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新发展趋势范文

企业信息化新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新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息化新发展趋势

第1篇:企业信息化新发展趋势范文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及特征

会计信息化也称之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整体中的一部分,它是根据会计管理理论,将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同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会计业务流程与其他业务流程的融合,即实现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企业管理者及时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化具有集成性、普遍性、动态性及渐进性等特征。集成性是指会计信息化能够将传统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与会计组织进行重整,实现财务信息与经营生产信息间的集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间的系统集成,以及企业内外部信息集成等;普遍性指的是会计信息化涵盖了会计的所有领域,如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监督等,涉及会计工作的各各方面;动态性是说企业会计信息的采集过程是随时变化的,是动态的,而会计信息的处理同样是实时的,具有动态性;渐进性则是指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因而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来完善。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1.企业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足

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企业对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安于现状,也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和财力资源,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因此,为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企业管理层及相关人员应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明确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向,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做好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合理划分职权,确保会计信息化建设拥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各项工作符合相关制度和规范。

2.会计软件环境受各种因素限制

不少企业由于经济条件不佳、组织内部软件系统建设滞后等原因,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软件的应用,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在会计软件选择上,缺乏统一要求,导致会计数据共享受限,不利于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通用会计软件的开发力度,提高会计信息软件的通用性,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采集和处理,逐步增强会计软件功能,完善会计电算化等相关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开展。

3.企业会计信息化与业务信息化等未能有机结合

从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不少企业的财务软件只是单一的在财会部门使用,未能全面、高效地实现财务与业务、生产信息系统的集成,这就使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无法实现共享。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快企业整体信息化进程,在推广应用财务软件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与业务信息系统的对接,将财务信息系统的上线视为企业信息化整体进程中的一部分,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及时传输、反馈,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4.操作程序自动化易增加差错

与传统会计手工操作相比,会计信息化在数据处理和校验上具有自动化特征,但因此也会带来新的问题,一旦程序出现错,必然会造成会计信息采集、处理的错误,进而造成账务、报表等的错误,会计信息失真。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要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建立安全保密制度和会计信息监控、预警制度,每日定期监测财务软件的运行情况,监测财务软件运行的系统环境,是否存在计算机病毒,是否出现程序漏洞等等,杜绝个人存储介质在企业办公电脑上的使用,严厉禁止非财务人员及权限范围外的人员操作财务软件系统。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1.会计信息化系统功能模块的多元化

从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来看,会计信息系统必然会承担起链接其他业务系统等的桥梁作用,在网络实现多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系统功能模块,进而收集、汇总、分析市场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财务部门是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中心,通过会计信息化系统各项功能,有效地整合系统内的信息资源,并根据需求对其进行调配。会计信息系统可增加对外部用户的阅读功能版块,从而未企业债权人、投资者等提供相关的企业信息,并将反馈信息及时送达企业,增强双方的交流。此外,企业有必要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对账模版,实现企业已达账与银行入账情况的实时核对,进而实现信息共享。针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经营状况等的保密性特点,会计信息系统还可建立备份与保密模块,确保企业相关信息的安全性。

2.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与企业其他资源系统的有效衔接

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度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亦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逐步实现由会计核算为主,转变为服务于企业管理决策,在不断拓展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最终将实现其与企业其他资源系统的有效整合,形成一种综合资源管理模式,能够将企业、客户、供应商等市场要素信息予以系统化,并及时将信息反馈至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促使企业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信息资源的高效运作,确保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会计信息系统则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同步协调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集成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等,从而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

第2篇:企业信息化新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林业信息化;信息系统;现代林业

1 信息技术对林业的影响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信息化这一概念渐渐的被人们所熟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实现了系统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近年来,信息技术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林业信息化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对于林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有助于规划森林资源管理

林业信息化是实现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主要是指在国家信息约束下,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是一种以网络化、智能化和应用信息技术生产、创造、使用为目标的林业管理模式。因此,林业信息化有助于规划森林资源管理。其一,在现代林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基本林业资源数据落实到具体的位置,有助于了解林业资源的详细信息,为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其二,在现代林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例如在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在掌握相关基础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利用GIS、DSS以及空间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可以构建决策支持模型库、造林知识库,不仅提高了林业资源管理的效率,还能为相关的决策提供合理化依据,从而实现管理的优化和规划。其三,在现代林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还可以促进林产品流通,推动林业科技的进步。

1.2 使林业信息精准化

林业信息化发展有助于实现“精准林业”。一方面,在二类调查中,采用信息技术能够获取精确的数据。举例来讲,遥感、地面近景摄影、电子角规、三维激光扫描等都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同程度的促进了林业信息的精准化发展。另一方面,林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以GIS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在建立林业管理信息库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林业管理的实际工作需要,实现林业管理的科学化与信息化,使得林业由粗放经营转变为精准经营。

2 林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面对高速发展的林业信息需求,当前的林业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林业信息化制度建设存在滞后性

在林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制度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相关的标准以及规范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一方面,由于相关标准制定的不完善,在管理方面以及技术方面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以至于许多林业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共享。另一方面,有些单位并对于林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林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以至于网络安全防范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存在着被攻击的隐患。

2.2 林业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

当前,我国在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对林业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方面已经投入了许多资金,尽管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在林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首先,对于林业信息资源未能进行有效整合,导致大量信息资源不能实现共享。其次,由于林业信息化的开发与应用不够广泛,导致多种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能得到合理化应用。举例来讲,遥感测试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森林资源核算系统等的应用,在现阶段的林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仅仅处在启蒙阶段,缺乏对于相关数据的深入挖掘,不利于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最后,低水平重复性的各种林业信息系统开发,也容易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2.3 缺乏林业信息化管理技能人才

在林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于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加大。但是,目前我国在林业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信息管理人才标准体系和规章制度,以至于具备林业信息化管理技能的人才较少,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专业人才的短缺,不仅降低了林业信息化的工作效率,还会妨碍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的信息化发展。

3 林业信息化发展实现措施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在林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问题与挑战。为了妥善解决相关问题,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构建完善的林业信息化标准体系

为了促进林业信息化发展,首先应当构建完善的林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一个科学的、权威的国家标准体系,能够对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及技术等方面加以规范,从而促进林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库的建设,实现林业建设的规范化,能够有效提高林业现代化水平,为实现用现代化理念打下基础,引领林业科技技术、提升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此同时,通过更换陈旧的设施和信息安全设备,有助于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林业信息资源被攻击的隐患,进而保护林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性与完整性。

3.2 提高林业信息资源利用率

提高林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是促进林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林业信息数据库,实现林业信息的集中,从而为林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奠定基础。在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规范各级林业部门的信息资源的分类和数据库建设的内容,明确数据库更新化维护职责应用权限等。其次,应当尽量避免低水平重复性的林业信息系统开发,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最后,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深入挖掘林业信息资源的相关数据,实现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

3.3 培养林业信息化管理技能人才

从长远来看,林业信息化发展,需要更多的信息管理技能人才。因此,为了满足实际需求,应当着重培养林业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林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工作效率。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开展多层次的林业信息化技能进行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化的应用水平。通过编写全国林业信息化条例培训的专用教材,加强林业信息化的知识普及和技术推广。建设国家林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地方建设相应的培训基地。组建适用于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培训队伍。

4 结束语

在现代化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建设并保护好林业生态体系是当前林业发展的关键。而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林业现状及其动态。必须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林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在林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林业信息化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我国林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构建完善的林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提高林业信息资源利用率以及培养林业信息化管理技能人才三个方面提出加强林业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措施,为加快林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颖,张文文.浅析林业信息化发展[J].中国信息界,2009.

[2]路旭东.林业信息化建设难点及解决对策探讨[J].南方农机,2015.

[3]索卉,兰丽萍.林业信息化发展与创新[J].中国林业,2012.

第3篇:企业信息化新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标志;现代化;发展趋势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一)经济管理工具和手段现代化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者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经营管理工具和手段。我国很多企业在自身发展创新的同时,也引进吸收了外国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方式,予以一定调整,从而与企业自身经营相适应。互联网技术近年来也发展飞快所以逐渐被企业广泛运用于经济管理,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中,利用互联网技术运用新管理工具改变企业落后的管理形式,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并把握市场经济信息以便于做出了适当调整,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各项工作的效率。

(二)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化要求我们在企业经济管理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以及内部管理现状做出科学的决策。在遵循科学的基础上,运用一系列科技成果组织经济管理实践项目,分析评估其具体的优劣之处,指导以后的经营管理活动正确的开展。能更清晰、快速的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在自动化方面,我们要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运用管理手段,例如计算机手段、自动化仪器、现代通讯手段等,完整有序的开展管理活动。因此,企业要合理配置这些自动化技术资源,增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经济管理的民主化和专业化

员工是构成企业的基本要素之一。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各种高端人才不断进入各种企业的内部。因而,可能不便于管理者领导,同时管理者如若不能充分的使员工折服,无法正确合理处理事务,则不能系统地管理员工、协调员工等,将导致企业的经济活动受到限制。由此可见,企业不是依靠个人的决策,而是要坚持全局观念,依靠团队创意。当平时经济管理遇到问题时,就要广泛集中民意调动民意,进行民主化决策。企业内部的人才选拔机制也可以进行民主选举,对于有才能的并为企业做出特殊贡献等人员,可以通过民主选举而提升岗位。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另一重要表现就是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员工专业化技能要高。对专业的知识技能要良好掌握,能有效的服务于企业经济管理。

(四)经济管理观念的完善

全球化的脚步永不停息,也势不可挡,对中国大多数大中型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市场机遇。企业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便会适时纠正管理观念认识不足的地方,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把现代化的经济管理理念放在首位。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二、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一)趋向人本化管理发展

所谓的人本管理即是以人本思想为指导的管理,它是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众所周知,现代企业不应是各方面物资的堆积,而是人的集合,是由人以盈利为目的而构筑的经济性组织。因此,企业经济管理首先要加强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达到企业盈利的目的。我们要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本着调动企业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去开展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人本化管理行为对科学化管理制度的优化已经被普遍认可,并在经济管理中深化,在未来经济管理的思想体系当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坚持以消费者为导向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传统经营形式受到极大地冲击,市场的竞争也呈现出日趋激烈的态势。同时,随着消费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服务感受。企业的技术和生产者固然重要,但是最终决定企业盛衰的仍然是消费者。在企业整个运营的过程中,消费者才是第一位的,要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并且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就要迎合广大消费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消费者,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完善我们的服务体系,同时也能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利润。

(三)以互联网沟通为形式的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济管理也顺应时事,加强了在网络化的沟通。当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及时的做出调整,这就必须要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互联网的沟通能最大限度的弥补消息闭塞这一缺点,及时有效的传达信息,加强企业内部人员沟通交流渠道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沟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如今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它促使了信息广泛的传播,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运行。

(四)群体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个体的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在一个群体内,人们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群体合作精神必不可少,它对经济管理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企业经济管理统一目标的指引下,恰当地将不同个体协调组合成一个群体,成员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相互促进,凝聚成强大的内聚力,充分发挥群体力量,达到个体所不能达到的目标。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要加强员工的群体合作,既可以充分发挥员工各自优势,又能充分发挥群体力量,产生最佳效应,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五)硬件管理逐步向软件管理转变

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中,以人、财、物作为重点的硬件管理逐步被软件管理取代其主导位置。软件管理就是管理知识和经验,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必须吸取软件管理中丰富而优秀的知识经验,不断更新企业经营理念,为企业提供管理制度重要资源。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软件管理为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它为企业带来更多优秀的管理经验与方法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方法,使企业竞争战略管理不断新,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结束语

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各个企业都要长期实践和深化。企业必将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内容,从而使其能够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企业经济管理的传统模式往往只能保持今天的市场,只有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大致的展望规划,不断地创新经济管理现代化模式才能开拓企业未来的市场。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趋势也要朝着民主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给企业创造出奇制胜的机会,推动企业提升整体经营水平和适变能力,为持续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第4篇:企业信息化新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息化;提高;发展

小微企业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不断拓展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发展后劲,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十报告提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思路下,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是小微企业突破目前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

一、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现状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改变着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在国民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影响力,使工作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解决问题。云计算、电子商务、大数据、移动互联及各种数字化的交互、智能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构社会中的经济、企业的运作模式,信息化也真正融合进了实体经济。目前国内的企业处在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网络媒体将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紧密连在一起的信息经济环境中。这其中也包括了众多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据国家数据统计,我国中小微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7.3%,而其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足10%。

相比大型企业的成熟完善,小微企业的各种资源有限,经营成本偏高,随着需求拉力的减弱,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然而一直以来,作为中国经济生态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小微企业面对信息化既感到熟悉而又陌生。实施信息化的小微企业却少之又少,即使有的企业实施了,结果也只是流于表面。由于缺乏信息化的支持,目前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管理呈现粗放、混乱的状态,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很容易因为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竞争而倒闭破产,同时也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据统计,中国的小微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如何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佳的信息化能力,是每个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小微企业管理层的信息化意识普遍比较单薄,相对信息化,他们更关心业务、成本和利润,而且实际上,由于财力和人力所限,小微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来做一个整体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具体部署和实施当然也无从做起。

我国一直把推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实施小微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例如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它部委印发了《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启动了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工程;围绕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缓解融资难等难点问题,开展了精益研发、管理升级、电子商务、融资服务等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和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等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小微企业信息化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小微企业因其自身特点,信息化预算投入有限,小微企业迫切需要投入较少同时又能满足其全方位需求的产品。

二、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难点

1.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管理部门引导与支持乏力

首先是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环境不足,虽然存在着不少扶持、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但是这些扶持、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不够明晰,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财税政策的具体化不够。其次,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不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不能适应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的具体要求。再次,政府内部管理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能顺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难于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出合理的引导和指导。最后,对于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不顺,存在着多头管理的现状,不利于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促进。

2.针对小微企业的外在信息化服务滞后

最近的调查中发现,不少小微企业迫切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对信息化有了更高的需求,如“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有效利用”;“能在不同终端设备(PC、平板、手机、电话等)之间无缝切换”;智能化的IT管理”;“消除信息孤岛”;“可从高灵活性的架构和众多整合选项中显著受益,轻松实现扩展,更加灵活的部署选择,从而全面满足企业各流程、各部门的应用需求”等,或者可以说,达到高效智能的信息化水平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需求所在。但是目前大多数针对小微企业的软件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不从小微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使自己的产品能与企业生产管理特点相符合,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多变的情况。而且软件的维护和升级也不到位,小微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

3.小微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不足

首先是信息化建设的理念跟不上。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小微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大部分小微企业对于“信息化”还呈现出种种疑虑。他们既担心投入大量资源建设成的IT信息系统其投资回报周期有限且无法适应企业形态的快速变化,又怀疑IT信息系统不能完全满足其独特的、复杂的应用需求。对信息化作用认识不足的本质是信息化观念不强,随之便会导致企业对信息化信心不足、信息化投入不多、信息化积极性不高、信息化成功率低、信息化环境不佳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致使小微企业信息化停滞不前。其次是内部管理不利于信息化建设。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管理体系、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都比较完善,拥有较多的大型管理软件支持,因此各个体系的信息化应用更容易实现。而小微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杂”,业务、人员、流程和IT设备都很杂乱,这就导致企业信息化实现起来存在诸多难题。

三、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出路

1.政府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

政府在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也得到了实践的认可。例如北京2012年联合中国联通、百度、用友、金蝶等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通过企业健康成长计划、管理升级计划、育林计划,为一大批中小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应用推广、免费建站、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笔者认为,政府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加强:首先是加强组织引导。在全国范围推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发挥地方主管部门和信息化服务商的资源优势,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发展建设规划;推广信息化应用和服务的经验,引导小微企业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其次是加强政策扶持。出台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如信贷、税收支持等;政府通过调研,主导开发适合不同小微企业的各类相关软件,降低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再次是加强培训指导。发挥新闻媒体受众面广、传播渠道通畅的优势,组织开展大规模信息化培训、政策宣讲和案例宣传活动;整合各类培训机构,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免费培训或必要的补贴;整合各类服务机构资源,建立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的专业队伍和业务服务机构。最后是加强平台服务。建立地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网下服务平台,提供建设专业服务及日常相关专业服务,维护网络运行。营造地方网络诚信平台,让企业通过诚信的通道实现盈利和发展,吸引更多的小微企业自主加入信息化建设,做强诚信绿色信息通道。

2.外在机构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当前外在机构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主要是成立信息化服务联盟,通过联盟的形式把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力量统一起来,通过品牌扶助、管理扶助、融资扶助、信息化扶助等措施提升小微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工具,打造品牌实力,获得融资支持,从而使更多的小微企业能够顺利提高信息化水平。例如2011年,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服务中心、英特尔公司、中国银联等5家合作伙伴在广东共同发起“助力中小企业成长创新联盟”,旨在通过将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相结合,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使其获得高效的金融及融资服务。联盟成立以来,共有超过100家中小企业在此次创新性的跨行业联盟的合作中受益,累计获得银行授信近5000万元。

3.小微企业自身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能力

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步伐需要内外功的结合,内功方面需要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能力。首先是提高小微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意识,特别是管理层要真正认识到信息化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其次要改革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就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手段革新和管理团队重组的过程,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推进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加强内部管理,否则,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一成不变,陈旧僵化,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信息系统,也只会失败,不会成功。最后要提高小微企业的软硬件建设。其中硬件系统是信息化运作的基础,软件系统是实现信息化的手段;硬件系统为软件系统服务,软件系统则直接为用户服务。小微企业如果准备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就需要详细了解企业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化产品,并制定配套的硬件系统搭建方案。在选择时切忌贪多求全,或者盲目选择高端产品,而是应以适合企业情况为最大前提。

参考文献:

第5篇:企业信息化新发展趋势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所谓会计电算化,是现代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与会计工作的结合,具体是指以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产品为依托,改变传统的人工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方式,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等信息技术对目标数据进行会计核算的各项工作的新技术。会计电算化基于它本身的特点,与手工会计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高度数据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制作报告容易、数据分析准确等优点。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实现了由人工记账、报账等向信息技术数据处理的转变,会计数据处理已由单纯地以处理为中心转化为对信息的高质量和高时效的追求,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与会计工作的结合,是以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产品为依托,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等信息技术对目标数据进行会计核算的各项工作的新技术,因此,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数据存储介质的磁性化

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条件,利用磁性材料(硬盘或软盘)作为数据的载体,将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登录,计算,分类,收集,报表的编制,都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就要求除了加强计算机硬盘和软盘存储数据的硬件保护,还必须加强数据的备份和防止恢复措施,因意外造成数据的重大损害。

2、数据的规范化、代码化

计算机会计系统要求原始会计数据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录入计算机的数据(包括字符数据)的代码,如会计科目,原材料,固定资产,如成品数据,必须形成一个标准化的代码,便于计算机快速和有效的进行处理。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数据使用的代码必须标准化、集中化。

3、组织和人员协调及内部控制的网络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人员将由会计专业,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操作人员组成。对这些人员的要求,不仅要了解会计知识,还要了解电子计算机知识。构成从原来的相互牵制作用的专业审计的组织,到会计数据处理部门的变革,由会计数据管理和系统维护部门构成,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内部控制网络。这就需要新的管理系统,各种条件下会计电算化方案为例,岗位责任制,硬件和软件维护系统,运行管理系统,数据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二、企业信息化概述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由于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开始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所谓企业信息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技术等科学技术为依托,将其运用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去,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商务运营的电子化,提高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效率。

(二)企业信息化的目标

1、流程优化,规范管理

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将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技术等科学技术运用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去,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提高企业的管理与经营效率,这就首先要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融合,就要改变企业先前使用应用的传统方法,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方式与业务流程,因此,首先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建立管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新流程,建立科学的管理组织体系。

2、提高企业效率,实现业务实效

实现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技术等科学技术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融合只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浅层次目标,而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业务的实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就需要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优化管理方式,将新出现的一些信息管理方式应用到现有的企业管理中去,推陈出新,保证企业信息化确实给企业带来了实效。

三、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一)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1、改变了会计数据输入形式

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会计数据的输入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会计核算中的纸质原始凭证很少使用,而电子数据形式的原始凭证给会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这些凭证包括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记录、商场收款机产生的销售记录、计算机自动记录的数据。这些原始凭证的输入的部门也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财会部门转移到了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去,这对于对数据的快速、准确核算有重要意义。此外,会计电算化可以自动生成大多数的数据凭证,方便了会计工作的进行。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改变将对传统会计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数据资料的生成与治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2、丰富了会计数据处理内容

传统的会计数据处理往往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以会计要素为中心展开的数据处理与汇总,这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数据处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不能保证数据报表不能满足每一位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不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每个信息使用者都要求会计部门提供自己所需要的数据报表,这就势必加重会计部门的工作负担,数据的处理也比较滞后,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数据实时性的要求,最终不利于整个企业的发展。而企业信息化的趋势,企业开始不断为各项工作添加了新的技术元素,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给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尤其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使用,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保证及时的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会计数据报表。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也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空范围,远程处理、实时监控成为可能

3、优化了数据处理流程

在企业信息化的环境下,数据处理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始凭证的输入点改变了,从原来的财会部门转移到了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去,这对于对数据的快速、准确核算有重要意义。依靠计算机网络系统化就可以自动进行日常会计数据的处理,并且一般情况下,所处理的会计数据不会存在误算等数据处理问题,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的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对传统的人工会计核算流程进行了优化,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可靠。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启示

各大企业不断引进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去,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力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生存和稳定发展。其中,企业信息化的一个突出方面,就是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成功应用,给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多启示。

1、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以及伴随发生的各种管理活动,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基础首先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即通过电子和信息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评测和控制的自动化。为此企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以及其他自动控制技术来控制设计和生产过程,以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但不管这些怎样,会计信息系统都不可避免地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2、ERP体现了会计的思想,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属于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模式,但ERP系统是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中心来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根据企业的物流,资金流的连续运动,信息流和反馈设计,打破通过对功能区的划分界限,实现企业业务过程的统一。而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ERP的核心,而会计信息系统是不是专门作为一个系统,但与企业之间的生产,分配,人员,管理系统的紧密性,系统间的相互融合,打破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模型。

ERP通过统一的数据结构,实现了不同模块的实时传输,从而将整个系统集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信息的高度统一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时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然而,ERP不仅仅是反映货币计量的信息,但也反映了非货币信息。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以满足不同的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它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3、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也不能例外

财政部从1994开始的对会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会计人员60%70%通过初级培训,15%通过中级培训,5%通过高级培训。并统一了相关的会计软件。该信息系统如财务软件比ERP更复杂,并不断更新发展的总的技术,因此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的系统维护技术人才,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企业的信息化将是一句空话。

四、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的影响

尽管会计电算化已经在企业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应用,但是会计电算化还不能很好的融合入到企业信息化中去。

(一)会计电算化应扩展为财务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是整个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实现企业信息化,只有会计电算化是不够的。会计电算化要超越会计这个范畴,应当扩展为财务电算化,即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以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产品为依托,充分利用和开发各个部门的财务数据,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等信息技术对目标数据进行会计核算,真正实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加强理论研究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是专业技术理论与管理相结合的结果。财务信息化不仅需要技术,更注重技术、信息、管理的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这就需要组织相关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制定了统一的培训教程、教材和教学会计软件,努力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努力开发会计从业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力求他们能够将自身的理论基础与会计从业实践相结合,为企业开发出更加合适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系统。财务软件的发展和成熟,为财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快对信息和管理方面的研究。

第6篇:企业信息化新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 航空企业 信息化

物联网的日渐兴盛,预示着世界已经进入了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工业4.0时代,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将大大改变,同时也将影响到世界各行各业的传统企业重新创新转型,为全面转入信息化序列积极探索实践。当前,物联网已经在全球拥有了较为固定的概念,主张借助必要的约定协议,通过灵活运用各种互联网与局域网络,能够将物品、机器、传感装置等进行联结,从而加强沟通联系。物联网主要采用智能化的远程控制管理方式拉近了处于不同时空区域中的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成为了传统产业焕发新生命力的重要力量。可见,物联网在技术上更具有先进性,能够对更多的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推动航空企业等不同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

1 物联网技术的时展

物联网技术,主要实现的是“物与物”以及“物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产生联系的信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射频识别、红外感应、激光扫描、卫星定位等传感系统来感知和交换。物联网技术问世至今,始终在实现目标物品的有效识别、定位、处理等方面变现出众。

物联网理念源自上世纪90年代比尔・盖茨《未来之路》一书。步入新世纪以来,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使物联网的创新发展拥有了更强的技术基础。2005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正式诞生“物联网”概念。随后的2008年开始世界物联网大会基本于每年举办一次,主要集中讨论物联网技术的内核、外延,以及其他更新的嵌套辅助技术。长久发展以来,物联网技术主要在物流、医疗、保险、媒体娱乐等民用领域,航天、建筑、制造、军事、安全、环保、交通等工业领域应用广泛。随着传感器网络、射频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等众多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的技术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在我国,随着一系列国家或行业规划及标准的制定,国内信息领域中的未来网络关键技术、智能化信息处理、传感器网络、信息安全等研究课题的不断深入,物联网技术发展真正走入了快车道。

2 物联网时代下的航空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航空企业的发展正面临物联网时代下的更大机遇。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在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为航空乘客提供个性化的非凡服务。

2.1 提升乘客的航班体验

未来,航空企业可以从地面基础设施开始加快物联网系统构建。利用可佩戴设备连接传感器后,直接方便乘客迅速_认值机台、候机室或登机口,提供导航服务。可以在飞机中加设智能客舱,所有座椅均有传感元件,针对乘客的身体健康指标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光线或通知乘务员采取具体服务,营造精心体贴的客舱环境。物联网技术可以及时解决航空乘客的行李托运、航班中转等问题。可利用智能手机客户端及时定位行李,同时也能利用行李托运区域的传感装置,让行李感知乘客位置。乘客的转机过程一向紧张焦虑,物联网技术成熟后,传感装置将通知乘客所转航班具体的停靠等待时间以及关舱门时间。目前,一些试点机场已经实现了物联网技术的乘客个性化服务,系统会提醒乘客的值机事项、行李托运、登机口、登机通知等信息。航空企业通过创新技术,让乘客获得更多的乘机体验。

2.2 为不同利益体创造价值

物联网项目还可以通过航空企业信息化应用,为企业和乘客创造更大的价值。如在值机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航空企业找准对应的乘客信息,在航班起飞推送可打印的登机牌到个人邮箱,也可提倡借助手机客户端下载登机牌。

物联网技术的成功应用,让更多的飞机可以尝试在离港发行中采用单发滑行模式,直接降低超过60公斤燃油消耗。同时,飞机可通过物联网技术集成各仪表参数,促进飞机的爬升、滑行与其他意外情况下的燃油预计用量。

3 物联网时代的航空企业信息化发展挑战

3.1 海量信息处理

物联网要发挥强大的功能,自然需要对海量的数据分析处理,并且需要有设备来提供专项服务。方便在不同环境参数的变化下,都能完成实时信息处理。信息处理的高效率也要求智能化设备可以不断通过机器学习掌握更多的传感器数据规则,同时制定并执行有效操作。此方面的物联网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

3.2 新旧技术的价值体现

航空企业对物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还需要协调相互竞争的技术框架存在。如何加强物联网与传统技术的结合,还需要在互通性上大做文章。想要实现全满的物联网应用,资本投入必然十分惊人,是否在技术投入应用后能够获得超过初期投入资本的利益或价值,才是航空企业所在意的。

3.3 网络安全问题

物联网技术同样属于网络化存在,因此将拥有不同系统的机器相互连接后组成更大的信息处理系统,所有的操作运行机制都将是复杂的,因此要加强对不同机器的系统的安全保护,还要加强对整个物联网络的保护。

4 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以及配套技术的不断成熟,让不同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人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航空企业在物联网技术的影响中必然迎来更大的变革,将为乘客带来更大的飞行体验。

参考文献

[1]赵群,张翔,杜呈信.基于物联网时代的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J].机械制造,2012,50(04):1-5.

[2]唐铭.论如何借力物联网技术提升航空公司的管理品质[J].管理观察,2010(22):104-105.

[3]马媛.风河公司的航空物联网技术[J].国际航空,2014(12):84-84.

作者简介

门冲,男,陕西省西安市人,从事系统应用开发,

第7篇:企业信息化新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云计算;管理会计信息化

一、“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2016年“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及十大流行语,这一时代的到来即表明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进入一个更深的层面。更高水准的信息化技术与更广泛的网络平台为各个传统行业带去了新的经济增长热点,传统与新技术的碰撞下产生的一系列新发展在各个领域都能得以体现。在会计领域亦是如此,传统会计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逐渐朝管理要求精确化、管理数据信息化、管理决策科学化方向发展,管理会计在会计领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大数据、云计算、ERP、IT等技术与管理会计领域的紧密结合不断地加强了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优化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职能,更好地发挥了管理会计在整个会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不断深化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程度,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对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显而易见,在当今这个数据化、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这一趋势已成为时代潮流、时代之需,其前景日益明朗。

二、“互联网+”时代下云计算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影响

基于互联网媒介进行虚拟资源的流通、交易、共享即为云计算的一个重要内涵。这一云计算技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加强,可靠性、通用性、高扩张性作为云计算为人推崇的显著特点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较好的呈现。在会计领域,云计算亦对其有着深远的影响。将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当今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云计算技术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对财务职能的转型、财务管理决策的优化具有促进作用。其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更新的手段、工具和方法;其也可为企业管理决策层获取更加真实完整、可信可靠的数据提供技术支持,以促进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合理化、科学化。第二,云计算平台的不断拓宽、网络化商业环境的日益成熟、行业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使得企业会计人员获得了更多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前线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在实战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的人才队伍力量建设,这有益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化及企业的整体价值最大化。由云计算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上述影响可知,将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有其必要性、合理性的。

三、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云计算技术在管理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应用虽已小有建树、成果日益彰显,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难点:(一)信息数据的安全隐患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为信息互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信息安全隐患。在“互联网+”时代,全球人民的生活都毫无例外地暴露在无形的“互联网”下,显然基于云计算平台下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种机密性数据也存在着被人为泄露或因系统故障外泄的风险。信息数据的安全可信是企业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来为管理决策服务的前提。因此如何提高云计算下信息安全保障程度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二)管理会计部门职能结构的调整及人才队伍的重建随着云计算深入应用下信息化的逐步渗透,企业会计逐步从传统会计转向管理会计。相应地,企业会计部门职能结构也应该作出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财务由粗到精的发展要求。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核算转向管理决策,这需要企业重建一支符合“互联网+”时代下工作新要求的综合型高效管理会计人才队伍,这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高效运转的必由之路。(三)管理会计信息化软件服务完善程度云计算、管理会计信息化这两大领域都是刚起步不久、已取得一定研究及实践成果的新领域,而二者的结合运用亦是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上的一座崭新里程碑。故这一结合下的相关软件、服务系统是未经过重重考验的新系统,必然存在着一些尚未及时发现的实际应用问题。作为一项要被企业长期运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新技术,云计算平台下各服务系统、软件的完善性至关重要。

四、优化“互联网+”时代下云计算运用到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举措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采取云计算技术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新创举,但其的高效运行还要依赖于以下措施的切实执行:(一)完善会计安全相关法律、加强云计算平台的安全管理当代,营造一个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安全规范的法律环境是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度、法律保障。其重点是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引导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管理人员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灵活应用新时代下新的管理观念。云计算平台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数据化、网络化时代下的必然要求。企业应建设有效的防火墙、建立黑客防御系统以保障信息安全性;建立严谨合理的操作与管理制度、加强系统内部的访问控制以保证云计算平台的使用安全性。(二)组建企业管理会计人才队伍促进由传统会计革新进化而成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关键是改进人才力量。企业应积极开展信息化管理技能培训活动、加强会计人员对新管理观念的理解程度,使他们灵活地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环境及工作要求的变化、高效地工作。这是使云计算在企业管理方面应用程度更加深入的重要途径。(三)优化云计算功能及服务云计算作为新技术虽取得一定成果,仍存在尚多不足。在信息化建设中,应把推进云计算技术研究的进度与推进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度相结合,以前者推动后者发展。

五、结语

第8篇:企业信息化新发展趋势范文

根据全国《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在深入分析本市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趋势

(一)现实基础

“**”期间,**通过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通信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有力支撑了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23亿元,其中BtoB电子商务[1]交易额占交易总额的比重达到91.6%。同时,本市在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应用普及、相关产业培育和环境营造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电子商务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方便市民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全社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水平明显提高,为“**”期间电子商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支付、物流、信用、安全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电子商务发展支撑体系初步形成。

电子支付环境日益改善,全社会对电子支付的接受度不断提高。银行卡跨行交易网络逐步完善,银行卡自动取款机(ATM)、银行卡受理终端(POS)的跨行交易全面实现,网上银行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持卡消费比例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口岸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初具规模,“付费通”支付系统为市民缴付各类公用事业费提供了便利的支付手段,一批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的机构陆续出现。

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支撑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现代物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物流支撑体系日渐完善,洋山港等一批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电子口岸等物流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口岸通关效率和物流信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支撑支柱产业和连锁商业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逐渐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落户**,多种所有制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电子商务配套物流环境逐步完善。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电子商务应用的信用环境逐步改善。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导向的个人与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相继建立,初步营造了全社会知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环境;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投诉服务中心等中介组织的建立,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行业监督、行业自律、服务规范和诚信建设,初步建立了电子商务投诉服务、争议解决机制。

安全认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社会信息安全意识普遍增强。信息安全测评、等级保护等制度逐步完善;数字证书、应急防范体系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数字认证管理办法》,“**”期间**CA中心累计发放各类数字证书57万张,在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2.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提升,电子商务应用基础进一步夯实。

企业信息化意识增强,信息化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等基础管理软件在各类企业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应用系统在大中型企业推广应用,覆盖了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企业信息化的普及与深化,促进了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快速发展,BtoB电子商务交易额从**年的458亿元增长到**年的1486亿元,占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比例持续保持在90%以上。

3.电子商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日益显现。

随着各类电子商务运营企业不断涌现和电子商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网络化的生产经营与消费方式逐步形成。钢铁、机电、医药等行业BtoB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带动了大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电子商务应用;在网上购物、数字娱乐、交易服务、旅游服务等领域涌现出一批知名的BtoC、CtoC电子商务运营企业,使电子商务逐步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4.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法规,积极推进地方立法研究,加强市场监督与管理、建立统计与信息制度,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环境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加快推进行业中介组织、企业信息化促进机构的建设,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园试点和相关宣传培训,公共服务环境明显改善。

在线交易、电子支付、电子认证等技术与产品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取得一定进展。面向行业、区域及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模式初步形成。电子商务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自主发展态势日渐显现。

“**”期间**电子商务发展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促进城市服务功能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不平衡,普及与深化应用的水平亟待提高;以第三方服务为主的电子商务服务业态发展相对比较薄弱,尚未形成规模优势;电子商务支撑体系还不能全面满足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仍需进一步深化建设;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不够健全,电子商务交易纠纷处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公共服务尚需完善,监管与服务的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发展趋势

1.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为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带来机遇。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撑手段更趋丰富,将进一步降低电子商务的进入门槛和经营成本,丰富电子商务的形式和内容,拓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与创新空间,推动各类电子商务运营企业依托更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提供高效、便捷、人性化的新型电子商务服务。

2.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将加速形成服务经济新业态。

“**”期间,**将积极推动三二一产业共同发展,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电子商务作为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相适应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不断深化,将有效推动商贸流通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支撑金融、贸易、物流等领域新业态的创新发展,促进社会经济活动向集约化、高效率、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电子商务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兴产业,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加速,企业的运作、管理模式和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巨大转变,基于网络的各类外包服务逐渐被企业广泛接受,各类软件企业、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纷纷涉足电子商务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与丰富,面向企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范围不断拓展。随着电子商务运营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电子商务服务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电子商务服务业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国民经济新一轮发展。

4.电子商务应用日趋普及和深化,政府在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随着全社会对电子商务依赖程度的逐步提高,传统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运作、市场监管、公共服务面临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快改善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在交易规范、税收征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亟需政府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示范引导等手段,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支撑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从而更好地保护和激发全社会应用电子商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期间,**电子商务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要求,围绕贯彻“四个着力”、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立足于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和社会公众为应用主体,以激发电子商务应用主体的积极性、培育电子商务市场需求为核心,以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为基础,鼓励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积极促进电子商务的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不断壮大电子商务服务业,增强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支撑和带动作用。

(二)主要目标

到“**”期末,**电子商务发展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34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6%以上。电子商务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电子商务服务业成为新兴的重要产业,以电子支付、现代物流、信用服务、安全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支撑体系基本健全,以争议解决、法律援助、市场监管、第三方服务等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备,电子商务应用能级和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明显增强,电子商务应用、产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全社会普遍享受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引导工程

(一)主要任务

1.深化电子支付、现代物流、信用服务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电子商务支撑环境

(1)完善电子商务支付体系。鼓励银行推广和完善电子银行服务业务,拓展在线服务功能,推广电子钱包、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产品,形成由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固话支付以及其他支付渠道构成的综合支付体系,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更加安全、可信、便捷的电子支付服务。鼓励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充分利用“付费通”支付系统、**口岸电子支付系统等已有成果,培育以电子商务支付为主要业务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个人、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一站式”电子支付服务。

(2)优化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物流,结合重点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基地的建设,合理布局建立公共配送中心和配送网点,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物流的交通组织和管理,逐步形成区域配送和集中配送相结合的城市配送物流网络体系。重点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标志的制造业物流,运用电子商务手段促进物流外包,实现社会化、专业化的配套物流服务,提高制造业物流效率。大力发展口岸物流,深化电子口岸建设,逐步规范物流各环节公共信息交换标准,促进各类多式联运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拓展口岸物流服务腹地,提高口岸物流效率和竞争力。发挥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整合优势,支撑和拓宽电子商务的应用。

(3)构建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体系。在全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整体框架内,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信用服务数据共享机制。以医药、汽配、食品等行业的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为试点,鼓励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企业建立内部交易信用管理制度,鼓励行业协会探索建立行业交易信用服务系统并逐步加以完善。倡导电子商务交易的实名登记制度,推广信用产品在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的应用,防范交易风险。

(4)健全电子商务安全保障体系。在全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内,积极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与评估机制,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提高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响应、灾难备份、数据恢复、风险监控等能力,确保业务和服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完善数字认证、密钥管理等电子商务安全服务功能,进一步规范电子认证服务,促进异地认证、交叉认证,推广数字证书、数字签名的应用。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加强重点领域电子商务应用的安全监管,以及重要系统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测评。

2.普及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加快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

(5)深入推进以中小企业为重点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的思路,以园区为载体,全面推进园区管理信息化,带动园区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全市国家级开发区和市级工业园区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分阶段推进各类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继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带动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制定企业信息化指导规范和配套促进措施,引导各类中小企业及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传统企业合理配置信息化资源,积极推行信息化服务外包模式,降低应用成本。

(6)加强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带动相关产业的电子商务应用。鼓励电子信息、汽车、精品钢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骨干企业在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拓展国际经贸交往与技术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促进上下游关联企业间的业务协同,提高产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7)深化服务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以20**年北京奥运会和20**年**世博会的举办为契机,引导金融、物流、商贸、旅游、会展、信息服务等行业发展面向企业、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应用,加快推进生产业开展电子商务,鼓励移动商务、在线娱乐等电子商务新型服务模式的发展。充分利用社会保障卡、公共交通卡、付费通、市民信箱、公共信息亭、社区信息苑等已有成果,拓展电子商务应用范围和服务内容,营造社会公众应用电子商务的便利环境,带动服务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化。

(8)积极推进农业与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千村通工程”,基本实现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和相关服务设施在行政村的全覆盖,方便广大农民获取涉农服务信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积极开展农村信息化普及培训,培育和建设一支农村信息员队伍,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的电子商务应用技能。积极搭建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经营大户利用网络全面、快捷地供求信息,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生产优质农产品,开展网上交易。

(9)强化政府电子商务应用,促进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重点推进直接面向企业和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应用,带动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在政府采购、重大工程招标等领域率先应用电子商务,逐步提高政府部门应用电子商务的广度和深度,发挥政府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倡导政府部门采用基于网络的业务外包服务、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带动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

(10)加快推动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推广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模式。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扶持一批沿产业链、供应链展开,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促进行业信息资源共享,有效降低行业内中小企业的技术和投资风险以及电子商务应用成本,带动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提高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整体水平。

(11)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形成**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扶持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领先优势的电子商务运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鼓励电信运营商、软件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商转变服务模式,发展新型的电子商务增值服务。吸引国内外电子商务运营企业特别是总部型的电子商务运营企业落户**,努力使**成为中外电子商务运营企业的总部集聚地和营运中心。促进基于网络的交易服务、业务外包服务、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等电子商务服务业态的加快发展,提升本市电子商务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形成电子商务服务业与电子商务应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3.加强电子商务创新能力建设,优化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

(12)提高电子商务创新能力。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商务模式、管理经验,集成各种相关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机制,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强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

(13)优化市民网上创业服务环境。积极宣传电子商务经营理念,广泛开展面向市民的电子商务创业技能培训,鼓励市民进行网上创业。积极引导和鼓励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企业提供网上创业岗位,丰富市民的创业就业渠道。继续推进电子商务创业园建设,为入驻园区的网上创业者提供配套齐全、服务便捷的创业环境。

(14)健全电子商务专业化咨询服务体系。支持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的发展,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规划、需求分析、技术选型、投资评估、应用培训、项目监理、绩效评价等服务,形成一批覆盖各行业、多层次的电子商务应用,贯穿整个应用实施过程的专业化咨询服务队伍。鼓励企业结合行业特点和应用需求,积极采用专业化咨询服务,增强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科学性,提高项目实施的成功率。

(15)完善电子商务纠纷解决服务机制。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行业组织的作用,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形成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行业规范。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加强相关的法律服务。逐步建立以电子商务投诉服务、法律援助、争议调解、失信惩戒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纠纷解决服务机制,营造电子商务投诉便捷、处理高效的服务环境。

(16)推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推动BtoC(含CtoC)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实名认证、电子支付、电子交易数据保存、信用服务等各类公共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结合争议调解、先行赔付等电子商务纠纷解决服务机制建设,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提供便捷的服务支撑,降低企业应用成本,增强消费者应用电子商务的信心,并为政府实施行业服务与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17)加强电子商务市场监管。发挥公安、工商、税务、文化、信息化、通信管理等政府部门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监管职能,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监督管理规范,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对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企业、相关机构的管理,加大对网络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维护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秩序。

(二)重点引导工程

1.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引导工程

支持电子支付、电子认证、交易数据保存等电子商务关键环节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以电子口岸平台、陆上货运公共信息平台等建设成果为基础,以物流信息共享交换为核心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专业化服务机构开展电子商务信用服务试点,探索政府部门、征信机构、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间的电子商务信用数据共享与服务的实现形式,逐步建立电子商务信用服务模型。

2.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引导工程

支持无线射频识别(RFID)、加密与电子认证、移动支付等新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以及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的创新;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电信增值业务服务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服务机构等相互合作,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发展面向不同类型客户群体的新型服务模式。

3.第三方电子商务专项引导工程

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第三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服务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第三方ASP(应用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同时鼓励大企业自营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成为面向本行业的、独立的第三方平台,鼓励条件较好的电信运营商、软件供应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商开展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

4.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引导工程

支持行业组织建立电子商务投诉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规范投诉服务流程,建立配套保障制度,开展电子商务先行赔付试点;支持BtoC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行业组织、成熟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企业结合行业特点和应用需求,合作开展面向企业的“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培训与体验”活动、面向市民的“电子商务进我家”活动。

5.政府电子采购平台建设引导工程

研究制定政府电子采购管理办法,加快建设集中采购、分级管理的全市统一政府电子采购平台,覆盖市、区两级,涵盖政府采购预算、审批、交易、支付、征信等各环节,实现政府采购部门、采购机构、供应商、银行、财政、税务、工商、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采购信息、交易、支付、信用、监管等服务,逐步扩大政府电子采购范围。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建立电子商务协同推进工作机制

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完善由市信息化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参与的电子商务推进机制,协调推动本市电子商务又好又快地发展。各区县政府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区域内电子商务发展。

(二)加强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的配套完善

积极开展电子凭证、电子合同、交易安全、信用服务、规范经营等方面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工作,探索建立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评估体系,完善电子商务统计制度。

促进又快研究制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扶持政策,经认定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运营企业,可享受本市鼓励软件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在电子商务应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投入,保障对重点引导工程的资金支持;鼓励和吸引境内外投资机构加大对本市电子商务运营企业的投资力度,拓宽电子商务投融资渠道。

(三)加大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建设力度

鼓励企业、相关行业组织、高校及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的制修订,加强在线支付、安全认证、电子单证、现代物流等电子商务配套技术地方标准和行业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建立标准符合性测试和评估机制,加大标准和规范的应用推广力度。

(四)加强电子商务宣传和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途径、多形式地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和公众的电子商务应用意识。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和应用技能培训,完善各类电子商务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机构,引进优秀培训项目,提高全社会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完善电子商务相关学科建设,鼓励各类教育机构与成熟的电子商务运营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实践,多渠道培养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第9篇:企业信息化新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老工业基地;工业化;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一、工业化及工业基地概念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现在中国面对工业化深化还提出新型工业化的概念。工业基地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中相当发达的工业和比较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并在经济、生产、技术上对国家或一个大区起主导作用或基地作用。

二、目前黑龙江工业化深化的发展形势及存在问题

随着全省工业发展速度加快、整体实力提高、结构调整加速,制约和影响工业持续发展的问题,结构性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第一,从产业层次上看,高端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产业层次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第二,从产业组织体系上看,本地加工配套与集约化发展水平低,资源优势、原料优势和龙头企业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第三,从产业改造升级上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小、比重低,在有限的投资中,近一半的投资属于资源型企业用于维持再生产,难以实施脱胎换骨的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的难度和压力较大。第四,从产业空间布局上看,差异化发展水平和县域工业比重低,而且布局分散,主导产业趋同,县域工业经济基础差、总体水平不高,缺少对优势资源的精深加工能力,产品附加值低,区域竞争优势不明显。第五,从对外开放上看,外向型经济比重低,外向经济拉动不足。

三、深化工业化发展

(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优化工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全面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工业调整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1.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围绕我省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支持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努力打造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的高水平产业创新平台和形成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

2.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大产学研联合开发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产学研投入机制。发挥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医药和森工等6个“校研企合作委员会”的作用,组织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进行专题对接活动。

3.建立创新成果应用和转化平台。依托黑龙江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收集并及时技术政策、科技成果、难题招标、新产品介绍和人才供求信息。

(二)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引导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发挥其技术新、投资省、消耗低、污染少、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优势,通过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1.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围绕开发品种、提升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等方面,积极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备、工艺条件进行升级改造,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聚,培育产业基地。

2.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有机融合,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鼓励发展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集聚区,通过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工业转型升级。

3.引导技术改造投资方向。按照国家重点产业发展导向,定期制定我省技术改造投资指南,编制技术改造年度导向计划,组织实施技术改造“双百”工程。

(三)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完善信息基地设施,加快建立宽带泛在融合的信息网络。加强信息技术全方位、多层次的应用,使其渗透到工业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原料采购、库存管理、市场营销等多环节,全面提升改造传统产业。

1.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带动制造业加快升级。深化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提高企业核心业务的应用水平,推进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围绕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化、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和商务电子化等6个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2.推进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带动全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投入,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其向高、精、专、新发展。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引导我省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推进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抓平台模式的创新,重点围绕协同管理设计、工业服务分离、安全节能监测、商务电子交易、数据开发共享和实用人才培训等6个模式,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共服务环境,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推进工业软件的广泛应用,带动重点产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加快实现高精度、低功耗、微型智能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过程控制系统等工业软件应用。实现智能制造过程、虚拟工厂模拟和仿真平台等技术在推广应用上的突破,提高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以实现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带动软件产业加快发展。

工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省工业的发展方向,需要省直部门、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工作。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加强部门合作,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加强宏观调控与引导,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2,7.

[2]陈佳贵,黄群慧.中国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问题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