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面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范文

全面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全面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全面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第1篇:全面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范文

一、充分认识开展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医疗单位既是行业的窗口,更是城乡发展的窗口,通过近几年的监督检查发现,部分单位存在药品安全意识较差,对药品质量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药品储存条件存在差距等问题,因此,尽快在提升形象上实现新的突破,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实现新的突破,在规范用药行为上实现新的突破。对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开展创建活动的认识,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感,努力提高单位药品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参与“文明规范药房”的创建活动。

二、基本内容

1、本次创建活动以《省药品使用条例》和《省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为依据,以实施《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评定标准》为主线,统一文明用语,弘扬职业道德,体现用药放心、服务温馨,凸显人性化的新变化。

2、实行分级评价和动态管理,注重实效,稳步推进文明规范药房创建工作。围绕规范药品使用行为,提升我县医疗单位整体形象这一根本目标,按照分级管理的标准对我县医疗单位实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一级以上医疗机构、一级以下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门诊分别验收,分级评价,文明规范药房从达标的单位中择优评出。

对评为文明规范药房的单位实行动态管理,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出现使用假劣药品等违法行为或质量标准下滑的单位坚决取消其“文明规范药房”资格,确保创建活动质量。

三、方法步骤与要求

本次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部署动员。2012年8月上旬,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标准,安排部署创建工作。

第二阶段:监督检查,全面创建。自2012年9月至10月底,依据文明规范药房创建标准,县局组织对辖区内的医疗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县文明办组织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抽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第2篇:全面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范文

一、总体要求

以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和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坚持以“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效”为根本任务,按照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的工作原则,深入排查脱贫攻坚医疗有保障现阶段各环节的短板与薄弱环节,精准制定解决措施,全力抓好整改落实,切实提升全县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时间安排

9月18日至10月18日。

三、工作任务

(一)部门包保扶贫情况排查。

针对三类重点人群,排查是否实现稳定增收,全面消除致贫返贫风险;针对预计收入未达到6000元以上贫困人群,排查是否落实重新制定的增收措施,确保收入稳定达到标准;针对其他贫困人群,排查是否按照制定的帮扶措施,达到稳定的预计收入;“一户一策”是否全部落实到位、帮扶措施是否到位;环境卫生是否达到干净整洁;针对排查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办公室、各包保责任人

(二)行业扶贫情况排查

1.排查村卫生室城乡医疗保险报销业务是否全部开通,“空白村"是否采取有效措施满足村民医疗报销需求,县域内所有村卫生室要保证开通报销,及时让贫困人口享受到门诊报销政策,看病就医及时享受医保报销;(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经办中心信息科)

2.排查全县贫困人口参保及参保资助情况,是否建立档案。县域内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补助在参保缴费时直接补助,新识别及异地参保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动态参保补助;(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经办中心征缴科、经办中心信息科、经办中心费用结算科、经办中心基金财务科)

3.排查"5+1"医疗扶贫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有产生医疗费用但是未享受到补偿政策的,分析原因,立即解决并做好登记;强化基本医保基础性保障作用,确保基本医保制度100%覆盖贫困人口。对扶贫部门提供的贫困人口信息619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情况进行了逐一核对,详细掌握贫困人口参保状态。做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一个不漏。对经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医疗费用,通过大病兜底报销再次补助,将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慢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确保绝大部分贫困人口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负担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经办中心费用结算科、经办中心基金财务科)

4.排查“一站式”结算政策是否执行到位,贫困患者是否存在报销来回跑的现象;(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经办中心费用结算科)

5.排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落实,乡镇卫生院是否为签约医生付费;(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经办中心基金财务科)

6.排查现有慢病贫困人口人数与“一人一策”标识是否一致,是否享受报销政策,慢病待遇覆盖率是否达到省、市平均水平;(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

7.排查“一事一议”制度落实情况,详细统计申请人数、审核通过并落实补助人数及金额,是否还有未落实的,对经过基本医保报销、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兜底报销后自付医药费仍很困难的特殊贫困患者将通过“一事一议”进行救助。(责任部门:待遇保障科)

责任领导:、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县医疗保障局脱贫攻坚再排查再巩固再提升行动领导小组,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行动自觉、狠抓工作落实。

县医疗保障局脱贫攻坚再排查再巩固再提升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明确责任。各部门要按照办法提出的排查内容逐条梳理排查,部门负责人要亲自挂帅,亲自组织开展排查工作,勇于承担行业责任,深入剖析行业工作,确保全面消除工作隐患,夯实工作基础。

第3篇:全面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范文

一、活动主题

计量与安全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计量保安全”宣传活动。围绕今年“计量与安全”的主题,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计量在维护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人身健康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计量工作社会影响力。要组织开展交通、食品、环保、医疗等领域的计量专项执法监督检查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生产企业监督检查,通过边检查、边整改、边宣传,营造氛围,提升安全领域的计量保障能力。

(二)开展“医疗计量保健康”宣传活动。市局将联合卫生部门组织对医疗卫生单位及有关人员开展计量法律法规、医疗计量器具管理等知识的宣传普及,组织开展医疗计量进社区保健康行动,重点向百姓宣传计量在就医看病和眼镜制配中的作用,并为社区百姓免费测量血压,校准血压计,提供配镜咨询,免费为百姓清洗、检测眼镜等;接受社区居民计量投诉并予以处理,免费发放各类计量知识宣传手册,张贴宣传画册,指导百姓如何预防日常生活中计量消费欺诈行为等。各地也要组织对医疗卫生单位及有关人员开展计量法律法规、医疗计量器具管理等知识的宣传普及;要积极会同当地卫生部门,选择一批社区、乡(镇)、村,通过现场为群众开展家用血压计、家用人体秤等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校准,开展相关医疗计量知识宣传。同时,要积极实施“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主题行动,重点推进当地医院实现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并公示社会。

(三)深入贫困或边远地区开展免费检测配镜公益活动。青少年是近视的高发人群,近视后不配眼镜或配镜质量不高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视力发展,但目前很多贫困或边远地区的学生,从来没有进行过视力检查,更没有制配任何眼镜。为进一步发挥计量在保障青少年视力安全方面的作用,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深入贫困或边远地区的乡(镇)、村,选择一批中小学校,组织计量技术机构、质量信誉较好的眼镜生产商或眼镜制配店、医疗卫生单位等,为在校学生进行免费视力检查、眼镜检测维修及预防近视、健康用眼有关知识的讲授宣传等服务。市局将联合黄岩分局、市计量院于5月18日在黄岩区宁溪镇开展计量进校园活动,为师生免费提供视力检查、验光配镜、眼镜维修、宣讲预防近视和健康用眼知识等服务。

(四)组织做好实验室开放活动。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市、县两级计量技术机构要根据省、市局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开展的项目和地方特点,对实验室开放进行认真的规划,制订详细的开放方案,落实具体责任人,在不影响业务工作、保证机构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现场参观计量实验室,观摩计量检测过程,增强对计量技术支撑保障的形象化了解。同时为百姓免费提供家用血压计、人体秤、眼镜等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校准。通过实验室开放,加强和社会各方面的沟通联系,扩大计量工作社会影响力,促进质监系统行风建设,提升质监系统社会形象。

三、活动方式

采取自主开展与集中统一行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地要按照市局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和各项计量惠民活动。根据统一安排,确定5月14日至5月20日为统一活动周,以形成声势。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地要重视和加强计量宣传工作,真正把计量宣传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积极开展“5.20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做到精心筹划,认真制定活动方案,细化责任分工,扎实推进实施,确保取得实效,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总结。

第4篇:全面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范文

一、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2项)

1.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推动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县委统一部署要求,围绕提升境界标准、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技术水平、强化创新意识等主题,适时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丰富活动载体,大力弘扬敬业奉献、拼搏进取、团结协作、创新实干的精神,推进干部职工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内部动力活力。

2.以规范发展、服务民生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施办法》,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落实一线工作法,年内完成重大调研课题至少10个。完善学习、会议、考勤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改进学风、会风、文风,厉行勤俭节约,严格廉洁自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强化工作人员服务责任意识,切实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态度。落实医务人员不良服务行为记分制度,畅通群众举报投诉信息通道,加大明察暗访、检查抽查工作力度,落实奖惩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4项)

3.完成、等卫生院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认真做好项目规划、审批及筹备工作,落实“周调度、月督导、季考核”制度,确保按照规划进度完成建设任务。3月底前,完成项目前期筹备工作,4月份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4.完成急救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县120急救调度中心,4月底前,落实相关规划审批手续,5月份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及设备支持,进一步完善急救体系装备力量,中心配备急救全程电子监控系统,完善各急救站点急救药品、设备,补充配备2辆急救车辆,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水平

5.完成县中医医院医技楼项目建设。科学制定项目建设规划,协调落实项目用地、审批等事项,加强协调,定期督导,确保按照质量进度要求完成建设任务。5月底前,完成项目审批等手续,6月份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主体四层以上工程。

6.完成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制定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明确责任目标及功能定位,依托电子政务外网,以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健康档案信息及时查询,及时更新,新农合、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服务、基本药物制度等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融合共享。积极与有关部门、单位协调沟通,加快推进力度,3月份启动实施,6月底前,完成县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建设及乡镇卫生院信息设备配置;7—8月份,完善基础数据录入,开展软件系统应用培训;9月份,安装服务软件,融合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新农合等信息系统并试运行;10月份正式启用。

(三)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项)

7.全面落实医改工作年度目标任务。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深入组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科学制定推进方案,严格项目管理,加强人员培训,每季度组织1次督导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合理安排使用项目资金,确保按照项目质量和进度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制度。推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药品采购平台建设,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实施单位所有基本药物统一网上采购,零差率销售。提高县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水平,配备率达95%以上,以销售金额计使用率高于45%。完善“先看病、后付费”政策,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实现县乡医疗机构全覆盖。积极学习借鉴先行市县公立医院改革经验,结合实际,认真做好相关基线调研,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四)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5项)

8.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县、乡、村三级疾控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巩固加强基础免疫工作,深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加强宣传引导,规划内各类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8%以上,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90%以上。禁止违规向接种人群推介使用二类疫苗。推进基层疾控机构数字化接种门诊建设,年内所有卫生院数字化门诊实现全覆盖。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健全传染病综合防控体系,完善传染病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麻疹、手足口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的实时监控,定期对流行态势进行系统分析评估,及时重点传染病情况通报,强化落实防控措施,确保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

9.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制定全县妇幼保健工作三年规划。健全完善妇幼保健工作机制,充实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强化对基层专业机构的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监督考评,扎实推进孕产妇和儿童系统化管理等各项工作。全县0—6岁儿童保健管理率和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分别达到9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深入开展免费婚检工作,以“县”为单位婚检率达到55%以上。

10.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健全完善卫生应急机制、应急预案和应急报告制度。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储备。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重点,年内组织开展2次卫生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推进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工作,力争年内通过达标验收。

1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理顺城区社区卫生管理体制,许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整体转型。加强对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管理和指导,强化专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建立社区首诊制度及与县级医院双向转诊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卫生室建设,在郑路、玉皇庙、贾庄等乡镇新型农村社区中新建3个公办社区卫生室。积极与有关部门、乡镇沟通协调,确保将社区卫生室纳入待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

1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全县“双创”建设,继续推进实施农村改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认真搞好项目宣传发动、督导考核和验收评估,11月底前,完成1万座农村改厕工作任务。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媒介载体,普及宣传健康卫生知识。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宣传活动,组织深入基层一线,每月集中开展活动至少1次。巩固深化环境建设,深入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强化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健全完善保洁机制,提升单位环境形象。

(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2项)

13.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加强医疗机构管理,严格医疗机构服务技术要素准入,5月底前,开展1次对现有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督查排查,确保县内所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依法执业。加强医疗质量监督,根据上级有关规定标准,制定完善我县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及评价细则。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考评机制,加强日常监督,实施动态考评,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针对督查结果和整改效果,每季度集中通报1次。定期组织开展病例评审,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重视并加强院感控制工作,强化对重点科室的监管,确保医疗安全。深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年内县级医疗机构实行临床路径病种不少于10个。深入实施“三双”(“双降”—降低药品收入比重、降低卫生材料支出比重、双控—控制医疗成本、控制次均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范—规范检查和用药行为、规范临床路径和治疗项目)行动,加大督查力度,落实奖惩措施。每月通报重点药品、卫生材料销售排名,严肃查处药品、卫生材料回扣问题。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实行“首诉负责制”,确保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落实医疗纠纷调处不力责任追究制度。组织实施基层医疗机构“三基”理论培训活动,根据全市统一安排,完成年度培训任务,培训人员考核合格率达到100%。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年内分别组织开展1次医疗、护理知识与技能竞赛。

14.加强中医药工作。加强中医药体系建设,县中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均能发挥中医诊疗服务特色,每所乡镇卫生院至少拥有1个中医特色专科,村卫生室普及使用中医药技术占所有村卫生室比例达到30%以上。深化中医薪火传承工程,建立中医人才专家库,实施中医带徒行动,启动县内名老中医验方搜集整理工作。推进中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年内创建2个市级以上重点专科。

(六)深入实施卫生强基工程(3项)

15.做好卫生人才招聘工作。总结2007年以来公开招聘卫生技术人员的经验做法,结合岗位需求,制定完善招聘方案。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卫生专业人才来我县就业。完善考试考核机制,严格程序,按照全县统一招聘计划,完成年度卫生人才招聘工作任务。

16.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卫生管理队伍建设,以集中培训方式为主,年内,组织开展1期卫生系统管理干部培训班,各医疗卫生单位自行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培训活动至少2次,突出培训效果。深入开展师徒带教培训工作,启动第四批培训计划,加强督导考核,及时掌握培训动态,确保工作成效。建立县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前到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1年的长效机制,年内落实不少于10人次。探索卫生人才交流的新思路、新举措,出台激励政策,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鼓励县直单位工作人员到基层工作。

17.推进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加强村级卫生室管理,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结合信息化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积极创新管理机制举措。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落实“421”工作要求,即:每月到辖区内所有村卫生室监督指导至少4次,业务培训至少2次,业务考核至少1次。认真落实村卫生室相关补助政策,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整顿规范村卫生室服务行为,完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进实施“双提”工程,年底前,所有村卫生室达到“双提”创建标准。深入开展乡村医生培训,以公共卫生工作和医疗质量规范等内容为培训重点,年内全县所有乡医轮训一遍,人均培训学习时间不少于120学时。

(七)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2项)

18.加强卫生综合监督执法。加强卫生执法队伍建设,每月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至少1次,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完善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制度,确保卫生监管全覆盖、无缝隙。全面贯彻落实卫生法律法规,加强职业病监督、公共场所监督和饮用水卫生监督,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覆盖率100%。加强医政监督,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无证行医和超范围执业行为,确保群众就医安全。畅通举报信息渠道,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医疗机构监督覆盖率达到100%,非法行医举报查处率100%。

19.规范卫生行政许可行为。按照卫生行政许可审批程序,依法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及时审核,及时发放,卫生行政许可及时办结率达到100%。认真落实窗口各项制度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展示卫生行政服务窗口良好形象。

(八)深入实施卫生惠民工程(1项)

20.深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新农合政策宣传,全面完成年度筹资任务,确保全县农民应参尽参。科学调整补偿方案,统筹测算报销比例,避免出现基金风险。按照上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工作。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探索推行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6月底前启动实施。加强对新农合经办医疗机构的监管,建立动态稽查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控医药报销费用不合理增长。落实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健全完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新农合运行动态评价机制,每月对新农合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完善新农合报销机制,优化报销流程,落实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

(九)加强规范化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4项)

21.加强工作宣传。深入发掘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积极总结创新,加大对上宣传工作力度,提升行业形象。年内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信息不少于100篇。

22.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严肃财务纪律,完善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培训指导,举办1期系统财会人员专题培训班。强化财务监督,联合县财政局开展1次财政票据专项检查。探索建立乡镇卫生院财务集中核算中心,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23.加强财务审计工作。建立健全财务审计制度,对各单位财务收支、各项专款等经济活动进行动态监督,跟踪审计,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年内审计不少于6个单位。

24.加强廉政建设和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工作的有关规定要求,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加大明察暗访、督查抽查工作力度,畅通群众举报投诉信息渠道,严格责任追究。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及时稳妥处置突出矛盾问题,确保不出现严重上访事件。认真做好“12345”投诉热线及其他投诉事项办理,各类投诉事项及时办结率达100%。

(十)加强考核监督,推进工作落实。(2项)

25.完善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围绕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机制、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突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业务管理、工作创新等内容,提高考核指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和奖项,制定完善卫生系统2013年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意见。扎实做好上级考核工作,确保工作成效在市县考核中得到充分体现。

26.做好考核工作。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考核日常检查,每季度汇总通报督查及问题整改情况,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认真执行考核制度,力求考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加强考核人员业务培训,统筹安排全年考核工作,加强协调配合,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第5篇:全面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范文

我县共有各类小餐饮经营单位452家,其中,小型餐馆137家、小吃店215家、快餐店62家、饮品店38家。我县暂无药品生产企业,有批发企业1家,经营企业67家,其中50平米以下小型药品零售企业42家,另有小规模个体诊所13家。

截止到6月29日,我局共计出动执法人员379人次,执法车辆57车次,检查各类“四小”经营单位359家次,制作《现场检查笔录》359份,下达《监督意见书》293份,《责令改正》通知书49份。

二、具体做法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为全面贯彻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我县食品药品市场,提升监督管理水平,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这次整治行动,各个业务股室为成员的“四小”整规领导小组,加大集中整治行动的协调力度,对内注重整合部门力量,对外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密切配合。在整规过程中,我局详细制定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小餐饮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小药店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及《县“四小”行业小诊所整治和规范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加大餐饮、药品、稽查、办公室等股室的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

(二)强化宣传、正确引导

为切实贯彻此次“四小整规”整治活动,向社会表明打击违法违规活动的态度和决心,我局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此次整规行动的意义和目的。

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结合“3.15”、“安全生产月”等契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舆论引导。深入农村、社区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宣传开展“四小”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公众消费安全意识;二是建立健全信息机制,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等方式,及时“四小”整规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先进经验;三是广泛发动食品药品经营企业积极参与。4月13日,我局召开县药品经营企业质量负责人培训会,全县1家药品批发、67家经营企业全部参加,会议中贯彻食品药品“四小”整规专项行动整治文件精神,明确重点整治内容;四是建立咨询电话热线。利用“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热线,接受投诉举报。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本次“四小”整规专项行动,我局秉持“严”字当头,确定整治工作的重点目标、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对整规对象坚决做到严格监管、严格检查、严厉处罚,重点检查食品药品经营企业及小诊所的主体持证情况、进货来源情况、索证索票情况、采购验收台账及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等。

在全面排查摸清行业底数,掌握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分类制定整治标准,做到打扶结合、疏堵并举。包括餐饮行业使用无标签标识、来源不明的食用油及其他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药品经营企业的未按要求销售处方药、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产品的销售去向不清。购销资质档案不全,超方式、超范围经营。购销票据与实物不符,购销票据和记录不真实等行为;小诊所则是联合卫生局查处无证无照小诊所的行为;在分类整治行动中,逐步建立摸底情况一览表,划分整改重点单位及难点单位,保障整改工作由易到难,由点及面,最终达到整治与规范的工作目标。

三、取得成绩

通过专项整规行动,进一步落实了小餐饮经营店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小餐饮经营主体监管档案和信用档案,规范日常经营行为,实现小餐饮经营持证亮证率、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并持证上岗率“两个100%”;切实提高了“小药店”药品质量管理水平,逐步提升药品零售行业形象,改善“小药店”的店容店貌,实施对药品经营环节全过程的监管,营造规范有序、诚信和谐的药品销售和使用环境。药品经营企业进一步规范,药品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群众消费药品信心明显增强;最后建立了小诊所整治工作示范点。在试点范围内所有诊所开展《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校验,均已建立小诊所目标考核责任制和各项监管制度,小诊所医疗机构执业规范基本达到要求。

在我县“四小”食品、药品经营单位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的同时,我局着力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相关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使全县食品、药品经营单位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有效预防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全县人民的饮食和用药安全。

四、存在问题

虽然我局“四小”整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多为社会弱势群体,执法难度大,其主要特点是经营门槛低,还存在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食品安全意识落后的特性。同时,乡镇的群众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健康证过程中还存在些许不便。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我们工作人员时常会遇到连自身姓名都不会写的小餐饮业主或从业人员,其文化知识水平如此有限,要完成食品采购查验和台账登记的工作,确实难度较大。

(二)小药店经营企业。一是多数药品经营企业存在药品购进验收记录填写不全,药品管理不规范,重效益、轻管理等不良行为的存在;二是部分药品零售企业存在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行为,药师不在岗现象较为普遍;三是部分药品经营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不能给消费者出具相应的销售凭证;四是个别药品零售企业对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药品摆放不规范,未完全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

(三)小诊所。一是无证经营多。我县小诊所经营企业数量较多,分布较广,规模较小,属“低、小、散”状况。据调查,全县有有小诊所13家,其中符合规范条件的小诊所3家仅占23%。二是作业场所卫生条件差。在小诊所中,面积偏小,布局设计不合理普遍存在,卫生条件极其简陋。这些小规模的、无证照的、改造较难的经营店家,整个作业场所脏、乱、差,基本不符合卫生许可发放条件。三是经营者卫生法律意识淡簿。由于消费市场需求较大,一些业主受经济利益驱动,只图眼前红利,忽视医疗卫生质量,缺少更新经营竞争理念和落实有效卫生保障措施,缺乏执行卫生法律和卫生规范的自觉性,一些无证经营者和违法行为屡查屡开。

五、下一步打算

(一)认真分析抓推进。在认真总结4到6月专项整治工作经验和巩固成绩的基础上,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从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入手,一步一个脚印,把2015年专项整治和规范工作放在重点区域、重点地段,落在群众呼声的实效上。

第6篇:全面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范文

一、工作目标

大力推进深化卫生系统规范化服务。并结合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全面有序开展,卫生系统制度针对医疗卫生单位窗口行业服务态度冷漠、办事效率低下、不按章办事等现象进行整治,使医疗卫生单位窗口行业做到遵守职业道德,服务标准和程序公开,服务规范,诚信守法,有高效的投诉机制,群众对窗口行业风气满意度达到85%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查找和整治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五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人难找、事难办)现象不抓不管或整改成效不明显的,向服务对象作出的服务承诺不兑现等问题。

(二)查找和整治窗口单位漠视服务对象,在提升工作效能、完善服务方式等方面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

(三)查找和整治工作人员无故迟到、早退、串岗脱岗,不履行请销假手续,在工作时间斗地主、玩手机、逛淘宝等纪律松弛、自由散漫的问题。

(四)医院内、外及住宅区环境卫生整洁,便民服务措施完善(如提供轮椅、担架等)。

(五)医务人员按规定着装,佩戴胸卡,衣帽整洁,准时到岗到位。

(六)医务人员文明用语,杜绝服务禁语,无接受“红包”、开“大处方”现象,无医疗责任事故发生。

(八)医院要有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有专人负责投诉电话。

三、实施步骤

(二)此次行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为工作部署阶段。时间:2020年9月20日前完成。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迅速开展全部排查。

2、第二阶段为自查自纠阶段。时间:2020年9月下旬至10月。认真对照有关工作要求,进行自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确定完成时限。

3、第三阶段为专项整治,落实整改阶段。时间:2020年10月至12月。结合局检查督导组对医疗窗口行业创建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对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细化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长效机制的迅速建立和有效实施。

(二)科学完善,深化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窗口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树立大局意识,加强调查研究,大胆改革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使巩固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工作逐步完善、逐步深化。

(三)加强协调,联系沟通。加强对各窗口单位的协调和沟通,及时向县卫健局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四)强化监督,奖优罚劣。按照确定的工作重点和目标,加强对本单位考评内容的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长效机制建设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第7篇:全面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范文

调查和完善2015年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不断提高参合群众的实际补偿水平。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重点加强对参与门诊补偿的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定期对门诊补偿金额过高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入户随访;从2014年11月1日起开展25种常见病种相关治疗的新农合定额补偿,充分发挥新农合的经济杠杆和利益导向作用;积极协调承办机构全面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工作,进一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积极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立市脑卒中防治中心;进一步落实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年--2020年);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工作,加强培训和督导考核,进一步提高疾控服务质量。完善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深入开展急救知识进万家活动,培养和打造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加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编制我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医疗机构的审批、校验和管理,进一步规范一级以下医疗机构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继续开展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工作,开展“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建设活动;强化医疗安全管理,继续开展医疗不良事件医疗纠纷案例分析讲评,探索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强化医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继续开展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中医,提高中医人才服务能力水平。

第8篇:全面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mhnh2009”为你整理了这篇市场监管局冬季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做好冬季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落实食品抽检任务。全面完成633组食用农产品抽检,并依法对18组抽检不合格农产品进行核查处置。二是全面推广使用“安徽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实现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追、去向可查”,助力精准防控疫情。对冷链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服务的生产经营者及第三方冷库、储备商品冷库等相关服务提供者进行集中培训,指导其现场注册,要求各市场主体在日常使用该平台时,如实填写进口冷链食品品种、规格、批次、数量、产地等信息,上传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追溯凭证等材料,对未附“追溯码”的进口冷链食品,不得采购、销售。目前全市已有105家冷链食品经营者已完成注册备案,共备案进口冷链食品7批次,5908公斤;三是紧急处置“涉嫌阳性”冷链食品。根据蚌埠市龙子湖区疫情防控协查通报,迅速组织排查由蚌埠流入我市的25件涉嫌核酸检测阳性印度产冷冻姑鱼。对涉嫌场所进行查封,涉嫌问题产品接触人员、冷冻食品、车辆及仓储环境同步进行调查和核酸检测,有效化解疫情传播风险。四是强化餐饮安全监管。对2家入网餐饮单位存在证件公示模糊、名称不符等问题,责令限期改正,并立案调查。集中约谈了6家不合格餐饮具销售、使用单位负责人,并对其予以立案查处;召开了由2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4家学校食堂、2家医院食堂负责人参加的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培训动员会;五是推动“规范药房”创建。对2019年未通过的“规范药房”创建的10家村卫生室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目前已达到“规范药房”标准,我市村卫生室“规范药房”100%达标。

(二)持续开展冬季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

一是开展电梯维保质量抽检。组织第三方机构对我市在用电梯维保质量开展监督抽查和老旧电梯进行安全评估,共抽查电梯50部,抽检结果正在评估。二是强化游乐设施安全管理。分别对南湖公园、沙坝两处大型游乐设施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了在用大型游乐设施注册登记、监督检验、定期检验、隐患治理、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台账、技术档案建立等情况,为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元旦春节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运行打下良好基础。三是开展特种设备日常安全检查。共检查经营户35户次,特种设备96台次,下达监察指令书1份。

(三)深入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

通过省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随机抽查教育机构3所(明光市幼儿园、明光街道幼儿园和滁州市技术职业学校)、2家行业协会商会(明光市财政局会计学会和明光市建筑业协会)开展收费情况检查。重点检查学校放学后校内托管费、主食燃料费、饭卡补卡费、代收代管费等项目收费标准及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落实情况,对存在的收费公示内容不规范,公示信息不全等问题,已责令立即整改。通过检查,摸清全市教育机构和行业协会商会的底数,宣传国家有关价格政策,规范其收费行为和执行国家价格政策的自觉性。

(四)开展2020年定量包装计量专项监督“回头看”行动

为了持续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击在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上弄虚作假、欺诈消费者的不法行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检查。共抽查28家企业95个批次定量包装商品,其中6家生产企业18个批次,22家销售企业77个批次。对个别无故拒绝接受检查的经营户按经营不合格商品行为依法处理。同时继续加大对定量包装商品相关计量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指导企业提升计量管理水平。

(五)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全面贯彻《安徽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实施企业开办提升行动,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加宽松的准入环境。1-12月份我市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5067户,其中私营企业1420户、个体工商户3647户;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42%、121.6%。

第9篇:全面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范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既往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均得到解决或出现了可被攻克的可能;但是,在医学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伦理困惑[1]。这种困惑,一方面来自科学技术本身,因为很多新的技术突破了人们传统的伦理道德底线;另一方面来自于它的应用过程,因为它所带来的公平性、合理性等问题,影响了传统伦理关系的建立与维系。本文旨在探析当今医学伦理学面临的新矛盾、新冲击和新挑战,为从伦理学角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1高新技术应用中的伦理冲突

1.1伦理问题

1.1.1沟通障碍导致医患情感淡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医务人员可以不与病人直接接触,在计算机终端即可获得病人信息数据。在病人的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医生习惯于面向计算机书写病历、开具检查单、查阅报告单,护士习惯于观察各类监测仪器的数据和运行状态。上述现状使得医患间逐渐形成了“医生-机器-病人”的生冷关系,严重妨碍了医患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影响了医患之间正常伦理关系的建立[2]。

1.1.2设备依赖导致医患关系物化先进的检查手段和诊疗技术使人们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从整体、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3]。在很多医生眼里,人体已成为一部机器,不同科室的医生负责不同零部件的维护、修理或更换。利用大型设备、高端仪器进行检查与诊断已经成为疾病诊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程序。把辅助检查作为常规和习惯的过度依赖行为,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使得医生与病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修理工与机器之间修理与被修理的关系”。

1.1.3技术主导导致人文关怀弱化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医务人员几乎无所不能。但是,医务人员过于强调高新技术的作用,忽视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根本要求,忽视了治疗过程中对病人本身的关心、关怀和尊重[4]。在高新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医学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在躯体疾病的诊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在诊治过程中却忽略了给病人带来的精神上的伤害。这种忽略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1.1.4费用昂贵导致医患关系激化高新技术费用昂贵,不少情况下决定病人是否治疗的前提是病人能否承担相应的费用。它在提高诊断水平、增强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刺激了医疗费用的上涨[5]。医疗费用的上涨极大地影响了医疗的公平性,“无钱就诊”、“因病致贫”的案例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医患之间的矛盾必然更容易被激化,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医疗的公平性遭到破坏。

1.1.5生存状态异化当前,辅助生殖技术、克隆技术、器官移植、生命支持技术、基因诊断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们改变了人类生与死的自然规律,影响了人类自然的生存状态[6-10]。在药物、器械的干预和维持下,病人作为自然人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必然受到侵害,甚至影响了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进化规律,给人类带来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高新技术是否有利于全人类,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1.2主要对策

1.2.1加强人文素养培育高新技术只有在医学人文精神的指导下,与医学人文相融通,才能脱离唯技术论的束缚。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医务人员的伦理学思维,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看待高新技术应用对病人和社会的影响,做出正确的伦理学选择;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医务人员医患沟通的技能,使医务人员从机器的包围中解脱出来。

1.2.2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医院要以适度医疗、绿色医疗为标准,积极配合国家医改政策,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勇担社会责任。对医务人员要加强教育和管理,防止因利益驱动而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引导他们合理利用高新技术造福病人。

1.2.3开展高新技术宣教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诱发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开展高新技术的宣传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弱化信息的不对称性来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对于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让他们准确掌握应用高新技术的适应证,提高应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2.4把握科学发展方向生命科学技术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巨大改变,这种改变中面临着很多伦理难题。因此,要真正解决高新技术应用中的伦理冲突,就必须从高新技术研发之初,从生命伦理学的视角来把握科学发展的方向,把握住科学发展的底线。

2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中的伦理冲突

2.1伦理问题

2.1.1资源配置失衡影响医疗的公平性当前,学科和人才集中于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形成了医疗卫生领域的马太效应。我国的初级医疗卫生机构难以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难以形成一定的学科效应和留住高素质的医学人才[11]。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充分保障不同层次人群的健康权益,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2.1.2学科差距增大影响服务的全面性在医院内部,由于优势学科占用了过多的软硬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发展。这种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有悖于为病人提供平等诊疗服务的伦理要求,使得优质诊疗服务很难做到全覆盖[12]。如何正确处理重点发展方向和优质诊疗服务全覆盖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伦理问题。

2.1.3素质培育不全影响诊疗的整体性整体医疗模式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13]。在医学专业分科越来越细化、人文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的条件下,医学人才的培养与整体医疗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不从伦理学的视角加以研究解决,这种差距将越来越大,必然会带来更多的伦理问题。

2.1.4规模效应求大影响服务的公益性学科建设过于追求规模效应,必然会影响内涵质量的提升,甚至导致内涵质量大幅下滑,违背了学科建设发展的宗旨。同时规模效应所追求的高收益、高利润,加重了病人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甚至可能诱使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

2.2主要对策

2.2.1坚持大卫生观国务院1988年首次提出社会大卫生的观念,即卫生系统要做到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国家、社会各系统要把健康和幸福作为共同的社会目标等[14]。只有坚持社会大卫生观,才能合理分配和利用各种软硬件资源,使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平衡协调发展。#p#分页标题#e#

2.2.2坚持公益至上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好学科发展优先权关系[15],正确处理重点优势学科发展与其他一般学科发展的关系,做到可以有偏重,但不可以有偏废;其次从微观上来看,要对个人发展方向的选择加以引导,避免“走独木桥”现象所致的学科间和学科内的发展失衡。

2.2.3坚持交叉协作学科间的交叉协作,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学科的进步,也有利于实现各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从宏观上来讲,只有不断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2.2.4坚持内涵发展把内涵发展的思路融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实施精品化战略,打造医疗特色,在不断提升基础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以特色学科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可以为更多的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从根源上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3老年化之临终关怀中的伦理冲突

3.1伦理问题

3.1.1善意隐瞒与知情告知的冲突当病人病情严重、预期寿命不长,处于临终阶段时,是隐瞒还是告知病情,无论对于医务人员,还是对于家属来讲,都是一个难以抉择的伦理问题。中国人的普遍现象是将隐瞒进行到底,而这时病人有权对自己余下的有限人生做出一切抉择[16]。这种善意隐瞒违背了知情告知的要求,但是按照传统的伦理道德来评判,隐瞒与告知孰对孰错,却很难下定论,这也使得医务人员面对临终病人无所适从。

3.1.2孝道观念与自主选择的冲突我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孝道”伦理文化认为,竭尽全力救治临终病人是一种社会美德,而放弃治疗则可能被视为“不孝”。在这种“孝道”文化的影响下,人们更多地关注于舆论和自身的心理感受,却忽略了病人的感受。对于临终病人来讲,他们有权怀抱着安详与尊严离开人世,有权参与决策是否终止治疗,甚至有权要求主动实施安乐死。但是在现实中,终止治疗难以被人们所接受,安乐死更是难以合法实施,其根源在于无法解决其中所面临的伦理问题。

3.1.3生命价值与资源利用的冲突对临终病人的全力救治,势必会占用更多的医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病人的救治。例如,某著名演员处于肝癌晚期时,虽然已经无力回天,但还是进行了2次肝移植手术[17]。从社会资源有效利用来讲,这种救治是一种浪费,但是对于他本人来讲,满足了他求生的欲望。究竟该如何评判生命的无价与资源的有效利用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探究。

3.2主要对策

3.2.1广泛开展死亡教育医疗卫生领域已经意识到开展死亡教育的重要性。目前,有些高等院校已开设死亡教育的课程,但是与现实需求相比,死亡教育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仍远远不够。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生命的意义,更新传统观念,建立正确的唯物主义死亡观,不仅要在医学教育中开设这样的课程,还要在社会上广泛普及。因为临终关怀不只是医务人员的事,还需要群众能够理解、接受和支持[18]。

3.2.2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临终关怀,是对人的生命的一种处置行为,事关人的生死以及生存的质量。没有法律法规作为保证,易对人们的健康权益带来危害。建立健全政策和法律体系,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医学人道主义的救助,使临终关怀事业得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法制化的管理,真正保障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与利用,实现卫生资源的公平和正义。

3.2.3提高临终关怀服务质量临终关怀之所以不能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避讳。我们要通过提高服务的质量,让临终病人坦然地面对、接受死亡。一方面要加强相关诊疗技术研究,从诊疗技术上最大程度地减轻临终病人生理上的痛苦。另一方面要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给予病人心理上的抚慰,解除病人心理上的压力,让他们能够引导病人正确地面对死亡,并给他们提供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提高其临终前的生活质量。4多样化军事行动医疗救援中的伦理冲突

4.1伦理问题

4.1.1人人平等与优先救助的矛盾面对疾病和伤害,人人都有得到有效治疗、争取继续生存的权利和愿望。在平时的医疗活动中,这种权利和愿望可以得到很好的尊重和实现。但是,在非战争军事行动医疗救援中,按照检伤分类的原则,救援人员必须优先处置疾病或损伤危及生命的病人,以及选择放弃无救治价值的病人,这种处置原则有利于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医学救援的效率,但却与人人享有平等的医疗权利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19]。在混乱、惊恐、焦虑的氛围中,医护人员究竟该如何处置,才能既保证高效、妥善的抢救,又不会因“见死不救”而倍受良心谴责,确实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两难抉择。

4.1.2知情同意与紧急救治的矛盾在平时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生必须耐心细致地说明所选择治疗方案的利弊及科学依据,使患方在知情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可接受的治疗方案。但是,在非战争军事行动医学救援中,医务人员必须给予迅速果断的处置,很难有时间与伤病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让伤病员自主选择救治方案或接受必要的救治措施[20]。这种情况下,知情同意和不伤害原则必然会受到强烈冲击。

4.1.3抢救生命与生存质量的矛盾现代医学伦理学要求,在临床实践中诊疗方案要尽可能减轻病人的损伤和痛苦,改善生存质量。在非战争军事行动医疗救援中,医务人员更多关注于伤病员的生命安全,改善生存质量则被放在了次要位置。对于平时来讲,抢救生命与保全生存质量时常会令医生和病人家属难以取舍,而在应急救援中,却演化成一个涉及生命伦理的突出矛盾问题。

4.2主要对策

4.2.1建立军事行动的伦理指导原则我们要对多样化军事行动的特点加以深入研究,针对救援行为中可能遇到的各类伦理问题,制订出具有权威性的指导意见。这种指导意见,不能是一家之言,而是要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多样化军事行动的伦理指导原则,应当是全军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4.2.2提高医务人员的伦理决策能力医学伦理学的决策,是基于知识背景和情况判断的一种主观性决策,没有量化的指标可循。在多样化军事行动中,面对众多的伦理难题,不可能有足够的专业人员为每个具体的伦理决策提供指导和帮助。因此作为军队医院,尤其要加强医务人员伦理素养的培育,提高多样化军事行动中伦理问题的分析能力,使他们在伦理难题面前能够自主做出正确选择。#p#分页标题#e#

4.2.3加强医学常识及伦理知识普及针对群众和官兵认识上的误区,利用各种媒介普及医学常识和伦理知识,提高应急条件下救治对象配合的顺应性,避免拒绝治疗(如输血、截肢等)现象的发生,并提高人们对分类处置、优先救治的理解。

5转化医学时代科研创新中的伦理冲突

5.1伦理问题

5.1.1多学科大协作的伦理要求转化医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多学科交叉合作,这种合作是一个涉及微观和宏观、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多学科大协作体系[21]。可以说,每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在推动科研创新过程中,都涉及到复杂的伦理问题[22]。转化医学的多学科大协作,则将这些复杂的伦理问题糅合起来,使得医学科研创新所面临的伦理问题更加复杂化。

5.1.2产学研用一条龙的伦理要求转化医学研究成果的最终实现需要医院、转化性研究机构、制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及相关管理机构共同努力。企业的参与无疑加快了研究的进程,提高了转化的效率。同时,它也使得医药卫生领域渗入很多利益化的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产生了负面影响[23]。在产业化特征日趋明显的情况下,医药卫生领域药品、设备、耗材的研制和供销关系易被利益所左右。

5.1.3信息库共享化的伦理要求临床工作中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库,是研究人员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的信息来源,也是探索规律、评价诊疗效果的信息支撑[24]。在信息库共享化的情况下,一方面由于转化医学研究涉及环节多、参与人员广,我们不得不面对病人隐私权保护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医疗信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处理有偿使用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防止医疗信息资源成为非法牟利的工具。

5.2主要对策

5.2.1完善科研伦理制度科研伦理道德除了遵守基本的伦理规范外,还应该有严谨的制度作为保证。一方面倡导良好的科研创新行为,另一方面还要反对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在科研伦理制度建设中,要针对转化医学多学科大协作、产学研用一条龙等特点,从医学伦理学视角重新审视医学研究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医学研究符合伦理学的要求。

5.2.2加强科研团队道德培育转化医学的多学科大协作,对科研团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科研团队,不仅要求每个成员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相互之间能够知识互补,更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具备高度协作精神。而这种协作精神,来自于共同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还依赖于伦理准则的建立。因此,加强科研团队的道德培育,将成为研究是否能够取得真正成功的一个关键。

5.2.3加强科研伦理审查与传统的科研伦理审查相比,转化医学时代科研活动的伦理审查涉及领域更为广泛,审查内容更加复杂。对转化医学时代的伦理审查,我们要从委员会人员的组成、审查实施的流程、审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重新加以规范,确保审查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6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伦理冲突

6.1伦理问题

6.1.1告知缺失难以满足病人的认知需求随着健康知识的广泛普及和人们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在诊治过程中的被动现象正逐步被扭转,他们具有很强的认知需求,希望获得更多的主动权与参与权[25]。然而在实践中,医生对病人的认识需求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医疗行为本身存在很高的风险性,当告知缺失成为普遍现象时,医患纠纷加剧就完全在情理之中。

6.1.2尊重缺失难以满足病人的信任需求病人在寻医问药过程中,要完成对医生技术和人格的确认过程,确认将自己的生命交给陌生人处理是否放心,这就需要医生投入道德情感,使病人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但是,当前医生与病人之间出现了很多不信任的怪现象。这些现象,反映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而这种信任危机的根源在于双方相互尊重的缺失。

6.1.3换位缺失难以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以病人为中心”要求医务人员必须能够站在病人的立场来考虑他的健康需求,为病人选择合适的诊治方案。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医务人员不能够采用换位思维,充分考虑病人的社会、经济状况,而仅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甚至受利益因素的驱动,为病人选择治疗方案。诊疗方案选择不当造成的疗效不佳,以及给病人带来的沉重负担,与病人健康需求之间的反差,必然会以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

6.2主要对策

6.2.1促进医患互信当前,医患关系的形式从“主动-被动型”转为“指导-参与型”,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要求把医护人员和病人置于平等的地位。医生不仅要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而且要尊重病人的尊严和自。因此,我们要把医患之间相互信任,作为协调和改善医患关系的前提,努力做到医方诚、患方信。

6.2.2强化职业道德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和整体医学理念的兴起,都充分显示医学已经从立体化、多维度来审视健康和疾病问题。医务人员不仅要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平等对待每位病人,积极调动和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具备强烈的职业精神,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主动钻研医学,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