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范文

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

第1篇: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范文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图书馆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必要性,阐释图书馆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途径,研究图书馆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成功案例,思考图书馆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关键与重点。

儿童早期教育根据8岁以下的儿童生理、心理和敏感期发展特点,通过多元方式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培养,为儿童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奠定基础,使儿童逐步形成独立、积极、稳定、健康的人格、情感和思想。早期教育的质量关系着儿童的成长,更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因此,早期教育普遍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支持儿童持续发展和学习的生态系统的营建,需要幼儿园、学校、家庭、图书馆、早教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认为,帮助孩子在重要的早期阶段广泛阅读和学习,掌握学习和社交技巧,图书馆能够提供有效的资源和服务,决策者、学校、资助者和家长应充分利用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现有资源,帮助儿童成为终身学习者。

1.图书馆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首先,从图书馆服务目标和服务宗旨来看,儿童服务一直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必须通过提供阅读资源、活动项目,帮助儿童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自然科学能力、数学能力等。其次,从图书馆事业的核心价值来看,在平等、知识自由、学习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图书馆必须通过参与促进早期教育,确保每一位儿童都能够接触到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为其创造平等的学习机会,特别是帮助那些低收入家庭儿童扭转早期学习的困境,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最后,从图书馆职能的深化发展来看,推动早期教育,养成儿童的阅读素养、学习技能,为日后劳动力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图书馆必须适应社会早期教育、创新教育的模式,不断探索早期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效实践模式,向社会传递图书馆的价值。

2.图书馆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两种主要方式

2.1儿童阅读推广

2016年以“世界读书日,在图书馆读书”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陈力指出,“全民阅读”是指专业学习之外的阅读活动,它可能是对人们的知识性、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包括娱乐,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全民阅读”的指向更加明确。对儿童来说,阅读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学习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并逐步建立独立、积极、稳定、健康的人格、情感和思想,由此可见,阅读是图书馆推动早期教育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图书馆在推广儿童阅读、发展早期教育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原则:①多方合作、长期深入、取得成效。儿童阅读推广要想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需要图书馆与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合作,政府的政策引导、社会及学校阅读观念的转变、社会多元机构的支持必不可少;通过扩大范围的阅读资源、服务资源整合,多方联手,形成合力,才能为儿童阅读推广提供良好的环境及氛围。②强调家庭对儿童阅读活动的参与。成功的早期教育无不强调家长对儿童学习过程的参与,阅读活动也不例外,家长的参与是孩子委托给父母的一种使命和责任,阅读不是孩子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家庭的事情。在现今的全民阅读时代里,80%以上的家长能够认识到孩子阅读的益处,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督促孩子读书、陪伴孩子读书的家长却少之又少,因此,图书馆需要着重引导家长起到示范作用,通过家人相互支持、相互监督,在密切亲子关系的同时养成阅读习惯。③阅读互动活动的设计。要想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能,图书馆应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开展故事时问、绘本表演、游戏等互动活动,以及在图书馆规划亲子影音区、玩具收纳区、故事剧场、游戏小帐篷等,充分激发儿童对图书馆空间及资源的向往,使其养成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能力。

2.2辅助开展STEAM教育

STEAM(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艺术、Math数学)的核心在于跨学科融合,通过知识情景化,让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2015年9月,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建议学校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在早期教育方面,儿童创造力的培育、创新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而图书馆也恰恰具备发展早期教育与STEAM教育优势的条件。首先,随着当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产品、信息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工作、W习、生活的必需,科技元素在儿童早期教育、创客教育、STEAM教育中开始占据越来越显著的位置,图书馆具有的技术资源、空间资源能够为多种教育模式提供有效的支持。其次,在创客运动浪潮中,大批图书馆纷纷开设创客空间,探索创新教育的有效实践模式,从而为早期教育与STEAM教育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图书馆可以通过促进STEAM教育与早期教育的融合,积极探索早期教育实施的创新路径。图书馆在通过STEAM教育促进早期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原则:①为儿童提供舒适、身心愉悦的安全环境,鼓励孩子在试错中不断成长。②充分激发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让孩子主动探索、亲自动手、在实践中认知,自主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就此形成个性化的解决方案。③积极引导儿童的互动与协作能力,培养其社会归属感,让他们感受到被某一个群体支持的力量,这种同伴间的互动,也是培养创造力非常重要的因素。

3.国外图书馆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实践研究

3.1华盛顿州立图书馆早期教育项目

为公共图书馆引入新的服务模型,以发展幼儿早期读写,华盛顿州立图书馆制订早期教育项目,该项目包括:①组织图书馆、家庭、社区、教育者、早教学习系统、社会服务机构、政策制定者、出资者等在内的早期教育生态系统,强调通过社会实体的共同努力推动集合效应产生。②以联盟形式争取政府政策层面的更多支持,保证早期教育事业能够持续获得所需资源。③设立协调机构,通过会议协调各方的努力,支持各地图书馆形成多元、各具特色的早期教育项目。④帮助各图书馆开展故事时间项目,通过严谨的研究和实地试验的方法,总结形成故事时间等特色项目的最佳实践模式。⑤整合统一的早期教育质量评估、效应评估体系,开展对各地图书馆早期教育的追踪管理。2009年至2014年,华盛顿大学对这一新的服务模型中使用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研究,并促成20余所图书馆与华盛顿州立图书馆合作,结果表明,该项目对幼儿早期读写能力有意识的关注取得了显著效果。

3.2亚历山德里亚公共图书馆STEAMtivity项目

STEAMtivity项目是美国图书馆协会与迪士尼公司合作推出的“创造好奇心”项目的资助项目之一,指“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活动”项目,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与创造性相结合,利用不同的教育技术,如乐高教学、头脑风暴、机器人教学等开放性教学项目,鼓励和引导孩子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在试错中成长,自此让孩子更加自信,从而对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学习更加积极。另外,STEAMtivity项目具有以下特点:①以儿童的兴趣为驱动。这种兴趣驱动性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孩子可以自主选择馆内的各种项目,通过参与实践项目拓展视野,跳出固有思维,深度挖掘自身潜在的兴趣和能力,馆员则会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并为以后的互动教育项目设计积累方法和经验;二是通过参与开放式项目,培养儿童学习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据的积极性。②以实践制作为中心。该项目强调知行合一,即图书馆为儿童提供动手制作的空间、技术、工具、材料,儿童需要将平时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同时在实践制作的探索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③同伴协作。该项目既强调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又侧重于其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儿童学到在生活以及其他领域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此外,STEAMtivity项目也是图书馆向社区低收入家庭和移民提供的主要服务之一,在促进教育公平、加速社区融合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4.图书馆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4.1多方合作构建早期教育社会生态系统

儿童早期教育是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系统性的方案予以解决,早期教育社会生态系统是推动早教发展的关键。早期教育生态系统是指由早期教育及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其既包括国家政策层面的早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又包括教育机构树立的教育理念,为儿童提供的教学课程、发展项目,还包括社会上各种机构对早期教育的资源投入与支持,家庭为儿童塑造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等。这些环节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从而构建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C整体。从整体来看,早期教育生态系统有着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但从分部来看,系统的多个目标有时并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这就需要协调,寻求平衡或折中的办法,来收获整体的最佳效果。因此,图书馆在早期教育参与过程中不仅需要社区的支持,还应通过充分的协调,发挥不同机构的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实现早期教育中的集合效应。

4.2注重儿童核心素养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主要国际组织教育发展重要报告分析”项目组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近年来的教育发展重要报告、公告等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了全球教育发展的十大最新理念和趋势。该研究指出:阅读素养是所有学生教育及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成功所需的一项核心技能,协同创新是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由此可见,儿童阅读素养及创新思维、创造力的培育在早期教育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图书馆必须以提升儿童阅读素养、创新素养、批判性思维为重点,规划早期教育相关服务。在此,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或是技能,而是指个体获取并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兴趣、动机、学习策略等。

第2篇: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儿童早期教育 预算 新动向

2010年5月11日,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部,社会团结部联合颁布了“2010―2011技能和基础设施预算”方案(以下简称“预算”),提出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投入,以抓住未来各种可能的机遇。这份“预算”既是澳大利亚面对未来的雄心壮志的体现,又是基于现实采取的措施,从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儿童早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些新动向。

一、澳大利亚儿童早期教育“预算”出台背景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儿童早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投资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计划的回报显著,拥有优质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经验的儿童更倾向于接受高等教育并且顺利就业,从而拥有较高的收入和积蓄,为社会保障作出更大的贡献。他们成年后依赖公共援助的可能性较小,参与犯罪活动的可能性也更低。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澳大利亚4岁及4岁以下儿童接受教育的比例只占41%,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70%。[1]澳大利亚政府意识到儿童早期教育在促进平等和提供劳动技能方面有重要意义。经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COAG)协调,2007年12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与州及地方政府之间达成意向,在教育、技能以及儿童早期发展领域实行重大改革,因而提出了“2008―2009教育革新预算”。其中在儿童早期发展方面,COAG制定了一项发展战略――投资儿童早期,于2009年7月公布以征求公众意见,最终在2010年5月11日,再次出台了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2010―2011技能和基础设施预算”。

二、澳大利亚儿童早期教育“预算”内容特征

“预算”计划中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儿童早期教育改革目标。其重点在于为每一个澳大利亚家庭提供高质量、负担得起的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机会,期望在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方面的发展能达到世界级水平,体现公平性、优质性、服务性等特征。

(一)公平性

澳大利亚政府支持家长养育孩子,采用税收方面的手段为家庭提供财政帮助,如“家庭税款减免”、“托儿津贴”等措施。提出的教育改革目标是使费用不再是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障碍,尤其涉及到缩小同代人中土著居民之间的差距。[2]

为此,澳大利亚政府确立了资金预算:5.335亿元(澳元,下同),用于未来5年普及早期教育,实现2013年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达到每年40周,每周15小时;16亿元用于未来4年中有关儿童保育教育的税收减免或者退税。在乡村和偏远地区范围内对早期儿童服务的基础设施进行改进,约5940万元资金将被用于支持由2010―2011年度的中心建立,以预算基金为基础的早教服务,并满足国家质量标准约定的COAG。预算基础资金儿童早教服务是由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并提供儿童看护和早期教育机会,不然这个机会市场将会传送儿童看护失败。这些服务在乡村、偏远地区和当地社区的运行中占有支配地位。[3]

(二)优质性

澳大利亚政府承诺提供的儿童早期教育是优质的,首先,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与保育员接受正规培训。[4]其次,儿童为接受正式学校教育的第一年做好社会性和认知方面的准备。[5]儿童早期学习对建立社会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必须为这些儿童的早期最佳发展提供支持,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在此方面,澳大利亚政府确立了资金预算:1.266亿元用于未来4年培训和保留高质量的从业人员。澳大利亚政府继续致力于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高品质承诺,其涉及所有澳大利亚儿童,这笔基金涵盖了儿童和家庭中心的创建和运营。2010―2011年度所涉的5940万元资金,其中约三分之一将被定位于提升员工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工作资格和他们的管理方法。[6]

(三)服务性

由于不少儿童父母都是工作的,因此,澳大利亚政府承诺,不管怎样,要为家庭提供可得到的、综合性的服务。提出的教育改革目标体现在:[7]首先,满足有工作的父母的服务需求。其次,支持有额外需求的儿童参与早期学习和保育。最后,继续提高服务质量的严格标准与要求。

为此,澳大利亚政府确立了资金预算:2008―2009年拨款1.145亿元用于在全国建立38个儿童保育中心(总目标为260个),2010―2011年拨款2.93亿元,至2014年,提供至少35个儿童和家庭中心的创建资金。儿童和家庭中心的创建目的在于解决本地家庭和他们孩子的需求,也为社区内的所有家庭提供服务。资金既包括资本成本又包括建立额外儿童看管场地的持续成本,既包括儿童看管津贴又包括儿童看管折扣。这些中心将提供早期教育和看护在很长时期内的看管布置,并把当地社区的一些具体要求考虑在内。如有可能,这些中心将会坐落在学校的操场上、TAFE大学或是其他社区场地内。[8]

三、澳大利亚儿童早期教育战略评析

澳大利亚儿童早期教育“预算”对儿童早期教育发展的展望和规划,无论是从变革目标的制定、变革项目的确立,还是具体改革措施的实施,都直接指引和规划着澳大利亚未来儿童早期教育发展改革的重心和步骤。基于上述介绍,不难发现澳大利亚在儿童早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所遵循的一些主要原则:第一,公平不是说说而已。澳大利亚政府认为,社会应该共同承担责任来实现儿童早期教育公平。第二,优先关注处境不利地区和不利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支持,其中面向边远地区和土著学生的举措十分明显。规定所有在边远土著社区的4岁儿童将都参与到为期5年的有质量保证的儿童早期教育项目。第三,注重儿童早期教育的服务质量。不但提高了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和保育员的素质,而且制定了全国一致的强有力的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标准,来整体提高早期儿童服务质量。

“预算”明确指出了澳大利亚儿童早期教育“2008―2009年”、“2010―2011年”,以及今后的长期发展目标,为澳大利亚抓住世界经济的新机遇做好准备,为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儿童提供了条件,尤其边远地区和土著儿童的早期教育得到了发展。尽管有些政策的起效会立竿见影,但大部分政策的效果将在一段时间过后,即当儿童们受益于今天而长大成人时,才会全部显现。“预算”不仅囊括了一系列的步骤和措施,而且体现了一种决心,表明了一种针对未来变迁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意图。

参考文献:

[1]徐晶晶.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J].上海教育,2006,(06).

第3篇: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早期教育;婴幼儿;保健门诊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82-01

3-6岁是幼儿身心快速发展时期,此期的幼儿可塑性强,是幼儿体格、智力和良好行为塑造的关键时期[1]。本研究对早期教育在3-6岁幼儿保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到我院健康体检的3-6岁幼儿196例,分为早期教育组和常规体检组。早期教育组96例,男52例,女44例;常规体检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两组幼儿发育指标及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统计 记录两组幼儿生后12、24、36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围数据资料。采用WHO制订的0-6岁儿童发育指标及国内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指标进行评价、比较。

1.2.2 神经精神发育指标评估 两组幼儿神经精神发育指标由接受专业培训的医师进行评估,并做相关记录。

1.3 早期教育保健指导[2] ①指导幼儿喂养措施,如选择合适的奶源、适时添加辅食,以及辅食制作要求;合理选择断奶时间,及时纠正错误喂养方法。②及时指导防治常见的营养相关疾病,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补充必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根据幼儿发育阶段有计划地指导、督促家长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训练,可抚触幼儿,观察并训练幼儿的精细动作、大运动、感知觉、语言及社会交往能力等。③向家长交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供3-6岁幼儿智力开发方案,实现早期教育最佳效果。

1.4 智能测试[3] 采用标准化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CDCC)对两组幼儿均于生后12、24、36个月时进行智能测试。主要指标包括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两组幼儿身长、头围发育优良等级评价比较 两组幼儿身长、头围发育优良等级评价比较,早期教育组在12、24、36个月时身长、头围发育优良等级均优于常规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家长普遍对儿童保健的需求逐步增高,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和指导已经不能满足组要,更要求有健康、完善的身心发展评估体系。本研究将早期教育应用于婴幼儿健康发育的指导过程中,以满足婴幼儿保健服务模式及需求,提高人口素质[4]。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儿童生长发育早期,即为儿童提供系统化及丰富信息来源的环境,可以促进婴幼儿体格及精神、心理的均衡发展;另外,人脑的发育在胚胎期及婴幼儿期最为关键,婴幼儿期脑重量增加最快,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迅速,可塑能力强,此期给予婴幼儿丰富的良性刺激,可促进其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发育[5]。本研究中,早期教育组12、24、36个月时MDI、PDI评分均优于常规体检组同时期的MDI及PDI评分(P

另外,早期教育对体格发育亦具有显著的效果,本研究中,早期教育组在12、24、36个月时身长、头围发育优良等级均优于常规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早期教育不仅可促进婴幼儿体格及智能发育,还可以减少常见营养性及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早期教育在幼儿保健中是有效、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 孟丽苹,付萍,张坚,等.陕西镇安县36月龄以下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1):983-985.

[2] 雷泽东.2790例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10-11.

[3] 冯金燕,钱利文.慈溪市农村婴幼儿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2):168-171.

第4篇: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范文

    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2006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中,“开展《上海市学前教育条例》的立法调研并做好立法准备”这一项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而早在2001年9月1日,我国第一部关于学前教育的地方法规?D?D《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就已经正式生效。这意味着,北京人开始受教育的法定年龄从过去的3岁,一下子提前到呱呱坠地之时的0岁。

    “0?D6岁是儿童脑发育最快的时间段,对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其中3岁前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已经越来越不陌生。因此,各种各样的智能开发幼儿园、儿童早期教育中心近年来成了家长中的热门话题。早期教育对人一生智力发展到底能起多大作用,会不会造成揠苗助长的不良后果?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0?D6岁决定人一生发展

    问:什么是早期教育,它对人未来的发展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丛中笑:所谓早期教育,一般指幼儿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以前这段时期所接受的教育。为什么早期教育要从0岁开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曾对1523名婴幼儿的成长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得出国际公认的结论:如果以17岁作为人智力成熟的顶峰,也就是达到100%的话,50%的智力是人在4岁以前获得的。其中,0?D6岁是儿童脑发育最快的时间段,对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

    国外很早就注意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一个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例子是:一百多年前,一位母亲带着两岁半的孩子来到达尔文的家中。这位伟大的生物学家在幼儿教育方面也颇有研究,是世界上最早给孩子写成长日记的人。母亲问:“我现在给孩子开始进行教育,是不是太早了一点?”达尔文答:“不,女士,您已经迟了,整整迟了两年半。”美国1997年制定的“教育十点计划”中曾提出:“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学习就开始了。”而我国在这方面的认识相对来说要晚一些。过去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常由家里的老人带着,或请保姆看管,由于他们不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智力开发机会。等到上学或长大成人以后,有些家长才发现,自己的孩子上课听不进去、做小动作,或者在人际交往方面有着很大的缺陷。其实,这和孩子在早期教育过程中没有接受正确的引导有很大关系。

    接触自然比灌输知识重要

    问:目前国内的早期教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高峰:一谈到教育,很多人就以为是教孩子识字或算数。其实,早期教育更注重的是发展孩子的智力与培养个性品质,也就是提供一种丰富的环境,促进孩子整个脑功能全面成熟起来。此外,它还能使孩子的情绪、情感、社群活动、语言反应、脑力思维等受到良好的影响,帮助孩子形成乐观、自信、向上的健康心理。

    丛中笑: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心智的启迪,即对孩子各感性器官的基础性训练,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摸、多接触大自然,引导他们在其中观察、感受,这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二是对基本常识的判断,比如告诉他们“火会烧到人”、“电很危险”等;三是帮孩子建立生存模式,凡是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都让他们自己去做,比如起床后穿衣、洗脸、刷牙、大小便、进食,都应该按规定的时间和次序去执行。此外,还要培养孩子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比如如何同人打交道,出现危险时应该如何解决。

    不适合的早期教育危害更大

    问:目前我国儿童早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丛中笑:早期教育不仅是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对家长的培养。因为在0?D6岁这个阶段,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但是,现在的家长不是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完全忽视,就是过于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恨不得一下子培养个天才出来。这种心态的表现,一是把早期教育看成“提前教育”,把学校(主要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放在学前传授给孩子,偏重于知识接受,而且常常是“囫囵吞枣”式的,忽视了儿童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些家长在孩子刚出生时就为他们设计好了成长的道路,这种早期教育,不是基于孩子内在的潜能或素质,而是服从于成人的某种需要。二是揠苗助长。有些家长在婴儿才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训练孩子走路、认字,好像孩子走路走得越早越好,认字认得越多越好,用这种简单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智力开发程度。三是对孩子的约束及呵护过多。国外家长往往会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更主张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因此,在机场,我们经常能看到外国小孩推着自己的小车走,而中国家长常常是一手拎着包,一手抱着孩子。

    高峰: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的早期教育班,很多家长盲目跟风,将孩子送到这些辅导班中,不管他们的身体、心理能否接受,思维是不是跟得上。2004年对上海2031名学龄儿童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因早期教育不当造成的学习困难轻度失调率为31.3%,重度失调率为16.6%。北京对学龄儿童的调查发现,学习障碍严重失调率为10.5%,轻度失调率为35.9%。而天津儿童医院就诊的近万名儿童中,26%因早期教育不当而患有多动症,15%的儿童患有注意力障碍。这些都充分说明,不适合的早期教育会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造成更大的伤害。

    母亲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问:要想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社会和家长都应该付出哪些努力?

第5篇: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社区教育

一、问题提出

2010年,国务院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三大任务。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还有很多问题,如早期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教育费用基本上由家庭承担;民办早教机构收费普遍较高,远远超出了普通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大量的婴幼儿及其家长无法接受到科学、系统的早期教育指导;早教行业品牌度低,市场不规范,缺乏有效的行业监管等问题。家庭教育是儿童早期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抓好早期教育必须从抓好家庭教育开始。重视早期教育,首先应该体现在对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和支持上。因此,清晰了解湖北省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现状,依据现状提出建议,促进儿童早期教育健全发展,是本调查的主要思路之一。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调查是在湖北省妇联组织下,针对湖北省5个市州,以班级为单位,分层随机抽样(考虑地域、城乡、经济等因素)幼儿园大、中、小班学生家长579人。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组编《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表》对幼儿家长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家庭教育情况和社区教育情况三部分。问卷依托教育机构发放给家长填写,在调查过程中有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进行监督和回收问卷。

三、结果与分析

1.人口变量学描述

被调查父母平均年龄32.95岁。83.0%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有两个孩子的占16.1%,有三个孩子的仅占0.9%。在家长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及以下的占4.2%,初中的占15%,高中或中专的占32.1%,专科或本科的占46.6%,硕士及以上的占2.1%。总体来说,幼儿园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主要集中在专科或本科、高中或中专。

2.家庭教育环境

(1)家庭经济与居住环境。通过经济状况调查发现,家庭人均月收入项,城市是3374.76元、乡镇是2565.85元、农村是1879.41元。家长平均每年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城市是5932.40元、乡镇是5038.46元、农村是4355.81元。总体上看,家长较为重视孩子教育,对孩子教育投入较多。关于孩子的居住环境,35.7%的孩子有单独的房间,50.5%和父母共住一室,1.6%与兄弟姐妹共住一室,11.8%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住一室,还有0.3%与亲戚等共住一室。幼儿园孩子年龄较小,与父母共住一室的比较多,这也说明留守幼儿较少,幼儿整体居住环境良好。

(2)亲子互动。关于亲子相聚时间,42.8%的父母和孩子每天相聚时间在2?5个小时,25.8%在8?12小时,24.0%在5?8小时, 7.4%在1小时以下。这表明多数父母很重视与孩子的相聚时间,能够保证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亲子关系上,58.8%的家长认为与孩子关系很亲密,32.2%的家长与孩子关系比较亲密,8.0%的家长认为与孩子的关系一般,仅1.0%的家长认为与孩子的关系比较疏远或很疏远。关于亲子冲突方面,30.9%的父母很少与幼儿发生冲突,37.2%偶尔发生冲突,28.3%的父母和子女之间有时会发生冲突,3.6%的亲子之间经常冲突。这说明亲子之间发生冲突普遍存在,但整体来说亲子关系良好。进一步分析发现亲子冲突的原因主要是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如不吃饭、不讲卫生、吃零食、不按时睡觉等。

(3)家庭具体教育方式。在早教开始时间方面,46.4%的家长在幼儿期开始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26.6%在怀孕期间,22.7%在婴儿期,还有4.3%的家长不进行任何早期教育。早教形式上,73.2%的家长采取在家购买书籍方式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7.4%的家长通过早教中心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19.4%的家长没有采取任何早教形式,选择顺其自然的方法。这表明家长非常重视早期教育,但缺乏科学系统的早教方法。

3.社区教育情况

(1)家庭教育知识获得途径。家长获得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是:书本、杂志(61.6%),自己的摸索、积累(33.2%),网络(27.7%),电视(27.5%),家庭教育中心指导(25.9%),朋友的经验借鉴(24.5%),长辈经验(16.8%)。由此可知,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远没起到其应有作用。

(2)社区教育建设情况。对社区教育了解情况的调查发现,41.3%的家长不了解, 39.3%的家长一般了解, 16.6%的家长听说过,仅有2.8%的家长非常了解。这表明,当前对社区教育的宣传还不到位,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讨论

1.家庭对孩子教育投入过多,亲子冲突普遍存在

调查发现,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无论是经济投入、时间支出还是在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生活条件方面,家长都努力做到最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亲子关系较为密切,但亲子冲突普遍存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使婴幼儿获得满足,感到愉悦。而早期亲子冲突若得不到恰当解决,会导致儿童情感危机,并将在其后的生活中以突然的抑郁或焦虑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早期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形成与否会影响整个人生的发展。

2.父母早教观念存在偏颇

父母的教养观念是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父母采用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方式。调查显示,父母的教养观念还存在不足之处,如缺乏科学系统的早期教育方法和知识,父母对孩子进行早教开始的时间较晚,并且早教的形式大部分选择购买书籍在家进行等。但现在社会上的早教书籍、教程五花八门,不能保证早教的质量和效果,有时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3.社区教育普及不够,家长对家庭教育需求强烈

社区教育是实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走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依托。调查显示,社区教育普及不够,家长对社区教育的了解也不够。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多是社区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前期宣传不够,活动内容空泛,形式单一,不能引起家长和孩子的重视和兴趣。

五、建议

1.制定早期家庭教育相关法规

在落实现有家庭教育指导政策的基础上,应尽早出台儿童早期家庭教育发展相关法规或早期家庭教育实施细则,以开创早期教育的新局面。

2.构建儿童早期教育的社区服务网络

家庭是实施早期教育的主阵地,社区是实施早期教育的重要依托。各级政府要将早期教育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范畴,纳入社区教育、宣传、文化和设施配置等社区工作内容中。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大力发展公办托幼机构,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早期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为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提供指导、辅导或治疗服务。

3.支持早期教育的公益性,加强对早期教育市场的监管

目前,各地幼儿教育机构以民营为主,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但发展和管理尚不规范。面对这种情况,应在每个区建设公益性的早期教育中心,发挥公益性机构对民营早教机构的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强对民营早教机构的管理和引导,防止和纠正早期教育“小学化”倾向,确保早教机构的教育质量。

4.重视对幼儿父母的培训

父母是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儿童早期发展和健康成长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现有条件下,可根据家长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如组织同龄孩子家长活动,提供交流与探讨的机会;农村家长多外出务工、月收入和文化水平不高,可利用孩子还在哺乳期、母亲暂未外出打工的机会,组织有地方特色的小型家庭养育指导讲座,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J].幼儿教育,2011(Z1).

第6篇: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早期教育;心理行为发育;影响;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1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25-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人口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下一代的培育就不能放松,甚至应该从婴幼儿抓起。婴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对于婴幼儿的成长的关注是我们每一位儿童保健工作者的责任,对于婴幼儿的成长和发育,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供良好的条件,能够使婴幼儿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早期潜能开发,对于婴幼儿来说,在发育关键时期受到的影响会对人生的发展奠定下基础,婴幼儿时期也是成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1]。但是婴幼儿时期因为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也会被一些不利的因素影响,使得自身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将婴幼儿接收的不利影响清除,得到及时的干预与纠正。婴幼儿早期教育对于婴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帮助作用,本文将婴幼儿早期教育对于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儿童保健科的进行保健的婴幼儿300例,将这些婴幼儿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双亲的文化程度、成长环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即P>0.05。

1.2 研究方法 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婴幼儿都进行常规的儿童保健,实验组在进行常规保健的基础上进行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的宣教,同时参加一年早教课程训练。在1年后对两组婴幼儿分别进行智力发育指数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的测量,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并且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TATA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轶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两组间比较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以P

2 结果

2.1 两组婴幼儿智力发育指数比较 见表1。

3 讨论

婴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对于婴幼儿的心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家长必须重视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当中,婴幼儿时期的智力发育速度是最快的,在婴幼儿时期如果能够对婴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婴幼儿时期的教导也能够为婴幼儿的良好习惯和性格奠定基础。通常来说,早期教育开始的时间从一出生,在不同的阶段对于婴幼儿进行教育的着重点不一样。周岁之后的婴幼儿要进行动作连贯性训练和感官功能的感知动作思维的训练和个性上的培养[3]、语言上的培养、玩伴方面的培养等,父母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这对于孩子智力、身体素质、精神、人格的多方面发展都有好处,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对于父母与养育者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进行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整个人生的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大脑的发育与外界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在我院儿童保健科进行的早期教育是参考婴幼儿的身体状况,针对性的制订了一些潜能开发的课件,进行多种形式的刺激,对于婴幼儿的潜能进行最大程度上的挖掘。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受到的不仅仅是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婴幼儿的智力发展。有数据表明,周岁以内的婴幼儿进行早期发育指导,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婴幼儿的智能发育,并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与此同时,对于婴幼儿进行一些亲子互动型的益智游戏,对于婴幼儿的发育情况家长能够进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有很多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对于心理行为发育的意义非同一般,使得幼儿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我国的未来发展需要人才,这就需要教育的力量,而我国的新希望就是这些婴幼儿,对于人才的培养要从婴幼儿抓起,那么对于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早期教育对于心理行为发育的积极影响就不容忽视,对于我国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和人格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于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早期教育对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于我国婴幼儿的自身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智超.儿童保健婴幼儿早期教育对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509-509.

第7篇: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范文

赵忠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1980年开始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我国著名的家庭教育研究专家。《中国家庭教育》杂志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兼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学术委员等职。我国第一位家庭教育研究生导师,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近年来,不少年轻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这本来是个好现象,然而,由于家长们在孩子早期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致使有些家庭的早期教育步入了误区。那么,究竟该怎样看待早期教育、又怎样进行早期教育?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记者请教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家教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赵教授的解答也许能为一些家长指点迷津。

专家访谈: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近些年来,有人把早期教育吹得神乎其神,个别城市甚至有人挂出了“神童教育”的牌子,再加上有些媒体的炒作,于是,给不少家长造成误导,使他们也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作为家庭教育专家,您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又怎样评价早期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赵忠心答(以下简称答)年轻的父母们应该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什么样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育都是有利的。确切地说,科学的、适时的早期教育是有益的;不科学的、任意超前的早期教育不仅无益,而且还是有害的。比如:有人说,“早期教育没做好,孩子这辈子就完了。”这种观点太绝对化。人的成长和成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许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的成长和成功就是这些不同的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说哪一阶段是最重要的,哪一阶段是不重要的。应该因人而异,有的人早期教育很成功,但也不见得今后就一定能成功;有的人早期教育不够成功,但是也未必就影响这个人以后的成功。北大的副校长陈章良7岁以前一个字都不认识,可他29岁就成了博士生导师。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片面夸大所谓早期教育的作用,是不科学的。

至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比如,长跑时,如果起跑慢了那么一两步、两三步都是没有关系的,关键是中途要有实力,有冲劲,最后那一两百米能够很好地冲刺。正如跑马拉松,开始慢一点不要紧,在漫长的跑道上还有很多可以获得成功的机会。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也是这样,把人的成长过程看成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正是“早期教育决定论”的错误所在。

问:目前,有不少家长都把早期教育理解为“超前教育”,请您谈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超前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将教育大大提前:主张让孩子在3岁以前,掌握3-6岁的知识,3-6岁学小学的课程,小学时学中学的课程,中学时学大学的课程。这种教育对个别儿童有可能适应,而对绝大多数儿童来说却不一定适应。

当前,在早期家庭教育中,确实存在“越超前越好”的倾向。有的省市《家庭教育大纲》甚至把“超前性”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教育原则提出来。一些商家也迎合某种不正常的心态推波助澜,鼓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于是,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就出现了任意超越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超前教育”,“超早期”进行一些行为能力训练,“超早期”进行智力开发。比如,在孩子能力还很差的时候就进行某些“高难”动作的训练,刚出生几十天就教孩子练“迈步走路”;刚刚学会说话,就教孩子背唐诗、学英语;在孩子两三岁时就把小学的算术、语文课本拿来教孩子“攻读”;有的人甚至主张把小学要解决的问题提前到3岁,做到“0岁识字,3岁扫盲”等等。我认为,儿童从0岁到6岁之间,是身心发展相当迅速的时期?但要促使其发展,是有条件的。按照美国著名儿童学家格塞尔的思想,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在两者之中,他是更看重于“成熟”。

早期教育是一种非正规教育,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不能跟学校教育即正规教育相比。幼儿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也是一种非正规教育,不能把教育过早地正规化。幼儿园教育,孩子从小班到中班,再从中班到大班,是无需考试的。孩子到了某一个年龄,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相应的班,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进程,我们不能违背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对孩子的教育要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问:除了一些家长急功近利,将早期教育变成了“超前教育”,您认为目前在早期教育方面还存在哪些误区?

答:概括起来说,主要以下两大误区:

严重的过度教育。目前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学龄前儿童除了上幼儿园之外,还要上各种学习班和特长班。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包袱。其实,这样做不好,最好的早期教育是让孩子过得愉快,获得快乐。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有剩余的精力,让他们充分展示爱玩的天性。不能把学龄前儿童的时间安排得和上学的孩子一样。教育过度,肯定会适得其反。孩子在这个阶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让孩子过早地背上学习、生活的十字架。我们要让孩子充分地享受他们的快乐童年。

复杂的知识教育。有人认为,早期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孩子早识字,多识字,早学算术,早学外语等等,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我觉得,不论是识字,还是算术,都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而且这个基础应该是全面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强调某一个方面,这样做,必定是以牺牲其它方面为代价的。另外,早期教育还存在重智轻德;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重视特长发展,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知识,忽视能力;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重视营养保健,忽视体育锻炼等误区。

问:既然早期教育不提倡大量地、机械地灌输抽象知识,那么它的主要教育任务是什么呢?

答:我认为,早期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要学好母语;三是丰富感性知识,掌握生活常识。到入小学之后,孩子再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在学龄前阶段,最主要的是要让孩子掌握生活常识,这是直接经验。上学之后读书,书中讲的就是间接经验。所以用认识论的观点来看,要想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首先应该掌握大量的直接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间接经验。生活常识就是感性知识,只有感性知识越丰富,将来学书本上的理性知识时,才能有更好的理解力。书上的知识不能死记硬背,要靠理解来记忆。所以过早地让孩子读书或识字,甚至大量灌输一些抽象的知识,而不是先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这实际上是违背认识论的。最终也是行不通的。

爱涂鸦的女儿

我的女儿刚两岁,她乖巧懂事,而且对图画挺感兴趣。一有空,我就领着她满家属院“疯玩”,玩累了,就给她讲讲故事,看着她满地涂鸦。可是我父母非常反对我的做法,多次要我提前教孩子认字、识数、背古诗。我该如何做呢?

湖南益阳读者田野

你父母的要求并不正确,科学地说,受儿童的年龄和各方面发展水平的制约,早期教育不能任意地超前,超前一定要慎重。正确的做法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给孩子相应的能够接受的知识。而人为地强化,不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学来的知识,是不扎实的,也会有许多漏洞。

美国儿童学家格塞尔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就是“双生子爬梯”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一对双生子中的一个从出生后48周起,每天做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到第52周时,他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孩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53周时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但到两周以后,这个孩子不用旁人帮助,也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格塞尔的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效果不见得更好,不见得有那个必要。不仅没有必要,还会给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弄不好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赵忠心

这样的教育对吗

我们社区附近的两所小学都是全市一流小学,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入学后在学习上能显山露水,往往在孩子入学前就开始灌输大量的小学知识。我们这样的教育科学吗?

河南南阳读者夏后秋

家长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将来进入小学以后,学习起点比别人高,能在学习的竞争中占有优势。提前进行教育和训练,可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占有一些优势。但很可能只是一时优势,不见得能一直保持下去。

对此,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做过的一个实验:把175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由父母按照一般条件进行教养;另一组则从3个月开始,就提前进行早期教育。之后,每15个月测验一次。他们发现,接受超前教育和训练的孩子智商平均高出15点。然而,并不能以此得出这种早期教育的优势能一直保持下去的结论。因为有些拥有这种优势的儿童,在进入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逐渐地丧失了优势;而接受父母循序渐进教养的孩子,通常都赶了上来。

上述实验告诉我们,进行超前教育和训练的人,自认为进行超前早期教育就一定会“早出人才”,出高水平的人才。这仅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是一种推测而已。

赵忠心

自责的母亲

我和两位朋友都是同一年要的孩子。现在三个孩子都上幼儿园大班,他们两家都在教孩子小学知识,此外,一个在学电子琴、一个在学打乒乓球。由于我们夫妻俩都在工厂上班,不知道咋教孩子,只能靠幼儿园里教点东西。一想到孩子的未来,我非常后悔没抓住他前两年的学习时间,我该怎么办?

甘肃天水读者 覃琴

其实,你没有必要自责。作为家长,一定要明白:一个家庭一个背景,一个孩子一个特点,必须因人而宜,因材施教。适用于一切家庭、一切家长、一切孩子的“绝招”肯定是没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只有明白了这些道理,家长才能够把握好早期教育的方向和方法,走出早期教育的误区,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为孩子漫长的人生征程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过早地灌输书本知识,孩子往往都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这样一来,势必会扰乱今后正常的学习。你想想,全世界的小学都是6、7岁上学,最早也是5岁半上学,为什么都定在这个时间?说明人只有到了这个时期,才能学习间接经验,才能掌握理性知识,再早了就不行。也许个别人可以,但多数都是不行的。

第8篇: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范文

早期教育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一些国家出现提前开始学习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但另有人主张早期教育应重在发展智力。还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应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亲怀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对早期教育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学前教育 早教机构

一、什么是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的开端。目前大家对早教有一个错误的认知,早期教育以为学龄前教育就是早期教育也就是0~6岁,然而目前我们各大院校的早期教育系所规定的是0~3岁才是属于早教范畴,大家比较认可的归纳为对0~3岁的孩子教育称为启蒙教育或者小童教育,4~6岁孩子教育为大童教育。

目前除了一些直辖市和发达地区有官方的早期教育机构外,其他都为商业早教机构,根据迪杰特2011年度上半年的数据统计,中国大陆地区有早期教育机构12450家,其中外资投资占比17.8%。

目前全国早教市场最活跃的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个城市,根据数据,这四个城市2011年上半年度早教中心同比新增33.6%,达到5112家。新增英语类早教中心达到48.6%,启蒙类新增23.5%,思维类新增21.8%,其他运动类、益智类、音乐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侧重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对于早期教育儿童年龄的分界,学界有以下两种看法:早期教育广义指从人出生到6岁入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对0~6岁儿童进行的以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而一般幼儿在3岁进入幼儿园,所以3~6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又称为幼儿教育。狭义主要指0~3岁幼儿阶段的早期学习。

早教的意义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二、什么是幼儿早期教育

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1964年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有名的智力发展的假设: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

三、对儿童进行早教的必要性

早教专家表示,婴幼儿时期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早教必要性的时期,确实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就是宝宝获得智慧的最佳时机。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美国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对猫头鹰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使它们的大脑产生持久的生理变化,这样它们在幼年学习到的技能也能保存到成年时期。科学家们引申说,对孩子进行的早期益智教育,也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永久印记。

四、早教的基本原则

(一)兴趣原则

我们不可能期望二三岁的宝宝用意志和努力来学习,但只要引起孩子兴趣,他们也可以长时间地专注于一项活动。只要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就能创造很多教孩子学习识字和阅读的情境。

我儿子从小就喜欢看天气预报。一到天气预报时就全神贯注跟着电视里的播音员念词。我突然想到何不趁这个机会让他也认识一下各个城市的名称呢,于是在预报员说“北京”时,我就指着荧屏上“北京”两个字念一遍,于是他知道了他每天读的城市与荧屏上出现的汉字的关系。

我儿子还是个车迷,带他逛街,看到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就手舞足蹈,嘴里念叨着:“三轮车、摩托车、小汽车、大卡车、拖拉机……”从认识数字时起,他的一大爱好就是读车前车后的牌照,这种兴趣帮助他早早就能流利地读阿拉伯数字。

我们也很重视他的这一爱好,我先生买的一本“小小车迷”成了儿子长久喜爱的读物。他不但认识上面的各种车辆,而且连车名都认识,即使手写在纸上他也能流利地读出来,像“重型运输车”“搅拌车”“工程维修车”“英国摩根概念车”“日本丰田考斯特中型客车”等等。走在街上,儿子常常连喷在车体上的字也会念一遍。

但是,对于故事书,那就得看他那天是否有兴趣了。我给儿子买了些诸如《渔夫和他的妻子》《宝宝睡前故事》之类的书,他几乎从来不看,但我先生给他买的一些图画简单,字又不多的书如《小熊胖嘟嘟》《狼来了》等,他都非常喜欢看。有时居然能自己趴在沙发看上40分钟。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他就求助:“爸爸念念”或“妈妈念念”。

(二)生活化原则

不要听到“阅读”就想到书,其实,生活中,现成的“教材”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而且孩子对他们非常感兴趣。让孩子阅读各种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养他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他拓展生活空间。例如有位妈妈会问:“你吃的是什么啊?”和儿子一起读一读包装盒上的字,等他会读了她才让他吃,通过这种锻炼,儿子很早就会读“旺旺雪饼”“南瓜饼”“阿尔卑斯棒棒糖”“大白兔奶糖”“福满多方便面”了。

在时间充裕的时候,这位母亲会带儿子到超市去,让他坐在手推车上,从货架上随手取下商品让他读一读。现在,孩子在超市已经很“老练”,他指着商标大声念:“洗发露”“花露水”“钙片”……

家里买了洗衣机后,包装箱放在客厅里让孩子玩了很多天。先是读上面的字,然后把大盒子当房子玩。

(三)教育性原则

二三岁的宝宝正是观察、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但他们对行为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教他们识字阅读也要注意教育性原则。

笔者带儿子在街上散步时,每次看到垃圾箱或垃圾车儿子都很感兴趣:“这是什么?”其实他每次都是明知故问。我则每次都和他在垃圾箱边站一会,指着上面的字让他读一遍,然后问他:“垃圾箱是干什么用的?”儿子吃了饼干、雪糕或喝了饮料后,我都会提醒他把包装盒拿着一直走到垃圾箱附近才扔进去。扔之前,我会让他把盒上的商品名称再念一遍,然后说:“咱们把空的‘汇源果汁’的壳子扔进去吧。”

如果儿子偶尔随手将不用的东西扔在路上,我会捡起来拿着,走到垃圾箱旁时再交给儿子投进去。现在,他基本上养成了不乱扔废物的好习惯。

儿子喝牛奶等保质期短的饮料时,我会问他:“过期了吗?”然后找出写有保质期的一行字,让他读一遍,之后我会告诉他已经生产几天了。现在,每次带儿子到超市买食品的时候,儿子都会问我“过期了吗?”这样的好处是,现在我买的东西都不会过期!通过这种锻炼,我相信“保质期”的概念已经在儿子幼小的脑子里扎了根。

草坪、花园边的告示牌,是既方便又有教育意义的阅读材料。每次带他路过草坪前的告示牌前,我们都停下了脚步,现在他已经认识和明白“保护”这两个字及其意思了,然后我教他读下一行“仅是多走一步”。等他学会以后,我就给他解释是什么意思。在我撰写本文的时候,儿子在我身旁玩积木。我用钢笔把这几个字写出来让他读。结果他马上很流利地读出来了。

(四)孩子的格调要从小培养,从小事开始培养

大脑知识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大脑的发育,包括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家庭环境,日常经历和身体锻炼。过去,一些科学家们认为大脑的发育是由遗传决定的,拥有什么样的基因就发育成什么样的大脑,发育的过程遵循一个既定的程序。但现在越来越多人相信,早期经历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大脑和特定回路的形成。

外界环境通过感官来刺激我们的大脑――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婴儿第一次闻到妈妈皮肤传来的味道(嗅觉),父亲浑厚的声音(听觉),房间里色彩明亮的一件玩具的颜色(视觉),或者温暖大手的轻柔抚摸(触觉),这些感受都会传入大脑,共同塑造大脑回路的形成。

若把孩子的大脑想象为一栋房子。在生命的前三年中已经拥有成年时80%的脑体积的大脑,就已经完成了它80%的造房子工程――庞大的地基,添砖加瓦,屋顶房梁。下一步就是内部装修。买电线,装开关,连接各个房间电路,确保房子的正常运行。只不过大脑的回路要复杂的多得多。我们仿若置身于神经细胞形成的巨大星系之中,但这些细胞之间的连接还并没有建立。此时的大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每一个回路的连接正确建立,让它们最大效率的运行,并不断完善它们。

人类的大脑拥有超过千亿的神经细胞。这个数字可能很难想象,它是整个银河系恒星数目的10倍,或者地球上所有人口的20倍。神经细胞会分出很多枝杈(树突),和其他的神经细胞形成连接,传递化学信号。这些化学信号决定了这个细胞是否活跃或沉寂。因为正常的大脑发育在3岁以前最快,出生时脑重量为370克,此后第一年内脑重增长速度最快,6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占成人脑重的50%,而儿童脑重要到10岁才达到成人的50%。可见大脑发育大大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

第一年未时,脑重接近成人脑重的60%,到第二年未时,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三岁时,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变慢。宝宝在出生后2-3年内,良好的刺激对脑力的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在3岁以下,特别是在0-1岁,小儿的智能发展日新月异。

宝宝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能力发挥出来,就会受到窒息,永远发挥不出来了。所以宝宝学习的黄金时期是3岁以前,最好从新生儿期开始教育。

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的效果,爱乐祺已通过种种实验研究结果得到了证实。对于人来说,无论学习蒙氏半日制国际班、音乐、还是创作坊、外语,都是早期好。因为在人的这一行为可塑期,学习进步快,人的智力发展,年龄愈大愈慢。

所以要发挥人的大脑的最大潜能,应特别注重0-3岁的早期教育。

四、关于早教的误解

早期教育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这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义。0-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时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早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以儿童早期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者不仅应考虑客观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视儿童的成熟状况和发展的可能性。

一般认为早期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即可进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周岁以内的儿童以感官功能训练、动作训练、语言发声训练和亲子交往为主;周岁至3岁儿童除上述训练外,还应加入感知动作思维,连贯性动作与活动,语言、玩伴交往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

(一)误解之一

教育对象的误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二)误解之二

教育目的的误解。我们在调研中发现,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结果,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厌倦上学。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厌学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学的调查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厌学率两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厌学者大都过早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

(三)误解之三

教育内容的误解。目的的错误必然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有些家长让孩子很早就学写识,读英语,学画画,学钢琴。但你看看周围那些过年学习十八般武艺的孩子,长大了有几个学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钢琴就想离开。过于紧张的幼儿早期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阻碍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虽然还不能确切知道各种知识信息是怎样进入儿童大脑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儿童心情不愉快时,记忆的大门是不可能打开的。父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提示卡片来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么这一小时里他就什么也没有学到。

(四)误解之四

教育方式的误解。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80后父母们自己是被灌过来的,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虽然他们反对灌输,但又做不到不灌输。对话,互动,这才是早教的本质。但我们接触的博士父母也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灌输。并不说不能灌,而是不能都灌。

五、错误早期教育

对早期教育的无知,让中国的孩子们深受其害,他们没有了幸福的童年。 更让人担心的是,错误的早期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们在人格、情感、心志、精神层面缺乏感受力,对美、对爱、对善,缺乏热爱。这才是教育的最大失误。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在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掰手指手,要求心里记,觉得掰着手指头数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智力开发。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

正确做法:家长应该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让宝宝自己爬起来,这样才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采取正确科学的早教方法,家长就能让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长,避免走一些弯路。

3.早教等同于学习。

目前,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视同于早期学科教育,孩子1岁以内学认字,3岁以内学外语。会识字、会背诗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3岁的孩子正处于情绪情感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早教的重点是把握好语言、智能、体能、感官等七个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和规律,采取鼓励性学习,创造快乐环境,开发其本身已有的潜能。开发体能、想像力、社交能力的娱乐课;帮助记忆、提高语言能力的音乐课;提高想像力和体能的艺术课比单纯的学习和机械记忆更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

六、早教注意事项

很多爸爸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在早教中心报了很多课程。

爸爸妈妈们以为学习越多的课程,越能让宝宝全面发展。其实只是把自己和宝宝弄得疲惫不堪。如果宝宝喜欢课程内容,上课的时候就会特别积极和老师互动,进步也不小。如果早教课程报得太多,从表面上看是各有侧重,但对宝宝智能的提高并没有加倍收效,还会造成宝宝的大脑疲劳,不如悉心选择一两门宝宝喜欢的更有效。

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爸爸妈妈们应该摸清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你的宝宝一直在接受早期教育而没有任何进步的话,不要去怀疑孩子是否天分不够,可能是作为家长的自己,没有摸清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能做到以上一点,并选择一家专业可靠的早教机构,那宝宝一定回馈一些惊喜给你。

孩子在家里和父母交流对孩子来说是不必可少的。尤其是通过谈话,做游戏,做运动等方式来实现和父母的良好沟通,让亲子关系更融洽,这样对于孩子以后注意力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都非常重要。早教机构提供了孩子们和家长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也能学到一些促进亲子互动的知识,是否去参加学习还需要是家长根据自己的需要权衡。

如果准备上早教班,要注意早教班的课程的内容、上课的形式还有教学环境等。一个好的教育机构不是只培养孩子的技能,而是更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宝宝创造力的培养也很重要,重点要选择不会限制孩子想象力的早教机构。根据果果街专家的分析,宝宝的成长离不开运动,所以早教机构的活动场地的空间和卫生环境,设施的安全程度,都是要达到一定标准的。错的宝宝在某早教机构上课,他们有音乐、艺术和欢动3个课程,上课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在宝宝玩的过程中又会加入纪律性原则,让宝宝自然而然的形成纪律感;我觉得对宝宝的学习兴趣跟潜能的培养特别有帮助。

早教不是单纯的找老师给孩子上课额外强加给孩子训练,家长要做到“以情为先”“以养为主、教养结合”,每天至少花一小时与孩子语言交流,与他们在生活和游戏中良好互动等。

专家指出,婴儿从出生那刻起,就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家长要关注并培养其身体、情感、认知、社会活动能力等。

进行早教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进行相关的教育,需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过早的早期教育开发只能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无端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增添压力。因此建议家长谨慎选择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

进行早期教育过程中,家长或教员应以安全为第一。不可为了达到某个课程目的而不考虑安全隐患。

第9篇: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康复训练

目前,我国的残疾儿童主要包括身体残疾、智力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等几种类型。他们承受着心理与生理双方面的痛苦,随着社会人文主义思想理念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残疾人的接纳程度也得到了提高。为保证其将来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水平,早期康复教育和训练显得尤其重要。

1 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所发挥的作用

儿童残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先天条件导致也可能是后天外力条件导致。0-6岁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儿童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更强。在这一阶段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教育是帮助其恢复部分身体机能,提高今后生活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说,早期发育时期是残疾儿童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生理习惯和基本技能将会让其受益终生。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对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及康复训练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的缺失导致这项工作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并且,残疾儿童由于在身体或是智力方面的缺陷,经常被一些社会歧视现象困扰,长此以往会让他们失去生活的信心,并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可以帮助残疾儿童重拾生活的希望,以更加乐观阳光的态度面对生活。

2 为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造成困难的因素

近些年来,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事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部分地区,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相关工作的效果却成效颇低,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残疾儿童的康复费用是比较高的,对于条件一般的家庭而言,这种高花费的康复疗法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很多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后,第一反应就是带孩子参加康复治疗,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因为经济的原因不得不停止,等到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进行接下来的康复教育及训练工作,这就导致这项工作缺少连续性,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虽然相关福利机构也会提供帮助,但是这种治疗缺乏针对性,康复训练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第二,早期康复教育是指针对0-6残疾儿童进行的教育训练工作,这一阶段的儿童尚不具备足够的自我认知,在康复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需要相关的医护人员或是家长对其进行照看。在这一过程中,看护人员的语言和行为方式都会对儿童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些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可能缺乏足够的耐心,对残疾儿童出现的错误宽容度较低。或者在M行一段时期的康复教育工作而没有取得效果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这会在心理层面上对康复儿童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此外,智力与精神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在早期是不易发现的,很多情况下都会被当做某些技能发育迟缓,没有得到家长的足够重视,这样就耽误了对其进行早期康复教育。因此,家长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一定要注意观察儿童的学习模仿能力以及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最后,国家财政针对残疾儿童的康复项目的投资力度比较有限。近些年来,残疾儿童的病情种类以及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目前,福利机构的早期康复教育只针对孤独症、脑瘫等几种类型残疾进行,而且相关的康复设备也并不完善,康复教育工作者所使用的训练方式也比较落后。

3 关于提高残疾儿童早期康复与训练效果的相关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对相关部门及相关康复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首先,国家一定要加大对残障事业的投入力度,为相关的康复机构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时,对残疾儿童家庭也应该依照具体的情况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减轻其经济压力。同时,国家应当完善相关的康复设施,目前,国外对于残疾儿童康复的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在设备上也比较先进,相关康复机构可以从国外引进一些专业的康复设备。也可以定期要求国外的一些相关专家到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进行经验指导与交流。同时,康复看护人员应当对自身的心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康复工作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时也要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对儿童进行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家长也应该树立正确的心态,因为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需要长期的坚持,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知识其中的一个阶段。一定要避免对孩子遭到不良期待,因为这会加大孩子的压力,对其产生不良的反作用。相关的康复人员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及康复治疗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肢体、表情语言对残疾儿童的康复起着重要的影响。给孩子的鼓励越多,康复的效果就越好。

4 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措施

(一)通过立法保障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一是尽快制定并颁布特殊教育法,完善现行特殊教育政策法规。从世界各国的特殊教育发展历史来看,政策和立法一直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强大助推剂。我国也不例外,促进残疾幼儿教育公平的基石仍然是特殊教育立法保障;二是细化现有相关法律条款,加大执法力度。明确责权关系,细化相关法律中对特殊教育的规定,突出法律条款的指导性和操作性,避免相关部门执行时相互推诱;三是明确法律法规中对未履行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的部门、机构、个人逐层问责的条款,使特殊教育法律条款真正发挥相应的法律效力。

(二)加大政府对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资金投入。首先,政府对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逐年增加财政投人,更多地关注缺少早期教育机会的残疾儿童及其家庭,将资金“天平”更多地倾向残疾幼儿这一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其次,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虽然在我国还远不可能使所有残疾儿童及其家庭都能获得同等质量的早期教育服务,但至少要通过政策的调控,缩小而不是扩大这些差距,不能剥夺弱势群体接受早期服务的机会,如逐步分阶段实施0一6岁的早期干预服务,为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一定的资助(如经济补助、政策优惠等)。

(三)构建为残疾儿童提供专业服务的早期教育体系。残疾幼儿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成效越好,其早期干预需要专业团体提供的普及化与个别化服务,既需要特殊保育与向下延伸的特殊教育,也需要兼顾残疾幼儿的个别差异辅之以“个别化家庭服务方案”。为此,世界各国都积极兴办各种各样的早期教育机构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鼓励社区和家庭积极参与早期教育,进行合力教育,从而促进早期教育的不断发展。因此,我国应分区域适度推进多样化的早期教育机构建设,倡导合力教育D发展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与服务机构,构建为残疾儿童提供专业服务的早期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工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为此,国家财政一定要加大对相关福利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康复机构充分发挥其为残障儿童服务的作用,并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的方式减轻家长所需承受的经济负担。社会一定要加大对残疾儿童的关爱力度,帮助残疾儿童更好的融入社会,为他们的未来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江然.江门市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万慧颖.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补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王妍.济宁市残疾儿童康复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