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机械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逆向物流;农业机械拆解;标准规范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132018
我国农业机械保有量多年的稳定较快增长,提高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精细化、高效化和现代化水平,有效促进了传统生产方式的科学转变。随着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加,农业机械在全国各地被广泛使用,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农业机械类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逐渐缩短。为了满足顾客的个性化要求,增加购买几率,农业机械制造商和销售商在产品销售中普遍采用相对宽松而灵活的销售策略,使得其物流供应链竞争能力不断提高,行业稳步发展壮大。同时也应该看到,农业机械制造行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随着全球性资源稀缺性问题的日益显现,节约能源、材料循环利用等开始成为农业机械行业逐渐关注的热点方向,逆向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的问题也因此受到了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的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仍处于初始萌芽发展阶段,相对其农业机械正向物流其行业发育程度较为弱小,废旧农业机械再利用率、回收率、环保水平都比较低,行业竞争比较混乱无序,各级政府对回收废旧农业机械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并不完善。尽管我国相关部门逐步制定了一系列相对零散的政策来规范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总的看来我国在构建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网络体系方面,仍较为落后。论文在详细阐述了农业机械和逆向物流的相关概念和涵义的基础上,在认真的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合理优化现有的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系统,提高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供应链服务效率和行业效益,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和行业发展的参考路径。
1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
1.1 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规模的发展壮大,农业机械制造业和流通市场也以年均10%的速度态势稳定成长。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1749.9万kw,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74.5万台和136.9万部,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187.4万台和219.1万部,农业排灌柴油机数量为289.9万台;发展到2013年,对应的数据是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03906.8万kw,我国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527.0万台和826.6万部,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1752.3万台和3049.2万部,农业排灌柴油机数量为1259.4万台[1]。 农业部的相关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的总动力达10.76亿kw,同比增长3.57%。虽总动力增幅有限,但是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达572.3万台、894.1万部,同比增长率都在8%以上,保有量增长率高于总动力增长率一倍有余,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仍然明显表现为配套化和大型化的趋势特点。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我国的农业机械相关产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2008年7月中国农业部(农业部第1062 号公告)颁布并实施了农业机械分类行业标准[2],进一步规范了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对农业机械的分类及统计,提供了行业管理可参照、具备更高透明度的依据。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取得了最为辉煌的10a连增的成绩,但也应清醒看到,整个行业供应链仍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不均衡,农业机械制造和流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报废农业机械并未充分融入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废弃和报废农业机械回收业并未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1.2 逆向物流的涵义
国外学者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出现在学术文献中是“逆向流”、“逆向渠道”这样的定义。美国的Stock(1992)首先提出了“逆向物流”的定义,将逆向物流概括为:这是一种集合了产品回收、物料再循环、回收再利用报废产品、维修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Carter(1998)结合循环经济理论,给出逆向物流的进一步定义:是物品在渠道成员之间的反向流动,企业在这一流动过程中为了获得环境保护上的优势,对其中再循环利用的物料进行有效的管理[3]。
相对而言,我国对于逆向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2006年颁布并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给出了逆向物流的权威定义:逆向物流也称反向物流,是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4]。广义的逆向物流包括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通常回收物流是指退货、返修物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从需方返回供方所引发的物流活动。废弃物物流定义为: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相比2001年的《物流术语》,新版物流基础术语明确了物品是经济活动中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回收品以及废弃物等。对于农业机械行业而言,逆向物流一般是指废弃物物流,报废的农业机械虽然是在农业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适用价值的物品,但仍有再利用的潜在价值。
2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现实意义
农业机械行业实现逆向物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人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国土范围内人均资源占有量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58%,后备资源储存严重匮乏。由于大量资源的粗放型使用,我国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节约资源,实现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农业机械制造业是高能耗产业,面临日益减少的资源,逆向物流的实现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开展为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和再利用架设了桥梁,节省了社会资源。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也是行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实现顾客价值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对报废的农业机械进行重新拆解,将可在循环的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可再使用的零部件翻新,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制造业企业当前所面临的成本压力,提高企业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树立环保意识,提升企业形象也是必要和关键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对逆向物流给予重视,把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工作做好,体现了企业高度社会责任感,塑造企业的绿色形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2.2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瓶颈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示范试点工作,力争通过政府先行资金引导、市场规范运作整合等措施来发挥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业的规模效益,推动相关企业做大做强,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效率低、小而散、竞争无序等特点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2.2.1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标准缺失的制约
我国目前除拖拉机规定不得使用超过9a外,没有规定其他农业机械的使用期限。农业机械分类行业标准将现有的农业机械共分14 个大类,57 个小类和276 个品目,拖拉机保有量只占到农业机械保有总量的30%左右。对于数量巨大的配套农业机械而言,只有新疆、江苏等少数省份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规定了非强制性的农业机械报废标准。行业规范的兼容性不足,市场、技术标准的缺失,成为制约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产业链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2.2.2 行业管理政策和发展规划引导的制约
我国《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城市矿山”示范工程列为重点工程,从技术创新、环保达标、管理规范、产业集约、辐射功能等几个方面来推动城市废旧物品回收拆解工作,从而带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幅员辽阔的农村,尤其是针对每年数百万台(部)的报废农业机械,相关政策几乎是空白的。如果实施更加积极的财税政策先导,金融、土地、招商等综合配套措施并进,带动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具有宏观意义,同时对制造企业等微观方面也具有正向作用。
2.2.3 农业机械行业重视程度的制约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把重心放在正向物流上,而在逆向物流方面,企业还没有充分的投入热情,部分甚至是直接在正向物流的运输基础上开展逆向物流的运输。我国现有的农业机械回收物流企业拆解设施设备条件差,工艺粗放落后,材料回收再利用率极低,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3 促进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的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
参照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整个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健全、市场竞争混乱等情况,尽快出台统一的优惠政策和实施细则,支持全产业链的规模发展,构建集回收点、检测中心、选址、和回收数量监控一体化的农业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体系。
3.2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打造逆向物流云平台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回收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过程,单一企业信息既可能无法满足实时的信息需求,又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建立起企业间大数据共享的云平台,使行业内的交流便利,信息传达及时,同时又节约了社会资源与劳动力,实现共赢的目的。
3.3 优化管理运营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引进对报废产品的检测和拆解处理所需专业设备,建立起适合的管理模式,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知识性培养,建立起激励、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企业的集成化管理,不断提高其物流服务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EB/OL].http:///.2015-03-18.
[2] NY/T 1640―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农业机械分类[S].
[3] Carter. Reverse Logistic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framework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8, 19(1): 85-103.
[4] GB/T 18354-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S].
[关键词] 小型农业机械 推广 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185-02
引言
我国自国以来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的经济命脉,农业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近年来,随着机械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大中型农业机械在技术和产值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同大中型农业机械相比,小型农业机械受关注和重视的程度较低,发展较为缓慢。近几年,随着三农政策的实施和农机下乡补贴双重作用下,小型农业机械种类和数量取得了较大成绩,对于我国的东南和西南山区丘陵的农业发展,农作物的增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我国农业机械的概况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国家相关惠民政策的推出,例如自2004年以来,国家开始对农机购置补贴,2011年达到了175亿元,此项政策的实施,不但刺激了农民买农机的热情,也推动了农机生产企业的发展。但全国内农机化发展不平衡,表1-1和图1-2显示,不同农作物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同,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高,油菜、马铃薯花生和棉花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偏低。同种农作物耕、植、收的机械化水平也不相同,机耕的机械化水平最高,分析原因为保证耕耘的效率和质量,选择大中型机耕机械;水稻、油菜和马铃薯的机植水平较低,分析原因可能这些农作物的机植效果不理想;棉花、油菜和马铃薯的机收水平较低,分析原因可能这些作物的机收设备技术不成熟。
表1-1 201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水平对照表
图1-2 201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水平对照表
表1-3和图1-4中显示,不同区域的农机化水平不同,黑龙江、新疆、山东、内蒙、河南农机化水平排在全国前五,分析原因,新疆和华北地区,大、中、小型农场比较多,适合大中型农机作业,农机化水平较高,山东、河南为农业大省,机械制造业发达,中小型机械普及,据有关统计,每个农户至少有一辆农用拖拉机或农用三轮车,除了棉花外的其它农作物,耕、植、种几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云贵高原和南方丘陵地区农机化水平较低,分析原因,从种植的农作物类型和地形来看,这些地区种植油菜籽、水稻、玉米,从全国来看,油菜籽的农机化水平比较低,水稻机植和玉米的机收水平也较低;从地形上看,这些地区多是山地和丘陵,大中型农机普及较难,小型农机发展滞后于现代农业的需求,我国的农机企业主要集中在鲁、豫、苏、辽、浙五省,当地的农机制造水平较低,也是这些地区农机化水平较低的一个原因。
表1-3 2010年区域农机化水平一览表
图1-4 2010年区域农机化水平一览表
二、我国小型农机推广现状
1.缺乏农村市场调查,不了解实际需求
缺乏对农村市场的调查,农村真正需要的产品得不到解决,尤其是山区农村,因交通不便,许多农业机械不适应山区作业,需要研制针对山区地形特点的农业机械。农机的售后服务差,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降低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导致农机发展缓慢。
2.行业集中度低
图1-5所示,2011年我国排名前五的农机生产企业的生产总值为24.8%,其他均是农机中小型企业,即农机行业的集中度低。其他小型农机企业,生产规模小,社会影响小,在推广过程中,小型农机常常被弱化,影响推广的积极性。
3.行业处于低端化
小型农机制造行业尚未形成一条集市场需求、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试验推广、策划营销、售后服务于一体,完整的产业链,许多企业还是以小型拖拉机为主线的产品。行业生产设备陈旧、制造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行业结构散、乱,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生产制造技术含量不高的,机械故障率大,使用寿命短,平均每台农机的使用寿命为5年;品种类型相对单一且比较低端,目前云南、广西等地还在使用80年代生产的手扶拖拉机,缺乏适应山区新型农机,缺乏专业化的生产企业和个性化的农机产品。为促进销量,企业间打价格战,致使产品质量下降,售后服务差,企业利润枯竭,无力研发新产品,不利于市场推广。
三、发展趋势
1.重点推广、发展适合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产品
图1-4中显示,丘陵和山区农机化水平较低,存在巨大的市场,是小型农机推广的重点。山区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国家必然把提升农机化的重点放在山区。重点开发适合丘陵山区的耕作、插播和收获机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单机的作业效率和复合作业率,突出产品的实用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开发使用灵活、轻便、简单易操作、安全的适用于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使用。优化产品结构,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采用高强度和刚度的新型复合材料,提高农机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
2.加大对小型农业机械政策补贴,注重农机人才的培养
农机补贴不但促使农民购机的积极性,而且使企业的销量和利润增加,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研发和扩大生产。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培养农机的专业性人才,开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提升我国农机的整体水平。
小结
南方丘陵和西南山区地形复杂多变,适合发展适应于丘陵小型农机,给予小型农机发展的巨大空间,尽管目前推广农机遇到了诸多问题,但在政府、企业和农民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小型农业机械将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全面实现农机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于玉真,高连兴,刘长荣,赵丽.小地块地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5(06).
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其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逐渐的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渐向深层次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由单一化的发展向着综合化方向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我们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扩大,但是在机械管理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其中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依然还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到农业机械作用的正常发挥。
一、农机机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经济运行的机制逐渐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传统的农业机械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根据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以及市场的供需关系对传统的农业机械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管理机制和体制。但是由于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在规范与管理农业机械市场发展中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市场意识比较落后。在发展过程中对效益和竞争意识的追求比较单薄,在农业机械市场运行机制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积极的进行探索。
2.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人才
在我国广大的地区,特别是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其农业机械化管理机构还不能及时的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和作用,其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这就严重导致了农业机械管理体制和管理体系不健全。同时,在农村地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也是比较缺乏的,从整体上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低的,对农业机械化管理和发展的观念和意识比较落后,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认识不全面。在管理机构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不足。此外,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制度和培训方式,导致了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较慢,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而需求,严重影响到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进步。
3.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而农业机械服务则相对比较落后,导致了发展和服务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协调的关系。现有的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已经不能够满足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在很多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存在销售混乱,维修服务部分短缺等问题,不能提供完善的农机配套服务,造成了研发、销售和农机服务体系严重的脱节。
二、加强农业机械发展的管理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应该及时的转变现有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和认识,结合我国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实际,对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做出科学的系统的分析,制定出符合现阶段农村农业发展的农业机械化管理的办法和对策,保证农业机械良好的发展和运作,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2.加强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的建设,并进行有效的改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农业机械发展的管理方式及时的进行改革,提高农业机械化管理水平十分的紧迫,对于农业机构来说,应该抓住时机,加强对自身机构的建设力度。首先,从宏观角度出发,加强农业机械行业的管理适度的建设,从市场角度出发对农业机械行业进行管理;其次,重视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的进行农业机械专业知识宣传教育,强调农业机械产品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最后,将农业机械发展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资金纳入到当地的财政预算当中,并积极的进行支持,不断完善农业机械的发展,加强农业机械管理的发展和进步。
1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的现状分析
1.1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缺乏针对性由于我州的大部分山区农村交通不便,环境恶劣,很多人在进行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前并没有进行实地或深入调查,导致很多农业机械在山区得不到有效的运用,很多农业机械并不适应山区作业。因此,需要研制针对山区地形特点的农业机械,加之山区农业机械的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很多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下降。
1.2小型农业机械推广难度较大据相关资料显示,小型农机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社会影响小、整体实力弱,在推广过程中常常被弱化,推广难度进一步加大。
1.3小型农业机械行业处于低端化在黔西南州地区,小型农机制造行业始终没有形成一条集市场需求、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试验推广、策划营销、售后服务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呈现出“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的局面,它们普遍生产制造技术含量不高,机械故障率大,使用寿命短,缺乏适应山区新型农业机械,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在农村市场的推广。
2推广山区农业机械的建议
2.1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补贴机制随着我州实行了购置农业机械补贴的政策,且每年的财政补贴都在逐年增长,补贴领域在不断扩大,补贴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州农业机械的推广。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希望我州在农业机械补贴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和规模,虽然我州的农业机械补贴机制在过去的几年中给农民带来了一些实惠,但是距我州农村现实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还要想方设法地增加其他补贴资金的来源渠道,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山区的不同补贴对象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坚决杜绝中间环节的腐败现象,使广大山区农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2.2坚持大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并举近年来,我州农业经营模式在不断健全,很多山区建立了农场、牧场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应用农业机械来提高他们的生产率,所以大型机械设备也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要注意,山区农村地形复杂,基本都是以家庭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他们的机械购买力普遍较低,所以还是要以推广小型农业机械为主,比如小型拖拉机、微耕机等具有轻、小、灵活、功能多、适应山区作业等特点,深受山区农民的青睐。因此,我州在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针对山区要坚持“以小型机械为主,大型机械为辅”的推广模式。
2.3健全山区农机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山区农业机械服务保障体系也是农业机械推广中不可小觑的一个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机械服务保障程度的好坏对农业机械推广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要加快建立以乡镇为中心,覆盖各村的农业机械综合服务站。这样就可以为农业机械推广提供技术保障,切实帮助农民解决使用农业机械的“后顾之忧”。
3结束语
关键词:数字化;设计;农机;应用
1关于数字化设计技术
数字化设计是随着计算机在各个行业应用和辅助下而诞生的一门新型技术,因此,数字化设计技术的核心和发展,其实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数字领域的升级与应用为依托(如压缩与编码)。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就是最早应用在设计与制造行业中的数字化技术,而且涵盖非常广泛,有效推动了设计技术的应用与升级,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领域。[1]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关键是以打造呈现产品形态的信息平台为基准,借此生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化模型,然后再将其渗透到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不需要再借助实物模型就可以完成产品开发的目标。其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优化设计的实用性与消解缺陷
不同的设计环节,会对产品生出不一样的定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各个类型的定义模块在彼此转化时,非常容易造成数据的流失。这就造成数字化设计会形成定义产品的单一模型,但这种单一性会随着信息密集程度的改变而导致产品模型也随之发生转化,如全信息化模型和集成类产品模型的差别。对数字化设计而言,这其实是一种有效的技术辅助,从而让设计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但同时,因为数字化设计的概念还是过于抽象,所以会在制造环节存有不足之处,需要反复修改和测试。这会加大成本的耗损,并拉长了产品上市的时间。为此,需要在制造实物模型之前,先进行大量且有效的仿真分析与测试,不断消解设计缺陷。
1.2优化数字化设计合作
对于所有的设计工作者而言,一个产品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必须结合不同小组的特色与优势来进行科学化的分工协作。唯有这样,才能实现技术优势的全面整合,共同搭建出更加完善和具有可行性的数字化制造模型,以此提高设计和开发的效率。
1.3减少对实物模型的依赖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设计越来越脱离了对实物模型的依赖,并且可以通过仿真技术的不断测试和分析,将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尽可能地剔除,从而达到制作出与设计要求最匹配的实物模型。这将大大缩减产品的开发成本,提高设计的成功率与效率。
2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1行业竞争推动数字化技术的普及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农业机械设计越来越希望让消费者具备更多的选择性。因此应用创新和减少故障发生率,成为优化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的必经之路。为了降低常见故障的发生,在设计时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改进方法,并提前进行仿真推演与测试,一旦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就能将制造与生产环节的成本纳入可控范围,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在同类农业机械产品中的竞争力。于是更多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为了赢得市场,就会加大在设计环节的创新投入来获取消费者的认可。农业机械行业采用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决策模式,相继开发出了知识型数据库,进一步加大了整个行业对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程度。
2.2在普及中优化了虚拟化现实技术
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普及和升级,加快了农业机械产品设计向虚拟化现实技术的转化,并通过融入和吸收诸如多媒体与3D图形新形态,让设计者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拥有了更为真实的多维体验,也让用户能对产品的性能有了更具体的视觉感受,极大地优化了产品性能和提高了上市成功的概率。特别对于农业机械这种相对复杂的产品,设计意图与应用效果之间会存在很大的差距。虚拟化现实技术的出现,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业机械的设计与应用两个环节无法实现无缝对接的难题,而且优化了针对农业机械的设计周期长、内部结构复杂等问题的处理办法,让农业机械的产品性能通过模拟性应用来进行验证,然后再根据验证情况着手进行改进。在设计目标完成后,便可让目标用户来对产品结构和性能进行模拟应用评估,并从他们口中得到最有效的反馈建议,使产品在上市后就能获得用户的极大认可。目前农业机械设计,首先是借助CAD系统形成模型,再将其导入虚拟环境中,以此提高设计的可视化程度。其次是利用VR-CAD(虚拟现实-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帮助设计者在虚拟化的环境中进行设计。但我国在虚拟化技术层面的研究还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仍需对更为系统和完善的研究理论与应用方案进行深入探索。
2.3加强数字化设计的协同性
农业机械生产企业既要参与市场竞争,同时又要实现跨企业的协同合作,以满足客户越来越个性化的定制需求。因此协同化设计同样成为农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经营手段,并可能成为整个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从浩瀚的技术信息与零件资源中找到有效的资讯,就必须对搜索技术加以优化。比如某个服务器存储了上百万的零件信息,而且还在不断成级数增加。农机企业在进行新产品设计时,就要对需要的零部件的参数和性能进行搜索,并且探讨怎样才能匹配到有效的供应商客户端。随着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应用影响的不断扩大,设计者、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必须在设计端就要开展深入的协同合作,才能借助各自的资源与软件技术优势,实现新型农业机械产品的不断升级,并从设计和制造两个环节不断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生产效率,并确保达到最佳的制造品质。
3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创新之处
农业机械本身属于制造业的范畴,产品种类齐全且复杂,优势是国内外的市场需求体量非常巨大。近年来,我国企业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大型农业机械的研究与开发,其力度越来越大。通过引进更多的工程技术和仿真技术来对产品性能进行设计和检测,希望能借此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性能。对今后的研发趋势应多关注如下几个重点。
3.1强化产品的创新思维
以往产品创新只是针对少数用户,根据他们的需求对产品原有技术做一些优化,在局部功能上改善和某些实用操作上升级,进而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今后的农业机械设计将更加重视产品的原始创意设计,将以克服人们农艺作业上的困难和满足人们对生产力提升的需求(含潜在的需求)为创新点,通过对某一需求市场的分析,并在得到评估和确认后进入到技术层面的匹配性论证,然后对具体产品设计中的各种难题逐一筛选与解除,进而切入到制造环节各种元件的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供应商设备和配件的优选和确认,以及更细化的加工流程的取舍和确认。
关键词: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农机维修;基层服务;机械产品
1当前在农业机械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机械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摆放还不足。一是办公条件严重不足,可以说绝大部分乡镇根本就没有办公地点和办公经费,尤其是一些乡镇离县城较近的,办公条件可以说是基本没有的。二是农业机械行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这主要是维修质量不可靠、维修地点不合适、从事这行业的专业人员技术不过硬等。农业机械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售后服务还不到位。虽然现在的很多农机产品在销售的时候,都说有售后服务,但是由于这些企业的售后服务地点很多都是安置在大城市,对于农村来说,一旦出现机械故障了,在交通费、运输费等上,消耗的资金较庞大,无法得到有效进行[1]。而且有的机械由于庞大,一两个人无法搬运,这就要靠从事农业机械的人上门服务才科学,而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正是我们需要的。农业机械产品发展更新较快。由于农业机械在山区地方都属于季节性作业,由于使用的时间紧,作业的时间短,一旦在隔年再来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农民自己无法修理,加之产品更新快,这在修理和购买零件方面为农民带来了困惑,时间长了,打击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产品的积极性。
2农业机械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1)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思想上要认识到位,二是行动上要决策到位,三是措施上要贯彻到位。在思想上要清晰认识到农业机械对“三农”的重要性,在行动上要给予农业机械方面更多的帮助,在措施上要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且要贯彻落实。各级领导要进行充分调研,找出农业机械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对于问题该如何有效解决,认真分析市场情况,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并且监督执行。要从干部队伍中选拔出喜欢干这行事业的、能够干这行事业的和干得成这行事业的人才,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而服务于我们的农民。2)要优化农业机械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队伍。当前,虽然农业机械基层服务专业人员是有一定的数量,但是他们的技术水平到底有多高,这有待我们思考。这就要求我们要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一是邀请进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对从事农业机械服务、维修和经营的人员进行专业指导,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这些人员到工厂(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实践学习,三是组织这类人员,集中起来,开展互相学习,相互探讨,促进共同进步。只要我们能够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了,在以后的实践生产过程中,运用传、帮、带的方式,使其我们的农民自己学会操作,学会维修,使农业机械基层服务工作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购买补贴体系,增强农业购买和使用的积极性。一是严格执行补贴对象公示制度,规范使用购机补贴操作系统,设置农机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公开补贴方案和各项制度及补贴情况信息[2]。并对购机者的有关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购机者所在村进行公示,以提高补贴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二是重点防范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之机吃拿卡要、收受贿赂、违规收费、以本人或亲属名义直接插手补贴机具经营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杜绝发生违规操作、失职渎职等问题[3]。4)要促进农民自己遵循科学实践操作流程。我们从调研中得知,有点农民在进行农业机械操作的时候,未能按照机械的说明书进行操作,一是他们任凭主观的经验,直接使用,二是他们很大部分就算是有心去看说明书了,但是对于说明书上的有些知识还磨砺两可,分不清操作流程,三是不会自我保护机械产品,他们很多都是在用了以后,摆放在露天,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将机械上的泥土清洗干净,四是来年再使用前,也不进行检查一下就直接用,本来有时候就是一颗螺丝没有紧的问题,由于没有进行扭紧,导致一用就更加损坏得快。总之,我们去衡量一个地方的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主要是看这个地方的农民在使用农业机械方面是否得到了有效开展。只要我们不断完善农业基层服务体系的建设,农业机械能够在我们的农民进行劳动生产的过程中,质量得到保障,政策得到优惠,使用水平得到提高,那么这样的农业机械就能在这个地方得到广泛的推广,这个地方的农业经济就能得到快速增长,能够改变传统的“牛耕”作业的落后模式,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井丰.如何做好我县大型农业机械售后服务工作[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11):132.
[2]伍明媚.江州区多措并举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机[DB/OL].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远程服务 信息系统 研究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0182-0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有助于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强化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调度,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确保农机作业效率。在现阶段,农业机械管理、诊断维修、故障预警等系统等软件在生产中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政策背景下,如何解决在农机化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以及意义。
一、农业远程信息服务系统概述
农业机械作业远程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利用软件开发工具以及网络服务平台,建立以维修保养服务数据库、农业机械品种厂家分类数据库以及农机作业远程信息服务体系等为一体的综合数据库系统,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农业生产及配件分类系统;第二,农机故障维修与保养系统;第三,基于GIS农机管理系统;第四,农机相关政策及前沿动态;第五,农机作业远程信息服务系统。从本质上来讲,农业远程信息服务系统能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协调农业内部质量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加工价值结构等之间的关系,提升农业生产力以及生产与经营管理决策水平,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增长。
二、农业远程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
1.农业生产及配件分类系统
农业生产及配件分类系统主要是建立客户端,通过信息查询请求,从而反馈到应用服务器,最后一句数据请求建立数据服务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不同地域农机生产企业名称、地址以及联系方式;第二,不同地域农机管理部门与农机合作组织分布情况,便于农机用户对农机产品的了解与查询,查询主要分为地域类型与产品类型。从整体上来看,农业生产及配件分类系统客户端、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借助上网媒介,能够进行动态交互。在实际应用中,要及时更新数据库数据,加强对企业实际情况的调查,提高数据的准确度。
2.农机故障维修与保养系统
农机故障维修与保养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五功能:第一,农机维修保养技术集成功能;第二,农机故障实时查询功能。一般而言,在农机保养技术数据库中,分布了日常生产经营中常见的农机保养技术与相关注意事项,提高了农机用户的整体认识水平。在故障维修系统中,为了提高客户查询的便捷度,主要农机故障维修按照农机的功能进行分类,主要五类:一是动力机械,二是收获机械,三是耕整机械,四是播种机械,五是植保机械。依据农机功能与故障类型,故障维修搜索关键词,结合数据库预存故障模式,从而完成匹配工作,虚拟维修过程,为维修人员提供参考思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实现了维修技术与保养技术资源的共享,提高了维修工作的时效性。
3.农机管理系统
农机管理系统主要是基于GIS系统上开发而来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地理信息数据库,二是数据统计分析与决策,三是农机信息数据库,四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五是农机管理部门与用户管理。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结合系统工程理论与信息科学理论,科学分析地理数据的空间内涵,了解各地农机数量和类型,完善管理与决策系统,从而实现农业机械管理的有效性。农机管理系统通过数据管理、分析、决策,将数据分析结果反馈到农机管理部门,有利于农机用户对农机的管理。同时,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监控和与调度,促进农机作业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
4.农机政策与前沿动态
农机政策与前沿动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农机法律法规,二是农机补贴等新型农业政策。农机政策与前沿动态主要目的是使网络用户掌握国家农业农机发展方向,从而展示国家农机新机具。
5.农机远程作业信息服务系统
农机远程作业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即农机作业信息查询与远程农机知识交流平台。基于农机作业信息查询平台,相关人员查询本区域农机拥有情况以及需求量,农机户主和农民借助平台媒介,农机需求信息,实现在线查询,从而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同时,对于农机维修而言,能够通过该系统得到农机维修等相关信息,有助于保障农机故障的有效维修。其次,借助远程农机知识交流平台,有利于相关用户学习农机结构原理、功能、维修与保养等关信息,通过在线交流服务平台,实现了远程知识的共享。
三、构建农业远程信息服务系统注意事项
在农业远程信息服务系统构建的过程中,要注意系统的安全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以及可扩充性,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人机界面,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在构建农业远程信息服务系统过程中,立足于使用者的利益,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系统管理员,主要别的工作内容是对整个系统维护工作做出贡献,同时及时更新系统软件,负责各级用户使用权限;二是注册用户,依据用户级别,从而完成数据库中各种资源的查询工作;三是非注册用户,主要是对数据库中一些共享信息进行浏览与检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农业远程信息服务系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加大农机信息网建设,优化农机资源配置,实现信息数据资源的交互与共享,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由此可知,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周智男,武涛.中国农业机械信息化发展战略[J].农业机械,2012(08)
[2]徐瑞宏.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初探[J].现代农业装备,2010(07)
关键词:农业机械;维修技术;质量管理;机械
引言
现如今农业机械设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该种生产形势在我国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因操作不当或是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农业机械设备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这时就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与养护。为了及时有效排除机械设备存在的故障,工作人员还应当定期对其进行检修与保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农业机械设备发挥最大的优势与作用。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关系到农业工作效率,高效的维修技术能够为农民节省很多时间,而定期的维护可以减少机械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无论任何设备,都有相应的使用年限和检修年限,人们在使用设备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说明书中的内容,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农民耕作保驾护航,为提高农业机械工作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1当前农机维修存在的问题
1.1维修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农业机械设备也变得越来越先进。所以在对这些先进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时,维修人员不仅仅要掌握专业的维修技术,还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多数农民在遇到机械设备故障时,会选择自行维修,仅有少部分农民会选择到专业的维修点检修。非专业人员擅自拆除、检修机械设备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可能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如果不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专业化维修,还容易导致故障更加严重[1]。
1.2维修技术落后
维修技术落后也是现存的一大问题。农业机械设备在日常工作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有设备零件损坏、磨损,设备度不够等。然而有些维修技术人员在目测后就盲目判断问题。这种非专业的、根据自己习惯主观判断的方式,虽然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却很容易出现误差。当出现大问题或大型设备出现故障时,该种检测形式并不奏效。可见维修技术落后也是影响机械设备维修的因素之一。
1.3部分维修网点不具备运营资质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如今很多农业机械维修网点并不具备运营资格,虽然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与养护,但是其工作人员并未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其安全,意识较差,并且维修网点的安全防护措施做得也不到位,没有达到相关部门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开展机械设备维护工作,是不符合要求的[2]。
2农业机械维修技术概述
2.1保障农业机械的性
对机械设备的定期养护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为了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维修人员需要定期对磨损较为严重的部位进行检查,并检查油是否需要更换。另外在给机械设备更换零件的时候,也有必要更换油,在更换或添加油的时候,维修人员一定要确保油的质量,不同机械所需更换的油种类有所不同,这也是需要注意的内容。
2.2保障农业机械操作和使用的规范性
要想保证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不仅要定期对其进行维修与养护,还应当在使用过程中加以注意。很多农业机械故障都是驾驶员的失误操作导致的,因此规范驾驶员操作也很重要。例如在启动机械设备时,一定要使机械运行一段时间,使其机油和冷却液达到相应温度,然后再进行其他操作。如果机油和冷却液未达到相应温度就开始工作,必定会导致机械出现超负荷状态,如果这样长时间运行下去,必定会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导致故障频发[3]。
2.3做好农业机械故障的应急维修
农业机械设备多为户外作业,所以出现紧急故障是常有的事,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严重的还会使机械设备瘫痪等。所以做好农业机械故障的应急维修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户外出现了设备故障,操作人员首先要让设备停止运行,然后观察易损零部件是否有故障,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
3农业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
3.1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系统专业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
维修人员的专业性十分重要,对农业维修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能够大大提升其专业素养,使其在遇到机械设备故障时能够灵活快速排除。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农业维修网点都设在农村地区,其维修人员也多为农民出身,对先进的维修技术、维修手段了解甚少,这时候政府相关部门就应安排专业的培训人员向其普及机械设备维护知识,并传授机械设备的保养方法等,这样能够提高维修网点的综合素质,在提高维修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造福百姓。
3.2做好农业机械维修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
我国农业部对农业机械维修工作十分重视,为了更好地提高其工作效率,确保机械设备的维修质量,国家有关部门曾多次下达相关文件,例如《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等,这些文件的颁发对农业机械的维修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保障,人们要认真履行和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其价值和优势。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人们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等载体进行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的传播和宣传,让更多的人对维修技术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这对于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建设都有很大帮助。
3.3做好农机设备更新配件管理
农业机械设备在逐年更新,其配件也在逐年更新,这就要求维修人员要及时掌握配件的型号,定期更换维修网点内所储备的配件型号。加强对技术检测环节的重视。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到机械设备维修网点进行检查,对使用不符合要求配件的情况给予通报批评,并给予适当处罚。很多时候报废配件仍然被使用,这不仅仅存在安全隐患,还不满足机械设备的实际需要。所以农业机械维修网点一定要定期更新配件,做好配件的管理工作[4]。
3.4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市场的监管
要想更好地提高农业机械维修的作用与价值,我国有关部门应当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起到监督与管理的作用。例如可以在现有条例中加入对非法维修经营网点的处罚制度,对私自改装机械设备的行为要严加制止。除此之外,还要处理好机械维修质量的服务纠纷问题,因为机械设备属于易损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出现故障或有问题,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并不是一次维修可以保证设备终身无故障,所以当出现纠纷时,人们要有章可循。有关部门可以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质量进行鉴定,明晰责任划分。这种高效的市场监管机制,能够更好地保障农业机械行业的高效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论述了农业机械的维修技术及其质量管理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维修中,要想更好地提高维修质量,不仅仅要对农业机械维修人员有更高的要求,还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明确维修管理制度,对机械维修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此来推动我国农机维修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舒东.农业机械维修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与经验[J].农民致富之友,2017(09):109~111.
[2]赵永贵.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现存问题之所思[J].北京农业,2017(08):121~127.
摘要:农牧业机械市场的管理是是农牧机械机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重要基础,关系着农牧业机具供应以及运行,和农牧业机械安全和广大农牧业机械使用者得合法利益息息相关,与机械化发展方向以及装备结构的优化紧密相连。农牧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应将农牧业机械市场的管理摆上重要日程,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农牧业机械 市场 分析 管理
1、农牧业机械市场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在农牧业机械维修市场中,因为市场主体已经发生了本质的转变,私营农牧业机械供应以及维修企业已经成为市场主体,其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也在增强,农牧业机械装备实力增强和农牧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做出了贡献。然而农牧业机械市场主体的变化也给市场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从农牧业机械市场的现状看,绝大多数企业经营是规范和诚信的,但也有少数企业设备简陋,人员没有经过培训,专业知识不足,致使农牧业机械市场发展中,出现了少数经营资质不够健全,服务不够到位,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牧业机械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中,因为农牧业机械管理部门缺少相应的检测设备,仅仅能对“三无”产品进行查处,对于假冒伪劣农牧业机械产品较难做出判别,对于农牧业机械维修质量更存在鉴定难的问题;在经营人员管理上,虽然启动了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开展了培训和考核,尽最大可能提高经营人员的技术水平,给农牧业机械维修企业审定和颁发《修技术合格证》。这些工作的开展对于规范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提升农牧业机械产品以及维修质量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们还应当看到,总体上纳入管理的比例依然不高。农牧业机械供应和维修企业主动办理手续的依然是少数,大多还是需要依靠说服和动员。
2、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肩负的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促进法》赋予了农牧业机械管理部门在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职责,明确指出,农业机械销售者应当具备相应的经营条件以及从业技术人员,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农业机械维修者需要具备与维修业务相适应的维修设备以及检测仪器,应配备具有农机维修职业技能的技术人员,应取得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维修技术合格证后,才能从事农业机械维修活动。这些职能赋予了农牧业机械管理部门农牧业机械供应维修市场管理的行政职权,不仅是一项权力的授予,同时也是一项责任的明确。为此,农牧业机械部门应正确履行职责,积极维护好农机市场的正常秩序,积极规范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用最大的努力提高农牧业机械市场从业人员素质,禁绝杜绝假冒伪劣农牧业机械产品及低劣农牧业机械维修行为,引领农牧业机械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3、对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的建议
随着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牧业机械大户和个体农牧业机械已成为农机发展的主体。由于个体私营农牧业机械经销点点多面广,专业性强,工商、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对于农牧业机械市场往往的难以做到全面兼顾,为此,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主导作用,实施对农牧业机械市场的全面监管。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应进一步强化对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市场管理工作纳入工作Ff程,将其作为长期的工作任务和重要的职责,摆在重要位置。不能由于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缺乏手段而畏缩不前,也不能因人力和财力的压力,忘记自身职责。对市场管理工作认真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市场管理的健康开展。
(2)完善配套的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法规,建立健全适应目前农牧业机械市场的管理体制。加快法规体系建设,使农牧业机械管理部门对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全面突出农牧业机械部门的主管作用,改变过去多家管理,相互推诿,农牧业机械部门权利淡化的问题。
(3)促进农牧业机械市场向规模化发展。大力扶持地方农牧业机械装备工业,建立产、供、销、服务于一体的营销网络,产品售后服务及维修由生产厂专业技术人员直接负责,提高维修速度,保证维修质量,提高机具利用效率。因此,促进农牧业机械市场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是今后农牧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4)政府加大投入,更新设备,提高维修档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是前提。农牧业机械行业是微利行业,国家在新农村投资方面,能否向薄弱的农牧业机械部门倾斜,使该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早日实现农业机械化,目前应特别向农牧业机械维修市场倾斜,投入维修、检测设备,提高维修档次及质量,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维修网络,保证机具在完好状态下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5)加强经销人员技术培训和考核。由于农牧业机械经销点多,相关人员专业技术都较低,尤其是农牧业机械维修人员,虽然很多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理论知识一般都较少。当务之急是对相关人员进行理论和应用知识培训,并给予定期的考核和晋级。积极开展农牧业机械维修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持证上岗,全面提高农牧业人员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4、结语
现代农牧业是以机械化生产为标志,在当前机械化生产和传统生产方式并存的发展转型期,进一步加强农牧业市场的管理需求迫切,相信在各种扶植力度不断加强的今天,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工作一定能够步入快车道,为农牧业机械化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