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益生产优化范文

精益生产优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益生产优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精益生产优化

第1篇:精益生产优化范文

摘 要 遵循精益原则,通过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地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消除转炉作业区在生产过程中的无增值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炼钢生产成本。

关键词 精益生产 优化 转炉 成本

近年来,钢铁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中国钢铁行业进入严冬已经被市场认同,全行业仍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受需求下降影响,国内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显,价格竞争日趋激烈;环保压力也有所加大。从总体钢铁行业发展情况看,2016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面临着成本控制的严峻考验。只有将生产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才能够在市场的浪潮当中处于不败之地,使企业获利。

一、炼钢作业区降低成本可行性分析

随着资源的紧缺,采集原材料的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了众多钢铁企业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限度的做好钢铁的生产工作,是企业在这场大浪潮中居于上风,在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的时候就要对症下药,炼钢作业区以公司精益生产及六西格玛管理为抓手,从各个工序深剖细究,研究分析挖潜潜力及对其实现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最后得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优化工艺方案、将脱硫工序纳入作业区指标比武行列、制定更加合理的奖惩制度、利用成本日核算加强成本控制。

二、采取的具体措施

企业实施精益成本管理利大于弊,排除困难因素,从各方面实施精益改善,包括向员工宣传精益思想的理念,将精益氛围逐步融入企业的文化,并被员工掌握,则企业的成本控制将会不断完善,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因此,从长远角度考虑,将精益思想融合于成本管理的方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一)优化工艺方案

1.折罐工序:优化铁水分装制度。折罐间根据高炉供应铁水条件以及两座150吨转炉生产钢种对铁水要求不同将铁水分装,既能满足生产,又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转炉生产普碳钢以及低合金系列钢种时走双渣炉次造成的成本升高。

2.脱硫工序:对铁水进行分类预处理。铁水分类预处理工艺措施,发挥铁水预处理在炼钢工艺环节中的基础作用,实现炼钢工序提质增效、降低运行成本。通过优化KR脱硫工艺生产操作实践,实现脱硫周期稳定、提高终点硫命中率、有效降低脱硫剂消耗。另外通过工艺优化有效地提高搅拌头使用寿命。

3.转炉工序:优化入炉原料结构。优化转炉入炉原料结构,在不降低钢水质量的前提下,使用部分低价料替代部分高价料,从而降低生产运行成本。用云石渣替代部分白灰以及轻烧白云石消耗;采用锻煤替代部分低氮增碳剂的消耗;部分合金料可采用低价料替代部分高加料,降低生产成本。

(二)建立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

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地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根本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管理者不仅依靠企业规章制度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根据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改进、完善和调整激励机制的方式,使企业在一个良好的轨道内运行。企业必须引导员工自我激励,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使企业成为由共同愿望的人员组成的战斗的群体从而产生共鸣效应,激发员工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要让员工充分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有更大的热情去完成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更愿意参与企业的目标管理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更愿意在实践中锻炼,培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三)推行标准化岗位建设

标准化建设是班组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提升班组文化、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内部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进精益化管理,从而实现向管理要安全,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后劲的有效手段。针对工作实际,细化考核细则,坚持做到“有标准、有控制、有监督、有检查、有记录、有考核”,真正将标准化工作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岗位、每项工作中,实现了由精细化管理向精益化管理的提升。

三、存在问题分析

第2篇:精益生产优化范文

邮政企业要完成扭亏任务,就必须从管好用好企业资产、调整和优化企业资产结构这些基础工作人手,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率,以最少的投人,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目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

从理论上讲,企业理想的资产结构为:流动资产占60%(其中:速动资产30%,盘存资产30%),固定资产占40%。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企业在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固定资产)后,在经营过程中,都要重视流动资产的运营,只有流动资产周转得快才能很快收回固定资产的投资。邮政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大多是局房、车辆和微机等。这些固定资产占用资金多、资产报酬率低、投资回收缓慢,因此,这些方面的投资不应贪图大而全,能够保质保量地提供邮政服务即可。在缺乏现金的情况下,邮政企业应考虑投资于回收快、见效快的流动资产,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用自身的资本积累完成企业的扩张。

二、做好流动资产的管理

1.现金的管理现金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非常重要的流动资产。现金不足和短缺会影响企业经营的正常进行,而现金太多又会造成企业资金闲置和浪费,因为现金属于非盈利性资产。邮政企业现金短缺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小于其现金流出量。要缓解现金紧张的局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力争现金流量同步。如果企业能尽量使自己的现金流人与现金流出发生的时间趋于一致,就可以使所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水平。邮政企业目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人量可以抵补其现金流出量且有盈余,但是由于目前邮政企业仍然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而用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折旧基金又要求全部或部分上缴,造成企业总体上的现金流人量小于现金流出量。因此,在今后的经营方向上,应重视现金流量的产生,着重投资回收快、见效快的项目,从而给企业带来充裕的现金。②加速收款。发生应收账款会增加企业的资金占用,但它又是必要的,因为可以扩大销售规模,增加销售收人。关键在于既要利用应收账款吸引顾客,又要缩短收款时间。③推迟应付款的支付。在不影响自己信誉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推迟应付款的支付,充分运用供货方所提供的信用优惠,使资金长时期留在本企业使用。④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企业持有现金,会发生资金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这三项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就是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

2.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是企业的债权,有效地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减少呆账、坏账的发生,对缓解企业货币资金紧张状况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①严格控制发生应收账款的目的。企业发生应收账款一般是由于商业竞争的原因,为了争取客户,扩大销售量,增加市场占有份额,适当赊销是可以的,但是若赊销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计划任务,完全不考虑对方企业的信用程度,就违背了赊销的原则。②为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标准和信用期间。随着邮政企业新业务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业务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为扩大销售量,赊销的业务逐渐增多,这时就要对不同的客户严格制定不同的信用标准和信用期间。即信用好的客户可以制定比较高的信用标准和比较长的信用期间;信用不太好的客户就要制定严格一些的信用标准和信用期间,以防企业因为赊销而增加过高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要研究分析不同信用期间对收人和成本韵影响。延长信用期间,会使销售增长,但与应收账款相关的成本也会增加,当销售的增长大于应收账款相关成本的增长时,可以延长信用期间,否则不宜延长。

3存货的管理存货是企业生产经营必须具备的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存的材料物资。生产需要的存货过少会导致停工待料,销售需要的存货过少会影响企业的销售收人,甚至使得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乘机占有原本属于本企业的市场份额,削弱本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但是,若企业的存货过多,也会导致资金积压,周转缓慢,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邮政企业的存货主要是集邮商品。常年以来由于一些企业的领导不重视存货的周转问题,致使企业的集邮商品大量积压,造成机会成本增加,资金浪费。因此,对邮政企业来说,首先要做的应是加快存货的周转速度,应该将存货周转速度作为一个经济效益考核指标进行管理。其次,应确定最佳的存货批量,使得企业存货成本降到最低。

三、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

目前,笔者认为邮政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确定固定资产的需要量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和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进行比较计算,测算企业正常生产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数量。科学地进行固定资产需要量的预测,是固定资产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对于企业正确做出投资省、回收快、收益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和制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①要以企业产品的市场前景预测为前提。应对企业产品目前在市场销售和进一步扩大销路的可能性进行调查和预测,在此基础上考虑固定资产的需要量。②要考虑本企业固定资产是否己经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在进行固定资产需要量测算之前,应对企业现有全部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核实,重点核实各种生产设备,查明其数量、质量、生产能力和潜在生产能力,同时还应查明其他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量。③要注意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在企业全部固定资产中,生产经营用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物质技术基础,它的利用潜力最大,品种繁多,占用的投资额也最多。因此,一定要做好经营用设备需要量的预测工作。

第3篇:精益生产优化范文

【关键词】炼钢;AHF精炼;工艺参数优化;温度控制

经过大量的生产实践表明,AHF精炼技术不但工艺流程可靠,而且设备相对运转稳定,节能降耗,产量也高。当AHF升温精炼率达到30%左右,升温速度达到5℃/min成功的比例可以接近百分之百,所以说,在炼钢的过程中采用AHF精炼技术对冶金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连铸板坯的生产铺垫了很好的前道工序。

1钢包顶渣的处理工艺

1.1钢包最佳顶渣渣量控制

在整个AHF精炼中,钢包顶渣的的处理尤为重要,很多生产实践数据表明,为了保证排渣顺利进行,一般顶渣厚度应控制在150mm以下。在钢包顶渣小于150mm的情况下,底吹氩排渣顺利可以达到最理想的精炼效果。

1.2钢包排渣工艺

1.2.1底吹氩供气元件安装位置

该钢厂160t钢包底吹氩,采用内装型狭缝式透气砖。透气砖安装在钢包包底偏中心300mm处,钢包到达精炼AHF处理工位时,透气砖将位于AHF浸渍罩的正下方。

1.2.2钢包底吹氩的供气参数

160t钢包底吹氩开吹压力为0.8~1.2MPa,在此吹氩压力下可做到顺利排渣。待开吹正常后,精炼底吹氩压力降为0.45~0.55MPa。底吹氩流量随供气压力变化而变化,在精炼时一般为16~45m3/h。

2AHF浸渍罩尺寸及插入深度控制

浸渍罩是该钢厂AHF精炼设备的重要部件,AHF投产后对浸渍罩尺寸及插入深度控制做了大量优化工作。

2.1AHF浸渍罩尺寸的选择

AHF浸渍罩主要尺寸是内径尺寸和罩壁厚度。综合考虑在各种精炼工艺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吸热量并延长其使用寿命。经多次优化,AHF浸渍罩壁厚定为200mm,浸渍罩内径定为1600mm。

2.2浸渍罩插入深度控制

在该炼钢厂160t钢包的条件下,进行AHF升温处理或合金化时,选定浸渍罩插入深度为200~400mm。

2.3浸渍罩罩位的选择钢水在AHF精炼处理位时,为使罩内渣量最少,将浸渍罩位于钢包底吹透气砖的正上方。

3AHF升温设备及工艺参数

3.1AHF加热顶吹氧枪

顶吹氧枪是AHF在加热处理时的主要工艺设备,该厂AHF顶吹氧枪为自耗式氧枪,在中心管通氧气,中心管外层用高铝质钢纤维耐材浇铸成型。自耗式氧枪外径为200mm,中心管内径为50mm。

3.1AHF加热升温处理工艺参数

(1)AHF化学升温时供氧制度及加铝量的控制根据生产实际,加热精炼的供氧量为1800m3/h,氧气的工作压力为0.35~0.43MPa。在升温过程中,根据预先计算好的加铝量,自动分批向钢包中加入铝球,每批铝球15~20kg,加入的间隔时间自动按升温总时间等分计算。

(2)氧铝比控制及升温速度

按热力学理论计算,氧化1kg铝的发热量可使1t钢水升温35℃。150t钢水的生产实践数据证明,每5kg铝可使150t钢水升温1℃。AHF化学升温时,升温速度一般控制在4~5℃/min。氧铝比一般控制在0.8~1.0m3/kg。

(3)AHF化学升温的幅度

AHF化学升温对钢水的温度调整范围很大,可达到5~50℃。

(4)自耗式氧枪吹氧枪位控制

AHF化学升温氧枪氧气射流为亚音速流股,出口马赫数小于1,动能较小。加热喷吹枪位要适中,喷吹枪位太低,则易烧损氧枪,同时钢水中合金成分氧化烧损严重;喷吹枪位过高,则升温效果差,且易加剧浸渍罩的烧损。在该厂生产实践中,精炼氧枪枪位采用PLC自动控制,枪位一般控制在距钢液面200mm左右。

4AHF钢水降温处理和成分调整

4.1AHF降温处理工艺

AHF降温处理分为吹氩降温和加废钢降温两种方式。当钢水温度高于目标值较少时,且工序时间允许,则采用吹氩降温;当钢水温度高于目标值过多时,则需加入清洁废钢降温。实际生产中,按150t钢水计算,每加入100kg废钢可降温1℃。

4.2钢水成分微调精炼

AHF化学升温精炼处理具有较强的成分调整功能,允许在转炉炉后脱氧合金化时,按钢水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偏下限进行控制。在AHF精炼时,可以再次对钢水目标成分进行精炼调整。在精炼中合金收得率高且稳定,其中锰收得率可大于90%,调整范围为-0.05%~0.40%;硅的收得率可达到85%以上,调整范围为-0.03%~0.50%。在对钢水合金成分精炼控制时,首先应根据钢种对铝的要求,调整钢水中铝的质量分数。采用钢包喂铝线,喂线速度应大于300cm/s,铝线的收得率为75%~85%。当钢中铝的质量分数达到目标要求后,再进行合金调整。

4.3钢水合金化后的均匀搅拌时间及处理周期的控制

对比生产实践及精炼后钢水成分与成品成分得出,在钢水合金化及温度调整后,必须保证其净吹氩时间≥5min,才能使钢水精炼后的成分均匀。

5AHF精炼结果

5.1精炼钢水升温比例

在炼钢生产中,一般均需对钢水进行合金微调精炼处理。同时由于转炉出钢温度偏低等原因,对部分钢水则在AHF精炼中需进行一定的温度补偿。钢水温度补偿的主要手段是在AHF中进行化学升温。在两年多的精炼生产实践中,钢水的升温率达到30%,大大减少了回炉钢水量,为保证连铸连浇和生产顺行做出了重大贡献。

5.2AHF化学升温前后钢水成分变化

在钢水化学升温过程中,钢水中易氧化元素均会有一定烧损。AHF化学升温前后钢水成分变化列于表1。从表1可以看出,在钢水升温精炼前后,钢水中的w(C)、w(S)基本无变化,w(Si)、w(Mn)均有一定程度的烧损,烧损量一般在0.01%~0·04%,钢水中的w(P)稍有增加。w(Al)在合适的氧铝比下一般控制在

5.3AHF化学升温处理过程中熔渣的成分变化

AHF化学升温处理过程中,由于铝、硅、锰元素的大量氧化,其氧化产物进入到渣中,使钢水顶渣成分发生变化,会导致顶渣的熔点升高,流动性差。在精炼中应注意调整精炼渣成分,以保证其流动性。

参考文献:

[1]陈家祥等.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1990.

第4篇:精益生产优化范文

【摘要】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总书记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在京津冀三地中,河北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其产业结构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如何调整与优化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找出了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

【基金项目】2014 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合作共赢理念下的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研究”(2014031414)。

【作者简介】王栋,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已成为拉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相比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共同繁荣,京津冀的现状迥异,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却没有带动起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而且在河北环北京、天津的部分地区还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与此同时,北京也饱受雾霾、堵车等“大城市病”的困扰。2014年2月26日,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区域经济无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无论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都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也对当地的资源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在环保部的74 个城市2013年度空气质量状况中,污染最严重的就是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甚至占到全年天数的40%。而在京津冀三地中,河北省高耗能行业比重过大,由此带来的污染也最严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对河北省进行产业结构层面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求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对于实现京津冀的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比较

(一) 产业产值结构比较

近10年(2003~2012年) 来,从整体趋势来看,京津冀三地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均呈逐渐缩小之势;北京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也逐渐收缩,天津第二产业的比重则经历了小幅度先升后降的过程,而河北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太明显,天津、河北第二产业比重长年占据当地GDP的50%以上;在第三产业方面,北京、天津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均呈上涨趋势,但天津的涨幅明显不如北京,而河北近10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只是略微有所起伏,增长乏力。从总体上看,当前的北京已呈现出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次之、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的“三二一”结构模式,而天津、河北依然属于“二三一”型模式(图1)。具体来说,北京由于其特殊的政治、文化地位,农业所占比重很小,服务业及高科技产业相对发达,北京2012年的产业结构比为0.8∶22.7∶76.5,第三产业占据明显优势,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天津市则拥有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优势支柱产业,再加上外资在天津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所以第二产业长期占据着天津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此外,由于天津紧邻北京,而北京服务业优势明显,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分工所带来的错位互补,天津的各种方针、政策都更多地倾向于发展第二产业,虽然第三产业在天津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并不低,但增长缓慢(叶堂林,2010)。河北省则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第二产业依然是主导产业部门,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且相对平稳,缺乏强劲动力。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比为10.1∶45.3∶44.6,而河北省的产业结构比为12.0∶52.7∶35.3,产业结构发展相对滞后。

(二) 产业就业构成比较

从整体上看,京津冀三地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都在逐年下降;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方面,北京逐年下降,天津略有下降,河北则逐年上升,这也反映出河北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方面,排除2003年“非典”的影响,北京、天津都呈上升趋势,2012年,北京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75.6%, 天津为49.9%,都明显高于36.1%的当年全国平均水平,河北则徘徊不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只有30.8%。具体来说,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地理、经济地位,北京的新兴服务业如信息传输、金融业、文化产业等迅速发展,与传统服务业一道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受北京城镇化加速的影响,北京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第二产业过剩劳动力逐渐转移到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由表1可知,天津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逐年下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略有下降,表明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的升级,天津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依赖性在减弱;而近年来吸纳着天津近一半劳动力的第三产业所创造的GDP却一直低于第二产业,也从侧面表明天津第三产业中的高端产业不够发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升级。近10年来,河北的产业结构比由2003年的15.4∶49.4∶35.2变为2012年的12.0∶52.7∶35.3,相应的从业人员比由48.2∶27.2∶24.6变为34.9∶34.3∶30.8。总体来看,河北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错位的特征比较突出。与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相比,河北第二产业吸纳的从业人数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河北重工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比例较大,因为重工业用工人数要少于轻工业。此外,河北201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只有30.8%,与同年度其他沿海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甚至低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这也反映出河北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近年来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没有明显增加。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 第一产业效益较低,且结构不够合理相对于京津两地,河北省的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有着自身优势,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近10年来,河北省第一产业产值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这符合产业升级的规律,但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连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农业低效、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没有及时转移,已经影响到河北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次,河北省的农业结构仍然是传统的种植结构,农业和牧业加起来占据整个第一产业的90%以上,而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相对滞后(表2),没有充分发挥环渤海的优势。最后,进入21 世纪后,粮食价格增幅有限,绿色农业、有机农产品日益走俏,而河北省缺少大型的农业服务企业,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相对滞后,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除草剂被大量使用,致使自然环境受到污染,所生产的农产品不符合当前绿色安全食品的要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被削弱(闫慧敏,2013)。

(二) 第二产业中重工业比例偏大,污染严重

河北省是一个工业大省,第二产业产值长期占据着地区生产总值的50%以上,是拉动河北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但是,河北的第二产业严重偏重于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如粗钢产量超全国总量的1/4;而轻工业以及精加工业比重偏低,高新技术发展滞后,导致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污染严重。据《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2年我国单位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而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1年河北省的单位能耗水平为1.300吨标准煤/万元,远高于当年0.793吨标准煤/万元的全国平均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由于河北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重工业污染严重,加之河北省“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现状,河北目前的大气污染还是以煤烟型、颗粒物为主要特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其中,氮氧化物、烟(粉) 尘排放量居全国第一位,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国第二位。为解决此问题,河北省已出台了《河北省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到2015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8%等一系列重要指标目标。

(三)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

目前,国际上被认可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总量的标志性比例为70%。2012年,河北省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为35.3%,不仅远低于北京的76.5%和天津的47%,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44.6%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河北省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商业、服务业比重偏高,而金融保险等现代产业发展不足,层次结构较低,导致河北省GDP 水平是全国的“高地“,而工资水平却是全国的“洼地”。只有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同样规模的GDP才能提供相对较多的财政收入,老百姓才能得到实惠。

三、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一) 调结构、抓特色,发展生态农业

首先,可以通过合理的农业布局调整,发展多功能绿化产业、良种产业、花卉产业等;通过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发展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推广绿色食品工程,打造特色农产品。其次,应充分发挥河北紧邻北京的区位优势,在环京津地带大力发展生态型和城郊型现代农业,努力建成北京的生态涵养地和蔬菜等副食产品供应基地。最后,做好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优势明显的各类农产品基地,使河北真正成为具有部门优势的农业大省。

(二) 减能耗、抓提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近年来,煤炭在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5%以上,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变粗放发展模式、大力削减燃煤总量、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倡导新能源的利用。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资源节约技术、绿色资源替代技术是对第二产业进行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河北省是新能源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潮汐能。例如,河北省坝上及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适应开发风力发电项目。据初步查明,河北省陆域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7400 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和沿海地区,河北风电的装机容量在全国居第二位。应充分利用河北省自身具备的资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其次,控制高能耗和高污染行业,促进产业内部优化升级。对于那些高污染的行业,可以通过制定适当的惩戒性政策,引导其致力于引进先进技术,调整内部结构和清洁生产,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比如,钢铁行业要压缩传统落后工艺产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向高端、精品、深加工、特色化方向发展,加快钢铁行业的优化升级,建立低碳化的河北钢铁业发展体系(刘华、侯秀芳,2011)。

(三)“加扶持,抓拓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河北省目前和未来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要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加快构筑科技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社会功能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就业人员中的比重。首先,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全面拓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加快政务、产业、企业、社会和家庭信息化,普及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其次,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一带、两通道、三类集聚区”,即打造环京津物流产业带,畅通以唐山港、秦皇岛港为龙头的冀东物流通道和以黄骅港为龙头的冀中南物流通道,发展交通枢纽型、制造业基地型和商品集散地型物流产业集聚区。再次,加快文化产业振兴。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发展出版印装发行业、文化旅游业、现代传媒业、文化娱乐及演艺业、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业、动漫游戏业、民俗节庆及会展业、体育休闲健身业。要依托具有较强文化产业基础的重点城市,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文化产业辐射结构,努力建成一批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文化产业名城。最后,大力开发海洋旅游、红色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等旅游产品,结合人文、历史等因素,整合全省的旅游资源,加快现有重点景区、景点的升级改造,同时也要积极推介新开发的旅游景点,形成一个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从而带动饮食业、交通业、娱乐业等的发展,提高综合效益,将秦皇岛、承德等城市打造成服务京津的休闲和养老基地。

参考文献

[1]叶堂林.当前天津产业结构形成原因及“十二五”期间产业调整方向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2):223-226.

[2]闫慧敏.低碳约束下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13):76-78.

第5篇:精益生产优化范文

关键词 矿物质有机肥;化肥减量;玉米;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4;S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200-03

玉米是河西绿洲灌区重要的粮食及饲料作物之一,高产农田的产量在15 t/hm2左右,为了获得持续高产,化肥施量持续增大,不但提高了生产成本,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1-4]。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其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已成为当代农业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道夫等就已经开始研究有机肥的施用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5];孙文涛等采用田间微区定位的方法研究得出,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物料和化肥配合施用可使玉米增产1.64%~8.91%[6],刘占军等在吉林进行春玉米试验时得出,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提高了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速率,并且在氮磷钾肥用量一致的基础上,用3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与100%化肥氮处理的产量相当[7];田艳洪等用生物有机肥与常规化肥配施的试验玉米增产7.7%,土地盈利率增加660元/hm2[8];高 亮等在盐碱地上的研究表明,在投入相同的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改良的盐碱地上玉米增产幅度明显[9];杨 荣等对黑河中游边缘绿洲的沙地研究也得出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增加作物产量的结论[10]。早期的研究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不仅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11-15],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提高土壤保墒能力和增强作物的抗逆性[14-15]。目前,许多研究都是侧重于生物菌肥和长效专用肥等对作物的产量、生长性状和土壤养分等其他指标的研究,对矿物有机肥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生物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还比较薄弱。矿物质有机肥是以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P、K、Ca、Fe、B等多种营养元素的天然矿石作原料,采用高科技技术手段生产出的新型复合型有机肥料。该研究在大田玉米栽培条件下,通过矿物质有机肥和化肥不同水平配合施用的试验,对农田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等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甘肃武威市凉州区进行,属冷温带干旱区,海拔1 531 m,年均降水量160 mm左右,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蒸发量1 919 mm,干燥度5.85,年平均气温7.8 ℃,≥10 ℃积温为2 985 ℃。全年无霜期156 d,年日照时数2 945 h。试验区土壤为荒漠灌淤土,试验地0~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12.4 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55.97、13.46、138.00 mg/kg,pH值8.3。

1.2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武科2号,属中熟丰产型品种,纯度≥98.0%,发芽率≥95%。矿物质有机肥由河北攀宝沸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有机质≥30%,总养分(N+P2O5+K2O)≥4.0%,矿物质含量≥10%。尿素(纯N≥46%)由甘肃刘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磷酸二铵(N≥18%,P2O5≥46%)由美国嘉吉化肥国际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处理1:当地目前单产目标为15 t/hm2的玉米高产栽培方法,其施肥指标为:纯N 450 kg/hm2、P2O5 225 kg/hm2,不配施矿物质有机肥;处理2:化肥较处理1减量15%,施纯N 382.5 kg/hm2、P2O5 191.25 kg/hm2,配施矿物质有机肥600 kg/hm2;处理3:化肥较处理1减量30%,施纯N 315 kg/hm2、P2O5 157.5 kg/hm2,配施矿物质有机肥600 kg/hm2;处理4:化肥不减量,施纯N 450 kg/hm2、P2O5 225 kg/hm2,配施矿物质有机肥450 kg/h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5 m×4 m)。其中,全部的矿物质有机肥和磷肥作基肥,40%的氮肥作基肥,60%的氮作追肥,在拔节期和抽雄期各施50%,玉米薄膜覆盖种植,宽窄行播种,宽行60 cm,窄行40 cm,株距25 cm。灌水及其他管理措施参照当地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

1.4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玉米考种按常规方法进行,测产按小区单打单收,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16]。经济效益指标按以下公式计算[17]:

生产成本=物化劳动费用+活劳动费用

土地生产率=产值(或产量)/土地面积

土地净产率=(农产品产值-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土地面积

土地盈利率=(农产品价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

劳动生产率=农产品总产量(或产值)/活劳动消耗量(工日)

劳动力占用生产率=农产品的产量(产值)/占用的劳动力数

劳动净产率=(农产品总产值-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活劳动消耗(工日)

劳动盈利率=(农产品总收入-农产品总成本)/活劳动消耗量(工日)

每元生产费用产值=农产品总产值/生产费用投资总额

资金产品率=农产品总产量/生产费用投资总额

成本盈利率=净产值/农产品总成本

对测得的数据用Excel 2003、SPASS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的投入与产出比较

因为其他投入和管理措施一致,不同处理投入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减量的化肥与配施的矿物质有机肥价值的差值。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3总投入较处理1降低1.6%,处理2、4的投入分别较处理1高1.6%和4.7%。测产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处理4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达16 544 kg/hm2,处理2、1次之,处理3最低。处理4、2较处理1分别增产7.6%和2.7%,处理3较处理1减产6.7%。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处理1、2和处理4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3与处理1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处理4与处理3间差异显著。收获的经济系数基本一致,生物产量与总产值之间的差异与经济产量一致。说明配施矿物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在化肥减量15%条件下配施矿物质有机肥可保证玉米稳产或略有增产,但化肥减量幅度超过30%则产量呈下降趋势。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

土地生产率可反映土地投入量和产品产出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表3可以看出,与处理1相比,处理4的土地生产率、土地净产率和土地盈利率分别增加7.61%、7.42%和9.58%。处理2的土地生产率、土地净产率和土地盈利率较处理1分别增加2.66%、2.63%和3.40%。处理3土地生产率、土地净产率、土地盈利率均呈下降趋势,较处理1降低的幅度分别为6.74%、7.97%和10.30%,与处理1、2、4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既使在配施有机肥的条件下,化肥的减量幅度超过30%时,也会显著降低农田生产的效益。

2.3 不同处理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劳动生产率反映了在该新技术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消耗与产量、产值的比例关系。由于物化劳动无法还原为劳动时间,因而这里用消耗的活劳动生产率来表示。从表4可以看出,反映劳动生产率的劳动力占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劳动净产率和劳动盈利率的4个指标都以处理4最高,其他依次为处理2>处理1>处理3。其中,以最能直接客观反映劳动效率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净产率和劳动盈利率3个指标比较,处理4分别较处理1提高7.61%、7.42%和9.59%,处理2较处理1提高2.66%、2.63%和3.41%,而处理3则较处理1分别降低6.74%、7.96%和10.29%。说明玉米配施矿物质有机肥后,由于单位农田面积经济产品和产值的增加,从而提高了活劳动的生产效益,同样,化肥减量的幅度超过30%时,由于经济产品和产值的降低和活劳动的经济效益下降,导致了劳动力的浪费。

2.4 不同施肥处理对资金生产率的影响

资金生产率指标反映了在生产中投入的资金与生产成果的比率关系,是评价农业新技术的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从表5可以看出,矿物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较只施用化肥的的效益要好。从净产值、资金产品率和成本盈利率3个指标比较,其排序都是处理4>处理2>处理1>处理3,表明化肥和矿物质有机肥配合施用,可显著增大增加单位资金的产品率,从而提高玉米生产中资金投入的回报。同时可看出,在配施矿物质有机肥600 kg/hm2的条件下,处理2单位农田面积的资金生产率各指标较处理1都略有升高,处理3净产值、资金产品率和成本盈利率3个指标分别较处理1下降了8.1%、5.3%和6.5%;表明处理2在资金投入收益上合理划算,而如果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化肥的减量达到30%及以上时,资金生产率会降低,在生产上不划算。

3 结论

从研究的结果看,配施矿物质有机肥对作物产量、作物的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都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在河西绿洲灌区当前高水平化肥施量条件下玉米的产量较高,但在配施矿物质有机肥条件下化肥减量15%时,玉米在原本高产量的基础上又可以增产2.7%,而在化肥减量30%时,则会减产6.7%;同样的,在化肥减量15%时其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2.7%和2.5%,化肥减量30%时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会降低6.7%和6.8%;说明在化肥减量15%以内时,用矿物质有机肥替代15%化肥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其次,在化肥不减量处理下施用矿物质有机肥,可以得到比减量时更高的产量和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但其投入相应的也高,资金生产率不如化肥减量15%配施矿物质有机肥高。所以配施矿物质有机肥条件下化肥减量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试验处理中所得出有关玉米产量(或产值)的增加的结论与孙文涛等,田艳洪等,高 亮等得出的有关有机肥在玉米应用产量方面的结果一致。从总体上看,配施矿物质有机肥条件下化肥减量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生产劳动的利用效率。从低投高产与节能减排的前提来看,在当前施肥水平和技术配套条件下,施用矿物质有机肥条件下化肥减量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减投增效、有利于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 参考文献

[1] MCMICHEEL A J,BOLIN B,COSTANZA R.Globalization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human health: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s[J].Bioscience,1999(49):205-210.

[2]肖风劲,欧阳华,牛海山.生态系统健康与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J].生态学杂志,2003,22(2):56-59.

[3] COSTANZA R,NORTON B G,HASKELL B D.Ecosystem Health:new goal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M].Washington D C:Island Press,1992:239-256.

[4] RAPPORT D J,COSTANZA R,MCMICHAEL A J.Assessing ecosystem health[J].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1998(13):397-402.

[5] 张夫道,金维续,余永年,等.有机肥与氮肥配合施用对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土壤肥料,1984(3):10-13.

[6] 孙文涛,宫亮,包红静,等.不同有机无配比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80-84.

[7] 刘占军,谢佳贵,张宽,等.不同氮肥管理对吉林春玉米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1):38-47.

[8] 田艳洪,刘文志,王北兰,等.生物有机肥在大豆和玉米上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1(2):8-10.

[9] 高亮,丁春明,王炳华,等.生物有机肥在盐碱地上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玉米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47-50.

[10] 杨荣,苏永忠.不同施肥对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沙地农田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积累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沙漠,2010,10(3):38-40.

[11] 劳秀荣,孙伟红,王真,等.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3,40(4):618-623.

[12] 徐志强,代继光,于向华,等.长期定位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8,39(4):766-769.

[13] 王慎强,李欣,徐富安.长期施用化肥与有机肥对潮土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2):77-78.

[14] 陈防,鲁剑巍,万开元.有机无机肥料对农业环境影响评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3):258-261.

[15] 唐继伟,林治安,许建新,等.有机肥与无机肥在提高土壤肥力中的作用[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3):44-47.

第6篇:精益生产优化范文

论文关键词:自然遗产地,旅游设施,生态化建设,喀纳斯

一、前言

旅游设施不仅承担着满足旅游需求的服务功能,其本身也是景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设施视觉环境质量对游客的审美和感受有重要的影响。杂乱无章的旅游设施景观影响游客审美体验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还会使人产生厌烦的情绪。而与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旅游设施,在发挥旅游服务功能的同时,还能彰显甚至增强景区的地域特色,发挥补景添景的作用,乃至成为景区的目标吸引物。当前,因大量不和谐旅游设施建设而造成的景观破坏及视觉污染问题,已成为自然遗产地旅游开发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些自然遗产地已经出现了“景区城市化”现象,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威胁到遗产资源的价值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关于旅游设施生态化建设的研究主要涉及:旅游设施设计的原则与要点、旅游设施规划设计方法、旅游设施生态的规模与舒适度、旅游设施生态设计与地域环境和谐融洽的关系等方面。同时,一些学者针对某种特定类型的旅游设施,如住宿设施、购物设施、解说设施、食宿设施等的生态化设计与建设进行了专项研究。尽管当前关于旅游设施的生态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针对典型地区的实证研究尚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本文以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针对旅游设施建设引起的景观视觉污染问题,探讨旅游设施景观生态化建设的途径,以期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及其它自然遗产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旅游设施景观生态化建设的内涵

旅游设施主要指景区内为满足游客的旅游活动而建造的人工设施。旅游设施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游憩设施等。旅游设施的具体类别非常丰富,从影响景观视觉的角度看,笔者将重点研究旅游区内存在于特定地域空间,具有特定形态而又能为游客共同感知的旅游设施类型,并对其进行相应分类(表1)。

表1旅游设施类型

旅游设施

类型

基本类型

具体设施

旅游

基础设施

交通设施

道路、停车场、交通工具

管线设施

供排水、电力电线

环卫设施

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站、垃圾桶

其它设施

通讯塔、医院

旅游

服务设施

建筑设施

住宿、餐饮、商业、医疗、其它

标牌系统

解说牌、指示牌、宣传牌

游憩设施

休憩设施

观景平台、休憩桌椅、景观小品

第7篇:精益生产优化范文

1、乘精益之东风,升**之风帆,创**之伟业。

2、保证生产质量,是你我共同的责任。

3、挑战自我,改善无限。

4、以需定产,成本最低。

5、欲要创其效,必先改其善。

6、精益生产,勇往直前

7、浪费减少减少再减少,异常改善改善再改善。

8、精益生产:健全系统优化流程全员执行。

9、涓流汇大海,改善于细微处见精神。

10、精:多余的生产要素不投入;益:所有经营活动应该有效益。

11、改善观念,抓好精益生产。

12、追求精益,永无止境。

13、精益生产,使黄岛工厂转变。

14、精益生产实施过程导航。

15、精益持续改进循环。

16、节约要实现,改善是关键。

17、精工细作,勤俭节约,创玲珑效益。

18、改善三日易,坚持百日难。

19、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不段改善。

20、浪费可耻,节约光荣。

21、提高生产效率,是你我共同的希望。

22、节约降耗,兴厂立业。

23、不为改变而改变,要为改善而改善。

24、精益生产,转变我们的观念。

25、人人节约为玲珑,玲珑腾飞为人人。

26、高效至精、降损求益。

27、优化流程、精益生产、创百年企业。

28、挑战自我、精益求精、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

29、永无止境地追求7个0的终极目标。

30、降低成本、改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31、运用IE手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32、企业要发展,节约耗资是重点。

33、节约生产成本,是你我共同的义务。

34、用脑去工作、用心去体会,用我们的大脑考虑问题。

35、精益制造、优化企业生产。

36、精益生产是通往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经之路。

37、在改善中成长,在改善中受益。

38、三日改善看得见,促进生产是关键。

39、用精益思想、实现产品零缺陷、搬运零距离、库存零库存。

40、用我们的眼睛“发现问题”;用我们的双手“解决问题”。

41、精益求精,勤奋实干。

42、市场竞争真激烈,降低成本是关键。

第8篇:精益生产优化范文

一、精益会计体系在企业中的运用

(一)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

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使企业组织资源达到最优化利用和高效率运行。我国的传统的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是摸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目前我国传统会计体系下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比起西方国家的管理方法还有待于提高和优化。传统会计企业成本管理追求规模经济效应,注重产品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导致企业存货囤积,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以价值流管理为核心的精益会计企业成本管理已经越来越受企业的追随。

(二)精益会计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前景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企业精英的先进思想的涌现,价值流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以及精益成本管理的优势已经不南北企业管理者发现,他们甚至企业的管理应由价值链向价值流转变。企业管理者应全面分析价值链和价值流的差异,从中总结价值链的缺陷和价值流的优势所在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企业对精益会计体系的应用将会更加灵活,而企业的发展也不再只停留在眼前,而是看到更远的未来。

二、企业成本管理向精益会计体系转变

(一)精益成本管理的成功应用

20实际80年代,企业精益成本最先在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首次应用,该企业力求消除不必要的浪费,追求成本和质量的最优化。随着精益生产方式在各大企业的成功使用,许多企业发现,传统的财务会计与精益生产方式已经不再相适应,但是精益生产确确实实让企业在与同行在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的企业竞争上占有利地位。而精益会计又是精益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与精益生产相互作用。精益会弥补传统财务会计的一些缺陷,促进企业进行高效管理,成功地降低了企业成本。

(二)精益会计体系在施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精益会计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在一般中小型企业中难以实施。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形式,精益思想和精益生产方式是它的核心组成部分,并融合了会计学和管理学知识,对研究者的素质要求也很高。目前国内外对精益会计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对精益会计体系在企业中的实行增加了难度,相关的数据来源以及成功的经验。

三、如何使精益会计体系在企业中成功应用

(一)精益管理体系的理论探究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之所以精益管理在企业中没有得到普及应用,是因为有关精益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太小,而专项研究人才也不够,专业技能知识也不够高,所以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大研究人才的投入,把精益管理作为一项企业管理指标中的新型指标来进行深入探索,其研究方法有:比较分析法,这个方法是对传统会计体系下单件产品导向的标准成本法与精益会计体系下价值流产品导向的特征成本法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应用于实际案例中。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法,将理论得出的数据用于实际的生产中,将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法,对精益价值流、精益生产、精益会计体系进行归纳。

(二)精益会计体系的实际应用

得出可行的理论材料还不行,要在各大企业中广泛应用,以推广精益管理方式。如何使精益会计体系在成本表管理体系中成功应用?首先,在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选拔上要一丝不苟,成本的核算非常重要,既然在企业相关开销和产品的投入上要做到最优化,所以工作人员在进行核算的时候也要做到精益求精,所以,成本管理的成员也要求精益化;其次,企业部门机构应该尽心优化,避免企业冗员而产生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所以企业成本的精益化从企业内部人员的精益化开始,提高企业人员素质,而精简企业人员的数量,广泛吸纳有用人才;最后,企业产品的最优化,企业的重点工作要放在企业产品上,而产品的生产必然也是投入的资金和劳力最大的,但越是投入巨大的部分越要精打细算,以实现资源的利用和利益都达到最优化。

第9篇:精益生产优化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精益思想;物流行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79

[中图分类号]F2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1 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是指为达到消费终点的目的,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计划、执行及控制的一系列过程。传统的物流管理单纯指物料在空间和时间上发生位移,但现代物流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物流管理是一种对物流活动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其根本目的是运用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物流管理包括对物流要素的管理、对物流活动的管理等多个方面。

2 供应链概述

2.1 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才在国内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是在物流管理不断发展中产生的。现代供应链的概念不再仅局限于物流管理的一部分,而是在不同企业之间通过制造、分销等形式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的过程。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成为战略伙伴,并形成一个网链关系,能够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

2.2 供应链的基本思想

供应链从发展至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横向一体化。传统供应链中企业之间是纵向一体的兼并或合并,而现代供应链下企业之间的关系是耦合的。在这种模式下,供应链中企业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

第二,客户定制。现代供应链不断发展的内动力是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由此企业转变发展模式,从单一的大规模批量生产逐渐向客户定制转变。当然这种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客户的满意度容易出现冲突,所以企业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又不放弃大规模批量生产,才是一种高效的供应链生产方式。

第三,组织和业务过程敏感化。为提高供应链的市场影响力,企业要提高组织和业务过程的敏感程度。供应链企业之间要不断优化个体,追求高效的整体,实现整体优化的目标,能对市场信息有着高度的敏感性。

第四,信息共享机制。供应链中的企业要想实现双赢或多赢就要实现信息的共享,加强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信息共享能保持供应链的一致性,使多个企业之间的步调统一,计划和供应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能增强对风险的预防。

3 供应链环境下的精益物流管理

3.1 精益物流的概念

精益物流是指以精益思想为指导,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在流动过程中企业价值的保值和增值,其实质是为了减少在物流过程中的浪费。精益物流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首先是正确定义价值,物流的价值不是由企业自己决定的,而是在物流服务中产生的,要想实现精益物流就要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分析物流的价值。这里的客户不单单指购买商品的客户,也指在物流过程中面对的所有服务对象。其次是价值流分析,要对供应链中的程序、路线以及选址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找到供应链中的浪费点并积极寻找办法减少浪费。再次是实现平滑的物流流动过程,为实现精益物流就要在正确的时间将商品送达到客户的手中,在运输途中不中断、不绕道。最后精益物流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及时发现物流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直到物流体系趋于完善。

3.2 精益物流模型

精益物流模型是一种基于精益物流的物流优化模型,主要包括路程研究阶段、生产物流改进阶段、供应物流精益化阶段以及销售物流精益化阶段。

第一,流程研究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运用价值流图析法确定价值流,将企业的重心集中在流程精益化上。企业将大批量生产转变为客户定制并组成多个专业团队,高效利用有效的资源,最大程度减少浪费。

第二,生产物流改进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的主体是企业内部,各个企业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优化生产方式,实现精益化生产,这个阶段主要包括现场管理和生产流程这两个方面。生产物流改进阶段是物流精益化的基础,为接下来的精益化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也为精益物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供应和销售物流精益化两个阶段。相比生产物流改进阶段的内部精益,这两个阶段主要针对供应链中的外部环境进行优化。精益思想的主旨是为了将思想应用到供应链的整个物流中,而不是像传统那样仅在企业内部做出优化和改进。当然,精益思想在物流中应用时还是要借助现有的物流管理技术,并对这些物流管理技术进行优化改进或排列组合,最终实现物流精益管理。现有物流管理技术要应用于整个供应链,而不是物流中的局部,这样精益思想才能在物流管理中完全体现。

4 结 语

随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外部市场经济的发展,精益物流中的方法和结构要不断变化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因此,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将先进的方法应用到物流管理中的多个方面。由于精益物流有着巨大的优势,也为物流系统注入了新的生机,未来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