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航安全的理解范文

民航安全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航安全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航安全的理解

第1篇:民航安全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飞行安全 作风建设 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041-01

一、飞行作风建设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工作中重要性日益突出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行业对飞行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飞行员的培养量也越来越大。而现阶段我国培养飞行员能力还比较有限,如何既能保证飞行员的培养数量,又能保证飞行员较高的整体素质,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培养其飞行技术这一层面,更重要的是培养过硬的安全责任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及严格的飞行作风。严谨的飞行作风是一名优秀飞行员必备的素质,能够让机组在复杂的情况下保持冷静的头脑,准确判断,正确处理,化险为夷。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往往对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曾经在哈德逊河完成迫降,被誉为“哈德逊奇迹”的美航机长萨伦伯格在其著书《最高职责》中曾经这样阐述:“看着窗外,我感觉到我们在快速下降。我必须立即做出决定:我们有足够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掉头飞回机场而且在掉到地面上之前抵达跑道吗?没有时间来计算这些,但是我根据从窗外观察到的情况很快建立了一个关于我们所处位置的三维构思模型。”作为当代飞行员,应该以此为鉴。在日常飞行训练中严格培养严格的飞行作风、良好心理素质和过硬的飞行技术,从而更有力地多方位地保障飞行安全。

二、模拟机教学为飞行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在整个飞行教学阶段,模拟机训练同样为飞行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模拟机与真机比较来看,其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真实飞行中的各种突况和机械故障,飞行学员不仅能够在模拟机训练中提高自身的飞行技术和处理特情能力,也能从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过硬的驾驶舱资源管理能力,为今后飞行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飞行员自身安全责任意识,避免“事故链”的形成

如何衡量飞行员素养的高低,主要不外乎两点,一是飞行技术、心理素质是否过硬。二是遵守规章法规的观念强不强。因此安全状况好的飞行员,必定是那些飞行技术水平高、心理素质好、遵章守纪、作风严谨、职业素养过硬的,这类飞行员飞行时一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操纵飞机,安全可靠性始终较高。但是飞行员有时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操纵能力,在飞机性能边缘操纵飞机,降低了飞机安全可靠性,促使“事故链”的形成。同时也有飞行员因为个人技术不强,理论基础差,心理素质不过硬,特情处置能力弱等,所以正常情况下,他们可以将飞机控制在“安全区”内,但是如果外界出现稍微复杂一点的情况,处置起来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使飞机滑入“危险区”,同样降低了飞机安全可靠性,促使“事故链”的形成。另外,强烈的法规意识会给个人技术的正常发挥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因为他们在“飞行的四个阶段”中,主观上就始终绷着保证安全的弦,操纵飞机全神贯注,从而更好地保证飞行安全。

在飞行学习阶段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是要学好飞行理论和各机型相关的操纵手册知识,并结合运行规章搞清各方面的规定标准和安全裕量。

二是个人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只有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飞行技术水平,认真公正的挖掘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善于通过日常飞行训练,提高自身飞行技术以及特情处置能力,才能更好地保证飞行安全。

三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扎实保证飞行安全的思想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飞行员提高技术、遵守规章制度、保障飞行安全的动力和条件。

四、了解客观因素,避免违章飞行

违章飞行,就是违背飞行的客观规律。其实主观上几乎没有人会想违章飞行,但客观上违章的不安全行为却比比皆是。造成违章飞行的客观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对飞机系统工作及相关运行的法规知之甚少。二是飞行的随意性,对于同一条法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衡量尺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法规需要通过人的实践得以实现,由于存在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出来的行为过程和形式不尽相同。三是操纵能力不强,复飞意识淡薄,程序、标准、动作不定型。比如在“五边”进近阶段,有的学员则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偏差,或者发现了偏差不能够及时修正。复飞意识淡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违章飞行,危害很大。一是使飞机的运行越出了相应规章的保护圈,二是使飞行的安全裕度被剥去,运行系统显得十分脆弱。通过各种安全准则、标准和操作来使“危险”的界定具有可操作性。航空界对航空器的运行规定了最优、正常、应急、危险等多重界限。超出规定的安全边界,系统就是“危险”的。因此安全需要规章来维护。

五、结束语

“安全第一”是我国民航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预防为主”完全体现了航空安全的客观要求。通过行政与法规、经验与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借鉴国际民航安全管理的先进方法,逐步完善适合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管理方案以及飞行员培养办法;加强保障航空安全的法规、技术、物质、培训等基础方面的建设,努力把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生产和培养的综合监管上来,放在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办法的调查研究上来,放在问题的解决上来。减少和遏制安全机制上、运行中存在的显性和隐性问题,努力防止“事故链”的连接,提高飞行员整体素质素养,保证飞行安全。为我国民航事业的蓬勃发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第2篇:民航安全的理解范文

和发达国家的空中交通管理制度相比,中国的空中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同时关于空中管理的技术手段还有待提高,并且对空中管理制度的评价机制还未健全。基于此种情况,我国针对空中交通管理的现状采取了一些措施,具体如下。

1.1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空中交通管理设备

发达国家的空中管理经验比我国的空中管理经验要成熟很多,自然设备上也比我国的设备要先进很多,同时,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也比我国的科技水平高出来很多,所以,直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空中交通管理设备,是提升我国空中交通管理设备先进程度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加速了我国空中交通管理能力的提升。

1.2学习并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空中交通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我国的空中交通管理制度

发达国家的空中管理制度建立的时间比我们国家空中管理制度的建立早了很多年,所以无论是技术还是经验都比我们成熟很多。所以,学习发达国家成熟的空中交通管理制度,是完善我国的空中交通管理制度的捷径之一,从而使我国的空中管理能力得到逐步地提高。

1.3加大我国空中管理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争取早日研发出属于自己的空中管理的高科技设备

我国的空中管理设备大部分都是引进自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由于本国自行生产的空中管理的设备的技术还不成熟,所以我们只有依赖发达国家的产品,但是在我们使用发达国家的空中管理设备同时我们也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比如,不同的语言系统造成对我国的工作人员对其产品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够很好的运用,同时,发达国家对于核心的技术都是采用保密措施的。由此可见,加大我国空中管理的科学技术的研究的力度,争取早日研发出属于自己的空中管理的高科技设备,是提升我国空中管理能力的必经之路。

2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

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是一个纷繁复杂、难度系数非常高同时又是不能有丝毫失误的工作。因为制约着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天气因素、沟通问题、飞机的检修问题等等,但是只要有一个不良因素的存在都会为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埋下不安全的隐患,下面是对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因素的详细叙述。

2.1天气因素

良好的飞行环境是飞机得以安全航行的基础,所以天气环境的好坏是制约民航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如果没有良好的天气和适宜飞机飞行的环境,即便有再先进的空中管理设备,再高超的驾驶员的驾驶水平,也是毫无用处,不能航行的。

2.2航行中的机组人员和地面的工作人员沟通不畅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一定要和地面的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联系,以确保地面对飞行中的飞机各方面的情况都能清楚掌握。有时,由机机器设备的故障或恶劣的天气环境,都会导致通讯信号的不良,从而使机组人员无法和地面的工作人面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处在危险中航行的飞机不能得到专业的指挥,也无法通过地面工作人员的信息传送了解地面的环境,这也是制约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之一。

2.3飞机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飞机都是要定期进行检修的,所以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就决定了飞机的检修质量,如果飞机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过低的话,就会给飞机的安全飞行埋下了不安全的隐患。所以,飞机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是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之一。

2.4驾驶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

文章主要侧重驾驶员的心理健康程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因为但凡能成为驾驶员,身体一定都是非常健康的,因为驾驶工作是一项十分耗体力的工作,如果身体素质不行,就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由于驾驶人员如果存在心理问题不容易被发现,所以,这才是飞机不安全航行埋下了隐患的因素。近些年来,因为驾驶员的心理问题引发了很多飞机的安全事故,没有给人民的人身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由此可见,驾驶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也是制约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之一。

2.5对地面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航行中的飞机是通过无线信号和地面进行联络的,尽管科技再先进,信号的终端也都是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但凡人工操作就难免会出现失误。而在所有的航空事故中,因为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航空事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因为地面的工作人员要对机组人员进行时时追踪,所以,就要求地面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得有丝毫的马虎,精神要高度集中。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地面的工作人员觉得已经对这些工作内容非常娴熟,从而每天麻木地处理工作中的事宜。所以,民航的管理人员要经常对地面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要完善对地面的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加大惩罚力度,使地面工作人员的薪资和工作成果相挂钩,这样才能端正地面员工的工作态度,使地面的工作能够有序有效的展开,减少航空事故的发生,为飞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3结束语

第3篇:民航安全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民航安全;空管安全;人为因素;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109-01

一、 关于人为因素的简介

1、 空管安全中人为因素的主要内涵

空管人为因素可以说是航空众多人为因素中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分支。正确管理空管中的人为因素,能够充分利用好对人的能力以及限制进行相关分析,做到使人与系统进行恰当的匹配,即使是出现矛盾,也可以对人与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合适的处置[1]。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及大力的提高运行系统相关的安全性能等。

2、空管安全人为因素中关于人的诸多特点

空管安全中人为因素具有许多特点,以下我们就简要的分析一下。首先是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对某一项相同的任务,不同的人不可能采取相同的措施来完成,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不可能使用完全相同的方法[2];其次,人为的故障是具有一定的突发性的,许多故障有可能是因为无意识的失误继而产生的;还有人为的故障是具有一定的潜在性、不可逆转性与频繁性以及不确定性等,这都属于人为因素中人的诸多特点。

3、空管安全中人为因素的显著特点

第一,空管安全人为因素是具有多学科性质的,其不论是与航空运行生理学、心理学、或是生物力学以及统计学等诸多学科都是存在着密切的关联的。第二,空管安全人为因素是具有实践性[1]质的,其主要的目的是针对空管安全中所发生的问题而采取相应措施,至此导致实践性以及操作性都较强。

二、浅析影响空管安全的人为因素

1、沟通以及交流等因素

民用的航空器在空中进行运作时与其他航空器在空中进行沟通与交流时自然比在地面之间的交流要困难复杂的多。一旦出现指令性或者是接收性的错误就可能造成损失甚至是事故。而造成沟通以及交流困难复杂的原因却是有很多。其中有的是由于管制员的语言或是发音不准而导致机组出现错误理解的状况;还有的是由于非典型性的语言错误;当然也不排除人为理解形成的错误而造成的机组出现损失等。

2、管制员工作态度的因素

跟据相关航空新闻报道的统计显示,近几年来出自空管原因而引发的事故或是不安全事件等的根源既不是相关设备出现故障,也不是因飞行繁忙而导致,且当事的管制员在经验以及指挥能力方面也是值得相信的,但是最终查出的原因却是相关管制员在监控时不严,甚至是违规操作等问题。至此追及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相关管制员在工作时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其工作态度也不端正。

3、工作技能相关因素

管制员可以说是空中交通与安全管制的主要执行者,因此,管制员的业务素质以及管制技能等则是空中交通与安全质量的首要决定性因素。换句话而言即飞机在飞行时的安全受到管制员工作技能的主要影响。而管制员具备必须的飞行知识以及必要的空管理论与否或是拥有空管调配的相关经验与否,以及出现特殊情况时对其进行有效处置与否等都对管制员工作技能的高低[3]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情况下会通过两个主要指标来对管制员的技能进行衡量,此即为管制员的安全记录记忆个人的管制容量,而工作技能较高的管制员往往在这两个方面都表现的很好。

4、相关规章制度因素

我国民航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与制度来达到对管制行为尽心约束的目的,进一步的对飞机的安全有所保障,并尽最大努力来降低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事故或是差错等。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致使‘忘、漏、错”的现象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得以杜绝。

三、降低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空管不安全的措施

1、在交流以及沟通方面的措施

在交通或是安全空管的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交流以及沟通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传达信息时务必做到充分的时间间隔或停顿,达到让飞行员对传达的信息足以充分理解的效果为目的。

管制员自身也应该做到加强对于标准用语的不断学习,在与飞行的机组进行对话时要做到严格遵行使用统一的规范用语;其次,管制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自觉且认真的做到使用标准化语言。尤其是在相关重要指令的过程中,务必使飞行员对重要指令进行复诵且要认真的对其复颂的内容进行监听。

2、制定以及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并完善合适合理的相关奖罚制度。首先,建立并实施合理合情的相关奖惩制度[4],将其作为一种评价性的奖罚手段,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一定的评价。其次,进一步的改善其工作的监管环境,由于工作时间较长的固定特点,则容易致使管制人员出现工作疲劳,进而导致其工作效率有所降低,更重要的是有可能造成失误风险有所增加。

3、提高管制员的工作技能与业务素质

提高管制员的工作技能以及业务素质对于空管安全的保障而言是有着显为重要的意义,而如何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与业务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首先是对于经验较缺乏的新同志而言,要注意自身的不断学习并且做到时刻严格的要求自己[5]。其次是对于经验较丰富的资深较高管制员而言,也应该时刻保持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技能,并学会接受新的民航技术,不断提高个人业务素养。而重点是在发生特殊状况时,无论年轻或是资深管制员都要做到沉着稳健、不慌不乱、保持高度的机警与注意力,同时在特殊情况下面临的全盘监控力度更要进一步加强。

四、总结

以上关于空管安全中的人为因素的浅析,重点是针对其中人为因素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解决措施等都有所阐述,对于空管安全的不断发展以及前进望有所帮助,对于我国航空业的向前奋斗希望也能给予一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乙.人为因素在航空管理安全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284.

[2] 李军,肖勇.关于民航空管安全中人为因素的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4,05:23-26.

[3] 余浩然.空中交通管制中的人为因素[J].科技风,2014,02:190.

第4篇:民航安全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听说教学法 民航英语教学 听说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11年青年基金项目“探讨听说教学法在民航英语教学中的现实意义”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XM038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04-02

一、听说教学法概览

20世纪4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发展势头强劲,代表人物有Charles C, Fries 和Bloomfield,他们的语言学理论构成了听说教学法的语言学基础。美国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是由较小的成分构成的。“用结构主义方法学习语言就是学习组成语言的更细小的成分”(舒白梅 15)。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是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系统,语言学习是掌握语言的要素及语言结构。“语言学习必须依据当地人的语言为蓝本来进行,应该细心的观察和模仿地道的语言” (H.H. Stern 157)。

听说教学法的另一个理论支撑就是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和条件反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B.Skinner 于1957年提出“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的概念,这是条件反射理论的延伸。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么就学不到任何东西,而是在“刺激——反应”链的强化中进行的。“行为主义者认为有效的语言行为是对刺激正确反应的结果” (Wang Lifei 57),这就是说,如果一个特定的反应得到了强化和鼓励,这种行为就逐渐成为条件反射下的习惯。

H.H. Stern 总结了听说教学法的基本观点:

(1)语言是口头的,而不是书面的。(2)语言是当地人所说的话,而不是有人觉得应该怎样说。(3)语言是有差异的。(4)语言是一系列的习惯。(5)教授语言,而不是教授某种语言( H.H.Stern 158)。Moulton和Wilga M.Rivers等学者对听说教学法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布朗大学教授W. F. Twadell为听说教学法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设计了听说教学法的五步骤,又被誉为Twadell模式。具体说来,五步骤是:认知模仿重复变化选择。总结起来,听说教学法的特点是:强调听说优先,强调句法结构,提倡高强度的训练。学生的语言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都会得到提高。另外,在模仿,重复和记忆之后,认知和鉴别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二、民航英语教学探微

民航英语教学属于ESP(专门用途英语),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和强烈的实用性。在飞行中,飞行员和管制员之间的交流畅通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国际航线,或者在国内的大型机场,交流的语言是英语。根据国际航空组织(ICAO)公约附件的要求,从2008年3月5日开始,从事国际航空运行和国内特殊航线运行的飞行员必须达到ICAO 4级英语水平。各大航空公司也为飞行学员制定了相应的规定,达不到三级不能毕业,达不到四级不能飞行。可以说,学生的民航英语水平高低是学生顺利毕业的关键,是飞行安全的重点,是制约中国民航国际化的瓶颈。

ICAO考试(四级)包括听力理解,非正常情况下陆空通话,模拟通话,口语能力面试。考试的评分标准有发音,结构,词汇,流畅程度,理解,应对能力。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都是围绕听说两方面的。也就是说,学生听说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ICAO 4级的过级率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很多飞行学生刚好在这两方面都不擅长,于是在英语教学中就应该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三、听说教学法在民航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听说教学法的核心原则是听说能力优先,而刚好ICAO考查的就是听说能力。这种契合就决定了听说教学法在民航英语教学中的重大价值。前文中提到Moulton和Wilga M.Rivers 等学者,他们基本观点如下:

1.在听说读写这几项语言的基本技能中,听说能力放在首位。

2.教学中,不断的反复练习和训练必不可少,这种反复的练习为以后熟练掌握语言打下基础。

3.语言教学以句型为中心,也就是说,句子是交际和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

4.在教学中避免使用母语。在斯金纳看来,“一个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所使用的频率”( Wang Lifei 57),既然模仿是关键因素,对于学习外语来说,就要避免使用母语,而在模仿中学习和记忆目标语,“儿童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他们环境中的语言,模仿是语言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Wang Lifei 58)。

5.通过比较语言结构确定教学的难点。

6.改正错误并且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主义认为语言学习是形成习惯的过程。通过反复的强化和负强化,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养成了好习惯。

7.充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既然听说教学法把听说能力放在首位,重视反复持久的语言训练,所以语音室,多媒体设备等这些现代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

第5篇:民航安全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人为因素 职权梯度 软件 硬件 环境

中图分类号:V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244-01

驾驶舱资源管理(Cockpit Resources Management,简称CRM)也称机组资源管理。定义为:有效的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环境以及人资源),以便达到安全、高效以及舒适飞行的过程。它是一门既新型又复杂的飞行安全管理科学,现已引起世界各国航空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快速增长,民航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实际,在民航事业发展的同时,航空安全问题则更加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据有关资料显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飞机设备的不断改进,自动化飞行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运行环境、运行程序、导航方法和适航标准的进步,航空安全得到了明显的改,但飞行安全问题仍需我们加强学习。

世界民航组织对飞行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表明:71%的飞行事故都是由于机组成员综合素质差、驾驶舱资源管理不完善甚至混乱等人为因素所造成的。1998年10月一架MD-11飞机起飞后前起落架未能收到正常位置。机械师当即建议人工应急放轮。机长指示副驾驶协同机械师执行,未获成功。在这紧要关头,机组人员讨论,一致意见是从安全角度出发,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决定返航,在条件较好的上海虹桥机场迫降。此时机长果断决定自己在左座操纵并负责与总调度室保持联系,副驾驶协助操纵,机械师监控飞行状况和发动机工作状态,通讯员保持与塔系。全体成员思想高度集中,随时准备处置紧急情况。在机组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下,最终使飞机安全迫降在停机坪上。在这则事例中,这架飞机的机组整体高效的运用好驾驶舱资源管理。机长与副驾驶之间的职权梯度适当,机组其他成员各尽其责,积极支持机长定制的策略并有效实施。分担机长的工作负荷。为飞行安全争取最大的空间。另一则事例如下:1997年3月27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一架播音747飞机的飞行员通过无线电报告:“我们在起飞”,当时他驾驶的飞机正在卡那利群岛机场的跑道上。空中交通管制员勿将他的通话理解为正在起飞点上等待进一步指示,于是没有警告飞行员有另一架泛美航空公司的播音747飞机已经在跑道上,因大雾看不见,导致两机相撞,造成583人死亡。事故中,荷兰皇家航空公司飞行员莫名其妙地使用了非标准的“在起飞“(At Takeoff)”,而没有使用更清晰的短语“正在起飞”(Taking Off)”,才造成了机毁人亡的惨剧。上面这架荷兰航空公司播音747的飞行员犯的错误是使用了非规范用语,造成了交流障碍。以上两个事例充分体现了飞行中驾驶舱资源管理对飞行安全的重要性,每个成熟、合格的飞行员都应该熟练掌握并且加以运用。对于这门包涵广泛的学科,在运用当中就会有很多变通,所以驾驶舱资源管理也是当今每个飞行员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

驾驶舱资源管理被人们称为是一门艺术,它的合理利用和运用的必要性以及激活座舱内的有效因素是我们一直在学习和研究的。例如最初由Benner等人于1975年提出,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分析飞行员判断过程以及其影响因素的DECIDE模型。此模型的含义是:Detect-觉察,是指飞行员觉察异常情况的过程。它与飞行员的注意警觉性和搜寻能力有关,与飞行经验和知识密不可分。Estimate-估计,是指飞行员对觉察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它的来源和对飞机的危害。Choose-选择,飞行员在众多的可选方案中选择出一项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Identify-鉴别,飞行员对选择的方案和即将实施的行动进行风险分析,确定这一方案是否能有效的改变异常情况,确保飞行安全。Do-执行,飞行员执行最佳方案,机组成员相互监视完成。Evaluate-评价,飞行员对实施行动的效果进行监视,并做出评价。该模型有助行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另一个十分著名的人与安全—SHELL模型同样充分利用驾驶舱内可用资源协调管理。驾驶舱资源管理是指对飞机软件、硬件及对飞行人员的管理,对人与环境信息之间的管理,人是驾驶舱资源中的决定因素。合理地开发驾驶舱资源,能够有效地减少以至克服人为原因危及飞行安全,使70%的数量极限地减少。SHELL模型由:Software-软件,Hardware-硬件,Environment-环境,Live ware-人,Live ware-其他人。SHELL模型揭示了安全管理中具体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协调人、硬件、软件、环境各主要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SHELL模型突出了各个要素中人的重要地位,明确了人是各个要素中的核心因素,揭示了实施安全管理过程重点控制人硬件、人软件、人环境、人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要“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和实际能力出发,增强设施设备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改善人的外部工作环境,完善规章制度,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实现人性化管理,协调处理人同各要素之间的借口管理。

随着中国民航的迅速发展,飞行流量的不断增长,飞行、空管人员的责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提高人员的心理素质,减少工作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进而杜绝事故的发生尤为重要。有关人员必须时刻牢记安全观念,从自身出发,排除一切可能的隐患,消灭人为因素造成空难的可能性。由于人为因素引发的各种事故很多,一时的疏忽麻痹、注意力不集中随时都可能产生问题,要消灭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除了各级领导层的齐抓共管,加强教育外,更重要的是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应从自己做起,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水平。这种锻炼提高是多方面的。涵盖了专业知识和智力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专业知识包括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框架和基本常识以及本专业的来龙去脉和前后动态,飞行、空管人员如果在专业知识上不精通后果难以想象。相关知识即指相近或交叉专业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本职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提高。空勤、地勤人员只有相互了解对方的业务知识,才能在工作中相互理解,更好地协作配合,保证飞行的安全正常。智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对于问题的观察、理解和思考。除此之外还要培养个人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意图通过口头、或书面准确地传递给对方,对行、空管人员这由为重要,因为陆空对话是飞行安全的生命线;人际协调能力,必须能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减少内耗形成合力,确保安全;学习能力,紧跟形势发展,不断学习新知识、培养新观念、开拓新野,不仅学习书本知识和他人经验,还要具备独立思考、推断事物的能力;组织指挥、决断能力等。民航飞行的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尊严和荣誉,每一个民航工作人员都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充实提高,确保自身工作的尽善尽美,为中国民航的飞行安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罗晓莉.飞行中人的因素.

第6篇:民航安全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航空安全;文化建设;民航管理

一、相关概念界定

自航空业出现以后,历经百年,民用航空作为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要求的行业,与之相伴随的备受关注的就是航空安全问题。由于民用航空这个行业的特殊责任,不能接受安全形势大幅波动,特别是近几年来,民航业的发展可为如火如荼,因此航空安全问题也放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之前民航安全主要体现在飞行员技术和飞行自然环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的发展,民航飞机的技术日益提高,现代航空事故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故把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到航空安全的文化的建设上。本文的航空安全主要是指民用航空的安全,包括自然环境因素、专业技术因素、人为因素、公司管理制度和安全文化等引起的安全问题。航空安全的概念是指发生在特定的航空行业或是由于航空行业的突发性事件给社会公众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损害的事件或状态。国际民航组织1992年指出良好的安全文化由以下因素构成:(1)高级管理层注重安全;(2)全体职员理解工作场所内的危险;(3)高级管理层愿意接受批评并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对立的意见;(4)高级管理层培养一种鼓励反馈的氛围;(5)强调有关安全信息沟通的重要性;(6)对现实的、可利用性的安全规则进行发扬;(7)确保员工受过很好的教育和培训,保证员工非常理解不安全行为的后果。

二、我国航空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近几年来,“文化”、“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提出,航空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相较于国外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我国航空安全文化的建设起步较晚,基本上处于一种边实践、边借鉴、边摸索的状况,跟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航空安全文化的建设起步比较晚,尚处在起步探索阶段。我国航空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航空安全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多数航空企业没有明确的航空企业文化,航空企业文化各自为政,航空企业文化缺乏与时俱进,这些问题的存在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三、构建我国航空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首先,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强调“安全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民用航空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是实施民航强国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提出了完善规章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行业文化保障,进一步强化持续安全理念,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是影响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安全文化建设是各类企业的一项日臻完善、永无止境的工作,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航空企业持续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其次,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航空安全文化的建立有利于促进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航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我国航空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航空安全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航空企业的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偏低,群体安全意识淡薄。究其原因主要是航空文化宣传的力度不够深入,使得航空安全文化难以在整个航空企业内开展与传播。最终由于航空安全文化宣传困难,出现文化断层,航空企业缺乏生命力,导致航空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所以航空企业要大力发展安全文化的宣传途径。

2.多数航空企业没有明确的航空企业文化。没有明确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当然航空企业也不例外,企业追求的是高收益率。大多数的航空企业并不认为企业文化与业绩有直接的关系,固有的一种思想就是“与其建设企业文化,不如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安全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隐性推动作用,导致航空企业没有耐心建立自己的安全文化。

3.航空企业文化各自为政。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企业的规模又会成为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瓶颈。企业的规模越大,这种问题越突出。航空企业的规模都是比较大的,所以说航空企业比较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航空企业文化。而且这种分裂的文化主要表现在领导文化、员工文化以及其他小团体文化,如何解决这种困境就成为当前的关键。

4.航空企业文化缺乏与时俱进。航空事业是以个国际化的行业,快速变化的国际化经济环境和激烈竞争的国际化市场环境,求变成为众多航空企业寻求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航空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航空安全文化不可能一成不变,但航空企业文化又不能随随便便的改变,航空企业应该如何变?以及怎样变才能使航空公司更好?这是航空企业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五、推进我国航空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1.开展多途径宣传航空安全文化。教育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作用,只有通过安全教育,才能优化企业员工的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行为素质。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形式宣传公司安全政策、传播安全文化,提升公司员工安全意识。培训也是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定期邀请国内外航空安全管理专家到航空企业进行安全文化讲座,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及相关安全技能。发放安全文化宣传册,对公司全员持续开展日常的安全教育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途径。各航空企业可以效仿国外此种做法。

2.建立明确的航空企业文化。培育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把“安全第一”树立成全体员工的共同信仰,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文化对航空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让员工认识到只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不全面的,是没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这样使“安全第一”成为整个航空企业最基本一种企业文化要求,从而建立明确的航空企业文化。

3.整合航空公司文化。航空企业的规模影响航空企业文化,那么如何建设航空企业的规模就成为了一种艺术,首先要建立上下级之间的一个整体向导,形成对自己企业文化的共同理解,避免出现消极的抵抗。其次对于小团体文化,航空企业的主管部门必须防范企业可能出现影响航空企业的亚文化,重视企业当中的小团体的作用,引导这些小团体的亚文化逐渐向航空企业的主流文化靠拢。

4.航空企业文化要与时俱进。航空企业安全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创新,首先需要与时俱进。航空企业内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特别是关键要素对整体具有重大影响作用。如果高层管理人员习惯用经验解决问题,那么很难推动航空企业文化的创新。所以,航空企业的领导层要不断创新观念,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企业文化。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航空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目前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只要采取相应有效地措施,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一定会取得重大进步,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再创新的辉煌,逐步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航空业的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余冲.《航空业的公共危机管理》.航空事业管理概论.航空工业出版社,2010(158)

[2]余冲.《我国航空业公共危机管理》.企业导报.2010(12)

第7篇:民航安全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民航安全;冬季运行;飞机除冰

1. 引言

飞机作为现代化的高效率的运输工具,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飞行安全成为各国航空公司最关心的头等大事,也是每位乘机旅客在享受便利快捷的同时最大的愿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飞机在设计和生产技术上充足的考虑了其实用性、操纵性和安全性,飞机自身的可靠性性能不断提升,由机自身设计原因导致的航空不安全事件显著下降。尽管如此,天气原因仍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颠簸、风切变、雷雨、积冰、低云及低能见度等危险天气。对于冬季飞行来讲,影响飞行安全的最大天敌就是飞机积冰。

随着冬季的来临,我国大部分地区大幅降温,北方开始进入冬雪天气,降雪天气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冰雪、冰冻天气常常造成航班延误,甚至取消,不少乘机旅客必然会由此产生很多疑问:气温降低与冰雪天气对飞机究竟有多大影响、如何消除或将影响减少到最低等等。

我们都知道,气温降低会造成飞机结冰。飞机外部结冰,尤其是机翼表面的结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在这方面航空行业深有教训。通过对飞机除冰导致的飞行事故研究分析,主要原因是冰雪凝结在飞机机翼上,破坏了空气动力学结构,造成升力损失,左右翼结冰不均匀影响了飞机的平衡,从而增加了驾驶员对飞机的控制难度。因此,在冬季冰、雪和霜气候条件下,飞机表面出现结冰、积雪和结霜,都会破坏飞机飞行表面清洁良好的空气动力状态,影响飞行安全。

1978年10月,一架运5型飞机因机上除冰、雪工作不彻底,造成滑跑离地爬升20 m时,航空器出现下沉趋势,致使航空器坠地损伤报废。

1987年11月,一架道格拉斯DC-9-140飞机因飞机延迟起飞前未能对飞机再次执行除冰,导致机翼上表面再次附着黏附物,在科罗拉多州起飞时坠毁,造成28人死亡。

2004年11月,一架BOMBARDIER挑战者因机上除冰不正确,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起飞中发动机吞入冰块,双发失效,飞机坠毁,造成机上3人死亡。

从上述案例分析,多数为没有按照要求对飞机除冰和防冰造成的事故案例。教训是惨痛的,经验是宝贵的,我们必须吸取教训,认识到正确进行飞机除冰和防冰的必要性和严肃性。

1.1理解除冰和防冰。

对飞机进行除冰和防冰,就是在飞机表面清除霜、冰、雪、半融雪的过程,是将飞机除冰、防冰两项工作步骤结合在一起完成。给飞机除冰的方法可以通过机械方法完成,也可以通过风力方法或通过使用经过加热的液体来实现,这里的液体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加热过的水,而是一种特殊溶液,丙二醇Ⅰ型飞机专用除冰液。

Ⅰ型除冰液主要成分是丙二醇,不含粘稠剂,它可以很好地去除聚积在飞机表面的冰、雪、霜。为使这种除冰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会根据外界空气温度加入不同比例的水进行稀释,但除冰液喷洒前都要先加热,因此它在飞机表面的保持时间是有限的。北方严寒地区外界气温较低,飞机表面即使在除冰完成后,在结冰气象条件下仍有可能再次被冰、雪、霜污染,因此必须在除冰之后在飞机表面再进行防冰处理。Ⅱ型防冰液是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液,与Ⅰ型除冰液不同的是它含有粘稠剂。粘稠剂的加入会使这种防冰液在飞机表面形成一层湿膜,这种湿膜非但不会因低温结冰,还能提供更长的保护时间,防止飞机表面结冰。Ⅱ型防冰液会随风流散开来,因此具有良好的流散性,与Ⅰ型除冰液相比,Ⅱ型防冰液在飞机表面的保持时间更长,保护作用更多。

1.2飞机结冰对飞行安全如此关键,如何做好飞机除冰放冰工作,保障航空运输安全。

1.2.1加强安全教育,充分做好换季前准备。每年冬季除冰防冰工作时飞机安全保障的一项重要工作。民航总局和各大航空公司对业内人员冬季飞机运行的培训一直高度重视。每到冬季换季前,飞行员都要进行换季学习,巩固并加深除/防冰知识;地面人员也会进行飞机地面除/防冰知识培训,学/防冰液的使用方法,除/防冰工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除/防冰后如何检查飞机,以及需要遵守的安全预防措施等。

除对业内人员进行除/防冰知识培训外,除/防冰设备的换季保养和维护、除/防冰液检测等,对冬季飞行安全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1.2.2建立与安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重在预防,做好飞机起飞前检查工作。航空企业肩负着安全与效益的使命,秉持着安全第一兼顾效益的信念,这种思想和信念应该在整个企业和员工中传递。通过对除/防冰知识的深入领会,加强安全教育,使每位员工切实做到将安全思想意识和规范的操作技能作为工作第一要领,而不是将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杜绝麻痹和侥幸思想。

第8篇:民航安全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典型工作岗位;理实一体化教室;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2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民用机场、通航机场及航空公司生产、服务、建设与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较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和较强的安全检查实际操作能力,从事机场、航空公司及各类生产服务型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优良专业技能与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按照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了基于工作岗位能力的专业课程,实践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了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建设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的意义

传统高职教学注重的是专业理论的传授,虽然也有技能实训,但实训项目的设计脱离企业工作岗位实践,对课程设计的内涵和本质缺乏真正了解,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课程授课过程通常先由专业教师在理论教室课堂上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再在实训场所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机械式地练习,实训操作基本只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而没有真正遵循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导致教学中容易出现专业知识理论和岗位工作实践脱节的现象。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以学生为本,把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相结合,鼓励在学生在完成岗位工作项目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激发和支持学生的自主思维,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工作过程的反思。把真实岗位工作项目引进课堂,按“任务布置、实施、评估、信息反馈”一个完整的过程进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岗位工作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良好的职业行动能力。课程岗位工作项目设计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入机场,回归岗位服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变成实践经验,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培养合格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课程教学必需遵循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模拟的实训项目融为一体,采用任务驱动,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形成理实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于同一教学场所,教、学、做合一。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通的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室都功能单一,多媒体教室用于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训室单纯进行操作演练,不能很好的满足理实一体化授课的需要。建设科学规范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性决定了它必须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服务于特定工作岗位,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以本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为依据来设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主要是验证检查岗位、人身检查岗位、开箱(包)检查岗位及X射线机操作岗位。

证检查岗位的主要岗位职责为:查验旅客证件,核对其相貌与乘机有效证件的相片是否相符。将旅客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并核对有效乘机证件姓名是否与登机牌或电脑显示的姓名一致。检查无误后在登机牌规定位置加盖验讫章,严禁涂改、伪造、冒用他人身份证件或登机手续不全的旅客进入隔离区。注意观察旅客动态,发现可疑对象时,要及时将重点检查的信息使用暗语手势通知到前传岗位。发现布控人员按预定处置方案处置,防止嫌疑人逃走。

人身检查岗位的主要岗位职责为:密切注意安全门报警情况,防止漏检、错判,同时使用规范动作和文明用语对经过安全门后需要接受检查的旅客进行手工或仪器检查。对经过安全门检查时存在可疑的或前传检查员告知应重点检查的旅客要进行严格检查,必要时请示领导实施人身手工检查。对查出的违禁物品和限制物品及时交领导处理。及时提醒旅客拿走自己放在托盘内的各种物品和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

开箱(包)检查岗位的主要岗位职责为:负责根据X光机操作员指示的位置,对旅客的行李实施开箱(包)手工检查。掌握各种物品反映在X光机显示器荧屏上图像的形状和颜色深浅程度及其在箱(包)内的位置,以便检查时能准确地、迅速地查出可疑物品。对查出的违禁物品和限制物品及时交领导处理,同时负责需要办理暂存物品的旅客移交内勤的工作。认真检查箱(包)内X光机操作员指示的位置的每件物品,直到排除疑点,同时将检查的情况及时回馈给X光机操作员。

X射线机操作岗位的主要岗位职责为:负责对进入候机隔离区的所有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禁止危害航空安全的物品进入隔离区或被带上航空器。集中精力认真观察X光机荧屏,仔细分辨物品图像,对图像模糊不清或有怀疑的物品进行重新检查或告知开(箱)包检查员实施手工检查,并向开包(箱)检查员指出可疑物品的位置,及时了解可疑物品的性质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三、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实践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取得民航安检员职业资格。目前,我们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安检站合作开展这项职业资格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发现,最佳的培训模式是教学演示区和实训区融为一体。理实一体化教室能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互动,边教、边学、边做,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而这符合民航安全技术管理这种不需要复杂设备,更加强调意识、要领、沟通的专业的教学需求。目前已建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实训室有全套安检设备,将作为进阶实训场地,满足更高层次的实训需求。到机场的顶岗锻炼、工学交替,是最高层次的实践教学。理实一体教室、专业实训室、机场三者组合实现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全体系教学。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主要承担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安检实务》等课程的教学,同时作为民航安全检查员职业技能鉴定与考核的场地。利用金属探测门、X射线机、手持金属探测器等安检仪器设备,模拟民航安全技术检查的真实环境,让学生熟悉民航安检业务的流程,熟练掌握证件检查操作、人身检查操作、X射线机操作、开箱(包)检查操作岗位的基本岗位职责。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既要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又要保证学生进行典型工作岗位的实践操作,因此其功能区域的布局必须科学合理。理实一体化教室需80平方(10m*8m)教室一间,可开展40人规模的相关课程教学,满足民航安全检查员职业技能鉴定及考核的场地与设备要求。多媒体教学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前二分之一区域,配置教师演示操作台、学生移动座椅、全套多媒体设备。实训区分设教室后二分之一区域,共布置两条旅客安检通道,安检通道配置通过式金属探测门、X射线机、验证台、手持金属探测器、行李箱(包)、开箱包检查台以及常见的违禁物品和生活物品等。

基于典型工作岗位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建设,结合了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际需要,能确保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从而更好满足民航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俊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因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5(59).

[2]姚岚,叶琦.高职院校“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设刍议[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第9篇:民航安全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训练标准 项目教学 运用

《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课程是我院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本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研究与探索如何从项目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入手,将民航乘务员训练及考核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与评价之中,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开发不同的项目教学与实训单元,将课程考核与航空公司资格认证相结合,是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研究的内容

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项目课程模式作为先进的职业教学课程模式,以模拟“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点,采用“任务驱动”进行“课题”或“案例”教学,使职业教育以符合职业逻辑的面貌出现,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本质内涵,在“项目”中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成功中重树信心,习得知识和技能,培养锻炼了适应社会需求和自身生存发展的“核心能力”。

因此,我们在《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项目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主要体现在:一是建立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的关联度,强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二是细化岗位工作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如在项目中细化到客舱乘务员的号位分工、不同号位的工作内容、流程等。三是将行业企业考核标准融入课程考核之中,引用行业标准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使我们不仅要围绕工作任务选择知识,更要围绕工作任务聚焦知识,让课程内容在与工作任务的动态联系中形成有机整体。

二、课程实施的方法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并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序列。首先,从职业分析、职责分析、任务分析三个层面进行工作分析,即项目名称,在微观上确定与课程开发有关的职业活动的内容,即对课程内容范围的选择和评定。民航乘务员岗位的工作人员能按照旅客运输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时处理各种特殊情况。学生需了解影响客舱安全的主要因素、掌握客舱安全管理的方法,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及处理程序,从团队合作的角度明确自己作为客舱乘务员参与客舱安全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能正确、迅速地应对和处理常见的突况,达到民航旅客运输岗位从业人员能力要求;并能使学生在分组练习、角色扮演中提高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的组织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我们把岗位工作的能力要求与培养具备这些能力要求的学生的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分析,即教学目标设定,在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基础上划分教学单元,合理分配学时。将所有教学单元在整体结构上进行课程组织,即规划出具体的学习内容与训练项目,本课程的教学单元分为机组资源管理、应急设备、应急处置、旅客管理及安全规则等,以应急处置单元为例,内容组织如图1。

四、课程教学的实施

课程改革前,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学科式的教学方式,按教材章节进行,没有系统、全面地完成一个项目,理论与实操之前没有很好地衔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理解。通过对本课程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探索,根据行业资格标准要求建立多个课程模块,设计了完整的工作过程,以项目教学为主要表现形式,针对不同的课程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撰写了项目化教学文件,如学习指南、学生工作页等,学生知道该做什么,收集资料、分析解决等,按照课程类型的不同采用灵活的考核评价方式,实现“教、学、练、做”有机融合的一体化教学过程,完成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教学过程的对接。

课程实施注重了教学过程的组织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以一个个岗位工作项目的学习作为教学平台,实施行为引导教学,表1为按照乘务员训练内容分解的本课程中实训项目为准备时间充分的迫降程序操作内容。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在课程考核过程中,本课程采取分小组项目实训、演练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活动、人人参与的课程考核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学习热情与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本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以来的学生教学测评结果反映课程“现场教学”效果良好,制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学习各个环节的考核量化标准,按量化指标对过程和结果实施考核,每个学习单元从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模拟实训、技能竞赛、考试等角度,按照工作学习过程50%、交流展示25%、工作小结25%进行学生成绩综合评定,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学生工作页、项目考试、平时表现等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娴熟的服务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为学生顺利通过民航乘务员等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初始乘务员训练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屈静:结合行业特点试论空乘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8(1).

[2] 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教学教师指南[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 邓媛、王湘玲:项目驱动培养EFL学生自主能力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