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工程和工艺毕业设计范文

化学工程和工艺毕业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工程和工艺毕业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工程和工艺毕业设计

第1篇:化学工程和工艺毕业设计范文

    1.1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求

    根据现代化学工业的特征及社会对化工人才需求的趋势,应用型高校化学工程工艺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化学化工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适应化工、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专业能力包括7个方面: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能处理好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关系;②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③掌握化学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④具有对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⑤了解化学工程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⑥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⑦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2]。因此,根据现代科技和生产的发展需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征,制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如图1所示。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合肥学院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成功经验,非常重视企业的作用,将企业要求与学生的培养相结合,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学体系,确定了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思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体系体现“三个服务”原则:基础理论教学要为专业技术课教学服务,理论教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全程,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服务,注重培养学生对技术成果的吸纳和综合应用能力。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及校内、外实训教学相结合的综合实训教学一体化,完成实训教学。促进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实施“四年九学期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1.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要求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为了适应新世纪化学工业的发展而设置的,是由原来的化学工程、有机化工、无机化工、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工业催化等专业合并而成的宽口径专业,覆盖面宽、涉及领域广[3]。该专业具有两大特色:一是覆盖面广。研究领域涉及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材料化工、能源化工、生物化工、医药化工、微电子化工等诸多领域;二是工程特色显着。该专业以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为两大支撑点,化学工程主要研究化工过程及设备的开发、设计、优化和管理。化学工艺则研究以石油、煤、天然气、矿物、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和分离加工技术制取各种化工产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涉及的工程放大技术、系统优化技术和产品开发技术,不仅在化工领域,而且在医药、材料、食品、生工等众多相关领域均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和工作适应性,需掌握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有从事化工生产控制、化工产品和过程的研究开发、化工装置设计与放大的初步能力[4]。

    1.3应用型化工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等工程教育强调综合素质的基础作用和工程素质的定型作用。培养应用型化工特色人才,核心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纲,根据学生需要,围绕学生能力拓展和知识结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基本技能、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三层次训练组成,将课外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借鉴德国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项目实现能力及创新能力,构建工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实践教学根据能力要求可分为3个层次: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综合和创新实践层。基础实践层以强化“三基”,培养基础能力为目的,将基础化学实验分为3个层次和5个模块,构成一个彼此相连,逐层提高的体系[5]。通过化学专题研究训练,强化了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认知实习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阶段。学生在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岗位上经过认知实习,了解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有利于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规划未来发展,在专业方向的选择、课程模块的选择上会更加理性。2周金工实习和1周电工电子实习,实现基础能力培养目标;专业实践层是在理论教学和基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工程实训等实践教学的环节实现专业能力培养;综合和创新能力是对技术基础知识、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学生整体素质。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配合第二课堂科技活动,达到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目的。总之,各层实践教学活动层层递进、相互渗透,达到培养目标规定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

    2围绕工程能力培养,实施实践教学改革

    2.1突出强化实践锻炼,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主导者,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者。要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按照这一思路,为所有的实验室配备了具有硕士学位的专职实验教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派合肥学院高学位高职称的教师到企业去锻炼6~12个月,增加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学院要求成立了实验技术教研室,这不仅是名称和内涵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建立实验技术教研室,由教授、博士担任主任,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为成员,研究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实验教学、实验课程内容和方法改革等工作。目前,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有关的合肥学院院级教研立项6项,安徽省教育厅立项3项,获得教学成果奖合肥学院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安徽省三等奖一项。聘请企业和设计院等单位人员担任教师,让学生参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2.2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提供实践教学载体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完成实践教学内容所必需的保障平台。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强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课程为支撑的基础化学实验室建设,和以化工原理为支撑的化工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作为一门最能反映专业特色,与专业科学技术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实践性课程,必须跳出原有的框架,重新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反映化学工程学科发展方向、适合按专业大类组织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框架。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心课程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和技术化工工艺学作为构架,遵循以下原则:紧扣化工过程研究与开发的方法论;充分考虑工程学与工艺学实验的适当平衡;具有典型性、力求先进性、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既符合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发展规律,又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特色,建立了化工热力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根据专业和学生发展需要,在专业方向上设立分离工程和精细化工2个化工专业方向,并建立精细化工和分离技术2个实验室,建立膜材料和膜过程院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外实习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6]。以校企互利双赢为机制,开展产学合作,和中盐四方集团等14家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2个。每年由校内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并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由企业提出课题,真题真做,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取得在书本上得不到的收获。中盐四方集团、东华集团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设计多次获合肥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

    2.3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达到实验课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更高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为重点,学院制定了《合肥学院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管理暂行办法》,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收到明显的效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化学工程师之家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为主要内容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化工工程师之家于2007年11月建成运行。以培养“未来的工程师”为目标、以工程设计为核心、以模型制作为基础,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加强合作促进团队精神;通过模型制作提高工程应用能力;通过工程设计提高工程素养;通过企业化运作模式培养学生效率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平台,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管理能力、协调组织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借鉴企业化管理模式,营造企业氛围,培养学生效率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累计培训学生500人以上。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生在各种全国性竞赛中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2010年,在科技部等单位举办的青年科技创新竞赛获得二等奖,“三井化学”杯第四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和华南地区第四届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二等奖。近3年来,学生34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9篇。

第2篇:化学工程和工艺毕业设计范文

关健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人才 培养模式 实施措施

在我国化工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化学岗位要求不断提高,导致企业岗位人才紧缺,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针对这样的情况,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采取有效地措施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一.对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必要性。在我国化工行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化工高等教育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但是当前化工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观念比较落后,人才培养措施也没有紧跟时代潮流,在这样的教学中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比较差,这样就导致学生素质和企业岗位要求之间出现了差距,在这样的形势下,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对人才培养进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提出了卓越人才培养这一观念,此观念的提出和落实对促进化工行业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地意义。

2.目标。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就是指既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具有其它方面的能力,比如说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才能达到社会岗位提出的要求。因此,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在落实卓越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了培养,所以说,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中,采用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有效的。

二.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措施

1.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开展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教学内容设置是否合理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综合考虑,避免教学内容出现重叠现象。同时,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应该对教学特色进行有效地构建,以此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更有兴趣融入到学习中,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好地效果。

2.提高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有效地完善。在我国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过程中,因为此专业教学内容比较多,涉及范围比较广,所以想要做好这一教学工作,就应该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有效地完善。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相关人员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考虑,然后和化工企业构建合作关系,将化工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入到教学中,然后让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实践分析来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在开展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毕业设计,在开展毕业设计的时候,院校应将毕业设计和学生的每一学习阶段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实力才能尽快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取得良好地效果,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3.校企强强联合。在化工行业发展过程中,化工企业中的各岗位对员工的要求不同,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适应岗位工作,解决企业的人才紧缺情况,学校应该和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学校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来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而企业为学生提供具体地实习机会,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对化工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累积工作经验,这样学生毕业以后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进而在其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价值。因此,实行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办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有着积极地意义。

4.校园内部要构建仿真实习基地。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亲身实践机会,学校应在内部构建仿真实习基地,在此基地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专业化知识,同时还能够实际操作各种机械设备,通过操作过程中的参数调整来使学生对设备的掌握更加深入,对化工工艺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5.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有效地落实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工作,发挥教师的作用,学校必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培训,让教师能够更多的走出校园去交流,这样当教师的思想认识被不断更新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有所提高,学生才能通过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第3篇:化学工程和工艺毕业设计范文

我校第一批到安庆石化进行生产实习的时间为大三下学期。此时,学生专业课程还没有学习完毕、专业知识体系尚未建立。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提不出具体的专业问题,实习收获较小。同时,我们发现,由于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中间间隔时间过长,生产实习应该学到的知识很难应用到大四的毕业设计过程中。所以,我们调整了专业培养方案,把生产实习调整到大四上学期第15周左右进行。此时,学生专业课程已经学习完毕,毕业设计题目已经给出。学生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和设计初期遇到的工程工艺问题,都被带到了实习现场。工程师现场指导和答疑,更好地完善了后期的毕业设计工作。

2设计实习过程

2.1“三明治”式仿真实习

化工仿真实习能够克服大型化工厂实习时不能动手、不易深化的缺陷,不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不出校门就能了解化工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完成对实际操作的培训。目前,化工仿真实习已经是生产实习有效的辅助工具。在以往的生产实习过程中,一般根据情况安排现场实习前或者现场实习后进行仿真实习。我们发现,仿真实习如果安排在现场实习前进行的话,学生会带着问题去现场实习,但是实习结束后没有进一步进行巩固,学生对工艺流程掌握不牢。而仿真实习如果安排在现场实习后进行的话,学生去现场实习前会对整个化工流程不甚了解,现场实习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实行了“三明治”式仿真实习,即在现场实习之前先进行某个工艺的仿真实习,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现场。然后在现场实习之后,对仿真实习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学习。通过这次改革,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效率。

2.2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由于很多学生对生产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生产实习就是到企业转一转、看一看。比如在以往的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工厂工程师讲解工艺流程和现场参观时。主动提问题的学生比较少,并且部分学生在实习中不认真听讲,有聚岗、脱岗现象,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状态。所以我们根据安庆石化安排的相关生产实习(主要为化工部、腈纶部,炼油一部和炼油二部),对实习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组,安排每组学生针对一个相关生产工艺进行完整的毕业设计。并且在生产实习前一个月左右把相关题目下发给学生。这样学生会带着毕业设计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到企业实习,增强了实习过程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丰富了生产实习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实习热情。采用该方式做毕业设计,学生很容易进入实习状态,大大提高了实习效率。

2.3带队老师参与讲解

由于目前实习管理费、住宿费、交通费都有较大的提高,而高校相关实习经费普遍较低。造成化工生产实习经费相当紧张,一般高校均通过压缩实习时间来降低实习费用。另外,由于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我校平均每年化工专业(含三本)学生约170名左右。而安庆石化不能抽调过多的工程师进行带队讲解,所以前两年会出现一个工程师带领30名左右的学生进行参观学习的情况。并且生产现场噪音大,即使使用扩音器讲解效果也不好。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化工生产实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化工教研室的老师利用假期到安庆石化进行了多次的现场学习,充分了解了各个生产环节的知识点和要点。然后在实习过程中由工程师和带队老师共同对生产工艺进行讲解。由于每组人员得到了分流,实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3严格实习管理和考核

3.1“一票否决制”管理制度

在入厂实习前,与学生签定安全生产实习协议书,主要是学生对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实习内容的完成、实习效果等方面庄严承诺。但是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仍有少部分同学无视安全纪律,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严格实行了“一票否决制”,即一旦发现在某些方面违规,立即终止其实习资格,取消其实习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携带火具和香烟入厂;②在实习过程中打闹嬉戏;③未经许可乱动设备和阀门;④擅自脱岗。“一票否决制”管理制度的实施,极大地约束了学生们的不良习惯,尽可能的降低了事故的发生。

3.2增设答辩考核环节

在以往的考核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实习记录混乱和抄袭实习报告的现象。另外,部分学生由于不认真实习,所学知识甚少。所以除了继续规范实习记录、现场表现和实习报告以外,我们在实习结束后增设了实习答辩环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心得体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同时,在答辩过程中,专业老师根据实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结果表明,答辩环节考核制度的建立,使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对工艺流程的细节问题有了足够的重视,实习过程中的规范性和认真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经过答辩,同学们对相关工艺流程有了更深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毕业设计工作。

4结论

第4篇:化学工程和工艺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卓越计划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044-02

我国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是教育部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2012年2月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高校通过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不断融入工程实践理念和创新理念,加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校企联合,重新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学校刻不容缓的重点工作。

一、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时间安排偏后。

第二,课程体系存在重工程科学知识,轻工程实践训练,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的普遍问题。

第三,专业基础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偏少,实验内容、形式有待调整。专业实验项目零散,有待进一步整合。

第四,总体实践教学学时不足,环节单一,校企合作深度及广度不够。

只有生产实习环节在企业进行,学生缺乏提早接触社会、企业的机会,毕业前对企业文化、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理解不透。还没有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营造一个很好的条件。

第五,实践教师缺乏工程思维、方法、实践能力。很多教师从学校走向学校,没有进入过企业参与工程实践,“非工化”趋势明显。

二、基于“卓越计划”实践教学的改革

“卓越计划”与以往工科学生培养的显著区别在于定位更精确、目标更明确、评判标准更准确。即针对工业界,培养行业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企业中发挥切实、有效、有创造力的工作。正因为如此,“卓越计划”必须立足于工业企业人才需要标准,有目标、有计划地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专业优秀人才。

(一)调整教学计划

将本科四年的教学过程改为“3+1”模式,将部分实践内容集中到最后一年进行,第4年以实习实训教学为主。将专业基础课程尽量在第一、二学期学完,这样有利于安排相关的实践类课程、后续专业课程的跟进,思政等课程可以均匀分配在后面学期。

(二)优化教学计划

整合课程,减少纯理论性的内容,增加结合工程实际应用型的内容,增加专业应用型课程的学习,如化工管路设计安装、化工软件,开展工程设计。教学中改变传统讲授方法,推动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研究式教学,基于构思、设计为主的设计式教学,基于化工企业、车间的过程单元式教学模式,聘请企业教师联合授课。

(三)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校企深度合作

沈阳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地处辽阳校区,坐落于“石化城”—中石油辽阳石化公司,充分利用这一地域优势,在“卓越计划”政策的支持下,在企业建立“石油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将学校的课堂教育与教学延伸至企业,每学期都设计有企业人员参与的教学过程,增加实验室认识实习。

(四)改革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

减少专业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增加应用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将专业实验改革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融合反应、蒸馏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产品指标分析等。老师在指导过程中也模拟工业生产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

(五)制定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计划,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高校教师的工程素质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实行教师下厂实习学习制度,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寻找科研课题,参与产学研和实际工程设计项目,获得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从企业聘请高级工程师,讲授专业课中涉及的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聘请设计院高级工程师讲授实际案例,指导化工管路设计与安装综合能力培训项目,指导毕业设计等,参与学生毕业答辩,共同评价学生的培养质量。

(六)建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程监控实践环节,成立院系质量监督委员会,吸收学生、企业人员参与,规范各类实践环节的教学制度及评价标准。

三、卓越计划下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卓越计划”的总体教育理念下,明确了我校培养应用型化工卓越工程师的目标要求。普通工科院校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并且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让学生广泛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运行、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工程实践能力。据此建立我校化工试点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基础性实践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工程设计性能力、企业社会实践能力四大模块,实践环节学分占三分之一以上,工程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企业学习四年不断线。结合工程实际,构建和完善“以实验及工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基础,以设计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为目标”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表1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四、结语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实施“卓越计划”,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开展“模块化,多元化,多样性”的实践教学方法,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专兼职实践教师队伍,逐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化工卓越工程师。

[ 参 考 文 献 ]

[1] 白艳茹,王旭,王小宁.卓越计划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222-224.

[2] 詹世平,王卫京,赵启成,等.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3):99-101.

[3] 魏静等.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2,(6): 486-489.

第5篇:化学工程和工艺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工厂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工厂的特点是产品种类复杂、生产季节性强、卫生要求高,与一般工厂设计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1]。《食品工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它涉及许多专业内容,包括食品工艺学、化学工程学、机械工程学、土建工程学、电气工程学、控制工程学、地质工程学、环境工程学等[2]。

1.《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目的与内容

本课程在简要介绍基本建设程序和工厂设计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厂址选择和总平面设计,工厂工艺设计(产品方案及班产量、主要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物料、设备、生产工艺布置、用水量、用汽量等),食品质量安全准入,辅助部门(原料接受站、研发中心、品控中心、仓库等),卫生及生活设施,公用系统设计(给排水、供电及自控、供汽、采暖与通风、制冷等),环境保护,设计概算与财务基础数据估算及财务分析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工厂设计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工厂设计的能力,熟悉食品工厂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为完成毕业设计及从事专业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2.《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共计32学时,基本都是课堂讲授。该课程的成绩考核以开卷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即课程设计部分在毕业设计时进行。

3. 《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1)课程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形式,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上课比较枯燥。对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不够重视,没有工厂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动手设计能力较差。

今后,在教学中要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多引入食品工厂的图片和相关设计计算内容,让学生对食品工厂能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深层次校企合作,安排学生进行食品工艺参观、车间布局等单元实训,使课程更生动,提高学生食品工厂工程设计的实践技能。

(2)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现行的教学计划共32学时,内容包括基本建设程序和工厂设计、厂址选择和总平面设计、工厂工艺设计、食品质量安全准入、辅助部门、卫生及生活设施、公用系统设计、环境保护、设计概算与财务基础数据估算及财务分析等,内容繁多,这就导致上课时以知识转授为主,案例分析较少。从学生的期末考试试卷与毕业设计报告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对于食品工厂设计中涉及的多专业的内容不能做到很好的融会贯通,毕业设计中CAD图纸质量不高,不够规范,这反映出知识灌输式的讲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不佳。

教材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应随时间的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国家也新出台了一些相关标准和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选用教材中的内容进一步精选,对于学生容易掌握或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简略讲解,甚至有些内容可以通过预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学,提高教学效率。而对于教材中还没有或提到较少,但又比较实用的知识,以案例或者专题的形式引入到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这个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和关联,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食品工厂设计》的框架知识结构体系,以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随时对所学进行补充和完善。

(3)教师专业水平

虽然本人在进入高校工作前已有一些专业的工作经历,但是缺少实际食品工厂工作经历,专业水平有限。而《食品工厂设计》课程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工程背景和食品工厂生产知识,并经历过大型现代化食品工厂设计历练[3]。因此作为任课教师,不仅要广泛阅读各类书籍,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个人专业水平;还要依托校外实训基地,主动对食品各行业中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深入考察、调研,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国农,于秋生.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第6篇:化学工程和工艺毕业设计范文

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进行毕业设计时正值学生考研和工作面试的高峰期,占用了他们大量的精力,一些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出于对就业和考研实际情况的考虑,对学生管理也多有松懈,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出现较多问题。①语句不通,格式混乱。本校针对理工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出台了详细的撰写规范,对题目、摘要、论文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每一部分的字体、图表和段落格式都有明确要求。但学生成稿的论文依然格式混乱,如:表达口语化,语句不通顺;表格图形没有表头、图名或编号;字体和段落格式与规范不一致;上下角标错误;多余的空格;计量单位格式不统一;参考文献编排不合要求,等等。一些基本问题往往修改两三遍后还存在于文稿之中。②数据分析讨论不足。实验类毕业论文中,对于监测数据和实验所得结果,学生往往只是单纯列表或列图,对于图表中的数据和反映的实验规律没有思考和说明分析;或是仅仅能做到看图说话,不能讨论数据形成的原因和机理,不会引用文献展开对比分析讨论。最终导致论文内容肤浅简单,“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出现“只见图表不见文字”的情况,结论缺乏准确性和针对性,过于空泛。③制图不规范。此类问题多在设计类毕业论文中出现。CAD运用不够纯熟,制图时工艺管线和构筑物轮廓粗细不分、虚实不分;字体大小不统一;平面图上缺少风速风向玫瑰图;构筑物剖面图数量不够,等等。制图通常是设计类毕业论文后期的工作,如果学生前期工作较为松散,在此时往往时间仓促,不能认真绘制或修改,导致较多问题。

二、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方法探索

1.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提升科研水平。教师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应紧密结合实际,丰富设计题目,给学生制定的毕业设计要符合实际。专业教师应在主要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扩展毕业设计的研究领域,使毕业设计题目多元化,既要突出本系特色方向,也要尽可能地涵盖环境工程专业能够涉及的各个领域,如水、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等。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以满足不同研究方向实验测试的需求。多元化并且紧贴社会所需的题目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使其在此过程中能有较大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相似题目导致的学生间互相借鉴论文内容的问题,做到一人一题,独立完成。此外,教师本身也应积极申请各类型的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科学基金等,不仅能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平台。

2.强化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锻炼。①在进入大四毕业设计之前,可安排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文献检索课程的短期学习,使学生了解、熟练并掌握科研文献的检索方法,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将会事半功倍。某些高校会有由图书馆老师定期开展的科研文献搜索、管理方面的专题讲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值得借鉴。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考核可采取笔试和仪器操作并行的形式,强化学生掌握仪器的正确操作法,理解实验步骤的目的和意义,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针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不足的情况,应重新审视实验课程教学成果,提高实验课教学要求。目前实验课程多为分组进行,每一小组三四名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验锻炼。针对这种情况可扩大实验室规模,尽量做到每名学生都能进行完整的实验操作,保证人手一组实验数据,避免出现小组内“课堂不动手,课后抄报告”的情况。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专业老师的科研工作等,进一步扩大校内大学生创新计划和优秀生的培养规模,力争更多的学生更早得到专业科研训练;在老师指导之余,发动本专业研究生的带动作用,让更多甚至全部的学生参与到实验室工作,使科研训练由浅入深贯穿整个大学时期,养成认真端正的科研态度,为大四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提高效率,也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端正师生态度,加强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督促工作。师生两方均应端正态度,对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其自身的研究生求学阶段大多得到的是导师较为宽松的指导,这一方式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有助于展现个人的创新研究能力,所以一些青年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往往会借鉴这种方法。但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一方式不可照搬。大学生并非专业的科研人员,科研素养和积极性有待提高,在有限的时间内暂时不能独立自主完成给定的目标,还需要老师较多的指导和鼓励。指导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才能真正起到鞭策督促的作用:可为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安排合理且较详细的时间计划表,在每一阶段定时验收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对每一部分出现的小问题尽可能修改完善,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随时指导,使其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忌“放羊式”管理。从学生方面来说,专业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师可以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使其理解毕业设计对以后工作、科研的重要性,明白这是一件有利于自身的工作,应端正态度,竭尽全力按照老师的指导认真进行,不可有应付交差的敷衍心理。

第7篇:化学工程和工艺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实习 实践能力 独立学院

生产/毕业实习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课程中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独立学院的目标是按照“拓宽基础、更新内容、整体优化,加强能力,提高素质”的思路,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实习环节是学生接触生产的第一环节,是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纽带,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明确实习作用和意义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不仅是校内教学的延续,而且是校内教学的总结,主要目的是通过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化工生产过程,巩固、加深和理解化工单元过程的原理,以及典型设备的结构和操作,进一步增强工程观念,但作用各不同。生产实习是为继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打下基础;而毕业实习则是在学生修完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打下基础。因此,作为学校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实习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实践环节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符合独立学院培养新型技术人才的模式和目标。

二、提高学生实习教学质量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工程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为了提高学生实习教学的质量,理论结合实践,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以适应独立院校的培养模式和社会对新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1.安全教育最重要

企业的安全生产原则是“安全第一,防预为先”,安全生产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安全教育是学生实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进行实习的第一步。在实习动员时必须向学生强调安全问题和注意事项,到实习车间后一定要首先进行安全教育,安排学生对工厂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学习并在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实习。

2.抓好动员工作

在实习之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做好实习前的思想教育工作,下发实习任务书,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与意义,同时加强纪律和安全教育,确保生产实习的顺利进行。要求学生在下厂之前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做好预习工作,以保证较好实习的实习效果。

3.分岗学习,落实到位

下厂后认真进行实习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加强纪律管理,明确实习任务。考虑到实习任务重要、学生人数多、工厂场地有限等情况,指导教师应该做个宏观的规划和管理。我们将学生按照生产工艺岗位分成若干组,在学生完成安全教育及考核后分岗到位,然后定期轮岗循环学习,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对整个工艺流程进行学习。在分岗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按实习岗位记录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单元操作设备工作原理、各岗位操作规程、工艺参数等相关的生产实践知识及心得体会。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在下班后对笔记进行整理,积极讨论,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团队精神。大多数同学都因现场实践能加强对工艺及设备的感性认识,使他们对理论知识理解更深刻,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积极性较高,实习效果较明显。

4.认真总结实习报告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实习效果和收获,在实习回来后会要求学生整理实习笔记,认真完成实习报告。报告内容不能像记流水账一样无味没有内容,应从实习企业、产品、生产方法和工艺、单元操作工作原理、仪表控制、设备布置情况等方面全面总结实习内容,通过实习报告和笔记能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反馈实习过程中的不足和薄弱之处,可在下次实习予以改正,真正切实地做到提高实践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三、建立实习基地

实习企业往往存在地点不固定,企业规模较小,设备工艺落后等问题,因此建立好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实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化工与材料学部先后建立的实习基地有: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襄樊泽东化工有限公司等,为化工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专业对口、硬件良好的实习平台。通过实习基地的建立可以为区域经济建设和湖北省化工、石油以及医药等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力量,形成立足湖北,面向中南,辐射全国,突出以培养化工、石油及医药等行业技术骨干和优秀人才为目标的鲜明特色,为省属独立学院同类型化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示范、促进作用。

四、提高指导教师专业水平

实习的带队指导教师是学生实习的第一指导人,负责实习工作的全部工作,因此建立一支专业性强、业务水平高的指导教师队伍对实习效果其中重要作用,教师应做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存在经验尚浅的问题,更应该不断学习以提高业务水平,对实习的现场环境要熟悉,以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

通过以上实习工作的总结,明确独立学院培养新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希望能通过这种“理论课-生产实习-专业课-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实习模式的良性循环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大多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益匪浅,认为实践课程对理论教学有指导和实践作用,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更高。

参考文献:

[1]王淑波.独立学院化工专业实践教学途径的探索[J].广东化工,2009,36(11):184-185

[2]吴洪特.探索化工专业实践环节教学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6):71-72

[3]吴艳波.化学化工专业生产实习多元化实践教学探索[J].教育探索,2009(12):55-56

第8篇:化学工程和工艺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制药工程;CDIO教学模式;改革

R-4;G642

制药工程专业是为适应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而设立的一个宽口径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制药工程知识,能在医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领域从事医药产品生产、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药学、化学和工程学的新型交叉学科。然而,目前多数高校制药专业课程主要围绕化学和药学展开,对工程类课程重视不足,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应用能力差,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如何对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创新性研究,构筑有益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医药专业教学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本课题根据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在牡丹江医学院药学综合实验改革的基础上,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现有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实践。

一、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程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制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化学~药学为主,对化工原理、化工制图、制药工程、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设计等工程类课程重视不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工程类课程在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相对忽略了对课程前沿性未知领域的关注,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2.为保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全面性,致使工程类课程之间出现部分知识点重复现象,缺乏有机结合,浪费了一定的课时。同时又使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创新能力弱。

3.实验课验证性实验居多,实验基本都是“依葫芦画瓢”,造成整个实验体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大实验,不利于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组织管理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4.生产实践教学方面,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学习目的性较差,多以参观为主,学生对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工程和经济的角度去考虑工业化技术问题等方面知之甚少,能力不足。

二、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程CDIO教学模式的构建

CDIO工程教育模式,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其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与诚信、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进行有机结合。本课题构建的以项目设计为导向、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程类课程CDIO教学模式,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解决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培养具备较强工作能力和深厚技术基础的应用型制药人才。

1.改革制药专业工程类课程。整理出制药专业各门工程类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对重复知识点进行优化整合,注重承上启下。

2.理清各门课程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及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CDIO工程理念,建立以制药工程学、制药工程课程设计和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为龙头,以化工机械基础、化工原理、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制图课程教学为基础的制药工程专业核心工程类课程群,各课程在各年级交互进行、循序渐进、互相渗透、多层综合,见图1。

3.构建并实施构思―设计―实现―项目评估、修正和展示的CDIO教育模式,以项目式教学为手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工程实践项目,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工程观点。

根据项目规模和涉及课程范围将其划分为三级,一级项目为涉及单门课程的掌握与应用而设立的项目,主要体现在对应课程的实验环节;二级项目为基于一组相关核心课程设立的项目以及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创新设计比赛活动;三级项目为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选题文献查阅设计方案确定设计计算绘制设计图纸及完成设计论文论文答辩教师评分及点评,全方位的训练了学生的多项技能,培养了学生自主研发、创新和设计的能力。

4.建立工程类课程教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工程类课程教学中,采用 “平时成绩 + 项目完成评价+ 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特别在项目完成评价中通过全过程非标准答案学业考核的手段,对学生在工程实践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评价,更客观、全面的给出成绩。

5.把《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 理念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强化药品生产管理意识。GMP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全面结合GMP,如化工机械设备基础教学中,设备材质的选择要联系GMP要求讲授;制药工程项目设计中车间不同生产区域的划分,要严格符合 GMP 要求。

本课题研究的制药工程专业CDIO教学模式在牡丹江医学院本科制药专业学生中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设计、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三届教改验班学生参加全国制药工程设计大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制药工程专业CDIO教学模式,是以项目设计为导向、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使用案例教学法和药厂参观实习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构思,采用项目化教学和操作课程设计训练帮助学生培养独自设计项目的能力,再通过操作综合实训和计算机仿真模拟实训帮助学生实施自己的项目设计,最终通过参加全国制药工程设计大赛、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姚运金,徐川,杨保俊,等.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 化工高等教育,2014,31(2):18-22.

[2]张婧,韩雁,梁志星.基于CDIO项目式教学的教师能力培养[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11):115-119.

第9篇:化学工程和工艺毕业设计范文

摘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按照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通用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定位进行了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研究。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制定原则和基本要求以及课程体系设计的理念和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工程教育本科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工程教育;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化工生产过程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迅速转化。以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化学工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从事一线生产操作与管理的“现场工程师”。2011年河北省率先在省内四所国家示范高职高专院校设立工程教育本科,我校与河北科技大学合作共办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也在其中。我校充分利用国家示范性建设取得的成果,探索工程教育本科的办学模式,在高职培养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层次和素质,除了在生源质量上进行调整,还需大胆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培养21世纪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化工专业技术人才[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过程、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是院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实训条件建设的前提,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在国家教育部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通用标准基础上[2],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定位进行了工程教育本科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研究,为工程教育本科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全面贯彻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3],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4],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化工人才培养的需求。深化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对接”。以构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抓手,整体优化化工专业工程教育本科培养方案,以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培养面向化工企业生产一线的具有较高素质、理论知识扎实、应用能力突出、在现场从事技术应用、技术服务、技术管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场工程师”。

2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

2.1坚持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在对炼化、煤化工、有机化工等企业进行广泛的专业调查分析基础上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培养人才的目标、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要关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化工专业面向的产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密切与产业、行业的联系。根据产业、行业对化工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优化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与时俱进。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包括石油加工、煤化工、有机化工等,拓宽学科基础的范围,增加学生就业机会。

2.2坚持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

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紧密结合化工行业、企业实际,充分发挥化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聘请化工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才与学校共同进行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和岗位要求具备的各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分析,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制定质量标准,共同考核与评价学生、共同指导校外顶岗实习。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环境,使学生的学习与在企业的工作有机结合,坚持“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实施特色品牌专业建设[5]。

2.3坚持职业性、“双证书”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职业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比例要达到50%左右,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达到职业标准操作规范。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培养制度,是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拓展学生实践课程和职业资格考证课程,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嵌入课堂教学内容,将“双证书”制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校期间取得高级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证书。

2.4坚持学生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

基于化工企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的特点,对员工的素质及专业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从而实现从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转变。坚持品行重于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吃苦耐劳、敬业精神、合作精神、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等。重视继续教育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重视身心素质,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将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有良好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及一定的美学修养。加强实践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强化工程教育本科知识结构的设计与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德才兼备的化工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

2.5坚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原则

树立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的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和多样化人才观念,增加选修课程,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为学生充分培养自己的志趣、挖掘潜力和发挥特长创造良好条件。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点,设计安排课内、课外教育教学环节。改革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修读模式,在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主要基础课教学中,稳步实施分层次教学和学生自选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倡研究式、启发式、探索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

3.1整体过程的设计

1)写出人才培养方案行动领域(工作领域)设计过程,编写主要从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表。根据化工行业、企业专家研讨或访谈结果,确定本专业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工作领域,从工作领域找出本专业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筛选,再找出具有教学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需具有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2)根据从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领域设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从而形成本专业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3)学习情境开发必须选择完成工作的载体(任务、项目、案例、产品、设备等),根据选定的载体开发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应包含围绕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的设计。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按照工作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进行开发,且需注意的问题有:1)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能够向学生传授哪些职业技能和知识;2)课程体系的实现基于什么载体进行,即所开设的课程以什么作为主线进行衔接贯通;3)课程体系在整体上按照什么顺序衔接,是否按照工作过程的六步法进行组织教学,使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相一致。

3.2学生素质的培养设计

学生素质结构应当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些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哪些教学环节中,通过何种教学过程、手段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对于化工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特殊素质,例如化工生产安全与环保意识、责任关怀理念等,必须重点描述如何完成培养。

4课程体系设计的理念和要求

4.1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是保证学生真正成为化工企业生产一线“现场工程师”的关键。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应遵循“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必须依据这一理念对课程模式、课程目标、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载体及实施进行构建。

4.2课程体系构建的要求

1)在课程内容顺序安排上应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进行,应体现出工作任务的由易到难。在课程单元选择设计上应当考虑到难度适中,能够让多数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过程;在广度上应基本涉及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过程;在学习时间安排应符合企业实际、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认知规律、符合学校情况。

2)在课程体系中必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纳入到正常教学活动中,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有相对应的课程,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一致。

3)第八学期必须安排学生进行半年的综合能力训练,例如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4)对学生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学生在毕业时应取得的最低总学分约为200学分,其中课内培养计划课程约190学分,课外培养计划课程10学分。

5)根据课程的重要程度,本专业将必需的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毕业设计等标定为学位课程,学分控制在80学分左右,作为该专业学生取得学位的基本要求。学位课采用学分绩点评估方法来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

5结束语

目前工程教育本科办学仍处于摸索阶段,研究探索在高职院校设立工程教育本科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化工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新培养方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加以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余国琮,李士雨,张凤宝,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1-5.

[2]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Z].教高函〔2013〕15号.

[3].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EB/OL].

[4]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原则及管理办法[Z].承油专教[20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