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质量安全的意义范文

食品质量安全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质量安全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品质量安全的意义

第1篇:食品质量安全的意义范文

乌鲁木齐市在每个市级设施农业基地、养殖小区显著位置设立了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警示牌,在温室、大棚、养殖小区都悬挂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示牌,明确注明国家禁止、限制使用的农药、兽药及各项要求和规定等;向农牧民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手册和记录档案(种植业类、畜禽、水产养殖业类),指导农牧民按照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从事生产,正确使用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规范填写生产纪录档案(包括生产销售情况、用药情况、用药间隔期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进了基地准出及质量档案记录规范化。

2.日常检测

乌鲁木齐市在每个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检测点培训人员开展检测,在农产品收获前、畜产品出栏前进行农药、兽药等抽检,严格基地准出制度,使设施农业上市农产品100%得到监控,确保了设施农业基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例行监测

从2009年起,乌鲁木齐市组织开展了全市每2月1次的例行监督抽检,将市级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全部纳入监测范围,抽检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生鲜乳样品;同时,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要求,多次在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对蔬菜农药残留、荧光增白剂、瘦肉精、氯霉素、磺胺类、硝基呋喃类药物、三聚氰胺、苏丹红和孔雀石绿等进行监测,并及时反馈监测信息。

4.农产品认证

乌鲁木齐市做好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的认证、文审、年检、实地考核、监督管理等工作,对通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实行补贴奖励。目前,全市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100%经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复查换证。

5.产地环境监测

2008年,按照国家污染源普查的要求,乌鲁木齐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2009年对市级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的大气、土壤、水源等实施全面监测,建立了乌鲁木齐市产地环境监控信息平台;2012年5月又开展了第二轮产地环境普查监测,全面了解设施农业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状况,为全市设施农业农产品生产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

6.宣传培训

1媒体宣传

通过标语横幅、宣传单、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公交车体广告、出租车LED屏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现场咨询

组织人员在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就如何正确使用农业投入品、如何生产安全农产品、如何识别伪劣农资等内容进行宣传,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演示,深受农牧民的欢迎。

3技术培训

第2篇:食品质量安全的意义范文

一是首先要转变监管理念,建立建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从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得出的经验教训,都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原有监管模式。要从过去侧重于事前审批、许可,事中进行抽检、检验,发现问题进行处罚、处置转变到以食品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为主,并建立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一个全过程监管体系上来。各级监管部门应按照科学监管,关口前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块状产业和高风险产业,加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食品检验检测、有毒有害物质鉴定排查、风险评估和预警等技术能力。通过对产品的信息收集、分析,实施风险安全预测预报,做到对质量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及时预防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的发生,切实提高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实现由以往的“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变,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内在隐患。

二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不断拓展监管能力。

当前质量监管的主要矛盾是监管职能的不断深化与监管工作人员缺乏的矛盾。由于人员少,监管地域广,造成对产品质量无法进行及时有效全面的动态监管。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整改,预防和杜绝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充分利用乡镇质监员、农村公共安全员这批“地方军”熟悉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监管就近、反映及时的优势,建立由乡镇质监员、食品安全专管人员、农村公共安全员组成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使他们在食品质量安全、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以及食品加工小作坊普查建档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的建设,使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延伸至各个行政村,实现纵横交错、条块结合,使质量监管经常化,日常化,以解决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人少、事多、任务重的难题。”

三、建立快速灵敏的应急反应机制,增强对突出事件的处置能力。

三鹿奶粉事件带给我们惨痛的经验教训,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建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响应机制。应建立由卫生、质监、工商等部门组成的综合协调机构(如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加强部门协调、信息互通、事故善后处理等工作。切实做到“四个统一” 即1、统一检测品种。2、统一检测计划。3、统一检测经费。4、统一信息。四个统一可以防止以往各部门各自检验、标准不一、结果不一,各自造成相对人无所适从、政府公信力受损的不良后果。在处理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中,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协调各部门抽样检验,做到快速检测,快速处置,避免贻误处理时机,保证执法公平、公正、高效。

四、加强检验机构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第3篇:食品质量安全的意义范文

打造全县放心农产品基地

农业局长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会议上的发言

尊敬的主任、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

感谢市农委一直以来对法库农产品监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近几年,在市农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法库县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构建了监管能力强、覆盖面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编织了保护网。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和各级领导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一定要以本次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创新手段,继续抓好全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提高监管能力

1、继续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搞好县农业监测站的升级改造,增加仪器设备,拓展检测范围。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区域站检测服务工作,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风险监测任务。积极引导农事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检测室,开展自检工作。

2、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及范围。秉承“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服务”质量方针,结合“双认证”到期复评审工作,将检验检测范围由过去的三项(土壤、肥料、农产品)拓展到六项(农产品、土壤、肥料、农田灌溉水、农田大气、植株),参数由过去的89个增加到162个,不断提升全县现代农业的服务水平。

3、进一步强化监控平台管理。将监控平台软硬件进行更新改造,安排专人负责平台管理。将全县重点农药商店、重点果蔬生产基地、所有检测室全部纳入平台监管,切实发挥互联网+农产品监管的作用。

二、进一步健全制度措施,落实监管责任

1、进一步加强农药经营管理。以源头可追溯为目标,按照先审查、后备案、再经营原则,对全县农药经销商店进行统一排查、备案管理。

   2、严格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由县农经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农资市场拉网式打假整治和执法监管行动,加大假劣农资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

3、加大农产品风险监测力度。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制定监测工作方案,重点抽检树莓、辣椒、白菜、菠菜等重点品种,确保农产品安全产出。

三、注重品牌培育,着力提升品质

1、狠抓“标准化”生产。围绕出口树莓、辣椒、寒富苹果、西红柿等重点行业,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标准化示范园10以上,面积65万亩以上。制定标准化栽培模式图,逐村逐户发放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2、推动“品牌化”认证。以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重点,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原则,积极推动农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第4篇:食品质量安全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食品质量;食品安全;粮油质量;质量检验;问题与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5-0083-02

0引言

食品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就是食品质量检验,虽然是最基本,但却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社会意义,若食品质量出了问题,必将为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带来众多负面影响,其结果不仅仅是造成国民经济的损失,还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因此,必须要深刻的认识到目前食品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改进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们在食品食用中的安全,以促进社会的安全、稳定。

1食品质量安全的含义与特征

食品是指供人们食用或饮用的各种原料及成品(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不包括在内),因此食品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如果人们所食用的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以下以粮油为例,讲述食品安全的含义与特征。

1.1粮油质量安全的含义

粮油质量安全,就是要有效的消除粮油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各个流转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使粮油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部门制定的标准,达到无公害,从而保证人们食用时的安全,同时也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1.2粮油质量安全的特征

1)隐蔽性

从科学的角度讲,粮油的质量很难用人的感官或是物理方式去判断,必须要经过专业人员使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检验后才能得出是否安全的结论。

2)慢作用性

粮油中的大部分安全隐患对人体所起的副作用都呈现的较为缓慢,很多时候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对人的身体健康形成威胁,正是由于这样,所以容易造成人们的忽视。

3)具有相对性

所谓的相对性是说对粮油质量的安全评价是相对的,对于粮油质量的检测结果一般可分为:不含有害物质、含有有害物质但是其含量在安全范围内、含有有害物质并且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对于中间的情况其实就是相对而论。

2 目前食品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食品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食品的安全一直遭受着人们的质疑,以下仍以粮油为例,讲述目前食品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粮油质量检验的手段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的很多地区,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粮油质检机构所应用的设备都比较陈旧,由于经济、思想意识等各方面原因,在更新检验设备上投入的非常少,很多落后的地区还采用古老的感官检验方式和及其简单的物理检验方式,对诸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核磁共振检测等现代检验技术完全不去了解,也不采纳,这种现象导致粮油的质量检验结果很难合人心意。

2.2不重视粮油质量检验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粮油检验机构建设可谓是众多机构建设中比较不受重视的,其主要体现在政府及社会相关部门给予的资金补助不足、相关政策及技术支持都不到位等,在检验人员及检测设备的配备上,缺乏资金的投入,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其缓慢,甚至不更新换代设备,这些问题都严重的阻碍了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开展。

2.3缺乏对粮油质量检验的投入

粮油质量检验的投入,主要包括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其根源也就是资金投入,目前存在的大多数粮油质量检验机构,其环境、技术、设备都达不到质量认证评审标准中的要求,检验机构的设备条件和技术力量都十分薄弱,粮油质量检验实验室的面积非常小,检测应用科学技术十分落后,所谓的检验设备只有天平、容重器、水分测定仪等简单设备,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室很难保证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有效实施。

2.4粮油质量检验的抽样缺乏代表性

粮油在最初的种植到生产再到运输、存储、销售的整个流转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均匀性,在粮油的抽样检验中,难以做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如果抽样检验的粮油不具代表性,那么抽样检验工作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如果一项工作从一开始就是错的,那么无论后续的工作怎么严格细致,其检验结果都是存在问题的。

2.5粮油质量检验体系权利和义务难以明分

目前我国的食品检验监督体系,代表国家政府行使粮油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的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和卫生监督检验机构;代表行业行使质量管理职能的有粮食部门的粮油质量检测和管理机构,以及农业部门正在建立的绿色产品监测机构等,对这些粮油质量检验监督机构,国家虽设立但却没有明确其各自的职责范围,使它们的所拥有的义务与权力都很不明确,存在严重的职能重叠、权力与义务难分、各谋其政的现象。

3 如何解决食品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3.1完善食品质量检验体系

要对我国现有的食品质量检验体系进行完善,加大食品质检体系对质量检验的执行力度,确保食品质量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及制度化,从根本上实现对食品质量进行监管的目的。

3.2加大检验设备投入资金,加快食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食品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切实将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来主抓,在各级质检部门的检验设备上要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制备技术先进的设备,对国家给予的补助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利用先进的质量分析仪,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效率。同时,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也需要科学、完善、统一、权威的质量标准和操作体系,因此,对于食品质检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为中心,同时做好推广和宣传工作。

3.3对食品质检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食品质量的好坏是关乎国家民生的大事,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使得食品质量的检验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质检人员要能跟上时代的变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要准确掌握食品质量检验标准、分级标准,还要对新兴的检验技术及时的认识并熟练掌握。因此,要做好食品质量检验工作,就要在质检人员的技术培训上花功夫、下力气,提高质检人员的工作能力和道德品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食品质检队伍。

4结论

食品生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的质量不仅关系着经济发展的快慢,而且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新时期赋予食品质量检验的新定义是即要保证食品安全流通,又要为市场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手段,因此,食品质量的检验工作至关重要,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食品质检中的问题给予解决。

参考文献

[1]梁伟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8).

第5篇:食品质量安全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的现状;措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每个人要生存、生活下去,就离不开食品。如今食品安全已是我国消费者的“心头大患”,事关消费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是目前对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因此,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严峻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政府组建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出台了《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然而这未扭转食品安全管理混乱的局面,从2008年“三鹿奶粉”爆发,到“地沟油”“苏丹红”“塑化剂”“镉大米”“毒胶囊”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不断牵动着国人神经,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1 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随着我国工农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城市产生的大量废气、废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大量渗入到土壤中,从而导致土壤中含毒量、金属量超标,严重影响了食品质量安全。另外,在食品种植、养殖的过程中的不合乎安全标准的人为行为也增加了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食源性中毒问题

由于在食源性会引起大量肠炎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这已经成为了导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食品污染问题

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催长素等,尤其是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这是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潜在因素。

1.3 食品加工未严格按照标准工艺要求操作

现在许多企业都超量使用添加剂,甚至超范围非法添加引起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如用违禁“工业盐”腌制的四川彭州泡菜,添加化工原料“非食用冰醋酸”的山西老陈醋,闹得谈红色变的“苏丹红事件”,“毒豆芽”等。另外新技术、新工艺带来了新的食品质量问题,如转基因。

1.4 食品流通环节的问题

目前,对食品的仓储、储运、货柜达标问题都是食品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导致许多保鲜、保质的产品在流通环节中变成腐败变质的食品。

1.5 违法生产经营的问题

在生产经营中大量使用劣质原料加工、添加非食品原料、在食品中投毒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严重导致食品质量安全,切实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

2 导致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2.1 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制度有待完善

主要体现在,首先相关技术部门的职能混乱,责任分工不明确,有重复监管和漏管。其次就是缺乏相应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制度。

2.2 食品质量检验标准不统一

我国目前用于质量检验的标准琳琅满目,其中国家标准里面又分强制性标准和非强制性标准,除此之外又有各行业制定的行业标准,同时又有各级相关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标准。而且这些标准中,很多标准存在过时不适用的情况,而且各标准也有内容出入之处。因此给质量检验带来麻烦。

2.3 政府执法不力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更为深层次是因为政府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的监管规则、职能范围不完善。如现行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滞后、食品质量安全出现多部门同时监控导致监管不力的混乱与脱节、食品质量安全执法过程中缺乏制度化、执法处罚力度不强、容易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是抓源头来控制,直接导致食品质量安全下降,难以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 改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相关应对措施

3.1 完善食品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监管

增强食品质量安全的全面预防能力,完善全过程的监管方法,建立预警系统、可追溯系统、检测系统、应急系统,推动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食品召回制以及食品质量安全数据库采用口。

3.2 不断强化监督审查和证后巡查以不断提高监管成效

我国设立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机制,旨在从源头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规范,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因而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为确保工作成效,必须对企业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颁发进行监督审查并不断强化,并审查责任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落到实处,尤其对于发证审查存在的违规行为坚决严肃处理,以提高发证的科学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还应做好证后巡查工作并不断强化。切实从源头减少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3.3 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系统

1)食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作为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工作开展的强力支撑与重要技术保障,对于缓解当前食品市场层出不穷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的建立,应做到严格把握技术关;明确任务,强化应对措施;加强对于检验机制与检验技术的创新;针对食品质量安全检验人员,建立起完善的目标责任制度。2)针对检验工作的重点、难点进行重点控制。首先,对重点产品进行重点检验,其次,对重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再次,对食品生产的重点环节进行严格控制。3)注重食品质检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按照相关法律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严格的检验操作制度。同时应加强对于质检人员专业操作技能的定期培训,并努力提高其食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培训结束后,还应根据培训结果,进行严格的考核,并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来增强检验员的工作积极性。

3.4 加强风险评估,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并落到实处

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必须进行风险评估。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已成为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所以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做好市场经营食品的风险评估工作,从而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食品加工可能带来的风险;二是根据风险系数的高低确立监管顺利,并加强风险比较,把监管重点主要集中在风险系数大和极易导致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的视频上,并结合实际针对性的减少风险性较低食品检查和监督的频次,提升监督检测的科学合理性和高效性,将有限的监管资源利用到最大化;三是加强风险的监控与评价,对风险评级与实践措施的高效性进行定期的检查,并结合实际需要,可对风险管理系统实行全面审查, 以始终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四是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沟通和交流,联合起来一道建立系统完善、畅通高效的监测信息网络,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全面、最准确的公共卫生事件情报,从而启动相应的应急方法和处理措施,将其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已达到最大化、最有效的监管食品质量安全的目的。

3.5 加大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1)大力开展食品打假活动。根据本地的实际切实将监督抽查工作落到实处,再对抽查的企业和产品的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加大抽查力度和频次,对于发现的重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及时上报,对于那些不法企业加大曝光、惩戒、复查力度,并责令其限期进行整顿,确保其为自己的违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2)不断完善投诉和举报渠道与制度。投诉和举报是查处食品企业违法违规的重要信息来源渠道,因为为了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效率,为广大人民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就必须对投诉和举报渠道与制度进行完善。通过不断拓展渠道和完善制度,来提高自身的公信力。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将造假者的可耻行为公诸天下,尤其是利用现达的网络媒体和传统的电视台、电台、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的舆论和监督力量,将打假成果及时出来,对造假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引导全社会关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使其树立良好的消费意识。与此同时,还应设立相应的举报专线,对于接到的举报和投诉电话应及时有效的处理,并加大跟踪和回访力度,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对奖励、保密等制度措施进行不断的完善,且深入社区开展食品质量鉴定技能与知识宣传讲座,使广大人民群众具备最基本的辨别能力和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

3.6 建立起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

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针对全国性的食品安全状况,做出积极的反应并快速预警。同时还能有效加强对于食品流通以及生产加工等环节的监控,通过该系统的建立,能够实现对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控制以及早处理。

【参考文献】

[1]高云峰.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研究及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J].饲料博览,2013(8):60-63.

[2]刘北辰.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概览[J].中国包装,2012(3):52-53.

[3]赵欢,王文华,李剑,等.绿色食品生产中施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现代化农业,2013,410(9):13-14.

[4]张孛媛.浅谈食品标准化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6):152-152.

[5]唐翠芳,陈坚.浅谈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J].商品与质量,2013(3):313-313.

[6]张维民.浅析食品质量安全[J].商品与质量,2013(4):152-152.

[7]吴晶.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意义[J].中国化工贸易,2013(5):241-241.

[8]毛厚琼.食品质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3(3):327-327.

[9]蔡玺凤.食品质量监督体系的完善对策探析[J].商品与质量,2013(5):65-65.

[10]罗善昭.食品质量与安全性控制技术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3(8):308-308.

[11]李博.谈食品质量安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2013(2):310-310.

[12]刘乾凝,徐红梅,史亚军,等.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及研究方向[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2):166-169.

[13]刘秋霞.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11(16):65-65.

[14]韩薇薇,王殿华.中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成本理论研究[J].学术交流,2013, 232(7):111-114.

第6篇:食品质量安全的意义范文

食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原料。原料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原料生产质量与安全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要求,食品安全自然无从谈起。首先农产品原料方面,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为了高产,存在着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各类催熟剂等化学药剂的情况,使农产品原材料化学残留物含量严重超标,有毒物质、化肥农药以及其他化学药品的残留成为了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而肉蛋产品的养殖过程中,为了缩短生命周期,预防病害,往往使用激素促进牲畜生长,滥用抗生素,或使用瘦肉剂改变肉质,导致肉类食品原材料激素水平偏高,人食用了这种肉制品食物,容易出现机体激素紊乱并导致一系列病害,如果食品原材料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将无法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加工。食品加工过程也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灾区。如果食品加工环境清洁程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细菌滋生,将可能导致食品污染,携带病原菌,这样的食品被人们所食用,可能导致食品中毒和感染。除此之外,不洁加工环境蚊虫滋生,可能导致食品中携带蚊虫卵,尤其是卫生环境很差的小食品作坊,食品中很容易裹挟虫卵,威胁食用者健康。除此之外,一些食品为了获得更好的口感或延长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了大量违规添加剂,可能会严重影响人体机能。无论是食品加工过程还是加工环境,都会给食品质量安全造成威{。

质量监管。质量监管对食品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质量监管为食品投放提高了门槛,成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关卡,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将无法进入市场,因而食品监管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现阶段,质量监管工作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充分,质量监管执行力度不强,食品安全检验不到位,留下了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基于产业链角度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食品危害风险分析。食品产业链涉及到农业、畜牧业、工业、商业等多个产业,产业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联系如原材料种植、收购、加工储藏、运输批发零售等,此外还包括产业间的组织联系,产业链涵盖了食品加工的所有环节,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分析食品危害风险是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一步,通过食品危害风险分析,能够正确的认识到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可能对群众身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食品危害风险分析主要有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信息交流三个步骤,正确认识到食品危害风险,对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原料生产安全管理。原料生产安全管理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原料生产是食品生产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加强原材料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积极提倡无公害生产模式,推广无公害原料生产技术,在原料生产过程中,无论是施肥、用药还是养殖饲养,都应该减少有毒害化学药剂的使用,为农作物和牲畜提供一个无污染、无公害的环境,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原料检测工作,全方位掌握原料生产过程,从源头抓起,保障食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加工环境监测。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加工环境的监管,逐步完善食品生产环境标准条例,确立食品加工环境标准,加强对食品环境的检测工作,发现存在不合格的食品加工环境,立即要求整改。同时还要限制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剂的使用,禁止有害添加剂的生产与流通,并对添加剂进行检测,验证其安全性,防止工业原料进入食品行业。

第7篇:食品质量安全的意义范文

一、政府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

1管理机构不统一

在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还未开始之时,对于食品安全事故的追踪主要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完成。然而从中国的目前形势来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副部级单位,要想对正部级单位实施协调存在一定的难度。2008年的国务院的机构实施改革,把这项重要的工作交给卫生部来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实施协调与监督检查。但是,卫生部既要抓好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管理工作,还要协调监管整个食品安全管理环节,这样此种模式就存在很大的弊端,自监自管问题突出,使其的管理的权威性严重缺失。

2相关的标准不统一

食品管理的相关工作在中国是需要很多部门来完成的,他们对食品管理的标准都要制定的权利,就目前的标准来说其主要由卫生部、工商部门、质检部门、农业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多个部门制得。这些管理部门又不注重交流,在对食品安全标准实施制定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就说检测转基因这一事,当前中国就出台了17个标准,他们缺乏国家强制性,各个部门都给出一个标准,不一样的检测标准不论是在方法,还是其结果上都不能达成一致。同时,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承担着中国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最高机构的职能,这一机构是获得国务院的授权,对全国标准化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但是目前的管理制度,国家标准化委员仅仅是国家质检总局管理的一个分部门。对于农业部,卫生部等一些部级单位给出的食品行业标准,在理论方面来说是比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要低,然而农业部、卫生部等部级单位其给出的标准也代表了国家。因此,国家标准化委员在对食品管理的标准进行制定的时候不具备权威性。

二、促进中国政府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方案

1注重政府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发展

管理制度有效的保证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顺利进行,对于整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发达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尤为的关注。我们以美国来简要的阐述下,其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就超过35种。同时围绕食品安全的危险性,提出了有关的法规、条例和政策,并制定了合理的预防方案。到2000年1月为止,美国全部的食品企业都遵照HACCP制度进行发展。此外,针对有关问题食品召回也制定了一些制度,有效改善了食品安全认证制度,注重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发展。然而,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建设相比于从前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依旧需要完善。

2注重处罚制度的制定

中国相关的制度对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细致的说明,但是对其规范与要求却少之甚少。事实上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性突出体现在对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的细致说明上。政府工作的开展原则是合法,相关的法律要对管理机构设立的合法性、管理职能获取的合法性、管理者拥有职责和权限的合法性进行细致的说明。在对食品安全实施管理的时候,管理者更要遵照法律法规来进行,不知法犯法,一旦出现违法行为,也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这些惩罚与责任要纳入法律条文之中,承担方是谁要明确的指出,承担责任的模式也要标注清楚,一般来说承担责任的模式可分以下几种:通报批评、书面检讨、给予行政处分、引咎辞职等,此外还要明确的指出责任承担流程,对于一些管理者利用职务进行犯罪的行为,更要严惩不贷。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开展食品安全管理时工作态度不认真,,要依法严惩,或处分,或是降职,严重的可判刑,惩治管理者的时候也充分发挥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三、结语

第8篇:食品质量安全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意义;策略

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目前,社会上的人才竞争非常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各大高校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开始加大和企业合作的力度,狠抓教育,以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人才质量。如在学校内部,由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方法,可以给教育行业带来发展机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融入校企合作有必要性和优势,更能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

1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1有利于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培养新时代人才

校企合作是近年来各个高校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高校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真正的转变。传统的高校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比较落后,比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育,以单纯地传授学生知识为主,学生只需要在每学期通过学期测验、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社会实践、提交论文即可毕业,该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较差。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融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符合该专业的本质特征,也有利于实现对传统高校教学模式的彻底转变,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型专业人才[1]。

1.2有利于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社会化水平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比较多,主要集中在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等方面,包含食物生产技术质量检测、食品安全检测、卫生监督等相关管理内容。这些内容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仅靠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完全不够。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内部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参与一些社会化服务,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食品进行检测和分析,或者进入食品生产和研发等企业,了解生产和研发的过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将知识活学活用。同时,通过接触社会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和他人沟通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化水平。

1.3有利于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和企业两者合作,为社会培养更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处于一种双赢的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和资源可以共享,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对企业平台或是设备的利用,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直接和有潜力的学生谈判,让其留在企业工作,这也省去了重新挖掘人才的时间,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发展,各种各样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建立,为社会输送了很多优秀人才。从合作的深度进行划分,校企合作模式分为3种。(1)较浅层次的校企合作。这类合作通常是学校在企业内部建立实训基地,邀请企业专家作为实训环节的指导员,构成一个产学合作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由于双方对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的认识不足,很难达到训练学生实操能力的目的,效果甚微。(2)中层次的校企合作。通过建立一个多元投资联合体,建立和实际利益相关的实训中心,在投资建设、创办教学工厂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均需参与[2],自分工明确,如企业为学生提供场地和设备,学校为企业开发项目、培养与之匹配的人才。(3)较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这一模式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已经融合,学校直接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调整科研方向,并将科研成果提供给企业,企业会主动为学校建立人才培养中心、提供实训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较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层面,任重而道远。

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

3.1缺乏完善的合作机制

在高校内部,校企合作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由于产生时间比较短,校企之间并未建立较为完善的合作模式。比如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学生未能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处于一种较为松散的状态。加上没有专门的机构处理校企合作各项事务,极易出现学生在企业进行食品检测或研发的过程中不听管理、态度散漫等不良事件,影响实习效果。

3.2合作的深度不足

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中,校企合作的最佳状态就是深度合作,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表面。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对等,学生难以获得一些较好的岗位实训机会[3]。

3.3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支持力度较小

在校企合作中,政府起到政策扶持和引导作用。虽然政府已经在相关文件中表明校企合作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为两者的合作提供了法律支持,但实际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时,仍然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根本原因是企业很难从校企合作中获得经济效益,一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政府要加强税收和保护性政策的扶持,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保障校企合作的深度。

4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4.1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

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中,要想落实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就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以规范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保证校企合作有章可循。首先,明确校企合作的负责人,包含制定教材的负责人、企业负责管理学生的人员等。其次,要通过制度规定不同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建立各自的考核和责任机制。最后,要建立校企沟通平台,定期根据学生的学习以及实训状况进行交流,及时优化教学以及实训方法,为达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4]。

4.2编制校企合作专业教材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高校内部的发展已趋于完善,对专业知识的覆盖不仅广泛且有深度。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校企合作,要适当调整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材体系,以更好地满足校企合作对人才知识体系的要求。首先,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有明确的知识架构和技能要求,学生可以参与的岗位训练也比较具体。比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可以参与食品的制作、研发、检测等工作,目的性比较强。高校在开展教学时应该以此为基准,适当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以保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到和岗位实训相关的知识,实现知识和岗位之间的快速转换。例如“食品生产质量检测”课程,教师可以设置关于食品生产质量检测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编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其次,在校企合作环节应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对接,将企业涉及的质量检测技能、食品生产工艺等编入教材,可以将其作为案例,便于加深学生记忆。最后,教材审编应由专业审编人员、校企合作相关负责人员共同完成,保证所编制的校企合作教材能满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心理、技能以及生产工艺等实际需求,提升教材的应用性和专业性。

4.3应用工学交替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中,学校教育和企业岗位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食品质量与安全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毫无用处,毕业之后仍然需要到岗位上学习一些新技能。为了实现学校专业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连接,要将理论知识和实操部分融入其中,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在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中实施校企合作时,可以融入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即边学习边工作,明确划分学校学习、企业实训的部分,制定工学交替的教学计划。首先,教师和企业负责人应建立一个长期的沟通机制,教师定期下发教学内容,企业负责人根据教学内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可以实训的部分。如若存在,在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合理地安排实训时间,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无缝对接,较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和食品安全检测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企业内部借助现有的技术和手段进行实操训练,较好地掌握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其次,可以在工学交替教育中实施师徒制度,就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企业中挑选一线技术人员,让其担任学生实训教师,为学生实训提供指导,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技艺[5]。最后,应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以提升校企负责人的合作积极性。例如按月度或季度测试学生理论和实操部分的学习效果,通过笔试和现场测试进行评分,学生的得分将和相关负责人的绩效挂钩。通过建立这一考核机制,强化校企合作中企业负责人和学校负责人的责任心,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

4.4政府应加大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

校企合作能否从当下的浅层次合作转变为深层次合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以及各种福利的推动,认识到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企业和学校之间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保证校企合作有法可依,营造一个良好的校企合作办学环境。例如,政府可以为和学校合作的单位提供政策扶持、税收减免等,提高食品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或是鼓励社会投资者为校企合作提供资金支持,为两者的合作提供基础的资金保障。相关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相关的校企合作协调、监督以及考核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校企合作环境。

5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常生活中的食品种类在不断增加,安全质量案件频发,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把控显得非常重要。食品安全方面的人才缺口非常大,需要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不断为社会培养专业型、实用型人才,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兴元,郑琰,李茜.以应用能力提升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21(13):159-160.

[2]江凯,刘亮,甄忱.高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社会服务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食品安全导刊,2021(10):48-50.

[3]王洪艳,杨延存,李翠萍,等.校企合作模式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课程建设[J].现代食品,2021(2):68-70.

[4]冯露雅,汪美凤,罗小芳,等.地方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0(8):270-271.

第9篇:食品质量安全的意义范文

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基础以及文化建设的关键,企业道德建设一直是企业重点关注的方面。加强企业生产经营诚信和责任意识,提高企业员工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是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于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塑造良好品牌文化和形象,实现企业健康蓬勃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食品企业深系民生,应加强“道德为先、质量第一”的品牌建设,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专业素质为核心内容的道德规范、职业技能、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将伦理建设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职工的言行紧密联系,从根本上为食品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要求企业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出发,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

食品企业;道德建设;社会责任;健康发展

0 引言

近几年来,恶性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这与食品企业价值体系混乱、道德缺失严重、诚信责任意识低下有密切关系。作为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把关者和责任人,食品企业的健康运行直接影响到人民的饮食安全。清醒认识自身社会责任,减弱追名逐利的欲望是每个食品企业必须的素质。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不仅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督、法律制裁和市场调控,更需要食品企业自己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保障社会稳定向前发展。

1 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

1.1 社会责任的涵义

食品生产是一类特殊行业,其产品质量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笔者认为企业在开展食品产销活动的过程中,其社会责任也与其他一般企业有所区别。其基本原则是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体来说,可包括:(1)经济责任。它是指企业通过食品生产销售活动,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食物,而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2)法律责任。它是指企业应当而且必须遵守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法律规定,同时有义务执行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3)伦理责任。它是指企业必须保证所生产及销售的产品,其质量与品质与企业所承诺的一致;消费者食用后其健康及生命不会受到破坏;对已投入市场的问题产品,有责任进行合理处置。

1.2 加强食品企业伦理建设的意义

《食品安全法》是食品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约束底线,而社会责任感则是其基本道德要求。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并在实践中不断履行的企业,才是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企业,才是能够被社会和消费者真正长期认同的企业。食品安全的根本核心是质量安全,质量安全的首要保障是伦理建设。食品企业落实社会责任,关键在于开展伦理建设。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始终坚守“食品安全高于一切”的底线,重视自身的社会贡献,而不是将利润作为发展的唯一目标。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社会的普遍期望,也是行业的基本要求,更是企业实现永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2 加强食品企业伦理建设的途径

2.1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食品企业自律意识和责任心的缺失,导致了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作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食品企业的诚信度对于食品行业的繁荣有特殊意义,更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道德是社会稳固发展的第一道防线,建立诚实信、责任、自律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至关重要。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贯彻和落实“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品牌追求,打造利民的品牌价值。所谓诚信就是诚实信用,不欺不诈,即要求食品企业在加工、包装、销售、售后等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做到信息真实,不欺瞒消费者;责任就是食品企业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位置和担当的重任。这要求食品企业形成完善的价值体系,认识到食品质量把关的严格与否对消费者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只有知晓责任才能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严谨、一丝不苟。

2.2 加强产品质量控制

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各类职业道德问题是食品企业长期存在且必须解决的难题,这需要企业加强管理、严把质量关来解决。一方面要加强对人员的管理。人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是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提高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其道德观、价值观、行为直接决定着食品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质量控制。目前许多食品企业的原材料都采用外部采购,由于管辖范围的局限,企业常常鞭长莫及,难以完全控制原材料本身的质量。因而在这其中就暗藏了不小的食品安全风险,譬如“双汇瘦肉精”事件就是如此。但笔者认为,事实上绝大多数食品企业都是具备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通过加强原料采购检验、控制采购来源、加强对供应商考察等措施,都能够降低原材料风险。同时加强规章制度,尤其是奖惩制度的执行能力,增强对所有工作人员在道德、行为方面的管理和约束,实现食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食品质量重于泰山,它既是国民健康之保障,也是国家素质之体现。此外,认真施行HACCP及GMP体系,加强员工激励及食品安全文化建设,将食品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

2.3 加强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是食品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食品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提升其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其整体素质,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从企业本身上讲,应增加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学习的经费和设施,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比如聘用资历深、技能强的专家开展集中培训,鼓励食品从业者保留岗位深造学习,与其他兄弟企业开展人才交流等,同时开展与从业人员职业教育相关的活动和竞赛,并设置相应的奖惩办法,以激励员工积极向上,培养其敢为人先,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其提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也成立专门的培养小组,提高培训、教育的效率。从食品从业人员自身来讲,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上进,勇攀高峰。比如主动向专业技术强、道德素质好的同事学习,积极参与企业组织的相关活动,培养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这样不但让员工清楚的认识到食品生产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够让其养成加强食品安全和保证食品质量的习惯。只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才有利于最大化的确保食品生产的品质,才能够确保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和诚信。

2.4 构建食品安全自律机制

食品安全不仅要靠政府管理、社会监督,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企业自身加强自律,这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本要求。食品企业应当将食品安全内化为企业文化,再以企业文化反作用于食品安全工作。笔者认为,作为诚信经营的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内部自律机制:一是健全食品召回制度。食品企业是不合格食品的责任主体,应当对其生产安全中发生的影响食品安全的一切问题负全责。通过健全食品召回制度,有助于不合格食品的快速回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格食品给消费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二是引入第三方监督。加强独立的食品检验认证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它可以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的保障等级。通过引入非管理方(政府)和非生产方(企业自身)的独立监督机构,能够确保食品安全的监督工作真正做到独立和公正,而不受其他利益方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也可作为企业获得消费者信任的有效手段。消费者可以通过第三方所公开的信息了解到食品企业获得的保障等级,作为消费者对食品企业评价的基础。

3 结语

食品生产许可、市场准入等制度的逐步完善,进一步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广受诟病,食品企业作为国人健康的首要保障者,必须坚守良好的道德观,以身作则,躬身垂范。在食品企业加强自身经营发展,重拾消费者信任的重要节点,企业必须积极把加强自身伦理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切入点。在实践的过程中履行好自身的国民健康保障职责。结合当前中央八项规定及“反”活动等,在企业中内部积极营造食品质量第一、食品安全为重的发展环境,为食品企业自身的永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施元甫.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J].中华临床医学月刊,2009,19(11):110.

[2]乔娟,李秉龙.中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探讨[J].中国畜牧杂志,2008,05(08): 23-26.

[3]林玲,李章国,熊开科.食品安全及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06):371-372.

[4]聂金荣.加强我国企业道德建设:由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思考[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2(08): 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