是优质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过去的一年,我们继续加强以中心服务站为重点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增强了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全市技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服务工作进一步开展,全市3月份和9月份两次集中性孕情检查服务活动,为25.1万育龄妇女进行了“查环、查孕、查病、治病”服务,为16.7万育龄妇女开展了RTI综合防治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期内避孕措施的落实率和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全市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99.82%,不仅超过了指标要求,而且优质服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是依法行政工作有了进一步规范。去年,我们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与各镇、各部门签订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意识,明确计划生育的执法依据、执法职能、执法责任。我们还举办了计划生育干部培训班,对计生干部进行法制教育,使各级计生干部依法行政和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观念逐步确立。去年,全市共依法下达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书37份,均符合法定程序,审批照顾生育材料479份,均在各地进行了公示。接待来信来访67人次,均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全市未发生一例违法事件,更未发生一例违反国家人口计生委“七个不准”的规定。

四是宣传教育工作有了进一步深化。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主题,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在“新”字上做文章,“进”字上下功夫,“家”字上搞服务,采取“四抓”措施,构建了生育文化新格局,实施“五进”工程,打造了生育文化新品牌,运用“六种”途径,开拓了生育文化新路子,市振兴南路、以及梁徐等,14个镇建成了生育文化一条街,姜堰镇太平社区居委会建立了生育文化新景区。12月份,顺利通过了省委宣传部和省人口计生委的检查验收,已上报和国家人口计生委予以表彰。去年,我们还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印发大量宣传资料入户到人,使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到年底,全市人口和计生知识知晓率已达90.7%,理论宣传、群众宣传、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的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五是利益导向机制有了进一步确立。去年,按照省市统一布置和要求,我们对全市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进行了调查,对符合省政府规定享受奖励扶助政策的人群进行了登记和确定,并对所需奖励资金进行了测算,使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在我市得到贯彻落实。在实施奖励扶助制度的同时,为依法维护独生子女父母的合法权益,我们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制定了全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发放办法,经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以市政府120号文件下发到各镇、各部门,使全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的兑现问题得到落实。

过去的一年,是辉煌的一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先后进行了争创指标的自查和考核,迎接了泰州市对我市争创工作的评估和验收。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镇计生干部的奋力拼搏,全系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市的争创目标已基本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在这里,我对大家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经验和体会

过去的一年,我们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五个突出、五个强化”,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借鉴和运用。

第一,突出了争创理念,强化了目标责任。今年以来,我们把争创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市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全市计生干部中强调突出争创理念,层层明确争创目标,人人落实争创责任。年初,与各镇计生助理签订了争创目标责任状,特别对几个重点指标明确了达标要求,并把争创达标与年终评先奖优挂钩,争创不达标,年终不评先。与本局人员落实了争创责任和挂钩各镇工作责任,每人联系一个镇,每人一千元风险抵押金,每周一督查,每周一汇报,做到了人人有压力,个个有担子。为掀起全市争创工作热潮,我们还建议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争创工作情况汇报会、督查会以及全市争创工作迎检动员会,使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对争创工作的认识更高,责任更明,有力地推进了全市争创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二,突出了以人为本,强化了优质服务。今年,我们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作为争创达标和提升计生工作水平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以人为本,围绕育龄群众在生育、节育方面的需求,开展了知情选择和随访服务工作。我们按照省示范市标准中规定的6种服务对象,对各类对象所需服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逐一规范,特别对2001年以来有生育节育现象的育龄妇女,强调了知情选择避孕方法,按期上门进行随访服务。对到期更换措施人员、不孕不育症人员、连续服药5年以上人员,由计生服务站组织进行服务或体检。对近年来接受RTI工程服务的人员,要求各镇服务站进行跟踪服务,发现患病的妇女实行跟踪查治。今年来,全市共为上述6种对象7万多名育龄妇女开展了各项服务,收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据前期电话调查和入户评估情况看,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率和随访服务率分别达78.3%和73%,均比去年有所增长。

第三,突出了知识普及,强化了宣传教育。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知识的知晓程度,是争创示范市关键指标之一。为此,我们今年突出在提高群众知识知晓率上花大气力,下深功夫,努力构筑理论宣传、舆论宣传、群众宣传、社会宣传四大框架。理论宣传上,编印了基层党校培训讲稿和人口学校授课教材;舆论宣传上,市两台每周《人口与发展》栏目定期播出,《江南时报》和《社区服务指南》每半月有专题刊出,另外,全市还被各级新闻单位采用计生稿件306篇;群众宣传上,我们充分发挥5000多名中心户长的作用,通过"一板三栏"、送发宣传小资料等形式,向群众传送知识,包教知识;社会宣传上,我局每逢重大纪念日,均在市中心地带或社区开展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形成了宣传计划生育的浓厚氛围。

第四,突出了统计数据,强化了信息管理。今年以来,我们针对一些镇人口出生数据上报不够准确、社区特别是小区人口数据难以统计的新情况,加强了人口统计数据的核查、上报工作。一是要求各镇认真清理2001年以来的出生人口,特别是违反政策生育的人员,必须如实上报;二是在清理出生人口的同时,变更、核对上报信息;三是对2001年以来有生育节育现象的育龄夫妇微机信息逐一核准,从夫妇双方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到结婚时间、生育时间、落

实避孕措施时间以及家庭电话号码等,均一一核实,确保做到育龄夫妇个案与个人一致,帐表与人一致,表格与微机信息一致。通过清理、核对、变更等举措后,全市补报出生人口328人(其中违法生育20人),微机信息准确率有了较大提高。今年,我们还加强了各镇微机房达标建设工作,在全省率先制定了规范化标准和奖励措施,我们的做法写成报道后,被《中国人口报》采用,国家和省人口计生委领导来姜堰视察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第五,突出了队伍建设,强化了素质提高。去年,我们根据本市计生事业发展和岗位实际需要,采用招考、招聘、调配等方式,广纳人才,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年初申请了公务员计划,年中招考了1名本科计算机应届毕业生,充实了微机技术力量。年底引进了具有中级职称的外科医师转业军人,充实了科技科和指导站医技力量。我们还调整了镇医技人员,充实到中心服务站,加强了中心服务站的技术力量。我们还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使全系统工作人员文化层次、技术职称均有了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计生干部大专以上文化达78%,专业人员的技术职称获得率达60%。为提高系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我局还下发了《关于推行计划生育服务提速增效的意见》、《争创泰州市“五十佳基层站所”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学习型机关的意见》等文件,对全体计生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促进了计生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全市人口和计生工作取得好的成绩提供了保障。

三、2005年工作要点

2005年,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和创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市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确保争创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市目标的实现。具体工作上做到“五加强、五推进”:

1、加强基础工作,推进创先争优顺利开展。抓好以农村为重点、村级为重心的基层基础工作,重点提高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水平,指导基层各村依法规范村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按照建章立制、合同管理、优质服务的要求,突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的自觉遵守、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组织作用,村级协会必须组织健全、活动经常、发挥作用。继续健全和完善计生中心户,充分调动计划生育中心户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点、信息采集点、村民议事点、邻里互助点”的作用,真正将管理与服务延伸到组、落实到人。提高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五"期末,组织开展评选计划生育模范村、先进村、红旗镇、先进镇活动,通过评选工作,推动全市争创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优质服务,推进生殖健康水平提高。坚持以四个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为中心,以一般服务站为依托,整合资源,组合力量,搞好服务,依法为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免费提供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技术服务。中心服务站要发挥人员设备优势,增加技术服务项目,增强服务辐射功能。一般服务站要以开展知识普及、知情选择、健康服务、咨询指导为主的服务工作。各级计生服务站都要继续开展以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和生殖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六大系列服务工作,并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需求,指导育龄夫妇选择以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牢固确立服务理念,定期为落实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开展随访服务,努力提高随访服务率和群众满意率。积极做好孕前指导,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建立和完善对B超检查的严格监管和中期以上终止妊娠报告登记、孕期随访服务等工作制度,坚决扼制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现象。

3、加强依法行政,推进群众合法权益获取。进一步贯彻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按照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书的要求,继续加强计划生育执法管理,建立健全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责任过错追究制、系统内外的监督约束机制,做到政策法规公开、管理权限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对照顾生育政策的审批,坚持个人申请、镇村核查、协会监督、张榜公示等原则,杜绝弄虚作假、违法生育现象的发生。认真贯彻实施《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征收的社会抚养全额上缴市财政,专户管理,纳入预算管理,严禁截留、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坚持文明执法,严格执行国家人口计生委“七个不准”规定,坚决杜绝因行政行为不当引起的诉讼事件和恶性事件,不断提高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牢固确立依法维权的观念,在依法规范群众生育行为的同时,使人民群众的生育权、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奖励政策、扶助政策等得到依法获得,确保育龄群众的人身和财产不受侵害,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保障。

4、加强宣传教育,推进婚育新风惠及万家。继续办好两台《人口与发展》栏目,广造舆论声势;继续创建“五个一”为特色的婚育新风和生育文化景观,即:一条生育文化街,一道生育文化廊,一块大型宣传广告牌,一间生育文化室,一个社区生育文化活动舞台,营造环境氛围;继续印发资料,注重编印融政策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计生宣传小资料、小画册,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内容,活跃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形式,使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做到九入户,即:宣传品送到户,人口画报订到户,有线广播接到户,知识碟片传到户,宣传效果访到户,骨干培训办到户,帮扶措施落到户,咨询热线打到户,文明奖牌挂到户。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把婚育新风惠及到千家万户,从而稳定和提高计划生育知识的知晓率。年内争取开通人口信息网,把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科技服务、生殖保健、优生优育、奖励制度等公布上网,让广大群众了解,为广大群众掌握,提高计生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提高知识的普及面。

5、加强利益导向,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立。2005年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按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继续执行现行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制度,并与相关部门协调,出台相关文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逐步形成我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活动,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勤劳致富。通过各种奖励扶助政策,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真正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

四、关于争创迎检工作

上周接到泰州市计生委通知,我市作为第一批争创示范市验收单位,春节后将接受省计生委组织的检查验收,方法是明查暗访。实事求是讲,春节前要做好迎接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精力难集中,时间难保证。但是,各镇在春节前后,一定要突击重点,主抓关键,认真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优质服务工作,做到知识普及到户,技术服务到人。前期,各镇做了大量工作,印制了大量宣传小资料,发放到了广大育龄群众家庭,并通过各种形式,对育龄群众进行了宣传和教育,同时,对在家的育龄妇女进行了生殖健康服务,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春节期间,是人们合家团聚的日子,各镇要抓住流动人员回归的契机,对流动人员进行一次集中性的知识宣传和技术服务工作。要层层明确责任,落实任务。计生服务站所有人员更要分工包村,村干部包回归人员,并发动中心户长、协会会员联系1-2个流动人员,实行包教知识,主动服务,努力做到宣传服务一个不漏,一个不少,确保省明查暗访的见面率和知晓率。

二是认真抓好依法行政工作,做到规范行政行为,落实奖励政策。春节期间,既是外出人员回归的高峰,也是违法生育人员暴露的时期,各镇既要认真核查流动人员计划生育情况,又要对违法生育人员进行依法处理,按照法定程序搞好谈话笔录,形成法律文书,报市计生局依法下达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书。各镇计生助理和法制员一定要规范行政行为,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疏通工作,决不能发生违反国家人口计生委“七个不准”的做法,自觉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在要求育龄群众依法规范生育行为、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同时,各镇要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姜政发[2004]120号文件“关于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发放办法的通知”精神,依法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争取在年前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和有关奖励政策,以及免费服务经费等,努力提高群众的满意率,确保验收过程中群众满意率达标。

三是扎实抓好能力建设工作。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能力建设,是省明查暗访的重点内容之一,全系统工作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对待。一要加强知识学习。全系统工作人员从现在起,要注重人口计生知识的学习,计生服务站要成为学习型服务站,计生干部要成为学习型干部,要牢固确立“学习为本”的理念,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兴趣和一种爱好,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原积薄发、从容面对省里的明查暗访。二要加强业务培训。市培训到镇,镇培训到村,村培训到中心户长,要通过层层培训,让基层计生干部全面熟悉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关知识,了解新时期人口计划生育形势和任务,掌握争创工作特别是迎检工作的重点内容,从而提高全市计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三要加强职业教育。各镇要对全体计生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遵守计划生育职业规范,牢固确立优质服务、为民服务理念,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勤政廉政,时刻为基层着想,时刻为群众着想,热情接待好办事群众,优质服务好育龄妇女,决不允许受冷面孔、坐冷板凳、说冷硬话的现象在计生系统内发生。

有关迎检方面的业务性工作,请钱局长再作具体说明和补充。

同志们,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一年,新的任务。今年是我市争创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市决战决胜的一年,我们将接受省政府对我市争创工作的明查与暗访,考核和验收,争创没有退路,成功在此一举。全局号召全体计生工作人员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奋力拼搏的干劲,勇于争先的势头,继续扎实抓好争创的各项工作,确保实现争创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市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