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化选型
1前言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计算机技术在国有大型企业推广应用为标志开始起步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的比国有大型和重点企业晚。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化作为一种提升企业管理及效率的手段,也越来越被制造型企业所重视,几乎每个企业都在加速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但是,除少数实力超群的企业,能够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开发系统并实施上线,大部分企业还是通过购买专业软件厂商的产品,并通过相关服务厂商的实施来实现信息化项目的上线。如何进行信息化项目选型就成为了关键,在一定程度上讲,信息化项目选型决定了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成败。
2企业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选型
2.1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informatization),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2企业信息化选型
企业的信息系统选型是企业实施信息化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也是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除少数实力超群的企业,能够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开发系统并实施上线,大部分企业还是通过购买专业软件厂商的产品,并通过相关服务厂商的实施来实现信息化项目的上线。如何进行信息化项目选型就成为了关键,在一定程度上讲,信息化项目选型决定了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成败。信息系统选型是指准用户在拟建设新信息系统之前,基于企业信息化战略和信息系统规划,结合信息化投入预算和对市面上主要系统产品和供应商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和评估,最后选择其中最适合企业自身需求和特点的产品。[1]
3中小企业在选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多次摸索,也需要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一般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对信息化的需求不够明确,员工素质不够高等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实施方的问题,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几乎每个企业都在加速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软件的厂商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等现象,一旦合作的实施方的能力不足,就会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三是双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沟通不畅或者利益冲突造成项目无法实施本文认为,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选型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方面的风险,一是企业信息化选择的方案(方案风险),二是企业信息化选择的设备(设备风险)。
(1)方案风险。目前不少实施方和客户都倾向使用在其他企业已经成功应用的方案。但是不同的企业信息化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那些在其他企业应用成功的方案反而并不适合本公司。方案风险实际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整个战略成败。
(2)设备风险。目前,企业信息化开展如火如荼,市场上的产品良莠不齐。一旦选型和设备选择不好,必将导致将来的维护成本非常高,更新换代风险的增加非常大,限制了自己的长远发展。
4中小企业信息化选型的阶段
既然决定企业信息化的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企业信息化的选型,而选型过程中又面临诸多风险。一般来讲,信息化选型主要按照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就是让企业先对信息化项目有个清楚的定位和认识,这样才能在后面的具体选型工作中,把握住关键,针对企业内部来说,就是要把企业的项目需求、项目目标等搞清楚,做到有的放矢。首先,企业进行信息化项目,首先就应该考虑清楚企业的现状和环境;其次要站在公司战略和IT架构角度,考虑系统间的整合联动,避免形成信息孤岛。第三要考虑实施信息化项目的组织构成。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是靠人来完成的,要明确项目需要哪些部门参与,各角色成员如何构成等。除此之外,企业内部人员也需要掌握最新的信息化知识,这样才能在实施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获取主动权。最后应该结合企业实际,对项目有一个合理的预算范围,这样才能对后续的选型工作有比较明确的界定。第二阶段,就是对产品及实施厂商选择阶段。软件供应商的顾问能力和公司实力与软件产品是企业选型时的重点考虑内容。首先要确立“业务需求导向”的选型思路,成立选型项目组,职能为确定业务需求和评估供应商。成立选型组后,首先由各业务骨干分别确定自己业务范围内的需求。这项工作有时由业务人员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难,可以考虑让软件供应商进入企业做前期需求调研分析,由供应商的顾问和企业内部人员共同归纳总结需求;企业汇总需求后,制定工作说明书;对于软件产品,除了上面提到的满足基本需求外,还要考虑到产品的专业度和成熟度。软件的专业程度指的是软件在某一行业的应用程度,由于这类行业具有独特的运作模式和流程特点,因此对供应商的行业专注度要求更高。软件的专业度也会通过供应商不断完善、强化已有功能和开发新功能来体现。选型小组在评估软件成熟程度时,一定要注意供应商是否已经在产品上完成了功能。特别要注意,即使供应商在产品上实现了功能,也要考虑是否属于产品的最新版本。而具体到产品,需要考虑的有:是否具有灵活的自定义功能,可以随着业务模式和流程的变更由企业内部自行调整系统运行情况;是否提供与未来其他供应商系统之间的接口;是否支持目前已使用到的IT技术的未来发展变化等。第三阶段就是决策阶段,这时企业本身已了解了信息化项目,并了解了几个备选厂家的方案。为了能使后续的企业信息化顺利开展,在厂商确定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产品和顾问实力。产品不行,即使有好的顾问,最终可能解决不了企业的问题;而顾问实力不行,好的产品也可能用不出好的效果。因此,产品和顾问实力要兼顾。特别是顾问方面,有些厂商在选型前,会派来行业经验丰富的顾问参与售前,企业可能折服于这些顾问的经验和见解,但在项目开展后,这些顾问却不参与项目的实施,导致项目进展不利。因此,企业在最终的合同中,应该对实施顾问的参与也有所规定。
5结语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崭新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加快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中小企业信息化选型问题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选择是否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出中小企业信息化选型的经验,给相关企业作出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中小企业在业务发展、规模以及企业管理方面都远不及大企业,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就存在一定的劣势。然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机,比如说在广告宣传方面,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让更多的用户了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大大地降低了产品宣传成本;而且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虚拟企业,完成各自单独完成不了的订单,这种渠道为企业挣到了可观的利润;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拓展客户群,为客户提供售后支持,提高客户满意度。我国工信部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相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总体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级水平。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信息化意识和投入比例有所上升。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所提升。同时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识加强,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大;第二,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从整体看还处于初级阶段;第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性差异比较明显。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被分为四个阶段,即基础应用阶段、关键应用阶段、扩展整合阶段以及战略应用阶段。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四个阶段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为信息化技术使用广度差别不大,但信息化技术使用深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2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构建与发展策略
2.1云计算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云计算使用以前,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由企业根据每个部门的需求进行设备采购和安装,并且企业自主开发或者购买应用软件,所有的信息和数据都储存在本地,而企业内部的信息和数据互换是通过组建局域网实现的。云计算是一种由第三方提供的资源存储和数据计算的服务,而且运行和维护工作也由第三方来提供,而用户只需将终端工具接入系统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服务。云计算能够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广泛,所以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来推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和提升企业的资源建设。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可以利用IaaS服务来租用多台服务器进行信息和数据储存;中小企业也可以利用SaaS服务中的应用软件订购服务;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PaaS服务来构建软件开发平台、产品设计平台。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发生很大的转变和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即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转变;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降低;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支出减少;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管理趋向标准化;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工作模式发生转变;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竞争力增强。
2.2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信息化技术模式指的是企业采用哪种方式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也越来越多,既有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包括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服务外包以及整体外购等,又有开源模式、整体引进模式以及基于互联网的ASP、SaaS以及云计算等网络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时,不仅要了解建设模式的特点,而且要结合企业自身的需求和条件,包括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以及企业的自身条件等。
2.3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
为了促使中小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快速的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发展策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地了解企业具体情况,包括企业的经营规模、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经营管理要求等,同时还要做好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第二,科学地分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每个应用项目,将它们具体的分为通用事物管理项目和专用核心项目。将项目分类以后可以更好地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比如说对通用的管理项目可以利用SaaS服务模式;第三,充分地应用新的服务模式,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的优势更明显,所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尽量的采用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第四,在数据储存方面要对数据进行安全等级分析,不同安全等级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这样可以达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云计算资源;第五,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方面,要积极地采用全新的技术和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地利用好云计算这个服务系统;第六,争取将企业已有的信息化系统融合到云计算环境中,做好新建系统与原有系统的衔接。总之,在云计算环境下还需要采取这些有效的策略,才能够真正地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3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科技以及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融入国际经济体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外资源来促进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然而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大型企业。如何改变管理信息化落后的局面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重大的难题。笔者通过论述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管理变革策略。
1 企业管理信息化概述
1.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销管理、售后服务等各个经济活动环节中,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组建企业信息系统,将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信息、现金、物流系统等)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网络系统,从而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组合,实现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利润。
1.2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企业成本优势。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使企业内部实现采购、生产、营销、售后等环节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形成成本优势。同时,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促进供应商、企业、销售商三者强强联合。供应商、企业、销售商三者建立网络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更快地了解市场信息,并作出快速反应,降低库存,改进服务质量,从而实现和竞争对手相比的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竞争。
2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 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 在国家大力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依然存在很多中小企业对先进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认知偏差。这些中小企业不会主动学习和接受管理信息系统,而是迫于信息化的趋势被动接受。此外,有些中小企业虽然清楚认知管理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他们仅仅看重的是技术的引进,而缺乏信息化实施的规划,没有将信息化建设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企业引进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搞“面子工程”,盲目跟风。这些综合因素造成了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推广。
2.2 缺乏引进信息管理系统的资金和应用技术人才 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价格高昂,很多资金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只能望其项背。此外,这些软件对于运行的环境要求又很苛刻,即使中小企业能够买得起软件,也缺乏支持软件运行的高质量管理水平。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水平有限,引进软件之后很大程度要依赖于软件商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要求员工既要熟悉公司业务又要有技术知识。这种管理兼IT的复合型人才是中小企业极其缺乏的。
2.3 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背离,实施过程复杂繁琐 现今市面上的管理信息系统往往是基于全国市场行业的总环境以及大型企业的需求研发出来的。而中小企业分部在各行各业,涉及的业务十分广泛,他们运作形式又多种多样,已开发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根本无法与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相吻合。中小企业希望能以低成本引进管理信息软件,并期望引入软件后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马上看到实施的成效。此外,运行这些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购买相应的硬件设施,联系网络运营商建立服务器等,这些流程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鉴于以上两种因素,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积极性。
2.4 忽视企业自身特点,过分追求系统功能多元化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在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办公自动化、分销领域。很多中小企业没有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为追求向管理信息化快速过渡,不惜花费重金引进功能齐全管理系统,但是系统的很多功能对于企业都派不上用场,造成了系统功能的闲置浪费,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3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推动的变革策略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存在资金短缺和技术人才匮乏的劣势。但是鉴于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中小企业决不能因为碰到了困难就停滞不前。根据对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变革,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3.1 改变企业落后的观念 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不定期召开管理层、部门员工的关于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宣讲,促使全体员工对信息化有正确认识,引起员工们对信息化的重视,意识到信息化是未来办公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推动可以给企业带来效益,也更加简化办公程序,从而激发员工主动学习信息化技术的信心和激情。管理信息化是企业融入市场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增强自身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率先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将会赢得市场先机,占据有利地位。
3.2 加快企业内部信息部门的组建 信息化是未来市场经济的趋势,中小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实施管理信息化,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成立信息部门。企业应当善于发掘员工的潜能,定期组织培训,逐渐培养一批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企业的“黄埔军校”,组建自己的管理信息化技术队伍。
3.3 建立与供应商、销售商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信息化的成本,共享信息化资源 资金、技术力量薄弱是中小企业的共性,为了降低信息化的成本,中小企业应该采取联合供应商或者销售商建立供应链信息化系统的策略。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困难,为企业节省了成本;其次,供应商、企业、销售商三者的强强联合,形成了一条供应链,通过整个供销系统供应商可以对产品的销售清空进行快速反应,及时调整原材料供应,而企业也可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库存压力和仓储费用。供应商和生产企业及时调整供应产品使销售企业也免除了产品积压的局面。这种供应链的形成促进了资金的灵活应用,实现了“三赢”的目的。
3.4 建立与高校的合作关系 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和推广要求中小企业具有集管理和信息技术特长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然后现在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是单一专业化培养。现今很多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人员只是懂得计算机技术,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却一窍不通,或者很多熟悉管理流程的人员对于计算机技术知识又是“文盲”。企业可以采取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委托高校定向培养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可以将自身系统的研发或维护作为课题交由高校进行。与高校合作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缺乏问题。
中小企业运用IT技术实现信息化改造有许多困难。首先是人才,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一批IT业的高级人才;其次是中小企业管理仍未定型,随着企业的高速成长,变动也很大,而软件在企业应用的前提是管理程序化,这二者间形成了一对矛盾,不易解决;再次是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太昂贵,中小企业承担不起;还有是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跟不上。所以实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选好突破口,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恰当的时机做恰当的事,信息化才能成功。
利用内部办公管理自动化
首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在于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这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现在的企业购买机后主要的目的是进行办公,在办公过程中如何实现办公自动化成为企业最先考虑的问题。
办公自动化系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实现个体工作自动化,以个人电脑和办公套件为主要特征,第二是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以网络为中心,以非结构化数据的信息流(或工作流)为主要存储和处理对象。它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建立通信基础平台,不仅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减少了扯皮和内耗,还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第三阶段以知识管理为核心,其目的在于达到整个企业的最终目标,这就需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
办公管理系统的三个发展阶段中完成了两个飞跃,即由数据处理向信息处理的飞跃,由信息处理向知识处理的飞跃。在办公管理系统的发展中,使用办公管理系统的人员范围逐步扩大,由企业行政人员扩展到企业的管理层,再扩展到企业的全体员工。另外,在运作机制上,也是从办公室的结构化数据处理到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处理,再到有用知识的处理。从简单的邮件、群件,到构建Web应用等各种方式中获取、存储、提炼和再用知识。
实现办公管理的前提是建立企业的内联网和系统平台,能够完善地实现交流与协作。一方面要求硬件平台的构筑要合理,另一方面要求应用系统在设计、规划、实施上将交流与协作作为应用的基础进行考虑,能够全面、完善的实现知识管理。内联网建立以后,知识就可以在互相交流中发展。联系越广越有效,信息就能得到越来越多和越好的共享。
平台搭建起来后,可以把各部门的主要工作都搬到内部网络上来,当然不能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通过信息化来逐步完善自己的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起邮件系统、公共信息系统,然后逐步深入,扩大实施范围。让员工在使用过程中体会到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知识管理的动力和乐趣,这样有利于整体系统的进行。
选择办公管理系统作为突破口的情况主要针对于那些硬件设施比较完善,办公系统已初步建立,通过深入发挥其功能,促进企业的知识管理和办公管理水平。办公管理系统的实施一般都能成功,通过这种示范作用,让员工了解信息化的意义,共同关心信息化进程。
从最基本的财务管理系统开始
财务软件在我国的发展较早,现在大多完成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发展,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事业正处于大规模开发和运用“管理型”财务软件的阶段。所以在中小企业推广财务管理系统基本没有风险,因为我们的财务体系比较固定,软件系统已经非常成熟。
但在在实施之前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提供商。特别是要考虑提供商的服务能力,有的提供商提供的系统很先进,但服务跟不上也会系统的实施成功,特别是在应用过程中会打击使用人员的积极性。有的提供商的服务是免费的,但大多数服务是要收一定费用的,你要合计合计,当然收费是合理的。还是考虑提供商的技术水平。这从一些侧面可以获得,例如看技术人员的能力可以通过看技术的学历与待遇,看技术平台可以看提供商的一些报告和介绍,还可以看外界对该提供商的评论。另外也要考虑其发展前景,我们不能寻找一家小公司,或许明天它就倒闭了那您企业就麻烦了。
这种方式适合那些运作还不规范,急需各项管理正规化的,因为管理上要变动的太多,财务管理也起到先行带动的作用。
在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要主要的几个: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不可能象巨头一样烧钱,更不能象国有企业一样购进大量信息化设备后闲置。作为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少花钱、多办事。找出最需要信息化的地方进行重点投资,也就是寻找能够明显解决问题或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切入点。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在设备和软件的选择上遵循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比如说:后台数据库,作为中小企业就没有必要考虑什么DB2、或ORACLE。在考虑成本时绝对不能忽视人力成本和维护成本。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超过4500万的中小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对于企业信息化领域而言,就有4500万个不同的需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从几年前开始,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呼声就从未停止过。然而,经过几年的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依然没有定论。什么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标准?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迟迟难以成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厂商及用户应该从哪方面下手来解决这一难题?如何理解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
5月13日,在一场关于中小企业信息化行业标准的沙龙上,信息化专家和企业代表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给出了各自的结论。
信息化研究中心刘权博士认为,关于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建立在业内已经持续探讨了多年时间,而标准迟迟没有出炉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对标准的理解不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主要涉及两类人群:一是中小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和运营人员,二是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建设和服务的厂商。
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标准而言,应该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标准。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流程?应该搭建怎样的信息化平台?如何利用该平台来推进中小企业业务增长?这是该标准需要涉及的领域,也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标准。
二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标准。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是第三方服务平台。目前,全国第三方服务平台数量超过100个。如此多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同时服务于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信息化可能出现非良性发展。因此,如何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开展服务成为摆在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面前的一大挑战。服务标准的推出,对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进程更具意义。
对于服务标准,业内有发言权的企业当属凤毛麟角。尽管面对着如此众多的困难和挑战,以中企动力为代表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厂商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建设打开了一道大门。
关键词 云计算;信息化;中小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8-0212-02
1 云计算的概念及原理
1.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作为一项新兴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人们对它的界定还尚未统一。其中一个比较认可的定义是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网络计算发展和商业实现。
1.2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
云计算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用户只需要应用提供商提供的一个终端做简单的输入输出工作,所有的业务与数据处理都在云计算中心完成,用户不必关心数据与服务在何处,用户只需要像使用水电一样按需付费即可。云服务提供商会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模式。
2 云计算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必要性
随着国际贸易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世界各国对云计算在中小型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格外重视其中德国、俄罗斯已经取得了相应成就。在我国,各中小企业也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重要性,并纷纷开始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但无论是从硬件设备还是从信息系统的构建、运营、和维护上来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整体还是非常低下,无法与大企业相抗衡。
2.1 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1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一直以来,中小型企业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使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加之后续资金的庞大需求以及系统的运营与维护,使得中小企业很难有能力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2.1.2 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缺失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来进行系统的统筹规划与设计。而且对人才的要求也非常高,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不仅需要精通信息系统的构建,还需要熟知企业的运作机制。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实力、发展空间和提供的薪资的限制,很难吸引或者培养那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和业务流程的复杂型人才。
2.1.3 信息化建设周期长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是购买了软硬件设备即可完成的。它需要全面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信息化的架构。并且还需要大量的时间用于系统的构建与投入运行。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专业人才缺失,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因此,云计算的提出与应用,正为中小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提供一个有力的平台。
2.2 云计算在解决企业信息化问题中的作用
2.2.1 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成本
利用云计算,企业只需要利用租用来的服务器和应用程序进行企业的管理与运作。这样便减少了配置大型IT设备、系统维护与管理、人员配备的成本,企业只需要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一个终端,便可以利用那些只有大企业才可以采用的领先技术。企业可以留出充足的资金用于企业的外部建设。
2.2.2 避免资源浪费
云计算具有随需扩充功能,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的扩增或者缩减资源的访问量,避免资源的浪费,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用户只需要为所使用的那部分资源付费,减少成本的浪费。
2.2.3 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与分布实施,需要对数据全面收集与共享。而企业利用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各种服务模式,只需将IT架构扩展到防火墙之外的云端,利用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来实现架构。这样便节省时间,加快进程,使企业可以更专心的将精力投入到企业的业务实施与管理上。
3 我国企业信息化利用云计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安全性
信息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它关系到企业的自身利益。企业需要有选择的将企业中需要较低安全级别的数据存储在云端,需要较高安全级别的数据存储在本地。
3.2 选择合适的云服务
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是一个面向大众化的服务,在市场上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很多,他们所提供的服务也各不相同,所以企业在进行选择时要全面考虑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模式是否真的可以满足企业的需要,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3.3 选择稳定的网络
带宽问题目前来说还是阻碍云计算发展的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在使用之前企业要清楚云服务提供商是否可以为其提供一个稳健的网络访问环境。如果遇到网络突然中断的问题,对企业造成的损失,由谁来负责,由谁来赔偿,如何来补救等等,这些都还需要中小企业与云服务提供商进行进一步的协商。
3.4 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
传统思维模式是阻碍云计算在中小企业应用的原因之一,当企业准备选择接入云计算时,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做好企业内部的业务重组,改变传统的业务流程,实现由传统模式向应用云计算服务模式的移植。同时企业应当做出比预想更多的计划以备不时之需。
3.5 政府制定统一标准
由于我国的云计算缺乏统一标准,我国应该加快研究制订云计算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确保我国云计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4 结论
云计算不仅会导致IT产业的一场新的变革,也会成为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一个主要动力。目前,中小企业在观望的同时应该准确的把握住这项技术,从利用云计算构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使之不再成为阻碍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块绊脚石。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016-02
20世纪后半叶,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己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新世纪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如今,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始制定自己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战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信息化理应被放在了最优先发展的位置。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政策,促进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力争在新世纪的全球化竞争中谋求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经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解决就业问题的重大举措。中小企业信息化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有利于推动产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促进国民经济高效运行。对中小企业自身而言,信息化拓展了其生存空间,提高了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加速我国经济市场化与国际化,适应国际经济网络化、信息北的要求。
目前,我国各类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在流通领域中,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也是安置社会就业的主体,据统计,中小企业吸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因此,在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应该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一项必须完成的改革任务。
一、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日本在1986年就提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革的建议方案,加拿大建立了健全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支持体系,韩国在其中小企业结构高度化政策中,特别强调对中小企业的技术现代化、信息化的支持。借鉴国外经验,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和人才培训、构造公共信息网络、加快网络法律建设等方面提供援助和服务。
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策略有别于其他企业
中小企业由于在人才、技术、资金上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比,但是其规模较小、生产管理环节少,需要信息化的数据也往往要少的多,实现起来也往往要容易的多,且可靠性也容易保证。因此说,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中小企业要搞好信息化建设,应该重视和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强化企业领导者对企业信息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认识都不足,认为企业规模小,生产管理过程比较简单,用不用信息化照样能管得好。另一方面,认为中小企业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资金也不宽裕,没有必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从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因此,企业领导者首先思想观念必须转变,认清信息化建设对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其次,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研究制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技术方案,做好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准备。
2.做好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系统不仅要求满足现实的需求,还必须兼顾今后的发展,一定要有长远的打算,做好调研工作,搞好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
3.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
企业信息化虽然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它可以分成若干不同阶段。中小企业由于在人才、资金、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规划确定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围绕提高效益这个中心,制定企业信息化的分期分阶段实施计划,确立每期每阶段的任务和目标,采取阶段发展、逐步推进的办法,不断地创造条件,循序渐进地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最终实现全面信息化。
三、加强自身基础建设,推进信息化进程
一是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市场反应能力的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必然要求引入现代管理体制,通过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将从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管理系统进行扁平化、内部网络化。而我国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其业务流程是无设计的,随意性很大,根本无法运行。因此,企业信息化投资与建设,必须与组织设计紧密结合,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重建每道工序、每个部门的数字化基础,使企业内部信息传输更便捷。这也是国际上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必须辅之以专业的管理顾问长期合作的原因所在。从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经验来看,业务流程重组、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是企业信息化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才培训。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招聘、培训等形式,不同程度地使企业全员尤其是主要领导接受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使新的信息理论知识与已有的自身业务相结合,促进生产经营管理的创新和优化。同时,理顺人与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企业信息化得以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建立数据库,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企业信息化是以数据为中心的,其核心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果说信息网络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路”,信息处理硬软件设备是企业信息化的“车”,那么,企业的内外信息资源就是“货”。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根据发展目标,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科学、统一、全面的数据指标体系,在数据的采集、录入、存储、处理、分析、应用及共享、开发、利用上下工夫。只有建立准确、全面的数据库,才能为企业管理服好务。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武汉城市圈
一、引言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试验区,试验区的设立,意味着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严格限制,意味着武汉市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顺利实施必须大力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企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部分,而数量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已成为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能否实现的关键标志。研究武汉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实证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为“8+1武汉城市圈”(黄石、黄冈、孝感、鄂州、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和武汉)圈内城市的部分中小企业;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8份;在样本企业的行业选择方面,针对圈内城市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主要包括制造业及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以及电气能源业等6个行业;分层标准以圈内城市的行业和地区划分为基础,目的在于使每个城市的样本企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一)信息化建设项目
样本企业在用信息化项目排名靠前的分别为自主企业网站、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CAPP)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其余信息化项目的应用率均不足30%。在建信息化项目排名第一的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占样本总数的17%,其余信息化项目的在建率则处于9―16%这一区间内。根据诺兰模型提出的信息系统阶段划分标准,目前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信息化处于蔓延阶段向控制阶段的过渡时期。
(二)信息化制约因素
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困难,被调查企业认为资金缺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以及技术人才缺乏是目前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比例分别占到了62%、59%和55%。其他困难因素还包括内部业务流程不规范、政府政策支持不够和企业领导不够重视等。
(三)信息化建设模式
企业信息化的推广过程中,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上下同行三种模式,在被调查企业中,59%的企业认为领导层是企业最需要接受信息化服务的人员,其次分别为管理干部、信息主管、市场经理和一般员工,比例分别为51%、49%、41%和12%,反映出企业对信息化实施前景存在较大地不确定性,比较倾向于由领导层发起的自上而下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四)信息化需求状况
调查发现,企业最需要信息化管理的培训,所占比例达到了66%,以下依次为财务管理培训、客户关系管理培训以及电子商务培训,比例为47%、44%、40%。
政府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推动者,现阶段,68%企业最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能提供信息技术培训,而信息化建设咨询诊断、项目评估咨询和建设项目监理的需求比例分别为50%、26%和23%。
(五)信息化建设行业特点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不同行业具体的在用信息化项目存在较大差异。制造业及建筑业企业建有自主网站、财务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的比例超过了50%,其余项目在用率均低于40%;交通运输邮电业企业建有自主网站、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比例都在42%以上,其余在用率不足30%;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自主网站的在用率较高,分别达到了75%、62%;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自主网站、财务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的应用比例都达到了90%,办公自动化系统(OA)和网络营销的应用率也在50%以上。电气能源业的自主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OA)、产品数据管理(PDM)、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在用水平较高,均超过了半数。
三、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一是层次越低的项目建设和使用状况越好,如企业自主网站的在用率为68%,在建率达到10%;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CAPP)、办公自动化系统(OA),其在用率、在建率以及计划采用率为60%;ERP、CRM、SCM、PLM和HRMS等高级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使用率未超过20%。二是不同行业间信息化建设进度的差异较大,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电气能源业、制造业及建筑业的信息化项目应用率高于其他行业。
(二)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认识。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要从建设“两型社会”的高度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宣传信息化示范企业的成功经验,用典型引导观念,以先进带动应用,以应用促进发展。
2、选择重点分行业推进。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等“两型产业”,鼓励先进信息技术在两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应用和集成,形成示范效应,从而带动传统产业领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升级步伐。
3、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加快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逐渐实现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和政府指导的层次过渡。通过政府扶持信息化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道路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服务机构的作用,搭建融资担保、人才培训、信息网络和技术支持等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综合性、个性化的信息化服务。
参考文献:
①武汉市企业信息化推进中心.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南[Z].2006
关键词:移动互联技术;中小企业信息化;移动信息化
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内部管理的要求十分迫切,企业信息化建设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升级换代,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近年来,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通讯终端的迅速推广普及,为高效快捷的信息处理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手段,是当今企业信息化建设热点,对于中小企业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因此,中小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应用就成了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1、企业信息化和移动互联技术
1.1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当今社会,信息产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之一。所谓信息化,就是在社会活动各个领域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共享各种信息资源,使人们能够在任意时间地点,通过媒体相互传递所需信息,以提高社会活动的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在企业范畴的统称,指的是在生产、流通及服务等各项活动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提升企业的集约经营程度,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贡献达到较高水平。企业信息化也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就必须首先实现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升,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个人计算机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从单机作业到网络应用,企业信息化从局部系统走向全面应用,并向全覆盖全联通迈进。
1.2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现状
移动通信技术(指移动终端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移动互联技术。与固定的有线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特点主要体现在终端设备和接入网络,以及由于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有功能所带来的独特应用。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未来十年内最具有创新活力和市场规模的领域。
有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8700万,这个数字排在世界第二位。更惊人的是中国手机用户超过了三个亿,和这个数字相比较8700万还不及其三分之一。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领域中,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成为支柱产业,信息、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无不为这两大支柱产业所应用。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毫无疑问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应用服务的市场。互联网发展历史还不到30年的时间,这一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所以,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相结合是必然的趋势,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属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时代已经到来。
2、中小企业信息化对移动互联技术的需求分析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移动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移动信息化是指企业人员通过手机、PDA这样的移动通信终端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应用软件系统处理、交换和共享企业信息,进行实时管理、即时通信,实现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功能。企业管理者可以在任意地点和时间实时准确获得企业的经营运作信息,准确地做出决策和判断,摆脱了桌面系统和有线网的束缚。在移动信息化平台的帮助下,企业的内部、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自由,而中间环节减少了,作业流程标准化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企业移动信息化正在改变客户的生存方式,改变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方式。
在这里,我们以中小企业为例,分析其发展中对于企业移动信息化需求。中小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但信息化基础薄弱逐渐成为其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中小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
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增强企业管控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以简单可行的方法整合企业日常信息,规范业务信息流程,快速处理信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中小企业需要的信息化手段应该是充分利用现有社会技术资源,建立经济实用,推广迅速,使用方便的信息系统,重点解决信息处理及时性和灵活性问题。最终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灵活高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
虽然中小企业对实施企业移动信息化需求迫切,但目前中小企业实现移动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随着移动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技术普及和建设成本降低以及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可以看出移动信息化技术在中小企业中还是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3、移动互联技术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3.1 移动互联技术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双重限制,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建设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一个开发周期短、投入成本小、见效快的移动信息化信息平台,对于中小企业应用是最为合适的。总之,如何选择和架构适合中小企业自身需求的移动信息化平台及其相关应用技术是移动信息化能否在中小企业中得以开展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些移动互联技术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典型应用。
3.1.1 移动供应链管理
移动信息化提供的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广域无线传输技术的供应渠道管理系统,企业只需通过无线网络,就能实现渠道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从而帮助企业的管理范围实时快速地延伸到渠道每个角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企业无法及时有效获得关键市场数据的问题,真正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和市场的匹配。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例,企业可以实现对产品流通过程的实时跟踪。在入库时控制设备对产品进行自动识别,登记相关信息。在库存管理方面,依靠该技术,通过无线扫描各个货物区,系统便可以及时掌握存货的状况。在销售环节,产品流转信息会不断发送到移动信息化系统。然后通过移动设备,管理人 员能够及时准确掌握产品在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并可以随时指挥供应链的运转和协调。移动信息化系统的销售数据采集同样可以做到实时进行,移动信息化系统完成各地销售终端的销售数据汇总后推送给营销人员,以便灵活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同时,系统自带的后端数据分析功能与决策支持系统,使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迅速掌握商品的实时销售及库存情况,能够做到对市场的快速响应。
3.1.2 移动业务协同
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员工也分布于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各地,对分散各地的员工管理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而对此移动信息化系统也可给出满意的解决方案。企业利用移动业务协同系统,使外地员工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公司的业务信息,为他们提供便利的企业协同支持,增强企业团队意识。以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将桌面业务协同功能扩展到无线移动设备,企业业务范围将从单点扩展到无限。移动业务协同促使企业员工的移动终端设备(手机、PDA等)和桌面设备(桌面电脑、IP电话)的整合,员工间信息沟通渠道更加通畅,让工作流程变得紧密。这样,员工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使用不同的设备,实现相同的业务处理功能。移动业务协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安排工作、提供指导、做出决策,加快业务协同的反应能力,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移动业务协同还可以利用已经非常成熟的短信技术,与企业相关的客户和供应商等进行外部业务协同,如供货通知、市场信息反馈、产品信息查询等,从而提高了企业间业务协同的效率,使各个企业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图1是企业间业务协同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1 企业间业务协同系统架构示意图
3.2 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移动信息化进程的全面推进,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移动信息化系统将逐步成为各企业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对于移动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规模化发展
随着人们对移动信息化技术认识的提高,以及通信运营商和开发商不断降低开发成本、增加边际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必然加强移动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力度,移动信息化技术将在各行各业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3.2.2 单一应用向整体应用演变
随着移动宽带技术的普及,网络传输速度和质量的提高将支撑更多更丰富的应用。移动信息化将进一步发展,出现持续不断的创新应用。移动信息化技术应用将深入到各类企业用户的供应、财务、生产、销售等环节之中,从局部应用发展到全面的移动信息化应用。移动信息化将会给企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更好的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4、结束语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加强企业内部管控,提高快速反映能力,增强企业间协作共赢力量,将促使更多的中小企业不断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完善,伴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涌现和普及,企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手段提升竞争力成为必然。可以预见的是,移动信息化将会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